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一一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十九卷目录

 武昌府部汇考五
  武昌府封建考
  武昌府公署考
  武昌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十九卷

武昌府部汇考五

武昌府封建考

    《通志》《府志》合载周
鄂 周彝王时,熊渠兴师至鄂,立中子红为鄂王。楚之鄂,自渠始也。渠三子,长子康为勾亶王,今江陵县。少子执疵为越章王,今云梦县。中子红王鄂。鄂之有王,自红始也。

三国吴

孙权自立于武昌。魏黄初二年,权自公安徙鄂,改名武昌,今武昌县也。尚有故城旧迹,隶武昌府。
桓王孙坚 建兴七年追封。
齐王孙奋 孙权之子。权初居武昌,后徙建康,封奋为齐王,居之。
沙羡侯孙奂 奂,字季明,皎之弟也。初以中郎将守江夏,遵皎旧迹,礼江夏阎举等。黄武五年,为权先锋,拜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南宋

江夏王义恭 都督荆、湘等州军事。元嘉六年封。宋主与之书曰:天下艰难,国家事重,隆替安危在吾曹尔。汝当遇士大夫以礼,待小民以恩,慎勿喜怒加人,能择善而从美,自归己,不可耑决,以矜独断。盖以贵凌物,物终不服。以威加人,人乌能悦。时宋主义隆先为宜都王,故知民间疾苦如此。

南齐

江夏王锋 武帝封。锋好琴书,有武力。高宗惮之。后遇害。
江夏王宝元 明帝三子,建武元年都督郢州。

江夏王大款 简文第三子。初封石城公,位中书侍郎。太清三年,封江夏。大宝元年,奔江陵湘东王,承制,改封淄川王。魏克江陵,遇害。

封江夏王伯义,位金紫光禄大夫。伯义,文帝第九子。天嘉六年,陈亡,入长安,迁于瓜州。道卒。武昌王叔虞,宣帝第十九子。太建十四年封。入隋大业,为高施令。

江夏王道宗 毕王璋之子。太宗为秦王,讨武周,时道宗年甫十七,登玉壁城望之,谓道宗曰:贼怙众欲战,尔计谓何。对曰:武周席胜,锋未可当。宜以计摧。卒如所料。出为灵州总管,破梁洛及突厥兵数万众,高祖嘉之,封任城王。贞观元年,召拜鸿胪卿,迁大理卿。太宗方经略突厥,复授灵州都督,助李靖破卤,执颉利可汗,迁为刑部尚书。后讨吐谷浑有功,徙封江夏王。
江夏王承度 元吉子。元吉遇害,并诛。
鄂王瑶 未之国。

楚恭惠王元称 太宗子,七岁授检校太保,泾国公。久之,领鄂州,都督武昌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加同中书平章。七年,薨。有文集三卷,笔札一卷,上亲制序,藏之秘阁。
楚荣宪王似 神宗子。初为集庆军节度使,徽宗立,改镇武昌。崇宁中,徙镇荆南。
鄂忠武王岳飞 南渡后,飞保护上游有功。乾道六年,建庙于鄂。嘉定中,追封鄂王。

威顺工宽彻普化 按:宽彻普化,世祖之孙,镇南王脱欢子也。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赐以金印。王纵麾下,侵夺民利,播弄威福,以致寇盗倡乱,宗社亦随以墟。黄鹄矶城上石塔,即其太子墓。

楚王桢 高帝第六子也。母昭敬妃,生王于甲辰三月三日。王天姿英睿,高皇后钟爱之。洪武三年夏四月乙丑,封楚王。四年春二月甲子,入大本堂读书。九年十月丁卯,之国武昌。皇太子率诸王公文武群僚饯于龙江。十一年春,随皇太子往谒皇陵于凤阳。十二年夏四月丁酉,上
《王经史图籍》。是岁十二月乙巳,随皇太子入文华殿,听儒臣进讲。十四年五月丁未,上命率江夏侯周德兴,讨散毛诸洞蛮。十五年庚子,命率汤和讨靖州、上黄诸蛮吴回儿等,捷奏。上喜甚。曰:汤和言尔有谋略,真吾子也。二十年秋九月甲戌,上赐《祖训录》。冬十月丙子,往讨云南,阿鲁秃遁走武关,至鄜州擒之。二十二年,肇建宗人府,上命王署之。二十四年,征西番。二十七年,道州杜回子叛,讨平之。是年,复讨全州叛徭。二十八年,讨桂阳山寇,平之。二十九年八月丁亥,泸溪诸洞蛮叛,出师自沅州,伐山踰阻,至天柱山,突至苗寨,平之。三十年二月壬午,荧惑入太微。上敕曰:自古及今,有土有国者,务谨身心。观天道,察人事,罔敢自暇自逸。盖人事作于下,天道应于上,可不谨哉。吾谕尔久矣。周天列宿,五星出入,洞烛休咎,以修人事。近荧惑入太微,太微,居翼轸楚分野也。太微为天庭,无故而入,灾必甚焉。且五星径入,而东往犹之可也。今顺入而逆出,已八十日矣。在天庭十日,占有妨君者,有妨后者,有妨相者,矧八十日乎。尔冢子悼简王,忽因疾云逝,天象岂虚示哉。尔戒愆慎德,以回天意。王受命惟谨,乃书尊朝廷,守祖训十事,上之。五月乙卯,会同湘王征古州蛮林小厮,敕曰:近蛮彝倡乱,尔与民同忧。护卫军马,往征之,岂不称为贤王。夫尊居王位,安享富贵。凡宫室衣服舆马,皆民力所措。若能奋威武,除民患,山川鬼神亦将助顺矣。尔其钦承。七月辛巳,复命。征清平、黔阳诸蛮,平之。三十二年五月庚寅,封王嫡子孟烷为楚世子。三十三年戊辰,王薨,谥曰昭王,孟烷嗣。
三十三年,封孟烷为楚王。母妃王氏。王生而孝友仁厚,能文章。文皇入,诸王守边者,多调内郡,恒被谴责。王辞护卫,暨原赐西安名马,深自贬损。书堂招文学管。时,敏贝翱辈,朝夕讨论。永乐癸巳,岁旱,王躬祷仰山,澍雨随应。宣德甲寅,武昌饥。王发廪为糜粥济之,多所全活。近城有虎为民患,王射毙之。正统四年,薨。子季堄嗣。宪王季堄 原为武陵王。宣德二年,晋封楚王。正统八年,薨,谥曰宪王。宪王无嗣。
楚王季埱 季埱者,乃庄王庶第二子也。正统九年五月,以黔阳王晋封。天顺六年三月,薨,谥曰康王。康王无嗣。庄王孙东安,恭定王子,均鈋嗣。
楚王均鈋 成化六年封。庄王孙东安恭定王。季标之子,母妃王氏,尝梦天使授元圭,已而母邢氏有娠,生王。王幼不好狎,凝重老成,有钜志。事宪、康二妃如己母。正德初,论阉瑾用事,不报。五年七月,薨,谥曰靖王。长子荣㳦嗣。楚王荣㳦 正德七年十月封。母妃周氏王。弘治元年十二月戊申,册立为世子。七年封王。王性俭约,知民,隐居,亲丧,骨立,葬时,跣行雨雪中。尝疏请仿古,立宗庙。武皇帝赐彰孝坊嘉之。嘉靖十二年,薨,谥曰端王。子显榕嗣。
楚王显榕 显榕原为长乐王。嘉靖十五年,进封楚王。二十四年春正月,为世子。英耀所弑,谥曰悯王。子英㷿嗣。楚王英㷿 嘉靖三十年封王。风仪都雅,能折节士大夫,有贤声。隆庆六年,薨,谥曰恭王。子华奎嗣。
楚王华奎 万历元年封。王字鹄瞻。崇祯癸未五月,献贼陷武昌,以肩舆沉之江。先是,楚宗华樾奏王非恭王子,楚绅给事中段然亦疏论之。但王享国多年,貌丰伟岁,大祲祷之黄鹤楼,水立退,且能为社稷死。又传王之沉江也,水为沸,辟者数尺。无深论其真伪可也。世子汉阳王蕴鑨,先王卒,未及难。
崇阳靖简王孟炜 昭王庶第五子。永乐二年封。薨,子庄僖王季堞嗣。薨,子端懿王均镦嗣。薨,子端隐王荣潍嗣。薨,子显休嗣。坐事夺爵,子英照降封镇国将军。
通山靖恭王孟爚 昭王庶第六子。永乐二年封。薨,子庄简王季垟嗣。薨,子通惠王均鑅嗣。薨,子温定王荣濠嗣。薨,子端穆王显楀嗣。薨,子英坎嗣。
通城庄靖王孟灿 昭王庶第七子。永乐二年封。薨,子荣顺王季垟嗣。薨,子僖穆王均钃嗣。薨,子温惠王荣渡嗣。薨,子怀简王显柜嗣。薨,子英焀嗣。
江夏康靖王孟炬 昭王庶第十子。宣德三年封。薨,子悼顺王季嗣。薨,子安惠王均鋷嗣。薨,子端僖王荣汉嗣。薨,子显桔嗣。

武昌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
武昌府署 洪武间,设于汉阳门内。正统十一年七月灾。天顺三年,知府吴天爵等重建。明季兵燹。顺治十七年,知府王维屏重建。康熙六年,张璠增修。后二年,仪门渐圮。知府吕为章重建。清军厅 在堂左。
粮捕厅 在堂右。
理刑厅 在头门内左。
经历司 在堂右。康熙五年,经历朱之焜创立厅舍。
照磨所 在堂左。
知事厅 在堂右。
司狱司 在府西。
总督部院 在望山门内。
巡抚都察院 明景泰四年,设于布政司右。隆庆五年,都御史张翀迁建于凤凰山南。癸未火。皇清顺治十二年,迁于前所营。
巡按察院 明永乐元年设。正统十一年灾。正德八年,重修。顺治十八年,奉裁,未复。
北察院 在督粮道署左,今为差使驻騑之所。总镇府 在布政司西南。明成化间,自辰州移省城文昌门内。弘治十三年,镇远侯顾溥重建。明季兵燹。顺治中,提督柯永盛僦居民舍,后奉旨移镇荆州,寻还镇武昌即总督新署居之。
布政使司 在黄鹄山后。明洪武间,改行中书省刱建。正统十一年七月灾。十三年,左布政使马瑾重建。癸未兵火。皇清康熙四年,左布政使刘显贵檄湖北,八府捐建。
右布政司 宅居布政司右。康熙四年奉旨分藩长沙。
分守道 初在南街,改建布政司左,又改建司右,明季兵燹。皇清顺治年间,副使黑星僦居民舍。康熙年间,裁。后分守徐惺即其旧居居之,并镇蕲州。
粮储道 在司西南。明嘉靖十五年,参议丘万仞重建。副使王镕有记。明季兵燹。顺治间,参议李发藻僦居民舍。康熙四年,奉旨,湖北因为盐道公署。
按察使司 在黄鹄山南。明洪武五年,设。正统十一年七月灾。按察使王瑄重建,副使薛刚有记。明季兵燬。
督学道 明正统十一年,副使薛刚建于臬司门左。欧阳旦有记。崇祯十五年,副使高世泰鼎建。巽阁于署右,明季兵燹。皇清顺治十七年,佥事周启岐,仍即旧址建堂,曰振德。置考厂在内。康熙七年,武昌总镇刘应志借作镇署。十年,武昌总镇衙门,奉裁。按察使阎廷谟移作司署。
分巡武昌道 在臬司左,明成化九年,佥事郁宗建。今废。
驿盐道 在前所营。
都指挥使 明洪武四年,设于文昌门内,分巡道左,屯局道右。正统十一年灾。十三年,都指挥马翱重建。明季兵燹。皇清顺治间,都指挥使包鸿逵,即旧址鼎建操捕屯局二道,奉裁。康熙元年,都指挥使钱腾云增修。递运所 在文昌门外,今废。
批验茶引所 在文昌门东,今废。
税课司 在文昌门西,今废。
宝源局 在按察司东南。
迎恩馆 在汉阳门外。
阴阳学 在府南,今废。
医学 在府城隍庙左。
惠民药局 在府街今废。
僧纲司 五大寺轮管。
道纪司 在武当宫。
积谷仓 旧武冈王基,贮谷备赈抚院林天擎建。
常平仓 在平湖门内,贮谷备赈总督祖泽远建。
军民永利仓 俗名粮厂,明成化中,开设,贮全楚人米。仓成,洪水汹涌,铸两铁犀牛镇之。明季兵火,仓燬,仅铁犀牛存。其旁设仓以贮本府兑军漕米。
南粮仓 在花堤。
料钞厂 在汉阳门外。
教场 在武胜门外,中建演武厅三间,兵燹。皇清总督罗绣锦、抚院迟日益重修。
新教场 在废藩左。官厅一座,抚院刘兆麟建。养济院 在忠孝门外。
江夏县署 旧治在石子冈。隋开皇中,自涂口易治于焦度楼下。唐贞观中,徙府城。南宋绍兴中,仍迁楼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封建楚王迁汉阳门内,知县李永信建。后火。知县叶奉翔,请即清军察院旧署改建,在凤凰山下。皇清因之,有大门、仪门、大堂、后堂、六房:吏舍、东西二库、内衙、寅宾馆、狱舍。
县丞署 在堂左。
主簿署 今裁。
典史署 旧在堂左,今出居民房。
鲇鱼口镇巡检司 在县南五里,明洪武丁未年设。
浒黄洲镇巡检司 在县北三十里,明洪武甲辰年设。
金口镇巡检司 在县南六十里,明洪武间设。
外州县
武昌县署 大门一座,听政堂一座。明洪武初年,知县戚元礼建。成化间,知县刘吴镗重修仪门一座,后堂一间,刘吴镗建。嘉靖间,知县谌谦修戒石亭一座。隆庆间,知县王楠建内衙,原在山后。嘉靖间,知县许穑卿移附厅治作内衙十四间,日久倾颓。至万历初,知县李有朋重建正衙架阁库,主簿度宗武建六房吏舍。万历初,知县李有朋建,后或燬或圮。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县张春枝重建听政堂一座,戒石亭一座。十七年,知县杜旭重建架阁库。康熙元年,重建东库。五年,知县熊登建西库,修内衙,筑墙垣,建绿槐,居三间为书室。六年,建六房吏舍,建寅宾馆。七年,建后堂。八年,建仪门一座,大门一座。
县丞衙 在县堂之左,明洪武三年,知县孟吉建。
典史衙 在县堂之右,明洪武三年,知县孟吉建。
谯楼 即庾楼。明知县戚元礼、谢叔宾等屡建。后屡废。康熙九年,知县熊登建。
布按二司分司并府馆 明知县谢叔宾、谢廷举、李有朋屡修建。今废基址尚存。按布政分司基在府馆右,按察分司基在县治东,府馆基在县东南湖书院旧基。
公馆 在县治东,分司既废,凡上司往来,无衙舍可栖。顺治十一年,知县冯太初捐买民房为之。
金牛镇公馆 明成化间,通判王蔓建。万历初,知县李有明重修,今废。
河泊所 旧有西泠、长港、江套、碛矶、马饮浆、乌翎炭门共六所,各有衙舍。明嘉靖间,乌翎湖并入饮马浆,各湖舍宇俱坏,今止设一所。
金子矶巡检司 在县南金牛镇一百二十里。白湖镇巡检司 在县西八十里。
医学 在县南,明洪武间,知县谢叔宾建惠民药局于其左。正统间,知县许诚重修,后燬。阴阳学 今废。
僧会司 在县治东,即报恩寺,今废。
演武厅一所 旗纛墩一座 俱在县西,今废,基址尚存。
预备仓 在县东,今废基址尚存。
东仓 在洪道乡。
南仓 在马迹。
西仓 在贤庾乡,今俱废。
漏泽园 在县西九曲亭下,正德间,知县陈璋设有义冢,石坊一座,今废。
桑枣园 明洪武初,知县谢叔宾置县市七乡各一所,今久废。
嘉鱼县署 自元至正甲辰,知县李猱建大堂、仪门、县门、典史衙、并六房。明洪武初年,知县姚以德建后堂。正统六年,大堂后堂倾废,县尹莫震重建县门一座,仪门三间,大堂三间,后堂三间,架阁三间,穿堂一间,司房东西各五间。知县宅在后堂北,跻春台在内衙西北。
典史衙 在治署东,佐理厅三间,典史宅在衙后。
布政分司 在按察分司之右,正统四年,知县黄开建正厅、后堂、仪门、庖房、具备,今废。
按察分司 在县治北。洪武元年,知县姚以德建正厅、穿堂、仪门、外门、庖房、具备,今废。
公馆 在县东偏更鼓楼内。正统七年八月,创建正厅、后堂、庖房、具备,今废。
邮亭 在县北龙潭山左。
税课局 在县西,正统二年裁革废。
箄洲镇巡检司 在县北七十里,洪武元年,巡
检李颜建。
石头口巡检司 在县西八十里,洪武元年巡检谢希颜建。
太平小白龟湖河泊所 在县西一里,所官汤旺建。
黄冈湖河泊所 在县西南八十里。
头陀港河泊所 在县东三十里,所官罗学贤建。
嘉鱼致思湖河泊所 在县东北六十里,所官完者帖木儿建。
医学 在县南。
阴阳学 今废。
僧会司 在县西南法华寺,洪武十五年,僧会宗禅建。
道会司 今废。
漕粮仓 在县治西北便粮门内,正厅一座,头门一,班房二,东西两廊皆一十二间,粮仓各屋房六间,后为兵燬。旧址即今城守营房。
积谷仓 一名预备仓,今见在县治仪门内之西。
预备仓 一处在县治东。正统五年新设,岁收米榖一千二百六十九石五斗三升。今废。盈置廒 在县治西,今废。
惠民药局 在县治前。洪武七年,训科童祥建,今废。
养济院 在县东一里,洪武八年,知县吴启文建,今废址存。
蒲圻县署 旧在积庆坊地。唐武德九年,自西良湖徙置凤山监,历代经营,遐莫可考。元至正十二年,燬于兵燹。明洪武元年,知县柯日新肇创公署及幕厅吏廨。永乐十二年,灾。宣德二年,知县回裔载创。正统五年,知县胡中增建堂室,库藏,及钟鼓楼。成化九年,知县葛凤仪重修,前为正堂,曰德政。后为穿堂,曰后堂。堂之东为赞政厅,西为丰财库,堂之前左为仪仗库,今圮。为吏户礼房,为承发房,为铺长司。右为造册局,为兵刑工房,为架阁库。甬道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左为厩房,后为寅宾馆,前为吏廨,右为狴狱,左为仓监,又前为谯楼。天启二年,知县吴炳重修正堂之后,为知县宅。崇祯三年,知县林增志于宅后,作中隐园。东为县丞宅。明末燬于兵。西为主簿宅,东下为典史宅。明末俱燬兵。刑工房,万历三十二年,燬。知县王之杰重修。三十四年,知县汪有功修钟鼓楼于县之东角,名曰观民楼。崇祯三年,知县林增志重修,今废。县左有旌善亭,右有申明亭,今俱废。屏前左右各有坊,知县林增志建,右曰岩治承宣,左曰沙阳保障。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王道久重修,县署衙舍。康熙四年,知县任愬昉重修主簿、典史二宅。九年,知县张圻隆修屏前左右坊。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北阜俗坊。明正统十二年,知县胡中肇创。成化十二年,知县葛凤仪增建。万历初年,知县胡其高、二十八年知县王之杰、崇祯三年知县林增志重修。皇清康熙六年,知县任愬昉重修。
按察分司 在县治积庆坊东南。明洪武元年,知县柯日新肇创。成化九年,知县葛凤仪重建。万历初,知县胡其高重修,改称察院。二十九年,燬于火。知县王之杰重建。三十八年,知县张光前、崇祯三年,知县林增志重修。明末燬于火。皇清康熙六年,知县任愬昉,将废址鼎建文昌祠。九年,知县张圻隆增修。
府馆 在县西北仙游坊。明正统十二年,知县胡中肇建。成化二年,知县葛凤仪增建。后知县张佩吴本固递修。万历初,改为按察司,今废。隙地居民赁住。
汀泗公馆 在汀泗桥畔。明崇祯四年,知县林增志重修。
巡检司 在县西七十里羊楼洞。明成化初,迁武昌县白湖锁,巡检司于此。十八年,知县周洪肇创。
医学 在县南凤山铺旁。明成化十二年,知县葛凤仪改建于金台观前,今废。
僧会司 在延寿寺。
道会司 在五岳观。
演武场 旧在县西北云盘塘侧。明主簿王爵增建。万历三年,知县胡其高修城,据其地,又取土增埤,地势污下,不便阅武,将其馀地易本县民王世贤五岳观前山地为演武场,建门堂旗台,筑垣植柏环之。崇祯三年,知县林增志重修其旧场,易地之馀,改为厉坛,立石,名漏泽园,为
掩骼地。
预备仓 在主簿宅前。明万历三十八年,圮署。县同知叶文懋重建,本仓之前即为常平仓,今废。
常丰廒 在县治西南,叠秀山下。明弘治十八年,知县徐淮增建。万历三十八年,署县同知叶文懋重修,中有五显祠。
南粮仓 在丰乐门内,社稷坛前。明万历中,知县倪斯蕙建。三十六年,圮于水。知县汪有功重建。三十八年,署县同知叶文懋重修,今废。便民仓 在县西七十里,六溪口。明知县葛凤仪建。
东仓 旧在詹家崙,后改官塘驿。
西仓 在县西五十里,王家山。
南仓 在县南荆港上,方寺侧。
北仓 在县北十五里,红菱港,以上诸仓皆洪武间创。今俱废。
养济院 在县南双路口后,初为义仓。明崇祯二年,知县林增志修葺,明末圮。
税课司 惠民药局 阴阳学 俱久废。咸宁县署 愬咸邑自南唐保大十三年始,置县面金山,背紫潭,左相山,右西河,历宋及元,无所更易。元末,陈友谅据武昌。壬申,邑燬,迁于河北,今朱老庙是也。友谅既平,明甲辰,仍迁旧治。洪武三年,知县冯昶始建厅宇,尚多草创。景泰间,知县陈灏继修。弘治乙丑,知县王介重建谯楼,知县上官仪建陈灏修。天顺元年,灏复建仪仗库一间于县衙,后攒写房于仪门内,戒石亭、土地祠各三间,架阁库一间,六房吏舍各六间,后俱圮废不常。皇清顺治六年,知县周文华修厅宇。康熙四年,知县何廷韬重修新建,六曹。十二间,仪门三间,及申明旌善二亭,堂西侧建桂花堂,四间。正厅三间,河泊所三间,后堂三间,仪门三间,库楼一座,应宿楼一座,又修受善堂三间,县狱瓦房三间,外建房三间,为收禁递解东人之所,重修谯楼。五年,修环翠楼三间于县内。七年,更名退思堂,又于内衙各房结砖,永固。厅房三间,楼房三间,东西平房各五间,厨房一间,寅宾馆一座。七年建榜房于头门外,左右各十间,铜壶滴漏。知县张兴祖置,今久废。
典史署 原止厅房三间。康熙元年,典史卫起凤重建住房三间,厨房一间。
布政分司 旧在县南二百步。明正统五年,知县庞端创。景泰间,知县陈灏重建。弘治中,知县施达改创于县东,二十步,旧址为儒学射圃。崇祯末年城燬。皇清顺治七年,知县周文华迁建后街西。康熙四年,
知县何廷韬重建正厅三间,穿堂后楼五间,司房东西各三间,司门一间,厨房三间。
宪司分司 旧在县东二十步。明洪武三年,知县冯昶肇建。宣德中知县上官仪,天顺中知县陈灏,正德中知县潘泽,相继重修。崇祯末,贼燬。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冯源泗迁建于新察院分司之南。康熙四年,知县何廷韬重建正厅三间,后堂三间,司门一间,东西廊各一间,厨房二间。府公馆 在县治东。明景泰七年,知县陈灏重建。弘治十二年,知县施达重修。天启元年,圮。知县曹应聘改创为三元书院,今亦废。与分司旧址并为民居。
河泊所 在紫潭湖畔,洪武十四年,立。宣德间,裁革。
医学 阴阳学 今俱废。
在市仓 与兴丰廒相对。
便民仓 旧在西河畔,屡迁屡废。
养济院 在县境内。
崇阳县署 治在北峰亭畔。唐在桃溪桥东。五代迁今所。宋元因之。洪武甲辰,知县胡兴福、杨伯成、焦圮、刘信相继葺修。自崇祯癸未,献寇陷城,县治诸制尽为炬劫,仅留土地一祠。皇清康熙七年,士民苦祲,堪舆家以复县治可以澹灾,已奉刱甫停所修复者,后堂、寅宾馆、左右六房而已。至七年,始复修库楼于正堂。右侧赞政厅于正堂,左侧皇册楼于正堂东,銮驾库于赞政厅后,戒石亭于堂阶墀,中立古今牌石于门下,建谯楼三间六房,东西各七间,架阁库一所,铺长司一间,申明亭仍建于承流坊侧,旌善亭仍建于宣化坊侧。知县衙仍在正堂后。
典史衙 在正堂右,俱献寇尽燬。今典史蒋升重修厅门一厅,正堂一,东西书房各一,后厅一,典史宅三间,旁东西各五间,横东西各五间,五
显祠一间,康熙六年修复。
布政司分司 在县前东街。天顺三年,焦𤣱建。李锐、张佩重修。崇祯甲申,李方曾重建前后堂各三间。东西房各五间,头二门各三间,列屏墙于街南。东西辕门接屏,墙内左右旗台。顺治四年,知县马士鲲以县治久借民居,迁于此。又买民地,盖寅宾馆于东三房。后知县贺人龙建岑楼于后,署县鲁崇礼迁屏墙于今地。
按察司分司 在县前左。
府馆 在县治西,万历十六年,知县陈洪烈立义仓三间。 以上今俱废。
僧会司 在西城内观音寺,顺治间重建。道会司 在文昌观,知县翟善重建梓潼楼于后,贡士陈瓒塑像。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前左右,李锐、张佩建。今废。
预备仓 在寅宾馆左,知县周应中建筑,废。近重建。
义仓 旧无。万历十六年,陈洪烈捐俸建立。城池仓 三间,在府馆前。
县市仓 一间,在东岳庙岭。
演武场 在东门外,屋三间,胡秉性、王学曾修。今废。
乡约所 在西门外,陈洪烈定为二十六所,久废。皇清康熙九年,复行。
养济院 旧在西城外,胡秉性建。后水冲圮。万历九年,王学曾改建旧乡约所。今废。
漏泽园 在南峰亭右。
通城县署 原正堂一间,后堂三间,敬信堂一间。东西书房各六间,东西皂壮房二间,仪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头门三间,东马房一间。正厅三间,望街楼三间。左右书房各三间,厨房三间。东西马房二间,俱顺治八九年,知县盛治创建,戒石亭一座,今废。架阁房三间,在正堂。左幕厅一间,在正堂右。土地祠一间,榜房一间,外库房一间,楚南名邑坊一座,仪仗库一间,旌善亭一座,俱废。石库楼一间,在后堂。左知县简廷仁建。东西粮房各三间,知县赵三台建。在仪门内,今废。寅宾馆三间,知县刘栋建。在仪门外左。今废。
县丞主簿衙 正统元年,裁革。
典史衙 厅房三间,住房三间,厨房一间。布政分司 在县南八十步。
按察分司 在县东十步。
府馆 在县境内。
广丰仓 在县治内,西司房后,仓九间,贮存留米,今废。
重义仓 在县南门内西。
便民仓 万历三十六年,知县杨浩捐俸于县北二十里,星桥铺创建。今废基存。
阴阳学 在县西三十步后建头门外右,今废。医学 在县东三十步后建头门外右,今废演武场 在北门外,拱北桥西半里。
乡约所 旧在县左。今改隆平寺,乡约,遇期各随寺观会讲。
惠民药局 在县正街二十步,知县褚潭修。今废。改立申明亭。
养济院 旧在县城外西北半里。成化二年,知县杜敏改迁于隆平寺右。正房三间,男女房各三间,每名月给米三斗,岁终布花银三钱,近议仍旧城外为便。
兴国州署 本州衙门一座,向南大门正堂三间。前东西班房二间,两廊相对,为书吏房。东西共十二间,前而仪门,又前而头门,门上建钟鼓。楼五间,大门内东宾馆厅三间,西收粮厅三间,仪门内东土地祠三间,正堂后,为二堂,右建挂号门役房三间,左建库石洞一间,房三间,库后库吏房三间,二堂后为三堂五间,前小房各一间,西书房三间。后小屋三间,东书房三间,后小屋三间,为外厨房。前建楼一座,三堂,后为内宅。厅三间,左右廊房各三间,厨房四间,后建楼一座俱。系州牧杨遵于康熙元年鼎建。
守道衙门 在东门南向,即前巡道衙门。州同衙门 在州堂西,系州同马恭循鼎建。州判衙门 在州仪门西,判官阎朴建二堂。并宅判官丁其隆建。
吏目衙门 在州堂东堂,系吏目俞应垣建。头二门并内宅,吏目胡国泰建。
缉捕府 在肇陈。
参将衙门 坐落大南门左,借宦刘用灏宅。
中军衙门 坐落北门,借民房。
千总衙门 坐落大西门,借民房。
把总衙门二 一在大西门,一在北门。
漕粮仓 在富池镇。康熙丁未年,郡守王之宾鼎建。
常平仓 在州堂左。
便民仓 在城东南半里,久废,二仓俱,州守杨遵建。
养济院 在城北半里。
大冶县署 正厅三楹。明洪武甲辰年设,知县冯万金草创。壬戌年,知县王伯时重建。嘉靖十年,燬,知县张文昌建。十七年,知县赵鼐建谯楼,及仕学堂。万历十年,知县吴仁重修正堂,堂后为川堂,后为退思堂,仕学堂,又后为知县宅。宅东为县丞宅,稍南为典史宅。西为主簿宅,堂左为幕厅,为金银库,为架阁库。右为銮驾库,为承发司,为铺长司。两翼为六曹房,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左为土地祠,为狱舍,为寅宾馆,馆三楹。万历十二年,知县吴仁建。又前乃为谯楼。明末,正厅经土寇焚燬,坐荻篷中听政。皇清顺治五年,知县刘源湛鼎建正堂、川堂、花园、捕衙、鼓楼,迁改寅宾馆基于仪门右偏,又改戒石亭为戒谕坊。十七年,知县石之瑗重修六房。康熙八年,知县石邦柱创设捲棚,修筑围墙。十年,知县周寿国修理后衙。
布政分司 旧在采芹桥东,知县吴仁改建,旧名宦祠基,明末废。
按察分司 在东市,明末寇燬,基存。
府馆 在采芹桥西,久废。
税课司 久废。
阴阳学 在东市废。
医学 在西市废。
僧会司 在普济寺,本寺僧人为之。
道会司 在兴道观,今废。
演武场 旧在县治北,社稷坛。右无屋,无台,每一操盗即发。知县赵鼐改迁五家嘴。知县程九万又迁北关外,设演武厅、将台各一所,操演民壮。崇祯末,署县州判李之秀撤改杨、杜二公生祠,建屋二座。前为得胜厅,后祀武安王,今仍之。预备仓 在县治东北,正厅东西各三间,以贮赈济榖。
时丰仓 在县堂西,三间。康熙十一年,知县谢鑅重修。五年,前知县陈飞鸣,于正堂东幕厅旧基,建仓五间,与西仓并贮积谷。又,鼓楼亦设有仓。
便民仓 在采芹桥东,旧布政司基。万历十三年,知县吴仁请建。主簿刘凤鸣捐俸二十金,修造官厅一所,牌坊一座,仓廒每里一间,以屯南兑等,粮遇时起运。今废。
惠民药局 久废,无考。
养济院 明初知县吴懋建。在县后将军岭山下。万历年,改设于大有仓右。今废,基存。
漏泽园 在县北一里,康熙十年,知县周寿国买生员梁誉园地一区以为之,在县西北半里,誉亦捐赀。
通山县署 中为正堂,额曰忠爱。明嘉靖三十四年,圮。知县陈乾重修,后为后堂,曰清白。明隆庆庚午,燬。知县谯田龙重修,后圮。崇祯壬申,知县张世涵重修。至康熙二年,又颓。知县任钟麟重修,题曰慎独轩。轩右建楼厅一所,轩后东西竖哨楼二座,又后重筑墙围,左为收藏库,又左为知县厅,右为架阁库,又后为仪仗库。正堂右为幕厅,前为戒石亭,东西两序为六房,东南为典史厅,稍西为吏舍、戒石亭,前为仪门。明季,规制失旧。至顺治十七年,知县郭如俨改正,尚未告竣。辛丑,知县任钟麟续成其功,仪门西为狱舍,东为寅宾馆,为土地祠。明万历元年,知县谯田龙建,后圮。至康熙元年,知县任钟麟重修,又前为谯楼。天启癸亥,暴水冲废。丙寅,知县王廷钱建立头门,规制亦稍失旧。至顺治十七年,知县郭如俨改正,尚未告竣。十八年,知县任钟麟续成其功。谯楼外为屏,屏外东为旌善亭,西为申明亭。嘉靖间,亭圮。万历七年,知县王嘉相重修,今废。中为承流宣化坊。明万历十三年,知县张书绅建,后废。崇祯庚午,知县潘张改建仁智楼,今废,址存。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今改为察院,今废,址存。按察分司 在县治东,后废。明崇祯知县潘张,查明给帖纳税有记。
府馆 在县西,今废。
巡检司 在县东三十里,六都黄泥垄内,今废。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西南,今废。
僧会司 在县西即多宝寺。
道会司 在县西古洞渊观。
预备仓五 一在县治内,一在茅埠,一在吴田,一在长田,一在焦岩,俱久废,址存。
足民仓 旧设于县治内侧,后废。康熙元年,知县任钟麟捐俸,改建于县治西,积谷备赈。教场 在县西北半里许,罗阜山麓。明嘉靖间,知县张一拱建厅其中,后倾圮。万历七年,知县王嘉相修亭三间,为演武亭,俱圮。皇清康熙四年,知县任钟麟重建。
乡约所 乡约有正、有副。
惠民药局 在县东南,今废。
养济院 在县南半里,通津桥外,久废址存。康熙四年,奉文复给孤老月粮布花,知县任钟麟议建。
漏泽园 明万历十一年,知县张书绅捐建于县西二里许,新牌楼山麓,方广凡四十丈。

武昌府学校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
武昌府儒学 在府治南黄鹄山下。左长街,右府城隍庙。宋康定元年建。庆历中,大增学舍。绍兴中,都帅田师中夺为营垒,允学官朱栻请撤营修学。宋末,兵燹。元延祐中,重建。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重建。嘉靖二十七年,按察使万虞凯以学门不宜由西,改开于东偏。万历戊午年,提学葛寅亮改建,乃稍迁大成殿等于旧址西,规制始阔。巡抚白圭谢维章以及全省官僚,皆先后捐赀重修。皇清初,倾毁。总督罗绣锦,及通省官僚又复先后捐赀重修。而以教授王钦命、罗人龙、训导石永年,先后董其事。
芹南书院 在府学前,提学薛纲改社学。濂溪书院 在文昌门内,宁湖寺侧。明提学高世泰集前列,诸生肄业其中,举江夏县诸生陈冉为院长。壬午,中式颇多。
江汉书院 在忠孝门内。初系都司操捕道公署,后奉文裁缺,改为江汉书院。皇清,布政司翟凤翥重修。巡抚林天擎,会集多士肄业捐赀供给。
东山书院 在黄鹄山东,相传东方朔读书处,今废。
清风书院 在清风桥西临湖,巡抚张朝珍建,以延纳名士。康熙辛酉,知府杜毓秀,委江夏教谕张希良,课江汉诸生,其饩给捐费三百馀金,知县刘朝英复捐费百金课诸生,七蓻大会,刻有雄楚首风。
江夏县儒学 在县治西越贡院数十步,与贡院同坐凤凰山右,即旧抚院址,南向莲池。宋初,以附郭县就州学,另立一斋,曰务本。绍兴以后,迄元,皆因之。明洪武初,始另创于黄鹄山北,寻迁于楚藩广阜仓边。后迁于平湖门内归厚坊。弘治戊午,巡按王恩以规制狭隘迁建今所。巡抚阎仲宇、岷山李公、巡按吴伯朋、分守参议吴世忠、分巡佥事赵岳骆、问礼提学张天馥、颜鲸、知府冒政王俨、同知张仕可、通判李发、王国臣、推官李献可、知县王铉、颜文选、教谕王廷椿、训导邹昌言、赵元祯,皆先后捐赀董事重修。皇清初颓圮,殊甚,阖邑台宪以及有司官员,又复先后捐赀修葺。而加意倡率者,则巡按张朝珍、布政徐惺,极力捐助。必期有成者,则提学蒋永修、教谕杜士英、张希良、训导鲁录先后董其事。按先师庙,昔为大成殿,至明世宗,易之曰先师庙。旁分东西,为四配,又旁东西,为十哲。两廊分东西崇,祀先贤。戟门在丹墀前,即大成门。按文庙立戟,始自宋太祖。明嘉靖九年,改大成门为庙门。左有名宦祠,右有乡贤祠,前有泮池,池上有桥,又前为棂星门,谓棂如星,以通神明之气也。门外有屏墙,启圣祠在明伦堂后。明伦堂在庙后。宋朱文公熹有铭刻于石。其堂东则有存诚斋,西则有至善斋,至敬一亭,则建于明嘉靖五年。尊经阁,则建于万历辛卯年。
学舍 旧制三所,在尊经阁,前江夏县额派学租馀银一十四两内。每新官到任,动支七两修葺。
学基 前至莲池堤,后至城墙前,东角云露坊,前西角顺治坊,后东角凤凰山麓,后西角雄楚楼界。
学田 两院司道,本府旧买王玥没官田,坐落洪山,又买梁玉民田,坐落九峰。共税三顷九十亩。每年额定纳租谷,三百九十石。内除谷一百
三十一石八斗一升六合。准佃自纳粮差,实上仓官谷二百五十八石一斗八升四合。专备两学生员之贫者,婚葬支用。
又提学道买民何朝源田地,坐落洪山寺前,垌税一顷五十亩。止徵租谷六十石。地一段,止课银七两。俱收贮县仓县库,听学道支给。其本田所馀租谷尚多,原议佃户,自纳粮差,不在官收租谷地银之内。
又提学道买龙泉、洪山等处,共税二顷七十六亩一分一釐有奇。山二段,草场一段,亦止纳租谷二百零五石五斗。收贮县仓听学道支给贫生、礼生、教读、本田税粮,亦佃户自纳,不在官收租谷之内。以上每岁实租谷,六百零六石六斗八升四合。地课银七两。
又布政司翟于顺治十七年,买徐步云田一百八十三亩二分六釐,计二百七十三丘。又兑换郑仁趾民田四十亩,计六十丘。共田二十五石,每年议租二百石。山地五十块,课银二两七钱,坐落来苏二甲,一甲,佃户郑仁趾承纳丁米。共银一十二两一钱六分七釐。内除地课二两七钱,尚该九两四钱六分七釐。内除谷四十二石,又兑米一石八斗八升,该谷五石三斗六升,种谷一十二石六斗。实纳租谷一百四十石。又学道高于崇祯十五年,买学田三处,一洪山,二十九石四斗二升二合。一葛藤园,三石。一南湖,一十四石一斗。
又按院上官鉝买招贤村田,九十亩三分。佃户叶笃生等承纳,除完正赋外,存租五十一石五斗四升一合。赴县收贮赈恤寒生。
又抚院于顺治中买田三处,计二顷七十六亩一分。一买彭中甫招贤村田四石,佃户李闇生承纳,租谷四十五石。内扣一十三石。完粮馀谷候赈。一买喻田奎横山田三石,本佃承纳,租三十石,扣一十一石。完粮馀谷候赈。一买何信永丰里田一十八石。本佃承纳,租一百二十八石。
外州县
武昌县儒学 旧在县之西隅。宋崇宁中,于县治南一里许,建讲道堂二:进学好问、兴艺武士。就傅斋五,凡二百二十七间。淳熙中,县令周复迁于县东南,即今址也。创殿庑讲堂斋四,此南湖学宫之始。嘉定间,升寿昌军学,寻为寿昌郡学。元至元间,改寿昌郡为府学。大德间,析为武昌县学,燬于兵,止存大成殿,此武昌县学之始。大德八年,县令马天敏重修。至正元年,县令赵从仕增学租。五年乙酉,县令王文贲重修殿庑,建棂星门。明洪武三年,知县孟吉建大成殿、明伦堂,两庑东西舍。永乐九年,知县重修创射圃于学东,有观德亭三间,今废。正统四年,知县许诚建大成门五楹,东西庑十楹。十四年,知县牛逵教谕杜巽重修明伦堂。天顺四年,佥事刘敷建后堂三间。成化十六年,知县谢廷举重修殿堂、门庑、斋号、廪室。十八年,通判王曼、知县刘吴镗,修建棂星门三座。弘治七年,知县聂贤申理按重庆府学式,建尊经阁。知县商清、朱钦先后落成之。嘉靖十六年,推官沈汝璋重修殿庑。二十一年,教谕朱瓒筑学堤建文星塔,东皋书院。二十二年,知县湛谦建凤台书院于东皋,即汪公祠。万历元年,知县李有朋重修大殿、两庑、两祠,及尊经阁。训导谭思于明伦堂前,建礼门义路。十二年,知县高凌奎重修。二十三年,邑进士刘学周、孟习孔建凤起石牌坊一座于学东,今废。二十四年,知县何以让重修。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张春枝建大成门殿,及明伦堂、尊经阁、启圣祠。康熙五年,知县熊登建东西两斋。七年,建文星塔于东皋祠左,高十丈。十二年,建东西两庑于明伦堂前,重筑学堤一带,至名宦祠,则在大成门左,今废。乡贤祠则在大成门右。
南湖书院 在县东半里,坐挹平湖,诸峰竞秀,一县奇观。宋淳祐,权寿昌军事京规、教谕黄瑞谅建祠,奉周礼、二程、晦庵、南轩、东莱七先生,辟斋筑堂。宝祐中,知府段震午增筑堂庑。至元间,设山长领书院事。至正中,铁山重建,燬于兵,基存。明景泰中,三分,其一为府馆,馀为布政分司。龙川书院 在金牛镇。元元贞末,设山长。至正五年,达鲁花赤铁山重建,今废。
东皋书院 明嘉靖二十一年,教谕朱瓒建,今废。
凤台书院 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县湛谦筑,祀汪公玺。
湖山书院 在县西神山乡葛公市,元至元十
年建,今废。
崇文书院 在府馆旧址。明崇祯间,邑人建,祀汪承诏。县令邹逢吉改今名。
社学 东里社学,即歇马亭东平祠。
西里社学 在城隍庙右。
神山乡社学 在葛店街。
永福乡社学 在华容市灵溪。
马迹社学 在金牛镇,俱久废。
学田 万历四十一年,知县刘体仁捐俸市学田二百馀亩,邑进士杨正奇有记。
嘉鱼县儒学 在县治东北,旧在县南庙学,两址湫隘殊甚。宋淳熙中,县尹姜偃迁文庙于龙潭山之阳,学更于县治之东。明洪武中,以庙学隔越失宜,乃即庙左辟山麓为学。嘉靖戊子,学迁于北门之内。己亥,复迁于三忠祠之基,仍分两址,即今所也。崇祯癸酉,扩辟基址,详定位置,改创重新,规制稍备。宋县令姜偃元、县尹成文炜、苏靖、主簿狄忠,明知县吴起文、莫震、程可登、邑绅熊开元,先后捐赀,改置重修。皇清知县李元振,教谕郭更名,又重修启圣祠一座,
大门一座,大成殿一座,戟门一座,棂星门一座,明伦堂五间。名宦祠在戟门东,乡贤祠在戟门西。仰圣亭一座,在大成殿后。东西两庑各五间,神厨、神库、宰牲房各三间,今废。东西两斋二座,各三间,学前石牌坊一座。明崇祯壬午年,造馔堂学仓,今废。斯文在兹坊一座,宫墙一座,东偏仰圣门一座,云路桥一座,俱县令李元震倡建。蒲圻县儒学 在县治之南。宋绍圣初,县令朱寿肇创。淳熙十五年县令汪泳、端平三年县令薛仪老、元至元五年县令王斌,复加营构。十九年,县令韩世辅以舍后高爽,建敬德堂。至正元年,县令谭添孙建肃容亭。元末,燬于兵燹。明洪武元年,县令柯日新建殿庑门垣,县丞戴城建揽秀楼。二十四年,县丞王冈建观澜亭于庠东,及观德亭于射圃。宣德二年,知县吴俊植松于东坡,号曰一坡松。天顺四年,佥事刘敷檄典史陈纲建明伦堂,及左右斋房,毁敬德堂为神厨牧房。成化十二年,知县葛凤仪增建两庑,及戟门、棂星门、前有学门,讲堂东有膳堂,堂后有号房仓廪。正德元年,知县徐淮、县丞焦贵初建儒学,及名宦、乡贤二祠。嘉靖十一年,知县吴本固刻御制敬一箴,及宋儒五箴于石有亭。二十五年,知县李桂增葺庙庑,廖道南有记。万历二十九年,庙灾,知县王之杰鼎建,江夏张文光有记。崇祯三年,知县林增志署,教谕黄衷赤重修文庙,廊庑,台砌,尽为整饬。县丞金梦麟督理,知县林增志有记。皇清顺治六年,知县张苏捐赀补葺。康熙元年,知县任愬昉、本学训导李称,协力修饬其明伦堂。系顺治丙申春,知县戴成名鼎建,今亦倾圮。康熙十一年,知县张圻隆重建,邑人余开熙撰修学碑文。庙前有柏一株,古干苍翠,上似龙头,呼为龙头柏。其阴蔽大殿五楹,真先代古物。至教谕宅,原在讲堂左,廖史学碑载本学基地。南至黄城埠大河,北至县前屏墙东。前至大河,后至察院墙。察院,今改建文昌阁。东斋学官宅旧在登瀛坊,后迁学前。西至官路,北抵曾举人大启墙。嘉靖二十二年,佥事戴鲸赎入李正英侵地。西斋地在书院前。十九年,巡抚顾璘赎入袁永嘉侵地。后二斋迁入学内,左右斋舍,今训导奉裁,基存。以东斋地为敬一亭,及名宦、乡贤祠后,迁二祠于戟门左右,以便祭祀学役,赁住西斋废地。万历十七年,提学佥事蔡文范批允乡官何珍价置南城外,临街地抵换案存县学。天启二年,知县吴炳复,改迁名宦、乡贤二祠于敬一亭旧址之左右。明末,悉燬于兵。
凤山书院 提学蔡潮建,廖道南有赋。嘉靖中吴本固重修。万历中,知县吴弘济改为莼川书院,今废。
新溪书院 《通志》载在新店市。宋进士周登仕建,今废。
太宗书院 明末提学高世泰建于崇祯辛巳,知县曾栻同建,今存。
心山书屋 在斗门。邑人潘之祯、王祚垣、马履昌、熊缵武,率同学彷白鹿洞学规,讲学其中。射圃 在学宫之西,叠秀峰之阴。洪武二十四年,县丞王冈建观德亭于其上,今亦废。
荆泉社学 在荆港铺侧。
北峰社学 在詹家崙铺侧。
桐冈社学 在官塘驿侧。
清溪社学 在黄垄市中。
新溪社学 在新店市中,以上今俱废。
学田 全书载租谷二百四十一石七升。毛知县买马熊兆田二十九亩,塘一亩,纳租二十四石。
周知县买马书田三十亩,塘一口,屋基一段,对山基地一块,纳租二十四石。
张教官买马超田二十六亩,租一十八石二斗,俱张徐魏领种。
胡知县断出刘燮绝田房产高田四十四亩五分。低田八十五亩一分。纳租三十三石。佃户吴引领种。
吴知县十七年,断出李宠霸买官田,三十一亩九分五釐。地四十三亩七分七釐。塘一亩一分二釐。纳租二十石。佃户毛廷德领种。
本官二十年,又断出田楚学,没官田,四十二亩三分,地一十八亩,塘四亩八釐。本道入官田六十二亩五分,塘三亩,租谷除减外,实纳谷六十一石八斗七升。佃户李富领种。
汪知县三十六年,申详生员王四友将田八十亩二分塘三亩。抵换原设官李宗熊,儒志汪佩学田,七十亩,塘三亩。每年纳租谷六十石。以上应纳钱粮俱在租谷之内出办,馀银听学道取用,赈给贫生。
咸宁县儒学 在县治东高峰之下,宋庆历四年,诏郡邑立学,咸宁立学自此始。元因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即旧址草创。天启中,重修建,后知县冯昶等增修。皇清知县周文华等复修大成殿,东西两庑,及戟门、
棂星门,神厨三间,宰牲房三间,泮水池,石桥一座,启圣宫三间,乡贤祠三间,名宦祠三间。又知县何廷韬修饬明伦堂三间,左右厢房三间,东斋三间,西斋三间,东号房三间,西号房三间,馔房三间,厨房三间,卧碑一座,学房一间。
相山书院 在相山,与儒学相对。明训导王庆重建。弘治中,都御史韩文迁于学左。正德中,知县丘魁仍迁建旧址。知县吴骢增置号房,今废。三元书院 在县治左。明天启中,知县曹应聘即府馆旧址创建。今废。
淦川社学 一在县治南,知县王介建。一在申明亭后,知县丘魁建。
咸嘉社学 在咸宁九都、嘉鱼四都之间。明正德中,都御史吴廷举建置,以教二邑子弟,置田租,为社师束修,并养其子弟之贫者。知县赵迁有记。
学地塘 学后左右,菜园地十亩,学前园地二十亩地,塘二口,在学宫前。鱼池二口,一在三元祠前,一在三元祠西。
学田 生员方迁子方晤,一十二亩二分。王维垲六亩八分。乡约阮玉武二十八亩五分。刘显阳七亩。刘尧三亩二分。万天朝二亩四分一釐。曾学孔一亩二分。刘科二亩四分。聂大元一十五亩。张问仁四亩。李密三亩三分五釐。民妇周氏同男樊金芳、银芳,二十四亩四分七釐。余执二十三亩五分三釐。唐芳圣六亩二分八釐。黄万化三亩八分三釐。刘孟高一亩二分八釐。以上俱献田人户姓名。
周国玉,袁国玉二亩五分。程自献一十七亩三釐。余学天五亩八分。余可宗一亩一分六釐。吴尚登一亩五釐。王宋曾一亩八分四釐。刘天岩三亩四分八釐。罗文玉二亩三分二釐。严景安四亩六分四釐。程自旺二亩三分二釐。陈阳春四亩八分。陈大德六亩五分。陈世隆二亩。陈上言三亩二分五釐。陈训二亩三釐。郑林二亩四分。谢万盛三亩九分。陈贵二十一亩七分三釐。经历曾立大助田二十三亩七分五釐,地一分九釐。以上俱入官田姓名。
崇阳县儒学 旧在西门外。元末兵废。明洪武初,训导龚善谋、知县顾华徙北城内梵庵故址。天顺五年,同知万璋、知县焦圮,建明伦堂两斋,膳堂。成化二年,同知冯障构折桂亭。九年,教谕俞绘修两庑、戟门。崇祯中,知县徐应问重建明伦堂。明末兵变,尽圮。仅存正殿,将颓。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贾汉谊、署教谕马世盛重建。
先师庙。成化丙午,赵弼建。嘉靖乙丑年,训导罗继
元饬以砖。万历九年,王学曾重饬。十七年,陈洪烈修东西两庑各八间,胡秉性修,廷尉汪文盛书扁。明伦堂,在正殿后。博文、约礼二斋,在明伦堂左右。折桂亭在明伦堂后。嘉靖十年,改名敬一亭。以上今俱废。棂星门三间,万历十五年,知县李树声改建,今存。戟门九间,门立。吴楚材、陈忠、王应斗三碑石,泮池在棂星门内。成化庚子,
刘信石砌月桥,植松柏于其上。今存。儒学门,旧在棂星门右。成化壬辰,参议刘规改建于左外泮池,副使薛纲买民地为之,宋兴祖改建屏垣于池东,今俱存。号房东西各十间,在两庑后。成化十年,知府秦夔、通判王蔓建。今废。启圣祠,旧在敬一亭上。万历九年,王学曾改殿左,后复如旧,更修建。明宦、乡贤二祠于戟门左右。
乖厓读书堂 在县东六十里港陂,接通羊境,扁曰休心,尝赋诗以自况。
山谷书堂 在金城山椒,扁其堂曰浩然。今祀庭坚。
状元书院 址在中洲,元状元李政茂读书处。鸣鹤书院 在油陇,元进士艾朝端建,远近游学者居之。
林泉书舍 在白泉。正统间,邑人夏谦立,多名人题咏。
桃溪书屋 在县东,邑人蔡宁立。广陵程鉴记。高堤书院 在雨山麓。弘治间汪恭建。
社学 二所在县前左右。洪武八年,诏天下立社学,设一人分教里中子弟,有进业,籍于县,达于府。督学察院,选其优者,进于庠序。万历十六年,陈洪烈考选教读申给衣巾。
学田 万历元年,胡秉性捐俸,买民田二十一亩三分有奇,立碑戟门。五年,周应中清丈均,赋查隐漏田三百八十五亩入学,共租三百有奇。地租银三两。十六年,司训李如芝履亩踏,实申减租三分之一,定租二百三十一石一斗七升三合。民始乐佃,又助贫生之不给者,各当其实,士类赖矣。
通城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五年建。始于知县马极、守道赵钦汤、巡道冯应京、嘉鱼教谕署县事杨文绘、教谕黄鹤鸣、徐应斗、训导冯介、罗继先、典史杨九成,先后捐赀董事,增置,重修,明伦堂三间,进德斋五间,修业斋五间,号房东西各三间,馔厨三间,卧碑一座,号房二十间,学仓三间,广居堂一间,敬一亭一座,石碑四座,在明伦堂后。礼门三间,儒学门在棂星门左,大成殿洪武五年,知县马极建。嘉靖元年,训导冯介以石甃座台,高五尺,造圣龛一座,未竟至。万历二十年,分守参政赵钦汤临县,捐助赎锾五十馀金,檄署县教谕黄鹤鸣更置,知县岑学曾修完。旧有圣像。万历二十五年,兵巡冯应京临县,废像立主。崇祯七年,雷击殿东井柱,知县赵三台重修东西庑各五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一座,泮池旧在棂星门内。知县杨浩修改门外,宰牲亭一所。
青阳书院 在儒学东门内。明嘉靖十六年,巡抚顾璘临县,见学左虚空大,建书院五间,号房三十三间,大门二门各一座,周围土垣以为诸生讲习之所,兼补左虚也。
社学 在县治南门内西。
学塘 在新兴街口后。
学田 万历年间,知县杨浩捐俸六十两,置买舒合周舒典田二顷,计种一十三石八斗,岁出租谷一百一十五石四斗,给付学宫以为通士之助。
兴国州儒学 宋立学于州西北隅,学宫后为宏览堂。熙宁中徙于州南。天祐壬申,知军事胡师文徙于旧址之冈,西附而东向。乾道庚寅,知军事叶模改筑于西冈,北附而南向,即今学宫后冈。嘉定甲戌,知军事虞孙改建门堤,增宏规制。甲戌,知军事李寿朋广大成殿。元升军为路,立路学。至元六年庚辰,总管申克温葺堂居,建公廨,创大成雅乐,新从祀像。至正六年丙戌,总管石抹帖木尔不花刱两庑,建应门,列棨戟,作东西斋棂星门。八年戊子,文学掾陈松年请建公廨,修理殿廊,讲堂葺斋舍,补祭器,刱学仓。十二年壬辰,兵燹,城郭丘墟,惟殿独存。明洪武三年庚戌,通判郑瑮署事,卜地,增廓,重造两庑,戟门,建明伦堂,东西斋。六年癸丑,同知翟圭改造明伦堂于孔殿后,复改旧明伦堂,曰集义堂。设东西二斋,筑堤于泮池左,以通学者往来,建泮水、咏归二亭于泮池之中。三十年丁丑,知州李文声修二旧亭,造学正、训导宅。成化间,知州叶普重建明伦堂于旧堂之左,辟射圃于虎山之麓。弘治十四年辛酉,知州胡瀛以学不宜居后冈之巅,徙明伦堂于今址,南向大殿,两庑、戟门居其,前旧泮池十馀亩约而小之,作桥其上,徙官厅四所于龙山下。正德间,知州李东修之。嘉靖十年辛卯,撤像而易以木主。十六年,知州刘纶建启圣祠。十九年,知州吴希贤改建于文
庙右。二十九年,知州周鹏修,墙垣俱砌以砖。皇清顺治八年,巡宪李呈祥重修大成殿,两庑、戟门。
十七年,大成殿、明伦堂、两庑戟门又圮。郡侯杨霖重修。后郡侯杨遵、学正程一棐、训导罗光映同捐修。前左右为两庑,又前为戟门,又前为泮池,为桥,又前为棂星门。启圣祠在庙左,名宦乡贤二祠,在戟门左右。
大冶县儒学 自宋元时,在县西半里,兴废不一。至正元年,县尹周镗修建,翰林学士虞集记。明洪武初,仍旧八年灾十二年,知县王伯时重建礼殿,戟门,东西庑,明伦堂,东西斋舍。十五年,创仓廒厨库,牲房于西庑之西。二十七年,教谕李悌率学户江司计等,塑先师四配像。三十二年,知县于贤复建号舍于明伦堂之左,架阁库于堂之西北,教谕、训导宅于学之左右。永乐五年,知县綦祯辟学圃于学之东北,建亭于中。九年,仍徙仓于学之西南,隙地徙库厨牲房于仓之旧基,又修棂星门。十二年,重修明伦堂,增修礼殿。岁久,斋舍颓坏。十三年,典史韩升新之,县丞王铭缭垣覆瓦甓,皆前庙后学,向大箕山。弘治初,巡抚韩公檄署官,学正蒋昂、州判姜绾相继成之。是时,则左庙右学。至十二年,知县刘珑重修,制复如旧,改向五龙山。嘉靖十四年,知县赵鼐修棂星门,以民居一二家逼门右,乃以他处隙地易之。四十年,通学义助止修礼殿,并两斋庑学门,其馀圮废殆甚。万历十二年,知县吴仁大修建礼殿,东西庑各五楹,前为戟门,为棂星门,左为儒学门,各三楹,又前新凿泮池,树屏于前,树两绰楔于旁,殿后为明伦堂,旧三楹。今改拓五楹,与礼殿合,而建启圣祠于堂右,御制亭于堂左,辟博文、约礼二斋于堂两翼,各五楹,教谕、训导宅二所,其他墙垣阶级悉,皆整饬。兴国州知州张仕可捐资,吴国伦为之记。十三年,知县吴仁移,名宦、乡贤二祠于大成门之左右。二十年,知县杨令名修启圣祠龙门,云路坊。先是棂星门,乃木栅,屡修屡坏。三十年,知县程九万改建石坊三座。四十二年,知县杨世华撤去民居之屏蔽学前者,以清风水。然大成殿、明伦堂、启圣祠、以及斋衙等。明末俱经寇燬。皇清顺治六年,知县刘源湛鼎建,训导官抚邦议建圣殿于明伦堂基肇,竖梁柱。一夕,雷电震毁。复于前殿建屋五间,书制先圣木主。康熙三年,知县张元枋建竖明伦堂,工未毕。五年,知县陈飞鸣、训导陈梦旸落成之。凡五楹,其两庑龙门缭垣,俱属梦旸捐俸,次第修缮。八年,知县石邦柱创启圣祠,改置于圣殿西偏,浚砌泮池,重造圣域、贤关二坊。
社学 旧在县西数步。知县刘垄改立县东半里地,县东之址,没于民间。而县西之址,犹属官地。
学仓 旧在约礼斋后。以嘉靖四十一年,改徵折色,亦废。
学田 往牒不可考矣。隆庆六年,知县蔡寅始廉民间隐占之土于学左,采芹桥之上,得采莲塘一区,长五十二丈,阔十八丈,计三亩八分六釐。为田七亩二分七釐。学右二里,近金堤之南,得废寺一区,为田一十四亩八分,为地四十亩零六釐。以其滨水计数,岁之常得所入,出租共二十石,归学为士费,以赡其贫。其地课二两五分。及市廛四间,在县治前者,岁课二两四钱。四间在采芹桥之西者,岁课六钱。则俱本学自为公用。
通山县儒学 在县治东罗阜山麓。宋庆历,诏都邑立学,通山立学自此始。宋元以前,修者无考。洪武庚戌,诏天下府州县各立学,通称为儒学。知县任昂,始即旧址刱焉。永乐间,县令以讲堂抗迫县治,移建于文庙左。景泰元年,知县吴莱、教谕陈铨改仍旧处,从而新之。成化、弘治间,知县戴譓、秦初相继修焉。后庙庑久坏,堂斋就颓。官师至,借居民舍。嘉靖癸卯,朱少卿廷立图新之,于是倡邑之有馀者,各相助理,鸠材饬工,悉撤其旧。辟后山空地为明伦堂,若庙门,若斋,若庑堂,教谕宅,皆鼎新之。会召入都,工未克竟。丁未,知县林金复继修焉。首建庙,次棂星门,次学门,建启圣祠于庙右,建训导宅于堂右,垣缭以砖,焕然弘敞。中为大成殿,东西为庑,前为仪门,门隅为神厨,为宰牲房。俱知县任钟麟,重加修葺。门前为泮池,池前为棂星门,旧门卑狭。知县张书绅建石门三座,门前为屏,屏前为鲲化天池坊,今废址存。庙后为明伦堂,久废址存。今议修。东为崇德斋,西为广业斋,左为教谕宅,右
为训导宅。二宅后为仓。俱废。宅前为名宦祠,为乡贤祠。堂后为尊经阁,为敬一亭,今俱废。堂东为龙门。明万历知县谯田龙建。门右为丛桂坊,今废。坊前为大门扁,儒学学宫右侧挨市训导衙一所,后止山前,止街东,止泮宫,墙西止县基衙。今废址存。因学宫正基重地,向来不敢赁住。四桂在明伦堂前,左右各二丛,古植两槐,在旧棂星门内,左右并茂。
社学 一在道会司前,一在城隍庙左。
学店 十三间,三间在城隍庙左,四间在道会司左,二间在道会司右,四间在道会司前。义学店 二十二间,邑人朱之相施敦义坊。傍山铺三间,尚节坊,白公桥下。傍山铺一间,又沿河铺一间,白公桥上,傍山铺四间,菜园一厢,西门大街,对小街口自下而上,傍河铺井,尖角楼铺共六间,致和坊、青云桥、边楼铺四间,克让坊、西城楼、前沿河、楼铺三间,尚节坊,自白公桥下傍山楼铺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