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二十七卷目录
南安府部汇考三
南安府公署考
南安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南安府户口考
南安府田赋考
南安府风俗考
南安府公署考
南安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南安府户口考
南安府田赋考
南安府风俗考
职方典第九百二十七卷
南安府部汇考三
南安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大庾县附郭〉府治 在南门内,宋淳化间建。明洪武,知府张元祚改辟。己酉,知府于润圭复修。皇清顺治三年,兵火俱燬。四年,知府袁士美建衙左印亭。十年,知府庄正中重建大堂后君子堂、东西赞政厅,左吏户礼承发房,右兵刑工架阁库房、前大门、上谯楼、内仪门、东西有阁门,中甬道。自顺治十八年及康熙三年,知府范时秀俱重建,内有清和堂。十年,知府李世昌建头门内左土地祠、寅宾馆、头门外左旌善亭、右申明亭。通判署 有正堂东。
经历司 在通判署前。
照磨所 在旧推官署前。
分守道署 在府治东大街,今废。
布政分司 在府治西,今为南安营。
清军厅 今为营署。
守禦千户所 在府治西大街,今为中军署。皇清康熙十一年,中军贾重臣重建。
把总司 在府城东门外,今废。
新设公馆 在府治西,知府范时秀建。此基系大备仓旧址,今建前署。
税课司 旧在府城南,成化间,知府张弼迁于水南孝友坊。
阴阳学 在府治西南岳行祠前。
医学 在分司之后,今废。
僧会司 在水南宝积寺。
道纪司 在元妙观。
大备仓 在府城西富储坊,即预备仓。
社仓 在官厅前。
惠民药局 在谯楼东。
养济院 在水南城之河南。
漏泽园 在府城西社稷坛址。
大庾县治 旧在城外东南一里,无城郭,环署以垣,有堂,有亭。宋靖康间燬。绍兴间,知县梁岳修之。明弘治十年,始迁于城内,府治东。嘉靖乙未,知县李廷遇力议,增拓内为仪门,门东西分角,门中入为大堂,扁曰牧爱,后为知县廨。东赞政厅,西架阁库,又西县库、册库堂,东西序六房。仪门东城隍庙,又东礼宾馆,西司狱司申明亭在治右,旌善亭在治西。皇清初,废圮者虽颇修饰,然年深柱椽多蠹蛀,时时倾圮。康熙七年,知县胡榷新建隍祠仓廒于仪门左,及六房廨合署内宅舍,悉自捐办,未劳民力。
主簿署 在正堂东。
典史署 在主簿署东。
郁林镇巡检司 旧设在聂都村,明嘉靖三十六年,移于黄泥巷,去县治一百里。岁久废。官寓馆驿署俟复修。
赤石岭巡检司 在峰山里水西村头。
预备仓 在府大备仓中。
社仓 义仓 一在峰山里,一在凤凰城。
外县
南康县治 在城北隅,宋宣和间建。元大德间重修。明洪武间,县丞吴德基又修。景泰七年,县丞朱琼重修,后渐圮。嘉靖三十一年,知县高萼亦加修葺,中为堂,后为川堂,又后知县廨堂东为幕厅,后架阁库,堂东西序为六房,中甬道为戒石亭,前为仪门,东为仓、为土地祠西、为狱,又前为谯楼,楼之下为大门。崇祯十二年,知县张正色改向,重建大堂仪门。皇清顺治三年,兵火,仅存大堂椽柱。八年,知县韩乐草创后衙,修理大堂。十年,知县郑思鲁重建谯楼。康熙三年,知县陈晖建后堂,并修衙舍,俱照旧址。
县丞署 在正堂东。
主簿署 在正堂西,今裁废。
典史署 在正堂东南。
察院 在县东门内,原系布政分司。皇清顺治十年知县郑思鲁改创。岭北道 在县治西,今废。
公馆 在县南门内左。
税课局 在县治前,街久裁革。
潭口镇巡检司 在县东北四十里。
相安镇巡检司 在县北一百六十里。
阴阳学 在谯楼左。
医学 在谯楼右。
僧会司 在传法寺。
道会司 在清真观。
预备仓 在县治仪门外左。
社仓 一十五所在各乡。
养济院 在城北十馀步,今圮。
上犹县治 在城内兴贤坊。明洪武,知县刘天锡改造。宣德间,知县林元美重修,中为堂,后为川堂、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廨堂,东为幕厅,西为架阁库,东西序为六房,承发铺长房,又西为仓廒二所。会计厅中为甬道、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东为土地祠,又东为寅宾馆,门右为狱,外为谯楼,楼下为大门,东为申明亭,西为旌善亭。典史署 在正堂东北。
岭北道 在县治东。
公馆 在县治南。
浮龙镇巡检司 在县治西一百里。
阴阳学 医学 俱缺。
僧会司 在宝乘寺。
道会司 在万年观二司,今俱缺。
预备仓 四在县治四隅。
县仓 在县治西。
社仓 在县仓东。
养济院 在西城外保障门背河边。
漏泽园 在县城东犹口桥边。
崇义县治 在城南隅,明正德建。周围卫以土垣,头门为谯楼,内为正堂,左为赞政厅,后为川堂,又后为后堂川堂,左架阁库,右知县廨赞政厅,右为仪仗库,北为预备仓。谯楼内,右为狱,左为土地祠。延宾馆仪门内东西房各四间,中为甬道立戒石亭,前有申明、旌善二亭,岁久倾圮。万历间重修,后县堂捕衙皆废,知县甘尔翼重修。
典史署 在正堂东南。
察院署 今已倾圮。
义安公馆 在义安里去县九十里。
上保巡检司 在上保去县一百二十二里。铅厂巡检司 在聂都去县一百二十里。长龙巡检司 在尚德里江头。
阴阳学 医学 道会司 俱缺。
僧会司 一员在金山寺。
预备仓 在县治东。
社仓四 在县治四隅。
养济院 在县北门外东边。
漏泽园 在县北门外西边。
南安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府志》本府〈大庾县附郭〉
南安府儒学 在城东门外濒江,宋淳化间建。咸平戊戌,迁于城内。祥符己酉,又迁于城南一里。俱前为庙,后有堂,旁为斋舍。熙宁乙卯,知军程敏叔迁复于城东故址,踰二十年。知军曹登始大之苏轼有记。后兵燹寓,祀于宝界寺。绍兴庚申,知军舒亿复迁于城南。戊寅,知军李闻之又复迁于城东故址,即今学也。立庙及学讲堂阁斋,俱具。庆元己丑,镇守孟公重修。淳祐七年,教授陈尧道立教授题名碑。咸淳间庙渐圮,知军赵孟适重建。宋末兵燹。元大德间,总管王虎英、泰定间总管赵仁举、至正间总管毋秘俱修庙及学。未几复圮。达鲁花赤拜降中重修。先是延祐间,大成乐未备,总管张昉制乐器设师教习,行释奠礼。明洪武二年,诏天下郡县立学庙。祀先师孔子,制设教授一员,训导二员,后增至四员。
至十二年,知府李博文重新。景泰甲戌,知府金润重修,又立府学,科第,题名碑。天顺三年,并大庾学入府学。明年,知府姚旭重修。成化十二年加冕服,乐佾笾豆。十五年,章水啮前岸,东门小江水冲学后,知府张弼俱砌石障之,仍修葺学庙。正德五年,知府李敩重修。嘉靖八年,摄郡同知何瑶重修。二十七年,知府陈尧修。嘉靖庚申,知府周镗修。万历五年,知府陈诰修。三十六年,知府商文昭重建。正德间,知府邓应仁创正中
为大成殿,为东西庑,为庙门,前为泮池及桥外为棂星门,门内稍西为湢,为神厨,为库明伦堂在。
文庙后有卧碑,堂后为敬一亭。亭后为魁星阁,东
西序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堂东稍前为启圣祠。嘉靖中建,万历间增祀志道,今已新造住居据德、依仁、游艺三斋,俱圮,存空地。堂左为土地祠,右为教授廨,堂左为训导廨,三堂右稍前亦为训导廨。弘治间,训导增至四员。万历十六年,复设县学,移训导一员于县学今府,训止一员,号房十二间,今圮。会馔堂一,今圮。棂星门内西旁有祠二,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庙门左穿出为甬道,外为大门。门外为屏墙,基地深五十八丈,阔一十三丈,周围一百四十八丈。万历三十三年,知府余用昌创建嗣,后虽有修葺,因年远木朽,倾塌已甚。皇清康熙九年冬,知府李世昌特详部院批允,捐银一百两。十一年兴工,费繁难竣,示劝军厅同知陈克俊及四县令,与众绅士共勷厥事。八月始得告成大成殿,其明伦堂庑廊仪棂等门,缘水涸,所买山木,路远,难以肩运。至十二年春,始得竣工,焕然一新。兴学校之首要也,详请立丰碑记之。射圃原在学内,明正德辛巳,知府何文邦迁于大庾旧治之旁,久废。万历间,知府叶明元清出原地,复建,内为观德堂,前为门屏,后稍东为状元馆。成化间,知府张弼建,内祀宋礼部侍郎张九成、刑部尚书黄由。外为堂,为大门郡。举贡生儒赴试之期,率于馆聚焉。
山堂书院 在府东北四十里常乐里。元至元间,王邦叔初以荫叙为乳源簿兼尉,后事亲于家,弟邦达始兴尹子二俱登科第,邦叔始辟书塾以训宗族,及里之子弟。滕王霁扁今名复为记。
梅国书院 在府城西门外,刘节建。
大庾县儒学 在府学左,宋庆历间建,后改于县治西南。元至元为水啮圮,迁于府学东北,总管张昉修之。洪武三年,知县张宗明复修之。天顺三年,裁大庾县学,并归府学。至万历十五年,复议大庾县学,建立于故址,堂庑俱备,惟
文庙仍同府学,未另建立。
道源书院 在大庾县学东,宋庆历丁亥,濂溪先生周元公为南安军司理,程大中公珦以兴国令摄判事,遣二子纯公灏、正公颐受学焉。乾道乙酉,军学教授郭见义辟房一楹,绘三先生像祀之。嘉定己卯,知军刘强学改辟于县学之东。淳祐壬寅,漕臣江万里、属知军林寿公创置书院。明万历间废。后诏复天下书院,巡按御史陈效捐锾檄,知府宋万叶、推官郑道兴、知县刘宦成择今址重建。
社学 七所一在端应坊,一在清泉坊,一在东外都,一在河南都,一在南城街头,一在管界都,一在凤凰城公馆左,久废。
外县
南康县儒学 旧在县治南二十步,庙居学之前,其创始无考。宋景祐初,知县陈升之改迁于传法寺左。辛巳,邑宰胡晋侯迁于城外东南隅,即今庙学也。岁久颓废。礼殿至以茅覆,而滨江基岸及棂星门,为江流冲荡,进逼戟门,地者仅五尺。明永乐十四年,教谕陈贤至,慨然以兴废为己任,捐俸,倡士大夫加修葺,庙庑始易以瓦,筑堤捍江,用复故地。天顺二年,知县任灿重修礼殿戟门,及棂星门。成化十九年,知府张弼以明伦堂前迫礼殿,后近御书阁,规制隘陋,乃移阁于后二尺,鼎建而宽阔之。成化甲辰,右参政秦民悦重建明伦堂。正德间,改学门向独秀峰,未几,复旧向。先是,明伦堂在大成殿右隅,十二年迁于大成殿之后,所谓魁星阁、御书楼,及会馔堂之类于此。嘉靖乙酉,兵备副使林大辂巡部至因询祭器敝坏,乃命县丞唐盛修葺之,侍郎刘节有记。至于修葺庙庑,如弘治通判马伯昂、正德知县黄璋、嘉靖推官谢澧、知县高萼咸相继修理。皇清顺治十四年丁酉,知县郑思鲁权建。
文庙于城内县治之南,明伦堂诸制未备,因地气
不利,栋宇速朽。康熙八年己酉,知县陈晖毅然以作兴文教为己任,捐俸为倡,与司训绅衿谋迁城外旧址,是冬兴工,次年春告成。壬子春,启圣祠、明伦堂、东西两庑、大成门、棂星门俱告竣。明伦堂左右有居仁、由义二斋,后有御书楼,西隅有教谕训导公廨及学仓卷房、神厨、神库、致斋所、祭器房、号房。今学宫新建,诸制皆俟。后举
魁星阁原在庙东,后改在七里坝,以镇学宫水口,今废。待复射圃旧在西庑,后建观德亭于上,因学宫残燬,圃与亭俱废,今复学宫并修复为习射之所。
旭岭书院 在县北二里为旭山亭,宋相陈秀公既以九日诞灵,后登第,复任是邑宰,遂筑台读书其上。
兴文书院 明邑令章爵建于南康县东一里,在观音阁旧址左街。万历初,知县邝怀德重修,邑人武昌通判李文澜记。
社学 旧设一在东门外传法寺右,一在西门外西仓左,久废。明嘉靖三十三年,提学副使郑廷鹄檄知县曾迪,建二所于城外,一曰正蒙,在东门外静慧寺左。一曰毓秀,在西门外仙台观左。俱久废,基址现存待复。
学田 按《县志》:原无官置,前朝先达及好义士民各有捐送膳田,共计三百三十三担,外埧地二片,潭口鱼塘一口,各田土名黄村后龙南塘坝、宋塘、较仔岭、中坑里、西陂、叶坑里、南水上、贤坊羊江、浒白芒神等处。经丈,粮米八石八斗一升五合七勺五撮七圭七粟九粒,夏米二升三合五抄九撮,载太乙图七甲里长张贵显户,立名南文盛,递年收租,照民完粮。三学龙峰会膳田共三百一十担,南水鱼塘一口,
又魁星阁膳田七十担,俱系士子公置,并先达好义士民送,充为会课供膳灯油之资。共田三百八十担,土名莲塘、李枫坑、古井里、小培章舍里、龙回冈下、龙回大埠庄、谢屋背、曹村等处,共经丈粮米一十石一合四勺一抄二撮,俱载南文盛户收租完粮。
又有三学文昌会膳田一百一十五担,土名下埠寨、里西陂池田等处,经丈粮米四石八升八合五勺四抄九撮一圭九粟七粒,俱载南文盛户收租完粮。
上犹县儒学 在县西街,宋庆历间建在县北一百五十步。绍兴间,知县孟叔权创于县东,胡敦实徙于东南。淳熙甲辰,鲍升之复建于县西,后罹兵燹。元至元乙亥,邑簿黄桂开草创之。甲申,宪使刘益斋、典教李挺炎恢复学基。乙巳,知县刘天锡增建。迨明洪武二年,有诏天下立学建庙,适犹学工。讫乙未,知县陈震修。成化庚寅,知府姚旭修。庚子,知府张弼重修。嘉靖甲辰,知府何文邦再修。辛丑,知府林介行檄知县胡钥,改迁于东门外陈岭上。隆庆辛未,知县吕元声改迁于城南。万历壬午,知县王嘉会改迁于西门外飞凤山麓。乙巳,都御史李汝华迁复于今所,即淳熙之址也。戊甲,署县事府同知卢洪夏大为捐助,始落成。庙庑门,俱如府学差小。庙后为明伦堂,左右为二斋堂,后为教谕廨,一训导廨,一为敬一亭。亭后为御书楼,号舍十二间,后左为名宧祠,右为乡贤祠,后倾颓。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县杨荣白,倡率邑人蔡祥源等,
重修射圃。明弘治间,撤龙归寺为之。有观德亭,嘉靖十年重修。
太傅书院 在县西营前礼信乡牛田上里,去县城一百里。宋淳祐壬子,知军陆镇行县历览太傅山水环聚,请于朝倡书院,敕赐太傅书院为额。
社学 在县治前右,正德七年,知县陈伟改建于西南隅五通庙废址。
崇义县儒学 在县治东闻弦街外。自崇正学育真才二坊以北,深四十丈,阔二十九丈,中为正殿,殿后为明伦堂,道由棂星门东入,堂左为启圣祠,右为两学官私衙,后为敬一亭,两庑在正殿,左右翼两斋在明伦堂,左右翼最后为尊经阁,后颓圮。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县甘尔翼同教谕张世纬捐俸重修。历后东西两庑,及大成门棂星门,风雨损坏,栋宇倾毁。康熙十年冬,知县何道行同训导游鳌捐俸重修。又有长斋衙舍竟成丘墟,训导游鳌独捐己俸建造。十四年,贼寇焚劫,学宫灰烬,仅存两庑。十九年冬,教谕李桂芳纠集诸生公呈修理大成门两庑。二十一年春,训导钱辉请知府马劝令邑宰梁尔寿出资,买备木料,重修学宫,同知县王璧、教谕李桂芳、典史田昌荣、暨绅衿里民等捐助,鼎建一新。
社学 四所:一在县西南大街界连府馆,一在县东隅,名志道社学。一在城外南隅,名徙义社学,又名求益社学。一在城北楼下东边,名广业社学。俱废,址存。
南安府户口考
《通志》《府志》合载府总实在人丁八千一百七十六丁,
食盐课七千五百七十三口,
共实徵银一千七百八十九两二钱九分八毫,内大庾、上犹二县,于康熙二十年编审案内,审除绝亡人丁一百九十四丁,食盐课三百六十二口。
共应减银五十八两一钱八分一釐三毫,现奉部豁免。
大庾县
户三千二十口,名改为食盐课银。
南康县
户三千九百九口,名改为食盐课银。
上犹县
户七千八十口,名改为食盐课银。
康熙三十一年编审,新增附载新民户五十有二,并食盐课银。
崇义县
户一千一百九十有三口,名改为食盐课银。
南安府田赋考
府总实在成熟田五千七百八十九顷六十四亩八分一釐八毫二丝四微六纤三沙。
地四百九十三顷二十九亩一分四釐五丝四忽九微八纤。
山六十八顷四十七亩八分七釐六毫七忽四微五纤。
塘二百一十九顷二十八亩五分九釐三毫一丝一忽八微四纤。
官瓦草房禾仓官树五十亩四分二釐,
共实徵银四万二千二百二十八两二钱二分八釐六毫六丝四忽六微八纤。
大庾县
九百五十五顷九十五亩一分三釐七毫四忽一纤。
外新升田一十三亩九分八釐七毫,
秋粮五千七百七十九石一斗九合八勺七抄四圭二粟三糁四粒。
南康县
四千四百八十五顷三十九亩三分五釐二毫一丝二忽一微二纤。
秋粮一万五千三百一石九斗四升四合四勺一抄七撮。
上犹县
一千二百四十顷三十三亩五分六釐,
秋粮三千四十石二斗七升一合一勺五圭四粟六糁。
崇义县
八百一十一顷五十二亩二釐四毫九丝,秋粮三千七百八十七石七斗二升八合四勺六抄四撮六圭五粟。
旧领三县今分四县,按《旧志》:本府岁进贡物件,俱明洪武二十四年额。除茶芽进本色,馀俱折贮库。弓箭弦条,自洪武二十四年至永乐二十年,止岁办弓二千五百张,弦七千五百条,箭七千枝。宣德七年减免。
附屯田
顺治十年,新定全书,屯田六百三十六分,坐落大庾县嘉善峰山双秀三里田四百五十分,上犹县龙下振德二里田一百八十六分,每分计田三十亩。
共田二百九十顷八十亩,每亩徵子粒米一斗七升一合三勺四抄二撮八圭。
共该米三千二百六十九石二斗二升,每石折银四钱。
共折银一千三百七两六钱八分八釐,外馀粮。银二百三两二钱五分二釐九毫八丝。
共该银一千五百一十两九钱四分九毫八丝。
南安府风俗考
《通志》《府志》合载本府《舆图考》:士果而毅,民直而刚。气淳而古,地贫多讼。文物之盛,与闽蜀等。
《旧郡志》:南安,古吴地也,被楚界越。昔人谓:吴越楚相接,数相吞并,民俗略同。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鱼稻,无积聚,衣食取给,不忧冻馁。信巫鬼,好嚣争,山岚瘴气时有。
先贤过化之邦,事简民恬,土俗淳朴。有中山清淑之气,勤于生业,俭于衣食。
冠礼 凡冠其古仪礼,朱文公家礼,丘文庄公家礼,仪节甚备。正德间,督抚王文成公命辑《四礼节要》,于冠则命乡塾每月朔教童子肄习。于是,大庾南康多行之。大庾行于士大夫之家,南康则稍裕之家多行,不独士大夫之家。上犹、崇义稍行之。
婚礼 男女自幼媒妁通意,问母氏及男女名系第几,女取女庚帖,送男家推卜。如吉,纳釆,问名。既吉,男氏诹日,备果饼礼,报知,俗云报好,亦略如古纳吉。女氏随宜回答。稍长,男女诹日,用金银镮镯衣果饼行聘,俗云:下定,如古纳徵徵成也。女氏随宜回答。丰约不同,庾多俭,康犹多丰,崇义尤约。将婚,男氏具书饼羊豕,币帛衣钗,俗云送书请亲,亦略如古请。期书饼则受羊豕。有受、有不受,币帛有具、有折,有受、有不受,衣钗则随奁归于男氏。自报好至此,凡三礼,皆媒妁先达意,然后行礼。至期,女氏备奁仪,乐鼓送至男家。迟明,男子摄盛用鼓乐导至女家,奠雁亲至女轿前如。古御轮亲迎成婚,命醮合卺,共牢参谒,兼用礼俗。有庙者三日而谒,酒食宴召,丰俭随宜。于是,新婿诣妇翁家,俗云上门。
凡婚礼具载文公家礼,各省郡大同小异,随俗行,其奢俭亦听人之富薄为之。惟江西有数郡恶俗,每婚娶毕后,众戚设酒,贺本家父子,令公媳同席,谑以浪言,将公或戏之,或打之,及新郎,如此几及月馀。以公媳共席,而加以戏谑浪打,岂近道礼乎。今亦自知陋俗,渐返于正矣。南上二县,婚礼异同,亦不外此。仅崇义粤闽界联,乃多侨客,惟各自行其便。
丧礼 凡父母及尊长有疾,子男卑幼皆去彩服,著青汛,扫堂室。父母死,子徒跣括髦哭踊,五服以次,哭临洗栉,含殓随宜,士大夫家大殓,无小殓,成服惟具棺木,令长守,以上间有椁,四县同。族姻居远者有讣,近则否。所知陆续吊问,四县同。主人朝夕哭馈,奠置重发,引族姻与交游。情密者再来举奠,名曰奠别。非至亲及亲密者,只初丧吊问,不来奠别。女子出嫁者,惟父母兄弟之丧来哭奠,馀则否。南康延客最侈,上犹加以椎牛杀牲,多者为孝子。庾下乡近南康染之,庾城亦染之。正德嘉靖间,事乃制主请仕人佥,主乃下葬祠后土者,间有之。葬则信巫相山,多有权厝殡室,必择地如主人意,乃葬。所葬之山,多无税,惟以先葬一冢二冢以上,即名为己山。亦有一山而数姓者,或作堤,或竖石为界。细民无土石界,然亦自立私界。
祭礼 凡祭俱考正,朱文公家礼、丘文庄公家礼编《四礼节要》,无祠者祭于寝,高祖南面,居中席。曾西面,祖东面,让曾半席。考西面,居曾之下。大庾、南康、上犹,仕者及蕃族,皆立有宗祠。崇义、嘉靖后亦有之。主祭或推族长或族贤,皆以始徙家者为初。祖每岁三月清明,七月望,十一月冬至,行礼,侑以俗乐鼓笛。亦有七月望日行俗礼,烧衣者,则八月举祭,又有小宗祠或以再徙家,或以别子,是为先祖惟三月,或七月、八月祭,无冬至之祭。子孙官生用冠服衣巾,军民用民巾圆帽,青梭布,夏布衫。稍知书者,方巾祭,或羊豕或特豕。
风俗与闽属等,士夫秀而文,细民俭而朴。地连吉赣,民无珥笔之风。境接溪洞,士多弦诵之习。人知礼法,俗尚朴淳。教雨渐濡,文风高古。接壤百粤,风气类中州,民贫多讼。
大庾县
先贤过化之邦,事简民恬,土俗淳朴。有中州清淑之气,勤于生业,俭于衣食。市无乞丐,民无鬻子,丧延吊客,病信鬼巫。今颇学医,亦皆用药饵,鬼俗渐变。
南康县
民多殷富,衣冠文物之名区先。儒君子讲道,过化之地气劲义弱,本抑末,崇喜讦辨惑,祷祀丧葬,务观美,男冠行古礼,女嫁论财,宾筵论齿,贫富礼均,户杂流移,人多健讼。
上犹县
士民多务本,民气淳古,士果而义,民直而刚。能为莒、即墨、海岛。于宋亡数年之后,阴伉自厚抑,贫贱尚富,贵男下女,多农少商,有竹木之利,乡市皆得其所。但恃力信谗,乐讼惑祷。
崇义县
邑本割创,俗杂五方。永安忠义事简,俗淳尚德。隆平气劲义弱,太平义湖,多力本业。其土著之民,重男轻女,信祷祀,病无医药,惟封羊豕祈禳于神。争讼必力求胜,破家不顾。侨寓亦多信巫。邻郡来从争讼尤黠,外省初附,多尚谲诈,畲人附寄久者,刀耕火种,猎射为食,颇无野心。狠傲之徒,平居蓁蓁,怒则扺触。《旧志》云:南安,古吴地也。被越界楚,昔人谓吴越楚相接,数相吞并,民俗略同。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鱼稻,无积聚,衣食取给,不忧冻馁,亦鲜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祠,好嚣争,多为讼者师。山岚瘴气时有,此四县所同也。皆纪寔。然时世移易,成、永、成、弘多朴多淳,正、嘉之时,渐漓渐靡。近乃民困气萎,匪俭匪朴,力不足矣。若乃荐绅巷处,不行子钱,号为有力,无敢兼并,殆请议存焉。亦地窄人心狭隘,好讥评政耳。医方自成化以后,有习者,近乃舛谬不正。前时督抚檄民学医,谕简讼,盖移风之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