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十五卷目录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五
  西安府古迹考六〈陵墓附〉

职方典第五百十五卷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五

西安府古迹考六〈陵墓附〉

〈按诸陵墓有居二县接壤者故互载之〉 《通志》州县《志》合载本府〈长安咸宁二县附郭〉
周穆王陵 在长安县西南十五里。
杜伯墓 在长安下杜城西南清明渠边,相传秋水暴涨,其墓遂开,人见其石椁,四隅有石,柱以铁索绕之,及水落,仍封其墓,俗谓有玉皇阁者,误矣。
秦昭襄王墓 按《史记》云:葬芷阳,《括地志》曰:在雍州西南三十五里,以地计之,当在咸宁界中。孝文王墓 即寿陵在通化门外。
庄襄王墓 在通化门外庄襄,即异人自楚归得立者,今青门大冢是,或曰韩信冢非也。樗里子墓 在长安故城中,樗里子恭惠王异母弟,病革,谓人曰:葬我必渭南章台东,后百年,当有天子宫夹我墓,及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二世皇帝陵 葬宜春在万年县南三十里。汉薄太后陵 在府城南咸宁地,称南霸陵。文帝霸陵 在灞水东,白鹿原上,去薄太后陵五里,因山为坟道,南有秦时铜人十二,董卓坏以为钱,馀二枚,尚存。即蓟子训与老人摩挲铜狄处,文帝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卫思皇后陵 在府城东南,《汉书》卫皇后立三十八年,巫蛊事起,自杀瘗之城南,宣帝立,乃改葬,谥曰思,置园邑三百长,丞周卫守焉。
宣帝杜陵 在府城东南咸宁地。
许后陵 宣帝后也,《城南记陵》在咸宁县司马村北,杜陵差小谓之小陵,后讹为少陵。
萧望之墓 在府城东五里。
樊哙墓 在咸宁樊川南。
张安思墓 在府城南八里。
丙吉墓 在府城东南二十里,新庄村,俗呼塌冢。
韩信墓 在咸宁县东三十里。
杜子陵墓 在府城北四里。
夏侯婴墓 在咸宁东,临灞水,《郡国志》滕公乘马至此,马踣地,悲鸣,因掘地得石椁,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公曰:天也,吾死即安此,遂葬焉。
窦婴墓 在咸宁地。
董仲舒墓 即下马陵在,今府城南。
吴章墓 在龙首山南,章为莽所杀,人无敢葬,平陵王敞称弟子收葬。
隋尚书右仆射赵芬墓 在城南少陵原之中兆村,俗呼太伯冢,今残碑在毋骄塾。
皇甫诞墓 在鸣犊镇碑移碑洞。
梁罗墓 在杜曲罗字沙罗兰州金城人。唐武后陵 在城东南四十里。
靖恭太子墓 在府城东咸宁县界,灞桥东原三里。
息隐太子陵 在府郭外。
恭懿太子陵 在高阳原。
韦太后福陵 在咸宁东北二十里,武宗母宣懿皇后。
晁太后庆陵 在府城东二十五里,咸宁地懿宗母元昭皇后。
王太后寿陵 在府城东北二十五里,僖宗母惠安皇后。
王太后安陵 在府城东二十五里,昭宗母恭献皇太后。
升平公主墓 在少陵原。
咸宜公主墓 在庞留。
杜顗墓 在少陵西南详,杜牧之记。
柳镇墓 在凤栖原。
萧嵩墓 在韦曲。
浑瑊墓 在鸿固乡权德舆撰神道碑。
杜如晦墓 在府城南三十里司马村。
颜师古墓 在府城南咸宁地。
郭敬之墓 在府城南咸宁地。
李抱玉墓 在长安杜永村颜真乡书碑。王君墓 在府城南咸宁地。萧灌墓 灌嵩之父也。在赵村北墓碑,乃明皇题额嵩墓别葬韦曲。
拨川王论弓仁墓 论弓仁者,吐蕃普赞之族也。圣历三年,统众降唐,累有战功,死赠拨川王。葬赵村,张说为碑,今已毁,仆字无存者,独题额犹在。
宋陈汉卿墓 按《欧阳修志铭》:故尚书比部员外郎陈君卜以。至和二年正月某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神禾原。
元萧㪺墓 在长安之子午谷。安王墓 初封临潼王,薨,谥曰:惠简,后以孙昭王进袭,追封秦王,谥曰安。
庄王墓 初封临潼王,薨,谥曰和僖,后以子昭王进袭,追封秦王,谥曰庄。
同恕墓 在三兆。
明秦悯王墓  悯烈妃王氏墓
夫人康氏墓  妃邓氏墓  妃刘氏墓隐王墓  僖王墓  怀王墓
康王墓  惠王墓  简王墓
昭王墓 俱在鸿固原。
顺王墓 初封奉国将军,后以子宣王,进袭,追封秦王,谥曰顺。
保安怀僖王墓  永兴懿简王墓
悼顺王墓  庄简王墓  靖和王墓定王墓   宣王墓   靖王墓
敬王墓   肃王墓   景王墓 俱在高望原。
恭宪王墓  昭僖王墓  荣惠王墓庄定王墓 俱在乐游原。
兴平恭靖王墓  庄惠王墓
安僖王墓 俱在凤栖原。
永寿怀简王墓  安惠王墓
康定王墓  庄僖王墓  恭和王墓安裕王墓  庄靖王墓 俱在鸿固原。怀顺王墓 在慈恩寺北。
荣靖王墓  昭宪王墓  宜川庄靖王墓荣顺王墓  康僖王墓  思裕王墓 俱在三兆里。
临董王妃刘氏墓 在韦曲里。
合阳惠恭王墓  汧阳端懿王墓
温穆王墓  悼安王墓  安僖王墓 俱在韦曲原上。
崇信王墓 在府城南长子祔葬。
安定废王尚炌墓 秦悯王第六子,在府城南。秦肃王世子墓 在高望原。
保安悼顺王长子墓 在怀僖王陵园西南隅。中尉敬鑉墓 在府城南,有碑题曰:志川先生墓。
中尉谊墓 在延兴门,有碑题曰:子斗先生墓。
姚太仆显墓 在城南吉家村。
杨庄敏鼎墓 在城南塔坡。
邢侍郎简墓 在府城南。
雍端惠泰墓 在城南韦曲。
刘尚书玑墓 在府城南。
刘少卿序墓 在城南杜城里潘家庄。
刘布政显墓 在城南五里。
王国贞墓 在长乐坡。
王绍徽墓 在韦曲北。
崔迩进墓 与合阳王墓相直。
胡尚书汝励墓 在慈恩寺左。
张侍郎鼎墓 在府城南。
杨孝廉时敷墓 杨庄敏鼎子庐墓旌表在塔坡。
邹都御史吴墓 在城南第五桥。
苏侍郎民墓 在府城南。
管都御史楫墓 在凤栖原北。
曹都御史兰墓 在府城南。
刘尚书储秀墓 在府城东北龙首原。
胡侍郎侍墓 在府城东南。
王知府赠尚书懋墓 在城南曲江。
许都御史宗曾墓 在城南曲江。
何总督栋墓 在城南木塔里。
王少保用宾墓 在城南曲江。
邵通判赠知府璋墓 在城北讲武里,从子芰同死,节从葬。
杨都督宏墓 在府城东南。
卢尚书绅墓 在府城东南。
王府尹鹤墓 在府城南。
黄知府扆墓 在城南金滹沱。
邹侍郎应龙墓 在城南曲江。
周武襄尚文墓 在城西三桥镇。
冯同知友墓 在府城南。
周主事宇墓 在府城东北。
冯恭定从吾墓 在府城南,有姚希孟神道碑文。
周布政传诵墓 在府城东北。
呼延主事恭墓 在三兆村北。
熊知州万腾墓 在府城南。
文光禄翔凤墓 在城南椿林村不封不树,门人题为文冢。
张知府凤翼墓 在府城北。
晋知县赠副使调元墓 在长安江村里,奉议大夫汉臣墓东南。
韩中书在墓 在府城南。
杨知县复亨墓 在城南塔坡。
任中英墓 在曲江北。
吕俊民墓 在曲江东。
吴腾龙墓 在杜光村西。
曹代之墓 在浐水东孝子岭。
陈孝子福论墓 在凤栖原北知县王家鼎题碑,杨特生志。
吉中书人墓 在城南五里。
朱孝子蕴奇墓 在鸿固原。
吴孝子光先墓 在府城南。
烈妇刘氏墓 杨楠妻在城内。
节妇朱氏墓 晋以正妻在府城北尤家村子,媳孝妇王氏从葬。
节妇吕氏墓 张济妻在府城北。
烈妇二晋氏墓 一为王弘祖妻在府城西南,一为朱諠妻在府城西北。
咸阳县
周文王陵 在县北一十五里毕原上,历代致祭有碑文。
武王陵 在文陵北,历代致祭碑文与文陵同。成王陵 在文陵西南,按《鄠县志》:成王陵在咸阳,而祭器看守修理,皆出本邑,春秋仲月以戊日致祭。
康王陵 在文陵东南,按《盩厔县志》:康王陵在咸阳,而祭器看守修理,皆出本邑。春秋仲月戊日致祭。
恭王陵 在文陵南。
周公墓 在文陵东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王,既薨,成王葬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也。命鲁公世祀,以天子礼乐,今立庙于墓前。
太公望墓 在文陵东北,《礼记》曰: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郑元曰:太公受封留,为太师,死葬于周,五世之后,乃葬齐,亦有庙。周八士墓 在县东五十里,即周之一母四乳而生者。
秦惠文王陵 在县北。
悼武王永陵 在县北。
武安君白起墓 在县东五里杜邮亭武安君自刎,葬此而祠亦在焉。
汉高祖长陵 在县东三十里,皇甫谧曰:长陵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丈,亦曰:长山其北有萧城,萧何筑以守长陵,汉初徙关东豪族以奉陵邑。长陵、茂陵各万户,皆属太常不隶于郡,长陵令秩千钟陪葬,诸臣萧何、张良、曹参、纪信在其东。
吕太后陵 在长陵西,皇甫谧曰:合葬长陵,《皇览》曰:高帝吕后山各一所。
惠帝安陵 在县东三十五里,皇甫谧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时年二十三,陵去长陵东十里,周之程邑,《吕后纪》曰:徙关东倡优乐人五千户,以为陵邑,善于啁讥,俗号女啁陵。武帝延陵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昭帝平陵 在县东北一十三里。
元帝渭陵 在县东北一十三里。
哀帝义陵 在县西八里。
平帝康陵 在县西二十五里。
戚夫人墓 在吕后陵下。
七妃墓 在县东一十五里。
赵王如意墓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萧何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汉记》云: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孝惠二年卒,谥为文终侯。
张良墓 《旧志》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史记》曰:留
侯死,并葬黄石冢。《括地志》云:汉张良墓在荣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近。
曹参墓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谥懿侯。
霍光墓 在平陵西。
周勃墓 在县东四十里。
卫青墓 在县西北三十里,元封四年卒,谥为烈侯。
娄敬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
张敖墓 在长陵东冢上,有五岳之象,人谓之五角冢。
扬雄墓 按《雄家谱》曰:子云卒,陪葬安陵阪上,弟子钜鹿侯芭负土作坟,号曰元冢。
冯唐墓 在县东北八里,唐为汉车骑都尉。丁兰墓 在县东北一十五里。
后周契苾烈墓 在县北五里,后周时拜贺兰大将军,谥曰毅,有唐相娄师德碑文。
唐顺陵 在县北三十里,武则天之父母也。追赠皇帝皇后,列石碑。翁仲石器。明嘉靖三十四年冬,地震碑毁,翁仲石器存。
兴平县
秦五女墓 秦惠时,欲图蜀,先以五女馈之,蜀有神张仲子不忍宗国之衰,化为儒士,苦谏蜀王,不听。命费氏五丁迎之,仲子乃为大蟒,寓终南山石穴中,候五女至,身动石坠,五女压死山下。后惠王怜之,为国丧,迎葬于此,墓在县东五里。
汉武帝茂陵 在县东北二十七里。
李夫人墓 冢形三成,俗谓英陵,有台名习仙。台高二十丈,周二百六十步。
霍去病墓 在茂陵东北去病以元狩六年卒,天子悼之,发属国元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公孙弘墓 在县东北一十里。
王嘉墓 在县东北一十里。
马融墓 在县西南三十里。
卫青墓 在县东北一十九里,崇十馀丈。《汉书》曰:青为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尚平阳公主,元封五年薨,与主合葬,起冢象庐山,师古曰:在茂陵东,去病冢西相,并俗呼为双冢。
丁兰墓 在县东北一十里,按丁兰河内人有孝行卒葬于此。〈按咸阳县亦有丁兰墓盖两县接壤故互载之〉唐杨妃墓 在县西十里马嵬坡。
临潼县
周幽王陵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秦始皇陵 《史记》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汉书》曰:秦始皇葬于骊山之阿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四五里,石椁为游馆,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其后,牧儿亡羊,牧者将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相传始皇陵有银蚕金雁以多奇珍,故俗云秦王地市。
太子扶苏墓 在县东三十五里,或云扶苏墓以绥德州为是。
子婴墓 在新丰镇西北隅。
蔺相如墓 在戏水西岸。
扁鹊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按扁鹊他处亦有墓。
儒冢 在县西南二十里即秦坑儒处。
汉万年陵 《郡国县道记》曰:高帝葬太上皇于栎阳北原东者,太上皇西者,昭灵后也。
后秦姚苌原陵 在县西北十里,积灰为之方几一里,俗称灰堆坡,本号原陵,其父弋仲晋。永嘉七年封高陵郡公,死葬天水冀县,苌既僭位,号父为始祖,犹曰高陵,置园邑五百家,其子兴墓则在县东五里大纪村前,曰偶陵,或曰原陵,亦在是。
唐奉天皇帝齐陵 在新丰西二里。
文敬太子陵 在新丰西一里。
惠昭太子陵 与文敬太子陵近。
恭哀太子陵 在县东北。
庄恪太子陵 在骊山北原。
悼太子陵 在谷北里。
段秀实墓 在县西十五里斜口镇,有段烈士庙。
浑瑊墓 在县西南十五里。
冯衍墓 在县东十四里。
僧一行葬塔 在县西南铜人。原明皇幸温汤,过其塔前,驻马徘徊。
高陵县
汉景帝阳陵 在县西南三十里鹿苑原上,《汉书》景帝五年作阳陵,后二年葬之,《帝王世纪》曰:
阳陵山,方百有二十步高四丈。
张耳墓 在县西李赵村。
李广墓 在县西南良村原上,俗称李将军墓。
《汉书》所谓赐广冢地于阳陵者也。赵贞女墓 在李赵村,按吕文简曰:贞女,汉议郎蔡邕妻也,然邕陈留圉人,而贞女墓在此者。顺帝时,邕被司徒刘合将作大匠阳球,中常侍程璜之谗将弃市,以吕强救,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居五原安阳县,明年大赦,邕将还慢。五原太守王智智,中常侍王甫弟也,乃告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邕自是亡命江海,岂其贻贞女于此死葬之邪。
唐秋官尚书王墓 在鹿苑原上有碑,残剥不知名。
李晟墓 按《一统志》:在县南十里,晟唐功臣。金南京转运司度支判官杨天德墓 在奉正原上。
元阳恭懿墓 在其父天德墓旁,大学士姚燧撰神道碑。
雷知州贵墓 在毗沙镇南。
杨祭酒寅墓 在其父太史令墓前,国史院编修赵晋撰神道碑。
明马知州焕墓 在奉政原有敕命教谕,古邾田圭撰志子驯墓在其侧,为主事时有敕命。吕文简楠墓 在县北。
刘主事平墓 在邑西门外昌连渠,南有敕命户部尚书前翰林院学士长安杨鼎撰墓表,其子知府杰墓在其前,有敕命翰林院修撰康海撰志。
吕侍郎溥墓 在祖墓隅有诰命前翰林修撰。康海撰墓表,右有弟诏赐寿官博墓光禄卿马理题碑。
高主事恕墓 在县东三里,有敕命碑,其子选墓在其前,有敕命泾野子撰志。
刘县丞节墓 在上石里有敕命。
吕侍郎鉴墓 在邑东北隅,有诰命翰林院检讨鄠杜王九思撰墓碑。
郝知州滋墓 在合村有敕命举人刘时兰撰志。
孙行人昂墓 在县庆丰里坳下村户部郎中高选撰志。
周县丞尚礼墓 在邑城北户部郎中高选撰志,其子知县绍墓在其侧,泾野子撰表。
赵经历谅墓 在良村有敕命。
李国子监典籍崇光墓 在西吴里许村有敕命前翰林院修撰康海撰墓表。
刘知县勤墓 在邑东北隅有敕命大学士任丘李撰墓表。
赵都事秉彝墓 在县西张市里有敕命。墨侍郎麟墓 在邑南原上有谕祭文,并诰命,其子宗人府经历准并其孙隰州知州春,墓在其旁。
王仲贤并子州同知佐墓 在邑南原上有敕命。
王大使家墓 在县东南奉政原上前翰林检讨王九思祖茔,今籍鄠县。
鄠县
商王季陵 商之诸侯也。以武王伐纣有天下,追王称王季陵在渼陂,西护陵,地九亩八釐内陵二亩一分五釐。知县王九皋理之有碑。秦司马靳墓 靳事武安君白起坑赵长平军,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晋灼注曰:华池,地名在鄠县今不知其处。
汉陈平墓 在方胜村。
娄敬墓 在安太里有庵。
唐孝子郭仪墓 在孝义坊仪,割股奉母韩昌黎有鄠人对。
宋杨砺墓 在化羊峪。
焦赞墓 在县南三十里。
明张贤墓 在牙道村王九思补撰墓碑。王九峰墓 在仁和里六老庵。
王检讨九思墓 在仁和里。
张弘襟墓 在陂头西。
蓝田县
上古华胥氏陵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上古虹流之渚,实生庖羲,乃女娲氏。
尊卢氏冢 在县东三十里玉山之西。
秦悼王太子陵 在县西北四十里芷阳。宣太子陵  芋氏陵  昭襄王陵
庄襄王陵 俱在芷阳。
始皇母陵 与庄襄王陵近。
昭王陵 在县西三十里。
襄王陵 在县西三十里。
荆轲冢 在县北三十里。
汉临江王冢 在县东五里,景帝太子被废为临江王,逮法诣京。中尉郅都讯之太子恐,自杀。葬蓝田,有数燕衔土置冢,今称燕子冢。
唐苏珦并子晋墓 俱在县北,珦能不阿于武。后晋能尽忠于元宗,史并称之。
李元通墓 在县西白鹿原之麓陈家坂。卢钧墓 在县南十里骊山之阳。
王维母博陵县君崔氏及维墓 俱在鹿原寺西。
白乐天墓 在县东五十里厚子镇。
柳公权墓 在县东三里即柳庄。
贺若妇墓 在县西二十里康家庄。
宋吕氏先茔 在县北五里,旧有墓十五丘。明成化十九年,刘振尝封树焉。万历三十一年王邦才勘复侵地,共得三十六亩。四界有石存焉。元程瑞墓 在县东十里。
节妇刘氏墓 御史张讷妻在县东二里白马坡。
明李学录谊墓 在县北门外。
张佥事廷玉墓 在县东门外齐王庙前。封御史贵墓 在县东三十里。
史给谏谏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
史都督铨墓 在县南十里马鞍岭下。
张佥事进墓 在县东三十里。
王运副珍墓 在县南十里。
荣侍御华墓 荣参议察墓。
荣通判颖墓 俱在小南门外。
李御史东墓 在县北。
魏知府云霄墓 在县北五里。
王博士之士墓 在县东十里。
泾阳县
汉高祖长陵 在毕原北,与县直本咸阳地以近县,故县祀之。
宣巨公墓 在云阳镇。《旧志》:有墓无祠,《云阳志》有祠无墓。
第五伦墓 清谷口北,有第五村伦墓在焉。李陵母墓 在仙法村有碑志。
夏侯渊墓 在云阳镇西南将村。《旧志》云:本县人或云夏侯胜墓。
唐德宗崇陵 在嵯峨山。
宣宗贞陵 县所祀陵在仲山有宫。
驸马萧铣墓 近云阳,不详所在,萧何从兄弟八代孙。
李靖墓 在孟店镇按靖本陪葬昭陵。
元赵忠简弼墓 在县西城原。
赵宣慰惟明墓 在潞公墓南。
王彬墓 在西城原。
杨胜墓 在县北石村。
齐国夫人墓 俗呼为阿姑冢,在云阳镇南酉钟村,其详莫考。
明李尚书昶墓 在龙湾东北原上。
李敏肃世达墓 在县东南十里。
魏尚书学曾墓 在县西。
胡都御史嘉谟墓 在县东北。
刘都御史四科墓 在县西。
牛侍郎应元墓 在县西。
张尚书问达墓 与牛侍郎墓近。
光禄卿王豫立墓 在县境姚方里曹家村之西。
中丞雒遵墓 在管西村北。
谕德韩文焕墓 在南马里。
三原县
唐太祖永康陵 在三原县北四十里,神尧大父虎仕魏封陇西郡公,神尧武德初追尊为太祖。
高祖献陵 在县东北四十三里,贞观九年葬。陪葬楚国太妃万氏,馆陶公主,河间元王孝恭,襄邑恭王神符,清河王诞、韩王元嘉、彭思王元则、道孝王元庆、郑惠王元懿、虢庄王元凤、酆悼王元亨、徐康王元礼、滕王元婴、邓康王元裕、鲁王灵夔、霍王元轨、江安王元祥、密贞王元晓、总管张纶、国公樊兴、平原郡公王长楷、谭国公丘和、巢国公钱九陇、刑部尚书刘德威、沈叔安。敬宗庄陵 在县东北三里,陪葬悼怀太子晋。武宗端陵 在县东北三十里,陪葬贵妃王氏。臧怀恪墓 在县北原上,恪仕唐与子希让有战功,兄弟子侄乘朱轮拖圭组甚盛,颜鲁公为撰书神道碑。
李国贞墓 在县北原上。
元郝太保忠定墓 在北楼底原上。
张世昌墓 在弟友里。
明王彦成墓  王惟真墓。
王仲智墓 俱在城西。
王端毅恕墓 在县西二里,赐祭葬。每岁正月十六日,邑人竞游于此。
王康僖承裕墓 在县西二里赐祭葬。
马光禄理墓 在县西北五里。
雒侍郎昂墓 在县北一里,赐祭葬。
雒中丞尊墓 在县南五里。
温恭毅纯墓 在县西北三里,赐祭葬。
温予知墓  温孝廉日知墓。
温自知墓 俱在县西北。
房建极墓 在县西南八里。
杜鹤龄墓 在县北二十里。
盩厔县
周老子墓 在县东南三十里,《水经注》曰:就水经大陵西,俗谓之老子墓。
赵元帅墓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赵大村。汉丁公墓 在县南,昔高祖斩丁公葬于此,其墓见存。
赵瞻墓 在县西南五里。
王宝宝墓 在县西南十里有碑。
董永墓 在阿坌村墓左有神女庙。
季布墓 在迓白镇西南三里。
唐李淳风墓 在县西郭二里。
元巩郎中墓 在县东四十里西颜村,赠奉训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
四女冢 在县南十五里两两相峙。
姑嫂贞节冢 在南集贤村,大小相联,虽失代氏视常独高广擅数亩。
渭南县
秦蔺相如冢 在县北之新市里,今有蔺村村之东,有大蔺店小蔺店皆蔺姓,或载在临潼县疑误。
秦冢 在县北秦村,相传为秦穆公第三子,崇三丈馀,周百数十步。
五女冢 在秦村西北,相传谓其父母生五女,无子五女,誓不嫁,愿事父母终身,父母殁,五女亦不复嫁,里人贤之,后死俱葬村中,封为巨冢,以风乡人。
汉董仲舒冢 在县东北新兴里,按仲舒墓在府城内。
金日磾墓 在废下邽城东,南有陂,曰金诗陂,汉昭帝以日磾有功赐此陂。
蔡顺墓 在孝子村,按孝子,本汝南人。
西魏孝陵 按《长安县志》:在县东南之广乡原。据今乃在东原之东考,《长安志》富平亦载有。后魏孝武帝陵及考《北魏书》武帝永熙中,丞相高欢谋逆,进逼雒阳,将军王思政劝帝西幸长安。帝至稠桑,略阳公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等迎帝于东阳驿,入长安,高欢于是立清河王,徙都邺,是为东魏,始分为二长安,称西魏,既而帝崩,葬孝陵,即广乡原,有谷曰东阳,故驿曰东阳驿,以泰初迎帝于此,遂葬于原之上,富平者误云耳。
唐王忠嗣墓 在县东南广乡原,有元载撰神道碑王缙书。
白乐天墓 在县东北紫兰村,与弟行简敏中三墓相列,乐天自为志,敏中墓旧有碑,今毁。宋寇准墓 在县北棠村里,仕原之麓,盖公初生地也。
明忠国公石亨先垄 在县东北志道里石家庄侧,有神道碑,吏部尚书兼大学士南阳李贤撰。
太子太师武清侯石琇墓 在忠国公先垄。知县耿仰墓 在本村北。
丘巡抚民仰墓 在西关北民仰父应高所阡。州同李颖栗墓 在湭河川之东麓父书田墓右。
赠光禄南主政居业墓 殉难槁葬城南小原村东。
宪副辛国华炳翰墓 在县城西员家村之东南。
知府李梦麒墓 在县城南太宁宫西南。知府张延墓 在大石村南。
户部尚书张经世墓 在成店官路南。
知县张谊墓 在零阳里本村南。
司理郑君受墓 在七坌口本村东,内有神道碑,少傅兼吏部尚书泰和王直撰。
都督佥事石岩墓 亦在忠国公先垄之次,亦有神道碑,户部尚书京口沈固撰。
参政裴慧墓 在县城南一里,有志布政司雁门赵文博撰。
训导张吉墓 在县西南韩马村北,有碑。赠少保南吏部尚书企仲墓 殉难槁葬独孤镇南。
赠少宗伯南宫詹居仁墓 殉难槁葬小原村。南参政钊墓 在县北秦村。
南金墓 在秦村西南。
薛同知敬之墓 在县西南五里。
刘郎中汝靖墓 在县北新市村南。
郑参议弘墓 在县城东南。
孙侍郎弘墓 在县南三十里尹村。
李知州锦墓 在县东南龙尾坡。
南知府太吉墓 与副使逢吉墓近。
南副使逢吉墓 在秦村西南。
刘主事凤池墓 在郭许里田村。
薛副使腾蛟墓 在湭水南原。张知府羽墓 在县北新市里。
贺参议府墓 在县南坳底村。
王主事尚礼墓 在县西十里。
孙府尹一正墓 在阳范村。
孟侍郎重墓 在县东南丰原之麓。
南参议轩墓 在县北新市里。
朱知府擢墓 在丰庆里小屯西北。
白知县大用墓 与贾通判玙墓近。
贾通判玙墓 在湭西坊里。张知县需墓 在大石镇。
南通判学仲墓 与南知县宪仲墓近。
南知县宪仲墓 在秦村北冈。
秦副使邻晋墓 在西关里。
杨府丞光训墓 与白知县大用墓近。
郭进士俊墓 在县东丰原。
姜行人学文墓 在渭北闵村里。
孙庄毅玮墓 在县北五十里民地里。
南尚书师仲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仓渡镇东北。
南尚书居益墓 在县西二十里新市里。侯知州于鲁墓 在湭西坊里。史光禄记事墓 在渭北田市镇。
刘侍御芳墓 在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