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三八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卷目录

 罗定州部汇考一
  罗定州建置沿革考
  罗定州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罗定州星野考
  罗定州山川考〈水利附〉
  罗定州城池考
  罗定州关梁考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八十五卷

罗定州部汇考一

罗定州建置沿革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旧泷水县。按《明一统志》:春秋为百粤地。秦并百粤为南海郡地,领县十八。其属有开阳县,即今开阳乡是也。汉元鼎六年,伏波将军平南越,分越地为七郡,曰: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其时隶治属苍梧。三国吴黄武五年,割交州苍梧属广州,领县设官仍汉。晋穆帝五年,分苍梧地立晋康郡,领县十四。今之德庆是其属,仍隶苍梧。寻分端溪地,置龙乡县,即泷水旧名。今治县制,始于此。未几,寻改平原县,置平原郡以统之,属广州。南宋南齐仍之。梁天监五年秋七月,分广州置桂州,广分东西,实始于此。六年,兼置泷州,废平原郡,析平原县为泷水开阳正义,而隶于泷州。隋文帝开皇七年,设端州信安郡,并设泷州,以泷水县隶之。其泷水开阳正义,俱仍梁设。大业六年春二月,废泷州为永熙郡,并开阳正义入泷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熙郡为窦州,分泷水地置正义怀德为三县,以隶之。寻并正义于怀德。太宗元年,又并怀德入泷水,泷水即今治,隶窦州。六年,改窦州为南建州,仍统二县。八年,改南建州为药州,俱辖泷水。十八年,废药州复泷州,以安南永宁属泷州。元宗天宝元年,改泷州为开阳郡。肃宗乾元元年,改开阳郡为泷州。五代仍唐制。宋太祖开宝五年,设康州,隶于广南东路。废泷州,而以泷水县隶康州。绍兴元年,废广南东路,升康州为德庆府。七年,以泷水隶德庆府。十四年,敕德庆府为永庆军节度使。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广南东路为广西道,改永庆军节度使为德庆路总管府。泷水仍旧属。至元二十九年,改广西道转隶广东道,改德庆等州为路。明洪武元年,改德庆路为德庆府,辖泷水。洪武九年,改德庆府为德庆州,统于肇庆府。万历五年,征平猺獞,乃升县为州曰罗定,直隶布政司。割德庆州晋康都、高要县杨柳都、骑思、劳思、辨四都芙蓉一图、芙蓉二图、井泷水所属,设东安县南乡富霖二所。又割德庆州都城乡、封川县都洛乡、并泷水所属,设西宁县及函口封门二所。
东安县
本唐宋郡邑开阳、正谊、潜藩境土。元季,州人李质守德庆封川二郡。明洪武九年,质归附,改路为府,后革府为州,盖泷水隶焉。即罗旁也。其地万山层叠,箐林重密,而中多沃壤。正统间,猺贼蟠据为窠穴,流浪亡命,又从而羽翼之,剽劫四出,州里几虚。万历四年,总督凌云翼再疏请题大征。既得旨徵兵遴帅,合两广十万之师,十道并进,直捣其穴,而咸刘之,椎破诸峒五百六十有四,俘斩四万三千有奇。地方底宁,田土悉复,巳条约善。后升泷水为罗定州,直隶布政司。设兵备道驻劄州城,为之弹压。东西二山,各置一县二所。东山城麒麟,石城成定县,名为东安。剖符设官,召民承田立籍,合德庆州高要新兴二县,割附田粮,及恢复田地升科,共编户十六里,以南乡富霖二所隶焉。
西宁县
古百粤地,至秦始通。而尉佗王者五世。汉元鼎中,南粤平,立南海等郡,属交州,治苍梧。建安中,徙治南海,罗旁隶德庆,即南海郡地。元末,土人李质守德庆路。明洪武元年,李质归附,改路为府。九年,改府为州,泷水其属县,罗旁隶焉。罗旁踞东南山海间,东西二山相距,诸猺盘窟其中。自开辟以来,未有闯其藩者。明初甫能定之,率用羁縻弹压,迄不能荡平。嘉靖末,诸猺与浪贼雄踞两山,转相寇掠。万历三年,总督殷正茂始请大征,会入,为大司农凌云翼继之。乃部署十道师,八路并进,克木彝山,椎破诸岩峒五百六十有四,俘斩若干,拓地数百里。乃改升泷水县为罗定州,设兵备道驻州。分置东西两县,各设兵将驻防。西为西宁县,治召民,承田立籍,合德
庆信宜,割附田粮及恢复升科,田地共编户二十里,后增立兴宁都一里,共二十一里。

罗定州疆域考

        《州志》罗定州疆域图

本州
东至阳春县云浮界一百五十里。
西至广西岑溪县都扶山界二百里。
南至高州府茂名县六濠马匮山界三百里。北至封川县都洛界二百里。
东北至高要县四百里。
西北至封川县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高州府信宜县界四里。
东南至阳春县鸡骨岭三百五十里。

京师七千八百六十里。
东西广三百五十里,南北袤三百三十里。
东安县
东至高要县罗鼓村六十里。
东南至新兴县古猿径六十里。
东北至德庆州北岸地界六十里。
西至罗定州范包营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西宁县连滩巡司河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阳春县地方青山村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新兴区村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德庆州地方五十里。

京师七千五百五十里。
东西广三百二十里,南北袤二百二十里。
西宁县
东至东安县南江口北岸界六十里。
西至广西苍梧县界一百二十里岑溪县界二百里。
南至罗定州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德庆州北岸界三十里。
续奉文改阔新路,自旧封门起,经夜护函口抵怀乡巡司,止百八十馀里。
又自县治起,经下城峒逍遥,扺连滩止一百馀里。自县治陆路十五里至罗旁,顺江流东下二百四十里达肇庆府,又二百六十里达省会。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五百五十里。
形胜附本州
州治包罗万山,宅幽负险。天马屹于前,龙脑伏于后。凤凰西苞,龙龛东秀。盖大江之南,山长谷深,滩高水峻,罗定为最焉。
东安县
县治当新兴阳春高要德庆之间,据岭海上游,南潆新兴,北枕罗定,东襟长江之胜,西扼天堂之冲,语形胜者,当不让他邦。
西宁县
县治峰峦环护,前耸笔架,后屏玉枕,东有文德,西有武功。二山对峙,又有两水夹流,以达大江,华表砥柱,以捍水口。虽融结小巧,而形胜亦可观焉。

罗定州星野考

        《州志》州总
《禹贡》扬州之南境,实兼荆州诸家分野之说。或属斗、牛、女。按《班固志》:牛属吴。牵牛、婺女属越。《春秋·元命苞》: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帝王世纪》:斗十一席至婺七度,日星纪之次,于辰为丑,于律为黄钟。《周礼·郑元志》:星纪。吴越也,蔡邕云:星纪,斗六度,终婺女二度。大雪冬至居之,越分也。《星经》:牵牛六星,次三星,主南越。又云:荧惑主衡山荆扬交州。《史记》:粤地牵牛婺女,在今之苍梧。广雅徐扬属权。《宋志》:三台六星,近文昌三星,曰上台,为司命下一星,主荆扬。《明一统舆图志》:苍梧地域属荆,天文次牛女。罗旧属苍梧地,以仰仪法推之,则星纪北悬之,而吴越南应之,其光所烛处,是为星纪,则于辰为丑,于律为黄钟,于五星为荧惑,于北斗为权,于三台为司命下星,明矣。占候星,尚有考焉。

罗定州山川考

        《州志》本州
双龙山 在州南十里四都双龙村。周五十里,高一丈有奇。两冈对峙,状若双龙,上有三石如笏,石傍有泉。
天马山 在州西南二十里。
石牛山 与天马相对,石状如牛。相传昔有仙人,曾于山上奕棋。今仙迹隐隐尚存。上有一庙,神甚灵,凡遇岁旱,官吏虔诚率绅衿里老登山拜祷,时雨立降。此事每经应验。其庙年久荒芜,康熙元年,乡民重修。
龙脑山 在州北十里。势盘旋若回龙,乃本州之护龙也。
凤凰山 在州治西。四山特出,状若飞翔。径山 在州南六十里径口村。群峰并列,横亘州治之南,中有一径通开阳顺仁二乡,故名。石岭山 在州治东南开阳乡。其山皆石,高峻莫匹,一望数百里,为众山之祖。山腰有池,广四亩许,水极清洁,深不可测。
石人山 在州南八十里平冈漫陂。上有二石,俨若人形。
思驾山 在州东南七十里。跨官陂浪沟诸山,产竹木藤漆诸货。
花楼顶山 在思驾山南。
云霁山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二都乡。周一百里,高二百馀丈。为诸山最。四时常有云滃其上,下面有泉,名云沙。
双轮山 在顺仁乡。两山对峙,若车轮。
龙龛岩 在州东北五十馀里五都。地方危壁秀丽,中有岩阔二丈馀,深二丈,高半之。石上有龙印三宝诸佛三十像,有石笋百馀,龙文二条。唐武德中,永宁县令陈普先刻石云,龙入海,蜕骨岩中,因得龙骨,故曰龙龛。冠军大将军陈集原有龙龛道场铭。中书令张柬之有石刻诗。洞清岩 在九都湖埇口。距州五十馀里。岩深数十丈,阔一十馀丈,中有一石塔,层纹斑驳,顶上有石下悬,酷肖大士像。相对又有肖韦驮像。两傍之石,多肖佛形,壁间石蕊苍古润泽,温其如玉,可玩可爱,真令游观者心旷神怡。右傍有一小径,曲邃通幽,游者用火引入,曲转一曲,径通一径,每行数丈,又有一石孔,流光开豁。石皆如虎跑龙飞凤仪兽舞状,进一洞有一洞之景,入一层有一层之趣,竟日而游,无所底极。相传昔刘三姑曾在岩顶唱新兴调,数日和者攀跻无从,姑教取梯由中孔乘上,迨人上,姑去,止见岩顶石面有二石,一肖麻篮,一肖水碗,至今虽旱月,碗常有水,食之清凉可掬。岩旁有石窟数处,形如田丘,岁中常产不稼之禾。传者谓三姑迹云。罗阳胜景,于此称最矣。
宝峰岩 在二都惠照村。深六丈,阔二丈,高一丈,有乳滴成布袋和尚像。后人又置佛像其间,每遇旱,乡人祷雨辄应。
石龙岩 在罗镜所教场前。其岩内石而外土,岩口大二丈许,秀丽巉岩,深不可测。岩前有一河,隔河十里许,又有一岩曰龙岩,其石龙岩之穴。径在河底通过,从龙岩出焉。昔有游人持火穷探其穴,自辰至酉,乃于龙岩出焉。时传其事,人以为骇。此后游人适兴便止,并未有穷探者。康熙丙午,春州二史张公文产以奉委省耕,至罗镜,绅衿程子龙黎光曦张最熹谭璚张最煌等偕往游赏,询其深广,方人乃述其事以对。企阳石 巉岩耸秀,遥望如文笔,近观若玉屏,一州之佳境也。
鹅抱石 去州三十里。高七十馀丈,状如鹅,昔传有仙人笼一鹅求宿媪家,有说客善鸡鸣者,客闻遽担鹅去,担折遂坐于石,忽不见,鹅化为石,迄今石上脚迹宛然。
浮沉石 在罗旁水口。昔传有鼎石在江中,随波出没,即赤松子炼丹之处,其侧旧有赤松子祠。
华表石 在罗旁水口。对面望之,如僧首,俗呼和尚石。按洪迈《夷坚志》:汉陆贾使南粤,泛舟至此,默祷曰:我说粤肯称臣,当以锦裹石,为山灵报。使还,遂募人植花卉以代锦,改名锦石。旧有陆贾祠。猺炽时,咸祀此石,以祈福。大征,凿削其顶,刻华表石三字于上,砥柱江流。堪舆家每以为奇,若猺逆不顺,神岂福之。今为县治,当壮属内,西宁一屏障也。宋乾道间,梁竑入都,舣舟锦石山下,夜梦一客自称陆大夫云,我郁抑于此千馀岁矣,君幸见留一诗,竑诘旦题诗庙壁而去。
石镜岭 八片岩泉,上有一圆石,大三尺许,中有小水流石面过,夏秋间,日射其石,水逼日光,远望圆光闪烁,酷肖菱花,故名。明进士谭寿海,有石镜赋。
南岭 在径口下十里许。
尖冈 在四都有巨石曰防虞,石崔嵬险固,可容数百人,居民遇警,登石避之。
东水 源自埇沉南山思贺三处,至开阳东流合泷。
泷喉水 在州西南八十里。源出云卓诸山,会松抱新容诸水,过州城北,东下至大湾水栗,会东水,入于江。石峻水陡,故谓之泷。县之得名以此。
云霁水 山云霁山,委流经云卓倒出,历新村合抱水,入于江。
抱水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源出大水山,西流十馀里,经抱峒村,合顺仁水,入于泷。
素龙水 有二源。东源出尖冈罗村山,西源出石牛山。二水合于素龙,至谭含合大水。
坎底水 源出自天荒山。流七十里,经云致峒入于泷。
鸡冠湾 在州西六十里。两岸多鸡冠木,水势潆回,鱼多聚此。
神滩湾 在州南,有祠。
大湾 去州三十里,在大湾村。
南江水 源出大水山,经州北流二百馀里,入于江。
八片岩泉 在州南二十里八片岭。
连洲河 在西四十里许。近云致山,有寨名连洲,前有小河一湾,十丈许。沙中常产碎金,贫人淘之,每日可得数釐,仅足偿一日之工。不可多得,间或一日有得数分者,则其人积至数日淘之,竟不再得。必迟久乃获,其无过得者,日淘仍足,以偿工。闻顺治间,云致诸贼,用猪羊以祭,尽河而淘,毫不可得。见天地间生材有数,不可过求,无容贪取。
灯盏池 在开阳独石山傍,广亩许,其水常满,冬夏不涸。相传有神人常居于此,以独石峰为烛,以此池为盏,故名之。
温泉 在州南二都顺仁乡。近云霁山,阔二尺许,长三尺许,水性常温,冬夏可浴。
热水池 在平窦白龙堡柏木坪,属西宁五都一甲地方。长阔丈许,水性常热,中如鼎沸,人不敢探。
道前井 在城内道衙之右。
古井 在西门内。
牛角井 在南门关帝庙后城边。
双龙井 在开元寺前。
醴泉井 在社稷坛右。其源自河浸入。
树化井 在平南市。
大江井 在大江边。
大陂井 在州南二十里。泉冽而甘,冬不竭,相传张进士学道归,至此忽渴,以伞柄钻地取水,遂成井,今井中之水,常溢过井数分。
东安县
笏山 在县北一里许,高二十馀丈,方正尖秀,如笏,又如珠冠之形。
玉屏山 一名芙蓉屏,在县西二里。自乾山而下,列于大麓,方正如屏,峭插霄汉,其上积翠盘郁,层垒一似莲瓣,即有巧画不能设色,旁有数峰,或如锐笔,或如奇兽,皆天然点缀者也。南山 县之拱山距城十里。
青旗山 在县东六十里。开展若旗。
大台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进五里,有铁山,产铁矿。先年垆商煽铁于此,计炉榷饷,其铁矿剖之,皆有竹干树叶之形,亦一异事。
大绀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高七百馀丈,周一百馀里。常有云霞罩覆其半。世传神仙于此炼丹,樵采深入者,或见池边茅屋,碧桃垂实,宛然人居,倏忽不知所在。上产金橘篱笋。山之西有水,名龙头湾,遇旱祈雨,辄应。
圣山 在杨柳都。高千仞,周八十馀里。崇冈叠巘,巍然矗天。中有流泉,傍建神祠。考《古志》云:神姓司马,或称孔氏,岁大旱,祷未应。乡人诣其祠,拆去数瓦,以竹引泉过祠下,雨辄至。因以圣名。书山 在县东都骑都。距城六十里,高千仞,周五十里。一峰特起,众峰罗列,乡人叶穆创书斋,肄业于其上,其子讽以特奏,知韶州。孙挺臣以正奏,通判廉州,官至光禄大夫,累世什宦,因名。云扶山 距县一百馀里,近富霖,高约四百馀丈,周百馀里,绵亘丛菁,势甚崄峻。
宝峰山 在芙蓉都五十里,高八十馀仞,周三十里,峰峦秀丽,上有宝峰寺,今废。
文昌山 在东郊三里许,上建阁,祀梓潼之神,山因以名,为邑治文明镇星。每岁立春前一日,知县率寮属迎土牛于此。坊厢里民,装演䌽楼春色,士女拥观,颇称殷盛。
伏犀山 在县西一里许。山左有尖峰突起,自县北望之,俨如幕下贵人。
云雾山 在县西南五十馀里,富霖铁场之间。高可千仞,周六十馀里。四时云雾不散,上有猺蛮聚落,故地柱础尚存。进剿时,多戮群蛮于此,至今登者,拾有遗物,往往昏迷,不知所出云。崖牢山 在芙蓉都。形势岋嶪起伏,上有飞崖,若将崩裂,欲坠不坠,有求福寺,今废。
铁岭山 在芙蓉都,高七十馀仞,周四十里,势盘郁,上有石壁,色如铁,故名。
天柱峰 在县城后,突起平田中,插出汉表,高可千寻。尖峰秀特,屹立如柱,为县后主星。有居民十筑其下,环引清泉,艺植花果,修篁古木,缭绕烟岚,珍鸟狝猴,飞走岩壑,具足幽栖之致。麒麟石 一名锦鲤峰。在县东头。角鳞鬣趾足俱备,蹲踞平地之上,其焰插天,上盘危磴,缘登绝顶,下环清沼,掩映疏林。诸生徐大壮构亭筑室读书于此,过客访之,游燕竟日。后数易主,改建为归一庵。《旧志》称:峰势近拱学宫,奇特异常,当有贤才辈出之应。今邑人士就石平台建阁,祠文昌之神,岁时会祀,盖取兆云。
大牛石 与伏犀山斜峙相望,隔半里许,峭壁如削,平面白色,又呼为白面石。中有岩,窍呼之,响答如人应声,移时乃绝。
白云峒 距县三十里。峒有悬石若柱,中多胜概。
天马山 在县城南二里许。连峰排涌,叠秀青苍,如群马腾骧,奔跃于前,为邑治屏拱。洵形胜大观也。
九星岩 在城东北隅。距天柱峰数武,群峰林立,势如排云,独西南一峰,圆顶巍耸,石室穹窿,高八九丈,宽可容数十,坐一石有窍,吹之声震山谷。相传猺蛮吹以号众者,今呼为石角岩。石壁间多有题咏。左偏石门,旁刻元祐二年张诩过此数字,知此地名胜探奇游,不自今日始也。循石门入,深黝幽邃,蛇行而出,洞口敞朗,有石状若观音,又名观音洞。其间石乳成形,或如罗汉犀象之类,不可胜纪。旧有僧舍,规制狭小。康熙三年,知县吕鼒捐俸创建门廊厅室。岩前刳沼建亭一座,名曰又爱亭,环植荷花,当夏盛开,香闻数里,为一邑奇胜。右循石磴,上通北辰宫,眺望诸峰,旷然深秀。
下岩 众峰相连,为九星之一。岩北群山溪涧,平畴诸水,汇出其下,垂乳奇形,不可名状,泉流石罅,淙淙有声,恍如丝竹,四时不绝。岩前后石梁栈径,巧造天成。傍岩山家,垒石为垣,柴门疏峙,翠筱环荫,映带晴川,真有桃源桑麻鸡犬之风,游者忘倦。
碧虚岩 距城东南五里许。岩内穹然,高可十馀丈,一窍透光如星,下照石乳,所成有白象仙鹤诸胜。中心突起一石,俨如佛座,右傍缘崖,上通石室,盘曲幽洁,石纹如雪片鳞形。土人呼为仙床云。
太空岩 距城西十里许。鹏石堡地,深邃弘敞,石纹如水波荡漾,内供大士像。傍搆一楼,栈通小岩,左右环翠,郁然葱茜。
魁岩 距县二十五里,石龙上峒内。岩甚峻峭,
其中有云窝。其前为疏林曲沼。孝廉冯执中读书于此,胜概不让九星。惜以地偏,游人罕至耳。虎岩 距县西北七十里。地属晋康,石室高邃,下有佛殿,庙宇庄严。背山面河,如虎蹲踞,滩水一大砥柱也。里人士多筑斋舍其傍,书声与梵音相响,游人至此,幽赏靡斁。
龙岩 在虎岩之右。内有清泉,发源万山之中,水道蜿蜒,自龙喉吐出,上通粤西。每当泛滥。即有糠秕杂屑随流浮至,不知其几百里也,此亦一奇观。
甘通岩 在晋康乡围螺冈。高约二丈,幽深如房室。俗传中有七蚁,大如小猪,又名七蚁岩。有悬石如钟状,扣之其音洪亮。又有石池,水深不竭,乡人多聚此赏春,于人日云。
罗汉岩 在晋康乡,近甘通岩。高丈馀,《旧志》云:内有十八罗汉古像,后人移置九星岩。
南山河 源发大绀山,径县城南二里许。南山桥下,滩浅水清,游鱼可数。日晚桥畔返犊归樵,群歌相和,好事者携茗烹泉,盘桓游憩,以为行乐。河水由南而东,复转而北,直透大江,长一百零五里,名为大绀水。水口一大石,横亘中,流土人呼为大绀石,以此阻塞,难通舟楫。明建县之初,知县萧元冈条议开凿,时因地方甫定,不果。万历十七年,知县郭濂节据士民梁守足等告议,于绀石之下广设埠头,换舟搬运,不必凿通。继议开凿,估计工银六百七十五两,详允两院。嗣因工力浩大,未就。后之莅东土者,留意于斯,亦不世之利也。
蓬远水 源发大台诸山,径响水,合南乡所城南诸水,直通黄湾大江。每西潦发涨,一望满田率成巨浸,陈璘曾筑堤捍防,工力未竟而卒,至今遗憾。
小河 在县东南九十里,直出新兴江,可通舟楫。知县吕鼒设墟于此,货易繁盛,商民赖之。罗银水 在县西南一百馀里,近富霖地方。直通阳春县。
耽峒水 在县西南九十里。源发歌村伏峒等处,合州水,由连滩上下坝直抵南江口,通大河,舟楫利之。
西宁县
大力山 周二百里,高六百丈,形势雄伟,在县东二十里。
笔架山 在大力山东十里。三峰卓立,形如笔架,距城南三里。
鸡骨岭 鸡骨香产焉。
文笔山 距城东南六十里。
文德山 在城东一里。
武功山 在城西二里。
玉枕山 在城北一里。
鸡暴山 在常靖都,距县七十里。
贵子岭 在函口所,距县一百里。
马鞍山 二。一在城南三里,一去县治一百二十里。
筊杯岭 在函口所,距县一百八十里。
黄玻岭 在函口所,距县一百六十里。
仙人峒 在城南五十里。
文昌江水 在城东一里。
罗旁水 源出都城乡,南流七十里,入于江。水口有石纹,圆如罗经,故名。
双床水 源自新乐思虑诸山,仅浮水筏而达于州。
龙池 在都城乡。水深二丈馀,其清彻底。秋冬通潮,相传有龙潜其中,岁时旱祷雨辄应。夫子井 在都城乡,李熙载墓前。广二丈,深丈馀,其水冷冽,病者饮之多愈,乡称熙载为夫子,故名。
龙井 距县五里。泉味清冽,上有胜概,建龙井庵。
甘泉井 在灯心岭半。其水清甜。
喜泉井 在怀乡城内。
《州志》未载山川        《通志》本州
五老山 在州城东南六十里九都乡。五峰相聚,突然耸拔。旧传有仙人炼药于此,为州八景之一。
二童山 在州城东八十里。二山对峙,旧传二童讲书于此,为州八景之一。
三台山 在州城南开阳乡。三峰高起,中峰特峭,形似笔架。
笔山 在州城东南五十里。石山尖秀,如卓笔然。
云贵山 在州城南三十里。四山回旋,一山特峻,上有寺。
菁岭 在州城南开阳乡。石上带土,高三百馀丈,特出众山之表,四望皆见。多产蒲竹,秋冬积雪,山半有池,广四亩馀,水清鱼泳,人不能捕,又名石岭。
独石岭 在州城东南开阳乡。石山突屹平地,岿然独立,高百馀丈。上有飞来庙,下有岩泉,其傍冈之巅有灯盏,池秋冬常溢。
石人岭 在州城南九十里岭上,二石状如人形,故名。
双龙冈 在州城南十里四都双龙村。两冈蜿蜒,状若双龙起伏,上有三石如笏,石傍有泉,为州八景之一。
四凤冈 四冈排列面东,若四凤展翅,日出如凤朝阳,为八景之一。
通岩 在州城东南九十里定宁村之前。岩阔四尺,深三尺,高半之。前有泉,自东来入岩下,注而成潭,深不可测。其水暗度而西,以泉从岩底通过,故名。
黄楴喉 在州城南龙冈村之前,发源于三台山,有石横亘,高二丈许,瀑泉泻下,响震如雷,亦为奇险。
大泉 在州城南五十里大陆冈,泉从地下涌出,大如斗,其水澄澈,溉田数顷。
榕潭 在州城南开阳乡。其潭深且远,傍有石穴,在地下,透至二里许,从池外出,两岸石觜昂出水面,多若禽形。水面有波旋转不息,广五丈许,水去而波回,若转磨然。前二湾有铜鼓,石内空有孔,水入撞之,响若铜鼓。
上乌水 源出于埇琴三台山开阳乡。三派合流,东下会泷水,以入于江。
东安县
铁山 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山产铁矿,先年炉商煽铁于此,计炉榷饷,其铁矿剖之,皆有竹干木叶之形,亦一异事。
西宁县
下城水 在西宁县。发源下城峒,会文昌水,入大江。
泷水 自罗定经木栗连滩古蓬而出,为南江口,入大江。
《东安县志》
西山 在县西南。距县一百馀里,地方广阔,分为上下二山。直通高雷,枕近阳春。层峦叠嶂,径路崎岖,峒落之民,守隘禦寇,逐虎搏禽,专事弓弩药箭。内有铜窝铁顶,十二鸡头峰,顶上居民缘藤而登,中有青水庵,半山之巅,泉源涌出不竭,水甚炎热,可以烹鸡。且涧溪潆绕,庵僧以竹引泉至锅,其山虽距县百里,寔为县之襟带。明末年间,绿林啸聚,奸歹藏匿。皇清顺治十七年,大师征剿,目今底定,咸歌乐土。
《西宁县志》
白马山 在镇南都。距县三百里,旧信宜割附者。据《志》:山上有石如马,故名。其处有雷公岭,涧谷响应如雷鸣。
桂河 出广西。经十四都,东流合文昌水,出罗傍。
水利附本州
龙冈陂 灌田九顷五十亩。
卢埇陂 灌田三十六顷三亩。
凤凰陂 灌田六顷三十亩。
四寺陂 灌田一百五十一顷六亩。
双轮陂 灌田一十一顷一十五亩。
浪沟圳陂 灌田三十九顷。
焦木陂 灌田三十四顷十五亩。
馀村陂 灌田一十五顷三十亩。
大埇陂 灌田七十顷三十亩。
双寮陂 灌田五顷五亩。
罗赶陂 灌田七顷三十亩。
陀埇陂 灌田四顷五亩。
双龙陂 灌田七顷五十亩。
谭旺陂 灌田五顷一十三亩。
古用陂 灌田二十四顷四十亩。
特册陂 灌田五顷五亩。
官塘陂 灌田一十五顷。
定宁陂 灌田五顷七亩。
沙䓣陂 灌田五顷二十亩。古洲陂 在南城壕外。
福船陂 灌田三顷八十亩。
苏木陂 灌田一顷二十亩。
罗鹤陂 灌田三顷四十亩。
双感陂 灌田三顷八十亩。
古密陂 灌田一顷九十亩。
河埇陂 灌田三顷五亩。
瓦泽陂 灌田三顷一十亩。
都塘 在谭圈峒。
庙莲塘 在深埒峒。
上幼塘 在三都。
太平塘 附郭。
纱帽塘 在建水乡。
琴棋塘 在建水乡。
东安县
罗花陂   双坤陂   井塘陂
白石坑   观圳陂   罗官陂
逢逾陂   建村陂   大陂
罗涌陂 俱在晋康都。
南门陂   石旁陂   罗杓陂
沉首陂 俱在思劳都。
大蓬陂   大坑陂   罗亭陂
狗径口陂  大陂 俱在思辨都。
围头陂   大王陂   社尾陂
东石陂   西石陂 俱在都骑都。
都涝陂   革坑陂   蒲沙陂
罗伦陂 俱在杨柳都。
芙蓉陂   老鸦陂   黄泥陂
大陂头陂  双利峒陂  正村峒陂东光峒陂 俱在芙蓉都。
夹河桥陂 在洪文都。
西宁县
风流峒陂 在城南一里。
第一步水陂 在城南一里。
冲筑陂 在城南十五里。
车滘陂 在城南二十五里。
百家庄陂 在城东一百里。
石头峒陂 在城西四里。
河田陂 在城西二里。
西岸陂 在城西一里。
息村陂 在城西五里。
镇康陂 在十五都。
东圳    西圳 俱知县林致礼开,东圳西圳各一带,注意开筑,灌田利民,阖邑咸叹慕曰:我侯之力,居者歌于室,行者欣于途,利垂百年者也。

罗定州城池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罗定州城池 初无城池。明正统十三年,猺乱乃立土城。景泰四年,都御史马昂始筑砖城。周六百六十丈有奇,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三尺,雉堞三百有三,串楼五百七十一间,敌楼三十五座,月城三座,门三,东曰顺德,南曰永,安北曰武成,各层楼三间。城东北因溪为壕,侍读尹凤岐记。西南凿壕阔二丈有奇,深一丈五尺。成化三年,哨守指挥李虎典史甘堡实躬其役。嘉靖七年,知县莫绅有修。三十二年,林应鹏聚商民于南门外,开设铺舍,以资防守。隆庆三年,谭文达增设敌楼。万历二十八年,罗定兵备道徐公榜知州赵仕际改筑阴城为阳城,自小南门起西门止,计新扩城七十五丈二尺七寸,通计共七百三十五丈二尺七寸,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一尺,雉堞一千一百个,窝铺二十七间,新开西门,题其额曰安庆,仍创一西楼,又开小南门,共计城楼四间,南楼扁曰南薰,西楼扁曰挽日,自小南门起,至北门止,东北一带近河,轮拨队兵防守,西南无壕堑,拨旗军防守。遇修整,军三民七。崇祯十七年,知州包尔庚奉文重修。见西门城外虚旷,建修西门闉阇,阔一十一丈,厚八尺,雉堞一十二个。至皇清顺治十年,奉文增高城垣,兵备邬象鼎知州慎俶引改雉堞金形为土形,原连雉堞高一丈六尺,今高一丈九尺,原雉堞一千一百,今改五百三十六,留旧堞三个,在东楼左,以存古式。西南城外凿壕堑,又增小南门闉阇,厚八尺,阔九丈,雉堞十个,铳门一口,城楼一座,深一丈二尺,阔二丈,题其门曰迎曦门,又于闉阇外,砌城一幅,高如内城,厚四尺,有马路雉堞二十个,铳眼七口,又短墙一幅,长二丈二尺,铳眼七口,又短墙一幅,长二丈二尺,铳眼二口,无马路雉堞。于顺治十七年四月至九月,霪雨,城颓七十馀丈。时兵备张清议甫莅镇,念物力初起,蠲灰户,答应免现年供需,灰砖炤价给钱,夫匠既廪,称事不费民财,不劳民力,悉皆捐俸补筑。由是城赖完固。康熙五年,奉文修葺,署州官管声骏州同张文彦督理鸠工,楼角城垣整饬更新,守禦攸赖。属县东安县城池 自罗旁平建城为邑,知县萧元冈相地辟基,召匠董役。经始于万历五年闰八月,至次年二月竣工。城垣周围三百八十四丈,高连雉堞二丈,厚一丈四尺。崇祯十三年,知县李和鼎增建南门、小南门、西门、各瓮城,并增高周城一尺。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县吕鼒捐俸重修城垣及周城楼铺南城楼。在县门左偏以中,向朝山稍峙,故铲一小山,辟门于此,扁曰瞻明,庶几风气攸聚云。康熙元年八月,瓮城倾圯,知县吕鼒捐俸重建小南门城楼在学宫前左偏,以东向山势巉岩,开门不利,故辟置于此,以代东门,扁曰洪文。云西城楼在县治西南隅,以西山崇耸,故辟门于此,扁曰永禄、富禄,山川一望廓然,称大观焉。北城以天柱为后镇,堪舆家谓旁城借主者,取权于生气,是也。但艮风宜避未便,开门故止,建一楼,扁曰镇远。城四隅拐角楼四座。康熙十一年,知县张其善重修守望铺二十四间及三城门,兵马司六间,其北城壕,顺治十八年知县吕鼒开凿,阔一丈三尺,自东至西,长竟北城。西宁县城池 明万历五年,知县朱宽筑,高连雉堞一丈九尺,厚一丈,周三百八十三丈,东南环以壕塘。城门三,东曰东门,南曰南门,西曰西门,北近山堙焉。各建楼,东月城一座,周五丈五尺,窝铺二十二间,雉堞八百四十七,兵马司六拐,角楼三,北谯楼一。迨十一年崩圯,知县吴道远修复。万历十四年,潦浸倾颓一百九十三丈三尺,知县林致礼州判李学诗修葺。崇祯十一年,知县朱谋堡增作三门瓮城。皇清康熙六年,知县赵震阳同城守缴应善捐赀,修复东西二门城楼,周城楼铺,比前增饬。康熙九年,东城楼燬于火,知县王钺修复,并西门楼南门楼,重加补葺,顿复旧观。

罗定州关梁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德政桥 在州南。
大冈桥 在州西二里。
四凤桥 在四都距州十里。
黄冈铺桥 在州东五里。
素龙桥 在州南十二里。
古模桥 在州南二十里。
太平桥 在二都。
青云桥 旧在标营前,明天启四年,兵备道蔡善继建,以翼学宫。
东横水 在州东门。
西横水 在州西门。
北横水 在州西门。
思濂渡 在州东十里,通东安。
安乐渡 在庵罗。
梁村渡 在二都。
水力渡 在州东三十里。
树濮渡 在州西七里。以上俱横水渡。
肇庆渡 原设。
连滩渡 近设。
佛山渡 近设。
九江渡 近设。
山根渡 近设,已上长行。
东安县
南山河桥 距县南一里许。
九龙桥 距县西南五里。康熙七年,知县韩允嘉倡修,生员萧治邦等董其事。
夹河桥 距县东十里许,明万历十二年,知县陈公大建。
富霖桥 距县南六十里。
新茅坡桥 距县西南七十里。
南乡大通桥 距县三十里。桥久倾圮,民苦病涉。康熙九年重修,董事生员陈应熊,勷事生员郭卫都陈俊谟。
西南渡 距县三百二十里。
肇庆渡 距县一百九十里。
黄村渡 距县九十里,新兴交界。河面阔八十馀丈,向例上台。行部责令附近之民,搭造浮桥,为费不赀。康熙元年,钦差大人及藩院将军提镇各兵马西巡,适洪潦暴发,知县吕鼒雇船锁成浮桥,大兵经行,若履平地。事毕,建议设置渡船一只,另设帮驾四只,雇夫撑驾,无事资民济涉,有事乘送兵马往来。
巡司河渡 距县一百馀里。康熙元年,吕鼒设置渡船一只,帮驾四只。
西宁县
文昌桥 在东门外一里。明万历四年建造。后潦水冲卸,知县林致礼修复,寻被火,改于天妃庙前,又圮。万历辛亥年,知县苏至卿捐俸一年,倡义砌石。康熙庚戌年,知县王钺查苏祠田租,改为阴桥,大利形家云。
回龙桥 在东门外半里。
广济桥 在县东扶独村,距城十里。
太平桥 距县十六里,地名下城峒。明万历十九年,潦水冲卸,传有异迹,行人病涉。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曹钟浩捐俸一百两,砌石。
平政桥 在南门外一里。康熙五年,知县赵震阳捐俸二十两,砌石,用大木成舆梁,寻圯。康熙十二年,知县王钺捐俸倡,义议砌石如文昌桥,而难其匠值。又闻堪舆家谓天关宜开,故止之。转议买田置渡,为往来永便云。
接龙桥 在西门外半里。
利涉桥 在东门外大峒水口。距城五里。吴公桥 在都城,知县吴道远建。
肇庆渡   德庆渡   都庆渡
佛山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