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百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卷目录

 宁国府部汇考六
  宁国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八百卷

宁国府部汇考六

宁国府祠庙考一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宣城县附郭〉
社稷坛 在西郊一里许,北向社右稷,左并用木主初坛,在北郭明洪武戊午徙今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郊半里许,南向中为风云雷雨左山川右城隍,初坛在城南五里明洪武乙丑徙今所。
厉坛 在北郊半里许,垣门庖湢略备。
城隍庙 在县治东南。
褒烈庙 在西门内祀,宋资政殿学士知州事李庄简光岁,用六月朔日,相传为公诞辰,宋乾道中公以禦寇功诏立庙祀赐额初,在北门外元末燬,明洪武己酉徙建此。
遗爱祠 在小东门内祀,宋知州张果,明知府袁旭沈性三人,旧有张果庙专祀于城,北铁冶冲后圮故徙祀于此。皇清推官杨应标同知郑载飏士民思之亦附祀于此,癸卯庠生张凤翼里耆高登岱募众重修。文公祠 在北门外,宛陵驿祀宋丞相知州文天祥祠,始于明万历乙亥知府陈俊知县姜奇方建。
汪公祠 在南郭颜家桥,南祀元礼部尚书汪文节泽民。
王公祠 在正学书院祀,明新建伯王文成守仁,以祭酒邹东廓守益少,保尚书欧阳南野德郎中,钱绪山德洪郎中王龙溪畿督学御史,耿天台定向宁国府知府,刘初泉起,宗罗近溪汝芳,宣城县知县,吴疏山悌东平州知州,贡受轩安国项城县知县戚竹坡,衮太常少卿,周讷溪怡参议沈古林,宠参政梅宛溪守德贡士,吴句溪奂等配享。
陈公祠 在今府学正东祀,明礼部尚书陈靖献迪,嘉靖癸巳通判李默建。
俞公祠 在大东门祀,明燕府教授,俞逢辰。万历元年,知府陈俊知县姜奇方奉诏建。
五贤祠 在敬亭山,初祀南齐谢朓,唐李白、韩愈,宋晏殊、范仲淹为五贤。
二烈清风祠 在府治西南,鹿巷口祀元烈女胡氏纪氏姑嫂二人,明弘治壬戌巡按刘淮令郡,邑建题额,嘉靖壬寅知府曹迈修,万历丙子知府陈俊知县姜奇方重修。
烈女祠 在东直街迎春巷口祀,明烈女徐氏祠寻废为尼,舍督学御史贾巡按御史田毁庵,复建祠焉。额曰不泯香名。
东岳庙 在县治后之西北祀,东岳泰山之神。佑圣阁 在府西北街祀,真武为府治,右翼据形家者言此,阁恐犯火灾昔曾画沧洲,图以制之寻因火废里人钟允谐徐云,尤书复画九龙图以制之。
文昌祠 在府儒学东一名,文昌台,上有巍阁明嘉靖丁巳,知府朱大器建,以当学巽位为一郡人文,所系故祀之且为课士之所后圮。皇清康熙丙辰重建。
关帝庙 在北门城闉内,明末宣邑人,又建庙一所于南门城闉内,规模称是。皇清康熙乙丑,同知郑载飏重修,关帝庙于鳌峰之前于庙门。构楼,三楹名培风阁。
东平庙 凡三:一在县治东北大街,今曰高庙一在阳德门外东直街,一在南薰门外庙,冈上并奉,唐忠臣张巡像岁,以七月诞辰邑人赛祭数日。
杨四将军庙 在北门外,尹公桥明天启四年,建祀江河之神。皇清康熙十年十二月十二日,知县李文敏捐俸重建。旧止四楹今拓为八更。于庙前置台壮丽改观庙,后有雷祖阁道士万真元修建。
张公标纸庙 在城北五里,宋建炎间,知府张果梦神语,城将陷没公抱籍入水死,民求得其尸殓而奠之标纸于此,因名曰:标纸庙,后有僧冒据改为法露庵。张公祀几废。皇清康熙九年,知县李文敏询知颠末曰张公功德。在民没其祀不可,为捐俸建楼,于佛庐之上仍祀张公像令僧守之遂复。
英济庙 在薰化门内,相传为昭明太子,行祠能弥火灾今额火王庙。
陵阳土地庙 在陵阳山北,麓府治后,相传宋,建炎间知府张果夜梦神,告曰我陵阳山土地神也。明日午有大水漂没城,郭公可抵横涧遇老人,宜丐免之果,如期抱民籍至涧一老人,横笛乘牛来水亦暴,至恳告不得请遂,抱籍入水死城得不没郡,人德张公尤德土地,今奉祀不衰自。皇清以来,屡著灵应香火益盛。顺治初道官高必进复募建,三清阁关帝殿于庙后。
三皇庙 在县学西。
昌黎祠 在旧州学内。
二仙祠 在府治后祀,南齐谢朓唐李白。六先生祠 在旧州学内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张栻。
义烈祠 在北关外祀,宋赤心队将刘晏,宋建炎中赴郡守李光援与溃盗戚方战,死土人哀之为建庙,奉祀晏字平甫严州人。
鲁王庙 在城东南钱村祀,隋梅知岩隋末大乱知岩,有保障功故庙祀,按史无鲁王封敕故《嘉靖志》曰:鲁府君庙。考《万历志》曰:鲁王庙今从之。
项王庙 在峄山下,祀楚王项羽,相传羽尝驻军于此。为之立祠今遗址尚在。
三圣庙 在天庆观之左,宋建炎叛寇戚方围城,急忽有神,亲见爪指,城南长逾尺知州事,李光焚香祝之贼,炮反击贼遂,退三圣长曰贺息次曰游奕,三曰金甲光为立祠。
敏应庙 在敬亭山麓祀,广惠王之神,始于南宋元嘉,中有魏长史者,自江右载豆来,宣城忽有梓木并舟而行,夜梦神告曰:我钱塘梓府君也。欲托祠于昭亭,既而舟至其处,魏度山麓宜为神居,然无以得材,复梦神曰:宣城方病目舟中,豆可疗试之,辄验得钱,既多祠遂成,宋政和,赐额敏应观明初知府黄荣祖复建洪武甲寅知府胡乾祐重建。后圮宣德都纪,徐善渊延江西龙虎山法士,颜福渊捐赀募众。大加修拓崇祯知县,陈泰来改庙门,向东旧路新造石坊规制益雄丽焉。皇清壬子圮,知县李文敏重修。
张侯庙 旧在水阳南二里祀,唐里人张构筑堤,捍禦水灾,广明元年乡人,感而祀之,宋雍熙乙酉知州杨缄重修,今废。
宁国县
社稷坛 在治西二里,明洪武辛亥知县,张居敬建正统间,知县何广植之以松。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二里,明洪武辛亥建。
厉坛 在县北一里。
里社坛 每里设一所,春秋社日里,中父老相率祈报于此。
乡厉坛 每乡设一所以祀,无祀鬼神里中间有行者。
城隍庙 父老相传,明太祖提兵宁国城,隍有捍庇之功,每岁六月初六日,有太牢之祀此为特典异于他县云。
东岳行祠 在县治西北三里,白云山之上,宋乾宁中建,真武庙附其侧,明正统戊辰道会柳玉山建拜亭一所,景泰甲辰道会赵景常重建祠屋三间奉神像于内。
东平庙 在县西城门外,唐太和中建,明永乐癸巳修正,统甲子重建。景泰甲戌邑人,胡璇建拜亭于前。
关帝庙 旧在南城门外,明崇祯十年,知县谢绍芳姜全林重建,庙于西城门外,规模壮丽叶承光复于庙门浚池,砌墙备极崇宏之观云。沈大圣祠 在县西三十里,文脊山下,俗传沈乃唐国师归山坐石而化里,人祷雨辄应,宋绍兴中,余丞相端礼来尉于此,会岁旱承县檄诣祠请雨方斋宿梦神语之曰:公后必贵当为公,一雨既寤晨谒祠曰:夜梦果不谬,当新神之祠,须臾元云四集大雨,倾泻竟日夜乃止,后公帅金陵,又梦神来谒,因省旧事乃捐缗钱二百万。附僧以新其祠,后倾圮明洪武辛末归并奉圣禅院,永乐僧普荣重建,其南三十里,有龙池山高五百丈,三峰屹立有龙池。可一亩馀,亦祀神,有庵双桥洪俊建。
英济汪王庙 在县西九十里,麈岭之阳王姓汪讳华绩溪人唐武德中,以宣歙纳款授歙州刺史持节,宣歙杭睦婺饶诸军事封越国公六年,授左卫统军,后为九成宫留守二十一年薨。先是大业间,豪杰并起汪天瑶杀郡守,张公以王摄刺史,宣守闻之将兵,来问王以精兵,八百人来战于宁国,上冈宣守,请降王因抚,定其民选其精锐,以归奄,有六州带甲十万,今庙乃自歙来宣战胜之处也。明洪武间里,人梅荣受重修。
东灵庙 在县治西九十里,石鼓山神姓裴名萃歙人也。水旱祷之必应,按英济王行状云王以歙兵攻宣州至溪方渡马跃坠鞭遣。卒取之不得王怒,拔剑斩之尸立水中,不仆土人异之,因立祠焉今称东灵神。
梅鲁王庙 在县治东北七十里祀,唐梅公知岩也。隋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贼寇蜂起,所在燔劫,于是起兵据郡,以保乡井是时,僭号称王,不可胜数,而知岩独不然,既见天命集,唐则与泾人左难,当俱请入朝使乡邦晏,然不受唐师之伐,是有意于庇。乡土而无意于富天下,最为贤于一时宜秩祀典。
义烈方公庙 在县治西三十里,宋建炎中戚方叛时战殁,有功建庙旌其义烈,元末兵燬于火明洪武辛酉嗣孙方继重修。
徐偃王庙 在县治北二十里,岁旱求雨多应邑令魏公刻石存焉。
章四相公庙 在县治东八十五里,神讳韶南,唐时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宣歙镇将,宋开宝中下金陵诏籍所部兵民入朝,于汴宋太祖因唐官而授之。仍俾抚其众,未几卒乡人,感其功德祠事,甚谨溪南章氏寔神之后。
石王庙 在治北三十里,宋治平间建,后废明洪武乙丑里人王原重修。
汤公庙 在治北三十五里,汤公山宋时所建。昭烈武成王庙 在治南九十里,北姑山下其神世传为周尚父太公望,宋阮助教重建。元末庙废遗像犹存,明洪武中里人重建岁时祈祷有验。
忠显行宫 在治东一百二十七里,宋淳熙中建明弘治己酉邑人潘世南重建。
祠山庙 在治西三里,戈塘祖庙,在广德州神姓张讳渤汉神,爵中曾礼斗广德军横山。明正统中重建,又有行宫一所乡间多,立庙祀为土主求必有应。
黎相公庙 在治北二十里,唐会昌中建,水旱祷之神,姓李讳颖睦州人,尝为建州刺史立庙,黎山里人奉之甚谨,俗因号为黎相公庙。北庙 在治北四里祀,土神谶傅水打北庙,园宁国出状元。宋高宗南渡时,水绕庙吴潜应期生登嘉定状元及第。
圣容庙 在治南九十里,记曰:岳山杨氏三娘少奉佛不茹荤父母责之嫁,遂遁迹不复见乡人惊异,因刻木为像祀之号,圣容菩萨自南唐保大末显灵。历宋元至于今去庙半里许,有龙池岁旱祷之。宋皇祐中郡守,廖公讳询祷雨感应献道服三袭,仍设像于郡城内景德寺,今宣城旌德,皆有行祠而此则其祖庙。
晏公庙 在治西城外,今废。
灵应五显庙 在治西门外,明正德己卯知县,王时正废其庙,为书院,嘉靖己酉乡,绅袁泽复建庙于晏公庙遗址并安晏公神于内,崇祯间乡绅汪侍御改建庙于旧址之右。
泾县
社稷坛 在县东北二里,地名下幕旧在儒学东明知县王弁,改筑于此。瘗坎在其西北由北门入北向社右稷左。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济农仓前旧在瑞莲坊明知县,王弁改筑于此,南向中题曰风云雷雨之师左,曰泾县境内山川之神右,曰县城隍之神馀并同社稷。
里社坛 明洪武八年,令每里置坛一所周以土墙不屋,凡遇春秋二社父老祈祷。
厉坛 在县东北一里,下幕聚粮仓北,明知县强珍置坛高五尺广袤五丈。
城隍庙 在儒学之北,钦贤桥侧邑之建庙,则在宋初政和五年,知县胡仔一新庙宇。嘉定辛未庙,悉倾圮知县,王栐率邑人葺之,是后洪水推荡无存,明成化庚寅,知县强珍买地迁于县学之北。
衙司土地祠 在县治仪门东。
伏魔殿 在宣阳观之西,明万历间,知县张尧文建。
灵惠庙 在县治西五里,湖山下邑人立,为土主神之行祠,散在各乡村甚多。
王文成公庙 在县西宝胜寺,右水西精舍内,明督学御史黄洪毗建祀,明王新建守仁岁,以春秋二仲次丁日水西山长,同讲学诸人致祀。周太保庙 祀吴春谷长周泰。
陈雷二府君庙 在县西南五十里,昔传吴陈焦雷府君宰,泾邑开塘潴水为利,甚溥故祀之。明王祠 祀晋郭璞璞尝,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而内史桓彝,又用其术迁郡治故祀之。萧王庙 在县治东,宋知县王栐建,祀梁高祖武帝文帝三神文帝,即昭明太子,其子嗣位江陵乃追谥焉。
左王庙 在县东北十五里,柏山祀唐戴国公左匡政匡政汉尚书,令左雄之,后尝保障江东进爵为王,故称左王旧载,泾东南五十里者准猷州城址也。今改正之然此。庙泾川独盛四乡俱建水旱疾患祷辄立应。
英济汪王庙 在孤山高岭祀,隋汪华大业间,华与左匡政俱,有保障功并为乡人所祀。石五郎庙 在涌溪口乃隋末汪华之将也,以其杀贼,有功居民立庙。
夫人庙 在县东南六十里,祀唐洪胜可妻梅氏里人,每有所祈祸福,历验以其心香不朽,故称香心夫人。《旧志》以为乡心者误也。
丁仙大王庙 在县东七十里,丁溪祀唐丁令威令威辽东人尝为泾令,有惠政故祀之至宋敕封灵惠昭应侯丁,有二女俗号大仙姑、小仙姑,有二婿,曰洪尚书、马尚书。集福庙 在治南祀,唐张巡,又有行祠五所在乡村。
李翰林祠 在震山永安寺祀,唐供奉李白,白尝游南蓝山乐,其景物欲卜筑焉。
真武庙 在县西南八十里,宝峰岩上,明嘉靖乙亥年,因有火光见数日,有披发人形状一日雷破石一道,萦纡至巅名为天台路遂立庙,其庙循石窍而入,名曰天生门,四周有观音岩,罗汉洞、八仙洞、五屏峰,净身池碧溪桥,龙泉井,瀑布泉,其胜可拟歙之齐云岩。
晏公庙 在县西三十五里,明宣德三年,童孟恭建。
五显公庙 在安济坊其神著灵江东,凡郡邑多祀之。明万历间,掘得断碑上,镌国王大帝等,字年月剥蚀莫辨香座下,又生瑞芝大如车轮因易名瑞芝庵。
承流府君庙 在县南四十里,即承流山之神岁旱祈祷辄应神尝为,令故曰承流取宣化之义,今东流山亦有庙,石井之东与阳山皆有行祠,而此则祖庙也。
张三郎庙 在县西北,丹山乡,马头俗传神小字三郎家,于宣城行廊山,下黄巢之乱因难赴水浮尸溯洄,而上遂立庙于此。
茆司徒庙 各乡有之。
西峰大圣庙 在县东南六十里,荆竹坑每遇旱蝗祈祷有应。
五方龙王庙 在县西北下坊渡。
龙王祠 在旗山顶之北,其山峻拔不可以寻丈计。山顶广数十丈,平坦如掌,有一石炉。凡祈祷者,炷香于此。无不立应盛夏狂风浩荡,寒气凛冽,不容久立,至一岩,有一泓水,名曰龙池,潺湲之声,源流不绝,山脚亦复闻之。
龙王庙 在县北二十里,旵山岁久倾圮。明嘉靖间,僧法云重修,旁有万寿庵。万历间,创建。乙龙王庙 在县东七十里,地名子干。
龙潭圣帝庙 在龙云寺,黄象山之趾,其殿内绘龙潭圣帝张李二禅师父,老相传先是有张李二禅师,著木屐,登黄象峰,卓锡于此。因以建庙旱乾之时祷应如响。
禁山禅师庙 在县东六十五里,禅师名大慧尝结庵,坐禅于貂蝉峰之绝。顶有白衣侍者僧五戒为弟子。
禅师大圣殿 在山之上,自麓至顶,约行数里,崎岖险峻,山木希少,禅师居殿之中,左右有梁和尚,杨和尚。为配不知始于何代前有一池广十馀丈,深不可测,居民祈祷,擅向池中涤手则有螫虫出焉。盛暑中亦有飞雪沾衣寒不可忍。
太平县
社稷坛 在县治西一里,北向社右稷左并用。
木主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南门外,南向为风云雷雨,左山川右城隍。
厉坛 在县治北一里周围数亩。
城隍庙 在县治东顺治八年,知县陈善政重建,庙门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邻署篆同知郑载阳倡修知县贾有福落成。
忠臣庙 在富溪桥南,蔡小妹捐基建,祀唐睢阳太守张巡旧混列诸神。明弘治间知县,王雄改祠忠臣后民间,又杂以他像,嘉靖间知县刘元凯毁之专崇正祀。
关帝庙 在东岳观前右。
晏公庙 在美溪翰林第门内,传自唐建灵显非常,旁有异树枝,不敢侵花坠可以占雨。五显庙 在县南五马坊西。
汪公庙 一在小北门外,一在水东门,一在道泰乡。
九相公庙 一在县东,一在西乡,一在三门。名公祠 在县治西初,为知府及宦生祠,明嘉靖癸卯,知县刘元凯。以宋令孙觉明知县张瀚并祀,名三公祠,后邑士民以刘并入祠,改今名万历乙亥石玉铭重修。
周公祠 在县治西祀太常少卿邑,人周怡明隆庆癸酉巡抚,周道基巡按郭庄请建。万历七年,以后二仲致祭天启三年,敕谥恭节。
节烈祠 在县治南山川坛,右明万历乙卯年,县令蒋汝砺分坛馀地建,造以励风化每年二。仲致祭皇清康熙四年,知县陈恭重修,增主饬祀有序。
旌德县
社稷坛 旧在县治西南四十步,城隍祠东以虎山不宜建社,宋宝庆元年,县令方辅徙建,徽水门傍,乔如冈,复加营葺。元至元二十年,县尹单执中移置县,南二里,地名南冲元贞二年。县尹王祯以其地僻隘乃择立,于县西南郛郭之侧,设二坛东社西稷,仍构祭堂一十六楹,明洪武八年,知县赵约礼筑土为坛缭,以周垣在北门之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之西山,明洪武八年知县赵约礼,肇建其坛南向。竺山祈泽古坛 明隆庆元年修。
法雨坛 在县治西三十五里,上泾乡明成化三年立万历二年重建。
厉坛 在县之北门外,明洪武八年知县赵约礼建,万历己亥知县苏宇庶砌墙立碑。
城隍庙 在县治西南四十步,宋令李瞻莫泽方辅相继,建修元至元中县,尹单执中创亭于殿前十步元贞乙未,达鲁花赤教化的整修壮丽,明洪武三年,颁降制度知县朱铎拓基重建。睢阳庙 旧名威显庙,在县东宋景祐间立,嘉定丁丑庙,灾知县莫泽方辅赵时燧增建,宝祐令赵崇涉建楼,元至元戊寅重建。元贞中县尉毛胜刱门,拦台庑至正庚寅饰武士二像于门,壬辰燬于兵,明洪武九年,邑宰赵仲益重建。新敞宏丽景泰中县丞柳遇春重建,灵光楼知县曹祥裴完成化三年。知县彭贤相继修殿塑像,是年冬遭回禄而神像独存成化五年,知县尹清重建庙。貌比前加丽万历间重修。
关帝庙 在城有三乡,都不悉载一在县前明洪武十二年,知县赵仲益立,崇祯十六年,知县刘勷重建。左福禄司右赵,元帅同祀一在石岭头众姓建一在北门外崇祯年间建。
五显庙 在县招坊唐光启中,神降于歙之婺源灵迹显应所在立祠,宋大观中赐灵胜庙,额方腊之变,周令君梦神,使邑人避之。免于难寻封侯爵绍兴间,新安郡王吴璘镇,蜀每战见神为之助,遣使致享礼绍兴十年建。
五猖庙 在县东北。明万历五年建,后迁至睢阳庙门之左明天启年间重建。
汪王庙 在县东六都。
东岳庙 在县南梓山,宋绍兴十年建,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建。庙前千佛楼楼旁,有地藏殿十王殿。
隆兴庙 在县西北四十里汤村口。
西峰庙 在县东三十五里,招贤乡明隆庆五年建。
祠山庙 在县东一十五里,柳山乡明宣德元年建,万历乙酉重建。
张王庙 在县东三十里招贤乡。
威显庙 即祀睢阳张巡,在县西北二十里三溪兴仁乡,宋绍兴二年建。
灵济庙 在县东三十里。
广惠王庙 在上泾乡丰溪之东,即敬亭神宋绍兴初封昭明广惠王。
汉兖州刺史蒋元卿公庙 在县东十都二十五里,招贤乡青下口下。
杨女郎庙 在县东北十五里,祷祀有应南唐保大中创佛舍,今分祠会胜寺即杨三娘庙。寿山汪公古祠 在县治东南十五里,进贤乡明隆庆元年建。
张王祠 在县东三十里,明万历癸巳年立。龙塘龙王祠 在县东五十里,后双峰并立俗曰:丫髻祠,创于唐永泰元年,祠之前曰龙潭山,有水口金树,叶如杉四时不凋,又有岩壁立,下容百人,建祠以为祷雨之所,明万历十八年重建。
西峰神惠永济禅师祠 在县东十里,凤凰山唐光化二年建,万历间重建名唐山殿。
灵惠王祠 在十七都,横山祀丁令威之神明万历中重修。
威显祠 在县东三十五里,招贤乡明隆庆二年建。
大尉殿 在县治东北隅威显庙,宋绍兴十年建,明万历元年重修。
后历殿 在县西五十里,上泾乡明洪武三年建,万历二十二年重建。
云山殿 在县西十里,宋绍兴间建,明万历四年重建,天启年间改建。
钟灵殿 在县东五里招贤乡,明万历七年建。凫山殿 在治东二十五里招贤乡,元元贞年建,下有丹井,龙潭马迹在焉。即陵阳山窦子明放白龙处。
龙王殿 在县东三十里招贤乡,元至正间立明嘉靖四十二年重建,一在县东四十里成化年间建。
东甘露殿 在县东二十八里招贤乡,明成化五年建,嘉靖四十年重建。
游堂殿 在县北三十里柳山乡,宋淳熙八年建,明嘉靖四十三年重建。
释子殿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柳山乡,明洪武三年建,正德十三年七月重建。
柳山殿 在县北一十里,柳山乡明成化间建。正山龙王殿 在十九都明万历三年建。泗洲殿 在县西五十里兴仁乡,明万历三年重建。
南陵县
社稷坛 在县北二里,北向社,右稷左,明正统间县丞萧孟政建,万历癸未知县沈尧中重建。里社坛 每里一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二百步,南向中为风云雷雨左山川,明正统辛酉县丞萧孟政建。厉坛 在北门外房三楹告文碑亭一。
乡厉坛 每里一所与邑厉坛同日致祭。城隍庙 旧在县西一百步内,元末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甘润卜地于县北五百步建正庙寝堂,前后各三间,万历十二年,知县沈尧中给香火田八亩,三十一年,知县朱朝望给田九亩水荡八分,庙内附有东岳殿子孙堂五显祠五福祠。
忠义祠 在籍山桥东祀,佥事吴景,明嘉靖中都御史欧阳必进建。
孝感祠 在县东十字街祀,晋孝子何琦知县郜永春移祀工山忠孝祠及后祠废混祀安贤祠,明万历壬午知县沈尧中复祀本祠。
安贤祠 在开化寺孝子苏仲芳修炼之所,明嘉靖间知县郜永春重修,有碑又建楼五楹楼,下中楹祀张巡李白、杜牧、之李经。何琦吴景六人。万历壬午,知县沈尧中申补苏仲芳。
文昌祠 在安贤祠楼,上知县沈尧中建。烈女祠 在城隍庙东,为梅氏柏香建,旁有烈女坊。明万历壬午,知县沈尧中申入烈女汪氏德香,改扁双烈。皇清顺治六年,署县事徽州府,督粮厅马逢皋增入。
烈女何氏金妹,改贞烈祠十三年,知县杨必达重修。
关王庙 在县西十步,明景泰壬申,知县金鼎重建。止内堂一所万历壬午,知县沈尧中建置大门三间,又给绝产军田供祭,有碑崇祯末重修。又买民基扩殿后屋二间,天井一块庙东隅厨房一间,门前香炉,亭一间,并置祭田三十亩。广惠王庙 在工山下亦祀,何琦原称朗公,宋绍兴二十八年,亢旱祷雨,有应知县葛祺,以闻
敕加冲真显贶侯后加封王。淳熙十五年,知县郭峣以祈祷默应修葺,其庙明知县沈尧中重修。
晏公庙 在县北二里,惠民桥外明洪武二十七年建。
三皇庙 在县东五十里,今废。
周王太保庙 在县北六十里。
孚应王庙 在县东南二百步,俗呼为康舍人庙本东岳下神正庙,在信州弋阳县熙宁中,显迹信土宣和初旱,祷辄应诏封英显侯建炎中寇侵境,太尉申公奏侯有阴功加封,威济善利王仍为文刻石,绍兴三十年妖贼,复作郡复上侯阴功加封,威济善利孚应王皆信州事。文孝王庙 在县治西二百步,祀梁昭明太子,今废。
火王庙 在天齐观西,明崇祯末重建。
甘相公庙 祀晋甘卓,今废。《郭令志》载本府。《图经》云:晋甘卓,字季思。今去县北七里,无庙,但有甘公城俗呼。为甘罗城中可容二三千人,必甘公庙也。
茅将军庙 在县东迎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