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七十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九卷目录

 苏州府部汇考十一
  苏州府祠庙考三

职方典第六百七十九卷

苏州府部汇考十一

苏州府祠庙考三〈寺观附〉

  《府志》昆山县
景德教寺 在县城内西南隅通德坊。俗称西寺。晋咸和二年黄门侍郎兼中书令王珉舍宅建。
荐严资福禅寺 在县城内东南隅,俗称东寺。唐天祐三年吴越镇遏使刘璠舍宅建匡。禅师开山五代。梁开平三年改昆福院。贞明五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慧严禅院,寻赐今额。华藏讲寺 在县城内马鞍山顶。后有凌霄塔,旧称教院,又名般若。宋宣和间信法师创建。本在山之北麓慧聚寺子院。岁久倾圮。明洪武十三年僧大雅移建于此改今名。
慧聚教寺 在县城内马鞍山下。梁天监十年沙门慧向建。相传向从吴兴来寓山之石室,二虎侍侧,欲建寺未能忽有神现,请助千工。是夜风雨暴作喑呜之声。闻数里外迟明。殿基成延袤一十七丈高丈有二尺巨石矗然,其直如矢。事闻武帝因命建寺,赐今额。敕张僧繇绘龙于四柱。唐会昌中寺废。以柱藏郡中。大中五年太守常曙奏复建,复以柱还寺建天王堂。
报国讲寺 在县城内景德寺西,旧在县治西。名九品观堂。相传其地本屠沽所聚。寺僧师谅一夕梦神人告曰此地当作道场。凿地为沼。当有石塔现寤而言之,建造果得石塔,上刻元干僧师谅九品观堂。元泰定甲子僧判本荃改建于此,敕赐今额。明洪武二十三年僧九龄重建。正统中僧宗纪重修。嘉靖中改为祠。
永怀报德禅寺 旧在县城内西南隅宋建炎三年翟道川出家为僧建此。名普贤教院。内有诸天阁,后敕赐今额。时高丽国进阴阳柏两株。高宗以赐王绹绹种殿前。
新安尼寺 在县城内东隅。梁天监二年建。唐会昌五年废。大中七年重建。宋绍定中寺燬,惟观音像存。淳祐中复建,内有薝卜堂。
宝庆院 在县城内西南隅,本逸野堂故址。后归邑人郁允恭与其弟允文乃舍建。
拥翠庵 在县城内马鞍山之阳。明洪武四年僧本觉建。
妙峰庵 在县城内马鞍山凌虚亭下。
延福庵 在县城内西南隅。元至正四年僧淳厚建。
清凉庵 在县城内马鞍山后。本玉山庵故址。明天启初已为酒肆丁卯年邑绅张鲁唯改建。延僧德休主席改今额。
妙喜庵 在县城内马鞍山西南麓。明万历三十五年邑人葛应元建。
能仁教寺 在县城外东南二十五里车塘。唐天祐二年魏长者舍宅建用。法师开山名罗汉禅院。后唐长兴二年改德义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明洪武二十年燬二十三年僧永年重建。景泰三年灵芝生。
圣像教寺 在县城外东南三十里沪渎。晋建兴二年有迦叶维卫二石佛泛海逆水而来,止此数百人不能举。众迎像置郡城开元寺。里人赵罕舍所居建寺于此。因迎像奉之事闻敕赐今额。五代梁贞明四年重修。宋宝庆中寺焚石佛,仍徙开元寺。明洪武十七年僧法询重建。延福教寺 在县城外千墩浦秦柱山之阳。梁天监二年里人王束舍宅建,僧从义开山名般若寺。五代梁开平二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额,有浮图七级。
无相禅寺 在县城外石浦镇。梁天监十年建,后燬。晋天福二年重建,名宝乘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元至正中又燬。明洪武中重修。延祥教寺 在县城外东南四十里鸡鸣塘北。梁天监中,里人辛氏舍宅建名绍法寺,后废。五代钱氏宝正中重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元末废。明洪武十一年僧德润重建。
福严禅寺 在县城外东南七十里碛村。元至元元年僧友山建。
赵灵兴福教寺 在县城外西南四十里赵灵山。唐大中十年僧重德建。
莲池院 在县城外西南五十里陈墓村。宋嘉泰中孝宗妃陈氏葬此,因建。有莲池八景。超化庵 在县城外东南二里。宋淳熙中僧善果建。明正统五年僧慧镜重修。后改名和丰庵。每岁迎春于此。
草堂庵 在县城外东南一里。宋宝庆五年僧演义建。明宣德中僧净所增建。
绍隆庵 在县城外南三十五里白莲浦。元至正间普明禅师建。明永乐中僧文琇移永怀寺额于此,改称永怀寺。正统中住持僧南宗重修。积庆庵 在县城外西十里平乐村。宋淳熙二年僧志钦建。
集庆庵 在县城外西南十五里新渎村。宋淳祐二年僧德韶建。
崇宁庵 在县城外西北巴城湖之左。宋崇宁中建土人于正月十五日,占岁丰凶必验。海潮庵 在县城外惠安乡何村,初名潮音庵。明万历十五年邑人顾绍芾奉母孙氏,舍地道人玉林建。
三宿庵 在县宾曦门外。明万历四十二年里人曹大铺等买地建取浮屠,不三宿桑下示无住之义。
钁隐庵 在县宾曦门外玉柱塔北,二胜修禅师栖隐处师系。本邑李氏子弃儒冠为僧得法于牧云门。禅师后入闽化去。
选佛场 在县宾曦门外玉虹桥南,本陈氏园。皇清顺治中,性空臻禅师驻锡命名松江绅王广心施佛像,自是次第。兴建邑人张立廉更募置田五十亩为接众之资。
望江庵 在县宾曦门外。明万历十一年僧本源募建,后渐圮。万历四十七年正月上浣雷电旋绕火照灼不绝者三昼夜。僧无闻寂默,先后募修内有玉柱塔。
安禅庵 在县丽泽门外驷马桥北。崇祯十年僧安禅建。
法雨庵 在县丽泽门外水次仓北,邑人徐氏舍园建。
清真观 在县城内西北隅会仙桥东,即宋放生池也。乾道七年道士翟守真自天台来止此,遂募缘鸠工刱立真武殿。又适得民家樟木一段,锯出俨具圣像,披发握剑遂装绘供奉。淳熙元年敕赐观清真观扁额。
西乾道院 在县城内马鞍山阴。顺治中邑人为道人吕毖建。十八年嗣天师张洪任题额。真如观 在县城外南四十里石浦镇。宋庆元间宋颖建。明永乐十四年里人唐道胜重建。鹿城道院 在县城外社稷坛东。明成化中道士陈永中建。知县杨子器扁其堂曰城市山林。洞明道院 在县城外东南六十里㳌川乡。宋景定四年建。元至元元年里人金士瞻修。元白堂 在县城外阳区甪直镇。顺治初里人汤孟隽为炼师李朴建。
元元道院 在县城外十三保。元至正辛卯道士周道甫建。
明真道院 在县城外三十保兵墟村。
迎真道院 在县城外吴淞江南唐村。明成化二年道士刘应元建。
常熟县
圣寿东灵寺 在县城内西北隅。梁大同间建。唐嗣圣二年改为中兴寺。本在吴县界神龙。元年移置于此赐今额。熙宁六年重修,有子院曰延福教院即今城隍庙也。
慧日禅寺 在县城内西北隅。梁天监间吴兴僧慧向开山旧名寿圣又名晏安。
东塔崇教兴福教寺 在县城内东北隅。宋建炎四年僧文用谓此邑客山高主位低,请于邑令李闿之建塔镇之。咸淳间僧法渊别建塔九层。明洪武中僧净慧重修。
尊圣庵 在县城内西北隅。宋开庆间僧恩律建。
南市崇福院 在县城内西南隅。宋建炎二年僧安岳建。
福顺庵 在县城内西南隅。宋绍兴间僧万山建。
破山兴福寺 在县城外虞山北岭下。齐始兴五年邑人彬州牧倪德光舍宅建,名大慈。梁大同三年改兴福。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旧有高僧文举塔,体如塔有破山八景。
维摩禅寺 在县城外虞山上。宋隆兴元年僧法运建,名石室维摩庵。有石井名涌泉。淳熙三年改资福禅院。明洪武中僧寿松重建改今额。宣德中僧昙敷重修。
宝严禅寺 在县城外虞山西麓。梁天监间建名延福禅院。宋天禧间改今额。
顶山广福院 在县城外虞山北岭下。梁大同十二年石使君舍宅建名顶山院。宋治平间改顶山圣寿院,续改今额。僧梵行重修寺有十景。上方院 在县城外顶山小岭之外,夹两山之间白龙泉在焉。
瑞石庵 在县城外上方院之右。宋明道元年邑民陈氏建僧守常开山。
白龙庵 在县城外顶山。梁天监元年僧坚镐建。
拂水庵 在县城外虞山西岭。明洪武三年僧道源建。
晏林庵 在县城外虞山西。宋绍兴六年僧杰文建。
大慈塔院 在县城外虞山拂水岩东报恩寺。新塔福城禅院 在县小东门外。
资福禅院 在县南门外四十四都。明崇祯十五年邑诸生王宪曾舍地,僧宾化结庵施茶。三峰清凉禅院 在县北门外数里。前临乌目涧。万历四十一年汉月藏禅师大兴法席,邑绅施募饭僧田六顷有奇。
永庆教寺 在县城外河阳山。梁大同二年侍御史陆孝本舍宅建。宋赐名大福寺。寻改今额。相传有僧肉身泛海而来。状貌奇古僧徒迎置于寺,固以胶漆灵应多验。
妙清教寺 在县城外莫城陈。祯明二年僧宗梵开山名妙清院。相传有钟泛海而来,缁流迎置寺中。寺东有迎钟塘。明洪武中僧道弘重建,改为寺。
大慈教寺 在县城外福山镇。按《旧志》:梁太清元年僧普明大师建,名法水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
胜法寺 在县城外梅李镇。唐元和中阎将军舍宅建。乾元间置为离火宅寺。晋开运中改为境宁。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
智林教寺 在县城外李墓村。唐乾元元年建,名永安寺。宋大观四年避宣祖陵名改赐今额。练塘寺 在县城外练塘市。初名仁王院。宋开宝中邹知邈施地建大中。祥符元年赐额净慧禅院。明洪武初重建改今额。内有看经寮。明因禅寺 在县城外支塘市北。旧名永昌。唐乾元中废。咸通中复建,改名再昌。祥符中改明因禅院。明永乐元年僧慧观重建,改为寺。罗墩庵 在县城外罗墩。宋元祐二年僧妙泽建。
平墅侍亲庵 在县城外平墅。元至正二年僧心鉴建。
梅林永塔院 在县城外梅李镇。宋绍兴间邑人钱道者建塔七层。
常庆庵 在县城外芦沥村。宋咸淳三年僧永祥建。
崇福庵 在县城外东九里。元至正间僧真福建。
金李庵 在县城外南一里。元至元十三年建。资福庵 在县城外顾墩。宋嘉泰三年僧云祥建。
四道明王庵 在县城外塘头墅。宋乾道二年僧中玉林建。
圆觉庵 在县城外西北区河阳山东。顺治间僧观成建。
致道观 在县西门内虞山南岭下。梁天监二年张道裕居此,感异梦建并、建寥阳殿、虚皇台,手植七星桧。后道裕仙去瘗剑于山之西麓。简文时改乾元宫。相传昭明太子读书于此,有读书台。宋治平中道士李则正浚井得藏丹化双鸽飞入尚湖,有丹井存焉。政和七年改致道观。至和观 在县城内西隅,旧称道院。宋咸淳中天台道士应锡智建。后其徒王大成拓址重建,改为观。
乾元宫 在县城内虞山北。宋元祐中海陵道人申元道建元道将南游,请于其师徐神翁。翁曰:逢虞则止,遇雪则开。申始未悟,及至是山遂插竹为庵,名竹林山。旧无井,一日大雪惟山坳不积,因浚井得美泉,名雪井。绍兴丁卯道士喻抱元改筑,招真庵取致道,旧额名乾元宫。灵霄经堂 在县城内西南隅。元至正中董参
议舍宅建。
佑圣道院 在县城外东南五十里,周泾旧在许浦镇。宋乾道间都统冯湛建。后道士席应真迁于此。林复真重修。
崇真道院 在县城外许浦镇。
吴江县
无碍讲寺 在县城内常乐坊西,故称西寺。梁开平三年,僧本遂建。晋天福七年,赐额华严贤者教寺吴越忠献王改今名。
宁境华严讲寺 在县东门外江南东。晋明帝时卫尉卿陆僧、瓒舍地建严法师、开山名华严院、东魏太平元年姚氏重建。晋开运三年僧弘佐增修。宋元祐四年邑人姚得瑄建方塔七级。建炎三年塔燬,邑人钮氏重修。绍兴五年邻旧有宁境院并为一寺,故赐今额。
接待教寺 在县东门外南津口,俗称南寺。宋绍兴十二年建。绍熙二年重建。名承天万寿禅寺。元至元二十年再建。改今名。
海云禅寺 向在县城外简村。至元年僧明本中峰开山,天历中赐额。明宣德中僧慧鉴重建。崇吴教寺 在县城外充浦村。梁开平二年僧妙义建。明正统中僧师贞重建。
永定教寺 在县城外荒浦村,宋时建。
双林寺 在县城外倪林里,宋咸淳中建。妙智教寺 在县城外半浲村,唐时建。宝觉讲寺 在县城外曹村,宋绍兴中建。普济禅寺 在县城外震泽镇,宋时建。
奉先教寺 在县城外双杨泾,唐时建。
应天教寺 在县城外蠡泽村,唐时建。
清隐禅寺 在县城外十四都,宋时建。
永乐禅寺 在县城外双杨东,宋时建。
长庆禅寺 在县城外旧名。明庆教寺。
慈云禅寺 在县城外震泽镇,宋咸淳中建。殊胜教寺 在县城外莺脰湖滨,宋治平四年僧如信建。时蔡京趋朝过寺,适信徒法升书华严经,以寺额为请京问:书经至何品云至殊胜功德品。京笑曰:当以殊胜为额。遂奏赐焉。法喜教寺 在县城外九里村。唐武德中僧西遇建初名崇福院。宋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报恩禅寺 在县城外庉村,唐大中二年顾文通舍宅建。宋庆历中僧元宝重建。
泗州教寺 在县城外芦墟。唐景龙二年建。集善庵 在县城北仙桂坊。元至元中僧普照建。明景泰三年僧宗敏修。
万莲庵 在县城内西南隅。元大德间僧志勤建,万井皆莲故名。
真武阁 今称三天门在县南门外,明嘉靖中邑人周汸建。
真武庵 在县城外三里桥北,俗称北天门。法明庵 在县城外湖浦村。明崇祯十七年无碍寺僧一乘建。
圆通庵 在县城外湖浦村,旧名宁教寺。圣寿禅院 在县城内西北隅,延寿坊内故名北寺。吴赤乌中建梁开平改称兴宝院。晋天福七年僧志升再建。宋天圣二年赐今额。
奇云庵 在县城外烂溪,南宋咸淳二年建。庆寿庵 在县城外二十都,元至正中僧本原建。
永明期堂 在县城外二十都,西元泰定中僧法圭建。
乾元庵 在县城外姚田村,元至正中僧祖善刱建。
大士禅院 在县城外姚田村,宋淳祐中建。百婆庵 在县城外二十五都,元大德中僧普宁建,有老媪百人绩麻助役因名。
衍庆昭灵观 在县城内东北隅,唐先天二年敕建名曹王庙,王名明即昭灵侯。梁时淮寇围苏州。吴越王钱镠自以兵弱不能支祷于侯。以求默佑。后果蒙庥奏请得封。宋元符三年石处道重修。元大德三年嗣天师奏改今额。明洪武三年诏正城隍称号,于是移去神像更建城隍庙。观额仍旧今之城隍庙,实始于此。
乐真观 在县城内东北隅,原名崇真道院。元至大三年邑民沈守中舍宅道士沈真静建。灵真道院 在县城内仙里桥之南。元至正十三年里人张元通舍宅建。
玉清洞真观 在县城外同里镇。宋嘉定十三年里人叶宣赞舍地建。淳祐十二年赐额希夷,元至正七年改赐今额。
瑞云观 在县城外韩墅村,元泰定中里人陆志宁建。
清溪观 在县城外章塔村。明正德元年道士苏以清建。
明真道院 在县城外盛泽镇。元至正初年建。佑圣道院 在县城外桃墩村。宋建炎元年里人吴思贤建。明洪武间题今额。
衍庆道院 在县城外檀丘,元至正中建。清真道院 在县城外平望镇莺脰湖北一名元天宫。宋建炎中里人陈省元建。
梓潼观 在县西门外。
嘉定县
圆通讲寺 在县城内洪星坊内。元至元间里人高氏子为僧名,明了舍宅为寺大德己亥赐额圆通。武宗加赐大报国圆通寺,额延祐间重修。明洪武十一年僧大佑改建。
资善寺 在县城内东隅。元至大四年建,名资福。明万历中僧道林重建,更名资善。
西隐教寺 在县城内西北隅清境塘。元泰定元年僧悦可建。
积善禅寺 在县城晏海门内,旧在观潮门外。明洪武十一年邑人林仲实舍舍建万寿僧昙相开山。永乐十二年僧善祥改建于此。
昭庆寺 在县城观潮门内,宋昭庆间建故名初称院,后改为寺。明崇祯九年重建。
法华塔院 在县城内登龙桥,南宋开禧中建。元至大元年重修。形家以此塔为县之文笔、学之元武,俗名金沙塔。
真际庵 在县城内西南隅。元泰定三年僧良玉建。明万历三十九年蜀僧三际欲图兴复知县谢三宾倡始重建。
护国教寺 在县合浦门外。梁天监间建。宋天禧中赐额元。泰定二年僧希最重修。
东林圆照寺 在县城外东十八里杨泾东,六都旧在晏海门外。宋绍定三年僧有谦建。明洪武中僧时习改建于此。永乐七年僧思修重建。兴圣教寺 在县城外三十六里七都月浦。宋绍兴元年建。十八年赐额咸淳间修。
保安教寺 在县城外东四十五里七都沙浦。梁天监中恒智禅师闻芦苇中有猛兽,因趺坐经旬有老叟馈食,见二虎驯狎左右。里人龚延锷建庵居之。宋嘉定中改为寺。明永乐间僧洪沇重修。万历四十七年淮安僧广潮重建。留光禅寺 在县澄江门外一里,旧在澄江门内。宋天圣中里人吴珍舍地刱庵会稽能禅师卓锡垦地,得异木奉塑大士像乾道。初始建寺。淳熙十年移杭州仁和县,留光显庆寺额名之。集庆讲寺 在县城外南三里一都。元至正四年僧妙智梦此地有佛光因建。明洪武三年僧觉斯重建。
南翔教寺 在县城外南二十四里十二都。梁天监中里人掘地得石,常有二鹤飞集其上。僧德齐即其地建庵。宋绍圣中赐额白鹤南翔寺。净信讲寺 在县城外东南三十六里,七都月浦。《旧志》净心,宋宝庆间,里人谭思建僧道嵩,开山凿井得木佛耳。号佛耳泉移钱,塘敕额为名。保清讲寺 在县城外东四十五里十都大场。北宋淳祐三年建。明永乐三年僧法颙重修。永寿讲寺 在县城外东三十六里十一都,葑村塘旧在钱溪东北。宋淳祐中里人徐耆舍宅建,咸淳中赐额。延祐二年僧珦石田移置于此。顿悟教寺 在县城外东南四十五里十一都在泸泾。元元贞元年僧师范建,初称院。明洪武中改为寺,中有一桧三松俱围一丈五尺。法界教寺 在县城外东南四十五里十一都大场北。宋嘉定中建初,称院。元至元中改为寺。大德万寿教寺 在县城外南翔寺东一里十二都。元大德中僧良珦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僧可具重修。万历乙未僧省岩再葺。皇清顺治七年僧超界重修。
万安教寺 在县城外南二十六里十二都,万寿寺西新华浦初良珦。既建万寿珦之,徒义荣改建寺于此。与南翔大德为三大刹,以其成于泰定万安寺。
方泰教寺 在县城外西南十八里十七都沙冈。梁天监二年建。唐大中三年赐额,后钱武肃王重建。
菩提教寺 在县城外西南二十五里十六都,安亭镇孙吴赤乌二年建。梁天监二年改建。后,唐清泰间名唐兴寺。宋开宝间改赐今额。罗汉教寺 在县城外西南三十六里十九都。宋建炎间僧法裕建。乾道间赐额僧定能重建。
褒忠教寺 在县城外东北二十四里在罗店
镇。梁天监十年建,后汉乾祐二年重建。明永乐九年僧至宝重修。中有唐碑漫灭不可读。皇庆教寺 在县城外北三里三都。元至大四年圆通寺僧明了建。明永乐七年僧法纪重修。永寿禅寺 在县城外北十二里二十二都。宋时何氏建庵,俗呼何庄庵。明洪武中改为寺。永安院 在县城外东四十里二十四都黄姚港,宋咸淳九年僧良祺建。
东林院 在县城外南二十四里十二都元丁丑僧祖胜建。明万历中道人性耀重建。
闻思禅院 在县城外东北二十里二十二都。宋咸平四年僧慧能建。明万历间重建。
南升禅院 在县城外北十二里三都。元至正六年建。明正德八年重修。崇祯丁丑僧文雅鼎新嗣孙元应改建。
兴福教寺 在县城外北十八里二十七都。宋末彻禅师建。元至正间里人强彦栗重修。西方庵 在县城内西南隅。明嘉靖四十年建。万历十九年里人吴海忠重建。皇清顺治二年僧照净重修。
掩骼庵 在县城内东隅。明崇祯三年知县谢三宾捐俸建养僧以掩枯骨。
祝圣庵 在县城内西南隅。明崇祯二年九华山僧大见重建。
法华讲院 在县城外西二十五里十七都。元至元二年僧普现建。
崇福庵 在县城外南三十六里十三都下槎浦。宋绍定二年僧行超建。
坞城庵 在县城外南三十六里十四都,坞城浦元泰定间僧善性建。
智渡庵 在县城外南一都姚浜桥。明天启三年僧林公建。
潮音庵 俗名小武当在县晏海门外。明万历间僧性天重建。
永宁庵 在县城外南五十里真如镇。
永昌庵 在县城外东十二里,先年得一石碣鑴永昌寺三字即以名庵。
长春庵 在县东门外。明崇祯九年僧心如建。普利庵 在县城外东五里一都马陆村沙泾桥。
接待庵 在县城外东南二十五里十一都广福市。南宋嘉禧间僧道印建。
杨坟庵 在县城外东南三十六里六都狄泾。集福庵 在县城外东南四十里七都沙浦。元至顺间里人徐达卿舍宅建,僧时习开山为兴圣寺下庵。
明圣庵 在县城外东南四十里十一都桃树浦。元皇庆二年僧宝月建,为南翔寺下庵。泰定庵 在县城外东南四十二里十一都。元泰定三年建。
顺济庵 在县城外东南七十里八都高桥镇。普济庵 在县城外西二里二都。僧正性超募修。
卓锡泉庵 在县城外北六里三都。元僧明了建皇庆寺,又于滨江凿井盖亭以憩行路,旋于亭后建禅堂数间。
集仙宫 在县城内二图。宋嘉定十七年道士叶子琬建请湖州安吉县,敕额为名。绍定元年知县陈莲建东岳行祠于东庑。元祐五年道士卢真佑移建上真殿于西庑。元大德十年增建。三教堂 在县城内西北隅。元至顺元年僧善学建。
延祐道院 在县城外西十七都。元延祐六年里人赵洗建。
崇福道院 在县城外南十都。宋淳祐元年里人谭友谅建。元至正四年道士陈河源重建。崇福万寿观 在县城外北四里三都。元延祐间建。
太仓州
海宁禅寺 在州城内西北隅,武陵桥西。梁天监中尼妙莲建庵。宋建炎四年里人郝承直舍宅为寺。僧善果重建。绍兴二年改称广法教院。元大德间朱清奏改今额。
隆福教寺 在州城内西隅长春桥北,旧在武陵桥北。梁天监四年建,称报恩院。唐天祐间重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明洪武十三年改为镇海卫。十四年卫人孙彻复舍宅建。
报本禅寺 在州城内东隅海门第一北。元大德庚子海道千户朱祐建。
报德庵 在州城内北隅杨巷。宋咸祐间僧师寿创建。
武宁庵 在州城内常春桥南,今废为镇海卫军储仓。
真静庵 在州城内,元至正九年僧惠云建。通济庵 在州城内,元延祐元年僧嗣悦建。般若庵 在州城内,元至元三年僧明善建。普济教寺 在州大南门外一里,元至正间左丞朱清建请赐今额。
淮云教寺 在州小北门外二里,元大德二年浙江提举顾信葬其父德建寺。墓旁因先籍淮安故名。明永乐初平江伯陈瑄重修。
圣像教寺 在州城外陆河市吴仆射徐真舍宅建。晋建兴二年得泛海二石佛因名。宋嘉祐二年朱肱重建。明洪武初重修。
法轮教寺 在州城外北十六都双凤镇东。晋咸和六年支遁掘地得二石,龟化为凤因建。初赐额双凤。宋祥符元年改今名。
崇恩禅寺 在州城外东二十里十都。梁天监二年僧道悟建唐开成。宋庆元先后修建元末火。明洪武二十四年僧元熹复建。
广安教寺 在州城外北乡二十九都直塘市。唐乾元初简大师建,相传插竹护篱落竹成林,名宝林寺。宋祥符元年改今额。绍兴六年僧了悟建塔,凿地得砖有长安。三年瞿像宝塔字乃知唐武后时尝建塔于此。明永乐四年重建。广孝讲寺 在州城外茜泾镇。唐咸通十四年建初名怀让。宋淳化元年僧志琼道清重建。南广教寺 在州城外南十里,地名陈陆祁。兴福寺 在州大西门外,元至元戊子建,后废为水次仓。明隆庆在东宫时赐复旧额重建。旧有观音像。元总管刘鸾塑鸾善塑称神品。灵宝长寿寺 在州城外东北二十八都沙头镇。唐乾元初僧普定建。元至元壬辰僧云峰重建。明永乐间僧原道募修。
万寿寺 在州城外甘草镇,宋崇宁五年建。能仁寺 在州城外甘草镇,宋崇宁五年建。香林寺 在州大北门外西北古塘湾。顺治初年僧永修,即禅院旧址建大悲殿。继请林野法嗣佛。古行闻为住持续建大殿、天王殿,名香云寺。十七年间赍林野语录入都憩隆安寺值。

世祖皇帝临幸注视久之问:住持山晓此僧住何处。晓
荅以太仓香云寺。

上云香云不若香林好至康熙十二年三月,知府宁云
鹏奉光禄大夫、礼部尚书龚鼎孳备香林寺扁额行州给僧永为遵守。
东祥庵 在州城外甘草镇,宋崇宁间建。普福庵 在州城外双凤乡,元大德间建。善法庵 在州西门外二里,道人徐德甫建。善庆庵 在州西门外,道人杭仁甫建。
吉祥庵 在州城外东一里,道人顾文安建。丰兆庵 在州城外茜泾镇。
寿宁院 在州城外茜泾镇。
灵隐道院 在州城内南隅,俗称南道院。元大德三年里人王都运建。
文昌道院 即梓潼庙在州城内儒学东。明宣德七年百户过义建。天顺五年道士陆虚岩重建。弘治初昆山知县杨子器改为二卿祠。祀周文襄忱崔庄敏恭。嘉靖二十六年同知周凤岐改祀于儒学名宦祠道院。专祀文昌帝君。佑圣道院 在州城内旱泾桥北。至元十四年道士蔡贵一增建。
长生道院 在州城内南隅。元至元三年道士王可道建。
奉真道院 在州大西门外。元至元元年建。明洪武三十年朱道华重建。
武圣道院 在州大西门外。元至正四年里人陈桓建。明永乐五年里人朱道贵重建。
元坛庵 在州城外周泾桥南。元泰定丙寅道士王道祥建。
广福道院 在州城外樊村泾西。宋乾道八年里人陈昱建。
成真道院 在州城外茜泾。里人杨贵隆建。延禧万寿观 在州城外东北二十八都沙头镇登津桥北。元延祐五年建。
玉枢元观 在州城内崇文坊里。
普福宫 在州城外北十六都双凤镇。
崇明县
奉圣禅寺 在县城内东南隅东沙。唐开元间僧道成凿井得甘泉因建。宋绍兴初陆思问谢之刚再葺成丛。林元泰定至正间僧德建重修。明永乐中千佛阁没于海。万历中里人张儒迁建。
慈济教寺 在县城内东南隅河泊所东。宋淳祐二年建名白云庵。后易龙江寺额。元大德七年僧绍时建大雄宝殿。延祐中僧良聚建钟楼。今迁新城学宫左,为祝釐习仪之所。
普济庵 在县城内东南隅慈济寺。后皇清顺治十八年总戎张大治捐资建。
金粟庵 在县城内东南隅慈济寺西。康熙七年僧明裕捐资葺。
药师殿 在县城内北隅宝庆观南。皇清顺治九年僧行印建。
悟真庵 在县城内西南隅州绅张溥题曰清净法堂。
贞风庵 在县城内西南隅尼定修建。以里有刘施二烈女前后嗣徽故名。
兴教寺 在县城外东张成港北。唐光化二年终南僧妙巩梦神告曰东海起沙邻逼吴楚宜建道场。因与数徒远来不逾年而寺成。宋宝庆中海逼迁于平等村。明永乐中徙道安乡。正统中建。万历中徙南沙去城二十里,传有异宝藏瘗,每夜神光晃晃。今海逼迁新河镇西。
寿安寺 在县城外东五里享沙。宋淳祐间有二僧曰模曰俦簪枯蘖于东仁乡。蘖复荣因建名富安寺。代有兴废。明万历庚辰僧道元重建。年久倾圯僧真澄募修。皇清康熙七年总戎张大治县令王恭先造大殿及方丈筑金凤山拓基址,树竹木为一邑名胜。梵音庵 在县东关外城壕。
万善庵 在县城外北袁家沙,明万历间建。地藏殿 在县城外北袁家沙。
大悲殿 在县城外东北城壕,僧法意募建。百子庵 在县城外北长沙施翘河东北。顺治中僧寂源同里人盛时达高昆明建。
地藏殿 在县城外西北长沙一名足丰庵。准提庵 在县城外西南城壕。
草庵 一名长寿庵在县城外西北长沙藏经阁西。
白衣殿 在县城外东南长沙青龙河北。东土庵 在县东关外长沙。
苦志庵 在县西关外小港尾。
檀香庵 在县南关外城壕。
普同塔 在县城外北地藏殿左。
北地藏殿 在县城外东北袁家沙长安桥。永福庵 在县城外西北孙家沙。
崇德庵 在县城外西北小团沙沈家湾。指月殿 在县城外北长沙西小港。
千手观音殿 在县城外东北享沙。
栖云庵 在县城外西北长沙。
资福庵 在县城外西北烂沙。
观音堂 在县城外东北袁家沙。
永庆庵 在县南关外东南长沙。
富香庵 在县城外东北吴享沙。
观音庵 在县城外西北小团沙。
宝庆观 在县城内旧县治北,今在县治南十五里。宋宝庆元年建。元至正二十三年道士徐中理迁置于此。有文天祥海上瀛洲遗篆。崇真道院 在县城内东北隅。宋宝庆三年建。元延祐三年山门产紫芝。
祖师堂 在县城内西隅楼宇弘敞娄。东王时敏题宝华楼。
关王庙 在县城内东北隅教场演武厅。一在县东箔沙堡城。
天妃宫 在县西关外施翘河。宋元祐崇祀于闽,元漕运著灵加封天妃神号。皇庆后岁赍香幡下漕司祭之。明洪武改封圣妃。永乐七年复号宝幡,谕祭敕主水宫春秋崇祀。皇清康熙元年总戎张大治,增拓题额海晏河清。
梓潼殿 在县东南朝阳门外。
三官堂 在县城外东郁黄状杨家河,一在县西北。长沙一名崇真庵。一在南关外。长沙一在县东箔沙。
寿星堂 在县城外西北锦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