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四
漢二〈景帝九則 武帝元光二則 元朔六則 元狩四則 元鼎三則 元封三則 太初一則 太始一則 征和二則 昭帝始元二則 元鳳四則 元平一則 宣帝本始三則 地節三則 元康三則 神爵二則 五鳳二則 甘露一則 元帝初元一則 建昭一則 竟寧一則 成帝河平一則 鴻嘉二則 永始二則 元延一則 綏和二則 哀帝建平三則 平帝元始三則 孺子嬰居攝二則〉
官常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勳爵部彙考四
漢二
公元1450年
景帝二年夏六月,封故丞相蕭何孫係為列侯。
按《漢書·景帝本紀》云云。
公元1451年
景帝三年,以襄平侯嘉子謀反,詔赦其罪,復嘉侯爵,封竇嬰為通侯。
按《漢書·景帝本紀》:三年冬十二月,詔曰:襄平侯嘉子恢說不孝,謀反,欲以殺嘉,大逆無道。其赦嘉為襄平侯,及妻子當坐者復故爵。論恢說及妻子如法。
公元前155年
〈注〉晉灼曰:紀通子也。功臣表襄平侯紀通以父功侯,孝景三年,康侯相夫嗣。推其封薨,正與此合,豈更名嘉乎。
按《外戚恩澤侯表》:竇嬰以將軍屯滎陽,捍破吳楚七國,六月,封魏其侯。二十三年,元光四年,有罪,棄市。景帝六年,封欒布等為通侯。
公元前152年
按《漢書·景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欒布以將軍吳楚反,擊齊,四月,封為俞侯,食邑千八百戶。六年薨,子賁嗣。衛綰以將軍擊吳楚,四月,封為建陵侯,食邑三千一百五十戶。二十一年薨,諡哀侯,子信嗣。程嘉以將軍擊吳楚,四月封為建平侯,食邑三千一百五十戶。十八年薨,諡敬侯,子橫嗣。公孫渾邪以將軍擊吳楚,四月封為平曲侯,食邑三千二百二十戶。四年,有罪,國除。蘇息以將軍擊吳楚,四月封為江陽侯,食邑二千五百四十一戶。中二年薨,諡康侯,子盧嗣。景帝中元年夏四月,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為列侯。
按《漢書·景帝本紀》云云。
〈注〉師古曰:封苛之孫及昌之子也。苛、昌皆嘗為御史大夫而從昆弟也,故總言之。
景帝中二年,定諸侯王薨諡誄弔賵及嗣封之制,封故楚、趙傅相內史前死事者四人子為列侯。
公元前156年
按《漢書·景帝本紀》:中二年春二月,令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國,大鴻臚奏諡、誄、策。列侯薨及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誄、策。王薨,遣光祿大夫弔襚祠賵,視喪事,因立嗣子。列侯薨,遣大中大夫弔祠,視喪事,因立嗣。其薨葬,國得發民輓喪,穿復土,治墳無過三百人畢事。秋九月,封故楚、趙傅相內史前死事者四人子皆為列侯。
〈注〉文穎曰:楚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趙相建德,內史王悍。此四人各諫其王無使反,不聽,皆殺之,故封其子。
公元前138年
按《功臣表》:橫父建德,以趙相,不聽王遂反,死事,四月封橫為遽侯,邑千一百七十戶。後二年,有罪,棄市,國除。
〈注〉師古曰:橫,史失其姓,它皆類此。
王棄之父悍,以趙內史,王遂反,不聽,死事。四月,封棄之為新市侯,邑千十四戶。八年薨,子始昌嗣。趙周父夷吾,以楚太傅王戊反,不聽,死事。四月,封周為商陵侯,邑千四十五戶。元鼎五年,坐為丞相,知列侯酎金輕,下獄自殺,國除。張當居父尚,以楚相,王戊反,不聽,死事。四月,封當居為山陽侯,邑千一百一十四戶。元朔五年,坐罪,國除。
景帝中三年,封于軍等為通侯。
公元前135年
按《漢書·景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于軍以匈奴王降,十一月封為安陵侯,邑千五百五十戶。建元六年薨,亡後,國除。賜以匈奴王降,十二月封為桓侯,六年賜死。陸彊以匈奴王降,十二月封為遒侯,邑千五百七十戶,薨,子則嗣。徐盧以匈奴王降,十二月,封為容城侯,邑七百戶。七年薨,諡攜侯,子𦆑嗣。僕䵣以匈奴王降,十二月封為易侯,邑千一百十戶。後三年薨,亡後。范代以匈奴王降,十二月封為范陽侯,邑六千二百戶。十四年薨,諡靖侯,子德嗣。邯鄲以匈奴王降,十二月封為翕侯。元光四年,坐罪,國除。〈䵣音怛,《史記表》作黥〉景帝中五年,封盧它之為通侯。
公元前131年
按《漢書·景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盧它之,故燕王盧綰子,以匈奴東胡王降。四月,封為亞谷侯,邑千戶。二年,薨,諡簡侯子種嗣。
公元1449年
景帝後元年,封直不疑為塞侯。
公元前131年
按《漢書·景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直不疑,以御史大夫,前將兵擊吳楚功,八月,封為塞侯,邑千四十六戶。六年薨,子相如嗣。景帝後二年冬十月,省徹侯之國。
按《漢書·景帝本紀》云云。
公元前179年
按《文獻通考》:漢初封列侯,猶有君國子民之意,故文帝遣列侯就國之詔,謂其居長安,無由教訓其民也。景帝既不令諸侯王治事,故亦省徹侯之國。蓋事權皆在其相,所謂侯國者,與郡邑無異矣。按文帝二年,詔列侯就國,而多辭未行。三年,乃免絳侯相印,令率列侯就國,是強之使行也。絳侯既就國,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人遂言其欲反。夫既曰畏罪恐誅,而乃被甲持兵以待,守尉欲何為耶。勃不學無術,不能處功名之際,而徒以來讒賊之口,倘非遇孝文長者,則不能全之矣。然即此可以見當時功臣侯之就國者,憂讒畏譏,不能不見陵於守尉。方其身都將相,則聲勢赫奕,與人主朋儔。及其退就國邑,則心懷畏懼,視守尉如官長。蓋封爵之寵,同乎黜,徙迫之,乃行,與古人建侯之意異矣。
公元前132年
武帝元光三年夏五月,封高祖功臣五人後為列侯。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公元前131年
元光四年,封趙信為翕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趙信以匈奴相國降。十月,封為翕侯。元朔二年,擊匈奴功,益封千六百八十戶。六年,敗降匈奴,國除。
公元前128年
元朔元年,封樂為特轅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樂以匈奴都尉降。九月,封為特轅侯,邑六百五十戶。元鼎元年薨,亡後,國除。
公元前127年
元朔二年,封月氏等為通侯。
公元前124年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月氏以匈奴相降,十月封為親陽侯,邑六百八十戶。五年,坐謀反入匈奴,要斬,國除。猛以匈奴相降,十月,封為若陽侯,邑五百三十戶。五年,坐謀反入匈奴,要斬,國除。蘇建以都尉從車騎將軍,擊匈奴功,三月,封為平陵侯。五年,用遊擊將軍,從大將軍,益封一千戶。六年,坐罪,國除。張次公以都尉,從車騎將軍擊匈奴功,三月,封為岸頭侯,益封凡二千戶。五年,坐姦免。按《外戚恩澤侯表》:衛青以將軍擊匈奴,取朔方功,三月,封為長平侯。後破右賢王,益封。又封三子。二十三年薨,諡烈侯。子伉,五年,以青功封宜春侯。元鼎中,坐罪免。伉弟不疑,五年以青功封陰安侯。元鼎中,坐酎金免。不疑弟登,以青功封發干侯,坐酎金免。
公元前126年
元朔三年,封於單為列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於單以匈奴單于太子降,四月,封為涉安侯。五年薨,亡後。
公元前125年
元朔四年,封趙安稽、桀龍二人為列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趙安稽以匈奴王降,七月,封為昌武侯。以侯從驃騎將軍,擊左右王,益封。二十一年薨,子充國嗣。桀龍以匈奴相國降,七月封為襄城侯,邑四百戶。二十二年,與浞野侯,俱戰死事,子病己嗣。
公元前124年
元朔五年,封功臣李蔡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李蔡以將軍再擊匈奴,得王。四月,封為安樂侯,邑二千戶。元狩五年,坐罪,自殺。公孫敖以護軍都尉,三從大將軍擊匈奴,至右王庭得王,四月,封為合騎侯。六年,從大將軍,益封九千五百戶。元狩二年,坐罪,免。李朔以校尉,三從大將軍擊匈奴,至右王庭,得虜閼氏功,四月,封為軹侯。六年,有罪免。公孫戎奴以校尉,三從大將軍擊匈奴,至右王庭,為雁行,上石山,先登。四月,封為從平侯,食邑千一百戶。元狩二年,坐罪免。趙不虞,以校尉三從大將軍擊匈奴,攻辰吾,先登石亹。四月,封為隨城侯,食邑七百戶。元狩二年,坐罪免。
公元前123年
元朔六年,詔置武功賞官,封張騫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朔六年夏六月,詔曰:朕聞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蓋孔子對定公以徠遠,哀公以論臣,景公以節用,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今中國一統而北邊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將軍巡朔方,征匈奴,斬首虜萬八千級,諸禁錮及有過者,咸蒙厚賞,得免減罪。今大將軍復克獲,斬首虜萬九千級,受爵賞而欲移賣者,無所流貤。其議為令。有司奏請置武功賞官,以寵戰士。按《功臣表》:張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道水,及前使絕國大夏,三月,封為博望侯。元狩二年,坐罪免。郝賢以上谷太守,四從大將軍擊匈奴,首虜千級以上,五,月封為眾利侯,食邑千一百戶。元狩二年,坐罪免。按《外戚恩澤侯表》:霍去病以校尉擊匈奴,四月,封為冠軍侯。後以將軍破祁連,迎昆邪王,益封。皇后姊子七年薨,諡景桓侯子嬗嗣,亡後。
公元前122年
元狩元年夏,賜中二千石爵右庶長,秋封王援訾為潦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狩元年夏四月丁卯,賜中二千石爵右庶長。按《功臣表》:王援訾以匈奴王降,七月封為潦侯,食邑五百六十戶。二年薨,諡悼侯,亡後。元狩二年,封趙破奴等為通侯。
公元前121年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趙破奴以司馬,再從驃騎將軍擊匈奴,得兩王千騎。正月,封為從票侯,食邑二千戶。元鼎五年,坐酎金免。元封三年,以匈奴河將軍擊樓蘭,封浞野侯。太初二年,以浚稽將軍擊匈奴,為虜所獲,軍沒。高不識以校尉,從驃騎將軍再擊匈奴。正月,封為宜冠侯,食邑一千一百戶。四年,坐罪免。僕朋以校尉從驃騎將軍,再出擊匈奴,得王,二月封為煇渠侯,後從驃騎將軍虜五王,益封。八年薨,諡忠侯,子雷電嗣。延和三年,擊匈奴沒。謼毒尼以匈奴王降,六月,封為下摩侯,食邑七百戶。九年薨,子伊即軒嗣。
公元前120年
元狩三年,封蕭何曾孫慶及昆邪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三年夏五月,封故相國蕭何曾孫慶為列侯。按《功臣表》:昆邪以匈奴昆邪王,將眾十萬降,七月,封為濕陰侯,食邑萬戶。四月薨,諡定侯,子蘇嗣。應疕以匈奴王降,七月,封為煇渠侯。元鼎三年薨,諡慎侯,亡後。烏黎以匈奴右王,與渾邪降,七月,封為河綦侯,食邑六百戶。六年薨,諡康侯,子餘利鞮嗣。稠雕以匈奴大當戶,與渾邪降,七月,封為常樂侯,食邑五百七十戶。十八年薨,子廣漢嗣,亡後。
〈注〉師古曰:當戶,匈奴官名也。
公元前119年
元狩四年,封路博德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路博德以右北平太守,從驃騎將軍擊左王,得重,會期,虜首萬二千七百人。六月,封為邳離侯,食邑千六百戶。太初元年,坐罪免。
〈注〉師古曰:得重,得輜重也。會期,不失期也。
公元前104年
衛山以北地都尉,從驃騎將軍擊匈奴,得王。六月,封為義陽侯,食邑千一百戶。太始四年,坐罪,病死,復。陸支以匈奴歸義,因執王從驃騎將軍擊左王,以少破多,捕虜三千一百。六月,封為杜侯,食邑千三百戶。五年薨,子偃嗣。伊即軒以匈奴歸義樓剸王,從驃騎將軍擊左王手劍合,六月,封為眾利侯,食邑千一百戶。十四年薨,子當時嗣。敞屠洛以匈奴符離王降,六月封為湘成侯,食邑千八百戶。元鼎五年,坐酎金免。董舍吾以匈奴都尉降,六月,封為散侯,食邑千一百戶。十七年薨,子安漢嗣。雕延年以匈奴王降,六月,封為臧馬侯,食邑八百七十戶。五年薨,諡康侯,亡後。
〈注〉師古曰手劍合手用劍而合戰也
公元前113年
元鼎四年,封次公為膫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次公以匈奴歸義王降,六月,封為膫侯,食邑七百九十戶。五年,坐酎金免。
公元前112年
元鼎五年,列侯坐獻黃金酎祭不如法奪爵,封建德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鼎五年秋九月,列侯坐獻黃金酎祭宗廟不如法奪爵者百六人。按《功臣表》:建德以南越王兄越高昌侯,三月,封為術陽侯,食邑三千戶。四年,坐罪,誅。摎廣德父樂以校尉擊南越,死事,三月,封廣德為龍侯,食邑六百七十戶。六年,坐酎金免。韓延年父千秋,以校尉擊南越死事,三月,封延年為成安侯,食邑千三百八十戶。六年,坐罪免。渠復絫以屬國大首渠擊匈奴,五月,封為昆侯。地節四年薨,亡後。駒幾以屬國騎擊匈奴,捕單于兄功,五月,封為騏侯,食邑五百二十戶。薨,子督嗣。任破胡以屬國都尉,間出擊匈奴將軍絫絺縵等,七月封為梁期侯,薨,子當千嗣。太始四年,坐罪,國除。按《外戚恩澤侯表》:石慶以丞相,及父萬石積行,九月,封為牧丘侯,十年薨,諡恬侯,子德嗣。
公元前111年
元鼎六年,封畢取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畢取以南越將軍降,三月封為膫侯,食邑五百一十戶。薨,子奉義嗣。楊僕以樓船將軍,擊南越,摧鋒卻敵,三月,封為將梁侯。元封四年,坐罪免。揭陽定以南越揭陽令,漢兵至,降,三月,封為安道侯,食邑六百戶。薨,子當時嗣。趙光以南越蒼梧王,聞漢兵至,降。四月,封為隨桃侯,食邑三千戶。薨,諡頃侯,子昌樂嗣。監居翁以南越桂林監,聞漢兵破番禺,諭甌駱民四十餘萬降。五月,封為湘成侯,食邑八百三十戶。薨,子益昌嗣。蘇弘以伏波司馬,得南越王,建德七月,封為海常侯。太初元年薨,諡嚴侯,亡後。
公元前110年
元封元年,封吳陽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吳陽以故東越衍侯,佐繇王功,正月,封為外石侯,食邑千戶。九年薨,子首嗣。黃同以故甌駱左將,斬西干王功,四月,封為下鄜侯,食邑七百戶。薨,子奉漢嗣。劉福以校尉,從橫海將軍擊南越,正月,封為繚嫈侯。二年,有辠免。轅終古以軍卒,斬東越徇北將軍,閏月,封為蓹兒侯。六年薨,諡嚴侯,亡後。建成以故東越建成侯,與繇王斬餘善,閏月,封為開陵侯,食邑二千戶。薨,子祿嗣。孫都以南越郎,漢軍破番禺,為伏波得南越,相呂嘉。閏月,封為臨蔡侯,食邑千戶。薨,子襄嗣。居股以故東越繇王,斬東越王餘善,閏月,封為東城侯,食邑萬戶。延和三年,坐罪,要斬。多軍以東越將軍,漢兵至,棄軍降,封為無錫侯,食邑千戶。子卯嗣喜以父棄故南海太守,漢兵至,以越邑降,封喜為涉都侯,食邑二千四十戶。太初二年薨,亡後。
公元前108年
元封三年,封王唊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王唊以朝鮮將,漢兵至,降。四月,封為平州侯,食邑千四百八十戶。四年薨,亡後。韓陶以朝鮮相將,漢兵圍之,降。四月,封為荻苴侯,食邑五百四十戶。延和二年薨,封終身不得嗣。
〈注〉師古曰:為相而將朝鮮兵。
公元前91年
參以朝鮮尼谿相,使人殺其王右渠降。六月,封為澅清侯,食邑千戶。天漢二年,坐罪,下獄死。
公元前107年
元封四年,封稽谷姑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稽谷姑以小月氏右苴王將眾降,十一月,封為騠茲侯,食邑千九百戶。太初元年薨,亡後。王恢以故中郎將,將兵捕得車師王,正月,封為浩侯。一月,坐罪免。杆者以小月氏王將軍眾千騎降,正月,封為瓡讘侯,食邑七百六十戶。二年薨,子勝嗣。張
以朝鮮王子,漢兵圍朝鮮,降。三月,封為幾侯。六年,使朝鮮,謀反,格死。最以父朝鮮相路人,漢兵至,首先降,道死。三月,封最為涅陽侯。太初元年薨,諡康侯,亡後。

公元前101年
太初四年,封李廣利、趙弟二人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李廣利以貳師將軍,擊大宛,斬王。四月,封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延和三年,擊匈奴,兵敗,降。趙弟以貳師將軍騎士斬郁成王首,四月,封為新畤侯。太始三年,有罪免。
〈注〉師古曰:郁成西域國名也。
公元前94年
太始三年,封續相如成娩為通侯。〈按表成娩不知封年,而又附於此年, 姑錄於此〉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續相如以使西域,發外王子弟誅斬扶樂王首,虜二千五百人。五月,封為承父侯,食邑千百五十戶。延和四年,坐罪,要斬。成娩以故匈奴介和王,將兵擊車師,封為開陵侯,不得封年薨,子順嗣。
公元前91年
征和二年,封商丘成等為通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商丘成以大鴻臚,擊衛太子,力戰亡它意。七月,封為秺侯,食邑二千一百二十戶。後二年,坐罪自殺。莽通以侍郎,發兵擊反者,七月,封為重合侯,食邑四千八百七十戶。後二年,坐謀反,要斬。景建以長安大夫,從莽通共殺如侯,得少傅石德。七月,封為德侯,食邑三千七百三十五戶。後二年,坐謀反,要斬。張富昌以山陽卒,與李壽共得衛太子。九月,封為題侯,食邑八百五十八戶。後二年,為人所賊殺。李壽以新安令史,得衛太子。九月,封為邘侯,食邑一百五十戶。三年,坐罪,誅。江喜以圉嗇夫,捕反者故城父令公孫勇,十一月,封為轑陽侯,食邑千一百二十戶。薨,子仁嗣。魏不害以圉守尉,捕反者淮陽胡倩侯,十一月,封為當塗侯,子聖與議定策,益封,食邑二千二百戶。薨,諡康侯,子聖嗣。蘇昌以圉小史,捕反者故越王子鄒起,十一月,封為蒲侯,食邑千二十六戶。坐罪,為民。
公元前89年
征和四年,封孫王為丞父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孫王以告反者太原白義等,三月,封為丞父侯,食邑千一百五十戶。始元元年,坐罪赦免。
公元前85年
昭帝始元二年,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為侯。
按《漢書·昭帝本紀》:始元二年春正月,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皆以前捕斬反虜重合侯馬通功封,光為博陸侯,桀為安陽侯。按《功臣表》:金日磾以駙馬都尉,發覺侍中莽何羅反,封為秺侯,食邑二千二百一十八戶。一日薨,子賞嗣。按《外戚恩澤侯表》:霍光以奉車都尉,捕反者莽何羅,正月,封為博陸侯,食邑二千三百五十戶。後以大將軍,益封萬七千二百戶。十七年薨,諡宣成侯,子禹嗣。上官桀以騎都尉,捕反者莽何羅,正月,封為安陽侯,食邑二千三百戶。女孫為皇后,元鳳元年,反,誅。
公元前81年
始元六年,立毋波為鉤町王,賜廣明爵關內侯。按《漢書·昭帝本紀》:六年秋七月,詔曰:鉤町侯毋波率其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其立毋波為鉤町王。大鴻臚廣明將率有功,賜爵關內侯,食邑。
公元前80年
元鳳元年,封杜延年等為侯。
按《漢書·昭帝本紀》:元鳳元年冬十月,詔曰:左將軍安陽侯桀、驃騎將軍桑落侯安、御史大夫弘羊皆數以邪枉干輔政,大將軍不聽,而懷怨望,與燕王通謀,置驛往來相約結。燕王遣壽西長、孫縱之等賂遺長公主、丁外人、謁者杜延年、大將軍長史公孫遺等,交通私書,共謀令長公主置酒,伏兵殺大將軍光,徵立燕王為天子,大逆毋道。故稻田使者燕倉先發覺,以告大司農敞,敞告諫大夫延年,延年以聞。丞相徵事任宮手捕斬桀,丞相少史王壽誘將安入府門,皆已伏誅,吏民得以安。封延年、倉、宮、壽皆為列侯。
〈注〉蘇林曰:壽西,姓也,長,名也。孫姓,縱之名。服虔曰:外人,主之所幸也。師古曰:此杜延年別自一人,下諫大夫。杜周之子。敞楊敞也。
按《功臣表》:杜延年以諫大夫,告左將軍等反,七月,封為建平侯,食邑二千戶。以太僕,與大將軍先定策,益封二千三百六十戶。二十八年薨,諡敬侯,子緩嗣。燕倉以假稻田使者,先發覺左將軍桀等反謀,告大司農敞。七月,封為宜城侯。子安削戶六百,定食邑七百戶。六年薨,諡戴侯,子安嗣。任宮以故丞相徵事,手捕反者左將軍桀,七月,封為弋陽侯,食邑九百一十五戶。三十三年薨,諡節侯,子千秋嗣。王山壽以丞相少史,誘反者車騎將軍安入丞相府,七月,封為商利侯,食邑九百一十五戶。元康元年,坐罪,國除。
公元前78年
元鳳三年,封郭忠為成安侯。
按《漢書·昭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郭忠以張掖屬國都尉,匈奴入寇,與戰,斬黎汗王。二月,封為成安侯,食邑七百二十四戶。七年薨,諡嚴侯,子遷嗣。
公元前77年
元鳳四年,封范明友等為侯。
按《漢書·昭帝本紀》:四年夏四月,詔曰:度遼將軍范明友前以羌騎校尉將羌王侯君長以下擊益州反虜,後復率擊武都反氐,今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其封明友為平陵侯。平樂監傅介子持節使,誅斬樓蘭王安,歸首縣北闕,封義陽侯。按《功臣表》:范明友以校尉,擊反氐,後以將軍擊烏桓,獲王,虜首六千二百。七月,封為平陵侯,與大將軍光定策,益封凡二千九百二十戶。地節四年,坐謀反,誅。傅介子以平樂廄監使,誅樓蘭王,斬首。七月,封為義陽侯,食邑七百五十九戶。元康元年薨,嗣子有罪,不得代。按《外戚恩澤侯表》:王訢以丞相,二月,封為宜春侯。子譚與大將軍光定策,益封。坐法削戶五百,定六百八戶。二年薨,諡敬侯,子譚嗣。
公元前75年
元鳳六年,封張安世陽敞為通侯。
按《漢書·昭帝本紀》:六年夏,詔曰:右將軍張安世宿衛忠謹,封冨平侯。按《外戚恩澤侯表》:陽敞以丞相,二月封為安平侯,食邑七百戶。與大司馬大將軍光定策,益封子忠。凡五千五百四十七戶。一年薨,諡敬侯,子忠嗣。張安世以右將軍光祿勳,輔政勤勞,十一月,封為富平侯。以車騎將軍,與大將軍光定策,益封,凡萬三千六百四十戶。十三年薨,諡敬侯,子彭祖嗣。
公元前74年
元平元年,孝宣帝即位。秋九月;封蔡義為陽平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蔡義以丞相,九月,封為陽平侯。前為御史大夫,與大將軍光定策,益封,凡七百戶。本始四年,薨,無後。
公元前73年
宣帝本始元年,以定策功,封霍光、張安世等邑戶各有差。封田廣明等為通侯,賜周德、蘇武等爵,皆關內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本始元年春正月,論定策功,益封大將軍光萬七千戶,車騎將軍光祿勳富平侯安世萬戶。詔曰:故丞相安平侯敞〈陽敞〉等居位守職,與大將軍光、車騎將軍安世建議定策,以安宗廟,功賞未加而薨。其益封敞嗣子忠及丞相陽平侯義、〈蔡義〉度遼將軍平陵侯明友、〈范明友〉前將軍龍雒侯增、〈韓增〉太僕建平侯延年、〈杜延年〉太常蒲侯昌、〈蘇昌〉諫大夫宜春侯譚、〈王譚〉當塗侯平、〈表云魏不害紀名平〉杜侯屠耆堂、長信少府關內侯勝〈夏侯勝〉邑戶各有差。封御史大夫廣明〈田廣明〉為昌水侯,後將軍充國〈趙充國〉為營平侯,大司農延年〈田延年〉為陽城侯,少府樂成〈史樂成〉為爰氏侯,光祿大夫遷〈王遷〉為平丘侯。賜右扶風德、〈周德〉典屬國武、〈蘇武〉廷尉光、〈李光〉宗正德、〈楚元王之曾孫劉辟彊子〉大鴻臚賢、〈韋賢〉詹事畸、〈宋畸〉光祿大夫吉、〈丙吉〉京輔都尉廣漢〈趙廣漢〉爵皆關內侯。德、武食邑。
〈注〉師古曰:功臣表云魏不害以捕反者功封當塗侯,其子聖以定策功益封,凡二千二百戶。今此紀言當塗侯平,與表乖錯,未知孰是。或者有二名乎。蘇林曰:屠耆堂姓復陸,其祖父復陸支本匈奴也,歸義為屬國王從驃騎有功,乃更封也。張晏曰:舊關內侯無邑也,以蘇武守節外國,劉德宗室俊彥,故特令食邑。
按《外戚恩澤侯表》:趙充國以後將軍,與大將軍光定策功,八月,封為營平侯,食邑千二百七十九戶。二十二年薨,諡壯侯,子弘嗣。王遷以光祿大夫,與大將軍光定策功,八月,封為平丘侯,邑千二百五十三戶。地節二年,坐罪,自殺。田廣明以鴻臚,擊武都反氐,賜爵關內侯。以左馮翊,與大將軍光定策,八月,封為昌水侯,食邑二千七百戶。三年,坐罪,自殺。田延年以大司農,與大將軍光定策功,八月,封為陽城侯,食邑二千四百五十三戶。二年,坐罪,自殺。樂成以少府,與大將軍光定策功,八月,封為爰氏侯,食邑二千三百二十七戶。二年薨,諡肅侯,子輔嗣。
〈注〉師古曰:杜周傳作史樂成,《霍光傳》作使樂成,今此云姓便三者不同,疑表誤。
公元前72年
本始二年,封韋賢為扶陽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韋賢以丞相,六月封為扶陽侯,食邑七百一十一戶。十年薨,諡節侯,子元成嗣。
公元前71年
本始三年,封常惠為長羅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三年夏五月,校尉常惠將烏孫兵入匈奴右地,大克獲,封列侯。按《功臣表》:常惠以校尉光祿大夫,持節將烏孫兵擊匈奴,獲名王首虜三萬九千級。四月,封為長羅侯,食邑二千八百五十戶。二十四年薨,諡壯侯,子成嗣。
公元前68年
地節二年,封霍山為樂平侯,趙長年為爰戚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地節二年春三月,大司馬大將軍光薨。詔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衛孝武皇帝三十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義,率三公、諸侯、九卿、大夫定萬世策,以安宗廟。天下蒸庶,咸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毋有所與。功如蕭相國。夏五月,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樂平侯山領尚書事。按《功臣表》:趙長年以平陵大夫告楚王延壽反四月封為爰戚侯食邑千五百三十戶十七年薨諡靖侯子訢嗣。按《外戚恩澤侯表》:霍山以從祖祖父大將軍光功,四月,封為樂平侯,食邑三千戶。四年,坐謀反,誅。地節三年,賜王成爵關內侯,以立皇太子,賜御史大夫及中二千石爵,封霍雲、魏相為通侯。
公元前67年
按《漢書·宣帝本紀》:三年春三月,詔曰: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猶不能以化天下。今膠東相成〈王成〉勞求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治有異等。其秩成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夏四月戊申,立皇太子。賜御史大夫關內侯,中二千石爵右庶長。按《王成傳》:王成,為膠東相,治甚有聲。宣帝最先褒之。三年,賜爵關內侯,未及徵用,會病卒官。按《外戚恩澤侯表》:霍雲山弟以大將軍光功,四月,封為冠陽侯,食邑千八百戶。四年,坐謀反,誅。魏相以丞相,六月,封為高平侯,食邑八百一十三戶。八年薨,諡憲侯,子弘嗣。
公元前66年
地節四年,封酇侯蕭何曾孫建世及史高為通侯。按《漢書·宣帝本紀》:四年春二月,封故酇侯蕭何曾孫建世為侯。按《功臣表》:張章以長安男子,先發覺大司馬霍禹等謀反,以告期門董忠,忠以聞。八月,封為博成侯,食邑三千九百一十三戶。九年薨,子建嗣。董忠以期門,受張章言霍禹謀反,告左曹楊惲,八月,封為高昌侯。再坐法削戶千一百,定食邑七十九戶。九年薨,諡壯侯,子宏嗣。楊惲以左曹中郎,受董忠等言霍禹等謀,以告侍中金安上,八月,封為平通侯,食邑二千五百戶。五鳳二年,坐罪免。金安上以侍中中郎將,受楊惲言霍禹等反謀傳言,止內霍氏禁闥,八月封為都成侯,食邑千七百七十七戶。十一年薨,諡敬侯,子常嗣。按《外戚恩澤侯表》:史高以悼皇考舅子侍中關內侯,與發霍氏姦,八月,封為樂陵侯,食邑二千三百戶。十四年薨,諡安侯,子術嗣。
公元前65年
元康元年,復高帝功臣子孫。
按《漢書·宣帝本紀》:元康元年夏五月,復高皇帝功臣絳侯周勃等百三十六人家子孫,令奉祭祀,世世勿絕。其毋嗣,復其次。
公元前63年
元康三年,封丙吉等為通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三年春三月,詔曰:朕微眇時,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將史曾、史元、長樂衛尉許舜、侍中光祿大夫許延壽皆與朕有舊恩。及故掖庭令張賀輔導朕躬,修文學經術,恩惠卓異,厥功茂焉。詩不云乎。無德不報。封賀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將彭祖為陽都侯,追賜賀諡曰陽都哀侯。吉、曾、元、舜、延壽皆為列侯。故人下至郡邸獄復作嘗有阿保之功,皆受官祿田宅財物,各以恩淺深報之。按《外戚恩澤侯表》:史曾以悼皇考舅子侍中中郎將關內侯,有舊恩,二年三月,封為將陵侯,食邑二千二百戶。四年薨,諡哀侯,亡後。史元以悼皇考舅子侍中中郎將關內侯,有舊恩,二年三月,封為平臺侯,食邑千九百戶。二十五年薨,諡康侯,子恁嗣。許舜以皇太子外祖父,同產弟長樂衛尉有舊恩,二年三月,封為博望侯,食邑千五百戶。四年薨,諡頃侯,子敞嗣。許延壽以皇太子外祖父,同產弟侍中關內侯有舊恩,二年三月,封為樂成侯,食邑千五百戶。十年薨,諡敬侯,子湯嗣。丙吉以御史大夫關內侯有舊恩,功德茂,二年二月,封為博陽侯,食邑千三百三十戶。八年薨,諡定侯,子顯嗣。張彭祖以安世父故掖庭令賀有舊恩,三年三月,封為陽都侯,食邑千六百戶。神爵四年,為小妻所殺。{{Annotation|按表惟張彭祖係三年封
餘俱二年與本紀異
}}
公元前62年
元康四年,封梁喜為合陽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梁喜以平陽大夫,告霍徵、史徵、史子信家,監迴倫故侍郎鄭尚時謀反,二月,封為合陽侯,食邑千五百戶。十一年薨,諡愛侯,子放嗣。
公元前60年
神爵二年,封先賢撣鄭吉皆為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神爵二年秋,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將人眾萬餘來降。使都護西域騎都尉鄭吉迎日逐,破車師,皆封列侯。按《功臣表》:鄭吉以校尉光祿大夫,將兵迎日逐王降,又破車師,四月,封為安遠侯。坐法,削戶三百,定七百九十戶。十一年薨,諡繆侯,子光嗣。先賢撣以匈奴單于從兄日逐王率眾降,四月,封為歸德侯,食邑二千二百五十戶。二十六年薨,諡靖侯,子富昌嗣。
公元前58年
神爵四年,賜黃霸爵關內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四年夏四月,潁川太守黃霸以治行尤異秩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
公元前56年
五鳳二年,呼遫累王定降皆封侯。按《漢書·宣帝本紀》:五鳳二年冬十一月,匈奴呼遫累單于率眾來降,封為列侯。按《功臣表》:王定以匈奴
烏桓屠
單于子,左大將軍率眾降,九月,封為信成侯,食邑千六百戶。後坐弟謀反,削五百戶。十二年薨,子廣漢嗣。

公元前55年
五鳳三年,春封厲溫敦為義陽侯,黃霸為建成侯。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厲溫敦以匈奴謼連累單于率眾降,二月,封為義陽侯,食邑千五百戶。四年,坐子伊細王謀反,削爵,為關內侯,食邑一千戶。按《外戚恩澤侯表》:黃霸以丞相,二月,封為建成侯,食邑六百戶。後子賞以定陶太后不宜立號,益封二千二百戶。四年薨,諡定侯,子賞嗣。
公元前51年
甘露三年,封于定國為西平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于定國以丞相,五月封為西平侯,食邑六百六十戶。十一年薨,諡安侯,子永嗣。
公元前47年
元帝初元二年,賜御史大夫及中二千石,爵賜蕭望之關內侯。
按《漢書·元帝本紀》:初元二年夏四月,賜御史大夫爵關內侯,中二千石右庶長,天下當為父後者爵一級,列侯錢各二十萬,五大夫十萬。冬詔曰: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故前將軍蕭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經書,厥功茂焉。其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朝朔望。
公元前36年
建昭三年,封匡衡為樂安侯。
公元前29年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匡衡以丞相,七月封為樂安侯,食邑六百四十七戶。建始四年,坐罪,免。
公元前33年
竟寧元年,封甘延壽、陳湯為通侯。
按《漢書·元帝本紀》:竟寧元年夏,封騎都尉甘延壽為列侯。賜副校尉陳湯爵關內侯,黃金百斤。按《功臣表》:甘延壽以使西域騎都尉,討郅支單于,斬王以下千五百級功,四月,封為義成侯,食邑四百戶。孫遷益封,凡二千戶。九年薨,子建嗣。
公元前25年
成帝河平四年,封張禹為安昌侯。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張禹以丞相,六月,封為安昌侯,食邑六百一十七戶,益戶四百。二十一年薨,諡節侯,子宏嗣。
公元前20年
鴻嘉元年,封冷廣等為通侯。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按《功臣表》:冷廣以濕沃公士,告男子馬政謀反功,正月,封為駟望侯,食邑千八百戶。薨,諡忠侯,子何齊嗣。王莽敗絕。按《外戚恩澤侯表》:薛宣以丞相,四月封為高陽侯,食邑千九十戶。
公元前7年
綏和二年,坐罪,免史丹。以帝為太子時,輔導有舊恩,四月,封為武陽侯,食邑千三百戶。七年薨,諡頃侯,子邯嗣。
公元前18年
鴻嘉三年,詔分七大夫以上、以下賜邑,賜復有差。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按《通典》:成帝鴻嘉三年,詔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
〈注〉秦本制,列侯乃得食邑,七大夫即公大夫,一戶之內皆不徭賦。
公元前15年
永始二年,封翟方進淳于長為侯。
按《漢書·成帝本紀》:永始二年冬十二月,詔曰:前將作大匠萬年知昌陵卑下,不可為萬歲居,奏請營作,建置郭邑,妄為巧詐,積土增高,多賦斂𦅸役,興卒〈音猝〉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連屬,百姓罷極,天下匱竭。常侍王閎前為大司農中丞,數奏昌陵不可成。侍中衛尉淳于長數白宜早止。朕以長言下閎章,公卿議者皆合長計。首建至策,閎典主省大費,民以康寧。閎前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其賜長爵關內侯,食邑千戶,閎五百戶。按《外戚恩澤侯表》:翟方進以丞相,十一月,封為高陵侯,食邑千戶。八年薨,諡共侯,子宣嗣。哀帝即位,益五百戶。淳于長以侍中衛尉,言昌陵不可成。元延三年,封為定陵侯,食邑千戶。綏和元年,坐大逆,下獄死〈按表長封年與本紀異〉
公元前14年
永始三年冬,封李譚等五人為列侯。
按《漢書·成帝本紀》:三年冬十一月,尉氏男子樊並等十三人謀反,殺陳留太守,劫略吏民,自稱將軍。徒李譚等五人共格殺並等,皆封為列侯。按《功臣表》:李譚以尉氏男子,捕得反者樊並,四年七月,封為延鄉侯,食邑千戶。十三年薨,諡節侯,子成嗣。稱忠以捕得反者樊並,四年十一月,封為新山侯,食邑千戶。鍾祖以捕得反者樊並,四年七月,封為童鄉侯,食邑千戶,薨。元始五年,匡以祖子紹封訾順,以捕得反者樊並,四年七月,封為樓虛侯,食邑千戶。〈按表譚等只四人俱作四年封〉
公元前12年
元延元年,封蕭喜為酇侯。
按《漢書·成帝本紀》:元延元年秋七月,封蕭相國後喜為酇侯。
公元前8年
綏和元年,封何武為氾鄉侯。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何武以大司空,四月,封為氾鄉侯,食邑千戶。哀帝即位,益千戶。元始三年,為王莽所殺,諡曰刺。
公元前7年
綏和二年,詔益王根王舜等封戶封孔光博山侯師丹關內侯又詔定田宅奴婢限制
按《漢書·哀帝本紀》:綏和二年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六月,詔曰:曲陽侯根前以大司馬建社稷策,益封二千戶。太僕安陽侯舜輔導有舊恩,益封五百戶,及丞相孔光、大司空氾鄉侯何武益封各千戶。又曰: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畜奴婢,田宅無限,與民爭利,百姓失職,重困不足。其議限列。有司條奏:諸王、列侯得名田國中,列侯在長安及公主名田縣道,關內侯、吏民名田,皆無得過三十頃。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年六十以上,十歲以下,不在數中。賈人皆不得名田、為吏,犯者以律論。
〈注〉如淳曰:名田國中者,自其所食國中也,既收其租稅,又自得有私田三十頃。名田縣道者,令甲,諸侯在國,名田他縣,罰金二兩。今列侯有不之國者,雖遙食其國租稅,復自得田於他縣道,公主亦如之,不得過三十頃。
公元前27年
按《外戚恩澤侯表》:王根以皇太后弟,關內侯,河平二年六月,封為曲陽侯,食邑三千七百戶。再以大司馬,益封七千七百戶。哀帝益二千戶,凡萬二千四百戶。二十一年薨,諡煬侯,子涉嗣。為莽所殺。孔光以丞相,三月,封為博山侯,食邑千戶。元始元年,益萬戶。建平二年,坐眾職廢免。元壽元年五月,復以丞相,侯。六年薨,諡簡烈侯,子放嗣。師丹以大司馬關內侯,七月,封為高樂侯,食邑二千三十六戶。建平元年,坐漏泄免。元始三年二月,更封義陽。二月薨,諡節侯,子業嗣。
公元前5年
哀帝建平二年,封朱博為楊鄉侯。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朱博以丞相,四月,封為楊鄉侯,食邑二千五十戶。八年,坐誣罔,自殺。
公元前4年
建平三年,封王嘉為新甫侯。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王嘉以丞相,四月,封為新甫侯,食邑千六十八戶。元壽元年,罔上,下獄,瘐死。
公元前3年
建平四年,董賢等以告謀反功,封侯。
按《漢書·哀帝本紀》:建平四年春三月,侍中駙馬都尉董賢、光祿大夫息夫躬、南陽太守孫寵皆以告東平王封列侯。按《外戚恩澤侯表》:董賢以侍中駙馬告東平王雲祝詛反逆,八月,封為高安侯,食邑千戶。後益封二千戶。元壽二年,坐罪,自殺。孫寵以騎都尉,與息夫躬告東平王反謀,八月,封為方陽侯,食邑千戶。元壽二年,坐罪,徙合浦。息夫躬以博士弟子,因董賢告東平王反謀,八月,封為宜陵侯,食邑千戶。元壽二年,坐祝詛,下獄死。
公元1年
平帝元始元年,封王莽為安漢公,孔光等皆益封。王惲等賜爵關內侯,又封馬宮等四人為侯。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元年春正月,群臣奏言大司馬莽功德比周公,賜號安漢公,及太師孔光等皆益封。太僕王惲等二十五人前議定陶傅太后尊號,守經法,不阿指從邪,右將軍孫建爪牙大臣,大鴻臚咸前正議不阿,後奉節使迎中山王,及宗正劉不惡、執金吾任岑、中郎將孔永、尚書令姚恂、沛郡太守石詡,皆以前與建策,東迎即位,奉事周密勤勞,賜爵關內侯,食邑各有差。按《外戚恩澤侯表》:馬宮以大司徒,二月,封為扶德侯,食邑二千戶。王莽篡位,為太子師,卒官。王崇以大司空,二月,封為扶平侯,食邑二千戶。三年,為傅婢所毒薨。甄豐以左將軍光祿勳,定策安宗廟,二月,封為廣陽侯,食邑五千三百六十五戶。王莽篡位,為廣新公,後為王莽所殺。甄邯以侍中奉車都尉,定策安宗廟功。三月,封為承陽侯,食邑二千四百戶。王莽篡位,為承新公。
公元2年
元始二年,詔封霍光、張敖、周勃、樊噲之後為列侯,賜酈商等後爵關內侯。
按《漢書·平帝本紀》:二年夏四月,封故大司馬博陸侯霍光從父昆弟曾孫陽、宣平侯張敖元孫慶忌、絳侯周勃元孫共、舞陽侯樊噲元孫之子章皆為列侯,復爵。賜故曲周侯酈商等後,元孫酈明友等,百一十三人爵關內侯,食邑各有差。
公元5年
元始五年,封劉歆等四人、王惲等八人、文孫建等四人皆為侯。
按《漢書·平帝本紀》:五年春正月,羲和劉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廱,令漢與文王靈臺、周公作洛同符。太僕王惲等八人使行風俗,宣明德化,萬國齊同。皆封為列侯。按《外戚恩澤侯表》:平晏以長安少府,與劉歆、孔永、孫遷四人,使治明堂辟廱,得萬國歡心功,閏月,封為防鄉侯,食邑千戶。王莽篡位,為就新公。劉歆以侍中,羲和與平晏同功。閏月,封為紅休侯,食邑千戶。王莽篡位,為國師公,後為莽所誅。孔永以侍中五官中郎將,與平晏同功,閏月,封為寧鄉侯,食邑千戶。王莽篡位,為大司馬。孫遷以常侍謁者,與平晏同功。閏月,封為定鄉侯,食邑千戶。王惲以太僕,與閻遷、陳崇等八人,使行風俗齊同萬國功,閏月,封為長鄉侯,食邑千戶。閻遷以鴻臚,與王惲同功,閏月,封為望鄉侯,食邑千戶。陳崇以大司徒司直,與王惲同功,閏月,封為南鄉侯,食邑千戶。李翕以水衡都尉,與王惲同功,閏月,封為邑鄉侯,食邑千戶。郝黨以中郎將,與王惲同功,閏月,封為亭鄉侯,食邑千戶。謝殷以中郎將,與王惲同功,閏月,封為章鄉侯,食邑千戶。逯普以騎都尉,與王惲同功,閏月,封為蒙鄉侯,食邑千戶。王莽篡位,為大司馬。陳鳳以中郎將,與王惲同功,閏月,封為盧鄉侯,食邑千戶。孫建以強弩將軍,有折衝之威,閏月,封為成武侯,食邑千戶。王莽篡位,為成新公。侯輔以騎都尉,明為人後一統之義,閏月,封為明統侯,食邑千戶。陳馮以父湯前為副校尉,討郅支單于,七月,封馮為破胡侯,食邑千四百戶。杜勳以前為軍假丞手斬郅支單于首,七月,封為討狄侯,食邑千戶。
公元6年
孺子嬰居攝元年,封張竦王匡等為侯。
按《漢書·王莽傳》:居攝元年四月,張紹弟竦詣闕歸莽,封為淑德侯。十二月,封王舜子匡為同心侯,林為說德侯,孔光孫壽為合意侯,甄豐孫匡為併力侯。居攝三年,封諸將帥為侯,伯爵五等,地四等。封莽子安為新舉公,臨為褒新公,兄子光為衍功侯。
公元8年
按《漢書·王莽傳》:三年春,地震。大赦天下。王邑等還京師,西與王級等合擊明、鴻,皆破滅,莽大置酒未央宮白虎殿,勞賜將帥。詔陳崇治校軍功,第其高下。莽乃上奏曰:明聖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比屋而封,至功成事就,則加賞焉。至於夏后塗山之會,執玉帛者萬國,諸侯執玉,附庸執帛。周武王孟津之上,尚有八百諸侯。周公居攝,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蓋諸侯千八百矣。禮記王制千七百餘國,是以孔子著孝經曰: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此天子之孝也。秦為亡道,殘滅諸侯以為郡縣,欲擅天下之利,故二世而亡。高皇帝受命除殘,考功施賞,建國數百,後稍衰微,其餘僅存。太皇太后躬統大綱,廣封功德以勸善,興滅繼絕以永世,是以大化流通,旦暮且成。遭羌寇害西海郡,反虜流言東郡,逆賊惑眾西土,忠臣孝子莫不奮怒,所征殄滅,盡備厥辜,天下咸寧。今制禮作樂,實考周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殷爵三等,有其說,無其文。孔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臣請諸將帥當受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奏可。於是封者高為侯伯,次為子男,當賜爵關內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數百人。擊西海者以羌為號,槐里以武為號,翟義以虜為號。群臣復奏言:太后修功錄德,遠者千載,近者當世,或以文封,或以武爵,深淺大小。靡不畢舉。今攝皇帝背依踐阼,宜異於宰國之時,制作雖未畢已,宜進二子爵皆為公。春秋善善及子孫,賢者之後,宜有土地。成王廣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及漢家名相大將蕭、霍之屬,咸及支庶。兄子光,可先封為列侯;諸孫,制度畢已,大司徒、大司空上名,如前詔書。太后詔曰:進攝皇帝子褒新侯安為新舉公,賞都侯臨為褒新公,封光為衍功侯。是時,莽還歸新都國,群臣復白以封莽孫宗為新都侯。莽既滅翟義,自謂威德日盛,獲天人助,遂謀即真之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