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百二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二十一卷目录

 赣州府部汇考三
  赣州府山川考三
  赣州府城池考

职方典第九百二十一卷

赣州府部汇考三

赣州府山川考三

    府县《志》合载宁都县
翠屏山 在县东二里,山势蜿蟺,界梅江而上,一名巽峰。
长春谷 在县东二里,邑人胡野隐处。
石华山 在县东四里,岑峦秀特,昔有道人庐其巅。
武头山 在县东四十里,脉发自闽,盘据数十里,为邑祖山,《南康记》南宋大明中,有至其巅者见池广可百丈,水色如丹,旁有颗粒如珠光丽,再往竟失其所,原名虎头,以避讳改今名。延春谷 在县南一里,邑人孙立节父子读书处。
螺石山 在县南十里,有岩曰窦狮,邑令陈大纶培土于山顶,以作南镇。
巽峰山 在县东二里,山势巀嵲迤逦,界巽江而止,崒然特峙,如翠屏然,峰之支曰佛祖岭,尝有佛子卓锡于此,故名。
绵山 在县北六十里,势峭拔支衍,诸山绵亘不绝。
丫髻峰 在县西十里,堪舆家指为天狐山。蜜石岩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峰峦圆整奇特,常有蜂酿蜜其下,故名。
东阳岩 在县西南八里,与金精山相近,腰有一岩,中藏木钟,响应其麓,有泉石竹木之胜,其泉曰仙液。
虔化石 在县西五里,状如虎,下有陂,亦名虎,相传石为虎所化者,不曰虎化而曰虔化,亦如虎头山之避讳也,因以名县。
方竹岩 在县西十里,多生方竹。
官人山 县西十里,昔有仕人避寇于此故名,四面壁立,横通一线天光,攀跻而上则夷然平旷,中有一岩如抱,曰蒙岩,有泉如曳线,曰蒙泉,左一岩,人呼辄应,曰虚岩,一泉积潴不涸,曰裒泉,二峰幽閟不露,曰潜峰,山之麓有泉,有湖,两山夹涧可一里许,景致奇绝,人谓之小桃源,陈大纶有记。
莲花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峰峦矗矗如莲花,巅有三峰,中有仙女湖,下有龙湫,镇以巨钟,构祠祀焉。
白茅峰 在县西三十里,生白茅,下亦有龙潭,四时常吐云气,又有龟湖,亢旱不涸。
君子峰 在县北二十里,形如卓笔,邑人衷愉旧庐在焉。
濛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山间云气濛濛,悬崖飞瀑注石池中,顶有岩方丈,前为户牖,石床石梯,不假斧凿,皆天成,中虚一岩,可容百馀人,馀岩穴小大各极其妙,相传晋时里人赖箕庐于此。
中华峰 在县北八十里。
卢穆岩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崛起千仞,岩之石户如瓮,内广袤几十丈,左壁一窦持炬从,窦入深广半之,顶有泉,甚清冽。唐卢穆卢华于此仙去,足迹犹存。
凌云山 在县北二百里,高数百丈,迤逦而上,临川庐陵诸峰历历可见,左右石峰插峙,其下龙湫涓滴有丁东声,号为衙鼓洞,投铁触龙,风雨立至。世传汉高帝祖坟在其上,故建汉高祖庙于山麓,后董越有诗明其诬,然是山常有虎豹守之,人莫能登,又可异焉。
大明山 在县北二百里,与凌云山相近。云石 在县东南二十里,巅有湖。南宋大明中,有人蹑其上,见湖中蛟犀出没。
云盖山 在县东北八里。
梅岭 在县东北二十里。
东阳洞 在县西南八里,近金精山岩藏木钟,金精木鹤鸣则钟应之,有泉名仙液。
筼筜谷 在县西北七里,与金精相望,修竹数十亩,翠筱蒙密,有飞来峰,有狮子峰,有翠岩,有钓台,有瓢泉,邑人曾兴宗自考亭归,建精舍于
谷旁,扁曰岁寒结庐,一曰水竹幽居,以处四方之来讲学者。
苍山 在县西北七里,邑人曾原一建万象亭于此,故号苍山隐人。
青阳洞 在县西北十里,奇崖峭壁,修竹茂林,澄潭清澈可鉴,邑人曾益之居此,今岩下建有佛殿。
金精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有峰十二,丹崖翠壁,烟霭明灭,奇怪万状,道家列为三十五福地。汉时里人张芒女丽英飞升于此,其海螺岩半月岩灵泉皆山中景也,而灵泉仙迹尤异。甘泉岩 在县西北二十里,泉瀑自巅下注,左有隆兴岩,广可丈馀,中有石棋枰。
东华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景最奇胜,隔涧为青阳。
桃林山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遍山皆桃,杂以佳卉。
海螺岩 在县西北十里,金精山侧,形如海螺。密石 在县南六十里。
隆兴岩 县北二十里,甘泉岩左,广可丈馀,中广方丈,刻有石枰,游客奕其间。
卢穆洞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崛起千仞,山腰有岩石,户如瓮,广袤几十丈,左壁一窦持烛,入复一室,深广半之,巅有泉溜成洼,清冽可酌,唐卢穆卢华羽化于此,足迹俱存。
青阳岩 在县西北十里,奇崖峭壁,修竹茂林,中有龙湫,澄清彻底,宋邑人曾益之居此,今建佛殿岩下。
响石 在县北四十里,过客有声辄应,上有仙洞。
梅川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源出梅岭,经麻源丁坡梅口东南会白沙白鹿,东北会鳌溪小溪东江,西北会龙溪桃溪西江诸水,流经雩都县境入贡水。
璜溪 在县南三十里,流自梅川,形如半璧,世传溪水有声,珊珊如触玉璜,然当出名贤,明成化己丑,是溪水作璜声三日,其年董文僖公果擢进士及第,其子天锡以世家溪上,因以璜溪为号。
双鱼洲 在县南一里,浮卧江中如游鱼,巨浸不没,今建昼锦亭于其上。
钩洲 在县南二十里,弯环曲折如钩,然地隔数百武,舟行必迟回半日乃过,所谓梅川关锁不虚矣。
白沙 在县东南二十里,其源自武峰麓,东南径上团逾石城丰义,径中团会武峰麓南水,至于松湖,入于梅川。
龙溪 在县西北一里,其溪自黄干岭,又自莲花白茅峰,径响石会小桃源水,会虔化水,径龙溪至塔下,入东西江,水达于梅川。
桃溪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其溪自桃林山至安福渡,会石人岭水,至于莲湖,入东西江,水达于梅川。
西江 在县西北二十里,其江自清音里下,与潭口水合,潜为西江,会东江南至吴口渡,会鳌溪水达于梅川。
东江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其江自梅岭径梅口,会黄土岭水至洛口,与安乐新吉密石诸水合,潜为东江,会西江,南至吴口渡,会鳌溪水,达于梅川。
鳌溪 在县东北三十里,其溪自修岭至吴口渡,入东西江,水达于梅川。
小溪 在县东北二里,其溪自雀砌龙湫径桐江,会南当水径温江,达于梅川。
白鹿水 在县南五十里,其江自石城意口径童坊,会寒溪水径油槽岭,会蜀田团水径黄石观,会瑞金大柏地水径黄村,入于梅川。
三江 在县北一里,谶云三江水合状元回。明成化戊子三江水合,明年己丑,董文僖应之。渟水湖 古额有三甚关县治风水,一在县西城隅马道畔,湖右有一印陀,向为居民廖景威侵占,几于湮没,明隆庆元年,分巡岭北道董世彦按县修治官陂水利,清查前湖,复浚渟水印陀,筑建董公亭于上,近民严居爱义捐湖畔己地井池一口,以拓其址,其陂水径流之处,载在碑文。一在县署东南马屋,一在县东迎旭门内。平水湖 在县署西灵山寺小学前,南百武,今失故址。
潮湖 在县迎旭门外,一日三朝,其沙如灰。笔砚湖 古额有二:一在县之西三里刘屋下,一在县西一里尉背岭,又云献花塘。
青草湖 县西十里,在万斛里竹坑。
仙女湖 在莲花山头,旧传有仙女浴于此。灵泉 金精山岩左畔,两岩合峙,瀑布自巅飞注石台,流曲渠下,入石窍中,泉极清冽沁骨,时虽盛暑亦如隆冬,以真人之灵故名,骚人墨客每环坐石上,流觞为乐,旧传有仙以白玉杯饮于泉侧,酒乾反掌印石,置杯石上仙去,掌迹宛然不没,杯入石中经寸,后之游观者往往力取,莫之能动。明弘治间,知县怪而凿之,遂缺杯底一角遗石中,历今犹存,其灵异如此。
白石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安福乡自石罅溢出如缕,寒冽甘美,可辟烦闷。
爱莲池 有三:一在县正衙思庄楼下,一在清军厅后,一在督粮厅后,有关县治风水,宜常加疏浚。
放生池 在县东梅江上下五里瞷江,构亭曰嘉惠,后改仁泽,宋时厉禁渔捕,元禁弛,今废。刘家池 《旧志》载:镇远门外西北官陂,水利穿壕入城之处。
彭家池 《旧志》载:镇远门西北官陂水利,城外经流之处。
瑞金县
锦被嶂 在县东十里,形如帘幕,其下有陂。大隘岭 在县东二十里,路通闽广。
石冈 在县东三十里。
茅山嶂 在县东四十里。
云龙冈 在县南半里,一名黄芝园,云山排闼,江流襟带,邑人汤拱栖迟于此,故别号龙山。龙山 在县南二里。
笔架峰 在县南十五里,三峰并峙如笔架。军门山 在县南二十里,绵亘若布军然。平布冈 在县南三十里。
螺石山 在县南四十里,人迹罕到,如螺形,如仰龟,如跃马,如屏障,与香山对峙。
双峰 在县西十里,俗呼贵人峰。
月圆岩 在县西四十里,一名皇恩,其状如鱼,横阔十馀丈,岩前有二潭,曰小龙,曰龟池,宋天圣中,僧法明结庐其上,敕赐金额。
石门山 在县西四十里,巨石峭峻如门,止可容一骑。
郎当岭 在县八十里。
紫云冈 在县北六十里,时有云覆其上。蓝石 在城东南五里,形如伏狮。
鸡笼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
独旗山 在县东北七里。
龙雾嶂 在县东北三十里,上有仙女池,旁有棋盘石,即后周谢仙翁樵采得仙处。
陈石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有岩深广十丈馀,旧传陈霸先尝寄迹于此,故岩之上有将台,有兵寨,内有剑门,九曲洞,打屠巷,石窗,石梯,石鼓,龙湫,龙池,外有天柱剑峰,玉峡水帘,注水岩,试剑石,六和精舍。
北隘岭 在县东北七十里,横界长汀县。剑岭 在县西南十里,横斜如剑,旧名赖婆凹。塔石 在县西南二十里,其形如塔,对面旗鼓石相向。
黄沙冈 在县西南六十里,与会昌接境。大障岭 在县西北五里,为治主山。
宝盖峰 在治西北二十里。
龙子岭 在县西北二十里,下有龙窟,祷雨辄应。
双髻岭 在治西北二十里。
石螺岭 在县西北三十里,上有仙女湖,方二亩,四时不涸。
九仙岩 在县西北五十里,相传有九道人于此乘金龙去。
铜钵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为县祖龙,巉岩高耸,虽天气晴朗,而烟雾常羃其顶,举目千里,豁然大观,下有龙井,井中露石如爪,祈雨见爪多应,前有香炉,山有腾云,石上有昭灵祠,远近祈祷者不绝踵。
齐云峰 在县西一百里。
黄竹岭 在县东北八十里。
凿岭 在县东四十里。
注水岩 在县东陈石山下,溪广二丈许,旧传伏虎禅师驻锡于此,岩上有窦日出米,随人多寡可给,后凿而大之,竟不出米,惟泉流不涸,又名曰罗汉石。
冯屋冈 在县北半里。
匹鸟冈 在县西半里,一名下坊。
竹冈 在县南半里,地多产竹,故名。
岩隔寨 在县东四十里,一名小寨,形如天柱,顶绝险胜,可容千馀人,乡人避寇多居之。龙石 在县东十里,峻石蔓延十馀里,其状踊跃如龙。
试剑石 在陈石岩前,石面两裂如剑斫痕。绵江水 源出陈石岩,流五十里扺县前,合贡水,又合乌村智水,铜钵山灞水,罗田浮图水,流经会昌雩都,绕府城入章水。
龙湖 在县蓝田山巅,清澈如镜,林莽幽郁,不寒而栗,中有龙穴,可祈祷雨。
陆公泉 在县西南东明观前,宋大观中,县尹陆蕴搜寻胜迹得,唐人陆藻轩前,山色依然绿,溜下泉声漱玉寒之,句于石窦间,因浚此泉,后被召,邑人遂以取名。宣和壬寅,邓公衍建亭曰洁襟,今废。
智水 在县北八十里,源出乌村,经焦口与宁都水会,经雩都入章水。
灞水 在县北四十里,源出铜钵山下,经承口过雩都入章。
浮图水 在县西四十里,源出长汀地方,经本县罗田茅山入江,又谓之罗水。
龙池 在县东北五十里,陈石岩上,可容百馀人,伺云龙舒卷,卜晴雨。
仙女池 在县东北三十里,龙雾嶂后,旁有棋盘石,旧传周时谢仙翁樵于池侧,见二女奕,旁睨之,女啖桃投核,谢取其仁啖之,奕罢,恍然失其所。
龙门潭 在县西南六十里。
老虎潭 在县西南八十里。
郭公潭 在县西南五里。
石深潭 在县西南二十里。
庙屋潭 在县西南三十里。
草鞋潭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两头潭 在县西北十里。
茶壶滩 在县西南十五里,峭石横截,江中惊涛怒浪,势如倾泻,最为险阻。
浮桥龙滩 在县西南十三里,水汹涌而石险恶,略次茶壶滩。
塔石滩 在县西南二十里。
凌溪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发源于凌田之香山,南流入江山,下有深潭,旧传为龙穴,正统间,里人钟姓者募工疏而广之,利于灌溉。
龙南县
障川山 在治东一百里,一名水口,怪石磊落麓盘三江之口。
官山 在县南一里,高数百丈。
芙蓉山 在县南五里,状如芙蓉。
五公山 在县南八里五,山并列朝县。
马鞍山 在县南十里,上有陈忠节墓。
三指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三山如指并列。松林岩 在县西南八十里,宽旷可居,中有古佛三尊,至今犹新,凡旱涝疾病有祷辄应,背有峰卓立,半壁悬开一窍,时平则闻鼓乐声,将乱则闻钲角声。
岭 在县南二十五里。油瓶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路自上而下,平临溪滨,中有岩洞,左钟右鼓,又曰钟鼓岩,隔水有三石笋,森立相向。
上皇山 在县南三十里,山势高耸,树木森郁,上有古庵,额曰上皇,不知何谓。
清修山 在县南四十里,其高千仞,开局一二里,上有环山,曲水茂林修竹,肇基于唐,至明时改建庵宇,祈福辄应,登山四顾,回出尘俗,别是一洞天也,故名清修。
嵊山 在县南五十里,有怪石流泉之胜。君山 在县南七十里,下有古城壕堑。
松樟山 在县南八十里,古松瘦樟,森然苍翠,石笋三十,各高有十馀丈。
角子山 在县南八十里。
天井湖山 在县南八十里,上有泉井,四时不涸,其下有水湖,渊泓澄净。
菖蒲岭 在县南八十里,下有涧水。
归美山 在县南一百里,一名龟尾,一名神阙,高百馀丈,有自然石城,左右石峡如双阙,山产水晶果,以与龙山对,故谓之龙头龟尾。
黄牛石 在治南一百里。
三吴岭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
大小白岭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
帽山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
银山 在太平乡,上有古庙,今犹存。
犁鼻山 在县西三十里。
尖子山 在县西四十里,其山尖入青冥,群山莫及。
葛溪山 在县西七十里,下临溪水。
筋竹山 在县西八十里,生竹茂盛。
水尾山 在治西一百二十里,高百丈,林木蓊然,横于江水之尾。
仙女石 在治西一百二十里,下有神祠。樟山 在县西百五十里。
界山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溪通龙川,与漓潭水合,界扺广东。
玉石岩 在县北五里,有石莹如白玉,山半有洞,广数十丈,旁有巨人迹,宋太宗赐书百二十卷,邑人建阁藏之,下有玉迹寺,治平间赐额普和,明万历甲戌,县令王继孝构亭建坊,扁曰天开,图画曰玉虚胜境,此上岩也,岩之后重重深入,旁有石钟鼓石田圳之类,进登高台,大窦通天,明爽空阔,督府王凯旋憩此,题曰阳明小洞。天郡守邢题其门曰鞠躬,此下岩也,而下岩后诸石柱石门扇之类,虽刻画不及,凡六七洞,或下而深入,或升而上穿,视二岩大胜,人谓杭州飞来峰不是过。
龙山 在县北二十里,上有龙湫。
灵应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冈峦重复,吞吐烟岚,望之如列画屏,昔尝建寺艰于水,有禅僧飞锡东行,泉如涌出,故名。
黄土岭 在县东南四十里。
崎岭 在县东南八十里。
程岭 在县东南八十里。
油潭岭 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
猿山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冬桃山 在县西南二百里,上有桃树,经冬始熟,下有溪流,名桃川。
大岳山 在县西南二百里,上有五岳庙,今废。峰门岭 在县西北六十里。
通天岩 按《通志》:在县东北五里,与玉石山相近,洞高数十丈,上有一窍通明,中历三级,有石象石田石钟鼓之异,内通小洞,高广数十丈,深五六丈,有石井石棋盘石灶,上无窍,游者持炬,由洞鞠躬而入。正德丁丑春,都御史王守仁平龙川浰寇,班师回乡,偕郡守邢珣同游,爱其胜,作《平南记》刻于洞壁。
白石岭 在县治二十五里,上有白石膏。雕子障 在县治三十五里,山高数里,列障如屏。
小武当山 距县治一百二十里,有九十九石笋,如列戟,有僧应莲建庵宇其上。
南官山 在县治一百里。
三门山 在县治一百五十里。
金盆山 在县治二十里,层峦叠巘,周围广数十里,常有云雾笼罩,山南有张天塘,一泓碧水凝注山顶,四时不涸。
宫山 在县治北二里,三江水会于山下,古尝建仓于此。
将军山 在县治八里,与驼山交峙水口。青龙髻 在县治二十五里。
羊椆崠 在县治二十五里。
牛墩山 在县治二十五里,明崇祯年间,建塔于此。
老度山 在县治二十里。
玉石下岩 在玉石上岩右,门左一窦临田,知县文程筑台其上,题曰省耕。重重深入,旁有石钟鼓石田圳之类,进登高台,大窦通天,明爽空阔,可列桌款客百人坐立。明正德戊寅,都宪王守仁征浰凯还,憩息其中,题曰阳明小洞天,并留诗记。又一洞磬折而入,郡守邢公题曰鞠公门,有小窍微光,尽处一井,旋回下穿不可以底,投之以石则铮铮有声,久而后止,居人谓其下通龙湫。
玉石新岩 即玉石下岩后,路僻径深,中石如玉,多为水痕,诸石柱石门扇之类,虽刻画不及,空洞旷邈视二岩大胜,内凡六七洞,或下而深入,或升而上穿,余谓杭州飞来峰不是过也,第须火入为少让耳,且意即与通天岩中龙井处相接,彼此洞穿人不能通耳,乡人以新得,故曰新岩。
弹子石 去县治二里,孤峙江滨,顶圆如弹丸。龙图尖 去县治一百二十里。
禄马山 去县治二十里,联嶂环列,状若绣屏。鹤鹰山 去县治二十里,孤峰挺峙,四围石壁嶙峋,山顶有名泉,取之不竭,有一石形如鹤鹰,故名。
曹岭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
芙蓉嶂 在县治东北五里,状如芙蓉,故名。桃水 在县西门外,源出东桃山,会岳山银山马坑黄牛石南北岭,颡岭帽山筋竹山三指山尖子山,婆岭樟木岭水尾山葛溪山诸水,入三江口。
龙湫 在龙头庙,去县治北三十里,其流四时不息,旱祷辄应。
热水湖 在新兴保,去县一百五十里,其湖近河,土人以温处浴身,热处洁牲。
石龙窟 在县北十里,四面皆石,水从中出,天阴云起,大雨随至。
渥水 源出小武当归美诸山,会上皇诸山之水,至县城北汇为三江水。
濂水 源出横江,合彤华程岭诸山之水,至城北汇为三江水。
车子霸水 源出东坑,至盘兰山入濂水。太平江水 源出帽山角子山银山,至罗盘江入桃水。
大龙江水 源出大龙诸山,流入桃水。
洒源水 源出犁鼻山,合禄马窑坑诸水,至锁口入三江,合流而下。
三江口水 桃濂淈三水合流三十里,至龙头,滩高水急,乱石横陂,凡舟楫上下必移所载于崖,舟虚方可渡,且募土人为之驾放,两岸峭壁,春夏水涨,攀缘无路。万历年间,知县王继孝凿开石路百馀丈,今稍便之,其流经信会雩都诸水,合章贡入大江。
温泉 有三:一在龟湖,去县治四十里。一在太平,去县治一百四十里。一在羊岭,去县治一百四十里。巅上飞泉,至山麓皆温,可浴。
汤湖 在上蒙保,去县治三十五里,热沸如汤,乡人用以炰猪。
肥潭 在上蒙保,去县治八十里,阔二丈许,深数尺,源自地涌,产肥鱼,无骨味佳,二月出者名桃花鱼,八月出者名桂花鱼,今潭已涸,而鱼亦无矣。
石城县
琉璃山 在县东五里,刘仙姑啖异果得仙处,又名仙姑山,其障列如开画屏,登阁望之,人禽出没,点破山容。
净土岩 路由露瀑岩过,二岩相去三里,崇岩绝壑,有石鼓石钟,其中一泉一石无不恢奇。拜经岩 在县南二十馀里,岩径幽僻,岩外三大石,戟立溪中,其一独尖抽高数十丈,路似古藤。
石马峡 在县南秋溪,其石似马伏水中,颈上草一带妆点若鬃,然此草青则乡中之马肥,黄而萎则乡中之马瘠而疫。
石龙嶂 在县东北三十里,上有仙坛一座,永乐间许子清建。
荣华峰 在县北二十里,上有仙坛一座,邓子胜建。
笋石 在县东十里,拔地侵天,高百馀丈,其山皆石,望之若丹霞,左从石门入洞仰观,一窍如牖,天光直射洞中,右顾一石复如此上耸,所谓砥柱,非耶。
站岭 在县东十里。
宝山 按《通志》:在县二十五里,二峰如圭。苦竹岭 在县西北十里。
滴水岩 在县西南五十里,宏深而高岩头,水珠散落岩底之下,皆窍石玲珑,类百蛇之贯结也。
华盖山 在县北七里,县龙起峰过峡之处,高数十丈,山顶一石,高可丈馀,石下锐上广平而圆状,如麾盖名锦伞石。相传宋之中叶,一令长与诸乡绅乃询形家曰:此地之灵实钟河山。对曰:在锦伞石。遂率众伐仆之山下,石今存。仙桃岩 在县西北二十里,岩大小不一,石之类桃者颇多,方平者不可胜纪,中有一石似狮,其上一巨人履迹痕深数寸。
鱼骨砌 在县东万山间,石崖倒垂,小潭深靓,岩上飞瀑下溅。
读书岩 在县北,旧有石牖石几,相传许褒下第忘寒炎,昼夜苦读于此,后乃成进士。
白云岩 旧名上岩。在五龙岩之后,岩容数百人。
鸡笼嶂 在县东十五里。
廖家山 在县东三十里,峭峻邃幽,人迹罕到,廖姓居焉。
遥岭嶂 在县东八十里。
贵人峰 在县南十里,世传刘仙姑埋镜于此。马石 在县南十里。
通天岩 在县南十五里,石嶙峋,深若巨室,登其巅方平若原,一窍通天,一树高挺,可称佳境。仙女石 在县治南三十里有奇,两石夹涧,上架石梁,旧传刘仙姑纺缉之所。
夫人嶂 在县治南三十里有奇,上有神祠,相传为程邦光夫人魏氏居址。
洪石岩 在县南四十里,攀磴及顶,入石门,宽衍如屋,奇葩丛生,甘泉涌出,北有倒岩,云出米转,而南为狮子岩,四面峭石如壁,路止一线,可喜可愕。
中华山 在县南六十里,一名凿龙山,上有仙坛,产佳茗。
赖家山 在县南七十里,跨汀州瑞金境,上有三峰特立。
鹅公崠 在县南九十里,为瑞金界。
乌石嶂 在县西五里,一名西华,崠高千仞,一登眺,满城若翠,而溪水流白如一线,天空海阔,是为大观。
五龙岩 在县西五里,两崖对峙,潭倚山隈。唐贞观中,二竖入山樵采,见庞眉五老拄杖倚岩旁,蹑而从之,无有也,止五龙交戏潭中,樵者惊怖走,俄而云翳其巅,因名五龙岩。
八卦山 在县西三十里,上下有湖,皆名龟。故曰八卦。
黎子崠 在县西五十里,为宁都界。
迎恩石 在县北五里,石洞轩豁,上有三仙祠。笔架山 在县北二十里。
杭峰岭 在县北四十里,即牛头突扺广昌界。楼盖山 在县北六十里,有岩洞,相传杨真人炼丹之所,又云许褒许国读书处,上有石几石牖,午夜尝见灯光。
牙梳山 在县北一百里,盘据广昌宁化二界,有三十六面。元时蔡五九所聚,为巢穴者也,今石将军石牛栏石马槽石缸石床石凳石杵臼犹存。
白水岭 在县东北三十里,上有三仙祠,下有飞瀑。
禅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岩瀑飞泻,中有二石龙。
南岭 在县东北六十里。
罗家障 在县东北九十里。
罗汉岩 在县西南三十里。
苦竹岭 在县西北十里。
丈夫障 在县西北三十里,旧传陈邦光家于此。
琴水 源出鹰子冈,南流入灞水,合虔化水入贡。
燕薮潭 在县西十里,旁有石崖,燕往来飞止其上。
鱼骨砌潭 在县东七十里,万山间石岩倒垂,小潭深靓,岩上飞瀑下注蔽潭口,内有拳石曰鸡心,祷雨者游石上举篙投词,须臾旋波若汲而入,既入即出,缘崖上奔,风雨立至。
小溪 缠抱小西门大西门,逆上南门,合县前大溪。
古樟口 在县西十里,发源宁都界,流入大溪。陈坊水 在县西,发源宁都三仙崠,流入大溪。秋溪水 在县南,发源福建汀州界,流入大溪。长桥水 在县西南,发源福建黄士,凡木商走福建者,其木必繇此水运入大溪水口,当长口之下,坑田之上。
古樟口潭 在县西五里,旧传潭之西岸有大樟树,拳曲如龙头尾跨水面,东岸人可以手攀其叶。宋时一令长与诸乡绅伐此古樟,樟流血浃旬,数十年后,当天日朗清,常见此处有影如龙,蜿蜒数十丈,横江而卧。
龙头潭 在县南,旧传有渔者化为巨鱼,鼓鬣以入于此。
温泉 有五:一在东华山之下溪之旁,一石如龟腹,下出泉如沸汤,作硫黄,气可熟鸡卵。其一在桃枝,相去五里,浴其水可以已疥。其一在九砌。其一在白水下。又天池在牙梳山顶,其水深阔,泓然澈底。
定南县
文昌山 在县东,先建有亭,额曰仰高,今改题曰山高水清。
白云山 在县东三十里,其高百仞。明隆庆初,土人欲于此建庵,掘地得一石,题曰白云深处,盖宋淳熙二年勒也,竟莫知其所从来,因以名
山。
指挥嶂 在县东四十里,峰最高而中平,洼有窝可容数千人。元时尝有指挥屯兵于此,故名,上有瀑布泉。
院径山 在县东七十里,有二龙潭,时云雾蒙其上。
叶竹嶂 在县东七十里,顶有长流水,莫知其源何来,山下田资其灌溉。
三台山 在县南,隔河三峰横列,中一峰特起,下有印山。
西华山 在县西三里,山中有道院。
龟尾山 在县西四十里,县治发脉于此,有僧舍花香鸟韵烟霭霞光,可供游赏。
神仙岭 在县北四十五里,山有仙人题字微迹,山下人时见火光烁耀。
大湖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
程岭 在县西北六十里,以分水为龙南界。汤邦山 在小石保县东,界安远。
刘畲山 在大石保县东。
丫髻岭 在小石保。
华竹嶂 在横江保,山溪泉水众,田藉此灌之。员鱼溪水 在县东北一百里,源自南坑坳分水,会龙头岭水流入信丰龙洲,出内江,会大河。砂头水 在下历保县东北四十里,流入九曲河。
油潭水 在县东二十里,由县城水东入广东和平县下车河。
九洲河 系安远水,由大石保过县之东北,入广东龙川。
角坝水 在横江车步牌,离县北六十里,源出院径山,流咸湖会龙南水。
城门水 在横江保县北,发源处两岸石壁屹立如城门,故名。
鹤子水 系安远水,由小石保县东北流入广东龙川。
狮子潭 在高砂保县东。
洪州潭 在小石保。
聚奎井 在儒学前。
文昌井 在高寨下右。
东井 在东门外。
佛子坳泉 在高砂保县西三十里,界龙南。

赣州府城池考

        《通志》本府〈赣县附郭〉
赣州府城池 晋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于章贡二水间。唐刺史卢光稠拓广其南,又东西南三隅凿壕。宋州守孔宗翰以东北隅易垫甃石,冶铁锢之。元至正癸巳,监郡全普庵撒里增筑。明指挥杨廉重修。正德辛未,都御史周南缮治一新,周二千五百一十二丈,崇三丈,厚一丈,馀三面引水为壕,长九百四十馀丈,深七尺,阔十馀丈,城门六,东曰百胜南曰镇南,曰兴贤,西曰西津,东北曰建春,曰涌金,各建楼其上。正德间,知府邢珣先后白于都御史,蒋升王守仁重修。嘉靖间,都御史陈察等复修。天启元年,都御史周应秋等复加修筑。
外县
雩都县城池 宋绍兴乙丑,知县刘藻始筑。元至正癸巳,通判王荣忠修筑,周五里,崇一丈三尺,南临大江,三面为隍。明正德壬申,知县刘天锡增高五尺。
信丰县城池 宋嘉定三年,知县万亿筑,周五百四十九丈。明洪武十三年,千户汪渊加修,高一丈五尺。成化年间,知县李玉倪俊正德。嘉靖间,知县朱谏徐銮俱加修筑。甲辰,知县沈学又增崇五尺有馀。
兴国县城池 元至正壬辰,判官王荣忠始筑,周回四千四百四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厚如之,东南阻水,西北为隍。明成化己巳,知县逵泰重修。弘治间,知县陈寿曾选增修。嘉靖乙未,知县李淑复修。
会昌县城池 宋绍兴间,知县黄钺始筑,周二里五十步,高一丈五尺,三面阻水,南浚壕。明洪武己巳,千户彭英自西南隅拓广共二百步,千户牛寿增高五尺。正德壬申,知县林信同主簿重修。嘉靖间,知县陈仕。万历间,知县吕梦龄复葺。
安远县城池 明洪武初,知县周泰指挥张可
始筑土垣。弘治辛亥,知县甘文绍陶甓为城,高一丈七尺有奇,广一丈三尺,周四百馀丈,壕深五尺,广一丈馀,周四百一十丈。正德戊寅,知县邓守重修。
长宁县城池 明万历三年,知府叶梦熊奉都御史江一麟题准建县,知县沈文渊始筑城池,周四百六十二丈九尺五寸,高一丈八尺。宁都县城池 唐太和间,知县王揆始筑。宋绍兴初,知县刘仅危革增修。庆元初,知县傅梦泉徙于正南,筑城浚壕。嘉熙间,复修。元至正丙戌,邑耆曾志远等募修,高二丈,周七百六十五丈,壕阔二丈五尺,深五尺。明正统己巳,知县周昂重修。正德戊寅,知县王天与城加高二尺,池浚深三尺。
瑞金县城池 元至正癸巳,判官王荣忠始筑,周三百三十丈,高一丈六尺。明甲辰,千户镏广重修。成化间,知县方瑛陶甓砌之。正德丙寅,知县林禋增筑。甲戌叶继本、戊寅鲍珉先后修筑浚壕,东南阻水,西北壕,阔二丈,深半之。嘉靖间,知县王釴赵勋重葺。戊寅,知县程宗舜崇墉三尺。万历丙戌,知县乔杞复修。
龙南县城池 宋兴隆间,知县段秀实始筑土城。明成化间,知县谢泽陶甓甃之,高一丈五尺,广一丈二尺,周四百二十丈。弘治间,知县张文增补。万历三年,知县王继孝重加修筑。
石城县城池 宋建炎末,知县余惠迪倡邑人陈皓始筑土城。明洪武初,知县虞德源修。成化丁未,知县闻绍增筑,继以瑞州府同知李宽重修,周五百四丈,高一丈三尺,广一丈,东南阻大溪,西北瞰小溪,因为壕下垒巨石,高八尺。弘治间,推官张宪谢圭后先修葺。正德辛未,署县经历周元寿加高四尺。嘉靖丙辰,知县成宗晓复修完固。
定南县城池 明隆庆三年,知府黄扆奉都御史张翀檄,同署安远同知李多祚,署龙南同知龚有成,信丰知县陈澜,开基筑城,周四百四十丈,崇一丈二尺,广七尺。万历元年,知县刘世懋重修,浚壕阔六尺,长一百二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