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十五卷目录

 尼山部汇考
  图
  考
 尼山部艺文一
  尼山赞          元湘王
  重修尼山书院记       虞集
  尼山记          明毕瑜
 尼山部艺文二〈诗〉
  谒尼山         宋陈国瑞
  前题          明李东阳
  前题            乔宇
  尼山高赠孔公伯       许彬
 尼山部纪事
 尼山部杂录
 龟山部汇考
  图
  考
 龟山部艺文〈诗〉
  龟山操          周孔子
  游龟山          明张祚
 龟山部纪事
 蒙山部汇考
  图
  考
 蒙山部艺文一
  东蒙山赋         明公鼐
  蒙山辨           前人
 蒙山部艺文二〈诗〉
  游蒙山作        唐萧颖士
  望蒙山吟有寄       明公鼐
  蒙山仙洞         李炯然
  雨中望蒙山有感      李梦龙
  竹下独酌望蒙山有怀    董仲言
  蒙山叠翠         公跻奎
  前题            杜洽
  雨后登蒙山        李廷厚
  蒙山           公一扬
 蒙山部纪事
 蒙山部杂录
 蒙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二十五卷

尼山部汇考

曲阜之尼丘

尼山,一名尼丘山,在今山东兖州府曲阜县东南五十里,即颜母所祷而生孔子者也。其山五峰联峙,谓之五老峰。中峰之麓,为宣圣庙,庙东为中和壑,沂水出焉。下流为智源溪,溪南流,上为坤灵洞,洞三门。庙西为尼山神祠,宋仁宗以至圣诞生之地,封山为毓圣侯。
尼山图尼山图

考考

《水经》:泗水西南径鲁县北。〈注〉泗水自城北,南径鲁城,西南合沂水,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西北山即颜母所祈而生孔子者也。山东一十里有颜母庙,山南数里孔子父葬处,礼所谓防墓崩者也。平地发泉流径鲁县,故城南。
《魏书·地形志·鲁郡》:鲁〈注〉有尼丘山。
《明一统志》:兖州府尼山,在曲阜县城东南五十里,连泗水邹县界,一名尼丘山,昔叔梁纥与颜氏祈于此山,而生孔子。今其麓有宣圣庙,西南有观川亭,遗址亭,东有坤灵洞。元时,尝有人持火曳縆而入,比三四丈,忽隙间有光,睹一室,口广两楹许,中横石床、石枕,皆天成。元周伯琦诗:五峰雁列冈峦秀,一洞龙蟠气象雄。河润周知流泽远,顶圩犹见肖形同。
《山东通志·山川》:尼山在兖州府曲阜县东南五十里,一名尼丘山,孔子应祷所生之地。
《兖州府志·山川》:尼山在曲阜县东南六十里,其左泗水,其南邹即颜母所祈而生孔子处也。《祖庭广记》曰:颜氏祷于尼丘,升之谷,草木之叶皆上起;降之谷,草木之叶皆下降。其山五峰连峙,谓之五老峰。中峰之麓为宣圣庙,庙东为中和壑,沂水出焉。《水经注》曰: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西北是也。流而下注为智源溪。溪流而南,其上为坤灵洞,洞有三门,中为一室,广可两楹,有石床,石几,皆天成也。元时邹尹司居敬刻孔子石像于中,其后为兵所损,子孙奉之,葬于山巅。宋仁宗皇祐二年,以孔子诞生之地,封尼山为毓圣侯。
《曲阜县志·山川》:尼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启圣王与夫人颜氏,祷于此山而生孔子。山之麓建夫子庙,东有坤灵洞、观川亭;西有五老峰、智源溪;南有文德林。鲁源村北有中和壑、升仙桥、五峰、崒嵂、八景罗列,萃天地之精英,钟山川之和气,其脉起泰岳,而抵太行,真古今之胜概也。
《邹县志·山川》:尼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即颜母所祷处也。其东有颜母山,其西有昌平山,山脉皆自泰山来,其外众山连络环拱,不可胜数,若尼山之翼云。

尼山部艺文一

《尼山赞》元·湘王

尼山岩岩,鲁邦是瞻。降灵自母,孕圣归男。既验以形,遂徵以名。一诚感格,万古文明。

《重修尼山书院记》虞集

尼山去曲阜东南六十里,今属滕州邹县。在滕西百里邹东六十里,其山五峰列峙,中峰则所谓尼山。启圣王夫人颜氏所祷而生圣人者也。山皆石,其巅多苍柏,诸小木皆巨叶,霜露既降,绚如渥丹,升降各涂。升之,谷草木之叶皆上起;降之,谷草木之叶皆下垂。无或交戾反刺者。其东岸有石洞,曰坤灵之洞。中有夫子石像,临水与颜母山对。北则防山,夫子合葬其父母处也。今书院在其中,前有智源之溪,后有中和之壑,往昔奉尼山之神而祠,曰毓圣侯。其左有夫子之宫焉。宋庆历癸未,四十六代孙袭文宣公,知仙源县宗,愿作新宫庙,有殿、有寝、有讲堂、有学舍、有祭田。自是历宋、金至于今,盖三百馀年矣。宫不知何时废。我国家奄有中夏,尊崇孔子之道,岁月寖久,典礼斯备。至顺三年,衍圣公思晦,请复祠庙,置官师奉祀。因荐彭璠可用以为山长,三年,至官茇舍山中,具羊酒告山之神,召近乡父老受神赐。告以兴废之故。明日,乡父老各以其人至,遂除荆棘、撤瓦砾,得殿及门之故基,诸舍之所在,次第而见,将告诸邹县而经营之。山东肃政廉访司宁夏杨公讷,命同知滕州事郝宝宝领之,首出俸以为之先,而监州李彦博、邹县尹张士谦与郡邑之官属暨宗子克坚、袭曲阜令克钦,宗族子孙,凡齐鲁之境,贤卿大夫士民,出钱而劝成之。择木于山,陶甓于野,佣僦致远,牵车牛服,力役连畛,载途饮饷,相望役人,而民不知劳。又得古殿遗构之成材于鲁之故家,尤称巨丽。不数月,而大殿成,殿门成,毓圣侯之祠成。学宫在庙之西,仿国子监制也。作观川亭于坤灵洞之上,继以塑绘圣贤之像成,乐器、祭器以次第成,乃以明年之上丁,用大牢致祠告成。噫,其功可谓敏矣。夫朝廷定仪于上,部使者有司宣力于下,以克有成。圣明在上,文运宣通,于斯可徵焉。呜呼,古初开物天作兹山,太和絪缊,元气融结,流行降神,笃生大圣,以立三极,位天地,育万物,与日月四时贯通于无穷。若夫徂徕龟蒙,至于岱宗,雨露风霆,往作来复,前瞻后际,邈然高深,其讵可测哉。应会有时,聿奠新宇,不日而成,岂偶然与璠也。得以学官从事于兹,可谓荣矣。集老且病,旧学荒落,仅克识其梗概如此。若夫播为声诗,歌颂功德,式荐明享,勒之金石,则有待于当今儒林之君子也哉。

《尼山记》明·毕瑜

丁酉之春仲月十有六日,余自济南谒翰林学士王公于曲阜。又明日,衍圣公偕学士游尼山。适风和日丽,一时欣然,联辔者宪副张公珩、陈公相、余及参议杜公鋐也。尼山居曲阜东六十里,出城十里左右,累累然尽鲁汉诸陵。去二十里,茂林葱郁,中有马鬣封者,颜墓也。及二十里馀,远近冈峦秀列,隐若龙虎蟠踞,环结而为五峰,此即尼山也。下有夫子庙,庙东有中和壑,南有观川亭,亭下有智源溪,汇众流为川。川有坤灵洞,俯视之深,黑不可入。相传中有石床、石枕。诸公徘徊久之,相与叹曰:天下之大,非无名山,大川可观,而千万年斯文,独肇于此,得非天地五行精华之气。自开辟初,已秘于此,一旦吾夫子应祷而生,有以独得之,尽夺天下古今之秀。为人之至,又为圣人之至也耶。

尼山部艺文二〈诗〉

《谒尼山》宋·陈国瑞

巍巍雄镇倚晴空,一抹烟岚黛色浓。深处半含金翡翠,层峦高插玉芙蓉。云开虎洞清溪绕,雨卧龙碑碧藓封。三献礼成閒伫立,手扪日月思从容。

《前题》明·李东阳

迢迢鲁城路,望望尼山峰。坤灵在其西,颜母在其东。周原敞宏址,中有文宣宫。年深岁复改,上雨兼旁风。苍黄设俎豆,俯仰思仪容。周旋入寝殿,榱栋半已空。丹青剥像貌,暴露炎埃中。因之起深痛,蹙额面发红。荒苔卧石柱,隐隐双雕龙。乃知前朝事,规制本穹窿。兴替岂有时,阙里方尊崇。纷纷缁黄辈,各自传其宗。珠林映贝阁,势若争雌雄。吾曹衣冠士,此涕讵无从。昨逢中台彦,感旧伤遗踪。惜哉不共到,独此心忡忡。他时按部后,为我回青骢。

《前题》乔宇

鲁城东去多峰峦,川原缭绕蟠尼山。坤灵古洞悬高刻,危磴隐隐松萝攀。宣圣宫墙久领圮,双龙石柱荆榛间。我来骏奔获瞻拜,左右阶戺罗衣冠。传闻往代事请祷,实生睿质照人寰。吁嗟此事亦茫昧,圣作自与造化关。唐虞世远周辙降,淳朴既散无全完。斯文在兹吾道幸,气数否极终当还。泣麟悲凤身已老,手取六籍亲修删。经书礼乐并覆载,彝伦叙矣民生安。素王食报固当尔,云孙奕世真象贤。只今庙貌就剥落,徒发歔欷清涕潸。何当穹窿焕新制,万古千秋崇圣颜。

《尼山高赠孔公伯》许彬

尼山高高,嶙峋千年,孕此大圣人。圣人一去圣泽新,云仍玉树何振振。公伯先生号贤者,韦布不沾京洛尘。生时分植祖庭桧,荏苒于今六十春。苍然势欲凌秋旻,朔风吹地才一日。先生笑坐开芳辰,戏彩儿孙行绕身。携壶陆续来亲宾,崧高一纸驰献寿。知有内翰联佳姻,新诗在眼酒入唇。先生陶然岸乌巾,家山乔木色不改,百岁愿作无怀民。

尼山部纪事

《邹县志》:宋真宗东封,王钦若言:祭尼丘山,上有紫云气长八九丈。诏遣入内殿头杨怀玉祭谢。
金泰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以先圣诞辰前期一日,宗子率合族,诣尼山庙,祭奠。日方午,俄闻空中有乐,作皆金石丝竹之声,凡在一舍间皆闻之。

尼山部杂录

《曲阜县志》:按元杨奂《东游阙里记》中有云:癸丑穿林麓而东,约六里许,达尼山二峰,隐隐在霄汉间,而中峰迥出昔之,所谓圩其顶者是也。庙废虽久,而规模犹可见。其西,智源溪桥也。端南即大成门,次北即大成殿也。其东泗水侯殿,其西沂水侯殿也。大成之后,郓国夫人殿也。其后,斋所也。西有齐国鲁国之殿,齐国之东而南向者,毓圣侯殿也。大成之东,斋厅也。兵馀独存焉。正北中和壑也。庙之西南观川亭也。瓦砾中得一断石,盖前进士浮阳刘某夹芦辨也。或曰夹驴。刘恶其鄙俚,故辨正之。夹芦岘在尼山西。由亭之东西旋而下,得坤灵洞。石角濈濈不可入。族长云庙户管用吉成,尝持火曳縆而入三数丈。忽隙间有光睹,一石室广两楹许,中横石床石枕,皆天成也。而不可动,今五十年矣。以管与吉幼而瘠,故可入也。所言如此洞名,刘某之所刻也。

龟山部汇考

鲁颂之龟山

龟山与蒙山相连,在今泗水县之东北,费县之西北,蒙阴县之南,峄县之北,新泰县之西南。其形如龟,故名。
龟山图龟山图

考考

《诗经·鲁颂·閟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朱注〉龟,山名,鲁之所有。《大全》庐陵罗氏曰:《郡国志》:泰山郡博县有龟山。孔氏曰:春秋,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谓龟山之北田也。曹氏曰龟,则邹之龟山。
《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郓,欢,龟阴田。〈杜注〉三邑皆汶阳田也。泰山博县北有龟山,阴田在其北也。〈疏〉龟山名也。山北曰阴田,在龟山北其邑即以龟阴为名。按《后汉书·郡国志》:泰山郡,博有龟山。〈注〉杜预曰:田在山北,琴操孔子作龟山之操。
《魏书·地形志》:泰山郡,梁父〈注〉有龟山。
《水经》:汶水屈从县西南流,〈注〉其水自溪而东浚波注壑东南,流径龟阴之龟田,山在博县北一十五里。昔夫子伤政道之陵迟,故望山而怀操。故琴操有龟山操焉。山北即龟阴之田也。《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龟阴之田是也。
《隋书·地理志》:鲁郡,梁父〈注〉有龟山。
《诗》《地理考》《鲁颂》:龟蒙郡国志,泰山博县有龟山。在今袭庆府奉符县。《水经注》:在博县北十五里。《郡县志》:在兖州泗水县东北七十五里,孔子有龟山操。按《明一统志·山东山川》:龟山在兖州府泗水县东北五十里,今属泰安州。
《图书编·山东山考·龟蒙山》《鲁颂》《閟宫》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传》曰:龟、蒙,鲁国二山也。龟山近鲁,在今费县西北七十里,后人指为蒙山者,山顶宛如龟形,名不虚得。夫子《龟山操》曰:余欲望鲁兮,龟山蔽之。韩退之拟曰:龟之大兮,祇以奄鲁。则龟为鲁之大山明矣。蒙山在龟山东,二山联属长八十里,《禹贡》之蒙羽、《论语》之东蒙,正蒙山也。先王封颛臾为附庸之君,使主蒙山,祭山在东,故曰东蒙。后人疑于东蒙之说,遂以龟山当蒙山,蒙为东蒙,而隐没龟山之本名。夫鲁人颂其本国之山川,辞必审矣。故今定蒙山,为龟山东蒙,为蒙山以复古焉。
龟山下有古颛臾城,山前玉虚宫,唐仙人贾神翁所建。有英烈昭济惠民王祠,即颛臾也。山西南十馀里,有漏泽泽,有五穴,春夏积水,秋冬漏竭。将漏之时,有声,居人就穴取鱼,遂种麦比,水至麦已收矣。
《山东通志·山川》:龟山在兖州府泗水县东北五十里,与蒙山相连,故鲁之北界也。《诗》奄有龟蒙,孔子去鲁,作《龟山操》云:吾欲望鲁兮,龟山蔽之。龟山之东北,汶水出焉,所谓汶阳龟阴之田矣。其北为蒙阴,其南为费。
《兖州府志·山川》:龟山在泗水县东北五十里。《诗经·鲁颂》:龟蒙。孔子作《龟山操》,即此。
《泗水县志·山川》:龟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峰峦耸翠如龟状。《通志》:以属新泰县,本县东村亦有龟山,恐未是。
《费县志·山川》:龟山距县西北六十里,山有七十二峰,龟蒙顶其最胜处。
《蒙阴县志·山川》:龟山在城南五十里,孔子登东山小鲁处,其碑尚存,山有颛臾城,有玉虚宫,唐仙人贾翁所建。孔子小鲁处,石刻在龟山之巅。
《峄县志·山川》:龟山在县北五十里,四围峭壁陡峻,其形如龟。上有一泉,水旱不涸。元末,土人避兵处。按《新泰县志·山川》:龟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季桓子受女乐,孔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操即此。

龟山部艺文〈诗〉

《龟山操》周孔子

琴操曰: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此曲,以喻季氏之蔽鲁也。

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游龟山》明·张祚

日夕来山寺,烟萝锁翠微。银河峰顶落,玉屑树头飞。倒石横沙涧,欹花半钓矶。云深堪屏迹,僧老解忘机。内府携家酝,高人进野薇。峦回栖宿霭,酒满恋馀晖。竹坞嘶骢马,禅猿啸石扉。金徽惬心赏,相待月明归。

龟山部纪事

《新泰县志》:唐少霞,陈留人,性情恬和,幼而奉道。早岁明经得第,选蕲州参军。秩满,再授兖州泗水丞,遂筑室龟蒙。一日,梦仙人召去,书《苍龙溪新宫铭》

蒙山部汇考

《禹贡》之蒙山 《鲁颂》之蒙山 颛臾之东蒙。
蒙山即东蒙山,高二十里,周围二百馀里。跨青、兖二郡,在费县之北,蒙阴县之南。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龟蒙顶为最胜,其次为白云岩,又有挂仙橛平仙顶,玉皇顶,诸泉水出其下,流入于沂。
蒙山图蒙山图

考考

《书经·夏书·禹贡》:蒙羽其艺。《蔡传》蒙、羽,二山名。蒙山,《地志》:在泰山郡蒙阴县西南,今沂州费县也。《大全》林氏曰:蒙山,即《论语》东蒙,《诗》奄有龟蒙。王氏炎曰:先蒙后羽,先高而后下也。淮沂治而后蒙羽可艺,事之相因也。按《诗经·鲁颂·閟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朱注》蒙山名鲁之所有。《大全》庐陵罗氏曰:《郡国志》:蒙阴县有蒙山,在西南。孔氏曰:《论语》说颛臾云: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是鲁之境内有此山,曹氏曰蒙,则费之东蒙山。
《汉书·地理志》:泰山郡蒙阴。〈注〉《禹贡》:蒙山在西南,有祠。颛臾国在蒙山下。
《晋书·地理志》:琅邪国蒙阴〈注〉山在西南。
《魏书·地形志》:东安郡新泰〈注〉有蒙山。
《唐书·地理志》:沂州新泰。〈注〉有蒙山。
《太平御览·地部》:东蒙山在蒙山之东,故曰东蒙。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蒙山,在沂州费县西北八十里。〈注〉楚老莱子所耕处。
《诗》《地理考》《鲁颂》:龟蒙,东蒙山在费县西北七十五里。蒙山在沂州新泰县东南八十八里。《寰宇记》:蒙山在海州怀仁县北七十五里。《括地志》:在沂州临胊县。《唐六典注》在费县。《舆地记》:蒙阴县故城,在新泰县东南。
《明一统志·山东山川》:蒙山在兖州府费县西北七十里,以其居鲁地之东,又名东山。《孟子》所谓登东山而小鲁是也。
《图书编·山东山考》:蒙山在龟山东,二山联属,长八十里。《禹贡》之蒙羽,《论语》之东蒙、正蒙山也。先王封颛臾为附庸之君,使主蒙山,祭山在东,故曰东蒙。后人疑于东蒙之说,遂以龟山当蒙山,蒙为东蒙,而隐没龟山之本名。夫鲁人颂其本国之山川,辞必审矣。故今定蒙山为龟山,东蒙为蒙山,以复古焉。蒙山前有阳口村,有玉皇庙,相传即老莱子之故宅也。阳口亦山名。
《山东通志·山川》:蒙山在费县西北七十里,《书》蒙羽其艺,《诗》奄有龟蒙,即此。又以其居鲁东名东山,所谓东蒙也。山顶有白云岩,产云茶。宋琅琊人贺元得道,修真此山。
《兖州府志·山川》:蒙山在费县之西北七十里,西与龟山相连,绵亘一百三十里,其北为蒙阴,其阳为费县,顶有白云岩,釆石花为茶,其味芳烈。前有玉虚宫,宫内有古松,高数丈。其阴盈亩亭,如车盖。其东为九女关。西为紫金关,诸泉水皆出其下,流而入于沂。齐乘曰:蒙山前阳口村有玉皇观,相传老莱子故宅也。阳口亦山名,其北为平仙顶。
《费县志·山川》:蒙山在县北,以居鲁东,曰东蒙,又曰东山,绵亘百二十里。其东有挂仙橛、平仙顶。又东有玉皇顶、望海楼,皆秀插云表。按《蒙山旧志》:有七十二峰洞,三十六古刹七十馀。所龟蒙顶,其最胜处,白云岩次之。计蒙山路有四关,一黄草关,一白马关,一紫荆关,一九女关。
《青州府志·山川》:蒙山下有杨口村,有玉皇庙,相传老莱子故宅。今失其趾,山延袤八十馀里。《禹贡》:蒙羽其艺。山顶产云芝茶,远近珍之。
《蒙阴县志·山川》:蒙山在城南三十里,高二十里许,周围约有三百馀里。《禹贡》所谓蒙羽其艺,即此为本县八景之一,曰蒙山叠翠。

蒙山部艺文一

《东蒙山赋》明·公鼐

有客问于余曰:若之国有名山乎。曰:有。曰:何居。曰:为蒙山。曰:是鲁颛臾之蒙山与。曰:然。曰:嘻。先生欺余哉。宇内之名山九,东方之岳镇二,蒙不处一焉,是乌得名。先生欺余哉。曰:子未睹其闳巨也。客曰:子详而言之,何如。余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余请以略言之,子亦略听之:原夫丽山氏之分布元气也,观其次序,相其经纬,产生山谷,以育万类。其在神州中土,则震帝之攸出也,天孙之攸居也。于是五岳之首生焉,命名曰岱宗。岱宗之亚,爰及东蒙,神禹因之以艺淮徐,鲁公有之,以荒大东。颜母钟之以诞圣,尼父登之以命名。培塿敖巨,丘阜云亭,拱乾仪而作柱,亘坤维而处中。在奎之野,则上天之武库也。在鲁之分,则九州之奥区也。推其方位,则青帝重华之司理也。稽其疆域,则少皞大庭之封殖也。琅琊在其东,则秦台之隆崇焉。徂徕在其西,则竹溪之幽胜焉。大岘处其北,则穆陵之崄巇焉。邹峄处其南,则书门之空洞焉。雄都巨镇,名山大川,千百万亿,绵络周环,孔穴相通,缕脉相连,轮囷堙塞,融结弥漫,积德宣气,会于兹山。其广数百里,其高八千寻。左青右兖,襟淄带渑,向淮之阳,背济之阴。首饮东坑之麓,尾入长河之津。其峰七十有二,其洞三十有六。内绝涯际,外峙嶙峋,控中华而跨江表,履海岳而戴星辰。上则朦胧邈忽,溟涬漫漶,含雾出云,侵极历汉。下则香雨芝露,瑶石玉林,纡谲突夐,郁嵂阴森。冠以香炉之形,环以向背之势,界以瀑布之流,藏以洞天之秘,霍以祛尘之风,周以广野之气。竦岫悬崖,殊态奇致,层峰叠峦,参差胶盭。四序隔阂,日月亏蔽。亭午方中,羲和绝晷。薰夏炎蒸,凝冱凄飙。巑岏崒嵂,巀㠔巃嵷。凌列缺兮吸沆瀣。凭歊歔兮窥鸿濛。络绎兮盘旋而鳞次,趋走兮端拱而朝宗。澹兮云中之垂翠黛,幻兮天际之驾长虹。玲珑虚透,若珠光之在夜。菁葱明丽,若莲花之在空。危石绝礐,嵚崎崩腾,离离齿齿,磊硌纵横。立如砥柱,峭如铦锋,隐如伏虎,突如惊龙。灿烂如云霞之兴蔚,起没如波涛之澒溶。飞泉万仞,急湍千尺。下临九旋之渊,上倚猿眩之壁。批岩赴壑,冲流激石,响同雷转,撒若雪集。溅沫濛松,泌泌潝潝,滂濞砏汃,汹涌沕潏。初漫汗而纡馀,又湢而淢汨。浟湙汪浵,瀺灂滴沥,长输远逝,机发飙疾,流为祊汶,汇为雷泽。底无潜甲,上无宁翼。遐视逖听,恬愉懰慄,击节扬音,倏惊倏怿。于是有神蛟奋鬣,赤螭振鳞,元驹白骥,潜岩处深。文鱼鲜鲫,烦黟纷纭,洧泉之鲤,濯波之鲟。鳊鲂鳅鳝、鳟鳢鳣箴,噞喁沸郁,攒聚浮沉。铅松怪石,青濛五云,双飞比目,奉符献珍。藻玉瑊,丹垩珉琳,㻬琈青碧,琥珀斑璘。蠙珠丹粟,扬光飞文,峥嵘夺目,浩乎无垠。其木则卷柏楼松,灵椿文梓,围以杶栝,杂以楷枳、柞榆槐楝、檀梧杞梓,龙鳞铁质,盘崌拱峙,披拂轇轕,卷挛癹骪,奇实珍果,林檎香柹。安平之枣,闇河之桂,秦人之桃,朱仲之李。郁郁芬芬,茂茂薿薿。卑邓林而不追,掩云梦而靡记。其草则黄文泽姑,紫丹蘼芜,铜芸膏本,芸蒿簳珠,松腴羊韭,地髓天苏,巅棘布结,鹿竹扶疏。将离烂漫,周盈华荂,连翘商陆,稀莶漏芦。仙人列杖,玉女当涂,芣苢赤箭,如芦菖蒲,吐芳竞秀,丛杂纷挐,周览汎观,应接不如。国子之所不能博,炎帝之所不能图。其畜则鸧鹒载飞,翡翠振翰,翱翔往来,呈辉耀艳。鸳鹭鹡鸰,凫鸥尺鴳,沙浦栖鸿,高林集鹳。元猿素雌,悲啸宛啭,玉衡为䲭,瑶光为燕。知岁相风,乌鹊之能,含珠怀珍,雀雉之变。丰狐野马、狡兔黄独、吴牛斑狸、骍犛麋鹿。戴角衔齿,千类万族,跳踯陆梁,帆帆逐逐。又乃豺狼绝迹,荆棘不生,石花成饴。六月层冰。青鸾高翥,彩凤和鸣,古坛阴洞,十洲五城。金箧玉筴,浩浩冥冥,有王母之会,五岳之形。窅兮清隐之篆,杳兮紫金之经。安期之所延伫,偓佺之所经营。姑射妨其绵邈,昆岳失其崚嶒。于是有鹿裘念一之夫,伽黎修慧之子。抚商岳而长留,入天台而至止。结以璿台,环以玉水。烟霭下上,林薄迤逦。石镜悬琼,丹霞散绮,垂翳夸谷,敷华被沚。菡萏鲜妍,筼筜茂美,秋月初流,晨光欲起,霜文夕照,陆离互绮,清风鸣条,飞泉入耳,遥翠疏岚,幽流澹渚,千柯向荥,五芝竞紫,吐灵纳妙,摅奇献诡,万有皆空,坐临无时,仰眺俯观,遗生忘死。闻之者影骇,当之者神顗。九洛之眩瞩极矣,六合之奥妙备矣。尔乃驾玉虬,骖元鹤,乘倒影,排阊阖,窥钩陈,攀斗杓。登仙巅而振衣,跻龟峰而飞舄。长睇却顾,容与奋跞,弘惝軮轧,溟濛霩。素女鼓瑟,招摇闪灼,飞扬燎烛,剡剡爚爚。邀羡门于空同,晤宓妃于广莫。饮琬琰之膏,采素莲之萼,服丹丘之茗,奏瑶池之乐。心澄魂怡,荡骇赅愕。厌欲界之纠纷,睹苍旻之磅礡。曳五云之章,垂火玉之佩,叩金梁之曲,弹流黄之锷。仰天阍,俯大壑,乃眷东顾而作歌曰:登崇山兮望殊庭,骖凤驾兮扬霓旌。招巫咸兮延太乙,接卢敖兮愬紫清。昆崙恍忽兮弱水濎溁,神州苍茫兮裨海溟溟。吾将安适兮溘埃风而上征。言未竟,客废然自失,爽然自惊曰:有是,夫不有长卿,无以知上林之富也。不有子云,无以知羽猎之雄也。不有孟坚,无以知两都之盛也。微子之言,予恶睹夫闳钜哉。投袂而起,再拜而退曰:敬闻命矣。

《蒙山辨》前人

《论语》云: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邢炳曰:蒙山在东,故曰东蒙,则东蒙一山也。而杜佑《通典》曰:费县有蒙山,东蒙山,则以为二山矣。孟子云:登东山而小鲁。说者谓即蒙山。然《道书》又以东山,蒙山,为二山,何也。于钦曰:《诗颂》奄有龟蒙,《传》曰龟蒙二山,名龟山。近鲁后人皆以为东蒙山,今按孟子及《道书》所谓东山者,或即此山。山顶宛如龟形,名不虚得蒙山。龟山二山连属,长八十里,今按蒙山延绵几二百里,《禹贡》之蒙羽,《论语》之东蒙,此正蒙山也。《道书》所谓蒙山,杜佑所谓东蒙山,或即此也。后人疑于东蒙之说,误以龟山当蒙山。蒙山为东蒙,而隐没龟山之本名,故今定蒙山为龟山,东蒙为蒙山,以复古焉。予生长蒙山下,自幼以为疑,考蒙山在蒙阴、沂水、费县三县之境,而属沂水者,正蒙山之东麓也。世人但称蒙山,而新泰县境自有龟山。今《郡志》《蒙阴志》以蒙山当龟山,尤非也。其址有沃壤,乃《春秋》所谓龟阴之田也。若谓蒙山之峰如龟形者,即龟山。则兹峰之后,山谷崎岖,直数百里,安得有腴田可称哉。要之以东蒙为一山者,是而世以其山延长,因以在东者,别为东蒙耳。蒙山绝高者有数处,俗以西方绝高者为龟蒙峰,中央绝高者为云蒙峰,东方绝高者为东蒙峰,其实一山未尝断也。其西方最高一峰形状类龟,故至今称蒙顶,不得以此为即龟山也。《琴操》:我欲望鲁兮,龟山蔽之。即此《春秋》龟阴之田,在此山之北。

蒙山部艺文二〈诗〉

《游蒙山作》唐·萧颖士

东蒙镇海沂,合沓百馀里。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白鹿丹几游,黄精复奚似。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望蒙山吟有寄》明·公鼐

蒙山秀出东海边,海上白云相与连。昼倚晴峰望五岳,夜凌绝磴攀青天。月明正照峰头树,猿猱乱啼不知处。周围林麓接桑田,中有幽禽自来去。六月重阴爽若秋,初平牧羊在上头。拍手大叫空应振,振衣长啸万壑幽。齐鲁千里平如掌,俯视一气恒泱漭。眼底不生京洛尘,物外自有烟霞想。嗟君只在此山间,欲往从之溪路艰。豺狼昼出当道卧,一望使我摧心颜。燕客初成怀旧赋,山高鸿雁不得度。安能握手蓟门来,桃花正开春未暮。

《蒙山仙洞》李炯然

仙人飞去向蓬山,洞府无人敞不关。丹灶尚馀松焰黑,石床惟有藓苔斑。月明绿树猿空啸,日暝青山鹤自还。何日得捐冠冕系,此身来伴白云间。

《雨中望蒙山有感》李梦龙

卧看阴晴顷刻分,荒村落木隔窗闻。天昏野树千家雨,泉响空山万壑云。可怜谷口三春老,肯录河阳半策勋。得句无人能会意,清新不让鲍参军。

《竹下独酌望蒙山有怀》董仲言

独酌萧萧对此君,幽居荒僻断知闻。窗含细雨当空织,水入微风起乱纹。仙去不来徒极目,梦回犹自带馀醺。羡门鬼谷今何在,惟有青山共白云。

《蒙山叠翠》公跻奎

名山高并已无多,此去遥天能几何。雨过烟光明翠黛,日斜树色映青螺。斗牛森列仙峰近,虎豹参差鸟道讹。安得拂衣凌绝顶,白云丛里发长歌。

《前题》杜洽

小鲁名高自昔称,连云一带翠华平。岚光初变芙蓉色,碧落遥悬河汉明。望断武陵春命棹,梦回缑氏夜闻笙。如今转忆元公隐,含景苍龙薄暮清。

《雨后登蒙山》李廷厚

崚嶒山势俯重楼,万壑生寒宿雨收。藜杖自将云影乱,岩花独对鸟声幽。鲁疆入望烟如织,岱色浮空翠欲流。邂逅大观天地尽,不知人世有瀛洲。

《蒙山》公一扬

芙蓉千叠绕银河,秀出东蒙翠不磨。好是春来新雨过,石华香结白云多。

蒙山部纪事

《太平御览·地部》:老莱子隐于蒙山之阳,以葭为盖,蓬为室,岐木为床,蓍艾为席。衣缊饮水,垦山播植。楚王亲至其门,方织畚,至去。有间,其妻戴畚菜、挟薪而至,问车马迹之多。答曰:楚王。妻曰:可食以酒,食者可加以鞭箠。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先生受人官禄,为人所制,妾不能为人所制也。妻乃戴畚菜而去。《水经·沂水注》:桑泉水,又东南右合蒙阴二水,水出蒙阴山,东北流。昔琅邪承宫避乱此山,立性好仁,不与物竞。人有认其黍者,舍之而去。
《太平广记·蛇部》:鲁国费县蒙山上有寺,废久,民欲架堂者,辄大蛇数十丈,出来惊人,故莫得安焉。

蒙山部杂录

《图书编》:按《帝王世纪》云:少昊自穷桑都曲阜,注谓穷桑在鲁东,蒙山属鲁地,未知是否。
《见闻搜玉》:蒙山顶有白云岩,产茶。黎阳王有诗: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碎剪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蒙山部外编

《新泰县志》:宋贺元修道东蒙,不死。宋真宗东封谒于道左,曰:晋水部员外郎贺元。再拜而去。苏轼寄诗:生长兵间早脱身,晚为元祐太平人。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泄春。又诗:曾谒东风玉露尘,幅巾短褐亦逡巡。行宫夜奏空名姓,怅望云霞缥缈人。
贾文,号成公,幼而好道。政和间,遇吕纯阳,与之游。遂能作词章,洞知祸福。上召见,赐以紫衣而归。年七十四,一旦,云鹤集庭,仙化去。有祠在蒙山,玉虚观。《蒙阴县志》:蒙山白云岩,有异人徐双,宜精道术。一夜,有三四小盗来窃其衣物。及出庵,行不数武,足皆不能动。至晓,徐至其前,笑曰:尔辈胡不走。盗跪泣,愿留故物,乞饶蚁命。徐乃放手诀麾去。盗叩谢曰:此后再不敢犯吾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