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四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四十二卷目录

 汾州府部纪事
 汾州府部杂录
 汾州府部外编

职方典第三百四十二卷

汾州府部纪事

《府志》:周定王二十一年,梁山崩遏河三日不流。晋惠帝永兴二年,大饥。
成帝咸和三年,后赵改元太和时,雹起西河,大如鸡子,平地三尺,行人、禽兽死者万数。
梁武帝大同九年,东魏西河地燄火出。
隋仁寿二年,西河有人乘驴在道忽回风,所飘并一车上千有馀尺,乃坠皆碎焉。
唐太宗贞观八年七月,汾州青龙、白龙见白龙吐物在空中光明如火,堕地,地陷,掘之得元金,广尺长寸。
睿宗景云二年正月甲戌,汾州地震,坏庐舍压死者百馀人。
代宗广德二年六月丁卯,有妖星陨于汾。
懿宗咸通五年冬,汾州大雨雪,平地深五尺。
十二年春正月,汾州孝义县民家,鼠多衔蒿刍巢树上,鼠穴居,去穴登木,贱人将贵之象。
僖宗光启元年,温泉时,属隰州民家有死者,既葬半月,行人闻声呼地下,其家发之,则复生,岁馀乃死。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汾州民郑训妻一产三女。淳化元年八月,汾州悉达院僧智严头生角,可长三寸。
至道二年,汾州民赵演妻一产三男。
真宗景德元年十月,永宁地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永宁地震,弥旬坏城垣、屋宇、人畜死无算。
崇宁元年春正月,汾州地震,弥旬昼夜不止,坏城壁、屋宇、人畜死者甚众。
金太宗天会元年,宁乡县大饥。
熙宗天眷三年,宁乡县地震。
皇统三年八月,宁乡嘉禾生。
皇统间,平遥城遭大兵,援旅五千编户,数百馀家尽为屠杀。骸骨纵横暴野如莽。
世宗大定丁酉秋,永宁州东乡白果地内,产嘉禾四陇茎,长三尺五寸。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汾州蝗食禾稼草木殆尽,所至蔽日,坑堑皆盈民捕蝗为食,或曝乾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
二十三年夏,大旱。
二十六年,汾州地震。
二十九年,饥。
成宗大德七年八月六日,汾州夜地震,畜死甚众,房屋倒塌殆尽,地涌黑沙与水不止,是时,乏食之家记一万三百五十口。
泰定帝泰定元年六月,汾州雨水害稼。
三年,汾州水溢。
文宗天历三年六月,汾州大水。
顺帝至元六年,永宁嘉禾同穗者四。
至正二年,汾州大旱。自春至秋不雨,人有相食者。四年,永宁州嘉禾异亩同颖者,二产于张郴地内。十年五月,汾州雨雹。十二月庚子,汾州雷雨。
十一年四月,汾州地震,声如雷,霆圮房屋,压死甚众。十二年七月,白彪山坼。十二月,雷雨。
十四年四月,汾州地震涌泉。
十五年十一月,汾州桃杏花。
十七年十一月,桃杏又花。
二十六年六月,雨雹。七月,汾水溢。是年,汾州地震。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八月,大雨雪。
英宗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孝义人心忽惊,相传寇至,相与扶老携幼,四出逃避,尽日夜乃止,盖时有土木之变也。
代宗景泰元年八月,霜禾尽杀。
英宗天顺六年,饥。
宪宗成化十七年六月,大水。
十八年八月,大水,永宁大饥。
十九年,大旱。
二十年,大饥,孝义南乡姓姚者,畜一猿,久之甚驯,一日,偕其妻外出,独留猿与小儿居比归支解,小儿入釜炊矣。
孝宗弘治元年,秋雹。
八年,夏旱。十四年六月,孝义大水。
十七年,饥。
武宗正德元年,孝义北关民薛太所居壁上,忽见树影枝叶扶疏,宛然如画,远近闻之皆来观,莫解其由,逾月不见。
三年,永宁知州张克恭获白兔,进献。
四年七月,内绵山水大涨,平地起波丈馀,冲入南城,门几没,民舍迨水涸,民出视之,忽见城外一里许,地裂阔二丈,深不可测,尽泄于此地。
六年六月,黑眚自东来,为状不一人或被伤者,有血痕。居民钟鼓震鸣,通昼夜不宁,至七月方息,是年,永宁大饥。
八年,孝义介休黑眚见于境。
十年,永宁大雨雹伤稼。
十一年,宁乡民大饥。
世宗嘉靖元年,地震。
五年,汾阳大饥,斗粟钱数千,流殍满野。
八年,饥。正月,宁乡大雷雨。冬十一月,孝义地大震。九年,饥宁乡群寇,大起摽掠攻城。
十二年,大饥。秋七月,永宁州大旱。八月,霪雨不止,及晴霜落如雪,永宁禾尽杀,饥民流移相食。
十四年四月,永宁城东四十里,王荣庄民李赛家,牛将生犊,黄气满厩,牛卧终日不能生,既生,形如麇尾,似牛有鳞,家以为怪,弃之。识者曰:麒麟也。负入城。身黄如金,口赤如丹,有司献之,当道厚赏其家为死麟不奏,贮之太原库中。
十七年元宵,东关火,式贤阁灾。
十九年八月中,大水暴涨,自东山至临县城下,并无岸际约高数丈。城内水与城齐漂没民居、器物无数。后南城角毁泄之而出。是年夏,永宁昼晦。
二十年冬,宁乡,桃、李、牡丹花寇至永宁城下,屠杀无数。游骑至汾阳境。
二十一年秋,西北兵大举入寇。
二十二年,孝义县野狐成精,每日至晚,入民家伤害男妇,或抓毁面目。人谓被兵冤魂作祟云。
二十三年六月,汾阳大水,庐舍田亩多灾。
二十八年夜半,介休地大震,民舍多毁,人皆惊怖露处。宁乡,秋,大穫。
二十九年四月初九日,风霾白昼晦冥。是岁,孝义县有自缢死者,发引时人方辞哭棺,忽自开尸,从中跃出。
三十年三月,东关火灾,延及数百家。
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孝义平遥临县永宁地震,其声如雷,地裂涌泉。
三十五年,大水,平遥县溺死七千馀人。
三十六年,旱。平遥乏食,朝廷降宝钞三千八百锭,以赈济之。有百姓过房子女者,官为给钱赎还。十二月十二日,地震,其声如雷,地裂涌泉。
三十九年,永宁大饥。三月至七月,疠疫大作。饿亡遍野,贼发。
四十年至四十一年,宁乡贼发。
四十三年,蒙古逼临县城,抢至三交镇。
穆宗隆庆元年五月,城隍庙灾,适值市会,烧死者甚众。是年,西北兵大举入寇,屠掠甚惨。
三年,宁乡大有年。
四年,宁乡大雨雹。
神宗万历七年,孝义大疫,所伤甚多。
九年,东郭火灾烧庐舍大半,临县春秋,大旱。
十年,旱,大饥。
十一年,永宁大饥,民多流亡。
十二年至十三年,宁乡大饥。
十四年,大饥。河水顿乾。是年,宁乡虎狼下山,近城食人。
十五年,平遥春大旱,无麦。死亡逃散者甚众。
十七年,介休县梁上产芝草十六茎。
十八年秋八月,有兵入警孝义远近惊窜介休县梁上,复产芝。
二十年三月,宁乡大雨雪,秋收。
二十四年,临县春夏大旱。
二十五年,龙起宁乡县治迎宾馆内。
二十六年,介休大旱,民饥。
二十八年正月初十日,汾阳孝义介休地响如雷,自西北起,随有白气一道经天,踰时方散。宁乡风雨时若秋禾穫。
二十九年,汾阳孝义永宁临县陨霜杀禾,大饥。是年,孝义,春夏,旱。秋,大涝。
三十年,孝义县民武惟扬妻张氏一乳三子。永宁春,大饥,人多疾疫。五月,雨雹大如鸡卵。
三十二年,平遥汾水泛涨,径入沙河。夏秋,二禾尽没,农民失望。
三十三年夏,孝义介休大水,民多被害。一日近晚,介休北门吏,见一使客云:留门遂留至二鼓,馀水至遂从门洞中流去,俗皆疑为神云。
三十四年,宁乡县民,高天顺妻,一乳三子。平遥西北乡,冰雹伤禾。
三十八年,介休县瘟疫大作,死伤无数,平遥大饥。四十一年,平遥大水。
四十三年九月二十日戌时,平遥地震,毁屋数百馀间。
四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卯时,平遥地大震,有声如雷,城垣民舍倾塌,居民多被压死。夜二鼓,又震,次月初一日,又震。
四十一年,大水漂没田庐,溺死者甚众。
四十七年,大水。
悯帝崇祯元年冬,介休大雨,冰雪异常。
四年八月,介休霪雨月馀,城垣民舍多圮,宁乡流贼大发。
六年秋,汾阳西南乡如园村,地裂百馀丈,月馀方合。所裂之井,无复水矣。
八年正月十四日卯时,介休地震。十九日夜,空中东北有声如水。一更至夜分方止。人以为城吼。是年秋,旱。
十年,介休春,不雨。秋,多赤头蝇。冬十月,雨大,冰五日。十一年,介休夏旱,无麦苗。六月,每辰东方赤色,秋旱。十二年八月,介休秋雨蝗灾,大饥,多赤头蝇。
十三年春,平遥介休,米一斗四钱,麦一斗三钱。十二月,夜空中有赤光,数十丈,西南起,落于东北。
十四年夏五月至秋九月,大雨频降,米一斗四钱,麦一斗三钱。
十五年春,介休米二升二合银一钱,麦三升银一钱。夏四月,陨霜杀麦苗。秋,旱。九月,淫雨。冬,雨雪异常。十月,宁乡桃李花。
十六年冬,宁乡冰内生花。

汾州府部杂录

《水经注》《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杜氏曰: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绵上。《水经注》石洞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北流径石桐寺西即介之推祠也。袁崧《郡国志》曰:介休县有介山有绵上聚子推庙今其山南跨灵石东,跨沁源、世以为之推所隐,而汉魏以来,传有焚山之事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之民至寒食不敢举火石勒禁之,而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鸡子平地三尺,前史载之无异辞也。然考之于传,襄公十三年,晋悼公蒐于绵上,以治兵,使士丐将中军让于荀偃此必在近国都之地。又定公六年,赵简子逆宋乐祁饮之酒于绵上,自宋如晋其路岂出于西河介休乎。况文公之时,霍山以北,大抵皆边地,与晋都远不相及。今翼城县西,亦有绵山,俗谓之小绵山。近曲沃当必是简子逆乐祁之地。襄公二十九年,齐高竖致卢而出奔晋晋人城绵而寘旃绵或即绵山。今万泉县南二里,有介山。《汉书·武帝纪》诏曰: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地理志》:汾阴,介山在南。今万泉古汾阴地。《扬雄传》: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观八荒,雄作河东赋曰: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于介山。嗟文公而悯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水经注》亦引此。谓晋《太康记》《地道记》《永初记》并言子推隐于是山,而辨之以为非然。可见,汉时已有二说矣。
《旧志》:绵山寒食事相传已久,说者以唐人禁烟讹为子推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及建昌宫初过寒食一百六之句引为证佐,然子推庙祀今处处有之邑西门外祠传自金元有以也。绵上每岁清明尚寒食三日,其情甚苦,岂唐禁独留一邑乎。陶西南窑头诸村以近绵山尚存此俗盖贞士之遗风感人如此。李文正《西涯乐府》云:五龙上天,一蛇蛰。绵山经月火不灭,君侯深恩翻为仇,不如放作山中囚。君侯有臣一非少贪天之徒但自保,臣心见母不见君,谁言母死非君恩,今辰何辰夕何夕留与千年作寒食一何恫乎,其有馀悲也。
南神庙俗称光明菩萨至传为晋净梵王悉达太子之妃耶律夫入者极为俚鄙难通庙中有冢砌以琉璃古柏苍老离奇,大至三抱似非泛然。人传冢旧关类穴居状,住持子晨夕焚香其中。一日入则见一丽。人凝坐梳发大惊而出,遂封砌焉。夫耶律辽姓也。晋封爵也。净梵何来得以相涉,且何从葬此。其名晋太子妃者。盖晋国太子之妃耶律氏耳,碑记无存香火。杂踏此邦之人,呼佛为太子寺,即称太子寺。故遂相混为一。而复冠之以晋村妇野叟,白莲无为烧香聚会,浪语不知讹自何年亦不足道。夫人有知当一粲齿矣。世无登善谁感清娱于梦中者妃墓作方制顶如车盖见之肃然敬畏。四壁尽用琉璃,若王府萧墙。老柏岁久成云霞状,是千年物,当在金、辽、五代间殿祀佛母佛妃极有伦理不苟,盖妃墓之香火院也。年远沿没无韩陵一片,寒食赛会反以佛母乞灵,不知为妃矣。

汾州府部外编

《水经注》:汉光武建武二年,西河鲜于冀为清河守,作公廨未就而亡,冀乃白昼鬼,见与后守赵高、五官黄秉、功曹刘适等对共计较定,为适、秉所割匿,冀乃书表自理其略,言高贵不节,亩垄之夫而箕踞,遗类研密失机婢妾,其性媚世求显,偷窃银艾,鄙辱天官,易讥负乘,诚高之谓,臣不胜鬼言,谨因千里驿闻。待高上之,便西北去三十里,车马皆灭不复见。秉等俱伏地物故。高以状闻,诏下还冀西河田宅妻子焉。兼为差代以旌幽讼。
《北史》:后魏孝庄帝诛参朱荣,荣从子兆,自汾州率骑攻洛。师自河梁西涉。先是,河边一人梦河神曰:参朱家欲渡河,用尔作波津令,当为缩水脉。及兆至,其人自言知水深浅处,以草表插导,忽失所在。兆家遂涉焉。
《元怪录》:唐窦处士玉薄游太原,晚发冷泉,将宿孝义,阴晦失道,夜投人庄,云是汾州崔司马。宅主人翁延入叙,及中表许妻以女。是夕展礼宵方及半,其女告玉曰:此非人间,乃神道也。所言汾州阴道,汾州耳。妾身奉君,固无远近生人不合久此,君速命驾常令箧足百绢,用尽复满,所到静室独居,存想即至十年外可以同行。玉乃辞去。后逆旅中遇进士王胜,盖夷为其所觉,女绢事皆验云。时则元和中也。
《宣室志》:唐贞元元年,大理评事韩生者,乔居西河。郡南有马甚骏,一日晨汗且喘,若远涉而怠者,但以盗之,夜出扑圉人也。明日复然,圉人窃异。夕阖扉隙窥之,忽见家黑犬皞跃厩边,化为黑衣丈夫,韝马驾出。门垣甚高,鞭跃而过,晓归下马,还复为犬。园人不敢泄,夜随迹之,乃得之。古墓间见一褐衣者曰:韩氏名籍今安在。黑衣人曰:收。捣练石下新生一稚子,俟有字仍编之名籍,不敢有忘。圉人归,密白韩生,生命以肉诱犬,绳系之,遂穷练石,果得一轴,尽书亲疏名,其上而一子生甫月,果未字也。于是,鞭犬杀之。集家僮邻佑以弧矢兵杖往发其墓,得数犬,毛状皆异,尽杀以归。
《湖海奇闻》:汾州尤孔昭后圃亭壁上有古画美女,孔昭时时阅之,戏曰:得伊一遇,岂吝千金。中秋赏月酣饮之际,一美女捧酒榼进曰:妾邻女也,郎君赏月,故送酒以助清欢。孔昭大悦,欢昵达旦。自是朝去暮来。几一月,忽不复至,其壁上画亦亡。外史氏曰:笔意所肖,灵即凭之。画生画亡无足诧者,何物尤生游戏通神,乃至精透纸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