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九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九十二卷目录

 徽州府部汇考六
  徽州府风俗考
  徽州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七百九十二卷

徽州府部汇考六

徽州府风俗考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
《淳熙志》:自昔多以材力保捍乡土,其后寖有文士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
《朱熹志》:地杂瓯骆性刚强,君子务为奇,行高节而羞不义,异才间出。
《旧志》:吾郡冠冕之伦,多尚气节,矜取予有唐风瞿瞿之意,其高者杜门却轨自偶,古人监司守相莫能识其面。
《郡志》:山居十之五民,鲜田畴以货,殖为恒产,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倍厚,其家居也为俭啬而务蓄积,女人尤号能俭,大都务为贞洁,虽妾媵女之徒亦以流合为耻,故李维桢曰:歙女流之邹鲁也。
冠礼先正间一行之,婚礼亲迎不行,祭礼有馀之家积半年,力破千百金,裂缯结绮以为台,打毬较射以为玩,高悬金币以为赏,其器则金爵、银瓶、商彝、周鼎,其品则青鸾、朱鹭、斑虎、文鱼,其杂技则角抵、喧傩,而所亲亦献以采莲之舫、积翠之亭,三奠甫完一时毕发则素车丹旐之所,指者不过蒿莱一器白垩数楹而已,至于蒿里荒凉华堂夐隔葬于何地举在何年此非独子孙置之度外,则以形家诪张兆域,卜者拘忌阴阳抑,又年时消长陵谷变迁前日出殡之,家无能置一坏之土,比年以来,此风渐革而堪舆之事急于营谋矣,但求者既多而售者顿涌,甚至周椁片地可以布金而成。
家多故,旧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村落家构祠宇,岁时俎,豆其间,小民亦安土怀生侲子流庸,婚配论门高,治褂裳装具,量其家以为厚薄,重别臧获之等,即其人盛赀厚富行,作吏者终不得列于流辈。
歙之西其俗富厚,备于礼,身安逸,乐而心矜,势能之荣,操其奇赢以相誇诧,然其人貌良而衣缝整齐,缘饰文雅为独胜焉。
《许文穆集》:徽号多讼非怙,终不可化诲,而奸贪出没,乃在簿书转移间,故必严于防检而急于教训。
余窃观里中曩先君,行皆老成,长厚与顷,时异曩长者,多朴茂勤治生,适百里内则担簦蹑蹻徒步行,恂恂礼让即斑白见,父党隅坐,肩随务折,节下人婚姻宴会,朋尊二簋,旦而会日高而罢,促坐话桑麻,生事竟席,无违礼焉,嫁娶问家世不问财帛。
世以侈靡相竞,孰能不波,独患无君子长者为之表率耳。余年来栖迟子舍顷,余兄亦以使事休沐里中,每赴诸荐绅折简之,招相与合尊促坐,尹班陶陶虽过三爵,而无遗愆于监史也,宾主相视莫逆,一以简淡为宗,遂相与證向,今故参酌,奢俭之间,尽为定式。
正月人日其夕,迎紫姑神以卜。
元夕家悬灯于门,游烛龙于衢巷,为土神汪忠烈王寿。
正月三月间迎神赛会舆土神及悉达多太子以游,设俳优假面之戏,飞纤垂髾偏诸革鞜仪卫前导旂旄成行,震于乡井以为奇,巂而西乡会尤盛。
三月上巳竞渡龙舟于河。
清明家家展墓增封悬楮曰:挂纸。
城市四月一日至八日或马或舆奉神出游,旗旄鲜丽,仪卫庄严,又为珠翠金银之冠,盘龙翥凤之饰,旌幢蔽野,箫鼓连天,旋舆绕马几匝,掷幡火上高呼而走。
七月十五日烧盂兰盆于寺,家各追荐。
岁杪家复登墓曰:分岁亲知交修馈遗,除夕悬先人像于堂,陈柑列酒,过灯节乃撤。
休宁县
赵汸《学田记》:四方谓新安为东南邹鲁休宁之
学特,盛岁大比与贡者至千人。
土瘠民劳为俭啬而务蓄积,日三食,食再饘粥,客至不为黍,家不畜乘马、不畜鹅鹜,其弗逮吴越诸郡,邑产相十而用,相百反滥,得富名售虚名而贾实祸可胜叹哉,虽然见义勇为,好行其德,此又不富之富,非他郡富之所能及也。
婺源县
居徽饶之间,山多田少,刀耕火种,仰泽于天,故生计艰,民俗俭,负气讼牒繁,不善服贾,十家之村亦不废诵读,山峻而水清,以故贤才辈生。乡落皆聚族而居,多世族世系,数十代尊卑长幼犹秩秩然,罔敢僭忒,尤重先茔丘墓松楸,世守勿懈。
妇女习其淡薄,针黹纫绩裙布钗,荆而以贞白相尚,虽媵婢亦耻为桑濮。
祁门县
祁山昂峭而水清,驶人故矜名节,产薄行贾四方,志浅易盈务,节俭不即荡淫,士习礼让讲学不辍,服农者十三,服贾者十七。
黟县
徽故越地,禹之苗裔散处,其中故人多俭啬,尽力沟洫,孝弟质行有禹之遗风,黟地狭人寡,纤啬益甚焉。
《旧志》云:山限壤隔民,尚朴实、读书、力田,不事商贾,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服,女子贞洁不淫,佚山谷民衣冠至百年不变。
厥土刚而不化,农人终岁勤劬亩,收不给多,远取于池饶,贫不能负者仰采岩谷薇葛以充。习向重离土一闻挟薄资游都会,相戒摇手近,始学远游,亦知权低昂时取予岁,收贾息然,其家居务俭啬,与贫瘠者等,民重宗义讲世好,婚配论门第,治装具,称其家为厚薄,重别臧,获之等即其人盛赀富厚,终不列于流辈。绩溪县〈按本县风俗与各处相同不另载〉
徽州府祠庙考一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歙县附郭〉
社稷坛 在镇安门外,县从府祀无特建,其坛社右,稷左,用木主题曰:府社府稷之神。岁以春秋二仲上戊日陈主而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紫阳门外,宋元符中分祀于社坛,明社稷别为坛,乃合风云雷雨山川为坛,县从府祀无特建,岁以春秋二仲上丁之第三日陈主而祭。
厉坛 在石壁洲上,县从府祀无特建,岁以清明十月朔凡三日先期以告于城隍厥明导城隍于坛,榜无祀鬼神列坛下祭之。
城隍庙 在问政山麓即紫阳书院,故址县旧从府祀,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史桂芳始建庙,岁以春秋二仲上丁第三日同祭于山川坛,每厉祭则主之。
关帝庙 在乌聊山,旧万山堂基,元至大元年建,至正壬辰兵后庙仅柱立,至明迎仙观道士维扬穆师暹重塑像,构门庑拾级而上,岁以五月十三日祭。
世忠庙 在黄墩,祀陈将军程忠壮公灵洗,宋宝庆中追封广烈侯,赐庙额曰:世忠明洪武初庙。著于令有司致祭,岁以八月祭,丁后二日遣官祭。
蔺将军庙 在潮水门外,祀隋将军蔺亮陈,隋间亮镇新安,常缓带登陴以弓矢靖难有功,又庙在蔺将军岩。
禹王庙 在龙井山,今为文昌阁,康熙元年知府蔺一元同閤郡绅士重建。
文昌祠 在斗山魁杓亭,康熙庚戌知府曹鼎望暨绅士重建,有碑记,岁以春秋上丁日祭。显忠祠 在郡城南街,岁以春秋次丁日祭,明殉难忠臣徽州知府黄、河南左参政郑、辽州左长史绩溪程。
土地祠 在仪门外,朔望行香,岁以二月二日诞辰祭,至年终又祭,祭富八郎同日。忠烈庙 在乌聊山,祀越国公汪华,唐元和三年旱民奏请立庙,宋政和四年赐庙额曰:忠显,德祐元年赐曰:忠烈,元至正元年改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明洪武四年正祀典。
朱文公祠 一在县后,今圮待修,一在紫阳山,去府治五里,俱名紫阳书院,祀太师徽国朱文公熹,岁以三月初九日忌辰九月十五日诞辰致祭,配者二人:蔡西山、黄直卿。
朱韦斋先生祠 在紫阳山书院后高基,祀徽
国文公父松,岁以三月初一日诞辰九月初一日忌辰致祭。
程朱阙里三夫子祠 在堨田,明万历间知县刘伸建,岁以春秋二仲次丁日遣祭。
尚贤祠 在府南门外,原祀太守,晋建康程元谭梁博昌任昉明、莆田陈彦回、福山孙遇、平度张祯、兰州彭泽博罗何歆、新淦张芹、晋江留志淑、岐山王继礼,万历间知县张涛更为尚贤祠,入东剡徐摛合祀共十一人。
双忠祠 在城西孝弟乡,宋绍兴间以进士詹同表闻敕建,《新安文献志》有程黟南歙潜口、张许二将军庙碑。
吕公祠 在太平兴国寺,唐大历间吕渭为州司马于寺隙为堂读书,后立为祠以祀之。孝女祠 在刘村,祀章氏二女。
孝女庙 在城阳山中。
令君祠 在城西十五里,祀元县尹郑安。介庵先生祠 县尹汪寿甫号介庵于此授徒,后人建祠。
姚公祠 在河西桥西路,祀知县姚学闵。史公祠 在紫阳门,祀知县鄱阳史桂芳。两贤祠 在迎恩门内,祀知县郑舜臣彭好古。张公祠 在霞山,祀知县张涛、提督张天禄。孝子祠 祀列代孝子。
节烈祠 在府治水洞口,今圮,江应全捐赀重建郡城机巷口。
谏议祠 在孝弟里,祀宋谢泌。
汪忠悯祠 在县城东,江西副使汪一中为国殉难,后立祠祀之。
旌表孝子祠 在郑村建,祀孝子郑泗。
张公祠 祀知县张齐。
邬公祠 在新安关外,祀知府邬元会。
洪公祠 在河西,祀知府洪有助。
陆公祠 在河西,祀知府陆锡明即瞻淇馆。唐公祠 在河西,祀知府唐良懿即天都书院。李公祠 在河西,祀同知李茂荣。
虞公祠 在教场,祀推官虞廷陛。
刘公祠 在步廊巷,祀知县刘伸。
鲁公祠 在教场,祀推官鲁元宠,一在河西堤上。
戴公祠 在龙王山下,祀知县戴东旻。
倪公祠 在河西,祀知县倪元珙。
傅公祠 在河西,祀知县傅岩。
叶公祠 在相公潭,祀知县叶高标,一在天马山。
胡公祠 在白云楼,祀提督胡茂祯,后改开黄禅院。
六逸祠 在岩镇岳,庙中祀宋潘洋发、方鹗明唐子彰、佘修、赵汝弼、王瑗六子,文章行谊高尚一辙,明崇祯庚辰重建,潘一驹董其事,岁祀不废。
陆忠节祠 在渔梁,祀宋朝请大夫陆梦发,庐陵文天祥榜曰:文章自昔传青琐,忠节于今贯白虹,郡守王勤有碑记。
主簿庙 在飞布山,祀主簿葛显,县丞某其庙里人汪梦麟奏请营建,唐天宝间敕谥明惠灵惠,宋嘉祐封公,山有甘露、洞龙井、石屋诸胜,下有竹堨,甘泉泉可治疫,山巅又有瑞金庵。英烈庙 在乳溪,祀宋钱峃、钱觷,绍定三年士民以捍寇功陈乞立祀。
吕内史祠 在半节街,祀梁新安内史吕文达、太常卿吴应明,并郑天仁俱有碑记。
显应庙 在岩镇,明嘉靖丙寅年敕建。
沦岭庙 在沦坑。
龙王庙 在溪南岭下。
龙车庙 在余岸,宋政和三年建。
孚惠庙 在东门,本出信州,相传谓神为石敬纯乃东晋时人,为父报仇,山为鸣震,故信祀之。周翊应侯庙 在黄坑寺。
张许二侯庙 祀张巡许远,在岩镇,更著潜川许村、黄村、新化桥俱有庙。
洪相山忠靖王庙 在县北十里潭州南岳,庙碑王姓、张讳、卞安与张许同死,睢阳而史失其名,宋政和迄乾道加封为忠靖威显灵,祐英济,《王湘中志》云:王死梦至其家,曰:余得请上帝命为狱府,司录事察人间善恶,司赏罚,故岳祠皆设王像。
三官殿 在潭渡。
真武台 在南溪南旁,有文昌阁、大士关、帝灵顺广惠诸庙。
真应庙 在南柳亭山,一名仙翁庙,又名黟侯,
庙祀汉太常尚书令方储。
东岳庙 在城内乌聊山,唐武德元年改郡为歙州,以乌聊前山当郡治之东,因立泰山祠,历宋元明俱名庙,弘治中更增建元帝阁于后,岁时祈祝,咸灵应,后有谋窃其地者事觉追改如初。
茅司徒庙 在紫阳山,其庙相传甚古,今已倾废。
溪西昭明庙 里人谓之九郎庙。
灵顺庙 在城东北,祀五显神,唐光启二年婺源王瑜有园,一夕红光烛天,见五神人自天而下,导从威仪,如王侯状,黄衣皂绦踞胡床呼,曰:吾当庙食此方福祐斯人。言讫升天去,邑人为立庙,宋雍熙间邑大疫,知县令狐佐梦神教以禳送,因四月佛生日,即庙设斋,遂为斋会,庙中从神,史侯德姓孙氏、卞侯胜姓项氏、开侯讳雄,信州王山人,王侯讳兴胡检察讳发发世居城北种德坊,入庙事神灵迹昭著,张天师封为检察将军,又发子胡总管讳德胜,生而神异,有术者相曰:生不封侯,死当庙食。尝昼寝觉言某处风浪覆舟,某处城池失火,所穿履皆敝,验之果然,及卒禦灾捍患有祷辄应,四方奔走祠下,天师张与材赐号:忠靖灵,远大师胡提点赐七星剑,元至正间封镇南王忠靖灵应护国总管。忠助八侯庙 在龙山井,祀越国公汪华八子,称为八郎君,今废,又有福惠庙,在城南七里头。元坛庙 在乌聊山。
忠护侯庙 在城南,祀汪华第九子。
通真庙 在富山麓。张王庙 在上路即广德祠,山神也,宋嘉定三年赵希远又于报恩寺侧立庙祀之。
总管庙 在飞来山中。
火神庙 在新安卫前,康熙六年知府龚蕃锡创建。
休宁县
社稷坛 宋在县东南,复徙西门外,元至明仍之即今城内址,社稷初各一坛,后合径二丈封三尺,北有斋宿舍,今为常平仓,周缭以垣,垣门三座。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南二都省,牲房三楹斋宿舍一所,俱在坛左。
邑厉坛 在县北二都坛左省,牲房三楹,周缭以垣,乡厉一十六所,在各乡。
里社坛 在各乡。
城隍庙 在东墩,明洪武四年建,嘉靖壬寅县丞萧职壬申令张试递修之,丙午令李乔岱鼎新之制,加宏拓正庙,纵横各三楹,前䃖石为露台,环以石栏,两庑各六楹,周缭以垣,南为仪门,横三楹,径二楹,下叠石为阶数十级,其南为外门。
忠烈祠 在县治东山,祀越国公汪华,宋绍兴知县吴敦仁建。
程襄毅祠 在南山庵左,祀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程信明成化十六年奉敕建。
江先生祠 在锦堂山,讳庆受学胡安定公归隐此凌待制,唐佐金尚书安节皆其高弟,太守洪适祠祀之。
定宇陈先生祠 在陈村,祀元儒陈栎迨,明为里人所侵,御史陈叔绍及知府孙遇复之,景泰三年重建,正德九年燬,十年知县王迥重建,年久复墟。皇清康熙丙寅给谏汪晋徵特疏重建。
程宗伯祠 在车田墓前,祀尚书程敏政。太守张公祠 在凤湖街廉惠仓西,其仓张捐俸置也,邑春秋二巳日祭。
灵顺祠 即五显庙,在邑东芝山,四城故家共祀,夏出周游昼列仗,夜列炬以厌兵火。
华光楼 在灵顺庙前庙,右有五猖堂。
东岳庙 在县东南山,今东门外一里,元大德三年建,弘斋曹泾记。
晏公庙 在县东水口上。
西关社祠 在西街,祀杜副帅。
南关社祠 在南街,祀高副帅。
方王二贞女祠 在东门内。
汪文毅公祠 在城中街,祀明翰林院检讨汪伟,皇清顺治十年请建。
孝子祠 在东门外,为旌表孝子邵燕立,墓在祠后。
汪仁峰祠 在鹏源,祀明儒汪循,皇清康熙六年曾孙采建。
父子乡贤祠 在上溪口,周孝子祠,左土名四芝塘坞,祀明赠宪副汪铅号惺凡中,宪大夫宪副汪康谣号鹤屿,孙知县汪鼎和建。
汪太仆祠 在上资,祀明太仆少卿汪先岸号无二。
婺源县
社稷坛 宋社在来苏门外,元迁于城北社坛山,明迁城北汤村,各乡俱有建立。
山川坛 元迁在南隅郭外。
邑厉坛 在东溪。
城隍庙 在东门大街。
朱文公阙里 在县南前街。
忠烈庙 祀越国汪公,凡十一所:一在大畈,一在天泽门,一在县南,一在丰田,一在赤朱岭,一在高安,一在练溪,一在绣溪,一在沱川,一在坑头,知县潘鳌记,一在甲路。
世忠庙 五所:一在二都,一在龙山,一在金竹,一在凤岭,一在高安。
关帝庙 一在仓巷镇,将王龙捐俸重修;一在天仙观左;一在西山,教谕夏万亨建;一在龙凤山,镇将张成功率众建;一在丁峰塔;程亨嘉建;二在沱川;二在玉川;一在旃坑;一在庆源桥;一在符村;一在永川,知州俞乔建;一在凤山,查姓众建;一在段莘养田;一在思口;一在理田。三官堂 在仓巷关帝庙后,前左马明王庙,前右有火神庙,康熙己酉镇将王龙捐俸建,并置田十亩勒石,永供香灯。
游汀社庙 宋张泰宇立,明裔孙砺斋复筑石坛,子邦及诸孙光大之。
水府庙 在明道坊,原立杨泗将军像,有祈悉应,凡临蓐者与病祟者皆祷之,顺治庚子建,醮酬神杯倏高举,见一大蟾蜍持去,复还者数四,卜之乃庙于中街兼祀杨胡二元帅。
关帝庙 在城北,原为灵顺庙,以祀五通神,宋大观三年赐庙额:灵顺,自是至明屡燬,屡创,春秋致祭不绝。皇清康熙丙子奉。旨燬像改设今庙。
关帝祠 在环溪水口,吴竹峰裔孙建。
许张二侯庙 在二十四都。
雨顺庙 在松山。
东岳庙 在县东溪。
五福镇庙 在三十一都五镇祀,南唐镇官罗芟遇水患灾伤祷之。
婺女庙 在西山麓,以县为海宁地常隶婺州,取婺女之义故立庙焉。
古楼墩庙 在秋溪
忠靖祖庙 在种德坊福泉井畔,胡侯世居故曰:祖庙。明万历壬寅遭燬,里人户部郎中王廷举撰文募建,一在灵顺庙左,一在七都旃坑,一在二十五都东坞口,一在下槎,一在高安。泽民坊土地祠 王嘉宏等倡首建。
钟英庙 在江湾水口,明正德间建,万历间江族重新,有观音阁、周王行宫文昌阁,东有漱玉亭。
演武场关岳二王庙 在旸田。
周王庙 在旃坑。
灵树庙  英烈庙 俱在七都中平。
金湖堂五显庙 在八都西坑。
西峰庙 在长径祈丰处。
闰八相公庙 姓余名海阳猎射麂母,麂子抱号死,公感悔引鎗自杀,仆胡仲亦以身殉,遂成神焉,太仆余一龙立庙,孙绍祉修墓作记,在沱川村头。
西风大圣庙。
宗三舍人庙 俱在沱川。
金轮庙  东岳庙  裕福庙 俱在莒径。云山祖庙 在中云。
齐总管庙 总管名宗頀,宋浮梁陶丞劳于王事,误毁御器,抱愤吞器,立死不仆,遂成神焉,嵩峡齐氏建。
程相公庙 有二:一在十三都,一在四十三都。军服庙 在十四都,元末红巾贼乱,吴总管伯宣战服贼,党于此山下,故名军服山,都人感之立庙以祀其功,先是鬼出为祟,庙成祟有所镇压,一方晏如,明万历间吴文高等修葺。皇清康熙癸酉梓里宋德根捐资重建。
水口古庙
宝灵庙 俱在桂岩。
保安庙 在十六都莒溪。
张睢阳庙 在凤山查村。
真武庙 一在西山雷坛,一在十六都潢川。李氏三法师坛 在理田。
文昌阁 一在西郊外,一在段莘,一在中山,一在凤山,一在沱川,一在焦源。
龙尾法坛 在上井,里人江辅年建。
发祥庙 在明道坊,众建,祀杨泗将军、王总管、胡元帅,顺治辛丑神显灵示址,居民因建祷应,如响万姓获祐。
准提阁 在沱川,鄣麓余振鸿建。
理田文昌阁
三贤祠 旧在儒学之右,宋淳熙十年知县周师清建,以祀宋儒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先生,文公朱熹记后圮并为训导廨,明嘉靖八年知县曾忭迁于县后紫阳书院内,春秋仲月有司致祭,行礼与文公同,监生程亨嘉助造,天启三年魏珰毁天下书院,因去书院名改为祠,崇祯十二年学院金批以乡贤南吏部尚书余懋衡祔祀。
双湖先生祠 在东门普济寺前,祀宋儒胡一桂,原有故址,馆驿前常侍,后裔建,今圮。
端风祠 为丝绢事,祀郡守徐成位、司理舒邦儒尚宝、司卿汪文辉记。
四贤祠 在县东街,祀邑令李士翱、曾忭、周如砥、朱衡四人,皆有德政可纪,知县张槚请于抚院立祠祀之,都察院游震得记。
五贤祠 祀邑令陈金、曾忭、周如砥、朱衡、张槚五人。
三侯古祠 在太平坊。
晦翁祠 诰院滕璘子滕钲,因草堂为祠,祀文公,以璘珙配享,许月卿记。
滕氏启贤祠 有二:一在双桂坊,一在江湾东思贤段,祀宋中奉大夫洙滕氏璘珙,诸先儒并配享,明万历乙未邑令朱为申请衣巾奉祀,题其堂曰:名贤世家。
明经祠 在考川祠,唐明经先生胡昌翼又尝构绎思斋凿、畅清池、建明经桥,皆隐居乐道处。云峰先生祠 在考川,祀元儒胡炳文,明正德间知县胡浚建,邑人潘潢记。皇清康熙年间裔孙大全重修,邑人詹养沉、曹鸣远、
江蕃俱有记。
七贤祠 在考川,潘云松记。
七贤堂 在清华,今改世贤堂,祀胡学昶闳休煚震升康侯。
文昌阁 在沣溪,吕昌捐金建塔,塔下建祠,又输田以资向学者。
经锄祠 太史魏充题奉汉儒倪宽以下诸儒,在大田。
汪端公祠 有二:一在三浯岭,大畈奉祀;一在象山大田寺端公墓前,平乐各族奉祀;明天启间重修。
岳武穆王祠 在锦绣坊,明万历丙申燬,甲辰杨村程应通建。
忠勇丛祠 在十三都庐源,宋宣和中乡人感詹巨、源光国、芝瑞、彦达等死义立祠祀之,其后以光国五世祖唐先锋兵马使必胜,及其子世勋俱以忠义没,王事并附之。
登高山永相祠 在理田。
庙山祠 宋江廷圭建,为祝釐之所,在考川。双烈祠 在古坑,为新安指挥王千户何死于明嘉靖丙寅流贼之难,通判署县事冯叔吉立碑记。
东台灵祠 在外庄。
孔坊孝友祠 汪尚书应蛟为潘尔和题。
祁门县
社稷坛 旧在西城门左,明嘉靖丙寅城祁迁门外,万历己亥知县余士奇以形家言弗利,复迁去百数十武。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
城隍庙 旧在治西重兴寺侧,明初徙祟法院故址,万历十八年知县祝以庭重建。
邑厉坛 在城北。
里社乡厉坛 在各都。
吴长史祠 祀唐县令吴仁欢,一在县门右偏,一在新岭西,明洪武二年令县官每年八月二十七日致祭,到任亦告祭。
鄂王行祠 旧在东松庵前,宋绍兴改,元仲春岳飞提兵讨杨么,或以为讨李成,过祁憩东松庵,终夜度军及曙,祁人乃觉其法律严整如此。文昌祠 在西门外,知县余士奇改立。
忠烈行祠 旧在祁山之阳,祀唐越国公汪华,寻移县西重兴寺侧,各乡多有之。
周舍人祠 在眉山下,祀宋舍人周继忠,元至正壬辰兵燬,明永乐庚寅裔孙伯铭重建,天顺二年裔孙文明新之,复燬。
梅烈侯祠 祀汉梅鋗,一在悟法寺左,一在大北港口,汪克宽有记。
元帝祠 在城北隅。
关王祠 有三:一在城西北隅,一在分口,一在古楼岭。
五显行祠 有三:一在城东隅,一在古楼岭,一在榔木岭。
周王祠 有六:一在城西隅,一在城南凤凰山,一在寺古坦,一在虎岭,一在墩上,一在闾坑。史卞二侯祠 有三:一在王村,一在韩村,一在城北隅,今废。
文孝祠 有四,祀梁高宗,一在曹村,一在周村,一在善和里,一在柏溪。
祠山张王祠 有五:一在邑西重兴院内,一在张村,一在大北港口,一在东石坑,一在祁山之阳。
历山庙 在山下,《祥符经》云:管公明学道于此,故立。
黟县
社稷坛 宋在城西南,绍熙间重葺之,后废,端平初知县舒泳之重建,环以墙垣,明初洪武间改置在县治西北,建神厨宰牲库房各三间,洗牲宰牲各有池有井,俱于坛之左,缭以周垣,并置门墙。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原在旧儒学西,明弘治癸亥改置县南。
邑厉坛 在县北,明洪武三年置,八年立石刻祭文。
里社坛
乡厉坛 五十六所立于各乡。
城隍庙 宋在县治北,元仍旧,明洪武三年颁行郡县定式即旧基重建正殿、两廊、前后左右行祠门房,永乐庚寅县丞董彪正统壬戌县丞陆逵先后修之。皇清康熙戊午知县蔺佳选重建。
忠烈庙 明以越国公汪华府建署忠烈额,一在县治东,一在东霭冈,一在东南黄冈,一在西北黄陂。
薛公祠 在县街东庑,唐广德间以祀县令薛稷,宋端平知县事舒泳之重建于县大门内,今如故。
胡公祠 在县东南五里,初胡明星为梁太常卿穿渠导。城北汉水灌田千馀亩,民德之,为立祠于横冈,元初裔孙京重建,子孙相继葺之,又县城有庙以祀公之子。
褒忠祠 祀宋卢臣忠,端平三年省劄据卢汝昌状送本县立祠,仍赐庙额,明成化间裔孙得序率族重建,寻坏,弘治三年志义忠辅等又葺新之。
董公祠 在县北梓路,寺东廊祀都抚董兴,明正统间知县胡拱辰祭之。
胡公生祠 在县北,明成化间邑民怀、知县淳安、胡拱辰德政特立生祠祀之,正德丙子移置旧儒学基内。
五显行祠 有三:一在城隍庙,因改学废;一在县北二十里谢村;一在东南七里石山。
周翊应行祠 又曰灵顺将军祠,有四:一在县东叶村,一在县西北横山,一在县南胡村,一在九都。
五溪大圣行祠 在县东北,每岁祈祷,之所久废,明洪武十二年重建。
文孝庙 在县西南五里。
郎官庙 郎官名显济偕父明星穿渠利民,相传祀之,元初郭隅文善翁号半段者乃捐地倡众立庙于闻琴社前,裔孙胡仲贤塑其像,后王怀德迁建于宅基之北东向,既颓,迨明正德初王张显率众新之。
胥王庙 在县西二十里,宋封善应侯。
石盂庙 在县西北,祈祷有感,宋嘉定侍郎汪纲请于朝,封灵济王。
吉阳庙 在县东七里,宋封显济王。
东岳庙 在县西南一里,宋淳熙间再建,邑民程万里董其事,元初邑人程士龙重建正殿,又有行祠在龙尾山。
顶游庙 在县西南。
战兵庙 在县北。
王郎庙 在县北,始建自宋,后颓圮,明季有僧洪兴复募重新,焉改名朝阳庵。
噎潭庙 在县东南。
石信将军庙 在县北。
关王庙 在县东南迎霭门外,明万历十九年知县王家光建。皇清康熙丙午年知县江既入扩建,知县曹振邦杜弘完功。
绩溪县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邑厉坛
里社坛
城隍庙 以上所在未详。
表忠祠 在城南,明万历十二年程濂等奉旨捐赀为辽府左长史程通建,春秋有司举祀。苏文定公祠 年久圮坏,知县王祚葵捐俸倡建,未竣,知县苏霍祚重修。
梓潼祠 在县东,胡廷廉复建。
复阳祠 在石镜后,胡廷廉建,左有石屋,旁有流云蹑虹台洞十座。
关圣庙 一在大屏山之南,一在新岭之南,一在新岭之北,一在晕岭之北。
白沙庙 在冯村铺。
岳王庙 在西郊。
相公庙 在高迁。
衍正庙 一在河南市一在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