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卷目录

 西安府部汇考十
  西安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职方典第五百卷

西安府部汇考十

西安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通志》州县《志》合载
本府〈长安咸宁二县附郭〉
西安府儒学 在府治东,南宋元旧址,明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重建,大学士商辂记。皇清顺治提学副使田厥茂重修,有记长安咸宁因附郭,每逄春秋二丁统祭于此,启圣祠在庙之东隅,名宦祠,在庙二门外,乡贤祠并在庙二门外。
贡院 在府治西,明景泰间左布政使许资奏建段炅有增修贡院碑记。正学祠 旧在正学书院,明万历初毁,后督学许孚远重修,后复废于兵火。皇清初提学田厥茂改建府学,尊经阁下,康熙二年移祀关中书院。
历代名臣祠 旧在正学书院,田厥茂改建于学宫,今移于关中书院。
道统祠 旧在贡院西隅,今移于关中书院。正学书院 在府治西南,明弘治间提学副使杨一清建大学士,李东阳记。
关中书院 在府东南,明万历三十七年左布政汪可受按察李天麟、参政熊占祥,闵洪学副使陈宇段、猷显等为冯恭定讲学建,岁久,倾圮仅存遗迹。皇清康熙二年尚书贾汉复开拓,重建。
长安县儒学 旧在县治西,即今分守道署,至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徙于府学西,为大门仪门各三楹,博文约礼二,斋旁为号舍敬一亭,三楹,筑天梯于面城垣,曰云路,泮池旧在大门外,皇清初训导张弘业移凿于仪门内,井建春风化雨坊于池之上,明伦堂三楹,科举题名在堂东,教谕训导宅,俱在学后。
社学 在县治西北,明万历时,毁金天寺建。咸宁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成化年提学伍福徙府学东,知府余子俊修葺,嘉靖年知府李文极复修,万历十三年邑大夫李生芳重修,十八年知县李得中因其故址,重加修整,大门三楹,二门同东博文斋,西约礼斋,各三楹,东西各列号房,凡十七楹,堂后设敬一亭,万历戊午乡试榜发咸宁脱。左布政使高第作培风脉于二门外,建砖塔城头,巽位,置魁星,楼蒙。宰王绍徽记厥,后数罹兵燹,宫墙倾圮。皇清顺治十二年邑令余国柱捐俸,庀材,绅衿各输赀助,工而堂序为之一新,邑人韩文镜记,康熙三年,知县黄家鼎捐俸重修,有记明伦堂五楹,教谕宅在敬一亭东,训导宅在教谕宅后。鲁斋书院 旧在县治东,元延祐中为儒臣,许衡建,今废。
学田 按院学租地一顷二十九亩五分零,租每年夏徵小麦三十四石八斗八升三合,秋谷同学院学租地六顷四亩七分零,租每年夏徵小麦一百二石五斗四升三合,秋谷同。
外州县
咸阳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洪武间,县丞孔文郁建,天顺二年知县贾任重修,博文斋五楹,今圮,约礼斋五楹,泮池,大成殿五楹,东庑,西庑,棂星门,戟门三楹,明伦堂三楹,今废启圣祠在大殿西,尊经阁五楹,在旧城址上,文昌阁在启圣祠前,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教谕宅在明伦堂西,训导宅二在教谕宅左右,今圮。学田 提学道原置学田三十亩,因渭水崩,实在地七亩,夏租小麦一石四斗,秋租粟谷二石八斗,充发。学田一十七亩零,夏租小麦三石四斗四升,秋租粟谷四石,以上共地二十四亩二分,小麦七石八斗四升,粟谷一十二石八斗。兴平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洪武时知县沈讷建,成化时知县王琮修,弘治时,知县朱瑄建,后号,正德时知县李应阳改教官宅,增讲堂,嘉靖时知县郭孔完又修,前为麟郊凤薮坊,章评书为棂星门,庙门左为儒学门,大成殿左右两庑,
明伦堂,有卧碑,东西为博文约礼斋,为号房,后为敬一亭。
社学 旧在县西门外,久废,知县章评修于县学南,正堂五楹,寝堂五间,东西号四间,马嵬店及各乡村社,学俱,知县章评建,后废,顺治十五年知县徐开熙权借保宁寺为学,复建旧址。学田 四十亩在四门城下,知县章评议以借诸生,月考之费,今废。
临潼县儒学 在县治,后明洪武二年建。北抵于城南,接于庙东西九十步,南北共计一百五步,博文斋约礼斋各三间,门坊三,东曰:义路,西曰:礼门,中曰:教育,英才,明万历十二年,知县刘聘建,号房于两斋南,东西相向,各九间,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阁后筑台,与城齐上建敬一亭。五间。生员王松所造。堂东为馔堂,礼门西为学仓,外号数十馀所。嘉靖年弟子员犹诵习,其中射圃一区,亦皆废,崇祯七年,邑人周观察倡建魁楼于堂东南,培风气也。学门旧在棂星左,今移于右,西向达于中街,南路遂塞,大成殿。明成化元年知县刘聪修,广为五间,未就,知县高恒继成之,东西庑各十七间,棂星门六楹,戟门四楹,中凿泮池,周五丈,桥亘其上,引温泉水贮之,神库在殿东,神厨在西庑,万历十二年知县刘应聘重修,万历四十年知县李经礼于棂星门外,环石栏街南,辟地为青云路,天启三年知县王佐筑大成殿基,而增置焉,明伦堂五间,旧制启圣祠在庙东隅,名宦祠、乡贤祠俱在庙西。社学 在县西北。
高陵县儒学 在县治北,宋绍兴二年,知县朱革建崇宁,四年知县范栋修。宋季毁,元中统初,县丞张鼎更建,明洪武六年重修敬一亭三檼,在明伦堂后,嘉靖十年知县杨刚建二斋,皆五檼,教谕高俦。所建大门一檼,其西有坊,曰:育贤,今废,外号舍及馔堂,在神厨之东,射圃在神厨东北,学库在东斋南,司吏无房,借之以居,于是礼器典籍多散逸,至学仓,又借东庑之南焉。皇清顺治十八年邑人李原茂捐资,增修大成殿五檼,在学左南,面戟门三檼,东西庑皆七檼,棂星门直达东街,明弘治六年知县杨舟改棂星门,壮丽倍昔,神厨仍借西庑之南,馀神厨在东序之东南,北面宰牲房,在其北,后废。多借宰于观德堂,至知县邓兴仁皆重修,改修两序之基,皆用砖甃,明伦堂五檼,嘉靖四年知县邓兴仁又移堂于北,丈馀,及两斋皆改建之。启圣祠在东庑,东名宦祠、乡贤祠,俱在大成殿之东。
渭上书院 宋延祐初建,见元学士萧㪺所撰三原学古书院记,当在县南渭之北。干,或疑为杨文康筑,然潜斋隐处者也,是未可知。
社学 旧无定所,明弘治初,知县刘安建于阴阳学东一檼,是在城社学也,然既久,颓废。至知县邓兴仁改建于西街,西偏三檼,其诸里社惟东吴者在店子头,西吴者在湾李之东,庆丰者在魏村,安信者在晋文公祠之东偏南面。鄠县儒学 旧在城外,明洪武初教谕,张绅移建县署西,永乐间,教谕方蕲训导冯翊重修,正统十二年知县徐纯重修,棂星门三楹,泮池旧在门内,知县王九皋修长三丈,阔半之,深一丈,建桥于其上,凿井于其旁,崇祯十一年知县张宗孟移之门外,制如旧门内东旧有文昌阁。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康如琏移建城东南角仪门三楹,大成殿五楹,康熙十七年知县曹尔弼重修两庑各十楹,明崇祯十一年知县张宗孟重修明伦堂,在大成殿后,明嘉靖丁亥知县康天爵撤旧堂,作新堂五楹。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魏似韩重修,堂东西为博文约礼斋各三楹,堂后为敬一箴亭。
社学 明万历四十六年,重建五十四处。学田 旧额学道置买,计地三十七亩五分,徵夏秋租粮,豌豆粟谷二十二石五斗,佃户张准等因租重,告减七石五斗,另将张篆等首报无粮地一十七亩三分,该租七石五斗抵补减过额数,各佃租户赴本县预备仓交纳,支给贫生。社田 本县义民鲁自庆等舍地,井首报无粮稻旱地,共一顷四十六亩一分,纳夏秋租,麦谷稻粮共五十石六斗六升零,地户赴本县预备仓交纳,候支给社师。
蓝田县儒学 在十字街西,明洪武十年建。正统八年知县王禧修,嘉靖六年王科改作未竟,迁去,二十八年巡按程軏增修大成殿。在于明伦堂之西,正堂八楹,东西庑各八楹,戟门棂星门各四楹,泮池周围有石栏,正统八年王禧建,
修明伦堂。六楹,主敬行恕斋各四楹,敬一亭在明伦堂西,嘉靖九年韩瓒建启圣祠在学门东,名宦祠在戟门外,左乡贤祠偏右,明伦堂西为文昌祠,后为尊经阁,万历年李景登建。
瀛洲书院 唐瀛洲学士李元通建,在县南,明弘治时邑令任文献,复葺之。
芸阁书院 宋吕与叔建,在县北五里许。即今吕氏祠故址,明弘治中邑令任复葺之,提学王云凤扁其额曰:芸阁书院。
社学 旧制各里皆设,今尽被侵废。
学田 明万历二十七年,督学李发银一百两,买到樊王里民人韩达等白鹿原旱地六十亩,每年租,小麦八石三斗三升零,谷一十三石八斗三升零,储预备仓,以赡士之贫乏者。
泾阳县儒学 在南门西,明洪武间知县张师孟建,东抵街,西抵射圃,后民居。天顺初主簿潘敏修学址,故促敬一亭后,仅数武。嘉靖末知县朱友达拓之,建尊经阁,亦卑陋,万历三年知县傅好礼又拓之,崇祯五年知县梁士淳重修。皇清顺治五年知县张应召重修,黉宫前逼城。明嘉靖间地震,城圮。知县钟岱拓其址,修之,为半规状,万历四年知县傅好礼凿其南为池,引泮水环,而注之,崇祯五年知县梁士淳重修。皇清顺治五年知县张应召重修,有碑记,启圣祠在学右射圃前,名宦,乡。贤祠在棂星门内,东西庑文昌祠在学门街东,魁星楼在庙前,东南城上。知县王际有修。
社学 《旧志》明初共四十有四处,散在各里,今俱已久废。
三原县儒学 在正街谯楼,南距庙一百四十馀步,旧在大成殿后,狭隘弗堪,明洪武二年县丞仰山即旧洪福寺基址,改创于县治右,元大德十年镇人张德明重修,县尹郭真始构大成殿三间,后长安王天民增建戟门两庑,至正十年县尹李诚修,二十八年河南行省左丞陈思道重修,明成化十二年知县李景繁改造大殿五间,并造圣贤座龛祭器等件,壮丽逾前,明伦堂五间,进德修业二斋,各五间,仰山改建万历间温恭毅,重修明伦堂,创建尊经阁,藏名书万卷,令博士弟子诵读焉,门人来复,撰藏书引。学古书院 在县治西,北元延祐七年邑人李子敬建,至正十八年废,明弘治元年复建。弘道书院 在县治北,明弘治间建,邑人王承裕与从游之士,讲学于此,副使王云凤记。学一草堂 在河北温恭毅聚群弟子于此,课训艺业,取一贯之义为名。
盩厔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元大德十一年建,明洪武四年修,中为堂,后为尊经阁,知县郏训邑绅焦蕃共成之,左为敬一亭,知县何起鸣立前为博文约礼二斋,又前为仪门,大门外为泮池,池南为云路,上有亭曰:登龙。天启二年知县梁克顺,崇祯四年知县田时畅递有修,举自明季兵燹燬,仅存礼殿而已。皇清顺治八年知县张成功修复,以神道纡曲,废射圃地,辟除草莱,大启周行百堵,始兴,旋以行取去。十六年知县骆钟麟重建,又加扩焉。
文庙元至正七年知县王渊修葺,明弘治十五年
知县萧选更建大殿,正德十一年知县吴愚重新之两庑,弘治十七年学使王云凤撤东岳庙,两廊为之前为戟门,今为中和门,又前为棂星门,戟门,左右为乡贤名宦二祠,省牲所后为启圣祠,前为文昌阁,泮池西为博十宅。
集贤书院 明嘉靖三十五年,知县李春芳以仓右旷地为之方,构堂寝、会行,取去。四十二年知县何起鸣增修,加饰,额曰:集贤今圮。
社学 旧四十里各设一学,日久荒废,乡村无有在者,惟西关里一学存,今圮。
渭南县儒学 在人和街,明洪武初县丞吴云建,成化九年知县周宁拓修,中为堂,前为仪门,知县赵云程建又前为大门,知县王宫用建堂,后为尊经阁,知县梁许建敬一亭,今缺堂前为斋二,知县张栋建仪门,内西南东向为号房六檼,亦张栋建。万历中杨所修加葺大成殿,在学东门垣,联属唐尉迟敬德监造。宋元相继修葺,明洪武初县丞吴云增修,后风雨毁败,成化中知县周宁撤而改造之学,使伍福为记勒碑,其后知县杨同王,鉴梁沂辛万钧相继补缀,嘉靖乙卯地大震,尽圮,越二年,知县王宫用鸠工经始明年,升去,知县赵云程继之拓基,崇宇焉。殿东西偏为祭器库,自两翼而南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戟门外为启圣祠,棂星门内
左右为名宦,乡贤二祠。
五凤书院 在太宁宫左边,五指山麓,邑令张联第创建,开爽清幽占一邑之胜,是年乡榜中式五人,五凤之应也。
正学书院 在北关史义伯讲学处史修大成礼乐教习诸生,遗响驻屋壁间扣之,辄有琴音。社学 按《旧志》:在城隍庙前,左右各三檼,明正德中,知县王鉴改建,后废。万历中知县杨所修葺,复又赤水城,店仓头下邽田市,故市董,村凭信上涨,渡独孤庄,盈田坊果园北,志道诸里,各有社学,乃成化中知县周宁创建,今尽废矣。富平县儒学 在县治东北,明洪武三年主簿陈忠信建,天顺五年知县王杰修,堂五楹,成化十八年,知县张本建东西斋各五楹,弘治间县丞司珉主簿张凤修仓八楹,厨三楹,号十四楹,弘治八年知县李良建,万历七年知县刘兑修文庙,在县治左,洪武三年,主簿陈忠信创建。九年县丞芮弼,天顺三年知县王杰成,化元年知县凌云,弘治六年县丞司珉,正德六年知县刘藻相继修后,地震圮,知县赵桐草创之,史灿重修。万历间知县刘兑甃以砖,明伦堂五楹,弘治五年,知县陈润增建,嘉靖三十五年,赵桐重修,后颓败,万历间知县刘兑增修,堂后即敬一亭,亭后即尊经阁,堂左为魁星楼,启圣祠在。文庙北,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二祠。
社学 在县迎恩坊,今废。
学仓 初在明伦堂后,明嘉靖间,知县赵桐附入兴国寺址。
醴泉县儒学 故在旧县治东,南宋皇祐间,殿中丞薛周创建,明洪武四年移至今治东,弘治十年,督学杨一清迁于新城南门内,东抵文庙,西北抵民居,南抵大街,知县王锡买民田,建东西斋十间,育贤仓三间,号房二十四间,振教成贤坊一座,道义门一座,学门三间,西有射圃。十五年知县李用来继成其工,嘉靖九年乾州同知刘茂资增置敬一亭三间,立石碑七座:于堂后,大成殿在学东左,右库房,藏祭器,戟门三间,两庑二十六间,棂星门三间,旧泮池在棂星门内,知县萧如尹移置大门外,买民地,凿大池,甃以砖石,面作明堂,极其开爽,巽隅有文昌阁,离方有魁星楼,明伦堂五间,知县王锡所创。文庙东为启圣祠,后徙于后戟门外,东西为名宦
乡贤祠,明伦堂东西为教谕训导宅。
星聚书院 在新城西北隅,邑人郭玉柱建。社学 旧在城铺西,知县张大美移镇门寺右。学田 旧有六十馀亩,系提学臧捐俸,置买以为贫生婚丧之资,明崇祯六年邑令借绝军变价之说,尽行变卖,复夺郭宦地,若干亩抵之。商州儒学 在州治西,明洪武年建。成化年参议崔忠修大成殿五间,两庑各七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架,泮池有砖,桥石栏,明伦堂五间,两斋各五间,会馔堂五间,俱弘治中知州王瑀修。癸未城破,仅明伦堂存,室后为敬一亭,书籍库在东斋下,祭器库在西斋下,启圣祠旧在棂星门东,后移大成殿西,殿左为尊经阁,名宦乡贤祠在启圣祠旧址,仪门西为学正宅,前为训导宅,一在棂星门西,今俱废。
商山书院 在州城北,大云寺下,明嘉靖间抚治郗某建。
社学 明初城内东文昌祠,大清观,西文昌祠,大云寺,四处。万历以后,东止文昌祠,西止儒学,右壁仓帝祠,各乡社学,俱在寺庙,今尽废。学田 明万历二十四年,学道发缺廪,银二百两,买君子涧,资峪沟桃花铺地,花铺地五段,除粮站外徵,夏麦秋租四十六石六斗三十三,年详允折价,每年夏秋二税,共银二十五两六钱,今除荒芜外,每年资峪铺取租石馀。
镇安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景泰间建,正德六年知县俞鼎重修。〈按《镇安县志》阙其详无考。〉雒南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洪武三年建。堂前为仪门,为大门,后为敬一亭,亭左为书房,射圃及观德亭,旧在学后之北山,久废,大成殿东西下为两庑,前为戟门,为棂星门,知县洪其道于棂星门外,创腾蛟起凤二坊,展泮池,而阔之,横三桥,其上周以石栏。知县陈应显易三桥而一,之自逆闯陷城,焚毁,知县畅体元率众营建,正殿,棂星门,戟门,两庑俱成,明伦堂圮,畅令重建,启圣祠在庙后,东北畅令重修,名宦乡贤祠俱。县令洪其道建,堂右为教谕宅,训导裁宅废。社学 旧在东西关,久废。
学田 在西关外。
山阳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成化十五年知县杨隆建。〈按《山阳县志》阙其详无考。〉
商南县儒学 在县治之南,明成化十三年创建。〈按《商南县志》阙其详无考。〉
同州儒学 在州治西,南宋庆历间建,元季燬。明洪武三年同知柳权重建,天顺间知州钱茂律建,号舍,嘉靖中知州刘启东增建,后圮。
文庙两掖各有廊三楹,属于庑庑各十五楹,复有
廊五楹,折而属仪门,门四楹,南为棂星门,为泮池,知州郑璧曾浚砌缘以砥石,棂星门内西偏。故有宰牲房三檼,今废。明伦堂五檼,有轩,有露台,有斋,左右各五檼,堂后为敬一亭三檼。亭后左右廊,各六楹,皆甃以瓦,又后为尊经阁,高三丈有奇,启圣祠三楹,在腾蛟坊东之衡巷,巷南为文昌祠,祠东为射圃,启圣祠、东为名宦乡贤二祠,起凤坊西为学正宅,北为训导宅。
社学 明嘉靖二十九年建,凡十六所,所各有教读,以教乡民之子弟,今惟德政里在州治前者,存。其在西关与堰头,周坻,南胡方,社新庄、马坊头草、桥新桥、苏村、户军寺,前九龙、南庄、吕曲各村者,俱废。惟教读或时设。
朝邑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建。
文庙元知县成好德。明洪武初县丞卞礼先后增
葺,前为戟门,为棂星门,戟门东故有射圃,及观德亭,并圮,明伦堂左博文斋,右约礼斋堂,后为敬一亭,地震,圮。知县郭实起东庑之左。
社学 凡三十一所,在城南者一,其馀散在四乡,并久废。
合阳县儒学 在县治南,宋元祐六年知县李百禄建,明洪武二年知县徐原重建,正德七年知县张纶以其逼于民居,易地扩之,学左右有礼门,无义路,且缺泮池,万历间,邑参政范燧捐宅基,易地增设焉,且建楼,泮池,前名魁星。
文庙在学之右,万历年知县刘应卜恢扩坊宇。皇清庄曾明重修,门庑殿,堂明,伦堂,后即尊经阁,邑参政范燧建启圣祠,在庙内,范志懋拓其基,庄曾明修,名宦祠乡贤祠在戟门左右。
书院 在学南,明隆庆年知县李希松建,今改为公署。
社学 在县东。
学租 原额夏粮共小麦二百五十五石二斗,每地一顷,该小麦二升零,秋粮共米二百六十石,每地一顷,该米二升一合零。
澄城县儒学 旧在县西门外,宋大观元年建,明洪武六年知县王秩重建,嘉靖甲辰知县郑光溥撤旧新之,戊申知县徐效贤环筑土城,以严捍卫,庚戌知县敖佐建号舍,嘉靖十年知县洪廷玉建敬一亭三檼,万历十七年改移学宫于按察司,居城北卫之左,崇祯七年流寇焚燬东庑,知县傅应凤建大成殿,五檼,东西庑各七檼,戟门三檼,柱以石棂星门三檼,明伦堂五檼,在庙后东,博文斋五檼,西约礼斋五檼,庙左启圣祠三楹,嘉靖十年建泮池,左有名宦乡贤二祠俱。嘉靖己酉知县徐效贤申请创建。
社学 在县治前左,西向,明弘治间知县杨泰徐政相继缮修。
白水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间知县张三同建,景泰初知县盖援成。化间知县韩睿相继增修,大门四楹,二门四楹,中甬道,东西斋各六楹,祭库神厨各三楹,前为聚奎坊,后崇台,有文昌阁,南濒城为。池东南,城上为魁楼,东南隅为大魁楼,大成殿前为崇台回栏,东西为庑,各八楹,庑尽为戟门四楹,由石桥度,泮池为棂星门,左右藩以令辟,南树塞塞外为云衢坊,明伦堂五檼,正寘石刻朱文公太极图说殿后启圣祠三檼,祠东为敬一亭,西北为射圃亭,今废。戟门东西为名宦乡贤二祠,大门东为教谕宅。明德书院 县令王无逸建,后改祀杜工部。社学 按《马光禄理记》周氏创,今废。
学田 《元至正记》学田四顷九十亩,龙山村四顷,子阿村九十亩,碑存。
韩城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知县周吉诚重建,天顺六年知县王鼎修,学前东有圣域坊,西有贤关坊,南有屏,大成殿在明伦堂南,东西为庑,各十三间,前为门,又前为棂星门,庙东有牲舍,神厨俱西向,环庙为路,东曰由仁,西曰行义,由仁路之东,为射圃,亭北为文昌祠,启圣祠在行义路西之北。名宦祠在厨舍之南,乡贤祠在行义路西,明伦堂左,为教谕宅训导宅,二处一,在文昌祠东,少南一在启圣祠西。华州儒学 在州治东,元皇庆中建,明洪武三
年知州胡惟俊重建,天顺元年知州杨胜贤重修,正德十三年知州桑溥修,嘉靖三十五年知州朱茹修,按察使乔世宁记,有三斋,有东西号舍六十间,在两庑之后,有会馔堂,官厨又有学仓堂,厨仓有射圃,在学门右,有敬一亭。在教官宅左,文昌祠在。
文庙东,明伦堂,后有尊经阁,左右有名宦乡贤祠,
后有学正训导宅。
华山书院 在儒学北街,知州朱茹建,明进士赵儒记。
社学 在州治前之东四十一里,各有社学,设教读四十一人。
华阴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二年县丞王文明建,阔三十七步,长一百三十步。皇清顺治十年,知县叶舟修,十七年刘瑞远重修,号房翼列各十间,前为仪门,知县晁尽孝、阎仲宇、今令王九畴继修,学门二。
文庙六楹,东西庑十四间,后有射圃亭,今久倾圮。
前棂星门四楹,中为泮池,上为桥前,令李承科葺,又前戟门三座,明伦堂六楹,在殿后学谕,张煇书其屏曰:天之视听在此,人之表率在此,道之明晦在此,世之隆替在此,左右两斋,各四楹,后为敬一亭,直达尊经阁,阁自万历中,始殿东上左为启圣祠,东左为文昌祠,名宦乡贤二祠,在棂星门左右堂之左,右为教谕训导宅。四知书院 在县东二十里,泉店王令九畴建。社学 一在城隍庙左,一在西关,今俱废。学田 明万历三十年督学使臧尔,劝发银一百两,置本县学田,地四十九亩五分四厘八毫,岁输租麦谷二十九石八斗一升九合二勺,备周恤贫生之需,盖盛举也。
蒲城县儒学 在县治东,后周广顺三年建,明洪武二年主簿曹秉彝教谕刘矩重建。
文庙正德间张锾创戟门,两庑,明伦堂,嘉靖间杨
仲琼置刻朱子书,易系辞置东西斋,及讲堂东西号房二十间,今无。县尹李全建敬一亭,重饰讲堂,仓库宰牲神厨神库,今俱无。殿东北为启圣祠,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堂西为教官宅。社学 在县治前二十步,西向,旧五十五里,各有学,后废,所存者,县内一区,今为马房门巷。学田 在浩泉里。先三十八亩四分零,明万历丙申督学沈季文置,后四十亩。丙午督学祁光宗置,至戊午督学尹准赎回,王立德原地一十一亩,今见在地六十七亩零。岁收夏麦一十三石四斗九升零,秋谷二十三石九斗八升零。耀州儒学 在州治北,城下宋嘉祐时,知州史炤建。元祐中知州王瑛修,元末燬。明洪武三年知州魏必兴再建,成化十一年知州邓真,弘治八年知州任奎相继增修,东西号舍四十四间,仓房吏舍共六间,今尽废。中门左右门前为大门,嘉靖三十三年知州李廷宝于学前建射圃厅三间,次年地震,圮坏。廷宝修葺两斋,增高大门。三十九年知州江从春始大修,举改建敬一亭。亭后建尊经阁。作泮池,南建石坊于门左右。
文庙前各建石望柱,二石刻科贡题名,复庙学前
隙地,改辟学垣庙,系洪武五年知州魏必兴重建大殿。九年同知陈季镛建,两庑三十四间棂星门,戟门,庖库皆备。宣德四年知州胡思鲁重修,成化十一年知州邓真复修殿,增至七楹。崇四十尺增两庑,各二十楹,修故文昌祠三间,创神厨五间,明伦堂居学中,堂后为讲堂,堂前西为馔堂,各三间。启圣祠即文昌祠,改建名宦祠乡贤祠俱在庙西南,增号舍为训导宅。
文正书院 在北城外,二里,步寿原岩下,故明德寺也。今故塔存明嘉靖二年知州赵时改建,提学副使唐龙记。
社学 明洪武末知州高永登建,其始在州治南。弘治七年知州任奎改建北门内,东小街。嘉靖九年知州陈文学乃徙布政司西旧草场地,今社学独在市里,尚存。各里。中者俱废。
学田 按元至顺时碑,阴载学田六顷,巩村三顷,唐家堰二顷,茹家社一顷,明时尽废矣。同官县儒学 在县治之东南隅,明洪武八年知县鲁俊重建,前为乐育坊。左义路,右礼门,西偏儒学门三楹,万历十八年知县屠以钦建。
文庙五楹,万历四十三年知县刘宪重修,前露台。
左右为两庑,各十楹,万历二十一年知县马铎重修,前戟门三楹,万历三十年,知县董廷范重修,又前棂星门石坊三楹,又前泮池。万历十八年,知县屠以钦凿。二十九年诸士重修,围以棂墙。三十九年知县梁善士修奎星楼,在儒学前
东南半附于城,知县刘泽远建。万历四十三年,知县刘宪重修。殿东博文斋五楹,西为约礼斋,五楹俱知县刘宪重修。堂后为尊经阁,高台覆屋三楹。万历十八年知县屠以钦修,建庙东为启圣祠,偏南为奎光楼,戟门东西为名宦乡贤二祠。堂东为教谕宅,又东为训导宅,今裁前有芹泉色清白,味甚佳。
问以书院 堂三楹左右,号房十间,前为书院门。明万历四十六年,知县刘泽远建,时课士于其中。
社学 在儒学南仁寿坊,隆庆间开大成街并其地,屋宇久废。今遗址尚存。其在乡村者,移徙无定,故不俱载。
学田 明万历三十二年,督学使臧尔劝以百金,檄县购置学田,时无应者。有司权籴谷三百石,贮预备仓,以恤缓急。
乾州儒学 在州治东,南明洪武间建。东西号舍各十间,学右为射圃亭。今废。前为泮池,万历四十四年训导李珍创建。大成殿,学堂左地低下。乡官宋子春输地,以培地脉。文昌阁在学东,
文庙在学左,即宋元旧址。万历二十年知州贾一
敬砖固殿墙,东西庑在左右各十间。天启元年知州周应泰重修,前为戟门又前棂星门。万历十九年,知州贾一敬添砌土屏。四十五年训导李珍创建,栅栏坊于屏左右庙。后建敬一亭。明伦堂居学中,东西两斋,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明伦堂后为学正宅,训导宅。
紫阳书院 元杨奂建。
社学 在北街废。
武功县儒学 在县治东,宋崇宁间知县赵茂建。明洪武初,知县严祀。正统时,知县曹俊重修。
文庙宋知县赵茂增建。明洪武初知县严祀,更建。
正统中知县曹俊葺,明伦堂,正德八年知县刘绍重建,仓在堂西南,名宦乡贤祠,在戟门东西。绿竹书院 在县南一里,明洪武间,提学副使杨一清建。以祀宋儒张载与武功簿张三甫。社学 旧惟儒学,西有故税课局址,至明弘治癸丑知县宋学通以提学条约,则里置一学。又遴选其子弟,可教者,里设一师,时加督课。永寿县儒学 在县治西北,元延祐七年建。致和元年重修,明洪武二年重建,万历十一年移西郊,今迁城内,因兵燹之后,儒学屡迁,终非善地。皇清康熙七年县令张焜目击庙学荒芜人,文弗振慷慨捐俸百馀金,谋诸绅衿,另卜基而创建焉。学田 本县原额学田一顷五十一亩零。徵夏秋租粮麦谷共二十八石一斗八升零,又生员刘可继输田一顷五十亩,徵夏秋租麦谷共五石。各佃户赴本县预备仓,交纳,动给贫生。邠州儒学 旧在州治东,宋庆历中建范仲淹记。明洪武六年判官莫彦英徙州治西,改元万寿宫,为今学有兴诗。立礼成乐三斋儒林门仪门。洪武中建。嘉靖二十四年,巡按御史卞伟修敬一亭,在仪门西,嘉靖十九年州判徐元建。
文庙两庑,棂星门,戟门,洪武中建。嘉靖二十四年
巡按御史卞伟重修明伦堂,在庙后,洪武中建。嘉靖七年知州郝元亨重修,启圣祠在庙左名宦祠,在儒学二门,西乡贤祠居东。
社学 在城内者三,一在南街,一在隘巷,一在西街,馀二十四区在各里地方。
三水县儒学 在县东,明成化十四年建。博文约礼斋各三间,号房东西各七间,久废。二门一座,角门二座,东曰起凤,西曰腾蛟,大门三间。皇清康熙丁未邑尹李弘名重建,射圃在文庙东,久废。文昌阁在庙之东,大成殿七间,在明伦堂之前,明万历癸未改建。东西庑各七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座,泮池一区,太和门一座,敬一亭,祭库宰牲房。庙之左为启圣祠,明伦堂后为教谕宅,教谕宅后为训导宅。
乐育书院 在县北,明万历中文在中建。学田 原额地上,下不等,共二顷七十一亩零。徵租麦一十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谷一十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此项原为赈给贫生之需,馀者变价充饷,今议全裁。
淳化县儒学 旧在县治南,明洪武二十年徙县东,南面城。正德十五年县丞毕经徙县治北。东博文斋,西约礼斋,东西号舍各十间,育才仓在西斋之上,藏祭器书籍。大成殿五楹,东西两庑,各七楹,戟门、棂星门各三楹,墀内有八行,八刑碑宋大观年立明伦堂后为敬一亭三楹。
文庙西北为启圣祠,仪门外东西为名宦乡贤二
祠。约礼斋后为教谕宅,博文斋后为训导宅。长武县儒学 在县治南,明万历十二年,知县梁道凝建。博文斋三间,被焚。约礼斋三间,大门旧三间,今一间。仪门旧三间,今一间。尊经阁一间,敬一亭一间,今俱焚。燬,无存。奎星楼旧两层一间,今亦被焚。燬残坏。文昌宫在大成殿东,正殿三间,献殿三间,俱知县梁道凝建。门楼一座,
文庙旧制,尽焚,止存大殿,后陆续添补,戟门三间,
两庑,东西各五间,俱知县陈所抱建。明伦堂知县梁道凝建。启圣祠一间,知县赵亮建,名宦祠一间,乡贤祠一间,在门内左右。
潼关卫儒学 旧在卫治东,明正统四年都指挥姚深建。后因水患,成化十一年深奏,迁卫治西南。嘉靖二十二年兵备副使周相修东斋,曰志道依仁西斋,曰:据德游艺。前为仪门,又前为大门,门外坊二。东德配天地,西道冠古今。万历十七年,兵备张维新重修,易两斋,曰博文约礼。皇清顺治十七年,兵备汤斌重修。
文庙左右为翼室,东西列两庑,前为庙门,泮池建
石桥,前棂星门,内为神厨,库宰牲所,东西号舍明伦堂,在殿右,堂后为敬一箴亭,左为讲堂。殿左为启圣祠,庙外东西为名宦、乡贤二祠,敬一亭右为教谕宅。
明新书院 在庙前,大理卿张惟任建,冯少虚讲学处。
社学 凡二俱在卫治西,潼水冲毁。
学田 一在阌乡,六十亩。一在太兴寨,一百亩。大理少卿张惟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