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二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卷目录

 宝庆府部汇考四
  宝庆府公署考
  宝庆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卷

宝庆府部汇考四

宝庆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
宝庆府治 在城中正街,即宋理宗为防禦使所居地,明洪武初同知程斗南修建,成化六年知府谢省重修,至嘉靖庚申洪水颓倾,知府刘奈措置营建,厥制大备,中为师帅堂,左右为仪仗库、广安库,堂左为经历司,西为照磨所,前为戒石亭,又前为仪门,东为清军厅,西为理刑厅,大门上为谯楼,即《舆记》所载清风阁,又前为古南国坊为屏壁堂,后为穿堂,又后为节爱堂,堂左为重民楼,以藏图册,右为青史楼以直斋宿,又后为陟阶,又后为府内衙,东为清军厅内衙,又东为理刑厅内衙,又前为照磨知事衙,西为管粮厅内衙,西前为经历衙,又为吏廨,又前为司狱司,大门外东为申明亭,榜亭西为寅宾馆,兵燬遗址尚存。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府张惟养建师师堂、协恭堂、仪门谯楼六房,数月落成,推官朱应升重建,理刑厅衙,十八年知府傅鸾祥建两亭执法台,后衙为春照堂,康熙元年复建关圣祠于仪门左,前为寅宾馆颜曰惠好堂,推官顾象龙建,理刑治事厅及内衙,十八年知府李益阳重建谯楼,二十年知府梁碧海捐银重修师帅,又捐银八百两修六房及狱。
清军厅公署 在府堂之左。
理刑厅公署 在府堂之右今废。
管粮厅公署 在府仓前。
经历司 旧在府右,今暂居大街民地。
照磨所 旧在府左,今暂居大街民地。
司狱司 旧在府右,今暂居治东民地。
分守道署 在府治西,嘉靖庚申即兵备道改建,万历己酉布政王志远拓地为园,置清美堂。天启辛酉大参潘澜建雪台,崇祯癸酉少参张凤翼重修,后兵燬,顺治八年少参杨璥重修堂署,康熙元年,知县颜尧揆增造衙舍二十间,今暂改为副总府。
布政分司 在守道左,成化七年知府谢省自东关徙建,后改中军厅,今为府邑官房。
按察分司 在府治东,嘉靖庚申以旧行察院改建,后称都府,为兵巡道行署今存。
行察院 在府治东,嘉靖庚申以按察分司改建,崇祯末毁,知府林龙寀重建,仍为按察分司。副总府 即旧分守道公署。
中军署 原系民居,今暂改中军厅。
医学 旧在治前。
阴阳学 旧在治后。
僧纲司 在报恩寺内。
道纪司 在紫极宫内。
预备仓 在府仓侧,旧为积谷之所,先时积谷不下万石,以为备荒赈饥之用,明季燬。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府傅鸾祥捐积备赈,康熙十九年知府梁碧海捐谷一百石,二十年捐谷二百石,二十一年捐谷一千二百石,二十二年捐谷一百石,以上积谷一千六百石,外捐给民牛种通判余启腾,于二十二年捐谷二十石并存仓。养济院 在城西,关兵燬,康熙二十年,知县张起鶤,即旧址捐建房屋以给孤贫。
济生局 即古惠民药局久废,明崇祯十一年知府陶珙复建。
漏泽园 在府城南六里,崇祯九年参议张凤翼置。
义冢 一在城东五里牌,万历三年置一在城西半里,天启三年置一在城东五里,崇祯十一年置一在城西教场坪,一在城南宝塔岭,一在城东东塔岭,一在城南九十里田心铺,顺治十年置一在城东五里罗家山道北,康熙八年知府傅鸾祥置。
邵阳县治 在城北正街,宋大理卿李杰昼锦楼故址,明洪武初改建县治,成化间知县滕弘增修,嘉靖中知县刘天兑重修,中为节用爱民
堂,前为雨亭露台,甬道为戒石亭,为仪门,为大门,为屏壁,为申明亭,后为子惠堂,又后为知县衙,东为县丞衙,主簿衙;西为典史堂,左右为六房,又东为寅宾馆,为福德祠,西为读律所,又西为狱,崇祯末毁,止存正堂三楹。皇清顺治十年,知县杨演修复吏舍,十五年知县濮万镒造,湖南名邑坊于头门,十八年知县颜尧揆重修正堂,建寅宾馆、福德祠,又建羁候所,其后衙焚燬殆尽,知县杨演重修正堂三楹,内室五楹,颜尧揆又增修焉,康熙十八年溃寇西上,县正堂库廨六房仪门俱毁,知县张起鶤捐俸庀财鸠工重建五楹库、楼、三楹六房、仪门,日渐修复,并内衙堂室,县丞赵勉周以厅事卑下,水积为壑,捐俸重建,典史张禹锡重建,赞治厅三楹内室三楹。
隆回巡检司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洪武五年立,嘉靖二十二年道府委照磨重建。
紫阳巡检司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司属武冈巡兵领邵阳县工食。
洪桥公馆 东四十里至长沙府路。
楮塘公馆 东九十里至长沙府路。
官桥公馆 东四十里至衡州府路。
檀木公馆 东八十里至衡州府路。
车塘公馆 西六十里至武冈州路。
兰桥公馆 西九十里至武冈州路。
黄塘公馆 西南七十里至新宁路属武冈州。新田公馆 北四十里至新化县路。
阴阳学   医学   僧会司
道会司 俱领于府不更设。
预备仓 原在太平巷燬,今改于县治。皇清康熙年间,共积谷六百五十石,贮仓备赈。
东仓 在罗汉陂。
南仓 在石桥头。
西仓 在秋田。
北仓 在隆回四都地名田心。
紫阳仓 在紫阳。
佘田仓 在佘田铺,以上六仓今无存。
外州县
城步县治 明弘治十七年,知县林宗典史戴忠任,建正德间吴辙修中为正堂,为抱厅为牧爱堂,知县衙东为典史衙,堂左角为库,东为幕厅,右为龙亭库,前露台甬道戒石亭,两序为六房、粮房、承发房,前为仪门,嘉靖庚戌知县胡自化重修,门左福德祠,门右为狱,中为大门,上为谯楼,前为申明旌善二亭,庚申广贼踰城劫库,知县胡寀申允重修,万历戊戌谌廷锦创修谯楼,改为大门,撤居民房扩屏壁为坊平街,上建钟鼓楼,万历甲寅知县王察复移楼于南街。皇清知县赵良橒重修。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门内。
按察分司 在县治东门内右边。
预备仓 原在城北一隅,万历三十四年知县胡梦珍即仓前馀地,可建仓厂酌申,将本仓移与际留仓并列两仓,康熙十九年起至二十二年,知县王谦共捐谷一百五十八石,存留备赈。社仓三所 在真良石井岩三处。
义仓四十四所 乡城间置今俱废。
养济院 在治北,知县胡自化建,万历乙卯知县汪察复建屋三间。
漏泽园 一在新开田,一在打牛坪,一在狮子岩。
新化县治 宋熙宁五年创,绍圣间,复迁,元季兵燬,明洪武初年,知县张原善即旧址修建,九年知县孔克烈始建谯楼,景泰元年复燬,知县孙子固、县丞谭镜重建,嘉靖万历间,知县罗柏利宾姚九功相继修拓,规制大备基址,南面大街,北抵城墙,东抵儒学,西抵玉虚宫,南北长五十丈,东西阔四十丈,正堂三间,穿堂三间,后堂三间,左右库两间,今存右东幕厅三间,西军册房三间,俱存址,东为吏户房,为礼房,为承发房,西为兵刑工房,为架阁房。皇清顺治间,知县陈九鹏因南仓支给不便,暂移仓于两序,十六年知县于肖龙以两序上一截仍为六房,下一截仍立仓,后为知县衙,西为主簿衙,存址东为典史衙,仪门;左为土地祠,祠前为寅宾馆,仪门右为犴狱,前有谯楼三间,知县张际龙建,左为旌善亭,后改阴阳学,右为管粮衙址,天启间捕衙屏墙外空地奉文变价。
布政分司 在县西大街北即书院故址,成化元年知县浦轸创建,嘉靖十七年知县罗应元改为布政分司,崇祯六年以地僻久废,奉例变
价充饷,今为民房惟按察司仍旧。
按察分司 在县西大街北,洪武三年知县张元善创建,崇祯七年知府谢省重建,嘉靖十五年知县利宾继修基址东,南北长二十三丈五尺,东西阔十丈五尺。
长鄄巡检司 在永宁一都,洪武六年创设,十六年奉文裁革。
苏溪巡检司 去县北一百里,洪武六年县丞张初建后圮,成化二十二年巡检李峻重修厅,宇厢房役舍吏廨仪门谯楼,俱备基地,南北长二十四丈,东西七十七丈,西自龙王桥,东至萧公庙,巡司之外俱为官地,听客民赁住,每年徵纳租银四两二钱,作修理茶税官房支用。茶税官厅 在苏溪巡检司左,嘉靖二十二年,本县主簿周经奉分守道,文建立官厅一所,统收茶税,门堂、寝室、厢房俱备,自后委官莅焉。税课司 在县东,洪武三年创设今已裁革。阴阳学 在县治中大街,旧预备仓右,洪武十八年设官,天启年间改置谯楼之右。
医学 在县治西大街北,玉虚宫左,洪武三年设惠民药局,本县带管,洪武十八年设官即百户,傅才遗下住房三间,建为医学,今废基址尚存。
僧会司 在承熙寺,洪武十五年创建。
道会司 在玉虚宫,洪武十五年设。
预备仓 在城东大街,明洪武年间知县马学炯创建,积贮稻谷以备荒歉,成化七年迁城隍庙右,知县吴春鼎建,郭麟罗柏梁建辰继修,嘉靖间知县利宾主簿冯翱重建,廒二十四间,万历十五年知县姚九功建厅三间,地东西广九丈,南北长十二丈,康熙十一年邑饥抚院卢,以湖南被灾已甚具题奉。旨发赈二十二年,知县王国玉捐谷四百二十石存仓备赈。
东西南北预备仓 共十九所,明成化二十二年知县雷冲遵奉都御史马驯建今俱毁。养济院 在城隍庙小巷西,洪武十五年县丞徐照创建,嘉靖间知县梁建辰修。
武冈州治 旧治当州城正中,本宋武冈军治故址,明正统间,岷恭王奏改藩府以元妙观为,今治制度咸备,中为中堂,左右为库,后为穿堂,又后为平易堂,为州衙,其东为同知衙,为捕衙,崇祯初裁改为捕正衙,前为台,中为甬道,道中为戒石亭,东西序为六房,前为仪门,中大门东西为角门,左为福德祠,右为狴狱仪门,前为大门,门外左为旌善亭,右为申明亭,前为屏壁,壁外即城门谯楼,崇祯末皆燬,惟存正堂。皇清知州吴从谦前后次第修建,州同敖翮吏目周国祯协力新其衙,舍悉复旧观。
布政分司 在州治左。
按察分司 在报恩寺右。
石门巡检司 去州南六十里。
峡口巡检司 去州北一百二十里。
紫阳巡检司 去州东一百五十里。
蓼溪巡检司 去州北七十里。
南关公馆 后改千户所。
西桥公馆 去州东九十里至宝庆府路。紫阳公馆 去州东一百五十里。
山口公馆 去州西四十里至靖州路。
医学 在南关内。
阴阳学 在南关内。
僧正司 在宣德门外东塔寺。
道正司 在城东关五岳宫。
乡约所 在城内四关四所,二十八里各一所。预备仓 在城东南,因跨江水患,明知府宋纯仁迁州门两腋翼为二十四间,今迁宣凤楼后颇为亢爽,康熙十一年知州崔尔瞻捐银买谷二千二百四石四斗,发赈饥民二千四百名口,二十年知州罗守疆,共捐谷三百八十石存仓备赈。
广平仓 在州二门左,今亦迁宣凤楼后。社仓二十八处 在城儒林万安,安乐龙居长溪、紫阳、永丰、龙江各乡今俱废。
养济院 去城南江岸一里,万历五年燬,知州吴从谦徙于州治之左。
漏泽园 在城东五里。
义冢 一在城西苦株脚后,一在安乐堡后。新宁县治 景泰辛未知县唐荣徙建,弘治正德间知县相继增修,中为正堂,左右为库,后为燕堂,知县衙水亭正堂,东为赞政衙,万历乙巳知县沈文系典史赵嘉栋建,旁为典史衙,西为
邦本堂以藏板籍堂前,中为露台甬道,戒石亭两序为六房九间,前为仪门,门右为福德祠,为吏舍三所,左为龙亭,为库,为狱,为吏舍一所,库前为寅宾馆,万历辛亥知县袁刘芳建,又前为大门,上为谯楼,嘉靖丙寅知县郑邦增修,万历己亥知县袁刘芳砌以石,外为申明旌善亭。布政分司 在治西。
按察分司 在治东。
靖位巡检司 在治东九十里。
税课司 在治前,洪武间设,后裁。
靖位公馆 去治南九十里。
医学 今废。
阴阳学 在治东十馀步,今废。
僧会司 在城东宝安寺内,今新改云碧寺。道会司 在治前三清观内。
乡约所 在文昌书院前。
预备仓 七间,南三间岁久废颓,明万历庚申,知县冯福谦捐俸重建,又次第修葺,东西四厂,加意积贮以备饥馑,今见存尚未修理,康熙十一年,知县李天秩买谷三百石零三斗,发赈饥民一千七百二名口,十九年起至二十二年,知县刘敕忠捐谷二百二十五石存仓备赈。际留仓三间 在捕厅。
备赈仓三十五所 五在五关,一在儒学,二十九在各村,明知县汪绍英修以备荒歉,今俱废。养济院 在治北东,岭堂屋如制,知县冯福谦委巡检资秉彝重修。
漏泽园 在城东厉坛后。
义冢 一县令彭商置,一县令沈文系置。

宝庆府学校考

        《府志》本府
宝庆府学 在府治西望,仙山阴公馆旧址,宋庆历四年,始诏天下立学,初邵州建学于治左,掩于牙门左,圄右庾隘陋弗堪,治平四年周惇颐来摄州事迁于郭外,邵水之东为今县学,绍兴乙亥徙入城,神霄故宫见魏了翁,周元公祠堂记。乾道元年知州胡华复旧处,南轩张拭记之,庆元丙辰知州黄沃重修,嘉定十三年知州刘保以风气宣泄。且距城隔水礼谒,或愆卜迁今学,元因宋旧为路学,至元五年总官本牙失里重修,元末兵燬,明初洪武元年,同知程斗南重建,正统元年姜启隆,景泰六年知府周天民,成化己丑知府谢省相继拓基重加鼎建修,撰罗伦为记,弘治己未知府李德仁,正德间知府石凤,嘉靖间知府周思忠,刘启东嗣修侍,讲廖道南为记,嘉靖九年,始创敬一箴碑亭于后,亭左尊经阁,右魁星楼,前为明伦堂,两序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东为启圣祠教官衙,又东为各宦祠乡贤祠,时正殿基址,后逼启圣祠,至万历庚寅守道冯露,知府李懋德、推官杨廷兰迁建于明伦堂之前,左右为两庑,前为仪门、棂星门、泮池屏壁,明伦堂右竖文献亭,前文明坊,左礼门,门外立太和元气碑,正街左右为崇圣兴贤坊,旧殿址为文昌阁,阁左射圃,阁南四教官衙义路,东南隅为省牲所,正南为儒学门,门外官厅三楹,戊申徙泮池棂星门,内架石梁逾年。知府冀光祚复旧制,崇祯间推官李梦日修明伦堂,启圣祠改文献亭,为护学神祠,十一年守道张天麟、知府陶珙、通判冯兆麟、推官李梦日视殿基原坐浮土,采形家言升,进数丈两庑拱翼,而上仪门仍旧棂星门,稍加高迁,文明坊于巽方为科甲题名坊,知府陶珙碑记,崇祯末兵燬,止存正殿、门庑、明伦堂。皇清顺治八年,知府冯桓、同知王琦补葺正殿,十四年知府张维养重修门庑,十七年知府傅鸾祥查,复学宫故地建启圣祠,文昌魁星敬一尊经等楼阁,周列以垣涂茨丹雘,一时焕然丕新,康熙十年知府李益阳补修棂星戟门,十九年督学蒋允修捐金修砌泮池,二十二年知府梁碧海以,十八年兵燹毁,拆居多捐金数百两修补文昌启圣,敬一亭阁,重葺庙殿诸所,阙略委教授杜士英训道,邓士元殚力建修,知县张起鶤认建乡贤名宦二祠未就,府厅各捐有差。濂溪书院 在城东东山,宋绍兴甲寅知州潘焘建,周元公朱晦庵熹记,教授梁士英重修,魏鹤山了翁记,明嘉靖壬子参议杨逢春即寺前隙地改建,景濂堂祀,周元公先生为濂溪书院,倡明圣学逢春记之,后为太守谢省祠刘邦寀记,又前左为郡丞蔡中孚祠,尚书李腾芳记二公皆以理学显,故附祠焉,崇祯末燬。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府张惟养、知县濮万镒重建,康熙元年,知县颜尧揆增修门窗、垣壁、设龛、置主,五年知府傅鸾祥增修祠,后白衣庵以护祠,又允绅士呈请改建,故殉节乡绅,刘孔晖祠于书院之左隙地额曰忠孝祠,十一年知府李益阳倡建讲堂于前,规模弘备。
爱莲书院 在府仓右即周子观莲处,旧为希濂堂,崇祯戊寅知府陶珙即希濂堂,后再为堂三楹增祀张无垢九成,朱晦庵熹陆子寿九龄,合周先生为四先生祠,扁曰过化儒宗,左右为号舍四间,自为记,今圮移四先生祠于东山书院,十六年,偏沅抚院李乾德,题建忠节祠祀殉节,乡绅刘孔晖于池左。
城南书院 在城南七里桃花洞,明嘉靖丁巳参政李万实建。
希濂书院 即东山书院前新建。
义学 康熙八年巡抚湖广偏沅等处,地方都御史周召南令郡县并建,义学遴诸生肄业,其中时加考课,造就人才,本府知府具详请孙,可望行宅改为义学,奉批允额,其堂曰:储英吏部左侍郎高珩为记立碑于二门左。
义塾 康熙二十年,通判余启腾用价置买,东城外青龙桥,右住屋三间,又买刘源昌铺地三间,创置义塾遴诸生,教训民子弟岁给馆榖。广储社学 在城内大街。
爱莲池社学 在府仓场,明嘉靖丁巳知府郭学书建。
龙桥社学 在东关。
武卫社学 在西关,明嘉靖癸卯同知陈疏建。学田 一南门学田五十亩。
一宝庆教授严泰率诸生段文岳等,请以濠田馀地为学,田计田五十亩四釐,西南计四十三亩五分六釐,东北计六亩四分八釐,岁计租六十二石。
郡邑历奉分守道,朱南英知府,黎民范等各捐俸共银七百八十二两三钱八分零发,县置买并各居民告舍断入学,田共二百四十亩零一分三毫,额纳租谷三百四十三石六斗五升,每五石秋成折价一两,共租价六十八两七钱三分。
一用价十五两三钱五分,买民贺国梓土名磨石桥,大小九丘,苗四斗二升四合,粮米一斗一升一合四勺,每年纳租六石。
一用价五十六两,买民连十二,土名状元洲田塘大小一十九丘,苗一十二亩六分粮米三斗九升,纳租二十四石五斗。
一用价一十四两,买民邓朝阳土名大井,边熊家冲,田大小五丘,苗四亩三分一釐粮米一斗三升二合纳租七石。
一用价二十三两三钱,买民刘应选土名三里桥千禾冲,田大小十五丘,苗六亩,粮米一斗四升纳租十一石。
一用价三十五两四钱四分二釐,买民覃耀楼土名大源冲,田大小十一丘,苗九亩,粮米一斗五升五合,纳租十三石。
一用价四十四两五钱,买民刘思奇土名鸡公塘,田大小一十七丘,苗八亩一分三釐,粮米一斗七升,纳租十三石。
一用价十五两四钱,买民胡顺华土名开元观,并曾家门,首田大小六丘,苗五亩三分三釐一毫,粮米一斗,纳租五石三斗。
一用价二十五两五钱六分,买民胡宗明水北江曾家门,首田大小四丘,苗五亩六分八釐,粮米一斗六升,纳租八石五斗。
一用价五十七两九钱,买民高勉土名水口,石坝边等田大小十九丘,苗十二亩五分丈过七亩七分,塘三口,苗四分八釐,共粮二斗二升八合四勺,纳租十石。
一用价九十一两七钱四分七釐八毫,买民王永杰土名横冲,田大小十三丘,塘四分,苗一十七亩六分,纳租十一石。
一用价一百零二两,买民徐子贵土名马田冲,田大小二十丘,苗十七亩,粮米五斗一升,每年纳租三十二石。
一用价四十一两零一分五釐,买民张一俸土
名王家冲,田塘一十六丘,苗九亩六分,粮米一斗五升,每年纳租二十石。
一用价三十五两三钱六分二釐五毫,买民金用土名罗氏桥,田塘三十亩,粮米一斗五升,每年纳租十三石。
一用价一百四十七两三钱五分二釐,买生员谢世芳土名鹤田金埠湾,田塘三十亩,粮米六斗九升,每年纳租三十五石五斗。
一用价二十两,买民龙鸣凤土名烂田基,田四亩五分,粮米九升,每年纳租六石五斗。
一用价五十三两四钱二分,买民徐禄土名牙塘,田十一亩,粮米三斗,纳租十五石八斗。王永杰告断土名董塘,屋后横冲田三亩五分,抵还原多领粮米七升,纳租五石。
一余世魁舍田四亩,土名公冲,纳租五石。一民王凤仪田三亩六分九釐六毫,土名王冲,纳租五石。
一民李矩天田五亩三分,土名罗塘冲,纳租五石。
一民范岭田二十五亩,土名杨家冲、土公冲,纳租二十五石。
一民徐自在田八亩,土名郑家冲,纳租十一石。一民熊周田八亩,纳租十三石。
一民赵天香田十三亩,纳租十六石。
一民邓祖鼎田二亩六分,丈过二亩,土名鸡冲山,纳租三石。
一民萧凤仪田四亩二分,塘三分,土名湖鸡冲,纳租五石。
一民马训田一亩,丈过四分五釐五毫,地名古庙上边,纳租一石。
一民吴国成田六亩,地名堤基边,纳租六石。一民雷和尚田三亩,土名桃花洞,纳租一石。崇祯三年,督学副使蔡官治捐俸置田五十亩,入书院左祠祀,郡丞蔡中孚。
十二年分守右布政张天麟等,查出府仓羡米五百四十馀石,变价置买,杨登元土名药铺,田五十亩粮九斗零,每岁乡试之年,将三年租价拨给两庠应试诸生,以助卷资,不得冒支别用,以致乾没。
学基 南抵府前大街,北抵县前大街,东抵大打线巷,西抵马家巷。
学廛 府学左侧铺地三十六间,每间每岁纳地租银六钱,计地南自关帝庙起,北至德政亭止,共七十二弓。
一启圣祠敬一亭,后铺地二十七间,西自马家巷口起,东至德政亭止。
一北门内锦衣坊对面,坡左铺地二间,坡右铺地二间。
一东关外铺地六间半。
邵阳县学 邵为附郭先时学统于郡元,大德间知县温渊即周敦颐迁州学故址,创建至元丁卯伯颜不花复修,元末燬,明洪武十三年,知县薛德中重建,宣德二年知县何永芳重修,薛文清瑄记之,正德丙子水圮知府石凤迁城内,府仓场宋州学旧地,嘉靖乙卯参议陈鎏知府郭学书迁复原所,庚申大水又圮知县郑守矩重修皆南向。隆庆戊辰,佥事张子仁采绅士西向之议檄署,县令通判郑嘉猷出储羡区画庙庑堂,斋一转而西,惟民居前堵江流尚隔,万历乙酉,知府胡楩、知县赵维绅出俸买民居数十武,并拆江楼,竖石坊额曰洙泗,源流一时弘敞尽制,崇祯末兵燬。皇清顺治十二年,推官朱应升改向重修,中为大成殿,前为戟门,左右两庑,逾年落成,又明年同知萧嘉熙继建棂星门,康熙元年,知府傅鸾祥建树屏壁,二年知县颜尧揆建明伦堂,七年知府傅鸾祥、知县蒋其昌复允诸生请,采形家议仍迁庙及戟门,两庑还西作甲庚兼寅申向,十九年知县张起鶤捐俸续修,又捐拆旧卫堂厅三栋,归学重建明伦堂及启圣祠,二十二年知府梁碧海捐俸二百两,通判余起腾、知县张起鶤前后合捐材匠银两方,议大行鼎建棂星门,魁星楼及所未备。
学廛二间 在城内仓场。
外州县
城步县学 旧在县治左,明正德丙子开设,辛巳知县蔺泽,嘉靖壬午知县吴琠继成,庚戌知县胡自化增修,隆庆壬申知县李之达重修,万历癸巳庙圮废,知县元宗孔鼎新修葺,甲辰知县胡梦珍,己酉知县竹密相继重修,甲寅知县汪察相度,城西南隅地在汉为诸葛城,元为儒
林书院,申请迁建庙庑门壁堂亭俱备。皇清康熙十七年,为逆盘踞学宫悉燬,二十年知府梁碧海捐资一百两,通判余起腾捐资三十两,知县王谦陆续捐银四百两,训导尹汤简捐俸十两,重建庙一座、文昌宫一座、启圣宫一座、两庑六间尊经阁名宦乡贤棂星戟门各一座,规模大备遐方文教一新。
儒林书院 在城南,创自元至正学录赵长翁有记,明朝废,为巡检司属武冈州,后既设县,至万历二十三年知县元宗孔复立于隘头山。社学一所 在县西。
新化县学 在县治东肇,自宋熙宁五年章惇开复梅山,始建学于邑之西南隅,绍圣初迁治于白沙之白石坪,学亦随徙寻复旧,元因之,至正末燬,明洪武三年,开复学校,知县张元善即治西濂溪书院遗址,创建景泰改元复燬,景泰五年仍建于西南隅旧址,成化七年辛卯知府谢省视学僻陋,请诸巡抚都御史吴琛以治东城隍庙迁建,盖四处五迁,而后为今学焉,侍讲杨守陈记,成化庚子同知刘锜重修,始创铜锡祭器,乙巳知县雷冲为立石记焉,复加广拓历,嘉靖万历间知县梁建、辰利宾、余杰、姚九功次第增修,后以岁久倾圮。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于省龙教谕周泽长重建基地,南抵大街,北抵城垣东,中抵居民李茂地东,南抵安朝纶地,西抵县墙西,南抵李政地,南北长八十二尺,东中阔三十三丈五尺,临街东西阔一十三丈九尺,内东一段,南抵安朝纶张宗界,北抵城,长三十三丈,周缭以垣中为庙三间,两庑各五间,戟门五间,棂星门三间,前泮池右儒学门,后明伦堂,东进德斋、西修业斋,东西号舍七间,左育才门,右拔秀门,堂后教官衙,左右分教衙,康熙十二年知县宁诰见学宫湫隘,欲倡众修建,因乱而罢,二十二年知府梁碧海捐资二百两行县修补。
射圃 在县后东北隅,嘉靖间知县罗柏立观德亭三间,空地百馀步。
文昌书院 在崇阳观左,知县余杰立姚九重修,嘉靖间合周濂溪先生同祀于此。
濂溪书院 在县治西大街,宋周惇颐以驾部员外郎摄邵州事,首重学校属邑皆立书院,训诲后学,元废,明嘉靖间改建布政分司,崇祯八年奉例变价充饷,今存其名。
社学 一在东门城内大街北,今废;一在西门城内分司右,崇祯八年奉例鬻为民房。
乡学 知县林培建,每都择胜地创立二十一所,每月亲临考课士多鼓舞。
义学 康熙七年,奉偏院周宪檄知县于肖龙即按察司旧基建。
学田 一在青峰冲井口,一在门首,一在枣树下,一在五家冲,共二十二亩五分,元至顺元年邑民王庆叔娄得中统钞六十锭,出买本学耕管府学教授方大年记之,永乐以下居民据占,成化七年六月,知府谢省清复天旱折价年丰纳谷,嘉靖八年知县梁建辰复查出,后仍为民,有今志之存旧址也,明隆庆四年续置学田一处,知县李珩奉文详允置买,坐落石马三都地方南冲,计田五十四亩,给民谢成豹等佃耕,初年定租银一十九两,节奉守道学道批详议减,今每年纳租十两,以周贫生婚丧薪水等费,《旧志》《府志》节奉批详定租七两。
武冈州学 在州城南,后倚鳌山,前俯溪水,左钥重关,右联奇石,即宋军学基址,初崇宁丙戌置武冈军建。学宫于宣恩门外,绍兴戊午迁今所,知军何季羽增修,转运邓均记,嘉定间知军史弥宁王可大、景定间知军赵希迈先后重修,咸淳二年知军杨巽于明伦堂,后建奎文阁,提刑文天祥记,元为路学,至正末兵燬,明洪武初仍旧址,景泰丁丑知州伍芳,成化中知州李复初重修,弘治庚寅知州刘选,嘉靖己丑知州刘锦,癸巳知州袁焕,戊午知州黄炯,万历甲戌知州宋纯仁,丁未知州汪源达,或增或修相继增葺,中为大成殿,旁为两庑,前为戟门、棂星门、泮池庙,后启圣祠,左右名宦乡贤二祠,翼焉为号舍二十四,楹寻二祠废,万历二年知州宋纯仁重建于两庑之侧,明伦堂初在溪北,洪武丁未千户所陶文因建谯楼,奏改溪南弘治庚戌复迁于庙,后左址寻迁,右寻又迁旧址,知州侯世延重建。皇清顺治庚子,知州吴从谦重建,郡人潘应斗记,康熙二十二年诸生请于抚院韩世琦改迁。
文庙于城内,抚院韩捐资五十两,知府梁碧海捐
资二百两,通判余启腾捐资百两,知州罗守疆损资百两,协力鼎建门庑堂,斋亭阁,号舍,次第兴举。
谏议书院 在紫阳山中,宋谏议周仪读书处,今石室尚存,明成化中都指挥周斌重建。鳌山书院 在学内右群石中,祀周程张朱诸先儒,明嘉靖壬戌同知蒙大赉昌应时先后修,举集庠之秀,彦为文会郡太守,陆东有记。社学 在城西二十八里各一,共三十三处,万历乙亥知州宋纯仁建今俱燬。
学廛 在学左空地,及棂星门外,左至四牌楼,右至儒学,旧门及儒学街外一带俱有铺屋,四季纳租入官,今俱燬地存。
学田 龙潭田六斗,龙口塘田六石八斗,赤塘田二石二斗,明隆庆乙巳岷王玉谷捐俸银一百一十两,买民龙廷表赤塘田二十二亩,州守蒋时谟有记,每年纳租谷六十三石六斗六升,银六两三钱六分六釐。
黄茅田八斗,南路田二斗五升七里,桥田二斗五升,林家冲田三斗五升,文贵田六十三亩八分九釐八毫,并清出田在内此及下五项俱在,吴州守崇节碑记。
白塘田五斗,钟楚冲田二亩,谢阿何田五亩,罗开八田一亩九分,何其信田塘一十六亩,萧礼田六亩三分二釐。
新宁县学 在旧治东北一里,始自宋绍兴元年,即金城村为治而学建焉,元因之,延祐二年达鲁花赤、童帖木儿重修,教授张图南记至正兵燬,明初于旧址重建,正统己巳猺变废圮,景泰辛未从,今治随建学宫于治东,成化癸巳佥事萧祺拓基增建,正德丙子知县李华改迁于郭门东,上坊桥左,嘉靖戊午知县孔弘化复迁县右崇教宫,万历甲申知县彭商英迁金城村,戊戌知县章应韶迁城陂上,形势弗利,天启癸亥知县冯福谦采诸生议,复明初旧址,形势焕然,改观中大成殿,旁两庑,前戟门,棂星门,庙左明伦堂,两序居仁由义斋,前为儒学门,后启圣祠,右敬一亭,左右为名宦乡贤祠学,左建文星楼,并迁宝安寺于龙砂以培风气,明末俱圮。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崔琦署印训导李上苑重建。
康熙二十二年,知府梁碧海捐银五十两,通判署县事捐银五十两行学修补。
社学旧二所 四迁学与民兑地,今建于学左凡三间。
义塾 通判署县事余启腾用,价买民地建。学田 土名小麦田,僧海宗共租一百二十石,邓应洪租六石,李宗荣一石二斗五升,权应贵宗圣田共租五石,收粮入僧海宗户,颜宣绝户田二十亩,租二十石,通共学租一百五十二石二斗五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