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六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六十八卷目录

 延平府部汇考四
  延平府学校考
  延平府户口考
  延平府田赋考
  延平府风俗考
  延平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六十八卷

延平府部汇考四

延平府学校考

        《府志》本府
延平府儒学 明天启乙丑,郡守项公维聪等改建梅山寺旧址,在丰衍仓南。中建先师庙,右为启圣祠、露台,前左右翼以两庑庙,南
为大成门,外为戟门。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庙左为明伦堂,翼以两廊。廊左为会讲堂。崇祯间,始凿泮池于大成门外,艰于引水。多历年所抵,为涸墟而堂庑宫墙亦颓圮日甚。皇清顺治十六年,教授王若羲捐资鼎修,然廨署未备,其乐器、祭器与堂斋俱仍在普通寺址旧学,惟教授廨暂寓会讲堂左云。
社学 有五:一在招福坊,一在紫芝岭,一在开平坊,一在昼锦坊。俱明正德间,知府欧阳铎建。一在云盖里,嘉靖间建。
延山书院 在府城南九峰山之麓。中有祠,左右翼以廊庑。前有门。宋嘉定二年,郡守陈宓仿白鹿洞规式建书院为奉祠讲学之地。李燔定学规,捐俸市田以赡生徒。其后,郡守傅康、陈韡又建有阁、有堂斋、有濯缨闻光风霁月亭、有风雩桥,后圮坏,郡守童洪修复。元末燬于寇。明知府俞廷芳始建堂,专祀李侗。佥事匡显为横翠楼及亭桥,渐复旧规。正统复燬于寇。景泰间,重修建,后复圮坏。万历十七年,推官罗心尧捐俸重修。崇祯七年燬。皇清顺治十四年,裔孙李孔文重建。
四贤书院 旧为府学。明嘉靖二十六年改建。道南书院 在府治北龙山之半。明正德间,知府欧阳铎改淫祠北山堂而立,以祀杨龟山。豫章书院 旧在府城西门外。知府姜大魁、廖纪、欧阳铎相继成之。后迁府治北紫芝岭坊,今废为城隍庙。
文公书院 在府城龙山道南祠之左。正德间建。康熙十一年,倾坏。其裔孙朱弼协力募修。游定夫书院 在普安里。明嘉靖间改修,并建大门牌坊。
衍山书院 在府城西门外。明正德间立,后废,迁于府学。
九龙书院 在县治东南长安北里。相传其地盖四先生旧讲道之所。明宣德间,殿堂倾圮。嘉靖四年,重建。后废,惟存门堂,为往来使客驻节之所。
两吴书院 在县治东南迁乔里。明正德间,改淫祠大帝庙而立。
学田 顺治十一年,本学举人邹仪周助苗田四段,坐落吴墩赔子坑、蛟湖坑头楼后,乾坑尾门前,洋坑尾,员山前。年收租银二两三钱八分五釐,内除完粮仓米、称头火耗使用一两,实徵收银一两三钱八分五釐。十三年,本学生员陈遥捐助苗田一石一斗九升,坐落陈坑。除自纳编粮外,递年纳学租银四两。
南平县儒学 在西郊虎头山之麓。前朝九峰,环带溪水,双流潆洄于其左。明洪武三年始建。弘治戊午,嘉靖戊子两经修拓。正殿、露台、左右两庑、棂星门、戟门、神厨、斋宫、器房皆如制。启圣祠在庙右,明伦堂在庙左,翼两廊。有居仁由义斋,舍泮池在仪门内。泮墙在大门外。教谕廨在仪门左。训导廨一在大门左,一在大门右。先是启圣祠在庙后半山巅,左祀文昌,右祀魁星。崇祯三年,教谕范方重建大阁于其址,规制特异。兵火燬民居,延及学宫,堂庑、斋舍、文昌阁、魁星阁皆烬。皇清庚寅年,知县汪蘅欲为重建,请于巡按。于是,大殿、启圣祠、两庑、棂星门、黉门、明伦堂、仪门规模已备,库房庑舍清理如初,周围缭垣具见完密。大门内有双桧,传为明海忠介手植。岁久,虬古参天可仰。诸如名宦、乡贤祠亦议嗣建。
外县
将乐县儒学 宋建卞山之麓,明迁徙不一。近者万历辛卯,知县林熙春改建县之东南。天启
丁卯,知县王尚贤改迁于县治前横街,辛卯弗戒于火。乙酉徙建于县左,与县为邻,建石牌坊于戟门内。戊子寇燬。皇清初,筑棂星门,墙垣而庙址与堂基中分前后关键不保。又久,始得徙庙址,北进数十。武与县治并翼。以两庑前为大成门,左为祭器库,右为典籍库。其下为泮池,池前为棂星门,门外为旧石坊,坊外为戟门经。始于丙申夏,落成于丁酉春。明伦堂,启圣、乡贤、名宦祠,文昌、魁星阁,敬一亭,俱议嗣建。
龟山书院 即杨文靖祠。在县治北郊封山之麓。宋咸淳二年,邑人冯梦得奏立。仍拨田养士。知县黄去疾奉旨创建礼殿、立雪堂、斋舍。元至顺元年,县尹郭野仙普华增廓燕居殿。明洪武十三年,知县王克刚重建。成化初,敕建道南书院。六年,再建。嘉靖三年,改立雪堂为传心堂,增祀二程先生。万历十一年,奉例废天下书院,十二年奏复。
学田 旧有真院田,为豪侵占。明嘉靖三十五年,知府彭澄查出,令义士廖文杰、廖文伟买入。田十一亩六分,其苗五斗三升,递年租属学收。万历十二年,知县黄仕祯捐俸置买田一十四亩六分,每岁除纳粮差外,收租价银三两九钱二分三釐五毫,属学收。
社学 六十有八。在城四隅各三,黄潭都、三水南二都各四,玉华都等一十二都各二,积善等二十一都各一。
大田县儒学 在县治左凤凰山下。
先师庙在明伦堂之右,堂东为进德斋,西为修业
斋。斋南北为号舍堂,左为教谕廨,右为训导廨,中为尊经阁、为膳堂。堂之东为仪门,门左为仓,右为敬一亭,前为泮池,又前为学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前为棂星门。门外临街为屏,屏南建木坊,题曰仰圣兴贤。
社学 有二。一在镇东桥,一在北门。
学田 共四十七亩五分五釐零。载民米二石四斗三升七合七勺三撮三圭,每年收学租银一十七两二钱一分九釐,原存本学以济贫生。于皇清顺治十三年,裁充兵饷。康熙二十一年冬,总督姚启圣捐置学田二亩六分四釐,租米十石,以供学用。
沙县儒学 在县治东,旧在和仁坊。宋庆历间,徙魁星里太平兴国寺右。明洪武初建复燬。景泰间,有司市民地扩其址,历成化、弘治,始备其制。嘉靖间,知县袁应文改建于福圣寺基。建尊经阁于堂后。万历乙巳,知县方震孺复改建魁星里旧学原址。知县康承祖竣其事。
谏议书院 在县治西劝忠坊,即和仁坊。祀宋陈瓘,亦名了斋书院。嘉定二年,郡守徐景瞻即瓘故居,建书院祀之。元季燬,遗址入于民居。明永乐初,知县倪俊复其地重建。
豫章书院 在县洞天岩之西麓。元至正初创建。明洪武间重建。正统间,寇燬。景泰间重建。凤冈书院 在县溪南凤凰山下。宋淳熙间,邑人黄颢建。中为讲堂,后建阁二以藏书,曰尊经斋。舍凡十有二,别有游息之圃,亭阁十馀所。宋末燬于兵。
社学 有五。内四在城,一在尾历。
学田 明嘉靖三十七年,巡按樊献科发本县清和道院,没官田米一百六十石,以百石入府学,六十石入县学,充养赡用。载民粮七石九斗七升四合七勺一抄。皇清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督院姚启圣发银五十两买苗田七段,递年除担脚及完粮外,净贴扇过细谷三十石官送,学量收以济贫生。
尤溪县儒学 在县东狮山之麓。宋学在县治西。庆历间,改县治东南隅。乾道九年重修。明因之。正德末,有司燬学前淫祠,扩充之。嘉靖二十五年春,大雹坏庙宇廨舍。有司复买民地,迁其行路而学址始广,旧庙在学左,后更于明伦堂之前,规制始备。万历二十六年,知县张阳春复改建西门璠山。左为大成殿,右为明伦堂。启圣祠在大成殿后,敬一亭在明伦堂后,左建文昌阁,张公生祠。
南溪书院 即常斋祠,在县城外公山之阳。前对文山。正统末,燬于寇。景泰初重建。弘治间,知县方溥新建堂三间,左右为厢房,前为门,又前为池,池上架亭。临衢为坊,东为玉溪桥,又西为溪山第一桥。
社学 有四,二在城,一在水东,一在水南。
学田 明正德十四年,知府欧阳铎发买山一十五亩。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张阳春买民田三十四亩以充学费。
顺昌县儒学 旧在县治西。宋皇祐间改建县东。明正德间改旧址。嘉靖间仍徙县东。隆庆五年徙西郊外,后为明伦堂,庙左为会讲堂,东为学官廨,正门之外迤东为尊经阁。万历三十一年改建于县治之左。四十年,学督冯燧捐俸始开泮池。署县事同知李泰亨改建棂星门。天启六年,知县张阳纯建天衢,发轫砖坊于学路之前。
二贤书院 在县治西。中有正堂祀廖高峰、槎溪二先生。堂之东西有翼厢,后为寝厅,右为园,前而南为门。
双峰书院 在县治西。明正德间,知县马性鲁毁资胜寺而改建焉,易为今院。嘉靖间,复改旧税课局以建立。
社学 有二:一在东隅,一在西隅。俱明正德间知县马性鲁建。
学田 明嘉靖八年,知县周南募通学,出银八十两买蒋宅田米一十二石,每担载苗八斗四升秋米。正耗米八斗九升八合,租米三十六石一。旧有朝真堂,税米六石。嘉靖二十年,奉例变价入官,今废。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学田,发银六十两买得田共一十三,段田米六十九石以充学费。
永安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景泰五年建,正德四年燬。弘治癸亥,知县刘灿重建。中为大成殿,翼以两庑。庑之背为号房各二十四间。西为神库,东为神厨。庑之南为戟门,门之左为四贤祠,右为文昌祠,又南为泮池,为棂星门。敬一亭在启圣祠之左,祠可达殿。殿之后为明伦堂,翼以居仁、由义两斋。由左斋入则教谕廨,廨左有学仓。由右斋入则训导廨。堂之后为青云楼,楼之右为会馔堂,而学之通门则居棂星之左。嘉靖二十一年修。万历二十一年又捐修庙庑,次移棂星门进五丈,为泮池一丈,为半璧之形。明伦堂尊、经阁以次修理,焕然改观。嗣,是儒学门复坏,崇祯间重修。皇清顺治丁亥冬,兵寇蹂躏,拆损明伦堂特甚。知县陈廷枢等复修之,首事庙及明伦堂两庑,增浚泮池,新架三门,次第就新,而宫墙之美观至今始备矣。
云龙书院 在贡川堡内公馆左。明万历间,知县张守让建以祀杨、罗、李、朱、陈了斋、邓栟榈六先生。后以乡贤林三泉、严海日、罗纹山配,有前后碑记。
纹山书院 在贡川堡内后山中,特祀乡贤罗明祖。其子艰劼晢贮藏书、文集、遗刻。庚辰进士、山阴祁熊佳有记,暨诸名公悉多联扁题咏。先贤书院 在县治北。明正德间建。祀杨、罗、李、朱四先生。堂后有寝厅,前有坊。
栟榈书院 原在栟榈寺隔溪对门。书院窠宋、邓肃读书处。明嘉靖间,知县郭仁改建于寺右。罗明祖诗云先生形已往,庙貌尚巍然。正气峰为骨,孤衷壑欲烟。典型存草莽,俎豆自周旋。谁问登临者,永言花石篇。
社学 有四。二在城,一在贡川,一在安砂。又义斋一,在县治西二十七都,明永乐间创建。学田 明万历癸巳岁,知县苏民望清欺隐罚锾二百八十七两八钱四分,又凑赎锾一十二两一钱六分置买姜钦米田三段一段,土名寺前罗里坑二处米三十九石五斗,外租五斗一段,土名寺前坂米一十六石一段,土名桥尾墩后米一十石,俱外有冬米,又查出永留庵田米一十六石。

延平府户口考

        《府志》本府
顺治七年,七县,户六万三千二十有三;口二十三万三千二百三十有四。康熙九年编审,十年,具题将、沙二县缺额丁口共七千五百二十三丁,实在二十一万八千二百。
南平县
户一万三千七百零三;口五万一千三十有七。
将乐县
户八千三百四十有九;口二万二千五十有七。
大田县
户三千五百九十;口一万五千五百有二。
沙县
户一万四千六百九十有三;口四万四千五百六十有六。
尤溪县
户七千五百一十有四;口二万七千三百五十有二。
顺昌县
户七千四百五十有二;口二万九千八百一十有九;
永安县
户七千七百二十有二;口二万七千八百一十有二;

延平府田赋考

        《府志》本府
顺治十一年,本府原额官民田地、山塘、园池,七县总共一万二千四百一十四顷二十亩八分七釐六丝三忽五微。
南平县:二千二百四十五顷四十二亩四分九釐五毫一丝五忽五微。
将乐县:一千七百九十三顷一十三亩一分三釐三丝三忽。
大田县:一千九十四顷六十一亩八分七釐一毫七丝二忽。
沙县:一千六百二十三顷一十七亩三分三釐四毫一丝三微。
尤溪县:一千六百九十二顷一十三亩一分九釐六毫九丝五忽。
顺昌县:一千六百八十一顷八亩四分二釐六毫九丝五忽。
永安县:一千五百八十九顷九十一亩一分九釐六毫六丝六忽七微。
官民米,七县共八万四千二百七十七石八斗二升六合五勺九抄五撮。
南平县:一万六千二百三十九石八斗九升六合七勺四抄二撮。
将乐县:一万一千八百一石七斗五升二合九勺八抄九撮。
大田县:六千九百七十三石七斗七升七合二勺七抄八撮。
沙县:一万七千一百四十一石二斗八升七合八勺五抄。
尤溪县:一万六百七十九石一斗九升二合四勺二抄一撮。
顺昌县:一万三千八百八十石三斗四升八合七勺五撮。
永安县:七千五百六十一石五斗七升一勺一撮。
官米二万四千二百六十四石七升七合二勺一抄四撮。
南平县:四千八百二十石九升六合五勺六抄。将乐县:二千四百四十七石一斗七合七勺八抄六撮。
大田县:一千二百九十九石四斗二升三合六勺五抄。
沙县:五千四百四十五石三斗九升三合四勺四抄。
尤溪县:一千八百二十八石二斗七升六合八勺一抄九撮。
顺昌县:五千三百二十二石六斗九升四合四抄八撮。
永安县:三千一百一石八升四合九勺六抄。民米六万一十三石七斗四升九合三勺八抄一撮。
南平县: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石八斗一勺八抄二撮。
将乐县:九千三百五十四石六斗四升五合二勺三撮。
大田县:五千六百七十四石三斗五升三合六勺二抄三撮。
沙县一万一千六百九十五石八斗九升四合四勺一抄九撮。
尤溪县:八千八百五十石九斗一升五合六勺二撮。
顺昌县:八千五百五十七石六斗五升四合六勺五抄七撮。
永安县:四千四百六十石四斗八升五合六勺九抄五撮。
本色米一万七千七十四石六升七合六勺四抄五撮。康熙三年,沙县荒芜,无徵米七百九十九石二勺九抄。五年,垦复米一百五十九石八斗四抄。顺昌除寺院内二百二十六石五斗八升二合五勺遵照赋役改折充饷,实徵米一万六千二百零八石二斗八升四合八勺九抄五撮。
南平县:四千六百三十一石四斗五合一勺二抄五撮。
将乐县:四千二百九十一石六斗二升五合六勺七抄。
大田县缺。
沙县:二千九十九石八斗一合二勺四抄二撮。尤溪县缺。
顺昌县:三千三百六十三石四斗一升七合五勺。
永安县:一千八百二十二石三斗五合三勺五抄八撮。
男妇丁口米共折色银一十万四千二百一十八两五钱八分六釐五毫八丝三忽五些一渺。南平县: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三两五钱八分三釐五丝五忽七微七些二乜。
将乐县:一万四千一百八十五两四钱五分三釐四毫一丝三微五些八乜。
大田县:一万二两五钱五分六釐九毫一丝四忽五微六些。
沙县:二万一千六百二十七两八钱一分六釐八毫四丝一忽九微二些三乜。
尤溪县: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九两一钱八分三釐四毫一丝四忽五微一些二乜。
顺昌县:一万四千六百三十六两六钱八分九釐九毫九丝七忽三微九些。
永安县:九千二百三两三钱二釐九毫五丝五微六乜。
外照万历年间,每亩派徵九釐,共银一万一千六百一两四钱一分四釐九毫。
南平县:二千一百五两一分一釐八毫。
将乐县:一千七百二十四两三钱五分九毫。大田县:一千四十五两九钱五分三釐六毫。沙县:二千一百五十五两九钱四釐四毫。尤溪县:一千六百三十一两四钱八分九釐三毫。
顺昌县:一千五百七十七两四钱三分二釐五毫。
永安县:八百二十一两二钱七分二釐六毫。顺治十二年,奉文课铁翎、鳔螺、壳牛角、弦箭、盔、甲刀、胖袄,照依旧米加增银八千五百二十四两七分三釐九毫五丝七微,以十三年为始。南平县:一千六百二十二两一钱四分七釐五毫二丝三忽三微。
将乐县:一千三百二十八两八钱一釐六毫六丝四忽五微二些。
大田县:八百六两二分四釐四毫七丝五忽四微。
沙县:一千六百六十一两三钱六分五釐七毫六丝五忽一微六些。
尤溪县:一千二百五十七两二钱四分五釐三毫六丝六微二些。
顺昌县:一千二百一十五两五钱八分八釐四毫二丝三忽六微八些。
永安县:六百三十二两九钱七毫三丝八忽二些。
顺治十三年为始,颜料、蜡、茶,照依旧米加增银六百八两五钱三分一釐四毫。
南平县:一百一十五两八钱四釐九毫。
将乐县:九十四两八钱六分二釐八毫。
大田县:五十七两五钱四分二釐。
沙县:一百一十八两六钱四釐八毫。
尤溪县:八十九两七钱五分四釐八毫。
顺昌县:八十六两七钱八分七釐。
永安县:四十五两一钱八分一釐四毫。
康熙三年,奉文归并地丁,将、沙二县荒芜,无徵银八千二十五两九分七釐六毫六丝八忽一沙。
沙县:女口无徵银三两九钱八分一釐九丝五微八些八沙。
本府已上男妇丁口、田地等项通共银一十二万四千八十八两五分一毫八丝八微六些一沙。有闰年加徵银一十五两九钱七分九釐二
毫。
康熙五年,沙县垦复,起科银一千五百七十七两六钱八分八釐九毫四丝。
尤溪县奉文清丈,溢额银八两八钱六分三釐二毫二丝三忽一微八些一沙。
九年奉文停止龙沥纸,价银一百二十九两一钱四釐六毫。
十一年正月奉文将、沙二县丁口缺额银一千一百九十六两五钱八分五釐三亳七丝九忽一微九些六沙,今实在徵银一十二万四千三百四十两四分九釐一毫四丝一忽一微六些五沙。
南平县:二万五千二百九十一两四钱八釐九毫九丝七忽八微五沙。有闰年加增银一两六钱一分五釐五毫。
将乐县: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七两三钱九分一釐八毫四丝七微五些六沙。有闰加徵银一两。大田县:一万二千一十七两八钱一分二釐四毫四丝三忽八微三些。
沙县:二万五百三十二两七钱七分八釐六毫七丝七微五些五沙。有闰年加徵银一两九钱五分。
尤溪县:一万八千一百一两四钱六分四釐九毫九丝一些五沙。有闰年加徵银五钱五分。顺昌县:一万八千六百七十两二钱一分一釐四毫八丝三忽一微六些四沙。有闰年加徵银二两二钱。
永安县: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二两四钱二分四釐六丝五忽九微七些六沙。有闰年加徵银七钱。
本府附徵一百七十一两七钱七分四釐八毫一丝七忽。
延粮厅附徵延平卫屯粮一百八十三两六钱一分五釐五丝一忽。
起运户、礼、工三部,裁扣解部颜料及绫纱纸价等项地丁本,折色共实徵银四万七千一百九十三两九钱四分三釐一毫六丝三忽二微八些五沙。
南平县:一万一百一十五两七钱八分一釐三毫三丝六忽六微三沙。
顺昌县:七千二百八十九两一钱一分八釐八毫四忽三微八些八沙。
将乐县:七千三百七十六两一钱五分二釐一毫七丝一微九些九沙。
大田县:四千三百三十两一钱八釐三毫八丝四忽六微五些五沙。
沙县:六千八百八十四两七钱六分五釐六毫五丝三微六些。
尤溪县:六千五百六十二两三钱一分三釐一毫六丝一忽九微三些七沙。
永安县:四千四百五十一两三钱二分九釐七毫八丝八忽一微四些三沙。
本府附徵银四两七钱五分八釐八毫一丝七忽。
延粮厅附徵延平卫一百八十三两六钱一分五釐五丝一忽。
存留本省额编正、附徵,裁扣兵饷银四万九千一百一十三两八钱四毫七丝五忽七微三些五沙。
南平县:六千三百七十八两六钱三分八釐四毫五丝四忽四些九沙。
将乐县:五千八百六十一两八钱五分七釐四毫二丝五忽七微九些。
大田县:五千七百四十三两六钱八釐一毫八忽二微九些。
沙县:九千八百五十六两六钱四分九釐三毫九忽二微三些五沙。
尤溪县:九千四百二十四两九钱八分五釐六毫四丝三微七些八沙。
顺昌县:六千五百六十九两七钱二分三釐八毫七丝三忽四微九些四沙。
永安县:五千一百一十一两三钱二分一釐六毫六丝四忽四微九些九沙。
本府附徵银一百六十七两一分六釐。
经制官役俸食、驿站宾兴等项,除续裁归入、裁扣解部项下,外实给银二万九千三百六十六两九钱一分八釐七毫五忽二些二沙。
南平县:实给银八千八百三十一两五钱三釐七毫七忽一微五些三沙。
将乐县:实给银四千九百五十六两七钱六分八釐六毫九丝一忽一微八些八沙。
大田县:实给银一千九百五十九两二钱五分七釐七毫五丝八微八些五沙。
沙县:实给银四千六百五十五两六钱一分七釐一毫四丝四忽五微八些。
尤溪县:实给银二千一百三十七两八钱四分五釐六毫九丝一忽六微。
顺昌县:实给银四千八百三十四两二钱三分四釐七毫五忽二微八些二沙。
永安县:实给银一千九百九十一两六钱九分二釐一丝四忽三微三些四沙。
原额屯田地六百二十七顷五十七亩一分三釐五毫九丝二忽,共徵折色新旧额米一万二千三百三十六石一斗一升一勺二抄。共徵折色银三千三百七十三两九分三釐三丝三忽三微七些八乜二尘。内派起运户部屯折二色正价银三千五十两二钱零。脚鞘银四十八两七钱零。存留耗银一百一十九两五钱零。

延平府风俗考

        《府志》本府〈南平县附郭〉
气恒煖,少寒地,多险阻。累石为田,引泉注之。厥土赤坟,厥田下下。其平衍者,厥土黑坟,厥田中下而俱宜稻。民无他技,勤于耕耨。妇女虽至贫,纺绩不出户。自唐常衮以文启后学,至宋建学独先于天下,龟山传濂洛之学以倡东南,诸儒辈出彬彬然。迄今犹有邹鲁遗风。其人士尚节操而少脂韦;其小人朴野而吝啬,畏法而不敢为非。但民重远出,鲜商贾之赢。俗颇纷华,罕千金之积。嫁娶无制,燕会过奢,丧葬多溺于浮屠。庶民每每僭用鼓乐导輀车,此其弊也。外六县大略大同而微异。
将乐县
岩岫磊砢,溪流清泚。土之所出,女之所绩犹南平。士尚诗书,民亦多技。但好胜,故健讼,鬻田破产以争雄长。乡有苧布之利,故喜于为商。日流于侈靡而亡实,虽势使之然,亦贵有以防之也。
大田县
风士与尤溪类,然近尤之。民质而鄙,近漳之民健而侈,要之皆负气剽悍,轻为盗贼。近世家颇备文礼,小民亦安本业。访之故老云剽悍健斗,以无商贾之利。乃尔今,剽悍而尚义节,无商贾之利而耑于诗书。弦声盈耳,文风丕振,剑南之淳邑也。
沙县
民乐耕蚕,乡村安分。习技艺,工缯画。其文风自宋诸贤济济而外,迄今犹有可称。习俗尚俭啬朴陋,此其大概也。
尤溪县
万山之中。重冈复岭,崇林茂树,岚风阴翳,旧称山洞。土瘠收薄,洞民多负气剽悍。后晦翁生于其地,以化诲之,士遂知学。因地险难驭,有司议割十五都置大田,向之剽悍者遂守分耕樵而风俗蒸蒸变矣。
顺昌县
士以诗书相劝,民以耕桑为务。君子重礼义而尚敦庞,小人畏刑宪而寡词讼。赋税不烦追呼敲扑而期会不失然。独擅出纸之利易得厚赀,故子弟失于拘检,淫靡以逞,往往罹于法。近赋税亦多逋欠,是在良有司有以教之也。
永安县
巉岩峭壁,惊骇游目。土壤为闽之肥饶,民俗视他为轻剽,近于沙者。文物虽可观而华靡无实,近于尤者,性质虽近朴而宿顽犹存。
延平府祠庙考一       《府志》本府〈南平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郡西门外,旧射圃之左。社稷坛 在郡城西府学旧址,后山之巅。城隍庙 旧在开平坊谯楼前。洪武二年改县学之右。正德间改县址。嘉靖二十八年改城西北隅东岳宫旧址。万历戊寅五月朔,都御史刘思问经此,淫雨不止,洪水溢入城。刘具礼诣庙为文以祷之,即日,雨止天霁。
郡厉坛 在府城北,洪武九年建。
旗纛庙 在卫后山之巅。
永慕祠 在府东门大溪之东。祀知府孙衍,知县陆嵩。孙为民祷雨,病卒。郡民感焉,故为建祠。顺治丁亥燬于寇。
武安王祠 在府治东北隅。祀汉寿亭侯关羽。旧传正统间,沙尤寇攻郡城。遥望城中,皆赤面神兵,寇心慑,遂退。王师从而扑灭之,盖神阴助之功也。
英显庙 宋时州民建以祀知南剑州张觷,宋授忠义大夫,摄参军,拜本州守。有功德于民,既殁,为立庙州治之右。
九烈祠 在府治北。嘉靖十五年建,祀宋小常村妇马氏、廖氏;元林氏俞娘;明张陂娘,縻氏,曹婢,张氏贵娘,陈氏月娘,祐溪贞女九烈女。祠久塌。顺治十年,知县捐金修之。
烈女庙 在长砂下里。神姓段名彩女,宋里人王琅之妻。琅出仕久不归,彩女晨夕登舍后望之。至今,地名望夫台。绍兴中,乡人怜其贞洁,立庙祀之。
灵贶侯庙 在开平里。祀郡人刘矜。宋嘉熙中建。按《旧志》:神尝有功于民,故得血食兹土。文惠王庙 在县治东演仙下里。庙临黯澹滩,盖水神祠。凡舟过必祭之。
庄武王庙 在县西峡阳里。祀唐阎汝明。汝明忠义刚果,为唐使,还舟过鲲潭,乐其山之胜,曰:吾殁后当庙食于此。舟再至,溺死于潭,其尸过数滩,凡三返,逾月不朽。人异之,遂具棺殓葬于溪南之山而封树焉。后唐天成中立庙祀之。惠应行祠 在县治西。祀隋泉州守欧阳祐。祐事隋为泉州守,义宁二年,秩满西归至邵武,闻隋鼎迁,耻事二姓,遂挈家溺死。乡人收葬立祠祀之。
雷从事祠 一名灵应祠,即今化剑阁。在县东崇福里。祠晋雷华。华,晋丰城令雷焕子也。宋庆历间,通判陈执礼,以华尝为剑州从事,过延津,有佩剑化龙之异,遂状其像,立祠祀之。岁久庙坏。元达鲁花赤衲儿杉柏重建。明正统,毁于兵。景泰癸亥,里人募众重建。正德丙子,知府姜文魁撤而新之。
陆公祠 在府城外水东坊。万历四年建,兵火后仅存遗址焉。
李招讨祠 在府城东。祀唐李系之神。系,忠武王晟曾孙也,有捍禦功,民戴而祀之。
道南祠 祀宋儒杨时。以罗从彦、李侗配。罗文质公祠 祀宋儒罗从彦。
李文靖公祠 祀宋儒李侗。
朱文公祠 祀宋儒朱熹。
大忠祠 在道南祠右。明正德间建,祀宋丞相文信公。
将乐县
山川坛 在县西郊。
社稷坛 在县水南。
城隍庙 在县治北山。
遗爱祠 在县治水南。祀镛州刺史郭显忠。忠爱祠 在水南,俗名七庙。邑人王与訚建。关公行祠 在县东隅。元至治间建。
双烈祠 在县治东南。祀明烈女张贵娘余氏。明嘉靖间建。
萧公祠 顾公祠 唐公祠 三祠俱在龟山祠右。
龟山祠 祀宋儒杨时。
陈公庙 宋时建,祀宋县令陈摅。其庙有二。在县治北山城隍庙后,今存;一在新街,顺治五年,燬于郭寇。
忠臣祠 在县治南郊。祀闽将刘琼。琼统兵至将乐,未几,闽降南唐。众推琼为主,琼义勿纳,遂自刎。邑人就墓建祠祀之。
穆公祠 祀隋刺史穆萧。萧,隋末刺史。秩满之京,假道将乐,至金溪,闻唐受隋禅,义不仕二姓,遂投水死。邑人义之,敛其尸葬石碛,立祠祀焉。凡旱涝札瘥,祷之辄应。
大田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城水南。
社稷坛 在城西小田村。
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西北四海寨山麓。
遗爱祠 在县治左预备仓前。
沙县
山川坛 在县溪南虎丘山下。
社稷坛 在县西仁和坊。
城隍庙 在县治东。
县令祠 在兴国寺东庑。祀县令王瓘。
陈公祠 在天王寺。祀宋统制陈敏。
县令祠 凡四。一祀宋县令谢璿;一祀宋县令叶光;一祀宋县令王浔;一祀宋县令万谔。邵公祠 在县西南归仁里。祀安抚司邵柞。曹太史祠 在仁和坊。宋时建,祀赠国公邑人曹辅。
张公祠 在县治东北兴义坊。祀宋右丞相张
若谷。
曹长官祠 在灵卫庙西。祀唐摄县事曹朋。懿节夫人庙 在旧城隍庙左。祀节妇廖氏。陈忠肃公祠 在和仁坊。宋建炎中建,祀宋谏议大夫陈瓘。
罗豫章祠 在和仁坊,祀宋儒罗从彦。明洪武丁丑年建。
尤溪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许。
社稷坛 在县治西二里许。
城隍庙 在县西北。
韦斋祠 文公祠 二祠俱在南溪书院。赵公庙 在宝城门,祀宋武节郎赵师槚。师槚,淮右人客游于闽。绍定中,寇起汀州。郡司农丞潘景伯尝守高邮,知槚智勇,荐于提刑王梦龙俾,统兵来戍。后遇贼,转战田中,马陷于泥淖,遂死。民为立庙。
卢公庙 在登云坊,祀闽将军卢珖。五代王审知建国,珖避地尤溪,后以战死。邑人义之,立祠以祀。凡雨旸灾沴,祷之辄应。宋乾道中,邑令石𡼖重修。余公庙 在宝城外。宋端平中建,祀宋烈士余望。绍兴中,寇华亮犯县境,望率乡兵禦之,没于阵。民感其德,立祠祀之。凡札瘥旱涝,祷之辄应,相傅屡出神兵摄寇。
顺昌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北石豆都。
社稷坛 在县治西。
城隍庙 在县后街。
悯节庙 在县东,祀宋烈士范旺。初号忠节,后改今额,见《忠烈志》
英烈庙 在县治东,祀侍中王延禀。
五祀庙 在迎晖门左,旧为辅忠庙。正德间,知县马性鲁易今扁。
永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南。
社稷坛 在县治西。
城隍庙 在县治东。
唐田王庙 在县治南门外,祀唐李肃。肃字行中,陈州人,唐世以功封田王。建中间,天子幸奉天,闽叛将牛氏乘中原多事,闭关窃据。及朱泚平,天子赐王弓矢,命曰:闽粤弗庭,汝往征之。王卒精锐数万至临江浮流口,卒与贼遇,后兵不继,王力战而死。尸浮水上,弥月不变。乡民殡殓而祀之。凡有祷辄应。贞元间,有司以闻敕封孚祐广烈王,以妃陈氏配。享从以五神,曰胡、曰陈、曰周、曰张、曰汤、皆裨将也。
忠勇祠 在县治南二十八都邢庄。祀阵亡义士邢志宏、邢宗善、邢仲卿、邢景清、邢必崇。明嘉靖间,巡按御史赵孔昭建。
忠烈祠 在贡川。隆庆间,知县许培之建,祀烈女邵氏、刘氏、姜氏、林尾姑。武平道佥事毛为光记。
延平先生祠 在贡川,祀宋儒李侗。顺治十二年,提学道孔洙准给。裔孙宗颢顶袍为祠,生以主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