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三十七卷目录
凤阳府部汇考十一
凤阳府古迹考二〈坟墓附〉
凤阳府部艺文一
八公山赋 梁吴均
水论 后周窦俨
泗州先春亭记 宋欧阳修
梁堰赋〈并序〉 秦观
谕中书省臣敕 明太祖
计亩授田敕 同前
赐临濠造作军士衣米敕 同前
督垦农田敕 同前
灵璧磬石赋 吴嵩
君子祠记 薛蕙
创修凤山新路记 杨应聘
与高宝诸生辩水书 常三省
上太守请复北岸书 梅仲炯
凤阳府古迹考二〈坟墓附〉
凤阳府部艺文一
八公山赋 梁吴均
水论 后周窦俨
泗州先春亭记 宋欧阳修
梁堰赋〈并序〉 秦观
谕中书省臣敕 明太祖
计亩授田敕 同前
赐临濠造作军士衣米敕 同前
督垦农田敕 同前
灵璧磬石赋 吴嵩
君子祠记 薛蕙
创修凤山新路记 杨应聘
与高宝诸生辩水书 常三省
上太守请复北岸书 梅仲炯
职方典第八百三十七卷
凤阳府部汇考十一
凤阳府古迹考二〈坟墓附〉
府州县《志》合载本府〈凤阳县附郭〉宋焦千之秀才墓 在焦山南。
王钦若墓 在独山前,见《中都志》。
元香林蔡居士墓 在南左夹门外。
耿坟 在县南一里。
明旧陵 明淳皇帝后陵,在太平乡。
白塔坟 在府西北二十五里,十王四妃坟在焉:寿春王、霍丘王、安丰王、蒙城王、下蔡王、六安王、宝应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寿春王,妃刘氏、霍丘王妃翟氏、安丰王妃赵氏、蒙城王妃田氏。
驸马黄琛墓 在白塔坟南。
辽世子墓 在县东南,相传世子朝南京道卒,太祖命葬此。
中山王徐达祖墓 在县西南二十馀里。东瓯王汤和祖墓 在县东北。
武定侯郭英祖墓 与汤墓相去十馀步。长兴侯耿炳文祖墓 在治西南城。
东胜伯刘谦祖墓 在赐第西南二里。
梁国公赵德胜祖墓 在县西南十里。
六安侯王志祖墓 在县东南翟相山下。单尚书墓 在县西北长淮卫。
尚书顾佐墓 在朝阳门北。
花希周墓 吴郡人。明太祖建龙兴寺,希周岁以米五百石饭僧,其后父子来寺卒焉,赐葬寺山旁。
临淮县
周庄子墓 在县内开元寺后。
明郁尚书墓 在东古城,永乐中赐葬。
怀远县
夏防风墓 在淮心洲上。
周孙叔敖墓 在涂山东北,《史列传》:魏任城王元澄为扬州刺史,镇故春下车,封孙叔敖之墓。汉安亭侯曹义墓 在曹家洲。
桓荣墓 在龙亢集北五里。
明开平王常遇春祖墓 在县南四十里贾村。安平侯李远墓 在县西山底村。
都御史周铨墓 在荆山南麓。
尚书年富墓 在县北清沟旁。
杨应聘墓 在涂山西麓。
成国公朱能祖墓 在县南蓬团村。
指挥常荣墓 在贾村,从征死于阵,赐葬。
定远县
周晋献公墓 《濠梁志》载:在县东八十里,高十馀丈。故老传云:晋献公冢,东去骊姬冢一千步。《图经》云:双墩是也。
楚虞姬墓 即嗟虞墩,在县南六十里,近东城,相传灵璧葬其首,此葬其身。
唐鄂国公尉迟恭墓 在县东八里石羊冈。宋许国公董槐墓 在县西察院后。
双乳墩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高二十丈。不要墩 在县东北七十里,去双乳墩五里,相传双乳墩葬妇,此葬夫。
金姬冢 在县西八十里,无考,俗讹为金鸡,或曰:即金人所杀钟离妇也。高宗封其冢,谓之金鸡。
明黔国公沐英祖墓 在县治西北二里清沟湾。
西宁侯宋晟祖墓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孙家湾。
江国公吴良祖墓 在治东北四十里。
东川侯胡海洋墓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崇信伯费巘墓 在县北一里。
都督李胜墓 去县三十里。
都督赵清墓 在县东四十五里。
都督高智墓 在县东六十里。
都督朱崇墓 在县西六十里。
尚书苗衷墓 在县治西一十里清澄湾,新冈之原,天顺中赐葬。
五河县
宋姨娘子墓 在县西二十里,相传宋杨再兴之后,有勇略久在军中,宋元相拒,以疾卒于永丰乡,遂葬焉。
明平凉侯费聚墓 在治西南六十里仁信乡。少卿丁豫墓 在县西南十二里柿庄。
监察御史丁宁墓 在县南五里安定乡。户部郎中王希善墓 在县东北十里孝感乡。翰林院检讨陈谧墓 在县南七里黄栋庄。佥事李岳墓 在县西五里永丰乡。
佥事王芳墓 在县南十里安定乡。
奉议大夫沈瀚墓 在县西二十一里永丰乡。封户部主事王士诚墓 在县东北十里孝感乡。
监察御史李志墓 在县西五里永丰乡。封大理寺评事王安墓 在县南十里安定乡。副使沈应乾墓 在县南十里安定乡。
节妇胡氏墓 在县南七里黄栋庄。
烈女孙氏墓 在县西南十五里安定乡,有石牌坊一座,祭祀田四十五亩。
虹县
古三皇墓 在潼城西。
汉戚夫人墓 在城西北三十里戚家庄。五女冢 在城西二里,不知何时人,亦不详其姓氏。传云:五女家贫,无赀以葬其亲,相与负土成冢,乡人石刻其像,置于墓侧旁,以表其孝。明临淮伯墓 在城南龙宿沟,邓愈曾祖。南阳侯墓 在城南龙宿沟,邓愈祖。
卫国公邓愈墓 在城南二十里龙宿沟。邑令何诚墓 在永济门外。
陈尚书翌墓 在东门外。
王参政楫墓 在县东二十里。
寿州
唐皋陶冢 《汉书》广览云:在六安县寿州界。周宓子贱墓 在州东南铁佛冈,想传子贱为鲁使,吴卒,安葬之于此。
倚相墓 在州南五里,俗传相王冢,楚左史倚相,古之良史,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者。廉颇墓 在八公山下,《史记》:廉颇死葬于寿春,广平府清河县西三十里,亦有颇墓,当以《史记》为是。
春申君墓 在州东北隅,有遗台存,按《史记》: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李园杀春申君,灭其家楚都寿春,自葬于此。《方舆胜览》载:春申君墓在常德府城中春申国,于吴死于寿春,何由远葬武陵,况其地已入秦,置黔中郡矣,当以葬寿春为是。汉淮南王墓 在南门外,俗称刘王墓,即此。英布墓 在安丰东六十里,有碑题:九江王英布墓。《饶州府志》云:布墓在府城北三百五十里,在安丰者,或其先世之墓也。
三国吴鲁肃冢 在圣福寺东北,《泗州志》又载:肃墓在临淮镇之东二十馀里。
宋刘裕冢 在州东南十里。
五代杨行密墓 无迹可考。
宋汪公冢 在州南四十里,里人谓宋招讨汪立信墓,未详。
明袁洪墓 在州西南五十里,有《唐志》淳碑文。曹良臣墓 在州南井亭铺。
霍丘县
霍叔墓 在县西北淮水东岸。
三国魏王昶墓 在薛家冈。
汉窦融墓 在县西二十里陈家铺,见《明一统志》。
宋韩潭墓 在县治东北隅,明正德间民有掘得潭,自撰墓志碑铭。
明孝子徐汝楫墓 在县西二里。
林泰初墓 在县西吏科冲霄父。
双女冢 在县东三十里。
双烈墓 万言妻吴氏,同妹松花合葬处。
蒙城县
周范蠡冢 在县西北六十里,蠡仕越既灭吴,遂泛舟湖海,卒,葬于此。《新志》在定陶县治东北。
汉王常墓 在檀城内,汉王常封山桑侯,俗呼为唐王墓。
明齐王墓 在茨河南。
泗州
周徐偃王墓 在州治,《通志》略云:在州。《明一统志》载:在嘉兴府城西。按韩昌黎、徐偃王庙碑云:周穆王与楚连谋伐徐,徐君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从之万馀家,偃王死,民号其山为徐山。或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按彭城与徐都相近,谓走彭城是矣,越城隔江湖,仓皇逃难,何由得至,偃王虽走死,嗣君复立,未尝失国,岂有委其先君,远葬于此。其在嘉兴者,或吴灭齐之后,偃王之裔居,吴者所葬而后人误为偃王之墓也,《中都志》辨之详矣。徐君墓 在州北安湖西岸,有土埠,名挂剑台。世传季札挂剑于此,故乡名挂剑,伏滔《北征记》曰:徐城北有大冢,延陵解剑之处。《新志》载:在泗州。又载:在襄城县北一十七里。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吴子使札来聘,至鲁请观周乐,遂历聘齐郑魏晋,而还今泗州徐城,乃古徐国,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正季子使上国,往还所经之地,襄城近楚,非使郑之道,徐君亦无因葬于彼,当载泗州无疑,墓旁有挂剑草,形似剑,可疗心疾。
宋寇莱公墓 在州西四十里。
明祖陵 在州北十三里,明太祖葬其高曾祖三世处,其土自壅为坟。
金尚书纯墓 在应山集。
萧御史玉成墓 在应山集西。
赵少卿墓 在官庄桥。
戚中郎杰墓 在头铺北岸。
常参议三省墓 在华家沟。
盱眙县
楚怀王墓 在县治厅后,遗迹尚存。
汉彭越墓 在县东彭城乡。
武涉墓 在怀德乡。
张元伯墓 在县东张范村。
晋桑维翰墓 在县治招隐洞北。
明杨王坟 在县西八十里津里镇,牧羊山西北,王姓陈淳皇后之父,太祖之外祖。
曹国长公主墓 在灵迹乡,明太祖姊配陇西王李贞,合葬于此。
双贞墓 在县东北庆先门外,即何氏二烈女。陈尚书道墓 在县西南官庄,弘治十七年赐葬。
李行人绍贤墓 在下龟山,正德十四年谏南巡杖,死后赠御史。
冯佥事应京墓 在县西南谥恭节。
天长县
宋朱寿昌墓 在县东四十五里,旧胜因寺西南。
明金尚书纯墓 在龙冈。
张佥事昊墓 在六里墩南。
陶刑部金墓 在芦龙市南。
戴工部愬墓 在龙冈西。
王兵部心墓 在邑东三十里万安镇东。许静庵墓 在南冈。
胡御史士奇墓 在上白湖北。
袁拙庵墓 在汊涧。
宿州
周闵子墓 在州北七十里闵子乡骞山前,墓前有祠,《徐志》载:在萧县东南八十里。《明一统志》:闵子墓在萧县东南闵子村。按宿与萧南北接界,闵子村与闵子乡仅隔一山,其墓本宿而萧亦载者,地相近也。家语闵子鲁人,卒葬历城东五里,宋李濮阳守济南立祠墓前,《苏栾城记》顾细考之,闵子乡骞山南,墓前有祠,祠前有洗絮沟,山下地有名摸儿寒,山前有晒书台,且赡墓田俱在,此岁供春秋二祀,故仍《州志》存焉。宋共姬墓 在相城西山。
汉陈胜墓 在丘疃山西麓。
桓谭冢 在沛地。
元王忠惠公墓
明徐王坟 在州北七十里闵子乡龟山左,丰山右,王,姓马,闵子乡新丰里人,明高皇后父。
灵璧县
楚虞姬墓 在县东十五里,微有遗迹,相传此葬其首。
汉匡衡疑冢 在潼郡东南太平店。
明刘继文墓 在东关外三注山。
杨冀安墓 在县南乡。
颍州
周沈诸梁墓 在州西乡一百二十里,故沈丘县。
彝陵 在州东六十里丘垤连亘,《旧志》以为古国君丘垄掘地得砖,作砚坚润,呼为彝砚。伍奢冢 在州东二里东岳庙后,相传冢中有埋剑、有伐砖者,辄灾仍置故处,乃已旁有池,间出一怪鱼,触之杀人。
晋毕卓墓 在州西二百一十里。
明吕将军墓 在州南一百里安舟冈西,明初从征战,殁,赐葬。
四辅官安然墓 在西门外,洪武中谕葬。李尚书敏墓 在州西瓦店,洪武中赐葬。张光禄泌墓 在州西杨桥集南,永乐中谕葬。韩参政玺墓 在东门外大教场前。
郭参议升墓 在州东七里铺右。
李佥事葵墓 在州东七里冈。
储佥事珊墓 在州西湖东南。
张知县守亨墓 在州西七里河东南。
卢推官翰墓 在州河北岸。
张御史光祖墓 在州西七里河东岸。
张知县熑墓 在州西七里桥西北岸。王给事谟墓 在留陵河东南五里。
王布政之屏墓 在坛家湖东北。
王布政道增墓 在东岳庙东南。
田主事劝墓 在南门外。
宁宝丞中立墓 在州南三里。
徐知府治民墓 在州东二里湾。
刘布政九光墓 在州东七里铺。
张尚书鹤鸣墓 在西湖南半里许。
张副使鹤腾墓 在州西七里。
汤佩韦有光墓 在东岳庙南。
颍上县
周管仲墓 在北关大寺后,今高冢存,《青州志》云:在临淄之阿仲相齐葬齐是也,此盖其先世之墓云。
甘罗墓 在县东颍河北岸。
唐楸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
柔应夫人墓 乃张龙公夫人石氏也,在西南五十里关洲,公与九子皆化龙去,惟遗夫人孤冢在焉。
太和县
周彭丘 在县北三十里茨水之阳,林木郁葱,相传为彭祖之墓。
汉倪丘 在县治北六十里儿宽之墓,明万历二年,知县刘玠建祠于丘上,祀之。
马武墓 在县北三十里。
岑彭墓 在细阳。
纺织娘墓 在县治东南隅,其女美而巧,时人歌曰:太平第三乡出个纺织娘。因名其冢。元貊平章墓 在县东一里,元至正间,任平章事貊高墓也,高孤忠敢言,不畏权势,劾扩廓诛孛罗,屡受特诏,卒于晋,宁子仲礼扶柩葬于此。明王司寇质墓 在崇文门外,正统九年赐葬,谕祭。
双将军墓 在彭丘东二里茨水之阳,相传正德间,追刘六、刘七贼战殁,葬此,两冢并峙。
亳州
古神农衣冠陵 在亳州城内北隅,旧有碑碣,今不存。
商汤陵 在州北涡河北二里许,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长卿按行水灾至亳,谒汤陵。宋祁革先墓 在谯县汤阴乡,革父赠卫尉卿所葬也,欧阳文忠公撰神道碑。
元张八宰相弘略墓 在州东十里涡河南。明刘平章宁墓 在州南五十里。
薛考功蕙墓 在州东南一里,唐顺之撰墓碑。张方伯定墓 在州北一里。
李方伯国士墓 在州东涡河南。
凤阳府部艺文一
《八公山赋》梁·吴均
峻极之山,蓄圣表仙,南参差而望越,北逦迤而怀燕,尔其盘桓基固,含阳藏雾,绝壁崄巇,层岩回互,桂皎月而常圆,云望空而自布,袖以华阆,带以潜淮,文星乱石,藻日流阶,若夫神基巨镇,而卓荦荆河,箕风毕雨,育岭生峨,高岑直兮蔽景,修坂出兮架天,以迎云而就日,若从汉而回山,露泫叶而原净,花映矶而岫鲜,促嶂万寻,平崖亿绝,上披紫而生,烟傍带花而来雪,维英王兮好仙,会八公兮小山,驾飞龙兮翩翩,高驰翔兮翀天。《水论》后周·窦俨
夫水沴所具,厥有二理:一曰数,二曰政。天地有五德:一曰润、二曰暵、三曰生、四曰成、五曰动。五德者,阴阳之使也。阴阳者,水火之本也。阴阳有常德,故水火有常分。奇偶收半,盈虚有准,谓之通政。羡倍过亢极无不至,谓之咎徵。二者大期率有常数,除之主始于渊献,水之行纪于九六,凡千有七百二十八,岁为浩浩之,会当是时也。阴布固阳,澍雨天下,百水底注,涨其通川,岸不受馀,则旁吞原隰、科坎、平概,则漂垫方割。虽尧舜在,上皋夔佐政,亦不能弭其沴也。过此以还,则系于时政。如其后辟狂妄,以自率权臣冒昧以下专政,不明贤,不章则,苦雨数至,潦水积厚,然阴阳之数也。贞元壬辰之水,匪数之期,乃政之感也。德宗之在位也,启导邪政,狎䁥小人,裴延龄专,利为心阴,潜引纳陆贽,有其位弃其言,由是明。明上帝不骏其德,乃降常雨害于粢盛,百川沸腾,坏民庐舍,固其宜也。王者果能修五政,崇五礼。礼不渎,政不紊,则五日一霏溦,十日一霢霂,十五日一滂沱,谓之时雨。所以正五运之制,节占象晷刻,无有差爽,则神农之世其验欤。《泗州先春亭记》宋·欧阳修
景祐二年秋,清河张侯以殿中丞来守泗州,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力出乎州,兵而石出乎南山,作大役而民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者。城堤成,高三十三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坏。既曰: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于是,因前蒋侯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邦人之思也。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于此,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后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之东城上,为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是岁秋,予贬夷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之善为政也。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泽不陂,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盖城郭、道路、旅舍、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著之,以为禦备。今张侯之作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宾客往来,然后私自休焉。故曰:善为政也。先时岁,大水,州几溺,前司封员外郎张侯夏守是州,筑堤以禦之,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故予记其大者详焉。《梁堰赋》〈并序〉秦观
梁武帝天监十三年,用魏降人王足计欲以淮水灌寿阳,乃假太子右卫康绚节,督卒二十万作浮山堰于钟离,而淮流湍驶漂疾,将合复溃。或曰:淮有蛟龙,喜乘风雨坏岸,其性恶。铁绚以为然,乃引东西冶铁器数十万斤,益以薪石沈之,犹踰年乃合堰,袤九里,水逆淮而上,所蒙被甚广。魏人患之,果徙寿阳,戍顿八公山,馀民分就冈陇。未几,淮暴涨堰坏,奔于海,有声如雷,水之怪妖蔽流而下,死者数十万人。初,镇星犯天江而堰,实退舍而坏,呜呼异哉。
繄四渎之并酾兮,实脉络于坤灵。惟长淮之湠漫兮,自桐柏而发源,贯江河以下,骛拉泗沂而左奔。走狞雷以赴海兮,驾扶摇而薄山;固元气之宣节兮,熄众庶之灾患;粤萧梁之服命兮,抗北魏以争衡;信降寇之诡计兮,阻汤汤而倒征;依两崖以受土兮,高合脊于中央;捷竹甾石之不足兮,又沈铁以厌不祥;袤九里以中峙兮,截万派之奔茫;大堤矻乎如墉兮,杞柳郁其成行;展源深而支水兮,虽暂否而必通;倏鲸吼以奔溃兮,与苍苍而俱东;若燃犀之照渚兮,旅百怪而争遒;马暴怒而虚蹀兮,虎叫咆而相纠;哀死者之数万兮,孤魂逝其焉游;背自然以司凿兮,固神禹之所恶;世苟近以昧远兮,或不改其此度;螳螂怒臂以当车兮,飞卫衔石而填海;憯梁人之不思兮,卒取非于异代;岂方迫于寻引兮,不遑议夫无穷;将奸臣取容以幸入兮,公相援而欺蒙;抑五材囚壮之有数兮,特假手于憧憧。系曰:敦阜寇,冥大川,屯精气,扶舆变,乾文运,徒力顿,漂无根,潮波复,故弥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