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百六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六十八卷目录

 湖州府部汇考二
  湖州府山川考二

职方典第九百六十八卷

湖州府部汇考二

湖州府山川考二

  《通志》府县《志》合载长兴县
雉山 在县北五里。梁武帝时以鸟山出天子之谣,江表凡以鸟名山者咸凿之,惟雉山失凿。陈武帝龙兴于此,其形如雉,故名。
子山 在县西二里,与雉堞相接,相传钱林故宅。
金莲山 在县北三里。
鼓吹山 在县西北二里。
阳乌山 在县东七里。陈武帝祖道巨墓在焉,后追尊寿陵。
馀干山 在县南七里。梁武帝时,谣云:王气在三馀,乃于馀干、馀姚、馀杭为厌胜法。而陈武帝出长兴,有馀千山、馀瓮溪、馀渔浦,今呼馀家冲。戍山 在县西北二里。吴筑戍城其上。梁太守张嵊与中丞沈峻筑城捍侯景。明元帅耿炳文点军于此,俗因呼为点军山。
南冲山 在县西北二里。与五峰山相连,上有方城。
白莲山 在县西二里。
灵山 在县西五里。下有九女冢,并宋章惇母罗夫人墓。
五峰山 在县西一里。与南冲并峙,仙人姚紾所居,上有洗心亭。元太守黄德芳建。
南屿山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龙目山 在县西一百里。高五千尺,上有二石穴如目。
闵岭山 在县西一百里。
四安山 在县西南八十三里。又名尖山。巧石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
望山 在县西南六十八里。形如覆舟,触石有空洞声。
瑞芝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山曾产灵芝。方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高四千丈,顶方。陈武帝为信武将军,自长兴遣二千人投京师,夜下方山津即此。
八座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唐吴珙、吴顼、吴崧、皮光业、林鼎、罗隐、韩必、何肃居此,号八友,有白石洞天,韩湘子曾隐焉。
青坞山 在县西七十里。
菖蒲山 在县西七十里。胡一松隐居之地。青岘山 在县西六十里。生箭箬,陆羽云:青岘、竹木二山茶味与寿州同。
金山 在县西四十里。晋楼船将军金曼倩居此,石皆丹色。
佛子岘山 在县西六十里。
白鹿山 在县西三十里。又名岩山。吴阖闾时白鹿见,故名。下有陈武帝钓鱼台。
洞山 在县西三十五里。有石洞。
彭耆山 在县西三十里。
飞云山 在县西二十里。山南有风穴,高三百五十丈,云起辄散,下有飞云寺。
阆山 在县西十五里,山多竹,有竹山潭,竹山寺。
大腹山 在县西十里,一名伏虎山,有姚崇墓。小儿山 在县南六十里。
吴山 在县南四十三里。吴王送女至此。梁吴均、唐吴筠皆居此。大巍、小巍,东南二峰卓立。落石山 在县南六十里。
青山 在县南六十里。相传有石窦通洞庭。冬夏气常煖。
常都山 在县南四十五里。
黄山 在县南四十五里,土黄色。
天井山 在县南三十里。
互通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山甚高大,有四十八陇,有罗𡵚产茶,甚珍之,有二龙池、二仙洞。悬臼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有悬石若臼形,故名。
凤亭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
赭石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山多赭石,登者若
升绛霄。
西顾山 在县西北四十九里。又名具望山,阖闾登姑苏台望见,故名。
西噎山 在县西北六十一里。涧泉北流而西向峻峡,激射呜咽,故名。有悬脚岭、通毗陵,唐每岁合,二太守分山造茶,宴会于此,有景会亭。碣头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其巅如削壁,产香薷。
顾渚山 在县西北四十七里。西达宜兴,吴夫概顾其渚宜茶,后其产果然,乃充贡下,有贡茶院。旁金沙泉甚美,山中有明月峡,绝壁峭立,大涧中流,其茶所生,尤为异品。
大官山  小官山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顾渚之侧,其左右诸山或专蓺茶,或伐为薪炭,惟此二山林木深茂,樵苏不及,大官顶有虎头岩,状如呀啸,下有石门可往来,有张坞产茶,为罗𡵚之次。南川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跨南北二川。尧市山 在县西北四十一里。尧时洪水,居民于此山作市,高三千四百尺,上有池,生野荷。横玉山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望之苍苍如玉。菹中山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吴王治菜,备军人冬食,故名。
米堆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
徐富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宋熙宁时,富民徐隆居此,以富得名。
大福山 在县西北十二里。鸡笼山北,一名白马山。
孔堂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
箬岘山 在县西北三十二里。产箭箬。
义乡山 在县北六十里。晋太守周𤣱举义兵,平石冰陈敏等贼,割长兴、西乡置义兴郡,后以名山。
卢家坞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
茶磨山 在县东二十一里,形如磨。
何石山 在县东南二十二里,下有石塘,久旱不涸。
银山 在县东南四十二里。
乌瞻山 在县北三十里,昔有青乌,子瞻望此山可避难,陈武帝微时常于此飞弹投石。香兰山 在县北三十五里,东枕太湖,多生兰蕙。
爬儿山 在县北十九里。
艺香山 在县北二十里。高三十一丈,围四里。隔山 在县北十七里。
夏驾山 在县东南三十六里。帝杼南巡至此,故名。上有石鼓,鸣三吴有兵,晋隆安中大鸣遂有孙恩之乱。
玉井山 在县南三十二里。
白石山 在县东南三十八里。出砺石如矾。穿石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
㔶船山 在县东南三十三里。弁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山阴多奇石,又产诸药品,每土中掘得前代残碑断石,又有似玉之石。
吕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吴将吕蒙筑营于此。石楼山 在县东南二十七里。
独姥山 在县东五十里,太湖旁界,接乌程。罗浮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与弁山相接。《水经注》:苕水经,罗浮而下注太湖。
雷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太湖中。
陈墓山 在县北三里,高五十二丈,周五里。齐山 在雉山左,距县治五里。
磨盘山 在雉山北,距县北十里,顶平如磨盘。车渚山 在磨盘山北,距县治北十二里。张焙山 去县十五里。
鳌山 在县北四十里香兰山下,片石突临湖浒。
大雷山 在县北四十里太湖中,高十二丈,周一里。
鸡笼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状如鸡笼,高三十丈,周三里,合溪诸山从此过,脉生雉山入邑。马鞍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形类马鞍,高三十五丈,围十里。
乌山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金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高二百十二丈,周八里。山下有潭曰金潭,渠曰金渠,山之土皆绛色,上有金沙岭。
雷坞山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高一百丈,围二十里。
南皋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煤市。
北皋山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斫射山 在县治西北五十六里,高五十二丈,围十里。土人善樵斫射猎,亦名斫射𡵚。白茅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
竹田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山上有田数亩。白岘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高二百十八丈,围二十里,山多白石,望之如云凝雪积,上有南北二岭,产槠箭箬。
午山 在县西南十七里,高二十七丈,围五里。独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突起田野中,故名。索山 在县西南四十三里。
株山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吴山之麓。
陈庙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
木盘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
浮云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高一百丈,围二十里。山上有连七十二墩,久旱,山巅有浮云起即雨。
六墩山 在四安东,距县西南六十里。
洞口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岩石㟏岈,幽深无际,洞中有石床石灶。空山 在县西南六十八里,高十丈,围四里。形如覆舟,行有空洞之声。
邸阁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高五十丈,围十里。下临邸阁溪,接安吉界。
鸡龙山 在县西南七十五里,高三十五丈,围三里。与西北境山同名,避笼作龙。
南华山 在县西南七十四里,高七十丈,围五里,有五显神祠。
九龙山 去县西南一百里,高一百五十丈,围二十里。山有九陇,上有石城,北有石窦,谓之石椁。《舆地志》云:吴采鄣山铜铸钱即此。山西属安吉。
周坞山 在县南三十二里,坞有巨石如囷,俗呼百万仓。
长桥山 在县南四十里和平镇,山口有桥。凤凰山 在吴山南,距县南四十五里。
横山 在县南四十五里,自和平镇横亘乌程地。
石城山 一名城山,在县南五十里,高九十丈,回五里。山上有故城,吴时乌程严白虎据此,筑城与吕蒙相拒,犹有弩台、烽楼、走马埒遗址。犴山 在县南四十里和平镇东城山北。白虎山 在县南六十里,高七十丈,围五里。索山 在县南七十里吴山,西接安吉州界。大巍山  小巍山 俱吴山东南,在县治南七十里,二峰卓立。
舟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西岸太湖,东麓弁岭。土人多作周山。《旧志》不载,大略其形似舟,因以命名。
桃花山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高五十丈,回三里。石生五彩,灿如桃花,故名。
目海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南属长兴,北属乌程。
矾墅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横山 在县西五里,下有毕仙渎。
竹山 在阆山南,去县四十五里。
白石山 在县西十七里,山多白石。
冠子山 在县西二十馀里,山巅如冠,下临合溪。
西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合溪镇南。
水坑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下有草茅坞。青山 在县西二十七里,高一百十丈,回十里。下有涧曰青山湾,最澄澈。
盛庙山 在青山北,距县十里。
石壁山 在县西三十里。
北周山 在县西三十里石壁山东。
南周山
大安山 在盛庙山北,距县西四十里。
应山 在大安山北,距县西四十里,下有饶益院。
鹰洞山 在县西五十馀里,山半有寺,名宝相寺。
石臼山 在县西六十里鹰洞山西。
梓方山 在县西六十里,下有梓方涧。
大岩山 在县西六十五里。
杨大公山 在县西六十馀里,下有天井,在北湾。
茅山 在县西七十馀里,高六百丈,周围五十里。
长潮山 在县西七十里。
石涧山 在县西七十里。
乌冲山 在县西七十里。
小玲珑山 在县东三十里,吴兴故有大小二玲珑山,大玲珑距郡城十馀里,属乌程界。唐杜牧之所赏,在宋为尚书左丞叶梦得之石林,小玲珑去大玲珑二里许,属长兴,有沈氏抉剔之,故俗称沈家洞云。
黄山 在县东三十八里。
朱砂岭 在县西十里,自灵山冲达合溪,出代赭石。
排旗岭 在方山东北,其下为白阜镇,距县治西二十五里。
水坑岭 在县西二十五里,由茅场垾达阆山坦。
南周岭 在县西三十里,自北达南,下有东白阜镇。
先峰岭 在县西四十里。
塔岭 在县西四十里平定九都,由狼坞达朱陈村。
羊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自吉祥六都山中达平定。
大安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自斫射𡵚达大安垾。徐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自斫射𡵚达丘坞。虾蟆岭 在县西四十里平定六都,由金竹𡵚、平定六都达马家桥。
青冬岭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自平定七都达八都,产榧子,合溪至四安由此。
金牛岭 在青冬𡵚西,山下有洞石,上有牛迹,传金牛于此逃去,遂名逃牛山。
萱岭 在县西北五十里平定一都地,即西山之底,达宜兴界。
战岭 在县西北六十五里。
茗岭 在县西北六十里。
襄王岭 在县西七十里。
青岘岭 在县西北七十里,由平定三都达广德。
苍云岭 在县正西七十里,由平定七都达广德。
巉岭 在县西九十里逃牛岭之南,达广德。义峰岭 在金牛岭之南,峰如剑戟,去县西一百里,入广德州界,亦名分界山。
陈墓岭 在县北二十里,相传有陈后陵墓。了臼岭 在县北三十五里,由吉祥四都达六都,下有章惇墓。
葛岭 在县北四十里顺太乡,达宜兴。
啄木岭 与悬脚岭相接,在县北四十馀里金山之后,达宜兴山墟,其丛薄之下多啄木鸟,故名。
悬臼岭 在县北四十里顾渚山东,达宜兴。圆峰岭 在县北四十五里顾渚山西,由斫射𡵚之底达宜兴。苦竹岭 在县西北六十馀里,由前濠𡵚达宜兴。
岭 在北六十里,由北川达宜兴。赤渥岭 在县西南三十馀里,由荆溪乡达獬豸坞。
椅子岭 在县南三十五里和平镇,西达庄家桥。
胭脂岭 在县南六十里,吴山之东,上概村西。相传唐吴筠炼丹于此,土色如胭脂。
寺岭 在县东南二十馀里,自吕山湾达新桥铺。
钱家岭 在县东南二十二里,自吕山湾达尹村桥。
白鹤岭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由石山桥达乌程。
鎗旗岭 在弁山之西北,距县东南三十二里。石山多窍,有如鎗旗所植。俗传楚霸王曾屯戍于此。今山趾有项羽祠,上倚走马埒,下临饮马池。
池岭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跨香山湾达宜兴界。
狼山岭 在弁山之北,距县东南四十里,岭有云窦出云。
鸡塞岭 在弁山东北,距县东南五十一里。陈湾岭 在弁山东北,去县五十四里,产杨梅。分金岭 在浮云山之东,管氏世居其旁。金钗坞 在县西北二里。
桃花坞 在县北二十五里,多桃花。
雷坞 在县北三十里。
山桑坞 在顾渚山侧,去县三十五里。
张坞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平定一都,产茶,为罗𡵚之次。丘坞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平定一都,产肥皂。草茅坞 在县西十五里水坑岭下。
董家坞 在县南二十里弁山支龙。
獬豸坞 在县西南四十馀里,相传其地曾产獬豸。
轿坞 在县南五十五里,自横涧达和平镇。洛坞 在县南六十里,中有谷清院。
野山坞 在县南六十里,山巅之外为归安。黄山坞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青草坞 在县东南三十里弁山西。
双阳嶰 在县西二十里合溪镇,达吉祥四都,内有方丈庵。
葡萄嶰 在方山东,下为葛公镇,去县西三十里。土人善陶,号方山窑。
狼坞嶰 在县西三十五里平定乡九都。大安嶰 在县西北四十里应山寺下。
峡嶰 在县西四十五里平定乡四都,产煤。罗嶰 在县西北五十里,在互通山西,嶰有仙洞二,曰明洞,曰暗洞,有龙池二,曰东池,曰西池。青冬嶰 在县西南四十里。
里堰嶰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谢公乡。
小垾嶰 在县西北十五里王店涧东。大垾嶰 在青山西距县西北四十里,下为王店涧。
丁嶰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茅降山下,有丁仙祠基。
阆山冈 在县西一十里。
弹子冈 在县西三十里冠子山南,与岩山相直,相传陈武帝挟弹处。
古窑冈 在县西三十里。
飞云冈 在县西三十里。
银锭冈 在县西三十三里古窑冈北,石门冈与银锭冈相接,下有陶坑、金坑。
抛渎冈 在县西三十五里潭渎桥。
石门冈 在县西三十五里,石立如门。
横岭冈 距县西四十里,在稻堆山东,出煤,周围皆山,此冈横界其中,故名。
师姑冈 在县西四十里谢公三都。
白杨冈 在县西五十里。
青塘冈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牧马冈 在县西南五十里,相传吴王濞牧马之地。
三鸦冈 在县西南六十里方山南脉,晋太傅谢安迁葬于此。
青龙冈 在县东二十里,龙华寺正据其下。枫树冈 在县西南七十里。
洞山洞 在县西北三十里银锭冈南。
大洞 在县西六十里,岩石崎岖,有石似米,又号米堆石,内有石床在焉,其深莫穷。
白石洞天 在县西南四十里,在八座山侧。相传韩湘曾隐于此,山有二井,极深,云雾时从中起。相传与张公洞通。
避洞 在弁山西,距县东二十五里,洞广五尺,深不可测。唐末黄巢寇宣州时,居民逃窜匿山谷中避之,故名。
郭转堆 在县北三十里无胥渰,高三丈,周二百三十步,堆上有诸葛庙,今废。
落星堆 在县西十五里许。俗传昔雷雨中有石自天而降,响震数十里,石广数尺,高五尺有馀。
花岛 在县西北三十里水口镇大溪中,唐人植花其上,今呼为碣砂岛。
虎头岩 在大官山顶,如虎下视,岩下有石门,可通往来。
碧岩 在弁山,有三岩,曰秀岩,曰云岩,惟碧岩最胜,上有碧岩庵,俯视太湖,洪涛万顷,㳽漫无际,岩旁有瀑布泉二道。
秀岩 弁山支陇,距县治东三十里,窈窕可憩。明月峡 在顾渚侧,两山相对,石壁峭立,茶生其间,最为绝品。
松墟 在县西北二里。《吴地志》云:戍山周围十里,悉产青松,故名。
太湖 在县东北三十里,其大三万六千顷,东西二百馀里,南北一百二十里。
合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西北诸山。
罨画溪 一名西溪,在县西七里,古木夹岸,丛条翳其下,朱藤蔽其上,花时游人竞集,如在画中,溪半有画溪亭。
四安溪 在县西南三十里,其源一发于石涧
诸山,流为盘涧善岸塘,一发于广德诸山,流入本县为荆塘,为塔水塘,二水合流抵四安镇,始为四安溪,俗呼为四安塘。
馀罂溪 在县南二十三里,以馀罂村得名。环沉溪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相传伍子胥坠环于此。
隔山溪 在县北二十里。
白溪 在县东北三里。
小溪 在县西南四十里。
邸阁溪 在邸阁山下。
苕溪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又名南溪。
箬溪 源自合溪,在画溪下流。
顾渚溪 源出顾渚山。
西湖 在县西南十五里,塘高一丈五尺,周七十里。昔吴王筑城,使人辇土成湖。
忻湖 在县北七里,周二十里。
包洋湖 在县北一十五里。
德清
吴羌山 在县东南一里。汉高士吴羌隐于此山。
吴憾山 一名城山,在县西南二百步。吴王夫差憾勾践伤父之足,率兵伐越,于此筑垒。市亭山 在县南二百步。
洛山 在县南二十九里。
丁山 在县南三里,一山独隆起。
东主山 在县东北三里,一名百寮山。侯景围台城,将军沈恪以拒战功封东兴侯,即家焉。茅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
葛山 在县东北十八里。
敢三山 在县东北二十一里。
上兰山  下兰山 在县北五里许,二山相连,山之阳彝坦。唐天宝间尝置临溪县。
小山 在县西十八里,界武康。
金鹅山 在县西南五里。相传古有金鹅出没其处,每或闻其声。后汉述善侯沈戎葬其下,金鹅飞集,三鸣而去,后沈之族通显。今山之阳三村名上初鸣、中初鸣、下初鸣,表鹅异也。绝顶有池,深五尺,水冬夏不竭。
方山 在县西北十二里,山形方谓为邑诸山之宗,逆而上则为大壮岭以南诸山,顺而下则为官庄坞以北诸山,群峰环合,百寮山居其中,为县治,又分而下则为上下兰诸山云。
金紫山 在县北十八里,郡城丁氏葬此山,后赠金紫光禄,因名。
蠡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相传越范蠡故居于此。
囚女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汉姚恢恚其女囚于此,三世不复蓄。女山之东有漾,亦名囚女漾,今又呼齐眉山。
德清山 一名乌山,在县东四里,昔乌巾善酿,居此。天宝六年以县名改山为德清,有两峰,前曰殿子峰,后曰省山峰。
果山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新市镇之南。宋相游侣本蜀人,占籍斯地,每登之遥望故乡。山前有桃花洞。
大海漾 在县东十五里。
苧溪漾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可数百顷,山墟名云,以贡苧故名。
西葑漾 在县东三十五里,其水清澈,蚕时村民多取以缫丝,莲蒲杂生,苇柳相映,亦江乡一胜处也。
孔愉泽 在县西南二百步天宝桥。晋孔愉微时经馀不溪,见渔人笼白龟,买而放之,龟于水中左顾数四,后以功封馀不亭侯,铸印如龟左顾,更铸亦然,工以告愉,愉悟,遂取而佩之,后人因以名泽。
蜃潭 在县东布政分司之前,溪流经此,汇而成渊。相传有蜃潜于其下。
半月泉 在县北慈相寺中,相传昔有梵僧曰:此地有泉。因凿之,泉出石罅间,形如半月。瀑布泉 在县东越山僧院。
武康县
云岫山 在县东十馀里,有云烟林峦之胜。故名。
狮子山 在县东十里。
封山 在县东十八里,古防风氏国封守之地。禺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古志》云:防风氏所都,大禹十二代孙帝禺所居。
计筹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越大夫计然尝筹于此。与临安县接界,又名界头山,有扁曰:白云洞天。
金山 在县南三十里,土赤,山岩有泉,产鱼如金色。
石城山 在县西南三里。赤眉之乱,邑人因山累石为守,山四旁出,面如一,夜有神光,巅平坦有洗马池,齐沈道坚隐于此。
覆舟山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有巨石横亘如覆舟状。山有马头坞。晋咸和七年,石勒将韩雍寇吴兴,诏遣西中郎将赵引攻之于马头坞,即此。
箬岘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
银山 在县西五里,又名永安山,吴名县为永安以此。
白鹄山 在县西十里,地名鹄村。
响应山 在县西八里,谷中应响一随人语声,又名大响小响。
招贤山 在县西北七里,郭文隐居之地。乌回山 在县西北五里。
石峤山 在县西北七里,下有石峤村。
独孤山 在县西北七里。
铜官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晋以此名县。唐天宝六载,改名武康山,相传吴王濞采铜之所。计岘山 在县西北二十七里。
天泉山 在县西北二十七里,山有水长流,下旁多沃壤,可耕,又名唐锤山。
莫干山 在县西北二十七里。
石山 在县北二十里,旧有沈道虔石山精舍。铜岘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
沈璧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有九峰逶迤相接。仙台山 在县东北十八里,即黄陇山。黄初平炼丹之所,顶有台,故名。
独苍山 在县东三十里。
馀英溪 在县西一十三里,即前溪上流。阮公溪 在县西一十七里。
新溪 在县东三里。宋淳熙三年,县令蔡霖自汊溪口徙水道,东北注五里,合长安溪以通舟楫,民甚便之,号蔡公溪。
风渚湖 在县东南一十七里,一名巽渚,一名封渚,一名九里湖,一名下渚湖。《馀英志》云:防风氏在封禺两山之间,故名。今渚旁多出陶器。碧玉潭 在县西一十里应山下,旧有响潭。钱王饮马井 在县北一十五里。相传吴越王微时饮马坎中,水泉迸出,故名。
安吉州
石虎山 在州西南十五里,其山有石,形类虎踞道,孝丰者经焉。
狮子山 在州西南十七里。
铜岘山 与乌程县接界。
金钟山 在州西三十里,与落石山相属,其上有施将军庙。
三山 在州东南六十里,是山一水东南出乌程,一水北出长兴,一水西北入州境,故名。南华山 在州西三十里。
闵头山 在州东三十里。
天井山 在州南五十里,山半有泉如井,不竭。仙人洞山 在州南四十里许,其洞深三十二丈。
石马山 在州南三十五里,上有龙池,虽大旱不竭。
凤凰山 在州东三十里,其高一百四十丈,其广七里,其中有隐坞。相传陶贞白隐此,故名。陆龟蒙亦尝居之。
梅溪山 在梅溪镇。
玉磬山 在州东北二十五里。
石椁山 在州西北十里。
东晋山 在州东北二里。东晋欲立城郭于此,因名。即今青岘山。
邸阁山 在州东二十五里,一名廪山。吴长沙桓王攻刘繇之,尽得邸阁之粮,即此。
落石山 在州西三里,高二百五十丈,广五里。其下有陨石,有李卫公庙,亦名玉磬山,与金钟山相属,故配名之。其上有观风亭,是山也,其胜甲于一邑。旧有增明、真赏二亭,今废。
郭公山 在州西北十里。晋郭文居此山,偶见一虎,张口向文,若求救者,文视其喉中有横骨,文探去之,后虎衔鹿以报文云。
乌山 在州东北三十里,与浮石山并当两溪之冲。
纯孝岭山 在州东北三十里,黄巢之乱,民石昂负母避此。
九龙山 在州北三十里,山有九陇,状如龙,其上有石城,其阴有石窦。
浮云山 在州东北四十里,上有七十二阜,累累如云窦,旱祷辄雨。
长盘山 在州东北三十五里。
玉泉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
石鼓山 与石虎山并,其下有溪,水势冲啮,其声如鼓。
浮石山 在州北二十里,山滨大溪,其旁有石屹立溪中,故名。
雾山 在州东南十六里。
平目山 在州东南二十里。
芝山 在州东南二十五里,下有芝山寺,其村曰芝里。相传山尝产芝。梁天监中,刺史柳恽有进故鄣县五色芝草表。宋郡守王十朋劝农至其地,有诗。
石门山 在州东北四十里,上有两石对峙如门,故名。
浮门山 在州西南十五里,与蜈蚣山相属。点灯山 在州东北十里,下濒大溪,渔火荧荧,灯光相映,故名。
青山 在州东北三十五里,一名均山,以吴均名山。有大垾𡵚、小垾𡵚,吴均故宅在焉,其上有石窦,相传通太湖。
湖南山 在州西北十五里。
白石山 与湖南山相属。
五湖 在州东南七里,曰五龙湖;西南三里,曰姚湖;南九里,曰获湖;北二里,曰西亩湖;东二里,曰四龙湖。皆资灌溉。其四龙湖在吴越时望气者言有王气,武肃王使人凿之,四鸽飞起,烟雾翕然,化四龙去,故名。
杨子湖 在州北二十里。
梅溪 在州北三十里。溪上多梅,故名。
西溪 即茗水,一名大溪。
东溪 其源自独松、高坞、戴村诸山而下。里溪 即西溪所分,绕州治北折而西径浮塘桥,出浮石山,会梅溪。
鲁家溪 其源自归安、莫干诸山逆流至南北庄,合铜山溪,出蒋家村,合独松诸溪而下。荆溪 在州北五十里,其源自顺零诸山东过,接梅溪,合小溪港,注太湖。
马家渎 在顺安乡,由樊坞、青岘诸山发源入外溪。
浑水渎 在梅溪乡。
梅溪滩 与税课局对照。
递铺滩 在凤亭乡,自石马、独松、铜山三涧发源,下江渚溪。
孝丰县
天目山 在县西南六十五里,与杭州府接界,高三万六千丈,周回八百里。
佛子山 在县西南七十五里,亦名佛岭,有石室,中有小石,庄严如佛然。
桃花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
苦岘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三千尺,周三十里。
金石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高一万八千丈,长三十里,石色悉如黄金,土色赤。
石新郎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俨如人立。石新妇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两山相对,新郎山稍低。
广苕山 在县南三十里,天目正阴,苕水所发。大溪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高八百五十丈,周四十五里。
鸡罩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
师高山 在县北五十里,势接天目,山中积雪炎月不消。
古浮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与浮玉山相接,有古浮石洞,又与南屿山接。
大浮玉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
南屿山 在县东南十七里,高三万六千尺,与浮玉山相接。一名白水山,上有一湖,水色白,有兰畹。相传西施种香之处。
灵岩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
五山 在县东北五里灵奕乡,昔姚紾樵此,见二人奕棋,又名奕山。
大阳山 在县西十里。
京山 在县东南五里。
凤凰山 在县东五里。
南华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
康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
郭笑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
大会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
东山 在县东一里,上有翠竹坞、白玉泉,水清
洌,盛夏不涸,山峭立郁葱,南来为邑左辅。大会山 在县北一里,翠列如屏,与大阳相接,乃邑之主山也。
金峰山 在县西。
石岐山 与金峰相接。
石语山 在县南三里,上有仙人洞,临溪有仙人石,相激有如人语。
八贡山 在县南五里,上有天井洞、朱砂洞。中山 旧名独山,与众山不相属,峰顶一石屹立,甚奇。南有干山、齐山、竹叶山,北有玉屏山、冠山、松子洞、柳坞。
青山 在县东三十里。
寨前山 在县东南化度寺后。
虾蟆山 在灵奕乡,以形似故名。
狮子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山形似狻猊,苍岩峭壁,下临澄潭,幽深不测。
石虎山 在县北三十里,为县之控塞,往时峻险不可越。嘉靖间,邑人许芳凿石开道,行李便之,上有石梯,可数百级。
九嶷山 一名九女山,在县西三十里,嵬峰攒簇,叠嶂千云。
横山 在县西北七里,小山回互,曲涧环流,亘十馀里。
龙潭山 在县西六十里小沿坑。
玉华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
金曜山 与玉华山相对。
石壁山 在县东北,一名小赤壁,嶙峋耸特。下临五山潭。
石门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有两石对峙如门,故名。
九龙山 在湖圩。
西山 下有松子洞。
三台山 在金石乡。
莲花峰  玉柱峰  香炉峰
象鼻峰  西峰   昭明峰
无渡峰 以上俱天目。
独峰 即独山。
回雁峰 在潴溪。
灵峰   天雄峰  百丈峰
独立峰  五莲峰 以上俱灵岩。
石峰 在九嶷山。
天马峰 在章村。
卓笔峰 在茅山。
灵岩 在县东十里。
采芝岩 在天目山,高数丈,南北五十馀丈,其内深邃不可入。
云龙岩 一名紫岩,上有石楼、石屋。
八角岩 在县西北六十里,上有石如角,广五丈许。
鹿游岩 在县西南四十里茅山,与观音洞门对。
千丈岩 下临绝涧,为高峰塔,有福完寺碑。石峰 在九女山。
程门岭 在白马。
罗汉石 在戒香院之顶。
石佛 在张坞。
石仓 在景溪。
马迹石 在县东景村。
石笋 在净竹寺。
石柱 在唐舍关。
楸枰石 在寨前。
钓鱼石  排牙石 俱在云龙岩东。
乌石 在郭笑山,地名里古。
喝山仙洞 仙人洞  白水洞
武春岭  柴坑岭  碎石岭
上俞岭  下俞岭  倒石坞
长坑坞 俱在浮玉乡。
朱砂洞  天井洞 俱在八贡山。
凉风洞  柳坞 俱在金石乡。
横龙洞 一名云龙洞,岩高百尺,飞瀑悬流,旁有仙人洞,丹灶石床,可容百馀人。龙牙洞 一名古浮石洞,下有龙王祠。
松子洞 在县南四十里玉屏山,溪崖嵌空如石楼,内有洞穴,深广不可测,探奇者每燃炬而进,中有石佛、石池,洞内水石涓滴结为人物、花鸟、怪异之状,旧传赤松子游此,故名。
观音洞 在县南四十馀里茅山,石室穹窿,乳泉垂霤而下,琤然如戛玉声,涓滴成形,如叠层波曳雾縠,或如碧玉钗痕,白云缕缕,时出没洞中。
唐子岭 在县北二里。
泥暮岭  大岭   桃花坞
大坞   张家坞 俱灵奕乡。
塔山岭 在县西北十里。
佛岭 在县东七里。
法师岭 在县东十里。
斛岭 在移风二十里。
幽岭 在移风四十里,其岭峻绝,修竹苍翠,拂人衣裾,上有庵亭。
茭湖岭 在县东北。
黄沙岭  调风岭  董岭
七贤坞 俱在太平乡。
金鸡岭 在县西北七十里。
长驹岭 在广苕乡二十里。
皈山岭 在县北十五里,上有仙人路,下有石坛。
苦岭  分水岭 俱在鱼池乡。
黄虞岭 在老溪。
石门坞 石门有二:一在移风,一在金石。青堆坞  黄柏坞 俱在县南十里。
横溪坞 在县西十里,与大岭接。
苕水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董岭水 在县西七十里太平乡,岭有水源,分东西二流,东流入宁国,西流入安吉。
南屿水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仙溪 在县西南七十里。
景溪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下洛溪  陈安溪  五山溪 俱在县东北。
涌川 在县西南五十里。
荻浦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龙溪 发源天目,经荻浦老溪、陈安山公潭至茹湖皈山,与仙溪水合入梅溪。
大溪 在浮玉乡。
横溪 在县西北。
大沸溪 由山公潭分流,会于五山渡。
下洛溪 又名霍落溪。
碧溪 在移风。
茹湖溪 在鱼池。
荻浦 在县西南三十里,其源出自天目。潴溪 在广苕。
西溪 在太平,由磨盘溪、杭干溪至西圩,下合南溪入梅溪。
老溪 在金石,源自天目。
湖头湖 在县西南。
后湖 在县西北。
摄湖 在广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