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九十八卷目录
宁国府部汇考四
宁国府关梁考
宁国府封建考
宁国府关梁考
宁国府封建考
职方典第七百九十八卷
宁国府部汇考四
宁国府关梁考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宣城县附郭〉云深桥 在城内鳌峰山下。
遇仙桥 在城内世德坊。
凤凰桥 在泰和门外跨宛溪,明正统中郡守袁旭建,广二丈六尺,长三十丈。
济川桥 在府治阳德门外宛溪,有两桥,上曰凤凰,下曰济川,旧为浮桥,隋开皇中,刺史王选建,济川旧名永安,宋元符间,郡守刘珵重修,明正统中,郡守袁旭易以石广如凤凰桥之数,长损六之一。皇清康熙八年,郡守孔贞来庄泰弘参将韩自隆捐募重修。
宛津桥 在泰和门外,通演武场。明万历中,邑人参政梅守德倡建。皇清康熙八年,郡守孔贞来孝廉梅清倡募重建。
郭门桥 在南直街南,一名衍水桥,明洪武中知县萧吉建。皇清康熙八年,郡守孔贞来孝廉梅清倡募重建。
下郭门桥 在阳德门东街。
政通桥 初名宛水桥,唐垂拱中建,明嘉靖癸巳圮,通判李默重修改定今名,万历中知府陈俊通判石玉铭重修。
小凤凰桥 在南直大街,其水从珍珠塘达宛溪与大凤凰桥水合流。
玉山桥 在城东玉山下,邑人刘炳建。
蒋家桥 在双溪东北。
直溪桥 在直溪铺,里人王昌龄杨廷美建。大成桥 旧名破成桥,明知县萧吉建。皇清康熙八年,知县李文敏重建,改定今名。
父子桥 在城东三十里,寺溪里人知府徐鸿起,子贡士徐肇芳相继各建一桥,土人因名之。计家桥 在双桥东北。
狸头桥 在蒋山里人徐凤建。
折山桥 在折山寺旁,里人王廷宏建。
洪林桥 在城东六十里,明洪武戊申建,宣德戊申修,隆庆中参议沈宠重修,万历中祭酒汤宾尹重建。
花桥 在洪林东十里,邑人陈叔贞重建。西溪桥 里人汤僖建。
福田桥 在阳德门乾明寺前。
永丰桥 在阳德门永丰寺前。
观音桥 在城南五里,明嘉靖中邑人梅守益修。
赵家桥 在城东南,筲箕湾邑人知府赵瑞建。朱武桥 在深沟,邑人知府吴宗周建。
新安桥 一名阮翁桥,在城南十里,夏家渡明弘治中歙人阮辉阮杰建。皇清顺治十年,杰孙知州阮士鹏重修。
横涧桥 即横板桥距城十三里,康熙丙寅年里人侍御梅鋗倡募重修。
长安桥 王子荣建。
永丰桥 汤文质建二桥,水自横山径岩台山来。
峄阳桥 在郡南峄山下,邑人通判梅继勋建。城林桥 在乌木溪,邑人进士赵孟爚建。义济桥 在黄渡今废行人病之。
凤村桥 在城南二十五里,道入华阳。
双庙冈桥 在城南三十五里,许村山里人同知梅守立建。
九里桥 在九里,山里人汤炳建。
飞桥 即引虹桥,在柏枧山飞流界道跨岫为梁,宋淳熙中梅文明鸠族人建,明洪武中梅清四修,万历间中书梅振祚改建,高广构亭其上凡七楹。
颜家桥 在城南一里。
柏山桥 在城南溪头一十里,梅共建。
绿锦桥 在绿锦铺,康熙二年僧性佛募建。河沙桥 在城南十五里,邑人徐瑀建后裔徐自佳相继重修。
鼓城桥 在城南十里,水从孔家冲径此入张家湖。
高桥 在高桥铺距城五十里。
五里桥 在宝城门外五里。
陶公桥 在苦竹山。
寒亭桥 在城西四十里,有寒亭铺。
通津桥 在通津渡从寒亭支流入青弋江,邑人祭酒汤宾尹建。
祝公桥 在双牌铺西。
萧公桥 在五花渡。
镇宁桥 丰乐桥 二桥俱在拱极门直街,明永乐中邑人汤文政建,嘉靖中知府尹宇重修,亦名尹公桥。
七里桥 在城北十里当孔道。
伫云桥 在敬亭南麓,里人汪泓庆建。
峡石桥 在城北十三里,峡石山下。
竹塘桥 在城北五十里,近豹山。
仙人桥 在野猫沟仙人渡小河出口。
宋兴桥 在郡北七十五里,东山左明益藩舍人张相建。
馀含桥 在馀含溪,里人濮镐建,又别有凤凰桥里人濮镛建。
寺左桥 在水阳镇空相寺左。
水碧桥 在水阳东岸北界高淳。
横冈桥 在城北百里横冈山,明宣德中知县萧吉建。
玉溪桥 在黄池镇当驿道,明知府袁旭建。浮桥 在城北一百有十里,境分宁太地接江湖,乃上下之要津,水陆之总口也,旧设渡船二只人马丛舟,每多沉溺之,患其最甚者涨盈港汊,盗舟出没无从盘诘,康熙二十一年,知县袁朝选相形绘图,会宣当两邑设造浮桥一座,凡为斗船十二只,渡夫改为桥夫日司启闭夜,则宁,芜两营拨兵,汛守浮桥既设不独便旅通商,实可消奸弭盗地,虽界限宣当即高溧徽芜等,邑均沾永济其利普矣。
新城渡 在城北馆驿前,三汊河宛句合流之所。
句溪渡 在城东三里,渡口有塔影。
下西渡 在华阳溪与大河合流处。
黄渡 在邑南四十里,旧有义津桥今废为渡。后潭渡 在后潭近安山。
戴村渡 在水东。
中洲渡 在水东。
庙埠渡 在城北十里。
油榨沟渡 在城北二十五里。
新河渡 在城北五十里,塞口山南湖水出此汇大河。
环桥渡 在城东北四十里。
沈村埠渡 在城东北五十里。
掘港渡 在南湖口。
东门渡 由野猫沟通西河。
沙石渡 在沙石湾塞口山。
牛港渡 在慈溪。
方家渡 在慈溪。
龙兴渡 在水阳镇东西两岸,旧设浮桥今废为渡。
管家渡 在城北五十五里,大河左分流由小河西达黄池。
仇公渡 季家渡 束家渡
杨丝渡 四渡由丁家湾达黄池。
玉溪渡 在黄池镇南北二岸,旧时与当涂县分造浮桥,久废后知县袁朝选仍设。
杨家渡 在方山。
周思渡 盐官渡 南庄渡
陈湾渡 俱寒亭境,由行廊山入青弋江。青弋江渡 在城西六十里,宣城南陵分界。麻马渡 在浑水港。
马三埠渡 在南湖当白鱼岭之麓。
曲河渡 在南湖口。
仙人渡 在野猫沟。
宁国县
孔夫关 在县东南一百一十里,宋南渡时建,夫子入吴时适此故名,关废址存明正德丁丑,孝丰汤九毛寇聚抚按以事,闻本府同知魏浚推官万潮知县王廷相奉檄率众守禦,时六月雪深三尺汤寇就擒比,奏祈感龙王之应敕孝丰县,春秋祀之此关在本县十三都三图通孝丰章陈村。
千秋关 在县东百二十里,云梯通于潜县六都阮村。
豪堑关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十三都通于潜县,一都天目山,今关废址存。
唐舍关 在县东一百里,八都通孝丰县上梅西溪。
铜岭关 在县治东一百二十里,十二都通于潜县石佛殿,今关废址存。
白沙关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十四五都通昌化于潜二县界,今关废址存。
马岭关 在县南八十里,十七都通昌化县界。董岭关 在县东八十里,七都通孝丰广德二州县界。
长洪关 在县东三十里,通广德上冲。
枫树岭哨台 在县西五十里,二十四都林密险隘之地所当防守。
独蛇关 在县西四十五里,三十三都西坞村通宣城,辅堂山东溪皆茂林险隘之地所当防守。
盘坑岭关 在县西三十里,济坑进十五里即独蛇关。
伏岭关 在县西七十里,三十二都一二图新坑源通宣城,密垄寇盗出没不常所当防守关废址存亟宜建立。
分水岭关 在县西南八十里,西坑山之上通宣城,盘岭华阳西境之大要害,当与千秋关长洪关并加意防禦焉。
丛山关 在治西一百三十里,绩溪宁国分界之处,宁远绩近近有徽兵防禦。
西津渡桥 在县西三里,明嘉靖中乡绅杨求吾募建。
城东狮子桥 在东城门外,明景泰甲戌胡文通建。
城南附郭桥 在县西南街口,即名南塘桥。东郭桥 在县东一里,一名观音桥。
薛家桥 在县东一十五里,明景泰庚午胡文通建。
薛公桥 在县西二十里,明洪武间建。
禄青桥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左青山右万禄山因名焉,明崇祯间仙中丞建有碑记。
三台桥 在县西六十里,牛头岭下。
大桥 在县西七十里,环溪章氏合族建。小桥 在环溪大桥之上。
通济桥 在县西四十里蟠龙铺。
赤坑口桥 在县西五十里,羊湾之上官埧沟水从桥过,关系甚大近被水冲黄族重修。金华桥 在县西六十里,殿基水口。
八亩桥 在县西六十里,殿基村里。
泗沿桥 在县西六十里。
朋坑桥 在县西一百里。
竹坑桥 在县西一百里。
关英桥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明洪武中建,岁久倾圮,弘治元年饶佐重建。
金坡桥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义民胡广建。跨龙桥 在县西一百三十里,明洪武初建,成化间圮于,水邑人饶养滋复建。
白石桥 在县南五里,明洪武中建。
南郭桥 在县南二百八十步,明弘治甲子歙人程荣华建。
西湾桥 在县南二十里,明永乐癸未章舍保建。
牡丹桥 在县南五十里,明洪武中建。
奚顿桥 在县南五十里,元至正中建至明永乐癸未叶氏重建。
凤凰桥 在县南五十里,明洪武中建。
何村桥 在县南八十里,元至正中建明洪武中杨民庆重建。
前鹤桥 在县南八十里,元至正中建明洪武中金三保重建。
冷渡桥 在县东南九十里,明洪武中建正德间里人仙志睿朱文熙易以石嘉靖十年,奚闻礼募众复建有记。
福源桥 在县东五十里,土名六都桥头宋建,后水冲倒明嘉靖中奚文显重建。
宝石桥 在县东一百五里,明正德间义民朱文荣建有记。
太山桥 在县东七十里,土名七都播狼,明洪武中建,有记后水冲倒。成化中舒洪重建。利市桥 在县南一百里,明洪武中建。
双溪桥 在县北一十里。
斜桥 在县北一里,明正德中邑人章麋建。澳渡桥 在县南一百一十五里,仙志睿建。继祖桥 在县东三十里,邑人胡绍昌建又名
塔里桥。
澄清桥 在县北三十里,徽人胡荣募建,亭三楹可避风雨,明崇祯中水倾一洞。
永宁桥 在县西三十里,明弘治中更名金凤桥。
杨里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叶庄桥 在县西四十里,明天顺中邑人唐峰洪永春建。
将军桥 在县西五十里。
周易桥 在县西七十里,明洪武中建。
洪岭桥 在洪岭殿旁,知县范镐建。
太庙桥 在县西五十里,明洪武中建。
平王桥 在县西七十里,明正德戊寅周兴嵩重建。
杨鼎桥 在县西八十里,明正德戊寅歙人程华荣募建。
环溪大桥 参军章梦麟首倡合族建,桥五洞费缗万金,左接大士阁水月台。
万春桥 在县西八十里。
蜀洪桥 在县西南九十五里,元至正中建明永乐甲午重建。
胡乐桥 在县西九十里,胡乐巡检司今圯。王墓桥 在县西九十五里,明正德戊寅建。长枫桥 在县北一十里。
河沥溪桥 在县东五里,明嘉靖壬午义民胡珂捐金二千建,为九洞。丙戌夏为洪水所泛,辛卯冬珂复建,之后又倒坏,万历戊申知县陈伯龙募民重建,坚固视昔倍加利赖永久宁民至今颂之。
波罗溪渡 在县南四里,入于潜孝丰必经于此。
长墩溪渡 在县南一十里。
五河渡 在县北一十里。
港口渡 在县西北三十六里。
西浔渡 在县北二十五里。
胡乐溪渡 在县西九十里。
汪村渡 在县西二十五里。
东山渡 在县南四十里。
泾县
崇庆桥 在县西五里,明正统丁卯宝胜寺僧道权重建。
赏溪桥 在县西五里,旧治之侧为往来之,冲风物清丽后溪徙于东,而桥犹存,今则以南门外之石桥,为赏溪桥矣。
通济桥 在县西五里,自县渡溪诣灵惠祠下者必由此后山塘水出其下。
回隆桥 在县西五里,明景泰间僧道权重建。斗门桥 在县西七里,其上有冷水桥枫坑水出其下。
三齐桥 在县西丁家渡,里人张一文捐赀创建,蛟汎桥堕。
镇定石桥 在县西二十里,地名店里邑人丁暹捐赀重建。
来龙桥 在县西二十有五里,地名下丁村乡民丁氏徐氏伐石重建。
黄坑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榔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管林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小涧口桥 在县西四十里,田中都义官董九秀建。
马家桥 在县西四十五里,乡民马武聪伐石创建。
沙波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尹村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双涧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风光桥 在县西北一里。
胡陂桥 在县北二里下幕。
幕溪石桥 在县北二里,明隆庆戊辰知县刘世亨檄义民王汝济等建,未几倾圮,义民王鏶又捐巳赀重建。
幕溪通济桥 明奉政大夫赵士际创建。下坊桥 在县西北七里,路通南陵盖昔年溪流未徙实市廛之所也,今废。
响山桥 在县西北十里,路通南陵新村涧水出其下。
昌埧桥 在县北十五里,地名麻园黄埭涧水出其下。
麻园桥 在县北二十里,俗谓即麻源者误也。殿头桥 在县北二十里,跨永丰陂之上有蒋氏居其侧。
琴溪石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明万历间知县
何廷魁建,后知县李邦华成之。
洗马涧桥 在县北三十里,旧传黄巢洗马于此。
左家桥 在县西北三十里。
通济桥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上覆以屋。跨虹桥 在县西北六十五里,地名梅村。兴贤桥 在县西北,明景泰甲戌邑人王凤建。石桥 在县东一里。
三桥 在县东七里,三桥相望故名。
清潭街桥 在县东十五里。
郑家桥 在县东二十里。
佛子溪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义官赵重器建。慈坑石桥 在县东四十里,邑人通判王鉴费巳赀千金建。
白花桥 在县东四十五里。
颜洪桥 在县东四十五里。
茶溪桥 在县东五十里。
深渡桥 在县东五十里,土名三接水当太平铺官道,彼有一溪自旌德至此盘旋者三其涉之,者亦三故名三,接水每溪潦泛涨往来难济,明景泰庚午大安寺僧景贶沿山飞道鼎建三桥。
石鼓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定业寺前明正统庚申僧景贶新建。
榔桥河石桥 在县东六十里,邑人胡佳费己赀造。
寅新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明景泰癸酉新安指挥刘渎本邑县丞郭冥督民姚观生等重建。
镇泾桥 永定桥
钦贤桥 在县南市河边宋建。
低桥 在县南三里。
叶家桥 在县南五里。
平村桥 在县南五里。
万寿桥 在县南五里万寿寺僧法浩伐石创建。
汪陂桥 在县南十里。
官庄桥 在县南三十里。
皇甫桥 在官庄桥之南。
蓝石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石溪陂承流徐氏创建。
莫儿桥 在县南四十里。
凤凰桥 在县南五十里,元至正间里人凤云友建。
金鸡桥 在县南六十里,潘吴村世传金鸡现形于彼及捕则隐而不见。
花林桥 在县南六十里。
仙人桥 在张香都,昔有仙人渡此故岁久不坏。
黄印桥 在张香都,上镌政和二年建。
高桥 在县南七十里。
耿姥渡 在县西北,在下者为下坊渡,在上者为上坊渡,本川介万山之中,至此尽合上游支流而独趋于江,来多去缓或当霪潦暴涨湍流驶急水势不测,旧有官渡朽坏民多病涉,知县习全史下车随捐俸,造新船,往来便之。
高滩渡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章家渡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安吴渡 在县西南五十里。
麻溪渡 在县西南一百里,自万家楼溯流,而上六十里至麻溪,山环水会江左胜地,李白、杜荀鹤各有诗。
纪村渡 在县北五里。
赤滩渡 在县北二十里柏山之下。
马头渡 在县北三十五里。
江村渡 在县南五里。
岩潭渡 在县南十里。
太平县
仙源桥 旧名富溪桥,在南门外,宋绍兴十三年知县张纶建,明正德三年知县张圭改造石桥,四年水崩,知县施用重建,万历四十六年蛟发复崩,崇祯三年邑人方文述捐赀重建,有张万寿助资十之一。
三思桥 源出三门岭下,经县治西街民常病,涉邑人方必通捐赀,造石桥以济,时有兄弟争讼过此,必通谕之,各自悔悟,而返此谓观水之,清思事之,终必白也。观水之,深思险之,不可涉也,又思造桥之,意原欲坦易以相与也,故以三思名。
黄板桥 在文昌阁下。
麻千桥 在南水关内,通邑人往来。
众安桥 在县治西北,宋淳祐庚戌年建。
西桥 在县西弦歌门外,宋绍定四年建。梅溪桥 在县治东北拱极门外,通重兴寺厉坛。
夏家埠桥 崔兆建有桥亭一所又田六亩为修桥费。
津梁桥 在县西三十里,湖深潭山径险仄水势迅激,每春夏间,多为横流所阻,行者维艰,僧人非藏广和募造桥梁,以济往来行旅便之,并建庵其上。
石村桥
东溪渡 在朝宗门下,岁编渡夫二名。
松岩渡 在县南三里,即今之夏家渡岁编渡夫一名。
龙门渡 在县西北五十里,龙门乡旧名何家渡。
安仁渡 在县西五十里,泾阳乡旧有十六渡,水源出黄山曲折乱流凡十有六节,唐李白有潆回十六渡之句。
穰溪渡 在县西六十里,长寿乡界即陈村渡,水出黄山至安仁渡口合舒水东北流。
石村渡
凌滩渡 水涸搭木桥。
旌德县
淳源桥 在县上东门外,当阛阓往来之冲跨越徽水旧名平政,宋元丰中令马譓所造,淳熙中令金㒜绍熙中令李瞻修,开禧中令李延忠重建,易名淳源,嘉定中修,易名跨云,宝祐中令赵崇涉修,易名瑞虹,元至元中达鲁花赤阿秃歹儿重修,易名永安,元贞中令王祯修,仍易名淳源,明永乐四年毁,十年知县谭青移下水三十步建桥名曰驾虹桥,移桥之后邑中多事,词讼蜂起,官吏不久民不安业阴阳家言此桥接本县青龙脉建之,则官民皆安,于是邑人王永常冯仁为倡仍以板为桥,然后邑中清宁正统末令冯本修。正德十年邑人周旭等募缘重修,后冲败嘉靖壬辰更修,万历乙酉知县乐元声增修,天启四年比丘真宿募疏改建。
驾虹桥 在中东门外,明永乐中知县谭青造,旧以石为朵,以木为梁,屡坏屡修,至嘉靖时造今石桥。
黄济桥 在北门黄氏建。
惠济桥 在东溪。
隐仙桥 在县治东。
隐梅桥 在县东南五十步。
三仙桥 在南门里,元郭放斋居士僧无怀新安虚谷居士同游之处。
集贤桥 在南门西。
庆丰桥 在小西门象山下。
万翠桥 在县东北万翠亭旁。
霞溪桥 在护国寺后饶姓造。
惠济桥 在东溪一名杨下溪桥。
广平桥 元至正年间,里人程德仁德义捐赀造。
九间桥 在八都宋咸淳时俞成仪俞宅寿造。长桥 在五都周旭建。
折桂桥 丹桂桥 永福桥 俱在六都程德义孙建。
吴兴桥 在六都旧名板桥,宋绍兴中姚鹏飞建。
昼锦桥 在六都,姚八二建。
崇德桥 在六都,姚懋等建。
兴义桥 在六都,钱村姚八二孙建。
歇口桥 在九都,永庆庵南山水幽雅鲍氏建。衍庆桥 在十都汪开应建。
好里桥 在十都,明成化中汪志义建。
凤凰桥 在凤凰岭下,东北路通宁国。
汝南桥 在十三都七都之界,梅昂建。
凫舄桥 在十三都,凫溪郭某建。
凫滨桥 在十三都,郭氏建。
嗣洪桥 在十三都,明成化元年刘本良建。肖星桥 在十四都,东北乡之大桥明万历十五年里人汤宥建。
梯云桥 在十一都,张永昕建。
授书桥 在十一都,张友海建。
元亨桥 洪元亨建。
横凫桥 在三都,距县西十里通太平。
东固桥 在县西三十里,西通黄华岭南通太平。
玉溪桥 在十八都。
化龙桥 在十八都。
万岁桥 在十八都任锐建。
双溪桥 在十八都戴永昌建。
吕公桥 在琢木岭吕氏建。
孙村桥 在县西三十里。
隆兴桥 在孙村汪元等建。
管家桥 在十八都,明天顺中管骖修。
永便桥 在十八都,管骖建。
高桥 在三都,通西乡大路,距县十里。
丰溪桥 在二十都。
郭公桥 在二十都。
贵兴桥 在二十都吕政妻汪氏建。
宋村桥 在二十都,明弘治中王满宗建西乡村桥。
上虹桥 在十九都王井里。
瑞龙桥 在十九都厚儒里。
桃环桥 在十九都有高山流水之趣。
往南桥 在二都南长岭下。
安丰桥 在南门外,元至正中宋伯明建。双庆桥 在南门外,东沙园吕深建。
黄干桥 在县东通徽过河处。
桂枝桥 在县南六里,僧大千募建通徽大路。隐龙桥 距县十里。
凤仙桥 在方家村口。
攀桂桥 在一都后林。
重新桥 在一都,流滩溪程珙建。
新桥 在县北,通泾县大路司理杨光溥重葺。跳仙桥 在北境十一里,凫山南面水口处。槁口桥 在县北一十里,凫山北流出口之处。石壁桥 距县二十五里,天井水之处战楼跨造其上。
南河桥 在十七都,三溪距县三十里,县中诸水会聚之所河,阔桥长歙北境太平人济渡,明嘉靖癸卯年知府罗汝芳鼎建。
安阳桥 在十都汪福裔建。
社坛桥 在十都。
永济桥 在十都。
南陵县
籍山桥 在县东一百五十步,建立最久。《前志》俱未详年代,知县林鸣盛建,关王楼于上今废。玉带桥 在籍山桥北,知县林鸣盛建。
惠民桥 在县北门外,宋淳熙十六年知县郭峣重建,明成化间知县孔公巨𤣱重修。龙会桥 在县北一里,明万历甲申知县沈尧中建,县治东南西北诸水俱会于此,取两龙交会之义,故名东通大路街费田地系乡绅管橘舍桥西碑亭地,邑民章廷杰献上有奎星阁系知县徐调,元建宋朝儒重修。
箭塘桥 在县北十里民方秀建。
平沟桥 坐繁昌界知县钱照建。
紫衣桥 在县北二十里。
麻桥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张镗建。
后港桥 在县西北一里,明嘉靖间邑民张俶建。
黉塘桥 旧名西溪张绩建,明万历甲申知县沈尧中重建。
上港桥 在县西五里,知县孔公𤣱建。戴塘桥 在县西七里,张绩全造。
杨干桥 在县南四十里。
澄清桥 在县南三十里。
鹅岭桥 在县南二十里,明嘉靖间知县钱照建。
狮子桥 在县南六十步。
降仙桥 在县东南一里,承天观前。
思古桥 在县东南二里,邑民刘时润建刘淠修。
通济桥 在县东六百步,旧名青阳桥,宋元祐三年邑民罗显童应之建,里人刘摭记,明天顺戊寅知县刘纪修,隆庆年间知县丁应诏重修,桥西头牌坊一座。皇清顺治八年,知县宋朝儒重建。
通泾桥 在县东二十里。
筦湖桥 民王奇彦建。
沿墅桥 在县东一十五里,明隆庆间知县丁应诏重建。
蒲桥 在县东二十里。
荻塘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知县钱照建。潘家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
源潭渡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邑民周应聘造。
戴村桥 在三十七都,明崇祯十二年建。利往桥 在三十七都,邑进士张贞建。
春六桥 在中朱村,明万历二十九年朱春六
建。
柿树沟桥 徐成造。
车步渡 在县东北三十里。
盆步渡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清弋江渡 在县东三十里。
沿观渡 在县东北四十里。
中渡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金家阁渡 在县东北三十里。
文公渡 在县北二十五里。
于村渡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姚蒋渡 在县东北三十里。
章公渡 在县东北十五里。
龙潭渡 在县东北四十里。
染村渡 在县北五十里。
三丫渡 在县东北十里。
马人渡 在县北二十五里。
黄墓渡 在县北三十五里。
郭公渡 在县北四十五里。
黄公渡 在县北六十里。
小淮渡 在县北六十五里。
三不管渡 在县北七十里。
螺蛳渡 在县北七十二里。
鲁儿渡 在县北七十五里。
桃木渡 在县北八十里。
宁国府封建考
《通志》汉楚厉王 英光武子建武十五年,封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后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丹阳侯 马遵永元四年以程乡侯徙封。
三国吴
琅琊王 休字大烈大帝第六子,大元元年封权薨亮立徙,封丹阳郡后即位。丹阳侯 应建安二十四年,以录其父皎从定荆州,功封卒无子弟,晞嗣侯有罪自杀国除。宣成侯 诸葛瑾字子瑜,建安二十四年以从袭荆州功封。
宣城侯 蒋壹九江寿春人,钦之子建安二十四年,吴袭荆州钦督水军入沔还道卒录父功,封壹大帝,黄武元年与魏人战殁无嗣国除。
晋
宛陵侯 陶璜秣陵人,初仕吴历显位皓既降璜归晋,武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宣城郡公 裒元帝渡江封子裒为宣城郡公,置内史理郡后为琅琊王食邑,内史摄事如故。琅琊王 昱元帝永昌元年以皇幼子封食邑宣城会稽二郡,太和六年继帝奕即位是为简文帝。
南齐
宣城侯 刘怀珍与齐高帝布衣交,高帝建元元年封。宣城王 萧子琳齐武帝第十九子,武帝永明元年封,后以郡隶扬州近畿不置王国改封南康。
唐
宣城郡王 诵代宗大历中以皇嫡长孙封后,十四年六月进封宣王,十二月德宗立为皇太子,后即位是为顺宗。五代
齐公 徐温。齐王 徐知诰俱杨吴封升宣隶之后,知诰受禅改姓李名升为南唐烈祖,升宣今宁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