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十四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常典
 第二百十四卷目錄
 公輔名臣列傳三十四
  
  耶律曷魯     耶律羽之
  韓延徽      韓知古
  張礪       耶律賢適
  室昉       耶律隆運
  邢抱朴      蕭孝忠
  張儉       耶律室魯
  蕭朴       蕭孝穆
  蕭惟信      耶律喜孫
  杜防       楊佶
  耶律滌魯     蕭阿剌
  蕭德       楊晳
  楊績       姚景行
  趙徽       劉伸
  耶律鐸魯斡    楊遵勗
  王棠       耶律頗的
  耶律斡特剌    蕭兀納
  牛溫舒      馬人望
  郭襲
官常典第二百十四卷
公輔名臣列傳三十四
耶律曷魯
公元917年
《遼史本傳》曷魯字控溫一字洪隱迭剌部人
祖匣馬,簡憲皇帝兄。
父偶思,遙輦時為本部夷离菫曷魯長子也。
性質厚。
髫鬌,與太祖遊,從父魯奇之曰:興我家者,必二兒也。
太祖既長,相與裘馬為好,然曷魯太祖彌謹。
會滑哥弒其父釋魯,太祖曷魯曰:滑哥弒父,料我必不能容,將反噬我。
今彼歸罪臺哂為解,我姑與之。
是賊吾不忘也。
自是曷魯佩刀太祖,以備不虞
久之曷魯父偶思病,召曷魯曰:阿保機神天授汝率諸弟赤心事之。
已而太祖問疾,偶思執其手曰:爾命世奇才
吾兒曷魯者,他日可委以事,吾已諭之矣。
既而諸子屬之。
太祖為撻馬沙里參預部族事,曷魯領數騎召小黃室韋來附
太祖素有大志,而知曷魯賢,軍國事非曷魯不行
會討越兀與烏古部曷魯前鋒,戰有功
太祖迭剌部夷离菫,討奚部,其長朮里偪險而壘,攻莫能下,命曷魯持一笴往諭之。
既入,為所執。
迺說奚曰:契丹與奚言語相通,實一國也。
夷离堇於奚豈有輘轢之心哉。
漢人殺我祖奚首,夷离堇怨刺骨,日夜思報漢人
顧力單弱,使我求援於奚,傳矢示信耳。
夷离菫受命於天,撫下以德,故能有此眾也。
今奚殺我,違天背德不祥莫大焉。
兵連禍結,當自此始,豈爾國之利乎。
朮里感其言,乃降
太祖于越秉國政,欲命曷魯迭剌部夷离菫
辭曰:賊在君側未敢遠去。
太祖黑車子室韋幽州劉仁恭養子趙霸率眾來救。
曷魯伏兵桃山,俟霸眾過半而要之;與太祖合擊斬獲甚眾,遂降室韋
太祖李克用雲州,時曷魯侍,克用顧而壯之曰:偉男子為誰。
太祖曰:吾族曷魯也。
遙輦痕德菫可汗歿,群臣奉遺命請立太祖
太祖辭曰:昔吾祖夷离菫雅里嘗以不當立而辭,今若等復為是言,何歟。
曷魯曰:曩吾祖之辭,遺命弗及符瑞未見,第為國人所推戴耳。
先君言猶在耳天人所與,若合符契。
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違也。
太祖曰:遺命固然,汝焉知天道
曷魯曰:聞於越之生也,神光屬天,異香盈幄,夢受神誨,龍錫金佩
天道無私,必應有德。
我國削弱齮齕於鄰部日久以故聖人興起之。
可汗天意故有是命。
遙輦九營棋布非無可立者;小大臣民屬心於越,天也。
昔者於越伯父釋魯嘗曰:吾猶蛇,兒猶龍也。
天時人事,幾不可失。
太祖猶未許。
是夜,獨召曷魯責曰:眾以遺命迫我。
不明吾心,而亦俛隨耶。
曷魯曰:在昔夷离堇雅里雖推戴者眾,辭之而立阻午為可汗
相傳十餘世,君臣之分亂,紀綱之統隳。
委質他國,若綴斿然。
羽檄蜂午民疲奔命
興王之運,實在今日
應天順人,以答顧命不可失也。
太祖乃許。
明日,即皇帝位,命曷魯軍國事。
時制度未講,國用未充扈從未備;而諸弟往往非望
太祖行營始置腹心部,選諸部豪健二千餘充之,以曷魯蕭敵魯總焉。
已而諸弟之亂作,太祖曷魯總領軍事討平之,以功為迭剌部夷离菫
時民更兵焚剽,日以抗敝,曷魯撫輯有方畜牧益滋,民用富庶
乃討烏古部,破之。
自是震懾不敢復叛。
迺請制朝儀建元,率百官上尊號。
太祖備禮受冊,拜曷魯阿魯于越
阿魯敦者,遼言盛名也。
太祖西南諸夷,數為前鋒
神冊二年,從逼幽州,與唐節度使周德威拒戰可汗州西,敗其軍,遂圍幽州,未下。
太祖以時班師,留曷魯盧國用守之。
俄而救兵繼至曷魯等以軍少無援,退。
三年七月皇都既成,燕群臣以落之。
曷魯是月得疾薨,年四十七。
既葬,賜名其阡宴答,山曰于越峪,詔立石紀功
清寧間,命立祠上京
初,曷魯病革太祖臨視,問所欲言。
曷魯曰:陛下聖德寬仁群生咸遂,帝業隆興
臣既蒙寵遇
瞑目無憾
惟析迭剌部議未決,願亟行之。
及薨,太祖流涕曰:斯人若登三五載,吾謀不濟矣。
太祖二十一功臣,各有所擬,以曷魯為心云。
子惕剌、撒剌,俱不仕
耶律羽之
公元926年
《遼史·耶律覿烈傳》覿烈弟羽之小字兀里,字寅底哂。
豪爽不群,長嗜學,通諸部語。
太祖經營之初,多預軍謀
天顯元年渤海平,立皇太子東丹王,以羽之為中臺省右次相
時人心未安,左大相迭剌不踰月薨,羽之莅事勤恪威信並行
太宗即位上表曰:我大聖天皇始有東土擇賢輔以撫斯民不以臣愚任之
國家利害敢不以聞。
渤海昔畏南朝阻險自衛,居忽汗城。
今去上京遼邈,既不為用,又不罷戍,果何為哉。
先帝因彼離心乘釁而動,故不戰而克。
天授人與,彼一時也。
遺種寖以蕃息,今居遠境,恐為後患。
水之乃其故鄉地衍土沃,有木鐵鹽魚之利。
乘其微弱,徙還其民,萬世長策也。
彼得故鄉,又獲木鐵鹽魚之饒,必安居樂業
然後選徒翼吾左,突厥党項室韋夾輔吾右,可以坐制南邦混一天下,成聖祖未集之功,貽後世無疆之福。
表奏,帝嘉納之。
是歲,詔徙東國民梁水時稱其善。
人皇王奔唐,羽之鎮撫其人,一切如故
以功加守太傅,遷中臺省左相
會同初,以冊禮赴闕,加特進
表奏左次相渤海貪墨法事,卒。
子和里,終東京留守
韓延徽
公元925年
《遼史本傳》延徽字藏明幽州女次人。
父夢殷,累官、儒、順三州刺史
延徽少英,特燕帥劉仁恭奇之,召為幽都府文學平州錄事參軍,同馮道祗候院,授幽州觀察度支使
後守光為帥,延徽來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
述律后諫曰:彼秉節弗撓,賢者也,奈何困辱之。
太祖召與語,合上意,命參軍事党項室韋,服諸部落延徽之籌居多
乃請樹城郭,分市里,以居漢人之降者。
又為定配偶,教墾藝,以生養之。
以故逃亡者少。
久之慨然懷其鄉里賦詩見意遂亡歸唐。
已而與他將王緘有隙,懼及難,乃省親幽州,匿故人王德明舍。
德明其所適,延徽曰:吾將復走契丹
德明不以為然
延徽笑曰:彼失我,如失左右手,其見我必喜。
既至太祖問故。
延徽曰:忘親非孝,棄君非忠,臣雖挺身逃,臣心在陛下
是以復來。
上大悅,賜名曰匣列
匣列,遼言復來也。
即命守政事令、崇文館大學士中外事悉令參決
天贊四年從征渤海大諲譔乞降
既而復叛,與諸將破其城,以功拜左僕射
又與康默記長嶺府,拔之。
師還,太祖崩,哀動左右
太宗朝,封魯國公,仍為政事令。
使晉還,改南京三司使
世宗朝,遷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設張理具,稱盡力吏。
天祿三年六月河東使請行冊禮,帝召延徽定其制,延徽一遵太宗冊晉帝禮,從之。
應曆中致事
子德樞鎮東平,詔許每歲東歸省。
九年卒,年七十八。
上聞震悼,贈尚書令,葬幽州之魯郭,世為崇文令公
初,延徽南奔太祖白鶴帳中出;比還,復入帳中
詰旦,謂侍臣曰:延徽至矣。
已而果然
太祖初元庶事草創,凡營都邑,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
佐命功臣之一。
子德樞。
年甫十五,太宗見之,謂延徽曰:是兒卿家之福,朕國之寶,真英物也。
未冠,守左羽林大將軍,遷特進太尉
漢人降與轉徙者,多寓東平
丁歲菑,饑饉疾癘
德樞請往撫字之,授遼興軍節度使
下車整紛剔蠹,恩喣信孚勸農興教化,期月民獲蘇息
入為南院宣徽使遙授天平軍節度使,平、、營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門下平章已而開府儀同三司、行侍中封趙國公
保寧元年卒。
孫紹勳、紹芳。
紹芳,重熙間參知政事,加兼侍中
廷議李元昊,力諫不聽,出為廣德軍節度使
聞敗,嘔血卒。
孫資讓,壽隆初中書侍郎平章事
宋徽宗嗣位遣使來報有司按籍,有登寶位文,坐是出為崇義軍節度使。
改鎮遼興,卒。
韓知古
《遼史本傳》知古薊州玉田人善謀有識量。
太祖平薊時,知古六歲,為淳欽皇后兄欲穩所得
后來嬪,知古從焉,未得省見
久之,負其有,怏怏不得志挺身庸保,以供資用
其子匡嗣得親近太祖因間言。
太祖召見與語,賢之,命參謀議。
神冊初遙授彰武軍節度使
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
儀法疏闊知古援據故典參酌國俗,與漢儀雜就之,使國人易知而行。
頃之,拜左僕射,與康默記漢軍渤海有功,遷中書令
天顯中卒,為佐命功臣之一。
張礪
《遼史本傳》磁州人,初仕掌書記,遷翰林學士
會石敬塘起兵,唐主以招討判官,從趙德鈞張敬達河東
敬達敗,契丹
太宗剛直,有文彩,擢翰林學士
臨事盡言無所避,上益重之。
未幾,謀亡歸,為追騎所獲。
上責曰:汝何故亡。
對曰:臣不習北方土俗飲食居處,意常鬱鬱以是亡耳。
顧通事高彥英曰:朕嘗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
去,可再得耶。
遂杖彥英而謝
會同初,陞翰林承旨,兼吏部尚書,從太宗伐晉。
入汴,諸將蕭翰耶律郎五、麻答輩肆殺掠奏曰:今大遼得中國,宜以中國人治之,不可專用國人及左右近習
苟政乖失,則人心不服,雖得之亦將失之。
不聽
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
頃之車駕北還,至欒城崩。
恆州蕭翰與麻答以兵圍其第。
臥病出見之。
數之曰:汝何故先帝國人不可為節度使
我以國舅之親,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以為宣武軍節度使,汝獨以為不可
又譖我與解里好掠人財物子女
必殺汝。
趣令鎖之。
抗聲曰:此國家大體安危所繫,吾實言之。
欲殺即殺,奚以鎖為。
麻答以大臣不可專殺,乃救止之。
是夕,恚憤卒。
耶律賢適
公元969年
《遼史本傳》賢適,字阿古真,于越不古之子
嗜學大志滑稽玩世,人莫之知。
于越屋質器之,嘗謂人曰:是人當國天下幸甚
應曆中朝臣多以言獲譴,賢適樂於靜退游獵自娛,與親朋不及時事。
會討烏古還,擢右皮室詳穩
景宗藩邸常與韓匡嗣女里等游,言或刺譏賢適勸以宜早疏絕由是穆宗終不見疑賢適之力也。
景宗立,以功加檢校太保,尋遙授寧江軍節度使,賜推忠協力功臣
時帝初踐阼,多疑諸王或萌非望,陰以賢適腹心,加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保寧二年秋,拜北院樞密使,兼侍中,賜保節功臣
三年,為西北路馬都部署
賢適忠介膚敏推誠待人,雖燕息不忘政務
以故百司首職,罔敢媮墮累年滯獄悉決之。
大丞相高勳契丹行宮都部署女里席寵放恣,及帝姨母保母薰灼一時納賂請謁,門若賈區
賢適患之,言於帝,不報;以病解職,又不允,令鑄手印行事
乾亨初疾篤得請
明年封西平郡王,薨,年五十三。
室昉
公元946年
《遼史本傳》:昉,字夢奇南京人
謹厚篤學不出外戶二十年,雖里人莫識。
其精如此
會同初,登進士第,為盧龍巡捕官
太宗入汴受冊禮,詔昉知制誥總禮儀事
天祿中,為南京留守判官
應曆間累遷翰林學士出入禁闥十餘年。
保寧間兼政舍人,數延問古今治亂得失奏對稱旨
上多昉有理劇才,改南京副留守決訟平允,人皆便之。
工部尚書,尋改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頃之,拜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乾亨初監修國史
統和元年告老不許
尚書無逸篇》以諫,太后聞而加獎。
二年秋,詔修諸嶺路,昉發民夫二十萬,一日畢功。
是時,昉與韓德讓耶律斜軫相友善,同心輔政整析蠹弊知無不言,務在息民薄賦,以故法度修明,朝無異議
八年,復請致政
入朝免拜,賜几杖,太后閤門使李從訓持詔勞問,令常居南京封鄭國公
初,晉國公主佛寺南京,上許賜額
昉奏曰:詔書悉罪無名寺院
今以主請賜額不惟前詔,恐此風愈熾
上從之。
表進所撰實錄二十卷手詔褒之,加政事令,賜帛六百匹。
九年,薦韓德讓自代,不從
上以昉年老苦寒賜貂衾褥,許乘輦入朝
病劇,遣翰林學士張幹就第中京留守,加尚父
卒,年七十五。
嗟悼輟朝二日,贈尚書令
遺言厚葬
人譽過情,自志其墓。
耶律隆運
公元1001年
《遼史本傳》隆運本姓韓,名德讓西南面招討使匡嗣之子也。
統和十九年賜名德昌二十二年賜姓耶律二十八年,復賜名隆運
重厚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
景宗,以謹飭聞,加東頭承奉官,補樞密院通事,轉上京皇城使遙授彰德軍節度使,代其父匡嗣上京留守權知京事,甚有聲
尋復代父守南京時人榮之。
宋兵取河東,侵燕,五院詳穩奚底、統軍蕭討古等敗歸,宋兵圍城招脅甚急人懷二心
隆運登城,日夜守禦
援軍至,圍解。
及戰高梁河,宋兵敗走隆運邀擊,又破之。
以功拜遼興軍節度使,徵為南院樞密使
景宗大漸,與耶律斜軫俱受顧命,立梁王為帝,皇后皇太后稱制
隆運總宿衛事太后寵任之。
統和元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
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將十萬眾來侵,隆運太后出師敗之,加守司空封楚國公
師還,與北府宰相室昉共執國政
上言西州被兵加以歲饑,宜輕稅賦以來流民,從之。
六年太后擊鞠,胡里室隆運墜馬,命立斬之。
率師伐宋、圍沙堆,敵乘夜來襲隆運嚴軍以待,敗走之,封楚王
九年復言燕人挾姦苟免賦役貴族因為囊橐,可遣北院宣徽使趙智戒諭,從之。
十一年丁母憂,詔強起之。
明年室昉致政,以隆運代為北府宰相,仍領樞密使監修國史,賜興化功臣
十二年六月,奏三京鞫獄官吏多因請託,曲加寬貸,或妄行搒掠,乞行禁止
上可其奏。
又表請任賢去邪太后喜曰:進賢輔政,真大臣之職。
優加賜賫。
服闋,加守太保兼政事令。
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薨,詔隆運兼之
久之,拜大丞相,進王齊,總二樞府事。
以南平州不登,奏免百姓農器錢,及請平諸郡商賈價,並從之。
二十二年,從太后南征,及河,許宋成而還
王晉賜姓,出宮籍,隸橫帳季父房後,乃改賜今名,位親王上,賜田宅及陪葬地。
從伐高麗還,得久疾,帝與后臨醫藥
薨,年七十一。
尚書令諡文忠,宮給葬具,建廟乾陵側。
邢抱朴
公元986年
《遼史本傳》抱朴應州人刑部郎中簡之子也。
抱朴穎悟好學博古
保寧初為政舍人知制誥累遷翰林學士,加禮部侍郎
統和四年山西州縣被兵,命抱朴鎮撫之,民始安,加戶部尚書
翰林學士承旨,與室昉同修實錄
南京滯獄還,優詔褒美
十年,拜參知政事
樞密院使韓德讓薦,按察諸道守令能否黜陟之,大協人望
尋以母憂去官,詔起視事
表乞終制不從宰相密諭上意,乃視事
以孝稱。
耶律休哥留守南京,又多滯獄,復詔抱朴平決之,人無冤者。
南院樞密使,卒,贈侍中
初,抱朴與弟抱質受經於母陳氏,皆以儒術顯,抱質亦官侍中時人榮之。
蕭孝忠
公元1038年
《遼史本傳》孝忠字撒板小字圖古斯,志慷慨
開泰中,補祗候郎君,尚越國公主,拜駙馬都尉累遷殿前都點檢
太平中,擢北府宰相
重熙七年,為東京留守
時禁渤海擊毬孝忠言:東京最為重鎮無從禽之地,若非毬馬何以習武
天子四海為家,何分彼此
宜弛其禁。
從之。
十二年入朝封楚王,拜北院樞密使
國制,以契丹漢人分北南院樞密治之,孝忠奏曰:一國樞密風俗所以不同
若併為一,天下幸甚
未及行,薨。
追封楚國王
素服哭臨,赦死囚數人,為孝忠薦福
葬日,親臨賜官守塚
阿速,終南院樞密使
張儉
公元996年
《遼史本傳》宛平人,性端慤不事外飾
統和十四年,舉進士第一,調雲州幕官
故事車駕經行長吏當有所獻。
聖宗雲中節度使進曰:臣境無他產,惟幕僚張儉一代之寶,願以為獻。
先是,上夢四人侍側賜食二口,至聞名,始悟。
召見容止朴野訪及世務占奏三十餘事。
由此顧遇特異踐歷清華號稱明幹
開泰中累遷同知樞密院事
太平五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移鎮太同。
六年,入為南院樞密使
帝方眷倚參知政事吳叔達與儉不相能,帝怒,出叔達康州刺史,拜左丞相封韓王
不豫受遺輔立太子,是為興宗,賜貞諒弘靖保義守節耆德功臣,拜太師中書令,加尚父,徙王陳。
重熙五年,帝幸禮部貢院又親試進士,皆發之。
進見不名賜詩褒美
衣唯紬帛,食不重味月俸有餘,賙給親舊
方冬,奏事便殿,帝見衣袍弊惡密令近侍火夾穿孔記之,屢見不易
帝問其故,對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
時尚奢靡故以微諷喻之。
上憐其清貧,令恣取內府物,奉詔持布三端而出,益見獎重。
五人上欲俱賜進士第固辭
有司獲盜八人,既戮之,乃獲正賊
家人訴冤三乞申理
勃然曰:卿欲朕償命耶。
曰:八家老稚無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沒矣。
乃從之。
相位二十餘年,裨益為多。
致政歸第,會宋書辭不如禮,上將親征
第,尚食先往具饌,卻之;進葵羹乾飯帝食之美。
徐問以策,極陳利害,且曰:第遣一使問之,何必遠勞車駕
上悅而止。
復即其第賜宴器玩悉與之。
十二年薨,年九十一,敕葬宛平縣
耶律室魯
《遼史本傳》室魯,字乙辛隱,六院部人
魁岸美容儀。
聖宗同年生,帝愛之甫冠,補祗候郎君
未幾,為宿直官出師伐宋,為隊帥,從南府宰相耶律統軍使蕭撻覽略地趙、有功,加檢校太師,為北院大王
攻拔通利軍
和議成,特進門下平章事,賜推誠竭節保義功臣本部俸羊多闕,部人空乏,請以羸老之羊及皮毛,歲易南中絹,彼此利之。
北院樞密使封韓王
韓德讓北院,職多廢曠室魯拜命之日,朝野相慶。
從上獵松林沙嶺卒,年四十四,贈守司徒政事令。
二子十神奴歐里斯。
十神奴,南院大王
蕭朴
公元1023年
《遼史本傳》字延寧國舅少父房之族。
父勞古,以善屬文,為聖宗詩友
幼如老成人
及長,博學多智。
開泰初,補牌印郎君,為南院承旨權知轉運事,尋改南面林牙
帝問以政具陳百姓疾苦
國用豐耗,帝悅曰:吾得人矣。
左夷离畢
蕭合卓樞密使部署院事,以酒廢事,出為興國軍節度使,俄召為南面林牙
太平三年,守太子太傅
明年,拜北府宰相,遷北院樞密使
太平日久,帝留心翰墨,始畫譜牒以別嫡庶由是爭訟紛起。
吏才,能知人主意,敷奏稱旨朝議取決之。
封蘭陵郡王,進王恆,加中書令
大延琳叛,詔安東京,以便宜從事
興宗即位皇太后稱制國事一委孝先
仁德皇后以馮家奴所誣被害屢言其冤,不報
每念至此,為之嘔血
重熙初,改王韓,拜東京留守
及遷太后慶州徙王楚,升南院樞密使
四年王魏
薨,年五十,贈齊王
子鐸剌,國舅詳穩
蕭孝穆
公元1010年
《遼史本傳》孝穆小字胡獨菫,淳欽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孫。
父陶瑰,為國舅詳穩
孝穆廉謹有禮法。
統和二十八年累遷西北路招討都監
開泰元年遙授建雄軍節度使,加檢校太保
是年杰烈等變,孝穆擊走之。
進軍可敦城。
阻卜結五群牧長查剌、阿睹等,謀中外相應孝穆悉誅之,乃嚴備禦以待,餘黨遂潰。
以功遷九水諸部安撫使
尋拜北府宰相,賜忠穆熙功臣檢校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八年,還京師太平二年知樞密院事,充漢人行宮都部署
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兵馬都總管
九年大延琳東京叛,孝穆都統討之,戰于蒲水
中軍稍卻,副部署蕭匹敵都監蕭蒲奴兩翼夾擊,賊潰,追敗之于手山北
延琳走入城,深溝自衛
孝穆圍之,築重城起樓櫓,使內外相通城中撤屋以爨。
其將楊詳世等擒延琳以降遼東悉平
東京留守,賜佐國功臣
為政寬簡撫納流徙,其民安之。
興宗即位,徙王秦,尋復南京留守
重熙六年進封吳國王,拜北院樞密使
八年,表請籍天下戶口均徭役,又陳諸部及舍利利害
從之。
繇是政賦稍平,眾悅。
九年,徙王楚。
天下無事戶口蕃息,上富于春秋,每言及周取十縣慨然南伐之志。
群臣多順旨
孝穆諫曰:昔太祖南伐,終以無功
嗣聖皇帝仆唐立晉,後以重貴叛,長驅入汴;鑾馭始旋,反來侵軼
自後連二十餘年,僅得和好蒸民樂業南北相通
國家比之曩日,雖曰富彊,然勳臣宿將往往物故
宋人無罪陛下不宜先帝盟約
時上已決書奏不報
年老乞骸骨不許
十一年,復為北院樞密使更王齊,薨。
追贈大丞相晉國王諡曰貞
孝穆椒房親,位高益畏。
太后有賜,輒辭不受
妻子無驕色。
與人交,始終如一
薦拔忠直士、嘗語人曰:樞密選賢而用,何事不濟
自親煩碎,則大事凝滯矣。
蕭合卓吏才進,其後轉效,不知大體
歎曰:不能移風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
時稱為國寶臣,目所著文曰《寶老集
二子阿剌、撒八,弟孝先孝忠孝友,各有《傳》
蕭惟信
公元1046年
《遼史本傳》惟信字耶寧,楮特部人
五世祖霞賴,南府宰相
曾祖烏古中書令
祖阿古只,知平州
父高八,多智數博覽古今
開泰初,為北院承旨稍遷右夷离畢,以幹敏稱,拜南府宰相
累遷倒塌節度使,知興中府,復為右夷离畢
陵青誘眾作亂,事覺,高八按之,止誅首惡,餘並釋之。
歸奏,稱旨
惟信沉毅,篤志于學能辨論。
重熙初始仕,累遷左中丞
十五年,徙燕趙國王傅,帝諭之曰:燕趙左右面諛,不聞忠言,寖以成性
汝當以道規誨,使知君父之義。
不可王邸者,以名聞
惟信輔導以禮
十七年,遷北院樞密副使坐事免官
尋復職,兼北面林牙
清寧九年,重元作亂,犯灤河行宮惟信耶律仁先破之,賜竭忠定亂功臣
南京留守左右夷离畢,復為北院樞密副使
大康中,以老乞骸骨不聽
樞密使耶律乙辛譖廢太子中外知其冤,無敢言者惟信廷諍不得復。
告老,加守司徒,卒。
耶律喜孫
《遼史本傳》喜孫字盈隱,永興宮分人。
興宗青宮,嘗居左右輔導。
聖宗大漸喜孫與馮家奴仁德皇后宰相蕭浞卜等謀逆事。
欽哀皇太后稱制喜孫尤見寵任
重熙中,其子涅哥為近侍坐事伏誅
帝以喜孫翼戴功,且悼其子罪死,欲世其官,喜孫無所出之部,因見馬印文有品部號,使隸其部,拜南府宰相
尋出為東北路詳穩,卒。
杜防
公元1016年
《遼史本傳》涿州歸義縣人
開泰五年,擢進士甲科累遷起居郎知制誥,人以為有宰相器
太平中,遷政事舍人,拜樞密副使
重熙九年夏人侵宋。
宋遣郭禎來告,請與夏和,上命使夏解之。
如約罷兵,各歸侵地,拜參知政事
韓紹芳劉六符忌之,以誠
十二年紹芳等罷,愈見信任。
十三年,拜南府宰相
生子,帝幸其第,賜名王門奴。
進奏有誤,出為武定軍節度使
十四年,復召為南府宰相
二十一年秋,祭仁德皇后,詔儒臣賦詩為魁,賜金帶。
道宗諒陰,為大行皇帝山陵使
清寧二年上諭曰:朕以卿年老嗜酒,不欲煩以劇務朝廷之事,總綱而已
頃之,拜右丞相,加尚父,卒。
歎悼不已賵贈加等,官給葬具,贈中書令諡曰元肅
子公謂,終南府宰相
楊佶
公元1006年
《遼史本傳》字正叔南京人
穎悟異常讀書自能成句識者奇之。
弱冠聲名籍甚
統和二十四年,舉進士第一,歷校書郎大理正
開泰六年,轉儀曹郎,典掌書命,加諫議大夫
出知易州,治尚清簡,徵發期會必信
入為大理少卿
累遷翰林學士文章得體
八年,燕地餓疫,民多流殍,以同知南京留守事,發倉廩振乏絕,貧民鬻子者計傭而出之。
宋遣梅詢千齡節,詔迎送,多唱酬每見稱賞
復為翰林學士
重熙元年,陞翰林學士承旨
丁母憂起復工部尚書
中順節度使,朔、武等州觀察處置使天德軍節度使,加特進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復拜參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使
十五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
境內亢旱苗稼將稿。
視事之夕,雨澤霑足
百姓歌曰:何以蘇我。
上天降雨
誰其撫我。
楊公為主
陽水故道,歲為民害,乃以己俸創長橋,人不病涉
被召,郡民攀轅泣送。
上御涼殿宴勞之,即日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上曰:卿今日何減呂望之文王
對曰:呂望比臣遭際十年之晚。
上悅。
其居相位,以進賢己任,事總大綱責成百司人人樂為之用。
三請致政,許之,月給錢粟傔隸四時遣使存問
卒。
登瀛集》行於世。
耶律滌魯
公元1050年
《遼史·耶律隆運傳》隆運弟德威滌魯字遵寧
幼養宮中,授小將軍
重熙初,歷北院宣徽使右林牙、副點檢,拜惕隱,改西北路招討使封漆水郡王請減軍籍三千二百八十人
私取回鶻使者毛裘,及私取阻卜貢物,事覺,決大杖削爵免官
俄起為北院宣徽使
十九年,改烏古敵烈部都詳穩,尋為東北路詳穩封混同郡王
清寧初,徙王鄧,擢拜南府宰相
年老乞骸骨更王漢。
大康中薨,年八十。
滌魯神情秀徹,聖宗子視之興宗待以兄禮,雖貴愈謙
初為都點檢扈從黑嶺,獲熊。
上因樂飲,謂滌魯曰:汝有求乎。
對曰:臣富貴踰分,不敢他望
惟臣叔先優遇,身歿之後不肖子坐罪籍沒四時薦享諸孫中得一人主祭,臣願畢矣。
詔免籍,復其產。
子燕五,官至南京步軍都指揮使
阿剌
公元1037年
《遼史本傳》阿剌,字阿里懶,北院樞密使孝穆之子也。
幼養宮中興宗愛之
重熙六年,為弘義宮使
累遷同知北院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東京留守
二十一年,拜西北路招討使封西北郡王
尚秦晉國王公主,拜駙馬都尉
清寧元年遺詔北府宰相,兼南院樞密使,進王韓。
明年,改北院樞密使,徙王陳,與蕭革同掌國政
諂諛不法阿剌爭之不得告歸
由此惡之,除東京留守
會行瑟瑟禮,入朝陳時政得失
以事中傷,帝怒,縊殺之。
皇太后營救不及大慟曰:阿剌何罪而遽見殺。
帝乃優加賻贈,葬乾陵赤山
阿剌忠果曉世務,有經濟才
議者以謂阿剌若在,無重元、乙辛之亂。
蕭德
公元1055年
《遼史本傳》,字特末隱,楮特部人
和易篤學禮法
太平中,領牌印直宿累遷北院樞密副使敷奏詳明,多稱上旨
詔與林牙耶律庶成律令,改契丹行宮都部署,賜宮戶十有五。
清寧元年,遷同知北院樞密使封魯國公
上以先朝眷遇,拜南府宰相
五年,轉南京統軍使
九年,復為南府宰相
重元之亂,推鋒力戰,斬涅魯古首以獻,論功封漢王
咸雍初,以告老歸,優詔不許
久之,加尚父致仕
卒,年七十二。
楊晳
公元1031年
《遼史本傳》字昌時安次人
幼通五經大義
聖宗聞其穎悟,詔試詩,授祕書省校書郎
太平十一年,擢進士乙科,為著作佐郎
重熙十二年累遷樞密都承旨權度支使
登對稱旨,進樞密副使
長寧軍節度使山西路轉運使,知興中府
清寧初,入知南院樞密使,與姚景行同總朝政
請行柴冊禮
封趙國公
以足疾,復知興中府
咸雍初徙封齊,召賜同德功臣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拜樞密使,改封晉,給宰相樞密使西廳傔從封趙王
屢請歸政,益賜保節功臣致仕
大康五年,例改遼西郡,薨。
楊績
《遼史本傳》良鄉人
太平十一年進士及第累遷南院樞密副使
杜防、韓知白等擅給進士堂帖,降長寧軍節度使,徙知涿州
清寧初,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為南府宰相
九年,聞重元亂,與姚景行勤王上嘉之。
十年,知興中府
咸雍初,入知樞密院事
二年,乞致仕不許,拜南院樞密使
帝以舊臣特詔燕見,論古今治亂人臣邪正
帝曰:方今群臣忠直耶律玦劉伸而已;然不及剛介
拜賀曰:何代無賢,世亂則獨善其身主聖兼濟天下
陛下銖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
累表告歸不許封趙王
大康中,以例改王遼西
致仕,加守太保,薨。
貴忠,知興中府
姚景行
公元1036年
《遼史本傳》景行,始名景禧
漢英周將,應曆初來聘,用敵國禮,帝怒,留之,隸漢人宮分。
景行既貴,始出籍,貫興中縣
景行博學
重熙五年,擢進士乙科,為將作監,改燕趙國王教授
不數年,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敦厚廉直人望歸之。
道宗即位,多被顧問,為北府宰相
九年秋告歸,道聞重元亂,收集行旅得三百餘騎勤王
比至,賊已平。
帝嘉其忠,賜以逆人財產
咸雍元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
明年驛召南院樞密使
上從容問治道引入內殿出御書及太子書示之,賜什器車仗。
有意伐宋,召景行問曰:宋人好生邊事如何
對曰:自聖宗皇帝威德懷遠宋修職貢,迨今幾六十年。
若以細故用兵,恐違先帝成約
上然其言而止。
致仕,不踰月復舊職。
丁家艱起復,兼中書令
上問古今儒士優劣占對稱旨,知興中府,改朔方軍節度使
大康初,徙鎮遼興。
上京滯獄,命為留守不數月,以獄空聞。
累乞致政不從
復請,許之,加守太師
卒,遣使弔祭追封柳城郡王諡文憲
壽隆五年,詔為立祠
趙徽
《遼史本傳》南京人
重熙五年,擢甲科累遷大理正
清寧二年銅州人妄毀三教按鞫之,以狀聞稱旨
煩劇,有能名
累遷翰林學士承旨
咸雍初,為度支使
三年,拜參知政事
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及代,軍民請留
同知樞密院事,兼南府宰相門下侍郎平章事
致仕,卒。
追贈中書令諡文憲
劉伸
《遼史本傳》字濟時宛平人
穎悟,長以辭翰聞。
重熙五年,登進士第,歷彰武軍節度使掌書記大理正
因奏獄,上適與近臣語,不顧進曰:臣聞自古帝王重民命,願陛下省臣之奏。
上大驚異,擢樞密都承旨權中京副留守
詔徙富民以實、泰二州以為不可,奏罷之。
大理少卿,人以不冤。
大理卿,改西京副留守
父憂終制,為三司副使,加諫議大夫提點大理寺
明法而恕,案冤獄全活者眾,徙南京副留守
俄改崇義軍節度使,政務簡靜民用不擾,致烏、鵲同巢之異,優詔褒之。
改戶部使歲入羨餘錢三十萬緡,拜南院樞密副使
道宗嘗謂大臣曰:今之忠直耶律玦劉伸而已
宰相楊績賀其得人
參知政事
上諭之曰:卿勿憚宰相
北院樞密使乙辛勢焰方熾,奏曰:臣於乙辛不畏何宰相之畏。
乙辛御之,相與排詆,出為保靜軍節度使。
上終欲大用,加守太子太保,遷上京留守
乙辛以事徙鎮雄武,復以崇義軍節度使致仕
適燕、薊民饑致仕趙徽、韓造日以糜粥,所活不勝算
大安二年卒,上震悼賻贈加等。
耶律鐸魯斡
公元1089年
《遼史本傳》鐸魯斡,字乙辛隱,季父之後
廉約重義
重熙末給事誥院。
咸雍中累遷同知南京留守事。
被召,以部民懇留,乃賜詔褒獎
大康初,改西南面招討使,為北面林牙,遷左夷离畢
大安五年,拜南府宰相
壽隆初致仕,卒。
鐸魯斡所至有聲吏民畏愛
退居鄉里,子普古為烏古部節度使遣人來迎。
既至,見積委甚富。
謂普古曰:辭親入仕,當以裕國安民為事
枉道欺君,以苟貨利,非吾志也。
命駕而歸。
古後為盜所殺。
楊遵勗
公元1050年
《遼史本傳》遵勗字益誡涿州范陽人
重熙十九年進士第,調儒州軍事判官累遷樞密院副承旨
咸雍三年,為宋國賀正使;還,遷都承旨
天下之事,叢於樞府簿書填委
遵勗一目五行俱下,剖決如流敷奏詳敏
上嘉之。
奉詔戶部逋錢,得四十餘萬緡,拜樞密直學士,改樞密副使
大康初參知政事,徙知樞密院事,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拜南府宰相
耶律乙辛皇太子,詔遵勗與燕哥案其事,遵勗不敢正言時議短之。
尋拜北府宰相
大安中暴卒,年五十六。
贈守司空諡康懿
王棠
公元1046年
《遼史本傳》涿州新城人
博古,善屬文
重熙十五年進士
鄉貢禮部廷試對皆第一
累遷上京鹽鐵使
或誣以賄,無狀,釋之。
東京戶部使
大康二年遼東饑,民多死,請振恤,從之。
三年,入為樞密副使,拜南府宰相
大安末,卒。
練達朝政臨事不怠,在政府修明法度有聲
耶律頗的
公元1072年
《遼史本傳》頗的字撒版季父房奴之孫。
孤介寡合
重熙初,補牌印郎君
清寧初稍遷易州
去官部民請留,許之。
咸雍八年,改彰國軍節度使
上獵大牢古山頗的謁於行宮
帝問邊事,對曰:自應州南境天池,皆我耕牧之地。
清寧間邊將不謹,為宋所侵,烽堠內移,似非所宜。
道宗然之。
北面林牙
後遣人使宋,得其侵地,命頗的往定疆界
還,拜南院宣徽使
大康四年,遷忠順節度使,尋為南院大王,改同知南京留守事,召拜南府宰相,賜貞良功臣封吳國公,為北院樞密使
廉謹奉公知無不為
大安中致仕,卒。
子霞抹,北院樞密副使
耶律斡特剌
公元1085年
《遼史本傳》斡特剌,字乙辛隱,許國王底石六世孫。
不喜官祿,年四十一,始補本班郎君
樞密使耶律乙辛擅權讒害忠良斡特剌恐禍及,深自抑畏
大康中,為宿直官,歷左、右護衛太保
大安元年,升燕王傅,徙左夷离畢
四年,改北院樞密副使
賜詩褒之,遷知北院樞密使事,賜翼聖佐義功臣北阻酋長磨古斯叛,斡特剌率兵進討
會天大雪,敗磨古斯四別部斬首千餘級,拜西北路招討使封漆水郡王,加賜宣力守正功臣
尋拜南府宰相
復討古胡里扒部,破之,召為契丹行宮都部署
先是,北、南府有訟,各州府得就按之;比歲,非奉樞密檄,不得鞫問以故訟者稽留
斡特剌奏請如舊,從之。
五年,復為西北路招討使,討耶都部俘斬甚眾,獲馬、駝、牛、羊各數萬。
明年,擒磨古斯,加守太保,賜奉國匡化功臣
乾統初,乞致仕不許,止罷招討
南院樞密使封混同郡王
北院樞密使,加守太師,賜推誠贊治功臣
致仕,薨,諡曰敬肅
蕭兀納
公元1101年
《遼史本傳》兀納一名撻不也字特免六院部人
其先嘗為西南拽剌
兀納魁偉簡重善騎射
清寧初,兄圖獨以事入見,帝問族人可用者,圖獨以兀納對,補祗候郎君
近侍敞史,護衛太保
大康初,為北院宣徽使
時乙辛巳太子,因言宋魏國王和魯斡之子淳可為儲嗣
群臣莫敢言,唯兀納夷离畢蕭陶隗諫曰:舍嫡不立是以與人也。
猶豫不決
五年,帝出獵乙辛請留皇孫,帝欲從之。
兀納奏曰:竊聞車駕出遊,將留皇孫,苟保護非人,恐有他變。
果留,臣請侍左右。
帝乃悟,命皇孫從行
由此始疑乙辛
頃之同知南院樞密使事,出乙辛、淳等。
帝嘉其忠,封蘭陵郡王,人謂近於社稷臣
殿前都點檢
上謂王師儒、耶律固等曰:兀納忠純,雖狄仁傑輔唐,屋質立穆宗無以過也。
等宜達燕王知之。
自是,令兀納輔導燕王,益見優寵
大安初,詔尚越國公主,兀納固辭
南院樞密使奏請掾史宜以歲月遷敘,從之。
壽隆元年,拜北府宰相
初,天祚潛邸兀納數以直言忤旨。
嗣位,出為邊興軍節度使,守太傅
佛殿小底王華兀納內府犀角,詔鞫之。
兀納奏曰:臣在先朝,詔許日取帑錢十萬為私費,臣未嘗妄取一錢,肯借犀角乎。
天祚愈怒,奪太傅官,降寧邊州刺史,尋改臨海軍節度使。
兀納上書曰:自蕭海里亡入女直,彼有輕朝廷心,宜益兵以備不虞
不報
天慶元年知黃龍府事,改東北路統軍使,復上書曰:臣治與女直接境,觀其所為,其志非小。
宜先其未發,舉兵圖之。
章數上,皆不聽
及金兵來侵,戰於寧江州,其孫移敵蹇死之,兀納退走入城。
官屬守禦,自以三百騎渡混同江而西,城遂陷。
後與蕭敵里拒金兵於長濼,以軍敗免官
五年天祚親征兀納殿,復敗績
後數日乃與百官入見,授上京留守
六年耶律章奴叛,來攻京城兀納府庫以賚士卒,諭以逆順,完城池,以死拒戰
章奴無所得而去。
以功授副元帥,尋為契丹宮使
天祚兀納先朝重臣,有定策勳,每延問以政兀納對甚切。
上雖優容,終不能用。
以疾卒,年七十。
牛溫舒
公元1105年
《遼史本傳》溫舒范陽人
剛正尚節義,有遠器
咸雍中,擢進士第,滯小官
大安初累遷部使,轉給事中、知三司使事
國、民兼足,上以為能,加戶部侍郎,改三司使
壽隆中,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攝中京留守
部民詣闕真拜,從之。
召為三司使
乾統初,復參知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五年,夏為宋所攻,來請和解。
溫舒蕭得里底使宋。
方大燕,優人道士裝,索土泥藥爐
優曰:土少不能和。
溫舒遽起,以手藉土懷之。
宋主問其故,溫舒對曰:臣奉天威命來和若不從,則當卷土收去
人大驚,遂許
還、加中書令,卒。
馬人望
《遼史本傳》人望字儼叔高祖引卿,為石晉青州刺史太祖兵至,堅守不降。
城破被執,太祖義而釋之,徙其族於醫巫閭山,因家焉。
曾祖廷煦,南京留守
祖淵中京副留守
父詮,中京文思使
人望穎悟
幼孤,長以才學稱。
咸雍中,第進士,為松山縣
歲運澤州官炭,獨役松山人望請於中京留守吐渾均役他邑。
吐渾怒,下吏,繫幾百日;復引詰之,人望不屈,蕭喜曰:君為民如此,後必大用。
以事聞於朝,悉從所請。
徙知涿州新城縣
縣與宋接境驛道所從出。
人望不擾吏民畏愛
近臣有聘宋還者,帝問以外事,多薦之,擢中京度支司鹽鐵判官
南京三司度支判官公私兼裕。
警巡使
京城獄訟填委人望處決,無一冤者。
檢括戶口,未兩旬而畢。
同知留守蕭保先怪而問之,人望曰:民產若括之無遺,他日長厚斂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
保先謝曰:公慮遠,吾不及也。
先是樞密使乙辛竊弄威柄,卒害太子
天祚嗣位,將報父仇,選人望與蕭報恩究其事。
人望平心以處,所活甚眾。
上京副留守
劇賊趙鍾哥犯闕,刦宮女御物人望率眾捕之。
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馳逐,賊棄所掠而遁。
人望關津譏察行旅,悉獲其盜。
尋擢樞密都承旨
宰相耶律儼人望與己異,遷南京宮提轄制置
歲中,為保靜軍節度使。
有二吏兇暴,民畏如虎
人望假以辭色陰令發其事,黥配之。
是歲諸處饑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闕,路不鳴桴
遙授彰義軍節度使
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廩皆空;視事半歲積粟十五萬斛,錢二十萬鏹。
左散騎常侍累遷樞密直學士
未幾,拜參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
錢粟出納之弊,惟燕為甚
人望縑帛通曆,凡庫物出入,皆使別籍,名曰臨庫。
姦人黠吏莫得軒輊,乃以年老揚言道路
朝論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優老。
踰年,天祚手書馬宣徽四字詔之。
既至,諭曰:以卿為老,誤聽也。
遂拜南院樞密使
不敢干以私,用人公議所當與者。
曹勇義虞仲文嘗為姦人所擠,人望推薦,皆為名臣
當時民所甚患者,驛遞馬牛旗鼓鄉正、廳隸、倉司之役,至破產不能給。
人望使民出錢,官自募役,時以為便。
久之請老,以守司徒、兼侍中致仕
卒,諡曰文獻
人望操守喜怒不形未嘗附麗求進
初除執政家人賀之
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憂。
抗之甚高,擠之必酷。
畏慎如此
郭襲
公元969年
《遼史本傳》不知何郡人,性端介,識治體
久淹外調
景宗即位召見對稱旨,知可任以事,拜南院樞密使,尋加兼政事令。
以帝數游獵上書諫曰:昔唐高祖好獵,蘇世長不滿十旬未足為樂高祖即日罷,史稱其美。
伏念聖祖創業艱難修德布政宵旰不懈
穆宗無厭之欲,不恤國事天下愁怨
陛下繼統海內翕然望中興之治。
十餘年間,征伐未已,而寇賊未弭;年穀雖登,而瘡痍未復。
正宜戒懼修省,以懷永圖
側聞恣意遊獵甚於往日
萬一有銜橛之變搏噬之虞,悔將何及。
南有彊敵伺隙而動,聞之得無生心乎。
伏望陛下從禽酣飲之樂,為生社稷計,則有無疆之休
上覽而稱善,賜協贊功臣,拜武定軍節度使,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