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三一三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
 第一千三百十三卷目錄
 廣州府部彙考十五
  廣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十三卷
廣州府部彙考十五
廣州府古蹟
     府縣《志》合載本府南海番禺二縣附郭
任囂城 在城東二百步。
其城甚小。
宋時鹽倉,即舊番禺縣治也
併入東城
佗城 在府東
佗蓋廣所築者。
後為黃巢所焚,宋修復之。
建德故宅 按《明一統志:在府城內,漢南越王弟建德宅也。
後為虞翻園,又改為光孝寺
番禺縣 在府城南五十里。
舊縣交州廣州,皆治於此
後遷於城東,即鹽倉
唐復修建之。
任囂 在府城內西一里,即侯王廟。
後廢兵備道
南粵王廟 在南海縣北一里,上有尉佗樓,後併入侯王廟。
陸賈 在乾明寺側,即今光孝寺併入侯王廟。
二孝子祠 在府城西二里,祀漢孝子羅威唐頌
甘溪陸公亭 在府城東北五里北山下。
吳刺史陸引西北百餘里,築堤瀦水以便民汲。
民遂建亭其上,以寓思焉。
唐會昌間節度使盧鈞復加疏鑿濟舟楫,更飾廣廈,為踏青遊覽所。
傍多木棉刺桐
漢廣之為甘泉苑。
運甓齋 在藩府
晉陶侃廣州所居
饗軍堂 在藩府亭館西。
廣平堂 在藩府西。
其側有宋公遺愛祠。
廣恩館 在府城西北一里
後為開善寺
今廢。
盧循河南故城 在府城十里南岸上。
與廣隔江相對
其東為古勝寺。
今廢。
莫亭 在朝臺。
唐刺史李玭建。
劉王花塢 在府城西六里,名華林園
又有芳華園、芳春園,俱在城北。
飛橋跨沼,林木之如畫。
有望春園在城南二里。
花塢故址,宋末猶存
又有芳華苑,在千佛寺側,有桃花水一。
二里可以通舟
今已盡為民居矣。
昌華苑 一名顯德園,亦偽劉故址也。
荔枝灣
石屏堂 在郡城西。
宋知廣州蔣之奇所建。
下有池百餘步,列石甚富,即偽劉所謂明月峽玉液池。
南北舊有含珠亭、紫雲閣
端午,令宮人競渡其間
劉王郊臺 在城西。
朝漢臺故址
南漢時,郊於其上。
志謂在郡北蓆帽山者,非也。
花田 在城西十里三角市平田,彌望皆種素馨花
鐵柱 凡十二。
南海乾和殿鑄者,宋柯述取其四,植於帥府正廳
一沒城東濠,一沒直司泥淖中,餘莫知所在
劉鋹二子銅像 在元妙觀
嘉靖初提學副使魏校始銷之。
銅鼓 南海東西廟皆有之蓋。
唐時物也。
遠華樓 舊名粵樓
大市闤闠中。
南樓 在府治城上
東瞰扶胥浴日之景。
西望靈州吞納之雄。
南瞻珠海北倚越臺
森列萬象四望豁然
建中靖國間,經略師復建。
瀟灑軒 在光孝寺
宋知州蔣之奇建。
南海神玉帶 宋真宗所賜。
舊藏市舶庫,久不存。
公元1211年
安樂廬 宋嘉定四年經略廖德明駐泊故址,創以待旅疾無歸者。
公元1223年
廣安宅 宋熙十六年管運使鑑兼、提舉常平請於朝,買沒官田三十頃七十六畝,又乞以廣州沒官田以給民戶租佃者,歲為米七百餘石、錢九百餘貫撥付常平庫。
前所仕宦子孫之流南土者。
宅在崇報寺東,宋末毀入於官。
故址改為南海縣
安樂堂 舊志元至元間建。
凡廣軍士患病者,於此調治
每歲萬戶府專委百戶一員,常加省視,毋令失所元季燬。
公元1242年
壽安院 在舊威遠門內
宋寶祐間提舉劉震孫建。
廨庫於南濠街。
收其息以贍貧病者。
瑞澤堂 在官園巷
堂有雷轟為三。
父老傳云東坡南來寓此。
信宿時,有甘露降其上。
元老壯猷堂 在布政司後。
宋淳祐壬寅經略使方大琮建。
魏公遺愛祠 宋熙寧中人為廣州魏瓘建。
南園 在府城南二里。
中有風軒
明初,孫蕡王佐李德輩結詩社於此
後為總鎮府花園
五羊城 按《明一統志寰宇記云:在南海縣
城周十里,初有五仙人騎五色羊,執六穗而至。
今呼五羊
趙佗築之
交州刺史步騭修之
後為黃巢所焚。
藥洲 在府城內。
相傳南漢時,聚方士煉藥於此
有湖,歲久湮塞
宋嘉定初經略陳峴輦石為山,蒔以花木,建堂其中更名西洲
堂亭池館,各有扁額
兵火之餘,略無存者。
明朝洪武初,即其址為按察分司
慈元殿 宋末,帝昺作於厓山,以奉其母楊太后
海樓 在府治子城上。
下瞰番禺二山
寶書樓 在舊藩司左。
文裕黃佐建。
侍郎王衷記。
海山樓 在府城鎮南門外
極目千里百越偉觀也。
宋陳去非詩:百尺闌干橫海立,一生襟抱與天開。
岸邊天影隨潮入,樓上春容帶雨來。
望海樓 在府城上。
明洪武初建,覆簷五層,高八丈餘。
鑑空閣 在府城上。
宋蘇軾詩:明月本自明,無心孰為境。
掛空如冰鑑,寫此山河影
十賢堂 在府城內。
宋元祐間,知廣州張田前代賢守滕修吳隱之王綝宋璟李尚隱盧奐李勉孔戣、盧均、蕭倣凡十人祀之。
八賢堂 在十賢堂東。
南宋淳熙間經略周自強取先時名潘美向敏中余靖魏瓘邵曄陳世卿陳從易張田凡八人祀之。
番山亭 在府學後。
周自強建。
明時重建
學士解縉為銘。
浴日亭 在扶胥南海神廟西。
小丘屹立,亭冠其顛。
後改名拱日
蘇軾詩:劍氣崢嶸插天瑞光明滅黃灣
坐看暘谷金暈遙想錢塘雪山
朝漢臺 在府治西五里
趙佗自稱南越王時,漢遣陸賈勞問因,說歸漢。
數月,後遇正朔,登此望漢而朝。
許渾詩:趙佗西拜登壇馬援南征土宇寬。
越國舊無唐印綬,蠻鄉今有漢衣冠
越王臺 在府城三里
宋楊萬里詩:榕樹梢頭訪古臺,下看碧海瓊杯
越王歌舞春風地,今日春風獨自來。
石屏臺 在府城內。
南漢時,嘗鑿玉液池。
池上石屏臺臺北有翠層樓
順德縣
忠義鄉 在黃連
元季盜起,關敏舉義遇害
征南將軍廖永忠名其鄉曰忠義
構亭表之。
龍潭土城 在北水龍潭村
元末為盧實善所據,稱盧左丞,與何貞角立
廖永忠駐師廣州,覘實善
實善旬日築土城,環海延袤千餘丈。
永忠疑之關敏為導。
始克,獲其黨蘇世祿等百餘人
實憾之攻,滅其家。
今城遺址尚存
石臼三尺許者百餘居。
人掘地往往得金寶,以盧嘗城此也。
典籍書堂 孫蕡所刱。
平步
謫仙亭 在古樓。
吏目鄒智建。
泊鄒厓 在馬寧智常泊。
馬寧有寄吳廷舉詩,後人遂名其厓。
新會古勞都坡亭山,以東坡過之也。
飛來殿 在龍津
東莞縣
公元757年
東官郡城 在縣南二百里東莞場。
晉咸和間為郡。
隋開皇間改縣。
唐至德二年徙置倒涌,即今縣治
故址今為東莞守禦千戶所
東莞故縣 一在東莞場之北,一在大蓈村之東。
從化龍門新寧三縣古蹟府縣《志》俱缺,無考。
增城縣
舊縣 在城東北十里
今為民村名東街
沖霄門 在學東南
永樂志》云:在縣之西北嶽廟嶺,即此
不存
公元1074年
鳳凰臺 在邑城內。
古名春岡
宋熙寧七年,有
鳳凰見於岡上,因名鳳凰臺
七星井 一在北門大街斜石右,一在北門大街左,一在南門公館前左一在講院前,一在西門大街江東廟中,餘未詳
劉王涌 在增江水口。
宋朝革命四方僭叛以次誅戮
南漢劉鋹欲潛,遁羅浮為狡兔穴,因於水口鑿濠通山以為舟之計。
何姑井 在會仙觀。
何仙姑遺履處。
瑞石 在證果寺左。
即賓道者寂處
交趾營 在城中北街。
渡江石文光宋丞相宜中交趾借兵,後石氏還此屯兵云。
塔山豸嶺亦石氏取平築寨。
山寨嶺也。
番鬼地 在城西隅,亦交趾人從石氏來寓之故云。
鐵船瀝 在迴龍關石廟前
石氏有船名鐵船,沉於瀝中,因名。
永樂志》:又瀝上有隄,為往來通行之路。
久已傾圮
知縣陸清原捐貲修築邑人便之。
香山縣
香山故鎮 即宋金斗鹽場也。
縣南一百五十里地,名豪潭
舊為金斗鎮,屬東莞
宋紹興改為香山場,後遷於前村
址廢。
公元1153年
香山舊縣土城 在城南。
宋紹興二十三年,詔,香山鎮始置縣。
元末,縣尹孕、羅歹移縣古寨山,屯集保障
明洪武初歸款復縣創建,始築土城。
洪武二十六年,置香山守禦千戶所,改築。
故址為軍營。
公元1343年
石龜亭 在縣東石龜山下
元至正三年達魯花赤為思馬恩建。
元季燬。
馬侍郎南寶故宅 在縣沙涌村。
宅前有荔枝
靈鐘 在普陀庵。
相傳自豪潭飛入。
新會縣
岡州 在縣北黃雲寺前
公元971年
義寧廢縣 一在縣治東三十步,一在西南三十里天臺村。
舊志宋開寶四年,以義寧併入新會,其地今有義寧坊。
明洪武十七年,開築城池,改為軍營
天臺故址,今為民居
坡亭 在縣東北古勞都之坡亭山
東坡南遷過此,愛其山水之勝,因駐車盤旋久之
後人慕之,乃築亭,其所至今故址尚存
三水縣
仙跡石 在華山上。
寬平如掌,印足其上。
俗傳李仙飛昇留跡也。
仙果園 在大潭山上
相傳仙果奇花,仙人所植,遊者有緣,從摘啖之。
竊懷則迷歸路
沙井 在華山寺。
僧復庵洗缽泉。
鴨埠水 水自萬山出,夏冷冬溫,故鴨鶩樂聚。
唐黃巢覆舟清遠南奔屯,此宋狄青西討即此,忠烈侯徒步往謁,亦即此
公元1385年
樂塘江 近何木岡。
永樂高安潛溟廣東憲副朝覲,經此洗硯,失水中。
次年還,舟泊江側,見硯隱隱在沙,拾之,作詩以記。
玉鏡臺 在胥江
舊志載:兩岸當爐者。
雲谷泉 在清塘山上
葛稚川洗藥於此亦名葛仙井
石屋 在龍池山上,黃巢所築。
仙女石 在縣東二里江邊
按縣未設也。
南海駱尹維舟於此,其感興詩聯云,絃歌風動一城月,文物天開三水
西南童穉,先有白塔廣州之謠。
二年而縣設,詩讖童謠兆誠不爽矣。
麒麟石 在南岸陳埇。
秀起山中峻峰數丈,前臨大江,上有仙蹤
石中有巖,深廣數尺,相傳祈嗣多驗。
清遠縣
中宿廢縣 在政賓鄉何峒村。
去縣六十里。
峽山書堂 在峽山寺書堂坑。
故老相傳黃帝二庶子隱讀書
尉佗萬人城 在中宿北隕山,址尚存
釣鯉臺 按《明一統志:在峽山寺西。
秦人趙胡於此釣得金鯉,重百斤
新安縣
公元1277年
景炎行宮 在蔚山。
宋景炎二年,帝舟抵此,作行宮居焉。
官富駐蹕 宋行朝丁丑年四月,帝舟次於此,即其地營宮殿
故址猶存
杯渡石柱 在杯渡山之麓。
瀕海二石柱,隔四十步,高五丈
半折
郡志謂昔鯨入海觸折云。
杯渡石像 在半山石巖內。
三尺,闊二丈中有石臺像設其上。
約高五尺六寸,又有弔鐘,兩
樹交枝懸之。
南漢石魚 在海光寺
今廢。
公元550年
屯門鎮 郡志云:大寶元年春,於寶安縣置屯門鎮。
虎頭潭故寨 在七都見廬山
王母妝臺 在大鵬王母洞村。
前有大石,高數丈,昔傳王母梳妝於此
煙臺 在鳳凰巖下單傳文丞相文應麟子孫家於嶺下,為何左丞部將,值歲荒,建此臺。
登眺凡家爨煙者,賑之。
至今猶稱煙樓下云。
石壁畫龍 在佛堂門。
龍形刻於石之側。
化佛遺址 在邑之一都庵前。
村後大石石側化佛三字
渡頭石塔 在邑之三都沙井河邊
公元1616年
鎮石室 在長鎮村山嶺上。
有石艇、石塔,傍有仙人足跡
有石香爐
前有石澗仙泉。
秋冬不竭
有神像,人祈禱,即應。
萬曆丙辰鼎建長豐庵。
崇禎癸酉知縣烏文重修文昌閣佛閣
八景石洞禪宮雲梯天閣石榻風雲松臺月照仙人遺跡先朝遺剎、普渡仙航菖蒲石澗,皆絕勝云。
仙姬石 在六都下梅林村。
有崖石相屹峙
鄉人祈禱,甚應。
頂上雲蓋即雨,俗呼三姝石。
鐘鼓石 在縣署後。
左右二石
特立,員似鐘
仰面,坦似鼓。
扣之,各有聲。
知縣周希曜題。
纜聲 在蚊洲海。
傳有船纜在此。
今天將雨,纜聲先響,屢驗不爽
仙橋遺石 在三都橋頭
有大長石數塊,屹立河邊
潮極長不沒
若私打一塊,腹即痛,置即愈
舊傳一人驅群石,或問何往,應在此造橋,後見一孕婦,驅不動,橋未成。
花縣
仙人壙 在筋竹岡山巔。
相傳仙人遺蛻所。
藏旱,禱,輒應。
鐘潭 在瑞雲山隆興寺旁。
相傳古昔寺廢佛像,遂委潭內。
其鐘飛入覆之。
土人善水者,往往見其鐘紐,每欲決水取之,輒遇風雨潦長而止。
連州
元豐十二亭 曰燕喜,曰四望,曰八顧,曰百花,曰擷秀,曰蓮照,曰清暉閣,曰都景樓,曰海陽,曰湖樓,曰峽山,曰大雲峒。
四望以下建立歲月人名未詳
宋治平以前亭名已廢。
至元豐初知州杜扞乃追已廢之名,刻石而正之。
紹興十二亭 曰燕喜,曰月窟,曰真覽,曰振鷺瀑,曰飛練,曰君子,曰天澤,曰臥龍,曰鍾美,曰十韻,曰聚秀,曰勿幕,自天澤
以上唐人遺跡
臥龍以下後人之所創。
宋紹興知州陳曄重建
燕喜亭 在城內,唐韓文公有記。
陽山縣
讀書臺 在治二里
賢令山之腰,群山環翠
前臨湟水瀠迴如帶
俯視郊原雉堞草木可數。
韓退之築臺讀書於此
後人景慕,因其故處以祀之。
有屋二楹。
石刻韓公像,像嵌於壁。
移置石龕更新四楹
屋外左旁有石,刻讀書臺三字
公元1608年
釣魚臺 在邑東半里塔溪之右。
石磯平闊如砥,可以坐憩。
臨溪流之上,水聲潺湲林樹蓊蔚,雖長夏暑氣
鷗鳧浮沒漁歌響答令人遺世之想。
韓退之區冊曾釣於此
後人因建祠宇記蹟焉。
旁有石碑,書韓公石磯五字
萬曆戊申南詔巡憲吳安國立。
游息洞 一名東石岩
讀書臺之左。
韓退之登臺游息於此,因自命之。
洞門宏敞如堂,有生石柱,壁間刻前人詩句
下有泉流涓涓出草石間
退之詠詩云: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
往來三伏裏,試酌一泓清。
其內岩谷幽邃,可與朝陽洞相通
朝陽洞 在游息洞之東,亦退之所命。
洞口東向
日出洞中有光,故名。
深五六十丈,內有石几桌,可坐二十餘人
西與遊息相通
宋張本中三字洞口
石崖文 在縣北三里
石壁如屏,高二丈橫闊四丈
西向
宋紹興間縣令張本中刻聖傳頌文於其上。
方廣五寸筆畫遒勁
至今無苔蘚剝蝕,朗朗可觀
仙人掌 在城西北一里螺峰之下。
數石嶙嶙突出山麓
石上有掌痕五指宛然如手所印。
近有石,工持斧鑿欲碎之,風雨暴至,昏仆不能言,
人以為神。
其說雖不經,然掌跡徑二尺餘,深寸許,想巨靈天成
非人所為也。
石鐘岩 一名龍岩
在大鯉峽南岸
有數層,幽邃堂室
廣數丈,深不可測
洞內石乳流光,秉炬照之,寶色耀目,石形龜蛇相錯
左有片石下垂擊之聲似洪鐘
右有石田數坵,其畔如雲藥爐丹灶仙跡種種尋玩不盡
真天佳景
今以石鐘清韻龍湫時雨,以龍湫連州境也。
冷然洞 在同冠峽口,岩壁峻絕
軒朗而內幽邃
洞有大士石像莊嚴屹屹,循石磴更上一層如樓如臺
可以眺望
仙女床 去治三十里。
石崖上,人不能到,下臨深潭
往來過則見床之木,數百年不朽
洗馬街 南去縣五十里。
何昌期曾洗馬於此
連山縣古蹟府縣《志》俱缺,無考。
陵墓南海縣
戶部尚書馮炳墓 在縣何村。
馮章靖公,元之父也。
又有祖墓,在潯岡下。
舊志誤此為馮京者,非章靖公
後留開封
丞相葉顒墓 在縣文圃街。
尚書陳顯墓 在梯雲堡。
朝奉吳必壽墓 在大團岸門嶺。
太守孔粹墓 在郡西鼎安都
其子元凱商人遺金,還之。
人為擇地以葬,俗云陰騭墓。
提領陳德甫墓 在縣東門外麥子岡。
尚書張泰墓 賜葬於石門山
諭德倫文敘墓 在縣銀涌嶺頭
祭酒倫以訓墓 在銀坑嶺。
大學士諡文襄方獻夫墓 賜葬於金甌堡大岡。
府尹陳錫墓 賜葬於潯岡。
學士黃佐神道碑
父贈太常卿
珙墓在虎脈岡。
尚書陳紹儒墓 賜葬於潯岡。
父贈太常卿,鰲墓在山左
都御史龐尚鵬墓 在縣沙坑清水岡。
尚書劉堯誨侍郎何洛文撰碑
曾祖墓在青岡
祖弼墓在唐村
父憲墓在肖坑尾。
並贈都御史
高士李孔修墓 在西雲路峰。
孔修字子長憲使李中參議王洙學士霍韜葬之,為銘。
今以孔修配祀於社。
尚書霍厚一墓 尚書霍韜之祖,葬於石頭鄉。
前有龜蛇水,名旗鼓山
後有石人石筍形勝異常
尚書潘濬墓 賜葬於南海縣大戙旗山
尚書霍華墓 賜葬於南海縣西樵雷壇峰。
尚書郭尚賓墓 賜葬於南海縣大瀾灘山。
孝子阮珩墓 在西樵大燕坑。
尚書李壯墓 在弼唐青水岡。
尚書李暢墓 戶部尚書李待問之父,葬於沙隄鰲頭岡。
主事龐儒墓 戶部主事景忠父,葬於北門外龍埤岡。
誥敕亭。
鄉賢李孝問墓 在沙隄鰲頭岡。
戶部主事景忠墓 在北門外。
孝子王博武墓 博武許州人
會昌中,侍母至廣州
沙涌口,暴風,母溺死博武自投於水。
嶺南節度使盧真俾使沉罟,獲二屍焉,乃葬之。
表其墓曰孝子墓,詔為刻石
刑部員外郎李陞問墓 在大圃葫蘆岡。
都御史蒙詔墓 在花屋岡。
知縣劉拱辰墓 在縣北丫頭
番禺縣
南越王趙佗墓 自雞籠岡以北至天井連岡,接嶺皆墓,莫知真偽
舊志葬時,輀車四出,莫知真墓所在。
有鑴於蒲澗石者云:山掩何年墓,川行代人,遠同金紫鳥,近似石麒麟
此真墓形勢也。
人亦莫測其所在。
交廣春秋越王趙佗有奉稱藩之節。
死有祕奧神密之墓。
之葬也,因山為墳,其壟塋可謂奢矣。
葬積珍玩吳時遣使發掘其墓,求索棺柩
鑿山破石費日損力,卒無所獲也。
奢僭慎終其身,乃令後人不知其處,有似橋松,仙牧豎固無所殘矣。
文王趙胡
明王趙嬰齊墓 初,吳孫權聞佗多以寶貨殉葬,乃遣交州從事吳琦訪佗墓,莫能得。
嬰齊墓掘之,得玉璽、金印銅劍等物,後二劍經贛上,飛躍水中
南漢劉王塚 在城東二十餘里,曰北亭
明崇
公元1636年
丙子秋九月田間雷出,奮而成穴。
耕者梁父過而見,因投以巨石空空有聲
乃內一雄雞,其中自伺守至夜盡聞雞無恙於是子弟入將。
大發之,見有金人翁仲屬者凡數,舉之,各重十五六斤。
正處二金像,冕而坐,若王者與后之儀。
各五六十斤,地皆金蠶珠貝築之
有鏡一,自發光燭,照暗中如日月。
寶硯一,硯中池玉魚,能遊動
其他異物尚多不可指識
但先攜鏡歸家,光動鄰舍,亟碎之。
鄰人而靜往,遂趨白官邑有司
拘繫之,亟親臨其地視搜發。
一旦公私籍沒無餘。
其中一棺,即為掘者所縻,骨齒稍有存者。
所發隧道如城鞏,高五尺二座,深三丈
中有碑文,始知為南漢王塚也。
文曰:維大有十五年歲次壬寅四月甲寅朔念四丁丑高祖天皇大帝崩於正寢
光天元年五月癸未朔十四日丙申,遷於康陵,禮也。
文多破闕不盡載。
翰林學士知制誥正議大夫尚書右丞紫金袋臣盧應敕撰并書,已,上帝王陵墓。
南海任囂墓 在城西北二里
舊墓上有廟,今廢為民居
番禺舊志任囂法性寺即今光孝寺前官道東十餘步,墓在廟下。
廣民歲時祀之。
宋時,廟與墓已不復存。
洪武十一年,展築城池。
都指揮許良徙建於侯王街,遂廢為民居
方信孺詩:枯墳曾閱幾興亡行客徘徊古道旁。
茅屋一間無覓處,可憐不似楚昭王
太守鄧宓墓 在城馬鞍山
相傳伏波將軍馬援常駐於此
山每風雨晦冥,常聞人馬之聲。
跡之乃得鄧宓墓,在榛莽中。
徵士董正墓 在縣東,今不知所在
孝子羅威
布山唐頌墓 二墓俱莫詳所在南齊刺史范雲常祭之。
大將軍陳伭德墓 在茭塘鴻鵠嶺。
清海軍副使陳息卿墓 在陳家村
吏部侍郎李昴英墓 在沙灣
曾南豐墓 在沙灣青蘿障下。
提刑譚惟寅墓 在粵臺東東寺後。
承奉大夫李仙墓 李昴英曾祖
葬猛石涌石岡
世傳此地茶花云。
學士李祐卿墓 在白雲鄉
朝奉大夫陳震墓 在陳家村
朝議大夫陳有諒墓 在茭塘龍窟頭。
懷遠大將軍廣南安撫士亮墓 在茭塘金鼎竹山
安撫使蒙甄墓 賜葬於繫龍岡
大尉蘇紹箕墓 箕開,建月溪禪寺,捨田以供香燈
卒,葬於月溪禪寺後。
朝奉大夫蘇世矩墓 在欖山堡。
奉議大夫黃朝相墓 在慕德里。
李忠簡夫人墓 在河南沙頭獨孤社旁。
敕封恭人李氏墓 在河大山
宋羊額何世忠妻。
開寶間餉軍敕封恭人
給賜山田以葬。
李仙人墓 在河南小港村口
今已毀石亭
故址猶有舊斷石柱存道傍。
仙人不知其名與何代人。
而俗但呼為仙人墓云。
知府李靴墓 在沙灣
光祿寺少卿陳堂墓 在摃橋鋪。
戶部侍郎李定李朴墓 在學士泉。
工部侍郎黃銘黃璉墓 一在鴻鵠一在虛嶺。
探花涂瑞墓 在縣西坑
孝子黃觀英墓 在遊魚岡。
司綵女陳氏墓 敕葬陳家林
河南鴨墩。
錦衣衛同知陶荊民淑人鄭氏墓 荊民,魯之子
賜葬於縣蚺蛇坑。
錦衣衛同知陶鳳儀墓 儀,魯之孫。
賜葬於蚺蛇坑。
右僉都御史李義壯墓 在鹿步都臙脂塘。
縣丞何子海墓 在沙灣青螺大坑山。
戶部主事陳珙墓 在石門南二里虎脈岡。
長樂知縣黃瑜墓 在聚龍岡
刑部尚書林俊墓表
戶部侍郎僉都御史李嗣墓 在府城東北三十里龍眼岡。
彭烈女墓 在府城北一里。
御史劉應鵬墓 在淘金坑。
御史劉景辰墓 在黃沙岡。
通判劉啟學墓 在留竹岡
黃女官墓 在沙頭村。
墓誌尚存
大學士梁儲墓 在沙灣
賜葬於大觀山
少師楊一清神道碑
順天府尹陳諤墓 都御史朱與言銘墓。
白雲櫟木坑。
雲南按察副使陳政墓 在柏子村。
中憲大夫張璝墓 在蘇坑。
通政參議張詡墓 在蘇坑。
孝子天性墓 在茭塘板橋村南岡
黎氏義姑墓 在板橋村後底岡。
四川按察副使江源墓 在河村。
大學士楚才直清墓 一在林坑一在龍眼洞。
大學士方用中方藝宏方遂墓 一在火羅嶺,一在駟馬岡。
兵部侍郎黃衷墓 賜葬於梅花莊。
刑部主事王漸逵墓 在雙魚岡。
都御史吳章墓 在石牌鄉。
順天府通判黎瞻墓 在茭塘何村中心岡。
都御史黎貫墓 在鴻鵠嶺。
學士黃佐墓誌銘
湖廣布政使陶魯墓 賜葬於龍眼里。
劉大夏為作墓志
奉政大夫陳吳賢墓 在飛鳳山
參政郭正郭大治
戶部郎中馮元墓 在三台峰。
主事李時行墓 在鳳凰山
翰林編修黃畿墓 在聚龍岡
吏部尚書朱希周墓表
國子監祭酒少詹事黃佐墓 在棲霞山書院之下諭賜祭葬。
參政曾達墓 在大北門外玉屏山
刑科給事中余經墓 在白雲山黃婆洞。
僉都御史宗遠墓 在龍眼洞。
參政皋墓 在北門外象牙峰。
上林知縣騰茂墓 在東門蚺蛇坑之左。
戶部侍郎曾道唯墓 在小北門鳳凰岡。
給諫蘇應旻墓 在汀溪蓮湖金盤形山。
御史陳則墓 在白雲山梅洞
御史潘幬墓 在小北門西竺山。
順德縣
參軍吳璉墓 在縣西水堡。
進士吳達墓 在水藤堡。
學士何連墓 在新生岡。
貞女吳氏墓 在龍江女橋下。
尚書湛若水表誌。
錦衣百戶劉英墓 在都寧巡檢司之右。
東莞縣
尉遲將軍墓 在靖康村路邊。
昔傳其地有王氣,遂掘,鑿其地成塹。
鎮國將軍譽墓 在橋山
夏侯將軍墓 在溫塘銀瓶嶺。
宋姬墓 在縣東十里石井村獅子嶺。
宋康王播遷湖海邑人鄧銑獲之,以配其子,生子四人:林、杞、、梓,林以母手書上聞,光宗命賜祀田十頃
田今尚存子孫亦蕃。
將軍熊飛墓 在銅嶺下。
李用墓 在梅嶺
李春叟墓 在麻地嶺。
左副都御史羅亨信
禮部左侍郎陳璉墓 在縣南三十里竹溪
僉都御史盧祥
副都御史彭誼
戶部尚書王縝
布政使墓 在金釵嶺。
長史林光墓 在溫塘銀瓶嶺。
陳建
孝廉陳絢
少保忠愍陳策墓 在長嶺坡。
尚寶卿袁宗友墓 在大嶺寶坡。
從化縣
翰林權直學士劉褒然墓 在分乳嶺。
吏部尚書張度墓 在下莊,近祖墓。
如婆井。
新寧縣
義士伍隆起墓 在縣西四里黃牛推車山。
厓山志》云:今人猶名其墳為香頭墳,村為香頭村。
隆起張弘、範戰為麾下所殺,丞相陸秀夫刻香首葬之,故云。
增城縣
丞相崔與之墓 在縣西歸仁鄉雲母右華山麓
朝請李肖龍墓 在縣南綏鳳凰岡上。
子韓經墓 在孝順坊。
侍郎張復禮墓 在縣西。
尚書湛江墓 在赤坭山。
尚書湛瑛墓 在塘村
公元1378年
禮部尚書霍韜墓 在清潮南鄉嶺,諭葬
光祿寺少卿天球墓 在雲母都帽嶺。
尚書太子太保湛若水墓 在清明天蠶嶺。
香山縣
太傅張世傑墓 在西門南一百五十里黃梁都居里赤坎村。
副使黃鑰祖墓 在蛤婆嶺。
溫德墓 在大北丫坑。
大學士何吾騶墓 在縣北七十里小欖村鳳山
曾祖大學士何純,墓在縣南五十里黎村山。
祖贈大學士何世睿,墓在縣北七十里大欖飛駝山
父贈大學士何述鉉,墓在縣南二十里鹿鳴嶺。
禮部尚書李孫宸墓 在黎村。
賜祭葬。
新會縣
公元1278年
宋端宗永福陵 在厓山
行朝錄》祥興元年九月壬子朔,葬端宗厓山
陵曰永福
諸史文同
月日未詳
填海錄亦云在厓山
填海鄧光薦家所傳,光薦隨駕厓山目擊其事。
宋論云:考諸野史景炎葬於海濱亂山之中。
其民為之諱其處,而世莫得聞焉。
番禺客語云在香山者,非也。
舊志相傳磚厓塘側有陵,跡五處
今亦不知所在
公元1277年
楊太后陵 在厓山海濱
太后聞變,赴海死。
張世傑營葬倉卒莫辨其地,又有宋后疑陵,在香山梅花水坡上,一在墳頭岡。
舊志:宋二王航海至元十四年十二月二王移師香山
宋太后全氏殂,殯於梅花水坡上。
出殯之日,棺槨數十鄉民莫得近焉。
宋史全太后瀛國公同入燕,後削髮為尼。
卒死於北。
一統志亦云全太后北遷未嘗南來也。
不知何據
羅州刺史馮融墓 在縣西那船徑之古塚嶺
塚凡二十。
半里田中,有石馬石龜石箭
一在銅鼓山旁之飛鵝山真偽莫辨
今皆蕪沒
肇慶司法參軍余元鏗墓 在華萼都良龍護岡。
金紫大夫馬持國墓 在西門外道姑井。
大夫馬晞墓 在歸德井根村大馬西。
黃道娘墓 在都會村。
黃大有墓 在瀧水凹頭村。
趙侍郎墓 在城東趙村
副都御史魯能墓 在懷仁都小梅村
節婦墓 在雷電山。
婦名烏頭娘。
公元1468年
節婦墓 在雷電山。
原在吳村。
莊氏,吳金童妻。
雷州海康人
莊氏隨夫避荒新會劉銘梁狗家劉欲圖莊氏,因謀殺金童海上
而莊氏不知
數日,金童隨潮至門,莊氏出汲,識之,抱屍慟哭
是夜潛出,負一女赴水死。
鄉人哀之,聞於官,時御史鍾晟聞其事於朝,誅劉銘梁狗於市。
成化戊子僉憲陶魯命工立墓於邑西吳村。
成化辛丑知縣丁積割廢田六十餘畝,命邑人立其祭祀
公元1521年
翰林院檢討陳獻章墓 在圭峰山左麓
正德辛巳,改墓於皂帽峰下。
邑令吳拳墓 在黃雲山後。
徵士黎貞墓 在圭峰左麓
節婦林氏墓 在白沙村後。
前建思堂
江西吳與弼記。
右建世系堂,湖廣李承箕記。
吏部尚書熊祥墓 在都會村。
新安縣
鄧符墓 在橫洲丫髻山
榮祿墓 在官富山。
碑刻耿氏榮祿五字
夫人墓 在耿墓側。
相傳慈元后女晉國公主溺死鑄金身以葬,鎔鐵錮之。
將軍墓 在歸城鄉峒山
公元1070年
鄭朝奉墓 在庵前席帽嶺。
宋治平間,官於朝。
熙寧三年徙居寶安
其子朝議大夫墓在龍井虎形山。
孫宣教郎五子,今其子孫繁衍
其墓在黃山者,名曰浮墳。
吳講書墓 在南山槁子樹下
孫朝奉大夫墓在楓木寨。
雙烈墓 游、梁二氏罵賊而死,鄉保為之立石,在涌頭石鼓墩。
何真母墓 在邑東北界牌榜山
鄧孝子墓 在大步墟。
花縣
宋陳機宜墓 名璽
,為機宜文字
端宗,因家焉。
卒,葬巴田山
元陳樞密墓 名大謨,璽子。
,為樞密副使
葬巴田山
連州
公元1499年
幕府奏記吳靄墓 在下盧村魚形寨腳。
中書同平章事劉瞻墓 在翠峰寺東。
弘治十二年修。
水部孟賓于墓 在靜山虎頭腦
湖南副使石文德墓 在東村
僕射黃損墓 在高梁梅花嶺
提刑廖顒墓 在瓦窯岡。
刑部尚書李廷拱墓 在將坑白水城
諫議大夫邵曄墓 在龍口諫議灣。
大理寺評事唐靜墓 在新塘村
屯田員外唐元墓 在大塘岡。
贊善大夫唐炎墓 在黃村山後
朝散大夫嚴武墓 在高涼陳屋巷沙涌角。
尚書志德墓 在黃田村貌官山。
主事戴雲墓 在瓦窯桐木嶺
給事中譚清墓 在涴小洞。
御史文彥墓 在州北葫蘆巖。
御史嚴誠墓 在瓦窯村南
知府何清墓 在瓦窯村大座嶺。
知府雷硠墓 在朝天門飯蘿溷。
李邦義墓 在獅子嶺。
僉都御史曾象乾墓 在中峰山下。
會魁莫與齊墓 在飛來廟下。
孝子墓 在河南南箕村。
陽山縣
寧國何昌期墓 在通儒鄉七拱橋
幕府將軍李玉珪墓 按,二墓,不封不樹,舊有祠,今廢。
不祀識者傷之。
連山縣
刺史阿魯墓 在諸鶯鄉鄧公山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