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十二卷目录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二
西安府古迹考三
西安府古迹考三
职方典第五百十二卷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二
西安府古迹考三
《通志》州县《志》合载三原县永安故城 在今县治东北四十里,亦名鸿宾栅,即北雍州城也。后魏孝武永熙元年徙北雍州于宜州,仍于城中置永安镇,今在富平县界内。
五龙泉 在今县治东北五龙村,地方一里许,五泉合流,民引溉田,混混不竭。
文峰水塔 离城十五里,在东南巽地,温恭毅于明万历年间捐俸倡义创建。
钵盂台 巀嶭东峰也,其巅有云,辄雨,人以为候。
黄白城 在城北西,接今城东北,临清河,后汉李傕乱,献帝幸长安,三辅饥歉,欲徙池阳黄白城,即此。
浪井 县有浪井开,元十六年京兆三原浪井出《宋志》,曰:浪井不凿,自成王者。清静则应。崇仁桥 县南。北城对跨,深溪清水贯其中。往来直下数十丈,夏水暴涨,艰于罂绠。明少保温纯规建,采北山青石作白虹,属天之势,自是南北相通,平如砥矢。丙辰洪水泛滥,北面坊楼拆去,温季子自知鸠,众重修之。
曲梁宫 在县南二十里黄白城中,秦离宫也。舍车宫 在郑渠南。
李靖宅 有古碑断缺,又云自清凉原折而西,乃唐李靖故居,其地属泾阳,今从本传韦端符。观李卫公故物,记云:二年冬端符于三原,令坐,中揖其群官,有客曰:李彦芳是卫公之冑也,家传赐书与他服器十馀物,俱无恙。
妆楼 在县北二十里,楼底镇长孙里,即唐文德皇后母家故宅。有妆楼遗址,村南有美人渠,后濯发处。
王氏西园 在县西北二里,有草亭,后乐亭三爱,圃涵碧池,明王端毅恕所营。
盩厔县
甘野 有扈氏国之南郊,今邑境南山有甘谷水,曰甘河,即其地。昔夏启立,有扈不服,大战于甘野,召六卿作甘誓。
唐皇道 高祖武德八年,猎于甘谷,后人因以名其地。
尹喜庙 在三清殿北,文始殿,即其故址,碑略云:真人姓尹,名喜,字公文,天水人,少好坟索,素易之书,善天文,秘纬其后涉览山水于盩厔。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不求闻达,而逸响遐宣。后迎老君,请著书以惠后世。老君述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屏绝人事,三年之内,心凝形释,体入自然,穷数达变之微形,一神万之旨,悉臻其妙,乃著书九篇,号关尹子。老君锡号为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
望仙宫 在县东四十里。
仙游宫 在县南三十五里,隋文帝避暑于此。后废为寺。
宜寿宫 在宜寿城中隋离宫。
射熊馆 长杨宫门,曰射熊馆,汉武帝好自击熊,罴命武士搏射禽兽。元帝永光五年幸长杨射熊馆。
芒竹 在县南界,芒水之曲,多竹林,《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元池,奏广乐三日,是曰,乐池乃植之竹,今之司竹园是其处也。
说经台 楼观南有台,老子于此说道德经授尹喜又曰:升天台上有再生柏,世传老子说经于此,见二柏枯以针灸之复生,今尚郁茂,人以为灵异。
玉女洞 县东南四十里,为太微峰,又十里为玉女洞,或传即秦弄玉洞。门高四尺,傍有飞泉,甚甘,饮之愈疾。《水经注》云:芒水经玉女房水侧,山际有石室,谓之玉女房,宋苏子瞻至其处,爱此水,既自致两瓶,恐后复取,为使者绐,因破竹为契,使主僧藏之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
终南故城 在县东三十里,旧县谷《郡国记》曰:即汉盩厔城。
读书台 在县东北三十七里,按《县志》云:县东南有芒谷,芒水出焉。谷中有汉马融石室,乃其读书处。
望仙泽 在县东南三十里,周十里,泽中有石盘,龙鳞甲常生云气,声若鸣钟,又五里即长杨宫,再南为仙游潭,阔二丈,其水深黑,号五龙潭。唐时每岁降中使,投金龙于此。
董龙社 在仙游潭西,《旧图经》曰:董龙,盩厔人,家贫,村社众人祭社,逐出之。龙乃以泥造饭,祭树下,有鼠衔,其文入地穿地,得金,因大富,遂名董龙社。
宜寿城 在县南三十里,即隋宜寿宫城。司竹监 在县东三十里,汉谓秦地有鄠社。竹林,晋地道,记司竹,都尉治鄠县,其竹周围百里,以供国用,唐治竹司监监丞掌之。隋义宁元年,唐高祖起兵,其第三女平阳公主举兵于司竹园,号娘子军。宋嘉祐中,苏轼至盩厔,适冬月,司竹监烧苇,园都巡检柴贻勖左藏,以其徒会猎园下,明时设司竹局,有大使典之。
五郡城 在县东三十里,与古楼观相近,旧说有义兄弟五人,共居此城。
宜寿废县 在县治西。唐天宝初改盩厔。曰:宜寿县后复旧。
遇仙桥 在县东六十五里,甘河镇。重阳王祖师为是镇酒监,有披裘二人来索饮,日以为常,一日,二人邀祖师饮,甘河以瓢酌水,则良酝也。饮醉得道,为建遇仙宫。
崆峒山寨 在县南九十五里。
长杨宫 在县东南三十里,本秦离宫。汉因之。近宫有长杨数亩,故名。成帝元延二年冬行幸长杨校猎,扬雄上赋以讽。
五柞宫 去长杨宫八里,宫门有柞树五,皆连三,抱上枝,覆荫数亩,故名。武帝后元二年幸长杨,崩于五柞宫。
青梧观 在五柞宫南。西京杂记观前有三梧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胁为文。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物,头高一丈三尺。
莲花池 馆在县东南二十里,汉武帝在五柞宫时修此池。馆以备游赏,遗址尚存。
新食堂 在县右,遗址不存,有柳子厚撰记。避世堂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南溪上,今废,宋苏轼自序,曰: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爱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避世堂。
姚氏山亭 宋嘉祐中,苏轼自仙游潭回至黑水见居民姚氏。山亭绝高可爱,复憩其上,赋诗。观空堂 在中兴寺,宋枢密赵瞻记,今废。筠溪亭 遇仙宫西北隅,有茂林修竹,清泉、白石,元李和甫构亭其间。
通明阁 在县东六十里,重阳观前,高百尺馀元建,明洪武初重修。
斑竹园 在县东二十里,周数顷,明时隶秦府。内植斑竹,其大如椽,其密如箦。
吾老洞 在就谷西,洞中有孔,深邃莫测,听有风声,相传中有玉匣,乃老子墓。洞顶有殿,奉老子石像,康熙辛酉知县章泰重修,榜曰:犹龙上院,有碑记。
十老洞 在田谷南十里,有石像十。
罗汉洞 在玉女泉侧,危石悬崖洞前,尹伸记碑,今为土人碎沈潭底。
石室 在玉女洞,东汉马融读书之处。
仙游潭 即墨水潭,岁旱祷之雨,泽神应。宋每岁降中使投金龙以祀。
晒丹石 在城东南三十五里。
卧牛池 在城东南三十里,老子入关驾车之牛,徐甲牧之曾,卧于此池。
化女泉 在县东南三十里,老子植杖化一女子,以验弟子徐甲之心,及拔杖,水涌出故名。仰天池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南山顶池,广二亩,馀水深数尺,冬夏不乾,凡遇亢旱,乡人祈祷有应,朝霁远见长安。
元池 周穆王奏广乐处。
石笋 在团标谷端,立如塔,百十馀丈,高顶二。柏青葱之色,虽骄阳不改。
系牛柏 元朱象先《记略》云:自白鹿升虚之后,得其所遗,皆石迹耳。独是为旧家青毡,故世世宝之,以为神物。至元戊寅春三月,皇子安西王特降令旨,遣提举段德玉刻石为牛,安寘其下,以彷像当时之意。
逼水塔 宋《苏轼记》云:嘉祐元年正月十三日,
轼与前商洛令章惇子厚同游仙游潭,始轼再至潭上,畏其崄,不渡,心甚恨之,后循潭水而西,至稍浅,可涉处,乱流而始济。得唐人之遗塔,上有石刻、天王、鬼神、飞仙、十有六方,为二级。虽摹刻之迹,而其顾瞻俯仰睢盱哆冶之状,非吴道子,不能至。轼既叹其神妙,而悲其不为世人之所观采。于是以墨本归而记,其上按塔,在潭之东岸,高可八尺许,周砌以石磨,刻甚工。东坡佥判凤翔时,尝游此,题记其上。历元至明越数百载完好如故,后好事者,求长公遗笔,摹拓无已。土人寺僧苦于供应,一乘寇变,遂揭沉潭底,以致古迹墟落,所谓奇文遇劫矣。
苏章石壁 在仙游潭上,宋宰相章惇与学士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上,绝壁峭甚,子厚推子瞻书壁,子瞻不能,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惇来游,子瞻拊子厚背,曰:子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𢬵命者,能杀人。子厚大笑。
楼子山 去阙峪三十里,唐大慧禅师父为武功令,武三思欲交之,因隐于此山,高而水长上有所隐之洞。
上善池 在经台之麓池上,碑有元翰林赵孟頫隶书。
石镜 在五泉岭,光莹如镜,远照长安土人,锤碎色暗,今复明。
莫底泉 在县北半里,许流三里,入渭此泉及夕照之,则日见水中,谓之夕阳晚照,县有十景,此其一也。
灵轵渠 汉武帝封禅,明年穿灵轵及成国等渠,引诸水灌田,今俱湮塞。
漆渠 秦二世修阿房宫,开此渠以运漆。永女泉 一为涌女,在县西七里,久塞,后浚为小泉类井。
吕公洞 在城东南三十五里,唐吕岩隐居之洞。洞前有亭,亭左有七星楼,遭寇荒墟。
迎阳洞 在赤谷南五里,相传钟离权修炼处。阴阳洞 在县东高庙儿三十五里,竭,则知旱。盈,则知涝故名。
咸泉 在县东南三十里,周三里,今淤塞,不知处。
御井二 一在东,一在西,在县南三十里马洮村,相传隋文帝常饮其水,故名。
丹井 老子炼丹取此水。
仙游泽 在县东南十五里,周十二里,今淤不知处。
甘泉宫 秦有三甘泉宫,此其一。
萯阳宫 汉武帝常微行萯阳宫,宣帝甘露二年幸萯阳宫,成帝元延二年幸长杨校猎,还宿萯阳宫,遍赐从官,后废。
凤皇宫 在司竹园,今废。
竹林宫 在司竹园东北,唐高祖武德元年义兵入关,太宗行兵趋司竹,居竹林宫,马三宝来谒,今为寺存焉。
长杨榭 在长杨宫,秋冬校猎,其下天子登此以观。
通仙宫 在千户村,唐贞观二年建。基周数十亩,内有玉皇阁,寥阳等殿,天宝六载明皇避暑游幸于此。李白侍从,有诗。元至元十四年重修,至今称盛。
重阳宫 在县东六十里,旧为刘蒋村,后为双溪今为祖庵镇。
太华宫 唐高祖建。
会灵观 在设经台东,明末遭寇焚废。碑记略云:张九龄等奏臣等亲承德音。陛下谓臣等曰:昨十数日,梦见一真容,云吾是汝远祖,吾之形像,可三尺馀。今在京城西南一百馀里,汝但遣人寻求,吾自应见。汝当庆流万叶,享祚无穷,朕因即命使于京城西南求访,果于盩厔县,楼观东南山阜间,乃遇真容。遂迎于兴庆宫,大同殿,安置瞻睹与梦中无异,开元二十九年闰四月二十一日敕中书门下奏,请宣示中外。勒于贞石,今省会迎祥观,即其像也。
苇园 在竹园西南二十馀顷,历代与司竹同典之,正统间废。
望仙台 在望仙宫,长安亦有此台。
南溪书斋 在南溪上,刘长卿常游历于此。岑氏别业 在南溪上,岑参之别墅也。
许氏别业 许浑与兄常隐于南溪,为别墅溪上。
南溪亭 在楼观东南,久废。二月十六日,苏轼与张李二君,游溪。醉后,相与解衣濯足,因咏韩
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为乐,而忘其在数百里之外也。
渭南县
密畤 在县西南三里,秦宣公四年,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汉武帝太初中以渭南为密畤县。鸿门亭 《长安志》云:即汉高帝见项羽处。坡口名半日村,《寰宇记》曰:村以山高,蔽亏阳影,常照其半,故曰半日。今考鸿门亭,乃临潼东北地,有鸿门坡,故以名亭。《两京道里记》曰:新丰,汉高会项羽处,东去渭南境二十里,至所谓半日村者,亦无可考,而《长安志》载之渭南,不知何据。薄太后花园 在浮山之阴,汉引文昌渠水灌之。历数十年,水不民利,知县刘兑始疏之,灌方井以北诸田。
万寿涡 在下邽废县南,世传此涡每云雾起,则有牛马猪羊变形,出游还入其涡。
下邽城 《水经注》云:渭水又过下邽故城南秦武公伐邽国,得其地,置二邽,此为下邽,在秦州。汉初于渭水之北,分置下邽,又按《元和志》云:唐之下邽,即汉之莲勺,是下邽之城,凡三易矣。渭北下邽城,在今县北五十里,元时始省。
灰堆 在县西南五里,崇三十尺,周一百步,俗传秦始皇焚书处。
物定仓城 在废下邽县南,渭河岸上,西京杂记物定仓收,贮五谷,各先定其性,物则不浥坏。故秦汉隋唐皆于此置仓,俗讹为武底仓。金氏陂 在废下邽,城东南二十里,汉车骑将军金日磾有功,赐此陂。唐武德初引白渠灌之,以置监也。
莲勺城 在县北七十里,汉初于渭北下邽城去二十里,置莲勺城。阚骃云草名也。汉宣帝纪帝数上下诸陵,尝困于莲勺,今犹谓之莲花池。南有盐池,纵广十馀里,其乡人名为卤中。去莲勺东南七里,有光武城。
休屠王城 县南十里,旧传休屠王领众来降,汉筑此城以居。
渭南故城 在县城北,《括地志》云:渭南故城,在县治东,南四里,西魏文帝大统十六年筑,按县,故城疑苻坚所置,《括地志》所引,疑是南新丰。文石人 《长安志》云:县东南有六石人,赵石勒所造,西魏入关移石人于府门外,经宿仍归本处,今县东十五里有二枚,东北一里二枚,东南七里二枚。
甘泉城 在县东北九十里,俗传赫连勃勃所筑。
灵源废县 龙泉西南有泉,曰:灵源,即西魏所置,灵源县故址。
东旸谷 在县东十三里,晋王子年隐居处,弟子受业百馀人,凿穴而居,后因石季龙兵乱,迁石象山。
风门 当湭川口,《三秦记》曰:在新丰县东南,两阜相对,其所多风。
蚌蛤堆 去县二十里,崇三十尺,周三百步。七星塔 在县东南灵台山,上有塔七座,取象于北斗,故曰七星塔。
仰天池 县南月圆山巅。上有田可耕者,千数百亩。池当其中,四面俱悬厓,千尺,中通一径。半日村 在县东五里,新丰原太平寰宇记此村以山高,蔽亏阳光,仅及其半,唐郎士元为渭南尉置别业于此村。
乐天故里 在唐下邽县东紫兰村,有异花亭,今考乐天渭村题咏最多。
姜泉 在县城内,距梁泉东南二百步。唐陆贽为尉有诗曰:环渠流渺渺,夹砌树阴阴。自注云:县郭多引流泉,荫以杂树,盛夏无暑,明副使南逢吉筑姜泉书舍。琅琊王世懋督学关中,尝憩此赋诗。
御花园 在县南花园村,《旧志》谓宋太后所置。尝观周庙碑,阴云曹皇后庄,在郭许里。
步高宫 在县西南,一曰市丘城秦建。
步寿宫 秦建,水经注湭水北注,经秦步高宫东,又历新丰原北,经步寿宫,即是度之,则步寿宫,当在风门之东。
甘泉宫 在城东南川原北麓。史记始皇迎太后于雍,入咸阳,复居甘泉宫,雍录以为秦渭南之甘泉,即隋甘泉之在鄠者。今按唐主客员外郎卢象驾幸甘泉。诗云:传闻圣主幸新丰,又云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盖,渭南本汉新丰地,后魏析治于明光原上,称南新丰,以象诗,及今地考之,则渭南自有甘泉宫,隋特袭其名,非袭其地也。与汉云阳之甘泉,名地两袭。
秦者不同。
崇业宫 在县东十五里,隋炀帝大业二年建。游龙宫 在县西十里,唐开元二十五年建,取黑龙饮渭名之,白乐天有赋。
湭西草堂 在湭水西岸,明知府南大吉敷教旧址。
瀑园 明司空南居益建亭台,池榭,竹木,花卉,尽泉园之胜。
异花亭 《旧志》云:在下邽,白乐天故里,县东紫兰村是也,有墓,有碑,碑则残裂,久矣,当时此地属下邽其里,曰临津。去渭水甚近。
栗园 《旧志》:在县南五十里。唐天宝中置,今询此地,乃在花园川南烟村,地名梨园,俗曰:梨园里,顾无所谓,栗园者,讹传耳。况明皇原有梨园哉。
王公别业 无可考。独唐蔡希寂与兄希周有题。渭南王公别业诗亦不书名,今考希寂尝为渭南尉,诗必是时题者。及考郎士元集,有春王燕王补阙,起城东别业。诗亦士元尉渭南。时事白氏长庆集亦载有。王起赐勋制,则希寂所谓王公者,盖起也。其别业,在渭城东,故钱起亦有仲春,燕王补阙城东小池诗。
贤相宅 在下邽城内,宋相寇莱公宅,今普照寺,相传即其遗址。
姜泉书舍 在甘泉左东关街,泉藏息处,好学垂老不倦,其地化诲,亦多闻人,继往开来,非徒怡情山水者。
富平县
富平故城 所谓旧县城也,在县东北十里。大禹铸鼎荆山 《地志》曰:荆山在冯翊怀德县。《蔡氏传》曰:荆山即北条之荆,今耀州富平,掘陵原是铸鼎地也。
贺兰仙迹 在五女冢西十五里贺兰观。古教场 在县西南三里,练兵之地。
胡马台 在贺兰观西二十里,即县东东岳庙基,昔人洗马于此。
美原故城 在田村东。
箭头谷 在雨金堡北五里贺师范,诸将古战场地,父老登临多泣下者,即龙泉沟。
王剪故宅 在县频阳故城西里馀地,曰千口以王剪千口家耳。
王剪别业 在县南二十里庄子镇。
杜宰相宅 在县东北达家坡南桥子沟。胡尚书宅 与杜宰相宅,南北相向,门石宛然。神芝坊 在县东南,汉时其地曾产神芝。公冶长故里 在县东北二十里。
靡迤 即迤山。周东迁,赐秦襄公地八百里,东至迤山,去县西南二十五里。
穆公城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南面各崇一丈五尺,东北面无墙。
直市 在县南东北六十里,秦文公所创,物无二价,故名直市四面墙,崇一丈五尺。
雨金堡 在县东北三十里,周八百步。有一泊,每天雨水流入,似金色,按史记秦献公十八年雨金,栎阳今地,即古栎阳界。
频阳故城 在县东北五十里,秦厉公于频山之南,筑城曰频阳。
王侯堡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即剪屯兵之所,又庄子镇,有王剪别业地。
华阳 在县东南三十里,始皇二十三年李信伐楚败归,时王剪谢病,家居。始皇疾驾入频阳,手以上将印佩剪身,授兵六十万,始皇回銮后,三日剪发频阳。始皇降华阳公主,简宫中丽色百人,为媵北迎剪于途。兵期孔棘诏,即遇处成婚。剪行五十里,遇焉。列兵为城中坚,设锦幄,行合卺礼,信宿公主随剪入都,诏频阳别开主第,今名相遇处为华阳。
怀德故城 在县西南五里,周三里,汉高帝于频阳置怀德县,谚曰:怀阳城。明隆庆中渔子见河桥下,桩似柏者,数十水。北二门,石自崩岸中出,盖怀德桥门故址。西抵浮山之阴,为薄太后花园,汉引文昌渠水灌之,利不及民,今始疏以灌田,晋即怀德故城,改为富平县。
图书冢 在县东四十里,王剪墓。左侍六冢,传为六国图书,岁二八月初,人望其墓,若海市状。城郭车马交错其上。
乐视台 在县西南二十里,世传汉武帝游乐其上,今废。
土门城 在县东北六十里,苻秦于频阳,置土门军,又西五里为马圈,即土门,马厩,所后魏于此置土门县,唐咸亨中,改为美原县。
中华郡城 在县西南三里,石川河之阳,后周闵帝置,有二石人,卓立。即郡门所在,人称为石婆娑原。
义亭城 唐开元间徙富平于义亭城,即今旧县地,盖古之乡亭也。里曰:义邻在县东北十里。魏徵故里 在县境,宗支碑石尚可诵读,左有鹅鸭池。
八公堆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其堆两畔各有小谷象,公字中心有堆。故曰:八公堆,即宋贺师范结营以战处垒壁,至今尚存。
古蜂洞 在月窟山东,洞在悬崖蜜流如瀑布。田家营 在县东,元张思道屯兵处,城址犹存。军寨 在浮山南面东十里,宋张魏公浚立寨处。
苏尚书宅 在弘化坊宅,门狮腹镌云:明昌元年苏仲苏千明,隆庆初,耕者获银觞于宅隅,铭如狮腹。
唐田真人故里 在县北十里。田村真人颐养于美原东之永仙观,即登仙处。今流曲堡董村两田姓皆真人裔。
掘陵原 在县治南,亦名强梁原。又北二十里为旷野原,世传周宣王田猎之所。
五烈女遗迹 在箭头谷西五里,五女遇红巾贼,不屈而死,遂为冢旌之。
盘龙书院 在县西南二十里盘龙寺。明刘士龙读书处。
醴泉县
塞门 在县东北七十里,《水经注》云:泾水出山之处,在九嵏山东,仲山之西,谓之谷口。即塞门也。汉《郊祀志》公孙卿言:黄帝升仙于塞门,疑在冶谷水出山之口。
谷口城 在县东北七十里,去旧县北四十里。汉太初元年改池阳为谷口县,王莽曰:谷喙,今故址尚存。
古县城 在县北十里。
温宿岭 在县东北四十里,汉温宿国人内附,牧饮于此,西魏武帝于谷口置。温秀护军,唐武德元年析置温秀县。
旧城县 在县东南三十里,馀宽一百步,有六骏,昭陵二图碑,至今存。
唐醴泉城 在县东北十里,即古仲桥城。贞观十一年置,今为汧北镇。
醴泉宫 在县东南三十里,汉宣帝闻泉,味如酒,因以建宫,唐贞观间重修,县因以名。
昭陵下宫 唐太宗陵寝宫也。在九嵏山陵之右腋,后经野火宫燬,贞元十四年欲复置。廷臣集议移置瑶台寺侧,去陵一十八里,周围一百二十步,今并寺废。
建陵下宫 唐肃宗陵寝宫,在县北三十里,今废。
玉仙观 在醴陵。相传古仙王子乔所居,有玉像一躯。
敬德洞 在县北五十里。
烟霞洞 在县东北五十里,郑子真啸傲烟霞故迹。
商州
商塞 史记秦孝公十一年城商塞。
雍商 晋武帝泰始五年置,以属雍州部故名。商洛县 以境有商山洛水故名,今商洛镇。菟和山 在州东。《左传》哀公四年,楚司马军于菟和,今资峪岭。
三户城 丹水县北,有三户亭,《竹书纪年》壬寅,县河入三户郭,楚人三户亡秦,即此。
顺阳 即南雍,汉建。业中割南乡石壤为南乡郡晋改顺阳郡。
南乡故城 濒丹水之阴,系晋兴宁末。上洛太守王靡之改筑城北,半据水中,左右夹溪春夏水涨,望若孤洲。
丹水城 丹水在城南一里,吕氏春秋云尧有丹水之战,以服南蛮疑即丹朱所封者,史记汉高入秦,王陵起丹水以应之,故水侧有王陵城。《水经注》云: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出郛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步行水上,丹水县以此名。
商封 《世纪》云:尧女女罃,舜次妃也。封于商,生九子,《路史》云:商洛有尧女墓,今城东有九子墓,是矣,又云女罃生义,均及季釐义,均封于商,曰商君。
商密 周礼职方氏分九州为商密之地,杜预曰:丹水县西南有密乡,楚申息之师所戍也。白羽城 在州南,即修阳故城。《左传》昭十八年
楚使王胜迁许于析出师,以临上洛析,即白羽也。在修水北,故曰修城。史记楚襄王元年,秦出武关,有众五万,取析一十二城。
苍野聚 在州南百四十里,《左传》哀四年,左师军于兔和,右师军于苍野,史记秦孝公十一年,城商塞,曰峣关,曰武关,曰白羽城,曰苍野,聚皆称险要。
商于 今有商于驿在州西五里,秦孝公封卫鞅于商,于号曰商君,丹崖山东南有南乡,郡割南乡石,以为城。晋宣帝孙畅封顺阳王,因立顺阳郡,城南门外,旧有郡社,柏树大三十围,萧忻为郡伐之,有大蛇从树腹坠下,长三丈,群小蛇数十,随入南山,声如风雨,伐之。次日忻死,兴宁太守王靡之改筑。今城城北,半据水中,左右夹溪,溪深长及。春夏水涨,望若孤洲,两悬之涧,历于中北,所谓商于者也。
高车岭 在州北二里,相传汉高后使张良诣迎四皓之处。
商颜 汉武帝时,临晋民引洛水,在商颜下岸善崩,乃凿井,深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不相通。宋邵雍诗。云:十舍到商颜,虽遥不甚艰,东西愬洛水,表里看秦山。文献通考有商颜,杂录二十卷。
刘岭 在州南三十四里,岭甚危峻,万木森罗,唐高太素结庐于此,有报时猿。值子午二时,猿即鸣啼,其馀为凝碧池,清心亭诸胜,温庭筠有诗。
石佛湾 在州东五里,其洞曰石岩,泉曰东溪,李太白有题东溪幽居诗。
红崖冶 在州东十五里,其地产铜,旧有钱官与洛源监,同为采铸之所监,去冶三十五里。仙娥驿 去州十五里,对仙娥峰而名也。峰西岩洞壑幽邃,李太白尝游焉。曰: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白居易过驿诗云:溪上邮亭气,早秋树边溪,色绕床流。有崇明禅院。唐敕建,下临丹水石洞相接。宋知州事王禹偁作西岩冷溪,会集五县令,登舟赋诗于此。
迎翠楼 在州治旧城,上取李白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语也。
卢氏县 旧属上洛,隋割属河南今仍之。武关 秦之南关,昭王伏兵于此,诱楚怀入,执之不归。
少习 即武关。《左传》哀公四年,将适于少习,按杜预注曰:少习商县东之武关。
上洛县 《竹书纪年》周威烈九年。楚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是也。
上洛郡 晋置今商州。
荆州 秦苻融遣苻菁掠上洛于丰阳县,立荆州,今山阳丰阳关。
朱阳县 属上洛,唐割属河南朱阳川。
阳亭县 州南有阳亭聚。
丹水县 西汉名汉纪。王陵起兵丹水应汉。即此今山阳竹林关。
南阳县 隋开皇初入丰阳县地,今山阳。安业县 唐析丰阳地,为安业县,后改乾元,今镇安。
乾祐县 东汉名,今镇安新猪坪。
曼川县 隋并入上津,今山阳曼川关丰阳关地。
上津县 隋置属上洛,郡明时割属湖广,今仍之。
酂城 永嘉中,丹水浸没,永和中徙至南乡故城。
镇安县
蛮王砦 即曼川古蛮子之国,《左传》哀四年,单浮馀围蛮氏蛮溃子赤,奔晋阴地。
古洵阳 汉洵阳地,唐之安业县也。万岁通天元年,析丰阳置安业。唐府兵之制,商州有二。曰洵水王京。
乾祐旧县 在县北八十里。宋知永兴军寇准得天书于乾祐山,即此。元至元丙子,县废。圣灯崖 在县南百五十里,云盖寺侧,清夜有圣灯,自崖畔出。
建安废县 在县北五十里,即野猪坪。
雒南县
上洛故城 汉上洛县地,晋之拒阳县也。隋开皇间改今名。治在清池。《川郡国志》云:南齐有上洛郡,领阳渠,今按上洛旧,废为镇。今即阳渠,复设雒南县。
元扈 河图玉版云: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
之。《黄帝录》云:帝在元扈山,左右百二十人,有凤衔图以至帝前,再拜受图。今按元扈距县西北一百里。
墨洞 却川北有墨山,绘䌽奋发其黝,若墨,俗谓之墨洞。
王家庵 相传为王景略避乱之处,今亡。五仙窑 在卢陵关西石室,弘启樵者见五老奕,其中饥取甘松啖之,酌涧水嗽齿。薄暮招鹤乘之而去。
藏修洞 在县东郊外,陈图南藏修于此,后乃之华山。
书堂 在县北二十里,谓之书堂山。世传张良辞汉读书其中。
香山 传为仙人王子乔隐处,下有太子坪。玉虚洞 在罗家沟之后山。明万历十三年,僧耕田山下,见白兔匿其间,发土洞,辟深五里,许高二丈馀,广可容千数百人,燃炬而入,行五十馀步,陟一山下,见莹洁光灿如瑶室。玉府石乳垂而凝者,长至丈馀,小有如翎孔者,薄有如蝉翼者,散有如霜飞,而著林木者,而壁之两旁,酷似妆塑,所谓普陀山,而真境,自然非妆塑能及。乳脂积其下,或如狮而踞,或如象而服绣,或如异兽而奔驰,或如柱而峙,或如塔而有级,或如栏杆而玲珑,或如山而蒙初雪,或如僧伽瞑坐而三五相对,中有水积为池,水与石平,而石瓣皆成莲花形,浸于其中,顶有一穴,不可探。旁有二岔,幽深不可入,非神力无能为之,洪令名曰玉虚。
希夷洞 宋陈希夷藏修于此,后徙华山,有石床石枕古迹。
银洞沟 每天爽气清,沟吐白气,如练长几竟天,殊为奇绝。
茶臼山 山巅石腭齿,齿有臼二三,可受水数升,口圆底剡,受杵处,光洁泽滑。相传仙人捣茶其上。
老君峪 在东红崖中,老子避周乱,入函谷,尝过此。今石土,犹有青牛足迹,土人为庙祀之。灵峪口 洛水经其山下,大禹时神龟负图,授禹于此。
王乔山 在冢岭南仙人王子乔,曾隐其上。秦王川 唐太宗游猎至此,今有秦王庙。大渠川 即洗马河也,以樊哙洗马得名。灵泉 灵峪口有石泉,如缶,如罂,泉水上涌,喷溅珠玑,故云灵泉瀑布,其水从峪口入洛。文峰塔 明知县李灿于万历戊午年,筑塔于东山龙首之上,其年,薛敦伦中乡试,陈令应显建三塔于南阜,其年,孙弘祚、陶荫喾、李果珍俱中乡试,其南阜东西二塔,颓圮,今杨令复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