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六十一卷目录
广信府部汇考一
广信府建置沿革考
广信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广信府星野考
广信府山川考一
广信府建置沿革考
广信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广信府星野考
广信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八百六十一卷
广信府部汇考一
广信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越地。战国属楚,秦并天下为九江郡,又析为会稽郡。汉为豫章、会稽二郡地,馀汗、太末二县,实首隶之。三国吴析为庐陵、鄱阳、东阳三郡。晋因之,并隶江州焉。宋、齐、梁、陈析建如旧。隋始为饶、婺二州,复改为鄱阳、东阳二郡。唐初为饶州,寻析为衢州,已乃改为鄱阳、信安郡,最后始为信州,信之名始此。而江南东西道之隶如故。五季南唐,信州之名无改。宋为信州军。元为信州路。明为广信府,领县七。皇清因之。
上饶县〈附郭〉
汉本豫章郡鄱阳县地。三国吴置县。晋省南朝,宋复置。隋省,唐复置,隶饶州,以其在饶州之上故名。寻省入弋阳、乾元,初,复置为信州治。宋属信州军。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八里。
玉山县
隋本东阳郡之信安县地。唐初,为常山、须江、及弋阳三县地。宋绍圣初,析置玉山县,以县有怀玉山故名。初属衢州,后改属信州军。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五十七里。
弋阳县
汉本豫章郡馀汗县地。三国吴析置葛阳县。晋属鄱阳郡。隋改兹县,以地有弋水故名。唐因之,初属饶州,后改属信州。宋属信州军。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七十里。
贵溪县
汉本馀汗县地。隋为弋阳县地。唐永泰初,置兹县,以县在须溪口故名。宋属信州军。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一十里。
铅山县
唐本抚、建二州地,后析上饶、弋阳、五乡,置为场。南唐始置兹县,属信州,以山产铜铅故名。宋初,以县直隶京师,后复隶信州军。元升为州。明复为县,隶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五十七里。
永丰县
唐本饶州上饶县地。乾元初,析置兹县,属信州,以县有永丰山故名。元和中,省入上饶县。宋复置,属信州军。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九里。
兴安县
明嘉靖辛酉年,割上饶、弋阳二县地,置属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一里。
广信府疆域考
《通志》广信府疆域图本府
东至衢州府常山县,界一百七十五里;
西至饶州府安仁县,界三百里;
南至建昌府分水关,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饶州府乐平县,界一百六十里;
自府至省城七百里,至
京师五千五百五十里。
东西广四百七十五里,南北袤三百二十里。
上饶县
上饶附邑也东至玉山县,界五十五里;
西至兴安县,界四十五里;
南至铅山县,界四十五里;
北至饶州府乐平县,界一百三十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一百七十五里。
玉山县
府东一百里为玉山。东至常山县,界三十五里;西至永丰县,界二十里;
南至永丰县,界三十五里;
北至饶州府德兴县,界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五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五十五里。
弋阳县
府西一百二十里为弋阳。东至兴安县,界二十里;
西至贵溪县,界二十里;
南至铅山县,界六十里;
北至饶州府德兴县,界八十里;
东西广四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贵溪县
府西一百九十里为贵溪。东至弋阳县,界四十里;
西至饶州府安仁县,界六十里;
南至建昌府南城县,界一百一十里;
北至饶州府乐平县,界九十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二百里。
铅山县
府南八十里为铅山。东至上饶县,界七十里;西至福建邵武府乌岭,界一百九十里;
南至福建建宁府分水关八十里;
北至弋阳县,界六十里;
东西广二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永丰县
府东南四十五里为永丰。东至衢州府江山县,界六十里;
西至上饶县,界一十五里;
南至上饶县,界八十里;
北至玉山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兴安县
府西八十里为兴安。东至上饶县,界四十里;西至弋阳县,界三十里;
南至铅山县,界三十里;
北至饶州府德兴县,界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形胜附本府〈上饶县附郭〉
李弥大《法海院记》:当吴楚、闽越之交,为东南望镇。
《寰宇记》:川源夐远,关防襟带。
《两贤堂记》:物产丰美,土壤平夷。
《张元贞记》:灵山秀峙,饶江澄凝。
《旧志》:北枕灵阜,南带冰溪,东挹琅峰,西瞻叠巘。玉山县 犬牙闽壤,功曹武安,列于前,怀玉山清耸于后,左右映带冰玉萦纡。
弋阳县 东屹神石,西峙龟峰,北枕厚山,南带弋水。
贵溪县 芗水西环,芒洲东亘。
铅山县 八闽咽喉,两浙要会。
永丰县 南踞谹山,北控灵鹫。
兴安县 横岭窑镇,置邑久安。
广信府星野考
《通志》府属总《史记·天官》:二十八宿主十二州,吴、越之疆。候在荧惑,其占为乌衡。
《汉书·天文志》: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
刘向云:吴地,斗分野。越地,牛、女分野。
蔡邕云:自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吴、越分野。
《晋书·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
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
唐僧一行云:南斗在云汉下流,当淮、海间,为吴分。
《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南各列十一星,其东南垣第六星曰吴越。
《元史·天文志》: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杪入吴越,星纪之次。
清类天文吴分野斗、牛在丑,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属吴越,分扬州。
《一统志》:斗六星二十五度为吴之分野,南昌入斗八度,饶州、广信同居七度。
广信府山川考一 《通志》本府〈上饶县附郭〉
灵山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道家书列为第三十三福地,实府之镇山也。山有七十二峰,约高七千馀丈,绵亘百馀里。上有龙池,东北峰挺立孤石,高百馀丈,宛若人形。下有石井、石室,西峰绝顶有葛仙坛遗址。溪五派,西流入江。唐天宝中,尝投龙于此,遇旱祷之辄应。明大学士夏言诗:立壁峭崖森似戟,攒峰悬峤蹙如螺。九华五老虚揽结,不及灵山秀色多。大学士郑以伟诗:灵山七十二,面面生奇峰。如琢亦如削,或开玉芙蓉。
南屏山 在府城南二里许。有峰尖耸,名狼牙,势自东南来,拱抱府治南之诸山,独此峰为秀,中有东岳庙。
石桥山 在府城西二十里石桥乡,脉由灵山来。其巅平坦可纵步,山半一穴,嵌空穿透,中有老木扶疏,远望如月,又名月岩。宋朱乔年诗:凿透巉岩不记春,山腰千古挂冰轮。元赵孟頫诗:月岩如偃月,风泉洒晴雪。仙境在人间,真成两奇绝。
茶山 在府城北。唐陆鸿渐尝居此,号东冈。子刺史姚骥尝诣其所居凿沼为溟渤之状,积石为嵩华之形。后隐士沈洪乔葺而居之。唐皇甫曾述陆鸿渐山人采茶诗: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磬一声。
铜塘山 在府南百里,险塞危峻,郡之一要害也。中产铜铁,明景泰间,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永丰知县邓颙追捕,遇害。都御史韩雍平之,遂禁冶,设隘戍守其地。皇清顺治九年,奸徒献议复行开采,郡县力陈利害,
奏请加禁勒石纪事。
铁山 在府东南六十里,旧尝冶铁故名,今不产,因更名丁溪山。
铜山 在府西四十五里。《方舆记》云:下有天井广一丈馀,有石倒悬四五尺,如莲花覆盖。其水碧色,莫测深浅,春夏不竭,溉田五顷,天欲雨,井中即有白雾上腾。
乌石山 在府南七十里开化乡,形势巉岩如累黑玉,又名溪傍山。山半有一穴,横深十馀丈,中有石观音一座。
乌龟山 在府西南五里开化乡,其形如龟故名。谚云水打乌龟石,信州出状元。宋徐元杰尝应其谶。
石人峰 在灵山东北,孤石挺立,宛如人形,其下为李将军庙。
南岩 一名卢家岩,去府治西南十里,谺然空嵌可容千百人。下有僧舍十数楹,不假瓦覆,虽大雨无檐溜,声上有一滴泉,五级峰幽,人词客多题咏焉。
妇石 一名缉女石,郡西三十五里石桥乡,山顶圆如毬,又名毬山。
上饶江 在府城北,上流会诸溪水,下经弋阳、贵溪,流入饶州府境。
破石水 在府城西六十里乾元乡,源出福建建阳县,界北流六十里,入上饶江,可通小舟。灵山水 在府东二十五里崇孝乡,源出灵山之南,流百里,入上饶江,可通舟楫。
宋溪 在府城西八十里石桥乡,源出灵山,西流一百二十里入上饶江。《旧经》云:昔有宋氏居此溪侧。唐天宝六载,敕改为宋氏水。
槠溪 在府城西一十里开化乡,发源灵山西
南,流入上饶江,岸多槠木,因名。
峙溪 在府城西二十里,源出石桥乡,东流五十里入于永丰溪,可通小舟。
沙溪 在府城东三十里。郑文恪公居第,有诗:履声新辍北门扉,诏许沙溪薜荔衣。
古良溪 在府城西五十五里永乐乡,源出建阳,界北流与丁溪合,入上饶江。
君迁潭 在府城西五里开化乡,又名五龙潭,《旧经》云:每守佐解任,常祖饯于此,因名。
陆羽泉 在府城北茶山寺,唐陆羽寓其地,即山种茶烹以是泉,故名。
生生泉 明吉水罗洪先记略,生生泉在广信行察院厅事,发之自馀姚,见海翁君始。始君于嘉靖丙午,以刑部郎录囚江右。五月,驻广信郡,大疫,久之从人亦病。是时,院中夜数有怪,窃食守者不能禁,从人亦恐。君闻之,曰:乌有是有之,自速死也。其夕覆灯,衣冠默坐,以验。夜且半,怪果复来严扃,张灯遍索之,有物状类狗,黑身而白脊,因命急击杖,下数百乃死。众疑稍释,而病未解,夜梦神为语曰:明旦天一生至,病可瘳。觉而异之,戒门者毋禁,天一生入,意其人也。日晡矣门外寂然徘徊阶除,见地上津津水若仰,出取锄掘之,不踰尺有泉,涓涓从西北来,窍如杂缕,停如倾注,味甘而寒且冽,君乃悟曰:是固所谓天一生也。命从人饮之,病者立愈。寻命郡之疫者,群取饮之,尽愈。于是坎以为井而石以为甃,名之曰生生泉。
钟石滩 在府城西八十里,滩畔有巨石如钟。南池 在府治内,相传故州学之泮池。
玉山县
怀玉山 在县北一百四十里,高四百馀丈,盘亘三百馀里,界饶信两郡,当吴楚闽越之交,为东南望镇。按《方志》云:天帝遗玉此山,山神藏焉,故名怀玉,或云:山有异光夜烛,因名辉山。唐魏国公贾耽华彝图云:其山上与天际势联北斗。又名玉斗山。
黄石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相传土出黄石,乃丹经所需者,今无。
柳居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惠安乡,唐司空柳先锋宅墓在焉。其右有古井一,泓神龙所潜,岁旱祷之多应。井后有石崖壁立,遇人语声激之,则有泉迸出如泻。
齐峰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招善乡,其脉自永丰来,形如屏。元魏文德居其中,善制墨,土人习之,今失传。
高平山 又名霞山,去县治八十里,上有石坛。相传李仙姑于此得道,岁旱祈祷多验。
龙泉山 在县西八十里衣锦乡,有泉不竭。三清山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玉山乡,高七百馀丈,周围二百馀里,界衢、饶、信三州之境。三峰峻拔,与怀玉山并峙。山岭有方士羽化坛,老子宫观,又有金沙冰玉洞,灵济庙,罗汉洞,李尚书铁炉诸奇胜。
水南山 在县南二里,脉自闽来,形如卓笔。东有功曹山,或云为县令月将星,又云艮方水口山。巅有浮图,旧名立山,自造塔后如顿旗之状,又名武安山。
太甲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安平乡,山势磅礡,当县治之后。昔人建太甲王庙于巅,配以伊尹,未详何义。
沙溪岭 在县五十里宾贤乡,与怀玉山相连,出砚石,盖歙砚之佳者。
泉水岭 距县四十里。岭下有泉涌出,清冷可鉴。流山麓激沫成块,岁久坚硬如石,俗呼为假山石。
金仙岩 一名白龙洞,去县治六十里,中空如室,容数百人。转曲昏黑莫辨,稍前复有天窗透光于洞。相传,昔人结庵于此,夜燃佛灯非物形现,众惧而散,庵亦倾废。
洞岩 在县北三十五里,林壑掩映,山石奇透。溪水流出,其声清壮,越溪行数里,有轩曰尤美,取醉翁亭记林壑尤美之义。
上干溪 在县东五里,其水一自玉山乡金山冰玉洞发源,历干溪小叶而来;一自务林乡常山县界发源,即县令汪杞欲凿以通常山者。二水至是,始合为一,直抵新安堤南,与下干溪合流而去。土人谓之上干溪。
下干溪 在县东南二里,其水一自江山干溪洪桥发源,历平山太平溪而来;一自江山上阳发源,历柳都溪而来,俱至渎口合而为一,抵新安堤,与上干溪合流而去。土人谓之下干溪。
沧溪 在县治二十五里惠安乡,源出江山境,委迤至是,下流二里许与渎口合。中有石陂潴水故名,又呼为石仓,人多钓其下。
冰溪 即玉溪,在县南一里,又名大王潭,其水清洁如冰,故名。
石鼓溪 在县一百二十里衣锦乡,其溪在怀玉山龙潭之侧,中有石,内虚外实,击则有声。崙溪 在县西三十里顺成乡,源出怀玉山西桥,南流至是,抵上饶境,通小舟。
古溪 下干溪至县桃花山有小港,别派以南至酒务,后始合流,故干溪之水得以杀其势。岁久,堙塞,水决堤岸,土人因指为古溪。
古井潭 在县二十五里,其水清深,下有石岩水,脉上通井,渔者入水似闻龙吟之声。
落马潭 《寰宇记》在玉山县北五十里,源出三清山。
寒泉 在县东三十五里石马头,水极清冷,故名。徐与善诗:百尺青烟饮碧流,涓涓涌地晓花浮。寒空石骨飞琼雪,冷性云根漾素秋。
华峰龙井 在县南十五里信丰乡,有龙潜焉,兴云则雨,旱祷多应。
弋阳县
龟峰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有三十二峰,名状各异。中峰如龟,故总名龟峰,又有蜃楼能吐纳云气,可为晴雨之验。宋文节谢枋得诗:三十二峰峰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近观灵山一培塿,俯视彭蠡无波涛。
军阳山 在县南三十里玉亭乡。《方舆志》云:昔有将兵屯于山者,故名。层崖壁立,众山巃嵷,迥不相接,有数石挺出如笋。唐贞元中,产银铁。至宋乾符,不复有。唐李翱有怪峰直耸似华山之句。
待宾山 在县二十五里太平乡。梁大同七年,尝置待宾院,至隋始废。今名狮子岩。
捣药山 在县东一百二十五里太平乡,上有捣药石臼,傍有甘泉,美如饴,又有石桥,长二十步。
乌岭山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玉亭乡,接邵武界岭,东接黄檗山岭,西有水流入贵溪县界。黄檗山 在县治南一百里玉亭乡,与建阳县界相连,出杉木。
金凤山 在县南三十里新政乡,山有奇石,气势回旋,如凤鼓翼。
宝峰山 在县南二十里新政乡,广袤数十里,与灵山龟峰并峙。中有石亭,高七十馀丈,旁有石桥,长五十丈,广二丈。
仙人城山 在县南四十里新政乡,有峰壁立,形如层城。相传昔有仙人蜕骨于此,故名。其巅平,有池水澄冷可掬,亦名赭石。唐顾况弋阳溪中望仙人城,有诗。
神石 在县东南百馀步,横出大溪,捍截奔流,县治赖此,无冲溃之患。
潭石 在县上游十里,许其源东出铅山,分水北至玉山镇,头演迤下流数百里至是,合之渟汇而为重潭,潭中多异石。
石城岩 在县西七十里,其广可容万人。上有石乳泉窦,或方或长,下有仙人迹。
南岩 在县南十里,大石高耸百尺。壁镌古篆二十三字,今渐剥落。
弋阳江 在县东二十里,又名弋溪,源出上饶灵山,西流入县界,又西流六十里入上饶河。《方舆记》云:溪涯有大石,面如镌弋字,因名。
师溪 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入上饶溪。方舆记,昔有隐士胡延居此,远近师之,故名。
明溪 在县西二十里万全乡,源出贵溪县界,南流一十里入县界又五十里出上饶溪,本名弱水,刺史孙成改今名。
桃花滩 在县西四十五里,滩石横绝,缕错如桃花瓣,故名。
信义港 在县东二十里太平乡,源出邵武军,北流五十里入县界,流三十里入上饶溪。方舆记云港旁土地饶沃,人多信义,故名。
重潭 在县西南三里万全乡,通上饶河。《旧志》云:春时有鯸鮧鱼沿流从南湖而上,止于此潭。武石潭 在县东三十里,有石雄踞溪浒,溪流触石汇为深潭,今汪氏世居,实据其胜。
贵溪县
龙虎山 在县南八十里仁福乡象山,一支西行数十里乃折而南,两峰相峙,状若龙虎,道书称二十九福地,汉张道陵炼丹于此。山下有演法观、丹灶、丹井、飞升台,上清宫在龙虎两岐之
间,前对琵琶诸峰,其右为仙岩争效,奇胜萦纡。一水循岩而西,莲花石横塞水口,形胜,炳灵佳气郁积真神仙窟也。今道陵裔世袭真人居之。唐吴均诗:道士身披鱼鬣衣,月明忽上青天飞。龙虎山头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宋江万里诗:凿开风月长生地,占却烟霞不老身。虚靖当年仙去后,不知丹诀付何人。
龙窟山 在县北七十里孝思乡,山有龙井,有龙窟寺,岁旱祷焉。明正德间,姚源寇逸入山,剽掠殆甚。
鹰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仁孝乡,壁立如屏,北接鸡砦,南与黄冈诸山交搆。惠安溪水循山麓屈曲注白塔桥,流按鹰山,以群鹰托巢得名,土人呼鹰为崖,亦称崖山。
三峰山 在县南二里,一名天冠山。三峰相并,东连黄表岩,西接五面山,南北孤绝。明洪武初,岁大祲,邑人夏原友尝即兹山施米,饥氓望以举炊,既乃楼其巅,后人因名其山。
徵君山 在龙虎山前,按张真人家传,其远祖张子明隐居于此,屡徵不起,故名。
贵原山 在县南五十四都,东连火烧岭,南通光泽,西连昂山,北接鳜鱼,广七十馀里。内多良田美地,物产蕃庶,民俗淳厚,故名。山间居民成聚曰:新丰街叶梦,得谒真西山。归经此呼酒,独酌悠然有。马周之想因题其壁,曰新丰云。藐姑山 在县南七十里仙源乡,上有封鬼洞,悫头石,瀑泉飘若马尾,洒双鲤石下经印石入三洪溪,其处有张开府祖垄。相传悫头殒一石,张氏授一官。
洞源山 在县南八十里,一名鬼谷山,道书第十五洞天。世传,鬼谷子尝于此修真,苏秦张仪孙膑从之受学,有苏秦台、张仪井、孙家港云。五面山 在县西南五里,东连三峰山,南一峰屹立削成五面。元赵孟頫诗:洞中即仙境,洞口是桃源。何殊武陵路,鸡犬自成村。
交山 在县南七十里,广八十馀里,物产、民俗与贵溪诸山相类,但岚气太盛,居人多瘿。自鸣山 在县西五十里,邑镇山也。山上有湖,湖上有藤围丈馀,上干云霄,天欲雨则水涌沸,有声如雷,故名。晋石孝子戮父雠于山麓,殁而为神,配享山灵,又名神山。
应天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仙源乡,其山连冈,叠阜自闽而来,至是则魁然磅礡为诸山之宗繇山,支分络布为城邑,为聚落,为神明之居,不可一二数。宋淳熙间,陆子静先生建精舍,读书其中,四方从学者如云。乡人彭世昌为创斋舍数十楹,以处之。先生以其山形如象,更名象山,学者称为象山,先生庆。元二年,门人刘建翁立祠堂于精舍之前,元季燬于兵。明景泰壬申,先生九世孙崇请于都御史韩雍,即其旧址重建祠堂,以修祀事。
上袍岭 在县孝思乡,相传陈丞相康伯谒孚惠祠于此,更服上袍,故名。或以为马廷鸾事。百丈岭 在县北八十里归桂乡,高百馀丈,旧有路通徽、饶二州,后以险绝废。《鄱阳记》云:长沙王屯兵于此。
张镇岭 在县西百里仁孝乡,高二十丈,昔有贤士张镇隐居于此,三聘不起。上出黄莲胜,宣州所产,今无。
鸣琴丘 在县西偏,一丘岿然,林木阴森,清流映带。明夏伯承尝创草堂于其上。
长廊岩 在县南二里。相传,汉王表修炼之所,有炼丹井、洗药池、飞升台。元赵孟頫诗:修岩如长廊,下有流泉注。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徐岩 在县南三里三峰山下,徐绍读书处。其地林深水远,洞穴幽邃,有巨石平坦突出山侧,如月攀萝,可登以望远。
龙口岩 在县南三里,峭石壁立,飞泉二道直下,如龙喷然。元赵子昂诗:峭石立四壁,寒泉飞两龙。人间苦炎热,仙山已秋风。
积翠岩 在县西二十里。《方舆记》云:常蓄烟霭,与五面石相峙。
仙机岩 在县南去龙虎山二里,上清溪西流十里,石壁峭立,列为二十四岩。上出云表,下临渊深,仰而望之,非插羽不可到。宋白玉蟾题仙机岩诗:织就霓裳御冷风,玉梭随手化成龙。天孙归去星河畔,满洞白云机杵空。
仙人石 在县北孝思乡,面瞰溪水,背负断山,屹立若钟形,其腹为巨洞。相传,有仙居焉,故名。伪汉陈友谅陷信时,民争寨其巅,遗迹今存。翻经石 在县南仙源乡。世传,晋简庵和尚尝
坐石诵经。
仙桃石 在县南八十里,日映红鲜,其形如桃。水帘洞 在县南八十里,洞中可容数十人,洞口悬崖而下如垂帘。
风洞 在县南五十里,洞口空狭,常有风气嘘吸因名。
壁鲁洞 在县南八十里,又名西源洞。居绝壁之上,阔二十丈,内有小洞,不可入。白真人尝指授汉天师神虎之法于此。唐皮日休诗:刘根昔成道,兹坞数千年。毵毵被玉体,号曰绿毛仙。芒洲 在县东一里,旧产郁金香草,今无。桂洲 琵琶峰耸立震方,西折而为洲,洲之阳又适与琵琶峰对,而象暨云堂诸峰乃屏于阴洲,寔山水之会也。明大学士夏言先世尝居其上。
芗溪 在县东南五十步,洲出郁金香草,故名。其源由玉山之镇头合铅山之分水,过弋阳经县治入安仁之锦溪,汇于彭蠡湖。
上清溪 在县南一百里,其源有二:一发自分水岭,北流经罗家洲;一发自南城县高阜山,北流经梅潭至人王渡合而西流入于锦溪。须溪 俗呼罗塘港,以其水疾而驶斯须而逝也。《旧志》云:县在须溪,殆谓是欤。发源自光泽县大源官山,东流百里经火烧山折而北流,受南乡三十六源水,至中帆渡入芗溪。
凿石潭 在县西一里许,其涯有十二窍,各大一尺,深丈馀。巅旧有烈女庙,附会伍子胥渡江故事,今废。
圣井 在县东南八十里龙虎山,三井相连,一井在绝顶,人迹罕到。世传有龙居之,投金铁重物则浮,楮帛轻物则沉,苟不精盘旋而出,受之必泛物以酬。水黝黑,中产异鱼,雩者迎以致雨屡验。
三台井 在县南百里仁福乡,三级相连,四时不竭,故名。
丹井 在贵溪县上清宫门右,其水清浅甘香,虽旱不竭。
白水井 在龙虎山前。俗传,明永乐间有内臣谒之,少顷,黄龙出现。
龙女井 在贵溪县南九十里仙源乡。俗传,昔有人见妇人栉发于此,追至其所,遂投井下。后人因求雨有应,故名。
义泉井 在贵溪县南七十里仁福乡,当入闽要路。里人涂氏凿井引泉,作亭其上,真人张宇初题曰义井泉。
铅山县
鹅湖山 在县北十五里鹅湖乡,周围四十馀里,盖县之镇山也。诸峰连络,若狮象犀猊殆一二十计,最高处为峰顶,三峰揭秀。《鄱阳记》云:山上有湖,多生荷,名荷山。东晋时有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更今名。唐大历中,大义禅师植锡山中,双鹅复还。山麓有仁寿院,乃禅师所建,今名鹅湖寺。唐张滨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东山 在县东三里翠微,间有亭。宋绍圣五年,尹苏坚题其额曰俊游,赵克夫治其地为东园,今废。
天柱山 在县东三十里,接下渠,源天柱,名山天下,有四兹,其一焉。
锦屏山 在县东五十里,山形壁立如开图障,亘三百步。崖石老翠,花木閒秀,入其间如登阆风。
铅山 在县西四里,一名桂阳山。产铅,县因之名,今无。
薜尊山 在县西五里。宋皇祐中,尝产铜,今无。马坞山 在县西七里。宋元丰中,尝产铜,今无。铜宝山 在县西南七里招善乡,一名七宝山。石窍中胆泉涌出,浸铁成铜,天久晴有矾可拾。宋建隆三年,置铜场,今泉绝俱废。
洪洋山 在县南五里,宋治平中,尝产青绿,政和年间,即废。
葛仙山 在县南五里招善乡,巍然作镇,由山北真净寺循涧且尽,始缘鸟道至山之半,犹历三十六嶪一嶪一高,方至绝顶,有上马、下马、试剑、息心等石丹井,仙坛为葛元福地。
芙蓉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仁义乡,峰峦耸秀,县境诸山之最胜者。
状元山 在县西北六里。宋状元刘辉读书地也。中分为路,东曰桂林,西曰清风,峡本土山,辉始经之洗土至骨石,多空嵌,中得巨砻,两崖崭
岩,寒气逼人,有读书岩。古藤皆数十丈,盘结左右,蹑级而上,随形赋胜若小蓬莱,其下复偃津,流为双溪。
分水岭 在县南七十里,闽楚自此分流,故名。月岩 在县东二十里戒珠院之右,石拥土中者,甚富。岩高丈馀,如圆龛状,前有天然石梁,由梁升有双柱。宋庆元四年,尉吴绍古得之,命今名。
八字岩 在县西四里即白石之巅,有天成八字,极端楷。俗传,吕真人逐蛇入岩中,以剑画成字。
积翠岩 在县西四里。晋太始间,高将军猎逐白鹿至积翠岩。《方舆记》云:积翠岩房蓄烟霭,五峰相对,自五峰以东由断玉峡二十馀步,有石屹立,名擎天柱。又一岩天成,两窦如日月相对,名合璧。循右转,有云壑、藏云洞、玉麒麟、馀可名者,尚多。宋庆元六年,赵不迂开辟,中为堂,望之如五云缥缈间,后得拄杖泉,亦足用。
云岩 在县西十八里,直嵩山之前,松径数百步始至其巅。两崖崚层,皆怪石,有蛟螭蟠状。其上天窗宝盖不可形模,地势渐高,道人为桥,为堂,为殿,皆因其次第。一穴可容百许人,若云岩潝然而兴云则斯须雨降,为祷祠之所穴,尽处有叠石室甚隘云。初异物以黄泥封之,与道人为界泥,今亦化为石,指痕尚存。
清风峡读书岩 在县北十里,天成一龛,仅可盘旋。宋状元刘煇读书其中,手题奎星状元四朱字于岩石,今以水涤之,其朱益显。
章岩 在县北四十里,一石斗起不开岩,窦如半规状。中为宣梵院,岩心有石镜,一岩赤色,镜独如玉,往来题记殆遍。宋宣和间,洪刍王师心刻表其上。
蕊云洞 在县东三十里极山之巅,循涧六七里始至。有飞瀑临其前洞之口如门者,三中倚一石,若屏状,周旋可转。最后悬一龙首,水出不竭。由外而内类碧玉池,中起蕊云缜密可玩,旧名徐坞,因其状,更今名。
石城洞 在县西二十五里,石门如城伛偻而入得石室,明甚。四壁嶙峋怪石皆作磬声,又有石钟,高不可击,左一洞可容百许人。宋绍兴间,耘山者因地陷得之。
燕洞 在县西六十里,前临涧水,必苇航可渡。洞口敞显,中亦深明直十馀丈。有石坐石莲之属,其色黄,山巅石之瑰奇者,清润可爱,俗号燕洞岩。
红羊石 在县北十里梅家渡上,山巅怪石十数,或坐,或立,若羊然。
九阳石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汭口,沿溪九山相连,无林木,色如生铁,状如覆釜,以九数得今名。
黄檗源水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源出邵武界,沿流入于桐源。
桐源水 在县南五十五里,源出邵武界,合众流经县三十五里至汭口。
车盘水 在县南六十里,源出崇安分水岭,沿流三十里入于桐源。
上下渠源水 在县南六十里,源出崇安界,沿流六十里入于桐源。
西湖 在县南门外,旧名江家湖,旁有寺观,中涵鹅湖山影。
清湖 在县西二十五里清流乡,其水萦带如玦,滢澈可鉴,故名费鹅湖,兄弟徙居焉。
焦溪 距县百馀步,源出洋源山,沿流经县治循山溪岭入于溪水。色黄,沾衣则腐,以灌溉不损物。
紫溪 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紫溪石垄六十里入桐源。
双溪 二水发闽界,循鸳山流入善政乡,山回溪合风气攸止。明汪宗伯兄弟徙居焉。
大王潭 在县西二十五里,为信河最深澄处。瓢泉 在县东二十五里,形如瓢,宋辛弃疾名之。
葡萄井 在县三十里汭口街,昔有葡萄生井上,蔓延于街,里人汲井泉以资灌溉,明洪武间塞。
石井 在县北四里巨石间,有窦涌泉汇为井。上结龛覆之,井上石文隐起,错缕如莲花倒生,县多胆水,味涩此独甘,昼夜流不竭,溉田数百顷。唐光启中,尝赐额名石井,宋朱晦翁诗:一窦阴风万斛泉,新秋曾此弄清涟。人言湛碧深无底,只恐潜通小有天。通判军州洪刍有记。
永丰县
排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周安乡,山形排列如屏。《地理志》云:出将富贵绵远不绝,周氏世家焉。宋有世杰者,为东南第二将;端礼者,为江南第十将。至今人尚气岸盖兹山所钟云。
雨石山 在县东三十里周安乡,石崖撑空有岩洞,旱祷尝雨,故名。
仙人掌山 在南三十五里,自蒋峰发脉,周回四里,山顶石峰壁立,其侧有裂痕如印掌。覆船山 在县东十里,上有泉眼八十四,冬夏不竭,溉田万亩,今泉眼存者,仅三四耳,以其形似覆船,故名。
灵鹫山 在县东三十里周安乡,上有光相洞。两崖如削,其西有宝积院,张忠文衣冠墓在焉。墓前又有郑威悯公庙,以张同祀。
鹤山 在县西二十里周安乡,高八十馀丈,周回六十里。有龙井,天欲雨则白雾上腾,人以为验,旱祷之,多应。
永丰山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如石囷,下瞰溪流。传云:山生石乳,赤则岁旱,白则年丰,故名永丰。
松峰山 在县东七十里永平乡,其山高百丈,周围百馀里,东即浙西界。山岭有龙湫,遇旱,祷之辄应。
双门山 在县东三十里周安乡,两峰并峙,望之如门,高五十馀丈,周围各二十馀里,东接衢州,北连玉山,有水东南流入玉山界。
三岩山 在县东六十里周安乡,高三百馀丈,周围七十里。屹立孤高,六石峰相望,群山皆处其下。有三石岩,宽广五六丈,三岩院建其中,泉涧渊深。俗传,有龙蛰焉,旱祷则应。
星石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永平乡。俗传,避黄巢之乱者,尝往其巅有藏金焉。今夜分,每见火光所谓夜识金银气,其此类欤。
青金山 在县西二十里崇善乡,接上饶境,三峰鼎峙最秀拔。
钓台石 在县东十里东欢桥上,有石岿然,上可坐十数人,形类钓台,故名。
永丰溪 一名乾封,发源建宁,盘亭入永丰县界,流三十里与双山柘阳溪合,十里至四都与杉溪合,又十五里至县前直抵上饶龙潭与玉山水合流。
永平溪 在县东四十五里永平乡,岸多杉木,一名杉溪,四十里入永丰溪,合扺上饶。
卓钖泉 在县周安乡博山寺后。唐绍国师开基于此,因无水卓锡得泉,故名。
兴安县
重山 在县北八十里,重峦叠巘,岧峣巀嵲。宋谢文节公筑室读书于其上,因号叠山,今书院遗址尚存。
岩山 势由重山来,迂纡昂伏数十里再折而南,平巘绝壁谺然嵌谾,可容万人。有石泉甘美可爱。
赭亭山 在县东五十里,山形方正如削,望之亭,亭其色赤,无林木。旁一小山相肖,曰小赭亭。俗称东汉李恂封赭亭侯,即此也,今义居李氏盖其后。唐末黄巢之乱,人多避难居焉。
黄山 距县六十里与笔架峰相连,上有岩可容千馀人,常避乱于此。
天台山 在县东四十里,有古刹踞巨石上,楼阁崚嶒,驾空峭立,由石梯循级而登,圭峰赭亭、鹤石诸山可一望了了。左右有一线天、鸳鸯、莲花屏风诸异石,刻虎啸二字及吕仙像于壁,游人多留题焉。
横峰 在县东四十里太平乡,高二十馀丈,其下居民稠密,多以陶器为业。
笔架峰 在县六十里,由笄尖蜿蜒而下,矗起三峰,形如笔架。
岑山岩 在县北二里许,石洞空阔,洞中有观音阁、金刚楼、铁瓦观。门前有石穴,出水最清,名介泉,凡游者濯缨于此。崖后有石狮、石象、石鲤诸形状,有一滴泉,大旱不绝。有仙人墓宛如冢,传为仙岩慧庵上人卓锡所在。
清流石 在岑岭,泉流甚清,旧刻清流二字于石,有亭,知县刘一贯建。
南源 在县葛源内,四山高耸,唐进士郑畋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