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七卷目录
苏州府部汇考九
苏州府祠庙考一
苏州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六百七十七卷
苏州府部汇考九
苏州府祠庙考一
《府志》本府〈吴县长洲县附郭〉府社稷坛 在吴县阊门外义慈巷。宋置子城西南四里元迁盘门外。明洪武三年知府陈宁更建于长洲县石碑巷。宣德八年知府况钟移至今所。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 在吴县盘门外一都。宋置吴县治西南四里。元徙长洲县葑门外。明洪武间移置今所。
郡厉坛 在长洲县九都虎丘山寺门右,累石为坛纵横各三丈高四尺。
邑厉坛 宋元在白莲桥,今废。皆附祭于郡。每岁春清明日秋七月半冬十月朔以舆从迎府县城隍神,为主祭阖郡无祀鬼神。
乡厉坛 每一里建一坛。吴县在城附郭乡都共五百一十所。长洲县共七百四十一所俗呼孤魂坛。坛高三尺树以松楸立碑其上。周围缭垣门一,今皆湮废。但于祭郡厉日命各里行祭。府城隍庙 在府治北一里。相传为周瑜故宅。明洪武三年建。弘治嘉靖继修。按长洲县城隍庙宋旧主簿厅,西有资福庙即县城隍庙也。今称资福大王者,尚沿宋制。吴县城隍庙,明万历中知县袁宏道刱建。仪门右长洲县亦构仪门,左东西折旋而入庙皆南向天启。崇祯间重葺皇清顺治初增饬门楼。康熙十一年营建寝殿土木焕然聿新矣。
旗纛庙 在北教场,祀军牙六纛之神。旧在苏州卫治霜降日,卫官致祭今移演武厅。
至德庙 在吴县阊门内。祀吴太伯汉,永兴二年太守糜豹建于阊门外雁宕村南。或云韩整守吴所刱。宋元嘉中刘损为郡修葺。后梁乾化间吴越钱氏始徙置于此。宋元祐六年知州黄履奏改今额。元符间制封至德侯崇宁初进封王乾道初知府沈度重修。又作至德桥淳祐六年提刑潘凯增绘仲雍季札二像侑享。明洪武二年改封吴太伯之神春秋祀之。
吴相伍大夫庙 在胥门内朱家园即旧灵顺行祠,先于盘门内永昌武大王庙祭享繁盛。宋建中靖国元年直秘阁吴仲举、知苏州率吏民营缮奏赐额英烈。元大德三年尝著灵异增为忠孝,感惠显圣王。明成化十五年庙燬巡按刘魁知府刘瑀重建。万历四十年裔孙参议伍袁萃移置今所。庙设两庑、后寝楼、左牲所、斋房前辟重门、建坊表极,为壮丽春秋祀之。
复圣祠 在枫桥西一里,祀颜子。宋元丰八年建。元季圮明成化中重建。嘉靖间燬,崇祯十五年复葺,今废。有司致祭在城中乔司空巷。吴公祠 在吉由巷学道坊,祀言子游偃。琅琊公祠 在演武场西,祀闵子骞损。
南颍侯祠 在娄门内,祀陈子禽亢。
亚圣祠 在东禅寺西,祀邹国公孟子并,祀孟母王志庙。在城东顾家桥。五十三世孙孟潼以祖信安王孟忠厚府请于有司改立为祠子森集守之。明万历中移建今处。皇清康熙年间重修。
临濮侯祠 慈悲桥南,祀圣门施子之常。灵济庙 在长洲县阳山澄照寺,祀白龙神初庙在山巅。宋太平兴国中移建于山南曹巷。熙宁九年又迁于此。屡封忠烈,昭应广惠灵丰。公神母显正孚顺圣善妃,建炎间重修。绍兴二十九年赐今额。乾道四年知府姚宪又奏封龙母为显应夫人。绍定中重建。元明俱重修。
范文正公祠 在义宅之东,祀宋参知政事赠太师魏国公范仲淹。子将作监纯,祐忠宣公、纯仁恭献公、纯礼龙图学士纯粹配焉。宋咸淳十年建,明宣德九年知府况钟重建。春秋致祭成化二年巡抚刘孜重修。嘉靖四年知府胡缵宗知县苏祐修。四十二年巡按温如璋构三公堂祀公、曾祖徐国公、梦龄祖唐国公、赞时考周国公、墉巡按董尧封成之。万历二年巡按邵陛构
先忧阁四十四年巡盐胡继升修。崇祯六年圮裔孙范允临重修。皇清康熙十二年裔孙范必英范承谟重修。
韩蕲王庙 在南禅寺左妙隐庵。祀宋韩忠武王世忠。初在灵岩山寺西麓。绍兴二十年敕葬于此墓有穹碑而庙,已废。明成化十年知府丘霁奏入祀典。每岁以仲秋月祀,然无定所或借山寺或在城茇草而祭。弘治四年知府史简以王旧宅在寺左即其地祭之。十一年知府曹凤以为非礼,复作庙灵岩故冢之南。未几为山民所毁。嘉靖二年知府胡缵宗仍立庙庵侧。魏文靖公庙 在南宫坊。祀宋参知政事赠太师秦国公,魏了翁初赐第。苏州因即鹤山书院为祠。明宣德间改为巡抚治署,奉主于署内。来鹤楼移祠于今处。弘治十一年敕载祀典。忠烈祠 在乘鲤坊。祀宋丞相信国公前平江知府文天祥。明正德六年巡按谢琛题建赐额,旧在永丰仓西。嘉靖二十年巡按饶天民改建今所。万历二十年知县陈其志。四十三年知县胡士容相继修载入祀典。
表忠祠 在雍熙寺西。祀明逊国忠臣苏州知府姚善等。弘治中给谏请表祠诸忠臣。万历初始奉诏立祠。
两尚书祠 在胥门外怀胥桥南。祀明夏忠靖原吉周文襄忱。弘治十一年常熟知县杨子器请于朝,诏下巡抚彭礼勘建。十三年知府曹凤董成门东向祠南向,后为仁风亭,春秋祀之。嘉靖三十二年间倭警督府改为帅府,移像别祀。四十二年巡抚周如斗仍迁入祠,随加缮葺坊曰仰德。万历四十二年巡抚徐民式巡按薛贞捐锾重建。今圮毁殆尽,木主入虎丘四贤祠一在常熟县阜成门外名报功祠。
录功祠 在城隍庙西。祀明苏州府同知升山东兵备参政,赠光禄卿任环。嘉靖三十九年敕建,一在常熟县致道观西,详见褒忠祠。
周忠介祠 在府治东。祀明吏部员外郎赠太常寺卿周顺昌。天启六年死珰祸。崇祯二年敕建并登祀典。
忠仁徐祠 在庙堂巷内。祀明光禄卿赠工部右侍郎徐如珂。崇祯三年巡抚曹文衡督学李懋芳建。功在桑梓特隆祀典。
忠孝祠 在平江路东中营基巷。祀明霍山教谕赠国子助教,龚元祥暨子炳衡。崇祯八年殉流贼难,巡抚张国维、巡按路振飞题建。
吴季子祠 在洞庭武山,元裔孙吴逢辰建。汉任使君祠 在天庆观即今之元妙观。祀会稽都尉任延也。延素履高尚,勉孝行周,穷乏多有善政,故民祀之。宋庆历中观燬,其像犹存。宋羊太守祠 在子城前乌鹊桥。刘宋时羊元保守吴廉素寡欲去。后,民思之立祠。
唐集贤太守祠 在府学内。祀苏州刺史韦应物初在南园。宋景祐间建。明宣德中知府况钟修。嘉靖四年知府胡缵宗题曰韦苏州祠。五贤祠 在虎丘平远堂。祀唐苏州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宋长洲令王禹偁、学士苏轼,万历中知县江盈科建。
苏公祠 在府学东沧浪亭旧址。祀宋集贤校理苏舜钦。
翰林王公祠 祀宋王禹偁尝为长洲宰,天禧四年子嘉言复宰长洲作堂祀之。又建真堂于虎丘。景祐间范仲淹守郡为之赞。淳熙九年知县曾栗复绘像而祀之。庆元间令黄宜作堂于县治东偏名企贤堂。
周文襄祠 在宝林寺内。祀明巡抚尚书周忱天顺间建。
况公祠 在吴县儒学内。祀明苏州知府况钟正统间建。宣德五年慎简郡守钟赐敕,乘传之任。专厉豪狡抚善良,立法精析,上无逋事下无横科。岁满去民叩阙乞留升正三品,复任正。统七年卒,市巷哭送其丧,竞立祠祀之。
三中丞祠 一在府学西。祀明巡抚周如斗。嘉靖四十五年建一在姑苏驿南祀周继。万历二十年建一在姑苏驿北祀,周孔教。万历三十六年建。
遗爱祠 在吴县治旌善亭南。祀南大理卿前知县宋仪望万历八年建,今废。
张公祠 在虎丘白公堤。祀明巡抚玉笥张国维崇祯甲戌抚吴在任七年,惠泽覃被庚辰去任士民德之建。
于公祠 在西天王堂。
顾元公庙 在长洲县黄天荡东。祀晋骠骑将
军顾荣。
陆内史祠 在长洲县相城。祀晋陆云云官清河内史督粮过。吴见岁祲以米尽赈饥民忤成都王颖遇害。民德之,以衣冠葬阳城湖滨立祠以祀。明成化中沈贞吉重建。
徐公祠 在南濠,祀汉南州高士徐稚。谢文靖公祠 在刘家浜,祀晋丞相谢安从子谢元附。
陶靖节祠 在宋宣州巷,祀晋处士陶渊明潜。沈东阳公祠 在木渎,祀南齐太子家令沈约。陆宣公祠 在齐门外六里,祀唐陆贽公卒于忠州归葬于苏地,名陆墓。旁有塔院,岁久为僧所鬻。明嘉靖十一年工部郎张问之,檄县追复增拓颜曰仰贤。今又圮移建五龙堂巷。
归宣公祠 在给谏坊,祀唐兵部尚书归崇敬及其子工部尚书归登。
甫里先生祠 在长洲县东五十里,祀唐处士陆龟蒙甫里白莲寺即其故宅,或云卒后葬其旁。宋嘉定十七年钱塘龚时辅别建祠于左元。至正间马玉麟重建。
顾文敬公祠 在张果老巷,祀唐兵部尚书顾少连。
忠烈庙 在天平山白云寺,宋范文正公旧祠也。文正先自徐国公而下三世葬此。宣和五年庆帅宇文虚中奏建,赐额本在。邠庆间南渡隔绝改奉于此。每岁上巳有司致祭。今改祭城中书院。明正统中巡抚周忱重修。
韩忠献公祠 在至德桥南书巷,阛阓湫隘址甚偪祀。宋韩魏公琦刱置无考。明万历二年巡按邵陛始行县设祭。
濂溪先生祠 在濂溪坊,祀宋周元公敦颐初公孙兴裔以和州观察使驻劄平江,奏立祠于吴县胥台乡。后其裔孙文英南老自道州来吴因家焉。明正统元年四世孙渊等始迁于家,名其堂曰崇本。万历四十三年重建弦歌里。二程先生祠 在虎丘东,祀宋程纯公颢正公颐旧在盘门内。绍兴二十六年正公从子程沂以程师孟宅置祠。元季燬,明成化重建。皇清顺治十七年裔孙庶吉士程邑署府教授改建于仁寿里。康熙九年裔孙程文彝复改建于今祠。
朱文公祠 在祥符寺巷。
郿伯张公祠 在北寺东,祀宋张载裔孙克戬德成俱为吴县。令七世孙世杰复知。平江府先后殉节敕葬,赐第立忠贞庙于西山。明嘉靖间移建于家。万历间十六世孙象贤重修。
章庄敏公祠 在报恩寺东,即宋章楶家庙公在泾。原禦夏有功,徽宗赐庙于怀德军。额曰忠烈。嘉定末,其孙请立于此,今为天妃宫。
和靖先生祠 在虎丘西庵,祀宋尹肃公焞绍兴中尝读书于此。扁所居曰三畏斋。嘉定七年知府陈芾始绘像祀之。九年郡人孟猷等迁于上。方通幽轩之南提举。吴格割公田四十亩为修葺费。明初改祀于学宫,后仍建祠。西庵塑像堂中复为游人移置右傍翼室。隆庆元年知府蔡国熙正位中间享祀如礼,今废。
滕忠节公祠 在元和道院南,祀宋工部侍郎赠龙图阁直学士滕茂实。明洪武间裔孙户部尚书滕德懋奏建。因稽卜地设祭从父章敏滕。元发祠。崇祯间建今并祀,宋西京转运副使忠惠公滕膺。
吕东莱祠 在元妙观东,祀宋开封伯吕祖谦。洪忠宣公祠 在仁风里,祀宋魏国公洪皓。范文穆公祠 在茶磨山北行春桥西祀。宋参知政事范成大明正德间里人侍御卢雍建后圮。万历四十年重建。崇祯十二年修。
石湖祠 在行春桥南,祀宋范成大莫子文卢瑢等。明弘治六年知县史俊建。嘉靖七年知县苏祐修,增祀莫旦卢雍等。二十八年知县宋仪望再修。三十三年倭燬。万历九年知县傅光宅重建,增祀卢襄袁帙王宠共二十三人,今废。杨慈湖祠 在吴县旧儒学内,祀宋杨简绍定间建。嘉熙中门人平江知府赵与𥲅提刑陈埙增修,今废。
张纯忠公祠 在盛家浜,祀宋西京团练张选。都南张公祠 在乘鲤坊东,祀宋平江路通判赐节度使张日中字、尚丰建昌军、南城人端宗朝进士初任平江,倡义卫民政绩大著,寻迁兴化军闻信国公开督府。勤王率师以应复吉赣等州天祥师溃空,坑独奋力拒战。元李恒麾铁骑横击之身受数创,犹刃十馀敌。被执射死。后
天祥哭之,有绝域耻为吴地。辱封疆甘作宋臣忠句事闻配祀祖忠敏,其子洛居吴,因世享。郑所南先生祠 祀宋末太学郑思肖、尝著心史贮铁匣投能仁寺井中。明崇祯僧浚井获之。巡抚张国维刻其书建祠。本寺后移置东仓西。皇清顺治年间移置广生庵。
许文正公祠 在长洲县东甫里,祀元鲁斋先生许衡。明初建,嘉靖间燬于倭。皇清康熙八年裔孙王俨重建。
顾原鲁先生祠 在阳山大石坞,祀元末隐士顾愚六世孙太仆卿顾存仁祔。
刘公世祠 一在干将坊祀,元榷茶提领刘顺之。明靖节公刘政一在孋姬巷,祀宋太师刘子翚。明少詹文恭公刘铉文恭旧祠。皇清康熙三十年允行合祀。
直道陈公祠 在甘节坊,祀明佥事陈祚。弘治十年嫡孙冠建。嘉靖中孙鎏修天启间全圮。崇祯初鎏孙启祥重建。今渐倾废。
陈僖敏祠 在铁瓶巷,祀明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赠少保陈镒。成化十六年巡抚王恕建。弘治十八年燬。正德九年知县李经重建。嘉靖五年知府胡缵宗修。
韩襄毅祠 在府学东,祀明两广总制右都御史韩雍。嘉靖二十三年巡按吕光洵立祠春秋奉祀祭,品仪式与范文正公等。
武功伯祠 在剪金桥北,祀明兵部尚书徐有贞。厉历二十二年督学陈子贞建。
孔侍郎祠 在孔塘桥,祀明工部右侍郎孔镛。刘大中祠 在表忠祠右,祀明参政刘昌。万历二年建二十一年重修。
景贤祠 在尧峰资庆寺,祀明礼部尚书吴文定宽。嘉靖间建寻燬。万历初郡士周天球重建。以文徵明配,今废。
王文恪祠 在旧景德寺基,祀明少傅大学士赠太傅王鏊。嘉靖十一年子中书舍人延哲奏建。万历中曾孙承天知府禹声复请巡抚周孔教督学杨宏科始祀。
朱秋崖祠 在文忠烈祠西,祀明都御史朱纨。嘉靖三十三年巡抚张景贤立。万历年重修。徐迪功祠 在成家浜,祀明国子博士徐贞卿。万历四年巡抚宋仪望建,今废。
医王庙 在清真观西,祀伏羲神农黄帝旧称三皇庙。元大德五年达鲁花赤建于流化坊内。明洪武四年革。皇清康熙二十八年医学呈请巡抚洪之杰重建。今所中设讲堂药局。三十年知府卢腾龙详抚请祭,以僦贷季岐伯伯高鬼臾区,少俞少师雷公配撰文勒碑,改今名。
周康王庙 在集祥里市曹桥北。或云晋隋间常僇人于此。因立庙,取成康致刑措意。宋时尝浚河得唐建庙碑,载其址甚广。并为居民所侵。明天顺初里人吴孟融重建。
吴王庙 在香山南址,庙中有二妃侍相传即孙武所诛。二队长又曰爱姬祠。今为土神,一在吴江宋墓。一在昆山㳌川乡。夫差庙 在姑苏山东北鉴。戒录云,拆姑苏台木为之今村落,间多有,一在常熟县西二里,一在昆山新安乡。
春申君庙 在子城内西南隅,祀楚相黄歇。萧王庙 在卧龙街乐桥上祀。汉相国萧何相传桥在市心先年僇人多于此。以何制律,故祀之一在齐门内。
关帝庙 在卧龙街,祀汉寿亭侯关公。宋淳熙中建。明正统成化弘治间重修。万历中绅士陈仁锡等重建。又三义阁、聚奎阁、门庑殿宇日恢于旧汉。谥壮缪宋谥义勇武安王。明敕封为帝。一在专诸巷,明永乐间建。弘治中王文恪鏊修。一在虎丘,崇祯间巡抚张国维建。
广陵王祠 在荐福山北坞,祀吴越中军节度。使钱元璙威显公祠 祀元璙子节度使文奉。杨和王祠 在集义乡,祀宋将杨沂中昔有别馆居此因祀之。
赤阑相王庙 在府治东南赤门内。相传王为吴阖闾筑城死而为神洞庭。西山亦有祠曰东相明王在销夏湾,又云神姓桑名湛,或谓赤阑。以庙近赤门故名。又《吴地记》南面击贼将军黑莫郝墓在蛇门里。周敬王六年筑城而死,今呼赤阑将军,或云赤阑即赤门相王,即伍相又洞庭实录兄弟三人并有灵迹,故居民立祠。江东神祠 在报恩寺西教场内。神姓石名固
秦人也。汉高祖六年灌婴略定江南,至赣城神见告以克捷之期。士卒骇异凯旋牲酒款谒立庙赣江之东。至吴孙氏迁神于吴境,今在吴城颇著灵异,一在常熟致道观西庑。
广惠庙 在雍熙寺东,祀乌程土神祠山张大帝。宋庆元三年知府虞俦建。明宣德中知府况钟重建。嘉靖万历间重修。一在昆山、一在常熟乾元宫西、一在崇明。
藏书庙 在吴县北穹窿山南,祀汉会稽太守朱买臣世传买臣负薪往来,木渎常藏书于此。今肖像衣冠犹存汉制。
韩将军庙 在娄门外官渎桥南,按《汉书》:横海将军韩说与朱买臣同受诏,在吴中治楼船破东越有功,故立庙祀之。
短簿祠 在虎丘山门内,祀晋司徒王珣珣与弟珉舍别业为寺,今皆为土神颜曰:故东山庙。西山庙 在虎丘山门外万点桥西祀。晋司徒王珉香火独盛。一在昆山景德寺内,称王司徒祠。晋咸和二年珉舍宅为寺,故祀之。包山庙 在洞庭西山,按《实录》云:王姓毛名朗豫章人为吴越散骑常侍。俗称包王者取护卫包山一境之义分坛九处。祀之今飞仙金铎植里渡渚,诸山皆其别祠。
水平王庙 在洞庭销夏湾祀,太湖水神。宋庆历七年知军州事胡宿常奏,列祀典神像与几案皆石为之。乡人祀之甚至其地本水中一洲常与水。平虽巨浸不没故名。众安山湖中多有此庙。旧传神为汉雍州刺史郁君庙即其廨宅。又郁使君庙在衡山,《毗陵志》云:水平王,旧传,后稷庶子佐禹平水至会稽,诲人浚导因祀之。灵济庙 在长洲县治东南。唐贞元中建,一名五龙堂。宋绍兴四年敕封第一东灵侯、第二西成侯、第三中应侯、第四南平侯、第五北宁侯。淳熙十年郡守耿秉以久旱祈雨,有小龙如蜥蜴见于神位香案果饤上,宛延不去。秉与约三日内雨当奏请庙额。翌日大雨事,闻诏赐额灵济。自是郡中水旱投铁牌于祠前。潭中必获响应。水仙庙 在子城东南古苍龙堂祀。唐仪凤间儒生柳毅为上元乡土祠,一在城西雁宕村庙极巍焕,一在横塘,一在洞庭东山湖滨。
白马庙 在香山西祀本境土谷神。一在东洞庭丰圻之北麓。相传柳毅寄书龙宫系马于此。元坛庙 在圆妙观前,神姓赵名朗。相传即蜀汉名将赵云从弟。一在织里桥南,一在阊门义慈巷内,一在昆山县治南,一在嘉定县西广平桥,一在崇明县西北六里。
金天王庙 在城东南,昔人于庙旁土中掘得断碑有金天王三字。按唐初封华山神为金王。猛将庙 在中街路仁风坊。宋景定间因瓦塔而刱神姓刘名锐,或云即宋名将刘锜弟常为先锋陷敌保土者也。初封扬威侯加封吉祥王,屡著灵异。相传神能驱蝗。明崇祯间香火愈盛在盘门者。隆庆间佥事刘凤重建。在横塘者。万历末侍郎徐如珂重修。今阊门外闻德桥南北两壕枫阙俱有。
灵官庙 在葑门外灭渡桥北神位五。宋绍兴间建,世称五显灵官。唐光启中神降婺源显迹徽人始庙事之。宋大观中诏赐庙额,故名灵顺行祠。元至正末燬。明洪武初重建。凡抚按司道官涖任日必斋宿于此。一在府治左西米巷。宋嘉熙四年建,名如意庵。一在胥门内朱家园。宋嘉定二年建,名上善庵,今毁废。
五通庙 在吴县西南十五里楞伽山。一名上方山。宋咸淳间建塔庙,修整祭赛无虚,日縻费金钱。皇清康熙二十四年巡抚汤斌奏毁淫祠,投神像于水改祀关帝。
五泾庙 在阊门水关内东北祀,五泾水神阊门内。河北壕山塘渡僧桥吊桥五水汇为沙盆潭,深广漩迅,初庙东向。明万历中居民火厄延烧数百家,惟庙嵬然独存,改建南向。
夏侯相公庙 在夏侯桥阜通坊,旧庙朝东。宋皇祐四年建今庙,朝西。明正德八年建地甚湫隘,不详神之名字。
李王庙 在葑门内,一名显应行祠。宋咸淳中创神姓李名禄长兴人,累封福济显忠等号,进侯爵吴城内外多有之。或云即名将李显忠初理宗时吴兴潘壬作乱,事闻发兵。将屠其城,神夜见梦于帝及丞相史弥远,遂宥胁从,一城获全。元泰定中塑像祷之,辄应。一在常熟县,宋时赐珠花及袍尚存。一在致道观西庑名李烈士
庙祀之尤谨。一在太仓大西门内。
总管庙 在苏台乡真丰里神汴人,姓金初有二十相公名和,随驾南渡侨于吴,没而为神。其子曰细为太尉者理宗朝常著灵异,遂封灵祐侯灵。祐侯之子名昌,昌之子名元七复皆为神。又从子曰应龙。元至正间能阴翊海运皆封为总管。再进封昌为洪济。侯元七为利济侯,应龙为宁济侯,在阊门南北壕又白莲桥西。一祠祀元王积翁亦名总管庙。一在盘门外仙塘桥。一在常熟县致道观。一在嘉定县安亭镇。
昭泽侯祠 在阊门方基神,姓宋名恭字道中仕。宋礼部尚书在宋已有昭泽侯之封。明太祖兵下苏州,过义济洪值风涛,见一舟顺流至。上扬赤帜书宋昭泽侯波浪顿息,后封镇义济洪益以监伤之号洪为漕艘,所经恐阵亡者为厉建祠祀之。一在郡中北寺西为刑人之所。晏公庙 在阊胥二门军营内,按《路史》:晏公名戍仔元初为文锦堂。局长登舟尸,解立庙。明洪武初显应封平浪侯。今漕运官兵犹祈赛之旧云元封误。一在太仓朝阳门内。
清源妙道真君祠 在葑门内西营神。姓赵名昱灌州人。隋大业中召为嘉州守,曾握剑入江斩蛟除害,后嘉州江水汎溢神显迹平之。星幢羽盖出入江波间,当时神其事累封神勇大将军赤城王。宋真宗时进今封郡中,患疡者祷之辄应。相传六月二十四日为神生辰,倾城奔赴以祈灵贶。今娄门平江路新创一祠,亦云祷应。皮场王庙 在府治西成家浜神,本东京显神、坊土神,累封明灵昭惠王。宋建。按明洪武中治贪吏法甚严,赃至十六两以上俱剥皮,贯草凡府州县门立庙祀土神名曰剥皮场。
温将军庙 在春和坊宋建。
东岳二圣行祠 在庙堂巷口祀唐张巡许远。茅亭庙 在慈悲桥北。
显圣明王庙 在杉渎桥南。
朱司徒庙 在江东祠左。
火神庙 在清嘉坊东口,又乐荧堂在竹堂寺南旧称司火之神。
周宣灵王庙 在宝林寺内。
金龙四大王庙 在阊门北壕。
何山庙 在何山南祀。白龙并土社神。相传即何点何求。
纸钱庙 在灵岩山西塘湾伏龙冈下。
燕国夫人庙 在府治东南燕家桥。吴孙权乳母陈夫人舍宅为寺后。唐同光中移今所。宋淳祐中提刑胡颖拓四酒务为射圃浚河见古墓,得石函刻燕国夫人篆字。旧传酒务即夫人宅。慧感夫人祠 在府城承天寺,旧名灵姑庙。创始无考。宋元符三年修寺,本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宅为之。陆卿有女不嫁,经营其事既死。祠于寺东庑开宝中。吴越忠懿王俶朝京,师道出吴,江大风几覆舟,见女子拯之。自言承天寺伽蓝神也。因随加封号感应圣姑。里人事之甚谨。圣姑庙 在太湖巴山上。旧传晋王彪二女长号圣姑、次素姑,常著屐涉水而衣不沾湿。相继卒人以为灵而祀之。唐贞元八年苏州刺史于頔发其棺。容色如故触手化为微尘。周孝子庙 在姑苏城东南隅。
昆山县
社稷坛 在县治西南三里。宋淳祐间知县项公泽建坛制,纵横二丈五尺高三尺。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一里,明洪武三年建坛,高广与社稷坛同。
邑厉坛 在县治北三里马鞍山阴。明洪武三年建正统中知县罗永年移北门外,坛高三尺五寸,周围二十五步门一垣围五十步。
乡厉坛 共二百七十所。
城隍庙 在县治北马鞍山之阳。旧在平桥北。明洪武三年知县呼文瞻移建今所。宣德九年知县任豫重建。景泰三年知县吴昭建两庑。皇清顺治间燬于火。康熙元年邑人重建。
惠应庙 在县治西北马鞍山前祀。昆山神唐中和间建。
卫文节公祠 在景德寺西,祀宋参知政事卫泾。旧在马鞍山华藏寺左。明景泰二年建,后徙儒学东偏。成化六年教谕刘衡奏入祀典。嘉靖十五年知县杨逢春改建于此。
叶文庄祠 在儒学后,祀明吏部左侍郎叶盛。弘治间知县杨子器建载入祀典。
朱恭靖祠 在马鞍山之阳,祀明南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朱希周嘉靖中题建,后废。崇祯十
年提学御史元玮疏再建。载入祀典。
崇功祠 在马鞍山之阳,祀明少傅赠太保大学士文康顾鼎臣。嘉靖初倡议筑昆山城。后倭入寇邑人赖城全活。三十八年巡抚张景贤疏题赐额春秋致祭。
魏恭简祠 在儒学东。祀明太常寺卿赠礼部左侍郎魏校。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吕光洵奏入祀典。时值灾岁未及营建。次年知县朱伯辰撤淫祀为之。
忠烈祠 在春和坊东。祀明死事生员陈淮。万历三十二年敕建。
张烈悯祠 在丽泽门外。祀明兴文。知县赠光禄寺卿张振德暨配。贞烈孺人,钱氏敕旌孝烈二女。天启中阖门死节,崇祯五年赐建。
娄侯庙 在县东北娄县村。祀吴张昭陆逊。张休元知州契傒斯建,今废。
卜将军庙 在县治西卜山上。祀唐将军卜珍子伯庸伯聊殁而祀焉。有祷辄应。明嘉靖中倭寇薄城匝月将军显灵毙倭数辈,城赖以完。知县祝乾寿奏入祀典,庙日久圯。
张公庙 在县治东南三里,祀宋张文定公方平公为知县有惠政,故民祀之。
柳塘祠 在马鞍山前东偏即野鹤轩,祀明知县杨子器。嘉靖初巡抚陈凤梧立。
孝介祠 在马鞍山上祀。明知县樊玉冲。王文毅公祠 在县东南新漕里祀。宋左朝请大夫王葆乾道中建。明嘉靖中倭变燬。祯崇十六年裔孙举人王棨等重建。
刘龙洲祠 在马鞍山东斋祀。宋诗人刘过字改之庐陵人,常抗疏光宗。请过宫屡与时宰陈恢复方略,客死昆山葬之东斋之西冈。嘉定五年立祠,每岁暮春,县官致祭。后燬于兵。元知州契傒斯修复。明正德间知县方豪重建。
安节先生祠 在儒学西祀。明处士龚诩万历二年建。诩字大章年十七为金川门守卒。燕兵入诩,大哭后还乡安贫积学。巡抚周忱两荐为昆山太仓校官辞不就曰诩仕。无害于义,恐负往日城门一恸耳。
清远祠 在九保西村祀。明举人赠翰林待诏归子慕。
四贤祠 在马鞍山西麓祀。明提学陈允升赠参政举人,陈时赠御史,举人陈嘉猷赠参政学生陈延经。崇祯九年巡抚张国维建。
五贞祠 在马鞍山前祀。明节妇李氏烈妇薛氏孝妇黄氏,嘉靖三年知府胡缵宗建额曰三贞。十四年提学御史闻人诠增入烈妇郑氏节妇朱氏,改今名载祀典。
三烈祠 在湓渎里。祀明烈妇薛氏郑氏陆氏。嘉靖中敕建。后附生员周存恒妻郁氏。
贞节祠 在县治东北,祀明节妇项氏。嘉靖中邑士夫建载入祀典。
景云大王庙 在县东北二十里蔚州村,祀唐尉迟恭或曰恭吴人。曾居此村又封吴国公。孟尚书祠 在县治仪门外尚书不知何人。相传县址即其旧宅。
巴王庙 在县西北三保。旧传农人垦土得断碑云,彭府君墓。在巴王庙南由是知庙下有墓巴王彭府君莫知其详。
女娲庙 在惠安乡大泗州娲妇山。
常熟县
社稷坛 在县治北门外。旧在县西一里。明洪武三年移置宋范成大琴川志坛在县西一里。莫考其创始。宋绍兴淳熙嘉定间皆常修治。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南门外。旧在社稷坛内。宋嘉熙中知县王爚建。明洪武三年移置。万历中知县耿橘缭以周垣。崇祯间重修。邑厉坛 在北门外。
乡厉坛 共六百一十三所。
城隍庙 在县治致道观东,即东灵寺基。明洪武三年建。宣德初移祀于治西二十步,惠民药局。后仍于旧庙中建殿。四楹东西有庑,前为重门,后有堂为斋宿之所。庭有四桧甚古。正统七年知县郭南重修。皇清康熙年重修。
焕灵庙 在顶山上本破山龙堂。祀白龙之神。唐咸通十三年县令周思建。
灵惠庙 在县治东南百步。祀邑人周孝子容容事母至孝,既殁见梦于母曰儿已为神。邑人乡贡进士陈榷簿建祠祀之。宋淳祐十二年进士赵必鉘上其事,赐今额。元泰定五年建寝室,奉神父母像。明洪武四年敕封宋周孝子之神。
每岁秋九月二十一日祀今二祭。
巫咸祠 在致道观西。祀商大戊相巫咸子贤祔。明嘉靖中巡抚陈祥建,有司春秋致祭今。顺治初分防占为公署,里人于昭明读书台下为楹三间移木主祀之。
仲雍祠 在虞山北麓。祀商逸民虞仲。山下有清权坊。明成化中建。弘治七年巡按刘廷瓒重建于乾元宫右。万历中圯今移祀于西门外虞溪书院。虽傍湖山之胜而楹宇为已窄矣。吴公祠 在儒学东。祀孔子弟子子游。初在县治东北一里。宋庆元三年知县孙应时建祠于学宫讲堂之东。宝祐间知县王爚移置大成殿。后元建文学书院于县东。明初知县唐礼重修。宣德八年巡抚周忱修、知县杨子器给田三十六亩。成化二十二年巡按胡汉改建,春秋祀之。何孝廉祠 在县治南,祀刘宋海虞令何子平。明弘治中知县杨子器撤他庙像祀之。后废为社学。嘉靖中复立,后移慧日寺西,祭籍尚存。草圣祠 在儒学后,祀唐县尉张旭。弘治中知县杨子器建。
褒忠祠 在致道观左,祀明死事知县赠光禄少卿王鈇。嘉靖中巡按金浙题建。又同死事江西左参政赠光禄卿钱泮祠。在射圃隅又太医院冠带徐察亦同赴敌死诏。赠院吏目祠在石梅之右,今废。
杨忠烈祠 在常熟塘浒。祀明右都御史前知县事杨涟。万历中在任浚湖筑塘治迹甚伟。邑人捐地建祠。珰燄时檄县毁之。诸生王宪曾负像匿于破山寺。崇祯二年赠谥恤荫祠额复新,旁有资福寺僧守祠司启闭云。
王忠惠公祠 在南门内,祀宋太常少卿王万。王学录祠 在读书台南,祀元学录王裕。黄公祠 在书院西南隅,祀明逊国忠臣户科左给事中黄钺。万历丁未移建丹井西。
程公祠 祀明刑部员外郎赠奉训大夫程式。正统己巳八月死土木之难赠荫立祠。
唐公祠 在慧日寺西,祀明叶县知县赠光禄寺卿唐天恩。
蒋忠悯祠 在致道观后,祀明南监察御史赠光禄少卿蒋钦。正德初忠谏忤逆瑾逮诏狱廷杖死字子修。弘治丙辰进士。
吴文恪祠 在县治东北,祀明都御史吴讷。成化三年知县甘泽建。弘治二年知县杨子器修。又家庙在报慈里,杨置祭田三十亩。
张修撰祠 在县治东东殿巷。祀明翰林止庵张洪。弘治中知县杨子器建。置祭田三十亩。初以荐举官修撰,本姓侯张炯鞠养为己子。后赠炯如其官今二姓守祠。
李文安祠 在县治西三元道院之左。祀明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李杰。正德十六年建。主一祠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河阳山永庆寺中,祀明南工部侍郎徐恪。
崇勋祠 祀明大理寺卿章格,正德中敕建。严文靖祠 在慧日寺西南,祀明大学士赠少保严讷字敏卿。嘉靖辛丑进士。
瞿文懿祠 在拂水岩西,祀明礼部左侍郎赠尚书瞿景淳子汝说孙式耜祔。
陈庄靖祠 在桃源涧右,祀明刑部左侍郎赠右都御史陈瓒嘉靖丙辰进士。
赵文毅祠 在九万圩,祀明吏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赵用贤隆庆辛未进士。万历初为翰林检讨建言杖谪。
卲北虞祠 在尚湖滨,祀明德清教谕卲圭洁。二烈祠 在今税务巷即旧税课局,祀明李祐妻烈妇卢氏及其女。嘉靖中知县冯汝弼奉敕建。后移于老君殿右。
微显祠 在文学巷西,祀明陆茂妻节妇钱氏。要离庙 在县西南四十里归政乡。
莫邪庙 在县西南二十里莫城吴人铸剑处。徐王庙 在县西四十二里。相传偃王失国终于胶山立庙于此。莫知其处。
福山庙 在县北四十里福山之阳。宋至和初建。元符间修泰山之神显应褒嘉位号。崇隆未有盛于姑苏之福山,江淮闽粤水浮陆行。岁时来享箫鼓相属。上祝天子万寿且以祈丰年而保家室不及。至泰山者则之福山,今已废。东岳行祠 在县治西虞山之南麓。宋淳熙九年建。中天齐仁寿帝左司命真君右崔府君殿内塑十甲将庞,古雄毅皆按膝坐每岁春邑人社集甚盛。其规制宏壮阑,砌雕华并冠于他祠。东平忠靖王庙 在虞山南麓宋淳熙九年建。
按唐开元时,淮阴人张有严之子没,而为神封成济侯。宋太祖征太原神著灵异,加徵应护圣使者。熙宁五年加济物侯,再封忠懿文定。武宁嘉应侯南渡。后累封东平忠靖王,邑人尊事之。或云祀唐忠臣张巡庙,前井深数尺名睢阳泉。孚应昭烈王庙 在山麓与东平王庙并峙。祀唐雎阳太守许远初建莫考。
炳灵公庙 在县治西北。明洪武建。按《搜神记》:神东岳三郎。宋真宗祥符间改封。世传为火神。二郎庙 在介福门内,即府城清源妙道真君祠赵昱。初隐青城山徵为嘉州守。隋末弃官去会嘉州。江涨蜀人见青雾中白马乘流而过,乃昱也。因立庙灌江称灌口二郎神。唐太宗不豫祷于神疾,瘳封大将军。明皇时进封王。宋真宗时改封真灵宁宗。开禧中和州寇警守臣梦白袍神,谓曰吾隋人赵昱也。阴为子助之,当益奋屡战见神光烛寨。前跃白马空中如梦状,获破石矻䃮寇大创引去。和州始安江淮无恙守臣以状闻,封为王。今本邑以神平水患,凡遇水旱请祷辄应神司水,而炳灵司火云。
刘太尉庙 在虞山岳,祠右祀宋江淮制置使。武穆刘锜一名中山永定公,祠宋绍熙中建。张太尉庙 在白茆市,明洪武四年建。相传张士诚浚浦有功。
利济侯庙 在县治西。宋元祐七年建,明弘治中废。今徙曾家巷。按神淀山湖人于漕运有功。
吴江县
社稷坛 在西门外,旧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典史张居敬移置,坛高六尺周围广四十丈,树以松柏。成化八年知县王迪修。嘉靖三年知县王纪重建。十七年知府王仪定册致祭牲帛。万历十五年坛圯。崇祯末仅存基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旧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四年移置,坛高五尺五寸广五十丈。成化八年修。嘉靖三年重建。隆庆五年知县韩铠重修。万历中圯,今仅存基址。
邑厉坛 在北门外。明洪武五年知县许庄建。成化八年修。万历四十年移置南塘学宫东北。乡厉坛 共五百六十六所。
城隍庙 在县治北一里即旧昭灵庙。明洪武三年知县孔克中建。宣德五年县丞王懋本重建。景泰四年燬,知县贾亮修。成化八年知县王迪修。嘉靖四年巡按许中误毁。十一年邑人再建。二十二年知县喻时重饬神像。三十三年燬于倭,知县杨芷重建。四十三年修。万历年重建。太湖庙 在垂虹亭内,祀太湖之神。旧在江南醋坊桥侧。宋祥符间建。绍兴十五年赐额永利。甘泉祠 在县治南六里石塘第四桥北,祀龙神。初建莫考。明弘治十三年知县孙杰重建。嘉靖三十一年知县钟崇武修。崇祯元年知县熊开元登之祀典。十四年间知县叶翼云重修。皇清顺治十八年重修。
顾公祠 在北门外三里桥东,祀陈黄门侍郎顾野王或云祠。即野王所居地名顾墟。初庙庳陋。宋建中靖国元年知县石处道改建元延祐六年登之祀典。
三高祠 在东门外钓雪滩。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宋元祐中知县王辟作堂于底定亭南。元符二年主簿程俱重建。三年知县石处道始塑像祀之。建炎兵燬。绍兴中重建。
三忠祠 在东门外接待寺西。祀吴伍员唐张巡宋岳飞。明洪武元年知州孔克中建。
周恭肃祠 在骆驼桥北。祀明吏部尚书周用。周忠毅公祠 在西门内永定桥东。祀明监察御史赠太仆寺卿周宗建。天启六年死珰祸。崇祯二年敕建继登祀典。
吴孝子祠 在北寺东,祀明赠太仆寺卿全孝翁吴璋。万历二十三年建。
三贤祠 在震泽镇。祀宋左朝奉郎王蘋,教谕陈长方,秘书丞杨邦弼。宝祐元年邑人沈义甫建元至正中设教谕,以主祠事。后兵燬。明洪武初里人沈善长迁之。思范桥左天顺中废。嘉靖十五年太学生沈嘉猷置祭田五十亩,今废。范节妇祠 在北寺湾,祀明御史吴焕母范孺人。崇祯二年敕建。
盛将军庙 在三都西盛墩。祀吴司马领濠。寨盛斌按《图经》:孙吴赤乌初,命上大夫倪让将军徐杰及斌分拨地界。建渭作田而斌有功于吴江。既卒,邑人即其墓立庙。
昭灵侯庙 在县治东北,祀唐刺史李明。按《唐书》:曹王明太宗子调露中,为吴郡刺史,有惠政。
先天二年,敕建。梁开平四年,封号。
龙母庙 在利民桥,祀阳山白龙母。
顺济龙王庙 在长桥南,宋绍圣初知县江跻建。绍兴十五年赐额安惠。元至大四年重建。东岳庙 在县治后又震泽黎里同里双杨檀丘芦墟梅堰各有行宫。
南岳庙 在十四都宋乾道中建。明永乐时修。麇城王庙 在二十六都麇塔。
陈王庙 在程林一在茆塔。
四明王庙 在庉村又在郭泽。
顿基王庙 在平望又在檀丘。
金城王庙 在梁盘又在吴泾。
简城王庙 在简村。
高城王庙 在马赋又在蠡泽。
郭将军庙 在严墓祀唐汾阳王郭子仪。周瑜将军庙 在七都。
苏将军庙 在莫舍中有石塔高三丈。
武侯庙 在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2164-18px-GJfont.pdf.jpg)
云仙庙 在双杨村姊妹四人俱成仙。初建无考。明弘治中吴涵重建。
嘉定县
社稷坛 在县西北观潮门外。宋嘉定十一年知县高衍孙建。元至大三年知州王铎迁于西南延。祐四年知州任立重建社居东稷居西筑墙四面为门。明洪武三年移置今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澄江门外。旧在社稷坛右。元延祐中知州任立建。至正中知州孙伯元修。明洪武三年知县胡永安移置今所。邑厉坛 在观潮门一里。明洪武五年知县文殊奴建。
乡厉坛 共五百二十一所。
城隍庙 在县治东。旧在县南富安坊。明洪武三年知县胡永安移建。天顺元年知县龙晋重修。嘉靖三十五年知县杨旦增建亭轩。天启四年元旦灾知县卓迈重建。皇清顺治八年康熙六年相继修葺。
思贤堂 在县治西,祀明巡抚周忱。知州况钟知县祖述龙晋洪冕,白思明王术王应鹏王仪。嘉靖十六年知县李资坤即崇真道院改建。万历五年移建于演武场东。二十五年移建于阴阳学故址。
王李二侯祠 在县治西,祀知县王仪李资坤。嘉靖二十年建,今改为伏虎祠。
朱侯祠 在合浦门外,祀知县朱廷益。明万历十四年建。
遗爱祠 在县治西,祀知县陈克宅万思谦张守直。
忠孝祠 在县治东,祀宋忠臣孙察姚舜元孝子龚。明之明忠臣高鏊孝子沈辅,沈珵归可正。嘉靖十五年知县李资坤建孙察宋靖、康中官散大夫奉使金问二圣,起居守节不屈,金人裹以油絮焚之。姚舜元以武功为保义郎守吴淞。元师下平江,舜元曰:吾宋德泽在人。大本未拨收拾散亡事。或可图也。未几元师东徇袭兵猝至一门皆遇害。高鏊少依舅氏徐徐故隶太医院。因传其业补院医士,正德南巡鏊以医谏下诏狱廷杖谪戍。嘉靖初召还归可正县学生。贞节祠 在县治东南,祀明张烈妇金氏顾烈妇沈氏、狄节妇高氏、吴烈妇水氏、烈女徐氏、沈烈妇孙氏、张烈妇宣氏、潘烈妇刘氏。嘉靖十六年知县李资坤建。
哀贞祠 在安亭镇,祀明贞妇张氏汪绶妻。嘉靖二十六年巡按王言奏建,赐额。
酂侯庙 在县东一都,祀汉相国文终侯萧何。纪王庙 在吴淞江南五十里,相传祀汉纪信。梁王庙 在县东南五十里彭越浦,祀汉魏相国彭越。元大德元年建。
陈王庙 在大场镇西。相传祀汉曲逆侯陈平。元延祐五年建。
樊将军庙 在县治西南黄渡镇,祀汉舞阳侯樊哙。明洪武二年重建。嘉靖间邑诸生李汝节尝读书黄渡,梦神人自称樊将军。言所居圮愿君葺之。亦能利君质明以询。土人果有樊祠为捐资修治。是岁试不利,至乙卯举于乡,又十年成进士,乃知樊将军非绐也。
武安王庙 在登瀛桥西南,祀汉寿亭侯关公。明万历十三年改建。皇清康熙六年增修。一在澄江门城上,一在演武场曹王庙 在县治东四都,祀魏东阿王曹植。明永乐八年重建。
秦公庙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祀唐秦叔宝。明洪武二十年建。
杜拾遗庙 在十五都祀唐杜甫。
东岳庙 在江湾镇镇南故皆海。宋高宗尝驻军于此。狂飙骤起,篙师失措,帝独见三人护之舟恃以济问。知刘郡王父子也。相传为东岳之婿,故于其地建庙而祀。郡王父子赐玉圭磬。今海已为平陆,名袁沙。嘉靖间玉圭磬已窃去一在方。泰元至正二年建。一在南翔。元元统四年建,一在县治西南。元至元三年建,一在黄渡。护国杨公庙 在外冈镇,祀宋忠惠侯邑人杨镃。明洪武二十九年重建。
葛尚书庙 在吴淞江西,宋淳祐间建,后废明洪武六年重建。
欧司徒庙 在黄姚港元延祐二年建。
仙王庙 在白鹤村,相传王可交遇仙处,明洪武十六年重建。
杨九娘庙 在广福镇杨泾。明洪武三年建九娘性至孝父命夜守,桔槔苦为蚊啮,不易其处竟以羸死。里人伤而祀之。
伏虎神祠 在县治西宋嘉定十一年建。皇清康熙十一年毁于火。
五通庙 在南翔镇。元元统三年建,今毁。沪渎龙王庙 在黄渡镇,祀吴淞江神。元大德八年建。明天顺二年重修。
太仓州
社稷坛 在大西门外,旧在一都沙滨之西。明嘉靖十六年知州林壆移建于蒋黄浦之北。坛高尺许方二十一步石门四柱基。东西五十七步南北四十八步。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大南门外西偏。坛高二尺东西三十步南北二十七步。春秋二仲上巳日迎城隍神合祭。
州厉坛 在大北门外。高二尺方二十步周百馀步。旧有石门,今废。岁三时致祭如郡厉。城隍庙 在州治东南隅,即元东岳庙基。明弘治三年昆山知县杨子器改建。嘉靖中知州陈璜除庙地税。崇祯六年毁九年重建。
旗纛庙 在陈门桥西南,明洪武二年指挥朱文建。每岁霜降日,太仓镇海两卫官致祭。二卿祠 在陈门桥西南,祀明周文襄忱崔庄敏恭,后移置长春里文昌祠。嘉靖二十六年又立祠儒学,今废。
遗惠祠 在儒学东,祀明知州李端。嘉靖二十七年建。初祀元浙江行省参政董抟霄。明巡抚夏原吉王恕艾璞等后以诸人咸祠名,宦乃专祀李端。崇祯末年圮今废。
世忠祠 在双凤镇祀,吴越钱氏武肃文穆忠献忠逊忠懿五王。康熙十年建。
郏司农祠 祀宋郏亶,今废。
王文肃祠 在儒学东南,祀明少保大学士赠太傅王锡爵。万历三十八年建。前立石表中有御书楼堂庑。崇弘有司以时祀。
王弇州祠 在小西门内,弇园中祀。明南刑部尚书王世。贞万历三十八年建。
周贞妇祠 在双凤镇,祀明周鉴妻旌表王氏,嘉靖十九年建。
关帝庙 在双凤镇。明嘉靖三十六年重建。一在小西门内一在普济寺南。
东岳行祠 在州北五十里,横泾市。南宋咸淳十年建元至元乙酉,朝贵置碑石忽尔中断。乃有圣像俨然使载归于岳祠安奉焉。每岁三月二十八日士女烧香以万计。旧祠凡三一在周泾桥南一在茜泾,明弘治初毁。
织女庙 在州南七里黄姑塘。宋咸淳五年重修。故老相传尝有牵牛织女二星降于此。女以金篦划河,河水涌溢。牵牛不得渡。今村西有百沸河乡人异之为立庙。旧列牛女二像建炎时。士大夫避地东冈,有经庙中壁间题云,商飙初起月埋轮。乌鹊桥边绰约,身闻道佳期。惟一夕因何朝,莫对斯人乡人因去。牵牛独存织女。岁七夕醵钱为青苗,会占事颇验。
杨将军庙 在新塘市东,《周广记》云:将军宋人淳祐十年理宗驻临安。将军与元力战死。槁葬陆窑塘之原后墓时,见光怪土人祠祷辄应。明成化十二年立,今庙记不详将军名。
白龙庙 在普济寺西偏。旧在乐智乡刘家浜北岸。相传明宣德间有白龙入庙,蟠龙母项雷雨大作,今废。崇祯十五年知州钱肃乐改建。
崇明县
社稷坛 在县西庆成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迎薰门外。
邑厉坛 在县北拱辰门外。
乡厉坛 共四十四所。
城隍庙 在县治西北,故在城西南隅思敬巷。明成化中知县李显修。正德间流寇猖獗谋据崇为窟一日夜半燐火遍海,涛声若雷,贼船数百艘覆狼山侧殆尽。厥明神舟悬庙栋者底咸濡湿,人甚异之。武宗昼寝梦神跪陈,代敕封护国威灵侯。万历三十一年知县张世臣重修。皇清顺治中海船攻城,夜现红光,灼烁城外遥见光中神像往来不敢复犯。
樊子祠 在平洋沙,祀孔子弟子樊迟。明成化中裔孙琼州府判樊,大宁太平知县樊轩等建。一在西门内。
岳王祠 在姚刘沙,祀宋鄂王武穆岳飞。庭有古柏修然挺干。
悯忠祠 在县治东,祀明死节知县赠光禄寺丞唐一岑。嘉靖三十二年任性明敏能,断时倭寇。崇沙城半圮于海方。议改邑倭猝犯境。唐率军民禦战斩获甚多。五月忽夜攻城城已圮。又率亲兵巷战而死。敕赠荫建祠春秋祀之。遗爱祠 在宝庆观右。与悯忠祠相望。祀明巡抚周忱巡按周如斗知县纪元,凯孙裔兴县丞邓相。嘉靖四十五年建。
何公祠 在慈济寺东南。祀明知县何懋官。万历中建。
孝友先生祠 在东沙,祀元隐士秦玉。
摘拨庙 在平洋沙,祀明御史施一德。嘉靖中题革太仓关税。里中摘田立庙以祀故名。东岳庙 在东沙奉圣寺东,一在西沙道安乡。明万历中建有碑记。
张庄庙 在东沙。明正统八年建。
吴太尉庙 在西沙。
吴真君庙 在宝庆观,凡患疡者请香水敷饮之即愈。
石郎庙 在旧州东南一十四里。宋末风潮中有石人长二尺许随潮浮至东乡广庆桥下。去而复来,乡人异之立于桥侧祈祷,辄应。元至元间达鲁花赤道僧作庙,祀之今迁葛家桥。貊貔庙 在北关外城壕神,姓周海门县人。相传宋徽宗时楚地有兽貊貔,潜江瞷食小儿。江淮骚动神锄毙之。上帝命掌天下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