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三三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卷目录

 潮州府部汇考一
  潮州府建置沿革考
  潮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潮州府星野考
  潮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三十三卷

潮州府部汇考一

潮州府建置沿革考

     《一统志》本府
《禹贡》扬州之域,天文牵牛分野。古为闽越地。秦属南海郡。汉初属南越。武帝平南越,复属南海郡。晋咸和中属东官郡。义熙末又分立义安郡。梁兼置东扬州,后改曰瀛州。陈罢州。隋废郡置潮州,治海阳县。大业中为义安郡。唐武德中复为潮州。天宝初改潮阳郡。乾元初复为潮州。五代时属南汉。宋开宝中平其地,仍为潮州,隶广南东路。元至元中改置潮州路。明洪武二年改路为府,领县十:
海阳县〈附郭〉
本汉南海郡揭阳县地。晋属南康郡。义熙中置海阳县,为义安郡治。以南滨大海,故名。隋废义安郡,以海阳置潮州。唐宋元仍旧明。因之编户一百七十里。
潮阳县
在府城南一百三十里。本海阳县地。晋置潮阳县属义安郡。以在大海之北故名。隋属潮州。唐永徽初省。先天初复置。宋元仍旧明。因之编户一百一里。
揭阳县
在府城西七十五里。本汉旧县,属南海郡。晋属南康郡。后废宋宣和中割海阳县地复置隶潮州。绍兴初废寻复置。元仍旧明。因之编户一百二十八里。
程乡县
在府城西北三百里。本汉揭阳县地。齐置程乡县,属义安郡。隋属潮州南。汉以县为恭州。宋初改曰梅州。绍兴中为程乡县,隶潮州。后复为梅州。元至元中改置梅州路,后复为梅州,治程乡县。明洪武二年省州入县。编户二十一里。
饶平县
在府城东二百八十里。明时建编户一十七里。
惠来县
在府城南一百一十里。明时建编户三十里。
大埔县
在府城东一百一十里。明时建编户二十七里。
澄海县
在府城东南五十里。明时建编户一十四里。
普宁县
在府城西南一百四十里。万历初建。编户三十二里。
平远县
在府城西北三百六十里。万历初改建。编户一十二里。
镇平县
崇祯六年析置。

潮州府疆域考

        《府志》潮州府疆域图

本府
南抵潮阳县界一百四十五里,
北抵福建界一百四十里,
东抵饶平县界一百五十里,
西扺惠州府海丰县界二百五十里,
东北抵福建界四百里,
西北抵福建界四百五十里,
东南抵海门千户所二百四十五里,
西南抵海丰县界二百七十八里,至
京师九千七百四十七里。
东西广四百里,南北袤四百六十五里。
海阳县〈附郭〉
东至饶平县界,
西至揭阳县界,
南至澄海县界,
北至大埔县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三百五十里。
潮阳县
东至海滨,
南至惠来县界,
西至普宁县界,
北至揭阳县界,
北达府一百四十里。
东西广四百二十七里,南北袤二百五十七里。
揭阳县
东至下外莆都一百三十里,
南至潮阳县三十里,
西至崇溪都二百里,
北至归仁都六十里,
东北达府八十里,
东西广二百八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程乡县
东至溪南都一百四十五里,
南至万安都一百八十里,
西至石坑都八十里,
北至石窟都一百七十里,
东南达府三百里,
东西广二百一十里,南北袤三百五十五里。
饶平县
东至宣化都一百六十里,
南至信宁都一百五十里,
西至海阳县界一百五十里,
北至弦歌都六十里,
西达府一百四十里,
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
惠来县
东至潮阳县一百二十里,
西至海丰县界九十里,
南至海十五里,
北至潮阳县界四十里,
东北达府二百七十里,
东西广一百八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
大埔县
东至三层岭五十里,
南至李子寨一百五十里,
西至潭澳村一百六十里,
北至阴那山九十里,
西达府一百六十里,
东西广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二百五十里。
澄海县
东抵大海,
南抵揭阳县,
北抵饶平县,
西达府七十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
普宁县
东抵潮阳县界,
南抵惠来县界,
西北抵揭阳县界,
北达府一百二十里,
广袤俱四十里。
平远县
东至蓝坊二百五十里,
南至相公坪一百八十里,
西至大帽山五十里,
北至长宁县三十里,
西达府三百八十里,
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二百五十里。
镇平县
东至上杭县,
南至程乡县,
西至平远县,
北至武平县,
南达府三百六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形胜附府总
唐韩愈祭鳄鱼文,大海在其南。
韩愈少府胡公碑,闽南两越之界。
韩愈诗:海气昏昏水拍天。
余崇龟文:城号凤栖溪传鳄徙。

潮州府星野考

府总
郭青螺象,纬解潮。隶广东广。在汉为南越地,在春秋为百越地,在《禹贡》为扬州之域。其次为星纪,其宿为牵牛,其辰丑。
潮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本府〈海阳县附郭〉
九郎山 越韩山十里。山势起伏凡九,故名。尖峰山 在九郎山之右。高百馀丈,围六里。形如卓笔。
大帽山 在城东十五里,高五十丈,围四里。石瓮山 在城东三十里。
竹篙山 在城北二里许。新建关将军祠。海阳山 在县北二十里。因南有大海故名。枫洋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高三十丈,围数里。伯公隘山 在枫洋。山迤而北一百五十里,丰政都最险,宜设防禦。
圆山 在江东都,围五里。
龟头岭 在城西三十里。状如伏龟,亦名扬铁岭。
青麻山 在龟头岭稍南。民多艺麻。高二十丈,围四里。
桑浦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二百丈,周围五十五里。势若蜿蜒,产茶。北麓多桑。嘉定间建塔其上。旁一井,冬夏不竭。
狮子山 在桑浦山之西十里。有狮子塔,上有石岩,屈曲难状。
玉简峰 在甘露岩之前,乃郡城之对峙也。宗山 在城西四十里。旧名华岩,王阳明生生祠在其麓。
金山 在府治后,即金城山。东临鳄溪,西瞰大湖,为一郡游览胜处。宋王汉记。
韩山 在府治东。唐韩愈尝登览植木其上。邦人因呼为韩木。凡科第多寡,则以其花之繁稀卜。焉有无亦如之。
湖山 在府治西。上有寺观错立。前连鳄溪,后接凤山,为一郡观览之胜。宋林㟽诗:溪流横过一湾碧,山色平分两岸青。
甘露山 在府城南五十里。上有白石岩。相传有孝子庐墓于此,甘露降,故名。
凤凰山 在府城北六十里。山多相思树,树中
有神,被发跣足。古谚云:凤凰山啸西湖平,代代出公卿。
狮子山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上有狮子塔,甘露岩前有玉简峰。
莲花山 在府城东七十里。以形似名,又名白石山。
南澳山 在府城东南一百二十里海中。形如笔架,上有三峰,曰青澳、深澳、长沙尾。
大河山 在府城北二百馀里,高百馀丈,周回四十里。因西有大河故名。
瘦牛岭 在府城西北五十五里。一名云落山。旧传有铜铁佛像宝贝之异。宋杨万里诗:行尽天涯意未休,循州过了又梅州。平生不惯乘肥马,老去须教遇瘦牛。
甘露岩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形势屈曲不可名状。昔人谓之第七洞天。
海 在府城南。杨万里望海诗:动地惊风起海陬,为人吹散两眉愁。身行岛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尽头。
三河 在府城西北三百里。其源有三:自汀曰大河,自程曰小河,自漳曰清远河,合流入于海。东湖 在韩山后。四山环绕,荷花弥望,柳阴夹植。湖中旧有湖山亭、清暑水月二观。
西湖 在府治西。绵亘十馀里,中有四亭:曰倒景、云路、立翠、东啸。宋陈尧佐诗:附郭水连山,公馀独往还。疏烟渔艇远,斜日寺楼閒。
官鄣湖 在府城东南二十里,产名龟。
小湖 在金山。
凤水 在府城北。发源凤凰山,汇于鳄溪。一名凤凰溪。
蒙泉 在西湖山后。
五龙潭 越蒙泉二里许。
韩江 在城东。发源汀赣,循梅会为三河。三利溪 在城西。导濠水至,于西厢历潮阳、揭阳,回抱曲折,殆将千里而后入于海。三县利之,故名。
中离溪 在县西南四十里。地连揭阳。邑人薛侃倡浚。
起龙溪 过桃山达于枫口入海。
温泉 在县西北一百里,其泉四时常温。鳄溪 在府城东,一名恶溪。东流五十里入于海。溪有鳄鱼,四足黄身修尾,其形如龟,锯齿森然。往往为人害。鹿行崖上,群鳄鸣吼,鹿必怖惧落崖为鳄所得。唐韩愈为刺史,作文驱之,徙六十里潮人遂免此害。
甘露井 在府城西,其泉甘冽,故名。
防虞井 在府城西,广七尺馀。
古树井 在府城南,有古树在侧。
潮阳县
龙首山 在县治北,俗称猴子山,亦名穫子山。东山 在县东三里,与韩山相望。叠嶂如层云。多砂石,无草木。其中有窦状如北斗,曰七星石。石七孔,中孔有水不盈不涸。按《一统志》:山上有二峰曰双旌石。韩愈游览之地,亭榭多见于此。宋郑原诗:寻泉行处僻,就石坐来寒。
辟牛岩 在城东五里。岩广十数步,深倍之。其下有卓锡泉。唐僧大颠初居于此山,故无泉颠,杖锡卓之得泉,因名。
钱澳山 在城东十里,即海门山。海船湾泊之处。
莲花峰 在海门城南三里。
钟南山 在莲花峰北。临于沧海之上有石曰镇海将军。
太湖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南临大海,下有龙潭,即韩昌黎遣尉致祭处。
广澳山 在太湖山之东十里。三面距海,盘据数十里。地多斥卤,不可以耕。
招收山 在广澳山之北。
磊口山 在招收山之北。
浔洄山 在城北十里。一名巡梅山,是为邑之后屏。
望楼岭 在城西北二里。旧建接官亭其上。华阳山 在城北十五里。
河溪山 在华阳山之北五里。
大化山 在桑田迤南。
禄景山 在大化山北二十里。
麻田山 在禄景山北三十里,有蟹眼泉。石龟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面枕练江,其形如龟。
曾山 在城西二十里。有宝峰岩高数百丈,船海者望以为表。按《一统志》:山出文贝紫藻朱文,
可以解毒,又名双髻山。
临昆山 在县西十五里,即唐故治。
灵山 在城西四十里,即大颠开创禅寺之所。壬屿山 在城西。
癸屿山 在城西。
铁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山势耸秀,高出群山之表。
洪山 在铁山西二十里。平地涌起,孤峰峻绝,其巅有泉冬夏不涸。
牛户山 在洪山北。
南山 去铁山十里许。连峰接岫,深林峻岭,盗贼出没之所。
坤柄山 在南山西二十里。有温泉,广四丈馀,深三尺许。
盐岭 在坤柄山西十里。
金竹岭 在城西南七十里。
翠峰岩 在城西七十里。昔有妇人于此禅居,常畜一犬。妇幻为佛,犬亦随化。乡人塑像祀之,号曰佛母岩。
神山 在城南二十里。
峡山 在翠峰岩南十里。
练山 在练江之南。
黄冈山 在城南四十里。
葛山 在城南四十五里。
明湖山 在葛山南三十里。
钓鳌山 在葛山南一百里。
龟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
西山 俗名曰塔山。旧传上有砖塔,遗址后移入县中,今府馆中者是。
海潮岩 在西山之麓。一名西岩。三面石壁。深广丈馀。今岩端有大巅遗像,多名人题咏。龙潭 在大湖山下。唐昌黎韩愈刺潮时常遣官致祭岁旱,祈雨辄应。
马耳港 在马耳山下。潮揭之水咸会于牛田洋,南入于海。
华阳水 出自华阳山,而北流注于牛田洋。河溪 出自河溪山,而北流注于牛田洋。西泸 出自禄景山,而东流注于牛田洋。蟹眼泉 出自麻田山。
西丰水 出自临昆山。《一统志》云:中有银石,俯视若瓶不可取。
仙陂水 源出赤涂岭石佛山。合诸水会于下淋。
麒麟水 源出壬屿山。其西条水合于新溪而南流,东条水合于石港亦南流。
水 源出南山。合铁山诸水会于石港。温泉 在新田山后,广六尺,深四尺。许乡人于此烹剥。流至小坑方可沐浴。
旱塘 出自员山而南流会于石港。
潇溪 出自坤柄山,南流为洋。乌合流溪皆会于石港。
波浪水 出自盐岭而东流会于溪口潭。司马浦 出自翠峰岩而东流会于铜钵湖。桃溪 出自林昭径而东流会于东溪。凡诸西南之水皆合流过和平注于练江。
练江 即龙井溪,又曰龙津。和平之水注之溪头成田。茆港之水自南来合之。邑中之水自北而合之。汇为大江流于海门入于海。
隆井溪 在潮阳县南五里许。发源南山,东入于海。
洪桥水 出自黄冈山而东流注于海。
光华水 出自北山而南流注于海。
揭阳县
揭阳山 在县治西一百五十里,形势岧峣南北两支,分抵兴宁海丰界。县之主山也。
三山 在县西溪地。名淋田。三山鼎峙曰明山、巾山、独山。上有明贶庙。
明山 在霖田都南二十里。半山有石穴,相传有三仙人出于此,即天竺岩。
巾山 在霖田都东南三十里。山状如巾,故名。有径通长乐。七成盗贼出没之所。
仙径山 在霖田都。脉连三山,形如覆盆。相传有仙过此,故名。
瘦牛岭 在蓝田都之石硿村。去县治一百里。一名云落,又名东枕。
飞泉岭 在蓝田都极界。壁立万仞,周回数十里。
贵人村山 在蓝田都联飞泉。岭跨揭阳长乐之境,周回百里。
五房山 在蓝田都。
琅山 在蓝田都。两峰状如马,堆石如琅玕,故
名。俗呼罗山。
苏姑山 在黄寨之中。
骼山 在蓝田都上洋村。
双山 在磐溪都。两峰并峙,因名。
马鞍山 在县治北二十里。
黄岐山 在县治正北一十里。
陈夫子岩 在黄岐山北,即竹冈岩是也。松冈岩 在黄岐山西,即崇光岩是也。
紫降山 在县治南二十里,官溪都镇山也。竹冈山 在县南二十里。上有石岩。宋陈希伋常读书于此,俗名陈夫子岩。
仙桥山 在仙桥渡。
笔架山 在官溪都浮屿内。
大尖山 在官溪都,去县治三十里。
大脊岭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
梅冈山 去县治三十里,梅冈都镇山也。红山 去县治十馀里。其土赤,故名。
桑浦山 在城东一百里。突起海滨,跨海揭二县之地,延亘数十里屹然。东南巨镇也。
桃山 在桃山驿西。旁有小山类桃,故名。钱冈山 在地美都。
邹堂山 在城东五十里。
茭池山 在地美都城东一百二十里。三峰削天。中有深池,数十亩。
郭处林山 在地美都。
鸡笼山 在地美鮀江之界。
浔洄山 在鮀江都。去城七十里。突起海中,接朝阳界,蜿蜒十馀里。
石城山 在鮀江都。
玉窖溪 在县前。后有南北二泒,南溪发源鱼梁滩,北溪发源瘦牛岭,会于浦湾渡,南入于海。南溪 在县南。发源海丰长乐二县分水亚。流经三山,百折而东过玉窖至浦湾渡,会北溪入于海。
北溪 在县北。发源程乡长乐分水界。流经贵人、飞泉诸山,东合石硿、循梁、大罗诸水过玉窖至浦湾渡,会南溪入于海。
深浦溪 在磐溪都。发源蓝霖西山。诸涧至北寨入于北溪。
湖口溪 在霖田都,发源崎山。
浦口溪 在官溪都,发源田心山。至石头山入于南溪。
梅冈溪 在县北二十里,发源长布畬,会官溪口入于海。
古溪 在县南一十五里,发源普宁,界广蔡山。会梅溪入于南溪。
枫溪 界桃山梅冈二都之间。发源凤城西湖山,至枫口入于北溪。
潭 在霖田都。深不可测,中有石修,广二丈馀。遇旱祈祷辄应。
双溪口 去县治三十馀里。南北两溪会于此。中有石七堆以捍贼舟。
汤坑 在蓝田都,石碣岭麓之坑也。
沙马 在鮀江都牛田洋中。
牛田洋 在鮀浦之南。西受南北二溪之水,东南通涨海。鱼盐之利。
鸣洋 在蓬州都。
海 在蓬州都,去县治二百里。极天无际,东通闽浙,南通广惠琼崖及诸岛。
飞泉 在县西北五十二里,其山岧峣壁立数百仞,绝顶有泉涌出,半空而下。
程乡县
金山 在县署后四十二武。高三十丈,周六十丈。
王寿山 去邑治一百二十里。高八百九十丈,周二百五里。王岐修炼于此。
阴那山 在县东八十里,高八百丈,周一百五十里,形如仙掌。唐僧了拳修炼于此。
城堞山 在县南五十里,形如雉堞,故名。天马山 在县南六十里,高三百十丈,周七十一里,形如马,故名。
马鞍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
西山 在县西十四里。周八里。山顶平坦,居民避乱于此。
双髻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尖峭双峙如丫,故名。
五峰山 与双髻山左右并峙。
四姑山 在县北三十里,高二百丈,周十里。万缘山 在县北八里,高百丈,周四里。
羊子佃山 在县北二百里。
九峰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
青凉山 在县南十二里。
旗山 在县东北一十三里。高一百一十一丈,周二十六里。形如旗,故名。
平顶山 在县东二百里。高二百七丈,周七十二里,形如帘盖,故名。
蕉头山 在县东北二百里,高五十馀丈。苏田三台山 在县北百里。形如笔架,故名。梅峰 高三丈二尺,周八十丈。温禧植梅其上,故名。
东岩 去县治六里。岩洞广三丈,洞有石鼓,扣之则响。亦名东安岩。
相公坪 在县西北三十里。
仙花嶂 即明山西麓。
黄沙嶂 在县南十二里。高三百六十丈,周六十里。
百花嶂 在县东十里,与百花洲相照,故名。龟潭岭 在县东一十里,高二十五丈,周三里。下有龟潭,旱则祷雨于潭。
耸秀峰 去县二十里。高三百五十七丈,周一百二里。挺然而出,故名。按《一统志》:上有铁佛庵,祷雨多应。
祥云洞 在县南五里。山有洞,洞有林木。高峰岭 在县西二里。高三十七丈,周一里四。平突起,下临涧水。
天子岭 在县北十里。高二百丈,周十五里,四山夹侍。
石窟洞 去县二百里,今割镇平。
游曦岩 在县北七十里,今割镇平。
北岩 在县北五里,广二丈,深一丈。依石为岩。铜鼓嶂 在县东南八十里,高九百九十馀丈,周一百四里。
双笔峰 在县东南三十里,高三百五丈,周六十五里。二峰秀峭如卓笔。
香炉峰 即阴那山之别支。形似擎炉,故名。龙岩 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高二百九十丈,周一百六里。形如龙牙,故名。
龙牙岩 在县东北一百里。岩广四丈,深一十三丈,高三丈。洞有石瓶滴水,秋冬不涸。
仙牛岭 即王寿山另支。
铁山嶂 在县西北九十里,今割镇平。
西岩 在县西五里。中有兰若,曰灵境。依山为亭,景态万状。其西又有罗汉、观音、蛇山三岩。宋刘安世尝过此,有题。岩宽三丈,高一丈馀。石室洞 在程乡县摧锋寨旁。穴窦深二十丈许。中有石鼓、石柱、天窗之类。
南石田洞 在县西北。幽远深邃,人迹罕至。奇葩异果,多不知名。采于山者间遇之。甘美可茹或怀。归多迷失道。后人题曰:仙客有灵千古在,洞门无钥四时开。广二丈二尺。外峻内宽,平地突起,腰有醮坛。
明山 在县东三十里。上有招仙观,下有龙潭,岁旱祷雨辄应。昔有羽流隐此山习辟谷,后尸解留偈云:形容陋古守真无,取海底明珠照破秋。浦山高九百九十二丈,周三百里。
西洋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峰峦周匝洋,一作阳。
程江 在县西七十里。源出义化,历古坑会于梅溪。因程旼得名。有诗云:程旼当年一匹夫,不操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人心服,万古江山与姓俱。
梅溪 在县东六十里。发源汀、赣、惠三州。中有龙潭,下有防辣滩,滩声澎湃,喧豗闻于数里。百花洲 在县界南,夹两水之间。时有百种花,人以为邑之瑞。旧谚云:百花洲尾齐洲前,此地出状元。
柴桑溪 在县南四十里,源自莲花山。
罗衣溪 在县南三十里,源自城堞山。
鲪坑溪 在县南二十五里,源自兴宁界河田。大密溪 在县南二十五里,源自九狼峰。大乍溪 在县南十五里,源自小乍。
周溪 源自平远莲塘角。由洋门谢田五十里达县,近邑东四里。旧有濂溪书院。
西洋溪 源自明山绕仙花嶂之麓。西流而合于梅溪,故名西洋。
雁洋溪 源自石寮等山。三十里汇于梅溪。小河溪 一源自武平象洞由镇平,一源自平远。出镇平合流出程乡,一百三十里汇梅溪。黄沙溪 源自阴那。二十里合于梅溪。
黄竹塘 在县南十里,源自黄沙嶂。诸水会流,周围一十五里春冬不竭。
龟目井 在县治前。以县形似龟、凿井为目以
疏其气,利于风水。
义井 在城南门。
温泉 一割平远,在热水村。一在县西北五十里,可浴。
宝山灵潭 在县东六里,旱祈雨立应。
放生潭 在松元魁塔下,邑人李楩邓之麟李升、李𢘆等立。曾井 在县西,泉冷而甘。相传南汉曾芳令是邑以药置井中,病者饮之即愈。后人思之不忘,故名。宋张致远诗:曾井有泉清毒瘴。
饶平县
尊君山 去县北五里许,县治之主山也。古名将军山。
望海岭 在县东二里,危峰插天,远眺海表。天马山 县治之面山也。有天马行空之势。待诏山 在县西南十馀里。四时杂花竞秀,名为百花山。
城隍山 在县治北。古名金山。
琴峰山 在县治后。
大金山 在学宫后。
桃源山 在县西北十里。上有龙潭,岁旱祈雨辄应。
九峻山 在县西北,通大埔捷径。
南陂寨 在县西,民筑土为城以避寇乱。石帽山 在县南十里许,上有石如磨。
缭船楯山 在上饶岭脚,村东北界平和。犁头山 在上饶堡,高四百丈,东连漳浦。凤凰山 在县治西四十里,高压诸峰,山顶翠如凤冠,乘风能鸣。与郡城西湖山相应。
河门山 在县东北。邑水所出之地。知县刘抃倡建文峰塔其上以培风水。下有石碑,文曰: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处半收。宋贤王十朋立焉。
绣衣岭 在县南八里许。
尖山 在东洋屯青竹径村。连漳浦,途多险阻,伏戎之区。
白鹇山 在东洋屯堡。
四壁岭 在东洋屯堡潘段村。相传为陈吊眼屯众处。
鹤山 在东洋屯堡麻湖村。
宝珠山 在黄冈堡后。
石壁山 在黄冈堡北。
黄紫殿山 在陈塘堡浮山村。左三台山嶂,右九曲水湾。
燡堠山 在井州堡右。
南鹅山 在县西南平溪,西接海阳县界。栖云山 在黄冈驿南,高与莲花山相表里。留岭 在宣化大卷上村,北接漳浦,南诏驿界。大幕山 在宣化上。底后形如垂幕,故名。鲤鱼山 在大幕山下。
马头冈 在海渜。
莲花山 在苏湾信宁二都界。
北山 在大幕东,有泉虽旱不竭。
东坑山 与北山相连。
周田山 山下有庐舍,陈石冈诸公常读书其中。
狮山 为宣化大埕,后屏偃伏如狮形。
小金山 在大城所北门。
龙潭山 在大卷东北。
釜山 在宣化高埕神前之南。形如覆釜。赤瞰山 山有风动石。
香炉山 在宣化岭后村西南。山顶有石如香炉,故名。
铁甲山 在宣化下湾西。
月山 在下岱上寨寮。
烟楼山 在海边,有望墩烽楼在焉。
象头山 在柘林,旧有天妃宫。
西澳山 在柘林,海中有田若干顷。
鸟头山 在柘林北。
红螺山 在大埕栅湾港口。
深坑山 在宣化都大埕栅东南。
南澳山 在东里南三十里信宁都,海中山也。河门 一自九峻诸山。发源南流,五十里至县东,两山相峙为河门。一自桃源诸山,发源北流,二十里绕县,后至城隍山下合之。一自梅峰,发源南流,二十里从天马山下赴于河门,十五里至石溪头。
汤溪 距县二十里。溪多盘石,中流有石窍如盏,涌出汤泉。有三石池。
九龙潭 在半径村。相传有龙居,焉祈雨立应。西溪 发源于尖峰潆大埕前。达于湾港入海。
南澳 在东里南三十里大海中。周回三百馀里,中分四澳:南曰南澳、东曰东澳、北曰深澳、西曰隆澳。南澳地宽衍。
青澳 自南澳东折,风波险恶。二澳鲜有泊舟者。
深澳 内宽外险,有蜡屿、赤屿环于外。仅一门通舟,而中容千艘番舶。海寇多泊此焉。
隆澳 为艘舳往来门户。海寇亦时泊焉。万历四年设副总兵筑城镇守。其田粮七千八百馀亩,悉充本地兵饷,而虚粮犹悬县中。
辞郎洲 在南澳海中。
宰猪澳 一在深澳东,一在南澳,与后泽相近。后澳 在柘林西山之麓。澳面宽平,水波不兴守备兵船泊此。
钱澳 在南澳。或云宋帝驻跸浅即此也。新澳 在上里东二里。矶石嵯峨,激浪崩天,舟不可行。
湖下澳 在云盖寺下。
后泽澳 在阴澳。
羊屿澳 在隆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