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三十四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常典
 第二百三十四卷目錄
 公輔名臣列傳五十四
  金一
  韓企先      蕭仲恭
  張通古      張浩
  耶律安禮     紇石烈良弼
  耨盌溫敦兀帶   李石
  翟永固      移刺履
  蘇保衡      宗尹
官常典第二百三十四卷
公輔名臣列傳五十四
金一
韓企先
公元1128年
《金史本傳》企先燕京人
九世祖知古,仕中書令徙居柳城世貴顯。
乾統間企先進士第回翔不振
都統杲定中京,擢樞密副都承旨稍遷轉運使
宗翰為都統經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
天會六年劉彥宗薨,企先代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樞密院事
七年,遷尚書左僕射侍中封楚國公
初,太祖燕京,始用漢官宰相左企弓等,置中書省樞密院廣寧府,而朝廷宰相自用女直官號
太宗初年無所更改
張敦伏誅移置中書樞密平州蔡靖燕山降,移置燕京,凡漢地選調發租稅承制行之。
故自時立愛劉彥宗企先輩,官為宰相,其職大抵如此
斜也宗幹當國,勸太宗女直舊制,用漢官制度。
天會四年,始定官制,立尚書省以下諸司府寺
十二年,以企先尚書右丞相,召至上京
入見太宗驚異曰:朕疇昔嘗夢此人,今果見之。
於是,方議禮制度損益舊章
企先博通經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
企先為相,每欲為官擇人,專以培植獎勵後進為己責任
推轂士類甄別人物一時臺省君子
彌縫闕漏密謨顯諫,必咨於王。
宗翰、宗幹雅敬重之,世稱賢相焉
皇統元年封濮王
六年,薨,年六十五。
正隆二年,例降封齊國公
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庭。
十年司空德固孫引慶求襲其祖猛安世宗曰:德固無功,其猛安且闕之。
漢人宰相韓企先最賢,他不及也。
十一年,將圖功臣像於衍慶宮,上曰: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於關決大政,與大臣謀議不使外人知之,由是無人能知其功。
前後漢人宰相無能及者,置功臣畫像中,亦足以示勸後人
十五年諡簡懿
蕭仲恭
公元1126年
《金史本傳》仲恭本名朮里者
撻不也,仕樞密使,守司徒封蘭陵郡王
父特末,為中書令,守司空尚主
仲恭恭謹,動有禮節,能被甲橐駝
故事宗戚子弟別為一班號孩兒班仲恭常為班使,歷宮使本班詳穩
遼帝西奔天德仲恭為護衛太保兼領軍事
霍里泊,大軍奄至倉卒走。
仲恭母馬乏,不能進,謂仲恭兄弟曰:汝等盡節國家無以我為也。
仲恭母,遼道宗季女也。
遼主傷之,命弟仲宣侍其母。
仲恭從而西。
時大雪寒甚,遼主乏食仲恭進衣并進乾糒
遼主困,仲恭冰雪中,遼主藉之以憩。
六日乃至天德,始得食
後與遼主俱獲,太宗仲恭忠於其主,特加禮待
天會四年仲恭使宋。
且還,宋人意仲恭耶律余睹皆有亡國之慼,而余睹監軍,有兵權,可誘而用之,乃以蠟丸書仲恭致之余睹,使為內應
仲恭忠信無反覆志,但恐宋人不遣,遂陽許。
還見宗望,即以蠟丸書獻之
宗望仲恭無他,薄罰之。
於是再舉伐宋,執二帝以歸。
累遷右宣徽使,改都點檢
宗磐宗幹爭辯熙宗前,宗磐拔刀向宗幹仲恭呵之乃止。
既而宗磐以反罪誅仲恭衛禁有備,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尚書右丞
皇統初封蘭陵郡王,授世襲猛安進拜平章政事同監修國史封濟王
詔葬豫王廣寧仲恭請往會葬熙宗義而許之。
行臺左丞相。
無何,入為尚書右丞相,拜太傅,領三省事封曹王
天德二年封越國王,除燕京留守
海陵為書,以玉山子賜之。
是歲,薨,年六十一。
諡貞𥳑
正隆例降王爵,改儀同三司鄭國公
張通古
公元1112年
《金史本傳》通古字樂之易州易縣人
讀書過目不忘該綜經史,善屬文
遼天慶二年進士第,補樞密院令史
丁父憂起復懇辭不獲,因遯去,屏居興平
太祖燕京,割以與宋。
人欲收人望,召通古
通古辭謝,隱居易太寧山下
宗望燕京侍中劉彥宗通古素善,知其才,召為樞密院主奏,改兵刑房承旨
天會四年,初建尚書省,除工部侍郎,兼六部事。
高慶裔磨勘法,仕宦者奪官通古免去
王宗素知通古名,惜其才,遣人喻之使自理
通古不肯,曰:多士皆去,而己何心,獨求用哉。
宗幹論理之。
中京副留守,為詔諭江南使,宋主欲南面,使通古北面
通古曰:大國之卿當小國之君。
天子河南陝西賜之,宋約奉表稱臣使者不可以北面
若欲貶損使者使者不敢傳詔
遂索馬欲北歸
宋主遽命設東西位,使者東面,宋主西面,受詔拜起如儀
使還,聞宋已置戍河南,謂送伴韓肖胄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國南國思圖大恩
今輒置守戍自取嫌疑,若興師問罪,將何以為辭。
江左不可保,況齊乎。
肖胄惶恐曰:敬聞命矣。
即馳白宋主。
宋主遽命罷戍。
通古上京,具以白宗幹,且曰:及其部置未定,當議收復
宗幹喜曰:是吾志也。
即除參知行臺尚書省事。
未幾,詔宗弼復取河南通古先行諭之。
比至宋人已去矣。
或謂通古曰:宋人先退,詐也,今聞將自許、宿來襲我。
通古曰:南人宣言來者,正所以走耳。
使人覘之,宋人果潰去。
宗弼撫髀笑曰:誰謂書生不能兵事哉。
河南卒孫進詐稱皇弟按察大王,謀作亂
是時海陵為相,內外覬覦,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勝,因孫進稱皇弟大王,遂指名為胙王以誣搆之。
熙宗太子濟安薨後,繼嗣未定,深以為念。
裴滿后專制不得肆意後宮,頗鬱鬱,因縱酒往往迷惑妄怒,手刃殺人
海陵中傷熙宗以為信然不疑,遣護衛特思汴京鞫治
行臺熙宗意在胙導引孫進連屬之。
通古執其咎,極力辯止。
及孫進引服,蓋假託名稱,將以惑眾䂓取財物耳,實無其人也。
特思奏狀海陵譖之曰:特思且將徼福於胙
熙宗益以海陵為信,遂殺胙,并特思殺之。
行臺諸人乃責通古曰:為君所誤,今坐死矣。
通古曰:以正獲罪死,賢於生。
海陵既殺胙不復緣害他人由是坐止特思行臺不坐
天德初,遷行臺左丞進拜平章政事封譚王改封鄆王
以疾求解機務不許
司徒封瀋王
海陵御下嚴厲,收威柄,親王大臣未嘗假以顏色,惟見通古,必以禮貌
磁州僧法寶欲去,張浩張暉欲留之不可得朝官又有欲留之者
海陵聞其事,詔三品上官上殿,責之曰:聞卿等每到寺,僧法寶正坐,卿等皆坐其側,朕甚不取
佛者一小國王子,能輕舍富貴自苦修行由是成佛今人崇敬
希福利,皆妄也。
況僧者,往往不第秀才市井游食生計不足,乃去為僧,較其貴賤未可簿尉抗禮
閭閻老婦迫於死期,多歸信之。
等位宰輔,乃復效此,失大臣體。
張司徒老成舊人三教該通,足為儀表何不師之。
法寶謂之曰:汝既為僧,去住在己,何乃使人知之。
法寶戰懼不知所為
海陵曰:汝為長老,當有定力,今乃畏死耶。
遂於朝堂杖之二百,張浩張暉杖二十。
正隆元年,以司徒致仕進封曹王
是年,薨,年六十九。
通古天資樂易不為表襮,雖居宰相自奉寒素焉。
張浩
公元1130年
《金史本傳》字浩然遼陽渤海人
本姓高東明之後
曾祖霸,仕而為張氏。
天輔中遼東平,以策干太祖太祖承應御前文字
天會八年,賜進士及第,授祕書郎
太宗將幸東京提點繕修大內超遷衛尉卿,權簽宣徽院事,管勾御前文字初定朝儀
求養親,去職
起為趙州刺史
官制行,以中大夫大理卿
天眷二年詳定內外儀式,歷戶、工、禮三部侍郎,遷禮部尚書
田玨黨事起,臺省一空,以六部事。
簿書叢委決策無留,人服其才。
以疾求外,補除彰德軍節度使,遷燕京路都轉運使
俄改平陽尹。
平陽多盜,臨汾男子夜掠人婦,捕得,榜殺之,盜遂衰息
近郊淫祠,郡人頗事之。
廟祝田主香火之利,累年不決
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
強宗黠吏屏跡莫敢犯者。
郡中大治
繕葺堯帝祠,作擊壤風亭
海陵召為戶部尚書,拜參知政事
天德二年丁母憂
起復參知政事進拜尚書右丞
天德三年,廣燕京城營建宮室
燕京留守劉筈大名盧彥倫監護工作,命就擬差除
既而暑月工役疾疫
詔發燕京五百里內醫者,使治療官給藥物全活多者與官,其次給賞下者轉運司舉察以聞。
貞元元年海陵定都燕京,改燕京中都,改析津府大興府
進拜平章政事賜金帶玉帶各一,賜宴魚藻池
請凡四方民欲中都者,給復十年,以實京城,從之。
尚書右丞相兼侍中封潞王,賜其子汝霖進士及第
未幾改封蜀王進拜左丞相
正隆二年改封魯國公
表乞致仕
海陵曰:人君不明,諫不行,言不聽,則宰相求去。
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則求去。
卿於二者何居
對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養病之地也,是以求去。
不許
海陵欲伐宋,將幸,而汴京大內失火於是使敬嗣暉建南京宮室
從容奏曰:往歲營治中都天下樂然趣之。
民力未復,而重勞之,恐不似前時易成也。
不聽
朝辭海陵用兵利害
不敢正諫,乃婉辭以對,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觀天意欲絕趙氏久矣
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
對曰:趙構無子,樹立疏屬,其勢必生變可不用兵而服之。
海陵雖喜其言,而不能從也。
海陵時時使宦者梁珫來視工役,凡一殿之成,費累鉅萬
指曰:某處不如法式
輒撤之。
不能抗而與之均禮
汴宮成,海陵燕來遷居之。
太傅尚書令進封秦國公
海陵累月視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諸將。
奏事不得見。
海陵周福兒至家,附奏曰:諸將皆新進少年,恐誤國事。
求舊練習兵者,以為千戶謀克
海陵部署已定,惡聞其言,乃杖之。
海陵自將汴京皇后太子居守
留治尚書省事。
世宗即位遼陽揚州軍變海陵遇害
都督府使使殺太子光英南京
戶部員外郎完顏謀衍賀表
明年二月朝京師,入見
世宗謂曰:朕思天位惟艱,夙夜惕懼不遑寧處
卿國之元老,當戮力贊治,宜令後世稱揚德政,毋失委任之意也。
俄拜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
世宗曰:卿在正隆時首相不能匡救惡得無罪
營建兩宮殫竭民力,汝亦嘗諫,故天下不以咎汝,惟怨正隆。
而卿在省十餘年,練達政務,故復用卿為相,當自勉,毋負朕意。
頓首謝。
居數日,世宗曰:卿為尚書令凡人材有可用者,當舉用之。
紇石烈志寧等,其後皆為名臣
有疾在告久之
左司郎中高衎汝弼宣諭
力疾入對,即詔入朝毋拜,許設座殿陛之東,若有咨謀然後進對
或體不佳不必日至省中大政可就裁決
雖受詔,然每以退為請。
三年夏,復申前請。
乃除判東京留守
不能赴任,因請致仕
初,近侍有欲罷科舉者,上曰:吾見太師議之。
入見,上曰:自古帝王不用文學者乎。
對曰:有。
曰:誰歟
曰:秦始皇
上顧左右曰:豈可使我為始皇乎。
事遂寢。
是歲,薨。
輟朝一日
左宣徽使趙興祥百官致奠,賻銀千兩、重綵五十端、絹五百匹。
諡曰文康
明昌五年配享世祖廟庭
泰和元年圖像衍慶宮。
耶律安禮
《金史本傳》安禮本名納合,系出遙輦氏。
幼孤,事母以孝聞。
遼季,間關避難未嘗一日溫凊
入朝當路者重其行義使主帥府文字,授左班殿直
天眷初,從元帥山西
母喪不克歸葬主帥憐之,賻禮甚厚。
安禮大暑,挽柩行千餘里,哀毀骨立行路嗟歎
服除由行臺吏禮部主事累遷工部侍郎,改左司郎中
天德間,罷行臺尚書省,入為工部侍郎累遷本部尚書
明年冬,為宋國歲元使。
被詔治鞫韓王亨獄於廣寧
無反狀,安禮還奏。
海陵怒,疑安禮王宗弼故吏,乃責安禮曰:孛迭三罪
其論阿里出虎有誓券不當死,既引伏
其謂不足進馬,及密遣刺客二者,安得無之
汝等來奏,欲測我喜怒以為重耳
乃遣安禮再往,與李老僧同鞫之。
老僧由是於獄。
海陵猶謂安禮輒殺絕滅事跡親戚得以不坐
安禮不附刻下如此
吏部尚書,護大房山諸陵工作
樞密副使封譚國公,遷尚書右丞進封郕國公,轉左丞
議降累朝功臣封爵密諫江南,忤海陵意,罷為南京留守封溫國公
安禮長於吏事廉謹自將,從帥府再伐宋,寶貨人口一無所取。
貴為執政奴婢止數人,皆有契券時議賢之
薨,年五十六。
紇石烈良弼
公元1161年
《金史本傳》良弼本名婁室,回怕川人也。
曾祖忽懶。
祖忒不魯,父太宇,世襲蒲輦,徙宣寧
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京師良弼納合椿年童丱,俱在選中。
是時希尹丞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見之,嘆曰:吾輩丞相文字千里京師,因當一見
乃入傳舍求見,拜於堂下
希尹問曰:此何兒也。
良弼自贊曰:有司所薦學丞相文字者也。
希尹大喜,問所學,良弼應對,無懼色
希尹曰:此子他日為國令器
留之數日。
年十四,為北京教授學徒二百人
時人為之語曰:前有谷神,後有婁室
從學者,後皆成名。
年十七,補尚書省令史
簿書過目,輒得其隱奧
大文牒,口占立成詞理皆到。
時學希尹業者稱為第一
吏部主事
天德初累官吏部郎中,改右司郎中,借祕書少監為宋主歲元使。
是時納合椿年參知政事,薦良弼才出己右,用是刑部尚書,賜今名。
丁父憂,以本官起復
海陵嘗曰:左丞相張浩練達事務,而頗不實
刑部尚書婁室言行端正無所阿諂
因謂椿年曰:卿可謂舉能矣。
常人多嫉勝己者,卿舉勝於己者,賢於人遠矣。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良弼音吐清亮海陵詔諭臣下,必令良弼傳旨,聞者莫聳動以故被召問。
不踰年,拜參知政事,進尚書右丞,賜佩刀入宮,轉左丞
海陵伐宋,良弼不聽以為右領大都督
海陵淮南,詔良弼監軍徒單貞撫定上京遼右
既而諸軍往往道亡北歸,而世宗即位遼陽良弼乃還汴京
海陵死,世宗就以良弼南京留守開封尹,再兼河南都統召拜尚書右丞
世宗良弼曰:卿嘗諫正隆伐宋,不用卿言,以至廢殞。
當時懷祿偷安之人,朕皆黜之矣。
復用卿,凡於國家之事,當盡言無復顧忌也。
良弼頓首謝。
窩斡敗於陷泉,入奚中,詔良弼佩金牌及銀牌四,往北京招撫奚、契丹
還,拜尚書左丞
上言祖宗以來錄功賞者,臣考按凡三十二人,宜次第封賞
詔曰:已有五品上官者,聞奏
六品已下及無官者,尚書省約量遷除
自是功勞畢賞矣。
進拜平章政事封宗國公
初,山東路猛安謀克百姓雜居,詔良弼度宜易置,使與百姓異聚,與民田互相犬牙者,皆以官田對易之,自是無復爭訴
六年十一月皇太子生日,上置酒東宮良弼、志寧同賜酒
上曰:邊境無事中外晏然將相之力也。
良弼奏曰:臣等不才備位宰相敢不犬馬之力
上悅。
進拜右丞相監修國史
世宗良弼曰:海陵時記注皆不完。
人君善惡,為萬世勸戒記注遺逸後世何觀
其令史官旁求書之。
又曰:五從以上宗室在省祗候者,才有可用,具名聞奏
猥冗不足蒞官者,亦聞奏罷去
左丞完顏守道奏:近都兩猛安父子兄弟往往析居其所得之不能贍,日益困乏
上以問宰臣良弼對曰:必欲父兄聚居,宜以所分之地與土民換易
雖暫擾,然經久甚便。
右丞石琚曰:百姓各安其業,不若依舊便。
上竟從良弼議。
太宗實錄成,賜良弼金帶、重綵二十端,同修國史張景仁曹望之劉仲淵以下有差
世宗侍臣古今為臣孰賢不肖,因謂宰相曰:皇統正隆多殺臣僚往往死非其罪。
朕委卿等以大政毋違道以自陷,毋曲從以誤朕。
惟忠惟孝匡救輔益,期致太平
良弼對曰:臣等過蒙嘉惠,雖謭薄,敢不盡心
聖諭諄諄,臣等不勝萬幸
良弼請於榷場市馬,毋拘牝牡,今官馬甚少,一旦邊境有警,乃調於民,不亦晚乎。
上從之。
八年,選侍衛親軍世宗其中不能弓矢詔使習射
頃之,問良弼平章政事思敬曰:女直習射尚未行耶。
良弼對曰:已行之矣。
同知清州防禦常德上書言:吏部格法,止敘年勞,雖有材能拘滯下位
刺史縣令,多不得人
乞密加訪察然後廉問
酒稅使尚選能吏縣令可不擇人才,乞以能吏當任酒稅使者,任親民之職。
上是其言,謂宰相曰:朕思庶職多不得人中夜而寤,或達旦不能寐。
卿等注意選擇,朕亦密加體察
良弼對曰:女直契丹人須是曾習漢人文字,然後可。
方今大率多為黨與或稱譽於此,或見毀於彼,所以難也。
上曰:朕所以密令體察也。
上謂良弼曰:猛安謀克牛頭稅粟,本以備凶年,凡水旱乏糧處就賑給之。
進拜左丞相監修國史如故
良弼為相既久,練達朝政,上所詢訪盡誠開奏,垂紳正笏不動聲氣議政多稱上意
母憂去,起復舊職
是時夏國王李仁孝分國之半,以封其臣任得敬
上以問群臣,群臣多言外國事,從之可也
上曰:此非是仁孝本心不可從。
良弼議與上意合。
既而夏國果誅任得敬上表來謝。
參知政事宗敘請置沿邊濠塹良弼曰:敵國來伐,此豈可禦哉。
上曰:卿言是也
高麗國王王晛讓國於其弟,上疑之,以問宰相良弼
良弼以為讓國王晛本心
後趙位寵求以四十州來附,其表果言王皓弒其兄,如良弼策,語在高麗傳》中。
世宗採訪官,謂宰臣曰:官吏善惡何由知之。
良弼對曰:臣等當陛下訪察之。
以進睿宗實錄,賜通犀帶、重綵二十端。
是年有事南郊良弼大禮使
自收以來未嘗講行歷代典故又多不同良弼討論損益,各合其宜,人服其能。
上與良弼守道論猛安謀克多年幼,不習教訓無長幼之
曩時鄉里老者教導之。
鄉里耆老有能教導者,或謂不在己而不問,或非其職而人不從
可依制置鄉老,選廉潔正直可為師範者,使教導之。
良弼奏曰:聖慮及此億兆之福也。
他日,上問曰:朕前史,有任下位存心國家直言為民者。
今無其人,何也。
良弼曰:今豈無其人哉。
蓋以直道而行,反被謗毀,禍及其身,是以不為也。
大定十四年,歲在甲午大興尹璋為賀宋正旦使,宋人就館奪其國書,詔梁肅詳問
眾議紛紛,謂凡午年必用兵,上以問良弼,對曰:太祖皇帝甲午年伐遼,太宗皇帝丙午年克宋,今茲宋人我國書,而適在午年,故有此語,未必然也。
既而,梁,宋主起立授受國書如舊儀。
梁肅既還,宋主遣工部尚書張子顏知閤門事劉崇祈請,其書曰:言念眇躬,夙承大統
上國照臨之惠,尋盟遂閱於十年
兩朝聘問之勤,繼好靡忘於一日
惟是函書之受,當新賓接之儀。
空臆屢陳飭行人而再請。
仰祈眷顧,俯賜矜從
上與大臣議,良弼奏曰:宋國稱臣為姪,免奉表賜書,恩亦已多矣。
今又乞免親接國書,是無厭也,必不可從。
平章政事完顏守道參知政事移剌道良弼議合。
左丞石琚右丞唐括安禮以為不從所請,必至用兵
上謂等曰:卿等所言,非也。
所請有大於此者,更欲從之乎。
從良弼議,答其書,略曰:弗循定分之常,復有授書之請。
謂承大統,愈見自尊
奈何以若所為,尚求其欲。
矧曰已行之,靡得而更。
授受禮儀,終不復改。
上問宰臣:嘗求內外官舉賢能,未聞有舉者,何也。
參政魏子平請當舉者每任須舉一人,視其當不,以為賞罰
上曰:宋制薦舉,其人犯私罪者,舉主雖至宰執,亦坐降罰。
人心有恆者鮮,財利怵於前,或喪其所守。
宰臣任大責重,豈坐是以為升黜邪。
良弼曰:前詔朝官六品以上外官五品以上,各舉所知,盍申明前詔
從之。
上曰:朕欲周知官吏善惡,若尋常遣官采訪,恐用非其人
然則官吏善惡何以知之。
良弼曰:臣等當陛下訪察
上曰:然,但勿使名實混淆耳。
上欲徙窩斡逆黨分散置之遼東
良弼奏:此輩已經赦宥,徙之生怨望
上曰:此目前利害,朕為子孫後世慮耳。
良弼曰:非臣等所及也。
於是以嘗預亂者徙居烏古石壘部。
上問宰臣曰: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民不病饑。
今一二歲不登,而人民乏食,何也。
良弼對曰:古者地廣人淳,尚節儉,而又惟農是務,故蓄積多,而無饑饉之患也。
地狹民眾,又多棄本逐末,耕之者少,食之者眾,故一遇凶歲而民已病矣。
上深然之,於是有司懲戒荒縱不務生業者。
十七年,以疾辭相位不許
告滿百日,詔賜告,遣太醫診視,屢使中使問疾
良弼在告既久,省多滯事,上以問宰相參政張汝弼對曰:無之
上曰:豈曰無之
自今疑事久不能決者,當具以聞。
十八年,表乞致仕歸田里,上遣使慰諭之曰:卿比以疾在告,朕甚憂之。
今聞卿將往西京養疾彼中風土,非老疾所宜
京師中倦於人事,若就近都佳郡居處,待疾少間,速令朕知之。
良弼奏曰:臣遭遇聖明濫膺大任夙夜憂懼以至成疾。
比蒙聖恩,數遣使存問,賜以醫藥,臣之苟活至今,皆陛下之賜也。
臣今敢望鄉里便可愈疾
去鄉歲久親識多已亡沒,惟老臣獨在,鄉土之戀,誠不能忘。
竊惟自來人臣受知人主,無踰臣者,臣雖粉骨碎身無以圖報
若使一還鄉社,得見親舊,則死無恨矣。
上問宰相曰:丞相良弼必欲歸鄉里,朕以世襲猛安封其子符寶曷答,俾之侍行何如
右丞相完顏守道曰:不若猛安良弼,使其子攝事
上從之。
於是授胡論宋葛猛安,給丞相俸傔,良弼致仕歸。
上謂宰相曰:卿等非不盡心,但才力不及良弼所以惜其去也。
其後尚書省奏差除,上曰:丞相良弼擬注差除未嘗苟與不當得者,而薦舉往往得人
粘割斡特剌移剌慥裴滿餘慶,皆其所舉。
至於私門請託絕然無之
嘗問良弼:每旦暮日色皆赤,何也。
良弼曰:旦而色赤應在東,高麗當之。
暮而色赤應在西夏國當之。
陛下修德應天,則災變自弭矣。
既而夏國有任德敬之亂,高麗有趙位寵之難,其言皆驗云。
是歲,薨。
年六十。
悼惜之,遣太府監移剌慥同知西京留守王佐敕葬祭奠使,賻白金、綵幣加等,喪葬從官給。
追封金源郡王,命翰林待制移剌履勒銘墓碑諡誠敏
良弼性聰忠正斷決言論器識出人意表
雖起寒素致位宰相朝夕惕惕盡心於國,謀慮深遠薦舉人才,常若不及。
居家清儉親舊貧乏周給之,與人交久而愈
居位二十年,以成太平之功,號賢相焉
大定十五年圖像衍慶宮,諡武定
明昌五年配饗世宗庭。
耨盌溫敦兀帶
《金史本傳》:兀帶,太師思忠姪也。
天會間,充女直字學生學問通達,觀書史,工為詩。
選為尚書省令史,除右司都事轉行右司郎中,入為左司員外郎
累官同知大興尹京師盜賊止息,事無留滯。
再遷刑部尚書改定海軍節度使
兵部尚書,改吏部
正隆伐宋。
武定都總管
世宗即位遣使召之,授咸平尹,為北邊行軍都統
會寧尹,都統如故
是時初定窩斡,人心未安,兀帶為治寬𥳑,多備禦,謹斥堠邊郡
北京留守
廉察舉兀帶所在能名無私過,由是入拜參知政事
世宗諭之曰:凡在卿上者,行事或不當理咨稟不從,卿以所見奏聞
下位有可用之才,當推薦之。
久之屬疾上命左宣徽使敬嗣暉往視遣醫治療
薨,年四十七。
上聞悼惜之,賻銀千兩、重綵四十端、絹四百匹,敕有司致祭
久之,上謂侍臣曰:故參知政事兀帶、刑部尚書彥忠滄州節度使兀不喝侍郎敵斡、郎中骨𧹞皆為人忠直後進中少有能及之者
樂得忠直之人,有如兀帶輩者乎,卿等為朕舉之。
見思如此
李石
公元1124年
《金史本傳》字子堅遼陽人貞懿皇后弟也。
先世,為宰相
高祖仙壽,嘗脫遼主之舅於難,遼帝賜仙壽遼陽湯池地千頃,他物稱是,常以李舅目之。
父雛訛只,桂州觀察使高永昌東京率眾攻之,不勝而死。
敦厚寡言,而器識過人
天會二年,授世襲謀克為行猛安
睿宗右副元帥,引置軍中,屬之宗弼
八年,除禮賓副使,轉洛苑副使
天眷元年,置行臺省汴京都巡檢使,歷大名少尹汴京馬軍副都指揮使累官景州刺史
海陵營建燕京宮室護役皇城端門
海陵遷都燕京隨例入見
海陵曰:此非葛王之舅乎。
葛王,謂世宗也。
未幾,除興中少尹
石知海陵宗室,頗歉前日之言,秩滿託疾還鄉里。
世宗留守東京,禦契丹括里,石留東京巡察城中
海陵使副留守高存福伺察世宗動靜知軍蒲速越知存福謀,以告世宗因勸世宗先除存福,然後舉事世宗從之。
大定元年以定策功戶部尚書
無何,拜參知政事
阿瑣殺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遣使奉表東京,而群臣多勸世宗上京者。
奏曰:正隆遠在江、淮,寇盜蜂起萬姓引領東向,宜因此時直中都,據腹心號令天下萬世之業也。
陛下無牽於眾惑
上意遂決,即日啟行
世宗納石女後宮,生鄭王永蹈衛紹王永濟,是為元妃李氏
三年戶部尚書梁銶上言大定以前官吏士卒支帖真偽相雜,請一切停罷
石買革去舊帖,下倉支倉司不敢違,以新粟與之。
上聞其事,以問球。
梁球對不以實。
上命尚書左丞翟永固鞫之。
梁球削官四階,降知火山軍罷為御史大夫
久之封道國公
六年上幸西京少詹事烏古論三合守衛中都宮闕
詔曰:京師巡禦,不可不嚴。
近都猛安選士二千人巡警,仍給口芻粟
宰臣曰:府軍錢非徒聚貨也,若軍士貧弱百姓困乏所費雖多,豈可已哉。
故事,凡行幸留守中都官十日表問起居
上以使傳頻煩,命二十日一進表。
七年,拜司徒,兼太子太師御史大夫如故
賜第一區
安化軍節度使徒單子溫,平章政事合喜之姪也,贓濫不法劾奏之。
方石奏事宰相下殿立,俟良久
既退,宰相或問奏事何久,正色曰:正為天下姦污未盡誅耳。
聞者悚然
一日,上謂曰:御史分別庶官邪、正。
卿等惟劾有罪,而未嘗舉善也,宜令監察分路刺舉善惡以聞。
司憲既久,年寖高
御史臺奏,事有在制前斷定,乞依新條改斷者。
上曰:若在制前行者,豈可改也。
上御香閤,召中丞移剌道謂之曰:李石耄矣,汝等宜盡心
向所奏事不當,豈涉於私乎。
他日,又謂曰:卿近累奏皆常事臣下善惡邪正無語及之。
年老矣,不能久居此,若能舉一二善士,亦不負此職也。
九年進拜太尉尚書令
詔曰:太后兄弟惟卿一人,故命領尚書事。
軍國大事,涉於利害,議其可否細事不煩卿也。
進封平原郡王
平章政事完顏守道奏事神色不懌
世宗察之,謂曰:守道所奏,既非私事,卿當共議可否
在上位者所見不可,順而從之,在下位者所見雖當,則遽不從乎。
豈可以與己相違蓄怒哉。
如此下位誰敢復言
對曰:不敢
上曰:朕欲於京府節鎮運司長佐三員內任文臣一員尚未得人
奏曰:資考未至,不敢擬。
上曰:近觀節度轉運副使中才能者有之。
陵時省令使不用進士,故少尹節度轉運副使乏人
大定以來,用進士,亦頗有人矣,節度轉運副使中有廉能者具以名聞,朕將用之。
朝官不歷外任無以見其才,外官不歷隨朝,無以進其才,中外更試,庶可得人
他日上復問曰:外任五品職事多闕,何也。
對曰:資考少有及者。
上曰:苟有賢能,當不次用之。
對不稱旨上表乞骸骨,以太保致仕進封廣平郡王
十六年,薨。
輟朝臨弔,哭之慟,賻錢萬貫官給葬事。
少府監張僅言監護親王宰相以下郊送諡襄𥳑
勳戚久處腹心之寄,內廷獻替,外罕得聞。
觀其劾奏徒單子溫退答宰臣之問,氣岸宜有不能堪者。
時論得失半之,亦豈以是耶。
舊史載其少貧,貞懿后周之,不受,曰:國家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貧。
后感泣曰:汝苟能此,吾復何憂。
中年,以冒見斥,眾譏貪鄙,如出二人
史又稱其未貴,人有慢之者,及為相,其人以事見惶恐
曰:吾豈念舊惡者。
待之彌厚
能為長者如是,又與他日氣岸迥殊
山東河南軍民交惡,爭田不絕
有司謂兵為國根本,姑宜假借
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輕孰重。
國家所恃以立者,紀綱耳,紀綱不明,故下敢輕冒
惟當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無爭,是為長久之術。
有司拯問,是時軍民之爭遂息。
北京民曹貴謀反,大理廷中,謂貴等陰謀久不能發,在法詞理不能動眾威力不足率人,罪止論斬
是之。
議從坐,久不能決。
曰:罪疑惟輕。
入,詳奏其狀,上從之,緣坐皆免死。
北鄙歲警,朝廷欲發民穿深塹以禦之。
丞相紇石烈良弼皆曰:不可
古築長城備北,徒耗民力無益於事。
北俗無定居,出沒不常,惟當以德柔之。
若徒深塹,必當置戍,而塞北風沙,曾未期年,塹已平矣。
不可中國有用之力,為此無益
議遂寢。
是皆足稱云。
世宗在位三十年尚書令凡四人張浩以舊官,完顏守道以功,徒單克寧顧命以定策,他無及者。
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庭。
翟永固
公元1128年
《金史本傳》永固字仲堅中都良鄉人
太祖與宋約攻,事成以燕歸宋。
宋人經義兼策取士永固中第一,授開德府儀曹參軍
金破宋,永固北歸
天會六年詞賦科,授懷安丞,遷望雲,補樞密院令史,辟左副元帥宗翰府掾
永固家貧,求外補,宗翰愛其能,不許,以錢三千貫周之,薦於朝,攝左司郎中
定武軍節度副使,歷同知清州防禦使,入為工部員外郎
母憂去官,起復禮郎中,遷翰林直學士
海陵篡立宋國賀正使至廣寧海陵使使以廢立事諭宋使,遣還之。
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完顏思恭為報諭宋使,永固為副,且令永固伺察宋人動靜
使還,改禮部侍郎
久之,分護燕京宮室役事永固請寫無逸圖》殿壁,不納。
俄遷太常卿考試貞元元年進士,出尊祖配天賦》題,海陵以為猜度己意,召永固問曰:賦題不稱朕意。
我祖在位時祭天拜乎。
對曰:拜。
海陵曰:豈有生則致拜,死而同體配食者乎。
對曰:古有之,載在典禮
海陵曰:若桀、曾行,亦欲我行之乎。
於是永固張景仁皆杖二十。
進士張汝霖賦第八韻有曰:方今將行郊祀
海陵詰之曰:汝安知我郊祀乎。
亦杖之三十。
頃之永固禮部尚書賜笏毬文金帶
永定軍節度使
正隆二年,例降二品以上官爵永固光祿大夫不降,以寵異之。
翰林學士承旨,與直學士韓汝嘉俱召至內殿,問以將親伐宋事,永固對曰:宋人事朝無釁隙,伐之無名。
縱使可伐,亦無煩親征,遣將帥可也
由是大忤海陵意,永固即請致仕
正隆四年正月丁巳海陵永壽宮,四品上官賜宴永固殿門外,海陵以致宣命授之,永固歸臥於家。
大定二年起拜尚書左丞,請依舊廉察官吏革正隆守令之汙,從之。
明年,表乞致仕,詔不許
罷為真定尹,賜通犀帶
尚書省奏,永固執政真定尹,其繖蓋當用何制度,上曰:用執政制度
遂著為令。
五年懇乞致仕,許之。
六年,薨。
移刺履
公元1163年
《金史本傳》:履字履道,遼東丹王突欲七世孫也。
父聿魯,早亡。
聿魯之族兄興平軍節度使德元無子,以履為後
五歲,晚臥廡下見微雲往天際,忽謂乳母曰:此所謂臥看青天白雲者耶。
德元聞之,驚曰:是子當以文學名世
及長,博學多藝,善屬文
初舉進士,惡搜檢煩瑣,去之。
廕補承奉祗候、國史院書寫
世宗方興儒術,詔譯經史,擢經史院編修官,兼筆硯直長
一日世宗召問曰:朕比讀貞觀政要,見魏徵嘉謀忠節,良可稱嘆
近世何故無如者。
履曰:嘉之士,何代無之,但上之人用與不用耳。
世宗曰:卿不見劉仲晦、張汝震耶,朕超用二人者,以嘗居諫職,屢有忠言故也。
安得謂之不用,第人材難得耳。
履曰:臣未聞其諫也。
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緘口習以成風
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天下幸甚
初議以時務策女直進士科禮部以所學不同未可概稱進士,詔履定其事,乃上議曰:進士之科,起於隋大業中,始試以策。
唐初因之,高宗時雜以箴銘賦詩,至文宗專用賦。
進士之初試策,今女直諸生試策進士,又何疑焉。
世宗大悅,事遂施行
十五年,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前職,俄遷修撰
二十年,詔提控衍慶宮畫功臣像,過期,降應奉
踰年,復為修撰,轉尚書禮部員外郎
章宗金源郡王,喜讀春秋左氏傳,聞履博洽,召質所疑。
履曰:左氏權詐,駮而不純
尚書孟子聖賢純全之道,願留意焉。
王嘉納之。
二十六年,進本郎中,兼同修國史翰林修撰,表進宋司馬光《古文孝指解曰:臣竊近世,皆以兵刑財賦為急,而以此進其君。
天下者,取其辭施諸宇內則元元受賜。
俄以疾,乞補外世宗曰:履多病,可與便州。
遂授薊州刺史
無幾,召為翰林待制同修國史
明年,擢尚書禮部侍郎,兼翰林直學士
世宗崩,遺詔移梓宮壽安宮
章宗百官議,皆謂當如遺詔,履獨曰:非禮也。
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其可使萬國之臣朝大行於離宮乎。
上曰:朕日夜思之,捨正殿而奠於別宮,情有所不忍,且於禮未安。
遂殯於大安殿。
二十九年三月,進禮部尚書,兼翰林直學士,賜大定三年孟崇獻牓下進士及第
七月,拜參知政事提控刊修《遼史》
明昌元年,進尚書右丞
初,河溢曹州,帝問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不言河決,何也。
履曰:春秋止是魯史所以鮮及他國事。
二年六月,薨,年六十一。
是日,履所生也。
諡曰文獻
秀峙通悟,精曆算繪事
先是,舊大明曆舛誤,履上乙未曆》,以金受命乙未也,世服其善。
初,德元未有子,以履為後既而生子震,德元歿,盡推家貲與之。
其自禮部直學士執政,乃舉前代故事,以錢五十萬送學士院學者榮之。
蘇保衡
公元1162年
《金史本傳》保衡字宗尹雲中天成人
父京,進士,為西京留守
宗翰兵至西京,京出降
久之,京病篤,以保衡屬宗翰。
京死,宗翰薦之於朝。
進士出身,補太子洗馬,調解州軍事判官
左監軍撒离喝駐軍陝西,辟幕府參議軍事累官同知興中尹。
天德間繕治中都張浩保衡督工役。
大興少尹,督諸陵工役
再遷工部尚書
海陵治兵伐宋,與徐文造舟通州海陵近郊,因至通州工作
兵興,保衡為淛東道水軍都統制,率舟師泛海,徑趨臨安
宋兵來襲,敗於海中副統制鄭家死之。
大定二年,召赴中都
是時山東盜賊嘯聚契丹攻掠臨潢州郡百姓困弊
保衡安撫山東,前太子少保高思安撫臨潢,發倉粟以賑之,無衣者賜以幣帛,或官粟有闕,則收糴以給之,無妻室者具姓名以聞。
還除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宗永兵部侍郎完顏余里也,往河南山東陝西宣問屯田軍人,有曾破大敵攻城野戰立功者,具姓名以聞。
以寡敵眾,或與敵相當先登敗敵者,正軍擐甲阿里補官一階,猛安謀克功狀尚書省,曾隨海陵軍至淮上破敵者亦准上遷賞。
僕散忠義伐宋,保衡戶部關中,兼糾察,許以便宜,黜守令不法十餘人
邠守傅慎微用事者,被讒構下獄且死,保衡力救之得免。
入為太常卿,遷禮部尚書
參知政事
三年宋人請和,詔保衡南京,與僕散忠義斟酌事宜,行之。
入奏,進右丞
四年宋人請和,師還,保衡朝京師。
初,宮女稱心縱火十六位,延燒諸殿,上以方用兵國用不足不復營繕
宋和,詔保衡監護役事,遣少府監張仲愈取南京宮殿圖本
上聞之,謂保衡曰:追仲愈還。
民間將謂朕效正隆華侈也。
六年冬有疾,求致仕不許
敬嗣暉傳詔曰:卿以忠直擢居執政齒髮未衰,遽以小疾求退
善加攝養,以俟疾間視事
未幾,薨,年五十五。
世宗放鷹近郊,聞之乃還,為輟朝賻贈,命有司致祭
宗尹
《金史本傳》宗尹本名阿里罕
以室宗子護衛,改牌印祇候,授世襲謀克,為右衛將軍
順天歸德彰化、唐古部族橫海軍節度使
正隆南伐,領神略都總管先鋒渡淮,取揚州瓜洲渡
大定二年,改河南路副都統駐軍諸州之境。
是時,宋陷汝州,殺刺史烏古孫麻潑及漢軍二千人
宗尹萬戶孛朮魯定方完顏阿喝懶、夾谷清臣烏古論三合、渠雛訛只將騎四千往攻之,遂復取汝州
大名尹,副統如故
頃之,為河南路統軍使,遷元帥左都監,除南京留守
上曰:卿年少壯,而心力多滯。
前任點檢京尹勤力不怠,而處事迷錯
勉修職業,以副朕意。
通犀帶廐馬
八年,置山東路統軍司宗尹為使。
樞密副使
錄其父功,授世襲蒲與路屯河猛安并親管謀克
太子太保樞密副使如故
上問宰臣曰:宗尹雖才無大過人者,而性行淳厚,且國之舊臣,昔為達官,卿等尚未信也。
欲以平章政事何如
宰執皆曰:宗尹為相,甚協眾望
即日平章政事封代國公,兼太子太傅
是時民間錢幣不通,上問宗尹,對曰:錢者有限之物,積於上者滯於下,所以不通
海陵軍興,為一切之賦,有菜園、房稅、養馬錢。
大定初軍事未息調度不繼,故因仍不改
今天無事府庫充積,悉宜罷去
上曰:卿留意百姓,朕復何慮。
太尉守道老矣,捨卿而誰。
於是養馬等錢始罷。
他日,上謂宰臣曰:宗尹治家嚴密他人不及也。
顧謂宗尹曰:政事亦當如此矣。
有項北方歲饑軍食不足廷議輸粟賑濟
或謂比雖不登,而舊積有餘,秋成在近,不必勞輸輓宗尹曰:國家平時積粟,本以備凶歲也,必待秋成,則憊者眾矣。
人有損瘠其如防戍何。
上從之。
宗尹令子銀朮可襲猛安,會太尉守道亦乞令其子神果奴襲其謀克
承襲不識女直字者,勒令習學
世宗曰:此二子,吾識其一習漢字,未習女直字
自今女直契丹漢字曾學其一者,即許承襲
遂著於令。
宗尹有疾不能赴朝。
上問宰臣曰:宗尹何為入朝
太尉守道以疾對。
上曰:丞相志寧嘗言,若詔遣征伐所不敢辭
宰相之職,實不敢當
宗尹亦豈此意邪。
二十四年世宗將幸上京
上曰:臨潢烏古石壘歲皆不登,朕欲自南道往,三月東京,謁太后陵寢五月可達上京
春月鳥獸孳孕東作方興,不必蒐田講事,卿等以為何如
宗尹曰:南道歲熟芻粟賤,宜如聖旨
遂由南道往焉。
世宗上京,聞同簽大宗正事宗寧不能撫治上京宗室宗室往往不事生業
上謂宗尹曰:汝察其事,宜懲戒之。
宗尹奏曰:隨仕之子,父沒不還本土以此好游蕩。
上命召還。
宗室於皇武殿,擊毬為樂
上曰:賞賜宗室,亦是小惠,又不可一概遷官,欲令諸局分收補,其間人材可者
宗尹對曰:奉國斡準之子按出虎、豫國公昱之曾孫阿魯可任使。
上曰:度可任何職,更訪其餘以聞。
詔以按出虎、阿魯奉御
二十七年,乞致仕
世宗曰:此老不事事,從其請可也
宰臣奏曰:舊臣宜在左右
上曰:宰相天下事,非養老之地。
若不堪其職,朕亦有愧焉。
如賢在朝,利及百姓四方瞻仰,朕亦與其光美
宰臣無以對。
宗尹入謝
上曰:卿久任外官,不聞有過失,但恨用卿稍晚,今精力似衰矣。
省事至煩,若勉留卿,則四方以朕為私,卿亦不自安也。
頃之,上問宗尹子:汝父致仕,將居何所
其子曰:聚屬既多,不能復在京師
遣使宗尹曰:朕欲留卿,時相從游卿子之言如此,今定如何
宗尹曰:臣豈不欲在此,但餘閑之年,猶在輦下,恐聖主心困耳。
既哀老臣不忍擯棄時時瞻望天顏,臣豈敢他往。
鄉里故老無存者,雖到彼,尚將與誰游乎。
於是甲第一區,凡宴集畋獵皆從焉。
二十八年,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