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一四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卷目录

 安陆府部汇考八
  安陆府风俗考
  安陆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卷

安陆府部汇考八

安陆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钟祥县附郭〉
《汉书》: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采伐为业,果蔬裸蛤,食物尝足。故啙窳媮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晋书》:荆强也,亦曰警也。
《隋书》:荆州风俗,颇同扬州。其人率多劲悍决烈,盖亦天性然也。南郡、彝陵、竟陵、沔阳、襄阳、安陆诸郡,多杂蛮左,其馀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颇与巴、渝同俗。自晋氏东迁之后,南郡、襄阳,皆为重镇,四方凑会,故益多衣冠之绪,稍尚礼义经籍焉。江夏、竟陵、安陆,各置名州,为藩镇重寄,人物乃与诸郡不同。《图经》:地多卑湿,人性淳和。
《风土记》:民俗朴俭,有西北风声气习。
唐刘丹记:古风遗事,有阳春白雪之美。
丁谓诗:民淳讼简。
《名贤文集》:人自温良,化作蚕桑之俗。
《郡志》:敦礼,让急公赋,重农轻贾。
耕尚卤莽,虽广种。而薄收婚,略礼文。每多赘而少娶,疾患则敛赀。相恤死丧,则鼓歌杂哀。《旧志》:俗善酿唐人,谓酒曰郢水。春宋曰富水,春地多异。省之民商,游工作者僦屋以居。岁久渐为土著。小民恒以赋役,烦重为之,称贷质以田宅,久即为其所有。
缙绅循法,守正足为士民范。
语言服食之间,杂于中州江右。
风气之寒,燠似西北,亦似东南。
有木棉麻葛,织纴粗粝岁,稍穰,即营治宫室歉,或妻子不自聊。
元日 五鼓具香楮,设斋。供家长率卑幼祀天地祖先,毕择吉方出,行亲友往来拜贺。
立春 先一日农鼓耕具罗,百戏迎春于东郊,芒神土牛䌽仗,环击以劝耕,礼仪俱同,他邑士庶饮春酒相庆。
元宵 十一日为试灯夜,结䌽悬灯鼓吹喧,聚亲知燕集灯作。狮象鱼龙凤麟,鳌山走马百状。人或傅粉墨簪歌髻,扮鬼神角抵花爆鞦韆。为戏男女,行游达旦,俗名走百病。乡村女请紫姑,男请八仙,歌舞为乐。
春社 农家于社日祈谷招巫觋,歌鼓迎神,联臂踏地为歌节。祭毕饮社酒,分社肉,间有索馀酒者,曰社酒治聋。
花朝 士庶踏青、郊外,斗百草放风鸢为戏。上巳 邑人临水修禊事,追风雩兰亭之欢。寒食 儿女肃牲殽,祭先墓,挂纸幡,拜哭声相闻。儿童簪柳记年,徘徊竟日,远旅者野祭焚纸钱。
浴佛日 是日僧造乌米饭相遗农家,观晴雨以占旱涝。
午日 邑人作角黍相赠,饮雄黄菖蒲酒,儿童佩艾虎,系五色续命缕,涂雄黄于面,以辟毒汉。江中龙舟竞渡,韵鼓夺标,以吊屈平五日乃已,街市作醮事,为纸龙舟以驱疫。
六月六日 农家去此日为龙晒衣,喜晴,雨则秋霖害稼。
七夕 是夜士女设酒脯时果,候巧云穿针,乞巧针度者为得巧。
中元 自初七日迎先祖,每日饮食必祭。十二日始各处为盂兰会,汇荐先灵,施食赈孤家。自设纸角殽馔,暮夜拜祭焉。
中秋 家具瓜果月饼祭月,宾友宴集坐待月华。
九日 佩茱萸登高,会饮赏菊赠糕。
下元 水官诞日,邑人。设醮祈福,月朔日民间饮酒作煖炉会。
长至 农家于是日望天阴,以卜来年丰稔。腊八日 士庶家各为糜粥,杂置百果诸谷豆谓之腊八粥,食之及广施贫者。
念三日 夜供茶果糖饼草豆以祀灶,祭毕焚之,谓灶神。翌日五鼓,朝天奏一年善恶,故然灶灯三夜前期,祷送之俗曰,焚馀糖饼与襁褓小儿,食之压惊,又于念四日扫堂尘,是夜迎先祖回家,日祭饮食于除夕,夜如中元祭送之兹日为始。
除夕 插松竹枝于户,挂五色纸钱,换桃符,贴门神对联。凡家贫婚礼不具者,并不择期俱于是日嫁娶。向暮分岁,少长毕集饮酒辞岁,每室必置灯,云照虚耗。
京山县
《富水志》:民质直,少文务,实朴厚。
《郡志》:地广以远,多山泉,民引泉为机,蓄堰水为业。
县自新市由安陆分立,新阳由云杜分立,封略土宇政令趋承判然不一。迨至其后,二境一家,渐次驯习,顾其间,溪谷之向背,涂路之险夷,终有南北之殊。县境三面阻山,山高谷广,不能多得田,且壤瘠,不能多得谷。虽钜室,鲜储蓄,稍有馀则易田,授贫人耕之而收其租以供税。贫者则佃耕富人之田,而私其租以供食,殆贫富皆无全力也。民鲜淫巧,工多粗劣,且不能为逐末,计日用所需,惟徽商操其缓急而收其厚利焉。其积渐也久矣,至若岁时节,令元旦夙兴放火,爆乃启门然,香烛望空而拜,次拜祖考,次乃尊卑,长幼以序为拜。拜毕出大门,向吉方行,自此宗族亲戚互相往拜,至三四日而止。元夕张灯街市,起十三夜至十六夜止。前此箫鼓喧,阗士女杂遝为看灯会,近则灯火寥落,但星月交辉而已。立春迎土牛,城中各以会结䌽为亭,扮演杂剧。近则循例应套,无足观者清明插柳于门,簪柳于首,拜坟祭扫挂纸钱于上。四月八日为浴佛会,僧家每造青精饭相馈遗。五月五日插艾及菖蒲,食角黍,饮雄黄酒,或以酒沥涂小儿眼耳鼻诸窍。七月七日,迎祖先。十五日或作佛会以荐祖考。八月十五夜中秋,相邀饮酒为赏月。会九月九日,登高饮菊花酒,惟好事者间为之冬。至节,士大夫家或交拜相庆,民间则否伏腊之月,或为酒食聚会,曰分岁。除日具牲醴祀家神祖考于中堂曰送年,换桃符贴春联凿五彩纸为钱,曳长之挂于门,储水令足新年数日之用。是夜祭门祭灶,牛马厩皆贴纸钱,次第而毕。男女围炉而坐,曰守岁。夜放火爆设香案列灯烛茶果越岁,三日取其钱焚之曰烧年纸,于是士农工商各司其事矣。凡恒俗所习行其繁简不同,大都如此。李大泌尝言:成化弘治以前,县之俗椎鲁少,机械有小忿辄能遣,恕不相质。论其读书为士者,虽被儒服彬彬齿于缙绅,学士之列矣,亦长厚食不重味,衣无绮纨之饰,宴会招宾客幅纸,单报转相传视至,则罗短案妻子出拜,剌剌笑语不以为嫌。长老有事,后生小子为之,执役若子弟童奴,其忠厚少文如此。自后声名渐辟,文物转盛,生齿繁多,机心猬起,强弱之势一分侵蚀之。计丛出甚,或巧文舞断愚,氓敛手,故令当道言俗美,下移者颇以京山为口,实盖在壬午癸未之间,县之风俗实一变矣。自后密迩都邑车马繁,会五方奇巧之选,递相慕尚加之,商贾负贩坐食,富厚百工技艺,杂然并集盖在丙午丁未之间,县之风俗又一变矣嘉靖之季,则士敦其习民,念其家渐复曩,时淳庞之旧,山谷远氓犹有尺布,括首而不知节候者,有老死不见,邑庭者有孤婺,赴县投牒得理而起,拜者遗黎故态,令人可喜至高,赀甲姓亦各顾惜生业,患难相扶才美,相誉盖繇山川清淑之气以,生而终不忘,其本性者也。庆历之季,典型未泯延,及启祯桑梓,每多荆棘即瓜葛棠棣,不顾甚至下流而讪,上如《章志》所云:未几而城陷,于寇,玉石俱焚。惟见劫火青燐,东流白水而巳。
潜江县
地本沮洳,百姓勤于本业,士尚文艺。
沔阳州
地卤民贫,以耕渔为业,萑苇之薮多盗。
《黄蓬山志》:湖中多雁,有以打雁为业者。
景陵县
《郡志》:地卑下,四望皆水,命各筑垸自固。
以鱼罟耕耨为业,而少积聚。
荆门州
《郡志》:俗尚缁黄,自陆九渊知军事,风俗丕变颇知礼义。
当阳县
《郡志》:地临沮漳,事简俗朴,勤农尚俭。

安陆府祠庙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钟祥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三里祭以文庙之。明日旧有八蜡庙,更衣厅久废。皇清康熙二年,知县程起鹏捐俸增筑周回墙垣四十八丈五尺。
社稷坛 在城北二里,万历十四年,知府房守士改建于西门外大桥北官道旁。有说召亭邓美政为司理时所建,越十年,分守荆西葺而新之今废。
邑厉坛 旧在城外成化中,汉水浸溢始徙之子胥台上,后复改西门外,后改北门外。
城隍庙 宋时在子城外之高阜。洪武二十年,即三王庙基立之。弘治初,改迁从岵山东偏大东门内祭日同山川府城隍,封威灵公县城隍封显佑伯。
旗纛庙 在东教场,久废。
三皇庙 在县南闸口外。
禹王庙 因城南一带苦水涨,设庙以镇之,兵燹后基址仅存。
帝王庙 在温峡口内,久废。
东岳庙 凡四:一在府治左鼓楼坡,一在学宫侧,一在寺下侯家塘,一在阅武门外新街。三圣庙 在县南,久废。
二圣庙 在县北二十里。
三闾大夫庙 在汉江西三十里三尖山左,久废。
龙王庙 在县西,久废。
桐柏庙 在县东,久废。
白马庙 在县南,久废。
二郎庙 在县东南。
惠泽庙 在县东。
火神庙 凡三:一在县东报恩寺,一在县街,一在大东门内。
高庙 在县东郭外,上有无梁殿。
草庙 在县南四十里堤上。
三官庙 在县南七十里。
黑虎庙 凡二一在小东门外,一在文昌阁左。五显庙 凡四:一在小东门内万历间建,一在元祐宫右,正德十五年建,历兵火如旧;一在东街正德间,有白鸦栖,止其处居民陈锦掘地得石,有五显灵祠,四字因建;一在寺下十字街,万历间建。
五显太平庙 在城西南马头上,正德十六年建,明末兵燹。皇清顺治十一年卞国龙重修。
马王庙 一在县治东,皇清康熙四年,知县程起鹏建,一在阳春门月城内。
汉渎祠 在汉江边,万历三十年重修。昔年天旱赴祠祷之立应。后汉江西徙今城南石桥关内,遗址尚存。
云长祠 在兰台东偏,宋淳熙中建。今一在城内鼓楼坡,一在阳春门内月城左。
李靖祠 在东街高阜,久废。
屈原祠 在汉江岸,久废。
岳飞祠 在石城驿之西,万历二十六年,太监杜茂建。
楚二王祠 在樠木山,久废。
八蜡祠 在城南坛内,万历二十五年,知府常裕为百姓禳田而建,明末兵燹。皇清康熙五年,知县程起鹏重建。
土地祠 在县治仪门之东。
包公祠 在察院东祀,巡按御史包节嘉靖间弹劾守备太监廖斌被逮,卒于狱。郢人思而祀之久废。
三忠祠 在西门内,其一祀姚善善为苏州太守死靖难;其一祀周宪宪为江西副使与华林贼战死;其一祀刘概概为行人谏明武宗南巡杖卒。
高公祠 在县东七里湾外,祀分守荆西道高第。
叶公祠 在县东七里湾外,祀分守荆西道叶
秉敬。
吴公祠 在县东寺下腰城关内,祀分守荆西道吴尚默。
文昌阁 祭以季春之朔三日,是日建醮演戏庆贺阖邑,父老子弟毕集宴,享神惠,欢聚竟日。
京山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东南二里。
社稷坛 去县治二里。
厉坛 在县治西北三里。
城隍庙 在县治南凤凰山,洪武三年,知县刘桓建正统间,知县毛祥,嘉靖间知县李讱罗向辰相继修。皇清康熙三年,燬知县雷镜重修。
关王庙 在县治东二里,正统十一年,知县毛祥重修,按邑无专祀。康熙十年,知县雷镜于城隍庙东买地,新建大殿三间,头门三间,邑人复建雷公遗爱书院附焉。十二年,知县吴游龙建献台一间,又东西建道院房楼共八间。
东岳庙 在县治东二里,正统八年,知县毛祥重修。
申大夫庙 在县治东二里,祀楚大夫申包胥。庙在关帝殿旁,久为荒墟,像被虫蛀朽,仅存其首。知县章聚奎塑其像立祠,以祀之,今废。按《富水郡志》:在县南门外圆觉院东,明崇祯间,改建泰山庙侧。
惠泽庙 在县南惠亭山顶,祀宋王安石。安石为京山丞于邑,有惠政,民因立祠以祀之。按《富水郡志》:在县南凤凰台西,不言所祀。明初县人指鸭嘴山庙为惠泽,遂以惠亭名山。今考庙所奉乃二郎,而王荆公,主竟旁置也。
五通庙 在县治东门外,明成化间,邑人陈福寿建。嘉靖中,太监廖斌重修。
水府庙 在华景门外溾堤畔,旧名老官,后易今名。明嘉靖中,县丞俞松为高阁以瞰清流今废。
淮渎庙 在县西。
灵泉庙 在惠泽庙西。
三皇庙 明洪武初立,三十三年废。
昭惠王庙 在温泉。
张良庙 诸葛武侯庙 今并废。
白马庙 在城北二里。
潜江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南,成化十二年,知县胡璘修,制如社稷,今废惟坛存。
社稷坛 在县西,洪武三年,知县史纯一立。邑厉坛 在县治西,成化六年,知县汪志建水圮,今迁于县治北。
乡厉坛 旧二十三里俱有祭,今随乡村各便祭以九月九日。
城隍庙 在县治西,洪武三年知县史纯一建天顺。七年知县吕文重修。成化六年知县汪志弘治五年知县张炳重修。万历二年知县李之珍增修前殿两楹十庙。
夏禹庙 新丰苦水,因建庙以祀禹。
东岳庙 一在龙渊寺,成化四年,知县吕文迁于县河南岸。万历二十六年,知县曹珩重修;一在白洑。
水府庙 旧在县治正街,成化间知县汪志迁东河岸。嘉靖间知县黄学准迁北门外河岸以镇石矶。万历九年主簿刘改增为楼。二十四年知县曹珩建三元阁于庙后。
楠木庙 在水府左,知县黄学准修,今废,神迁入水府庙。
五显庙 在十字右街,天顺间知县吕文建。萧公庙 一在县治南,弘治七年知县萧瓒重修;一在县治北二十五里,成化三年知县吕文立,今俱废。
高兴庙 据《省志》云:在县九十里,今不知所在。汉寿亭侯祠 一在县南十字街左,正统三年,知县陈敏政立,天顺七年知县吕文重修,毁于火,弘治二年知县张炳重建,嘉靖十五年,复火,三十一年,僧如静募建崇祯十年,复修一在县西北忠义铺,知县潘之祥建,崇祯己卯年,崩入河;一在县南三里邑,御史刘寅建。
马伏波将军祠 在县七里河东黄汉垸,隆庆四年建。
高季兴祠 在县西北九十里。
周公祠 祀知县周延,嘉靖间建立,今废。潘公祠 祀知县潘之祥,在忠义铺,今崩入河。陈公祠 祀知县陈梦珫,旧在水府庙后,今废,康熙五年,邑人莫若玉重建于元真观之左。
罗公祠 祀知县罗万象,在北门外,今崩入河。朱公祠 祀知县朱熙洽,旧祠久废,康熙五年,邑绅士重建于县前正街。
林公祠 在芦洑三江口,祀开府林天擎。
沔阳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南郭外。
社稷坛 在西北漕河西岸。
郡厉坛 在漕河北。
里社乡厉坛 并废。
城隍庙 旧在州西南,兵燬乃迁东北。洪武初再迁于东天顺。成化正德间相继修,崇祯十四年重修。
马侯庙 在州西北五里,祀汉伏波将军新息侯援洪武中重建,春秋致祭。
关将军庙 在州城隍庙东,郡人数葺焉,以岁五月十三日为侯诞日,先期舁侯出周行,坊市民家各以牲醴祀。元大德十一年,庙灾侯像独完,士民叹异。
旗纛将军庙 在卫后,昔传台中崩,现金银兵器。
东岳庙 在漕河之浒。
水府庙 在汉津桥外。
泰山庙 在州北三里,疑即碧霞元君祠。洪山庙 在城东十五里。皇清康熙九年建,汉南诸山皆发源于大洪山,故多以洪山名。
灵山庙 在红菱垸。
红庙 在县西十里铺。
马王庙 在铁匮村。
楼阁庙 在吕蒙口,同知允釐,改名水梵庵。九宫庙 在竹林湾,同知茂芝,改名竹林庵。狄梁公祠 在城东门外,崇祯间火废。
李公祠 祀佥宪佺台,又名仙桃书院。
钟公祠 祀知州,顺在沧浪水上今废。
孙公祠 祀知州,衍在仁风塔南。崇祯己卯并。祀林济
徐公祠 祀知州待任在东门外,有殷湖垸香。火田二十二亩。
应公祠 祀知州汝稼。
郭公祠 祀知州乔二祠,俱在东门外,戊寅火废。
章公祠 祀知州旷,一在东门外,有藏书阁;一在沙镇,居民看守。
景陵县
山川坛 在城南门外,知县丘宜重修。
社稷坛 在城门外西北隅,知县姜绾重建,丘宜修缭以垣墙周百丈。
厉坛 在郭北,知县姜绾重建。
城隍庙 在东南明,知县张继宗姜绾周端次第修葺。
伏羲庙 在北雪门内五华山麓。
神农庙 在五华山,临津门伏羲祠旁,有洗墨池、青钱亭,唐李翱读书处。
斗谷于菟庙 在官城村。
水府庙 在县北柳家河,祀萧公。先是土人发愿修庙,忽有商人游此,许捐木助工不言姓名而去,及期兴造忽山水暴涨,浮木百根至庙弗去。土人梦神告云:吾即前商人,此木即许修庙者也。言讫而寤,于是发木造殿。
水府庙 在县西湖堤。
先主庙 在留驾河上。
诸葛庙 旧在县北上白湖村,正德间知州徐咸修建,嘉靖间知县丘宜重建,崇祯间知县杨一㒞移祀古城内,聚义楼下;又一庙在县西北旧圮,康熙六年邑人陈应善重修。
关帝庙 旧在县南城上,嘉靖二十二年,佥宪柯乔改建县北古城冈,前左右有坊。
西庙 在城西五里,洪武甲辰李廷琛刱建,弘治己未知县周端修。
白起庙 在白云三汊口。
五显庙 在县西城上。
子云庙 在县东北云潭村,明初指挥李廷琛所建,今琛葬处,即与庙相近,名虎形地。
白马庙 在县南坛旁,合祀白起马援非取驮经也。
二郎庙 在县北古城西,即清源妙。道真君也。洪武年间立,崇祯己巳年重修。
药王庙 在水月庵前,祀神农帝孙韦二真人。澨水庙 在县西马溪河,去石家河不远。马溪河发源赵横寺,此三澨之扬水也;石家河发源空洞如意寺,此三澨之巾水也。二水发源皆有
寺,故于此建澨水庙。
九真庙 在县北,崇祯年间邑人江良相、良桢同修。
花台庙 在县北,万历乙巳年胡观光修。陆羽祠 在西塔寺中,万历癸巳参议周芸建,泰昌庚申举人周命重修,后圮。皇清丁酉年,僧松影复修,康熙丁未年署县事李馨捐俸重修。
刘郡守祠 在皂角寺社学亭,康熙四年,市民重修旧祠,改建公馆。
刘邑侯祠 在古城关帝庙旁,公讳继礼字公立万历,甲辰进士四川宜宾人有惠政,民立祠祀之。
任氏三烈祠 原任景陵县训导任高,妻李氏两女瑞哥留哥,因高升万载,教谕同舟赴任至净潭,夜被盗劫胁,奸不从,长女绝裾投水,次女骂赋投水,妻李氏亦赴水死。越三日,尸浮水面,交结相抱,时当盛暑骨肉不腐,颜色如生,人以为贞烈所感,上其事旌表立祠,岁时学官亲祭之。
大中丞徐公祠 在古城内。
钟谭二先生合祠 祀先贤钟惺谭,元春即钟学宪故宅也,祠在通衢,谭公弟兵宪元方拓地建宇,祀二先生于其中。
荆门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治南,曰南坛中,祀风云雷雨。左祀境内山川,右祀城隍,设石龛三制如社稷。今废惟坛存鹅掌松一株,大数围形如鹅掌。
社稷坛 在州治西北曰西坛,左社右稷设石龛二,旧有神厨坛门,今废,惟坛存。
厉坛 在州北门外,曰北坛祭以正月望日,七月望日十月望日。
城隍庙 在州治西。相传元知荆门军聂炳殁,为本境城隍宋边居谊筑城,时所建庙屡经火燬,康熙二年知州李灿重建。
关王庙 一在中街,一在掇刀铺。
东岳泰山庙 在州南,贼燬。顺治三年,州民重建。
马王庙 在州北门外,康熙二年荆镇合营同建。
岳相公庙 在州南七里,祀武穆岳侯。
五通庙 在州城后街。
鄂相公庙 在州南新店铺,祀尉迟敬德。渊感庙 在蒙泉上,祀龙神昭济利善侯,因陆九渊感泉而名。
文昌祠 在学宫东北。
陆文安祠 在唐安寺右,祀陆九渊。
胡文定公祠 在州南台,祀胡安国。
原公祠 在土门桥东,祀原瑛明。正德六年蓝鄢作乱,盘据房竹山中,荆门海会寺石和尚应之大肆屠戮,后原瑛招抚之,因而开设郧阳以瑛为抚治,故各处祀之,今为贼毁。
孙何孙仅祠 在东山书院中。
吴公祠 在州城南,祀吴昉。
三贤祠 在州治南,祀陆象山胡文定朱震。
当阳县
山川坛 在县东南一里。
社稷坛 在县北一里。
邑厉坛 在县北门外以上,三坛俱洪武间知县魏忠建。
城隍庙 在儒学东。
关王庙 在县西北五里,成化间知县黄恕奏请春秋祀之。
泰山庙 在城南。
五显庙 一在东门外,一在北门外堤上。张侯庙 在倒流桥东。
显烈庙 在县北六十里倒流桥。
楚庄王庙 在黄泥冈。
楚昭王庙 今失所在。
四公祠 在玉阳观傍,祀中丞赵贤守,藩王琁巡臬邓林乔,郡守赵睿。万历四年,邑人以四公修城故祀之。
胡文定公祠 在县北十五里龙泉寺右,祀胡安国,知县黄恕,奏请春秋祭之。
张赵祠 在县东五里,祀汉西乡侯张飞顺平侯赵云。
赵忠肃忠靖祠 祀宋赵方赵葵父子,今并废,仅存遗址。
双忠祠 在县东柘林滩上,祀申包胥屈原,今废讹呼双冢子。
四贤祠 祀宋唐质肃胡文定朱汉,上陆象山在玉阳观旁,亦曰玉阳书院。
杨公祠 明崇祯年间,邑人祀杨正芳,今为白衣庵。
三义祠 在县治东明天启间,知县胡汝川建。
寺观附本府〈钟祥县附郭〉
普门寺 在县北六十里,明景泰间梁庄王建。上水陆寺 在县东百里黄仙洞侧,明成化十五年重修。
中水陆寺 在县东五十里蒿河龙凤山麓,相传僧黄石公建寺,后一泉清莹甘冽环绕殿廊,曲折而下,溉田甚广,为郢中胜境,下水陆寺,基址久废不可考。
龙泉寺 在县东三十里,明嘉靖壬辰年建,诸峰环翠万松列荫山,门外有水,一池悉自石龙口中喷出。
石城寺 在汉江南,久废。
龟山寺 在县东六十里。
罗汉寺 在县南四十里。
玉林寺 在联东四十里。
白鹿寺 在县东六十里,梁庄王建。前有嵩寺,后有云台,诸山朝向势若星拱,苍翠繁荫,游观不绝。
松林寺 在县东北百六十里,内有古松一株,历百千年,如龙夭矫孤干撑空。
柳门寺 在县东七十里,今废。
瑜灵寺 在县东四十里。
元通寺 在县西北八十里,久废。
龙兴寺 凡二:一在县东北四十里,一在堤内东港,今废。
㫰台寺 在县汉江西北百里,今废。松门寺 在县东七十里。
沿山寺 在县汉江西十三里。
三尖寺 去县汉江三十里。
保堤寺 在县南十里。
莲花寺 在县南九十里臼口市。
炭铺寺 在县东五十里。
毛姑寺 在县北四十里。
广济寺 即团蓬寺在县东北五十里,顺治十年间建。
西来寺 在县北九十里丰乐市。
崇果寺 在县汉江西四十里石牌市。
广佛寺 在县汉江西十里。
宝积寺 即贝音寺在县北百六十里,前五代时建。
至乐寺 在县南放鹰台之顶。
唐山寺 在县汉江西北百里河地突起一山,俗传有仙抬来双桂荫墀古槲当,门明末树尽枯至。皇清枝仍青翠古佛寺 在县西北百里,久废。
平峰寺 在县西北三十里,久废。
石龙寺 在县西北四十里,久废。
石虎寺 在县西北百二十里,久废。
回龙寺 在县西北三十里,今废。
小洪山寺 在县北九十里,今废。
弥陀寺 在县东聊屈山右,久废。
报恩寺 即旧弥勒院在县东门外二里,宋开宝二年,乡人吴福舍基与风穴绍禅师创。明洪武五年改今名,正统十年重建,明末大殿燬于兵。皇清顺治初僧宗镜募修建,白乳高僧塔。
吉祥寺 在城东三里,唐为灵济庵。明正统初梁庄王建,赐额内有古松、银杏各二株。
藏梅寺 在城内鼓楼坡上,久废尚有塔。相传是白乳高僧塔,先曾有人欲拆之以为宅者,时风雨雷电交作乃不果拆。
元妙观 在元祐宫东,先名天庆观,元季燬于兵。洪武三年冬,安陆侯吴复为挥使时建,七年改今名。成化二年,梁庄王夫人增修后圮,崇祯庚午年,邑民毛雳等募修。
朝天观 在县东五十里龙凤山巅,可瞰汉江,久废。
龙尾观 在县西三十里。
火龙观 在县东二十里花港铺,今废。
太平观 在县南,久废。
天庆观 在县西,久废。
保堤观 在县南二十里堤上。
白鹤观 在县南明万历,丁亥年建,顺治丁亥年重修。
三元观 有二:一在县南闸口,一在县西新堤上。
宇宁观 在县北三十里,明嘉靖三十四年修。云雾观 有二:一在三尖山,一在马良山。云台观 在县东聊屈山顶。
元祐宫 在县南里许,即长寿县旧址。明嘉靖十九年建,后有三洞,阁高丽辉煌,郢中巨观。崇祯十六年燬于贼。皇清顺治三年,道人陈真一重修。
武当宫 在县东七里湾外,久废。
祖师殿 在县西河街,顺治十五年,汉水泛溢有祖师木像。自北顺流至西关外,虽洪波中,龟蛇相随不离,郡丞林公重修。
真武堂 在县南,久废。
大士阁 在石城山腰,高峨耸翠,溪水环流。翠屏庵 在万寿山,庠生陈王孙建。
弥勒庵 在县西,岳王庙右,今废。
天净庵 在龟山之麓,今废。
准提庵 在县西河街。
太音庵 在县西五里,汉江东岸即茶庵,长堤密柳交映道旁。崇祯六年,居民吴宗周募修。顺治十七年,重修。
镇江庵 在县南铁牛关。
道斌庵 在县东百里,今废。
普济庵 在县西石桥外,天启丙寅年,知县任𠊨捐建。广嗣庵 在县西上河街。
三教庵 在北门内,惠太监刱。
水月庵 在县东七里湾,久废。
茶庵 在县南五里堤上。
京山县
慈化寺 在县南一百里,宋名天王保福禅院。滴水寺 在县东北五里。
太阳寺 在太阳山南,相传建于唐贞元中。然寺额犹题长庆,疑长庆间造。也宋敕苏,侍郎监修巳而,物故留葬寺傍。殿东有大石槽,传是普庵故物,可不火而炊,今断寺。弘丽为县诸寺冠前代名,贤多游玩而题焉,有咸通六年碑字,磨灭不可考,元末兵燹罕存。洪武中沙门明慈得运重建,弘治中法安、正德中智秀相继修葺,寺侧有娑罗树一株,与观音岩者等。
兴阳寺 在兴阳山,宋名慈光禅院,肇于唐沙门道钦。相传是文殊遗址。宣德九年僧炤中重建,嘉靖中僧儒增修,宋沈存中笔谈云:郢州渔人掷钓于汉水,至一潭底举之极,重得一石,长丈馀,圆直如断椽,细视之乃群小蛤鳞,次相比绸缪,巩固以物试抉,其一端得一书,卷盈尺,乃天宝年所造《金刚经》,题志甚详,字法奇古,其末云:医博士摄比阳县令朱均,施比阳乃唐州属邑。不知何年堕水中,首尾略无沾渍,为土人李孝源所得,孝源素奉佛宝,藏其书蛤筒复养之水中,客至欲见,则出以示之,孝源因感经像之胜,异施家财万馀缗,写佛经一藏于郢州兴阳寺中。
天王寺 在县东北十四里。相传肇于唐燬于元至正中,明景泰己亥沙门清亮重建。一名保福禅院,宋铁牛禅师开山即多宝寺,故址万历末,再圮僧真贤如鉴再修。
紫竹寺 在县东六十里,明正统五年,僧慧莹建。
富水寺 即富水废县,宋名贤圣院。正统八年僧普茂重修。
子陵寺 在子陵山南,宋名净安禅院。
蒲圻寺 宋名广福禅院,在县西九十里建于唐贞观,中元至正九年重建,与蒲骚相望,故名盘石寺 在县东六十里灵泉山北,宋有二盘石:一名盘石山法济禅院,一名盘石堰大云禅院未知孰是然,《富水郡志》:纪晋柏云与大云寺相近,实在县南三十里,固非今盘石,而宋图中所列盘石与曹武市邻正今盘石也。
如意寺 在县南三十里,元季燬。明正统三年僧元浦重建,寺居众山中,饶松石之胜,高伯宗兄弟四人尝读书于此,寺后峻岩间,鑴曰高氏讲易处后继而往者甚众。
芭蕉寺 在县北六十里,宋名圆寂禅院在芭蕉山,即新罗僧所居,泉出比目鱼者也。
赵横寺 宋名惠通禅院,在县西南四十五里黑龙洞侧。宋乾德三年沙门归柔建,至道二年重修,又《富水郡志》云:靖康间,郝明据郢遣其徒没角牛,领兵寇复州过赵,横山欲纵火,主僧求见,盛怒将斩之,以其言貌不凡,遂加敬焉。既入
寺,寂然无闻,但见慈护菩萨塑像惧而焚香敛兵亟去,又寺中有唐殿天宝时建规模古雅岿,然尚存与鲁灵光无异。邑人郝玉吾书柱云地从天宝登三宝刹,是京山第一山,其子敬甫十岁亦题一联,七宝梵王宫神仙募造。有唐殿宋碑半座,高僧石塔,六朝丞相府,夜半飞升馀龙池韩井几株老影娑椤。
潼泉寺 宋名法兴禅院,在潼泉山,即独孤标所开。
黄慈寺 在县南四十里,亦乾德中铁牛所开。元末燬,明洪武十年碧岩和尚重建。
大迹寺 宋名普云禅院,在大迹山,有大石。月掌寺 宋名寿圣禅院,在月掌山,有建隆古钟。元末废正统九年,僧本珍重建。
纂峰寺 宋名纂子龙泉院,即镜脱禅师卓锡出泉处,上有柏二株,大可二十尺,高倍之盖千,馀年之物也。
泉激寺 宋名感教禅院。绍兴二年建,元季废。正统元年僧继绍重建,有古钟一。大德五年造响铎一至大二年造。
莲花寺 在县西百二十里汉水涯。
归德寺 宋名广圣院,在县东南六十里,亦乾德中铁牛所开,元末燬。永乐三年沙门慈惠重建。
观音寺 在县南百二十里孙权建。
穴河寺 在县西南百三十里,相传晋羊祜亭,遗址元时为寺。
千佛寺 在县东北六十里,元至正间有千佛,过此取水沐浴,即涌出一泉。元末废宣德四年僧道恕重建,今分为二。
龙山寺 宋名广福院,在西龙尾山侧,洪武中重建。
真如寺 宋名永福真如院,有宋时钟。明嘉靖间土人于水涯得一佛像,重不可举,寺僧铙鼓迎之,不数人便升入寺。
隍城寺 宋名圣水院,在隍城洞南,有泉绕寺,溉田甚广。
圆通寺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延祐间建,后燬。天顺七年沙门普钊重建,有洞,洞有天生石面壁大士。
法水寺 在县南七十里,正统九年建。
金泉寺 在县南四十里,明正统三年沙门了善建,天顺元年重修。
普济寺 在县北九十里明宣德十年造。皇清康熙八年,王振孙重修。
永康寺 在县南四十里,明弘治元年建,有泰定二年古钟。
永隆寺 在县南一百里,正统八年比丘法云建。
湖山寺 在县南明,正统间比丘继明继照建。临溪寺 在县南宋,天圣二年建,明正统间僧铭琼、嘉靖间僧广诚重修。
能仁寺 康熙年间,断桥和尚开山鼎建,里人刘良文捐资助修,堂殿廊厨共百馀间,引泉凿池,辟径种树,顿成精舍。丛林南下五里,宋家河水口青龙庵僧了凡募建。
西香寺 相传灵济祖师登香岩望见,两苑百草皆花经此,沙门超基建。
下刹寺 在县南一百里。
柳门寺 在县西一百里。
松门寺 在县东九十里。
香山寺 在县北八十里西,下有白龙庵尚子登岸肄业于此。
大国寺 即大云寺,嘉靖六年,僧惠明重修。宝香寺 在县南一百里,今废。
多宝寺 在县治东应德门外数百步,旧在县南河畔。相传宋乾德二年,铁牛禅师开刱,元季燬。明洪武十年,僧会悟铠因白鹤观故址徙建今寺,僧会司在焉。天启二年,殿朽佛像自焚,僧募修鼎新焉,寺东溪水,外有银杏一株,数尺以上半朽通佐。云是红巾时避兵,人倚釜所烧又有皂角树三株,高三十馀尺,围十馀尺,皆数百年物。山门外有牌楼一座,为贼毁,至崇祯末,知县章聚奎重建,题为京源首寺,寺后观音阁年久,亦为风雨飘摇,寺僧贡文募修。
三里寺 明天顺间建。
弥陀寺 在县西南八十里,明正统二年建。上庵寺 在县北一百里,明永乐间建。
下庵寺 在县北一百里,明正统间建。
界河寺 在县北一百里,明宣德年间建。仙佛寺 明成化十六年建。
豹子寺 在境内。
白鹤观 在县东二里,相传多宝寺其故基也,后废,有黄冠,即今处建观,仍旧名。嘉靖三十二年,羽士董元真重修。三十五年羽士王元静增建三清殿,观旁亦有银杏树,视多宝寺更茂,树下有井,甚甘冽。
东岳观 有古银杏树二,本各数抱其一,尚存。圣境观 在圣境山。
长森观 在县东北百里,宋名兴福禅院。大德观 在县东北一百里,正统十年建。长庆观 在天门山,大定中建。嘉靖甲寅唐人重建。
骑龙观 去县七十里,在佛指山尾。
天王保福院 宋时寺也。今废为王谅王易墓所。
禅房院 在禅房山,今废。
中峰山院 在县北,明永乐间建。
白云庵 正统四年建,今广为寺在县西南五十里马头山顶。
圣水庵 在县北十里,正德中荒芜。嘉靖三十三年,多宝僧自宁复兴之。
郝氏海愿庵 在县西十里康乐园华亭,董思白永嘉何无咎各手书佛经数十卷,藏于其中。
潜江县
大佛寺 在县西北,元泰定间开创。吴元年建草庵,洪武元年重修,十五年,设僧会于寺中,景泰三年重修,大佛殿弘治九年建,庙厨十一年建方丈,十三年建法堂,十四年建山门。嘉靖五年建禅堂于法堂后。
常乐寺 宋绍兴间建,在县西南六十里。广化寺 宋淳祐间建,在县西南六十里。白鹤寺 宋嘉定间建,在县西北八十里。万历八年七月水圮。
莲花寺 宋淳熙间建,在县南三十里。
大安寺 元泰定间建,在县北二十里,弘治十二年重修。
龙巢寺 宋嘉定间建,在县西六十五里。新洲寺 在县西十五里,天顺间水涨,成洲知县吕文创观音阁以镇水势。成化元年黎淳更今名后,因水崩迁建于堤内。
普贤寺 元至正间建,在县西四十里。
白湖寺 在县西二十五里,元至正间建。清湖寺 在县南五十里,唐宋年间建。
二圣寺 在县西八十里。
万寿寺 万历初本府通判屠炳然建,在县南二十五里。
通明观 在县治东,一名妙庭观,元时创。洪武初再建,天顺六年建玉皇阁四圣殿,七年建钟鼓楼,正德十四年改建玉皇阁为蓬莱阁,万历二十八年修元帝祠,累石为台高丈馀。
元真观 在县南二里,正德十四年建。癸未水圮重修,万历二十八年知县潘之祥移三元阁,改建四真阁,观门左有古树二株,其下连根。大乐庵 在县北护城堤上,崇祯年间建。崇寿庵 在县南马市潭。
金莲庵 在县南护城堤旁,万历二十二年建赐额。
观音阁 有三:一在东河街乾河口,右万历四年建;一在大河东黄汉垸伏波祠前,万历二十八年建;一在大佛寺天王殿后万历二十八年建。
长春宫 在县南三里。
沔阳州
报恩寺 在城东隅,明洪武年间刱建,敕赐今名。
广福寺 在黄蓬山,宋乾道元年马祖道一禅师建。
永固寺 在永兴村,有古钟一,景定元年十二月铸。次年六月,从太马长河逆流至寺,声甚铿鍧,上有金环,金钗被盗,窃去钟遂不复鸣矣。清正寺 在七里城上泗港。
法华寺 圆通寺 俱在沙湖。
甘露寺 西来寺 响应寺 俱在仙镇。花坟寺 在新堤,堤外有古柏树,半悬江岸。后岸崩,由树及寺。顺治八年军门金以毋夫人病至寺前,问其地为金家湾,因议迁其寺于堤内。大柳寺 在千家村。
龙升寺 在县江口。
上华严寺 在小林村。
紫阳观 在城北。一名天庆,故志内有古钟一,神龙间铸及有三色桧张耒诗亭,亭古柏不知。
年天宝以前耆旧传。
元妙观 在城东南,即陈友谅故址。洪武甲辰改为观。
灵福观 在黄蓬村,宋淳熙间建。
仙真观 在永兴村,宋元祐间建。
白云庵 在旱潭村,元时建。
无垢庵 在江北五岳园前。
贞林庵 在七里城,城即复州城,汉广门遗址。慧云庵 在城南黄荆垸,僧元行募建。
广长社 在上关,天启年间建。
神坛社 在云潭村,平地高丈馀,今名地岳庙。屯甲社 在南门外逾河,相传为伪汉陈友谅屯甲处。
景陵县
乾明寺 在东湖中,明初指挥李廷琛建。宣德间,知县杨季安重建,崇祯末燬于兵,康熙丙午年署县事李馨重建。
竹林寺 在县便河东,成化间杨恬重建,按竹林寺刱自唐时明正统间江西杨士奇之曾孙琚请乩,乩曰竹林寺里鸣钟鼓,黄獐起处开相府。后琚登景泰甲戌第,历官藩于楚舟,泊景陵便河夜闻钟鼓。询土人,曰:竹林寺也。晨起谒之,铙吹喧处,黄獐突出,琚因忆昔年乩。笔语欣然,构之留其子恬居焉,因名杨恬垸遂重建此寺。龙盖寺 在西湖中洲,明成化丙申县令张继宗重建,中有陆羽茶井,《古记》《志》所云:覆釜洲也唐,以前久为禅院。相传晋支公住其中,即唐裴迪,诗不独支公住是也。天宝间大师积公住寺中,获婴儿于洲上,育之即陆羽也。积公化后图形其中,因名西塔寺。后改为广教院,又以寺西有龙盖山,因名龙盖寺。
观音寺 在县东南十八湾,万历丙辰杨宗禹重修。
白龙寺 在五华山。
广惠寺 在县西北,秦苻坚寇襄阳,朱序母张夫人躬率女丁筑城以捍阴,祝曰苟城不陷,生灵获全,愿舍景陵田园为佛寺。一夕水暴至,秦兵奔溃,因建院,今废。
圣台寺 在县南三十里,有池产白莲,其实圆而黑,又春无蛙鸣,张本洁诗:白莲异实,原无种青草。同春不叫蛙。是也,传为无念禅师遗迹云。中巾寺 在县西北巾港市,今废。
文殊寺 在县东北蒿台湖东林村,今废。蒿台寺 在县东北蒿台湖。
泗洲寺 在华严湖。相传唐僧皎然寻陆羽至此。
白竹寺 在县西北十五里。天启中高僧寒碧静修其中。
普济寺 在县西青山,传为破灶堕公道场。龙兴寺 在县西南黑流市。
莲台寺 在县东南寺,中有树连理,柯叶参天,邑人李登少读书其中,题诗壁间,其子纯元跋之至今称二绝。
云土寺 在观海村,一曰云杜寺。
资福寺 在旧随口市。
马溪寺 在县西北马溪河。
汤港寺 在县西北汤港河。
学禅寺 在建阳村,今废。
然灯寺 在县东南淘溪,隔岸唐皇甫曾送陆羽诗: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然灯夜。相思磬一声,或谓寺取然灯者,此也寺有唐僧皎然碑迹。
观音寺 在县东北去石堰口不远。
圣水寺 在邑东北,寺在湖中,非舟不渡。竹影寺 在县西北横官铺。
灵济寺 在县南上阳河。
东林寺 在县东北,古名东岳庙,今称三一庵。万历戊子吴文企重修。
龙禅寺 在县东北,去柳家河不远。
白云寺 在县东,相传寺有古井,通白龙潭,味如蜜。
桐柏寺 在城北,一名龙华寺。
丹台观 在城西南隅,相传刘梓真人炼丹处。故云有丹灶丹井,今丹灶无迹,惟丹井犹存。飞升观 在县东三里,石人汊昔传刘梓真人于此飞升,有飞升台,故名焉。《旧志》以台上有八卦炉,讹称八卦观;又传有炼丹井,亦讹按八卦观在县东南十五里炼丹,井在城内,丹台观非此地也。邑教授延鹤移筑新观,庠生吴贵捐田供祀,贡士吴贽筑基为阁。
仙真观 在五华山,成化八年修。正德十五年,
重修
泰清观 在汤港市,今废。
白鹤观 在汤港市,今废。
华容观 在随阳市,今废。
玉真观 在皂角埠西,五里前有玉真泉。清都观 在北城外聚义楼,东邑举人周命修。白鹤观 在县南门外义河边,相传刘梓真人跨鹤而下,驻此三日,复冲举而去。
广教院 在覆釜洲上,陆羽故居,近文学泉。回迥庵 在县北郭外,邑中丞徐成位建。瑞芝庵 在义河南岸,旧名南禅邑,方伯吴文佳建。崇祯庚午庵后产芝,其子贽改今名。圆通庵 在五华山南,钟伯敬建,与季弟居易谈经其中。
柳庵 谭元春构。
曼陀庵 在邑东北,李纯元建。
水月庵 在城内邑,庠生吴贵建。太史李维桢记吴君累土为阁,凌埤堄而上,绮疏周遭与湖波相掩,映者即此也。
水西庵 在县西堤,庠生吴邦彦建,后燬于贼,今稍葺。
祛尘庵 在义河南岸,明万历二十七年,邑人公建。
百谷庵 在邑东堤,崇祯年间建。按崇祯丙子水决,东堤坏,忽雷雨震动,有断槎浮出水上,土人因取以为梁,建谷神祠。
文昌阁 在县东一里,前临义河,后踞东湖,新安程氏公建也。
钟秀楼 在县北古城冈,嘉靖十五年,知县封祖裔设楼跨冈以塞古城之阙,二十三年知县李仲𠊨改建,关帝庙于楼后。万历三十七年,邑廉访使徐成位撤楼,更新之名曰聚义楼,祀昭烈与桓侯张飞顺平侯赵云于上。今康熙四年,知县陶襄感异梦,重修之,佛殿房廊为之焕然一新。
荆门州
唐安寺 在州治西南一里蒙山东,麓唐时建,名唐庵,后赐额广福。
紫云寺 在州东南一百九十里,唐会昌元年建,中有无闻禅师注金刚经于此,常有紫云拥于座前,出灵芝。
灵鹫寺 在州北二十五里,即今普济禅寺,其泉上涌,又名上泉寺。
止观寺 在州南七十里撤石山西南,即今仁惠禅寺,寺有井泉,故名惠泽。
仙居寺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仙居山上,世传唐灵济禅师至此驻锡,后人建寺跨石壁,而泉流于下,宛若神仙所造,故名。
偏角寺 在州北鸡头山,唐灵济禅师自大明山至此,因渴卓锡于石,泉水上涌,后人因足迹建寺。
东山寺 在州东南一里,即古天宁报恩万寿禅寺遗址。
广福寺 在州东七十里马良村。
新崇寺 在州南六十里诸里村。
金阁寺 在州东百五十里马良村。
海会寺 在州西三里,元季兵燬,有碑在焉。羊角寺 在州西南九十里,羊角哀,故祠也。弘治间乡耆鼎建。
诸缘寺 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前临严家湖,万历间耆民鼎建。
南黄寺 在东塞村中。
嵩台寺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长湖之滨。小台寺 在长湖滨。
乔母寺 在后港下十里。
龟山寺 在州南三十里。
二圣寺 在州东南一百里羔观村。
元妙观 在州治东宋荆岑伟观旧址,明洪武初开设道正司,宣德间修丘长春道人丹室也。中有三洞,阁最高。相传为荆门之瞻,今康熙二年燬,而丹井尚存。
三元观 在州南一百三十里,后港聚仙山,明洪武二十四年建。
景德观 在州北,唐乾德间建。
马仙观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塔现存。三清观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诸里村。
白龙观 在州城西北三里,明末李化龙修,后燬今顺治间复修。
青龙观 在州东北一里,荆门水口也。
福善庵 在虎牙关北,上有止西二字,后有僧,即名止西。
当阳县
玉泉寺 在县西五十里,天台智者入定关将军役鬼工盖造,七日而成。隋炀帝朝诏颁玉泉寺额,其夹道万松皆。唐贞观中僧法琪所植。大通寺 在玉泉东七里楞伽峰之前。
一音寺 去玉泉寺五里岩巅有寺,亦智者道场,今废土人呼为音寺岩。
龙兴寺 在玉泉寺南二十里,今割入彝陵。大云寺 在玉泉寺之南,今南庵是其遗址,即真公兰若。
莲花寺 去玉泉西十馀里,相传智者时陆地生莲,故建。
斗山寺 在布裈塔院之旁,形如斗,沮水环流,于前佛耳岩峙于右。
祥云寺 在县北四十里香炉山,元至正间建今废。
云坡寺 在县东三十五里。
洪山寺 在县南三十里。
普通寺 在县南七十里。
慈化寺 在县东南三十里,唐黄龙祖师开建,明万历间重建。
富里寺 在县东南五十里。
龙泉寺 在县北,晋孝武时远公法师开建。紫盖寺 在县南六十里,唐德宗天皇悟禅师开建。
三星寺 在县一百四十里,碑云:晋远公法师倡道之所兵燹。明永乐间重建。
圣水寺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寺前有石洞名圣母,岁旱居民取水祈雨多应。唐德宗为道明禅师建。
普济寺 在县北三牛岭,明永乐间建。
大通寺 在县西十五里,有神秀禅师碑,唐丞相张说撰。
圆通寺 在县北五十里,明宣德二年建。郝母寺 在县东四十里,元延祐七年建。观音寺 在县南,明洪武初建。
紫盍观 在县南花陂,《荆南记》云:有金牛每日晦辄出见,出则光照一方。
永兴观 在县东,唐元和中建。
紫金观 在县北四十里,方山有石炉,元至正元年建。
灿霞观 在县东圆台山,古塔尚存,唐玉真公主所建。
玉阳观 在玉阳山内有玉虚阁王母祠,明崇祯己巳。主簿王家栋重建正殿,天启三年典史郭绍椿再建。
大魁阁 在学宫左明天启间,知县胡汝川建。崇祯间,庠生汪士杰梁耀等重修,寻燬。
文昌阁 在玉阳山麓,知县胡汝川建。今燬。三元阁 在东门外,城东稍旷,故于合水之处建此,以固风气。
玉津阁 在北关,明崇祯间典史张启明建。五印庵 在城北,明天启间栗联芳建。
潮音庵 在城西北堤上,层峰拱列,林木清映。七宝庵 在城北,明崇祯间邑庠张清川建,今废。
印善庵 在城南汪录建。
三慧庵 在县南六十里,明天启间汪宗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