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百七十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七十六卷目录

 九江府部汇考四
  九江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九江府驿递考
  九江府兵制考
  九江府物产考

职方典第八百七十六卷

九江府部汇考四

九江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府县《志》合载德化县
能仁寺 在府治东,旧名承天院,肇自梁武,宋仁宗时,白云端禅师大开法席。元祐间,有铁佛乘石船于江上,托梦于寺僧,江岸相迎。翌日,僧至江岸,果见铁佛,迎寺耑祀。元壬辰,兵燬。明洪武十二年,重建。弘治二年,改今名。崇祯七年,巡道王思任修里,民王少溪捐赀复圮,古岩禅师修天王殿、造围墙,左右禅房,今府习仪此处。舍利寺 在府治西北,宋建炎二年,太一禅师开创,元壬辰燬。明洪武二年,复兴。成化四年,僧宗秀复建廊、舍绘塑神像。邑人周庆有记,万历间,迁于南薰门,明末兵燬,皇清顺治四年,僧脱尘重建。
龙池寺 在府城西门外甘棠湖北,晋慧远开创,宋绍兴重建,元壬辰燬,明洪武十一年复兴,寺基为僧典卖殆尽,佛殿仅存。皇清顺治十八年,回禄知府陈谦清复旧址,重建殿宇,永为十方丛林里民卢士明等倡首募修。海天寺 在龙开河岸,明正德间,副使冯显因其地低洼筑堤建寺,嘉靖间,户部主事邹輗建楼于后,扁曰:山水之间,今已拆毁,旧址尚存。接众寺 在府东门外花果园,康熙九年,僧性慧重修。
天池寺 在庐山之巅,上有一池,四时不涸,宋嘉定间,开创塔系韩𠈁胄所造,元壬辰,兵燬,明洪武六年复建,太祖因周颠赐碑记及铜钟象,鼓中大佛三尊,邑民陈廷纲奉造。
霞封寺 在天池寺后里许,明初葬赤脚僧肉身于此,今人并寺名呼为祖师塔。
东林寺 在庐山之麓,晋太元九年,慧远开建,宋改为禅寺,绍兴间燬,明洪武六年重修,万历间,有僧大梆与徒寂融兴造神运殿、净业堂禅房,崇祯间,丰城熊水部汝学督关荆州府造金刚塔殿,送寺奉供,扁曰:以此报本。皇清十三年,僧照忍采善募修五如来殿,司理席教事捐俸建。康熙五年,僧宗微等募修,远公影堂兵道蔡协吉捐,郡人黄云师同建。
西林寺 在庐山之麓,晋太元间,慧永开建,隋开皇间重修,唐宋尤盛,元壬辰兵燬,明洪武十四年复建,崇祯间建塔,皇清顺治十一年,古嶷禅师开法西林,遂为禅寺。
圆通寺 在庐山石耳峰下,南唐李后主建,元末兵燬,明洪武四年重建,欧阳修过寺,与居讷禅师语达旦,讷为之作夜话亭,今圮,寺内有田。皇清顺治九年,奉巡抚蔡立僧户,寻废,康熙十一年,
藩司刘赈荒至郡,复著,僧自纳免其里役。竹林寺 在天池之南,有名无寺,惟钟声。灯影可凭时,或见之石罅中有清虚灵台四字,外有竹林寺三字,李梦阳云非篆非隶,周颠仙笔也,明天启间,主事王行健父忽见岩上有字,迹笔势苍,古众僧谓在山者亦未尝见,昔御史桑乔遍觅总无所睹。
青云寺 在马耳峰。
上大林寺 在庐山之巅,晋创,元末兵燬,明宣德间增修,寺前有宝树二株,莫纪其年,曲干垂枝,圆旋如盖,即秦松汉柏亦无比奇,一为伛僧伐卖与主事刘芳声作秘器载之南下,是可恨也。
中大林寺 在庐山锦涧桥北,晋慧远创,明洪武十五年重建,弘治间,僧明旵修。
下大林寺 在庐山锦涧桥西,唐太和间建,明宣德八年重建,成化间,僧性钊募修。
上崇福寺 在讲经台下,晋慧远开创,明弘治间,僧性端修。
下崇福寺 在讲经台下,宋元丰开创,元兵燬,明宣德间重建。
上化成寺 在讲经台下,晋慧远建。
中化成寺 在香炉峰右,隋开皇建。
下化成寺 在香炉峰下,晋建,元末燬,明成化
间重建。
黄龙寺 在庐山之中,明初僧了堂重建,以黄龙潭得名,万历萧皇太后赐藏经四十一函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颁布本寺珍藏。金竹坪寺 在黄龙山南,一名千佛寺,明万历七年开建,僧续芳增创,明皇太后致香渗金佛像本寺奉供。
仰天坪寺 极庐山之巅,明万历间建,慈度重兴。
小天池法海寺 明无染和尚建,有铜铸、万佛宝塔自滇中来者。
兴隆寺 在双剑峰下,宋绍兴间,僧质昙开建。下龙门寺 在双剑峰下白云端祖师所居,今僧慈力茅庵,即其址也。
卧云寺 在乌龙潭下,元僧东岩复创,宋时有僧朝,太宗勘之,曰:朕闻卧云深处不朝天,僧无语。
天花寺 在庐山麓,晋慧远建。
云溪寺 在石镜峰下,宋建明永乐间复兴。龙泉寺 在仁贵乡山麓,晋慧远建,元燬,明洪武初,僧祖观重建,有方竹,传自远公手植。仁寿寺 在仁贵乡山麓,晋时建。
马祖寺 在仁寿寺上,唐道一禅师开建,内有石洞小静室。
香积寺 在马祖寺下,景超禅师建,僧昙石复修。
清泉寺 在仁贵乡山麓,有清泉,因名,晋慧远开创,元燬于兵。皇清顺治四年,僧愿惟重建。
白泉寺 在大孤塘,有白泉井,因名,旧圮僧柴立复建,顺治间,老僧妙光日诵法华经,誓焚顶踵,忽一日积薪举火,念佛不辍,西向端坐而逝,众惊为神异,建塔于此。
报国寺 在甘泉乡山麓,元至正间开创,皇清顺治初,僧容谷重建。
月轮寺 唐开元创,皇清顺治初,行僧普光重建。
定明寺 晋慧远创,明宣德间复兴。
尊胜寺 在仁贵乡南,唐创,元兵燬,明洪武十一年,僧道本重兴。
观音寺 在仁贵乡,晋慧远创,明永乐二十年复建,皇清顺治间,僧瑞一重兴。
广仁寺 在仙居乡,唐时建,明永乐间复兴。多佛寺 在仙居乡,晋慧持建,明正统复兴,宋王梅溪有诗存壁间。
圆觉寺 在仙居乡,晋慧远建,宋学士李述祖重建,明洪武八年又建。
隆教寺 在白鹤乡,去府治西南三十里,宋绍兴间建,元至正重建。
龙泉寺 在赤松丁家山,明万历间,僧月空建。觉明寺 在南昌乡东,晋建,元兵燬,明洪武初复兴。
胜果寺 在南昌乡,晋太元开建。皇清顺治初,百丈宗远禅师披染于此,塔寺荒废,为之重兴。
妙因寺 在楚城乡,唐乾德间创,明永乐二十年复兴。
法兴寺 在楚城乡,宋宝庆间创,元燬,明永乐间复建。皇清顺治十四年,僧四印重修。
毗卢寺 在楚城乡,唐乾德间建,明洪武初复兴。
高良寺 在白鹤乡,晋慧持建,明洪武间复建。江矶寺 在府北三十里崇德铺,晋建,元末燬,今复建。
云溪寺 在江北,康熙九年钞关某捐赀重建,住持僧定惠修。
佛母寺 在江北,去治三十里,唐贞观间开创,元燬,明洪武五年僧继淳重修,有古木枝荫亩地。
马尾水九峰寺 明正德二年僧东明重建。龙井寺 在江北,明末兵燬,皇清顺治十四年,行僧辉志重建。
饶益寺 元时僧建。
兴隆庵 在龙开河浮桥南岸,明初建,后为左兵所燬,皇清顺治十七年,行僧了能重建。
一钵庵 在府城山川岭前,有关圣殿,宋绍兴年创,皇清顺治间,行僧性慧重建。
弥陀庵 在府城,乙酉兵燬,康熙元年,僧心坚重建。
德馨庵 在府东北,顺治九年,总镇杨捷鼎建。普润庵 在府西门外新坝,顺治十三年,僧朽木开创,接众施茶掘地得一古钵,非石非磁,二龙捧法王子三字,知府江有诗前后题咏,僧汇为集庵前有堤,直省通衢司理胡修筑,邑民扈文选捐助。
清溪庵 在石耳峰。
法堂庵 在庐山天池寺东,洪武间,赤脚僧立。半云庵 明万历丙戌建。
紫云庵 在香炉峰下,旧名遗爱寺,晋慧远创,明嘉靖间复兴。
林隐庵 在庐山麓,晋时开创。
龙潭庵 在马耳峰下,宋乾德间建。
千佛庵 在黄龙潭山后,明初建,皇清顺治四年,僧行悟重建。
清虚庵 旧名清虚观,在锦绣峰下,宋绍兴间皇甫坦居之,高宗改曰:庵,庵苦水,远坦荷锄斸庵侧,应手出泉,德寿闻之,大书神泉二字,镌之壁上,明末兵燬,僧太科昌遐重修。
三聚庵 在黄龙潭,顺治二年,僧具性建。定慧庵 在双剑峰下,明初赤脚僧居之,万历间景天复建,今道彰本湛重兴。
莲花峰庵 在庐山之巅,晋董奉修炼处,明洪武初天眼居之,皇清顺治间,融成禅师复建。
圭璧庵 在莲花峰下,明洪武初,徐道人寓此,皇清顺治间,道宗禅师复修。
锦绣庵 与莲圭二庵相连,明初周颠寓此。水天庵 在龙门口白莲石下,后有石崖,明初懒道人居之,上刻古迹龙门第一关,皇清顺治四年,行僧元徵开建。
宿云庵 距黄龙寺里许,明憨宗所创,有景四罗汉,台飞鱼石烟萝径度仙桥。
朝阳庵 在圭壁山下,晋太元间刱,明洪武间,僧广顺复兴。
掬水庵 在双剑峰下,顺治间湛然开建。石门庵 在庐山麓,僧继先建。
高阜庵 在莲花峰下,晋太元开创,元燬,明正德间,僧行澍等募重修。
般若庵 明万历间,僧性愚建。
宝积庵 在吴障山麓,宋绍兴间建,元燬,明正德间,僧行涌重修,内有白果树一株,大十围传植自宋时。
青隐庵 顺治十四年,僧太思建。
青龙庵 在江北,去治二十里。
保庆庵 在江北二十里,后兵燬,顺治间,僧通德建。
吉祥庵 在府治前,僧次佩建。
迎仙院 在莲花洞侧,道士杨仁建。
火莲院 在天池寺西三里,古拙禅师道场东,晋远公注涅槃经掷笔于此,又曰掷笔精舍。万寿宫 在府治南,明洪武间创,永乐间以旧址狭隘,迁于宫之北为道纪,司里人陈廷纲塑元帝金身。
太平宫 在城南三十里庐山之北,唐开元建,立扁曰九天采访祠南唐更为通元府宋宣和改为:太平兴国宫,元壬辰兵燬,明洪武二年,道士江梅高复兴,然具体而已。
延生阁 在预备仓巷五显祠后,黄给谏幼从大父祠中授读,后官给谏筑阁于后,请名僧梵呗为祝之所今尚存。
寿圣观 在府西,宋庆元间建,宁宗亲书洞庭顺利之祠,嘉定间,书寿圣观三大字赐之盖真人修行符水济人之处,明万历辛亥年,钞关杨钟莹建通天楼。
太乙观 又名祥符观,在双剑峰下,董奉种杏在此,有石镌禹园二字。
广福观 去西林寺一里许。
莲花庵 在天池寺左十里许,僧自适重建,后有堂题南山小隐,为郡绅黄给谏筑。
别有庵 在莲花洞白龙潭内,明黄给谏建筑。绣谷道光庵 明天启七年三如禅师建。静因庵 顺治十五年僧瑞一募建。
著竹庵 在瘦马岭唐建。
筏喻庵 在龙开河西岸,康熙初年,江庵主创建。
映月庵 旧在官牌北岸,康熙十二年,僧隐修移建小江街口。
水云庵 在江岸,去治十八里,僧行微建。
菉猗庵 在天花井西,康熙十六年,刘郎英建。妙高庵 在仁贵乡西,去治十里,康熙初,居士宋恒甫建。
胜正觉庵 在瘦马岭上,明僧德生建。
白莲庵 明初僧建。
灵济庵 昔灵济祖师于此晏坐,爱其山水幽秀,土人以其有道,行遂醵金建庵塑像,即以灵济名之。
德安县
无相寺 在县治南,唐大中四年创,今废,惟塔存焉。
普勋寺 在县西一里,唐天祐间创,元末兵燬,明朝复兴,本县习仪在焉。
罗汉寺 在县南二里罗汉桥西,伪吴顺义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为净土院,初名归宗罗汉院,元壬辰兵燬,明成化间重建。
阳居寺 在县治南十里,名博阳川广,贺屠等十人修道,相传俱仙,立阳居庙,九仙并坐,遗一人坐山,名曰堕郎,元壬辰兵燬,明成化年重修,有敷源泉、洗马池。
无垢寺 在县北二十里,地名高塘坂,唐咸通三年建,宋治平二年改为无垢院,元兵燬,明成化间重建。
甘露寺 在县西二十里,元壬辰兵燬,明天顺间重建。
万安寺 在县西三十里,唐太和元年建,明永乐间重建。
开花寺 在明山之南县西四十里,南唐保大间建,明永乐间重建。
积庆寺 地名山市,南唐保大二年建,明洪武间重建。
悟真寺 在县西六十里,地名梅家垄,唐大中元年建,明弘治间重建。
永清寺 地名石潭村,唐大中八年建,明弘治间重建。
芙蓉寺 在县西北四十里,唐咸通二年建,宋改为法慈院,明正统间重建。
法安寺 在县北四十里,唐大中二年印斋和尚建,宋大中祥符改今额,明天顺间重建。精进寺 在县北三十里,伪吴顺义七年建,明正统间重建。
安福寺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南唐保大二年建,初名安吉院,宋改名为安福寺。
布金寺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宋建隆二年建,初名宝花院,治平三年改为布金院,明永乐初重建。
普岩寺 在县北一百里,南唐保大二年建,初名清林院,宋改为普禅院,明永乐间重建。大明寺 地名新田坂,唐大中元年兴建。广修寺 在县治北六十里,南唐保大二年建。心佛寺 在县北二里许,倒坏无馀,康熙元年僧恒修募化重建。
朝天寺 去县一百里,地名道颜山,明初僧瑞庵建。皇清顺治九年,僧了悟禅师前后重建。
普灵寺 在县西五十里,地名西坑垄,明洪武间建,崇祯年间僧智识复创前殿。
天兴寺 在县北六十里,地名荒王,明洪武间建,皇清顺治年间,僧成满重修。
金盆寺 在东乡离县六十里秦山之巅,有方池数亩,四季不竭,山下居民赖以荫注,半山有下马台,俗传秦王过此,故名。
地藏王阁 在县西半里许。
智惠院 在大河东,即儒学旧基,明嘉靖二十三年,生员胡光时等具呈本府,申请抚按田地粮差俱入儒学收管。
三官殿 在河东县南一里。
宝积寺 在县西北九十里,唐大中元年建,明正统间重建。
灵真观 在县治西一里义丰山下,伪吴顺义七年建,元末兵燬,明正德间,南昌卫军士王必政鼎建,邑之寺观完美无逾此者。
洞霄观 在县北四十里,宋元徽元年建,元兵燬,正统间重建。
玉清观 在敷阳上乡玉清山之巅,宋庆历间建,元壬辰兵燬,明正统间重建。
岷山观 在敷阳上乡史君山之巅,宋元祐间立,元兵燬,明正统间重建。
白藤观 在敷阳下乡,唐咸通五年建。
金庭山元阳观 去县三十五里,宋庆历间建。
昆崙山元阳观 在新兴上乡,宋嘉泰三年建,元兵燬,明永乐间重建。
瑞昌县
东山寺 在县治东北,宋祥符间创,明封君余有庆捐资重建,本县习仪于此。
利泽寺 在金城乡,晋太元间建。
乌竹寺 在甘露乡,宋庆历间建,元末兵后荆棘草树蓊郁,不知中有寺也,至明万历土人伐薪始窥见,佛罗汉像古甚,祈求甚验,乃渐新之。双泉寺 在甘露乡,宋庆历四年间建,明永乐十四年复兴。
普泽寺 在归义乡武山下,晋建。
南禅寺 在安泰乡,宋庆历五年建,后燬,明崇祯时邑人潘某重建。
净明寺 在安泰乡洪山,宋淳熙时建,明永乐初重修。
四峰寺 在安泰乡,宋元祐间建。
宝林寺 在归义乡赤山坂,宋天圣间建。白水寺 在归义乡,晋时建。
著竹寺 在归义乡,晋时建。
水陆寺 在归义乡宝峰山,元至正间建。良田寺 在清湓乡,宋淳熙间建。
檗禅寺 在黄茅山麓,栋柱窗棂无一非石,雕镂精巧,丹雘辉煌,旧名北禅云,居晦山禅师有诗题壁,重订今名。
梵罗寺 在九都芒种泉古洞之东。
禅岭寺 在九都,三眼禅师道场,久废,康熙初僧印闻重建。
金盆寺 去县三十里,在泰山之岭,乔松疏竹间,坐望匡庐长江。
灵隐寺 在王仙乡南流坂,宋乾德间建。泉坑寺 在王仙乡书堂山下,宋庆历年间创建。
赤岩寺 在王仙乡。
刘城寺 在洪阳上乡。
上泉寺 去县西一百里,宋乾德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崇真寺 在洪阳下乡,去县八十里许,明洪武间重建。
多福寺 在甘露乡下巢湖,元末兵燬,明洪武间重修。
普济寺 在甘露乡之下巢湖,去县三十里,创自东晋,元末兵燬,明洪武间僧碧弘鼎建,弘治间,僧智春重修,有田若干,万历三十三年,经官查明。
大安寺 在金城乡,去荷塘庙后三百步,经龙水荡决,遗址久成莽墟矣。
玉清观 在县西四十里,南唐中建观,有徐铉碑。
广福玉隆观 在县西北之苏山,即苏耽得道之处也。
石头庵 在归义乡之乌冈山,山险而冲行者苦之,康熙十一年,大山居士结屋其间,招行僧以水火接待,劳人庵踞群石中,巑岏错绣棋布星罗,杂以梅香竹韵,坐对悠然。
升龙观 在县治南半里真武观,栋蟠二龙一日忽不见,夜半殿角有声,如风雨骤至,翌日龙还如故,有藻荇在鳞甲间,故名升龙。
石山观 在仙泰乡,去县治西十里,有读书精舍。
湖口县
上钟山观音岩寺 在县南,唐咸通元年,僧雪峰创,院名崇寿,宋隆兴以来倾圮,僧守端重建,改今额,元至正二十三年八月初八日,明太祖驻师南湖嘴,征陈友谅幸本寺,御书济岩二字。下钟山观音岩寺 在县北,唐龙纪元年间创,院名宝钟,宋嘉祐间佛印重修,改今额,元末兵燬,明洪武二十五年重建。
吉祥寺 在县治南三十里,元至正间,雪庵建,明洪武间重建。
三学寺 在彭泽乡,晋陶靖节为邑令时,尝与陆修静、周续之三人论义于此,因名,唐天祐间,僧长庆于故址建寺,改今名,明洪武间重建。无相寺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
治平寺 在黄茅潭界后,晋天福间创,明永乐间重修。
莲花寺 去县东五十里,晋太元十二年慧远创,元兵燬,明洪武六年复葺,今废址见存。海清寺 在上钟山侧,顺治二年火于兵,康熙六年,抚部院董捐赀鼎建,郡人文德翼有记。龙华寺 在县东北二里许,明崇祯间邑人邹
逢吉重修,皇清康熙间,圮参将王之任守备宋善猷等捐赀鼎建。
陪湖寺 在县东四里许,南唐建,明成化元年重修。
庵蓬寺 在花尖山,唐西峰禅师建,明洪武二十三年重修。
莫栎寺 在酬山,元至正中建,明成化三年重建,万历中邑人御史张道创。
龙福寺 在梧桐岭,唐创,明正统元年重修。飞凤寺 在西山,宋建隆二年创,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
长安寺 在皂湖。
宝驮寺 在鞋山之巅。
迎仙寺 在武山。
真如寺 在县东,又名中寺,唐天复二年创,元兵燬,今儒学是其故地。
寿宁寺 在分水岭,旧名寿宁宫,旁有古墓,四石柱犹存,不知为何代冢寿宁庵之名,或以此欤,康熙九年,僧圆柘纠社民重建。
仙真庵 在龙潭山之顶,庵前龙潭有水,四季不涸。
真君庵 在老台山。
白云洞庵 在武山顶,山环苍翠,一窍通天,相传觉显修行始此,旧无建,竖明崇祯十一年,僧赞虚创庵亭于洞内外。
澹庵 宋王枫林结庐于此,取胡澹庵上高宗书楷写壁间,因名,明崇祯庚午,王氏子姓葺而新之,举人王必逑构书室其侧。
金台庵 在下钟山石岩上,明万历中,僧智愚建,俯临大江,竹径盘曲,为钟山绝胜处,今毁。地藏殿 下钟岩松寿山,俱有并系古迹,顺治中修。
行宫殿 东岳行宫,在迎春门外,明万历十一年重建。
石佛楼 在下钟岩,有石佛三座,系唐时像,故名。
观音楼 在下钟山之阳,原名听石楼,顺治二年兵燬,仅存数柱,十三年,巡抚部院蔡士英、兵部郎中陈谦、九江总镇杨捷、南湖营都司孙承乾等捐赀重建。
观音阁 在柘矶,古蛇影寺,明万历十年,朱玉莲同胡国清、李廷相、吕钦、赵思槐等建。
观音龛 在上钟岩右壁间,明万历间,税监李道建,皇清顺治中,巡检王泽远修,康熙二年,参将王之任等僧真木扩基增修。
彭泽县
普明寺 在县西凤凰山下,宋绍兴间建,明洪武间重建。
安禅寺 在新兴乡,汉永平间僧祖印创,明洪武九年重建。
上广福寺 在五柳乡,唐永淳元年僧云溪建,明洪武间重建。
下广福寺 在新兴乡,唐永淳间建,今废。兴善寺 在新兴乡,唐永淳元年建,明洪武间重建。
崇梵寺 在新兴乡,宋隆兴间创,明洪武间重建。
宝林寺 在新兴乡,唐永淳元年创,明洪武间重建。
清凉寺 在太平乡马当山,元泰定间创,明洪武二年重建。
法通寺 在新兴乡,元至正间建,明重建。集福寺 在太平乡,唐永淳间建,明洪武间复兴。
妙智寺 在建安乡,元至正间僧沈觉显建,明天顺间复兴。
真如寺 在建安乡,元皇庆初建,明天顺间重建。
铜铃寺 在建安乡,唐元和间创,明洪武初重建。
石壁鸣山庵 在横山,南去县南四十里。峰林山胜迹庵 在县治东三十里。
集福庵 在县治东三里。
慈善庵 在峡山岭下。
洞岩庵 在岩山洞之右。
净居庵 在浩山绝顶。
西山庵 在陶王山顶。
鸣山庵 在小鸣山。
宝华庵 在武山麓。
甘露庵 在建安乡,县南八十里。
万寿庵 在建安乡,万寿山岑。
通山庵 在建安乡。
潺河山庵 在建安乡二十都。
狮子庵 在新兴乡雷公尖山之顶。
仙真岩庵 在玉壶洞下。
福胜庵 在新兴乡十二都大冲山顶。
竹林山庵 在建安乡童家山。
鹰窠庵 在古楼潭山。
王母尖庵 在九都大郎村。
电母尖庵 在九都儿女桥山顶。
大山顶庵 在新兴乡十二都。
大鸣山庵 在新兴乡二十都。
五龙庵 在太平乡九都。
道观庵 在新兴乡十二都。
观庄庵 在建安乡官步坂左。宿云庵 旧县塘冲山,康熙戊午僧九皋重建。兴隆庵 在城南里许石峰岭官山,僧愿成募修,众僧塔。
大王庙 在磨盘洲。
金龙庵 在沙湾。

九江府驿递考

     府县《志》合载德化县
府总铺 在郡治前,右去二十步许。
石塘铺 在城南十里。
妙智铺 在城南二十里。
太平铺 在城南三十里。
南昌铺 在城南四十里。
义门铺 在城南五十里,至通远驿。
青居铺 在城南六十里。
柏山铺 在城南七十里。
公祖铺 在城南八十里,右南铺八,通德安县。丁田铺 在城西五十里。
朗山铺 在城西七十里。
高良铺 在城西八十里。
新塘铺 在城西九十里。
茂溪铺 在城西一百里,右西铺五,通瑞昌县。安仁铺 在城北十五里。
崇德铺 在城北三十里。
传政铺 在城北四十里,右北铺三,通湖口县,共铺兵五十四名。
德安县
总铺 在县南二十步,向为民居,嘉靖间,知县李萱查出重建。
阳居铺 在县南十里。
米岭铺 在县南二十里,以上二铺,往建昌路。泗溪铺 在县北十里。
黄登铺 在县北二十里,旧名黄埇铺,在西大路黄埇坂,嘉靖间,以西路绕曲,改迁高塘坂。林青铺 在县北三十里,旧在林青坂,今改迁马回岭,以上三铺,北通九江。
横桥铺 在县东十里,通星子县,明嘉靖二十七年,知县蔡元伟重建,而林青一铺与德化交界,上司多此暂憩,尤完美焉。
瑞昌县
总铺 在县东,正屋三间,旧在县前,弘治间,知县潘曰厚因推官,吴经改为府馆,迁于县左,正德间,以其地为旌善亭,迁建于今地。
亭子铺 在县西一十里,正屋三间,东西房各三间,邮亭一所,门一座,缭以垣墙,其驿亭今俱废。
金溪铺 在县治西二十里。
宁公铺 在县治西三十里。
松山铺 在县治西四十里,并上二铺,各正房、东西房各三间,邮亭一所,门一座,俱正德六年修。
安城铺 去县东十五里,房舍久已废毁。濯缨铺 去县东二十里。
洗心铺 去县东三十里,中馆一所,厅三间,隆庆元年知县刘储建。
湖口县
总铺 在县治前二十步,明洪武五年,知县赵祥建,嘉靖崇祯间,知县沈诏陈文德修,皇清顺治二年,兵燬知县黄基昌重建。
山口市铺 去县五里。
新安铺 去县东十五里。
石涧铺 去县东三十里,以上三铺,通彭泽县。苏观铺 去县十里。
曹军桥铺 去县二十里。
文桥铺 去县二十里。
五里铺 去县四十里,以上四铺,通饶州府、都昌县并山口市,俱天启二年增设。
彭泽县
总铺 在县前。
白杨铺 在县南十里。
新桥铺 在县南二十里。
青山铺 在县南三十里。
太平铺 在县南四十里,以上通湖口县。新兴铺 在县北十里。
洪山铺 在县北二十里。
走马铺 在县北三十里,以上通东流县,按《通志》:驿站项下除,顺治十四年、康熙八年裁减外。
原额连受协走递人夫六百三十五名,通远驿夫一百一十九名,协济团山驿夫二名,差马二百一十匹,半通远驿马三十匹,协济团山驿马四匹,半原编驿站各款,共银二万二千七百二十六两六钱六分五釐六毫四丝一忽六微,内已复存,设支解银一万八千一百八十一两三钱三分二釐五毫一丝三忽二微八纤,见候复还补足原额银四千五百四十五两三钱三分三釐一毫二丝八忽三微二纤。

九江府兵制考

        《通志》本府
九江营 驻防九江府,原额经制副将一员,守备二员,千总四员,把总八员,马步战守兵丁一千七百名,今止留马步战守兵丁八百名。南湖营 驻防湖县,原额经制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守兵八百二十六名,今止留步战守兵四百名。

九江府物产考

        《府志》榖属
蚤谷   白谷   红谷
晚稻   乌谷   芒谷
糯谷   麦    豆
黍    芝麻
蔬属
莴苣 性毒,百虫不敢近。
芹菜 生水泽中,气馨味美。
茼蒿 花黄,叶如蒿,初生可食。
芫荽 一名胡荽,味香可食。
萝卜 亦有红、白二种,白者为多耳。
芋 有泥芋、乾芋二种,一名蹲䲭。荇 黄花,叶似莼,可菹。
石耳 可茹,恒生庐山五老峰之巅,取之甚难。蒌蒿 即蒿之,始生者香美,可茹。
芥菜 色青味辣子,可为芥末,又有花芥。马兰 亦生德化湖泽中,香美可茹,亦可乾用。茭笋 多生湖泽中。
茄 有紫、白二色。
瓠 长而瘦曰瓠,短项而腹大曰匏。
蕨 甘滑而性冷,蓄之可茹。
蒜 蒜有分瓣,有独头者。
王瓜 先众瓜而熟,故名。
丝瓜 味甜而性冷,其长者近三四尺,可食。冬瓜 大者数十斤,经霜色白,可久蓄。
莦瓜 皮青而长,又名曰越瓜,可盐、可酱、可糖。西瓜 解暑止烦渴,九江近多种之。
葱 大者为芦葱,次小者为汤葱。
韭 《说文》曰: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笋 竹萌也。
芦笋 即芦之始生者。
果属
桃 有胭脂桃、粉桃、冬桃。
梅 味酸,大者为杏梅。
李 脐深而大,色红黄者可食。
杏 色红而大者可食,小而黄者微酸。
枣 八月熟,味甘可食。
柿 有大棱牛乳柿等名,小而青者不可食。枇杷 色黄如金,味美核大。
榧子 形如橄榄,肉在壳内。
银杏 俗名白果,夜间开花,性冷。
石榴 有红、白二色,味甘酸。
核桃 一名胡桃,味甘气温,食之令人肥健。樱桃 为木多荫,其实先熟,甘美。
葡萄 味甘,有色白而实小者曰水晶葡萄。柑 类橘,圆大倍之,有邹皮狮头、蜜团等名。橙 大而香者佳,皮可蜜煎。
橘 似柑而小,有金橘、蜜橘等名。
栗 味咸气寒,主益气、厚肠胃。
梨 有数种,香水梨为佳。
莲 青、红、白三种。
菱 种有二,野生者小,家种者青而大。
芡 一名鸡头叶,似荷。
荸荠 生水田中,味香甘,其性溃铜。
苦株 实小而圆,味苦涩,亦可作粉。
竹属
猫竹 大者如椽笋,可食。
筀竹 可制器用。
苦竹 节疏体劲,可备击刺。
水竹 体柔,可为束缚。
筋竹 其大次于猫竹。
箭竹 节疏肉厚,可为矢干。
丛竹 夏月始笋,不可食,丛生茂密。
紫竹 皮紫,其大经寸。
斑竹 古传湘妃洒泪成痕。
墨竹 瑞昌特产,苏轼谪黄州,过瑞邑援笔赋诗洒墨于竹而成斑,故浔多斑竹。
木属
松 耐寒叶,新旧相继。
柏 有圆、扁、刺三种,性坚而香。
杉 似松而直。
椿 有二种,叶初生而红,多芒者不可食,白色者香美,可茹,材堪为栋。
楠 有水楠、香楠二种。
梓 可作琴瑟。
桂 性坚,秋始花,花有白、红、黄三色。
桐 三种,有油桐,有白桐,有梧桐。
桑柘 二种,相类可为弓,干叶可饲蚕。
榆 皮可合香。
槐 虚星之精,性畅茂多荫。
枫 似白杨,有脂而香,经霜色丹。
樟 木香,文理细泽,可镂器用。
株 材堪作室,江南多尚之。
檀 性坚,实有黄、白二种。
栗 有麻栗、板栗、尖栗三种。
桧 柏叶松身,亦物之坚致者。
楢 柔忍有性,可制器用。
杨 有黄、白、青、赤四种。
柳 有垂柳,如丝长四五尺。
楮 皮可造纸,实堪入药。
冬青 一名蜡树,经霜不变。
棕榈 叶如扇,皮中纶绳之用。
桕 木坚而叶厚,子经霜绽白者可压油。花属
牡丹 花之富贵者,有浅红、深红、微白、纯白。芍药 荣于仲春,花于孟夏,亦花之富者。金凤 一名凤仙,有红、白、紫数色。
葵 有白、红、黄三色。
鸡冠 有红、白、长、短四种,花如鸡冠。
鹤顶红 一茎挺生,花开如鹤顶,鲜红可爱。石竹 叶小如竹,花色红丽。
海棠 一名棣棠,色黄,繁衍。
山茶 有野产,有家种,色红。
木樨 即桂。
蔷薇 蔓生有刺,花有深红、浅红、纯白三色。荼蘼 叶似棣棠而大,花白而香。
玉簪 以形似名,色白可爱。
木槿 一名佛桑,有红、白、紫数色。
紫荆 花开无叶,色红满树。
瑞香 叶如桃花,附叶间森然如粟,色红而香。谖草 谖者忘也,食之可以忘忧。
芙蓉 一名拒霜,色红而艳。
兰 一干一花而香有馀者曰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曰蕙。
茉莉 性畏寒,花香而清。
菊 种色甚多。
映山红 野生,二月开之,遍山色红。
剪裙罗 色红,花瓣如剪就者。
夜落金 其高尺许,花红而小,朝开夕落,故名。草属
莎 其根即香附草。
茅 丛生如禾,可为覆盖,诗云:昼尔于茅是也。蓼 在陆为荼,在水为蓼。
芦苇 一名萑苇,大者曰芦,小者曰苇。
蘋 生水上,芳洁可羞神明。
虎须 即小菖蒲,状如虎须,故名。
芝 气化而生。
蒿 蒿草之高者也。
芭蕉 大叶丛生。
芒 似茅而大,可索,亦可以为履。
萍 柳絮入水,而生浮无定在。
羽属
鸡 其类不一,乌骨白羽者宜入药。
鹅 一名家雁,《食物本草》云:白者善,苍者发病。鸭 水禽,一名鹜,一名舒凫,种自淮者大。莺 即仓庚也,一名黄鹂,其色釐黑而黄。杜鹃 一名子规,其声凄切,无间昼夜。
雉 一名翟,一名翚,汉避吕后讳改呼野鸡。鹳 状如鹤,清浊则有间矣。
鹰 鸷鸟,一曰鹴鸠,一名征鸣,齐人谓之击征。雁 大者曰鸿,小者曰雁。
凫 水鸟,如鸭者。
乌鸦 不祥之物,其声人所厌闻。
鹞 似鹰而小,亦速疾。
燕 一名鳦应,社南北巢于室庐。
鸠 俗呼斑鸠,项背俱有斑点,如珠。
鸽 状类斑鸠名,色不一,亦家禽耳。
鸳鸯 匹鸟,失其一不食而死。
鹡鸰 水鸟,飞则鸣,行则摇。
鸬鹚 嘴曲如钩,食鱼。
鹭 一名春锄,白色,头上有丝,善捕鱼。
鹯 食雀之鸟,孟子曰:为丛殴雀者,鹯也。鸥 水鸟,生江湖,似鸽,小而群飞。
鹇 色白尾长。
喜鹊 俯鸣则阴,仰鸣则晴。
山鹊 似鹊而有文尾,长嘴脚赤。
白头翁 形小而顶白。
练鹊 色白,尾修,头有长羽。
䲭枭 恶鸟,攫鸟子而食者,声恶,肉美,可作羹。鹌鹑 色黄,赤夏出秋藏,飞必附草。竹鸡 似鸡而小,栖竹间。
伯劳 一名鵙,五月鸣,应阴气也。
百舌 宛啭多音,即布谷。毛属
山牛 一名兕,重千斤,一角青色,其皮坚厚,可以制铠。
野猪 形类家畜而小,脚长牙利,人不敢近,一种名毫猪,有箭,怒则奋以射人,可为簪。
獐 一名麇鹿,属无角,生陂泽中,牙而不能噬。麂 獐类,大者为獐,小者为麂。
鹿 鹿性警防,分背而食,以备害,爱其类发于天性。
兔 月之精,视月而孕口吐,而生性阴狡。虎 西方猛兽,善搏噬。
豹 小于虎,毛黄身似狗,而尾长颊白,高前广后而文黑如钱。
狐狸 性多疑,邪媚之兽。
猴 一名猱,性善,升木。
獭 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陆居,食鱼月令云孟春獭祭鱼,然后渔人入泽梁。
鳞属
鲤 鱼之贵者。
鲂 身广而薄,即今之鳞鱼也。
鲢 身扁小而鳞细。
鳙 状似鲢,首大尾小,为稍异耳。鳣 俗名黄鱼,似龙,黄色,锐头口,在颔下、背上、腹下皆有甲,大者千馀斤,可作醢。
鲔 俗名鲟鱼,似鳣而小,色青黑。
鳜 《赤壁赋》云: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即此。鲫 体促腹大而脊隆,味肥美。
鳡 身厚而长背,青腹白巨口,食鱼。鯮 身似鳡尖锐。鲿 燕头鱼身,颊骨正,黄鱼之有力解飞者。鮰 似鲿而大,白无鳞,味肥美。鲩 一名鲩鱼,身厚而圆,有青、白二色。鳟 似鲿而鳞细,赤眼,好独行,字从鳟以此。鲥 形似白鲢,仲夏出鱼之极美者,多出彭泽。鲚刀鱼 味美多剌,杨花飞始出。
河豚 形似鲿而大,无颊骨,子有毒,肉极美。鲦 形狭而长,若条然,故名。
鳝 类蛇而无鳞,可治瘵。
鳗 似鳝而大,青色白腹,亦无鳞,俗呼为白鳝。鳅鲇 大首方口,背青黑无鳞,多涎,别名鳀鱼。鳠 似鲇而大,色白。白鱼 色白巨口,形扁,狭而长。
虾 体曲而多须,湖泽中有之。
鼍 一名土龙,鳞甲黑色,性嗜睡,目睛常闭,能吐雾致雨,善颓岸横飞,声如鼓。
川山甲 色乌而有鳞,伏土中,食蚁,可入药。介属
龟 行气导引,善久藏,性灵可卜。
鳖 形小而白,俗名团鱼。
鼋 鳖之大者。
蟹 经霜后团多黄,味尤美。
蚌 雀鸽所化,故久者能生珠,专一于阴也。螺 湖泽溪港中多有之,性冷,无毒,可食。虫属
蚕 阳物恶水食而不饮,再蚕谓之原蚕。蜂 有土蜂、蜜蜂等名。
蚁 亦有君臣之义。
虾蟆 一名蛙,有黄、黑二色。田鸡 似虾蟆而小,色青可食。蚯蚓 无心之虫,一名曲蟺,一名土龙。
蜈蚣 生卑湿处。
蝇 好交,前足有绞绳之象,故字从蝇。
蜘蛛 结丝以网飞虫。
蟏蛸 今小蜘蛛,长丝者亦布网。
蝶 有纯白、纯黄、五彩三样色。
蛾 茧而出者曰蚕蛾,夜拂灯者曰飞蛾,一名慕光虫,谓不安其昧而乐其明者也。
萤 夜飞,腹下有光而明。
蚊 长喙如针,善螫,性畏烟,以艾熏之即溃。蜻蜓 六足四翼,其翅轻薄如蝉。
鼠 物之害人者,有齿无牙,能穿墉作穴。蜉蝣 渠略也。
蝉 一名蜩,一名螗。
蜾蠃 即今细腰土蜂。
蠓 小虫似蜗乱飞者,一名醯鸡。
螳螂 色青而形瘦。
蝙蝠 鼠之有翼者。
蟋蟀 似蝗而小,正黑光泽如漆。
蚱蜢 蝗属,青色,长股叠翅,即螽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