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二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二十八卷目录

 镇江府部汇考四
  镇江府封建考
  镇江府公署考
  镇江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职方典第七百二十八卷

镇江府部汇考四

镇江府封建考

    《通志》《府志》合载汉
丹阳哀侯 敢,江都易王非子。元朔元年,析封侯于丹阳,郡之丹阳县,食邑芜湖。元狩元年,薨无后国除。
云阳亭侯 蒋默父横。光武时,讨赤眉有功,以谮被诛。子九人,渡江散处。帝寻悟,录其后,封𪐝云阳亭侯。
丹阳侯 马遵。永元四年,以程乡侯徙封,因叔父马光善窦宪故也。安帝永初七年,邓太后诏诸马子孙还京师。

三国吴

徐陵亭侯 华覈〈吴名丹徒曰徐陵〉
云阳亭侯 朱据,字子范。吴大帝黄龙元年,迁都于建业。徵据尚公主,乃拜左将军,封云阳亭侯。
丹徒县侯 桓,字叔武,孙河之子。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
丹阳侯 应。建安二十四年,以录其父皎从定荆州,功封,卒,无子,弟晞嗣侯。有罪自杀,国除晋。
曲阿县公 高光,先封延陵县公,食邑千八百户。以讨成都王,功赠曲阿县公。

丹阳郡公 包佶。

金坛县开国男 张缜。
丹阳郡开国侯 汤鹏举。
金坛县开国男 汤宋彦。

丹阳县男 孙炎。

镇江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丹徒县附郭〉
府治 自汉末、六朝、唐及五代,规制皆不可考。唐《元和郡县志》蔡谟谢安作镇,并于北固山上作府库,储军实,因山为基,自谯门升踰数百级。宋至和二年,郡守张升,环视公庭,阶墄崇峻,比按民,牒语不相闻。乃重建隳高培卑,惟以近民。宣和中,郡守虞奕又拓大之府门,南向次为仪门,中为宣德堂,先名承宣绍兴,间建端平。丙申罹兵火,郡守吴渊重建两庑,为吏舍。旁植井亭,二中立戒石亭,高閒阁在堂之后。元延祐戊午,总管李汝楫重建近民轩,在堂之东,架阁库二公厨,在东庑外旧谯楼,在府门子城上端平。丙申,吴渊建楼,上设大秤,定昼夜时刻,甚准。元大德辛未,楼为飓风所仆,而锡壶独存,后以铜为之。宣诏颁春二亭在谯门外。明洪武初,郡守杨遵即宋元旧址,创造中为堂,曰宣德后改名忠爱,又曰奉公。左为照磨所,右为经历司,吏廨列于两庑,中为仪门,外为前门,门之上为层楼,门外构屋两楹,以覆版榜,又外百步许为丽谯,丽谯亦宋元旧筑,奉公堂之后为郡守宅,左前一区为宣化坊,郡吏舍则在仪门之左,右后改为寅宾馆,推官衙而吏舍,移于检校废宅,广盈库在照磨所后,架阁库在推官衙西。正统庚申,奉公堂将压郡守郭济,改创并筑旌善,申明两亭于丽谯旁。景泰壬申,郡守张岩于前门之楼前,作宣化坊,增承流二字于前。甲戌,郡守白仲贤作后土祠于门楼内之左。隆庆己巳,郡守胡维新建寅宾馆,三楹于祠后隙地。弘治己酉八月,火堂庑荡为一空,同知周凤鸠材鼎建徙宣德堂,少前拓奉公堂,并东西吏舍一新。辛亥郡守郑杰再建门屋,五楹通加缮葺。郡守王存中更修丽谯,开广府西街。正德辛未,郡守罗循于谯楼之南创辟街二,左缘日精山麓至于定波门,右由万岁岭迤逦达千秋桥,甃以砖石,倏成通衢,二街寻塞。万历丙子,郡守张纯再辟之,左曰
谣康,右曰凤凰,因徙架阁库于其地,题曰万岁藏。
清军海防厅 在承流宣化坊,左明天顺。丁丑,同知张春即旧广盈库址鼎建宅,在府宅之左,皇清仍旧署。康熙六年,移驻西城外防江,创厅于新街。同知吴淇建。
船政同知厅 在府治右,与清军海防厅对,即旧理刑厅也。康熙十年同知鲁超改建。
通判南厅 在谯门外之西。
通判西厅 在丹阳馆之西,以旧丹徒驿,改创。签判厅 在城隍庙巷东,初在总政所前,岳珂展为政,足园遂迁于此。
马政厅 在府治东。今裁废。
粮捕通判厅 明在千秋桥西,宅在府宅右。节推厅 宋建在谯楼南。
察推厅 在高桥北。
知录厅 在小市北。
司理厅 与知录厅相对。
节干厅 始为签幕厅事之地。宋淳熙中,移入府治,更为司户厅,后孙祖祐以户曹辟为节制司,准坐此厅,继者因仍自是,司户竟无厅宇。钤辖厅 在谯楼之南。
司法厅 与钤辖厅相对。
理刑厅 明时在承流宣化坊右。
录事司 元时建在府西,即宋通判北厅基也。至顺初,扁其堂曰善教。今俱废。
司狱司 在府治谯楼旁。今仍旧。
税课司 在大市西,旧有西津丁角二务。明永乐中,革其课额并入。此司今废。
织染局 在仁和坊大街,即宋旧都统司衙。元至元十八年改置,崇祯间废。皇清顺治四年,工部织造陈议迁局于千秋桥,西预备仓内,即以旧地募民,间赋税助新工,今悉佃为民房。
杂造局 在韩氏桥南宋都统宅,今堆积为山。医学 在阜民街明正统己未创与惠民药局同治成化己亥,燬于火。弘治己未,正科钱可久请于郡守王存,申重建。今悉为民间侵占。阴阳学 在谯楼南废。
僧纲司 废。
道纪司 在元妙观内,久废。明成化甲辰,都纪魏德真建,于观之南寻。废,但存遗址。
丹徒县治 宋在府治东北,夹城,后徙石䃮桥,南制锦坊。元在府治西南,谯门内,即旧总领基也。明在府治之东南,小市街北。洪武初,自旧址迁创于此,正堂南向,堂西为吏舍,列于两庑,立戒石亭于中道,亭外有仪门,堂外翼以两轩,延于后堂。永乐初,知县奚寿重加修缮后,土祠旧在仪门内,祷雨屡应,因复新之扁,曰白莲土地,岁久,堂庑倾颓。景泰辛未,知县蒋忠迁幕厅于堂东,改创西轩仪门,左右翼以榜房,作狱舍于仪门东。成化壬寅,知县杨琎迁狱于西,绘耕织乐业荷校受刑图于壁,以示劝惩辟四友,亭于公廨右。弘治乙丑,知县许凤重建大门,外建坊二,曰勤恤,曰保爱。万历丁酉,知县庞时雍重修,增扁曰江南第一县,立彰善瘅恶碑于县前,迁土地祠于仪门外,祠前水利厅改为寅宾馆,县正衙门东,旧有旁门,旧巡捕首领衙俱由东司房,后径自东角门出,易滋弊窦,时雍皆砌塞。县丞厅 在县廨左。
主簿厅 在县廨右。
典史厅 在县廨左前。
察院 三并在千秋桥西东察院。明正统中,建中察院。成化丙戌,即丹阳旧馆创建。西察院在中察院西,即明初帅府。嘉靖间,巡江御史改葺。总兵府 在儒林坊,旧县学址。明嘉靖间建,今为大营官房。
兵备道公署 在西察院西,旧宝钞库,改置。今为江镇常道公署。
新察院 在北水关,明巡漕御史建。皇清总督察院,顺治甲午,操江都御史李日芃建,后操江奉裁改为总督察院,在京口闸外昭关下。公衙门 顺治十六年,大将军刘之源统八旗官兵驻防江海,改卫署为公衙门。
高资镇巡检司 在城西五十里高资镇。丹徒镇巡检司 在镇东港口,去城东十五里。安港巡检司 在城东九十里安港口。
姜家嘴巡检司 在藤料沙今裁。
大军仓 在治安坊。
预备仓 在绿水桥西北。
义储仓 在儒林坊,旧廒止五间。明万历乙未,
知县庞时雍增建。
镇西仓 在西城外上河边,今兑漕处。
丹阳县治 宋在县市西北厅事,后有堂二,前曰德政,后曰琴清轩。一曰近民,两庑吏舍各十楹,中为楼戒石,亭之南为仪门,门之南为谯楼,楼之外为亭二,左曰颁春,右曰宣诏。淳熙丙午,宰章樾创建。宝祐甲寅,胡梦高重构,旧有寿堂,在厅事东偏。绍圣中,苏京出宰,其父丞相魏国公颂归休于厅事东偏,筑堂为寿,故名。兵乱焚燬。绍兴十八年,曾孙忠规为令重建。淳祐七年,金华杨埙为令,有母在焉,又更名曰景苏,后废为传舍。县圃傍城有台曰沧浪台,址枕湖,苏庠张夔有诗刻于石亭二,曰四照,苏魏公创暇日读书其中,曰清凉世界,令陈玠建荷池,在沧浪台东,又有练光亭,在县城东北隅,湖山胜概亭,在县城西北隅,久废。元厅事颓敝,至元甲午,达鲁花赤忽辛尹吴叔坚撤,而新之未竟,而忽辛满代忻都继之,始克成。明洪武乙亥,知县陈克明,即宋元旧署,重修正堂、幕厅、仪门两庑谯楼,楼外作旌善,申明二亭。宣德己酉,知县张友龄重刱。成化己丑,知县蔡实作榜房十二楹于仪门,左右复刱。新堂为燕休之所。弘治壬戌,知县张锦以县后临湖地旷帑藏屡警,乃构屋二百七十馀楹缭,以土垣召贫民居,以卫之,又置鼓楼二于东西,公私称便。皇清仍旧治。康熙辛酉,邑宰吴之彦因谯楼倾圮,捐俸重建,规制弘敞备登临,览眺之胜,额之曰声远楼,又重建申明事于邑治东。
县丞厅 宋在县东南二里。明洪武乙亥,知县陈克明修县治,并建幕厅居东。今仍旧。
主簿厅 宋在县东一里,明在县治西,今仍旧。县尉司 宋在县治东,云阳桥南,后改为馆驿,徙市河之上。元泰定二年,尉薛天祐重建,明典史厅,在县署东,今废。每赁民房为公署,保甲苦之。
巡抚公署 明成化己丑,知县蔡实以县东濂溪书院废址改创,后巡抚尚书王恕榜曰都台。弘治辛酉,巡抚都御史彭礼命知县高谦购院左民地,以开广之筑亭,其旁扁曰后乐。
察院 在县治东南,普济寺西。因三圣院官基为之。明正统六年,知县陈谊重建。今亦颓圮。公馆 在县治西,旧为练湖书院。明景泰间,同知金端重建。今废。
吕城镇巡检司 在吕城驿东,明洪武元年建。九年,移置镇东,运河之滨。今仍旧。
包港巡检司 在县东七十里包港,明洪武初建。二十六年,移置顾巷。正统九年,知县吕衡重建。今仍旧。
税课局 明在县治东南斜桥。
医学 在县治东,即惠民药局。明洪武十七年建,保举医士章恒署事。正统间,知县陈谊吕衡训科蒋宗海相继重建。皇清初为社生占踞。顺治二年,邑宰许宸令医官蒋开先。清出十八年,邑宰王用六重建,医官何鉴、医士贺萃徵蒋汉章倡率起造。
阴阳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七年,令阴阳人冷仁甫世署学事,今阴阳官冷名立,即其裔孙学。今废。
僧会司 在普宁寺后,本邑五丛林,僧人轮充。道会司 在仙台观。今亦各观轮充。
便民仓 明正统五年,巡抚周忱拨馀米,委邑宰陈谊丞葛良鼎建仓廒六十馀间,官厅门楼共七间,在县治东一里,漕渠东岸,后移置北门内新桥。今仍旧。
金坛县治 宋建在城西北隅,去今县治后五十馀步。中为厅事,后有堂曰修己。元大德三年,达鲁花赤阿老瓦丁尹徐克敏重建,堂之东为幕厅,即旧冰玉堂,县西旧有冰玉堂。岁久,敝坏。宋景定癸亥,令魏以得移建于厅事之东,规制完美,有记。东西两庑,为吏舍各六楹,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之上为敕书楼,两旁为角门,南数十步为谯楼,楼北为颁春亭,旧有清修亭。宋景祐中,濮阳吴中复登第,仁宗赐诗,其卒章训以清修,故名。寻燬于兵。明洪武庚戌,知县蔡原臣,即元季旧署重建正堂,而幕厅翼其左仪门,左右有旌善,申明二亭。正厅庚午,周逵重修,增置屋二楹,为退息之所。万历六年,知县刘美复修谯楼外左右旁房,缭以崇垣二重。崇祯末,燬于土寇。皇清顺治二年,知县胡延年重建正堂三间、川堂二间、后堂三间,扁曰始基。康熙十一年,知县康万宁重修,扁曰嘉与,建赞政厅三间于堂左,其右建内库一所,特高厚其墙垣焉。
县丞厅 在县东北隅。今圮未建。
主簿厅 在县堂东偏,今为县丞居。又一在东北隅。明裁革管马一员寻,废后,管粮宅圮未建。今居便民仓。
典史厅 顺治二年,典史易象极重建,在县厅西北隅。
东察院 在景阳门内百步许,崇真道院之右,旧为正学书院。明嘉靖十八年,知县颜嘉会即其地,改察院为巡按御史行台。其制正堂三间,扁曰肃清,前为月台,两旁为皂隶房,中为甬道,又前为仪门,两旁为角门,又前为大门,左右为贞肃、激扬二坊,榜房各三间,正堂后为中庭二间,后堂三间,左旁为厨,右旁为书吏房,后环以花竹,周缭以棘垣,凡宪臣行部者居之。
西察院 在县治东,元为城隍庙。明洪武三年,改建。正统十年,重建。正堂三间,扁曰柏台,左右为厢房,各三间,前为仪门,两旁为角门,又前为大门,后为燕居三间。弘治中,知县秦锐以其浅隘购旁地广之。堂之后建亭凿池,甃以石,环以花竹,周缭以垣。自嘉靖十八年,建巡按察院于东门,此院遂为兵备道之行署。今圮。
南察院 在县西偏,城隍庙左,旧为预备仓。明万历中,改建。大门三间,仪门三间,正堂三间,川堂二间,后堂三间,左书房三间,厨房三间,右书房三间,巡方按临时推官居之。今圮。
府公馆 在东察院西。正厅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仪门二间,厅后川堂一间,后堂三间,茶房厨房各三间,周缭以垣。今圮,基地尚存。
县公馆 在东察院西,朝北。今圮。
湖溪巡检司 元在八都上疁村。明洪武三年,巡检赵圭移至湖溪西北隅。弘治十八年,巡检赵用明移建水次,以便盘诘。今仍旧。
河泊所 在县治南三十里湖溪村。明洪武中,闸办总旗彭允中建。万历六年裁革。
税课局 在县治南。明洪武三年,大使刘尚忠建。弘治十八年裁革。
医学 在中和坊。明洪武十七年开设。万历初,改建仪门外。
惠民药局 旧在城隍庙左。明嘉靖间,知县黄缙重修。崇祯三年,知县刘宗详改建三元殿,移建药局于县治左,计屋四间。
阴阳学 在漕河堤上。明洪武十七年开设。万历初,改建仪门外。
僧会司 旧在慈云寺,今同西禅寺、灵建寺、延庆寺轮署司印。
道会司 旧在太虚观,今同东岳庙、崇真道院、城隍庙轮署司印。
便民仓 明正统间,知县刘训建于县治北。弘治壬子,知县周楫改建扬武门外水次。嘉靖三十五年,知县赵圭因倭乱移入城东北隅。今仍旧。

镇江府学校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丹徒县附郭〉
镇江府儒学 宋太平兴国八年经始,在府东南朱方门外。宝元初,范仲淹守郡新而广之。元祐中郡守林希建成德堂五间三鳣堂六间宣和中,郡守毛友又新之。绍兴九年,厄于火,郡守程迈复。营治十年,作学门。十一年,郡守刘子羽大修,重建二堂。元延祐初修,至正中复修。明郡学在定波门内,郡守杨遵修成德堂,从时制,改曰明伦,立四斋,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景泰壬申,以学地前偪山,后阻通衢外。高中卑雨辄沮洳。郡守张岩买民地,改建学于县治之东。岩以忧,去明年,同知俞端继终其役,建明伦堂及四斋于山之西,立仪门、外门于堂之南。郡守白仲贤至更建膳堂于明伦堂北,号房于仪门右。天顺元年,郡守林鹗继成尊经阁、泮池、石梁、公廨,后郡守姚堂建钟秀门育材坊。成化十八年,郡守熊祐重作学门,移公廨于前,迁号房于后。弘治八年,郡守郑杰移射圃于大成殿,后树石表于门之外,作会讲楼于号房之北,学仓于明伦堂之左,通加修葺,规制完美。嘉靖十四年,郡守滕谧重修。辛酉,教授徐邦佐改建廨舍于旧馔堂之址,后又改启圣祠于日精山之东,依仁斋廨于尊经阁右。四十二年癸亥,郡守秦淦于学之正南,因冈增土名曰对山,以宏其规。隆庆庚午,郡守胡维新重修。万历辛巳,郡守钟庚阳重修。乙酉,郡守吴撝谦重修。丙申,郡守王应麟重
修。丁酉,邑令庞时雍以对山三面馀地久为民居所侵,撤其藩垣,请复故址,仍植松柏二千馀株。皇清明伦堂圮,郡守涂廓捐赀买杨,文襄一清,御书楼改建明伦堂,规模高敞,殊胜于旧。
文庙宋太平兴国中,郡守柳开创,新于学之西。绍
兴九年,燬于火,郡守程迈复建,门列戟。二十四十二年,郡守刘子羽作后殿三间,以藏高宗赐书,凡五十四轴,又名御书殿。嘉熙三年,郡守刘复建新殿庑明。景泰三年,郡守张岩迁学营庙于学之东,首立大成殿于日精山之南,岩去同知俞端立两庑,前为戟门。天顺初,郡守林鹗作棂星门。七年,复修,立新迁学碑。正德五年,棂星门坏,郡守丘经复修,立之。嘉靖元年重修。嘉靖九年,更塑像、设木主。万历二十四年丙申,郡守王应麟从训导李天培,议更新两庑,并修启圣祠,神主俱用柏木,高广其制,镌名于主,阴以辨之。万历三十九年,郡守霍镇方重修。天启五年乙丑,火。崇祯六年乙亥,巡按御史陆捐千金重建。皇清顺治十四年,殿庑及内外垣牖几近倾圮,诸生捐助修葺,丹雘复新。康熙十一年壬子,两庑倾圮,郡守高得贵修葺,大门及围墙倾废者并重,建泮水石梁于明伦堂南,清华所故址,立龙门一座。二十年,江镇道参议孔兴洪知府高龙光,从教授范协议复修两庑、大殿五间、两庑东西各十八间,祭器库,即在东庑二间,戟门五间,两庑外泮池,戟门外石桥,跨池上棂星门三座,万仞宫墙,棂星门外前对山石,池前丈步,载在石碑两斋,东西各九间,旧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仪门三间,龙门一座,旧系清华所故址,学门三间,在棂星门东敬一亭,旧在明伦堂后,久废未修。
学田 元赐学田,大率田地山荡,共计二百九十七顷有奇。明初,每岁学粮有千石,后仅存郡守林华所置学田十顷二十九亩,详薛应旂记,至明季复,被侵隐。今所存,从新议,尽归丹徒县,徵比田租起解,上司以充别项。
丹徒县儒学 旧在县治西儒林里,淮海书院旁。宋崇宁以后倾圮,附于郡学东隅。建炎兵火与郡学俱焚。绍兴十七年复建。乾道七年重修。元延祐六年,教授朱天珍建议,仍建县学于儒林坊,至正乙酉,蒙古答察儿监邑作明伦堂于大成殿后,旁立两斋,东曰成德,西曰育材,作杏坛亭膳堂于堂后,前为仪门。明洪武初,仍旧学筑观德亭于射圃,东学仓于仪门内,正统乙丑,燬于火,教谕邓宜等请于巡抚周忱重建。天顺壬午,郡守姚堂凿泮池,设门庑,东立儒林坊,训导徐安经理告竣。景泰甲戌,复加修葺。成化五年丙申,巡抚牟奉撤报亲道院,以其地建尊经阁,构号房二十间。弘治癸亥,郡守王存忠扩地立门,置坊牌二座,一曰德配天地,一曰道贯古今。正德戊辰,大成殿将颓,郡守丘经撤而新之。庚辰,知县李东建明伦堂,两斋益培基址,此儒林坊旧学之沿革也。嘉靖元年,提学御史萧鸣凤念旧学,湫隘庙祀弗称,因大学士杨靳议,特迁于朝阳门仁安坊寿丘山南麓,即龙华寺故址,堂斋门制如前,堂之东建正殿,两庑棂星门之外为石池殿,后为尊经阁,阁后为启圣祠,作廨舍于堂之西。四年乙酉,讫工,复创敬一亭于堂北。二十二年,知县赵河修巡按御史,尚维持于棂星门外,设门屏一座,扁曰太和元气,分列东西为二坊,一曰成德,一曰育材。万历九年,知县钟庚阳将罚锾新之。越二年,知县徐桓谓自迁学以来,垂六十年,科第人文迥不逮,昔乃从诸生,请于前后,郡守暨学按使者移。
先师庙于明伦堂之前,位置中央,庙向始整两庑
戟门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屏俱随改置凿泮池于棂星门内,跨以石桥,迁启圣祠、尊经阁、敬一亭于庙,旧基辟儒学门于左,而明伦堂廨圃斋房庖湢悉如旧制,而学制肃清。崇祯五年壬申,知县张文光从训导冯梦龙等议,用堪舆家言高大巽方建龙门,迁尊经阁移置敬一亭。九年丙子,缙绅佥谋自寿丘山移宗公祠于庙左尊经阁。后十五年壬午,知县郑一岳同训导陈尔善等复修。十六年,教谕高应虚移学门东,首数武。皇清顺治十三年丙申,提学佥事张能鳞允知县张晋请倡助修学,各官绅捐助,外得诸生免役银若干,以新殿庑堂祠,又增修石池,外屏墙一座,扁曰万仞宫墙,训导朱臣率耆民戴世荣、盛有道督工成之。康熙八年己酉,教谕王天璧修尊经阁。十一年壬子,教谕谈志甃石筑墙,重加修葺。二十一年壬戌,知府高龙光允教谕余潜飞、训导张机请学,前设朱木栅学,后山崖累石筑墙,以杜登践,永护学后龙脉。
宋淮海书院 初在北固山凤皇池。宋淳熙中,太常少卿高邮龚基先肇议创立,以居淮士之避地者。秘书修撰张琰、工部王大亨、郡守王野李迪总领徐栗相与协成,理宗御书四字赐为额。元至元中,为甘露寺所并。元贞元年,教授黄一龙重建于儒林里。明初,并入县学。嘉靖甲申,迁学于寿丘山麓,以其地改为总镇府。
濂溪书院 初在黄鹤山下。宋宝祐中,郡守徐栗建以祀元公有堂三斋二亭,二入元为鹤林寺所,并山长徐苏孙再创于黄祐桥南。大德九年,改置于利涉门内花山下有元公祠燕居堂。清风书院 宋范文正公尝读书于寿丘山。明正德庚辰,知县李东即其地建书院。今废。香山书院 明崇祯辛巳,知县郑一岳仍淮海书院创建。
三山书院 顺治戊子,知府赵士冕增修香山书院,楼舍更其名,集诸生较试时,修文宴。甲午以来,为驻镇军府。
杏坛书院 在寿丘山。顺治丙申,知县张晋创建,缭垣植杏树数百株。渐颓圮。
社学 在虎踞门内通衢。明正德九年,知县桂萼移建于朱方门外,内河之东善济二坊。学田 明嘉靖尚宝卿杨绍芳捐族人讼田一千二百九亩零分给府县,两学归丹徒县徵比。万历四十一年,巡抚徐御史房捐银二百五十两委官,买六都民人丰伟田三十五亩,每年税外,额折米麦,租银一十三两六釐五毫,又置六都民人薛应良田四十四亩,每年税外,额折米麦,租银九两零八分,各本人子孙世佃,每年徵收租银,给散贫生及会计,供给之用至。皇清康熙元年十月,内奉学道行提本年租银二十二两八分六釐五毫解道赈给,又因佃户侵占抗粮,随将前项具详本府,转详本道,归丹徒县,一例徵比嗣后,杨尚宝田一千二百九亩抚按,置田、七十九亩尽归县徵解。
外县
丹阳县学 丹阳旧未有学。宋庆历四年,依县治东为之。元丰间,创成德堂。建炎中,堂舍俱燬。绍兴十三年,邑宰刘长民结茅为两庑,吴𦬊重建成德堂。乾道六年,邑宰陈玠撤而新之。淳熙中,废延陵县为镇,移其旧厅事,改成德堂为明德堂。宝庆中,邑宰赵汝骧重葺,扁曰审是。宝祐初,邑宰胡梦高,即两庑为斋,其名有六,曰求仁、曰好义、曰隆礼、曰尚信、曰敬忠、曰教和,外有库廪直舍采芹轩。元至正间,邑宰王元承重修学宫,规制始备。明洪武中,邑宰郑士源许子英董复昌,潘妥相继修葺,重构明伦堂于殿后,堂左右辟两斋,曰日新,曰时习,馔所在堂右观德亭,教谕廨在学东,训导廨二在射国东及学西北,泮池仓库庖湢咸具。宣德六年,邑宰张友龄、周志义教谕黄中协心经画,增华创制,视昔有加焉。八年,邑宰包达丞陈善建崇文阁于明伦堂后,以贮经籍,又作学门于棂星门东。正统四年,邑宰陈谊建膳堂号房,邑宰吕衡、教谕陈力莘续完之,仓库射圃亭膳堂爨室咸具,又移训导廨舍于膳堂西,移东西号房于崇文阁后。成化四年,邑宰蔡实废崇文阁,建明伦堂,又建教谕廨舍。弘治十三年,邑宰高谦于泮池上造石桥三座,辟行路于学宫之左,通接前街,以便经行,缭以墙垣,开广逾旧。正德十年,邑宰朱方葺之。嘉靖二年,邑宰张惟恕重修。六年,邑宰张凤翀临学相视,以河流由西直泻,于风气非宜,乃凿渠导,湖水绕学宫,使曲折而出,且甃石以防崩溃,南面筑三阜,列于前为案山。未几,凤翀取为南御史。邑宰谷继宗成之。十三年,邑宰来汝贤于学门外,建左右二坊,扁曰成德达材正谊。明道三十七年,巡按御史尚维持重建明伦堂,并斋房廨宇。四十五年,本府通判黄肇署县事重建儒学门,并修仪门。隆庆三年,本府同知马豸掌县事修饰明伦堂,开城西水窦,复引湖水绕学宫,重增三阜,建跃龙桥,立坊识之,后又修饰东西二坊,扁曰圣域贤关。万历十九年,邑人姜宝捐赀复,泮池案山之旧建坊学门外,列登俊姓名。皇清顺治十七年,邑宰贺应旌重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
文庙宋建炎中,学宫被火灾,独庙未燬。绍兴十三
年,邑宰刘长民结茅为两庑。乾道六年,邑宰陈玠重建。咸淳中,主簿杨埙建大成殿。元大德五年,邑宰焦简修建,至正间,邑宰黄元承重修,庙制始备。明洪武中,邑宰郑士源暨诸生建大成殿、戟门、两庑、棂星门、文昌祠、三贤堂,堂始作于宋初,在县圃以祀苏颂、陈东、苏庠。嘉定间,邑令徐文度迁于学之西庑。宝祐五年,邑令赵与慄改建,增以濂洛诸儒,而易名曰众贤。永乐四年,邑宰董复,昌修葺两庑。五年,邑宰潘妥重修大成殿。宣德五年,邑宰张友龄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正统五年,邑宰吕衡铸铜祭器,肖圣贤像,建神厨庙,旁有地灵祠。弘治十三年,邑宰高谦移棂星门于泮池南,砻石为门,扁曰云路。嘉靖二年,邑宰张惟恕重新之。六年,邑宰张凤翀重建。三十七年,巡按御史尚维持重建大成殿并两庑戟门。四十二年,邑宰李学道重建棂星门,以石为柱,扁曰万代宗师。隆庆三年,本府同知马豸掌县事,修饰棂星门及左右碑亭。皇清顺治十七年,教谕蒋鋋重修圣殿并棂星门。康熙十二年,教谕蒋士玮重修两庑其庙,制大成殿五间,两庑在殿前东西翼,戟门在两庑下,棂星门三座在戟门外,碑亭二在棂星门左右,泮池在棂星门外,东西石桥二,跨泮池,启圣祠三间在戟门左。
宋濂溪书院 明洪武十八年,邑宰顾信创建于学东,以濂溪裔孙周寿山奉祀,后改为都察院。皇清康熙辛酉邑,宰吴之彦即义学额,今名裔孙周炜奉祀。
练湖书院 在城隍庙西,邑人潘遵建。明景泰三年,本府同知俞端经画材费建,为使臣驻节之所,因滨湖故名。
义学在文昌阁右,旧有堂三楹。皇清康熙二十年,邑宰鲍如鹏修,为义学延师,设教岁给脩脯。
社学 明成化六年,邑宰蔡实禀提学御史陈选市民人赵名隙地,构社学于儒学东,大堂两庑前后门屋计一十三楹,开拓基址,缭以周围墙垣数丈,后移于都察院西,今改为公馆。学田 宋建养士田,旧在延陵镇,凡二百五十亩。建炎中,学燬于兵,为昌国寺僧普成所据,邑宰苏忠规取田还学。明嘉靖十三年,邑宰来汝贤以民丰,佑田七十馀亩,为学田,养士在胡家店地方。隆庆三年,本府同知掌县事马豸踏出罗荞,欺隐民田四十二亩七分一釐,民地一十五亩二分四釐五毫,民塘一亩八分六釐一毫。殷士正欺隐民地塘荡共五亩零三分九釐一毫,立为学田。今罗荞田收租贮县,殷士正田于隆庆二年告升科,学田仅存虚额。
金坛县儒学 在县治东,始建未详。宋绍兴中,邑宰李松重建,朱文公书扁。嘉熙中,增建东西庑及两堂四斋堂,曰修教、曰集英斋、曰志道、曰成德、曰修身、曰明义。元大德三年,复修,至元元年,县尹于渊建观善堂,为教谕厅事,至正三年,县尹檀让更修之,壬辰,燬于浙寇。明洪武三年,知县蔡原臣修建。十五年,知县郭树植棂星门。二十六年,知县陈英弼重建明伦堂及两斋,曰日新,曰时敏。二十九年,县丞张仕升修葺。正统八年,知县刘训撤明伦堂为东斋,重建明伦堂,斋堂舍宇咸加修葺。成化中,知县刘观重修,知县张宾继购地辟门。弘治中,知县周楫秦锐相继修葺。正德中,知县董相撤棂星门,易以石。嘉靖五年,县丞邓继曾重修之,构堂六楹,庑十二楹,堂之前为台,台三面为甬道,前为崇垣,辟三门,并折而东,以达于外,徙棂星门于内十馀武,凿泮池为三,石梁周遭植桧数十株。十年,建启圣祠、敬一亭。三十二年,重修。万历十一年,重修。三十二年,知县邵应祯以学宫地左盈右缩,募地辟门于西,诸生符某以居旁地助,乃并棂星,建石门,扁曰义路,以与左礼门等,自是邑西之人文加盛。崇祯十年,署县事推官雷起剑复建尊经阁于启圣宫后,知县李登云继成之。皇清顺治十一年,提学佥事张能麟檄知县赵介重修,知县朱𦶜踵成之。康熙九年,知县康万宁、教谕许允成重修。十五年,知县康万宁、教谕吴正名重建礼门义路各一楹于东西甬道。
文庙在明伦堂前其庙,制大殿在明伦堂前,两庑
在殿前东西翼,戟门三座在正殿前,棂星门三座在戟门前,泮池旧在棂星门内,明嘉靖间,移置门外。崇祯间,太学生储谷重修,明伦堂五间
在。
文庙后,时雨堂在东北隅,两斋东曰日新,西曰时
敏,各五间,号房二十楹在两斋四隅,诸生肄业之所。今废。
茅山书院 宋天圣中侯仲逸创建,于茅山教授生徒。知府事王随奏给田三顷充书院,赡用仁宗尝赐束帛仲逸,卒其徒散,去地为崇禧观所,并端平中刘宰再建于三角山,寻废。淳祐中,郡守王野复之,未久,复为人有。咸淳七年,乃更建于顾龙山。今废。
申义书院 在希墟太府丞张镐建,以教族之子弟镐文简纲之孙。
社学 明洪武八年,诏有司每五十家立社学一所,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天顺六年,敕,每乡每里俱设社学金坛,惟思墓村有故基一所,馀废。成化二年,知县刘观建二所于县治内,一在西察院前,左濒河。弘治间,知县秦锐因其废地,改建接官亭于上,一在城隍庙西。弘治间,倾圮。正德十年,知县董相因故地开复之,前后建屋各十楹。嘉靖初,亦废。
学田 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赵圭申建,以赒贫生。县有隶丹徒胜果寺田四百馀亩,圭以金易之,为学田,益以欺隐入官田二百亩。万历七年,佃户负租者众知县刘美重清丈之勘,得实田六百馀亩,计麦税三百馀石,所升科比民田四之三。万历三十七年,教谕余一德重清学田,时奸佃搆胜果寺僧投牒于府,以理故业为名,属郭令鞫治,各以轻重治罪,学田仍复,税如故。万历四十一年,巡抚徐民式行县增置学田,先是苏州府同知许尔忠榷浒墅关税,有羡镪不受,上之徐中丞,中丞散之各学,为赡士恒产金坛,得二百五十金,易建昌圩田四十七亩,西丁庄田三十六亩,岁得麦十六石六斗六升,米三十七石二斗四升,王肯堂记。万历四十四年,知县张翰冲申详薛良十等田地一十九亩七分五釐,送学分佃徵租,以赈诸生。天启四年,邑人南京武学训导于谷诒助下墟田二十五亩为学田,共租十五石六斗八升二合,折银六两二钱七分二釐八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