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六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目录

 汉水部艺文一
  汉津赋          汉蔡邕
  江汉朝宗赋       唐樊阳源
  汉水堤铭          卢肇
  江汉朝宗赋       元黄师郯
  前题           李原同
  汉江赋〈并序〉     明兴献帝
  汉滨赋〈并序〉      李梦阳
  同参知江公纳言刘公都护余公汉江泛舟赋 童成叙
 汉水部艺文二〈诗〉
  玩汉水         梁简文帝
  汉江饯别谢文学朓      沈约
  奉和泛舟汉水往万山应教  庾肩吾
  渡汉江         唐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前人
  渡汉江宴别        宋之问
  汉江            前人
  汉滨梅           王适
  汉江临汎          王维
  渡汉江           丘为
  汉阳即事         储光羲
  汉中漾舟         孟浩然
  早发渔浦潭         前人
  金陵望汉江         李白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岑参
  江汉            杜甫
  杂言月洲歌送赵洌还襄阳  皇甫冉
  江上送客          李端
  渡汉江           元稹
  汉江二首          杜牧
  汉水伤稼〈并序〉      许浑
  责汉水辞         李善夷
  晚泊汉江渡         刘畋
  初过汉江         李建勋
  行汉水晚次神滩阻风    释无可
  汉水          宋王十朋
  汉川           晁说之
  泛汉江           邹浩
  汉江          元傅若金
  前题            阙名
  汉江歌赐襄王       明英宗
  汉江夜泛         杨士奇
  江汉歌二首        童承叙
  汉江鸭绿         俞士吉
  汉江源           薛瑄
  汉江晓泛          前人
  初泛汉江东峪使君邀饮习池 高叔嗣
  汉江春日          前人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张居正
  汉江二首          前人
  渡汉二首         李梦阳
  浮汉            前人
  汉江            前人
  汉江歌           前人
  登北楼泛汉江二首      曾楚
  汉江            朱衣
  前题           吴廷用
  舟阻汉口         吴士良
  春日渡汉阳         陈束
  汉江舟行         李固本
  汉江城楼         李言恭
 汉水部选句
 汉水部纪事
 汉水部杂录
 汉水部外编

山川典第二百六十二卷

汉水部艺文一

汉津赋          汉蔡邕

夫何大川之浩浩兮,洪流淼以元清。配名位乎天汉,披厚土而载形。发源自乎嶓冢,引漾澧而东征。纳旸谷之所吐兮,兼汉沔之殊名。总畎浍之群液兮,演西土之阴精。遇曼山以左回兮,旋襄阳而南萦。切大别之东山兮,与江湘乎通灵。嘉清源之体势兮,澹澶湲以安流。鳞甲育其万类兮,蛟龙集以嬉游。明珠胎于灵蚌兮,夜光潜乎元洲。杂神宝其充盈兮,岂鱼龟之足收。于是游目骋观,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贸迁有无。既乃风飙萧瑟,勃焉并兴。阳侯沛以奔骛,洪涛涌而沸腾。愿乘流以上下,穷沧浪乎三澨。观朝宗之形兆,看洞庭之交会。

江汉朝宗赋〈以百川会流必归于海为韵〉 唐樊阳源

江汉之流,始滔滔乎楚泽。虽导源而则异,必朝宗而来格。故能吞别派而且千,壅细流而累百。初谓发岷山之溅溅,出嶓冢而涓涓。忽荐至以盈坎,遂同归于巨川。洋洋不穷,驱迅波以来注。浩浩何足,走惊浪而方前。沸渭迸濑,崩奔争会。过东陵而更长,历南国而弥大。引汲清浊,并包畎浍。始逶迤于域中,终委输于区外。双流淼淼,并骛悠悠。滈汗乎万里,经营乎数州。静委极深,且无惊于海若。潜盈巨壑,亦何怒于阳侯。彼弘纳之无际,信为长于百流,尔其揭厉莫从,深浅无必。绝地脉于飙驶,透天池而箭疾。善下以洁乎龙堂,流谦更清乎鲛室。就其深矣,谁识滥觞之源。不可方思,空想触舟之实。终始齐赴,周流不违。似有待而俱进,何经始之相依。演漾纡馀,必远分而迩合。洄洑激射,虽异出而同归。则知海之为量也,虚而有馀。水之趋本也,道亦相如。二派既朝于沧海,众星如拱于辰居。汉之广矣,明委积之有所。江之永矣,表灵长之在诸。是俾涵虚之状,益深浮天之容。斯在苟归墟之不息,谅纳污而惟倍。大矣哉。谁究其广深,空有望于灵海。

汉水堤铭          卢肇

阴沴奸阳,来暴予襄。泊入大郛,波端若铓。襄人怡怡,听命襄浒。分之卒伍,令以麾鼓。披岘斲楚,飞石挽土。举筑殷雷,骇汗霏雨。斯堤既成,蜿蜿而平。确尔山固,屹如云横。汉流虽狂,坚不可蚀。代年千亿,与天无极。捍此巨灾,若京阜。

江汉朝宗赋       元黄师郯

元黄奠极,混沌攸分。屹岷峨之西峙,发天一之元精。沛灵液以长流,亘天南之纬经。激逸势以遄驱,送驰波于沧溟。譬万国之会同,咸疾趋于紫宸。兹江汉之东注,所以著朝宗之徽称者欤。时其春涛浩涨,万壑流液,骇浪翻空,天网浮潏。激三澨而霆喧,浸峡云而影没。腾蛟鼓跃而喷风,怒蜺霍挥而翳日。长驱振铁骑之西来,支流若附庸之毕集。望沧海之茫茫,倡百川而坌入。虽百折而必东,靡回波之颓息。兹非诸侯春见,而曰:朝于以觐王庭而述职者乎。又若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巨浸稽天而浩浩,惊涛触石以溶溶。始两川之并驾,终合势而景从。雷轰于大别之下,电绕于庐阜之冲。渺乾坤其浮浮,蘸旭影之曈曈。飞流骇奔,走涂山之玉帛。狂澜澎湃,集王会之琛琮。兹非诸侯夏见,而曰:宗于以朝京师而会同者乎。余尝快西风之晓晴,驾两龙兮北征。朝吾道兮江浦,夕余憩兮汉滨。览形胜之茫茫,黯寒烟兮夕汀。洞庭南泻,荡天光之一碧。赤壁西望,俯洪流而下临。蜀山逶迤而送色,楚泽浩渺而连云。凫鹥低徊于烟渚,苇花点缀于寒津。濯缨乎沧浪之浦,游目乎鹄山之岑。余于是有所感矣。思昔龙门未辟,环海汤汤。慨尾闾之未泄,肆川后之陆梁。惟圣神之恻然,乘四载而彷徨。经嶓冢以导汉,随岷山而入江。障狂澜而东骛,若日月之回光。迨夫乾清坤宁,岳奠川会,群流循径,以汨潏飞。涝摧云以距海,各顺序而安行。孰奔腾而横溃,观物理之有常。等民彝之不昧,思禹功于当年。实万世之永赖。嗟夫,观水于穷壤之间,知物有君臣之义。大而丽天之象纬,微而在物之蝼蚁。虽气类之万殊,实均具夫此理。何世降于春秋,迥霸图之殊异。嗟河阳之书狩,秉麟笔之微意。在桓文而尚尔,于吾楚夫何忌。睹逝者之如斯,能不忸怩而愧死。余于江汉之朝宗,安得不怅然而长喟。惟圣元之御极,总万国以来庭。虽海隅之遐陬,亦梯航而贡琛。藐余忝于楚产,怀朝宗之至心。鼓三汲之巨浪,振修鳞于禹门。爰寄悰于江汉,聊行意于斯文。

《前题》李原同

繄鸿濛之肇判兮,奠高深于西东。维百川之朝海兮,羌四方其皆同。问江汉其何取兮,乃独谓彼为朝宗。岂岷嶓之高峙兮,故下流之奔跃。势已顺之自然兮,曾不假夫疏瀹抑。孰知龙门之未凿兮,渺巨浸之稽天。潴九州于一壑兮,又何有乎兹川。彼众水之无谋兮,纷陆梁其扼塞。势骄逞而不摧兮,咸龃龉而未入。想江汉于此时兮,虽欲朝宗而不可得。逮神樏之遍历兮,乃载疏而载通。泄归墟以不溢兮,决险阻而无壅。临兹水之妥帖兮,乃靡然而来通。排淮泗以争先兮,驶沅湘而互后。过重湖且于焉止息兮,奕潜沱其奔走。导龙湾而罄折兮,全鄂渚其辐凑。澧澧渺其依乘兮,沅辰浩其云从。汝坟于焉而效顺兮,资渐于焉而附庸。滔滔汨汨相与会同兮,安行而不怒。流内方而凫趋兮,曾何有夫跋扈。经云梦而鱼贯兮,咸遵道而得路。惊春湍涨以澎湃兮,涌银屋之嵯峨。恍诸侯之来朝兮,锵剑佩之相磨。夏潦尽而安流兮,湛淤碧其无波。又若千乘之来宗兮,哕鸾声之载和。幕阜旁围而莫留兮,大别横绝而莫禦。群山蹈舞以送迎兮,若回旋而不能去。后天吴使奔属兮,先阳侯而使前驱。湘灵为之清道兮,令海若兮舞冯夷。鲛人随以贡珍兮,望洋于焉而献奇。元螭赤鳞并前进兮,形蚴蟉而逶迤。望海门之偃蹇兮,渺众流之君长。万壑注而不溢兮,信厥量之至广。矧江汉有君臣之义兮,舍兹名兮焉往彼。在山而过颡兮,岂其性之本初。相彼水其尤若兹兮,可以人而不如睹。洞庭之落叶兮,叹三苗之弗率。见赤壁之归帆兮,嗟孟德之至逆。渺汨罗之流沙兮,嘉三闾之精忠。宜流声之沨沨兮,与兹水而始终。睇庙庭之古柏兮,慨神禹其安在。伟疏凿之宏功兮,历万世其永赖。昔刘子之行役兮,尚河洛之生悲。暨韩侯之入觐兮,托梁山而兴思。况江汉之汤汤兮,实吾生之所依。夫既出于昏垫兮,奠尔居其谁伊。念明德之既远兮,微斯人吾谁与。归乃歌曰:汉之广矣,孰初瀹之。江之永矣,孰其凿之。维江维汉,春朝夏宗。神禹之功,江汉无穷。

汉江赋〈并序〉     明兴献帝

序曰:天地间为渎者四,而汉江居其一。发源于兴元之嶓冢,经汉中,沸郧襄,距丰郢,合潜沔,至大别出江,而朝宗于海。诚荆南之险壮,而人臣之输忠者取鉴焉。夫汉尝浡潏于唐平于伯禹职方于明,古今冒厥利。吾幸宅于此,实襟带之固,将资忠于藩屏,以副九重眷托之心。而禹之明德,盖亦不可忘者耶。因作《汉江赋》,若郭景纯、木元虚、成绥之江海河赋,殆未易追踪者也。见者,其无诮焉。赋曰:

沕妙有之肇播兮,辟天地于崇卑。贯山岳之血脉兮,距渤澥而派兹。殷广汉之涴演兮,混灵源于嶓冢。穴溪谷之萦纡兮,潝洪流而汹涌。削万里而直下兮,曷沙礜之能壅。愬天灵之奕叶兮,浩澒洞其惕悚。淼地轴之浸涵兮,咨民居之匪康。纠龙蛇于万壑兮,毒吞噬而巢窟。其彷徨帝命禹作司空兮,慨鲧绩以遏怀襄。殚神思之集劳兮,信决导之有方。忘呱子而惩入门兮,卒告功于平成。屏尘氛与灾燀兮,洽文命于八纮。贻兆世之巨利兮,荐明德之芳馨。怅至圣之浸远兮,遹支裔之休明。何辛受之汨常兮,染慆淫于斯邦。游艳冶之靡丽兮,涤新化于文王。纷淑慝之积习兮,夫岂汉水之所渐。濡瀹元气之精华兮,协氤氲而敷腴。挺人物之瑰奇兮,郁隐显而异需。孕吉甫之文武兮,顺履霜之孝子。淬德公之峻操兮,藻冰鉴之雅士。表向宠之淑均兮,烈习珍之英伟。老东之之相才兮,壮柳浑之书生。怜子美之忠爱兮,著浩然之幽贞。喟张问之拒新法兮,矫孟珙之衄金师。欣叔敖之政教兮,谔季良之谏随毅。连万夫之骂贼兮,瘁庭芝之勤王。爱汉阴叟之戒机心兮,炳文考之图灵光。嗟人杰之降生兮,固长川之所经纬。彼鳞羽之蕃息兮,亦馀润之分美。背负鼋鼍之屃赑兮,目比鲽魪而不相离。鬣鼓鲲鲸之腾簸兮,翼飞鳐于渑池。锐蛇尾之鯥鳞兮,森鹤羽之灵翘。曳六足之鮯魪兮,戴八极之神鳌。文屋瓦之蚶兮,声婴儿之䱱。转车轮之鲎兮,覆金铫之魮牣。鲨鲿鰋鲤之琐碎兮,咸亭育而无遗。嗟生生之不穷兮,复飞动之繁滋。匹嘤渚之睢鸠兮,群在淙之凫鹥。唼来宾之鸿雁兮,号凄清之鶤鸡。介戢翼之鸳鸯兮,下振振之鹭。委胎化之仙禽兮,炫能鸣之鹜。泽虞长鸣而不去兮,象主守之官。𪆂之行且摇兮,况兄弟之急难。鷟一足而鶪三目兮,又有两首之。似鱼而似鸡兮,鳖入海而为蛤水。狗𩣡马厥类孔多兮,石𧉧神蜧纷其含和。或凑集于浅濑兮,或浮泳于沧波。或啄攫于稻粱兮,或容与于茆莎。漾江蓠之旖旎兮,馥汀兰之葳蕤。羌盈揭车之披披兮,曾不与𦵧秽而因依。揭葭菼之长洲兮,濯筱簜以千陂。荫荷芰之万顷兮,错包茅而贡之。匪直物产之富盛兮,讵识乎至德之。灵长出汉中之百折兮,经郧国之惟阳。导均沣而抱襄郢兮,领潜沔而萦带乎沧浪。沃蒸渟滀于梦泽兮,泻大别而东驰于扶桑。濊沄沄以沨沨兮,荡日星于无极之墟。浏测测而细罔渗漏兮,迥不失尾闾。荡洌洌以自洁兮,入百谷之潢潦而不辞。渹漷潏以奔放兮,遵咸池而东之形。委蛇以跨南北兮,宛若白虹之赫曦。时澎湃而撞崖壁兮,突如铁骑之抢攘。终妥帖而静虚兮,虽包荒而弗容乎魍魉。唯虬龙之蟠骧兮,韬珍产之陆离。秘灵祇之幽迹兮,吐云雨而渺㳽。升一元于太虚兮,袭往来之不息。亮天地而利民物兮,伊谁之绩。躬八年之胼胝兮,曰崇伯子之力。欣戴永永兮,曷其敢斁。肆皇明剖符兮,奄茫茫之禹迹。沛汪惠旁洽兮,暨祝融之宅。肃藩岳修贡兮,敢隳厥职。乃歌曰:纪南条兮,汉之浮。禹所治兮,安若流。民世世兮,奠室畴。爰宅兹兮,亦何求。王家其乂兮,皇德是酬。

汉滨赋〈并序〉      李梦阳

余过解佩滩,忆交甫遇女之事,于心感焉。作汉滨赋:

夫何二女之颀丽兮,遵兰皋而并翔。顺微风以鸾顾兮,曳文褂而交扬。蹑云郁之华履兮,皎罗袜以双步。凌汉潭之浟波兮,掇瑶草于芳露。态婉娈以窈窕兮,情同嬉而中乖。超妁妁以齐赴兮,忽含颦而怨偕。眉疑低而复伸兮,唇欲启而羞面。瑳巧笑以回瞬兮,目盈盈而流盼。翩兮惊鸿,恍若袅电。仰西方之纤月,怅邂逅于嘉夕。足将移以踯躅,魂已逝而聿役。怍多露于蔓草,矩汉广之真游。戒有粲之奔密,慕娥英于湘流。挥柔袂以掩涕,寄朋素于明珰。效鸡鸣之赠佩,厉霜心于鲛光。倏潜耀以莫觏,抚冲飙而怀形。睇征云以西迅,裛飘芬而泪零。面三星以申脉,痗朝阳于首疾。伊绸缪之幸谅,讵榖焉而同室。

同参知江公纳言刘公都护余公汉江泛舟赋童成叙


临襄樊兮城嵯峨,俯汉沔兮江逶迤。滉漾兮流汰,缥缈兮岩阿。集冠盖兮枉渚,泛楼船兮盘涡。张芳筵兮脍鲜鲤,击鼍鼓兮鸣铙歌。风飘扬兮烟树,渺鸥鹳兮纷驾鹅。濑齿齿兮激石,岸蒙茸兮披萝。眺鹿门兮慕真隐,瞻隆中兮颂勋华。思销忧兮骋望,悲哀郢兮怀沙。嗟世罔兮羁束,淹时序兮蹉跎。奉明恩兮休浣,忽临睨兮潜沱。群公枉嘉,𣂏琼斝兮颜酡。云霭霭兮翳日,飙倏倏兮增波。感兹游兮容与,抚淑景兮惠和。矢永保兮修姱,托胜迹兮弗磨。

汉水部艺文二〈诗〉

玩汉水         梁简文帝


杂色昆崙水,泓澄龙首渠。岂若兹川丽,清流疾且徐。离离细碛净,霭霭树阴疏。石衣随溜卷,水芝扶浪舒。连翩写去楫,镜澈倒遥墟。聊持点缨上,于是察川鱼。

汉江饯别谢文学朓      沈约

汉池水如带,巫山云似盖。瀄汨背吴潮,潺湲横楚濑。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

奉和泛舟汉水往万山应教  庾肩吾

桂棹沙棠船,飘扬横大川。映岩沉水底,激浪起云边。迥岸高花发,春塘细柳悬。陪歌承睿赏,接醴侍恩筵。谁云李与郭,独得似神仙。

渡汉江         唐李百药

东流既㳽㳽,南纪信滔滔。水激沉碑岸,波骇弄珠皋。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溜阔霞光近,川长晓气高。樯乌转轻翼,戏鸟落风毛。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前人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临溪犹驻马,望岘欲沾裳。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

渡汉江宴别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鹤弄青烟。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汉江            前人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汉滨梅           王适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汉江临汎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渡汉江           丘为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临汎何容与,爱此江水清。芦洲隐遥嶂,露日映孤城。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汉阳即事         储光羲

楚国千里远,孰知方寸违。春游欢有客,夕寝赋无衣。江水带冰绿,桃花随雨飞。九歌有深意,捐佩乃言归。

汉中漾舟         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轻舟恣往来,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早发渔浦潭         前人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岑参

急管更须吹,杯行莫遣迟。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日影浮归棹,芦花𦊰钓丝。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杂言月洲歌送赵洌还襄阳  皇甫冉

汉之广矣中有洲,洲如月兮水环流。流聒聒兮湍与濑,草青青兮春复秋。苦竹林,香枫树,樵子罛师几家住。万山飞雨一川来,巴客归船傍洲去。归人不可迟,芳杜满洲时。无限风烟皆自悲,莫辞贫贱阻心期。家住洲头定近远,朝泛轻桡暮当返。不能随尔卧芳洲,自念天机一何浅。

江上送客          李端

故人南去汉江阴,秋雨萧萧梦泽深。江上见人应下泪,由来远客易伤心。

渡汉江           元稹

嶓冢去年寻漾水。襄阳今日渡江濆。山遥远树才成点,浦静沉碑欲辨文,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鲸鲵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

汉江二首          杜牧

汉江一带碧流长,两岸春深锁绿杨。借问胶船何处没,欲停兰棹祀昭王。
其二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汉水伤稼〈并序〉      许浑

此郡虽自夏无雨,江边多稼,油然可观。秋八月,天清日朗,汉水泛滥,人实为灾。轸念疲羸,因赋四韵。

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箱空。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钓翁。

责汉水辞         李善夷

汉之广兮,风波四起。虽有风波,不如蹄涔之水。蹄涔之水,不为下国而倾天子。汉之深兮,其堤莫量。虽云莫量,不如行潦之汪。行潦之汪,不为下国而溺天王。汉之美者曰鲂,吾虽饥不食其鲂,恐污吾之饥肠。

晚泊汉江渡         刘畋

末秋云水轻,莲折晚香清。雨下侵苔色,云凉出浪声。叠帆依岸尽,微照夹堤明。津吏已头白,遥知客姓名。

初过汉江         李建勋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属岁阑。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行汉水晚次神滩阻风    释无可

惊风山半起,舟子忽停桡。岸荻吹先乱,滩声落更跳。听松欲今暮,过岛或明朝。若尽平生趣,东浮看石桥。

汉水          宋王十朋

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横行江汉间,楚子灭诸姬。问鼎轻周室,争盟会淮彝。子孙世有国,地大先王时。封疆六千里,俛首为秦雌。虎狼不可测,前后几见欺。始堕张仪计,卒致王剪师。西风吹黄芦,疑是骚臣悲。

汉川           晁说之

道路通襄野,风烟近楚天。地卑荒巨泽,山断见平川。舟楫自此去,音书谁与传。西南是巴峡,应尽落霞边。

泛汉江           邹浩

山束长江激箭奔,扁舟冲破白鸥群。故人正在笙簧里,一枕滩声谁与分。

汉江          元傅若金

西来一水浮襄汉,上有群峰截杳冥。层构迥临沙渚白,乱帆斜映石林青。地雄缥缈连嶓冢,天险微茫带洞庭。咫尺风烟应万里,无心一上岘山亭。

《前题》阙名

襄阳下来滩复滩,七十二回相见湾。南风乍停北风起,愁杀行路牵水难。水寒白石光粼粼,鲈鱼短尾黄金鳞。沧波荡漾浴明月,疑是弄波游美人。

汉江歌赐襄王       明英宗

汉江滔滔出嶓冢兮,伟兹巨浸壮南邦兮。万有千里流无穷兮,逶逶迤迤志必东兮。于戏汉水殆与天地同始终兮。

汉江夜泛         杨士奇

泛舟入元夜,奄忽越江干。负景颓西林,列宿粲以繁。凝霜飞水裔,回飙荡微澜。孤鸿从北来,哀鸣出云间。时迁物屡变,游子殊未还。短褐不掩胫,岁暮多苦寒。悠悠念行迈,慊慊怀所欢。岂不固时命,苦辛诚独难。感彼式微诗,喟然兴长叹。

江汉歌二首        童承叙

荆山郢树照南洲,江汉滔滔天际流。神女不来云雨暮,骚人一去蕙兰秋。
其二

清江抱村村树齐,水风不动浦云低。娇女剌船深港里,闻歌只在芰荷西。

汉江鸭绿         俞士吉

落日行大堤,爱此春山绿。谁云可染衣,华我襄民服。谁云可作醅,取我襄民足。临流不敢唾,聊以鉴眉目。轻风生微澜,胡能照心曲。无端双白鸥,飞来镜中浴。试问沧浪翁,借尔槎头宿。飞梦绕天河,弗顾鳊鱼熟。

汉江源           薛瑄

巨峡自天开,峨峨嶓冢来。回环幽谷底,清浅汉江源。泉古通元气,根深彻后坤。朝宗东去意,应不废晨昏。

汉江晓泛          前人

城下扁舟发,江晴宿雾销。竹村迎岸出,粉蝶背人摇。神女无消息,明珠久寂寥。鹿门看渐近,满耳飒清飙。

初泛汉江东峪使君邀饮习池 高叔嗣

大堤两岸春流满,岘山十里衔日晚。新雨深沉洲屿移,馀霞明灭川途远。南来鞍马背高城,泛舟始作汉江行。总辔昨朝当寒食,鼓枻今日值清明。清明寒食愁江路,逢人乍问栖泊处。杨柳深垂渡口喧,桃花浅映村头暮。襄阳使君乘暇日,邀饮习池酒兴逸。然灯清夜歌管鸣,吹角沧波鱼龙出。去国未觉客身轻,乘流翻恨风帆疾。别君转入江湖长,明发解缆情如失。

汉江春日          前人

汉皋微雨点人衣,江路南冲雁北归。寓目不堪愁远涉,役身方自愧高飞。缆牵蘅杜多春气,舶泊云霞变夕晖。未许渔蓑同楚父,来逃荣禄守渔矶。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张居正

枫霜芦雪净江烟,锦石游鳞静可怜。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篴梅花落远天。无限沧洲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汉江二首          前人

汉江东流风作波,南船北楫愁经过。舟师缩手抱双浆,对客唱公无渡河。
其二

襄阳渡头春可怜,襄阳城北花含烟。大堤高楼酒初熟,欢吟且驻木兰船。

渡汉二首         李梦阳

好游良有殚,今朝竟忘归。汹汹舟下涛,乱之将谁依。异途各为趋,同木相随飞。遹观千仞禽,谁复瞻其辉。
其二

于心怀佳山,背之每自顾。相逢鲜久要,那得不念故。塞翁罔忧马,马归人始悟。游女非召南,千年没贞素。

浮汉            前人

杳杳向前城,扬船浮汉行。水闻天上转,色出雨中明。已近鸣鵙月,长看浓雾生。陈诗叹抹马,风浪独含情。

汉江            前人

汉江江上𪂿鴂鸣,汉江游客无限情。青山日落下帆影,芳草月明闻棹声。黄鹤矶头暮云尽,鹦鹉洲边春水生,莫倚仲宣能作赋,洞庭南接桂阳城。

汉江歌           前人

武昌城北大江流,沱水夹城鹦鹉洲。楚蜀帆樯风欲趁,蛟龙涛浪暮堪愁。青烟自没汉阳郭,新月故悬黄鹤楼。无限往来伤赤壁,三分轻重本荆州。

登北楼泛汉江二首      曾楚

忽忆花边兴,同登江上楼。琴樽随物外,箫鼓杂船头。渔火前川见,民居夹水稠。醉归山月白,一舸自中流。
其二

未尽游观乐,乘舟更倚楼。薰风来水面,鸥鸟浴沙头。樽俎成诗急,歌壶劝酒稠。百年知己会,儒雅更风流。

汉江            朱衣

汉水下长江,侧目古大别。岷嶓雍梁道,禹迹重遗辙。一经秦始皇,再经忽必烈。山川献功罪,荣辱系往哲。至今千万秋,犹存楚人舌。前有沙丘尸,后有燕京血。

《前题》吴廷用

汉江雪后水初生,鸭绿粼粼万顷平。估客帆樯天上落,渔人舟楫浪中行。山光侧蘸参差树,云影深函散乱萍。款乃一声飞鸟外,满汀兰芷不胜情。

舟阻汉口         吴士良

朝发武昌城,信宿汉江口。明月谁可亲,依依数株柳。

春日渡汉阳         陈束

春风澹微雨,了了见前川。背水千家闭,连山百雉悬。莺啼江上树,人散渡头烟。此日乘流者,羁思殊未捐。

汉江舟行         李固本

为厌风尘恶,言从汉水来。江空云影动,棹起浪花开。一叶中流渺,千山两岸回。机心浑不设,鸥鹭莫相猜。

汉江城楼         李言恭

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帆樯入烟雾,波浪逼帘栊。灯火深林里,星河流水中。人家半渔者,蓑笠挂秋风。

汉水部选句

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晋左思《蜀都赋》:流汉汤汤,鳞介异族,或藏蛟螭,或隐碧玉。〈又〉流汉汤汤,惊浪雷奔,望之天回,即之云昏。随炀帝《春江花月夜诗》:汉水逢游女,湘川值雨妃。唐王维《送友人南归诗》: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李颀《送崔婴赴汉阳诗》:知尔弦歌汉水清。
《送人归沔南诗》:春绕汉阳梦。
杜甫《送樊侍御诗》:萧索汉水清。《送李校书诗》:汉水饶巨石。
《怀灞上游诗》:眼前今古意,江汉一归舟。
李白《拟古诗》: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汉东楼》诗: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
《大堤曲》: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常建《送字文六诗》: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钱起《秋夜送赵冽归襄阳诗》: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严维《赠送朱放诗》:昔年居汉水,日醉习家池。
陈羽《襄阳过孟浩然旧居诗》:襄阳城郭春风起,汉水东流去不还。
张籍《和裴司空酬蒲城杨少尹诗》: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
刘沧《送李休秀才归岭中诗》:秋风汉水旅愁起。胡曾《石城诗》:古鄂云间白雪楼,汉江还绕石城流。

汉水部纪事

《子夏诗序》: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竹书纪年》:周昭王十六年,伐楚,涉汉,遇大兕。
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周孝王七年冬,大雨电,江汉水溢。
《陕西通志》:孝王十三年大雨雹,牛马冻死江汉冰。《左传》:桓公八年,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
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随人惧行成莫敖,以王命入盟,随侯且请为会于汉汭而还。定公三年,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与。三年止之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沉曰,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
四年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左司马戍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既谋而行,武城黑谓子常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史皇谓子常,楚人恶子而好司马,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子必速战。不然不免乃济汉而陈。
吴师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新序》: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汉水,沉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师伐蔡。
《吴越春秋》:吴王使使谓唐蔡曰: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二君有谋。唐侯使其子乾为质,于吴三国,合谋伐楚,舍兵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水为阵。
《苏州府志》:阖闾九年,阖闾悉兴兵,西战楚,至汉水。《汉书·高皇后本纪》:三年夏,江水、汉水溢,流民四千馀家。
《四川总志》:吕后七年,地震,羌道山崩,江汉水溢,后五年江汉水又溢。
《汉书·高皇后本纪》:八年夏,江水、汉水溢,流万馀家。《华阳国志》:永初中,广汉、汉中羌反,虐及巴郡,有马妙祈妻义,王元愦妻姬,赵蔓君妻华,夙丧夫,执共姜之节。号曰三贞。遭乱兵迫匿,惧见拘辱,三人同时自沉于西汉水而死。有黄鸟鸣其葬处,徘徊焉。国人伤之,乃作诗曰:关关黄鸟,爰集于树。窈窕淑女,是绣是黼。惟彼绣黼,其心匪石。嗟尔临川,邈不可获。
《后汉书·献帝本纪》:建安二年九月,汉水溢。
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
《吴志·孙权传》: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三国蜀志·关羽传》: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
《魏志·曹仁传》:仁屯樊,拜征南将军。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版。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
《蜀志·先主传》:少府王谋等上言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也。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汉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后主传》:建兴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晋书·五行志》:魏太和四年八月,大雨霖三十馀日,伊洛河汉皆溢,岁以凶饥。
《魏志·明帝本纪》:太和四年九月,大雨汉水溢。
《晋书·孝惠帝本纪》:永兴二年十二月,范阳王虓破刘乔于萧,乔奔南阳。右将军陈敏举兵反,自号楚公。矫称被中诏,从沔汉奉迎天子。
《孝怀帝本纪》:永嘉三年三月,大旱,江汉河洛皆竭可涉。
四年九月,雍州人王如,举兵反于宛,杀害令长,自号大将军,司雍二州牧,大掠汉沔。
孙岩《宋书》:汉中城固县汉水岸际,有异声如雷。俄顷,岸崩有铜钟十二,出自潜壤,体制既精,扣之清响。《南齐书·高帝本纪》:杨难当寇汉川,遣息和领步骑万馀人,夹汉水两岸,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馀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
《南史·梁武丁贵嫔传》:丁贵嫔,讳令光,谯国人也。祖父从官襄阳,因居沔北五女村,武帝镇樊城尝登楼,以望见汉滨五采如龙,下有女子擘絖,则贵嫔也。帝赠以金环,纳之。
《梁书·萧景传》:景,字子昭,为信武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魏荆州刺史元志,率众七万寇潺沟,驱迫群蛮,群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楯,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乃开樊城受降。因命司马朱思远、宁蛮长史曹义宗、中兵参军孟惠俊击志于潺沟,大破之,生擒志长史杜景。斩首万馀级,流尸盖汉水,景遣中兵参军崔缋率军士收而瘗焉。景初到州,省除参迎羽仪器服,不得烦扰吏人。修营城垒,申警边备,理辞讼,劝农桑。郡县皆改节自厉,州内清肃,缘汉水陆千馀里,抄盗绝迹。
《兴安州志》赵台山俯瞰城郭,梁时汉水泛溢,州人赖以避之。
《魏书·高祖孝文帝本纪》:太和二十三年三月,诏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嘉断均口,邀显达归路。频战破之。显达及崔惠景、曹虎等宵遁。己亥,收其戎资亿计,班赐六军。诸将追奔及于汉水,斩获赴水而死者十有八九。
《唐书·张柬之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授襄州刺史,会汉水涨齧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
《韦伦传》:伦擢商州刺史、荆襄道租庸使。襄州裨将康楚元乱,自称东楚义王,刺史王政弃城遁。贼南袭江陵,绝汉、沔饷道。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擒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
《卢钧传》:钧,字子和,以户部侍郎召判户部。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十步,以障汉暴。
《敬宗本纪》:长庆四年正月,敬宗即位,夏汉水溢。《五行志》:长庆四年,襄、均、复、郢四州,汉水溢决。
《九域志》:唐李德裕,筑琉璃城于汉源。
《唐书·文宗本纪》:开成三年夏,汉水溢。
《五行志》:开成三年夏,江汉涨溢,坏房,均、襄、荆等州民居及田产殆尽。
《武宗本纪》:会昌元年七月壬辰,汉水溢。
《五行志》:会昌元年七月,江南大水,汉水坏襄均等州民居甚多。
《牛僧孺传》:僧孺,字思黯,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赐彝樽龙勺,诏曰:精金古器,以比况君子,卿宜少留。僧孺固请乃行。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进少师。
《北梦琐言》:唐李当尚书镇南梁日,境内多有朝士庄产子孙侨寓其间,而不肖者,相效为非前政,以其各有阶缘,弗克禁止,闾巷苦之。当为政严明,刚断处分,宽织篾笼,召其尤者,诘其家世谱第,在朝姻亲。乃曰:郎君籍如是地望,作如此行止,乃无辱于存亡乎。今日所惩,贤亲眷闻之,必赏老夫。勉旃遽命,盛以竹笼,沉于汉江。由是其侪惕息,各务戢敛。
《五代史·梁臣传》: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也。梁太祖以为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太祖攻赵匡凝于襄阳,遣师厚为先锋。师厚取谷城西童山木为浮桥,渡汉水,击匡凝,败之。
《宋史·五行志》:太祖建隆二年,襄州汉水涨溢数丈。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复州蜀汉江涨,坏城及民田庐舍。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七年秋七月,淮水、汉水、易水皆溢。
《五行志》:太平兴国七年,均州均水、涢水、汉江并涨,坏民舍人畜死者甚众。《太宗本纪》:太平兴国八年七月,河江汉滹沱及祁之资沧之胡卢雄之易恶池水皆溢为患。
《广平府志》:李仲芳,字秀之,贝州清河人,举进士,中淳化三年乙科,授真定簿,听狱明断历,知光化军,作石堤,以防汉水,改知汉阳军。
《宋史·五行志》:真宗咸平三年七月,洋州汉水溢,民有溺死者。
仁宗天圣三年十一月辛卯,襄州汉水坏民田。《懒真子》:政和中,仆为邓州淅川县令,与顺主簿张持执权,同为金州考试官。毕同途而归,至均州界中,宿于临汉江一寺,寺前水分两股,行十馀里,复合。主僧年六十馀,极善谈论。因言股河。主僧曰:不独江汉如是。因取天汉图相示。天汉起于东方经箕尾之间,谓之汉津,乃分为二道,其南道则经傅说,星天籥星井星河,鼓星其北道,则经龟星,南斗魁星,左旗下至天津而合,为一道。故知股河天地皆然也。仆曰:凡水之行前遇堆阜,则左右分流。遂如股之状。今天汉乃水象,亦有高卑坳平之状乎。其僧笑曰:吾不知也。后有知星者亦不能答。
《宋史·列女传》:王氏二妇,汝州人。建炎初,金人至汝州,二妇为所掠,拥至舟中,遂投汉江以死。尸皆浮出不坏,人为收葬之城外江上,为双冢以表之。
《陈桷传》:桷,字李壬,温州平阳人,绍兴十五年,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使汉水决溢,漂荡庐舍,躬率兵民捍筑堤岸,赖以无虞。
《五行志》:光宗绍兴三年七月壬申,襄阳江陵府大雨水,汉江溢,坏堤防,圮民庐,没田稼者,逾旬。复州、荆门军,水亦如之。
《襄阳府志》:刘兼济,字宝臣,以父荫补三班奉职,善骑射,读兵书,知大旨,为襄州兵马监押。汉江暴涨,兼济解衣涉水,率众捍城州,赖以完擢閤门祗候。
《宋史·五行志》:宁宗开禧元年九月丙戌,汉淮水溢,荆襄淮东郡国水,楚州盱眙军为甚,圮民庐害稼。理宗端平三年,英德府昭州及襄阳江皆大水。《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一年春正月,阿里海牙言:荆、襄,自古用武之地。汉水上流,已为我有。顺流长驱,宋必可平。
九月癸巳,师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宋兵十馀万当郢,夹汉水,城万胜堡,两岸战舰千艘,铁縆横江,贯大舰数十,遏我舟师不得下。惟黄家湾有溪,经鹞子山入唐港,可达于江,宋又为坝,筑堡其处,驻兵守之,系舟数百,与坝相依。伯颜督诸军攻拔之,凿坝挽舟入溪,出唐港,整列而进。
《英宗本纪》:至治元年九月庚子,安陆府汉水溢,坏民田赈之。
《五行志》:至治元年九月,京山、长寿二县汉水溢。谙都剌传》谙都剌,字瑞芝,至顺元年,迁襄阳路达鲁花赤。山西大饥,河南行省恐流民入境,为变檄守武关。谙都剌验其良民,辄听其度关。又城临汉水,岁有水患,为筑堤城外,遂以无虞。
《顺帝本纪》:至正九年秋七月,大霖雨水没高唐州城,江汉溢,漂没民居禾稼。
《荆州府志》: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秋八月,淫雨,汉水暴溢,由郢以西庐舍人畜漂没无算。州城几陷。五日乃止。
《汉中府志》:永乐十年,汉江水溢。
《襄阳府志》:英宗正统十四年,汉水冰。
《陕西通志》:成化八年八月,汉水涨溢,高数十丈,城郭民居淹没。
《武进县志》:黄俊,字慎斋,弘治己未进士,守汉阳,革去商羡万馀,曰:我饮汉江,杯水足矣。
《安陆府志》:李景旸,其先江西人。幼涉书史,客景陵鲁,文恪公与倡和诗,甚多警句。后游襄阳襄王,亦爱其才,厚加接遇。泛舟东归,至汉水中流,作诗曰:好水好山行路远,秋风秋雨到家迟。吟未毕,落水死。
《襄阳府志》:武宗正德十一年五月,汉水溢,啮新城及折溃者数十丈。
《汉中府志》:正德十四年夏,汉水溢。
《湖广通志》:萧廷达,嘉靖初,知潜江县。江汉水溢,啮学宫,乃障以石,督民筑堤防,邑赖以全。
《汉中府志》:嘉靖十年,城固舟人于汉江,夜见金睛兽走如火滚。
《广东通志》:黄学准,字本平,领正德己卯乡荐。嘉靖戊戌,授崖州学正,迁潜江知县。境当江汉冲,夏涝,岁至没城,公署中可舟也。学准躬阅车脑,冢筑堤捍之,患遂息,士民建碑颂焉。
《襄阳府志》:吕颙,陕西宁州人,进士,历襄阳知府。嘉靖辛亥,汉水暴涨,坏其城堤。公焦劳至忘寝食,率同僚祷于神,多方捍之,众赖以安。
《安陆府志》:郑文茂,字实夫,浙江缙云人,嘉靖癸丑进士,选刑部郎,擢守承天。轸民疾苦,咸竭心力,汉水数为郢患,筑堤捍禦,民至今受其利。
《湖广通志》:何祥,字子修,号充斋,内江举人。嘉靖间,历襄阳府同知。北城临汉水,旧有老龙堤护之,后因水决,祥修筑坚固,以纾其患。至今赖之。
《汉阳府志》:昌应会,莆田人,嘉靖间知汉川县。县当汉江下流,土田岁被淹没,民不聊生。应会极意拊循,轻徭缓赋。尝夜有盗劫民舍,应会闻之,即驰而逐盗,盗截其两耳去,已,得盗,尽杀之。时景王出封安陆,奏讨庄田阑及汉川,中珰暴横倍索,应会故持之。中珰怒昌强项奏,逮系按察司狱者累月,当道承景府意,竟坐调他邑。民思之,为立生祠祀于汉江上。
《湖广通志》:梁宣文妻蒋氏,潜江人,嘉靖戊戌,文病卒,蒋年二十六,遗孤,楷甫两月,蒋誓死无他志,遭舅姑丧,负土成坟,乡人称为孝妇。隆庆三年夏,汉水夜涨,邻居皆陷,独蒋居如故。晨起迁之始陷,闻者皆以为孝节所感云。
《苏州府志》:侯尧封,字钦之,嘉定人,隆庆辛未进士,为佥事,分巡于蕲,移守湖南,再备兵襄阳。城临汉水,而西面独庳,且不坚,至即鸠工增筑,又修老龙堤,以卫之。
《襄阳府志》:神宗万历五年冬十二月,大风,断汉江浮桥,溺死者甚众。
《兴安州志》:万历十一年癸未夏四月,猛雨数日,汉水涨溢,水高城陴丈馀,全城淹没,溺死五千馀人,阖门全溺,无考者无算。
《襄阳府志》:悯帝崇祯五年秋,汉水大溢,伤稼,平地高二尺,樊城行船。

汉水部杂录

《诗经·周南》:乔木,章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按注:泳,潜行也。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如大堤之曲可见也。《大全》刘氏曰:大堤汉水之堤宋,隋王诞为襄州,时作乐府,有《大堤曲古词》云: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小雅·四月章》: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按注: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左传》:楚昭王曰:江汉,睢漳楚之望也。
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管子》:楚有汝汉之金。
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贵江汉之珠。
桓公问管子曰:吾闻海内玉币有七筴,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汝汉水之右衢黄金一筴也。〈又〉黄金起于汝汉水之右衢。
《焦氏易林》:益之泰,江汉上游,政逆民忧。阴伐其阳,雄者受殃。
《淮南子》:河汉涸而不能寒也。
昔者,楚人地江汉以为池。
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己之钩。
《博物志》:楚有江汉之流,实险阻之国也。
卫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过汉上。
《华阳国志·后序》:华岳降精,江汉吐灵。济济多士,命世克生。
《汉南记》:荆华二山,绝汉水,而南至江西,距剑阁,尽其地也,古楚子国。
《荆州记》:荆缊玉以润其区,汉含珠而清其域。
《梁州记》:沔阳城在汉水南,旧萧何所筑也。刘备为汉主,权住此城,盟于城下,今门下有盟坛犹存。
《述异记》:汉水西山有九井,井中常出五色烟,高数丈。传云:昔有人缒入,得数斛空青。
汉沔会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传李斯刻石于此。
《襄阳府志》:汉水中鳊鱼甚美,常禁人捕。以槎头断水,因谓之槎头鳊。

汉水部外编

《拾遗记》: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谟,并玉质凝肤、体轻气馥、绰约而窈窕,绝古无伦。昭王知其神异,处于崇霞之台,设枕席以寝宴,遣侍人以卫之,王好神仙之术,元天之女托形作此二人。昭王之末莫知所在:或游于江汉,或在伊洛之滨,遍行天下乍近乍远也。
《拾遗记》: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及昭王沦于汉水。二女与王乘舟夹,拥王身同溺于水。故江滨之人到今思之,立祠于江湄。数十年间,人于江汉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以沉于水,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器并沈水中,以惊蛟龙水虫,使畏之不侵此食也。其水傍号曰:招祇之祠。《韩诗外传》:郑交甫过汉皋,遇二女,妖服,佩两珠。交甫与之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解佩与交甫,而怀之。去十步,探之,则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