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十七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
 第六百十七卷目錄
 夔州府部彙考五
  夔州驛遞
  夔州府兵制
  夔州府物產
  夔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夔州府藝文
  開州刺史新宅記     唐權德輿
  夔州刺史廳壁記      劉禹錫
  西山南浦行記      宋黃庭堅
  遊龍水城南記        前人
  制勝樓記          董鉞
  岑公洞記          岑像
  神女廟記         馬永卿
  刱建有夏皇祖廟記      張玠
職方典第六百十七卷
夔州府部彙考五
夔州驛遞
        《總志》本府
永寧水馬驛 去郡西一里
站船六隻,每年編修造銀三十六兩,徵銀貯府庫以時呈支修造,每船水六名,共三十六名;每年工、食銀七兩二錢,三十六名共銀二百五十九兩二錢
協濟旱夫三十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三十二名共銀三百二十兩四錢
以上水、旱夫除留八名守船外,餘夫俱照名立格,眼簿輪流,每遇坐,站船序撥撐駕至前驛即駕回;遇有官轎,序撥抬送至前驛即替回,並不干縣,各驛俱依此例。
協濟中馬三十五匹,每匹編銀二十八兩八錢,共銀一千零八兩,徵銀解貯府庫按月支給銷算冊報再不干縣。
支應水陸共銀六百兩,徵解府庫按月支給,照關照廩給口糧答應銷算冊報再不干縣。
鋪陳五副每年上鋪一副,估銀一十五兩;中鋪陳四副,每副估銀六兩,共銀三十九兩。
徵銀解府年終支造發驛,答應造冊報鋪陳庫子二名,館夫十二名,每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共銀一百六十八兩,徵銀解府按月支給募役看守鋪陳買辦支應以上共銀二千三百四十兩六錢
奉節縣編銀二百九十二兩。
新寧縣編銀二百七十三兩五錢
東鄉縣編銀二百兩。
合州編銀六百七十二兩九錢
長壽縣編銀二百兩。
銅梁縣編銀七百零二兩二錢
南陀水驛 去郡西六十里。
站船四隻每年編修造銀二十四兩,徵銀解府以時呈支修造,每船水六名,共二十四名,每名每年工、食銀七兩二錢通共銀一百七十二兩八錢,解府按月給算。
支應一百六十兩,照前解府按月給算冊報,館夫二名,每一名每年工、食銀一十二兩,共銀二十四兩,照前給發以上共銀三百八十兩八錢
銅梁縣編銀三百四十兩八錢
永川縣編銀四十兩。
遞運所 在郡西一里
馬船一十八隻,每船每年修造銀二十五兩,共銀四百五十兩。
象船二隻,每隻每年修造銀二十五兩,共銀五十兩。
紅船十隻,每隻每年修造六兩,共銀六十兩。
以上俱徵銀解府貯庫以時呈支修造
馬船夫:每隻梢工二名,看船一名水夫二十二名,共二十五名,通共四百五十名。
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二千九百一十六兩。
船夫:每隻梢工二名,看船一名水夫十六名,共十九名,通共三十八名。
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二百七十三兩。
紅船夫:每隻梢工二名水夫四名,共六名通共六十名。
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四百三十二兩。
以上俱徵銀解府募役按月給發銷算冊報。
隨船鋪陳每年量造三副,每副佑銀一十二兩,共銀三十六兩,徵解府年終呈支。
以二十四兩造鋪陳,十二兩置轎傘應用以上共銀四千二百一十七兩。
巴縣編銀九百八十四兩。
銅梁縣編銀一千五百七十八兩九錢
璧山縣編銀一千六百五十四兩七錢。
奉節縣
本縣舊額應遞馬三十六匹,每匹連草、料、鞍、轡、雨具人夫工食銀二十六兩,共該銀九百三十六兩。
河船一十五隻,每隻水手風蓬、什物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一百八兩。
兵燹之後驛遞廢弛
公元1682年
見設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二十八兩八錢,共銀一百七十二兩八錢;橈夫一十八名,每名歲支工、食一十八兩,共銀三百二十四兩。
以上水橈工食共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遇閏加銀四十一兩四錢
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驛站錢糧裁減四分,今著准復二分實支水橈工食銀三百九十七兩四錢四分,遇閏加銀三十三兩一錢二分,查此項銀兩本縣錢糧不敷,每季具領布政司庫收貯,本省外省協濟銀兩內請領支給
康熙二十四年奉部文照江南之例覈減,每名日支工食二分,橈夫一十八,名每日工食三錢六分水手六名,每名日支工食二分每日共支工食一錢二分,遇閏月加增
急遞鋪 在府門前。
大橋鋪   草堂鋪   清漣
朝陽鋪   古峰鋪 東達巫山縣界五十里。
江春鋪   溶沱鋪   柘園鋪
燕子鋪   仙女鋪   白水
重樓鋪   水磨鋪 西達雲陽縣界八十里,以上十四鋪俱知縣羅繡重修
新村鋪 南達施州界六十里。
馬口鋪 南達施州界八十里。
巫山縣
高塘水驛 站船六隻,修造如前,每船水六名,共三十六名,
協濟中馬三十五匹,
協濟旱夫三十名,
支應水陸銀四百八十兩,
鋪陳五副;鋪陳庫子三名,館夫六名工食俱如前,以上共銀二千一百兩零六錢
巫山縣編銀二百二十兩三錢。
開縣編銀三百一十三兩一錢
太平縣編銀五十六兩。
新寧縣編銀二百八十八兩。
大寧縣編銀二百四十五兩七錢。
建始縣編銀三百五十六兩。
大昌縣編銀九十一兩九錢
合州編銀三百六十八兩四錢
墊江縣編銀二百三十兩四錢
以上旱夫八名,館夫二名,銀七十二兩,貼巴中驛,巫山縣協濟
高唐扛夫,銀三百六十兩編墊江縣
巴中馬驛 馬三十匹,每月每匹給銀一兩八錢,共銀六百四十八兩。
夫一百二十名,每名給銀七兩二錢,共銀八百六十二兩。
庫夫二名,館夫二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二十八兩八錢
支應銀三百四十兩。
鋪陳三副照前則例以上共銀一千八百六十五兩八錢內除高唐貼夫銀七十二兩,尚該銀一千七百九十三兩八錢,俱於本府庫貯驛傳銀內按月支給
本縣舊額應遞馬二十八匹,每匹連草、料、鞍、轡、雨具人夫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共銀六百四兩八錢,遇閏加銀五十兩四錢
輪船一十隻,每隻風篷什物水手工食五兩,共銀五十兩,遇閏加銀四兩八錢
又修船銀一兩六錢
兵燹之後驛遞廢弛
今移准驛糧道冊造,照驛站衝僻程途遠近撤調通融酌定以均勞逸
見設小橋驛驛八匹,每匹歲支草、料銀三十六兩,共銀二百八十八兩;馬夫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二十八兩八錢,共銀一百一十五兩二錢
見設六橈站船三隻水手、橈夫名數工食奉節縣
急遞鋪 在縣前。
烏溪鋪   下坪鋪   平田
赤溪鋪   天池鋪   界首鋪 以上諸鋪西達奉節縣界。
七宿鋪   漢平鋪   仙女鋪
三會鋪   深潭鋪   得勝鋪
三漢鋪   小橋鋪   鑼鼓鋪 以上諸鋪東達巴東縣界。
雲陽縣
五峰水馬驛 在縣治西南
站船四隻每年編修銀二十四兩,徵銀解府以時呈支修造,每船水六名,共二十四名,每年一名工食銀七兩二錢照前按月給發
協濟旱夫三十二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二百三十兩四錢,徵銀收貯府庫按月支給,餘如永寧驛例。
協濟中馬三十五匹,俱照永寧驛例。
支應水陸共銀四百八十兩,徵解府庫按月給發查照水陸關支牌面領糧,答應
鋪陳三副每年上鋪一副,佑銀十五兩;中鋪陳二副,每副估銀六兩
徵銀解府年終支給雲陽縣委官督造發驛,答應造冊報鋪陳庫子二名,館夫六名,每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共銀九十六兩。
徵銀解府按月支給募役看守鋪陳買辦支應以上共銀二千三十八兩二錢
雲陽縣三百四十五兩。
銅梁縣五百五十九兩八錢
合州一千一十三兩四錢
永川縣一百二十兩。
陽水驛 在治西五十里。
站船四隻編修銀如前,每船水六名,共二十四名,工食如前。
支應一百六十兩,館夫二名工食如前,以上共銀三百八十兩八錢
合州編銀四十八兩。
永川編銀四十兩。
銅梁縣編銀二百九十二兩八錢
本縣舊設應遞馬四十匹,每匹連草、料、人夫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共銀八百六十四兩。
輪船一十五隻,每隻風篷什物工食銀一十二兩,共銀一百八十兩。
兵燹之後驛遞廢弛
見設水站六橈船三隻水手、橈夫名數工食銀同奉節縣
急遞鋪 在縣前。
公元1685年
清水鋪   東陽鋪   上元
磁莊鋪   龍洞鋪 以上諸鋪東達奉節縣界。
踏江鋪   小灘鋪   橫梁
羊腸鋪   上崖鋪   磨盤
小江鋪   巴陽鋪 以上諸鋪西達萬縣界。
高清鋪   桐木鋪   高陽
大觀鋪   上鋪   五溪鋪 以上諸鋪北達開縣界。
萬縣
集賢水馬驛 站船四隻編修銀如前,每隻水夫六名,共二十四名,工食如前;
協濟旱夫三十二名,工食如前;
協濟中馬三十五匹,俱照永寧驛例;
支應水陸銀四百八十兩。
鋪陳三副,俱照前例,館夫八名工食如前,以上共銀二千一百六十兩六錢
萬縣編銀三百八十三兩。
合州編銀五百六十四兩二錢
銅梁縣編銀二百零八兩
永川縣編銀一百二十兩。
定遠縣編銀八百八十六兩四錢
途水驛 站船四隻編修銀如前例,每船水六名,共二十四名,工食如前;
支應一百六十兩,俱照前例,館夫二名工食如前,以上共銀三百八十兩八錢
合州編銀三百四十兩八錢
永川縣編銀四十兩。
分水馬驛 旱夫三十二名,工食如前;
中馬三十五匹,俱照前例;
支應銀四百八十兩照前例。
鋪陳三副,俱照前例,庫子二名,館夫八名照前例,以上共銀一千八百六十五兩。
達州編銀二百七十兩八錢
開縣編銀三百四十五兩六錢
東鄉縣編銀一十兩。
合州編銀五十兩。
安居縣編銀六百一十七兩二錢
定遠縣編銀一百四十七兩。
墊江縣編銀四百二十四兩八錢
遞運所 馬船一十八隻,修造銀如前;
象船二隻修造銀如前;
紅船十隻修造銀如前,以上俱徵銀解府貯庫以時呈支修造
馬船夫每隻梢工二名,看船一名水夫一十八名,通共三百七十八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二千七百二十一兩六錢
船夫如前。
紅船夫如前,以上俱徵銀解府募役按月給發,隨船鋪陳如前,以上共銀四千二十三兩二錢
合州編銀四百四十八兩一錢
巴縣編銀二百一十四兩。
長壽縣編銀二千三十兩。
皇清奉節雲陽萬縣巫山四縣水陸驛站今移准驛糧道冊造,照驛站衝僻程途遠近撤調通融酌定以均勞逸
見設站馬八匹,每匹歲支料、草銀三十六兩,共銀二百八十八兩。
馬夫四名,每一名歲支工食銀二十八兩八錢,共銀一百一十五兩二錢
公元1682年
六橈,船一十二隻,水手二十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二十八兩八錢,共銀六百九十一兩二錢
橈夫七十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十有八兩,共銀一千二百九十六兩。
以上夫馬水橈工料共銀二千三百九十兩四錢
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驛站錢糧裁減四分,今著准復二分實支夫馬水橈工料銀一千九百二十一兩三二分,遇閏加銀一百五十九兩三六分每年具領布政司庫收貯,本省外省協濟銀兩內照支給造報
本縣舊額應遞馬三十一匹,每匹連草、料、鞍、轡、雨具人夫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共銀六百六十九兩六錢
輪船一十五隻,每隻風篷水手什物工食銀一十四兩四錢,共銀二百一十六兩。
兵燹之後驛遞廢弛
見設六橈,站船三隻水手、橈夫名數工食銀同奉節縣
急遞鋪 在縣前。
雙溪鋪   紅沙鋪   羊段鋪
周溪鋪   三龍鋪   七星鋪 以上諸鋪東達雲陽縣界。
西溪鋪   高梁鋪   普安
佛寺鋪   七里鋪   三真
觀音鋪   分水鋪 以上諸鋪西達梁山縣界。
開縣
急遞鋪 在縣前。
上里鋪   竹溪鋪   臨江鋪
石盤鋪   康村鋪   豆山鋪 以上諸鋪西達舊新寧縣界。
射洪鋪   渠口鋪   大浪
龍盤鋪   馬灘鋪   銅鈴鋪 以上諸鋪東達雲陽縣界。
梁山縣
太平馬驛 今奉裁。
旱夫三十二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
中馬三十五匹,俱照前例;
支應銀三百六十兩。
鋪陳三副,館夫四名,每名工食銀六兩以上共銀一千六百四十九兩四錢
梁山縣編銀九百六十五兩八錢
合州編銀六百五十九兩八錢
定遠縣編銀二十四兩。
急遞鋪 在縣前。
觀音鋪   楊店鋪   蟠龍鋪
書字鋪   雙廟鋪   雙池
曲水鋪   白羊鋪   分水鋪 以上諸鋪東達萬縣界。
福德鋪   沙河鋪   樵村
沙龍鋪   平井鋪   天池鋪
康村鋪 以上諸鋪西達墊江縣界。
市鋪   大歇鋪   峰門鋪
新路鋪   碧山鋪 以上諸鋪北達大竹縣界。
高都鋪 東北舊新寧縣界。
建始縣
急遞鋪 在縣前。
上壩鋪   中嶺鋪 俱北達巫山縣界。
達州
急遞鋪 在州前。
竹山鋪   凌雲鋪   江揚
亭子鋪   瀘灘鋪   左峽鋪
梅新鋪   檀木鋪   謝康鋪 以上諸鋪東達舊新寧縣界。
梓潼鋪   陸嘯鋪   銅缽
東山鋪   木板鋪   江水鋪 以上諸鋪南達大竹縣界。
楊斗鋪   羅江鋪   馬郎鋪 以上三鋪北達東鄉縣界。
閣溪鋪   鐵山鋪   椒灘鋪
永睦鋪   老君鋪   達山鋪
河南鋪   岩門鋪   蒙溪
蔣壩鋪 以上諸鋪俱東達巴州界。
東鄉縣
急遞鋪 在縣前。
三灣鋪   雙河鋪   七里鋪 南達新寧縣界。
黃村鋪   重石鋪 西達達州界。
坪鋪   銅坎鋪   廠溪鋪 北達太平縣界。
太平縣
急遞鋪 在縣前。
白沙鋪   石塘鋪   鐵礦鋪 東達東鄉縣界。
夔州府兵制
        《府志》府總
公元1681年
本府協鎮,康熙二十年始改設。
守副將一員  左營遊擊一員
遊營一員  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公元1684年
馬步戰守先設一千名,康熙二十三年奉文裁去二百五十名,現制七百五十名。
公元1681年
萬營康熙二十年新設。
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現制六百名。
巫山
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現制五百名。
昌寧
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現制五百名。
太平營
都司僉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公元1684年
馬步戰守兵四百名,康熙二十三年奉文裁去五十名,現額馬步戰守兵三百五十名。
達州
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公元1682年
馬步戰守兵七百名,康熙二十一年奉文裁去二百名,現兵五百名。
夔州府物產
        《府志》府總
穀屬
秔稻 有早秔晚秔大白秔拋犁秔香秔黃秔各種
糯稻         
稷          蕎
芝麻    菽     
豆 有紅菉黃黑青白刀扁胡豌毛岡之類蔬屬
芥菜    白菜    青菜
甜菜    藍菜    油菜
          
     木耳    胡荽
蘿蔔    山藥    同蒿
          
茄          
灰菜    萵苣
瓜屬
王瓜    西瓜    絲瓜
甜瓜    葫蘆    冬瓜
菜瓜    木瓜    苦瓜
匏瓜
果屬
          
          
核桃    花紅    香圓
林檎    茨菰    蓮藕
     李     葡萄
     榴     菱
     白果    枇杷
蜜筒    櫻桃
花屬
萱草    牡丹    海棠
芙蓉    金鳳    雞冠
木槿         
     薔薇    芍藥
水仙    玉簪    山丹
     
藥屬
天門冬   白芍藥   何首烏
枸杞子   五棓子   萆麻子
天花粉   川牛膝   金銀花
牽牛   麥門冬   赤芍藥
香附子   車前子   使君子
梔子   地骨皮   川當歸
虎耳草   白牽牛   益母草
桑白皮   川芎    紫蘇
菖蒲    半夏    茴香
黃蘗    麝香    常山
瓜蔞仁   大黃    木通
薄荷    荊芥    南星
枳殼    黃連    官桂
茱萸    陳皮    皂角
青蒿    前胡    巴豆
瞿麥    鶯粟    厚朴
烏藥    細莘    黃精
柴胡    葛根    黍黏
苦楝
斑竹    苦竹    刺竹
金竹    鳳尾竹   紫竹
慈竹    箭竹    水竹
蕭牆
木屬
黃連木 葉可染藍
     椿     樟
     檀     棕
桐     青剛    冬青
皂角         
     楓     
     烏柏    白楊
羽屬
杜宇    錦雞    雞白鷴    鷺鷥    烏鴉
鶻谷    山鵲    啄木
鶺鴒    山雞    竹雞
雉雞    斑鳩    鴛鴦
百舌    鷓鴣    畫眉
鵪鶉    黃鸝    白鶴
白頭翁   鴿     鸛
鵝     鷹     鴈
鴻     七星雞   鳧
鷂     鴨     燕
獸屬
馬     驢     豬
犬     虎     獐
狼     狐     鹿
騾     牛     羊
貓     豹     熊
𪊍     猿     兔野豬    柴狗
鱗介之屬
鯉     鱔     鰉
鯁     鰱     鰍
鮊     鯖     鯽龜     螺     鱉
蟹     蚌
蟲屬
蜘蛛    螳螂    蜉蝣
蝙蝠    蝴蝶    蟋蟀
蚯蚓    蜥蜴    螟蛉
青蜓    促織    蚊
蟻     蟬     蠅
蠶     螢     蜂
特產
鹽 雲陽萬縣大寧太平出。
鐵 雲陽東鄉巫山大寧建始出。
絲紬 東鄉達州出。
葛布 梁山建始出。
漆 雲陽開縣建始出。
桐油 達州建始出。
草紙 梁山出
 大寧太平東鄉出。
麩金 木藥子 俱建始萬縣出。
麝香 楓香 俱達州出。
 奉節開縣出。
 奉節大寧巫山建始雲陽五縣出。
黃連 建始縣出。
山雞 奉節縣出。
太乙元精石 厚朴 俱雲陽縣
夔州府古蹟
        《府志》本府奉節縣附郭
魚復城 赤甲山上有石城公孫述築,即魚復縣基也。
白帝城 公孫述據蜀,自稱白帝,因以名城
鐵鎖關 在瞿唐峽赤甲山下。
永安宮 先主征吳為陸遜所敗,還白帝
魚復永安宮,居之,明年崩。
今為儒學基。
八陣圖 在治南二大江之濱。
孔明白帝城,累石為陣縱橫皆八八八六十四壘,外遊兵二十四壘,壘高五尺相去九尺,廣五尺
杜少陵詩云: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不轉遺恨失吞吳。
鮑家莊 在北嶺上
漢末鮑氏三娘勇力絕異,廉康賊欲妻之,不屈
與戰,破之。
關索來攻,遂以城降
同為漢室討賊,今城蹟尚存
鐵柱 瞿唐峽石盤上
鐵柱二根,高六尺四寸夏秋水汨,冬春復見。
公元1264年
鐵鎖 在白帝城崖穴中。
宋景定五年守將徐宗武置以欄江,計七條,二百七十七丈五尺五千一十股。
柏柱 在白帝城西
十圍,高三丈
相傳公孫述樓柱砍之,出血
石鼓 在岷江之南,與八陣圖相對
世傳孔明教戰之所。
孟良梯 在瞿唐峽口上,與粉壁相連
孟良夜過關,鑿石架木為梯,形蹟尚存
草堂 杜工部甫寓此。
瀼西瀼東東屯三徙其居,皆有草堂,名為高齋
東屯遺址尚存
兵書匣 在瞿唐峽赤甲山下。
巖穴間露一匣,甚峻,高不可升。
相傳上古兵書或云魯班風箱也。
石門關 在治東六十里。
舊名鬼門關兩山相夾。
銅鑼關 去治南四百里,有孔明城池
公元1574年
靜暉樓 在治北,頹廢
萬曆二年知府郭棐改建仰高書院
公元1512年
會勝樓 在府治西。
明正德七年知府吳潛建。
白帝樓 在關城,今義正祠。
制勝樓 在治內,即今譙樓
公元1541年
觀文樓 在府堂後。
嘉靖二十年知府張環建,四十一年知府陳時範題曰:觀文
萬曆二年知府郭棐葺飭之。
公元1574年
太極樓 在儒學後。
有路直衝學宮,於堪輿家不利
萬曆二年知府郭棐建樓屏鎮之,名曰太極,以濂溪過之地也。
三峽臺 在瞿唐關內,宋肇有記。
越公堂 在瞿唐關內,隋楊素建。
八陣臺 在漢武侯傍,後改名望圖亭。
明萬曆二年本府知府郭棐重修
清風閣 在白帝城即今譙樓
臨江閣 在治西,後改為蕭公廟。
清軒 在府衙東,知府吳潛種竹,故名。
草閣 去治東十里
萬曆二年知府郭棐行、奉
節縣知縣羅繡重修,以祀少陵杜先生
仕優軒 在治內。
樓高 在治東。
萬丈樓 去治東十里少陵故居
治堂 在治內,亦名整暇
瑞白堂 在治內。
詩史堂 在治內。
十賢堂 舊名歲寒堂,一名忠孝堂,祀屈原十人後省鄉賢祠
開濟堂 在武侯舊廟下瞰八陣磧
江月亭 在治內,王十朋有詩。
挹翠亭 在麝香山白居易常遊。
公元1513年
同春閣 在治前,正德八年知府吳潛建。
霽月館 在治內,郭棐重建
潤軒 知府吳潛建。
大悲口 溪心巨石對峙上廣下狹旁有乞靈祠。
朝陽樓 在治內,宋孔嗣宗建。
絕雲樓 在治內。
清風閣 在治南,宋淳化中建。
拂雲館 在治內,宋時建。
公元1466年
觀瀾館 在治內,成化二年知縣何光建。
巫山縣
子城 即南郡巫縣治。
燕子坡 去治北二十里,與飛鳥相對
王十朋詩:坡名燕子燕思歸,巖號鳥飛鳥倦飛
南陵縣 在治南,與陽臺對。
晉置,劉宋廢。
天賜城 在治西六十里有奇
廉康所築,宋景定中守將徐宗立石
江陰縣 去治西六十里。
後周太和初置,建寧中廢。
楚宮 在治東北女觀山
黃庭堅石刻所謂細腰宮是也
得勝宮 在治東六十里。
宋濂詩:關羽旌旗何處去。
空留英氣滄波
藏春塢 一統志云:在大昌縣
三台崖即其地也,其中空洞,可容百人
魯班巖 去治東十五里,上有斧鑿風箱形跡
石孔 沿江山峽俱有,唐劉晏所鑿,以引鹽泉
雲臺 去治南二里,有觀。
雲陽縣
寶子塔 去治東三里,諺云:水侵寶塔腳行船,休要錯。
演易臺 去治北三十里。
宋邵康節於此著易,即向陽坪,御史盧雍立石表之。
𦚧䏰城 去治西三十里,即萬戶漢扶嘉食邑
德輝堂 在治內。
橘官堂 在治五峰驛前。
杜鵑亭 在治內,以杜少陵名。
棲霞宮 去治西北二十里。
結義樓 在江南瀑布泉上。
折柳亭 去治南三十步。
萬縣
南浦縣 在南岸
蜀漢時置,後周改曰安鄉,屬萬川郡,隋復曰南浦,省入萬州
武寧縣 去治西一百六十里。
臨江地後周改曰武寧,宋、元屬萬州,明設巡司
岑公洞 在大江南
唐岑公隱此中。
有石,其狀如,名曰石芝
泉湧出,名曰灌芝泉
左為方池崖,有水注珠簾
流盃池 去治西二里
宋守魯有開鑿石引水流盃
四望樓 在治南,唐白居易有詩。
桂華樓 在治內。
江會樓 即今江門
二詠亭 宋張俞范鎮唱酬於此,故名。
七賢堂 在治東,祀宋魯有開張俞范鎮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繪像,刻其詩臺中
開縣
虎跳城 去治南七十里。
五代孟知祥據蜀,土人築之以防寇,今址猶存
新浦縣 劉宋置,唐屬開州,宋入開江縣
清水縣 本萬歲縣,宋改曰清水,元省入。
開江縣 去治東一里
盛山縣,唐改開江後省
仙女境 去治南五里
山巔有石圓五丈,其光彩遠映如鏡。
盛山臺 唐柳公綽建。
裕民堂 在舊州治內,又有雙柏堂
四並臺 去治北三十里,有遺址
翠薌亭 在治北。
宿雲亭 在盛山上,溫造建。
雲鴻亭 在治南三十里。
白鶴樓 宋慶元中建,即今鼓樓
懷古堂 在治東,知州陳璟建。
梁山縣
保藏家 高崖峭絕平腹一穴
赤眉之亂,邑人保藏家貲巨萬,鑿巖以居,寇不能近。
垂雲樓 在縣治北一百四十步。
右瞰萬石左倚東山景物奇麗
石樓 在治東,北宋知州李中孚建。
翔雲樓 在治東,四山環合
公元1574年
桂香樓 在儒學內。
明萬曆二年副使范璲行知縣事推官董學重修
綠陰軒 在布政分司內。
飛練亭 在縣治東三十里有奇蟠龍瀑布之側。
蘇東坡改曰飛雪亭。
白兔亭 在飛練亭左,嘉靖中建。
李靖埡 唐武德中蠻酋冉肇寇信州李靖擊斬於此
舊縣壩 在治東三十里。
上多遺蹟,今存兩石獅,猶縣故物也。
竹臺 在治後,知縣胡明書修。
建始縣
石通洞 去治西三里
黃太史常遊此,壁刻涪翁二字,有詩。
業州 在治東。
達州
三岡縣 在州界。
梁置,宋省入通川
通川縣 在治西三十里。
隋置,元省入達州
閬英縣 在治西一百里。
唐置,宋省入石鼓
永睦縣 去治西一百里。
本梁永康縣,隋改永穆,宋始改永睦,元省。
通明縣 去治東十一里。
宣漢縣地,蜀置,宋省。
戛雲亭 在翠屏山
常有五色雲見。
鐵鎖橋 在左峽。
大索為底,小索四為關,架木以便行者
六相樓 在治內。
唐李嶠李適之劉晏韓滉元稹宋張商英嘗官於此,後皆入相故以名樓。
在泮池側明嘉靖中知州楊洪移於學講堂前。
清風堂 宋知州申恪建,又有中和堂凝香堂。
雙清閣 宋知州王蕃建。
戛雲亭 在治南,下瞰江流唐元稹建。
溪館 唐元稹集有通川溪館,夜別李景信詩。
有斐亭 在鳳凰山白崖萬竹叢中,嘉靖中知州鳴鳳建。
凝翠亭 在翠屏山上。
東鄉縣
日月石 去治西北四十里。
山高萬仞二石孤懸象類日月
宣漢縣 在治東。
漢置,宋入東鄉
風亭 在治北岡知縣邵苾建。
太平縣
皇后城 或云黃侯城接連大寧萬頃山麓
葛城 在城口前城中城、後城。
左抵紫陽,右通平利
世傳武侯屯兵於此,今址尚存,有三義祠。
其地三岡屹立,八坪雄盤三岡太陽岡、牽牛岡、三尖岡,八坪曰古總坪、大安坪、仰天坪、鳳凰坪、百日坪、見山坪、洪沙坪、風扇坪。
丙穴 在通明峽中
穴凡六十,產嘉魚鱗細肉白。
秋社入穴,春社出穴,俗呼陽魚
杜詩:魚知丙穴由來美。
《府志》未載古蹟
奉節縣志》
蓮花池 在府治山後
形如覆蓮,上有池,種蓮花
宋儒周敦頤出判夔郡,公餘觀蓮,即此
信州城 在府新城,梁隋信州於此
永安城 在舊大寧縣舊監之側。
永昌城 在舊大寧治內
隋置大昌縣,註云:後周永昌郡
尋廢。
公元822年
北井廢縣 晉屬建平郡後周省入大昌
夔州刺史廳壁記 長慶二年五月一日刺史中山劉禹錫撰,今見存。
公元845年
夔州都督府記 唐會昌五年刺史李貽孫文繆師禹書,載歐陽公集古錄,今在漕臺
鎖水記 碑字紀官名,有都押衙金吾大將軍白元曜等字。
公元84年
關城白帝廟碑 其一元和元年,其二長興二年,其三廣順元年
公元88年
巫山詩碑 唐金吾衛兵曹參軍沈真撰,元和五年建。
公元926年
重修大仙廟記 唐寧江軍掌書記司空薰撰,同光四年建。
公元1101年
杜少陵石刻 少陵遊蜀凡八稔,而在夔獨三年平生賦詩凡千四百六篇,可考而在夔者乃三百六十有一。
治平中知州賈昌言刻十二石於北園歲久字漫。
建中靖國元年運判王蘧新為十碑,今碑在漕司
公元1007年
移城記 景德四年丁謂撰。
公元1132年
八陣圖銘 舊經云:有圖銘石刻在磧中。
今不復見。
蘇子由詩云:中原不到,置陣狹無所
甃井記 陳剛記》云:夔惟節度漕臺西廳有井。
紹興二年大壞景公領使發地一百尺而及泉,以柟木甃之。
夔州圖經 故相國安陽乾曜參軍事,修
圖經,言風俗甚備,見劉禹錫集。
巫山縣志》
陽臺 在北城內。
舊志:復載有古陽臺在城西里高山之上,南枕大江,每陰雨雲霧先起,即宋玉所謂楚王遊雲陽之臺也。
陽雲樓 梁簡文帝時元帝湘東王倡和有詩。
華亭 久廢宋鄧諫從有詩。
化城 在治東北
昭君村 秭歸興山俱有是名,但杜詩有云:誰說巫山兒醜,此處則有昭君村
舊志云:離城東九十里。
王嬙字昭君,生於峽州
州有昭君村村中凡生女必灸其面。
白樂天詩:不效往者戒,恐遺來者冤。
至今村女燒灼瘢痕
龍臺 在舊大昌西南六十里錯開峽,一石特立
相傳王導水至此,一龍錯行水道,遂斬之,故峽名錯開臺,名斬龍云
風箱峽 在舊大昌縣境內懸壁之上壘。
形類風箱,或類棺,人不能近,攀緣而至者,即見大蛇
魯班洞 在舊大昌縣十里河邊
洞門如屋形,內深丈餘,俗傳魯班所鑿。
公元59年
鹽鐵盆記 黃太史石刻云:余弟嗣直,來攝邑事,堂下大鹽盆,有款,識蓋漢時物也,其末曰永平二年
公元1223年
晉桓溫隸字碑 有太史跋,嘉定癸未漕使王觀之黃太史跋俱徙置漕廨,王漕又作跋語,攷其為晉周撫墓碑,今此碑已不存。
公元845年
神女廟詩 《集古錄》唐李吉甫一首以貞元十四年刻;丘元素一首,無刻石年月李貽孫三首會昌五年刻;敬騫一首元和五年刻,沈幼真書,其他皆無書人名氏,在巫山
雲陽縣志》
雲安廢縣 在縣治北。
本漢𦚧䏰縣,後周雲安雲安軍治此,元省入雲陽州
梁山縣志》
萬川城 在治內。
西魏平蜀萬川郡於此
東關城 去舊新寧西北一十里。
梁於石城縣東關郡,隋初廢。
達州志》
巴渠縣 在州東二百三十八里。
西魏石鼓縣地,唐置巴渠縣,屬通川元初省入達州
東鄉縣志》
東鄉縣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
西魏置縣及石州後周廢州置三巴郡,隋廢,唐為通川、元省。
陵墓本府奉節縣附郭
公元209年
漢甘皇后墓 在府治後,即昭烈皇后甘氏也。
建安十四年先主荊州之役,敗北
曹操精兵至當長坂坡先主妃子,與諸葛亮張飛等數十騎遁去。
大獲輜重,甘妃遇難趙雲單騎馳入,得太子於妃懷抱中,妃絕,推牆覆之。
先主命葬於夔,後子禪立,追尊為昭烈皇后有望華亭
學士宋濂墓 舊在府後蓮花峰下,後蜀移葬成都
御史余郁墓 僑寓葬於夔。
太守嚴觀民墓 永樂間任夔卒葬於盛山
巫山縣
楚襄王墓 在縣東楚宮前。
將軍墓 相傳晉時人名姓失考,疑即周撫墓,桓溫有碑。
唐都給事中張滂墓 在縣橋子溪旁,有碑。
孔目孫浦墓 梁大通間葬在崇峰寺前
孝子文義母墓 在縣孝感井旁。
大將軍康茂才墓 去縣治西南八十里。
明洪武初年康茂才領兵明昇,被飛石中傷,葬於金沙灘即今大溪石碑現存
狀元墳 去縣治北二十里水口堡
有大塚,相傳狀元墳,人代失考。
胡將軍墓 去縣治西十里
石碑現存人代失考。
雲陽縣
李遠墓 在縣五峰麓。
扶嘉墓 在縣北三十里。
宋邵嗣翁墓 在縣演易臺前。
尚書李應鳳墓 在縣西,紹興中進士
萬縣
冉仁才墓 浦州刺史武寧舊縣即今萬縣也。
梁山縣
玉女墓 在縣北五里觀音山下。
俗呼玉女堆,地多翠竹
刺史公墓 在縣龍潭
達州
楊晨墓 去州北三里碑刻宋東皋先生墓。
林洙墓 去州西五十里。
其木合抱,其壙可容千人
烈女墓 在鳳凰山烈女峰下。
石墩尚存碑刻剝落
正德間大司馬洪鍾提兵勦賊,屯兵於此
一卒誤寢塚上,遂發狂疾。
仲義詩:枯骸隔壤猶嗔宿,況在當年辱身
處士墓 去州北十五里,莫詳其姓名
太平縣
張果老墓 去縣治東一百里。
夔州府藝文
開州刺史新宅記》·權德輿
公元792年
記曰:目巧之室則有隩阼,況吏者,人之師;宅者章之次,君子之所寧體諸侯之所賦事,宜以車服視其等威中支郡曰盛山所理阨陿
乾元上元之間歲比凶災萑蒲相聚戕害燒彝,州壤蕭然
後之長人者,姑葺蓬茨,僅蔽風雨而已
貞元八年夏四月北海侯文承詔為郡。
既至,則敷宣化條,簡易廉平
居者胥悅,流者自復。
期月有成三年大穰
獄有茂草,野無棄地
既均而安,既阜而蕃。
官修其方,物有其容。
喟然顧其屋,曰:是之不修,政將安寄。
農工之隙,因悅使之。
眾合於古,常得其時
殖殖廣庭渠,渠中堂堂下布武席間函丈工徒不勞里旅不煩,攸介攸止,為仁為義,君子多之,邦人宜之
其潔而中禮,儉以成德與。
夫臧文之山藻趙武輪奐,異矣。
先是,地無井泉,人汲江流挈瓶懸綆,力憊用寡
乃並北山下習坎疏蒙,肱而引之於闤闠之東,順其性而流不竭,通其變而人不倦
廕以新亭,漻然而清。
州閭幼艾得以齊飲。
食而蠲疵癘矣。
便安之政,觸類而長,始於郡齋,洽於封內
初,編以文行馨香,為左史儀曹郎記事而為春秋含章而陳奏議
及是,則推誠愛人條鬯休嘉連帥丞相以為表率,裕於才者,其無方乎。
陟明翰飛將激而遠之於是邦也。
古之成室主人落之,賓亦發焉。
德輿編游久,聆其功善,寓此直書,用代發禮,且以釃泉之智,因而廣之。
時十三年冬十月編居部之六歲也。
夔州刺史廳壁記》劉禹錫
公元576年
夔在春秋為子國,楚并為楚九縣之一,秦為魚復,漢為固陵,蜀為巴東,梁為信州
初城於瀼西
後周大總管龍門王公述登白帝,嘆曰:此奇勢可居
遂移府於今治所,是歲建德五年
隋初楊素越公總管,又張大之。
唐興武德二年詔書其以信州夔州
七年增名都督府,督黔巫一十九郡。
開元中猶領七州
天寶初罷州,置郡,號雲安
至德二年嗣道王練太守,賜之旌節,統峽中五郡軍事
乾元初復為州偃,節於有司,第以防禦使為稱,尋罷以支郡江陵,按版圖方輪不足通邑而今秩與上郡齒,特以帶蠻彝故也。
相國安陽乾曜參軍事,修圖經,言風俗甚備
今以郡國更名之,所以然,著於壁,云:凡名殊必以國事,建必以年,謹始也。
長慶二年五月一日刺史中山劉禹錫記。
西山南浦行記·黃庭堅
蒙恩東歸,道出南浦太守高仲置酒西山
實與從事處道俱來西山者,蓋郡西渡大壑,稍陟其山半薈蔚之間。
水泉處為太湖亭,樹環之,有僧舍五,區其都名,名曰勒封院,樓殿臺觀重複出沒煙霏之間,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歲修褉事於此
夔州一道東望巫峽西望郁鄢,林泉之勝,莫與南浦爭長者也。
僧文照喜事作東、西二堂茂林修之間。
仲本以為不奢不陋,冬燠夏涼宜於游觀也。
遊龍水城南記》前人
龍水城南大雷雨後,十里廣化寺谿壑相注,溝塍為一,草木茂密稻花發香。
邵彥明置酒招余及華陽范信中龍城歐陽佃夫,約旦會龍隱洞。
三人借馬南樓來,至則彥明及其弟彥昇在焉。
初至震雷欲雨既而晴朗
燒燭入洞中石壁沾溼道,崖險路絕相扶上下
及出,乃洞之南東
還臥洞口,佃夫抱琴作和,若有風發土囊音韻激越,余與彥明棋賭太白彥明自藏形也。
是日信中從佃夫,授琴久之得數句。
南有喬木栟櫚熟視葉間,有實檖生似橄欖,問從者,蓋木威也。
木威本草經無有宜州諸城砦多有之,風俗豚膾合之為䱹盤中珍膳也。
佃夫曰廣東號為烏橄,猶邕貴間謂波斯橄欖云。
木威之葉,廣東西人作雨衣,柔韌密緻,勝青笠也。
制勝樓記》董鉞
公元1077年
蜀稱天下至儉之國
陸有劍門,水有瞿峽,設為兩關以扼秦、楚之衝,一夫當關,百萬之師睥睨而不敢進
五代之亂,孟氏盜有其國,垂四十年。
宋宅中土一統之運而分遣王全斌秦塞劉光義率楚師水陸並進,而兩關不克,守俘偽昶於闕下顧天命人,謀有足勝。
其險者,予嘗客過劍門徘徊周覽,竊嘆太平之盛。
警備略及承夔部乏使,而瞿峽適在部中,其備往往闊略劍門,乃請於朝曰:夔州,古雲安郡節度寧江軍,舊治瞿峽之口。
景德中詔徙今治,距峽口八里實據上游宜城夔以鈐截其險。
尋既報可,會東宮舍人程君德孺來,同漕事協濟其謀,大合
役於熙寧十年春正月己巳,而考以夏四月甲午
未幾尚書司門郎王君仲祥繇彝陵選領牧州,行閱新城規畫餘事,得川圃。
月臺者,屹倚城側因展廣而增崇,平接城面而方楹橫棟,經構大備
內疏軒檻以還月臺燕游之舊,而外嚴敵具以壯形勢。
一日,予三人相與登臨其上,四望群山參差拱揖,於雲煙縹緲之際,而紫翠環合以為女牆之衛。
面有白鹽赤甲豆倉勝已臥龍馬嶺之列,峭崒凌空直上斷闕偃半而平削。
至於猱蹊鳥徑高下隱顯於荒苔秀蔓之間。
南顧江流,遠經益都旁郡而斜引嘉陵之源,雜匯以蠻鄉㺐社澗谷崖竇,奔衝滴瀝之餘,而夾以東西二瀼以當三面之壕,而有三鉤之鎖、八陣龍脊之灘與夫灔澦、馬樸之變,怒聲激石洶湧,晴影隨波搖曳至於漁船商舸,往來出沒於窮濆窪之側。
嗚呼
江山之勝,不亦得之乎。
是在物者也。
因而言曰:物有勝形人有勝,幾形吾所以致用周旋指顧之內,而幾吾所以應變無形不測之外
夔為一路都會而領州牧者,昔用武近易文,吏乃總峽,巫峽歸峽是也
茲堂為巴東小游,盡占江之勝,然而一有登臨觀覽,則景色雲物逡巡而異,是皆人情參差不齊故,使悲歡憂樂所得未嘗同也。
請試言其所以,方其倚檻憑欄四顧遠眺長江急雨飄風怒號奔走轉石萬壑雷動驚湍駭浪喧豗震掉蛟鱷蜿蜒神怪叱咤,若馬陵伏弩之射龐涓濰水決壅之擊龍,且此西游不得意之客,方且心喪魄、失著停杯愕然而嘆也。
洎至瞬息之間一俯一仰雲煙變幻山川發露,草花纖濃,炳若繪畫松石奇怪旁出雜見巫峰高唐想像彷彿襄王怳然而若遇,宋玉斐然而成賦,此西州行樂之士,尚猶極目縱觀促席劇飲歡然而笑也。
迨其灔澦春深魚復漲綠風雨晦冥龍吟其下,白鹽赤甲東屯西瀼,斷崖奔峭安流逆浪遠近因依左右映帶,則坐中能詩之流莫不擁鼻拄頰聳肩側身浩然而歌也。
又有沙岸石磧,名灘古渡白帝武侯遺蹟永安八陣故處荒煙野草,廢宮舊戍,遠樹平蕪孤村別浦牧童漁父棹歌牛唱,深林巨谷,重巖複嶺,懸猿舞鶴,飛鳴坐嘯,則席上多感之士,有至搔首撫膺掩袂沾裳泫然而泣也。
客有誚余曰:子作三峽堂記而有笑歌嘆泣之說,子胡不忘是四者而付之一醉
彼醉者劉伶阮籍之徒,皆所以全其真而名後世者也。
子獨求異於數子乎。
余曰:有是哉。
今幸不從監河侯,則吾將以大江為飲。
雷雨之朝,風月之夕,所謂登臨觀覽行且無時而不往也
不復問其悲歡憂樂之所來,一寓諸酒矣,尚庶幾有以自託酩酊廁跡二人之列也,可矣。
客曰:唯唯
《岑公洞記》岑像
公元前1091年
周文王異母弟耀之子渠成王封諸岑,古梁國岑亭是也
漢魏而下,隸南陽棘陽縣,今州胡西北四十里有棘陽城,蓋岑世家於此
黨錮起,公避地鹽官更為鹽官人
其後,去梁居江陵
隋末天下亂,公泝江逃難南浦,愛龕巖,遂止其下。
片衣粒米,悉無所營,晏坐二十年兀然逝去。
郡人慕公,塑像龕間,世世奉侍無懈。
唐獨孤霖段文昌為文,記公之德。
熙寧十年夏五月大旱,靡神不舉,久靳膏澤守臣諸公懇禱即日大雨,䨙一境霑足
刺史表其事,天子嘉之優詔賁飭贈公鑒真人。
耆艾建請遷妙庭觀,置巖前,俾黃冠之。
徒日,薦香火,公之道遂大昭著。
竊原公去世餘六百歲,名跡幾泯,一旦神靈顯發稱謂莊老文列等。
其故何也。
請以宗姓言之,光武宛葉征南以才武奮,行兵如神,所向無不風靡位參四七之列。
梁武苦於奉佛,寶昌術業敷揚祕典,首載僧史
東晉僧猛以孤節卓行比丘尼
唐太宗經營宏業。
中令景仁清才奧識為房杜亞匹
或跡輝清簡或名標寶藏,皆事著一時,譽高當世
岑公趣向,唯清虛靜默,未嘗一言垂後,寂滅已久而隱德升聞,膺此褒錄聲實暴白,與嶺雲月輝映,三峽品目高遠,殆非偶然。
征南以功,以學,以行,中令以才,而公以道。
蘊含蓄,深淺不同,故報有崇卑久近之異,無足怪也。
郡守蓋君休璟謂像忝預末,派使來求文,故為述其由來,而繫以贊,云:虛造沖漠兮,鑒徹幽隱
秉德既然兮,錫號惟允
無所營兮,空無所蘊。
神靈顯發兮,庸詎非道力之強暋。
公居此巖二十年兮,萬人奉公也甚莊。
公去此巖二十世兮,萬人想公兮,未央孤雲投壑兮,謂公之袂。
雲垂岫兮,思公之裳。
公乎曷歸兮,儼遺像巖房
崆峒遼邈兮,謾傳廣成修鍊
石室依然兮,深悵赤松之弗見。
念餘派涓涓不泯兮,振起奚望於孤美。
真跡綿綿兮,無預海田之變。
元符元年六月三日朝請大夫襄州軍州兼管勸農事提舉房隨郢州馬巡檢公柱國紫岑像公求撰。
神女廟記》馬永卿
公元1147年
永卿少時文選高唐三賦,輒痛憤不平,曰:寧有是哉。
高真去人遠矣,清濁淨穢,萬萬不侔,必亡是理。
有以闢之,病未能也。
後得異書參較之,然後詳其本末
今按禹穴紀異》杜先生墉城集仙錄》載禹導岷江至於瞿唐,實上古鬼神龍蟒之宅,及禹之至護,惜窠穴作為妖怪風沙晝暝迷失道路,禹乃仰空而嘆,俄見神人狀類天女,授禹太上先天呼召萬靈玉篆之書。
且使其臣往章虞餘,黃魔大翳、庚神童律為禹之助,禹於是呼吸風雷役使鬼神開山疏水,無不如志
禹詢於童律,對曰:西王母之女也,受回風混合萬景鍊形飛化之道,館治巫山
禹至山下躬往謁謝,親見神人倏忽之間變化不測,或為輕雲,或為霏雨,或為游龍,或為翔鶴,既化為石,又化為人萬狀千態不可殫述
禹疑之而童律,對曰:上聖凝氣為真,與道合體,非寓胎稟化之形,乃西華少陰之氣也。
且氣之為用,彌綸天地經營動植,大滿天地,細入毫髮
人為人,在物為物,不獨化為雲、雨、龍、鶴而已
僕始讀其書甚駭異之,既而深思則皆合於易焉。
所謂西王母之女者,則有合於坤為母、兌為少女之說;所謂變化不測者,則有合於陰陽不測,妙萬物之義,豈不灼灼明。
甚哉,易之為書
莊子多有合易者,陰陽之書以九六為類,而南華開卷已有南鵬北鯤九萬六月之說,概可見矣。
莊子所載藐姑射神人大似今之神女,是其言曰肌膚若冰雲則有合乎金行之色,綽約處子則有合乎少陰之氣,遊乎四海之外可見其神之無方,使物疵癘而年榖熟則又見乎成物,故郭象注云:夫神人者,即今所謂聖人也。
得之矣。
僕因悟易之少女莊子神人郭象聖人,今之神女其實一也。
僕然後知神女者有其名而無其形,不墮於數,不囿於形,超男女相,出生滅法,故能出有入無,乍隱乍顯
舉要言之,乃西方浩七氣中少陰之靈耳。
世俗所可窺哉。
楚辭者,文章大淵藪也,而屈、宋為之冠,故離騷獨謂之經,此蓋風雅之再變者。
王雖小儒,然亦其流亞
兩漢以下未有能繼之者,今觀文二賦,比之楚辭,陋矣。
試並讀之,若奏、濮於清廟之側,非玉所作決矣。
王逸裒類楚辭甚詳,顧獨無二賦
自後歷代博雅士益楚辭,其稍有瓜葛者,皆附屬籍唯此,屢經前輩之目,每棄不錄益知其贗矣。
此蓋兩晉之後膚淺鯫生戲弄筆硯剽聞雲雨一語,妄謂神女行是雲雨陽臺之下。
殊不知雲雨神女也。
乃於雲雨之外別求所謂神女者,其文疏可笑大率如此
僕今更以信史質之,懷襄孱主也。
與彊秦為鄰,是時大為所困,破漢中,轢上庸,獵巫黔,拔郢都,燒彝陵,勢益駸駸不已
於是襄王東徙於陳,其去巫峽甚遠,此亦可以為驗也。
文選雜偽多矣。
齊梁小兒有偽為西漢文者,東坡先生用數語破之,何況戰國文章傑然西漢之上,豈可偽為哉。
噫,峽之為江,其異矣乎
遠在中州之外而行於兩山之間,其流湍駛而幽深,故無灌溉之利,若求之古人,是蓋遠遁深居之士,介然自守,利不交物,若鮑焦務光之徒,今吾儕小人迺敢浮家泛宅沒世窮年播棄穢濁日夜喧鬨,其罪大矣
神不汶殺,亦云幸也。
且峽既介潔清閟如此,乃陸海三神山也。
且宜閬苑真仙,指為離宮別館誕降爾眾之厚福,故凡往來者,既濟矣,當於此致謝未濟矣,當於此致禱,以無忘神大德云
紹興十有七年二月永卿赴官期道出祠下既以祗謁,若有神物,以鬱發僕之夙心者,因備述以大闡揚神之威命明辟,且為迎饗送神之詩,用相祠事繫之碑,末曰:夔子國山曰巫,考驗異事古初
有龍十二騰太虛仙官適見嚴詞吁。
靂靂一聲乃下徂,化為奇峰相與俱。
至今逸氣不盡除,夭矯尚欲升天衢。
壯哉絕境天下無,宜為仙聖之攸居。
厥惟高真珍符,鎮治名山奠坤隅
禹治水勤劬按行至粵萬鬼區。
妖怪護惜恣睢風沙晝晦迷道途。
神人親御八景輿,授禹丹篆靈書
文命稽首寶圖,手握造化幽明樞。
驅役鬼神斯須萬靈恐懼指呼
巨鑿振響轟雷車,回祿烈火山骨葅。
墾闢頑狠如泥塗,岷江東去無亭瀦。
儻非神人禹謨懷襄正怒民其魚
大功造成清都朝遊閬苑蓬壺
呼吸日月雲腴,頻視濁世嗟卑洿。
江皋古廟儲胥,神兮幸此留踟躕
自古膏澤霑濡,逮今疲瘵昭蘇
巴峽野人貌瘠臞,願降豐歲朝夕餔。
出入樵採於菟客舟性命須臾
願賜神庥保厥軀,往來上下無憂虞。
日則居兮月則諸,繄嚴奉兮永不渝
《刱建有夏皇祖廟記》張玠
公元前2026年
至神長存大功必報。
廟而祀,祀而歆,亙萬千載,顯然注人心目,是崇是敬,是興是奉,斯不有主張綱之者耶。
開闢之初,三靈未奠,五行以汨,時則洪水橫流懷襄滔天民用昏墊,弗協厥居。
大禹神智承命俾乂底平成之功,跡其乘四載,別九州刊木濬川導江及漢,櫛風沐雨手胼足胝
八年於外而後澤者、導陵者,藝人平土以居,六府孔修三事允治,餘風遺澤至於今。
賴之則所以報之,宜何如也。
往事劉定公館於雒汭,猶思功德
且有微禹,吾其魚乎之嘆。
矧茲夔門,當西蜀川流聚合百源而委之沆漭氾濫
又甚他所而巴岡巫嶠崔嵬盤錯壁立骨峙,綿亙峻極,困塞其衝,奔潰洶湧之勢,艱虖為力哉。
已而瞿唐瓜分灔澦孤蹲,千崖萬磴,兩兩卻立黃流巨浸帖帖東下,環數千里之地,既宅既旅,既蠶既粒,孰知疏鑿功用至於斯耶。
唐杜少陵詩以史名,寓夔日一吟詠,不忘其本,若曰禹功造化、曰功饒斷石、曰江流夏后之類,言意諄復,殆不可以悉數,是感慨景仰之情發為聲音,有不能自已後之志於時者,至此詎得無所懷哉。
歲己酉被命將漕夔門居。
無何,復攝郡事。
循職之外,於修廢興闕,竊有意未遑也。
未幾,前制帥趙公以書來言夏后平水之功與天地並,今江、淮、河、漢間咸知奉祀夔門疏鑿之力尤艱大,而廟貌獨無何以報本之意。
盍亟圖之。
僕因考前代有少遺烈在茲土者,率有祠奉。
顧后丕績,冒六合導江至斯,功尤顯茂,迺獨無享祭之地,誠大闕典。
於是始為刱建,乃謀於江滸白帝城,得隙地十畝高明虛曠,控瞿唐而臨灔澦,厥土燥壤,厥勢面陽,議以築,曰:宜哉
則命計工役事,材用既集。
未及而今帳單公實來,迺相與是事,具以營造囑之。
尋以卜龜,未食更歲,始得出幣,僦工眾役皆作。
凡為殿為門及廊廡之屬,合百楹,乃塗乃堊,乃設貌象器用惟潔,不陋不華,俾爾邦人與夫來者有以瞻依享祀之所。
而其明明之德,猶足以江神濟舟楫也。
昔人廟祀以為德厚者流光,是故萬世之功,斯享萬世之祀,乃今廟貌之設。
夫豈荒忽迂誕而莫可質信哉。
自今薦而馨香,實而恭敬,肩袂相屬
廟庭者,雖至於無窮可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