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百三十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三十六卷目录

 杭州府部汇考二
  杭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九百三十六卷

杭州府部汇考二

杭州府山川考一

    府县《志》合载本府〈钱塘仁和二县附郭〉
吴山 杭之镇山也,在城西南,春秋时为吴南界,故曰吴山,或曰以伍子胥,故曰伍山,讹伍为吴,故亦称胥山,又曰越沼,吴时即此山以祀太伯伍员,因谓之吴山。云:盖天目为杭州诸山之宗,翔舞而东结脉于凤凰山,其支山左折,遂为吴山,西北为宝月,为峨眉诸山,稍南为石佛,为七宝诸山,而总之曰吴山也。峭崿奇峰,澄波靓浦,周回环拱扶,舆清淑之气钟焉,立而环眺,则官司廨署,卫镇营堠,九陌三条,红雾塕起,隐隐振振,漏尽犹喧,道院僧庐,朱楼画阁,参差掩映,仙灵宅之,升其巅则恍惚凌虚,碧天倒匝,山川包络,界脉缕分,脊腋首尾历历可数,山之顶背西面东为城隍之庙,盖通浙城隍之大神也,先是永乐中,锦衣卫指挥纪纲有宠,使千户往浙,纵横不法,按察司使周新捕而治之,千户诉于纲,纲诬新以他恶,帝怒逮新至陛前,抗声陈其罪且曰:按察按事与都察院同陛下之明诏也,臣奉诏行法,奈何罪臣。帝命戮之,大呼曰:臣生为直臣,死为直鬼。帝寻悟,深为悼惜,后数日朝退,见一人直立不去,曰:臣周新也,上帝怜臣命总司浙江城隍事。帝即以此封之,威灵赫然,奇迹不可胜纪,故凡浙官之初莅任也,必先赴庙中斋宿,次日晨礼神读誓以洗其心,而旧例每月朔,县供香烛至期,三台而下皆入庙谒神拈香而拜,道士百馀人皆习于虚静之教,孤清淡穆,事神惟虔,玉磬琅璈,笙歌迭奏步虚之声,缥缈出于云霄之上,州人仰之若天际然,晓望初日透海而出,万顷摇赤,层霞弄影,久之乃升,则草树烘,台殿朗矣。入夜,家家灯火繁若堕星,遥与隔城渔照递相辉现,则又无夕非上元也,至若匹练横空,堆银拥雪,排空鼓怒,势若雷奔,天下之奇,惟浙有之,而吴峰一望尤胜他处,斯又枚叟之所扼腕而谈,元虚之所腐毫而赋者也。杭州为全浙之都会,而吴山又为一州之钜观,岂虚也哉,按《钱塘县志》:杭城西枕湖,南北二山绕湖三面,南山隆峙,女墙垣其上,入城蜿蜒二里许,曰吴山,则知吴山即南山之阑入城者,不隶南山,专名吴山,以此山跨据城中,一尊吴也,缘山西上有宝月峨眉浅山金地七宝。
宝月山 地蟠中轴对峙,藩司东北为峨眉山,又东为浅山,正东为金地山,按《钱塘县志》:一名天井。
宝山 在吴山之西南,下为宝奎寺,按《钱塘县志》:为浅山之支。
峨眉山 在布政司南。
浅山 在峨眉山东,其支为宝山,有青霞洞,奇石错峙如青霞,池曰蕉井,曰子午井,子午二时则水溢齐井口,今并在真圣观,观中有碑曰蜥蜴碑,古文剥落,皆旧迹也,按《钱塘县志》:上有惠应庙承天观金龙泉水神庙八眼井漾沙坑。竹园山 在吴山西,相接一脉,独趋而北,阴阴隆起,宋临安尹赵与𥲅建阁其上,平瞰西湖,扁曰竹阁理宗御书,景定三年,魏安抚克愚徙其阁而山亦渐弛为地矣,按《钱塘县志》:为金地之支山。
七宝山 在三茅观之趾,稍东为宝莲山,又东为清平山,与城外凤凰山相接,西为铁冶岭,按《钱塘县志》:上有通元观七宝庵三茅宁寿观汪王观。
石佛山 旧为宝成讲寺,今寺废,而石佛尚在,上为重阳庵,其西为青衣洞,有青衣泉,按《钱塘县志》:为七宝之支山。
金地山 在七宝山南,按《钱塘县志》:上有城隍庙梓潼帝君庙火德星君庙。
宝莲山 在吴山西,按《钱塘县志》:山下有寿春庵,宋庆元间,韩𠈁冑赐地,宝莲山下建阅古堂,砌玛瑙石为池,遥引青衣泉注之,名阅古泉,陆游为之记。
清平山 在吴山南凤凰山北。
瑞石山 一名紫阳山,在宝山南,中有三茅观钟翠亭紫阳庵紫阳洞瑞石泉,此山秀石玲珑,岩窦䆗窱寒泉涓沥汇为澄泓,清幽彻骨,空翠扑肌,湖山奥区,罕与伦者,橐驮峰峭削凌空,雪风洞谽曲径,履舄所涉栩栩欲仙,按《钱塘县志》:元至正间,徐洞阳建庵于此,宋太平兴国时,天台悟真紫阳真人张用成字年叔获丹术于刘海蟾,以元丰五年三月十五日蜕去洞阳,感紫阳幻形授大道,遂名紫阳庵,其徒丁野鹤慕之,一日召其妻王守素入山付偈云:懒散六十年,妙用无人识。顺逆已俱忘,虚空镇长寂。抱膝而逝,守素漆其身,端坐如生,守素亦束发为女冠,不下山者二十年。
狗儿山 按《旧志》:在清波门内之北,旧丰乐桥之南,考今山在清波门北约半里,颓而犹存,高止丈许。
武林山 在武林门内一里,而近有小土阜,高可三丈,广不满百步,宋太乙宫元青莲寺皆在其下山之阳,旧有长寿寺,今改为圣寿寺,寺有大井,山上有银杏树,皆宋故物,宋时又为杂造局,今废不存。仁和县志谓武林名城,因其近此山也,乃知此山实名武林,非虎林,《梦梁录》谓此山为杭城之主山,今称圣寿寺为祖山寺,信知为主山也。
狗儿山 在仙林寺后,高大倍清波门内者,《旧志》失载,按《仁和县志》:今诸僧环山筑室,亦堙废之渐也,一名仙林山。
云居山 在杭州城西南,上有云居寺,又名圣水寺,面圣湖倚枫林,颇称佳境,而中峰和尚之履,赵子昂之碑,尤为胜迹,寺额题云居二字亦子昂书。
螺蛳山 一名螺子峰,亦称螺峰,在吴山背,径必盘旋曲折而上,故名之。当吴山腰半,高不迕风,低不障景,拾级望湖,犹倚翠屏而临明镜也。橐驮峰 在紫阳山侧。
十二峰 在火德庙,平地崒起如笋如槌,高者近丈,矮者三四尺,殆天工也,有额曰坎离,既济董其昌书。
铁冶岭 在杭州城西,由北而登云居山之径也,岭脊西有土阜焉,为元杨铁崖读书处,按《钱塘县志》:七宝之支有岭,曰骆驼,曰紫坊,曰铁冶,有云居圣水寺三佛泉上方院,有井曰郭璞,又曰郭婆泉,味清冽,大旱不枯,下有正学祠,火神庙。
紫坊岭 在丰宁坊瀁沙坑侧,弛为民居不存。骆驼岭 在馨如坊三茅观之麓,其下旧有市,俗呼小坝头。
灌肺岭 在清河坊北大街,旧有埠,今弛为路。狗儿岭 在富乐坊内,今弛为路。
大观台 在云山东南,其实山也,以其方而四削故名,上有亭,今废,登之江湖海俱在一瞩,紫阳山石累累然如数髡偻于颔下。
青衣洞 在吴山重阳庵后,故老相传,昔人至洞口,有青衣童子,明丽如玉,问之不应,良久入洞不复见,寻形追逐,但闻风雨之声,毛发悚慄,而出有青衣泉,按《钱塘县志》:明洪武中,常德丁启东至杭,梦羽衣携一童子示之翼,旦追忆往访,见童子塑像,俨然昨梦,踰年生子润山,启东为建亭丽泉上,宣德中,润山以贤良为闽县主簿,道杭州乃建殿宇。
紫阳洞 在橐驼峰之侧前有紫阳庵。
巨石山 一名宝石山,在钱塘门西北,磊磈巑岏,负郭挺立,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山形苍翠,影落湖中,出郭骋望,春皋靓然,上有石甑山,北有落星二石,一在山北址,一在山后岩上,吴越王号寿星宝石山,后改为巨石山,罗隐《封石记》云:或耸秀而层排巨石,或岧峣而朝挹众山者是也,山之胜曰石屏风、狮子峰、屯霞石,下有宝稷山。
石甑山 在巨石山之上,巍石如甑,浮图七层,高出云表者曰保叔塔,以僧保叔所建也,一名宝所塔。
宝稷山 在巨石山之下山,下有乳泉,佛足泉,绝顶为宝峰。
霍山 在宝石山之北,有庆忌塔,相传为王子庆忌所瘗也,霍山于湖北诸山最小,山形多骨,石笋鳞起,与巨石山类,濒湖诸山至此为断壤矣。
石佛山 在宝稷之南,相传祖龙缆船石也,石旁则沁雪泉在焉,西为锦坞,为初阳台葛仙翁
井紫阳书院。
宝云山 在石佛山之西,势甚峻巀,其木多松桧,其卉多藤萝,仆夫泉在其下,稍西为葛岭。履泰山 在宝云山之西,又西为栖霞岭,外为虎头岩。
孤山 在里外湖之间,山形绵邈,岿然湖中,绿波回环,颇为幽胜,以其不与诸山属也,名曰孤山,以其浮于水若岛屿然,亦名孤屿,以其四面皆水若海上神山,故又名瀛屿,山多梅,为林处士所植,今梅径尚存,其古迹则六一泉放鹤亭三贤阁泉者,东坡官杭州,因泉怀六一翁,遂名。之后为茅少宰瓒别业,后陈榷使调元拟建祠,祀六忠于湖上,时茅氏庄院已圮,瓒孙鼒即捐其地调元为建祠,今六一泉寺是也,祀邺侯香山东坡,其中林逋墓为和靖先生葬处,又有苏小小墓在孤山阴,小青者,明怨女也,有诗云:西陵芳草骑辚辚,内使传来唤踏春。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后没,葬此曰小青墓,今二墓俱荒没菊香冢,在文昌阁侧,小石隆起,镌字宛然。
仙姑山 在履泰山之西,平广迤逦,为西北诸山之界,其木多杉桧枫榆,阴森茂密,稍西为玉泉,自玉泉折而西北曰青芝坞,其西曰灵峰。秦亭山 在青芝坞之北,又西曰法华山,山多茶笋,水竹秀媚。
石壁山  龙驹山 俱在秦亭之西方,井岳庙在焉,诸山以法华山为宗,以其去孤山稍远,故叙首,仙姑多名墓,毗陵邹祇谟尝作灵峰墓记。
集庆山 在仙姑山之西南,其植多松梓银杏,亦饶橡栗,下临孔道,为三竺入路,仙姑山稍南有行春桥,过桥由大道经普福,迤逦集庆山前,路折而南曰飞来峰,曰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面阻山,中路直辟,若函谷然,由行春至天竺皆长松夹道,名曰九里松,松盖唐宋时物集,庆山之西曰灵隐寺。
灵隐山 去城西十二里,高九十二丈,亦曰灵苑,曰仙居,亦称西山,其山起歙,出睦跨富春控馀杭,蜿蜒数百里,结于钱塘,如引两臂,南垂胭脂岭,北垂驮巘岭,其山峰之北起者曰高峰,高峰之东曰屏风岭,又东曰驮巘岭,高峰之西曰乌峰,又西曰石笋,又西曰杨梅石门,又西曰西源,亦曰西庵,支出于西源之右者曰石人,其南起而望之蔼然者曰白猿,左出白猿之前者曰香炉,益前而垂涧者曰兴正,右出于白猿之前而林木森然者曰月桂,白猿之东曰胭脂岭,白猿之西曰狮子峰,又西曰五峰,又西曰白云,白云又西曰中印,中印之前曰无碍,又前曰善住,并善住而特起者曰稽留,俗称鸡笼者讹也,稽留之西曰莲花,有岩曰玉女,莲花之东曰飞来,上有石梁西跨,下有岩洞曰龙泓,曰香林,曰射旭,曰理公,其水南流者谓之南涧,北流者谓之北涧,南涧自合涧桥愬流至白云峰之下,凡八逾桥其七石也,其一木也,北涧自龙脊桥愬流至西源峰之山,凡七逾桥其四石也,其三木也。南涧之源出自白云峰,而东注会他支涧,逾第八桥之西,会溪家涧入新移涧,出闸口曲流,北经合涧桥。北涧之源出自西源峰,而东注,过腾云坞逼风树坞湍于第五桥下,浸飞来峰趾,会于西坞,漾停于洗耳潭潴于涡渚,东屿亦曰暖泉,潋滟干冷泉亭下,经呼猿石门涧,潜激于龙脊桥,东经合涧桥,又东二里过行春桥,出灵隐浦入西湖谓之泉源,泉之南出者七,曰月桂,曰伏犀,曰丹井,曰永清,曰偃松,曰聪明,曰倚锡,月桂在天竺寺之右,伏犀在飞来峰之巅,其馀皆出支坞泉之北,出者九,曰冷泉,曰韶光,曰白沙,曰石笋,曰白公茶井,曰无著偃松,曰永安,曰弥陀,曰腾云,惟冷泉在涧壖,其馀皆出支坞,其西为栗山灵隐山,有灵隐寺慧理为祖近,弘礼数年,方丈法席一新,山巅顶有韬光庵,盖寺之别院,磴道盘空,极望寥邈,骆宾王诗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即此境也,按《钱塘县志》:其下为景福灵隐禅寺,有峰曰西源,有坞曰大桐巢居,北有泉曰银沙、金沙、福泉,萧公,白公茶井,池曰金莲,醮笔茯苓。
栗山 在县治西十七里,高六十二丈,周围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下有洞府,名玉女岩,一名新妇石,西北有珍珠坞,东墓岭,飞泉二道,吴大帝时,所刻石杵在焉,按《县志》:粟山一作栗山,隋《地理志》钱塘有粟山,而无栗山,《旧志》恐误,西为黄山,有大
岭在山左,平坦如掌,长二十里,范村通西溪道也,其最峻者曰焦山。
南屏山 在慧日峰后,怪石耸秀,若神斧鬼工,中穿一洞,阴岈巉岩,上有石壁若屏障然,刻司马温公所书家人卦乐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中庸道不远人各一章,下有小南屏山,其西为九曜山,按《县志》:南山之奇秀者,曰南屏山在仙姥墩西南,盖九曜之支,东行长亘,峰峦耸立,怪石蹲俟,峻壁苍深,宛如屏障,凌空而中峙者则慧日峰,下即净慈禅寺,寺之西隅有甘泉名圆照寺,外有池曰万工,上有岩曰欢喜净慈,后有莲花洞,前愬湖滨,西上曰雷峰,建有雷峰塔,麓为藕花居。
九曜山 去城五里,一名安家堂,上有九曜星君殿,九曜与赤山接趾,西南即太子湾,北即南高峰。
育王山 在南屏山东,嵯峨与南屏埒,树尤深秀苍蔚,按《县志》:旧名锅子山,去城十里,山形孤挺,不与群峰齿,山下有玉皇殿,稍下有天真寺,有台曰登云,洞曰灵化汤明,池曰洗马鸿雁,前有天花山。
玉岑山 在石屋岭左,一峰耸出,众山缭绕,中有古木倒垂,森翠可爱,其北则花家山。
赤山 在麦岭南厥,土赤因名赤山,左右旧有广果寺,开化尼寺,法兴寺,保福院,永庆院,真如院,净梵院,宝林院,广福院,修吉寺,正济寺,法雨寺,安福尼寺,极乐寺,凝禅庵。
鸡笼山 在龙井风篁岭侧远树亭,亭望如车,盖四山阒寂,虎豹窟藏,以是游者特罕,山多梅花,亦名梅花岭。
灵石山 一名积庆山,又名灵石坞,在西山放马场,山石常有光怪,故名。又《古迹事实》云:灵石山在南山栖真院之上,有演福寺,宋贾妃墓,吴越太尉薛公墓,元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在山左,按一山而所纪,西南异壤,姑两存之。
大慈山 在城西南十里龙山之西,武林诸山,自九曜而南,山势翔舞,石笋鳞见在大慈山,前则松杉棋布,圆冈对立如覆釜然,山色苍蔚,中峰隆起,旁舒两翼,虎跑泉在其上,按《县志》:九曜之支西行曰丁婆岭,娄家山,大慈山,石有龟龙旗鼓之状,《郭璞记》所谓地势之奇也。
包山 在城南候潮门外,近宋郊坛有冷泉峪,当时多桃花,为春日游览之胜地,名桃花关,关上书蒸霞二字,按《县志》:名包家山,在龙山之南,俗名边家山。
秦望山 宋两朝国史志钱塘有秦望山,去县旧治之南一十二里一百步,高一百六十丈,周回一百步,《舆地志》秦始皇东游登此山,瞻望欲度会稽,故名。后唐同光中,钱氏于秦望山建上清宫,有巨木二十馀株,自然成行,名曰金洞门,晏元献公云近东南有罗刹,石横截江涛,商船海船经此多为风浪倾覆,因呼为罗刹,每岁仲秋既望,必迎潮设祭,乐工鼓舞其上,后改名镇山石,五代开平中,为潮沙涨没。
五云山 在县治西南二十里,冈阜秀绝,林峦蔚起,高千丈,周回十五里,沿江自徐村进路,绕山盘曲而上,凡六里七十二湾,石磴千馀级,山半有伏虎亭,梯以石墄,以便往来,至巅平冈名月轮山,上有天井二,大旱不竭,东为大湾山,稍北为马鞍山,西一里为云栖坞,有云栖寺,南为高丽山,稍东为排山,南北两峰皆环拱焉,诸山连络,势若降伏,长江如练围绕其下,真奇观也。产松竹杨梅,兽有鹿兔,鸟有山鸡鸦鹊,按《县志》:天门山之支南,行者曰五云,霞蔚云蒸,卷舒天半,江水三折当其前,东北为白沙坞,西北为云栖坞,云栖之后为回耀峰,高峻插天,掩蔽日月,东冈为宝刀垄,石势巉岩,浮筠青润,最东为璧睹峰,古木苍深,藤萝垂映,金液泉,青龙泉,圣义泉,在树之左右,笕引涓涓,甘芳洁冽,汲灌不竭,西南为黄泥瀛,柏子尖,萧家坞,冯具区所称,云山窈窕,竹树蒙密,今犹近之。宋南渡时,有余知阁宅,后舍为寺,名栖真,俗称云栖,明万历间,高僧袜宏道场,溪水扺朱桥入于江。
大湾山 在五云山东五里。
高丽山 在马鞍山南二里。
排山 在高丽山之东一里。
白岩山 在郡城西南将二十里,盘邃森郁,与云栖略同,中有尊圣禅寺,宋释投子尝结茅于兹,后位中和尚复为剪莽建寺,穿石凿池,极为奇胜。按《县志》:在县西南五十里,高五十丈,周回六里,岝崿险峻,磊落多石,按白岩岭、蜂房岩,天
池,宝鉴池,自来泉,炊香泉,珠峰石,莲花峰,归龙桥,思君子径为白岩十景,藤村至归龙桥数里,夹道修竹盛夏使人忘暑。
庙山 在县治西南三十里,高十五丈,周回六里,其山多石,间植松桧,按《县志》:观山东为青山,又东为庙山,去城五十里,突出江心,潮势至此稍杀,西为桐子山,又西为西坞山。
焦山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高一千二百丈,周回二十里,境中诸山惟兹山为最高,按《县志》:山巅旧有元武庙,甚灵,境中多虎庙,废。
小和山 在焦山南二里。
龙门山 在小和山南三里。
大斗山 在龙门山南一里。
丫头山 南去斗山一里,巅起双峰如髻,故名。植茂松竹,兽多兔鹿狸,鸟则山鸡鸠鹊。
观山 在县治西南四十五里,高八十丈,按《钱塘县志》:名观中山,高十六丈,周六里。
青山 在观山东二里,按《县志》:俗呼密家湾,高十丈,周一里。
石蜂山 在观山西一里,山多石,形如蜂攒,故名。
石板山 在观山北五里。
龟山 在石板之北一里,观山以下诸山栽惟松,兽惟兔,鸟惟山鸡鸠莺。
黄梅山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高八百丈,周回十里,山麓绵邈而东,周二十里,溪水环集,皆植松竹,竹多于松,里人取竹作纸充徭役也,按《县志》:黄梅近祖龙门山。
瓜藤山 在白岩山东,迤𨓦而下,群峰起伏势若瓜藤,高四十五丈。
笔山 在瓜藤之东。
解头山 在笔山之东,按《县志》:高三十丈。鲤鱼山 在解头山东半里,高八丈,自瓜藤而东,周回十八里。
西山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高七百丈,周回二十里,西与富阳庙山为界,按《县志》《成化志》:有报山无西山,疑报山即西山也。
坛山 在西山东二里,按《县志》:作昙山,四围皆石,玲珑秀巧,有仙人洞,洞门石阙,一石空驾其上,洞内空明,有石鼓,旁有小窟,奇石谽谺。灵山 在西山西一里,三山产松竹杨梅,兽多虎兔,鸟多山鸡,按《县志》:高十丈,周二里。
九里暗山 在县治西六十里,崔嵬深窅,又多茂竹高松,地多虎,人不敢独往。
万罗山 在九里暗山西二里,此山居诸山中,周回如罗,故名,按《县志》:高八十丈,周四里。狮象山 在九里暗山之北二里,广福寺护山也,按《县志》:高八丈,周二里。
西坞山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高二百丈,周回二十里。
洞子山 在西坞之东二里,又东二里为庙山,按《县志》:作桐子山,高五十丈,周二里。
神山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高四百丈,昔有五神,时现其上,故名。
道士山 在神山北一里。
万丈山 在道士山北二里,山形险阻,至者罔不却步。
麻车山 在万丈山北里许。
塘山 在神山南一里。
笔架山 在塘山南三里,按《县志》:由清波门南行为笔架山方家峪,西南华津洞梯云岭,又南为慈云岭,下为观音洞。
长岭山 在神山西三里西富阳界北馀杭山界。
石和尚山 在县治西南六十五里,高六百丈,周回一里,山巅巨石如僧伽状,故名。按《县志》:周十里。
燕子山 在石和尚山稍东,高十丈。
前山 在石和尚山北三里,高八百丈,按前山有七洞,僧祖予曾以竹茅爇火而入三洞,内微明辨色,一洞有石,击之如鼓声,山罅流泉溅溅滴下,病目者洗之多愈,许元祐风水洞诗云:聊将洞中水,试拂眼前花。
石灰山 在石和尚山东六里,高九百丈,山惟石,里人烧石为灰,间有松竹杨梅,兽虎鹿兔,鸟雉雀画眉。
鱼头山 在石灰山东一里,高三十丈。
罗带山 在县治西南七十里,高百丈,周回二十里,左右群峰迤𨓦环绕若罗带然。翠屏山 在罗带山之北三里。
印山 在罗带山之东二里,山水环围,其形若
印,去南五里为富阳界。
定山 一名狮子山,去县治东南四十里,《太平寰宇记》定山突出浙江数百丈。又《郡国志》江涛至是辄抑,故云定山,舟人赖之。按《县志》:高七十丈,周回七里一百二步。
浮山 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苏文忠守杭日疏河奏云:潮水自海门来,势若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相望,犬牙错入以乱潮水,洄洑激射,其怒百倍,沙碛转移,状若神鬼,虽舟师渔人不能前,知其浅深,坐视舟船覆溺,无如之何。至今号为险处。
湖下山 在浮山南二里。
泉井山 在湖下山之南二里,浮山以下诸山山无巨林,惟薪筱耳。
秦亭山 在县治西北二十里,高百丈,周回三里,山茂松竹杨梅、薪筱,按《县志》:即堰桥山,秦始皇登此望海。
法华山 在县治西北三十里,北为龙驹山,东为应婆山,庙山,童山,蒋家山,马山,浅山,按《县志》:有法华僧灵迹,因以名山。
龙驹山 在仙姑山之西,法华山之北二里。应婆山 在龙驹山之东一里,高八百丈。童山 在应婆山之东二里。
蒋家山 在应婆山之东二里。
马山 在蒋家山之东,与诸山参差高下,在应婆山半,周回十里。
笔峰山 在应婆山之东二里。
象鼻山 又在笔峰之东。
郑公尖山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本灵鹫支山,为郑姓者所得,故名。山无巨材,惟薪。
荆山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高二百丈,周回五里,东二里为神山,又东三里为南屏山,又一里为安乐山,诸山惟松竹薪筱、杨梅,鸟兽虎兔山鸡鸠鹊。
安乐山 去荆山东六里,有永兴禅寺安乐轩。方山 今名金印山,在县治北四十里,高五十丈,周回四里,盘曲而上凡七湾,石磴百级,至冈乃方,故名。山多怪石,如堕星,如笔尖,如旗鼓,龟象狻猊,高皆数仞,突起平阳,诸山环列四面,若罗城然,皆植松竹。
大雄山 在县治北五十里,高千丈,周回八里,有大雄寺白龙潭在焉,西为观山,太婆山,茅山,北为鸟山,蒿山,沈母山,东为马山,舟家山,响山,杨梅山,笋山,近山,植多松竹杨梅,鸟多山鸡莺隼,兽有兔獾。
太婆山 在大雄之西三里,高三百丈。
茅山 在太婆山之西,高一百丈。
鸟山 在大雄之北五里。
蒿山 在鸟山之北三里。
沈母山 在蒿山之北三里。
马山 在大雄山之东二里,自鸟山以下诸山高在十丈之下。
舟家山 在马山之东一里。
响山 在舟家山之东。
杨梅山 在响山之东三里。
笋山 在大雄之东十里,按《县志》:名荀山,相传荀子读书处,其侧有石荡,凡三四处,相传明初沈万三买山采石千此,以竣公役,雨积为池,蚕成浴丝者,竞取水焉。
近山 在笋山东南十里。
全山 在县治北七十里,高六丈,周回二里,西为苧山,唐墓山,洋山,诸山列其南茗水环其北产松柏西达馀杭界。
苧山 在全山之西一里。
唐墓山 在苧山之西五里,唐孝女墓在焉。洋山 在唐墓之西半里。
窑山 在县治北七十里,高七十丈,周回四里,形如覆掌,窑屋绕山,重叠盘曲,与山上下,势若盘龙,去西半里即馀杭界。
万松山 又名界山,在县治北七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西为凤泉山,金龙山,大遮山,乌尖山,中和山,东明山,村山,长庆山,西里山,界山,迤𨓦而西北二十五里,东北接武康,西连馀杭界,前有安溪,苕溪绕其南,东有陡门关其侧,山多松竹薪筱,兽有虎兔麂鹿,鸟有山鸡鸠鹊。
凤泉山 在万松山之西一里,今更名唐山,高二百丈。
金龙山 在凤泉之西二里,高二百二十丈,其巅名白云,昔有望云亭,乃谢公筑之以居隐者,今废址尚存。
大遮山 在金龙之西三里,高三百丈。
乌尖山 在大遮山稍前,高百丈。
中和山 在大遮山之西三里,高二百五十丈。东明山 在中和之西一里,高二百五十丈,旧有东明寺。
村山 去东明西三里,高九十丈。
长庆山 在村山西一里,高一百丈,有长庆寺。西里山 在长庆西二里,高八十丈。
乌石峰 在玛瑙山后,下有石洞,高二丈馀,即紫云洞也。
飞来峰 界乎灵隐天竺两山之间,盖支龙之秀演者,高不踰数十丈,而怪石森立,青苍玉削,若骇豹蹲狮,笔卓剑立,横纵偃仰,益玩益奇,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矫若龙蛇,郁郁然丹葩翠蕤,蒙羃联络,冬夏长青,其下岩扃窈窕屈曲通明,壁间布镌佛像,皆元髡杨琏真伽所为也,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小岭,不知何以飞来仙灵隐窟,今复尔否。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支分而回拱者曰灵鹫,曰稽留,曰月桂莲花,盘礡照耀,争奇竞秀,飞瀑乳洒泠冷,大旱不绝。卓笔峰 一名石笋峰,在灵隐无垢院,按《县志》:又名坞石峰,高数十丈,岑势圆峭嵯峨,云际有石鱼石笋并有如笔卓者,故名。旧有普圆院超然台。
灵鹫峰 在下天竺寺后,按《县志》:灵鹫之麓即下天竺寺,晋僧慧理建,一名南天竺,灵隐天竺皆彗理道场,而灵鹫即飞来之阴,山川之胜,两寺共之,实一山耳。三竺峰岭周匝数十里,峰峦峻峭,石级千层,飞泉百道,呜咽流注,两山为门,中吐平原,细若丝发,高柯参天,竹柏合影,岩壑美丽回聚兹区,飞来峰遥插寺后,高朗清莹如伏虬飞凤,层花累萼皱縠叠浪,妍态殊形不易罄写,其材皆拔于岩骨,不土而茂,郁葱苍翠,大者十围,昔人云此山产玉,故曰灵鹫。
稽留峰 在下天竺寺西,按《县志》:尧时许由隐居此山,遂名。许由峰讹为稽留,或曰晋时许远游,非许由也,郦道元《水经注》:昔有道人入此不返,因为山号,则稽留之名,汉魏己然,非远游遗迹矣,稽留之北为中天竺寺,天门之下为上天竺。
石窦峰 在包山北,窦出细泉,名石窦泉,味甘而冽,井上有常寿庵,晋天福初,吴越王为志道法师建。
月桂峰 在下天竺寺前,天圣中,天降灵实于此山,状如珠玑,识者曰此月中桂子也,宋之问诗:桂子月中落。白居易诗:宿因月桂落。皇清康熙五年八月十三夜,屋上历落有声,视之则桂子也。
莲花峰 在下天竺寺西峰,顶有孤石,可四十围,顶上四开,状如千叶莲花。
北高峰 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浮图七层,唐天宝中建,会昌中燬,钱王修复之,宋咸淳七年复燬,群山屏列,湖水镜浮,云光倒垂万象,在下渔舟歌舫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觌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郡城正界江湖之间,委蛇曲折,左右映带,屋宇鳞次,草木云蓊,郁郁葱葱,悉归眉睫山顶,旧有望海阁,今废。
慧日峰 在净慈寺后,有慧日阁。
雷峰 在净慈寺前,郡人雷氏筑庵居之,故名。今谓之中峰,按《钱塘县志》:宋道士徐立居此,徐号回峰,因又名回峰,上建塔,曰雷峰塔。
南高峰 在南北诸峰之界,羊肠诘屈,松篁葱茜,塔居峰顶,后晋天福间建,宋崇宁乾道两度重修,元季燬,旧七级今存五级,塔中四望,则东瞰平芜,烟消日出,尽湖山之景,南頫大江,波涛洄洑,舟楫隐见杳霭间,西接岩窦,怪石翔舞,洞穴邃密,其侧有瑞应像,巧若鬼工。北瞩陵阜,陂陁曼衍,箭枥丛出,麰麦连云,山椒巨石屹如峨冠者,名先照坛,相传道者镇魔之所,峰顶有钵盂潭,颍川泉,大旱不涸,大雨不盈,潭侧有白龙洞龙王祠,今废。
虎头岩 在钱塘门外,界于宝严定业寺后,山岩石突出如虎头,故名。吴越王纳土后,望气者云杭州西湖有虎头山形胜,命凿之。按《县志》:其中潜窦复,户低压人背,入则高豁天宇,屈曲通明,穿穴无尽,空岩出泉下,潜于地,垂乳凝膏,涓滴不绝,石壁幽邃,内蓄风门,朔吹来时,侵人肌骨。
青林岩 顾彝吾《山川记》云:灵隐山有青林岩龙洞,其上皆槠桂,凌冬不凋,故其林常青。
理公岩 在天竺山灵鹫峰之左,飞来峰之阴,昔慧理冥息于此,慈云法师所谓访慧理之禅岩,吊客魂之山馆是也,元时,西僧杨琏真伽于岩上,遍镌菩萨罗汉之像。
玉女岩 在灵隐山南,俗名女儿山,顾野王《地志》云:灵隐山南有玉女岩。
佛手岩 在烟霞洞上,奇石玲珑下垂,其尤异者有石笋五支,如手下指,故名,旁多宋人留题。落石岩 在佛手岩右,状如星陨,故名,其下两石壁立,夹峙如含珠然。
葛岭 在西湖北栖霞岭东,葛洪炼丹之所,宋贾似道赐第于此,有别墅名养乐园,久废。栖霞岭 在葛岭西,桃开时烂灿如霞,有水一道,名桃溪。
石人岭 在西山,一名冯公岭,湖山至此幽邃极矣,过岭为西溪,按《县志》:一名观潮。
大小二麦岭 在西山,界乎南北二山之间,旧多种麦,因以名。
驼巘岭 在九里松之东,《乾道志》作驼苑岭。胭脂岭 在九里松曲院路之西,土色独红,因以名之。
郎当岭 在大青岭南,按《县志》:上有天门两峰并峙,相对如门,天门西北即栗山。
风篁岭 在南山饮马桥西,龙井在其下,岭之西可达江浒,按《县志》:上多筤筱簜,宋元丰中,僧辨才驻锡于此,苏公轼尝访辨才,辨才送踰此岭,左右惊曰远,公乃过虎溪耶,辨才笑曰: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溪旁有亭,因名二老亭。八蟠岭 在大麦岭后,按《县志》:有周真人墓,真人,仁和人,精五雷法,预测休咎,历事五朝,赠真人敕葬于此,按《旧志》:湖山有两八蟠岭,一在西湖定香桥,一在万松岭右。
慈云岭 在方家峪旁,为宋郊坛,有后唐石刻书云:梁单阏之岁兴建龙山,至涒滩之岁开慈云岭。按《县志》:慈云,龙山之支脉也,虽石级参差,由湖抵江千最为捷径,支筇而上,首膝相接而樵父飞行,如履平地,其巅有台曰江湖伟观,下有观音洞。
梯云岭 在慈云岭西,按《县志》:石磴险阻,高不可阶,岭下有水月池、灵固石。
徐村岭  礌马岭  牛坊岭 并在定山下。
姜叙岭 在县西南二十里,长一百二十丈,高八丈,路登五云山,按《通志》:名姜钗岭。
长岭 在五云山东北三里,高十五丈,长二百丈,通九溪十八涧。
鹭鸶岭 在白岩山北,高二十丈,长五里。龙门岭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高百丈,长五里,西达馀杭县界。
黄山大岭 在黄山左,平坦如掌,长二十里,北达西溪,南通长江,按《县志》:切逼大青,会城溪镇,所由分脉。
鲍家岭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长一里,坦如掌背,东达官路至富阳。
小岭 在坛山北,高十丈,长三里。
滕村岭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高十丈,长二里,南达杨村路。
石灰大岭 在石灰山半,高五百丈,长二里。分金岭 在县西南六十五里,坦如平路,长十五里,南通富阳,北达馀杭,按《县志》:水分二派,一派东南行至桑柳阪出大江,一派西北行至闲林埠出西溪。
胡家岭 在县治西六十五里,高十丈,长三里,北达馀杭。
荆山岭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高三十丈,长二里,西达馀杭界。
石岭 在神山东,高一百五十丈,长一里,峻极,人不易登,北达馀杭界,南通上埠。
军岭 在神山西,高百丈,长三里。
银子岭 在县治北六十里,高百丈,长三里,西北达馀杭界。
石岭 在县治北七十里,高十丈,长一里,北达武康界。
九度岭 在石岭东三里,高二百五十丈,长十里,北达武康界。
峨墅岭 在大遮山东,高二百五十丈,长三里。太平岭 在白云岭西,高二百丈,长三里。金龙岭 在金龙山西,高二百丈,长三里,皆石磴,北达武康。
石门岭 在唐山西,高一百五十丈,长二里,南有唐家陡门闸,蓄安溪、苕溪山水,虽亢旱可灌
田数千顷,东达仁和界,北达武康界。
界山岭 在县治北七十里,高一百丈,长三里,北达武康界,东达仁和界。
玛瑙坡 在宝胜寺,以碎石如玛瑙故名,圆法师陶器墓在焉,旧有玛瑙禅院。
栖霞洞 一名紫云洞,在岭巅妙智寺侧,其地多岩石,蔽翳蓁莽中,宋贾似道望而异之,命施畚锸,倏见奇状,遂抉藏剔幽,为亭二,曰畅亭,曰瀹浴,其中穹然如夏屋,双巨石相倚为闬闳,每风从南来,谽谺而出,悽神寒骨,不可久立,故暑游最胜。其石甓小方台突然坡窞中,衡从二石级下,达于坻厥,上刚燥益,南仰视左窦,四五豁然通明,大者圆。径可丈许,嘉木当前如月中桂小者,星列自相附属,出洞略西北行百馀步,有水洞循而下可十馀丈,泉一泓,深不可测,极甘冽。
龙泓洞 在天竺山灵鹫院理公岩之北,赤乌二年葛仙翁于此得道,有石洞,世传底通浙江,过萧山,有采石乳者入洞闻波浪声,旧有人就洞两傍凿罗汉十六。
呼猿洞 宋僧智一善啸,有哀松之韵,尝养猿于山间,临涧长啸,众猿毕集,人谓之猿父,有饭猿台,又遵式白猿峰诗序云:西天僧慧理蓄白猿于灵涧侧,有饭猿台,寺僧于此施食。
华津洞 在方家峪,岩户靓深,石色秀异,如翠螺苍玉,清气沁人,虽夏月登临,寒砭肌骨。水乐洞 在南山烟霞岭下,旧为钱氏西关净心院,宋淳熙六年以其地赐李隶,仍建佛宇,慈明太后赐杨郡王,后归贾似道,岩石蟠峙,有洞虚窈,泉味清甘,声如金石,熙宁二年守郑獬名之曰水乐洞。
石屋洞 在南高峰下,洞高厂如屋,周围镌罗汉及诸佛,像其色苍翠,其洞深窈若螺形,极底有泉。
蝙蝠洞 在烟霞石屋洞后,内多蝙蝠因名,钜者如鸦,亦多皓白者,其粪即夜明砂,故老相传云极深广,无泉,建炎兵火,里人避难于中,数百获免。
霞烟洞 《祥符志》云:在县旧治之西一十六里,其洞极大,旁有岩曰佛手岩,象鼻岩。
天池洞 在南高峰之南山半,石笋跃起,架虚壁立,上有穴蓄水,旱潦不加盈涸,下即洞,深邃莫测。
千人洞 在天池洞右,山窦仅六尺许,渐进渐广,可容千人,相传昔有寇难,里人多避于此,今甑灶陶器尚存,时有渔人取石投下,不闻其声。无门洞 在千人洞上百步,峭石巉岩,壁立数仞,可视不可登,洞深丈馀左右,镌罗汉十六,平坡石凳可坐十馀人,视下如在浮云中。
铁窗棂洞 在赤山殿司左军寨内尼庵之侧,洞口高数尺,旧有蛟龙出入,乃铸铁窗棂嵌于石槽以拒之,水自窗棂中出,六月如冰,过慧因寺前入西湖,秦淮海题名记濯足于慧因涧是也。
灵化洞 在郊台天真院山顶,深百馀步,直下阔千馀丈,有和靖东坡题名刻于石,按《县志》:武肃勒壁存焉。
登云洞 在郊台天真院山内,按《钱塘志》:钱武肃王尝置登云台,又名拜郊台,钱氏僭郊天地之所。
葛坞 在灵隐山,吴方士葛孝仙所居也,晋葛洪亦曾居此。
石人坞 在石人岭下,按《县志》:坞口曰九沙,沿山之路,南宋车驾入禹航洞霄宫辇道也。水竹坞 在九里松行春桥南,旧有水竹之胜,为步司前军寨。
青芝坞 在九里松石板巷玉泉后,南渡驻跸,绕湖皆巷市,故有石板巷之名也,其侧郡人高荣,初偶穿土得古穴,有砖方尺馀,首行镌唐于府君墓志铭,并序次行曰府君,讳昌峤字光宇,本安乐郡人。〈缺〉第于文公之后,近祖昭理苏州刺史六,从之孙府君立,性温和,为人敦厚,权利判官知其礼节,委以小铺之惕虔,虔夕惕若厉无咎呜呼,直心奉公不保馀,庆享年册有七,贞元十一年二月六日,终于家堂,至七月八日,葬于新亭山之大墓,礼也,长子叔海,次子叔政,兄弟五人弱冠,小犹丱角,祖母孙氏〈缺〉与蕲〈缺〉慈亲李氏抚孤,殒〈缺〉铭曰大墓高冈新亭之阳,于子世代千古流芳,穴内复有磁盆一,磁瓶一,钱百馀文,翠色如汉五铢钱,砖字画,拙有古意。〈按墓志铭有剥蚀故其文错简不能成章〉
凤凰山 在城南十里,有金星洞,郭公泉出焉,西冈石笋罗立,名排衙石,此山左瞰大江,直望海门山下,故为吴越国治,钱氏内附改为杭州,州治旧有凤凰门,赵清献公抃诗云:老来重守凤凰城是也,排衙石者,钱镠所名,刻诗石上,第二峰有白塔,塔西有小径,青石崔巍,夹道峭壁,中有衕,人可往来,名曰石衕,宋名公多题名其间,熙宁中郡,守祖无择,对排衙石作介亭,天风泠然,有缥缈凭虚之意,高宗南渡驻跸,因州治建行宫山,遂环入禁苑,元取宋以僧杨琏真伽言,即故宫建报国等五寺,又取宋诸帝攒宫骨殖筑为塔,名曰镇南无何雷火,自北高峰飞至,焚烬无遗,旁有胜果梵天二寺,按《钱塘县志》:越城里许,双峰圆秀,两翼轩翥,左薄湖浒,右掠江滨,小峰十馀,回环拜舞,钱氏建国筑城,自秦望山由夹城东至江干薄钱塘湖霍山范浦,凡七十里,南北展而东西缩,筑凤凰山为宫。
龙珠山 又名巧山,在县治北四十里,高十五丈,俗传钱王七夕登山乞巧,故名。其形圆如珠,又名龙珠岭,有一井出自天然,去东南一里为古城山,按《县志》:龙珠山在皋亭山西北。
古城山 在龙珠山东南一里,高十馀丈,上有钱王寨,城基犹存,按《县志》:在巧山东北石姥峰西南,宋韩蕲王立将台于山上,今其基尚存,山下周围皆驰马角艺之区也,俗名磨盘山。独山 又名金鳌山,在县治北四十五里,高二十馀丈,周回二里,每出云晴则雨,雨则晴,里人占之屡验,下瞰横溪,回环皆水,夏则下者菱芡荷莲,高者桑麻禾黍,萦回错间若云锦然,山北有巨石,形若踞虎,名大石岩,山产松竹,鸟多鸦鹊,按《县志》:在县北三十里,高数十丈,耸出一方,旁无别山,故名。
三峰山 乡人呼为西南山,在县治北六十里,形如品字,相去半里,在南为南峰山,高十二丈,东为东峰山,高十五丈,西为西峰山,高十八丈,三峰之广并里许,去东峰北半里为石青山,突出坂中,形如覆掌,上有巨石如屏,按《县志》:山有留茨庵井泉,极甘冽,有大理卿夏公祠,在东峰之阳。
洛山 在县北六十里,高百馀丈,周十八里,四面皆平原,惟此山突起,溪流环绕,一奇观也。昔有高士自洛阳来隐于此,时登岭望洛,故又名望洛山,前麓有倪文、僖文、毅宗祠,古松凌霄,远望若苍盖然。里人相传以为宋木石壁,倪乾镌铭于上。迤𨓦而南为陡山,高四十丈,东一里为蛾眉山,高二十丈,崇圣寺在焉。去陡山东一里为獐山,又东为俞山,又一里接大溪。
爪山 在县治东北二十五里,其高几一仞,周回三百步,上有土神庙,曰灵石大王,故老相传,昔水泛出香炉一座,三足皆龙爪,须四人始举之,故即封为爪山土神焉。
皋亭山 去县治东北三十里,高四百丈,云出则雨,宋有崇善灵惠王祠,名半山庙,旁有水甃及桃花坞、新坟坞、倪家坞、青草坞、蒲坟坞、花桐坞、塔坞在焉,其下有亚父冢,世传陈重生有神,寿百馀而终,葬于此,元伯颜驻兵皋亭,待宋降即此处也,山之后有三塔,一为了青禅师塔,元兵发之见,二缸相合,其尸端坐不化,遂掩之半山,为伏虎禅师塔,山下有柳翠塔,按《县志》:山之麓有古亭,曰皋亭,人谓山之所以得名,实由于此。
青龙山 在皋亭山之东,高五十馀丈,山脊苍翠,偃曲如龙。
水尖山 在青龙山之东,高二百馀丈,按《县志》:在乌头东黄鹤山南。
莫山 按《县志》:在青龙之东。
阿妈山 高百丈,二山自皋亭而西,蜿蜒盘曲,尽于横山下,有太平寺。
于山 在阿妈山西北二里,高十丈,按《钱塘县志》:高三十丈,周一里。
南鲍山 在皋亭之北,高二十丈。
泰山 在南鲍山之北,高二十五丈,上有聚秀庵,下有泰村。
南山 在太旗山北,高约十馀丈,东南与佛山日山夹境,有杜牧坞,云唐杜牧之墓也。
太旗山 在泰山之南,峰峦颇多,高约有五十馀丈,下有青草坞。
日晖山 在太旗山之北,按《县志》:高二十丈,周二里。
管山 在日晖之北,按《县志》:高十丈,周二里。小横山 在管山之北,高十丈,周二里,有乔松
茂竹,其麓则樱桃梅李杂植焉,初夏时,万颗圆明,晶润可爱,兽多獐兔,鸟多山鸡山鹊。
桐扣山 在县治东北五十里,晋武帝时,岸崩出,石鼓击之无声,问张华,华对曰:取蜀中桐木,刻作鱼形,扣之则鸣。如其言,声闻数里,故名。其西为母山详本山,下又西为黄鹤山,北为佛日山,为茶山,西北为魏化山,按《仁和县志》:山塘畔有亭,山下有石鼓,湖西北为蔡姑山。
母山 在桐扣山之西,本名凤凰山,视群山为最,高约五百丈,绵亘十五里,张翼左右如母之顾子,因改今名,按《县志》:与黄鹤山东北接壤,亦名母顾山,按《成化志》己云:母山,则其名亦久矣,然土人至今称凤凰山。
黄鹤山 在母山之西,高三百丈,《寰宇记》旧有黄鹤楼,巅有龙池,一名渥洼,北坞有龙洞,石裂为路,深险不可窥,山腰有黄鹤洞,外甚狭,中可容数人,深窈而黑,时有樵牧爇松明入,愈行愈远,疑有龙焉,池出云必雨,而又有潭在山之东,故老相传,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盖僧道潜句也,按《县志》:在皋亭山东北,与皋亭接壤,而生有黄鹤公名权者修道于此,以人得名,黄鹤公有女,人谓之仙姑,构一小楼于山北近巅而居之,今基址犹存,相传宋时皋亭黄鹤诸山极盛,南渡兵兴设置戎垒,而古迹渐亡。佛日山 在母山东北,高百丈,按《县志》:有石佛禅寺,左有渥洼池,泉水清冽,东坡诗云:不堪土肉藏山骨,未放苍龙洗渥洼是也,其下为茶山。茶山 高三十丈,在佛日之下。
魏化山 在佛日之西北,高四十丈,桐扣已下诸产多松竹桃薪,兽多獐兔,鸟则莺隼山鸡鸠鹊。按《县志》:名魏花,高二十七丈,周五百十五丈,产杨梅甚佳。
黄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五十丈,按《县志》:在桐扣北周五里。
横山 在黄山之北一里,名东西二横山,皆相连络,高三十丈,按《县志》:在皋亭山之西,《旧志》云:自皋亭而西,蜿蜒盘曲,尽于横山,横山之高不下百丈。
鸡笼山 在黄山之西,高六丈,周里许。
赞山 在连河之南。
蔡姑山 在黄山之西北。
临平山 在县治东北六十里,平旷逶迤,无崇冈修阜,其巅曰丘山,高六十丈,周回十八里,上有龙洞天井,旱未尝涸,祷雨最应,又有黄犊岭,曲竹坞,细砺洞,剑池,锦屏石诸胜,下有东岳庙,景灵观,龙王祠,又下为临平湖,一名鼎湖,宋徽宗崩于五国城梓宫,还行在高宗至临平奉迎,寓于龙德别宫,即此地也,今湖去山东南五里,按《县志》:在桐扣山东十里,高五十三丈,周十八里,一名丘山,以唐丘丹居此,故名。又名驼山,以其形似驼也。
安山 临平西北之支坞。
茅山 去临平西北八里,在小林村,山无巨材毒兽,稍植松薪,鸟多山鸡鸦鹊。
落山 去城西北四十里。
横峰山 去城西北五十里,高十五丈,周五里。超山 在县治东北六十里,高五十丈,周回十五里,以其超然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山有石鱼石笋,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上有水旱二龙洞,因建黑龙王祠,宋赵清献公刺杭州,祷雨辄应,遂题石崖曰海云洞,公墨迹也,继有赵忠献为劝农使,祷雨亦应,后丁方伯养浩仰二赵之高风为二公建祠,后子之乔并奉方伯于中,扁曰三先祠,即葬方伯于祠侧,因疏河一带名新开河,以便祀事往来并通农艇,西南二里为丁山。
丁山 在超山西南二里,高二十丈,周回二里,下有丁山湖,按《县志》:汉丁兰葬母处。
龟山 在丁山之北半里,高二十丈,周里许。马鞍山 在龟山之北,高四十丈,周四里。覆釜山 在超山西北二里,高七丈,周回一里。
蓬盖山
赭山 按《县志》:在县冶东六十里,滨海产盐,有盐场互见海宁,按《钱塘县志》:为赫山。
白栗山
土山 俱在覆釜山之北,参差高下皆十丈,周里许,山栽松竹,兽惟兔,鸟鸠雉山鹊。
石膏山 在城西北五十七里,出石膏如雪,一名稽留山,无毒恶虫。
鹤山 去县北五十里,高祇寻丈。
蛾眉山 去县北七十里大云乡,高十八丈,周
六里,城内亦有蛾眉山。
乌头山 在肇元乡青龙山之东,高八十馀丈,按《仁和县志》《成化志》有此山。《万历志》载:阿妈山,于皋亭之后,注曰:《旧志》无。而又别载乌头如旧文,沈兰先尝亲至其地,青龙之东有莫山,莫山而东有阿妈山,又东为水尖山,而无所谓乌头者,问之土人皆不知。按《成化志》:则乌头当居青龙石姥之中,今历数其峰峦,杳不可得,《成化志》又无阿妈山,疑阿妈山即乌头之俗名,俗名既著而原名反晦矣。《万历志》岂重复耶,存之以待博考。
石姥山 在乌头山之东,与山北石姥峰异,有石高五十馀丈,有岭南接运河塘,赤岸岭之西有珍珠坞,刘正夫墓在焉,按《县志》:山之前麓即鸡笼山,河南有黄陵山,又名赞山。
东山 去城西北五十一里,高二十六丈五尺,周回七百九十三丈六尺。
马嗥山 《郡国志》吴伐越至此,遇大风雨,军败,骑兵有马嗥呼求其主,遂名。
亭市山 在馀石乡亭市村,居人善陶瓮,谓之浙瓮。
艮山 在杭城东北隅一小土阜耳,而山名之,盖亦地脉近海之所蟠结也,按《县志》:宋时公卿往来迎饯于此,元沈德章有艮山碑记。
万松岭 在于凤山门外西路,旧夹道巨松根株盘结,唐时所植,白居易夜归诗有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按《通志》:古有八蟠岭过北而南达月岩,月岩之削壁有宋人题名见存,左为中峰,右为宋殿,前司营。
石姥岭 在肇元乡,高五十馀丈。
黄犊岭 去城东北六十里安隐寺,后按《县志》:以丘丹偶乘黄犊出句得名。
黄鹤岭 去城东北五十里,始由黄鹤东麓而升转出,黄鹤山脊在黄鹤之西,皋亭之东,人谓之大岭,南通运河,北达塘栖。
石目岭 在桐扣,进路长半里,南通运河,北达佛日寺。按《县志》:由石鼓亭至佛日者必过此岭,艺花坞在佛日北。
金星洞 在城南半里凤凰山介亭下,生金星草,又宋太庙后有金星洞。
龙洞 在临平山,自洞门至水际五丈,阔一丈五尺,高一丈三尺,其水深不可测,下有龙王祠,祈祷多应,丁养浩曰:吾乡南有超山,东南有临平丘山,每山有水旱二龙洞,超山二洞俱在山阳,临平旱洞在山之巅,水洞在山阴,水洞特圆,遂深沉大胜超山之洞。超山石壁有镌刻海云二大字,宋时俱载祀典,今废,不举不知始自何年,超山乃黑龙神,临平乃白龙神也。
细砺洞 在临平山,出砺石,深十馀丈,按《县志》:陶弘景《名医录》云:越砥今细砺石也。出临平即此俗名,旱洞深十馀丈,阔二丈五尺,高一丈五尺,洞有宋翼拱之题名刻石,明万历间,太学生郭绍孔刻祈年二字于其上,盖为里人每四月八日于此占岁之丰歉也。
大河 旧为盐桥运河,南自锦云桥而北至通江桥,与保安水门桥之河合,又北过新宫桥,稍西与钟公桥小河合,又北至梅家桥合西河小河出武林水门,又西一派葛家桥由天水院桥出武林水门。
小河 旧为市河东,自钟公桥西转北,由灌肺桥直至仁和仓桥之北,东转与梅家桥合出武林水门,又一派自观桥而西合清湖河北出武林水门。
西河 旧清湖河西,南自府前宣化桥东至戒子桥闸儿头,转北至转运桥,与涌金门河合,东流与西断河合,北合曲阜桥河,至结缚桥东出众安桥,与小河合出武林水门,又一派自八字桥西清湖桥下分派西行,转北至纪家桥车桥达便桥出武林水门。
东运河 旧为菜市河,自东断河头至章家桥,北抵坝子桥艮山水门,与城外河合。
珍珠河 在钱塘门内菩提寺后水口,在钱塘门外,《成化志》云浅流,《万历志》称细流,若沟渠今不可复识矣,按杭城水道惟东运河颇为深广,盐桥运河水浅易涸,其各支河久经淤塞,居民率倾尘土于中,更多跨水建屋其上,不惟舟航阻绝,久之渐成平陆,明成化间,偶一疏浚,迄无成功。皇清初屡议修复,以费钜中止,及康熙二十三年,云南赵士麟来抚浙省,首倡捐浚,分官经理,七阅月而底绩悉复,当时故道远近无不称便,学士邵远平为之记。
褚家塘 在忠清里,乃茅山河所经也,今河湮久而塘名尚存,唐褚遂良世有显宦,咸居于此,因以名塘,塘侧有空翠池,李絅文别业也,絅文少有至行,父母病能两刲其股,人称纯孝云。涌金池 在今涌金门里,吴越钱氏时,守将曹杲引西湖水为池,吴越王元瓘书三大字刻石识其旁。
圣母池 在吴山中兴观侧,围以石栏,今废。仁和仓池 在仓之南,故老云:仁和仓,旧为县基,乃吴公子庆忌故居,古有此池。
白洋池 在梅家桥东,周三里,宋淳祐丁未,夏旱,湖水涸,人争汲此水,至有以舟载卖者,人赖之,寺为宋张镃舍宅为寺,故人亦呼张家寺,有碑集米芾书。
清明池 在钱塘门内大理寺,议事厅畔。景灵宫园水池 在武林山北。
环翠池 在臬司经历厅署中,其地清敞,东有方池,环池皆柳参差荫绿,春夏尤佳,古树四五株,大根轮囷,苍皮剥蚀,盖数百年物,鄂王故宅所遗也,华州罗贤为幕官建亭其上,名曰环翠亭。
金龙池 在吴山三官庙后,庙为古承天观,梁龙德三年改为玉虚观,建炎初废于兵火,绍定四年,元虚真人复新之,天顺七年,始改称三官庙,中奉天地水府三官之神,有梓潼行祠,清晖亭,天开图画阁及金龙水神殿,成庙后忽澄泉迸发,遂浚为池,即所云金龙池也,大旱不涸,清洌亚于郭井。
三佛泉 在城内吴山,云居圣水寺。
瑞石泉 在瑞石山下,旧有亭,久废。
青衣泉 在重阳庵后青衣洞口,泉出石罅,清鉴毛发,崖壁镌有唐开成五年,南岳道士邢令闻钱塘令钱华,又道士诸葛鉴八分书题名。傍镌佛像及大字心经,山顶巨石坠下,有石承之若饾饤然,前有石门,上横石梁,壁间皆细字,水波文不知何年浲水至此。钱塘江 在郡城东南二十八里,总名浙江,其源发自徽州之黟县,广信之玉山,徽州之水既入严州桐江,而衢州有水自兰溪来,金华之水亦至兰溪,与衢州水合而俱会于桐江,乃入杭州之富阳,曰富春江,至钱塘曰钱塘江,凡经过者徽严绍杭四府,曲折而东以入于海,按《旧志》曰:《史记》云:水至会稽山阴为浙江。虞喜云:潮水投浙山下,折而曲。一云江有反涛,水势折归,故名浙江。卢肇云:浙者折也,盖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一名浙河。《山海经》云:禹治水至于浙河,庄周云:浙河之水涛山浪屋,雷击霆砰,有吞天沃日之势是也,又名曲江。枚乘七发云:将以八月之望,观涛于广陵之曲江,盖广陵为扬州,杭属扬,故亦名广陵,曲者即浙之谓。一名罗刹江,取风涛险恶之意,潮水昼夜再至,奔腾冲激,诸家之论言人人殊,郡人以八月十八日为潮诞辰,倾城往观,善泅者溯涛出没,谓之弄潮,往往没溺,宋设厉禁不能遏,今则无之矣,其沿江之塘自唐宋来代有修筑,兴圮递变,事宜亟图。西湖 西湖故明圣湖也,周绕三十里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水道,潴而为湖,汉时金牛见湖中,人言明圣之瑞,遂称明圣湖,以其介于钱塘也,又称钱塘湖,以其输委于下湖也,又称上湖,以其负郭而西也,故称西湖,西湖诸山之脉皆宗天目,天目西去府治一百七十里,蜿蜒东来,凌深拔峭,舒冈布麓,若翔若舞,萃于钱塘而崷萃于天竺,从此而南而东则为龙井,为大慈,为玉岑,为积庆,为南屏,为龙,为凤,为吴,皆谓之南山,从此而北而东则为灵隐,为仙姑,为履泰,为宝云,为巨石,皆谓之北山,南山之脉分为数道,贯于城中则巡台藩垣帅阃府治运司黉舍诸署,清河文锦寿安弼教东园盐桥褚塘诸市,在宋则为大内德寿宗阳佑圣诸宫,隐隐震震皆王气所钟,而其外逻则自龙山沿江而东环沙河,而包括露骨于茅山艮山,皆其护沙也,北山之脉分为数道,贯于城中则臬台分司诸署,观桥纯礼诸市,在宋则为开元景灵太乙龙翔诸宫,王气所钟而其外逻则自霍山绕湖市,半道横冲武林门,露骨于武林山,皆其护沙也,联络周匝,钩绵秀绝,郁葱扶舆之气盘结巩厚,体魄闳矣,潮击海门而上者昼夜再至,夫以奔水而逆,以海潮则气脉不解,故东南雄藩,形势浩伟,生聚繁茂,未有若钱塘者也,南北诸山,峥嵘围绕,汇为西湖,泄恶停深,皎洁圆莹,若双龙交
度而颔下之珠悬,抱不释若莲萼层敷而馥郁花心含酿甘露,是以天然妙境无事雕饰,觌之者心旷神怡,游之者毕竟留恋,信宇内所稀觏者也,六朝以前史籍莫考,虽《水经》有明圣之号,天竺有灵运之亭,飞来有慧理之塔,孤山有天嘉之桧,然华艳之迹,题咏之篇,寥落莫睹,逮于中唐而经理渐著,代宗时,李泌刺史杭州,悯市民苦江水之卤恶也,开六井凿阴窦引湖水以灌之,民赖其利。长庆初,白居易重修六井,甃函笕以蓄泄湖水,溉沿河之田。吴越王时,湖葑蔓合,乃置撩兵千人以芟草浚泉,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以入运河。宋初,湖渐淤壅。景德四年,郡守王济增置斗门以防溃溢,而僧民规占者已去其半。天禧中,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祝延圣寿,禁民采捕,自是湖葑益塞。庆历初,郡守郑戬复开浚之。嘉祐间,沈文通守郡作南井于美俗坊,亦湖水之馀派也。元祐五年,苏轼守郡上,言西湖有不可废者五,朝议从之,乃取葑泥积湖中南北径十馀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募人种菱取息以备修湖之费,自是西湖大展,至绍兴建都生齿日富湖山,表里点饰漫繁,离宫别墅,梵宇仙居,舞榭歌楼,彤碧辉列,丰媚极矣,嗣后郡守汤鹏安抚周淙京尹,赵与𥲅潜说友递加浚理而与𥲅复,因湖水旱竭,乃引天目山之水自馀杭塘达溜水桥,凡历数堰,桔槔运之,仰注西湖以灌城市,其时君相淫佚怠荒,竟忘恢复之,谋论者皆以西湖为尤物,破国比之西施云。元惩宋辙废而不治,兼政无纲纪,任民规窃,明初籍之,遂起额税,苏堤以西高者为田,低者为荡,鳞次作乂曾不容间,苏堤以东萦流若带。宣德正统间,治化隆洽长民者,稍稍搜剔古迹,或倡浚湖之议,惮更版籍竟致阁寝,嗣是都御史刘敷,御史吴文元等咸有题,请而浮议蜂起,有力者百计阻之。成化十年,郡守胡浚稍辟外湖,十七年,御史谢秉中,布政刘璋,按察使杨继宗等清理续占。弘治十二年,御史吴一贯修筑石闸,渐有端绪矣。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锐情恢拓,力排群议,言于御史车梁,佥事高江上疏请之以为西湖,当开者五,部议报可,乃以是年二月兴工,先是郡人通政,何琮尝绘西湖二图并著其说,故孟瑛得以其概,上请盖为佣一百五十二日,为夫六百七十万,为直银二万三千六百七两,斥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除豁额粮九百三十馀石,以废寺,及新垦田粮补之,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盖自居易之后二百岁而得苏轼,苏轼之后四百岁而得孟瑛,迩来官司禁约浸弛,豪民颇有侵围为业者,嘉靖十八年,巡按御史傅凤翔行县清理,占据四十四年,巡按御史庞尚鹏刻碑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严为禁防,即今又有请佃网利者,官司不知,多从其请,夫陂堤川泽易废难兴,与其浩费于已隳,孰若旋修于将坏,况西湖者,形胜关乎郡城,馀波润于下邑,岂直为鱼鸟之薮,游览之娱,若苏子眉目之喻哉,按《郡志》:西湖故与江通,引郦道元《水经》及骆宾王、杨巨源二诗为證,窃谓不然,《水经》云:渐江北过馀杭,东入于海,注云:渐江一名浙江,出丹阳黟县南蛮中,东北流至浙江钱塘县,又东经灵隐山,山下有钱塘,故县浙江经其南,县侧有明圣湖,又东合临平湖,经槎渎注于海。《水经注》又云:始皇将游会稽,至钱塘临浙江不能渡,乃道馀杭之西津,后人因此遂指大佛头为始皇缆船石以徵西湖通江之说,殊不知西津未必指西湖也,至于骆宾王灵隐寺诗有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杨巨源诗有云: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与《水经》所称浙江东经灵隐山相合,而西湖通江之说泥而不解,夫巨源与乐天同时,使江必经灵隐山以通西湖,则乐天经理西湖时未闻有江潮浸齧之患,况自灵隐而南重冈复岭隔截江漘者一十馀里,何缘越渡以入西湖哉,要之汉唐之交,杭州城市未广,东北西隅皆为江水所经,故今街坊之号犹有洋坝头,前洋,后洋之称,所谓合临平湖经槎渎以入于海者,理或有之,若西湖则自古不与江通也,乃今江既不经临平绕赵州而东注,而灵隐山之南,吴山之北,斥卤之地,皆成民居,而古迹益不可考矣。
馀杭塘河 在武林门外,自江涨桥西四十五里至馀杭县北,通新开运河。
龙山河 自凤山水门至龙山闸,旧有河计一十二里,长一千一百五十一丈,置闸以限潮水,岁久壅塞,元至大元年,江浙令史裴坚言其改
修之便,延祐三年,行省丞相脱脱命民间浚河长九里三百六十二步,造石桥八,立上下二闸,仅四十日而毕工,至正六年,其子达识帖睦迩来为平章复疏之。洪武七年,浙江行省参政徐本李质,都指挥使徐司马以河道窄狭,军舰高大难于出江拓广一十丈,浚深二丈,仍置闸以限潮水,至是舟楫始便。
旧运河 一名里河,自候潮水门至跨浦闸,旧有河计七里,长七百三十一丈,由候潮门南过椤木营普济众惠三桥,置清水闸,又南过萧公桥置浑水闸,又南至跨浦桥置闸颇狭,元延祐三年,丞相脱脱浚治之,洪武五年,参政徐本李质。都指挥使徐司马,以军舰难于达江始议开河增闸,河横阔十丈,闸亦高广于旧,父老云候潮门内诸家桥转西又有保安闸,至保安水门入城,保安水门旧通候潮水门,此闸久废。下湖河 在溜水桥,沿东西马塍羊角埂上泥桥至卖鱼桥,西合馀杭塘河一派,自旧打水楼南入江涨桥河一派,自八字桥至古塘桥下折入馀杭塘河一派,自西堰桥西至饮马山,亦折入馀杭塘河。
西溪 在武林山西北,宋建炎三年,升杭州为临安府,筑行宫于凤凰山,仍钱氏之旧也,初欲都西溪帝览图,曰:且留下。故今亦称留下,俗讹楼下,溪路皆辇道,石平如砥,西堰桥山可以望海,今自松木场水口沿山十八里到留下,多梅花竹树,其中龙归坞蒹葭里皆胜境也,有芦庵,《咸淳志》云:宋侍卫马军司所立庵,中有白宝珠茶,千叶杜鹃花,皆称奇种。
安溪 去县北五十里,溪上大遮山有龙王祠,舟人相传,风雨之夕,龙吐珠有光。按《县志》《尔雅》云:水注川曰:溪较之湖仅一勺,纪西湖者曰溪,谷缕注此,其一也,西溪以湖在治,西溪又在湖西,故名。西溪安溪苕溪一溪接壤,而殊名者,耳溪曲十八里,夹岸皆古梅修竹,花时人行香雪中,小舟如凫雁穿林渡涧,处处幽清,初夏新篁拂渚,苍翠滴衣,故多幽人苕,水发源天目,经两郡六邑以入具区,钱塘诸溪为其咽喉,以为灌输,其为要害也大矣,当天目万山之暴涨也,天目之麓山隘地高水经三邑,处其下流,水力奔放不可即禦,馀杭县其间襟带山川地形卑下,适为苕水所冲,是则苕水者,诸溪之所祖欤,东汉熹平时,馀杭令陈浑始筑两湖,以潴水并溪者为南下湖,并山者为南上湖,两湖相接,以杀其势,三吴均受其利,而我钱塘实允受之。自豪家专利上腴,壑视邻国,此地无陵陆,无磴级,千顷龟圻桔槔无施,上流之坝堰渐坏,下流之田庐漂没,力穑之人疾焉。
凤口溪 在安溪之北十八里。
学士港 在清波门外,相传宋有学士家此,故名。港屈曲深,隐低篷沿,洄方出湖口,古木鳞皴,斜连茅屋,最为幽胜处,港上有学士桥。
柳浪港 在清波门外学士港西,古多垂柳,风摆成浪,故名。即十景所谓柳浪闻莺也。
碧沼 在湖墅西左八郎祠前,广三亩,水极清,俗称清水潭。
如意池 在上天竺甃,以青石方丈面,镂如意文,曲折四达可流觞焉。
金沙池  银沙池 并在呼猿洞对处。万工池 在静慈寺门外,宋建炎已前,寺累遭火,鞠为荆墟,崇熙间,有善青乌之术者云须凿池以禳之,寺僧宗文乃募化开池与力者万人,故名。
太子湾 在九曜山之西,宋时,庄文景献二太子攒园。
枯树湾 东通得胜桥。
梅花泉 在西溪泉底,旋漾雪沤,作梅花瓣出,溉顷亩,味甘美,品泉者拟之惠山第二。
寒泉 在钱塘门外。
一勾泉 在宝石山之阳石厓下,旧未有名,太仆寺丞张瑛弃官归日,游山之保叔寺,醉则坐此泉上,因名西有乳泉,味甘色白。
沁雪泉 在大佛寺右壁,棠陵方思道题。仆夫泉  后仆夫泉 元僧芳洲所凿也,先是智圆居孤山有仆,夫艺竹得泉,遂号仆夫泉,后徙寺宝云山,藉葛井以汲,寺僧艰之芳洲凿地得此泉,遂名后仆夫泉。
参寥泉 在智果寺。
君子泉 在凤林寺后,先为鸟巢禅师定业院,院废久矣,泉寒冽而深,会为方沼,可冰鲜焉。六一泉 在孤山后岩,东坡守杭时所名也,久
废,明成化丙申,南京大理寺卿夏时正得之蓁秽中,薙而浚之,泓然故物也。
闲泉 在玛瑙院,院迁而泉存,圆法师诗闲泉澄极顶是也。
玉泉 在九里松北净空院,齐建元末,灵悟大师昙超说法,龙君来听,为抚掌出泉,今龙祠前小方池,深不寻丈,清澈可鉴,异鱼数百泳游其中,旱潦不盈竭,流出山外,溉田三千馀顷,先是宋淳祐八年,赵与𥲅甃治龙潭,增筑为二池,元末兵燹寺燬,而泉如旧,至明嘉靖间,郡守陈仕贤为亭其上,寺后有细雨泉。
武林泉 西汉及晋《地理志》云:钱塘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于海,按《通志》:晏元献《舆地志》云:武林山,钱塘泉所出,顾夷吾《山川记》自南徂东临浙江一脉,谓之灵隐浦。
令泉 在灵隐寺外,面飞来峰,即石门涧水浦,先时深广可通舟,绍兴间,有善堪舆之术者言灵隐火山也,得水可以禳灾,乃建石闸以蓄水,明弘治中,山水横发闸崩而浦涩,旧有卧龙石,慈云法师种松其上,今松既不存而石亦埋没,有亭曰冷泉亭,白居易谈易苏文公尝读书于此。
煖泉 一名涡渚,《临安志》云:在东屿,卧犀泉,醴泉俱在煖泉侧。
茯苓泉 在灵隐西下有甘泉,《博物志》松脂入地,千年为茯苓,因以名之,饮者多寿。
白沙泉 在灵隐寺西有泉,自沙中流出,沙水俱白,按《县志》:一名银沙。
月桂泉 在天竺寺之右。
伏犀泉 在飞来峰之岭。
永清泉  聪明泉  偃松泉
倚锡泉 以上四泉俱在天竺。
韬光泉  石笋泉  白公茶井泉
无著泉  永安泉  弥陀泉
白砂泉  腾云泉 皆出天竺北山,清流激湍,飞石喷壑间,为人所滓秽,以是不得入品。玉液泉 在永清坞心庵后白云岩下,甘凉可爱。
定光泉 旧名锡杖泉,在南山长耳相院西定光庵侧,相传定光在庵修行,因岁旱无水,以杖引泉,故名,今山腰有泉盘回飞流,溅沫可爱,宋淳祐丁未亢旱,此泉不竭,寺僧用笕引泉供庖焉。
法华泉 在南山旧满觉院。
真珠泉 在集庆寺内,后周景德间泉自地迸出,寺僧因甃为方池,闻剥啄声则泉益涌累累若贯珠,宋景祐中官家取以酿酒,遂以为酒名,雷峰路口张园亦有真珠泉。
喷月泉 在南山暗竹园旧广福院。
筲箕泉 在赤山之阴,合于惠因涧,元时黄子久居泉上,子久善画,有山水诀传世。
刘公泉 在南高峰下,出石窦间,清澈可玩,宋常平刘常甃池,因篆刘公泉三字于石,左有延云亭,久废。
水乐洞泉 在烟霞岭西,石洞若大厦,水冷齧肌骨。
观音泉 在麦岭北坎,口正方,深踰寻丈,弥漫畎亩,清冽可啜,世无鉴者,惜哉。
莲花泉 在飞来峰顶,石岩无土,清而可啜,甚宜茶。
虎跑泉 去城西南十里,泉清冽而甘寒,与龙井玉泉伯仲,郡城则郭婆井、吴山泉为最,兹五泉者杭之圣水也。
涌泉 在霍山张真君庙西,宋高宗日遣人取之,寺僧护以朱栏,泉从石罅中流,出庙前折入黄山桥小河。
蓬莱泉 在雷峰下,亚于虎跑,售水者赝之,品者谓微重耳。
惠泉 在大老山,泉自地涌出,有寺以泉为名。金沙滩 在耿家埠之南,稍西为曲院,宋时取荷花制曲酿酒,遂号酒局,今所谓曲院荷风也。九溪十八涧 在水乐洞,西有杨梅岭,岭西为十八涧,涧连九溪,故俗称九溪十八涧,有石佛庵,东为满觉巷,多桂花,按《通志》:在龙井山之西路通六和塔。
金沙涧 在灵隐寺侧,自合涧桥,绕灵隐寺山一带唐家衕右桥,过行春桥,由曲院流入湖。惠因涧 在赤山惠因寺侧。
浙江渡 在浙江西,萧山县西兴关。鱼山渡 在六和塔下,与西兴对岸相望不远,潮势至此,杀大半矣。
葛翁井 在葛岭北寿星石南,去智果寺西南可数十步,上方下圆,人饮井中水者不染时疾,相传为葛稚川投丹之所,今在马氏园,明宣德间,大旱,马氏甃而涸之得石匣一,石瓶四,匣固不可启,瓶中有丸药若芡实者,啖之绝无臭味,乃弃之,施渔翁独食一枚,后百有馀岁,井遂淤恶不可食,以匣投之,甘冽如故。
葛坞葛井 稚川遗踪也,相传吴赤乌三年,葛稚川得道于此,唐时有方士葛孝先亦隐兹坞,故郭祥正诗云:二葛既成仙,犹存炼丹处。是也。龙井 本名龙泓,吴赤乌中,葛洪炼丹于此,道西湖南山登风篁岭,涧泉泱泱,与幽花野草延缘山磴更上岭背,崖壑林樾皆老苍,而西湖已蔽掩不可见矣,气象愈清,古岩骨棱,瘦泉流渟,涵一泓清澈,即之凄然,相传有龙在焉,触石为云,祷者辄应,因建龙祠,曰惠济庙井,有秦少游记,米芾书。咸淳五年,安抚潜说友重建,门右篆龙井二大字,为扁,龙井旁有钵池庵,乃辨才养静之所也。
老龙井 有水一泓,寒碧异常,泯泯丛薄,间幽僻清奥,其地产茶,为西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乃在灵竺葛岭之间,未若龙井之清馥巂永也,再上为天门,可通灵竺,按《县志》:后水漏移龙井,既而龙井亦漏,而两龙井之水皆枯,至产茶之地,宿莽败干,竟为废址,按《聂志》:老龙井有冲泉,甚冽,宜茶。今考其处井冲泉,无之。而近日所谓钵泉者,上有钵泉庵,《旧志》所无也,不知冲泉移入钵泉,抑泉有兴废耶。
龟儿井 在西溪,覆以石龟,穴其背以汲。西四眼井 在净慈寺北。
金沙井 在广化寺,白居易爱酌之,井底沙灿如金,出之即黑。
方井 在桃源岭下,径六尺,深一仞许,井上有亭,米元章书扁,久废,明正德十年,里人王槐重建,邓銮为记。
上塘上沙河 自永昌门北绕城东,过永昌坝,螺蛳桥至蔡湖桥,北达庆春门,外河沿城转西至无星桥,复绕东下清凉闸,柳林闸,清波溇,西入泛洋湖,转北至德胜桥,与上塘运河水合。前沙河 在菜市门东太平桥外沙河北水陆寺前,入港可通汤镇赭山,仁和盐场,东南接外沙河,北达后沙河,苏轼尝于此地开汤村运盐河有雨中督役诗。
后沙河 在艮山门外坝子桥北,其南接城内运河,北达蔡官人塘河。
蔡官人塘河 在艮山门九里松塘东,由姚陡门通汤镇赭山,止其西南接后沙河,东北达赤岸河。
赤岸河 去城东北三十五里赤岸之南,自运河入港通高塘横塘,西接蔡官人河,东北达施河村河。
施河村河 去城东北四十五里桐扣山下,通里外沙河,北达方兴河。
方兴河 去城东北六十里临平镇,东通海宁县长安坝。
下塘河 自武林水门接城内大河西河,过吴山水驿达清湖上中下三闸,至德胜桥与城东外沙河菜市河泛洋湖水合,分为两派,一派由东北上塘至旧东仓新桥入运河,至长安闸坝曰上塘河,一派由西北过德胜桥至江涨桥与子塘河合,流至北新桥西北入湖州界,曰下塘河,北接新开运河。
新开运河 在武林门外北新桥之北,通苏湖、常秀润等河,凡诸路纲运及商贩、客舟皆由此达于城。
子塘河 在今江涨税司落陡门桥陡门闸,经望佛桥进范婆桥,南至新河坝夹河,北流入清水潭,东出左家桥,西达馀杭塘河。
塘栖市河 去城北五十里河之干,在福王庄,宋福王之苑也,其旁有红粉沟卧龙桥,庄侧有六妃子墓,相传宋有六妃子葬此,至今土人呼其处为六墓村。
官塘河 去城西三十五里,宋淳祐七年,旱,安抚赵与𥲅开浚,南接北新江涨桥河,北达奉口河。
奉口河 去城西四十五里,西南接钱塘奉口大溪,西北扺德清县界。
临平湖 在县东北五十四里长乐乡,周围十里,湖中有白龙潭,赤乌二年,宝鼎见,因呼为鼎湖,晋武帝咸宁中,彗星孛于角,占者云吴临平湖开自汉末壅塞,至是复开,父老相传,此湖塞
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又《吴郡志》言临平湖边得一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一寸,刻其上作皇帝字,孙皓于是改元为天玺,晋安帝元兴二年,临平湖水赤,或以为瑞,不知乃兆桓灵之乱,至陈后主时,此湖又开,今湖益淤,多变为田亩鱼池,按《仁和县志》:唐舒国公褚无量家于其侧,湖中有龙斗,倾里往观,而无量读书如故,至今有读书台,基号读书堆,云湖有四闸,周十馀里,唐白居易尝议储泄为灌田之用,中又有白龙潭,属海宁参寥所谓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是也,旧称湖大三千馀亩,盖唐宋时,湖水直至山下,南宋遂为运道,而中有白龙潭之险,风湍日夕鼓荡,不独粮艘至此无异瞿塘滟滪,而数百顷膏腴一有意外,顷刻可以就没,理宗绍定三年冬筑,永和塘以捍之,水势稍定,今久塞,人皆占为桑田鱼池,潭不通湖,无复风涛之险,而湖亦不通运河矣,按《水经注》:称浙江水至钱塘县,东经灵隐山,下有钱塘旧县,浙江经其南侧,有明圣湖,又东合临平湖,又东经禦儿乡,又东经槎渎,而乃注于海。与今水道不合,窃意槎渎近皋亭山,而海在其东南,相去不远,从兹人海理固有之。且为江水下流,当由灵隐山南经今清波涌金门内,过羊坝官港诸地入运河,东流以合于湖也,田叔和称西湖自古不与江通,而郦道元亦云:明圣湖在其侧,则湖当稍狭。今白公堤下尽往日江水耳,道元虽为北人,注必有所,自当非诬罔也。
御息湖 在县东北一十八里,故老相传,秦始皇东游暂憩于此。
泛洋湖 在城北武林门外猪圈坝下,受城中诸河水,通上塘运河。
像光湖 在长乐乡,唐神龙元年,湖有光明,时掘得弥勒石像,乃建寺,以像光为额,且名其湖,今为像坂湖。石鼓湖 在桐扣山下,晋时石鼓出于岸,故名之。
海门 去县东北六十里,有山曰赭山,与龛山对峙,潮水由是门入浙江,郭璞《地记》云:海门一点巽山小。又曰:海门笔架峰峦起。
洗马池 去城南二里凤山右翼下,宋有马厩在此,按《县志》:在育王山下。
渥洼池 去城东北五十里桐扣山下,佛日净惠寺之左,泉甚清冽。
龙池 去城东北四十里黄鹤山下,池出云必雨。
浴龙池 在皋亭崇先寺,宋高宗尝洗手此池,故名。
磨剑池 在临平山下有片石,俗传钱王磨剑于此。
铁幢浦 在候潮门外,吴越王射潮筑塘箭所止处,立幢识之,因名。淳祐戊申,赵与𥲅置亭其上。
柳浦 在凤山下,隋置郡处,晋吴喜进军此地。白石浦 鲜船渡浦 汤村浦 俱在临江乡。今已陷于海沙浦,无迹矣。
游龙潭 在肇元乡皋亭山,时有龙蜿蜒出没,乡人称为水瓮,旱祷必雨。
浣纱潭 在庆春门外附城,临江乡。
金刚潭 在塘西,近跨塘桥有古塔基,今建三神阁,为一镇锁钥。
金沙泉 在永和乡,苏轼诗细泉幽咽走金沙。按《县志》:,一在南高峰,一在灵隐寺西,上永福寺亦有金沙泉,同名异地,泉与龙井会,从饮马桥入于江。
周公惠泉 一名北闸井,在湖市下闸,宋乾道三年,周安抚淙重修,邦人德之,遂名。
志书泉 在武林门北妙行寺,宋徽宗时,喻弥陀思净弃俗出家,舍宅为寺,以接待云木,俗呼接待寺,方腊乱,思净诣贼,乞以身代一城之命,贼为之戢,寺亦不毁,金入寇燬之,嗣僧小弥陀重建,元末又毁,明宣德二年,僧远即荒址建佛殿钟楼三门,寺有双井,名志书泉,泉甚甘冽,乃成化十一年纂修,《杭州府志》开局此寺,适与泉名冥会亦奇。
安平泉 在安仁西乡安隐寺,旧有亭。
莲花井 在小林莲花院。
五里塘 在艮山门外,延袤五里,尉司衙侧。蔡官人塘 在艮山门外,东有木娘墓,按《县志》:相传宋朝奉大夫蔡汝揆生母沈氏卒,父霖火之揆后荫人仕,每憾无松楸之地,言辄涕泣,刻木为形,具衣衫束笄而葬焉,土人呼木娘墓。
走马塘 在艮山菜市门外,地平坦可走马,故名,旧栽花柳,号城东新路。
月塘 在艮山门外,宋熙宁间潮水冲决不存,后涨沙就筑为塘。
沈家塘 县东北二十五里,吴越右仆射沈崧之故居。
永和塘 在永和乡。
宦河塘 在北新桥,北接运河,大塘长三十六里,塘西又有一塘曰西塘,袤十八里,抵安浮四安驿路,按《仁和县志》:宋知州赵与𥲅捐资倡义以筑此塘,人因称为宦塘。
土塘 在庆春门外十二里,宋殿司右军教场之侧。
运河下塘 自北新桥北东岸直抵崇德县界,横亘九十馀里。
横溪 去城北二十五里独山之北傍,皆藕荡菱滩,榆柳阴森,夏水㳽漫,莲荷菱芡,红白相间,人家隐约于回洲合浦之间,桑畦禾亩,远近相映,舟船出没,烟波浩渺,俨如图画,真绝胜也,其流达于西新开运河。
里沙河堰 在武林门外。
时家渡 在城北八里得胜桥南。
藕花洲 在城东北六十里。临平山安隐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