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十六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
 第七百十六卷目錄
 常州府部彙考十
  常州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七百十六卷
常州府部彙考十
常州祠廟考一
   通志縣志合載本府武進縣附郭
社稷壇 在青山門外二里,按舊志:在州南一里風師在城東南雨師在城西。
南宋州治西南隅,與儒學相望
社稷為壇,各一倣唐制,以石為主,其形如鐘而剡上,而下植於土大中
祥符二年詔定諸州社稷模其狀分給,四年頒壇制天下
公元1370年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石幢門外
明洪武三年知府高復建,初為二壇八年并為一壇
南向廣袤,與社稷壇同歲
春秋二仲上巳日有司先期齋戒祭則遷城隍神。
合食於壇,更神之號曰風雲雷雨之神,居中本府境內
山川神居本府
城隍神居左。
祭用羊二豕二祝一帛一。
萬曆三十年知縣晏文輝重修
厲壇 在青山門外三里明洪武三年創置,歲以春秋三月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晡時祭。
公元1186年
城隍廟 在斗門內街西。
宋太平興國中建,淳熙十三年賜額嘉應元延祐三年總管府知事趙琦修,國子博士柳貫記。
至正十五年廟燬,重建
常州路儒學教授陳顯曾記。
明洪武初詔去封號塑像木主,題曰:常州府城隍之神。
皇清康熙六年寢樓燬,八年即其地重建,後堂香火益盛。
公元1660年
城隍廟 在大殿左掖
順治十七年間建,邑人陳玉綦有碑記
五賢祠 在郡治西北隅,祀唐獨孤及宋柳開李餘慶陳襄楊萬里賢牧也。
今廢。
梓潼帝君祠 在府學戟門東偏
劉將軍 在郡治前清和坊內,明洪武初建,祀宋都統制劉師勇
公元1603年
先賢祠 明洪武間張度移置雜造局於此,為五縣歲造緞疋箭枝之所。
萬曆初施觀民改創龍城書院,旋奉旨拆毀鬻其地於民。
三十一年知府歐陽東鳳贖地建祠,祀延陵季子而下漢晉唐宋諸賢六十九人
祠前為堂三楹朱侍御吾弼題曰:傳是堂
四面各有軒十二楹,左右翼各為齋舍,以居諸生講業者。
南為千古一脈坊,折而東為門,一再南向為坊。
一中為經正堂,次川堂次後堂,凡二十餘楹。
又次為堂三間,祀前有司之知學者
士紳捐貲助建,講學論道其中,期追諸先哲一時盛事
云:曾冢宰同亨為傳是堂記。
崇禎年間增祀錢一本顧憲成高攀龍孫慎行四人
皇清順治十年太守朱之普,增入泰伯以為先賢第一人
十一年增祀張瑋一人
康熙七年又增楊廷鑑一人
營田廟 在迎春橋西
周文襄忱巡撫江南時建,以祀五穀之神,傍太平濟農二倉。
毛推官 祀常州推官毛祥
公元1675年
文昌閣 在東門內其地當城巽隅昔人於此建閣為文筆峰
補水口之缺。
自是文風丕振,後為民居所侵,築牆蔽之有知者。
皇清康熙十四年奉。
纂修邑志,始按圖徵訪,而神像巋然獨存邑紳捐資公葺。
公元1602年
先賢梁子祠 宋紹興間建,祀千乘侯梁鱣。
德佑乙亥燬於兵。
明萬曆壬寅太守歐陽東鳳建并祀縉雲侯。
梁汝嘉在登省巷,按先賢名鱣字叔魚齊人嘗以無子,欲出妻,決筮於商瞿上
瞿上止之,信乎,朋友全齊俗所存厚矣。
今其祠子孫守之。
公元1643年
湯襄武王祠 在關帝廟東偏
明崇禎十六年襄武裔孫國光建,有司春秋致祭
公元1556年
關帝廟 在縣學後河之北,舊有高埠二丈廣袤八丈有奇
相傳湯信國公將臺呼中軍。
帳然內多朽骨,敗骸,或疑元初舉城死義者,槁葬之所。
明嘉靖丙辰有司請於朝,即其地立廟
每歲五月十三日致祭,郡人。
唐順之孫慎行
公元1628年
碑記初名關王廟
崇禎元年奉敕加封始改,稱關帝廟
公元1660年
三義閣 在關帝廟殿後合祀關張
皇清順治十七年郡人楊廷鑑呂宮倡建,莊冏生有碑記
許真君 在關帝廟右偏,祀真君許遜
延陵有許青暘鄉,相傳為真君所居之地。
立祠
楊龜山先生 在市街東,與關帝廟相近,宋在懷德門內十餘步,即今定安東鄉夾城圖內。
周孚先先兄弟從游問答數條,皆有遺墨
游定夫酢二周帖,云:毘陵士人高誼至此,可振頹風衰俗非好樂善未易能爾,俱刻石寘壁間。
蒼梧珵挽之,有曰一區歸老元宅三鱣空餘講道堂。
後燬於兵,地歸他族。
公元1172年
東坡先生 在縣顧塘橋北先生終於顧塘橋孫氏之館。
越六十有九年,為乾道壬辰郡守晁子健立祠塑像
士大夫畫本,或朝服野服,凡十模置壁間,復列少公轍,與黃魯直庭堅張文潛耒晁,無咎補之秦少游觀陳無己師道六君子兩序釋奠,皆分祀又鑱與,無咎往來帖,至正末廢為民居
公廟 在白雲渡,北邑楊廷鑑碑記略曰:公姓晏名成仔,江西臨江府清江鎮人生平疾惡探湯,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無知乎。
為人敬憚如此
元初人材應選入官為文錦局堂長,因病歸,登舟奄然而逝
未抵家,有人先見鳴騶於野衣冠如故月餘訃至,咸驚愕,啟棺視之一無所有,其見之日即其死之日也。
父老知其為神,因立廟祀之。
尤顯於江河湖海,凡遇風洶湧商賈祈籲即得安穩。
明洪武初封顯應平浪侯白雲渡向苦沉溺里人祠祀之,而波濤頓息
東隅僧人大悲殿及兩廊,其基初止三分三釐零免科。
公元1374年
季子祠 在雙桂坊內,即蒙古字學舊址
明洪武七年知府孫用建,八年改題木主,曰:延陵季子之神。
春秋祭焉。
正統八年知府莫愚摹刻十字碑於壁,後廊房基址豪強所侵。
皇清康熙七年賢裔發祥捐資收贖太守駱鍾麟建延陵書院前後左右齋舍三楹自問堂,歲時紳衿會講。
徐君祠 以祀季子掛劍于墓之徐君。
公元1473年
忠義祠 在季子廟東,明成化九年知府龍晉始以郡士朱昱建議,祀宋守土死節,諸臣姚訔等乃于忠祐廟後圃立祠祀之。
并祀巡檢方允武武進縣劉落祔郡人陸簡記。
弘治十年知府曾望宏移置府學前惠民河南,即觀音寺廢址
正德六年巡按御史謝琛登祀,典有司春秋致祭,乃移建正覺寺址,即今祠,祀文天祥姚訔、陳照、王安節劉師勇胡應炎尹玉麻士龍包圭、阮應得方允武徐道明莫謙之萬安、劉溶十五人
萬曆二十一年兵備江鐸以守祠,胡承恩請重葺。
祠內有浩然亭,御史葉中建,邑人毛憲記。
忠節祠 在正覺寺之西,明兵部尚書陳節愍洽死事,交南嘉靖間孫端甫奏請立祠
本郡兄濟春坊贊善總修永樂大典,並建大儒祠於忠節祠之左隅。
有司春秋二祭
基糧二畝三分二釐五毫敕賜免科。
公元620年
忠祐廟 俗名西廟,祀司徒陳公杲仁公,本晉陵人大業間仕至司徒,娶於沈法興
法興有異,謀懼公未發潛中以毒。
唐武德三年也夫人軫氏捨宅崇勝寺,又捨東第為崇仙觀,有疏刻石廟下,後沈法興中神矢斃。
郡人謂公之神因以公忠孝文武信義謀八絕請於朝,即公兵仗立祠祀之。
垂拱元年始創大殿南唐保大十三年吳越兵至,柴克宏進禦之,夢公有陰兵助汝之語,及戰風雨晦暝,有黑牛行陣間,克宏俘馘甚眾。
功封烈帝夫人軫氏武烈后張氏,贊幽夫人沈氏為沈明后。
宋宣和年間賊寇猖,郡守魏憲邦人禱之卒不犯
四年賜額忠祐。
建炎二年郡守周杞大新營繕嘉泰間郡守趙善防請爵二子,長坦贊惠侯,次頵協應侯淳祐。
四年封公季明為啟靈侯,母段氏懿德夫人,伊氏昭德夫人長子濟美次子加助,順柴克宏封翼靈將軍
咸淳六年改封福順武烈靈昭德王
元延祐五年封福順武烈靈昭仁惠孚祐真君亦復修建
明洪武初詔去封號,題木主曰:司徒陳公之神。
有司五月十五日
用豕一致祭
正統十四年敕賜道經一藏,安奉天順。
六年廟燬惟真武殿藏經獨存。
成化三年同知謝廷桂重建正殿門。
亭宇
公元1480年
總七十餘楹。
成化十六年知府孫仁重修,後真武殿前有池名白黿池,即《宋志》鳳凰池
一白黿徑三尺宣德中進上隆慶間大為葺治
靈濟堂,五雲樓山門煥然一新
邑人貢進士董言詩,蓋文昌閣於巽隅。
萬曆三十三年邑人莊廷臣等復,蓋武安閣於右。
崇禎十年四月正殿是年重建
皇清順治初邑人因其隙地都城隍廟附祀焉。
柴將軍 神諱克宏南唐右武衛將軍吳越襲唐,常州其外郭公趨救,夢陳杲陰兵相助,大破其兵因祀。
公元1129年
劉龍圖 劉諱晏初仕為都管員外、郎領兵歸,宋織赤心報國四字於旗。
建炎三年郡守周杞以江寇侵掠請援晏偕七子精銳出奇破之,進龍圖
人德其賜為立祀一,在馬跡山平王廟,蓋晏嘗駐兵處。
周殿撰 即以上三祠俱在。
忠祐廟西廡,今柴將軍有像殿側,其祠俱廢。
公元1257年
祠山行廟 舊名廣惠,在陳司徒西,宋淳祐初郡守王圭建神。
唐初水部宋累,封正祐昭顯威德武烈王寶祐五年改封正佑武烈真君後加昭德
咸淳元年又加昌福
顏魯公所書舊碑,真君張姓,黃帝之後
夏禹時有名秉者,事治水
土均江海
淮泗行山澤間遇神女,曰:上帝以君有功,遣吾為配。
不在其身,必在其子孫
其後真君於鼎龍陽洲,隱於廣德橫山,靈功懋德烜著於時,既沒州人祠之,凡東南之民雨暘疫癘,有禱輒應。
自唐以來受封爵,由是行祠興焉。
元至元初年祠燬於兵,郡人即舊址真君殿。
時有元覺慧主其祠。
元統元年人丁振來為郡吏,從祭祀下與僚友懋德用禮捐俸重修既成,以凝妙沖元宏道法師施用住持
用存以私田五十畝捨入祠祀
明洪武中重修天順四年知府王慥重建廟凡
一在南游塘村
一在郡東十五里許成墅村,舊名昌福廟。
宋開禧丙寅石刻存焉。
一在奔牛鎮
一在欽風鄉段莊,俗亦名游塘廟
公元1388年
江東順濟靈應行祠 在祠山廟內西偏
明洪武二十一年創建,神姓石諱固正廟,在贛州府
宋學士景濂撰碑
明天順四年孟夏疾風甚,雨水深幾尺,知府王慥禱即霽遂新,其廟神秦時人生正直沒有靈異
漢初灌嬰來禦,尉佗神降於峰頂,告以捷期。
始立廟於崇福里,稱為石固王。
唐大中元年遷於江東之雷岡,始有塑像
宋建炎三年陰謢隆祐太后退金兵。
紹興十九年又護都制李畊殲寇,變作籤詞,占者如響,吳楊溥署為昭靈王
五封崇惠顯慶昭烈忠佑王,賜額
濟元三易封為護國普仁崇惠靈應聖烈忠佑王更額,曰:聖濟。
有司春秋祭祀
公元1496年
瑯琊王 舊在奔牛鎮東,相傳晉元帝渡江,後有此廟。
元徙天禧橋北明弘治丙辰知府曾望宏以其湫隘移於祠山廟,合祀三神祠。
又有廟在仁孝東鄉梅村
劉仁賢祠 在南真武西,豫王兵下江南
劉光斗大理丞安撫常郡民,賴以安公請於巡撫周建祠。
公元1055年
真武 舊志謂有龜蛇之異,南雍誌載常州路毘陵太重宋至和二年真武在教場,後天橋東政和間兵燬。
元至順間重建
明永樂間修,正統九年重修嘉靖甲申加修葺,宜興都御史杭淮記。
內殿後寢傾圮
隆慶初年貢士劉應時捐資建樓。
崇祀聖像子孫讀書其中科第相繼
郡人洵稱為神佑,云:內有古井,相傳龜浮即此
外門
左亦有井,幾湮廢
萬曆二十一年邑人張卿重甃以石,卿嘗鑿義井五,一在縣治土地祠前。
一在仁育坊內。
一在忠義祠旁
一在毘陵驛前。
一在遞運
所俱甃甓泓深汲者稱便
公元1445年
楊龜山先生 在朝京門內,先生故祠在郡城東。
歲久湮廢
明正統十年知府葉蓁移建今地,合蘇文忠祀之名,二賢祠。
訓導聶大年記,弘治十六年知府連盛增祀鄒文公周伯載兄弟
嘉靖間倭警改道南書院為兵備道署。
移書院、所祀唐彥恩鄒德久尤延之李元德良貴謝子蘭諸賢併祀。
其中萬曆二年知府施觀民復立東坡於左,此則仍稱龜山先生
自為之記,龜山七世孫航鄉薦通判常州占籍焉。
子孫衣巾奉祠
皇清康熙丁未正堂圮,其十九世孫辛卯科枝,蕃仕福建拮据復建,廟貌為之一新
公元1602年
蘇東坡先生 初即二賢祠,明嘉靖初知府王教龜山先生,舊已有祠於通吳門內
祭宜專敬,乃移文靖像於舊祠,即市街西也。
而獨為東坡書院,屬無錫
邵寶祭文,後以道南書院合祀復稱二賢祠。
萬曆三十年兵備湖廣按察使梁祖齡蜀人也。
又先嘗為武進,因捐贖鍰建之
崇賢祠 在史家巷東祠胡忠安濙明嘉靖年間其子請立祠奉旨賜額,即其賜宅建祠,春秋致祭
公元1604年
忠公祠 在朝京門明萬曆三十二年蘇松兵備道鄒墀檄,知縣晏文輝建。
公元1560年
唐荊川 在運河南天橋西明嘉靖三十九年總督胡忠憲檄
有司立祠關王廟西,四十五年移建於此
有司春秋致祭王錫爵碑記
顯王 俗名靈觀廟,在元豐橋西
有古二株唐天祐三年刺史張崇以郡多火災建其位,背離面坎,五行水勝火。
所以厭而禳之,其患,頓息
歷代事之尤謹。
明永樂十二年修,宣德間知縣朱恕重建正殿
景泰中殿燬,惟華光樓獨存。
成化弘治間相繼修飭,郡士朱昱記。
初名五通後,更五顯。
宋大觀二年賜額靈順
宣和五年封以侯爵淳熙元年進公。
嘉定二年封王或謂華光菩薩為佛,中上善居五神之一。
五行中氣也,又有廟在奔牛鎮相傳姓蕭正廟在徽之婺源縣
公元1342年
延陵季子 按山謙之丹陽志》:南廟在晉陵東郭外,北廟在武進博落城,西廟潤州曲阿,今丹陽縣延陵鎮
廟有百井,多湮廢
祠有三,一在郡學講堂東偏淳祐間郡守張孝賁建,嘉熙初教授張震發請於朝,擬加王爵未克,行祠亦廢。
一在吳門鐵冶巷,一在天慶觀東,今太平橋者,是晉陵令趙彥橚建。
大曆己巳總管移剌迪重建至正二年重修天曆三年常州路總管府知事翟如重修,壬辰燬於兵,惟存二碑
明洪武始定祀典,更建廟於雙桂坊,而此外祠云。
公元1537年
東嶽行廟 在季子廟西前俯運河,宋有天齊仁聖殿聖母殿。
帝后德生殿,五嶽會,聖樓,兩廡皆有像。
設樓東有嶽司堂,西有廣惠行殿
郡官辭謁祈禱雨暘咸詣焉。
殿前銀杏二株黛色參天,數百年物也。
明嘉靖十六年修,二十五年重葺,通政張寰書額,萬曆間道士陳體仁玉皇閣於後。
皇清康熙三年邑人陸演建斗閣於殿,西上斗姥像閣,前復建堂三間,額曰:輔仁堂。
免科基十六畝二分六釐五毫五絲
公元833年
忠佑行廟 在東嶽廟後,即陳司徒東第
唐太和七年縣令高榮禱雨獲驗重建,今廢。
降子廟 在降子橋南,祀東嶽之神。
唐郡守獨孤及子有驗,故名。
明洪武初正統間重建
公元1248年
胡文恭公 在端明寺,宋淳祐八年郡守李迪肇建,元末與寺俱燬,明永樂元年移建寺於德安門外,仍立祠以祀焉。
卞忠貞公 忠貞公有名長卿者,宋紹興間兵部尚書扈蹕南渡,卒賜葬。
西里子孫世家其地因建祠。
公元1403年
毛古菴 公歿而人以為神,其十里之內老人婦女歲朝必拜,曰:公顯
十里中三十年間無一訟於官府者,止向公質成敢忘其德乎。
邵康節先生 在漳湟里,順治十八年康節孫邵文燦建。
公元1661年
許二長官 在縣東南七十里,相傳無錫晉陵二令為陽湖泛溢,親視堤堰赴水救民水遂止。
邦人感之,為立祠
東南遍祀之為土神今孟春橋旁有墩,曰廟墩。
一云墩下井水泛溢不止,二令投於中,屍從勝力橋旁流出,民因立祠於上,今不存矣。
周文襄 在祥符寺文襄江南最久,嘗登茲山寺僧智瀾請繪像祠祀之。
平王廟 在分水嶺,王為后稷庶子佐禹平水會稽,誨人浚導,後祠之。
胡文恭宿登祀典。
建炎間郡守周杞劉龍圖駐兵,遂加修建,并祀龍圖
明嘉靖間重修唐鶴徵記。
劉龍圖 夫錢孝記云:劉晏為郎,領兵歸順於宋,自誓赤心報國
建炎間寇犯常州太守求救七子出,奇破之,後追潰。
黨至宣城遇害,詔進龍圖閣
待制常,民因其駐兵水平廟中,敗賊即廟祀之。
靈官廟 在檀溪聖蹟嶺。
公元1657年
張南軒先生 在殷薛,順治十四年督學張能麟檄建,有司春秋致祭
尹二將軍 麻將軍士龍,宋末以巡檢文丞相命救常州與,兵力戰死,此今里人皆祀之為土神
廟隘甚在虞橋東一里尹將軍玉合祀焉。
化被王廟 在鄉東小井旁,傳為顧凱之廟。
忠佑行廟 在橫林鎮街西。
真武 在橫林橋南堍。
東嶽廟 在鄧莊村。
公元1605年
三孤祠 舊祀蔡芮董三孤,俗訛為三姑塑像
明萬曆三十三年知縣晏文輝,始易木主三孤
三王祠 在縣東開化寺側,祀東嶽忠佑廣惠之神。
公元1556年
忠佑行廟 在于塘明初建,嘉靖丙辰倭燬重修
順濟龍王廟 在魏村鎮,北瞰大江
三官廟 在清水潭,祀三元天地水府之神。
忠佑行廟 在前蕭里,唐末巢賊犯境,望雲煙中紅衣巨人,賊懼而遁。
道士子成立廟
東嶽行宮 在青城鎮明嘉靖間修增文昌閣玉皇樓
公元1504年
曹將軍 在觀音寺旁,明嘉靖間里人解元眭綋創建,祠後有井,相傳將軍鍪甲藏此古木,盤鬱人敬憚之,弘治甲子鄉試二場畢,已具卷付收者,而若有止之者三,疑之,細閱乃知有脫落復夢一緋衣者,曰:吾曹將軍也。
幸得試事,故用護騭君,君必第矣。
揭榜果領第一,然猶未解將軍為何人。
後檢郡志唐上將曹公故居,乃為立祠
城隍廟 在孟河城與城同建。
關帝廟 在通江城內。
東嶽行廟 在孟瀆河閘一里瀕江。
明永樂間建,宣德中漕運初通增建後殿兩廡山門并,祀天祠山晏公之神。
涉江漕者,禱之輒應。
黃山廟 在黃山
祠山廟 廟有二株,圍且丈餘蓋非近創也。
公元1653年
王忠愍 在奔牛鎮順治十年奉。
褒恤明末徇難忠臣原任御史王章地十區,每區計地七畝,以奉春秋祭祀,其地原屬懷南鄉
康熙十一年提入昇西照學田事例一體完糧
烈婦祠 在運河龍舌龍興禪院
康熙七年建龔,百藥文表其墓。
公元1507年
祠山行廟 在游塘橋東俗名游塘廟。
創於宋,燬於元。
明永樂間張以昌葺之,復燬。
正德二年鎮江衛指揮僉事孫晉延僧佛圓重修宜興吏科給事中邵天和記。
祠山祠 俗名西游塘,廟近段莊村。
舜廟 在高山相,傳虞舜東巡過此,後人即其地立廟祀之。
公元1588年
二義祠 元末顧士俊事親戒子弟,謹輕財好施人稱為孝義
明萬曆戊子顧湯卿禦盜有功奮不顧身而死。
郡縣義烈為建祠,其子并請合祠孝義公,因名二義祠。
無錫縣
公元1375年
社稷壇 在西門外原鄉
明洪武八年定制北向東西二丈五尺南北如之高三尺四。
出陛各三級壇下前十二丈,東西南各五丈,繚以周垣門四,由北門石主,高二尺五寸,方一尺
剡其上,去壇二尺五寸,培其下於土中木主二高二尺二寸方四五分硃漆青字一題縣社之神居右。
一題縣稷之神居左,旁為神廚齋,舍之屬二十餘楹,歲以春秋二仲月上日祭,用羊二豕二祝一帛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景雲鄉,與錫山相望
南向廣袤社稷壇木主三,一風雲雷雨之神居中,一本縣境內山川之神居右,一本縣城隍之神居左。
外有繚垣佳木,周蔭神廚齋舍並同社稷
春秋仲月上旬卜日以祭,用羊二豕二祝一帛六。
公元1370年
邑厲壇 祭無祀鬼神北門天授鄉,明洪武三年創置,以清明日七月望十月朔晡時祭。
先三日有司移牒城隍之神祭,則奉其主於壇之正中南向用羊一豕一以主其祭,設無祀鬼神位於壇下不用幣。
鄉社壇 每里立社五土五穀,以春秋二仲月用羊一豕一及酒果,命耆老致祭,今廢。
鄉厲壇 每里祭無祀鬼神春秋仲月耆老致祭,用羊一豕一,今廢。
公元1369年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先是縣治之西。
元至大中同知宋澤建,明洪武二年知縣熊懋徙今地。
正統中知縣項伾重修,後知縣榮華府同知范澤,知縣甄津劉五緯相繼葺治
皇清吳興祚重修故事縣官蒞任先夕齊宿廟中朔望展謁,歲以春秋二仲月上日合祀於社壇
府城行廟 在北塘放生池之南,明崇禎季年土人建之
公元1133年
顯應 在縣西安陽山,舊在山北,其山巔龍湫大旱禱之輒
宋紹興三年賜今額。
明時載在祀典有司歲以春秋二仲致祭
宣德中知縣泰安徙建今地,成化中賴瑛重修
東嶽行廟 在錫山北麓其先在郭內中市橋之南,相傳唐莊宗同光初山中有周太乙者,見青赤二道起於其庭貫天
構堂,今地而遷嶽像祀焉。
宋乾道中重建宣和七年又火,其明年重建
元至正中毀於紅巾
明洪武四年重建十六年火,是年重建
十九年火,明年重建
宣德十年火,其明年正統改元重建增置五嶽樓。
其後邑人相繼修之,非邑所當祭也,故不載祀典。
然俗遂多妄祭者,又有碧霞元君行宮聽松菴北。
邑士馮泰為磁州涉縣學官,祈嗣而驗。
歸作廟以祀之。
相傳東嶽神女宋真宗朝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稱娘娘堂。
公元1206年
孚澤廟 在縣西南軍帳山宋淳熙中縣令文林建,旁有龍湫禱雨常驗。
開禧二年賜今額。
顯濟廟 在縣東芙蓉山之巔,前有龍湫多著靈應
宋開禧元年賜今額。
公元1328年
白龍祠 在縣東北斗山之巔,元至元中建,為飆風所毀,天曆元年重建
關帝廟 所至皆有以在南禪寺者為正歲
五月十三日俗傳神誕,邑有司士大夫以下無不謁者
公元944年
忠佑 在中市橋南,祀司徒陳杲仁。
晉陵人,性至孝
陳為監察御史隋大業中以功授銀青光祿大夫義寧中,與沈法興等剪東陽賊。
大司徒
仁故娶法興女,法興入,毘陵異謀
不附己,而謀洩毒殺之。
法興中神矢死
人謂實仁之神,疏公忠孝文武信義謀辯於朝,而廟祀之。
南唐保大二年吳越來侵,柴克宏拒之。
有相助之語,及戰風雨晦,冥有黑牛突陳,遂大敗之。
功封武烈帝
宋宣和建炎之間,屢見靈異
賜廟名忠佑,又加封孚佑真君
初專祀郡中,及無錫建今祠。
西向故老以為遙鎮獨山水勢云,明宣德正德萬曆間屢修
皇清康熙庚申秦德藻重修
公元1455年
顯忠廟 祀唐御史中丞張巡
初本東嶽廟右廡,創自宋崇寧中語,遂像以厲鬼之形,明景泰六年有司春秋致祭
或言宋有異人盧至柔者,得靈泉山中,而施民療疾疫。
於是泉上
俾汲者必告以鎮民譁,其後議者,以厲像不經,附嶽廟不專
成化九年知縣李恭乃即清微廢址別作廟,以祀其像。
正笏垂紳,表其坊曰:天付完節
又範鐵為賀蘭進明跪於其下,立崇碑於門,刻弘治十八年祭文一道,而築亭以覆之。
嘉靖中知縣萬虞愷題其廟曰:顯忠,又名忠靖王廟,蓋宋加封號也。
倪瓚忠靖迎送神辭。
皇清吳興祚重修
惠行 俗稱張王菴。
南門外永聖橋東,張,神姓也,名秉
相傳禹治水有功,遇神女謂曰:上帝以君功在吳分,故遣相配長子,以木德王其地。
後生子渤為祠山神
祠山廣德橫山也。
唐時封正祐聖烈真君,今廟創於宋,重建於元。
明正統中道士范元機、許真常重建,并創棲真樓。
金龍大王廟 在西門外壩後,神姓謝氏諱緒本士人,憤宋之亡,死於水為黃河神
每歲糧船將發,祭於此而後行。
水仙廟 在城西太保墩前,此為御史呂卣別業
後建關帝水仙二廟於其上,其名水仙無所考。
然錫本澤國宜有是神,若屈大夫死為水仙,其魂氣在沅、湘、汨羅間也。
鼎革之初,其里人有為言者,謬云今神為故令劉五緯
於是撤其廟,而新之名以察院冠服悉如明制一時巫祝奔走若狂,不可復禁。
其後,復有南水仙廟。
南水仙廟 在清寧橋南,其地舊為宋麻、尹二
將軍祠。
公元1230年
靈護廟 在縣東嶽廟之左廡,神姓王氏名越祖。
宋時開化鄉之沙頭人也,其生平無可考。
相傳飛蝗嘉定反風濤於寶曆療疾疫於紹興,累著神應焉。
紹定三年敕賜廟名靈護,後封福濟廣利侯元至正年間復有息風救漕之功。
東海信郎王廟 在縣東南一里唐狄仁傑淫祠斥之,後易土神,今稱廟涇廟橋是其地。
有宗郎王廟在城南倉橋之北,今廢。
又有石城王廟,或謂即宗郎,皆廢不可考。
五顯靈官廟 在縣治東,舊傳神姓蕭兄弟五人有功於國。
宋大觀中賜今額。
元延祐明洪武宣德間並經重築,其本廟在徽之婺源常顯靈於大江南北
公行廟 在北城外神名戍仔,臨江人尸解而成神。
顯靈江湖之間,元時以陰翊海運功封平浪侯,明仍之。
洞淵宮 在城梨花莊之後,其神俗稱曰行災,或云司痘之神。
而謂是漢之張騫,甚無據巫祝群趨之。
公元1092年
至德祠 即太伯,舊在縣東南梅里平墟。
宋哲宗元祐七年吳太伯至德為額。
明洪武十年別建於城內婁巷,以便祀事
弘治十三年知縣姜文魁仍即梅里
舊址重構,規制有加於前。
有司春秋致祭正德十二年同知范澤修婁巷廟,嗣後歲祭鄉城無定。
萬曆末知縣劉五緯再葺婁巷廟。
天啟間吳大朴又修梅里廟。
皇清康熙初吳興祚兼二修之
伍相 在縣西胥山夫差既殺伍員之江吳,人立廟閭江以祀,而名其山曰胥山
春申祠 在錫山之麓,黃歇徙封人祀焉。
唐狄仁傑淫祠及之改名土神廟。
徐偃王 在縣西石塘山之麓,宋尤棟記王嬴姓誕諱為周諸侯,治以仁義
穆王西游忘返諸侯交贄朝,徐穆王馳歸伐之,王不忍其民去,之子孫因散處徐揚間。
往往有為立廟者,或云徐子章禹嘗見執於吳,徐之宗族子弟散居揚州其先王之廟,在錫芙蓉山
舊亦有廟今廢。
項王 在縣南開化鄉,舊傳項羽避仇吳中,嘗居其地,故祀之,不詳創始
七賢祠 即崇正書院
尊賢祠 在惠山二泉亭之上,初祀陸處士桑苧翁羽,後益以華孝子寶湛,長史挺李,丞相紳為四賢祠。
明天順中以華有專祠,因去之名三賢
正德中邵文莊寶撤而新之,益以無錫焦千之國史編修秦觀尚書文簡公尤袤御史裡行錢顗,明高士雲林生倪瓚義士張翼中,書舍王紱,共十人
嘉靖末增封武昌秦旭邵文莊易名尊賢勒之祀典
皇清續入明翰林學士華察中書舍人龔廷祥,其孝子薛天生劉懷不知何年。
三孝祠遷入,及知縣吳興祚雲起樓,乃遷祠於泉之右偏當若冰洞之東,又進明提學副使鄒迪光通政使參議沈應時先後合十八人祠圮。
知縣徐永修德水亭,新諸木主奉祀其中,稍北小即興長生也。
道南祠 在東林書院
公元1573年
孝子祠 在惠山寺之右第二泉之左,其地名華坡
蓋即南齊孝子寶所居之故地,以祀之祠,後廢
宋王彬創復之,明景泰間知縣肅重修。
弘治中裔孫煇等又加增葺,萬曆改元提學御史謝廷傑案行
有司春秋致祭
按寶既以父死,長安不婚不冠,後以弟寬之子為子。
年七十餘歷宋及齊而沒。
建元三年詔旌故,今稱齊孝子祠,初并祀薛天生劉懷、蔭名三孝祠。
二人皆與寶同時,被旌者,華之子孫極盛,而薛劉之後無聞焉。
後遂撤二主尊賢祠,而此耑祀寶,今尊賢碑記
不及其事,獨二木頹然在列耳。
顧右丞 在邑之南林,祀無錫顧悅之明嘉靖中裔孫起綸建。
吳許二侯祠 在縣南開化鄉,俗傳蕭梁晉陵無錫二令,以湖流泛濫行視隄防,值水大至溺焉。
故鄉人祀之,今為土神祠。
公元1666年
李忠定公 有二,一在山寺後廢
明正德中里人安國重構。
一在惠山尚德書院正德中邵文莊建。
皇清康熙五年李氏移祀於惠山寺日月池之旁,
秦淮海先生 舊在粲山龍圖墓旁,後廢
公元1648年
別立於第六箭河金匱山之東。
明正德中督學御史張汝立毀善智尼寺,遂因裔銳之請,而即其地為祠。
祀焉。
今環祠而居者,皆秦之子孫也。
嘉靖中秦端敏金集議秦朴秦旭秦霖秦夔配。
崇禎中益以秦旦秦奭秦鏜秦金
皇清順治五年,又益以秦銳十人
有司春秋致祭
朱文公 在梅里鄉白檐山下朱裔自宋季來居於此
明永樂間乃建今祠。
胡安定 在惠山寺右,胡氏自宋時徙居邑之胡家渡者。
皇清順治中其後人即山園以為之祠。
忠公祠 在惠山之麓,臨寺塘涇,祀宋道鄉先生鄒浩弟至遠實始居錫其十六,傳明提學副使迪光建今祠。
二忠祠 祀朱文信國部將麻士龍尹玉,舊為雙廟,在彭郎村。
明嘉靖中倭變傳有神異,薛應旂乃構祠於五牧之西,而遷像合祀焉,名曰二忠
萬曆中應旂敷教再修,祀信國中位,而以二將軍配,因以改名存忠院。
公元1612年
張義士祠 舊在東倉前,祀明義士張翼,以翼子尚書籌配,後廢
萬曆四十年邑紳顧應龍陳幼學高攀龍建義士祠於洞虛宮右。
知縣姜習孔申各院設祭,後亦尋闕。
儲貞義 在縣南新安鄉淨慧寺旁,祀明義士儲福及妻范氏。
曲靖衛戍卒也,文皇帝師入金川不食死。
妻亦同。
濱人,祠其故里也。
萬曆中巡按御史謝廷傑建,崇禎末年科臣李清疏請卹諡靖難忠臣
詔贈指揮使諡貞義,范氏淑人諡孝節
周海 在惠山寺東隅,祀明巡撫周文襄忱,初為專祠
萬曆中并祀海忠介瑞
四侯祠 一名甘棠,祀邵資縣繼曾南昌虞愷王松滋其勤李豐城復陽故在文襄左今久廢
公元1666年
于忠肅公 在錫山明萬曆中邑紳吳澄時建,因有祈夢於祠,下者西湖于墳,故事輒著靈異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吳興祚行春致祭
邵文莊公 本在冉涇里,第始,無子,歿後有欲吞其宅者門人莫僉事同華郎中雲設像其中以祀。
明萬曆間按察蔡獻臣知縣劉五緯修之後廢
皇清順治中督學僉事張能鱗重葺二泉書院,乃移其像祀之於超然堂
松滋王侯祠 在惠山秀嶂街,名其勤
明嘉靖中無錫知縣築城禦倭多有異政,至高忠憲攀龍始倡建今祠。
陳太常幼學增置兩廡,以并祀禦倭時死事五路三十六人
公元1688年
顧憲副 祀顧可久,祠在錫山之麓。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火其,明年五世敦重建。
新會趙侯祠 在北塘,祀明知縣趙應,元萬曆中人公建。
周巡撫 在二泉亭側,祀明巡撫周孔教忠憲倡建。
周文恪 在惠山寺左,祀明尚書周子義巡按御史柯挺督學御史陳惟芝檄建今祠,春秋致祭
顧端文 在惠山寺左,祀明侍郎顧憲成以弟允成配
忠憲 在惠山河塘,又祠在城南水缺巷之池上,乃攀龍被逮前一日。
自沈處後地歸他姓
皇清康熙初年猶子世泰贖還置祠,名止水
有司歲祀焉。
公元1653年
文肅 在惠山之麓寺塘,秀嶂之間世奇殉甲申難,後歸山中置故王園太虛堂,後因以為祠以從死朱李孺人袝焉。
世奇初諡文忠
皇清順治十年予今諡。
立祠賜復祠田七十畝,并復祠基。
華吏部 祀明考功員外郎華允誠,在華坡孝子祠之旁。
秦御史 在第五河上御史名鏞祠本千休館為鏞屏居讀書之所,及沒其門人聞於當事,即其地為祠,又私諡之曰文孝先生族孫岱作諡議
貞女祠 在惠山寺左,邵寶顧憲成先後各有記。
烈女祠 在邑東門外。
張貞女祠 在九龍峰坊右。
公元1688年
華節婦祠 在惠山孝子左廂,原祠久廢
寄主貞女內單祠毀,袝浦烈女祠,康熙戊辰華裔舊地重建
節婦祠 在西關外
公元1370年
烈女祠 在秀嶂街,明崇禎中,馬文肅世奇偕弟世名,即女墓建祠。
皇清康熙初縣為設祭知縣吳興祚博采志節盡列其中,凡詔旌者十一人,未旌者四十一人
江陰縣社稷壇 在澄江門外一里,宋軍社壇與稷壇同在觀風門外,其縣社壇天慶門內元因軍社明洪武三年徙今地。
初為二壇八年合為一壇
四陛三級周垣四門門從北入,壇植石主一剡其上,而培其下於土,木主二,一書縣社之神居左,一書縣稷之神居右。
祭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羊二豕二帛二代鹿羊一兔二。
壇西齋房神廚,北為刑牲地。
正德九年重建東西五十三丈南北三十二丈。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天慶門外西南一里宋附軍社壇,後元因之。
明洪武三年建今地,初為二壇八年并為一壇
城隍合祭其制,與社稷壇同門
南入壇設木主三,一書風雲雷雨神居中,一書本縣境內山川神居左,一書本縣城隍神居右,祭以春秋仲月上巳日三豕三帛七代鹿羊一兔二。
壇東神廚齋宿宰牲庖庫房
正德九年修,東西五十二丈五尺南北三十五丈。
邑厲壇 在社稷壇後,明洪武三年建其制,繚以周垣
門北向,正中設壇,祭文有碑。
洪武七年欽定,歲以清明日七月望日,十月朔日,晡祭羊二豕二。
壇南神廚東西十九丈南北二十七丈。
里社壇 每里立社耆老,歲以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祭五土五穀之神。
鄉厲壇 每里立壇耆老,歲以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祭無祀鬼神
公元1510年
城隍廟 在縣治順化坊,明洪武初江陰侯吳良即古演教院古址建。
正德五年道士蔡道清募修。
嘉靖元年十月辛丑火,十一月望復火延燒殆盡
六年知縣張集重建復於廟之西,北為宿齋所。
萬曆二十四年道會司劉啟,募修改儀門樓榭
崇禎三年張紹祖募修。
皇清順治間寢樓燬復建。
康熙六年重修兩廡,撤垣牆
先是兩廡皆壁穴以通。
於是東西相向,始豁然洞徹焉。
明洪武八年定制合祭風雲雷雨山川壇。
有司朔望謁廟到任之初迎山川社稷,與合祀神主就廟以祭。
設誓即今無改云。
延陵孝子廟 在申港,先未載祀典。
明正德五年知縣王鉼請於行臺始行之,每歲春二祭以羊一豕一。
延陵季子家廟 在海防署後。
公元1683年
三皇閣 在大街察院東醫學內,祀伏羲神農黃帝三皇像。
康熙二十二年知縣沈清世復行祀典一豕一。
公元1679年
關帝廟 在布政坊右,明初江陰侯吳良澄江書院建祠。
後屢有興修。
神案前有井,相傳一邑中極
康熙十八年總鎮劉選重修,每歲二祭一豕一帛一。
公元1496年
睢陽廟 在虹橋西北向本五通廟
明弘治九年知縣黃傅五通像,遷廣福寺門廡睢陽像於其中
改今額每歲春二祭一豕一帛一。
二侯祠 在虹橋東,明嘉靖十一年火星廟重建,祀明初守將江陰侯吳良靖海侯吳禎
歲春二祭一豕一帛一。
知縣武茂周以千戶沙原德從,祀知縣沈清世,又以萬戶侯郭旺郭讓從祀
公元1434年
張侯 在君山之西,明宣德九年創建,祀本府同知張宗璉
後日就傾廢。
弘治十一年知縣黃傅折毀,天妃宮加修建。
歲春二祭一豕一帛一。
久之廟復傾頹
天啟四年邑人徐弘祖捐貲重修廟貌復整。
明末屢經兵亂又廢。
公元1555年
尚書廟 在青暘鎮,祀明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文襄忱
歲春二祭一豕一帛一。
愍忠 在城隍廟西,明知縣錢錞嘉靖三十四年六月十三日禦倭死難事聞贈光祿寺少卿立祠於縣,每歲春二祭一豕一帛一。
殉難義勇楊成陳裕肖像其旁祔祭歲久圮廢
崇禎元年知縣吳鼎泰修增,祀殉難兵邢惠、郭斌二人
楊成初有專祠,在愍忠側。
亦歲
公元1683年
二祭一豕一。
云于康熙二十二年以前主簿曹廷慧典史閻應元從祀
義勇祠 在青暘鄉南街,祀明嘉靖中倭寇死難團長吳兌
祭祀每歲二舉一豕一帛一。
義士祠 在順化坊,祀義士黃鑾。
明嘉靖年間捐金,造城出助軍賑饑事,聞授指揮使
歲春二祀一豕一。
嘉靖年間有周者以禦江寇難死,每歲春二祭一豕一。
惜無專祠祔祭於陳烈士祠中,烈士淫祠宜別為周蘭創宇云。
公元1509年
烈女祠 在來一坊郡志靈應廟舊稱前湖七娘子廟。
五代時何氏女罵賊死於前湖。
見夢里人曰:吾當血食此地,伺湖為田則廟貌,祀我已而果然故有祠。
明正德四年邑人張簡更今額,刻王逢烈女詩於石。
嘉靖年間邑人季科為立英烈坊。
陰六娘子廟 在東城
龍王廟 在由里山東南麓時,年歲大旱祈禱咸應。
文星樓 祀文昌在楊舍城東隅里人惠疇建造
宜興縣
公元1370年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
舊云:在州治南,明洪武三年謝德移置今地。
初為二壇八年詔為一壇
北向東西二丈五尺南北如之高尺四寸四分木主二高三尺二寸方四五分
一縣社之神居於右,一縣稷之神居左旁,列神廚宰房,今圮。
北為宰牲池外繚,周垣環蔭巨木,今多圮仆。
歲春二仲月上戊日有司先期齋戒致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舊云在州治西南,與儒學相鄰
明洪武三年謝德移置今地。
壇南廣袤,與社稷壇同,木主三。
一風雲雷雨之神居中,一本縣境內山川之神居右,一本縣城隍之神居左,神廚宰房牲池,與社稷壇同。
周垣蔭木,今多圮仆不存
歲春二仲上巳日有司先期齋戒致祭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明洪武三年創立,繚以周垣,今圮。
壇之高廣如制,木牌二俱題,本縣境內無祀鬼神
每歲春三月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朔日晡致祭,先三日有司移牒城隍廟召集鬼靈屆期城隍神位于壇正中南向以轄其祭。
公元1377年
里社壇 明洪武十年定制,每里立社壇。
耆老歲以春秋二仲月祭本境五土五穀之神,今廢。
鄉厲壇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厲壇
耆老歲以春三月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朔日祭本境內無祀鬼神,今廢。
鬼社鄉厲二壇,祀設自明高帝詔令禮至,為周渥比來鄉村
不特廢祀,并彝其地,而侵漁菴院浮。
蓮社男女相率聚賽道路肩摩,即彼之資以修此之廢,果孰得而孰失耶。
公元1375年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二百步,舊在省倉門東,宋嘉定間羅仲舒縣圃地益之,紹定間令趙與悊鑿城西垣為門臨通衢
明洪武初移置今地。
正統間重修立石坊於前。
嘉靖間建增廟後廳房。
歲春秋仲合祭風雲雷雨山川壇。
清明中元十月朔主祭邑厲壇。
新官到任則以特牲告廟,每月朔望行謁。
土地廟 在縣治內儀門東,明洪武初奉本土地之神。
嘉靖中重修萬曆間陳遴瑋重建,列於寅賓館東。
公元1051年
袁府君 在縣治西南北向,祀陽羨袁圮。
宋皇祐三年以雨應禱虞大熙作祠銘。
紹聖間王梁材增葺之,邑人單子發序其事。
政和初廟額果利。
紹聖九年賜爵惠侯
明洪武初詔去舊號,題木主漢陽
羨長袁公之神,歲有司以春秋仲月致祭
正統中令鄒旦重修,乃塑像崇祠。
公元1582年
周希侯廟 在縣治東南隅北向晉平西將軍周孝侯處。
陸機譔碑文。
王羲之書再刻。
唐元和間非晉故珉也。
明嘉靖初年府倅署縣適倉房圮。
乃令稅長儲糧米廟廊碑,沈米中米蒸碑蝕,觀者惜之。
萬曆壬午邑人詹簿馭過吳門購得宋搨唐刻舊本。
善書
周天球摹勒於石為亭樹之。
然元人據晉史與碑載事蹟多所舛異。
及侯之死與作碑年月先後不次
併其文與字兩病之,遂疑其贗。
宋紹興七年有乞奏晉周孝侯,額敕賜英烈
十年封忠義侯後累封至忠武公
父魴封積慶公
妻盛氏封慈佑
夫人
四子靖肖靈公𤣱,肖武公札,肖義公碩肖勇公。
明洪武初詔去舊號,題其木主曰晉平西將軍
孝侯之神,有司歲春二仲致祭門廡間列古今碑勒凡二十六座。
歷代及今修葺不一一記南唐徐鍇
一記宋沃彥蕭德藻
一記明正統間趙琬
至嘉靖間道人史普海募貲創建前殿立石柱。
兩廡寢並加修葺。
公元1181年
岳忠武王廟 在西南向王諱宋建炎中桐川提兵劇盜郭吉,邑人德之,為立生祠塑像英烈廟。
淳熙八年郡守張沖易以袞冕
嘉定間孫珂守,嘉禾屬令戴桷卜徙今地。
歲久額毀,遂訛岳為嶽,而像設東嶽之神。
明弘治九年胡璉白其事,令陳策復之增葺堂廡,繪塑其像,歲以春秋仲月致祭
皇清順治初年大殿全傾,道士王啟元啟龍協力苦募,延至康熙八年二尹維城王裔也。
竭力捐募大殿乃成。
先是火神廟
明萬曆四十五年老君堂道房俱燬,天啟年間道士文英文嘉,即於火燬,基上募建。
山門正殿,榜曰南星宮。
二忠祠 在縣東二十五步,初祀唐衛將軍逖明。
正德末縣令鍾卿密奉部符增入吳尚書雲並祀之,改題曰二忠祠
公元1573年
蘇東坡 在蜀山宋蘇文忠公軾公嘗愛宜興溪山之勝卜築於此歲久其址貿入金陵保寧寺,遂為寺之別墅
寺僧敏機仍作草堂以存舊址
徐一夔記》明弘治間邑人沈暉白其事於撫按縣令王鍭躬訪遺址,贖而還之,為建祠名東坡書院
歲以春秋二仲縣委致祭品,用羊庶羞醴帛。
及至萬曆元年巡撫張佳引檄令韓容重修堂宇額像俱鼎新之。
皇清康熙戊申署篆府判熊坊重修
公元1072年
三魁廟 一在周王廟東廡,祀魁宿之神。
宋熙寧五年邑人邵材開封第一,邵剛試禮部第一,佘中廷第一,令趙與悊榮其事為建魁廟今廢。
三夫人廟 在山東烈女之神,又一在柯沙子云為湖神舟行者多祀之。
許太尉 祀漢許武孫戫,今廢。
許廟有碑,歲久磨滅
唐元和中許氏諸孫立碑陰題八字曰談馬礪畢。
王田數七,人莫能曉,邑宰徐延休一見解曰談馬乃言午即許字,礪畢即碑字王田千里重字,數七乃六一即立字,謂許碑重立也,人服其慧。
清侯 在周廟西廡唐大中時襄州判官王士澄刊其事於石。
云神有祠,在房州
永清縣令之弟常夢神,告曰:余義興人大周子隱余,受上帝命於均商房金四郡鷙獸人為立祠號曰虎神。
余恥之幸為正其稱,以孝侯孫故附祀於周焉,今廢。
公元1297年
西津廟 在縣西百步,祀吳戡螺婦之神,今廢。
惠行 祀漢張渤俗稱張王殿。
境內祠宇頗多一在西門外。
元大德丁酉邑人吳澄建,明正德甲戌縣丞李廷珪修,嘉靖壬戌重修崇禎壬午再修。
皇清康熙甲子大殿重建大觀樓西建迎秀閣。
奉文武帝君神像
東建錫祚閣,奉張仙帝君神像
徐喈鳳題額張王殿。
一在胥村單子撰碑一在堂一在覺了,一在擁村,一在張渚西南一里承福殿。
元大德丁酉里人建,一在湖㳇,一在鳳川一在潼渚,名靈山殿。
邑人蔣應震撰碑記,一在昌福其廟,祀之多德,其開聖瀆之功也,里人於歲二月祭禱,屢有應驗
謝將軍 舊傳在綠水岸虞穎有詩將軍劉,宋人失其名南郭二里許,有謝墩廟在焉,今廢。
公元1609年
山廟 在湖㳇鎮東二里,舊傳神姓潘兄弟三人北山,指一草云此可為,採而烹之信然故土人神因為立祠,又一名青口廟在湖㳇鎮上。
𠙶亭侯 祀漢時蔣澄唐齊光義撰碑一在伍賢區回圖村,一在𠙶亭區。
東嶽行祠 一在西九十里,一在邵墅蕩道人吳因德重修一在亳村明萬曆三十七年里人一經建。
賢祠 一名伍相公祠,在縣西九里,舊傳伍子胥去楚適吳駐跡於此,因祀之。
公元1573年
忠烈行祠 在縣西北姚村,祀漢秣陵尉蔣子文,嘗逐寇蔣山死焉,沒為神後人祀之。
關帝廟 在北門外,明萬曆元年建,二十一年
公元1676年
徐顯卿撰碑
皇清康熙十五年重建正殿一在永豐區犢山麓
公元1664年
陳司徒行祠 一名烈帝廟,在縣北三里大聖西下張橋東,明時始建。
皇清康熙三年里人莫廷鶴重建
公元1225年
李侯廟 在縣周廟之右,搜神記云:侯姓李名祿長興童莊人,沒而為神,是處有靈跡。
宋寶慶元年有司列狀諸路州縣俱各祀之,又一在瓦窯一在鳳凰川。
靖江縣
公元1637年
社稷壇 在城東北隅地五畝。
中有古柏四周繚以土垣石坊,為表故老相傳明崇禎丁丑毘陵惲本初知縣陳函煇善過壇見古柏心欲之潛伐四株去,翌日浮江而歸,半渡怪風大作巨浪,舟幾覆。
漂其木四散入海,行李失錯,後陳聞之驚歎曰:吾亦夢神見訴亦一異也。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地五畝,繚以周垣石坊為表壇。
北向東西二丈五尺南北二丈五尺三尺四,出陛各三級壇下九丈五尺東西南各五丈,以繚之。
立門由北入,有石主二尺五寸一尺埋於壇上平中近南止露圓尖,距壇邊二尺五寸
木主二尺五寸,闊四寸五分,厚九分
座高四寸五分,闊八寸五分,厚四寸五分,其神號社稷,曰縣社之神,縣稷之神,餘倣此皆朱漆青字
邑厲壇 在城西北地五畝,繚以周垣石坊為表。
公元1472年
城隍廟 凡二,一在察院東,明成化八年知縣汝華創建大門正殿寢宮三間,翼以兩廡,修於正德改元,再修於隆慶三年至萬曆四十四年知縣趙應旟命道會展丹衷益地共一畝七分
募貲一新殿宇落成,趙手書聲靈赫濯四字額之。
四十六年寢宮成,有碑記事。
知縣陳函煇崇禎十年復修。
皇清康熙七年知縣鄭重捐俸益地二分六釐,命耆老羅竹聞卿等募貲,鼎新一在生祠鎮中,街邑庠朱韶施地,耆老朱可學朱可立磚瓦木料順治六年建。
公元1602年
關王廟 凡二,一在南門外地
一畝八分前門樓後,廟兩翼室,後禪堂
明萬曆三十年毀,邑人朱正約復建,仍圮。
崇禎十年知縣陳函煇鼎新之,一在孤山東南
張睢陽廟 在東門外塔旁東址一畝
明萬曆三十年署縣事郡判劉春建。
海神廟 在邑西北七里水洞港,明天啟永邑人毛士綸建,助香田五十畝。
丁墅廟 在邑西北水洞邊址五畝
門堂側翼共十三楹,旁有土地祠,一楹稱丁墅。
大王相傳謂元人也,按丁其姓墅別業也。
此必丁氏別業事,佛之所既死而別一室,以祀其主耳。
相傳既久,遂以丁墅為神名焉。
土人尊之以為靈中,有銀杏一株,亦數百年物也。
龍王廟相近二樹每夜吐白氣,兩相合云。
永興廟 在西門外雞鵝市西邑民倪姓者建,以鎮水口。
岳武穆祠 在縣治西十八里,地名生祠堂。
宋紹興中武穆安置百姓於陰沙百姓德之為立生祠尸祝焉。
後人益以關壯繆睢陽像,後有禪堂香火頗盛。
龍王廟 在城西北五里地五畝,門堂左右夾室俱如制,相傳明洪武中亢旱鄉民群禱有龍從西北來駐,其下成深潭須臾雨洽
里人捐地構祠祀之。
中有銀杏樹大數合抱,高十餘丈,有謀伐之者神見夢於令曰:何為我華蓋,鋸下有漿出如血,遂止。
至今下有鋸痕,禱雨往往靈應
八蜡祠 在水關馬洲書院旁,知縣陳函輝建。
四賢祠 在孤山絕頂知縣陳函輝建,以祀趙孟頫虞集孔元虔,孫一元流寓諸賢。
香火田三十餘畝。
公元1571年
胡公祠 在南門外前門,後祠三楹
明隆慶五年知府胡格誠賑荒有德於民,立祠祀之。
陳公祠 在胡公祠東,門一楹廳三楹左右夾室為前,大名兵備副使陳文燧立,尋廢。
明萬曆四十年子朝璋判郡為重建
公元1617年
滕公 在關王廟南,明萬曆四十五年,閤邑官民以滕招撫應天,時奏立縣,有開創功。
立祠祀之,址一畝邑人朱大棐捐祭田五畝邑人劉文栻捐今移建三賢祠,其基地上價入民戶,後祠廢。
今有牌位關帝廟春秋特祀
德造祠 在馬洲書院,以廣庠額祀,元張兩督學知縣陳函煇特建。
三賢祠 在馬洲書院祀,邑令汝華殷雲霄韋商臣
四惠祠 在馬洲書院祀,邑令金洪易幹張師載鄭錡
公元1524年
烈女祠 在縣治東北五里許,址五畝祀。
元至正中烈女元奴明正德間孫馮二氏嘉靖三年邑丞韋商臣建,給田十畝香火
文昌 距孤山三里門堂室凡三進三楹,翼以兩廡明萬曆末邑人沈氏建。
耿公祠 在邑東南蟛蜞港,相傳宋哲宗時人歿而為神,能除水患,故祠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