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一二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卷目录

 汉阳府部汇考二
  汉阳府关梁考
  汉阳府封建考
  汉阳府公署考
  汉阳府学校考
  汉阳府户口考
  汉阳府田赋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卷

汉阳府部汇考二

汉阳府关梁考

      《府志》本府〈汉阳县附郭〉
铁门关 在县治东北二里,禹王庙侧。
西关 在县城西三里许,大桥上。
迎恩桥 在县治东。
洗马桥 在洗马口。
王公桥 在县治东北三里,旧名免溺。万历三十四年,知府王宗本重修。远近便之,改今名。丛林桥 在莲花堤。
聚仙桥 在县治城西。
永安桥 即西门桥,在县治西二里。成化三年,通判石磐修。弘治年间,重修。
迎春桥 在县治西,宋大观建。桥侧石上刻迎春二字。
九如桥 在汉口循礼坊后,湖港上。
官桥 在县治西六十里。
叶公桥 在蔡店石洋湖头,里人叶灿虚造。障水桥 距蔡店五里许,水涨争渡,人多溺死。里人王伟、钟林等募造。
汉阳渡 在郡城东南门外,东渡武昌,省会要津也。温庭筠诗: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洗马口渡 在县东二里临江,旧传蜀汉将关羽破于禁时,尝洗马于此。
汉口渡六 一设宗三庙,一设五显庙,一设老官庙,一设沈家庙,一设薛家嘴,一设四官殿,此江渡也。
郭师口渡 在郡城西十里。
平塘渡 在县治西二十里。
兴唐渡 在县治西三十里。
沌口渡 在县治西南三十里。
蒲潭渡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
龚家渡 在县治西北八十里,相传孔子子路问津处。
张大渡 在马鞍山南。
汉川县
义济桥 在县治北一里,新开河西,先是义民刘春富倡建桥之议。知县桂命吴邦意成之故名。
迎恩桥 在县治东关。
女儿桥 在县治南关。
南虹桥 在县治南关。
文水桥 在县城北街,通迎恩桥,玉带河。道观桥 在县治南二里。
甑山桥 在县治东十五里,甑山下。
义桥 在县治北十五里,长兴铺通至港。汤家桥 在县治北二十五里。
高观桥 在县治南三十里。
马家潭桥 在东岳庙后。
新陂桥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大赤乡系车马通衢,近年颓废。皇清康熙六年,知县傅权置木桥,又被水冲。
土桥 在刘家隔。
广济渡 在刘家隔西。
青云桥 在刘家隔。
阳台渡 在县治东南一里,阳台山下,旧有堤路高阔,今侵削。
两河口渡 在县治南十五里。
安河渡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
关前渡 在县治北三十里。
新河口渡 在县治北三十里。
襄河渡 在县治北三十里。
杨子港渡 在县治北三十里。
庙头河渡
小氻渡 在县治南四十里氻山下,古㲼川也。丰城渡 在县治西五十里,一名丰门。
南河渡 在县治南六十里,龙门山下,宋党仲升禦金人于此。
张家渡 在县北七十里。
竹筒河渡 在县治西一百里。
阜港渡 在县治西一百二十里。
刁㲼湖渡 在县境内。

汉阳府封建考

    《通志》《府志》合载周
郧公斗辛 楚所封郧,即今竟陵、汉阳、汉川。

安陆侯刘平 楚思王子孝平,元始元年封。八年,免。安陆,时在汉阳之临嶂山。
汉阳亭侯蔡瑁 瑁,字德圭,襄阳人。少为曹操所知,后从刘表,为江夏郡竟陵太守、镇南将军。刘琮之败,操入瑁家,呼见妻子,遂仕魏,封汉阳亭侯。

南宋

安陆王子绥 《通典》不载。

南齐

安陆王子敬 武帝第五子。永明中封明帝,即位使人袭杀之。
沌阳侯周盘龙。
安陆侯江祐 考城人,明帝即位,以佐命封县侯,为东昏所杀。
安陆侯缅 明帝之弟。

安陆王大春  大宝元年,封郡王。侯景反时,遇害。
沌阳侯李元直
沌阳侯李迁哲 元直子袭,封后周文帝。略地山南,迁兵败,降。父子皆县侯。
汉阳县侯胡颖 吴兴人,以从军功封。谥曰壮。汉阳县侯胡商 颖子嗣封。
安陆侯晔 武帝弟,始兴王憺季子。
安陆县侯李庆绪 广汉人。

北齐

汉阳敬怀王高洽 神武第十五子,天保初封,盖寄爵也。
汉阳王高敬德 洽之子。

汉阳郡王坏 蔡王安之子。武德初封。高祖使持币贻突厥颉利可汗,言和亲事。颉利始见坏,倨。坏开说,示以厚币,乃大喜,改容加礼。因遣使随入,献名马,后复聘颉利。颉利谓其下曰:前坏来,悔不少屈之,当使拜我。坏伺知之。既见颉利,即长揖。颉利怒,留不遣。坏意自若,不为屈虏。知不可劫,卒以礼。遣使谕威德,始约不敢乱。后以事坐免,起为宜州刺史,薨。
汉阳王张柬之 字孟符,襄阳人,中进士第,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年七十馀矣。以谏与突厥和亲,忤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宰相材也。即召为洛州司马。后召拜同平章事,进凤阁侍郎,与袁恕己、敬晖、桓彦范、李多祚诛二张,立中宗,论功封汉阳郡公。韦后乱政,武三思谮柬之等于中宗,阳封柬之等为王,实罢其政事。俄贬泷州,忧愤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文贞。
甑山公郝处俊 安陆人,仕高宗朝,为司列少常伯。副李绩,征高丽。师旋,论功,封赏。未几,遂同东西台三品。上苦风眩甚,议使天后摄知国政。处俊曰:天子理外,后理内,天之道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上乃止。进为中书令。开曜元年,以为太子太保罢政事,旋卒。

汉东郡侯孟珙 枣阳人,仕理宗朝。屡立战功,破武仙,下蔡州,灭金拒元,号为名将。嘉熙元年,封随县男,四年进子,又进汉东郡侯。

汉川王誉榛 岷靖王第五子,嘉靖元年封。汉阳王鑨蕴 楚王华奎子。崇祯初封,后袭世子位。张献忠陷武昌,被害。

汉阳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
汉阳府治 在凤栖山南麓,洪武二十三年建。《通志》云:三年建。正统中,重修。嘉靖十五年,知府樊景麟重建后堂。庆历间,增修正堂,后堂,仪门,大门,土地祠,寅宾馆,申明亭,旌善亭,东西六房。皇清顺治二年,闯贼东奔,左良玉自武昌南下,惠登相自汉阳从之。兵贼交乱,官吏遁逃,治遂熸燬,荡为瓦砾矣。知府王崇儒于东门民居寄治,崇儒去傅应星迁治西门尹中丞故宅,而通判仍寄治崇儒之所,推官亦借秦京兆第居焉。至今,康熙元年,知府杨必达,始即旧址,鼎建大堂、六房、仪门、大门、内宅。七年,知府陈国儒又鼎建高明堂、内书房等,规制始焕然矣。
粮捕厅 在府治西。
理刑厅 在府治东。
经历厅 在判厅西。
照磨所 在判厅东。
司狱司 在府治南。
分守武昌道 在府治东,朝宗门内,今废。分巡武昌道 在府治东,与守道相连,今改北院。
阴阳学 在府治西,今废。
医学 在府治东,今废。
僧纲司 在兴国寺。
道纪司 在元妙观。
通济仓 旧基在府治西南。
预备仓 在三槐里。
汉阳县治 在府治凤栖山之南冈。洪武二年建。成化间修。正德间,知县龚锐因火重建。嘉隆中,屡修。万历庚子,知县黄思新重修旧制,大堂一座,后堂一座,东西六房,仪门,大门各一座,土地祠,寅宾馆各一所。县狱在仪门外,申明、旌善二亭,在大门内左右。皇清顺治二年,燬于贼。县令借居民宅。
捕衙 在县治东。
巡检司五今裁一。
汉口镇巡检司 先在县治北,汉水南岸,后改建北岸循礼坊。
沌口镇巡检司 在县治西南三十里,上接沔阳诸水,下通长江,舟船往来,岸多芦苇,绝少人居。入夏水涨,㳽漫百里。盗贼出没,最为险要。故设巡检以镇扼之。兵火以来,司舍就焚。因移镇于下蒲潭,去沌口又三十馀里。沌口虽设塘兵,而力单势弱,以致盗贼益肆。三五年间,文寺山、萧家湾、大小江口一带,屡遭焚劫。而巡司弓兵惟徜徉僻地,侵削乡民而已。
百人矶镇巡检司 旧治在县治南六十里,后迁东江脑,今裁革并入蔡店镇。
蔡店镇巡检司 在县治西北六十里。
新滩镇巡检司 在县治西南一百三十里。长江局河泊所 在县治南署废。
三沦湖河泊所 在县治北二十五里,今并入长江所。
桑台湖河泊所 在县治西北三十里。
马影湖河泊所 今并入桑台所。
平塘湖河泊所 在县治西二十五里,平塘渡口东岸。今并入桑台。所旧基四至俱抵罗宅。蒲潭湖河泊所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官基坐落上浦潭。
新滩湖河泊所 在县治西南一百三十里,今并入蒲潭,所旧基坐落宦子口。
预备仓 在府治西南。
便民仓 在大禹庙西南侧,明成化七年建。德安仓 在县治东北。
各坊社仓 俱知县陈尧钦建,立以社长,总其出纳,今皆没。
养济院 在凤山门内迤南。
汉川县治 在阳台山东。元至元二十二年,自大赤徙今处。廨宇兵燹不存。明洪武初,知县张敬即故址建。宣德中,知县游学重修大堂、后堂、大门、仪门、东西六房、戒石坊、土地祠、寅宾馆、申明旌善二亭、县狱一所,于治西南。
捕衙 在县治西。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
按察分司 在县城隍庙西。宣德七年,知县游学建。成化十年,知县陈惠重建。
公馆 在县街东。正统九年,知县陈惠建,久废。行署 在刘家,隔巡检司西边。嘉靖六年,知县周正蕃建。
府馆 在刘家,隔行署东。嘉靖六年,知县周正
蕃建。
刘家隔巡检司 在县北三十里,明宣德六年设。
上零残河泊所 在县南二十五里。嘉靖四十年,本所钱粮并入安汉、沉下二所带徵。
沉下湖河泊所 在县西南一百里。
安汉湖河泊所 在县北二十里,万历八年,知县詹天伦,申详两所钱粮,俱派入红粮下,其官吏奉文裁革。
税课局 在刘家,隔巡检司西。正德间,德安寿府景府徵税于此,今废。
阴阳学 在县南。
医学 在县治南。
僧会司 在县治东北阳台寺。正统八年,开设。道会司 在开天观。
预备仓 在县治东集仙观之右。嘉靖四年,知县周正蕃重建,内有丰乐亭。今废。
便民仓 在迎恩桥东。明嘉靖二年,知县周正蕃重修。十三年,火废。知县黄玠重建。万历八年,移建县西伏龙山,一在刘家隔西。
养济院 在县东北街。明弘治十三年,知县茅光著重建。

汉阳府学校考

        《府志》本府
汉阳府学 在凤栖山麓,汉阳县治西创。自宋庆历间、明洪武初,鼎建。成化戊戌,知府何淡修。弘治初,知府张锐等复修。嘉靖、万历间,本府亦皆相继修理,并升大殿、大成门、棂星门、旧有龙门,射圃。兵燹之。后悉遭焚燬。皇清顺治六年,知府傅应星,重建正殿、东西庑、戟门、
泮池、棂星门、名宦、乡贤二祠、明伦堂、启圣祠敬一亭,与启圣祠,并在明伦堂后凤栖山上,仙官祠在敬一亭东,南规制如旧。
教授训导二衙 俱在学宫内。
凤山书院 在学后明赵蕃蔡镒读书处。学基 西南基地二段,每年共认租银一两。连民房界基地一段,每年认租银一钱。
学田 一户黄学田额田,一十三石六斗五升,共计五十六丘。系中则田计八十一亩二分有奇,塘三口,计十八亩二分有奇,田塘共计九十九亩五分有奇。坐落柏泉乡,城隍台,额载民米五石五斗七升三合,人丁二丁半,桑丝一两,每年完条饷正银七两一钱五分零。南漕正米共三石二升七合,逐年在县完纳凑解。正饷每石中田八石,起科,共该谷一百九石六斗,除完纳饷银米外,实存学谷四十九石六斗。每石折价银二钱八分,共折纳租银十三两七钱八分五釐有零。
一户叶学田额田五石。共计二十七丘,上田十一亩一分九釐有奇,中田二十亩有零,计地一十四亩有零。塘一口,六分三釐零。上中田、地、塘,共计四十六亩六分二釐零,坐落汉阳新店铺,额载民米二石三斗七升,麦粮三斗六升九合,官米一斗八升四合,人丁一丁。在汉阴里三甲当差,每年完条饷正银三两四钱九分,南漕正米,共一石二斗八升有奇。上田每石十石起科,中田每石九石起科,共租谷四十六石八斗五升,外地课银一两六钱,除完条饷银米外,实存学谷三十七石二斗五升,每石折银二钱七分,共折纳学租银十两有奇。
一户吴学田额田,五石,共计一十九丘。上中田十五亩,下田十九亩六分七釐有奇,下地一亩。公私塘三口,计六亩八分三釐有奇。田地塘共计四十二亩五分一釐有奇。坐落汉阳马家渡,本田额载民,米二石二斗五升,麦粮九升五,合官米四升二,合有零人丁一丁。在汉阴里二甲当差,每年完条饷正银三两有零。南漕正米共一石二斗,在县完纳凑解,正饷中上田每石十石起课,下田每石九石起课,共租谷四十七石一斗。除完条饷银米外,实存学谷三十四石五斗,每石折价银二钱九分,共折纳学租银十两。一户黄学曾,一田三石四斗,共计十四丘。中田十二亩零五分有奇,下田八亩四分有奇,下地三亩三分有奇,中下田地共计二十四亩零三分有奇。坐落汉阳柏泉山瓦匠湾,本田载民米一石八斗三升五,合麦粮一斗七升八,合官米
九升。山丝七钱三分一釐,人丁一丁,在丰乐里二甲当差,每年完条饷正银二两六钱五分七釐。南漕正米共一石一升,在县完纳,凑解,正饷每石中田八石起科,下田七石起科,共该谷二十五石八斗四升一合。除完条饷银米外,实存学谷十五石四斗七升一合,每石折价银三钱,共折纳租银四两六钱四分有奇。
一户张伏,二田,额田一石五斗,共计六丘,中田四亩一釐,下田四亩八分,中下田共计八亩八分一釐,坐落柏泉乡骡子庙。本田额载民米七斗五升,人丁半丁,在丰乐里。三甲当差,每年完条饷正银八钱六分二釐有奇。南漕正米四斗一升有奇,在县完纳凑解,正饷每石中田八石起科,下田七石起科,共该租谷十一石四斗四升,除完条饷银米外,实存学谷六石六斗四升。每石折价银三钱,共折纳租银一两八钱七分。一户黄学田,额田二石一斗,共计六丘中田六亩六分有奇。下田七亩三分有奇,中下田共计十四亩有奇,坐落柏泉乡骡子庙。本田载米一石二斗,人丁半丁,在丰乐里三甲当差,每田完条饷正银一两二钱六分五釐。南漕正米六斗有零,在县完纳凑解正饷,每石中田八石起科,下田七石起科,共租谷十五石七斗。除完条饷银米外,实存学谷九石二斗二升。每石折价银三钱,共折纳租银二两七钱七分有奇。
一户黄学田,额田二石四斗,共计十一丘。中田七亩八分有奇,下田七亩一分有奇。中下田共计十四亩九分有奇,坐落柏泉山骡子庙。本田载民米一石二斗五升,人丁半丁,在怀二里。五甲当差,每年完条饷正银一两四钱七分五釐。南漕正米共五斗八升七合,在县完纳凑解正饷,每石中田八石起科,下田每石七石起科,共租谷十八石。除完条饷银米外,实存学谷十石零四斗,每石折价银三钱,共折纳租银三两一钱二分。
以上共学田三十三石零五升,除完条饷银米外,实存学租谷共一百六十三石零二升七合。每年折纳租银,四十六两二钱八分,听院道批赈府县,两学贫生取领。
汉阳县学 在南纪门内,永乐初建。正统癸亥,裁革,以其地为千户所。万历初,复兴。乙酉,知府王学古、知县喻应台等重建。丁酉,大整葺之。戊申,水圮。知府舒体震重修。壬子,郡守马御丙建棂星门。崇祯末,递遭兵燹,一切圯坏。皇清顺治十四年,太守丘慨然,鼎新建先师庙东西庑、戟门、泮池、屏墙、名宦、乡贤二祠、棂星门、明伦堂、龙门坊,顿复旧观。
教谕厅 在学内。
训导厅 在学后。
学基 兵火后,兵马占住,今为小教场。
学田 一买山阳乡,祝受田计租十五石。万历二十一年癸巳,抚台郭置。
一买吴文学,田计租五十石,课银三两。万历三十一年,学宪窦于称捐置。
一买杨廷四等麦地、草场共计五百亩,岁入舆府学均分。万历三十六年,汉阳县知县置。
外县
汉川县学 在县治东北,元至元二十六年,县治自刘家隔改建今地,儒学与县同迁于此。明洪武初,知县张敬建。正统七年,修,岁久颓圮。嘉靖元年,重修。二十五年,知府贾应春奉院改迁于伏龙山,开天观之址。四十三年,因科目不利,复迁旧址,颇恢其制。万历十九年,重修。二十五年,知县沈立敬刱屏墙东西,各建一坊,岁久败坏。三十八年,知府舒体震等鼎建其射圃、社学、兴贤街,文水沟,俱督学窦于称等。清复兵火,后庙寝渐圯。皇清顺治九年,知县冀应熊捐资重修,改泮池,易棂星门午向。十七年,教谕邹山重修启圣祠。康熙元年,又重修门屏頖池,暨先师庙,东西庑戟门,名宦、乡贤二祠,明伦堂、敬一亭。
教谕宅 在学内。
训导宅 在学宫侧。
学基 坐落在城五铺。
社圃 东至街口,南至顾宦界,西至王宅墙界,南至城隍庙,北至阮宅界,又北至文水沟。学田 共三十五亩五分,坐落长城乡七里庙。万历间,生员程万里捐,每亩徵租谷一石二斗。自壬子年起,每租谷一石。照常平仓口折银二钱。其下则田,先年洪水沉没,九亩五分,详明无
耕,其馀所收,除完正供外,馀银奉文赈给贫生。如遇水旱,勘田减租,年终造册报上。

汉阳府户口考

        《府志》府总
户,六千一百六十四。口,三万二千九百一十七。丁,六千八百八十八。
汉阳县
户,四千四百八十。口,二万五千四百八。丁,五千一百二十八。
汉川县
户,一千六百八十四。口,七千五百九。丁,一千七百六十。

汉阳府田赋考一

       《府志》本府〈汉阳县附郭〉
原额田二千七百七十五顷六十九亩二分七釐有奇。
上田一千二百三十七顷八十三亩六分八釐有奇。
每亩科秋粮民米七升三勺九抄。该米八千七百一十三石一斗三升三合九勺。
每米一石并新加颜料,该银七钱九分一釐有奇。共折银六千八百九十六两八分二釐有奇。中田四百六十九顷四十五亩八分四釐有奇。每亩科秋粮民米四升九合五勺八抄,该米二千三百二十七石五斗七升四合九勺。每石照前则例,共折银一千八百四十二两一钱七分八釐有奇。
下田二百二十二顷四十二亩四分八釐有奇。每亩科秋粮民米三升五勺七抄,该米六百七十九石九斗五升二合七勺。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五百三十八两一钱五分四釐有奇。水乡田,六百四十四顷九十五亩五分七釐有奇。
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升六合一勺,该米一千六百八十三石三斗三升四合五勺。每石照前则例,共折银一千三百三十二两二钱八分九釐有奇。
极下田八十七顷八十三亩九分七釐九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一升六合九勺二抄,该米一百四十八石六斗一升四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折银一百一十七两六钱二分二釐有奇。
凤丰二里,土名塔儿头,四处上田,九顷四十九亩二分五釐九毫五丝。
每亩科秋粮民米六升七合,该米六十三石六斗四勺。每石照前则例,折银五十两三钱三分七釐有奇。
中田八顷六十五亩三分五釐八丝。
每亩科秋粮民米四升七合,该米四十石六斗七升一合五勺。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三十二两一钱八分九釐有奇。
下田六顷三十二亩四分七釐四毫二丝。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升七合,该米一十七石七升六合八勺。每石照前则例,共折银,一十三两五钱一分五釐有奇。
水乡田八十二顷一十一亩一分七釐九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升四合,该米一百九十七石六升八合四勺。每石照前则例,共折银,一百五十五两九钱七分一釐有奇。
极下田六顷五十九亩四分四釐一毫。
每亩科秋粮民米,一升五合,该米九石八斗九升一合有奇。每石照前则例,共折银,七两八钱二分八釐有奇。
原额地山六千五百八十四顷四十六亩六分三釐有奇。遵查原额,比对旧刊书,相同内散款少地山,七百九十九顷九十九亩九分九釐有
奇。
实在地山五千七百八十四顷四十六亩六分三釐有奇。
上秋地二十六顷七十七亩四分八釐有奇。每亩科秋粮民米,四升,该米一百七石九升九合五勺。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八十四两七钱六分四釐七毫有奇。
中秋地九十四顷五十一亩九分七釐有奇。每亩科秋粮民米,三升,该米二百八十三石五斗五升九合二勺五抄。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二百二十四两四钱二分五釐有奇。下秋地,一十四顷二十三亩三分五毫六丝。每亩科秋粮民米,一升六合,该米二十二石七斗七升二合九勺。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一十八两二分三釐八毫有奇。
凤丰二里,塔儿头等四处,上中下并丈多秋地,二顷六十九亩零四釐六毫九丝。每亩科则不等。
共秋粮民米,七石三斗九升二合九勺六抄。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五两八钱五分一釐二毫有奇。
上税地四百一十六顷一十九亩四分五釐四毫有奇。
每亩科秋粮官米,一升四合,该米五百八十二石六斗七升二合三勺五抄。每米一石折银二钱六分一釐三毫。共折银,一百五十二两二钱五分二釐二毫有奇。
每亩科夏税麦,实折二升八合,该麦一千一百六十五石三斗四升四合七勺。每麦一石折银七钱二釐五毫八丝五忽。共折银,八百一十八两七钱五分一釐六毫有奇。
中税地一百五十一顷七亩五分二釐七毫有奇。
每亩科秋粮官米九合,该米一百三十五石九斗六升七合七勺五抄。每石照前则例,共银三十五两五钱二分八釐有奇。
每亩科夏税二麦,实折一升八合,该麦二百七十一石九斗三升五合五勺。每石折银七钱二釐五毫八丝五忽,共折银,一百九十一两六分五釐八毫。
下税地一千九十一顷二十五亩九分五釐五毫六丝七忽。
每亩科秋粮官米,七合一勺五抄,该米七百八十石二斗五升五勺有奇。每石照前则例,共银二百三两八钱七分九釐四毫五丝。
每亩科夏税二麦,实折一升四合三勺,该麦一千五百六十石五斗一合。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银,一千九十六两三钱八分一釐七毫有奇。水乡地六百二十四顷四十九亩七分四釐四毫六丝。
每亩科秋粮官米,五合三勺有奇,该米三百三十四石五斗九升三合四勺有奇。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八十七两四钱二分九釐二毫有奇。
每亩科秋粮夏税二麦,实折九合六勺有奇,该麦六百石二斗九升三合一勺有奇。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四百二十一两七钱五分三釐八毫有奇。
上上山四十八顷二十九亩九分九釐三毫有奇。
每亩科桑丝七钱,该丝二百一十一觔四两九钱九分有奇。每丝一两额徵,并新加北绢,派银六分八釐零九丝六忽有奇。共折银,二百三十两二钱三分三釐有奇。
上中山五十六顷一十六亩二分一釐有奇。每亩科夏税丝,三钱五分,该丝一百二十二觔一十三两六钱七分六釐有奇。每两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一百三十三两八钱五分五釐四毫有奇。
上下山八百六顷三十四亩一分四釐三毫九丝。
每亩科夏税桑丝四分五釐,该丝二百二十六觔一十二两五钱三分六釐四毫七丝。每丝一两照前则例,共折银,二百四十七两九分一毫有奇。
中山六十九顷一十九亩八分七釐。
每亩科夏税桑丝,二分八釐有奇,该丝一百五十二觔一两七钱五分六釐三毫六丝。每两徵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一百六十五两七钱二分九釐九毫有奇。
下山一千七百九十五顷五十七亩九分五釐,
有奇。
每亩科夏秋桑丝,四釐一忽有奇,该丝三十一觔八两八钱七分三釐八毫七忽。每两徵银照前则例,共折三十四两三钱八分零。
极下山五百八十七顷六十三亩九分六釐二毫。
每亩科夏税桑丝,二釐,该丝七觔五两五钱二分七釐九毫二丝。每丝一两,徵银照前则例,共折银八两零三釐二毫有奇。
塘堰四百一十四顷三十亩九分五毫,内在城等一十七里。
上塘九十顷三十一亩九分四釐六毫一丝。每亩科秋粮,民米,四升五合,该米四百六石四斗三升七合五勺。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三百二十一两六钱七分八釐三毫有奇。中塘一百五十顷二十八亩五分九釐六毫二丝。
每亩科秋粮民米,三升八合,该米五百七十一石八升六合六勺。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四百五十一两九钱九分一釐有奇。
墩堰一百六十五顷八十三亩六釐九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合五勺有奇,该米四十二石六斗三升五合。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三十三两七钱四分三釐有奇。
凤丰二里塔儿头,等四处,上塘九十三亩二分三釐三毫一丝。
每亩科秋粮民米,四升一合,该米三石八斗二升二合五勺六抄。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三两二分五釐三毫九丝七忽。
中塘一顷三十二亩一分五釐六毫六丝。每亩科秋粮民米,三升二合,该米四石二斗二升九合。每米一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三两三钱四分七釐有奇。
墩堰五顷六十一亩九分四毫。
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合一勺,该米一石一斗八升。每石折银照前则例,共折银,九钱三分三釐三毫有奇。
共该秋粮米,一万七千一百六十四石六斗一升七合有奇。
官米一千八百三十三石四斗八升四合一勺有奇。
民米一万五千三百三十一石一斗三升三合有奇。
夏税大麦,一千七百三十石一斗四升三合有奇。折小麦八百六十五石七升一合五勺有奇。小麦,二千七百三十三石二合七勺有奇。夏税丝,六百六十二觔四两三钱二分六釐六毫二丝。
桑丝,八十九觔一十一两四分。
额徵并新加黄绢价,共银八百一十九两二钱九分二釐四毫三丝。
以上田地山塘,共九千七百七十四顷四十六亩八分二釐有奇。遵查旧刊书,原散少额地山,七百九十九顷九十九亩九分九釐九毫二丝,实在田地山塘,八千九百七十四顷四十六亩,八分二釐二毫有奇。
实在秋粮米,一万七千一百六十四石六斗一升七合四勺有奇内。
官米一千八百三十三石四斗八升四合有奇。免派杂差止纳京库一项,每石派银二钱六分一釐三毫。
额徵银四百七十九两八分九釐有奇。
民米一万五千三百三十一石一斗三升三合有奇。每年除优免外,科则不等。
额徵共银,并新加颜料粮派银,一万二千一百三十三两九钱五分四釐二毫有奇。
夏税大麦,一千七百三十石一斗四升三合有奇。折小麦,八百六十五石七升一合有奇。小麦二千七百三十三石有奇。大小二麦,共四千四百六十三石一斗四升五合有奇。除折外,共麦三千五百九十八石七升四合有奇。每石除优免外,科则不等。
额徵银二千五百二十七两九钱五分三釐九丝三忽。
夏税丝,六百六十二觔四两三钱二分六釐有奇。
桑丝,八十九觔一十一两四分,每丝一两,额派并新加北绢派徵银,六分八釐有零。
夏税丝桑丝,共七百五十一觔一十五两三钱六分六釐六毫二丝。
额徵并新加黄绢价,共银八百一十九两二钱
九分二釐四毫三丝。
原额人丁六千五百八十七丁,每丁额派并新加颜料派,银二钱四分五釐一毫有奇。
额徵银并新加颜料丁派银,共一千五百二十七两一钱九分七釐三毫二丝。
以上田地山塘人丁,通共该徵,并新加北绢,颜料,共银,一万七千四百八十七两四钱八分六釐四毫有奇。
派本色兑军南粮,正耗米,共八千七百六十六石九斗四升六合。
汉川县
原额上中下田,三千四百五十五顷四十五亩二分三釐三毫内。
上田二百四十一顷五十三亩八分三釐五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三升五合,该米八百四十五石三斗八升四合有奇。每米一石额徵,并新加北绢派徵银一两五钱五分七釐六毫有奇。共派银一千三百一十六两八钱五釐有奇。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九十六石五斗五升四合六勺。每米一石,额徵并新加北绢,派徵银一两五钱五分七釐有奇,共派银一百五十两三钱九分六釐八毫有奇。
带科夏税桑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一百五十八两,三钱四分六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六十三两二钱,七分七釐八毫。秋粮内带派。
中田四百四十四顷,五十九亩,八分八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三升。该米一千三百三十三石,七斗九升,四合二勺。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千七十七两五钱六分四釐有奇。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一百五十二石,四斗四合,六勺。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百三十七两三钱九分七釐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二百四十九两八钱一分五釐五毫。秋粮内带派。带派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九十九两,八钱三分,五釐八毫三丝。秋粮内带派。下田并山乡田共八百七十四顷,九十亩,七分八釐。
每亩科秋粮民米,一升三合,该米一千一百三十七石三斗八升一勺四抄。除派归渔田纳租外,
实民米六百八十九石七斗九合一勺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一千七十四两三钱一分五釐八丝九忽。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一百二十九石,九斗七升一合六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七十八石八斗一升三合有奇。每官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一百二十二两七钱六分一釐九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二百一十三两三分一釐三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八十五两四钱三分四釐四丝。秋粮内带派。
水乡塌田八百七十三顷三十九亩八分一釐。每亩科秋粮民米,六合六勺,该米五百七十五石七斗四升八合有奇。除拨归渔田纳租外。实民米三百四十八石六斗九升九合有奇。每民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五百四十三两一钱八分七釐有奇。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六十五石七斗九升七合三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三十九石八斗四升五合有奇。每官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六十二两六分五釐三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一百七两八钱三分四釐二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四十三两九分五釐三毫。秋粮内带派。
沉没荒田一千二十一顷一亩。
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合五勺,该米二百五十五石二斗五升二合五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实民米一百五十四石七斗七升三合有奇。每民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百四十一两八分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二十九石一斗七升六合一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一十七石六斗八升五合有奇。每官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十七两五钱四分七釐七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四十七两八钱八釐八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一十九两一钱五釐九毫。秋粮内带派。
原额上中下地山,二千六百三十三顷八十五亩六分一釐九毫。
上地并刚柴地,八十二顷二十二亩七釐九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升七合五勺,该米二百二十六石一斗七合一勺七抄。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民米一百三十七石一斗九合八勺有奇。每民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百一十三两五钱六分七釐一毫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二十五石八斗四升五合八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一十五石六斗六升七合五勺有奇。每官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十四两四钱四釐三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四十二两三钱五分一釐。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一十六两九钱二分四釐二毫四丝。秋粮内带派。中地并撒柴地,四百一十八顷三十三亩三釐五毫。
每亩科秋粮民米,一升五合,该米六百二十七石四斗九升五合五勺有奇。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民米三百八十二石四斗三升八合有奇。每民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五百九十五两六钱九分九釐九毫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七十一石七斗三合五勺七抄八撮。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四十三石七斗一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六十八两七分六毫有奇。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一百一十七两五钱二分八釐。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有奇,该丝四十六两九钱六分八釐六毫六丝。秋粮内带派。
下地并山乡地,五百五十六顷三十三亩六分一釐九毫。
每亩科秋粮民米,九合,该米五百石七斗二合五勺有奇。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民米三百三石五斗九升六合二勺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四百七十二两九钱二釐二毫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五十七石一斗九升七合二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三十四石六斗九升一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五十四两三分七釐三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八釐三毫,该丝九十三两七钱八分一釐。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三十七两四钱七分八釐九丝。秋粮内带派。
乡基地七十九顷五十三亩五分五釐八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一升二合五勺,该米九十九石四斗一升九合四勺七抄。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民米七十七石五升二勺二抄。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一百二十两一分六釐一毫。实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一十一石三斗五升九合九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八石八斗四合五勺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一十三两七钱一分四釐二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一十八两六钱二分一釐。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七两四钱四分一釐六毫五丝。秋粮内带派。
竹木树林坟外地,三顷五十九亩四分四釐三毫。
每亩科秋粮民米,九合三勺,该米三石三斗四升二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五两二钱六釐六毫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三斗八升一合九勺。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五钱九分四釐八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六钱二分六釐,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七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二钱五分二毫。秋粮内带派。
沉没荒田,九百九十八顷九十亩。
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合五勺,该米二百四十九石七斗二升五合。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民米一百五十一石五斗三升一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百三十六两三分二釐九丝七忽。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二十八石五斗四升四合六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一十七石三斗一升五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十六两九钱七分一釐三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四十六两七钱六分三釐。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一十八两六钱九分二釐一毫六丝六忽。秋粮内带派。
茅芦柴山,三百九十四顷七十三亩五分三釐。每亩科秋种民米,七合三勺,该米二百八十八石一斗五升六合有奇。除拨归渔田纳租外,实民米一百七十四石七斗二升四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百七十二两一钱五分七釐五毫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三十二石九斗三升五合。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一十九石九斗六升五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三十二两九分九釐四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五十三两九钱六分一釐四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二十一两五钱六分八釐八毫。秋粮内带派。
茅草山六十七顷一十二亩四分三釐。
每亩科秋粮米,六合八勺,该米四十五石六斗四升四合有奇。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民米三十九石三斗五升一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六十一两二钱九分四釐七毫六丝一忽。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五石二斗一升五合四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四石四斗九升六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七两四釐一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八两五钱四分九釐二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三两四钱一分六釐五毫。秋粮内带派。
石山三十三顷九亩九分二釐五毫。
每亩科秋粮民米,八勺九抄,该米二石九斗四升四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四两五钱八分五釐七毫五丝六忽。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有奇,该米三斗三升六合四勺。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五钱二分三釐九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五钱五分一釐四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二钱二分四釐。秋粮内带派。
原额塘、湖、河、沟、港、坡二千四百八十八顷二十二亩五分四釐七毫。内
水塘九十一顷八十九亩五分六釐七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五合八勺,该米五十三石二斗九升九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八十三两二分一釐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六石九升二勺。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九两四钱八分六釐三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九两九钱八分三釐。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有奇,该丝三两九钱八分五釐有奇。秋粮内带派。
上中湖河淤洲港坡,共一千五十四顷二十五亩二分三釐七毫。
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合五勺,该米二百六十三石五斗六升三合有奇。除拨归渔田纳租外,实民米一百六十七石七斗九升二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二百六十一两三钱五分九釐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三十石一斗一升五合七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一十九石一斗七升三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折银,二十九两八钱六分五釐五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四十九两三钱六分五釐。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有奇,该丝一十九两七钱二分七釐九毫。秋粮内带派。
下湖河九百四十四顷五十亩六分五釐六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一合,该米九十四石四斗五升六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民米五十六石八斗二升五勺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八十八两五钱五釐六毫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一十石七斗九升二合二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六石四斗九升二合八勺八抄四撮四圭。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一十两一钱一分三釐五毫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一十七两六钱九分五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七两六分九釐七毫一丝。秋粮内带派。
沉没草塌三百九十七顷五十七亩八釐七毫。每亩科秋粮民米,二合二勺四抄,该米八十九石三斗一升三合有奇。除拨归渔田纳租外,实民米五十五石二斗三升三合四勺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八十五两九钱八分五釐二毫有奇。
每民米一石,带科官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七抄,该米一十石二斗五升五勺。除拨归渔田纳租外,
实官米六石三斗三升四合有奇。每米一石照前则例,共派银,九两八钱五分六釐五丝二忽有奇。
带科夏税丝,一钱八分七釐三毫,该丝一十六两七钱二分八釐五毫。秋粮内带派。
带科桑丝,七分四釐八毫五丝一忽,该丝六两六钱八分五釐二毫三丝。秋粮内带派。
以上共科秋粮民米,六千六百九十一石七斗二升四合有奇。每石每年除免外,科则不等。带科官米,七百六十四石六斗二升七合五勺七抄八撮。
通共实徵米,七千四百五十六石三斗五升二合六撮三圭。原潞府奏讨,内拨渔田米一千九百一十石。折银三千三百二十三两四钱九分九釐九毫九丝五忽四微五尘。办纳租课,另载后款。
馀米五千五百四十六石三斗五升二合六撮三圭。奉例清丈,不分官民,一体派差。
以上田地、山塘、湖河、柴山、基地等项,共八千五百七十七顷五十三亩三分九釐九毫。
共科秋粮官民米,五千五百四十六石三斗五升二合六撮三圭。
额徵并新加北绢,共银八千六百三十九两一钱九分二釐二毫有奇。
带派夏税大麦,二百一石八斗四升六合六勺六撮。
小麦七百三十五石五斗四勺五抄二撮。二麦共九百三十七石三斗四升七合。
夏税丝七十八觔五两一钱六分。
桑丝三十一觔四两八钱八分。
原额人丁一千七百六十丁,内拨渔粮人丁一百五丁,随前拨米石合并一则,办纳原派潞租课银。
实在人丁一千六百五十五丁,每丁派银三钱七釐七毫七丝。每年有免无免,派则不等。额徵丁银五百九两三钱二分六釐六毫有奇。以上田、山塘、人丁,通共徵银,九千一百四十八两五钱一分八釐九毫有奇。
外派徵本色南粮,正耗米一千九百九十二石,每正米一石,里纳船驴脚米一斗五升。该米二百三十九石四升。内奉文,每米一石,折银一两,
以二钱给解役,八钱充饷,该银一百九十一两二钱三分二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