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六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六十七卷目录

 延平府部汇考三
  延平府山川考三
  延平府城池考
  延平府关梁考
  延平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一千六十七卷

延平府部汇考三

延平府山川考三

       《府志》顺昌县
华阳山 三峰并列,山半有石门,高广数丈,虽盛夏寒气凛然。中峰之巅有仙水坛,石常润。岁早祷雨辄应,一名仙水岩。
九龙山 在崧溪都,其山九龙蜿蜒若游鱼然。龙山 宋黄裳云南望一峰若游龙者,即此山也。余良弼尝创庵山下为游息之所,自号龙山居士,今遗址尚存。
贵人山 在水南都。堪舆家云:宅墓面此山者必生贵子,因名。
板山 相传尝有得道者于此上升,山之巅故庵遗址存焉。
大明山 孤峙峭立,旭日初升,先被其光,故名。山之左有岩名白鹤。山之巅有石高丈馀,如马状,名石马。
金笼山 与大明山相属,山巅平旷。旧有坛,岁旱,祷雨辄应。茹荤者不敢至其处。
凤山 五峰叠翠,高数百仞,如翔凤然。
景灵山 与凤山对,峙时有云雾蒙其巅。岁旱祷雨,辄应盖神物栖焉。山之左有耳珠岩,多生异草相传唐耳珠先生尝采药于此。山之下有黄家洞,宋建炎中兵乱,邑人黄氏族数百人逃避其中。
寨山 昔有伪常侍游姓者于此立寨,故名。干山 周回二十里,山之巅有石洞,可容数百人,中有泉清彻可鉴。晋太康中,道士陈紫干炼丹于此,因名。
芹山 泉甘木茂,山多产香芹,故名。里人以为定光佛第二道场。以上九山俱在县之西。超华山 周围甚广,西北入邵武境。山顶有庵,下有泉出石罅中,分为五涧:东出者,名横溪;北出者,名李坑;南出者,桥所跨之涧也,其流俱入顺昌溪;西北二涧俱入邵武境。山之幽旷处有田园,有池,居民数十家,鸡犬之声在烟霞竹树间,有超出纷华之意,故名。山有岭名宝岭,旧时出光焰,人以为宝气,故名。
梅仙山 在兴贤都,界瓯宁、顺昌二县之间。山巅平坦,广袤数里。相传梅福尝炼丹于此。有小石圆如药粒,一名药石。又有累为塔,危若累卵而未尝堕者。
七台山 高峰峭壁几至千丈,山有微云即雨,土人以为雨候。唐会昌中,有惠应大师于此山乘虎出入,大师刘姓,今山有刘圣者庵。
钵盂山 与七台相望,如钵盂然。
鱼山 在大干都。二水夹流,山如鱼形然。吴地山 在驿站都。旧有邑大家吴姓者墓此。山有庵曰福善,中丞俞伣所刱,伣有遗像在焉。洪山 在松溪都。山势宏壮,故名。
西岩山 在县西北寿荣都。上有真济禅师庵。宝山 在县西南娄杉都。峭拔秀丽,绝顶一庵梁柱椽瓦之类皆斲石为之。
狮子峰 在石头都,以形似名。上有禅院并如如居士墓。明太史曾棨有狮峰雪霁诗。
七宝峰 在张寿都。七峰奇峭可玩,上有白云庵。
祥云峰 宋绍圣中,里人余锡率乡人抵七台山,奉刘圣者像。祁雨于此,寻有祥云来,覆雨随澍。乃刱庵祀之。明万历七年,儒坊张德宏重建。君子峰 高特端重,故名。或云堪舆家谓宅墓面此峰者多生贤达之子。
吴道峰 在县西北仁寿都。相传因吴道者修道其上,故名。
高峰 在县西南靖安都,一峰拔出群山。宋廖纲九世祖镇自将乐徙家居其下,自号高峰居士。
豸角峰 即龙兴岩也,以形似名。堪舆家云:坟宅面之多出御史。
丫髻峰 一名双峰。两峰相峙,故名。以上二峰在县东石头都。
吉岩 在吉舟都。相传尝有神珠现,人逐之,莫得。中有四圣庵。
龙兴岩 旧名豸角山。有泉出岩罅间,明洪武知县张缙开渠引水至县,民享其利。
乌石岩 上有水一泓,不以旱潦盈涸。一名仙水坛。乡人祷雨辄应。上三岩俱在县北。
龙头岩 在县南,又号屏风山。顶有怪石叠砢,如龙头之状。其泉出石罅中,清冽可饮。
白鹤岩 陡绝摩云。传有道士飞升化鹤而去。饶公岩 相传饶公者尝祷雨于此,岩顶霞烟起,辄雨。
合掌岩 一名仙掌。两石如掌相合,岩前旧有小庵庵,侧一泉极甘美。
凌云岩 旧有小庵,因火燬。明正统间,邑人冯顺重建。上二岩在驿站都。上四岩俱在县之西。耳珠岩 相传唐耳珠先生采药于下,因名。寒岩 在县西北兴贤都。烟霞蒙茸,虽盛夏犹凛凛。
赤松洞 乔木荫翳,一石室可容数十人,傍有花石,如人物鸟兽状。
灵龟庵 在县东南石溪都。洞有灵龟石,紫色,如金。又有石如钟磬、鱼鼓状,叩之其声清越。旁有通天、藏云、莲花三洞。
松林岭 在县治之北,甃石为道,夹道松阴郁然,上有亭曰泰山。
石湖岭 旁有石湖,成化间,僧宗轩改路于下。佛岭 岭上旧有佛庵。上二岭俱在县之北。徘徊岭 旁有悬崖瀑布,竹树阴翳,鸟声在苍翠间。行者徘徊不忍去。一名亨龙岭。
范家岭 其形似象,又名象岭。其下居民多范姓。
泗洲岭 与范家岭相望。上三岭俱在水南都。宝岭 在县西北白水都超华山。旧腾光焰,人以为宝气,故名。
交槎岭 在县西南靖安都,近交槎村,故名。桂岭 在县西南靖安都,多桂树,因名。成化间,邑人谢仪修筑以便行人。
龟石 初隐于沙中,宋崇宁间,有术士云:石龟见,朱紫满大观。初,洪水漂积沙而石龟见。自是,邑人登科出仕者寖盛。今沙壅,石又隐矣。又县西有石龟,捍于水口,首尾皆是。
虎跳石 在县东石头都。溪中一石窦通水道,舟楫往来其间。
郎官石 在兴国寺。石上摩郎官二字,不知所自。上二石俱在县东。
试心石 在七台山。石高数丈,其下空虚,相传茹荤者不敢入。
庄濠石 在县南龙湖都水滨。石上有庄濠二字,大径数尺,旧隐于沙。
仙字石 秋江净渟则字形隐隐如篆书,世以为仙书云。
浮玉石 与仙字对,有浮玉二字,秋水净沉则字见焉。上三石在县西南靖都。
坑谷 在县西北。居民皆造纸为业,因名池坑纸。
蒙谷 在县南长寿都。四面山高,日影不照,如将雨之状。
鳀潭 在县西山下。相传其水产鳀鱼,味甘美。谾水潭 在县西峰都。潭有洑洲,岁荒则涌出,人以为异。
钓潭 在祥云峰下。宋咸平中,里人余起以隐德自高尚,尝扁舟钓鱼其中,后人高其风,因以名。
蜚潭 在县东南石溪都。相传旧有蜚,故名。按《山海经》:蜚兽如牛白首,一目蛇尾。又有𩇯蠹,鸟名,如枭,人面一足,冬见夏蛰,此云蜚。未知孰是。西南溪 一名大溪,源出将乐县。至县治与罐砧溪合流,又六十里会沙县溪,东流至剑溪,因名双流。
沙溪 在县西安富都。源出邵武县境,至沙口与顺阳溪会。
洄村溪 在县南水南都。源出沙县境,至亨龙岭为瀑水泉,倾泻而下。
水南溪 在县南。源出长寿都明源,流与苏源小溪合。
交溪 在县西南。源出沙溪交槎岭,流与衢村小溪合。
顺阳溪 在县西北。源出建阳县境,至白芒畬始通小舟,流会沙溪,又会密溪。
密溪 在县西北仙源都。源出瓯宁县境,流与顺阳溪会。上十二溪皆流会西南溪。
石湖 在县西北。一名龙湖。两岸对峙,溪流其间。停而为渊,传为龙窟。宋政和末、绍兴初,龙见者再。
李将军漈 在县南沙县界。李将军提兵陷于此。遇风雨晦冥,辄闻金鼓之声。
西溪三滩 曰牛轭,溪自光泽来,迤𨓦至县吉舟都,一滩屈曲如牛轭,故名。曰相公,自牛轭滩下流至驿站都,一滩水急,难以牵挽,虽相公亦须下舟,故名。曰水磨,相公滩之下,一滩湾环如磨旋,故名。上三滩虽皆险峻,然少石崖冲激舟上下,视他滩为安流。
西南溪五滩 曰娄杉,在娄杉都。曰幕坂。曰交溪。曰桂岭。此三滩联属,俱在靖安都;飞湍激石,或能败舟,下此,会西溪水磨,流经县治之前东注。曰石柱,在石豆都;下此三十馀里则接南平扛猪滩矣。虽滩势陡峻而峡束滩石,冲激而涛吼然,而舟楫往来,持慎则可免破溺之患焉。曰钱龙,在县南。相传昔人造舟竞渡,以钱为鳞,沉溺于此,故名。曰龙庙,在县东石豆都。旁有庙,故名。
后河池 在县西,多产杂鱼,潴积之水不涸。圆池 在合掌峰下石甃。周围宽阔,犹一鉴然。灵泉 在县北兴贤都梅福炼丹坛边。
冰壶泉 在县西北寿荣都,再升院方丈之右。
永安县
栟榈山 在县治北二十七都。多产栟榈木,故名。宋左正言邓肃居其下,自号栟榈居士。旧传尝有神仙往来其间,峰峦岩岫,不可胜数。神刓鬼划,高下相属,烟云出没无时;草木蒙茸,四时一色。宋李纲尝目为小武彝。天柱峰,与狮子岩并耸百馀丈如削。射垛峰,旧传仙人尝射于降仙台,以此峰为垛。宋明道中,耕者尝得数十石箭于台侧。观音岩,在野云洞侧,石壁万丈。集仙岩、头陀岩,相传唐裴头陀者居此,创庵。野云洞,其中日夕云雾吐吞。降仙台,在山之上,一石高大而平如台然,旧传仙人时降其上,踪迹常存。台下有石室,棋局界画分明,有黑白数子,左右苍石可坐,名烂柯石。步云台,走马埒山绝顶,宽广而砥平;相传仙人走马其上,蹄迹尚存。铜盘涧,流十馀里,潴为潭,泓渟涵碧。接仙桥天池,在山之上,广一里许;水澄澈不涸。金刚石、宝盖石、试剑石俱栟榈山之奇胜也。
东山 去县一里许。明鸿胪王举尹归隐处。司马陶崇政有诗云:先生解组著斑斓,作孝移忠竟赐环。玉笋既班金马重,苍生霖雨起东山。大龙会山 山极高峻,其岭群峰簇聚如龙会然。上二山在二十四都。
宝山 在四十都。生铁矿最佳,故名。
雪山 在通天岩侧,与狮子峰对峙。
斗山 一名天斗山。其山高峻,自岭凹下,广五里许,状如斗。山阴一石穴名风穴;一洞名云洞,每云冒山,即雨石窦。有一石龙界风穴云洞之间,石磴崄巇,人迹罕到,惟樵者扳援而上,得观头角鳞介之异,上有白云庵。
坡山 在县北二十七都。形如屏风,中坦夷,广可十里。相传旧伪汉陈友定屯兵之处。
登云山 在县南一里。旧建一塔名曰登云,耸秀接天,与学宫对峙。因燬,知县王廷绣举耆民王天锡等为工正,捐督重建,知州萧时中为碑记。明万历间,雷火烧燬,仅存塔柱。崇祯间,拆改为唐王庙墙。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陈廷枢复募众重建。
石罗山 万山中突起,七大峰次第排列。面西有洞口可入,但深不能穷,中有灶。人传为前时避乱于此。此四大山俱在四十一都。能化为人,助军破贼而不受赏,后求其处不可得,止四山名。今四时祈祷,皆请四山之神。
马峰山 在二十八都,其山圆峰插黛。旁一山似马。明进士苏信居其下,因号焉。
荆山 山如三台锡帽之状,四时青翠,有五色可爱。宋进士余授祖居,故称余荆山云。
大秀峰 在县东北艮位,巍然秀拔群山。一名真阳山,旁有双峰号双飞蝴蝶。
卓笔双峰 去县五里,双峰并耸如卓笔然,中有小峰。知县林孜读书其处,因号三峰。
翠竹峰 在县东北二十六都。宋秘书少监陈世卿居其下,有师古堂焉。送客诗曰:师古堂前酒一樽,共谈时事出孤村。临期上马无他祝,多买诗书教子孙。翠竹峰前是我家,归来重整旧生涯。烟霞尚有留人意,可奈门前驷马车。黄杨岩 界永安归化二县间,岩上多生水黄
杨木,故名。又名万寿岩,又名麟峰岩。四壁如削,周回可十里,高出群山之上。上有三洞相连属。一在岩下淳化院寺旁,洞户空阔,秉炬而入,萦纡二里许,路狭风驶,炬遂灭,不能进。旧传有龙居其下。土人尝得齿牙骨角之类,每云气氤氲,洞户外辄雨。有龙井,又有石龙,鳞爪皆具。一在岩半,名碧云。怪石彷佛如狮子。洞极幽邃而路险,人迹罕到。有穴名虚白,上通天光,有僧庐其外。一在绝顶,有石井下透两洞,深不可测。又一穴名天窗,或投以石,震响久之,其深莫测。岩之南有梅斋,东有石门。岩顶数峰突起,奇怪万状。宋清流县尉郑域诗:高山如逸民,不肯近人迹。孤峭尺五天,空洞容数百。不招龙自来,其下为窟宅。天下待霖雨,胡为耽睡癖。我今唤飞廉,驾汝上空碧。吾鞭不妄施,慎勿惮劳瘠。至今,骚人墨客题咏甚多。
侍郎岩 在黄杨岩北二里许,旧名翠云岩。宋熙丰间,侍郎张驾、祭酒杨时、司谏陈瓘读书于此。相传三君子肄业时,不置卧榻,歠粥饮水,终岁不到岩下。其旁有观音洞,深可里许,内悬石多彷佛观音、罗汉之像。又有石室,广可六七丈,前数十峰如卓笔,下有石鼓及试剑石。绝顶怪石罗列,好事者多采以供清玩。
桃源洞 在治北二十五里,下与栟榈寺对岸。明万历初,邑人陈源湛创。其中悬岩耸削,如鬼斧神工,仰视眩人心目,高悬石壁鑴桃源洞口四字。有仙迹,每岁,一字有白苔翳之,尤为怪观。从锁洞桥入,迤逦盘折,涧水潺湲,三月桃花盛开,光景殊绝。中有阆风台、八角亭、一线天等景。历有名咏鸿胪王举尹题一线天诗云:绝壁五丁凿不开,谁通一线与人来。老陀若问今何代,只道嬴秦又一回。
脩竹湾 在栟榈山之上,无岸路,维舟可入。湾尽种竹,路突折如蛇,变幻莫测。中有紫云砥,为山绝顶,俯睇长江,潆回如带。天启丙寅,邑人饶氏子构之。
仙掌岩 在栟榈寺山下一里许,名曰葛里。迤逦曲折,村落自非人间。小桥流水,磅礡高下为九姑泉,如锅样。或一里半为一姑泉,至九姑则岩之尽处。内惟仙掌岩为最,岩顶小筑明致庵,邑人庄氏函元者创之。中有断桥戏波、烟封霞锁等景,名人多咏及之。
先觉窝 在修竹湾下一里许。地幽僻深窈,苔径云笼,内有八景,赤麟献书,丹凤冲霄,玉柱擎天,珠帘瀑布及骏嘶狮吼,斗印,试剑石,为窝中胜景,名人多有题咏。
天柱岩 在栟榈山之上。峭壁千寻,势若笋立。上鑴凌霄劈秀四字。明天启间,郡司马陶崇政笔。
走马岩 在栟榈寺之后。万丈悬崖,顶如平地,广可里许。传有神人常走马其上,至今蹄迹恍惚可得也。
凌霄塔 在县北五里许。塔在层崖之巅,俯深潭百丈。下为文昌阁,创自泰昌僧人募构。其潭为放生潭,澄彻可镜,须眉俱见。水有鱼亿万数,鼓鬐冲波,捕之莫可得,疑为神物。傍有静室为云半庵。侧有吸江楼,乃徽纳卜筑趺坐处。竹槛蕉窗,寒梅烟柳,参差错落。望大江城郭,真如练如画,光景异常,为邑水尾福地。时庵有诗云:上方楼阁吸江斜,蹑磴登临访道家。潭水无心还自绿,山岚解意若生花。塔摇双雁凌霄迥,龛倚层崖拂露华。树杪夕阳诗已就,山僧应点密云茶。
百丈岩 在县北二十里。过桥,陟石磴,岩开一洞。昔马仙姑嫂姊妹五人升仙之处。旧传岩巅架一扁担,被童取去,灵迹显著,四方进香者,每岁夏秋,绎络不绝,四时烟云掩蔼。一开霁,香炉、狮子诸岩呈见万状,真一山中蓬壶。
永镇塔岩 在县北一里,挺然特立。正当燕溪中流,上建层塔,下汇深潭,为县元武镇山。嘉靖癸卯塔燬。
官寨岩 旧为寨,岩石峻绝。幽花异草四时芬馥。
寿春岩 主簿赖朝胜筑亭榭于上。中有双龙书舍、登云阁、环翠楼。峻岩怪石,奇花异卉,不可胜数。游玩者轻千里而至,名人题咏甚多。甘乳岩 有洞广袤约五十馀丈,洞口怪石森列,有一石突出如莲花,泉自石中迸出,滴巨石上,如甘乳。人或以秽器承之,泉脉即断。旁一石穴,风自穴出,昔有人秉烛入,越三日乃及深处,闻澎湃声,心怖,即出。又一石罅深不可测,出洞
过石桥小径,至山顶,有小亭名看经亭。后有小庵,前转数十步,一小洞如覆鼎,石光璀灿。洞后又一洞名透天。相传神仙窟宅,游者必须斋戒,否则辄遇怪物云。
通天岩 崖壁峻绝,山半一巨石横跨如梁。由石梁行过,仅容二人俯首而入。其中平旷,泉石幽洁。石梁后阻高山,因而为门,其山如窦,仰天而见。
天宝岩 形如伞盖,有小庵、大庵。庵火废而基存,甚宽敞。今移下,狭小不称矣。前对高峰即石罗峰。
苏岩 直起千馀丈,土人郭氏依岩架层楼,遥望如神仙居。岩中有石龙头,吐水注石穴中,各滴乳井。近岩一池,方广可一亩,鳞类甚夥,惟鲫差大。每三岁,水遽红而鱼辄死。
灵梯岩 岩高特立,古树苍郁。产异卉,四时芬芳。明光禄王柱明斋于此。太史黄文焕题曰一枝。
六龙窝 一名岩梁,在百丈岩之后。隐士罗紫义从武夷归,构此居焉。
贞惠岩 旧名螺岩。明鸿胪王维仁读书处,因维仁有别号贞惠,乡人感其德,故名。
龙水洞 即曹岩洞。空旷可容千馀人,其中烟霞、卉木、竹鸟、泉香,迥出凡景。有钟鼓岩,投石击之有声。侧有甘泉,滴外凝结如水晶珠之垂下。而滴下者凝而为石笋,插上,不几年,与上垂下者相接。前有庵,清幽绝俗,历有名咏。时庵读书,其处有绝句三首,云:松高不碍云,诸山屏而侍。香渺奏茶勋,曰煖芙蓉醉。经年长闭关,云深莫来往。山屐点寒苔,竹斜石径上。纵横留石磴,坐久记题诗。岩高舒鸟爪,泉落湿龙须。
新庵洞 在百丈岩之背。洞口两壁峭立,中路如削成。岩前千状,举目应接不暇,诚一洞天也。麒麟洞 崇山峻岭,径曲林深,洞在岩之巅。俯视峰峦,俨如图画。名人游此,多有题咏。明鸿胪王举尹有诗云:路入麒麟幻九嶷,雨中行役亦忘疲。湿云笼翠迎芒屐,飞阁浮丹引杖藜。十步一纡穿窈窕,半山群影望迷离。幽居谩说耽丘壑,此日登临尚悔迟。
秋竹岭 在县北二十七都。上有亭曰李公亭,下有洞曰安龙洞,通清流,归化路。
根隔岭 《旧志》作艰隔岭,在三十二都。
观音石 在大溪中。高耸如观音佛,邑人多往祈福。
壁石 其石大如屏壁,自山插立溪中。
安砂 或曰聚砂成岸,春水冲击其岸,不崩,故名曰安。或曰以县名安,故名。
石壁潭 在县西。潭水沉碧,渔者每获巨鱼。下塔潭 燕溪水至此,潆回深蓄。
大陶口潭 在三十都石岩之下,深不可测。杉岭潭 在县南一里三十落岭下。
百丈岩潭 石间似龙头,祷雨有应。
天台山潭 在二十九都。常有云雾,祈雨响应。南溪龙潭 源自蓬米畬出,由小涧至南溪马后。两边石壁立,中石塍横,过石隙,直下三四丈。潭口狭小,中实阔大,龙居其间,人恒见之。旱甚,投铁其间则雨大至。
燕水溪 在县北。水尾,二水分流,中隔一冈,有似燕尾,因名燕溪。其源凡四派:一派西出汀之宁化县境,过清流县,下九龙,历张坊,谓之龙溪。至赖口,一派西南出汀之连城县姑田里田湖口洪田吉山,谓之吉溪,至赖口合流,至燕溪。一派南出漳之宁洋县分界马家山下林田,合桂口,由黄历出车坡至燕溪。一派东自大梅溪漈头,由梅溪、后溪直至塔下,与燕溪会流,过贡川,经沙县直入剑溪,同归于海。
吉溪 在县西南一里许。
九龙溪 在县西。源出汀州清流县,有九龙滩,其流下接燕溪水。
大湖 在县北二十七都,即清水塘,土人谓之湖。其水由龙溪入岩穴,伏流至此,四时不竭。九龙滩 即九龙溪之滩。曰长龙。曰安龙。曰伤龙。曰马龙。曰三悟龙。曰五白龙。曰兴龙。曰暮龙。曰下长龙,乃溪水最险处,过者必遵山径,空舟而行。内六龙属清流县,下此又历三十九滩至沙县,曰牛皮。曰狗濑。曰茅镰。曰郁平。曰铜盘。曰雷霹雳。曰缒峰。曰大坡墙。曰五港。曰紫阳。曰牛栏角。凡十有一滩,在县境。馀属沙县,湍石悍利,舟师畏焉。
汤池 一热水口,一苦竹村,一上村。池水尤热,俱在县西二十九都。

延平府城池考

        《府志》本府〈南平县附郭〉
延平府城池 筑自宋。周围九里一百八十步,为门十有一。曰镡津门,在子城东。曰开平门,在子城南。曰延安门,在子城西。曰崇化门,在子城北。曰延平门,曰延清门,曰披云门,俱临溪。曰建安门,在城东。曰将顺门,在城西。曰通福门,在城南。曰延泰门,在城北。至明,城仍旧,门则更而为九。曰建宁门,即旧建安门。有城楼,万历三十七年为洪水漂毁,知府倪朝宾重建。曰垆坑门。二门俱城东。曰建宁小水门,曰福州小水门,有城楼,二门俱临溪。曰延福门,俗名福州门,即旧通福门,有城楼。曰西水门,即旧将顺门。曰四鹤门,即旧延安门。曰大北门,即旧延泰门。曰小北门。二门俱近山,小北门后塞。自建宁门抵延福门。临建溪。自延福门扺西水门,临樵川。自西水门抵大北门,临山涧。自大北门抵建宁门,城壁延袤,环高冈之巅。其将顺门俗名为南门,有城楼,万历三十七年为洪水漂没,知府倪朝宾重建。窝铺六十一座。
外县
将乐县城池 旧无城。元至正四年,漳寇李志甫侵县,县人吴文让募义兵灭之。文让子克忠因地势高下筑土为城,广袤九里。设四门,东曰扳龙门,西南曰金溪门,西曰万安门,北曰安福门。正南曰桥门,以通往来,偏西南曰水门,以便汲引。十二年,临川寇邓忠侵境。邵武路总管吴按摊不花加以木栅。二十一年陈友定据延邵,复加修筑,周围五里四十馀步为门六。曰东门,曰南门,曰西门,曰北门,曰桥门,曰水门,俱仍旧。自东门抵南门临大溪,自西门抵北门据山麓,壕堑深阔,延袤三百五十九丈。明洪武元年,汀寇金子隆陷城,武臣朱平章克复,设立守禦千户所。李济、韦淮移西南二门进五百步,东西二门仍旧,城壁俱砌砖石。皇清顺治八年增筑,连三垛为一垛,窝铺三十八座。
大田县城池 明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白贲疏请立县。次年六月筑城,依凤山巅逶迤而下,周围共六百八十馀丈,为四门。东曰寅宾门,西曰饯日门,南曰太平门,北曰拱辰门。窝铺十二座,以司巡警。
沙县城池 明弘治四年,因礼科给事中李孟旸陈言地方事,知府苏章奉勘合亲临踏勘,创筑砖石。周围延袤总一千八十四丈,为门四。东曰迎恩门,西曰永安门,南曰延福门,北曰昌乐门。又为小水门四,以便汲引,以通往来。自迎恩门抵永安门俱临太史溪,而凤冈山临溪之南壕堑,无事开凿。嘉靖三年,知县何亦尹新构窝铺以司巡警。
尤溪县城池 明弘治四年,知府苏章奉勘合临县踏勘,处置创筑,为门四。曰东门,曰西门,曰南门,曰北门。又为福州门一以通往来,小水门四以便汲引。周围延袤总一千五百五十丈。前阻溪,后负山,无事壕堑。嘉靖二年以后,续增窝铺共计五十九座。
顺昌县城池 明正德元年,巡按都御史饶榶檄本府通判罗环创造,为门五。曰东安门,曰西宁门,曰南平门,曰北定门,曰通津门。又为小水门四以便汲引。周围延袤八百八十三丈,窝铺共五座。
永安县城池 明正统十四年,沙寇邓茂七平,都督范雄奏请沙尤二县界筑城,调邵武卫。后千户所军置永安,守禦千户所于此。景泰四年,始置县周围五里三十二步,为门四。东曰德化门,西曰清流门,南曰通漳门,北曰延平门。自东门抵北门,又自北门抵西门,壕堑延袤七百一十一丈。自东门抵南门,又自南门扺西门,负山阻溪,其险天成,壕堑无事开凿。窝铺共一十六座。

延平府关梁考

        《府志》本府〈南平县附郭〉
明翠桥 浮桥,在府城东旧建宁门外。用舟三十八横列大溪中而架木板于上以通行。两旁铸铁为索维之,水涨则分系溪岸,别用舟渡。有司编夫守护以时修缮,旧制颇狭。弘治间,知府孙衍易以大舟厚板,可容驷马,民便之。
水东桥 浮桥,在府城福州门外。万历三十七年水漂,知府倪朝宾重造。
西桥 浮桥,在郡城西水门外。上二桥各用舟三十有二规制,与明翠桥同。三桥俱朽坏。万历十一年冬,知府易可久尽新之。
延平桥 在府城东隅,旧名柏平桥。
四鹤桥 在府城西四鹤门外。
湖头桥 浮桥,在丘墩铺前。上五桥在演仙下里。
乘驷桥 在汾常里。上六桥俱府城东。
广渡桥 在天竺里。邑人林荣达建。
同仁桥 旧名黄龙。成化初,毁。邑人太监黄赐、潘英以赐金建,佥事伍希周记之。嘉靖初,坏于水。知府彭澄建。隆庆间,复毁,知府林梓建,为之记,在府城南长安北里。
十里庵桥 旧名利涉。
吉溪桥 迁乔里,八闽通津。山坑之水汹涌冲激,非石造不可久,旧有之而圮,后立浮桥,知府彭澄建。万历四十年,推官邹维琏复筑墩,行者称便。
吉安桥 在府城东南迁乔普安里。
湖头渡 即上湖头。
桔溪渡 即上吉溪。
沙溪口渡 在府城西长沙上里。
岳溪渡 在金砂里,府城东南。
将乐县
龙池桥 在县东郊。
道南桥 在县北郊。
三华桥 在县南附城。通水南,城乡要路也。建亭百馀间为墩。十六年,月姓氏详本《县志》。顺治四年水漂,存墩半坏。九年,有术士惑于风水,主拆其墩,墩石激流。十年,渡船覆溺,死生员三人,百姓三十馀人。
万安桥 在县北。
何坑桥 在隆池都。
硝石桥 在阳岸都。
通灵桥 在安仁中都,有亭十二间。
山阳桥 在安仁上都,有亭二十间。
新兴桥 在崇都,有亭十间。
东坑桥 在胡管都。
萧坊桥 在龙渡都,有亭一十五间。以上桥俱在县治东北。
白塔桥 有亭十二间。
里湾桥 上二桥南胜都。
将溪桥 在义丰都。
常安桥 在竹州都。
曹溪桥 在玉华都。
莫源桥 在三溪都。
漠溪桥 在黄潭都。
将溪桥 在忠孝都。
三涧渡 在积善都。
积善渡 在本都。
水东渡 在县南城外,今废。
金溪渡 在本山下。
大田县
镇东桥 在城东,俗名大田桥。康熙十二年重修。
小溪桥 在镇东桥之北。
宋坑桥 去县治三里许。
南坑桥 在三十二都。
双溪桥 在龙门铺前。
龙门桥 在铺前。
通济桥 在巡司旁。
花桥 在三十八都。
渡头桥 在三十九都。
仕阳桥 在四十都。
蒋翁桥 在四十四都。
秋潭尾桥 在四十五都。
梯云桥 在四十七都。
马蓝桥 在四十八都。
太平桥 在均溪社。
海溪桥 在太庄社。
会仙桥 在武村社。
成口桥 在城达社。
西成桥 在长山社集贤里。
溪仔坂渡 在三十一都。汶口渡 在四十七都。
桃洲渡 在四十五都。
沧洲渡 在四十八都。
沙县
翔凤桥 县治,南宋绍圣间建,但浮桥。明正德十三年,同知计宗道督民建石墩十三座,亭八十四间,极壮丽。嘉靖三十五年,水摧其半,寻燬。
万历九年,推官卢泮与知府俞序督民林廷美等重建,尤丽于前,太史田一俊为之记。登瀛桥 在县治东。
无双桥 在县治前街西。
无敌桥 在县治后街西。
鸣玉桥 在和仁坊。
云衢石桥 在县治南凤凰山下。
洛溪桥 在县治东南。
澄江桥 在一都陈家楼。
鱼溪湾桥 石桥在三都。
登平桥 在县东九都。
宝峰桥 石桥在十一都。
梓水桥   起凤桥   林柄坑口桥。傅岩桥   温泉桥 以上诸桥俱在黄认团。
新波桥 在十四都。
柳坑桥 在十五都。
登云桥 在十八都。
俞屯桥 在县北十八都。
溪平桥 在七都。
双溪桥 一名双清桥,在县东南八都。
高板桥 在十二都。
淳祐桥 在二十一都。
小溪桥 在凤仪团。
太平兜桥 在县西南二十四都。
西来桥 在九都。
黄岩桥 在县东北。
朱源桥 在十一都。
黄北坑桥 在县西北十九都。
龙江渡 在五都,名浪溪渡。
将军渡 在真隐、凝翠两峰之间。
黄隔口渡 在九都。
水南渡 在县南门外。
斑竹渡 在县西善硖团。
玉口渡 在五都。
镜台前渡 在二十四都。
杉口渡 在二十二都。
龙谷渡 在县西二十一都。
安济渡 在县东北十都。
尤溪县
浮桥 在泌福门外,即康济渡。
玉溪桥 在土溪门外,旧毁。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刘宗重建。
毓秀桥 旧名跨鳌,以朱文公生于此改今名。昼锦桥 在县治西登云坊。
石桥 在一都。广济桥 在县东十六都。
纪坂桥 在五都。陂石桥 在六都。
蓝下桥 在县西五十都。
通济桥 在十七都。
容戟桥 在县南二十三都。
紫岩桥 在七都。
周保桥 在十都。
荣达桥 在县南二十五都。
上驿桥 在县西北十一都。
通惠桥 在八都。
铜盘桥 在六都。
水东渡 在县治东。
康济渡 在县治北。
水南渡 在县治南。
曲江渡 在湖头溪。
小黄渡 在七都。
漳树渡 在八九都。
板溪渡 在十三都。
炉村渡 在十四都。
清溪渡 在二十四都。
浮流渡 在二十八都。
雍口渡 在十五都。
嵩村渡 在四十九都。
顺昌县
迎福桥 在县治东。
棋溪口桥 石桥,有亭在县东。
鸿门桥 桥亭三十间。
沙桥 在县西。
宁武桥 在驿站都。
富文桥 在富屯都,桥亭十七间。
水南桥 在本都。
槎溪桥 在县西南靖安都。
云衢桥 桥亭十五间。
章埠桥 亭二十五间。
要津桥 亭二十一间。上三桥在仁寿都,俱县西北。
万载桥 旧名济川,知府彭沉刱。
龙津桥 亭十七间,在长寿都。二桥俱在县南。万全桥 在崧溪都,今废。
亨龙桥 亭十三间,每年四月八日于此集会,以通财货。
洞源桥 上三桥俱在娄杉都。
何阮桥 在义丰都。
溪尾桥 在西丰都。上五桥俱在县西南。漠口桥 亭五间,在靖安都。
半店桥 在驿站都。上二桥俱在县西。
龙溪桥 浮桥,即东渡,屡废屡新之。
西渡桥 浮桥,即西渡。
蛟溪桥 在靖安都。
净安桥 浮桥。
余坊渡 在县东。
旱屯渡 在石湖都。
莒口渡 在莒口村。
大干渡 在本都。
永安县
文昌桥 武曲桥 俱在县治北。
武陵桥 在县治东门外。
广宁桥 在县治西门外。
镇清桥 在县治南门外。
永济桥 在县治北门外。
丫溪桥 在县治北一里许。
神仙桥 在县治北。
城北桥 在县治北门外。
冲村桥 在二十四都。
黄坊桥 在县北二十里。
永宁桥 在县治北六十里。
梅桥 在四十一都。
虎溪桥 在三十一都。
渔潭桥 在二十七都。
桂口桥 在二十八都。
峰源桥 在二十都。
建安桥 在二十五都。
大陂滩头桥 在二十六都。
栟榈口桥 在二十七都。
吉溪桥 在县西南十九都。
广平桥 在县治东十二都。
浮流口渡 在县治西门外。
下渡 距县一里许。
郁溪口渡 在县北一里许。固发口渡 在三十六都,临溪有阁。
东关渡 在三十五都。
童家渡 在二十八都。
上石船渡 上板桥渡 俱在二十九都。大淘口渡 小淘口渡 俱在县西南三十都。

延平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
延平府治 在城北隅后,据龙山前,面九峰,二水交流于其外,实为形胜之区。中为忠爱堂,堂之东为经历司,西为照磨所,后为如心堂。最高为寅恭堂,堂之左为架阁库,右为常丰库,东为同知推官署,西为通判署,南为照磨所,又南为经历知事检校所。忠爱堂之前为左右庑六房序焉,而吏舍在六房。后堂之中道为戒石亭。亭之西南为龙亭库,正南为仪门,门之外,左为土地祠,右为延宾馆。狱在大门之右。正南为谯楼,楼之外,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前为道学名邦坊。
丰衍仓 在府城东隅。元为太平仓。明洪武间知府唐铎重建,改今名。
延平卫永丰广积等五仓 为廒凡七十。宣德三年,并归有司。屡燬,所存无几。成化间,知府王范重建。
阴阳学 在府治前东。旧在旧府学前,明嘉靖间移迁今所。
医学 在府治前东。
僧纲司 在府治右天宁寺。
道纪司 在水南元妙观。
南平县治 在府治东二里许。中为作新堂。堂之左为典史厅,堂之后为廊,为燕堂。堂之东为藏库,后为知县廨,又东为县丞主簿廨,南为典史厅堂,为戒石亭,翼以两廊,廊后为吏舍。亭之
南为仪门。仪门之外,左为土地祠,右为狱,南为大门谯楼,右为承流宣化坊,外为申明旌善亭,前为八闽冲邑坊。
嵢峡巡检司 在府城东长安百里。嘉靖二十三年,知府冯岳移建,濒溪,因不便复议,改旧址。大历巡检司 在府城西北寿岩里。宋淳祐中建,元燬,明洪武初再设。
大横公馆 二所在府东汾常里。嘉靖间,知府裴椿立。
金沟公馆 在府东仁州里。嘉靖间,知府彭澄立。
玉台公馆 在本驿,前知县伍伟立。
武林公馆 在府南长安北里。知县张焘立。
外县
将乐县治 在含云山左麓。中为正堂。堂之西为幕厅,左为藏库、仪仗库,堂之后为廊,为后堂,为知县廨,东为县丞,西为主簿,西南为典史各廨。堂之前翼以两廊六房。六房之后为吏舍堂,之中阶为戒石亭,南为仪门门内右为狱门,外,东为土地祠,西为寅宾馆,南为谯楼大门。门外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前为古镛州坊。万安寨巡检司 在万安上都。明洪武间建,弘治间巡检黄桑重建。
阴阳学 在仪门外,今燬。
医学 在仪门外旧惠民药局,后移于此,今燬。僧会司 在含云寺。
道会司 在祐圣观。
广丰仓 在县治北隅东岳宫。址旧在儒学之后,明嘉靖间,因改儒学,知县改建于此。
张源公馆 在县西张源都。明弘治间,佥事杨廷贵命知县金桢建。
黄坑公馆 在县东高滩都。明弘治间,知县何士麟建。
白莲公馆 明嘉靖间,知县唐自化、张景星,县丞张文襄将废普救寺改建。
永康公馆 明正德间,知县顾炳建。
大田县治 在四海寨山阳。中为正堂,左为幕厅,右为龙亭库。库后为架阁库。堂之后为后堂,后堂之后为官廨。左为主簿,右为典史各廨。堂之前为两廓,六房吏舍在其后。中阶为戒石亭。亭前为仪门。仪门之前,左为土地祠,右为狱,南为谯楼、为大门。大门之前,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
英果寨巡检司 在县北四十都。原为尤溪六都,今隶本县,改迁于此。
桃源店巡检司 在县西北。
花桥巡检司 在县东北三十八都。
安仁巡检司 在县西南聚贤里。原在德化县安仁场,改迁于此。
阴阳学 在县治前左。
医学 在县治前右。
祭留仓 在县仪门外之左。
万积洋公馆 在三十九都,距县一百一十里。华口公馆 在沙县凤仪团,距万积洋七十里。桃源公馆 在聚贤桃源社,距县一百馀里。沙县治 在凤冈山之南。中为正堂。堂之右为藏库,左为幕厅,后为廊、为后堂。后堂之左为架阁库,右为仪仗库,后为知县廨。廨之东为县丞,西为主簿各廨。典史廨在县丞廨之前。正堂之前为两廊,六房吏舍在其后。中阶为戒石亭,亭南为仪门。门外之东西为土地祠,为狱,又南为谯楼,为正门。门之左右为旌善亭,申明亭。北乡寨巡检司 在县北十七都。宋元丰为寨,明洪武间改为巡检司,巡检马中建。
税课局 在县治南翔凤桥之西。
阴阳学 在县治之左。
医学 在县治之右。明嘉靖间,知县何亦尹建。僧会司 在天王寺。
道会司 在东岳行祠。
新丰仓 在县治东。旧名济留。明正统间,寇燬。景泰间,知县余宽重刱。
尤溪县治 在武平道之东。中为正堂。堂之右为幕厅,左为藏库,前为仪仗库,后为廊为燕居。堂又后为知县廨。廨之东为县丞,其前为典史,西为主簿各廨。堂之前为两廊,六房吏舍在西廊之后。中阶为戒石亭。亭南为仪门。门之左右为土地祠,为狱。又南为谯楼,为大门。门之左右为申明、旌善二亭。
高才坂巡检司 在县西二十九都。旧在三十都。洪武间,巡检王有成建。正统十三年,寇燬。正德间,知县曾确迁建今所。
阴阳学 在仪门旁。嘉靖间,知县钱贞、欧阳烛迭修。
医学 在县治左。
僧会司 在保安寺。
道会司 在东岳行宫。
济留仓 在县治西。洪武间刱在县东,后因寇废,遂徙今所。
丹溪公馆 在十二都。按县去府治百四十里俱无驿,日力不足,故建上司临治息焉。弘治间知县方溥建。
顺昌县治 在儒学之西。中为正堂。堂之左为藏库,又左为仪仗库,堂之后为后堂。后堂之后为知县廨,前为县丞廨。廨之北为主簿,又北为典史各厅。堂之东西为两翼六房。仪仗库之东南为吏舍。堂之中阶为戒石亭。亭南为仪门。门之右为狱,其南为谯楼大门。门之前,左右为申明、旌善二亭。
仁寿巡检司 在县西北仁寿都。宋为寨,明洪武初改。弘治间,知县李震重建。
阴阳学 在镇基庙。址旧在谯楼,明正德间,知县马性鲁改建今所。医学 在县治东。知县马性鲁重建。
僧会司 在正识寺。
道会司 在东岳行宫。
济留仓 在县治西。宋为常平,元知县鲁崇仁建,明因之。
公馆 在县治西北。知县马性鲁毁淫祠建。永安县治 在儒学西,旧浮流巡检司址。中为正堂。堂左为幕厅,右为库藏,堂之后为燕堂。燕堂后为仪仗库,后为官廨。廨之东为县丞,西为主簿各廨。幕厅左为典史。廨堂之前为两翼六房吏舍。中阶为戒石亭。亭前为仪门。门外左厅右狱,其南为谯楼大门。门之外左右为申明、旌善二亭。
安砂镇巡检司 在县西三十二都。
湖口巡检司 在县南三十都。本县与龙岩、连城三县界也。明正统间始建。
税课司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在县治东南。
医学 在县治东。
浮流仓 在县治北。
贡川公馆 在二十六都。明嘉靖间,建堡道府檄卫所,或仓巡官坐镇于此,驻馆内。
忠山公馆 在二十五都。
东洋公馆 旧址官卖,今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