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四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四十五卷目录

 淮安府部汇考五
  淮安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七百四十五卷

淮安府部汇考五

淮安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山阳县附郭〉
淮安府治 旧治古在中街,谯楼之北,横街之上。即今之督抚军门,衙门是也。元为总管府。明初,指挥华云龙来镇守淮上时,将此改为淮安卫。洪武元年,知府范中因元之旧屯田,打捕总管,府改设府治。洪武三年庚戌,知府姚斌以隘,废五通庙及旧沂郯万户宅,改建今治,岁久倾圮。成化三年丁亥,知府杨昶撤而新之。正德五年庚午,正堂及经历司燬。照磨所寻圮,自是布席以居。虽庆典读法,苟就于此。凡五阅岁,知府薛𨭉重建正堂,及经历、照磨二厅。台廉甬道易砖以石,门屋榜廊撤旧换新,半载而成。民不怨劳,正堂五间,扁曰镇淮堂。皇清康熙十六年,奉旨取楠木拆。十八年,知府徐欐重建戒石亭一座,仪门三间,榜房六间,左右列三十间,大门三间,坊左曰长淮重镇,右曰表海名邦。岁久倾倒,郡守高成美易材修理,顿还旧观。
清军同知署 在正堂东。
管山清河同知署 在正堂西。
东河船政同知署 在大堂正西。
通判署 在管河同知署东。
经历司 三间在堂东。
照磨所 三间在堂西。
理刑厅 三间在仪门外西,今废。
总督漕抚部院 在谯楼上街,明万历七年,都御史凌云翼移治于淮安卫,即今都院,原称前察院。元廉访司也。大堂五间,中厅五间,大楼五间,后厅五间,耳房东西各三间,又厨房七间,案房东西共六间,书吏房二十馀间,皂隶房东西五间,工字厅三间,中厅东西花园耳房四间,花亭三间,亭东耳房四间,大堂西院一宅,计十五间。东西耳房厢房穿廊共三十二间,水土神祠三间,寅宾馆三间,仪门三间,脚门二间,大门五间,鼓亭二间,牌坊三座,中曰重臣经理,东西曰总供上国,专制中原。司道府县厅共九间,中军旗鼓卫官厅共二十间,兵勇各房三十馀间,清美堂共十五间,旧称前察院。洪武三年,知府姚斌建。隆庆五年,知府陈文烛重修。今为军门待客之所,其城隍庙东旧察院改为淮安卫,即今之卫也。规模宏敞,犹存旧观。
中察院 在大街西。
督理板闸户部分司公署 在府治西北十一里板闸。明宣德间,钞法不行。廷议岁差御史一员,徵收商民船料。后易以户部主事,正堂三间,厢房东西六间,穿堂三间,后堂五间,书房五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宾馆三间,牌楼一座。船政厂 在清江浦,凡四总,共计每年该造粮船五百四十八只五分。
淮徐道公署 淮安府城徐州共设二处,原管扬徐府卫州县。自嘉靖三十三年,添设海防,遂将扬州事务分属之。以徐州事务分属颍州道,而本道不相遥制,然水陆兵马仍专属于海防道。万历二十四年,题准淮安沿海各州县兵马、城池专责本道。天启二年,白莲猖獗,题准分邳宿睢三处,并徐州所属,共八州县属本道。而以海山清桃安盐沭赣八州县添设,淮海道管理,其在淮公署,旧在军门。后已改为游击府,今本道在军门之西,今俱归入总漕衙门之内。淮海道公署 在府治之东。天启二年,白莲妖乱,淮徐戒严。时淮安知府宋统殷,以边材转易州副使,士绅合词保留五院。题允添设兵备道,分理安山清桃海赣沭盐八州县营卫事务。兵马钱粮公署系旧总府宅,今改为淮扬道。现今公署大堂三间,穿堂三间,后厅七间,寝厅七间,宝敕堂五间,厅堂厢房各六间,七星楼七间,旧创此楼,上应水星,以厌淮城火灾后圮。皇清康熙乙丑岁,淮扬道高成美捐俸重建。屹然壮观。有记神祠一间,宾馆三间,书吏房十三间,案房三间,皂隶房东西各三间,门厨房三间,仪门大门三间,鼓亭二间,府县等官号房百馀间。海运道 驻淮安天津,明万历四十八年添设,专理海运事务。
河务山清厅署 在清河县对河之南,甘罗城内。
河务邳宿厅署 在邳州城内。
海防厅署 在庙湾城内。
船政东河厅署
西河厅署 俱在清江浦南。
徐属河务厅署 在徐州城内。以上衙门俱大堂三间,穿堂三间,后堂内衙各五间,左右厢房各十馀间,吏书房十间,案房各三间,神祠宾馆各三间,仪门大门各三间,牌坊各一座。
公馆 在都察院西,旧平江伯之西第。明成化间,改南察院,后废。
别馆 在府东正堂后,堂厢厨房前门共十六间。
三部公署 在府西长街,原公馆正堂、后堂、书房、茶亭、厢厨、大门、二门共三十二间,影壁一,今改中营守备署。
税课司 旧设新城北辰坊,明洪武年,大使倪英迁干新城西门外满浦坊。被燬。永乐年,大使彭显建。景泰年燬。成化年,重建。官厅库房前门共七间,大使副使宅各一所。嘉靖年,水毁。易民房,居在府治西。
淮安坝批验盐引所 隶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旧在淮安坝西历。明正统以来,屡冲于洪水,无常处。正德十年,都御史刘澄甫议创开支家河,接涟水,据淮北食盐场津,要以通公私舟楫。往来便民。正堂、后堂、东西耳房,一十二间,廒仓六联神祠一间,廨舍一所,吏舍三间,神祠、大门牌坊、全,大使一员。
阴阳学 在军门前谯楼,正术一员,缺听本府考选掌印。
医学 在府西北,明洪武年创建。正科一员,缺听本府考选掌印。
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
僧纲司 旧在开元寺内,明洪武十五年,开创。宣德九年,都纲宗莹兼报恩光孝禅寺住持,遂改建于本寺内。都纲副都纲各一员,如缺员听本府考选僧官掌印。凡纳度还俗,罪夺诸事。皆主之各州僧正司,各县僧会司皆属之。
道纪司 在元妙观内,明洪武十五年开创。都纪、副都纪各一员,如缺听本府选道官一员掌印。凡纳度还俗,罪夺诸事,皆主之各州县。道正道会皆属焉。
大军仓 在府西北,官厅三间,前后门二座。元泰定元年,淮安路总管脱剌海牙创建。泰字廒十间。明洪武六年,知府任光祖增建。天字廒六十间,大使一员。
东新仓 在府学东迤北,官厅三间,前门一座。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创建智字等廒七十间。大使一员。
常盈仓 在清江浦。明永乐年,平江伯陈瑄创建天字等廒百馀间。经历厅仓房,周围墙垣岁久倾圮。隆庆六年,都院王重建,仓廒八十馀间。大使一员,副使二员。万历九年,裁一员。今归板闸管摄。
山阳县治 附郭在督府谯楼西,旧门东。向与卫镇抚门相对。明洪武六年,改门南向建,板桥跨河,以连厅事。天顺八年,知县马英更桥以砖。成化三年,知县劳钺重建仪门。弘治八年,知县杨璋又重建。隆庆二年,知县杨松扁大门额,曰大邦首邑,东坊曰淮郡首邑,西坊曰南北要津。隆庆五年,知县高时重修。皇清康熙十八年燬。知县薛云奇重建,公署、正堂三间,戒石亭一座,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六房十二间,架阁库三间,神祠三间,宾馆三间,监房三间,在仪门外西。
县丞署 在正堂东。
主簿署 在正堂西。
典史署 在正堂东。
庙湾海防同知署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明万历二十年建。
庙湾巡检司 明洪武十八年建,官厅三间,司房一间,监房二间,廨宅一所,门一间。
马逻巡检司 在县东北一百里,往庙湾路中。羊寨巡检司 在县东北二百里,创建年月制。置俱同前,巡检各一员。
河泊所 旧在旧城西门,明宣德年改建。正统
年重修,因重建板闸,本官兼闸务。天启年裁。移风闸 在县西北二十里,明永乐十五年建。今废。
板闸 在县西北一十一里,明永乐十五年,重建官厅三间,久废。万历四十三年重建。
清江闸 在县西北三十里。明永乐十三年,建官厅三间,闸官一员。
龙江闸兼管永清闸 闸官一员。
福兴闸 在县西北四十里,明永乐十三年创,闸官一员。
窑湾闸 闸官一员。
庙湾场盐课司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隶盐运司。明洪武元年设。宣德年增修。天顺年重修,官厅三间,抱厦一间,后厅、司房各三间,门屋三间,库房三间,廨舍一所,大使一员。
僧会司  道会司 二司名存,俱无官。预备仓 三处,明永乐十六年建,今止存一处。在志道书院,傍东仓,在县东二里。正统年建。天顺年修置,今废。
养济院 在县西南,明洪武六年,知县凌泽创建草房。成化年增瓦房七十二间,门房一间。隆庆年,知县高时修草房三十馀间。
漏泽园 共十处,明正德十一年,丛都院薛知府议买。
外州县
盐城县治 在城东北隅大街北。明洪武元年,知县陈天瑞创建,岁久倾圮。弘治十年,知县邵遵道,县丞陈章重建。宣德二年,知县王彝建谯楼门台。正德初年,知县马清俱经修创。万历八年,知县杨瑞云葺治功,多正堂三间,仪门三间,谯楼三间,即大门戒石亭一座,旧在甬道中。知县杨瑞云改建仪门外,收贮库一间,在正堂西。暂贮库一间,在正堂东。赞政厅一间,在正堂东。司房东西各三间,收贮所东回角内三间,西回角内三间。架阁库在正堂西,土地祠在仪门东。重修县治碑三座,在仪门两旁。碑亭二座,在大门东西。知县杨瑞云建寅宾馆,在正堂东内。正厅三间,耳房二间,厨房二间,大门一座,正厅前有月池一。万历九年,知县杨瑞云创建。
县丞宅  主簿宅 俱在正堂东。
典史宅 旧在正堂东南,知县杨瑞云改建在正堂西南,旧宅建寅宾馆。
察院 在县治西南隅,一百一十步。明永乐元年,知县俞顺辰建。弘治十年,知县邵遵道重建。万历十年,知县杨瑞云重修正堂三间,穿堂一间,耳房东西各二间,厢房东西各三间,仪门一座,大门三间。
公馆 在县治北一百步,明永乐元年建。弘治年修。今废。万历九年,知县杨瑞云重建,在关庙内。
驻节厅 在西门外,明万历九年,守备杨天民建。
喻口镇巡检司 在县治北一百二十里,正厅三间,司房三间,监房二间,大门三间,巡检廨一所。
清沟镇巡检司 在县西一百四十里。明洪武元年,巡检蔡玉创建。十三年,裁革。二十九年重建,改今名。正厅三间,司房三间,监房二间,大门三间,巡检廨一所。
税课局 在冈门镇,今废。
庙湾盐场司 在庙湾。
新兴场盐课司 在治北一十八里,属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吴元年开,设立管勾催办盐课。明洪武元年,革管勾设有夫长。十五年,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以司盐课。正厅三间,抱厦三间,库房一间,大门一间,大使、副使公廨各一所。
伍祐场盐课司 去治东南三十里,沿革所属,及厅廨,与新兴场同。
白驹场盐课司 隶运司大使一员。
刘庄场盐课司 大使、副使二员。四盐场俱隶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各该官厅廨舍门房全。河泊所 在县西一百四十里,今裁。
阴阳学 在县治前街东。
医学 在县治西,明洪武十七年建。
僧会司 在永宁寺内,明洪武十五年建。道会司 道会一员。
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
永积仓 在县西十八里。
便民仓 在县西门外一里,明万历九年,知县杨瑞云申凌都院创建,正厅、西厅、卧房、耳房共十四间,廒房东西九十一间,令官军干此交兑。
盐城旧无水次,每岁转输,动经百人,费数十金。今建此仓,以便各卫官军,临仓交兑著为定制。常丰仓 在县治东南三十步,宋绍兴间,知县徐挺之建。明洪武七年,知县葛成重建,今废。水次兑运仓 在宝应县,北去治西北二百二十里,今废。
预备仓 四处,明洪武二十四年,知县宋必进建 东仓在县治西十八步 西仓在县治西十八里 南仓在县西南四十里 北仓在县北九十里。
泾河仓 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明景泰元年,知府丘陵以苦于转输,于山阳界泾水次,建厂五座。万历四十二年,改建于府城东仓基上。养济院 在县治东南半里,明洪武七年建。永乐四年,知县黄珏修。万历九年,知县杨瑞云重修。
漏泽园 二处。
清河县治 宋建于大清河口,元迁小清河西。泰定元年,因河决,县尹耶律不花请迁于甘罗城。天历元年,达鲁花赤哈麻以地僻水恶,居民稀少,再迁小清河之西北。即今县治。至正年兵燬。明洪武三年,知县孔克勋,即旧基重建。正统元年,知县李信圭增大之。弘治年,知县朱海重建。明末为乱兵焚燬。知县周必强复请迁治甘罗城,即山清分府为署。皇清,知县李用质仍即旧治修葺,历续增建。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马元增造抱厦三间,六房十二间。二十七年,知县管钜增建,退省堂三间,署内、书房、寝室、庖厨,等房共二十六间,正堂三间,抱厦三间,右库一间,戒石亭一座,六房东西各五间,承发司三间,架阁库三间,马政科二间,盐库一间,二门三间,寅宾馆三间,土地祠三间,养马厩六间,监房七间,前门三间,谯楼一座,毁于倭。厢房东西各六间,门楼二座,书房二间,寝室五间,后堂三间,知县宅后亭三间,庖厨等房共六间。县丞宅 在正堂西。
主簿宅 在正堂东。
典史宅 在大门内西。
察院 在县治东百步,明洪武三年建。正统八年重建。嘉靖四十三年重修。
公馆 在县治西,二里河南岸。明正德十一年,御史张仕隆,委同知杨浩招抚逃民,建此。经画措置,出自知府薛𨭉。东西列,民居中。立馆今久湮废。
河务山清厅同知公署 在河南甘罗城内,后厅署移于郡城,本县增设管河县丞一员,即此为署。
阴阳学 在县治南,明洪武十七年建。今废。医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七年建,今废。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今废。
僧会司 在兴国教寺内。
道会司 道会一员。
税课司 在县治南,明洪武五年创建。永乐年燬。署局事阴阳训术,薛岩重建。
马头巡检司 在县东马头镇,小清河口西,明洪武三年建。
新庄闸 在治内。
通济闸 在清河南口,本县旧有洪泽砖闸三座,八里庄砖闸三座,在运河内。新坝二座,在八里庄南,运河崩摧入淮,岁久淤塞。平江伯陈即八里庄故道,疏浚以通舟楫。官厅三间,廨舍一所,闸官一员。
中河闸 在治内。
预备仓 四处,明洪武二十五年建。东仓在吴城乡朗石保内,西仓在吴城乡安羊保内,南仓在移风乡高秋保内,北仓在金城乡鱼沟保内,有盈字廒三十间,在治东。洪武三年,孔知县修建。
水次便民仓 旧在河北岸,有海沭赣安四处,兑军粮米,每岁自淮运至贮仓者,转运南岸交兑。始入运河耗费。明天顺七年,知府杨昶盖仓于县西,水次旷地,今废。
养济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七年创建。天顺年修。弘治三年,知县严伟重建于后街,屋四十间。漏泽园 在县治北。
安东县治 即旧涟水州,在大城坊化龙桥西。明洪武元年开设,仍为州。三年,改为县。四年,知县束贽重建。经今二百馀年,《县志》废。逸无考正堂三间,戒石亭一座,后堂三间,耳房一间,仪门三间,六房东西共十二间,架阁库三间,监房六间,谯楼一座。天启二年,知县刘君聘拆毁,增盖
大门三间,土地祠三间。
县丞署 在县治东,草厅三间,内厅三间,内房三间,厨房三间,门楼一座。
主簿署 一所。
典史署 在东南。
公馆 在县治东南一里,明洪武四年,知县张瑾创建。景泰五年,县丞张昶重修。正厅、穿堂、卧房各三间。抱厦、厨房、大门,各一间。库房东西共六间。
察院 在治东百步,即旧万户府基。明洪武三年建,正堂、后堂、卧房、厨房,各三间。耳房东西各二间。廊房东西各三间。仪门、大门各一座。两淮盐运淮安分司 运判一员,驻劄安东。公署在县治东南三百步。明隆庆六年,运判张天衢移建,专管白驹等十场盐课。正堂三间,抱厦三间,工字厅三间,后堂三间,内房楼三间,厨房三间,厢房三间,左右案牍房各三间,仓三间,吏舍六间,监房三间,仪门三间,土地祠一间,宾馆三间,大门三间。
税课司 在治东南,明洪武四年,大使刘友谅建。宣德十年裁。正统十一年复,设官厅三间,廨舍二间。
坝上巡检司 在治东南,官厅、司房、监房、门、屋、廨舍,全。
长乐巡检司 在治北一百里,明洪武六年,巡检刘成创。官厅、司房、监房、门、屋,各三间,廨舍一所。
五港口巡检司 明万历二十四年添设,修防河务。
河泊所 旧在金城镇,明洪武十五年,迁建于东城,今裁。
医学 在治东百步,训科赵明道创。
阴阳学 在县东北一里二学俱。明洪武十七年创建。正房三间,牌楼一座。
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
僧会司 在无碍院内,明洪武十七年,僧会觉富建。
道会司 同时建。
大益仓 在治东南,明洪武十年,知县李贯创建。景泰三年,知县侯庸增五间,共瓦房八间。预备仓 四处,明洪武二十四年,知县李贯创建。天顺七年,知府杨昶令知县王瓒起盖。东仓在东北二十里,石墟镇,今存地。西仓在南一里,南仓在东南一里,北仓在北三十里,金城镇,今废。
养济院 在东北一里,明洪武四年,知县张瑾创。弘治年,知县马德重修。
漏泽园 旧四、新二。明洪武年,束知县置。一在治西半里,一在治西北,一在袁家马头,一在艾堂庙。正德年置,一在东马寨坊孟沟东,一在治西大城坊响水沟西。
桃源县治 创自元至。元丙子年,至正间兵燬。明洪武元年,知县汪仁仍旧基创建。八年,知县殷亮修。三十五年,又燬。永乐元年,知县江迪重建。景泰二年,颓圮。知县赵经增建。历弘正至嘉隆,残损益甚,屡经修葺。万历十八年,知县许璞修并,筑土城。正堂三间,戒石亭一座,仪门三间,后堂三间,典吏厅一间,耳房一间,六房东西各六间,架阁库一间,监房六间,大门、谯楼三间。县丞宅 一所。
主簿宅 二所。
典史宅 一所。
淮安分府署 在北街,同知石之玫鼎建。后营游府署 在县治西北六十里,白洋河。顺治年设立。
公馆 正堂、厢房、卧房、厨房、大门,各三间。察院 在治东,明洪武三年建,正堂三间,抄案房三间,厢房东西各六间,仪门一座,厨房、卧房、大门,各三间。
税课局 在治北,明洪武五年创。宣德十年裁。革正统十一年复修。
三义镇巡检司 在治西三十里,明成化二十一年建。
古城巡检司 在治西北六十里。
阴阳学 在治北,明洪武十七年建。三十五年燬。永乐元年,训科翟庸重修。
医学 与阴阳学同年建,同年燬,同年重建。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
僧会司 明洪武十五年建,在兴国寺。
道会司 同上年月建置。
常济仓 在治南,明洪武八年,知县殷亮创建。
永乐十四年,知县宋瑞修。景泰五年,知县赵经增建,瓦房三间。
预备仓 四处,明洪武十四年,知县陈宁创建。正统七年,知县张端重建。天顺二年,知县赵经增,建共瓦房一十七间。
东金庄仓 在治西三十五里。
仁义仓 在治北三十五里。
三汊镇仓 在治东三十里。
崔镇仓 在治西三十里。
养济院 在治西南,明洪武二年创建。永乐二年,知县汪迪修。景泰五年,知县赵经重修。漏泽园 三处,一在治东三里,一在治西三里,一在黄河北二里。
沭阳县治 元至元丙子,因僮阳郡基创建。至正十五年,兵燬。明洪武元年,知县冯益等草创。八年,知县马希颜重建,正堂三间,戒石亭一座,仪门三间,穿堂三间,后堂三间,耳房东西各一间,典史厅三间,六房东西各五间,架阁、册库三间,监房六间,谯楼、大门三间,盐库三间,堂库三间,土地祠三间,寅宾馆三间。在土地祠前,税粮、匮廊、房三间。在仪门左,鞭银匮、廊房、三间。在仪门右,榜棚三间。万历十七年,知县苏生明修。知县田畸改楼为门,更鼓鸣于堂上。知县徐可达尤多创建,皂隶、棚东西各一间。皇清顺治六年,知县段上彩修置如初,题爱民堂。县丞裁宅未修。顺治八年三月,山寇突入,尽燬。十一月,知县王国泰于旧治西,暂借生员葛尔石房一所,为署宅内。东置书房三间,后知县米寿都仍之。康熙三年,知县梁文焕后它置小楼一座。康熙十三年,知县张奇抱建中堂五间,大门三间,仪门一座,左右书房各一间,屏墙一座,班房各一间,并给还房地,原价砖灰木植,皆捐俸见给无扰。
主簿署 三间。
典史署 俱在大堂旁。
公馆三 一在治北,明洪武年建。正堂、后堂、各三间,东西厢房六间,仪门、大门各一间。一在治东南三十里,独树镇,正厅三间,东西厢房六间,二门、大门各一间。一在治北四十里桑墟镇,制如上。俱知县徐可达建,以备往来官长驻劄,后烬于兵。
察院 在公署东,明洪武八年,知县马希颜建。正堂、抱厦、后堂、穿廊、卧房,各三间,厨房三间,仪门一座,抄案房、皂隶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六间,大门三间,后兵燬。
百户所 在治西十五步,明洪武二十九年,创建百户,史本奉中军都督府,勘合拨大河卫,百户守备沭阳地方。
税课司 在治西,今废。
河泊所 在治东八十里,今裁。
阴阳学 在察院巷东,门房三间。
医学 治东,内有药局与阴阳学邻,久废存址。惠民药局 医学内。
僧会司 在治东招德寺内。
道会司 在治南紫阳观内。
仁字等号仓 二所,治南一百步,明洪武年建。预备仓 旧三处,一在治东一里,一在治东南一里,一在治西一里,各廒低小。天顺六年,知县孙忱、县丞林腾治北,买民地,造廒三十一间。建义仓 十所。一下寺镇,一庙头镇,一东流庙镇,一桑墟镇,一北下镇,一高流镇,一新挑河镇,一颜家集镇,一黄军营镇,一独树镇。明万历十六年,知县苏生明条陈于人烟凑集处,所建立。每遇夏秋,令各镇公直耆老劝化。居民有田一顷出粮一斗,十顷者一石。不愿出者,听收贮各仓,因时举赈,今久废。
兴义仓 明万历二十年,知县徐可达条陈增建,久废。
养济院 在治西北一百步,明洪武八年创建。漏泽园 一在东门外,一在西门外。
海州治 在西海城内,原李坛宅。元改为州治。元季乱兵燬。明洪武元年,知州陈德辅因旧基重建。弘治五年,知州陈廷圭增修。正德八年,知州王泳重修。大门,谯楼一座,正堂五间,戒石亭一座,仪门五间,后堂三间,耳房各二间,吏目厅三间,六房东西各九间,架阁库三间,神祠一所,监房九间,在仪门内。西狱祠一间。嘉靖四十四年,知州高瑶建茶厅一所,以接宾客,在仪门外。东扁曰喜闻堂。隆庆六年,知州郑复亨重修茶厅,扁曰亲贤。外建钱粮房六间,置匮干中令。民投纳赋税于匮,与吏目衙舍相对。于大门外增
高影壁,左右置牌坊二座。东坊题扁东海名邦,西坊题扁长淮重郡。
同知署 在东。
判官署 在西。
吏目署 在大门内,西与土神祠相对。
公馆 在州治西街北,明洪武三年,知州陈德辅创建。弘治十二年,知州侯镗,知州赵儒重修。亦兵燬于明末。基址尚存。
察院 在州治东街北,明洪武三年,知州陈德辅创建。知州谭广,陈廷圭,侯镗赵儒重修。规模甚壮丽,至明末,被叛将刘泽清标员拆毁。今安东青龙冈佛殿,即其前后堂。料今地基割半,立为漕抚蔡讲堂,察院无存。
游击署 在州城内西,改高内监宅为署。把总公署 在州治西北,明正德十六年,备倭。指挥张柱申请巡按,改兴佛寺。至天启年间,又改为苏公祠,今废。
惠泽巡检司 张家店镇,治南一百二十里,沿海烽堠十二处。
高桥巡检司 在治西九十里,博望都北。明洪武元年创,沿海烽堠四处。
东海巡检司 旧在东海城南,明洪武二年建,久废。嘉靖十六年,改设新坝镇,沿海烽堠十二处。在州南四十里。
税课司 在治西,明洪武五年建。
河泊所 在治东南二十里,明洪武年建。今裁。临洪场盐课司 在治北十里,明洪武元年设。板浦场盐课司 在治南一百七十里,明洪武元年设。右二场俱隶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其文移往来,皆隶于州。
阴阳学 在治西北,明洪武十七年,阴阳典术王辅正建。正房三间,大门、屋一间。
医学 在治西北,明洪武十七年建。正房三间,门、屋一间。
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
僧正司 在大悲寺内,明洪武十五年建。正德九年,改名大悲寺。
通济仓 在治西北,明洪武年建。久废。万历年裁。
永济仓 在东海守禦所,明洪武年建,例属海州,久废。万历年裁。
预备仓 四处,明洪武二十三年,知州李敬德创建。曰新坝仓,曰大伊镇仓,曰博望镇仓,曰平陵阜仓,年荒寖废。
便民仓 清河县水次,今交兑俱在府城外仓,久废。
养济院 在治西北,明洪武二年,知州陈德辅创建。景泰四年,知州董鼎重修。正房一间,东南西房共二十四间。
漏泽义冢 郭外,四处。
赣榆县治 在城中正北面,踞大金山,元季兵燬。明洪武二年,知县郎廷圭仍旧址鼎建。景泰七年,知县滑宾重修。成化十三年,知县王举更新之。正德六年,流寇燬。县丞王廷相重建。万历十五年,知县樊兆程重修。崇祯十五年,兵燬。略尽。皇清顺治二年,知县穆尔谟修葺,内外建谯楼。至康熙七年,地震,并六房,舍宇倾圮,已尽。九年,知县俞廷瑞重建。正堂五间,戒石亭一座,后堂五间,耳房各二间,典史厅一间,六房东西各九间,架阁库三间,监房六间,谯楼、大门一座,神祠一所,龙亭库三间,宾馆、仪门、外税、粮匮、廊房、三间。鞭银匮、廊房三间,县库、正堂、右公廨二十一间,以上,知县樊兆程建。
县丞署 在堂东,王廷相建。
主簿署 裁废。
典史署 在仪门东,程潮建。
察院 在县治东,知县樊兆程修,有后堂,园亭一所有,茶厅在公署西。
公馆 在治东,一在大河镇。
荻水镇巡检司 在治北七十里,明洪武元年,巡检陈德丁成建。今圮。
临洪镇巡检司 在治南六十里,明洪武元年,巡检朱祯建。裁废。
税课司 去治东一百九十步,明洪武二十五年,知县靳平建。成化年裁废。
兴庄场盐课司 隶运司。
阴阳学 在治南百步,明洪武十七年,训术刘子建。今废。
医学 在治南百步,明洪武年,训科张胜建,今废。
僧会司 在治东南重光寺内。明洪武十五年,僧会道成建。久废。
便民仓 清河县,今废。
预备仓 治东,明天顺七年,知县何渊建。营田仓 四处,大沙河镇,青口镇,城头镇,龙王庙镇。明万历八年,奉文创建。
义仓 五处,明万历十五年,知县樊兆程条议请建。
盐城仓 在治北八十里。
高村店仓 在东南三里。
城子村仓 在治南十五里。
土山村仓 在西南五十里。
王彪村仓 在西南三十里,右五仓。不知创制之由。
养济院 原在关王庙东,明洪武年,县丞莫从敬建。万历十八年,改建东仓,遗址。
漏泽义冢 四处,在四郊,义顾桥。陈廷珍王守忠等捐立。
邳州治 明洪武三年,知州马拯因旧址建。二十九年,同知耿固重修。成化七年,判官曹乡更建。弘治元年,知县李惟聪重建,正堂五间,后堂五间,后楼五间,吏目厅三间,戒石亭一座,龙亭库三间,六房东西三十间,架阁库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土地祠三间,寅宾馆三间,谯楼一座,申明亭一所。皇清顺治八年,知州程璧重修。康熙七年地震,水沉十倾其七,一切官署俱借居民屋,在城南堤之上。
同知署 在正堂旁。
判官署 在正堂旁。
吏目署 在正堂旁。
公馆 在治东南,明成化十六年,知州郭定建。正德元年,知州雷爵重修。正堂、后堂、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三间。
察院 一所,在州治东,水沉俱圮。
工部分司 在州治东,明洪武三年,知州马拯建。正、后堂各五间,穿堂、东西房、大门各三间,仪门一座,东西二角门。
西察院 在城西门内,明嘉靖十五年,知州陈柏更建。正堂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堂、穿堂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仪门、二角门。河务邳宿厅同知署 在治东南,明成化十六年建。
直河口巡检司 在治东南六十里,明正统十三年,知州郭珏建。
新安巡检司
税课司 在治西南,明洪武十四年创建。今裁。河泊所 在治西北三十五里,明洪武十四年建。
阴阳学 在治西。
医学 在治西,俱明洪武十七年建。
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
僧正司 在龙兴寺内。
道正司 在治德观内,俱明洪武十五年建。邳州仓 二处,明洪武四年,知州杨子方创建。在治西南,一在治东南,万历年仓使俱裁。预备仓 四处,明洪武二十四年,知州王毅创建。沙子道口仓,在治东南四十里。泇口社仓,在治西北九十里。南关厢仓,在治东南二里。鲍家庄仓,在治西北一百里。
养济院 在城外一里东西厢。明洪武十七年,知州郝茂创建。永乐元年,知州舒文秀重建。漏泽园 五处,明洪武四年,郡人张义。成化二年,义官蔡斌增二十亩。陈义增置八亩。
宿迁县治 自秦置县,元末燬。明洪武元年,县丞方铎因旧址建。景泰二年燬。县丞屠玉修。成化二十二年,火灾。知县朱光正重建。万历四年,河水冲圮,知县喻文伟改建于新城中。规制恢宏,正堂三间,扁曰牧爱。抱厦三间,后堂三间,左右二库,戒石亭一座。知县胡宗鼎重修,六房东西各八间,仪门三间,左土地祠,右寅宾馆。知县胡宗鼎重修,铺狱各一所,女监一所。知县何东凤建大门三间,幕厅三间,扁曰赞政。县宅在正堂后,正厅五间,东西书房各三间,东西厢房二间,后房五间,东西厨房各三间,大门一间,二门一间。
县丞署 在正堂东,今废。正厅三间,后堂三间,书房三间,东西厨房各三间。
主簿署 在正堂西,今废。正厅三间,后堂三间,东西厨房各三间,书房三间。
典史署 在县丞宅前,正厅三间,后堂三间,东
西厨房各三间,书房三间。
察院 旧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二年,县丞方铎创建。景泰三年,县丞屠玉重修。万历四年,知县喻文伟改建新城儒学前东隅。正堂三间,扁曰澄清。后堂三间,穿堂三间,东西皂隶房各三间,东西书、吏房二间,大门三间,仪门三间,厨房三间。
观澜馆 在罗家口南,明万历二十二年,知县何东凤建。督工、义、官、蔡四科。正堂三间,后堂三间,门楼一座。
高城公馆 在顺二图,知县何东凤建。
刘马庄巡检司 去县治北一百二十里。阴阳学 三间,在旌善亭左,知县喻文伟创建。医学 三间,在申明亭右,知县喻文伟创建。税课局 在旧县南,今奉例裁革。
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
僧会司 在旧县寿圣寺,明洪武十五年,僧会惠慈建。
道会司 在新县北,马陵山玉虚观。明洪武十五年,道会刘善政建。
养济院 在临淮门外,知县喻文伟迁建旧县前大街东。
睢宁县治 县治本古郡,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元年,知县汪质因旧址建。景泰元年,知县卢立重修。成化六年,知县何皞复修。正德六年,流贼兵屠之。后八年,知县刘景沂复建。以后相继葺修。正堂五间,抱厦五间,六房十四间,仪门三间,角门二座,大门一座,影壁一座,二堂五间,穿堂五间,东西房六间,宅门一座,三堂五间,书房五间,前厅五间,厨房三间,马房五间,马夫房三间,太平楼一座,楼前房六间,后厅五间,穿廊三间,东西厢房六间,土地祠一座,穿堂一间,宾馆三间。
县丞署 在正堂东,今裁缺。衙舍,亦圮于水。主簿署 在正堂西,今迁辛安集。
典史署 在县丞宅前,今亦圮于水。
察院 在治东,明洪武十三年,知县毛本靖创建。嘉靖三十五年,知县乔直重修。隆庆三年,知县黄益纯重修。万历十一年,知县申其学重修。崇祯九年,燬于寇。今废。
行署 二所,一在曲期集治北十五里,一在沙家集治南二十里,今俱废。
河泊所 在治东十五里,今废。
税课局 在县西,今裁革。
阴阳学 三间,在县门西南。
医学 二间,在县门西南,以上二学昔为民居侵占。明万历十四年,知县申其学查正重修,今复废。
僧会司 在崇宁寺。
道会司 在元真观。
秋米仓西廒 五间,官厅一间,在羊山上。预备仓 三处,一在察院西,明正统六年,知县闵义创。天顺七年,知县牟鸿重修。万历十四年,知县申其学重修。正廒、东廒、共六间。一所在庙湾,一所在辛安镇,今俱废。
义仓 在县南门外,原系屯田道种子仓。明万历十四年,知县申其学重修。劝谕士民,积粟备赈,今废。
养济院 在县治西南,明景泰三年,知县张伫创建。万历十一年,知县申其学重修。今废。漏泽园 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