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七十二卷目录
庆阳府部汇考二
庆阳府学校考
庆阳府户口考
庆阳府田赋考
庆阳府风俗考
庆阳府祠庙考〈寺观附〉
庆阳府学校考
庆阳府户口考
庆阳府田赋考
庆阳府风俗考
庆阳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五百七十二卷
庆阳府部汇考二
庆阳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府志》本府〈安化县附郭〉庆阳府儒学 在府治东南,明洪武间同知王敬建,东西三十五步,南北四十一步,成化间知府王贵、张翔俱加修葺,知府周茂复拓大其基,而规模始备。弘治间知府郝镒重修,嘉靖间知府李文芝复增修明伦堂,左右斋庐、号舍俱备,构建启圣、名宦、乡贤诸祠,知府田大有增修泮桥,欲按图籍复学,号之侵地而未果。皇清知府傅觐光立开天池于棂星门内。
社学 在城东南,东西三十步,南北一百步,久废。皇清安化县知县杜霁远就庙寺、祠堂、乡城设立社学八所,以生员苏鼎盛等教之。
安化县儒学 在府儒学南,明伦堂五间,博文、约礼斋各三间,在明伦堂东西,分列大门、仪门各一所,敬一亭三间,在明伦堂后,教谕公廨一所,在敬一亭后,生徒号房十二间,在两斋南,东西分列。
外州县
合水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初主簿唐贵建。成化年间知县张健重修,知县汤森增修,弘治年间知县王相重修,改置学门,天启年间知县张必达改建庙学于衙舍之左,崇祯年间城破,学宫荡然,知县刘源澄、知府杨藻凤、同知张羽明、推官王馨谷各捐银二百两,刘源澄又助工二千名,米一百石,劝谕绅衿共输银一百两,创建大成殿,明伦堂两庑,戟门、泮池、棂星门、启圣祠、乡贤、名宦各一祠,一时告成,学舍焕然一新。
社学 在城西关,东西三十步,南北五十步。环县儒学 在县治南,明洪武初知县李健建,东西六十步,南北一百步,成化间同知李著更拓其地,改置修饰,多竖号房以便生徒肄业。弘治间知县李宾重建,规模益大,嘉靖二年知县王鉴重修,十四年参议李文中令推官桂祥重修,有训导耿雄记,按自宋庆历甲申,移自马岭县,创置此地,大成殿及两庑、戟门、棂星门各一所。皇清顺治七年,知县滑崙重创建。
社学 在城西北,东西三十步,南北八十步。真宁县儒学 在县治东,东西六十步,南北一百六十步。元初建。明洪武二年,知县郭钧、县丞黄翼之重修,成化间同知李著增修,兼立号舍,乡耆李芳资助重修,嘉靖间知县马存仁、张国政、樊克正、教谕王正强晟相继构葺,更置而规制始备。万历三年,知县张仲友重修,张纪置棂星坊并石槛,薛国民重修乡贤、名宦二祠,明末兵火颓坏。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王士麟大为修葺,内外一新,
有碑记。
宁州儒学 在州治东,东西九十步,南北九十五步。明洪武二年州判陈恕建,宣德十年知州刘纲重修,知州刘谦乃更拓其地而规模始备,成化间同知袁弼复饰新之,兼铸造铜铁祭器而制度大备,成化乙未知州闫蹇创置后堂,咸感仰之。皇清知州张光岳重修。
社学 在城西北,东西三十步,南北八十步。
庆阳府户口考
《府志》府总原额军民户共二万三十九户,除逃亡外,见在九千二百七十五户。
原额人丁三等九则不等共折下下人丁六万九千七百七十丁,内除优免丁一千九百七十二丁,行差丁六万七千七百九十八丁,顺治七年九月内督抚具题,奉旨豁免过逃亡丁五万八千四百二十九丁,止行差丁九千三百六十九丁,又招回审出并新来流丁二千七百三十六丁,共实在丁一万二千一百五丁。
安化县
原额军民户共三千七百五十六户,除兵火逃亡外,见在二千二百九十户。
原额人丁三门九则不等共折下下人丁二万九千七百四十六丁,内除优免丁五百八十丁,行差丁二万九千一百六十六丁,顺治七年九月内督抚覈实具题,奉旨豁免过逃亡丁二万五千八百四十七丁,止行差丁三千三百一十九丁,又招回丁一千五十二丁,共实在丁四千三百七十一丁。
合水县
原额军民户共二千五百五十七户,除逃亡外,见在一千九百八十三户。
原额人丁三门九则不等共折下下人丁六千二百五十八丁,内除优免丁二百六十丁,行差丁五千九百九十八丁,顺治七年九月内督抚具题,奉旨豁免过逃亡丁五千三百五十一丁,止行差丁六百四十七丁,又招回人九丁,共实在丁六百五十六丁。
环县
原额军民户共五千六百五十二户,除逃亡外,见在五百二户。
原额人丁三门九则不等共折下下人丁九千六百七十四丁,内除优免丁一百八十四丁,行差丁九千四百九十丁,顺治七年九月内督抚具题,奉旨豁免过逃亡丁九千三十三丁,止行差丁四百五十七丁,又招回丁八百五十七丁,共实在丁一千三百一十四丁。
真宁县
原额军民户共二千四百八十二户,除逃亡外,见在二百六十二户。
原额人丁中下二门六则共折下下人丁七千七百七十二丁,内除优免丁四百六十八丁,行差丁七千三百四丁,顺治七年九月内督抚具题,奉旨豁免过逃亡丁六千二百八丁,止行差丁一千九十六丁,又招回并审出丁二百五十三丁,共实在丁一千三百四十九丁。
宁州
原额军民户共五千五百九十二户,除逃亡外,见在四千二百三十八户。
原额人丁三门九则不等共折下下人丁一万六千三百二十丁,内除优免丁四百八十丁,行差丁一万五千八百四十丁,顺治七年九月内督抚具题,奉旨豁免过逃亡丁一万一千九百九十丁,止行差丁三千八百五十丁,又招回丁五百六十五丁,共实在丁四千四百一十五丁。
庆阳府田赋考
《府志》府总原额民田川原坡地四万一千九百七十一顷九十三亩七分三釐六毫六丝三忽,共额徵夏秋折正本折粮一十万一千二百四十五石九斗五升四合四勺一抄九撮,内除豁抛荒地三万八百七十八顷八十六亩四分五釐八毫六丝九忽,本折粮六万二千七百三十七石五斗六升九合一粟五粒,实在熟地一万一千九十三顷七亩二分七釐七毫九丝四忽,该本折粮三万八千五百八石三斗八升五合四勺一抄八撮九圭八粟五粒,共徵银四万一千七百三十五两二钱九分七釐七毫九丝六忽七纤七尘。
原额丁银一万七千一百四十五两七钱四分五釐四丝六忽一微,内除逃亡并优免银一万三千四百九两七钱六分九釐七毫八丝六忽四微一纤五尘,实徵银三千七百九两九钱八分一釐五丝九忽六微八纤五尘。
原额均徭银三千二百六十一两六钱一分九釐三毫,内荒银二千九十七两七分五釐九毫五丝二忽七微七纤一尘五渺,实徵银一千一百六十四两五钱四分三釐三毫四丝七忽二微二纤八尘五渺,以上共实徵银四万六千六百九两八钱二分二釐二毫二忽九微九纤五渺,内
起运银三万四千六百九两六钱九分六釐七
毫三丝四忽七微九纤七渺,
存留内裁解充饷银一千二百六十六两六分六釐六毫三丝八忽七微八尘五渺。
存留经费站支等银一万七百三十四两五分八釐八毫二丝九忽四微九纤一尘三渺。起运本色粮一千二百二十三石六升八合三勺四抄五撮。
存留本色驿仓巡检司仓粮一千二百八十三石九斗八升三合四勺八抄九撮四圭七粟六粒。
课程银三十三两六钱二分应解充饷。
地税银八十八两应解充饷。
原额盐引六千八百二十张。
新增盐引一千六百八十七张。
安化县
原额民田大亩,折小亩原坡地一万九千五百六十三顷九十八亩二釐九毫六丝三忽,共额本折粮三万一千二百六十六石六斗五升二合二勺二抄一撮五圭,内除豁抛荒地一万七千二百六十六顷四亩八分二釐九毫六丝九忽,本折粮二万四千四百七石九斗七升八合三勺七抄一撮五圭,实在熟地三千一十四顷四亩三分九釐二毫三忽四微,该折正本折粮七千六百一十八石一斗八升一合六勺八抄二撮五圭,共徵银七千五百一十五两九钱三分八釐八毫四丝四忽二微四尘七渺。
原额丁银四千五百一十三两九钱八分七釐九丝,内除逃亡并优免银三千八百一十二两八钱四釐四毫二丝六忽一微一纤五尘,实徵银七百一两一钱八分二釐六毫六丝三忽八微八纤五尘。
原额均徭银一千六十九两三钱七釐二毫,内荒银八百六两六钱六分八釐四毫七微九纤一尘五渺,实徵银二百六十二两六钱三分八釐七毫九丝二微八尘五渺以上共实徵银八千四百七十九两七钱六分三毫七忽二微九纤八尘二渺,内
起运银五千八百四十九两六钱四分六釐三毫一丝八忽六微四尘七渺。
存留内裁解充饷银五百一十二两六钱四分二釐九毫六丝八忽六微九纤三尘五渺。存留经费站支等银二千一百一十七两四钱七分一釐二丝。
起运本色粮一千二百一十八石四斗四升三合八勺七抄。
存留本色驿仓粮四百八十七石三斗八升六合一勺四抄四撮五圭。
地税银九十八两应解充饷。
原额盐引一千二百张。
合水县
原额地亩,山多地险,难以丈量,后本府查明地四千五百九十二顷八十二亩四分,共额本折粮四千七百五十六石六斗一升四合二勺五抄五圭,内除豁抛荒地三千二百八十七顷七十四亩八分,本折粮三千四百四十四石六斗七升八合六勺一抄四撮六圭二粟五粒,实在熟地一千三百五顷七亩六分,该折正本折粮一千三百一十一石九斗三升五合六勺三抄五撮八圭七粟五粒,共徵银二千九十四两九钱二釐三毫九丝六忽九微四纤六尘三渺。原额丁银二千二百一两二钱九分一釐五毫,内除逃亡并优免银一千九百七十三两五钱五分八釐九毫六丝三忽,实徵银二百二十七两七钱三分二釐五毫三丝七忽。
原额均徭银二百四十二两二钱九分五釐二毫,内荒银一百七十二两二钱一分二釐九毫一丝二忽九微八纤,实徵银七十两八分二釐二毫八丝七忽二纤,以上共实徵银二千三百九十二两七钱一分七釐二毫二丝九微六纤六尘三渺,内
起运银一千六百五十九两八钱九分六釐二毫九丝三忽。
存留内裁解充饷银七十两七钱五分八釐六毫四忽八微七纤五尘。
存留经费站支等银六百六十二两六分二釐三毫三丝三忽九纤一尘三渺。
存留本色驿仓粮一百一十五石三斗四升六合一勺五抄四撮九圭七粟六粒。
课程银二两五钱六分二釐七毫应解充饷。地税银一十两应解充饷。
原额盐引六百张。
新增盐引二百一十五张。
环县
原额川原地一千六百六十四顷八十亩一分,共额本折粮二千二十八石八斗一升三合三勺四抄四撮,内除豁抛荒地一千三百四十九顷二十三亩一分,本折粮实应免折色粮一千五百六十七石八斗七升五合六勺六抄三撮四圭五粟,实在熟地三百一十五顷五十七亩,该本折粮四百六十石九斗三升七合六勺八抄五圭五粟,共徵银六百四十九两七钱一分九釐一丝二忽一微。
原额丁银二千八百七十四两三分五釐五毫六丝,内除逃亡并优免银二千五百七十三两三钱三分九毫九丝七忽六微,实徵银三百两七钱四釐五毫六丝六忽四微。
原额均徭银三百一十六两二钱三分九釐九毫,内荒银二百四十四两七钱二分四釐四毫,实徵银七十一两五钱一分五釐五毫,以上共实徵银一千二十一两九钱三分九釐七丝八忽五微,内
起运银五百二十九两四分四釐七毫九丝一忽七微。
存留内裁解充饷七十八两五钱六分八釐八毫四微。
存留经费站支等银四百一十四两三钱二分五釐四毫八丝六忽四微。
起运本色驿仓抵禄粮四石六斗二升四合四勺七抄五撮。
地税银八两应解充饷。
原额盐引四百八十张。
新增盐引一百一十五张。
真宁县
原额民田大亩折小亩川原坡地四千三百八十二顷七亩六釐,共额徵本折粮一万三百一十二石八斗七升八合四勺七抄三撮,内除豁抛荒地二千五百六十三顷一十四亩九分二釐,折正本折粮六千一百四十九石三斗八升二勺六抄二撮四圭四粟实在熟地一千八百一十八顷九十二亩一分四釐,该本折粮四千一百六十三石四斗九升八合二勺一抄五圭六粟,共徵银四千七百七十六两一钱四分七釐六毫九忽六丝。
原额丁银一千七百九十九两三钱四分三釐七毫四丝二忽一微,内除逃亡并优免银一千一百六十二两三钱八分七釐九毫四丝四忽一微,实徵银六百三十六两九钱五分五釐七毫九丝八忽。
原额均徭银五百七十一两二钱四分五釐,内荒银三百二十九两一钱五分一釐二毫,实徵银二百四十二两九分三釐八毫,以上共实徵银五千六百五十五两一钱九分七釐二毫七忽六微,内
起运银三千八百七十六两七钱九分三釐一毫五丝。
存留内裁解充饷银一百六十一两七钱六釐六毫五丝七忽六微。
存留经费站支等银一千六百一十六两六钱九分七釐四毫。
存留本色巡检司仓粮四十二石三斗七升九合七勺九抄。
课程银八两四钱六分四釐,应解充饷。
地税银一十二两,应解充饷。
原额盐引四百三十张。
新增盐引一百一十三张。
宁州
原额民田川坡地一万一千七百六十八顷二十六亩一分四釐七毫,共额徵本折粮五万二千八十八石九斗九升六合一勺三抄,内除豁抛荒地六千四百一十二顷六十九亩八分九毫,本折粮二万七千九十七石六斗五升六合八抄八撮,实在熟地五千三百五十五顷五十六亩三分三釐八毫,该本折粮二万五千七百八十三石三斗四升四抄二撮,共徵银二万六千六百九十八两五钱八分九釐九毫二丝四忽二微二纤六尘。
原额丁银五千七百三十一两九分三釐四毫五丝,内除逃亡并优免银三千八百八十七两六钱八分七釐九毫五丝五忽六微,实徵银一千八百四十三两四钱五釐四毫九丝四忽四微。
原额均徭银一千六十二两五钱三分二釐,内
荒银五百四十四两三钱一分九釐三丝,实徵银五百一十八两二钱一分二釐九毫七丝,以上共实徵银二万九千六十两二钱八釐三毫八丝八忽六微二纤六尘,内
起运银二万二千六百九十四两三钱六釐一毫八丝一忽四微八纤六尘。
存留内裁解充饷银四百四十二两三钱八分九釐六毫七忽一微四纤。
存留经费站支等银五千九百二十三两五钱一分二釐六毫。
存留本色驿仓粮六百三十八石八斗七升一合四勺。
课程银一十八两九钱九分三釐三毫,应解充饷。
地税银三十两,应解充饷。
原额盐引四千一百一十张。
新增盐引九百三十张。
庆阳卫原额共折下等屯地四千二百四十八顷,内豁除抛荒地二千六百八十六顷二十四亩九分二釐,实在熟地一千五百六十一顷七十五亩八釐,原额谷粮二万四百二十五石二斗,内豁除抛荒粮一万二千七百四十一石五斗九升一合六勺七抄九撮,实徵熟粮七千六百八十三石六斗八合三勺二抄一撮,每谷一斗折米五升,共折徵米三千八百四十一石八斗四合一勺六撮五圭。
原额地亩银四百八两五钱,内豁除抛荒银二百五十四两五分六釐二毫六丝一忽,实徵熟银一百五十四两四钱四分七釐七毫三丝九忽。
原额公条草价银九百七十两一钱九分七釐,内豁除抛荒银六百五两三钱一分九釐八毫七丝五忽四微,实徵熟银三百六十四两八钱七分七釐一毫二丝四忽六微。
本卫内左等五所,并曲子弘化、华池、彭原、政平所,原额屯户三千九百二十二户,内除逃亡三千四百五十户,见存并招回活户共四百七十二户,编审出活丁及舍馀共七百三十五丁,共徵银一百三十五两九钱七分五釐。
阜城等陆驿所原额屯地四千四百七十三顷五十亩,谷粮九百五十七石,屯草二千三百一十三束,一斤折价银四十六两二钱八分二釐一毫四丝,内豁除抛荒地四千二百七十一顷八十九亩,实在熟地二百一顷六十一亩,实荒谷粮八百九十一石一斗八升一合七勺六抄六圭四粟,实徵熟谷粮六十五石八斗一升八合二勺三抄九撮三圭六粟,每谷一斗折米五升,共折米三十二石九斗九合一勺一抄九撮六圭八粟,实荒草二千一百五十三束三斤一十二两一钱,折银四十三两一钱八分二釐八毫七忽五微三纤一尘,实徵熟草一百五十九束一十三斤三两七钱,折银三两九分九釐三毫三丝二忽四微九纤六尘。
原额屯户三百三十一户,内实逃亡二百三十一户,见存并招回活户共一百户,审出活丁一百二十五丁,实徵银二十三两一钱二分五釐。前所原额屯地一千二百八十四顷五十亩,内除荒地一千一百九顷九亩一分,实徵熟地一百七十四顷九十五亩九分。
原额谷粮四千一百四十九石一斗,内除荒粮三千五百七十六石八斗五升二合六勺九抄三撮七圭八粟,实徵粮五百六十四石二斗四升七合三勺六抄二圭折米二百八十二石一斗二升三合六勺五抄三撮一圭一粟。
原额九釐银三百二十九两七钱六分八毫三忽七微八纤,除荒银二百八十四两八钱三分一釐九毫九丝一忽四微三纤,实徵银四十四两九钱二分八釐八毫一丝二忽三微五纤。原额地亩银六十六两四钱八分,内除荒银五十九两一钱五分一釐八毫六微五纤,实徵银九两三钱二分八釐一毫九丝九忽三微五纤,原额条草银二百三十一两一钱二分,内除荒银一百九十九两六钱二分八釐六毫六忽五微,实徵银三十一两四钱九分一釐三毫九丝三忽五微。
原额屯户一千七十户,除逃亡外,见在一百九十七户,编审下下丁二百四丁,每丁徵银一钱八分五釐,实徵丁徭银三十七两七钱四分。课程银二两六钱。
税契银八两。
庆阳府风俗考
《府志》本府《旧志》:好稼穑,勤本业,民醇不讼,士笃悫,有文礼,重丧祭,尚义举,有古豳之遗风。
学以明性穷理,为功尚博文强记,文体有汪洋俊逸之气。
陶复陶穴以为居,干貉为裘以禦寒,婚丧仿古礼,不惑于释道异教。
合水县 勤务农樵,习传节俭。
环县 习武备,尚文学,地瘠力勤,民朴讼少。真宁县 赋性忠朴,致力农桑。
宁州 性尚勇健,不事浮靡,问学相资,闾里相济。
庆阳府祠庙考
《府志》本府〈安化县附郭〉社稷坛 在府北关西,春秋二仲上戊日致祭。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南,明洪武初建,正德初知府郝镒重修门牌、斋所、厨库,春秋二仲上丁日,以城隍合祭。
郡厉坛 在府关外三里,周围有垣,每岁清明七月望,十月朔,请城隍主祭。
城隍庙 在府治东南。
轩辕庙 岐伯庙 旧在南原,今废。
不窋庙 在府治南,有塑像,两壁画文王以下三十七像,今剥落。
韩范祠 在府学南,范文正经略延庆,防禦元昊于东西两川。筑堡砦以垂巩固,西人德之,建祠以祀,韩忠献兼治秦凤,为范同事有功于民社,故亦入祀,后文正二子:一曰纯仁,一曰纯粹,嗣治延庆,后先济美,厥绩丕懋,郡人思慕不忘,故合祀焉,有碑记。
公刘庙 在城外西南八十里,宋郡守王庶撰碑文,今废,址存。
八位庙 在府治南庙,本周祖后附显圣,府君诸神为八位,明嘉靖初知府萧海废诸神而独立周祖,春秋修祭。
关王庙 凡四所:一在府治南,旧为南门,元至正间建有碑文,一在城西门,宋熙宁五年重建,明洪武初指挥王翚等重修,宣德五年复修,有郡人副使陈大纲记,一在北关城西,有教授刘震记,一在东山麓,与孙真人殿并建,嘉靖间创修,有举人孙倌记。
元武庙 凡二所:一在北关东北,明正德间重修,有侍郎韩鼎记,嘉靖间尹继恒等修,一在东岳祠首南关外,有举人孙倌记。
东岳行祠 在南关外,越西河,山势耸秀,二水潆洄,形如龙头回抱,庆城适对南雉,其上祠宇纷接,林木交翳,诚一方之胜概,明正统间有训导李谦记,嘉靖年修饰,有参议杨朝凤记。龙王庙 在东岳祠,山麓东西两河洄渚庙下,明嘉靖己酉为大水漂没。皇清顺治十年,守道李嘉彦创建于城内西街。
显圣庙 在城外东山之麓。
酂侯土地祠 在府治仪门西南。
孙真人祠 明嘉靖庚戌间,居民创建,在城外河东关东山麓畔右,并建关王庙,合祀为二圣祠,有举人孙倌碑记。
合水县
社稷坛 在县城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城南一里。
邑厉坛 在县城西一里。
城隍庙 在县治西。
后土庙 在县城东南一里。
济义三圣庙 在县城西南五十里,济义原乃昔张蟠之祀土神、稷神、谷神处。
关王庙 在县城西二里。
玉皇庙 在县城东二里。
东岳庙 在县城西一里。
老君庙 在县治南。
显圣庙 在县城西九十里。
真君庙 在县城北华池寨,元至正十四年修。三皇庙 在县〈阙〉里,金大定间李玫记。
三官殿 二所:一在城东关福严寺东,一在县东北二十里。
酂侯土地祠 在县衙内。
环县
社稷坛 在县城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城南一里。
邑厉坛 在县城西一里。
城隍庙 在县治西。
威靖庙 在县治内,宋名将种世衡抗禦西夏,懋著奇勋,宣和中,故立祠,祀之诏赐,庙额曰威靖。
旌忠庙 在县城内,宋兴隆间,金陷环州,统制强霓与弟震坚守孤城,不屈而死,赠观察使立庙祀之,赐额曰旌忠。
关王庙 在县治西。
清源庙 在县治西。
东岳行宫 在县城北三里。
青蛇神祠 在县城内,唐节度使杨朝晟师次,方渠乏水,有青蛇降坂下,走视其迹,水从而流,朝晟筑堤环之,遂为汀渊,事闻诏置祠,命泉曰应圣。
真武庙 在县城内。
酂侯土地祠 在县衙内。
圣母祠 在县东南马山岭,肉身凡祈嗣者,随感而应。
三官殿 在西关北城,内外二所。
白衣殿 在县治西。
玉帝阁 在县城外西山上,有诸神妙境。
真宁县
社稷坛 在山川坛东。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西关西北。
邑厉坛 在西关外西隅。
城隍庙 在西街。
文昌祠 在东城楼上,顺治七年知县焦象贤迁四牌楼上。
关帝庙 旧在西关,今建万寿寺后。
魁星楼 在城东南隅,知县焦象贤建。
显圣王庙 在县东五十里,唐高祖咸亨二年建,封显圣侯,宋太宗太平兴国间封显圣王,有敕封御碑。
东岳行祠 在县南二里,相传建自隋唐,威灵甚烈,明弘治初,知县谷英重修,正德间知县李太重修。
崔府君庙 在县城南二里。
玉皇庙 在县北三十里。
二郎庙 在县后城。
天妃庙 在县北坂。甘节庙 明嘉靖元年,都御史王御史喻茂坚、提学副使唐龙等为邑人右都御史景清建,有教谕王正记,庙在县西。
元帝庙 在东门外。
三官庙 在城东三里。
宁州
社稷坛 在州北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城南一里。
郡厉坛 在州城东一里。
城隍庙 在州城西关,明洪武二年判官陈恕建,十二年知州李仕铭修,景泰三年知州田瑛重修,有庆阳府知府万旬记。
狄梁公庙 在州城西一里,唐垂拱间建,元至正间知州刘羽修,明洪武初知州李仕铭重修,嘉靖二十一年,庆阳府通判亢弼同宁州知州李世臣重修。
关王庙 在州城西,当三川合流之坪,莫知创始,宋宣和五年及元时俱重修,明宣德年修,有知州刘纲记。
东岳行宫 在州城西。
灵湫庙 凡三所:一在州城东,地名九龙川,一在州城南五十里,地名水波头,一在州西永吉里,宋熙宁三年修,地名珊瑚川。
八蜡庙 在州城西,庙圮。
六君子堂 在城隍庙东,宋建,祀刺史梁毗、狄仁杰、袁阶、防禦使李绩、李允则、孔道辅,后以明知州刘纲增入为七君子祠。
噤神庙 在州东石幢里,故老相传神姓郭氏噤治疮疾甚效,土人祀之,祷疮疾辄应。
敕建忠烈祠 在州治前,明时建。
显圣庙 在城隍庙,顺治十二年知州韩魏创建。
寺观附 府县《志》合载本府〈安化县附郭〉
兴教寺 在府城北,元建,明洪武中重修。普照寺 在府治东北,宋太平兴国中创建。崇圣寺 在府城北一百里杨集里,元至正间建。
弥陀寺 在府城北一百里骆驼巷,元大德间建。
吉祥寺 在府城东北一百五十里,宋嘉祐间建。
宁靖寺 在府城东北一百里。
报恩寺 在府城东北一百里,槐安壁南十里川,明正统初建。
寿宁寺 在府城。
景山寺 在府城西一百里景山里,元至正间建。
丹霞观 在府城西。
祐德观 在府城西北,金明昌二年建,元至正间重修。
文昌宫 在祐德观内。
合水县
福严教寺 在县东关,明洪武初作丛林,内设僧会司。
崇圣禅寺 在县东南五十里。
宝泉寺 在县北二十里,明洪武间建。
故城寺 在县南五十里,元至正间建。
大云禅寺 在县南六十里,明洪武间建。灵严寺 在县东七十里。
苗村寺 在县东八十里。
崇圣寺 在县西八十里,金大定间建。
清凉寺 在县西五十里,金大定间建。
石室寺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南庄寺 在县西六十里,元至正间建。
九莲院 在县城西三十里。
文殊院 在县东北二十里,金大定间建。
环县
景福寺 在县治西,元大德间建,内设僧会司。环县寺 在县城南九十里曲子城外。
宝塔寺 在县北一里,中有古塔,苍耸冲霄。玉泉观 在县城西七十里,元至正间建。
真宁县
万寿寺 在西城内。
云寂寺 在县东南十五里。
南朱寺 在城东北二十里,金时建。
报慈禅寺 在县东四十里勾仁村,五代齐时建。
目连寺 在县东南六十里要册镇南,见《万国杂志》。
东郭寺 在县东二里北山下,今废。
承天观 在西关西南,旧名通圣观,唐开元间建,元宗梦群仙,见于罗底,诏访之,乃于罗川县东有老人引使者至洞口,见白兔入穴,掘之,得玉真人像二十七,乃建此观。
清虚观 在县上川六十里,元至正二年,邑人杨士寿建。
清宁观 在县南十里。
兴化院 在县东四十里,宋太平兴国四年建。翰林扈学士有记。
弘教院 在县北二十里,元至正八年建。
宁州
龙兴寺 在钟楼街。
清凉寺 在城外南山。
南山寺 在城外南山。
高山寺 在城内东山。
满仙寺 在九龙川二十里,吕中丞闭户读书处。
高寺 在州东九龙川六十里,元仁宗皇庆元年重修。
九良寺 在白公村庙西。
保和观 在城隍庙东。
玉泉观 在襄乐里,有乌兔二字。
长生观 在州西五十里,元建。
帝君庙 在保和观后。
马神庙 在驿北。
彭子山玉泉庙 在荆村里。
迕逭庙 在本镇中。
白公村庙 在白公村里。
元帝殿 在西瓮城。
罗汉殿 在辑宁街。
元帝殿 在九龙川五龙山。
观音阁 在观音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