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二三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卷目录

 宝庆府部汇考十
  宝庆府古迹考二〈陵墓附〉
  宝庆府峒蛮考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六卷

宝庆府部汇考十

宝庆府古迹考二

    府县《志》合载武冈州
都梁城 在州东五里,汉为县,封长沙定王,子遂都梁侯国于此,久废。
武冈废县 晋置,唐属邵州,明洪武九年,省入州。
夫彝城 去州东南二百四十里,汉为县,封长沙定王,子义夫彝侯于此,久废。
路陵侯国 汉置封长沙定王,子童注曰都梁有路,山澬水所出。
临江废县 即临口寨,宋崇宁中,置临冈县,绍兴中复废。
放鹤陂 梁翟穆于此罗得双鹤,放之,得玉璧一双。
司法厅 宋崇宁间,置绍兴,间有题名记,久废。州场岭 在州南十五里,世传,初建州于上,遗址尚存。
都梁驿 明正统间废。
城步巡检司 明弘治十七年,改置城步县。陶侃手植银杏树 在州学前左右。
止戈坊 在州南,相传吕岩至此,言地可避兵,因置。
淘金场 《一统志》云:在武冈永乐中淘之俱无。朱砂场 《一统志》云:在武冈安乐乡永乐间淘之俱无,并废。
宣风雪霁楼 在治左高阜处,旧有楼,俯瞰全郡,前屏云山,后枕同保,具雄观焉,每雪后,璚光隐翠,四瞩莹然,为郡名景。唐人有诗。宋理宗初,为防禦使守邵来游,遂书宣风雪霁四大字于额。后圮康熙二年,知州吴从谦州同敖翮移建于南门城上,内祀文昌,去旧址百步,复前旧观。谯楼 即治前城楼,旧毁。明知州冯璟重建,题额曰瞻云,以当云山巨观也。
敕书楼 在江南桥,张进士建。
奎文阁 在儒学内,宋景定间,知军杨巽建王亚夫题额,文天祥记。明隆庆元年,学正汪阶修,今圮。
稽古阁 在儒学明伦堂后,今圮。
回龙阁 在云山路口。
七十一峰阁 在州南云山之峰,七十有一郡,守汪立中建,久废。乡绅潘应斗倡复焉。
申申堂 在州治内,宋人所建,取柳宗元武冈铭文儒申申之句。
会心堂 在州治内,宋时建,今废。
读书堂 在紫阳山,宋谏议大夫周仪读书处。袭芳亭 在州署内,今废。
今月亭 在州署内,今废。
渔父亭 在州东十五里,旧传渔父与屈原相见处。又郡圃有招屈亭,按此俱载《通志》:更东十里,有屈原庙。《渔父篇》云:游于江潭。此岂有别解欤。
万玉亭 宋陈与义有诗。
筹边亭 明都阃刘武建。
悠然亭 在学前,有石嶙峋,旁多古木,俯瞰清流,昔人有一览兴悠然之句,故名。久废。
武陵泉芳亭 岷藩建。
九曲亭 州东有流泉,昔人作亭其上,以流觞。北山亭 在州治内,知州伍芳建。
凤凰台 在凤凰山上。
云山清晓 载《道书》:六十九福地上,有七十一峰,先秦卢、侯、谭三真人辟居,种药诸峦,簇峙八面,青葱矗当,治前如屏,为州第一名胜。
法相洞天 旧名宝胜,一名宝方,距城南五里,中连八洞,门室岐辟,夏寒冬煖,深入十五里,必秉炬,始达。
武陵春色 在治前百步,清泉寒冽。昔传于武陵溪通,曾有花片从水中浮出,后人树两岸桃花,掩映其上。
渠渡晴岚 治西北二十里,为诰轴山源,从下出水衍峰,巍渠渡庙在焉,州人祈祷灵应,每树
色岚光,蔚蓝拖翠。
古山瀑布 在云峰之前,孤屿突兀,悬流如泻,昔柳公绰曾屯兵于麓。
济川回舟 在城南,襟带长流。旧传曾有道者,夜宴行舟,溯流而上,不假帆楫,舟乃自回。龙潭夜雨 在城东百二十里,渠济巫资,会合渊泓,石洞俯江,宽敞如室,相传有龙潜于下,每夜半,若雨声中发,外建有寺。
枫门落照 在城西五十里,入绥宁山口,峻踞险要,苍枫丛立,夕阳射影,江村潋滟,丹翠如画。宣风雪霁 在城南古谯楼,俯视环川,雪后,四面寒峰相映,宋理宗为防禦使时,自邵来游手书宣风雪霁四大字于额。
横江晚渡 在城东百五十里,紫阳山下,江亘两岸,南隶武昌,东隶资阳,行者络绎,虽午夜犹闻唤渡。
新宁县
新宁县旧址 在城东二里,即金城村,今之禁山李家居址处。
古夫彝侯国 在县境内。
新寨巡检司 去县二十里,正统己巳,峒蛮杨文伯寇,城邓巡检李百户,统众追击之,死于难。乡人惜之,立祠以祀焉,邓李名俱佚。
儒学旧址 在南关城下。
白公遗迹 在城南渡。
仙人桥 在县西长湖村二十里,上下两桥,甚为奇峭,中有一石,未完。相传仙人所建,因鸡鸣故未就,至今人莫能补。
下棋岩 在县北四十里,详见岩洞烟村,即其故里。
公主庙 在县西,新寨大冲口,有古碑。
阳楼寨 在县西新寨,相传邓巡检李百户因峒蛮作乱,立寨于此,风雨晦冥时,闻有金戈铁马声,后有建书室于其上者,亦难肄业,故废。赤木 在县东五十里,巨石千寻,壁立江浒,半崖横架一木,于左右,石孔长丈许,如屋梁,高不可攀,人迹不到,相传仙人所留遗迹。
放生阁 在县北莲潭上,石崖深潭,渟泓澄澈,昔周茂叔采风过县,与士绅同游焉。
云路亭 在县东教场口,云横旷野,路达名区,凡就道者,祖饯于此,知县彭商英建。
放生亭 在放生阁,右知县崔锜建。
问水亭 在南关陂下。
水亭 在县衙内。
金峰亭 在金峰山上,知县林继显构亭其上。
陵墓附本府〈邵阳县附郭〉
唐汉南从事前宁远令胡曾墓 在县西三十里,秋田福田寺后。
宋大理寺卿李杰墓 在城东龙窝岭。
吏部侍郎王元春墓。
明江川王墓 在城南梅子井北石马江。给事中梁德远墓 在县东五里株木桥。佥事杨廷芳墓 在县东灵乌庙,后有碑。赠都御史前庆远推官唐佐墓 在城北五里,田家渡大学士杨一清志墓,太夫人王氏祔葬谕祭一坛。
知府刘铨墓 在城东十里石桥铺。
都御史唐凤仪墓 在城北猫儿塘谕赐祭葬。太常寺少卿刘应龙墓 在县东北田家渡。左参政车大任墓 在城东五里白马田。赠尚宝司卿前新郑县知县刘孔晖墓 在城西九十里,永丰一都山茶园,翰林院侍读学士张贞生,志其墓。
苏州府同知王尚贤墓 在城北玉桥铺修撰,刘同升志。
陕西布政彭克济墓 在县西长烟冲铺。敕封徵仕郎户科给事中车泌书墓 在县东白马田。
城步县
明杨氏世勋墓 在大竹坪高祖山,崇祯间,巡按御史杨乔然查其宗谱,亲诣祭之。题曰派自关西,立碑道旁。
黔国先茔 在扶城峒石羊冲,旧沐英先世居此,崇祯间,沐天波遣百户齐著祭祖,立石尚存。都司陈万策墓 在渔渡江,有碑。
知县张大威墓 在盘石,有碑。
知州杨和墓 在赤水,有墓志。
新化县
宋忠臣新化县令杨勋墓 在县东石马三都。明都运使前吏部郎中刘显墓 在石马二都。
独山之麓,置石华表二。
知县袁宁墓 在大阳六都桃林源。
知府伍佐墓 在大阳二都山塘龙溪之冈。太仆寺少卿邹廷望墓 在大阳四都猫儿山之冈。
封户部主事邹楚锡墓 在大阳四都洋溪石罗山之冈,敕命碑二,墓碑二。
欧阳公墓 一名和,在宜湖塘上,河南怀庆府经历按察副使阳思谦之高祖。一名寿元,在月照岩,苏州吴县丞谦之祖。一名律,在月照岩,封户部主事谦之父。
武冈州
明岷府世墓 在同保山。
恭王墓 在赤土铺,妃李氏合葬。
顺王墓 在城东墺坪,妃汤氏合葬。
简王墓 在墺坪,庄氏,董氏合葬。
靖王墓 在墺坪,妃王氏合葬。
康王墓 在卢祠,头妃、颜氏、李氏合葬。
宪王墓 在松木,岭妃卢氏合葬。
僖靖世子墓 在卢祠,头妃萧氏合葬。
安昌怀僖王墓 在赤土铺。
黎山安懿王墓 在水阁桥。
沙阳端靖王墓 在赤溪桥。
唐季王墓 在七里桥。
南安王墓 一在曾家塘,一在水阁桥。
建德王墓 在苦株脚。
善化王墓 在墺坪。
遂安王墓 在城北小青山。
南漳王墓 在北庄。
长寿王墓 在羊古凹。
青林王墓 在卢祠头。
绥宁王墓 在平木塘,妃粟氏合葬。
孝子方观墓 在水阁桥。
知府于子仁墓 在水阁桥。
御史谢宗礼墓 学士宋景濂志。
御史曹一夔墓 在独山。
新宁县
明布政使邓肃墓 有神道碑,知县彭商英建。都御史李敏墓 在白沙乡。

宝庆府峒蛮考

肃宗乾元 年,苗寇武冈,隐士申泰芝平之。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申泰芝有道行,隐于绥宁莲荷山,乾元间,苗患武冈、绥宁等处,多邪术,征之,不克。芝筑坛念咒术不能施,事平,奏闻赐号安国大师。
德宗建中元年,王国良引蛮为寇,诏李皋讨之。按《唐书·德宗本纪》:建中元年七月丙寅,王国良降。
《宝庆府志》:唐建中元年,湖南观察使李皋城叙州时,武冈叛将王国良引西原蛮为寇,故皋城叙以断西原,考《唐书》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北,接道州,武冈,依阻峒穴,绵地数千里。国良据武冈,而李皋城叙州以断之。
按国良,武冈牙将也,前观察使辛杲以其家富,使戍武冈而以死罪加之,国良惧,据县聚众侵掠州邑,官军讨之,不克。诏曹王李皋率兵五万讨之,皋奉王太妃之教,以子招之,国良捧檄即归,抚之以信,其后良。入禁中,赐名维新,乃曰尔来之生,罔极之恩也。及王太妃薨,哀请赴葬,上嘉而许之。其执礼致恭,哀慕加于昔。
宪宗元和七年,武冈蛮乱,柳公绰宣令伏之。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七年,武冈蛮獠作乱,发师讨之,不克。潭州戎部御史中丞柳公绰提卒五百,戍武冈,宣天子威令,蛮獠大恐,投戈,顿伏,奉职,输赋如初。
昭宣帝天祐四年,蛮寇武冈,吕师周讨,平之。按《唐书·昭宣帝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昭宣四年十二月,辰州蛮酋宋邺、溆州蛮酋潘全盛,恃其所居深险,数扰楚边,至是邺寇湘乡全盛寇武冈。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吕师周将衡山兵讨之。时湖南马氏偏霸之初,飞山峒酋潘全盛统千人,保险阻与,辰溆州蛮酋宋邺为声援,遣其党杨承磊寇武冈,杀戍卒。马氏遣昭州刺史吕师周率衡山兵五千讨之,搜罗蹑兵,尽夜兼
行直抵飞山下,今靖州。治十里得平地数里,吕师周即趋军分布,立栅一日而毕。全盛大骇,曰此兵从天降也,乃命承磊率兵千人,出战师周。为撒星炮破,其军缚降者为乡导,至峒前杀承磊,遂袭飞山,擒全盛,送武冈斩之,并斩三千人,尽燬其巢,承磊既诛死,族人杨再思等,以地附于楚。

后梁

太祖乾化元年,吕师周擒蛮潘全盛,斩之。按《五代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乾化元年正月,吕师周引兵,攀藤缘崖,蹑飞山峒袭潘全盛,擒送武冈,斩之,移兵击辰酋宋邺。末帝贞明二年,梅山蛮寇邵州,楚将樊须击走之。
《末帝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武迹传》:樊须为楚将,梅山蛮寇邵州,须将兵击走之。

后汉

隐帝乾祐二年,马希萼招梅山蛮,大掠长沙。按《五代史·高祖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后汉隐帝乾祐二年,马希萼悉调朗州丁壮攻潭州,既败归,乃以书招辰溆州及梅山蛮欲兴兵击。湖南梅山蛮长闻长沙之富,大喜,争出兵赴之。十一月,长沙陷,朗州兵及蛮兵大掠三日,武穆所积金宝悉入蛮落。

太祖开宝八年,梅山峒蛮入寇。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梅山峒蛮传》: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开宝八年,尝寇邵之武冈、潭之长沙。
《宝庆府志》:开宝八年,梅山蛮寇潭邵二州,供奉官李继隆以雄武军三百戍邵州,梅蛮截道,继隆力战,蛮败走。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梅山峒蛮入寇,调潭州兵平之。
《宋史·太宗本纪》:闰七月甲寅,诏发潭州兵击梅山峒贼。
《梅山峒蛮传》:太平兴国二年,左甲首领苞汉阳、右甲首领顿汉凌寇掠边界,朝廷累遣使招谕,不听,命客省使翟守素调潭州兵讨平之。自是,禁不得与汉民交通,其地不得耕牧。后有苏方者居之,数侵夺舒、向二族。
《宝庆府志》:梅山东接邵南、武冈,西辰北鼎澧。太平兴国初,遣使招谕,不从,命客省使翟守素调潭州兵讨平之,后苏方居此。益阳知县张灏收其渠符二等谋拓,而州邑之安抚使吴中复以闻其议中格,后范子奇复奏,乃召还。力主其议。
六年梅山蛮乱,发兵禦之。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太平兴国六年,梅山蛮作乱,发潭州兵,置五寨以控禦之。七年,湖南转运使李允则发兵禦邵州蛮。按《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云云。
又按《官师表》:允则字垂范,太平兴国中为湖南转运使,邵州蛮叛,发兵讨之。
仁宗天圣三年,五溪蛮入寇,转运使李绚谕服之。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李绚传》:绚徙洪州。时五溪蛮寇湖南,择转运使。辅臣以绚对,遂除湖南转运使。绚乘驿至邵州,戒诸部按兵毋得动,使人谕蛮以祸福,蛮罢兵受约束。
九年,武冈蛮叛,知邵州事郭逵讨平之。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云云。
庆历 年,以杨文诩为武冈寨兵马监押。按《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武迹传》:庆历初,杨文诩为武冈寨兵马监押,以勇威。恩信结诸蛮,诚徽诸州峒猺至呼文诩为父。
二年,转运使潘夙破邵州蛮团峒。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庆历二年,邵州蛮叛,转运使潘夙督诸部破其团峒九十馀。神宗熙宁三年,转运使范子奇建言取梅山蛮。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熙宁三年,湖南转运使范子奇建言,邵州梅山蛮阻险为患,宜拓取之。子奇字仲济,太原人,熙宁中为湖南转运使。建言梅山蛮阻险为患,宜拓取之,后章惇开梅山议,自是始。
五年,冬十一月,章惇开梅山,置新化县。
《宋史本纪》云云。 按《梅山峒蛮传》:嘉祐末,知益阳县张颉收捕其桀黠符三等,遂经营开拓。安抚使吴中复以闻,其议中格。湖南转运副使范子奇复奏,蛮恃险为边患,宜臣属而郡县之。
子奇寻召还,又述前议。熙宁五年,乃诏知潭州潘夙、湖南转运副使蔡煜、判官乔执中同经制章惇招纳之。惇遣执中知全州,将行,而大田三砦蛮犯境。又飞山之蛮近在全州之西,执中至全州,大田诸蛮纳款,于是遂檄谕开梅山,蛮猺争辟道路,以待得其地。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砦,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籍其民,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均定其税,使岁一输。乃筑武阳、开峡二城,诏以山地置新化县,并二城隶邵州。自是,鼎、沣可以南至邵。按《宝庆府志》:熙宁五年,遣中书检校正官章惇采访湖北经制蛮事,是时,南江诸蛮,自辰达于长沙、邵阳,各有溪峒。十二月开梅山置安化新化二县,以安化属下梅隶,邵州、长沙、新化属上梅隶,邵州梅山旧为邵陵郡高平县地。
八年诚徽州纳土。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云云。
元丰二年,诏谢景温等议城诚徽等州,以绝边患。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元丰二年,诏谢景温等议城诚徽等州,控扼要害。时知邵州关杞请于诚徽州,则融岭择要害地,筑城堡以绝边患。诏湖南安抚谢景温、转运使朱初平、判官赵杨商度,以闻景温等,以为诚如杞言,乃议以沅州贯保砦为渠阳县,隶之,以徽州为莳竹县,隶邵州。
三年,以徽州为莳竹县,隶邵州。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元丰时,疆理要害,初议建城于武冈西渠河之阳。
哲宗元祐二年七月,废莳竹县仍为溪峒徽州。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云云。宋陈公显云溪峒州谓一贯一堡之大者,非中国所谓州也。
徽宗崇宁二年,仍改莳竹县隶邵州。
《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崇宁二年,诚徽仍纳土,仍改徽州为莳竹县,隶邵州。宣和二年,苗叛蒋钦往谕之。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宣和二年,峒獠叛武冈,进士蒋钦挺身往谕,苗咸输诚。高宗绍兴元年,诏讨峒民杨再兴。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绍兴元年,临冈峒民杨再兴叛,应曹成里人,张敦以状闻,寻诏讨之,因废临冈县为砦,而即金城村置新宁县,隶武冈军。
三年辰,蛮侵邵,何异擒之。
《宋史本纪》不载。 按《何异传》:异授湖南转运使判官。摄邵州事,长蛮侵扰邵阳,异募山丁捕首乱者,蒲来矢以众来降。
四年,统制吴锡大破猺贼,知潭州朱熹上疏置栅添兵。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四年冬十月,席益遣统制吴锡率兵讨猺贼杨再兴,大破之。
《宝庆府志》:四年,湖北猺人侵犯邵州界,知潭州朱熹上邵州,边防疏移置砦,栅添拨戎兵邵赖以安。
十年,土酋求入贡。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绍兴十年,土酋杨进颙进京,等求入贡。
绍兴 年,以靖州签事林梦英知武冈军平蛮苗。
《宋史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云云。
十五年,杨再兴降,土酋复求入贡,诏遣之。按《宋史本纪》:绍兴十五年十月,武冈军猺人杨再兴降。
《宝庆府志》:绍兴十五年,杨进颙复求入贡,诏武冈军,不时发遣。
二十四年,猺人杨再兴复寇,李道讨擒之,脔其子于市。
《宋史本纪》:三月壬申,杨再兴复寇,边前军统制李道讨平之,擒再兴及其子。正修、正拱送行。在七月乙卯,脔猺人杨正修正拱于市。
孝宗淳熙三年,峒蛮叛,李逢原讨平之。
《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宋淳熙三年中,峒蛮姚民敖叛,统制李逢原将荆鄂兵讨平之,进捣中峒,遂擒敖等,覆其巢穴,而叛党郭三计画,一败,遁去,既而玺书再下饬宪守逐迹,获于武冈,磔之以徇。

泰定帝泰定元年,峒猺寇,邵左丞赤兔讨之。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不载。 按《宝庆府志》云云。
四年,猺人寇邵,武冈尹欧阳元谕降之。
《元史本纪》不载。 按《欧阳元传》: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峒,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元至踰月,赤水、太清两峒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元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巳。獠人熟元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其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繇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元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宝庆府志》:泰定帝泰定四年,峒蛮寇邵边左丞赤兔讨平之,以本路推官聂炳摄,分省理问官,释被俘无罪者以千数。武冈县尹欧阳元值峒,寇倡乱,元单骑往谕之,酋长罗拜曰:我曹为边吏,苛敛激使然耳,非敢叛也,何敢烦清廉官自来。元譬以祸福,感泣投戈降。
顺帝至正六年冬十月,诏讨思靖猺。闰十月吴天保陷黔阳。
《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六年冬十月,思、靖猺寇犯武冈,诏湖广省臣及湖南宣慰元帅完者帖木儿讨之,俘斩数百级,猺贼败走。闰十月,靖川猺贼吴天保陷黔阳。
《宝庆府志》:至正六年,猺贼吴天保等反,湖广江西二省合兵攻讨,九年三月平之。
按六年,苗寇吴天保、杨留总等啸聚丑凶震惊各郡,十一月攻围黔阳。
七年,猺寇吴天保陷武冈,行省右丞沙班死之。平章苟尔公统兵入贼巢,擒贼首杨留总以还。按《元史本纪》:至正七年五月庚戌,猺贼吴天保陷武冈路,诏遣湖广行省右丞沙班统军讨之。九月丁卯,猺寇吴大保复陷武冈,延及宝庆,杀湖广行省右丞沙班于军中。十一月猺贼吴天保复陷武冈,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苟尔公以兵讨之。
《宝庆府志》:七年二月,猺贼寇沅州。五月八日突入武冈,城陷不守,居民罹害,庐室焚荡,郡具状申。鄂省以右丞沙班禦之,九月天保复陷武冈,杀右丞沙班,遂有众六万。省具告急,朝廷命湖广江西二省合兵讨之,以行省平章苟尔公统掌兵事。越九年,方率诸将于零溪深偪贼巢。三月七日,生擒贼首杨留总械送国都,班师而还。

太祖洪武五年,古峒诸蛮反,命吴良等剿之。按《宝庆府志》:明洪武五年,古峒八万诸蛮反朝廷,命江夏侯吴良充总兵官,中书平章李克升充右副将军,率宝庆卫胡海征讨三战而服。招剿苗寨二百馀处,编籍其人,与之更始,而以其地,隶思州宣慰司,振旅而还。
《府志》《名臣传》:吴良洪武四年,奉命来镇宝庆筑武冈城。五年,帅宝庆卫指挥胡海等攻铜鼓。五开潭、溪曹滴、腾浪笃、莫洪州、古州等蛮诛其渠,抚其馀党使复业。
二十二年,武冈苗叛,州判徐彝死之。
《宝庆府志》云云。
成祖永乐十一年,武冈苗叛,镇抚康信战死,镇远侯顾成等讨平之。
《宝庆府志》《武迹列传》:康信陇西人宝庆卫镇抚。永乐十一年,武冈蛮叛,信领哨追及千平山,大破之,蛮遁入靖州者。十馀年后,党复炽湖南骚动,信以忠自矢,复破其团峒十馀,追至绥宁界之白岩,后援不继,犹手刃六人,遂遇害,其子孙调任永州。
《府志》《名臣传》:顾成镇远侯。永乐十一年,充总兵官,既平清水。江蛮寇别,遣都指挥王玉将衡永兵数千人入城步栏牛山峒,获大憝杨壮子等解京,其馀残寇悉皆降散。
正统二年,峒苗时叛,命设武冈守备。
《宝庆府志》:英宗正统二年,峒苗时叛,命设武冈守备府,以指挥使体统行事,长衡宝三卫指挥一员,分班领军戍守。
十四年,新宁苗杨文伯乱,总兵李震平之。按《宝庆府志》云云。
代宗景泰元年,武冈蛮乱,命梁瑶等率师擒斩之。
《宝庆府志》:景泰元年,武冈蛮作乱,流行乡村,掠劫甚惨,新化公廨民舍悉为灰烬,民立砦自保,贼亦寻去。
《府志》《名宦传》:景泰元年,峦寇日炽,上命保定伯梁瑶充总兵官,与都督毛福寿王斌充左右副总兵,即平天柱。诸苗移师城步,斩首,生擒以
千计。
毛福寿都督左副总兵,元年十二月,同巡按御史侯爵,布政使马瑾都,指挥李震率偏师,由东山临口进捣城步一带苗巢,擒斩千计,诸蛮摄服。
二年,苗寇武冈,陈友率兵破之。
《宝庆府志》:景泰二年九月,陈友经略本边团练,乡民大兴款例,先是陈参将,未至边时,武冈广通,杨宗二郡王因正统己巳之变,天步方艰,遂谋为不轨,遣奸细蒙能陈添,保遍历溪峒,惑以妖术,蛮寇顺之,转相诳诱。旬月之间,盗贼蜂起,四出劫掠。十一月,陈参将率兵禦之千窎田。斩首百馀级,寻以状闻,朝廷遣官勘实。广通、王徽墆,杨宗、王徽俱废为庶人,守备武冈都指挥勘问充军。先是元年,苗寇劫掠武冈,驱其掳掠人畜,人靖,靖州知州苏忞邀之被害。二年,苗寇复乱,靖州参将陈友遣绥宁县丞马旺传谕招抚,诱其奸细,陈添保离巢,执之送京。三月,陈参将躬擐甲冑,督兵追贼于牛肠江,生擒首恶。五月,武冈守备吴贞言本哨所统军少,而地方贼出没,路多难于应敌,陈参将遣分守辰沅靖署都指挥汪迪,与之戮力截遏。六月,迪整部伍至黄茅坪,遣人约武冈范贞,期以来,日合兵夹击,迪进兵,与贼相持,而武冈官军未有至者,迪不得已,交锋杀数十人。次日,贼党大集,迪执旗鼓,士卒力战贼,众溃去,突至武冈城下,劫掠关厢方趋利不虞,迪追兵随至,而指挥夏宗侯俊身先士卒,纵马驰入贼中,挥刃大呼,贼众扰乱,于是弃甲窜散,追至危塘,斩首七十级,生擒一人,伤走者无算,岷王赐迪䌽缎而劳之以宴。按《府志》《名臣传》:陈友初以都督同知充总督守备左参将,苗寇武冈驱其人畜归靖,友设伏邀之,斩获百馀,尽还所掳。景泰二年,友破蛮贼于牛肠江。五月,遣都指挥汪迪破贼于黄茅坪,贼众溃,迪分三路,为左右翼率千户,陶成、孟寿各领一哨并进,斩贼首百七十级,生擒二人,疏闻上赐敕奖,友策励有加。九月,栏牛、扶城等各峒蛮复扰武冈地方,入境闻友亲统官军偶到,遂各遁归,友乃遣县丞冯旺领赍旗榜抵其巢,落以抚剿二端,生杀利害,恩威开谕之,群寇怀畏,即随旺出,至于州城外教场,投降纳款,听命招安。自是以后,友始得专力于渠阳边阵云。三年,峒蛮复寇,汪迪破之,遂降。
《宝庆府志》《武迹传》:汪迪为都指挥佥事,景泰三年,剿寇于黄茅坪,遣人期约,武冈守备不至。迪据高山,分左右队,亲执桴鼓,逐贼,众溃去。迪分三哨为左右翼,三哨并进,贼至武冈城下,掳掠关厢方在取利不虞。迪军随至,指挥夏营侯俊等,身先士卒,纵马驰入贼中,挥刃大呼,贼众扰乱,于是乘乖撺散,逐至危塘,斩首一百七十级,生擒二人,伤走无算。岷王赐迪䌽缎,奏闻上,赐敕都督陈友及汪迪,奖励有加。
六年,蒙能领苗入寇,南和伯方瑛命陈友讨平之。
《宝庆府志》:景泰六年,天柱邛水蛮乱,南和伯方瑛等率师讨平之。时湖广沿边溪峒俱因武冈奸细蒙能等造妖煽惑,蜂起为乱。朝议徵发南直隶卫所及云南、四川官军。以南和伯方瑛充总兵官,挂平蛮将军印署,都督佥事白玉充副总兵,官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石璞总督军务,户部侍郎、孟鉴区处钱粮,又以太监阮让陈瑄监押前进。景泰七年春二月,苗寇攻围平溪卫,自甲子至丁卯凡四日,蒙能中火器,伤毙于城下,馀众解散。夏四月,大兵始压境,南和伯以首恶蒙能既死,会总督守备湖广边境,左参将都督同知陈友商度抚剿事宜。俄而,守天柱指挥胡震报称执银寨内仍有妖贼,李珍伪称天顺王见来围城索战。于是,南和伯命陈友及京官都指挥湛清驱兵进讨,寇闻宵遁,友以密计授千户王浩,旬日,妖贼就擒已,而清浪镇远等卫申报邛水,十四寨苗寇相效僭逆结连洪州生界四万馀众,大肆侵扰,南和伯议将调到各省土汉官兵并,陈友原统戍卒共七万有奇,分为三路,各立前锋。九月,进抵邛水。凡四十馀日,攻破鬼板、巴马、张家、绞头等苗寨一百六十处,斩首一千一百九十六级,生擒苗总虫等六十六人,俘获男妇九百九名,口其远迩残苗令镇远府土官同知何清仍招复业。十一月,移师天柱抚集婆峒诸巢,又分遣都指挥李震率进兵击城步、拦牛等处贼巢,又复移师贵州征剿东苗。
按蒙能,武冈人,乃正统末年广通王所使奸细也,因久潜溪峒,苗多信从,遂僭称王号。伪造印章,以文武官秩封其党与,有众五万,大肆猖獗。景泰六年十月,攻围龙里守禦所,时都指挥庄荣在围,相持七昼夜。陈参将友闻警,遣都指挥汪迪刘信领兵策应,蒙能鼓众迎敌于隆里坡,官军不利,汪迪引退。独刘信与部下数十人力战死之,还攻隆里,甚窘。陈参将统兵至,与贼交锋,亲自跨马掠阵,士殊死战,贼乃散走退去。时远近溪峒,苗蛮俱因蒙,能造妖扇惑,四面蜂起,为蒙支党者,无虞五百馀寨日出掳掠。陈参将分兵哨捕极力支吾,钲鼓之声不断,备边戍卒,战苦凋疲,于是巡抚湖广地方工部尚书王永寿奏调各卫歇班官军永顺、保靖等处士兵来边协助。既而,苗寇肆行出攻而大征之,师复议举矣。是年十二月,上命南和伯方瑛挂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署佥白玉充副总兵官及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石璞总督军务,户部侍郎孟鉴区处粮饷,又以太监阮让陈瑄监押前进。七年二月,蒙能率苗寇攻围平溪卫,自甲子至丁卯凡四日,蒙能中火器,伤毙于城下,馀众解散。四月,大兵始压境,以首恶蒙能既死,会守备陈参将友商度抚剿事宜。次第,诱擒。伪称天顺王李珍,分破诸巢。十二月,分遣都指挥李震同兵部主事王率兵进击城步、拦牛等处贼巢。八年,城步苗犯邵阳,千户杨海清追战,死之。按《宝庆府志》云云。
《宝庆府志》:杨海清,城步人,有勇略,为众推服。景泰八年,苗寇掳掠邵湘,海清率其妻姜氏及其徒追战于龙王桥,杀贼数十人,后援不继,遂遇害。邵人感其义,立祠祀之,祠在石井铺之右。天顺四年,峒苗为乱,王俭等讨平之。
《宝庆府志》:天顺四年,绞峒苗裔因被黄州流人李天保惑以妖术,遂相聚为乱,号称李大宗。攻围龙里守禦所远近惊扰又西延等处苗寇亦乘机出没侵暴。湖广巡抚都御史王俭镇守总兵官挂平蛮将军印,李震奏请兴师讨之,寻奉调集大军。震乃督令都指挥吉世瑛、李景、庄荣各分哨道,以闰十一月十五日丁卯进攻,破绞峒诸巢至于清水江获李天保解京,馀党悉平。十一月己卯,移师往抵城步哨,分二路,令都指挥庄荣及分守左参将高瑞、右参将李文各督一哨,由平水桃林贼境攻入,西延十八团,会同广西军马击破一百二十二寨,斩首三千级,俘获千馀,收还被掳男妇七百口,明年三月班师还。
《武迹传》:李震初以都指挥奉方瑛檄率领兵卒进击城步、拦牛诸苗,天顺四年充总兵官,挂平蛮将军印平绞峒蛮。十二月,移师城步哨,分二路,令庄荣、高瑞、李文攻入,西延十八团,斩首三千馀级,成化十一年,复以平蛮有功,封兴宁伯。
王俭,湖广巡抚都御史。天顺元年,边防告急,俭同巡按御史龚谦总兵,平蛮将军李震、布政使丘陵副使沈庆、佥事洪弼咸至武冈,相视要害。时赖敉宁,复以天顺四年同李震平城步西延一十八团,擒斩俘获,厥功尤懋。
龚谦巡按御史以天顺四年与巡抚王俭总兵李震平诸蛮,峒并捣城步一带,西延一十八团。沈庆按察副使于天顺四年与佥事洪弼各分哨道,从巡抚王俭总兵,李震平诸蛮。于十二月,移师城步,由平水桃林攻入,西延一十八团,击破一百二十二寨,斩首三千级,俘获千馀。宪宗成化二年,蛮寇武冈,庄荣伏兵破之。按《宝庆府志》:成化二年,蛮寇湖南宝庆武冈守备庄荣伏兵于龙堡乡,大破之。
《武迹传》:庄荣为都指挥。天顺四年,督兵及分守左参将高瑞、右参将李文冬至城步,攻入西延十八团,破一百三十七寨,斩首三千级,还被掠男妇七百口。成化二年,荣守备武冈,时苗寇湖南,荣伏兵于龙堡乡,大破之。
成化 年,蒲永康禦苗,苗遁。
《宝庆府志》:宪宗成化 年,新化县主簿蒲永康防禦武冈峒口,以勇敢闻,苗寇远遁。
十二年,苗寇武冈,守备周斌以不出降级。按《宝庆府志》:成化十二年,菜溪炮塘茅坪清水江一带苗裔入寇,会同黔阳绥宁。武冈宝庆地方,生灵殒于,锋镝者骸胔相望。巡抚御史方中勘及武冈守备周斌,推称护卫岷藩,闭门不出,遏贼相应究治,旨下,戴罪立功,已而,贼平,斌降三级。
成化 年,峒苗不靖,毕祯领兵禦之。
《宝庆府志》《武迹传》:毕祯,宝庆卫指挥使。成化间,峒苗不靖,出没剽掠,祯领兵禦之,斩苗二十馀级,以功升都指挥,使守备武冈。
孝宗弘治 年,武冈守备宋英斩获城步苗。按《宝庆府志》《武迹传》:宋英,靖州卫人。弘治间,守备武冈,值城步苗猖獗,民用不宁。英训练士卒,威恩并行,贼至,则以身先之,斩获甚多,苗闻风远遁。以功升都指挥,于十四年督哨,由牛石攻取城步八寨。
十四年,武冈及新宁苗叛,百户李俊战死,都御史阎仲宇率师讨平之,置城步县。
《宝庆府志》:十四年辛酉,武冈峒蛮李再万叛,劫掠乡村,百户李俊进讨,战死。都御史阎仲宇讨平之,因上疏割绥宁七里半、武冈州二里半,拓城步巡检司旧址,置城步县,隶宝庆府。城步本古巫黔地,唐为镇元,为武冈路儒林书院,据峒蛮扼要。明初,设城步巡检司,摄土款以控峒苗。至是,因变议,设县焉。初阎都御史集三司长,议拟调兵四万四千奉旨,后复议贼境险远,其桃林、蓬溪、横水、扶城等四十八寨悉皆聚恶之巢穴,而兴安、义宁、泥田、小江、阳鸟、大十、万山等处又多逃避之岐路,若非分股攻击,逐处把截,则彼或得并力拒敌,或得窥隙潜通,皆非全胜。善后之计,且料原拟军数不敷,遂复添调清浪、等卫及麻林等所汉土民兵杂款兵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二名,合前调兵数,共五万七千有奇。分为四哨,掎角并进,多设疑兵于诸要害去处。以乱贼谋隔其党与使难相通将城步二路,分左右两哨,以湖南道佥事张镇监之,而以都指挥王润樊晔督左哨兵八千四百八十,用健步军人潘来附、蔡奴子为乡导,由横水进至黄茅坪止,攻取十二寨。都指挥黄焘、王恺督右哨兵八千四百五十,用健步军人王达、辛梅山为乡导,由下边溪进至高平大地止,攻取一十寨。其绥宁二路亦分左右哨,以湖北道佥事杨鼎监之,而以守备靖州指挥使王震督左哨兵八千二百二十,用健步军人伍金望、忽鲁秃为乡导,由下团进至都温独树止,攻取一十六寨。守备武冈指挥宋英督右哨兵九千七百八十,用健步军人龙寅戾、里不花为乡导,由牛石进至小江泥田止,攻取八寨。又以分守靖州右参将刘英统奇兵五千二百五十,于绥宁二路督战。策应广西之兵九千,即委彼地,都指挥韩雄统领,分为三哨,一由全州,一由兴安,一由义宁,各进与城步等。约期夹攻,而湖南东安一路则又行令,都指挥蔡绅量起官军九百名,往来截杀。仍委衡永守备副使冯镐量带官军一千兼督全州东安等哨军务,考察奸弊,恐贼众突奔邻境黎平府地方。议行知府张恺选取洪州等长官,司裔兵二千八百五,开卫指挥王冕取所属舍馀一千,相兼把截,都指挥曹祯分领官军六百六十,专办诸哨军饷,其附近新旧向化,苗寨恐,生惊疑,给与旗牌,差官坐镇。都御史阎仲宇太监刘雅总兵官,永康侯徐锜会统兵官军八千五百,进抵大竹坪,居中去处安营,节制各哨巡。按御史王约亦在行间,立营纪功,辰沅兵备副使顾源分守湖南,参政毕亨各随中营进止参谋司犒,期以冬十一月十四日鼙鼓一震,四路俱进。是时,苗寇各先占岩险立栅自固,多积滚木、礧石及用长鎗药矢百方拒敌,官军则以神鎗火器牌当先,连日设法分队攻击,致其木石既尽,乃奋力齐登,次第,攻克扶城、边溪、牛石、横岭等四十馀寨,斩首一千五百七十一级,俘贼属及被掳男妇四百馀口,贼奔入阳鸟、大十、万山。官军因雨雪冱寒,菁深难进,各就所抵山狭劄营,已而搜岩剥薮,陆续擒斩又二千馀级,明年正月,班师奏凯。
《府志》《名宦传》:徐锜,永康侯弘治十四年充总兵官,同巡抚阎仲宇、巡按王约率师进击横水、扶城四十八寨苗寇,平之。
王约巡按御史同巡抚阎仲宇、总兵徐锜进剿扶城、横水诸蛮,在营纪功。事平,与巡抚会疏奏,设城步县。
十七年,猺蛮平,筑城步县。
《武冈州志》:弘治甲子十七年,猺蛮李再万作乱,讨平之,始割城步巡检司为城步县。
武宗正德元年,段辅等平绥宁等处蛮。
《宝庆府志》:正德元年春三月,守备都指挥使段辅、武冈守备王翰,击破剧贼,于绥宁溆浦山菁间平之。先是镇溪土裔黄吉等亡命入于绥
宁溆浦界中,凭恃险阻群,不逞之徒,往往归投,窃弄五兵。既而,啸聚益众大,为民患。前分阃者莫能讨。至是,闻辅威名,始稍敛,不敢犯靖境。湖北分守佥事汪玉临边,问辅以收捕之策。辅言平寇之势须掎角乃可,令贼巢移傍湖南,而郡县封域,彼此交互,非辅一人,得专约束,若武冈王翰肯与戮力,即寇可擒,而民无扰。汪佥事乃公移趋,翰与辅会同约其夹攻。于是,郡蛮破散,陆续斩获,地方始宁。
嘉靖五年,逋寇李政等引苗出扰,参将童昹灭之。
《宝庆府志》:嘉靖五年五月,湖南逋寇引山苗出扰,分守参将童昹击灭之。时湖南逋寇李政、段文谏等大扰武阳等乡,剽掳资物,淫掠妇女,有众五百,虐焰愈炽。童将军恐其煽动诸蛮,为患滋蔓,急委守备王表督率大小款兵往捕,表怯于贼锋,退留关峡。呈称前贼自正德年间以来劫杀人财五十馀起,州县卫所法制久弛,积祸已久,到今六年,欲责职一旦剿除,是难为力。参将览毕,即自草檄趣之,其略云绥宁、武冈、邵阳、新化、溆浦、桃源州县之间,崇山复岭,茂林深谷,蟠踞数百里,杳无人烟,正德初,镇士裔黄吉等潜藏其内,招纳亡命,出劫乡村,前分守湖北道汪议行,靖武二哨守备段辅、王翰捕斩几尽,漏网无多,陆续擒戮,巢穴已空,此皆守备得人效劳所致。今据州县,申称及访得系是武冈越狱罪人,段文谏鸠合湖南奔溃之众潜来作孽,已经通行,武靖守备官督率款兵会捕去后,今据呈称六年积祸,一旦难除之。语具见推诿之意,本官才猷夙著,当简拔应用之始,正建功立业之秋,宜当自奋,岂可推释。若不再加诰诫恐,怠心一生,淹钝必有深为,未便为此劄仰。本职速照先令事理,师贵在和,毋忘经传之格言,恤隐救焚,尚体兵家之神速,彼疆我域,慎勿著于胸中,接管承行,当自任于肩上。表得檄甚愧,童参将度其终当成功,乃复遴选精锐数百人,亲率以往。五月六日,抵绥宁。次日,驰至关硖,督表同入关硖,抵盐井。贼闻遁入深山,童乃广询乡老,使各指画林壑曲折及岩穴所在。命敢死士胡广德等,逐迹穷搜。不数日间,擒元凶李政父子并其党与百一十六。致军垒溃,众悉遁溆浦等。遣间谍往诱,发兵夜围,皆踪迹待执,复擒一百三十有二,且令严军肃所过樵苏,无犯。世宗嘉靖十四年,周诰抚定城步苗。
《宝庆府志》:十四年,城步苗杨晟松等肆行劫掠,武冈守备周诰抚定之。
二十年,诏知府陈楠讨李承贤,峒苗吴光亥等又作乱,营弁陈万策捕获之。
《宝庆府志》:二十年,李承贤倡乱,私造旂符,谋以八月入寇。两广、元溪诸贼及武冈、峒猺皆受约束,知府陈楠疏闻,诏楠以五属民兵讨平之。按《城步县志》:二十年,横岭峒苗吴光亥作乱,上命所弁陈万策捕获,疏上擒贼有功,升荆瞿卫守备转浙江都司。
三十年,山猺流劫,守备张玉、何清等败之。按《宝庆府志》:三十年冬十一月,武冈大盗翟,廷相萧子连等,乌合山猺二百馀众,流劫绥宁、扶丛等处。巡抚张檄委镇军守备张玉、靖州守备何清各率所部,掎角夹攻。群盗屡却散,伏林岩搜擒殆尽。
三十八年,广猺复寇武冈。
《宝庆府志》:嘉靖三十八年,广猺寇武冈,杀死文包巾,伤者无算。
《武冈州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九月,广猺入寇马头山、文家坪等处。
三十九年,粤苗夜入城劫库。
《城步县志》:三十九年,粤苗夜从东北城角架梯入城劫库,檄麻林,苗截杀之。
四十五年,广猺寇城步及新宁,议建武冈外城。按《宝庆府志》:四十五年,广猺寇窥城步,千户李东禦之,寻寇新宁,返道屯新寨,去武冈四十里,攻退之,始议建武冈外城。
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城步苗变署城步县,梅蕃祚上抚苗方略。
《宝庆府志》:万历二十五年丁酉正月,苗变,先是城步知县清丈苗田,以致激变,宝庆府照磨梅蕃祚往护城步县,印条议抚苗方略,顺其土俗治开衅诸奸,复取苗之狡猾者稍惩之,遂靖一方之乱。
悯帝崇祯十年,武冈隘贼流劫乡村,把总高与战死之。
《宝庆府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