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九卷目录

 常州府部汇考三
  常州府山川考三

职方典第七百九卷

常州府部汇考三

常州府山川考三

   《通志》《县志》合载江阴县
君山 在澄江门外二里,县治负之旧名瞰江山,以春申君故易今名。相传山西向东岳庙陛即春申墓,隆起平畴横枕大江邑中。诸峰四面环拱,北瞰维扬,南挹姑苏,东窥海虞,西盼京口。一方之大观列郡之雄胜,在宋有松风亭,后易名心远洗心堂,为蒋静学易处后改名。澄江巅之南有浮图,入明则有江树亭,取云中辨江树,意又厅曰翠烟堂,曰时雨并堂北向为如斯亭。万历中,复建二亭,西向者榜曰平临万户,北向者榜曰吞吐江山,山巅之南为采真阁,俱废,今则唯存龙飞驻跸坊,明祖曾驻跸此山。东岳庙峙其西麓坊之左,为君山禅院,稍上则三元三清三茅诸宫在焉,从元天门曲磴而升,真武庙正居其巅,灵飙灏,景俨乎,神明攸居迤北,则为梅花书院尸,祝学使苏铨于其中,有潮音阁,而浮远堂则宋绍兴中知,军赵巂之经始取东坡江远欲浮天之句,以名瞰江对淮实为一郡,胜览李鹤田珏淳熙中任江阴军司法,一联云此,水自当兵,百万昔人曾有客三千人,多传诵今就倾废。《旧志》云:非巍巨而占据雄胜,四望空阔登之者往往有骑云御风飞步太虚,凌霄倒景之兴云。皇清康熙年,合山庙观俱生员刘之兰倡修又建五岳楼。
鹅鼻山 在县北四里,源山须知云其形高斜如鹅鼻俗呼为峨嵋觜。
黄山 在县东北六里,以春申君姓为名,其峰为席帽。《舆地志》云:上有石室,吴时烽火之所今烽𠋫遗迹稍存,鸡头湾有山嘴入江,两崖相望谓之二岛。
马鞍山 界黄山东西之间其形凹故名大石山  小石山 与黄山相连,下临江湍,俗呼为,大石湾,小石湾,两湾皆小石离立,有紫赤文惊涛,飞洒,漱啮其下,突如桥窈,如洞奇险清绝为,邑人游览之胜。
萧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本萧氏所居,名之今讹为,小山。有祭江台在焉。
彭越山 在萧山东,彭越东征营于此山,故名盘龙山 一名蛟山,在县东十五里,源山须知云:唐垂拱中,有黄龙蟠其上三日。
真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梁武帝时,有女子修道得仙,建至真观,《祥符图经》作甄山十道。《四蕃志》:名石筏山,山下有石如牌悬,江中又名石牌。山江边有大石,方丈许中,可坐数十人,曰天台。茅湾有丛石如群龙状,其鳞斑斑然。
凤凰山 在县东二十里,《太平总类》云:晋太康元年,人有掘山者,得石凤凰,因以为名。
香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曰采香,径山之左冈中,发一泉纡回而下,数十步经石潭少,注溢而复流夹涧有桃花,名桃花涧。
稷山 在县东三十里,又名薛山,相传唐薛稷别业。
彭墓山 本定山支珑,彭公获军中首级葬此。覆酒山 在县东三十里,其形如覆舟,俗呼为覆酒,按《祥符图经》又云:曲阿有覆酒山。
售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梁天监中,刘售啸聚于此,自号为售山。
定山 在县东四十里,有玉乳泉,又名虎跑泉。贪山 在县东十八里,梁大同中,有樵夫采薪识金银气掘之,为石所压,故名贪山,山之西有解祟泉,出幽谷中,洁清绀寒,澄湛靓深且岩峤峻阻,林木奥密,阴风凛凛,飞埃不到,旧名弥勒泉。
敔山 在县东十五里,山脊有堆阜,累累相比其形如敔故,名俗谓耙齿山。
女山 即定山西阿,相传有太守女,入山修道因名。今女仙台址尚存,《旧志》误敔女为一今分
列之。
绮山 在县东十里,昔吴王泛舟其下,见野花如绮,故名。又误呼为启山,山有虎砺,石善利泉。由里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郭璞《条山记》云:由里山前瓠子冈葬之,正者封侯王,由里之名昉此或以四面皆九里又名九里,或以砺石似游鲤讹为游鲤山,巅作云邦,人以为雨,候上有白龙洞,冷光泉出,其南麓里人亭,其上名冷光亭。白石山 在县西南十八里,山多白石。
青山 在县西十里,《寰宇记》云:上有干将铸炉九所。
镇山 在县东三十里,《旧志》云昔有虹蜺出此山,以镇星散,而为虹蜺。因名其北麓,有独石危坐,如老僧,其顶气出津津,即为雨兆石,头港以此名。
时山 在县东三十里,昔以时姓者居此,故名亦为毗山。
赤石山 在县东三十里,山下产红石。
鸡笼山 在县东四十里。
砂山 在鸡笼山东。
白龙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相传有白龙游其上,今龙洞在焉,遇旱祷之,即应。又其形如龟,俗呼为乌龟山。
白鹿山 在县东五十里,吴王出猎,得白鹿于此,故名。
顾山 一名龟山,在县东九十里,以其界无锡常熟也,俗呼三界山。
庆山 在西顺乡庆云里,因名。又名盘石山。秦望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风土记》云:在暨阳县西,今俗呼为茶岐山。
鸡笼山 即秦望山东峰,秦皇帝以锦笼笼鸡于上。
观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相传吴王游观于此,故名。
丁国山 在观山侧。
焦山 在观山南,本名樵山,讹今名。
浮山 在县东北扬子江中,又名巫山,为江海门户。
高山 与观山连,南属武进,俗呼舜过山。段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大江中与杨舍城相望。
扬子江 在县之北相去二里许,阔漫四十馀里,源出于岷。《尚书》曰:岷山导江。《水经》曰:江出岷山始若瓮口,可以滥觞及其至乎。江津放荡渤潏不方舟,不避风,不可以利涉周官扬州其川。三江汉《地理志》注:岷江为大江,至九江为中江,至徐陵为北江,今之润州京江,禹贡北江也。扬子盖江之别名贯徐州,广陵西接武进达京口,其流同宜并称。北江直北越马驮抵通泰诸州,东连常熟又东流入海中。有孤山段,山巫山石钉三角等,沙江潮一日夜再至呼吸。万里吐纳百川旁灌诸港,昔人称大江,谓作限于华裔壮天地之险界信矣。
前湖 在县东昭闻乡,今尽为农亩,唯烈女祠前池水一洼。
暨阳湖 《宋志》《旧经》:在县东十五里,又有螺洲并莫详所在。
芙蓉湖 《宋志》云:在县南四十里,《寰宇记》云:即射贵湖,一名上湖。《陆宇记》云:南控长洲,东连江阴,北掩晋陵,周围一万五千三百顷,又号三山湖今皆为圩田。
胥湖 《宋志》云:在县东。《旧经》云:伍子胥亡入,吴至此击剑而歌,湖在胥歌村因名。
伞墩湖 《宋志》云:在县东三十五里,其地四十七亩,有奇绍兴。十六年,诏为放生池,湖中有土阜,名伞墩,即吴王第八子墓,诸湖皆堙塞独伞墩湖在耳,四周水仅寻丈,地亩较狭,已非《宋志》所载。
黄田港 在君山西南,自磨盘墩侧引长河北贯城中,出黄田闸入江。
鲥鱼港 在君山东,引东转河北入江。
赵婆港 在黄山东,又名黄山港,导横河北入江。
白沙港 在萧山东,分横河北入江。
石牌港 在石牌山东,分横河北入江。
石头港 自定山南三河口导长河而东,北折经横河出镇山,东入于江。
雷沟 在石头港东五里,分横河入江。
陈沟 在雷沟二里,分横河入江。
蔡港 在白龙山北,自白唐桥西引长河,北至恩庄,折而西,又北折经横河入江。
范港 在蔡港东三里,自谷渎港北入于江。泗港 在范港东。
谷渎港 在县东六十四里,自北角引长河北经横河入江。
令节港 分谷渎港东,北入江。
龙须河 古迹新疏永定坝之西。
南转河  东转河 俱城壕。
郑泾河 由陈家桥南分流转西二里许,折而北三里,许合黄田港入江,古名季港,久堙。明万历三十六年,邑人尹嘉宾倡疏。
横河 自回塘堰接黄田港出东水,关横亘东。北境七十里,达常熟界,今已久淤。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沈清世以兴民利为己任,稔知江民之休戚,全在水利之废,兴陈请总督部院于疏浚横河、夏港二渠,批允举行。
九河里 东北通黄田港,西南通夏港。
长河 又名东河,今名应天河,西北至磨盘墩通黄田港东南,至北角接清水塘,出常熟界。永安河 自绮山西南引长河,西北通于横河。观庄河 绮山东冷水湾,引长河西北,通于横河。
长寿河 在时山东,南引马镇河东北入,于长河。
清溪河 在砂山西引长河,东北通于横河。泰清河 自长河桑家浜入循砂山、白龙山,出马奇浜,复通长河。直塘河 在县东南五十里,自西阳入石塘堰。便民河 由长河转东,南入新河。
冯塘河 在县东南五十五里,自东新河分流而西北达于长河。
市墩河 《旧志》在县东四十五里,今已亡其名。政和《治河记》云:市墩承蔡港之下,流疑即蔡港之南。
东新河 在县东南八十里,由无锡界入习礼,而北转东及北过长河,而达于谷渎港。
倪塘河 由清水塘而东南至顾山入,无锡县界。
南新河 自西阳东过文林,富杯达于东新河。百丈河 自西洋西至马镇。
马镇河 自马镇西至塘头河。
周港河 自塘头河西通经河。
渟塘河 二并自塘头河西,北行一出青旸镇,南一出茶市南。
冯泾 在由里山南东过长寿河,西通经河。马泾 自冯泾北入斜泾。
叙泾 由里山西自马泾,北通九里河,康熙年间久淤,生员夏霈捐赀重浚。
夏港 在县西十里,自秦望山东南三河口引泾河东北转,出蔡泾闸相传禹迹所经,故名今塞,知县沈清世详请开浚。
流皮港 在县西二十里,西南接申港,而东北入于江。
新沟 在县西二十二里,自三山石堰北行三十五里入沟。
申港 在县西三十里,自三山石堰北行入江,相传春申君所开故名。
芦埠港 在县西四十五里,自武进顺塘河郑渎北行二十五里,入江。
利港 在县西五十里,自顺塘河鬼泾口东北行二十五里而入江。
立埭河 在利港西五里,自武进县界而东北入江。
五斗港 在县六十里。
桃花港 分立埭河西北,行五里入江。
经河 在由里山西南,自石撞引五泻堰北至山塘河口,接夏港。
顺塘河 东达申港,西接立埭河。
利大河 自武进县界北行,与立埭河接入江崇沟 在秦望山阴,又名北山,塘河自三山石堰东行二十里达于夏港。
龙荡港 在县西七十里。
新泾 在村西南三里,由崇沟合夏港达于江。
南山塘河 在茶岐山南,自武进三山而东达于夏港。
漕港 自四河口分流,而行折而北二十里出山塘河,西达于石堰。
塌水港 西南自阳淮口,而东北出月城,北以达于经河。
胥溪 由塌水港东达于泾河,相传伍子胥舍此故名。
黄田闸 在澄江门外半里,节制黄田港、康熙二十一年冬,知县沈清世,准绅衿盛树廉等呈词设版启闭。
黄山闸 在赵婆港口,明万历中郡守谭桂建。蔡泾闸 在县南十二里,节制夏港。
南北东关三浅水闸 学士张衮有记。
新泾闸 节制新泾。
马师闸 在横河蔡港之交,今废。
唐市闸 在横河谷渎港之交,今废。
回唐堰 在市东,今废。
利楚堰 在建寅门,今废。
义井 又名广济泉,《宋志》云:在古城巷内,嘉祐六年,乾明院僧宗寿所凿守温州,司法参军曹确有记。
古井 在周桥西,俗号舜歌井。
宜兴县
君山 在县西荆溪之南,旧名荆南山,高二百三十仞,周一十五里,雄视一邑,为群山长。山巅有池,池有三足鳖,六目龟今不复见。惟有蜥蜴游池中,岁旱祷雨辄应。《风土记》云:东汉袁𤣱为阳羡长生,有神异能逆知水旱,每言殁当为神后无疾而终,一夕大风雨失其棺邑,人夜闻此山有数千人声,旦亟往视棺在焉走,白县吏民群至则棺已瘗藏,惟见石冢石坛旁有竹枝如马,鬣遂神之,为立祠或传𤣱之,亡天降铜棺以葬故俗称铜棺山。
芙蓉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永丰区即君山之南麓,上有唐大毓禅师道场。
国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永丰区即芙蓉连亘而西延袤三十六里,高一百二十五仞,本名离墨山,以仙人钟离墨得道于此,孙吴时,有大石自立,又有石裂十馀丈成室皓侈,以为瑞遣司徒董朝等,封之改名国山,因立石颂德其形如鼓,俗呼囤碑,高八尺围一丈,篆文周绕其上,今多漫灭不可读,相传皓疑山有王气埋金,函玉璧银龙铜马之属于碣下,以镇之。俗又呼为董山,以董朝所封故也。
善权山 与国山相属,其背有善权洞,前有善权寺。
横山 一名大芦山,在县西南四十里,山亭区即君山之西麓,唐末有灵峰院,今名大芦禅寺,顺治初为铁关和尚道场。
紫云山 在大芦北,万山丛绕内有徐少师溥祖墓。
小心山 一名敷金岭,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永丰区,即君山之西峰。《寰宇记》云:金硎承小心以山下有金砂,泉流注砂色,炯炯如金,硎故云唐陆庸居此。
甑山 旧云有南甑北甑,今考之,实有东甑西甑,一在斛岭东南,一在大芦山西,旧称其形如甑云,气腾涌若,炊故名梁萧子云,赠海法师还山忽闻甑山侣,万里自相亲泬寥,晚霖霁重叠晴云深。
蓬山 在西甑山之西。
蒿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山亭区多产茶。茗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永丰区。
静乐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山亭区即君山之东麓,上有静乐禅寺。
白家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均山区即君山之东峰。
穿石山 一名蛟山,俗名洞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均山区。《十道志》云:晋时有大蛟,孕子人得其壳,可容三斗,嵌空成穴,受许陂水穿山长流溉民,田有石刻,唐人卢肇崔光义名。
川埠洞 《旧志》即穿石山。
下山 在县南五里。
上山 在下山西。
筱岭山 在下山东。
龙潭山 在筱岭东。
沧浦山 在龙潭东明,万历间建七级浮图名承云塔。
广福山 在沧浦东有寺,今毁。
寿山 一名阳山,在广福东。
九里山 在县东九里。
南岳山 在县西南一十五里,山亭区即君山之北麓,孙皓既封国山,遂禅此山为南岳,盖取汉武帝移衡,祭于灊霍之义其地即古阳羡产,茶处每岁季,春县官往祭于此,然后采以入贡,有禅寺,洗肠池,卓锡泉,皇甫曾有送陆鸿渐南山采茶诗。
马面山 在南岳东。
舟山 在南岳西。
唐贡山 即茶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均山区东临罨画溪,山产茶,唐时入贡,故名金沙泉,即在其下。
均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均山区。
颐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忻溪后百馀步唐陆希声退隐于此,谓此山东走震泽震,为雷鱼龙之所蓄,有颐之象,故名著二十七咏,记台池泉石林木之胜。
蜀山 在县东南三十八里,屹然特立,旁无附丽,《颐山录》云:颐山东连洞灵诸峰,属于蜀山,原名独山,苏文忠爱其风景类蜀,乃改今名山麓,有东坡书院。
丁山 与蜀山相近,有宁相公墓,或以为宁戚。龙山 在县南六十里,均山区,下有武陵洞。兰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麓周二十五里,二山连亘南曰大兰,北曰小兰。《旧府志》谓之石兰山,山有石麓入太湖五里,随水盈缩以为隐现,谓之兰座旅舟多罹其险,明弘治间,沈亚卿晖夫人捐米二百石,鸠工运石,筑高垒以为标望行者知避,至今德之。
香山 与兰山相接,俗传有高人游此,闻异香故名。
子山 在兰山西北。
义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东临太湖,西抵垂脚,岭有义乡,城废基尚存南入长兴界。
大潮山 一名南山,与香兰山相近,上有金鸡墩,内有洞,可藏二三十人。
楚山 在大潮山西。
龙池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山高五里,南岩曰白云岩,壁立数百仞,一望皆石,其石皆白,取径峰腰仅可置足,最窄处架阁以度名曰凭虚稍西有岩。曰伏虎岩宋禅师一元,初入山夜至此,瞑目而坐,侵晨见一白虎黑纹伏于前,甚驯扰遂卓锡焉岩西,则不可得径矣,循凭虚阁还旁有房三楹,俗称上庵、中塑、大士,西一楹为静室,非绝烟火断滋味,苦修真鍊者,不能居也,出静室,而西绕峰而上,不数十,武登其顶石筑一基,高二尺馀,四围几无隙地,此溧阳史少卿际所筑欲亭,其上而功,不竟也直亭基,而下五尺许,有一池,围可二丈,岁旱不竭,蜥蜴出没其中,人或捕之下山中途辄亡,去旱而请之以祷未有不验循旧径而下,有分宾亭,亭之南虽暑而凉,亭之北虽冬特温,咫尺间,凉燠顿异,下此数武则为中庵,平坦可四十亩,左右有二池,亦多蜥蜴。右池时竭,说者以为人所凿也,上池与左池皆为龙池山之所由名也,旧有庵,久废。曲折而下三里,是为下庵,即禹门禅院,明万历间,庵垂废,正传禅师与唐太常鹤徵协力新之山之北麓,有陈公洞详后。
茗岭山 一名象山,在县西南八十里,与龙池山并峙,龙池艮止,茗岭则东西支分为诸山之宗,故《府志》以主山称之,《府志》称闽岭以其山之似闽中也。
马耳山 在茗岭西十五里,两峰尖耸如马耳。天顶山 在马耳西五里。
独山  沿溪山 二山俱在天顶山北五里。武花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金泉区。
砺山 在武花西北二里,其形方陡如砺石,下有泉自章山出,炯炯如金,流入慈乌溪,《寰宇志》取书所谓,若金用汝作砺,因以砺名其山,以金泉名其乡,云昔张祐诗,决水金砂静,梯云石壁虚。正谓此也,按本邑,泉色如金者三,一在小心山,一在唐贡山,一在砺山,相去甚远,旧以金硎承小心之句载入砺山误矣。
伏牛山 一名金牛岭,在县西南百里,相传昔有金牛来伏此山潭中,故名。
章山 旧称黄山,即方岩也,周广六十八里,高六十八丈,近沸泉武花二山,连亘入宁,国界盖通计武花西北,诸山皆谓之章山通典,云阳羡有君山国山章山。
晨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与溧阳分界。
蒋山  锦山
白塔山 皆在晨山之北。
俞山 在蒋山之北,平中特起二山,流水环之,东曰小俞山,西曰大俞山,其麓有圣寿庵。烟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从善区,诸峰环峙,南曰罗汉,北曰鸡笼,西曰紫云,东曰仙人,上有渔矶,下有临深,谷俗旧传,吴孙坚尝钓于此,其西北曰鲤山,下有泓潭,岁旱不竭。
藕山 在烟山西二里。
茶山 在藕山西一里。
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巅有池秃角,白龙穴其中,将雨则见,宋时筑祠于上。
保安山 在山东,南有寺。虞山 在山东,曾产连理木。金鹅山 在山东北,相连属。《郡国志》云:昔有金鹅飞集于此,故名。唐改义兴县为鹅州,取此义。
阳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周子隐《风土记》山上,有子隐试剑石至今,上有剑痕,其淬剑两膝著处皆洼,又有彰善寺,即宋枢密使郭三益香火院。
李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有李山禅寺。
浮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两峰对峙,溪流环绕,诗人多题咏,目为浮峰蘸碧。
竹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滨太湖与夫椒山相对,东有洞出白泥,取以垩壁,其坚泽胜石灰。蓼莪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晋时王褒隐此每读蓼莪诗念父。而泣,门人为之废蓼莪。
柯山 在县北四十里,有云阳侯蒋默墓。𠙶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周三十里二百步,高一十二丈,西入溧阳界,《风土记》云:昔𠙶姥于此。得道,后人立亭祀之,汉建武中尝封蒋澄为𠙶亭乡侯。
都山 旧名工字山,以山形似工字,故名。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有蒋澄墓。
琅玕山 在县西北九十里,山顶有龙湫,岁旱,祷雨。
彭祖山 一名黄土山,在县西北七十里。
卧牛山
荆山 其分支有大玉山,小玉山。
安乐山 已上三山,俱县西北八十里,与𠙶山对峙。
柚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周围十馀里,昔人多种橘柚于其上,故名岩悬,瞰洮湖与大坯山对峙,东麓有蒋氏读书精舍,今不存。
大坯山 在县西百里洮湖中,与小坯山相望,二山水环四面望之,若浮,故名其山。金坛溧阳志并载,而《一统志》独属金坛,今此山专属宜兴上有普门禅院,亦属本县僧会司。
小坯山 一名白石山,亦在洮湖中,大坯山稍南。《舆地志》云:长塘湖中,有小坯山,水底有石室,石上有虎,迹水涸则见。
渐山 在洮湖滨峰,峦奇怪以诗有渐渐之石故名。
周山 在县西北一百里,馀洮湖东旧传博士周生烈葬此,故名之。按烈燉煌人仕魏三国区,分岂越境终于此,一云尝获断碑乃烈,所作未知孰是。
力山 去周山一里。
筱岭 在县东南五里,有三坞前后连亘。县岭 在县东南八里。
银树岭 在县东南十里。
偃月岭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颐山唐陆希声诗有山岭依稀偃月形之句。
松岭 在颐山陆,希声有诗。
啄木岭 在县东南七十里,均山区,唐湖常二守贡茶相会于此。
垂脚岭 在县南六十里,入长,兴忻溪界。《十道志》云:行人陟岭多重趼,一名悬脚岭。
使岭 在县南四十五里,君山东土人以君山最高,而此岭在前,有使承其君之义,故名。下马岭 在县南二十里,均山区,山蹊巇险过者解鞍。
槲岭 在县南三十五里,君山东多产榛栗。杨梅岭 一名山花岭,在县西南二十里,君山西昔产蜜杨梅,郡以入贡,后任昉至谓其病民奏革之。
箬岭 在县西南八十里,即箬山。
茗岭 在县西南八十里。
凤飞岭 在县西南八十里。
相公岭  旻岭   谷岭
襄王岭  箭岭   四岭
梅子岭 宋建炎二年巡检方允武与金兵战没于此。
大贤岭
毬山岭 巳上九岭,俱在县西南八十里外,《旧志》有武花岭,今入宁国府界,此不复载。
会仙岩 在张公洞侧百馀步,孤峰壁立,数仞若雕琢然,宋绍圣间有老姥,见二叟倚石回睨巳遁,故名。
金晶岩 在张公洞西南二里许。
白云岩 在县南五十里,罨画溪西。白云岩 在龙池山巅,壁立数百仞,登之望震泽波涛如在足下,当昧晦时见日所从出比于泰山,日观岩腰最窄处,有凭虚阁。
龙岩 在善权李曾伯题其门,扁曰龙岩寺。张公洞 在县东南五十五里,湖㳇之上沿,传孙吴赤乌二年,一夕大风雨迅雷,忽洞自开高六十仞,麓周五里,洞深五十馀仞,三面皆飞崖绝壁不可跻攀,惟北向一窦广踰四寻嵌空可入游者,秉炬历百磴至烧香台。宋县今赵伯淳筑彝广高豁可坐百人,仰视一窍即雷所震开者天光透漏幽谷生白,大石纵横离立势若欲坠色皆碧绿如抹乳髓,滴沥如疏雨有仙人房。元武石芝田丹灶锦屏瑶,草奇怪万状时,有石燕相飞,击行约三里许,南望小洞通彻于外径此而出道。书谓: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居五十八庚桑公治之,即庚桑楚,《风土记》云:汉天师张道陵尝修道于此,故名俗传张果老者误果老。唐元宗时人郭璞注东汉《郡国志》云:阳羡有张公洞在晋已有此名非果老,明矣宋元符逸士王绎来游谓洞以张公名者非道陵,乃其四代孙辅光也,且纪其诗有辅光灶冷留香壤之句。善权洞 在县西南五十里。国山东南,一名龙岩,周幽王二十四年,洞忽自辟门,广三丈外峭中孔丽崎,若出鬼斧行者怵惕,仄足蹑二十步极坦迤可坐千人,唐张祜诗金函崇宝藏玉柱閟灵根,即此,《十道志》云:产丹砂,钟乳洞凡有三曰,乾洞乃石室曰大小,水洞小洞尤深,乾洞与大水洞承跗接萼望之,若重楼然,唐司空李蠙少肄业山中,尝见白龙腾骧而出,昔人有将白犬随入洞失之,后出广德军绥安县。宋熙宁二年,僧若冲与其徒秉燧裹粮而入,约行三十里,见有石碓石床若神仙聚会之所,又有石羊石马天然精巧,正玩间大声忽震,众惧而返,权当作卷,即诗卷,阿之义张正素处士,举有纪行石刻在天申宫亦作卷。
飞盖洞 在会仙岩上,深踰三丈,仅容一人。入仰视如飞盖然故名。
白鹤洞 在张公洞北三里,旧有白鹤飞翔,故名。若岁旱,有石燕飞出,即雨洞中水流绕张公洞北,合白马洞,出罨画溪,入太湖。佛窟洞 在张公洞西南三里,玉女潭西,深可数丈,中有流泉,人不得入,忽涌出一石佛,识云端拱二年造因名焉。
白马洞 在张公洞后,金牛潭西,旧曾有白马见此潭中,故名。其水东注,经洞灵观,南与白鹤洞二水合,流溉田百馀顷。
天井洞 在芙蓉寺前,深峻如井,相传洞有三足虾蟆,每一出洞岁必大旱。
川埠洞 即穿石山,一名洞山。其山纯石中空如盖水,常不涸口,甚低隘或以小舫入游稍进渐高,广入深则山巅有窍日光漏下,可骋目焉但谷深泉泌虽当,盛夏而寒气逼人,探奇者袭衣,而入宋赵与悊尝筑堂干旁。
大成洞 在湖㳇西八里,初入最逼窄仅容一人,中渐平,旷白石峙如积雪人,号盐米堆有泉潆绕。
金沙洞 在湖㳇金沙寺,俗呼鲇鱼洞。君阳洞 在君山之阳,两壁如门,窥天一线中有石台流泉萦绕,幽胜奇绝,唐陆希声因称君阳遁叟云。
武陵洞 一名西施洞,在龙山下,洞有石乳凝结若幢幡羽盖状,及泉瀑飞注,但榛莽蒙密人迹罕到。
善行洞 在铜棺山北,其峰最高,右洞左池岩石如盖,无雨而滴,上有杜鹃树,一株根据盘石。明正德丙子僧净空建佛殿。
三郎洞 在芙蓉寺前。
陈公洞 在龙池山麓,旧止一小山怪石累累泉出其下,明正统甲子秋,风雨大作,水激石堕有窍如门,土人陈舆命工辟成一大洞,长可二百步,阔二丈,馀人以张公洞,拟之号陈公洞。天窟洞 在玉女潭西南三里许,明万历间溧阳史继,书辟地,构有楼宇亭馆款极幽雅与玉女潭媲胜。
围坞 在县西南十五里,四围皆山中,有泉石可观。
蔷薇坞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地多此花,故名。清流坞 在县西南三十里,潼渚东南。
梅花坞 在颐山。
青坞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湖㳇镇南。赵坞 在县南六十里,颐山南。
张相坞 在县东南七十里,凤川沈尚书积中留咏。
杨坞   金竹坞  石坞
卲坞 巳上四坞俱在县东南六十里外。乾元𡵚 在县西南九十里,内有仙人台,高可半里,遥望石壁陡峻,亦奇观也。
太湖 在县东四十五里,南踰兰山,抵童塘岭,入长洲界,北越竹山,抵百渎口,分水墩入武进界,其占本县东境百里,而遥纳七十四渎,西来诸水下注三江,以达于海水,旱咸赖焉,《禹贡》曰震泽。《尔雅》曰具区。《左传》曰笠泽。《史记》曰五湖,皆谓此也。
滆湖 一名西滆沙子湖,在县西北四十里,东西广三十五里,南北广百里,与武进县中分其界南通荆溪迤逦,接溧阳金坛《祥符经》云:滆湖,多白鱼,南连沙子,昔有滆姓者,携龙壳归地遂陷成湖,尝遇烟雾或见蜃楼沙子,即湖嘴风浪掀涌亦一险也。
洮湖 一名长塘湖,《一统志》塘作荡在县西北一百馀里,东西三十里,南北九十里,与溧阳金坛分界,《风土记》云:阳羡县,西有洮湖,郭璞赋云具区洮滆。
荆溪 在县南二十步,广二十二丈,上受溧阳金坛,诸流下注震泽诚水道之咽喉也,明时以倭警砌塞两关关口窄小,西来水稍为阻滞,且民居稠密,两涯积弃秽土日渐淤塞,万历元年韩令容重加疏浚民甚便,之今淤塞如故。西溪 一名西九,在县西关外,凡金坛广德溧阳,并本县迤,西诸山涧水流汇于此,乃贯城绕郭经东溪以下太湖,其长几三十里,汪洋浩荡茫然巨浸谓之九者,盖自汫浰以抵关城计三九二十七里也。
东溪 一名东九,在县东关外西南,诸山水从西来而下太湖者,并汇于此,汪洋浩荡,一同西九其湍流颇杀而深则过之,名九之义亦然。新溪 在南兴门外一里,宋嘉祐中令司马旦凿。
洑溪 在县东三里,源出君山,北入荆溪,以水势洄洑故名。
朋溪 在县东北五十里,即下漳港之支流,宋令董升卜居建桥有记不存。
吴溪 一名浯,在县东北十五里,西通荆溪,东入太湖。
阳溪 在县东北四十里,源出阳山,东入太湖。屋溪 在县西南七十里,源出章山,北入荆溪。慈湖溪 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沸泉山,北入荆溪,亦名西洋渚溪。
桃溪 一名张溪,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茗岭,北入荆溪。
东泻溪 在县东南三十六里,陆希声《颐山录》谓:山前百馀步,众流合而东,故名任昉。《诗》云长溪水东舍顾况云:家住宜兴东舍,溪水曰东舍则舍,即泻之义明矣,况二字声相近,古人偶用字不同耳,非讹也。此溪旧称两岸多藤花,春时照映水中,青绿可爱,故旧名罨画溪,一名蒙溪,一名五云溪,郡守陈襄诗备矣。
忻溪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产水菖蒲两涯多产竹,其土骨如石,好事者斲为小峰峦。
考溪 考当作涸在县西九十里,分界山北溪多石子,雨暴至水奔迸流入慈溪,晴则涸。莲河溪 在县西六十里,出源𠙶山东入白云泾。
烂路溪 在县西五十里,北流至临津,前入塞溪。
塞溪 在县西北七十里,源出洮湖入洋渰。丫溪 在县西四十里。
都山渰 在县西北六十里,源自洮湖,汇于山下,流入滆湖。
临津渰 在县西北五十里,都山渰之东南。蒲墅渰 在县南六十里。
洋渰 在县西北五十里,塞溪贯其中,号东北洋渰,又名青鱼荡。
亳村渰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梅村渰 一名洋荡,在县西北十里。
余皮渰 在县东十里,一名馀皮。
下邾渰 在县东北三十里。
止口荡 即临津渰。
马公荡 在止口荡东北。
蒲干荡 在县西北七十里。
莲花荡 在县东南五十里。
运河 在县北五十步,西接荆溪,北由庆源门抵沙子湖滨六十里,宋淳熙间,丞韩隆冑尉秦膺刚重浚有记不存,明洪武二十七年,复浚正统初丞包用达又浚,弘治十一年,令张伟又浚,万历元年令韩容又浚。
白龙河 在县西北,抵梅村岁久淤塞,明弘治十一年,主事姚文颢檄重浚。
后袁河 在县西南二里,西通汫浰,东入荆溪,明成化癸卯,令袁道开浚,以避西溪之险,民甚便之。
闪溪河 在县西北三里,东自常富,西至城塘,相去二十里,以避西溪之险,与后袁河等。明尚书曹三旸请于水利御史林应训檄,县令丁懋建开浚邑人初苦其役河成,至今便之。
东蠡河 在县东十五里,东南入太湖,宋咸平中邑人邵灵甫重浚。
通泽河 在县东二十里,明嘉靖辛丑,令冯惟讷以东九风波险恶,又多盗创议开浚,邑人吴仁协成之,西接荆溪,东连震泽,脉络相贯,汇为安流,其功与后袁河并著云。
张公坝河 在县北四十里,地极高,阜水道不通者,数十里民甚病之,明嘉靖丙午,令方逢时躬莅规,画南起万石,北抵黄土,中有六坝,悉穿为渠每坝址仍跨梁以利涉,是役也,适值岁歉计户派夫计丁给米,不惟民受灌溉之利,而且阴寓救荒之策,时溧阳史际亦义助米五百石。万历间方令官至司马追思其功,移文立石于接官亭之左。
沙塘港 在县东北五十里,东入太湖,达苏州无锡。
定跨港  乌溪港  兰后港 已上三港在县东南五十里,迤逦相连,并入太湖,以达杭嘉湖。三州之境,盐徒劫寇往来作商贩,行色乘间入耗地方及有强民;以盘诘为名截害往来商舶,并由此路。
后河港 在县东三十六里,东入太湖,旧与诸渎等。比年商贩因避三港之害,其往来率由此路。
沧浦 在县东十里,流波浩渺,有沧浪之意,故名。
大浦 在县东三十六里,太湖滨李蠙所谓太湖浦是也。
漳浦 在县西二十五里,周札尝封漳浦亭侯。百渎 在县东南五十七里,为上渎在。县东北五十里,为下渎旧。以荆溪居数郡,下流遂于震泽,西沿疏为百渎以分其势,虽总谓之百渎,而有上下之别,又开横塘袤四十里,以贯之濒湖,畎亩皆通焉。方舆胜览云,横塘直南北,以经之百渎列东西,以纬之疏分溪流,以下震泽宋治平中,令楼闶尝浚四十二渎馀多,堙废单锷水利。《书》云:自芜湖溧阳五堰,达吴江犹人之一身五堰为首,荆溪为咽喉,百渎为心,震泽为腹,盖为脉络相贯也,《旧志》载名七十有二,率在本邑然晋陵新塘乡雅埠村实号百渎口亦有隶其间者。
周渎 在县荆溪南一里,与荆溪接。
东湛渎 在县东北十五里,西通运河,东入横塘。
西湛渎 在县北十五里,通湛渎,入运河。草塘渎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黄渎 在县西四十五里。
楼公渎 在县北五十里,宋熙宁间,令楼闶所开故名。
湫渎 在县西北二十七里,北入洮河。
玉女潭 在张公洞西南三里,深广踰百尺,旧传玉女修炼于此,唐权德舆称阳羡佳山水以此为首,明嘉靖间,溧阳史际建玉光阁于潭之阳上又建玉女仙院,敕赐庙碑额。
章懋潭 在湖㳇巡检司东南里许。蒋墓龙潭 在县东南十五里,穴出山顶,水清彻多鱼尝有网而食者,食已即死,每遇雷雹则龙火辄焚山林,后以铁投潭中,遂息蒋景坡书龙潭二大字,刻石于上,今不存。
君山龙潭 在县西三十里。
金牛潭 在张公洞后,水泓澄不竭,旧传有金牛入此潭,又名伏牛潭。
龟潭 在湖㳇侧。计山龙潭 在县东北二十二里。
清水龙潭 在县西南五十里。
龙池山龙潭 在县西南七十里。
琅玕山龙潭 在县西北七十里。
圣山龙潭 在县西南三十里。
白茫潭 在县西四十五里,广数百亩,受金坛溧阳诸水所注。
拜都潭 在县西四十里。
鹦鹉塘 在庆源门外,广袤约百亩。
横塘 详见渎。
吴溪塘 在县东十里。
张渚 一作漳明,官制张渚镇巡检司作张在县西南七十里。
西洋渚 详见溪。
湖㳇渚 在县东南四十里。潼渚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唐咸通中报恩寺塔记作潼渚泾。
虾笼泾 《尔雅》云:直波为泾在县西九里许,西纳溧阳金坛诸水,东入荆溪。
癸泾 一名归泾,在县西三十六里,穿汫浰渰入西九。
白云泾 在县西六十里,从善区,上接溧阳,金坛诸水。
孟泾 在县西北四十馀里,昔刺史孟简所浚,以避滆湖风浪之险,故名焉。
黄潼涧 在县南五里,源出君山,北入荆溪。大涧 在县西南十里,源出南岳,北入荆溪。治林涧 在县西南十五里,源出君山,北入荆溪,一名泊林涧。
洛涧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横涧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君山,北入泻溪。
白马涧 在张公洞侧,旧传白马见于此,韩熙载洞灵观碑,云飞白马于涧,前卧金牛于潭底。水西涧 在县南七十里。
真珠泉 一名卓锡泉在南岳,即洗肠池也。唐稠锡和尚尝曰,以此泉烹桐庐茶,不亦称乎。未几有白蛇衔,茶子寘庵侧自是,种滋蔓味倍佳。因以入贡,时人争致,官府征需无已,寺僧苦之。白居易题壁间云,官符星火催春焙,反使山僧怨白蛇。
阳羡茶泉 在啄木岭长兴分界之处,唐湖常二守贡茶相会于此,祭拜则泉涌出,过期,则涸昔有亭覆之今废。
潜虬泉 在湖㳇渚幽深泓澄人莫之测中有四足鲇,数岁之中,辄一出出,必大水祷之,则复入于穴,陆希声诗云,蟠虬小穴出嵌空,潜伏幽姿在此中。
于潜泉 在湖㳇镇税务场后,窦穴阔二尺许,状如井,其源伏流潜通,味颇甘洌,唐修茶贡泉亦递进。
金泉 泉色炯炯如金,有三:一在金泉区砺山,一在永丰区,敷金岭,一在均山区,唐贡山。汤泉 在县西南七十里,水温可浴。
沸泉 在县西南八十里,慈湖溪侧,源涌如沸,大旱不竭。
游泉 在县南四十里,水味甘香可饮。
丹井 在县东南隅,通真观三清殿,前旧传吕洞宾炼丹于此。
天然井 在南岳寺前。
葛墟井 在县北三十五里,旧传葛洪炼丹于此。
白兔井 在冲寂观三清殿前。
胥井 在县西南八十里许,泉涌则溢,俗名西井。
东堰 在县东关外。
空西堰 在长桥西,并宋时废。
缫车堰 在东九北有捍水堤,明闵诜筑。程墅堰  潘堰   离群堰
汤堰 并在洞山区。
葑埭 在县西南七十二里,与溧阳分界。李公堤 在县东水关外,先是太湖水涨风浪冲激关桥,屡修屡坏,明正统间,丞李暄筑长堤以障之,而患始纾邑人感其惠,因称李公堤后,令邹旦主簿王能追建杜樊川水榭于其上,今为僧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