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二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
 第三百二十八卷目錄
 平陽府藝文三〈詩〉
            啇夷齊
  箕山操         晉李孝先
  早發蒲州         唐元宗
  登蒲州逍遙樓        同前
  奉和聖製蒲州逍遙樓    蘇頲
  龍門山          沈佺期
  汾陰行           李嶠
  蒲津河亭         唐彥謙
  故絳行           杜頠
  黃頰山           王績
  登平陸城樓         王維
  鸛雀樓          王之渙
  前題            暢當
  登鸛雀樓          耿湋
  前題            李益
  遊棲巖寺          前人
  舜城懷古          項斯
  蒲津河亭         溫庭筠
  晚登龍門驛樓        許渾
  休休亭          司空圖
  王官谷退棲         前人
  鸛雀樓           張喬
  奉和李觀察河中白樓    耿湋
  題霍岳         宋張啇英
  首陽山行         郭仕
  王官十詠〈并序〉     俞充
  碧落寺         金李俊民
  題風陵渡         趙子貞
  三門津           王渥
  曲沃道中二首〉     明薛瑄
  西烏嶺           于謙
  前題           何景明
  玉峰山偶題         韓文
  龍門            喬宇
  登藐姑射山        朱知鰲
  遊葛伯寨         鄧中和
  野狐泉          吳學詩
 平陽府紀事
職方典第三百二十八卷
平陽府藝文〈詩〉
夷齊
登彼西山兮,釆其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箕山操》·李孝先
箕山之陽兮,其木翏翏
箕山之塚兮,白雲幽幽
彼世之人兮,孰能遺我以憂。
雖欲從我兮,其路無由
有人兮,來飲其牛。
《早發蒲州元宗
鐘鼓嚴更曙,山河野望通。
鳴鑾蒲坂,飛斾入秦中
地險逾壯天平鎮尚雄。
春來津樹合,月落戍樓空。
馬邑朝景雞鳴曉風
所希常道泰非復棄繻同。
《登蒲州逍遙樓同前
長榆息烽火,高柳靜風塵。
北征九洛展豫三秦
昔是潛龍地,今為上理辰。
持平道泰,聊賞遇年春
黃河分地絡,飛觀天津
一覽遺芳翰,千載肅如神。
奉和聖製蒲州逍遙樓蘇頲
在昔堯舜禹,遺塵成典謨。
聖皇東巡狩,況乃經此都。
樓觀迤邐山河縈紆
緬懷祖宗業,相繼文武圖。
尚德既無險,觀風有孚
豈知汾水上,簫鼓遊娛
龍門山沈佺期
龍門非禹鑿,詭怪天功
西南出八峽,不與眾山同。
長亙四五里,宛轉嵌空
伏濡呴潛石瀑水輪風
流水晝夜噴薄龍門中。
河勢不測藻葩彩虹
我行季月煙景春融
江關勤亦甚,巘崿意難窮。
將息機事煉藥山中
汾陰行》李嶠
不見昔日西京全盛時,汾陰后土祭祠
齋宮宿寢設齋供,撞鐘鳴鼓樹羽旗。
漢家四葉才且雄,寶筵萬靈九戎
賦詩高宴罷,詔書法駕河東
河東太守掃除奉迎至尊鑾輿
五營將校容衛三河縱觀里閭
回旌駐蹕降靈場,焚香奠醑徼百祥
金鼎發食正焜煌靈祇煒熠攄景光
埋玉牲禮神畢,舉麾上馬乘輿出。
彼汾之曲嘉可遊,木蘭為楫為舟。
櫂歌微吟彩鷁浮,簫鼓哀鳴白雲秋。
歡娛宴冶賜君后,家家復除牛酒
聲名動天無有千秋萬歲山壽
自從天子秦關玉輦金車復還
珠簾羽蓋寂寞鼎湖龍安可攀。
千齡人事一朝空,四海為家路窮
雄豪意氣今何在,壇場宮苑蒿蓬
路逢古老長嘆惜,世事回環不可測
昔時青樓對歌舞,今日黃壤荊棘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幾時
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鴈飛。
蒲津河亭唐彥謙
宿雨秋霽景澄,廣亭高樹更晨興
煙橫博望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孤棹夷猶獨往曲欄愁絕每長憑,思鄉懷古傷別此際哀吟不勝
故絳行》杜頠
不見銅鞮觀數里,城池蕪漫
不見虒祁宮幾重,臺榭微濛
介馬兵車全盛時,歌童舞女妖艷姿。
一代繁華歇絕九原惟望塚纍纍
黃頰山》王績
別有清溪道,斜亙碧岩隈。
崩蓁橫古蔓,荒石擁寒苔
野心寂寞山徑本幽迴。
步步上,朝朝負藥來。
幾看松葉秀,頻值菊花開。
無人堪作伴,歲晚悠哉
《登平陸城樓》王維
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
高城落日極浦蒼山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
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前題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斷山
《登鸛雀樓耿湋
久客心常醉,高樓日漸低。
黃河經海內,華嶽關西
去遠千帆小,來遲獨鳥迷。
終年不得意,空覺負東溪
前題李益
鸛雀樓百尺牆,汀洲雲樹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遊棲巖寺前人
晚上曇延洞,通宵興莫窮。
高明千嶂月,清爽一岩風。
坐久衣衫潤,吟餘物象空。
舉頭星可摘,疑在廣寒宮
《舜城懷古項斯
禪禹繼堯聰巍巍盛此中。
四隅咸啟聖,萬古成功
道德彌遠山河不窮
停車一再拜,帝業即今同。
蒲津河亭溫庭筠
倚欄愁立獨徘徊,欲賦慚非宋玉才
滿座山光劍戟,繞城波色樓臺
鳥飛天外斜陽盡,人過橋倒影來。
得五多少恨,柳花飄蕩寒梅
晚登龍門驛樓》許渾
魚龍多處鑿門開,萬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遠分從地斷,洪流高瀉自天來。
風雲有路皆燒尾波浪無程盡曝腮
心感膺門身過此,晚山秋樹徘徊
休休亭司空圖
且喜安能保,那堪更休
可憐杖者真箇種瓜侯
王官谷退棲》前人
宦遊蕭索無能移住中條上層
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
自致此身繩檢外,肯教世路兢兢
鸛雀樓張喬
高樓懷古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
樹隔五陵春色早,水連晉夕陽多。
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千載重來搖落天涯歸計如何
奉和李觀察河中白樓耿湋
城上高樓飛鳥齊,從公一遂丹梯
黃河曲盡天外白日輪傾落海西
宮樹九重常在夢,雲衢一望杳如迷。
何心更和陽春奏,況復秋風戰鼙
《題霍岳》·張商英
鷲翅垂三晉,鰲趺踞一方
書思智伯,白髮秦王
足成姑射,回巒揖太行
水涵千頃富,源發四渠長
不棲林木,雲常入帝鄉
柏根老石瓜蔓平岡
叱咤雷電鞭笞虎狼
欲知雄氣象,衛霍平陽
首陽山行》郭仕
首陽山青巃,嵷上聳紫蓋
瑤空下周,林窟盤蒼龍
嵯峨太古崒嵂寰中
黃河西來遶其下,日夕雲氣鴻濛
恍疑鬼神護,又似丹青工。
諸峰不敢並,蒼翠玲瓏
我生癖性愛山水,見此奇絕雙瞳
忽憶武王諸夏夷齊叩馬山東
風雲變化際會,恥逐龍虎爭奇功。
歸來岩穴鬱鬱孤忠
朝採山上,暮拾山下蓬。
飲澗中水熟眠雲外
不學赤松子,又不侶商山
丹誠耿耿白日勁節凜凜蒼穹
首陽青青萬古色,不改夷齊心胸
與天地相始終千載名教二子
無窮
我歌首陽歌未歇,泠然八表清風
王官十詠有序俞充
王官山水之勝,甲於關右,由司空表,聖所常居,名尢著於天下
好事者道出虞坂必枉,轡以遊之。
公元前1058年
洒滌塵慮想慕清風,隨其人所得皆有以為樂。
題名滿山巖屋壁,獨詩篇未甚聞于世。
騷雅之客,多牽於車馬之勞不暇作耶。
抑有之不能傳耶。
不然何遺之耶。
予為令,於此三年暇日登覽王官之景,盡得之矣。
因成十詠自顧,其詞之鄙俚不足以暴人視聽,蓋將以揚山川清輝,發古人潛德云。
竹逕
入谷修竹密,蒼翠前山
車馬不到雞犬音亦閒。
蔽日清影合,迎風碎聲寒。
漸近居士廬,溪水潺潺
《貽溪》
濯纓溪流上,清心澄澈
人存魚自躍,人亡魚亦竭。
此意雖冥冥,可與仁者說。
遺音竟誰繼,十里風月
表聖影堂
事去惟山存,遺祠臨水曲。
峻節凌雪霜,英顏瑩冰玉
至今崖壁間,尚耐塵埃辱。
風滿林泉千載仰高躅。
休休亭
洗耳市朝構亭得餘址。
三逕草長深,一毫不起
支肘看青山,引鶴聽流水
獨有愛君心,時時綸旨
天柱峰
擎天八柱,是峰居其一。
蟠地軸壯,群山俯為礩。
共工觸不折,萬古崒嵂
幽人絕頂引手星日
瀑布
野老傳此水,源與洪河透。
潺潺浩難窮,雨雹晴晝
岩頭白龍挂,灘前寒玉漱。
不見瑩心人,客衣如漚
雙人石》
屹立高峰東,峭直如昔賢。
夷齊恥周食,巢由堯天
不畏風霜侵,所依柏堅
五老相對森森莫知年。
司空舊居
孤鶴不還雲間犬空吠。
猶聞溪鳥銜,尚有里人愛。
巖花開落世事興廢
我乘幽興來,靜邀秋月對。
石硯
常讀表聖詩,云是王成
憫時著密史,對此潛經營
新雨淨如洗,亂苔生復平。
應誤山中客,浪近翰墨名。
《機磑》
鑿渾沌死,智者爭出力。
悠悠蟻在磨,雙輪何極
機心運機械,隨流不息
莫笑抱甕翁,終日飽食
碧落寺》·李俊民
浮雲炎景長夏幽事
相陪林下友,共適金碧地
清流寒玉,老樹聳蒼翠
何人開山祖妙處天祕
悠悠歲月深,剝落磨崖字。
遨遊興不淺有酒留客醉。
幽鳥背人飛,不慣鼓吹
暮出山門溪風送歸騎。
《題風陵渡趙子貞
一水南北中源自全
雲山連晉壤,煙樹秦川
落日黃塵起,晴沙白鳥眠。
輓輸今正急,忙殺渡頭船。
三門津》王渥
層崖蒼穹四月陰風
大河三門險,神禹萬世功。
他山崔嵬砥柱獨尊雄。
雷霆日𩰚擊,悍暴天公
留侯知有餘,始令舟楫通。
仍餘石上穴,飛棧連空
遙瞻白玉枝,挺植丹竈中。
仙翁不返,此事真冥濛
夫人與鼓崖,怪幻尤難窮。
喜兵火餘,巋然出新宮。
當時疏鑿意,四海要會同。
誰知千載後,築壘防嘯兇。
詩成一大笑浩浩洪波東。
曲沃道中二首·薛瑄
孟秋雨霽新田綠樹人家斷復連。
汾澮波光泛日,絳喬山色曉參天
申生大孝天地里克遺名簡編
何事齊姜墳上土,忍將荒草流年
四圍山抱一川平,新晉猶傳舊日名。
汾隰漲消秋色淡,虒祁宮老夕陽明。
歌傳烏鳥空遺恨,詩賦椒聊有情
往事無端何足問,且聽父老秋成
西烏嶺》于謙
蕭然山館僧房三尺寒檠一炷香
風捲松濤入夢,窗涵月色冷侵床。
倦來只覺良宵短,明發從教去路長。
但願兩藩民物阜,不知何處他鄉
前題何景明
嶺樹鬱鬱雲深深,青山雨雲陰陰
山雲日夕千變化,青山有色無心
仙翁久伴白雲住,家在白雲深處
嶺頭日暮雲歸,破笠輕蓑衝雨去
玉峰山偶題韓文
不到仙家十五年,可人風景依然
半巖花雨龍歸洞,滿地松雲鶴避煙。
近水丹崖得月凌空畫閣參天
賞懷未了登臨興,歸騎斜陽懶著鞭。
龍門喬宇
兩峰環峙空青萬里黃流路所經。
聲挾飆輪不斷,色翻坤軸運無停。
誰能鼓枻歌漁父,我欲乘槎訪客星。
十載河清獻頌會當移檄川靈
《登藐姑射山》朱知鰲
蠟屐探靈躅,空濛雨乍收。
斷雲凌絕嶠,殘靄撲汀洲
樹色濃如染,嵐光翠欲流。
飛泉素瀨曲徑丹丘
虯龍健,苔深洞窟幽。
煙霞嘯傲風物夷猶
何處神人跡,扶笻上頭
《遊葛伯寨》鄧中和
送客因登葛伯城,山頭曉日照人明。
下看環轉河如帶上到崔嵬始平
四野春耕思亳眾,一天時雨湯征
民安東作無仇餉,聖代於今久息兵。
野泉吳學詩
中條之麓白蘋霜,野狐亭上高雲涼。
客夜紅燈濁酒半山黃葉斜陽
飛花不定泉聲碎,凍玉無成海氣茫。
明月一鉤當坐出,新歌翻動接輿
平陽府紀事
舊志帝堯時,蓂莢于庭
庭生屈軼草,產一角獸麒麟,遊于藪澤十日並出,焦禾殺稼,又有大風、猰㺄、封狶長蛇洪水,為民害
使羿大風青丘之澤,上射十日下殺猰㺄,斷長蛇洞庭,擒封豕桑林
有虞帝舜時,鳳凰來儀安王石見
十一月朔北巡狩駕詣大茂山,值天大雪,駕不能進,遙祀北嶽之神,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嘉祥畢見
有石自嶽上冉冉而墜帝前,若翔鶴之狀,以安王心
名曰安王石。
卿雲景星出。
夏禹王時靈龜負書出。
帝孔甲時天降乘龍有雌雄,令劉累豢之。
殷盤庚時,耿都河決,遷于亳,改商曰:殷。
公元前743年
平王二十八年晉昭侯叔父成師曲沃
曲沃於翼
,晉君都邑也,成師曲沃號為桓叔
桓叔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
公元前739年
三十有二年,晉大臣潘父弒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
桓叔欲入,晉人發兵攻桓叔,桓叔敗還曲沃
四十八年曲沃莊伯弒其君孝侯於翼人攻曲沃莊伯莊伯復入曲沃
公元前718年
桓王二年曲沃以鄭邢之師攻晉鄂侯於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
鄂侯奔隨曲沃,叛王命,虢公伐曲沃,立侯子光於翼,是為哀侯
公元前710年
十年,晉侵陘庭。
陘庭與曲沃武公謀。
九年,伐晉於汾旁,虜哀侯
公元前709年
十一年曲沃武公使韓萬殺所虜晉哀侯曲沃益強,無如之何
公元前705年
十有五年曲沃武公誘召晉小子侯弒之。
周桓王使虢仲曲沃武公,立哀侯之弟緡於晉。
公元前679年
僖王三年曲沃武公晉侯緡,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周釐王
王命曲沃武公為晉君,於是盡并晉地而有之。
公元前667年
惠王十年,虢人侵晉。
公元前661年
十六年晉獻公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
萬為右,以滅霍、滅耿、滅魏,封趙夙於耿,畢萬於魏。
公元前658年
十九年獻公曰:始吾先君莊,伯武公之誅,晉亂而虢常助晉伐我,又匿晉亡公子勿誅,後貽子孫憂,乃假道於虞,遂伐虢,取其夏陽以歸。
公元前655年
二十二年,晉滅虢,虢公醜奔周,還襲滅虞。
公元前654年
二十三年獻公發賈,華等伐屈,屈潰。
公元前652年
二十五年,晉伐翟,翟以重耳故亦擊晉於齧兵解而去。
公元前646年
襄王六年沙麓崩。
公元前645年
七年惠公,用虢射謀秦饑,不與發兵,且伐,秦大怒亦發兵伐,晉敗於韓,原獲晉侯以歸。
二十四年十二月庚辰,晉將殯文公曲沃,出絳殯,有聲如牛。
公元前624年
二十八年秦穆公大興兵伐,晉渡河王官,封殽尸而去,晉恐不敢出。
公元前620年
三十有二年趙盾立世子夷,皋晉人及秦人戰於令狐先蔑奔秦。
公元前615年
頃王四年秦康公伐晉,取羈馬。
晉侯怒,使趙盾趙穿大戰河曲
公元前607年
匡王六年,秦伐晉圍焦。
公元前550年
靈王二十二年欒盈有罪,奔齊三月,晉將嫁女于吳。
齊侯使析歸,父媵之以藩載,欒盈及其士,納諸曲沃
四月帥,曲沃之甲,因魏獻子晝入范宣子,奉平公以如固宮范,鞅用劍以帥卒,欒氏退欒樂,斷肘而死,欒魴傷欒盈曲沃,晉人圍之,齊伐晉,取朝歌二隊,入孟門太行張武軍於熒庭,戍郫邵封少水以報平陰
之役乃還,趙勝東楊之師,以追之。
獲晏氂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於雍,晉人克欒盈曲沃盡殺欒氏族黨
公元前593年
定王十四年,河赤于龍門三里
公元前586年
二十一年,梁山崩,遏河三日不流
公元前514年
敬王六年龍見于郊。
公元前498年
二十二年趙鞅使邯鄲大夫不信,欲殺午,午與中行范吉射親,攻趙鞅走保晉陽定公圍,晉陽荀櫟韓不信
魏哆與范中行為,仇乃移兵范中行,范中行反晉君擊之敗,范中行,范中行走朝歌保之。
韓魏趙鞅謝晉君,乃赦趙鞅入於絳盟於公宮
貞定王三年地震
公元前463年
六年,河絕於扈。
公元前458年
十一年,知伯與韓趙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以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
公元前457年
十二年,晉河水三日
公元前453年
十六年原過神人王澤原過從智伯見老人於王澤,與二節剖竹赤書曰:霍太山山陽侯
十六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殺知伯,盡分其地。
二十三年初,命大夫魏斯趙籍韓虔諸侯
考王二年晉龍門河水三日
公元前433年
八年彗星見于晉。
公元前428年
十三年,晉無雲,而雷冬實
公元前423年
威烈王三年,晉有大火,下於北方,其聲如鼓。
公元前413年
十三年,晉河岸崩壅,龍門以至于底柱
公元前369年
烈王七年,韓趙伐魏,圍安邑
趙成侯曰:殺罃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二國之利也。
韓懿侯曰:殺魏君暴也,割地貪也,不如兩分之。
分為兩不彊於宋衛,則我終無魏患矣。
不聽,乃解而去。
公元前378年
安王二十四年,狄敗魏師於澮。
公元前376年
二十六年三晉共廢其君,俱洒為家人而分其地。
顯王二年,河赤于龍門三日
公元前364年
顯王五年,秦攻,趙救之石阿
公元前362年
七年,魏敗韓趙之師于澮。
七年大雨三月
公元前361年
八年,魏伐趙取皮牢。
公元前352年
十七年諸侯圍魏,襄陵長城塞固陽。
戰國策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稱曰:河山之險,不亦信固哉。
王鍾侍坐,曰:此晉國所以強也。
若善修之,則霸王之業具矣。
吳起對曰:吾君之言,危國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重危也。
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說乎。
吳起對曰:河山之險,信不足保也;是霸王之業,不從此也。
昔者三苗之君,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夏桀之國,左天門之陰,而右天谿之陽,盧、詈在其北,伊、洛出其南。
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湯伐之。
殷紂之國,左孟門而右漳、釜,前帶河後被山。
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
君親從臣而勝降城城非不高,人民非不眾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惡故也。
從是觀之,地形險阻,奚足以霸王矣。
武侯曰:善。
乃今日聞聖人之言也。
西河之政,專委之子矣。
公元前340年
二十九年衛鞅言於孝公曰:秦之與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併秦,即秦併魏,何者
魏居嶺阨之西,都安邑與秦界河,而獨擅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今以君之賢聖,國賴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齊,諸侯叛之。
因此時伐,魏不支,秦必東徙然後秦據河山之固東鄉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
公從之,使將兵,魏使公子卬將而禦之,軍既相距遺卬書曰:吾始與公子驩,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欲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罷兵以安秦魏之民。
以為然,乃與會盟而飲伏,甲襲卬虜之,大破魏師
魏惠王恐,獻河西地於秦,以和。
因去安邑,徙大梁三十六年,秦大敗
魏師擒其將,龍賈取雕陰圍焦曲沃
公元前329年
四十年,秦伐魏,取汾陰皮氏拔焦。
公元前328年
四十一年,秦張儀伐魏,取蒲陽既而歸之,魏盡入上郡以謝。
公元前327年
四十二年,秦歸焦曲沃於魏。
公元前322年
四十七年,秦伐魏,取曲沃平周
公元前314年
赧王元年,秦伐魏,取曲沃,又敗韓師於岸門,質其太子倉以和。
公元前310年
五年,秦魏會於臨晉
公元前302年
十三年,秦魏韓會於臨,晉秦復與蒲坂
十七年,齊韓魏伐秦,敗其軍於函谷關河渭
一日秦割河東三城以和,三國乃退。
公元前294年
二十一年,秦敗魏師於解。
公元前290年
二十五年秦魏冉河東,韓入武,遂於秦。
二十六年秦白起,取六十一城。
公元前286年
二十九年,秦擊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募民徙之。
公元前259年
五十六年,秦攻武安皮牢。
公元前519年
漢高祖二年六月魏王豹謁歸視親疾。
至國即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
王使酈生不下其,八月韓信左丞相,擊魏王盛兵蒲坂臨晉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夏陽木罌缶渡軍襲安邑
魏王豹驚,引兵遂虜,定魏為河東郡
公元前430年
畫墁錄》季布河東太守
帝曰:河東,吾股肱郡也。
即今河中府
以言密鄰王室股肱相須今人太原上表皆引股肱疏矣。
漢書·武帝本紀元鼎元年夏五月得鼎汾水上。
四年冬十月,行自夏陽汾陰
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汾陰睢上。
公元前419年
元封六年春,作首山宮,在河東蒲坂界。
《府志》武帝元狩二年,汾濱有光如絳。
公元前61年
宣帝神爵元年,祀后土神於河東魚舞於河,神爵翔集
公元前55年
五鳳三年,幸河東,祀后土神,光見十餘刻,吏民并觀,詔赦殊死以下
公元前99年
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
公元前57年
平帝元始元年正月天雨草,草相糾結,大如彈丸
更始二年,遣尚書僕射鮑永安集河東
公元24年
赤眉西入關,更始使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將軍劉均及諸將,分據河東弘農以拒之赤眉
大集王匡等莫能當。
光武赤眉必破長安,欲乘釁關中,而方自事山東未知所寄,以鄧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討之略,乃拜為前將軍持節中分麾下精兵二萬人,遣西入關,令自選偏裨以下可與俱者。
公元25年
光武帝建武元年正月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十日,破之,獲輜重千餘乘。
進圍安邑,數月未能下。
更始大將軍樊參將數萬人,度大陽欲攻遣諸將逆擊於解南,大破之,斬參首。
於是王匡成丹劉均合軍十餘萬,復共擊不利樊崇戰死。
會日暮戰罷,軍師韓歆及諸將見兵勢已摧,皆勸夜去不聽
明日癸亥等以六甲窮日不出因得更理兵勒眾。
明旦悉軍出攻軍中無得妄動既至營下,因傳發諸將鼓而並進,大破之。
等皆棄軍亡走輕騎急追,獲劉均河東太守楊寶持節中郎將弭強,皆斬之,收得節六,印綬五百,兵器不可勝數遂定河東
承制李文河東太守,悉更置縣令長以鎮撫之。
是年六月光武即位於鄗,七月使使者持節大司徒
公元188年
靈帝中平五年黃巾餘賊郭大等起於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東
號為白波賊九月,南單于叛,與白波賊寇河東
公元195年
獻帝興平二年李傕郭汜之亂張濟,迎帝東歸復與李傕郭汜合,欲刦帝而西,董承楊奉大戰東澗軍敗。
露次曹陽。
董承楊奉乃譎等與連和,而密遣間使河東,招故白波李樂韓暹胡才南匈奴右賢王去卑,並率其眾數千騎來與共擊等,大破之,斬首千級乘輿乃得進。
等夜乃潛議過河,使李樂先渡,具舟船舉火為應。
帝步出營,臨河岸高十餘丈,乃以絹縋而下
餘人匍匐岸側,或從上自投死亡傷殘不復相知
爭赴船者,不可禁制董承戈擊披之,斷手指於舟中可掬
同濟皇后宋貴人楊彪董承后父執金吾伏完數十人
宮女皆為兵所掠奪,凍溺死者甚眾。
既到大陽,止於人家然後李樂營。
百官饑餓河內太守張楊使數千人負米貢餉。
帝乃御牛車,因都安邑
河東太守王邑奉獻綿帛,悉賦公卿以下
列侯,拜胡才征東將軍張楊安國將軍,皆假節開府
壘壁群豎,競求拜職刻印不給至乃錐畫之,或齎酒肉就天子燕飲,又遣太僕韓融弘農,與連和
放遣公卿百官頗歸宮人婦女,及乘輿器服
公元202年
建安七年匈奴單于作亂平陽鍾繇諸軍圍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到河東,眾甚盛。
諸將議欲釋之去,曰:袁氏方強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讎,縱吾欲歸,其得至乎
此為未戰先自敗也。
且援剛愎好勝必易,我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
張既馬騰會擊援,子超精兵逆之。
援至,果輕渡汾,眾止之,不從濟水未半,擊大破之,斬援降單于
其後河東衛固作亂,與張晟張琰高幹等並為寇,又率諸將討破之。
郭援攻河東,所經城邑皆下,賈逵堅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單于并軍急攻之,城將潰,絳父老與援要不,援使為將,不從,將殺之,絳吏民聞將殺,皆乘城呼曰:殺我賢使君,寧俱死耳。
遂得免。
初,皮氏曰:爭地先據者勝。
及圍急,使人間行印綬歸郡,且曰:急據皮氏
并絳,眾將進兵其先皮氏,乃以他計,疑援謀人祝奧,援由是留七日。
郡從言,故得無敗。
襄陵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作亂,與昌豨通曹操呂虔招誘炅母,渠率同惡數十人賜酒食簡,壯士伏其側,察炅母等皆醉,使伏兵格殺之,撫其餘眾,群賊乃平。
公元308年
晉懷帝永嘉二年秋七月劉淵平陽太守宋抽奔京師河東太守力戰死之。
先在離石劉琨密遣離間其部,雜鹵降者萬餘落。
懼,遂城蒲子而居之。
冬十月劉淵皇帝改元永鳳
公元310年
三年太史令宣于修之於淵曰:陛下龍興鳳翔,奄受大命,然遺晉未殄,皇居仄陋紫宮之變猶鍾晉氏,不出三年必剋洛陽
蒲子崎嶇非可久安平陽紫氣陶唐舊都,願陛下上迎乾象下協坤祥。
於是遷都平陽
汾水中得玉璽,文曰:有新保之。
王莽時璽也。
得者因增泉海光三字以為己瑞,大赦境內改元河瑞
四年劉淵卒,太子和立,其弟聰弒而代之。
公元311年
五年六月,帝蒙塵平陽劉聰以帝為會稽公
愍帝建興元年春正月劉聰大會,使懷帝青衣行酒侍中庾珉號哭惡之。
丁未遇弒,崩於平陽
二年,有星隕平陽,化為肉,平陽雨血廣袤十里地震崇明觀陷為池,水赤如血,赤氣至天,有赤龍奮迅而去。
流星起於牽牛,入紫微落於平陽,化為肉,龍形委蛇,其光燭地,在郡北十里,臭聞於郡中,長三十步,廣二十七步,旁常有哭聲,晝夜不止
數日,妻劉氏產一蛇一獸,各害人而走,尋之不得
頃之見於隕肉旁,俄而劉氏死,哭聲自絕
公元315年
三年平陽雨血劉聰東宮
秋七月河東大蝗,惟不食黍豆
靳準部人收而埋之,哭聲聞於十餘里,後乃鑽土飛出,復食黍豆
犬與豕交初交相國府門,又交於宮門,又交於司隸御史府門。
犬與豕𩰚,有豕著進賢冠,升劉聰殿,犬冠、武冠帶綬與豕并升,俄而𩰚死殿上宿衛有見其入者。
石言平陽
公元316年
四年大蝗,民流殍者半。
十一月辛丑,帝蒙塵平陽麴允及群官並從劉聰,假帝光祿大夫懷安侯
壬寅臨殿,帝稽首於前,麴允伏地慟哭,因自殺
尚書辛賓、梁侍中梁濬散騎常侍嚴敦,左丞相臧振,黃門侍郎任播、張偉、杜曼及諸郡守並為所害。
公元317年
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夏四月劉粲使王平謂劉乂曰:適奉中詔,云京師將有變,敕裹甲以備之
以為信然,令命宮臣裹甲以居。
馳遣告靳準、王沉等,白之大驚曰:豈有此乎。
等同聲曰:臣等久聞,但恐言之陛下勿信。
於是使東宮
遣沉、收氐、羌酋長十餘人窮問之,皆懸首高格,曉鐵灼目,乃自誣與乂同造逆謀。
謂沉等曰:而今而後,吾知卿等忠於朕也。
當念知無不言,勿恨往日不用也。
於是誅乂。
所親厚大臣及東宮官數十人,皆靳、閹豎所怨也。
廢乂為北部主,使賊殺之。
士眾萬五千餘人平陽街巷為之空。
秋七月,立皇太子
冬十月劉聰出獵,令愍帝車騎將軍戎服執戟為導,百姓聚而觀之,故老欷歔流涕聞而惡之。
後因大會,使行酒洗爵,反而更衣,又使執蓋,晉臣在坐者多失聲而泣,尚書郎辛賓慟哭,為所害。
十一月戊戌遇弒,崩於平陽
公元318年
大興元年夏雨血平陽廣袤十里
秋七月劉聰卒,太子立。
靳準異志,私謂曰:聞諸公欲行伊霍之事,宜早圖之。
乃收景、驥等殺之。
遊宴後宮軍國之事,一決於準
八月勒兵升殿,執殺之。
一家男女少長皆斬東市,發淵、二陵
屍,焚其廟,自號大將軍
漢天王石勒張敬率騎五千為前鋒以討精銳五萬繼之,據襄陵
北原羌羯降者四萬餘落。
挑戰堅壁以挫之。
劉曜長安屯於蒲阪自立赤壁,署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並前十三郡,進爵趙公,使征北。
劉雅鎮北,劉策次於汾陰,與石勒掎角之勢
平陽小城,平陽大尹周置等率雜戶降於
使卜泰送乘輿服御請和劉曜競有招懷之計,乃送泰於,使知城無歸曜之意,以挫其軍勢
潛與泰結盟,使還,平陽宣慰屠各
疑泰與有謀,欲斬泰以速降之,諸將皆曰:今斬卜泰,必不復降就令宣漢要盟城中使相率誅靳準必懼而速降矣。
久乃從諸將議。
遣之。
泰入平陽,與準將喬泰、馬忠起兵,殺之,推靳明為盟主,遣泰及卜元奉傳國六璽送於劉曜
大怒,遣令史羊升使平陽,責明殺準之狀。
明斬升。
怒甚,進軍明,明出戰擊敗之,枕尸二里
築城門堅守,不復出戰
石季龍率幽、冀州兵會平陽
劉曜征東劉暢救明。
命舍師於蒲上。
靳明率陽士萬五千人奔於劉曜收靳氏,男女皆斬之。
石勒平陽宮室,使裴憲石會修復淵、二墓,收劉粲已下百餘尸葬之,置戍而歸。
石勒遣將軹關西入進攻蒲坂遣將東救蒲坂
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後趙石虎帥眾四萬擊,趙主自將救之,引退追及,與戰,大破之,斬其將石瞻,枕屍二百餘里。
公元356年
穆帝永和十二年秋八月姚襄桓溫所敗,奔于平陽并州刺史尹赤以遂據襄陵
公元358年
升平二年春二月,秦將張平并州叛,苻堅率眾討之,以其建節將軍鄧羌前鋒,率騎五千據汾上
銅壁平盡拒戰,為所敗。
養子蚝,能曳牛卻走超越高城禽之以獻。
懼,乃降赦其罪,署為右將軍,蚝武賁中郎將加廣武將軍,徙其所部三千餘戶於長安
公元367年
帝奕太和二年冬十月秦晉公蒲坂王猛鄧羌蒲坂,苻出挑戰,閉壘不應
為憚己,留其世子良守蒲坂率眾二萬,將攻長安
長安蒲坂三百餘里,鄧羌率勁騎七千夜襲敗之,引軍還,又盡邀擊,悉俘其卒,與數百騎蒲坂
又尋破蒲坂,斬及其妻子
孝武帝太元九年春三月平陽太守慕容沖起兵河東,有二萬,進攻蒲坂苻堅竇衝討之,竇衝慕容沖河東,大破之。
慕容泓起兵華陰率騎八千奔於軍。
公元386年
十一年春二月西燕將韓延因眾怨慕容沖,立段隨燕王
三月慕容恆、慕容永段隨,立宜都王,帥鮮卑男女四十餘萬口乘輿服御禮樂器物,去長安而東以武衛將軍
恆弟護軍將軍韜陰有貳志,誘殺之於臨晉
恆怒去之,武衛將軍刁雲率眾攻韜,韜遣司馬宿勤𥟖逆戰,執而戮之。
韜懼出奔恆營,恆立慕容沖子瑤為帝,悉去瑤奔執瑤殺之,立慕容泓之子忠為帝。
忠以太尉,守尚書令河東
公至聞喜慕容垂尊號築燕,熙城以自固
刁雲等又殺忠推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
涼四州河東王稱藩
冬十月苻丕平陽
慕容永平陽,恐不自固,乃遣使求假還東弗許。
王永及苻纂攻之以俱。
石子前鋒都督,與慕容永戰於襄陵
王永大敗石子皆死之。
初,苻纂之奔也,部下壯士三千餘人猜而忌之。
王永之敗,懼為纂所殺,率騎數千南奔東垣
揚威將軍馮該自陝要擊,殺之。
二十一年冬,秦陷蒲坂
初,永嘉之亂汾陰薛氏阻河自保不仕劉、石、苻氏。
是後秦王姚興禮聘薛彊以為鎮東將軍,彊引秦兵取蒲坂
安帝元興元年秦王姚興大發諸軍,遣義陽姚平、狄伯支等將以伐魏。
姚緒河東見兵前軍節度姚紹洛東之兵,姚詳朔方見騎,並集平望,以會於
戎卒四萬七千,自長安赴之姚平
平陽,攻乾壁六十餘日,壁中眾少失井乃陷之。
六月,魏主珪遣毘陵王順等,三軍六萬騎為先鋒
八月,魏主次永安募遣勇將,率精兵二百覘魏軍,為魏先鋒長孫肥所擒,匹馬不返退走,魏急追,及於柴壁嬰城固守,魏主圍之,乃悉舉其,將據天渡運糧以餽
魏博士李先曰:兵法高者,為敵所棲,深者為敵所囚,今秦皆犯之,宜遣奇兵據天渡,柴壁可不戰而取也。
主命增築重圍內防出外,拒將軍安同曰:汾東蒙阬東西二百餘里,蹊徑不通,興來必從汾西臨柴壁,如此聲勢相接重圍雖固不能制也。
不如浮梁汾西,築圍以拒之,彼無所施其智力矣。
主從之,帥步騎三萬,逆擊蒙阬之南,晨行北引,未及安營,魏主軍卒至,怖擾,魏主詔毘陵王順精騎衝擊,獲甲騎數百,斬首千餘級。
退南走四十餘里,魏主引還竟不敢出,但使人燒圍數百步而已,魏主知氣挫,乃南絕蒙阬之口,東杜新坂之隘,守天渡屯賈山,令水陸路絕,將坐甲而擒之。
魏主又緣汾帶岡樹柵數十里,以衛芻牧者。
九月汾西北下憑壑為壘以自固將數千騎西岸闚視魏營,束材從汾上流下之,欲以毀橋,官軍鉤取以為薪蒸
還壘,魏主度其必攻西圍,乃命修塹增廣之。
至夜來攻,梯短不及,棄之塹中而還,又分其臨汾為壘,叩逼水門與相望
主因水中內外隔絕士眾喪氣於是糧盡窘急,夜悉將突西南而出,列兵汾西舉烽鼓譟接援,魏主簡諸軍精銳汾西固守南橋絕塞水口夜聞聲,望平力戰突免,聞外鼓,望攻圍引接,故但叫呼,虛相應和莫敢逼圍。
引不得出窮迫乃將二妾赴水而死,安遠將軍不蒙世、揚武將軍雷重等將士四千餘人投水泅水鉤捕,無得免者。
三萬餘人斂手受執,擒尚書右僕射狄伯支、越騎校尉小方積弩將軍梁國建中將軍雷星康官、北中郎將康猥、從子伯禽已下,四品將軍已上四十餘人
興遠來赴救,自觀其窮力不能免,舉軍悲號震動山谷,數日不止
遣使請和,魏主不許乘勝進攻蒲坂姚緒固守不戰,魏恐蠕蠕為難,乃引還
公元404年
三年春正月,魏遣離石護軍劉託率騎三千襲蒲子
義熙六年春正月陽民黃苗等依汾自固姚興官號并州刺史六頭討平之。
二月癸未朔,詔將軍于栗磾步騎一萬鎮平陽
公元414年
十年春二月赫連屈孑河東蒲子殺掠吏民
三城護軍張昌要擊走之。
公元415年
十一年霍山崩出銅鐘六。
公元416年
十二年蒲坂守將姚懿反,伏誅
十三年劉裕北伐檀道濟沈林子自陝北渡攻,并州刺史尹昭蒲坂姚泓遣姚驢救蒲坂,姚驢與招為表裏之勢夾攻道濟
道濟深壁不戰。
沈林子說,道濟曰:蒲坂城堅池濬,非可卒剋,不如棄之,先事潼關
道濟從之,乃棄蒲坂,南向潼關
姚讚屯兵河上,遣恢武姚難運蒲坂穀以給其軍。
香城為晉師所敗。
遣姚諶守堯姚和都討薛帛於河東,聞王師要難,乃兼道赴救,未至而難敗,因破裨將河曲,遂屯蒲坂
姚泓以晉師之逼,遣使乞師,魏遣司徒南平公拔,拔嵩正直將軍安平公乙旃進據河內游擊將軍洛生屯於河東,為聲援劉裕潼關遣將朱超石、徐猗之會薛帛於河北,以攻蒲坂,姚璞及姚和都擊敗猗之等於蒲坂猗之遇害超石棄其眾奔於潼關
公元419年
恭帝元熙元年夏人蒲坂毛德祖不能禦,全軍彭城
公元426年
魏太武帝始光三年世祖自將攻,統萬遣司空奚斤率義將軍封禮,雍州刺史延普,督四萬五千人蒲坂
夏守將赫連升聞將至,遣使夏主赫連昌使至,統萬見大軍已圍其城,還告乙,升曰:已敗矣。
乙升懼,棄蒲坂西走追敗之。
乙升遂奔長安
蒲坂,收其資器百姓安業
太平真君六年秋九月盧水蓋吳反。
十一月,遣其部落帥白廣平西掠,新平安定諸夷酋皆聚眾應之,殺汧城守將遂進李閏堡,分兵掠臨,巴東將軍章直與戰,大敗之,兵溺死於河者三萬餘人
河東蜀薛永宗聚黨,盜官馬千匹,驅三千餘人汾曲西通蓋吳受其位號秦州刺史金城公周鹿觀率眾討之,不克而還
庚午,詔殿中尚書扶風公元處直,尚書平陽公慕容嵩二萬騎討薛永宗,永宗殘破諸縣來襲聞喜縣縣中先無兵仗人情駭動縣令憂惶計無所出
裴駿在家聞之,便率勵鄉豪曰:在禮,君父有危,臣子致命
府縣今為賊所逼,是吾等徇節
諸君可不勉乎。
諸豪皆奮激請行駿乃簡騎驍勇數百人奔赴
賊聞救至,引兵退走
公元446年
七年春正月戊辰魏世祖東雍州庚午,圍薛永宗營壘,永宗出戰大敗六軍乘之,永宗眾潰,永宗男女少長汾水死。
辛未南幸汾陰
公元495年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六月平陽白烏
公元504年
宣武帝正始元年秋七月聞喜木連理。
公元506年
三年秋八月平陽郡白烏
公元521年
孝明帝正光二年平陽白狐
公元527年
孝昌三年冬蕭寶寅據關中反,自稱齊帝,以長孫稚為行臺討寶寅﹔正平民薛鳳賢、薛修義聚眾河東,據鹽池,圍蒲坂東西連結,以應寶寅,詔都督宗正珍孫討之。
四年春,寶寅圍馮翊軍至弘農左丞楊侃曰:潼關險要守禦已固,不如北取蒲坂渡河西入腹心,置兵死地,則華川之圍不戰自解潼關之守必內顧而走,支節既解,長安可坐取也。
曰:子之計則善矣。
然今薛修義河東,薛鳳賢據安邑宗正珍孫守虞阪,不得進,如何可往。
曰:珍孫行陳一夫可為人使安能使人
河東蒲坂西逼封疆,多在郡東,修義驅民西圍郡城,其家皆留舊村,一旦官軍至,皆有內顧之心,必望風自潰矣。
乃使其子彥帥兵北渡,據石錐壁,命送降名者各還村。
臺軍三烽,當亦舉烽相應,無應烽者,乃賊黨也,當進擊屠之,以所獲賞軍。
於是村民轉相告語,雖實未降者,亦詐舉烽一宿之間火光遍數百里,賊圍城不測,各散歸。
修義鳳賢俱請降遂克潼關
會有詔,廢鹽池稅,上表曰:臣前仰嚴旨,而先討關賊,徑解河東者,非是長安而急蒲坂蒲坂一陷,沒失鹽池三軍口命濟贍理絕天助大魏,茲計不爽
高祖昇平之年,無所乏少,猶創置鹽官而加典護非為物而競利,恐由利而亂俗也。
況今公素餐,百官尸祿,租徵六年,調折來歲之資,此皆出入私財奪人膂力豈非願言不獲已,臣輒符司監將。
尉還,率所部依常收稅,更聽後敕。
公元528年
酈惲唐州刺史崔元珍固守平陽武泰中朱榮稱兵赴洛,元珍不從其命,為行臺中郎樊子鵠所攻,城陷被害
孝武西遷宇,文泰大都督崇禮龍門,引薛端同行崇禮失守遂降東魏
東魏遣行臺薛循義、都督乙千貴率眾數千西渡楊氏壁,宗親家僮等先在壁中,循義乃令其兵逼東渡,方欲濟河會日暮,密與宗室家僮等叛之,循義遣騎追,且戰且馳,遂入石城柵,得免。
柵中先有百家并力固守,貴等數慰諭,知無降意,遂拔還河東
東魏又遣其將賀蘭南汾州刺史薛琰達守楊氏壁,率其屬招諭村民設奇以臨之。
懿等疑有大軍,便即東還,爭船溺死數千人
收其器械復還楊氏壁,宇文泰南汾州刺史蘇景恕鎮之。
公元537年
大統三年春正月東魏高歡侵西魏龍門屯兵蒲坂,造三道浮橋渡河,又遣其將竇泰潼關西魏宇文泰潛出軍至小關,斬撤橋而退。
秋八月西魏宇文泰率十二將東伐高歡率眾十萬出壺口,趨蒲坂自后土濟,時西魏戰士不滿萬人,戰於渭曲大敗,夜引還賀拔勝李弼渡河蒲坂東魏牙門將高子信開門勝軍,薛崇禮棄城走,勝等追獲之。
太祖進軍蒲坂略定汾絳
李弼軍至河東敬珍猗氏南解北解安邑溫泉虞鄉六縣戶十餘萬歸附太祖嘉之即拜平陽太守,領永寧防主
自河以北,多附東魏,時西魏楊𢷋父猛先為邵郡白水𢷋與其豪右相知,請微行詣邵,舉兵以應。
遂行土豪王覆憐等陰謀舉事,密相應會者三千人內外俱發,遂拔邵郡,擒郡守程保及令四人並斬之,眾議𢷋行郡事,𢷋以因成事,遂表憐為邵郡,以功授大行臺左丞於是遣諜誘說東魏城堡,旬月之間,正平河北南涉、二絳、建州大寧等城並有請內應者,西魏因攻而拔之。
東魏高歡敗於沙苑,留薛崇禮河東西魏宇文泰李弼圍之,崇禮固守不下薛善密謂崇禮曰:高氏戎車犯順,致令主播越與兄忝是,衣冠緒餘,荷國榮寵,今大軍已臨,而兄尚欲為高氏盡力,若城陷之日,送首長安,云逆賊某甲之首,死而有靈,豈不歿有餘愧,不如歸誠款,雖未足以表奇節庶獲全首領
崇禮持疑不決,會從弟馥妺夫高子信為防都督,守城南面,遣馥來詣,云:意欲應接西軍,但恐力所不制。
即令弟濟將門數十人與信馥等斬關,引軍入,時預謀者並賞五等爵
背逆歸順臣子常情豈容,闔門大小俱叨封邑,遂與弟慎並固辭不受嘉之以善為汾陰
天平初高市貴復除晉州刺史
高祖尋以洪洞要險,遣市貴鎮之,高祖沙苑失利晉州行事封祖業,棄城而還
州民柴覽聚眾作逆高祖市貴討覽,覽奔柴壁市貴破斬之。
是時東雍南汾二州境多群賊,聚為盜,因市貴平覽皆散,歸復業。
沙苑之敗,高歡南汾東雍三州入於并州,又欲棄晉州,遣家屬英雄城薛循義諫曰:若晉州敗,定州不可保。
怒。
循義曰:若失守,則請誅,以循義行晉州事及西魏
儀同長孫子彥圍逼城下,循義開門伏甲待之子彥不測虛實於是遁去。
神武嘉之,就拜晉州刺史
循義在州擒西魏所署正平太守段榮顯,招降胡酋、胡垂黎等部落千口,表置五城郡安處之。
時山侵亂晉州,遣循義追討破之,進爵正平郡公
晉州北解霍山,舊號千里徑者,山坂高峻,每大軍往來士馬勞苦
封子繪高歡請於舊徑東谷別開一路
高歡從之,仍令子繪汾晉二州修治旬日而就,高歡親總六軍路經新道,嘉與省便,賜穀二百斛。
後大軍討復東雍,平柴壁喬山柴谷,絳蜀等,子繪恆以太守前驅慰勞徵兵運糧軍士無乏。
公元538年
四年王思政玉壁險要,請築城弘農徙鎮之。
八年冬十月東魏高歡西魏儀同三司王思政玉壁城,欲以致敵西師不出
十二月癸未大雪士卒多死,乃還。
公元542年
東魏太保侯景攻陷正平,復遣行臺薛循義率兵與斛律相會
楊𢷋孤軍無援,且腹背受敵,謀欲拔還,恐義徒背叛遂偽宇文泰書,遣人若從外送來者云已遣軍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又分土人義首令,領所部四出抄掠,擬供軍費𢷋分遣訖,遂於夜中拔還邵郡,即授建州刺史
時東魏以正平東雍州,遣薛榮祖鎮之,𢷋謀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橋,榮果盡出城中戰士汾橋拒守其夜,&282E率步騎二千從他道濟,遂襲克之
驃騎將軍
既而邵郡民以郡東叛,郡守武安脫身走免𢷋又率兵攻而復之,轉正平郡
擊破東魏南絳郡,擄其郡守屈僧修。
公元546年
十二年西魏韋孝寬并州刺史玉壁
九月高歡山東眾志,圖西入玉壁衝要,先命攻之,連營數十至於城下,乃於城南土山,欲乘之以入,當其山處城上先有兩高樓,孝寬更縛木接之,命極高峻多積戰具以禦之,使謂城中曰:縱爾縛樓至天,我會穿城取爾。
遂於城南地道,又於城北起土山攻具晝夜不息
孝寬復掘長塹要其地道,仍飭每穿至塹,即擒殺之。
又於塹外積柴貯火,敵人伏地內者,便下柴火以皮排吹之,吹氣一衝,咸即灼爛
城外又造攻車,車之所及莫不摧毀
雖有排楯,莫之能抗。
孝寬乃縫布為幔,隨其所懸空張之,車不能壞;城外縛松于竿,灌油加火,規以燒布,并欲焚樓。
孝寬復作鐵鉤,利其鋒刃,火竿來一鉤,遙割之,麻俱落。
外又於城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為四路,於其中施梁柱作訖,以油灌柱火燒之,柱折城並崩壞
孝寬又隨崩處堅木柵以扞之,敵不得入城。
外盡攻擊之術,孝寬咸拒破之。
東魏苦戰六旬,傷及病死七萬人,共為一冢智力俱困,有星墜營,眾驢並鳴,士皆讋懼
有疾軍中訛言
孝寬以定弩射丞相聞之,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作敕,勒歌自和之哀感流涕
十一月輿疾還遂殂。
魏文帝孝寬功,令殿中尚書長孫紹遠左丞王悅玉壁勞問,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建忠郡公
十六年冬十月西魏宇文泰以齊主稱帝,伐之。
建州,齊主自將出頓東城泰聞軍容嚴,盛歎曰:高歡不死矣。
久雨畜產多死,乃還。
於是河南洛陽河北平陽以東,皆入於齊。
公元552年
齊天保三年斛律光晉州刺史東有天柱新安牛頭三戍招引亡叛,屢為寇竊
七年,光率步騎五千襲破之。
又大破周儀同王敬儁等,獲口五百餘人雜畜千餘而還
九年,又率眾周絳、川白、馬澮、文翼城等四戍,除朔州刺史十年特進開府儀同三司
二月,率騎一萬討周開府曹迴公斬之,谷城儀同薛禹生棄城奔遁,遂取文侯鎮,立戍置柵而還
乾明元年,除并州刺史皇建元年進爵鉅鹿郡
公元571年
天和六年周齊王率眾二萬出自龍門,齊將新蔡王王康德憲兵潛軍宵遯,憲乃西歸,仍掘移汾水水南堡壁復入於齊。
齊人謂略不及遠,遂弛邊備,憲乃渡河攻其伏龍四城二日盡拔,又進攻張壁克之,獲其軍實,夷其城壘
公元576年
建德五年十月周武帝謂群臣曰:晉州高歡所起之地,鎮攝要重,今往攻之,彼必來援,吾嚴軍以待,擊之必克,然後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窟穴混同文軌
己酉周主自將東侵癸亥晉州,遣齊王憲精騎二萬守雀鼠谷,陳王純步騎二萬守千里徑,鄭國公達奚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大將軍韓明步騎五千守齊子嶺,鄢氏公尹步騎五千守鐘鼓鎮,涼城公辛韶步騎五千守蒲津關柱國趙王招步騎一萬自華谷汾州諸城柱國宇文盛步騎一萬守汾水關,遣內史王誼六軍晉州城
周主屯於汾曲齊王憲洪洞永安二城並拔之。
齊人焚橋守險,軍不得進。
遂屯於永安
齊後主天池校獵晉州頻遣馳奏,從旦至午,驛馬三至高阿那肱俱不奏聞平陽城已陷。
賊乃奏知,即欲引軍而南,馮淑妃又請更合一圍,所以彌致遲緩,周陳王純頓軍千里,徑永昌公椿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汾水關,並受節度密謂椿曰:兵者,詭道去留不定見機而作不得常。
汝今為營不須張幕,可伐為庵,示有形勢,兵去之。
後賊猶致疑也。
時齊主分軍萬人,向千里徑,又令其眾出汾水,關自率大兵椿對陣宇文盛馳騎告急自以千騎救之,齊人望谷中塵起相率遽退柱國侯莫陳芮涉汾逐之,多有斬獲
俄而椿告齊眾稍逼,回軍赴之。
椿被敕追,還率兵夜返,齊人果柏庵帳幕也,不疑,軍退。
翊日始悟,虹見州城上,首向南尾入紫微宮,長十餘丈。
周主每日汾曲城下督戰
城中惶窘
庚午齊行臺左丞子欽壬申晉州刺史景嵩守城北面,夜密遣使送款上,開府王軌率眾應之,子欽夜開城門,引周軍入,登城鼓噪,齊眾潰,遂克晉州,擒其城主特進開府昌王尉相貴,俘甲士八千人關中
甲戌,以上開府梁士彥晉州刺史加授大將軍留精兵一萬以鎮之。
又遣諸軍徇齊諸城鎮,並相降款
十一月己卯,周主聞齊主自并州率眾來援,以其兵新集且避之,乃詔諸軍班師,遣齊王憲為後,拒齊主至平陽率眾來追齊王憲至於高梁橋
齊師戈甲甚銳,開府宇文忻各統精卒百騎,為殿以拒之,斬其驍將賀蘭豹子、山褥環等百餘人,齊眾乃退,渡汾而及周主於玉壁
周主又命率兵六萬還援晉州遂進軍營於洓水,齊主攻晉州晝夜不息,周間諜還者或云:城已陷。
乃遣柱國越王大將軍尉遲迥開府宇文神舉輕騎一萬,夜至晉州進軍蒙阬其後援,知城未陷,乃歸洓川。
齊主圍晉州,晉州樓堞皆盡,短兵相接梁士彥慷慨自若,謂將士曰:死在今日,吾為爾先。
於是勇猛齊奮號聲動天無不當百,齊兵少卻,乃令妻軍人子女晝夜修城三日而就,周主自率師晉州,次於高顯,令齊王憲先向晉州
初齊恐周師卒,至於城南穿塹自喬山屬於汾水
庚戌周主帥八萬人,置陣東西二十餘里,周主乘常御馬從數人巡陣處分所至輒呼主帥姓名以慰勉之將士見知之恩,各思自勵
將戰,有司換馬,周主曰:朕獨乘良馬何所之。
齊主亦於塹北列陣後,齊人填塹南,引周主大喜,勒諸軍擊之。
齊主與淑妃奔南梁,遂北馳軍,資甲仗百里,間委棄山積
安德王延宗右軍先戰城下,擒周開府宗挺。
大戰,延宗以麾下再入周軍,莫不披靡諸軍敗,延宗獨全軍。
辛亥周主入平陽梁士彥捋周主鬚而泣,周主亦為流涕,欲班師士彥馬諫,遂北攻晉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