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二四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卷目录

 衡州府部汇考九
  衡州府风俗考
  衡州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卷

衡州府部汇考九

衡州府风俗考

        《府志》本府〈衡阳县附郭〉
《周礼》正南曰:荆州其民,一男二女,畜宜禽兽,谷宜稻。
《汉志》:古称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为业。果蓏裸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祠。
《南齐志》:湘川之奥,民丰土閒。
刘禹锡云: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
《寰宇记》:地有舜之遗风,人多纯朴。
《桂阳郡志》:淳朴近古,畏法少讼,俗重丧祭,士少宦情。
《方舆胜览》:俗尚农桑,民知教化。
《舆图志》:地僻民淳,事简易治。
《旧志》:土旷民窳,安土重迁,不能逐什一之利,终岁勤动,退而食其土。之毛公家之赋,亦取足其中。以故闾里,绝无高赀富人家。
冠婚丧祭之礼,明万历庚辛间,李斗野太守曾刻四礼简仪,以训衡民,一时翕然从之,久之寖,忘其故。迨更丧乱,冠祭礼少有讲习之者。惟婚礼尚存,其略如:聘妇之初,婿家书年庚于红笺,以箔金贴之,侑以缣帛、钗钏、饼果、盐茶、喜丝之。属托媒氏致之妇家。妇家书年庚于绿笺,亦以箔金贴之,饰衣巾、袜履为报,或以银造成牌式,上镌年庚。两姓相遗,间有彼此通三代籍贯者,名曰拨八字。此纳采问名之大略也。将婚之先,婿家诹吉,倩媒通之。妇翁亦以缣帛、䌽布、簪珥、酒果、鸡豚之属佐之。妇翁可其请詶之如其礼,此请期纳吉之大略也。新婚之日,旭旦,婿家饰䌽舆鼓、吹笼,家鹅代雁以行,婿御轮至妇家。先归比舆至门巫者,一人引婿入花烛处,新妇出于帷合卺,谓之饮交亲。杯饮毕,授婿䌽使作同心结巫者,以果撒帐,致祝词。祝已,婿同新妇入于帷,名曰坐帐,古有庙见礼,今无。家庙聚舅姑伯叔妯娌于堂,拜之名曰拜堂,归女之日,母必往送之门,诸姑姊姒有与偕者,亦仿古鞶申之意。婿家留宴,肆筵饤座,礼饮、终日而撤。大约婚嫁,多在三冬,非如周礼,仲春会男女也。此则亲迎奠雁之大略也。
丧礼:父母没殓于寝,殡于堂,复于门内,外以讣告于三党三日,内孝子成服衰绖,苴杖期功,缌皆服其服,三党朋侪咸吊,击严鼓于丧者之门。孝子稽颡苫,次致缣布于吊者,名曰开堂好作佛事,以七日为首七,至于七七,请僧作功德超度,以竹片为箱形,糊以纸实钱其中,谓之篢,盖俗云,人死七日,则过一阎罗。至五七则云,过五殿。阎罗诵经,礼忏召亡破狱,或建水陆无遮大会者,此从来已然,今未革也。
卜地而葬,好听形家言:择风水之区,兼信阴阳。避忌:如空亡地官符之类,有犯不祥者,至停棺数岁不窆冥器之属,如衣冠舆马方相咸以纸为之,或为男女形捧槃执帨侍立之状。发引前一夕,邻里亲党醵金治具集丧,次欢饮。名曰坐夜。或呼梨园演孝戏,挽郎唱夜歌,如薤露之节。曰节哀,輤车发题素旐于柩前,谓之名旌,又以纸作幡幢导之,亲友白衣冠以从,桑门铙鼓随其后,以帛结羃加柩上,曰材罩缤纷陆离,颇费物力。
岁时伏腊祀内神礼也,吾衡庶民家中堂必设福神,反以先祖木主陪列,不得正位,亦习俗也。楚俗尚鬼,读骚可见。而衡尤甚,凡有病者多疑鬼物为祟,必邀巫觋禳之。所祀之神,有樟柳云魈之名,古祀典所不载也。
衡士素以廉隅自饬故,恬退醇谨者多一经课塾萧然安之,无奔竞功名之能。自戈鋋云扰,儒冠不堪溲溺人。人决踵露肘,纵好学深思,而家无斗筲、安事、鸣琴、文墨之风,为之少歇。顺治甲午以前,应乡试者寥寥,故登贤书者少迩,郡邑
之长作新文,教蝉联鹊起,可计日俟矣。有田者未必为农,农者未必有田,大率有田为主人,佣耕为佃户。兵燹以后,死徙多而耕户少。向之阡陌半就,汗莱募佃以垦。三年后,始议输租,又必先减其岁、入之额,而后肯为卒业。稍有水旱,佃辄藉口以逋其入少加督课,遂以逝将去汝,睚眦主人,主人惟恐田污,不得不听命于佃。至于催科之急,徭役之繁,佃不与也,故年来殷实,化为窭人,而𥰡𥰡者方有谷。农之子恒为农,以其有专业存也。吾衡之农,素狎其野,勤生力,穑老死不濡足江湖迩。则荡其心志,惰其肢体,黠者徙而为贾,朴者亦变而为佣,呼群招类,不远数千里,负担滇粤之外,以希射奇利,或有数岁弗返者,鄙拙业而轻去其乡土,安得不旷赋,安得不逋乎。劳来还定以集征鸿,涖兹土者宜加意焉。父老言,隆庆间,比户皆尚弦,诵重诗书,鄙史胥为贱役。今则趋之如骛,逐之若膻,以其中有兔窟且藉以张狐威也。甚有弃子衿而事刀笔者。考明学,宫卧碑生员试劣等者,发远近衙门充吏,所以愧辱之也,故谚有秀才充吏,不得已而为之之语。皇清顺治间,奉旨,生员为吏,有禁。近年少弟子员改业就之,是捐重赀而买劣生之名也。虽因往日,虎冠之吏践踏使然,然而五经扫地尽矣。
吏承之蹑朱履也,自某监司时始也;书办之张高盖称相公也;自某太守时始也;押差之肩舆也,自某邑令时始也。
酒肆茶坊原以供客邸之娱耳。今则遍市青帘,酣歌达旦,非郡邑之猾胥,则闾闬之游手,故街巷有十家七酒店,三户两跟官之谣。
衡民夙称淳厚,非素有嚣嚣之习也。顷以终讼为能。其文致之词,非人命即抄杀。及当庭讯,率多诬罔,严法惩之,比又复然。推其立心,岂繄无良由生理既蹙故,狡伪易起身家之虑,轻斯廉耻之道,丧得情而哀矜勿喜,其在听讼者乎。昔人谓,楚优俳拙而犀甲利,邻封畏之以其不耽近玩,勤国恤也。吾衡之俗,每岁五月朔七月中,必崇台演戏,浃旬不休,观者如堵,愒日耗财为厉不少。
往日缙绅之家,当其盛时,民之慕势者,鬻身为仆,藉其炙手之焰,以倾乡里。渔猎产业,赀过千金。迩来,故家式微,仆怀逆节,不独饱飏,反谋下石,以拔去眼中之丁,比比而是,敝冠苴履,名分荡然。
溺女之惨。昔有严禁,今衡俗犹然未变也。樗蒱之戏,所在都有。衡俗不免近复,有斗虎儿、打马吊诸技,虽无一掷百万之风,然不可不防其渐。
衡山县
《旧志》:衡山当衡潭。水陆之冲,舟车辐辏,供亿频顿。其田多瘠而少沃,中人之产,所入曾不足以卒岁。即富连阡陌者,往往以赋役见困,家无赢馀,安坐徒食,未常逐什一以自封也。其俗与衡阳同,而草市东连大洲,其民尤尚气力,喜争斗。萧士熙《新志》云:士豪俊而好礼,有廉让,独行之节。民醇朴而畏法,无椎埋告讦之奸,然尚鬼、佞佛。锢而难革疾病,则去医而用巫。死丧则去礼而用僧。殡葬以歌舞为礼,衣服以绮縠相尚,宴会以靡侈相高。喜演戏,好蒱博,则前此所未有也。
耒阳县
《旧志》:朴茂殷厚啬私用,而饶公输。嘉隆间,人犹直呼名而不称别号,饮食器具多充以竹木,民有白首不履。县治吏胥皂役缺乏报充,而人多逃窜者,其风俗可想见也。嗣后,人情侈踰骛华,而疏于生理。宫室、服食、婚丧之节,转相慕效纷华艳丽,绝无矱限,民穷俗佻职,由此也。
《衡州旧志》:耒为衡郡壮县,饶山泽之利田,多沃野,赋亦倍之。往时,俗尚简易,男女饮食,多用古礼。比年以来,黜素崇华,习为豪举,而民间积逋大费,追呼殆沿,习尚然也。
《郡志》:男勤耕耨,女勤桑麻。
《旧志》:志尚文学,礼崇简易,男女饮食,多用家礼。丧冠昏祭,不事浮屠,地下郴阳,气联蒸湘,厥土近燥。春冬多雨,阴霾或弥月不开,泄竭而亢。入夏多旱,无收。气候寒暑,倏易不测,语音柔而直,大都出于唇舌,不清以浊。当为羽音人情无甚衔,匿易为喜怒激搏,缙绅常冷往,往弹劾权贵不阿,上官以气节挂冠,后进多抗志,进取高谈
品政,无龌龊拘挛之态,固所由来也。
常宁县
《旧志》:军民杂处,客户丛集,故风俗庞杂,不尽雅驯。
图册州、滨溪洞其民,刚劲勇悍,刀耕火种。《新志》:土瘠田中下士虽贫,而好诗,书民乔而朴其轻,悍者乃不率于化。稼仅宜稻,故凶荒莫能为备。婚丧宾礼稍近文饰,其好巫尚鬼,与衡阳衡山同俗。
安仁县
《学记》:吉凶之礼,多循古法,以诗书为门户者,代不乏。人民竭力耕稼,仅足一岁之用。一遇水旱,辄至艰食。妇女纺绩,男子不事商贩。又云密迩猺居,时有强梗弗率。又云婚不亲迎,丧用浮屠。子婚分析,兄弟徵利,劲悍尚讼,然淳厚本于天性,浮薄由于习染。
《旧志》:风俗简朴,人多质实。
舆图册商贾不通,地僻民繁,自耕种外,别无生涯。遇旱则艰,食赋重则逋负,夙称难治。
酃县
《旧志》:俗尚质朴,风气淳厚,男女以耕,织为本业,不事商贩。
《新志》:婚姻尚门第,六礼仍循。俗尚惟亲迎,久废。又云,丧礼,六亲男女俱赴吊,会族人以酒。尊佛事,窀穸多傍祖茔。近惑形家之言,始择地为茔、兆祭礼。岁时,合族祀先祖,敦本尚族公,税早输无抗粮积,逋之忧贫不兴,讼公庭阒,然狱无系囚。民困极不肯鬻身,近好虚华,家无担储宴集,竞尚侈靡,性啙惰无职业,生理穷蹙。
桂阳州
《古郡志》:士少宦情。
《汉志》:从无千金之家。
《湘中记》:不逐什一之利,重丧祭、信巫鬼。斗斛大小,殊量权衡。轻重差等。家虽贫,妇不当垆地,即荒里无逋赋。
《旧志》:淳朴近古俗,尚鬼喜竞渡之戏,论田不计亩,而计石。收贮禾振落,而后量婚盟以信。一诺无再悔,礼从质,相先以俭,耻淫而恶靡,人好讼,然不甚狡,一得情即输服,民情易怨,亦易,感以公正临之,则相率甘心焉。又云农亡积聚。
嘉禾县
山多土少,人民穷困。
汤学尹曰:刚劲朴陋,崇信巫鬼,男务耕种,女勤纺绩,庠序之士,罔知华靡。
元旦,鸡鸣戒兴爆竹启户,向吉方出行,焚香楮,拜天地。次诣先祖,主前肃拜以序,拜其尊长,名曰拜年,亲朋邻右往来投剌,互相留款。数日乃罢,市不列肆。三日焚除日所挂门神钱,乃出贸易。是日,占风之方向,以验岁之登耗,北主稔,南主歉,又观天色明暗,明多旸,暗多雨。是日,禁止扫地。
立春,先一日,太守率僚属迎春于东城,太平寺各行户装演故事,曰山子,各官服䌽簪花押春牛于后。本日,太守行耕礼,鞭土牛,谓之打春。邑令别以小牛䌽鞭馈乡达。俗以牛颜色占岁。水旱黄主谷,黑主水,赤主旱,白主兵,然不过取。立春日,支干纳音为之不足据也,又以芒神提鞋著鞋为农事之閒忙云。
上元,先数日,街衢市巷鼓乐迎灯,好事者作为龙形,剪纸为鳞甲,傅之植木,作柄。多至十数枚人持之,宛转运行,曰龙灯,又有取成语造为字灯者,至是,夜乃止。民间争放花爆,即昔所云火树也,或有引故事作谜语贴灯上,使人猜之,曰打灯谜。
社日,守令祠社神以祈谷。
清明,是日,人皆戴柳叶,有展墓拜祭者。农人始渍种,谚曰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盖因时播种早,则春寒未除,缓则秧迟也。四月八日,为浴佛之辰造乌色,饭相馈遗。俗以是日晴为有年之兆。谚云四月八日晴,担秧种茅坪,四月八日雨,踏断水车嘴。
端午,是日,饮菖蒲雄黄酒,涂朱砂雄黄于小儿额,以厌病。悬艾虎于门,以蒜汁洒地,辟蛇蚁。裹糯米于箬叶内,束以楝叶,名曰粽,即角黎也。聚家人大小食之,多有杂他物,以遗亲友者。是月初一至初五日,造龙舟竞渡,俗谓屈原以此日沉于汨罗,人竞以舟楫拯之其遗,俗至今不改云。
六月六日,富家晒衣士晒,书农禳田。是月早稻熟,多有食新者。试新之日,忌招客肴,用鱼不用鸡,以鱼音近馀,鸡音近饥也。是月,进伏民间
及时造醋酱。
七夕,乞巧之会,衡俗不甚重。但以此后数夜天河隐现定来岁。米价归早米贵,归迟米贱云。中元,浮屠氏设盂兰会,放焰口,点水灯以荐亡者。此月初十,俗云故鬼归来家,设醴肴拜荐。至十五夜止,是夜布灰于地,以验家神之去留焉。
中秋,是日以月饼杂物相馈,送至夜。各家治具露坐看月。若是夜,雨则云来岁无。元宵谚曰: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又云是夜月明,则明年湖中鱼少,以鱼皆趁月光,溯流而上也。九日,是日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俗以是日晴雨验一冬之晴雨。
十月,初一至初十日,俗言此旬,墓门开,子孙各上祖茔,扫除宿草,设酒食奠之。霜露之感也。冬至,衡俗不重,惟士大夫家有相拜贺者,俗以是月朔一二十一二廿一二数日,占来年米价。风雨则贵,晴明则贱,然亦有验者。
腊八,是日浮屠氏杂枣果诸物煮粥,曰腊粥。小除,是日拂除梁尘,夜祀灶,用果粢糖饼荐之曰谢灶,次晨,设香烛于庭,肃拜云玉皇下界,察人间善恶也。
除夕,是日,阖家老幼饮食曰吃年饭,亲友相过谓之辞年,民间换桃符,贴门神,壁间悉以红纸书春联,门额贴宜春福禄寿,迎祥迪吉等字。是夜,祀灶。谓灶神从天上归也,多设火炬以照祟,集家人欢,饮曰团年,间有达旦者,谓之守岁。
临武县
《旧志》:邑介楚粤之交,民质而士朴,多务耕,读鲜事,商贾远乡阻,于声教亦有椎结之风。尚浮屠、好巫觋,灾祥祸福举听于神,丧祭常仪呼巫扬梵,今俗尚靡,渐不古云。
蓝山县
《旧志》:土沃,民间俗多刚健人,习刀笔,喜讼,好嚚。然其俗朴野,饮食衣服,甚有古风。
《新志》:业尚农桑俗,少睹博阛阓闻弦诵之声,闾阎无倡优之习。
衡州府祠庙考一    府县《志》合载本府〈衡阳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南。
社稷坛 在县南。
郡厉坛 在县北。
蒸湘岣嵝祠坛 旧在城西。淳熙十四年,知州刘清之置以为水旱祈祷之所。今废。
城隍庙 在府学东。
舜庙 在县西仙上峰。宋郡守刘清之命主簿程洵重建庙,今废。
申包胥庙 在城南打线坪正街。俗称为包胥大王,至今祀之。
伏波将军庙 在蒸湘西岸。
药王庙 在府治南门内关王庙左。知府刘进礼、医官许荣魁、张文谟、王之玉等敛赀重建。三闾大夫祠 在城西,今废。
诸葛武侯祠 在临蒸驿左。昭烈牧荆州时,武侯驻临蒸,调赋以供军实。故庙食于此,后移祀于石鼓书院,其旧祠前基址五间,每年纳税二两五钱,供书院用。
汉寿亭侯祠 凡二祠,今皆名关帝庙,帝王之号,非公所乐居志汉寿亭公志也,故仍以名祠。一祠在县治东,系古建。一祠在城隍庙左,系万历中巡道魏公养蒙建。崇祯末祠燬兵,巡王鼎镇及中军陈天柱更营之。
杜公祠 在城南华光寺傍。宋郡守刘清之登华光山,东眺耒阳,慨然思杜甫,因立祠祀之。以黄庭坚配焉,又即地立亭额曰思杜见亭类,今祠亭俱废。
赵忠定公祠 在城东岸开福寺。公讳汝愚为韩𠈁胄所忌,谪永州,道经衡州,守臣钱鍪阴中之暴卒殡于此,后立祠焉。明时复移祠布政分司前,今祠废。
李忠节公祠 在城隍庙左。公讳芾,字叔章,号肯斋,衡人。以枢密院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宋德祐乙亥,冬潭州城破,公登熊湘阁聚妻孥十
九人于其上,命帐下沈忠尽杀其家人,而后杀己。元天历中,校官刘似建言立祠于此,配以宋末衡阳知县穆演祖及沈忠像于傍。元学士宋本有记。提学薛纲有诗。祠即公所居宅之傍地也,今废。
胡忠简公祠 在府城西湖寺左。公讳铨谪衡州,讲学于此。后其季子为提刑,始立祠焉。后以其地建濂溪书院,移祠于学宫左。今废。
向公祠 在开福寺傍,公讳子忞知衡州有善政,民立祠祀之。祠今废。
皮公祠 在府治北。公讳荣龙宋末官阁学士,为贾似道所陷,放归,经衡以忧卒。衡人因立祠祀之。
二守祠 在石鼓山。宋刘清之建,以祀晋刘翼宋王应之二人。初在朱陵道院,嘉定中迁此,今废。
三贤祠 在府学东。祀宋丞相李迪、刘挚中书舍人,刘攽皆以忠直谪衡,故祀之,今废。
六贤祠 在府治东。宋刘清之建。以祀张九龄、韩愈、寇准、周敦颐、胡安国。名曰五贤。嘉靖中,郡守孙德兴为绘清之像于内,改为六贤。今废。七贤祠 详石鼓书院。
邹陈二公祠 在花光山广教寺。宋邹浩、陈瓘俱以言事谪官。经此,留题寺中,知州刘清之立祠,祀焉。今废。
先贤堂祠 在城西。宋郡守王亚夫建,以祀李昉、张齐贤、刘清之、郑向、胡安国、李椿、向敏、中王岩叟、李迪、寇准、刘挚、刘安世、邹浩、陈瓘、胡诠、赵汝愚凡十六贤祠,今废。
鲁察院祠 按《祥符旧经》:监察御史鲁维周洛阳人,乾德中,通判州事卒于官,有遗。爱民思之立祠,祀焉,今废。
朱张二夫子祠 在府学左祠燬衡阳。旧知县阮标建宅处,即其地也。
张茂兴祠 在九岭下。元兵摽掠乡民,张茂兴同弟德兴率众战守。乡人德之,为立祠,扁曰义勇。
管公生祠 在府学宫后,公鄞县人。讳大勋。万历庚辰,视学湖南藻鉴精莹,务崇奖劝。一时俊髦蔚起,咸思砥砺,人服其公廉,为立生祠,郡人布政欧希稷有记,今祠废。
南岳行祠 在西湖寺右,正统三年,知府邹良建,今废。
殿 在城南花药山左凹,康熙五年建。
衡山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西。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南门外。
南岳庙 在赤帝峰下,其制壮丽拟王者。正殿七十二楹,高七丈二尺,象七十二峰。自唐虞三代,举望祭之,典秩视三公。至唐开元十三年,始封南岳为司天王,秩加三公一等,冠冕章服,五岳皆有名,数从司马承祯之请也。宋真宗祥符五年,诏加南岳尊号曰司天,昭圣帝后曰景明。后明时,釐正祀典始易曰南岳衡山之神,后殿与后并处。东西为廊七十二间,前曰嘉应门,外为正南门,又外为棂星门,外东为神厨寿。涧水绕入厨内,以供盥涤,循廊而出,溉田数百亩。庙中古松满庭,皆千百年物。今剪伐尽矣。每岁春秋仲月,有司卜日而祭。明洪武四年,赐黄金盒一,重一斤,祭则捧香以献。明季巳失,所在又有铜香鼎,不可围抱。左有铜钟,重九千斤,系元泰定元年甲子冬十月吉日铸。铭曰阴阳炭天地。垆元橐籥禅范模铸成大器,镇天都,悬簴法音彻霄,衢绵亿万年,福寰区,敕封镇岳神钟,今现存。皇清顺治五年,正殿燬于兵,像亦随之。乃就嘉应门为殿,造神像居焉。
关壮缪祠 在县治望岳门外。
韩公祠 即古开云堂。
三贤祠 祀胡文定、张南轩、朱晦庵,配以致堂五峰林择之,每春秋二仲致祭。
马公祠 相传为楚王马希萼也,后周广顺元年,希萼为马步,徐威所逼,幽之于衡山,衡山廖偃与其季父谋曰吾家世受马氏恩,今希萼被黜,祸必不免,盍相与辅之,于是率臧获,及乡人与师皓,共立希萼为衡山王则今之有马王祠,固亦廖偃之意也欤。
康王祠 或曰宋高宗初封康王,后为金人逼,而避于衡,邑人因之为祠焉,考之于史,高宗播
迁未尝至衡,即至衡,亦非衡民之所当祀也,倘亦传者之讹欤。
耒阳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西。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东南。
通济龙王庙 在灶头市。灵显庙 在新城市。唐末,寇起,乡人廖思文兄弟率乡民保障有功,宋绍兴间赐敕建庙。灵官庙 在县治南城门内之东。
谷府君庙 有三,即九真太守朗,一在泸塘,一在兴业乡,一在马水乡。
紫阁庙 在县南一里,元至正初建。
关王庙 即古寿亭侯祠,在县治北。
真武庙 有二,一在县治仪门外,元至正间建。每朔望县官在内行香,故为官衙土神。一在灶头市,嘉靖间新建。有祷辄应,其在县者,旧有一亭,卑狭倾圮。万历丁巳年,知县朱学忠捐俸建修。
水府庙 在县东馆驿前。
蔡伦祠 在县南蔡子池。
庞统祠 在县北,旧有坊,额曰汉代名臣。杜公祠 在县北二里,唐杜甫葬此,因立祠。木居士祠 在县北大陂市,相传昔有大木类人形,溯水而来,寺僧取而祠之,韩昌黎过此题诗云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又云火透波穿不记。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罗隐诗云:鸟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类人形,只因水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八月风涛漂不去,四时黎稷为谁馨,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宋有县令至此,祷雨不应,析为薪。后僧复刻形,奉祀,今无存。
常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北。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南。
关帝庙 在县治后。
三皇祠 在南城外。
旗纛庙 在县治北千户所堂后。
通天庙 在县北二十里。
龙祖庙 在西阳保。元时开创洪武七年唐贵修造。
七郎庙 在县东城内。兵火久废。康熙五年,庠生吕左盈纠众复建。
梓潼祠 在西城外,今废。
荧惑祠 祭火神也在南城外。
柳仙祠 在县治前大街。
五显祠 在南城内预备仓后,崇祯六年,千户崔陛重建祠。后创立宝华庵,久为兵火颓废。
安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新南门外东南一里。社稷坛 在北门外半里。
邑厉坛 在北门外壕之上。
城隍庙 在县治西南。
太保庙 在县西南四十里,元大德五年,敕建。以祀唐太保南霁云雷万春。
高长官庙 在县西五里蜜泉。宋嘉祐中邑人建,祀县令高岳。
洪山庙 在县东南。
今古忠灵祠 即关王庙。明巡按浙江道御史蔡思穆题。
文昌祠 在儒学戟门右。
周文忠公祠 在儒学左,宋丞相益公周必大尝读书邑之益相里,即周家山也。明弘治中郡二守邓淮建祠祀之。
忠节祠 在儒学右,明成化间学士薛纲立。四忠祠 在县东南三里,正德十一年知县张宥改宝塔寺为祠,祀唐将南霁云、雷万春及宋周必,大陈亿孙为四忠而周陈。本祠俱废。嘉靖中,教谕闵文振议以南雷二将,死于睢阳,自有常祀,未常经及安仁,宜阳,有庙听民,自奉可也。周必大,宋之大臣。游学于此,宜复书院之旧。以祀之。陈亿,孙邑人也。亦不宜与宰相并列,四人共食,殊为不伦,乃申请改正,去南雷二像,徙亿孙于乡贤祠,改四忠祠为清溪书院,专祀周必大云。
杜令祠 在县城西隅,每春秋二社,日合县,士民依期崇祀。
祖殿灵祠 在县北。隆庆四年,知县邹京修。万历二十六年,知县谢之藩重修。
尹公祠 明嘉靖间,知县尹鸣商有惠政,民立祠祀之。
赖侯遗爱祠 在县治北。万历九年,知县赖霖奉旨丈田,清出浮粮八百石。民德之,立祠祀焉。
酃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北。
社稷坛 在县治西。
邑厉坛 在县治北。
炎帝祠 在炎陵,凡遇上登极,必遣大臣致祭。李义祠 在康乐乡,晋时义击贼有功,邑人德之为立祠。
桂阳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治西芙蓉山下。社稷坛 在州治北。
州厉坛 在州治北。
旗纛庙 在守禦所后,霜降致祭,今废。
城隍庙 在州治南。
关王庙 在州治后。
龙渡庙 在州南三十里。
禹庙 有四,一在州治,三在十八滩。
赵常山将军庙 在关王庙东。
灵官庙 在州治北门外。
潮水庙 在州南五十里,有水日三潮,旱祷辄应。
马王庙 在州治右。
七贤祠 祀汉时贤守。
宝王祠 在大凑山麓,祀北宋时镇山官也。灵润祠 在南关外,祀灵润侯,为南堂庙。护英祠 在芙蓉峰南。汉赵子龙曾立营于此。后人立庙,祀宋进士黄照邻,为立碑。
东岳祠 在鹿峰山下,今废。
八蜡祠 在州治北城内。康熙二十一年,州守董之辅建。
七圣祠 在泗洲,司前僧照龙建。
太守陈止斋郡常卿柴秘书高奏院祠 今废。征南将军生祠 在北门外。康熙十七年,开复桂阳知州张炳详请立祠。
真武殿 在州治后山。
嘉禾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北。
社稷坛 在县西。
城隍庙 在县治南。
关帝庙 在县治南。
临武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西。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东。
舜庙 在舜峰上。
马侯庙 祀伏波也,在马侯山下。
周公祠 在武水旁,祀汉太守周憬。
唐公祠 在县前,祀汉邑令唐羌。
二陈祠 祀宋乡贤陈敬叟、元陈楚春。
烈妇祠 在南岸,祀烈妇杜门邝氏。
蓝山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西。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东。
舜庙 在县西四十五里。
夔庙 知县郑梦坤有记。
龙庙 郑梦坤有记。
皇英祠 在县东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