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十八卷目录

 永平府部汇考四
  永平府关梁考
  永平府封建考
  永平府公署考
  永平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五十八卷

永平府部汇考四

永平府关梁考

   《通志》《府县志》合载本府〈卢龙县附郭〉
桃林口关,在卢龙县北,东至界岭口,关凡四口。
漆河桥,在府城西南一里,跨漆河。按《永平府志》:漆河桥俗呼小河桥,春夏济以舟楫,秋冬架木,上实土,可通舆马。
滦阳桥,在府城西南十七里,按《迁安县志》:滦阳桥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即潵河桥。明洪武间作浮桥,永乐间置舟渡,今因之。按《一统志》:滦河桥即大河桥,互异。
滦河桥,在府西十里,俗呼大河桥。奔湍漫汇,比小河不啻七八夏,秋以舟楫,冬作桥。又按《前滦阳桥府志》亦载,则此自别是一桥矣。
永济石桥,在府南关,按《卢龙县志》:此外桥在城者三,俱砖砌。一在北门大街,一在新城街,一在下水关,今废。在城门外者四,俱吊桥。
迁安县
刘家口关,在迁安县北,东至桃林口,关凡四口。
青山口,在迁安县西北,西接大喜峰,口东至冷口,凡十二口。
冷口,在迁安县西北,东至刘家口关,凡三口。其间差大者,曰河流口,曰徐流口。
黄台桥,在迁安县西南三里黄台山下,按迁安县志,旧在县西南五里黄台山下,数年水患为灾,其河不一,移于黄台之南六七里许,冬春搭桥,夏秋舟渡。
三里桥,在迁安县东三里。
十里桥,在迁安县东南十里。
清河桥,迁安县东南七十里,按迁安县志:冬春置以木桥,夏秋撤去。
青龙桥,在迁安县东北七十里。
大塞桥,在迁安县西北九十里,按迁安县志:连舟作浮桥以跨滦河,今废,作舟渡。
旧城浮桥,在迁安县西百二十里。
抚宁县
榆关,在抚宁县东二十里。汉王谅将兵伐高丽,出临榆关,即此。
山海关,在抚宁县东,其北为山,其南为海,相距不数里,实险要之地。明徐达移榆关于此,改今名。
董家口,在抚宁县北,东至山海关,凡十口。其间差大者,为大毛山口,大青山口。
义院口,按《一统志》:在抚宁县北,东至董家口。凡五口,其间差大者,为石门寨。
钟家庄桥,在抚宁县东三里。
渝河桥,在抚宁县东二十里。
海洋桥,在抚宁县东六十里。
李官营石桥,在抚宁县北三里。
程家庄桥,在抚宁县北七里。
栖霞桥,在抚宁旧县北二里外。抚宁阳河上有桥七,水至则撤。
昌黎县
界岭口关,在昌黎县界,东至义院口。凡六口,其间差大者为箭杆岭口。
石桥,在昌黎县西八里。
虹桥,在昌黎县南八里。
柳河桥,在昌黎县西北二十里。
梭湾桥,在昌黎县西三十里。
槐家店桥、
狮子桥,俱在昌黎县西南五十里。
滦州
沂河桥,在滦州西二十五里。
通津桥,在滦州西南六十里。
公安桥,在滦州西南九十里。
石桥,在滦州南门外。
严山桥,在滦州南五里。
八里桥,一在滦州南八里,一在滦州西南八里。
御驾桥,在滦州南二十五里。
龙塘桥,在滦州南二十七里。
波落桥,在滦州南三十里。
清水桥,在滦州南三十五里。
榆关桥,在滦州南五十里。
歇驾桥,在滦州南五十里。
砖窑店桥,在滦州南九十里。
大海桥,在滦州西南九十里。
龙堂桥,在滦州西南一百里。
石牛桥,在滦州西六十里。
蔡家桥,在滦州西八十里。
双桥、
牤牛桥,俱在滦州西八十里。马家桥,在滦州西八十五里。
唐山桥,在滦州西一百里。
榛子镇东五里桥、西五里桥,俱在滦州西北九十里。
乐亭县
商家社桥,在乐亭县北六里。
清河桥,在乐亭县西三十里。
解家桥,在乐亭县南三十五里。
迎恩桥,在乐亭县北门外。
阜民桥,在乐亭县南门外。
布德桥,在乐亭县东门外。
悦泽桥,在乐亭县西门外。
崇信桥,在乐亭县本街。
山海卫
探海桥,在山海卫南门外。
登仙桥,在山海卫东门外。
文明桥,在山海儒学前。
大明桥,在山海钟楼北。
卧牛桥,在山海西关。
石河桥,在山海西二里。
咽喉桥,在山海罗城。
津渡附
漆河渡,在府西门外。
石梯子渡,在府西十里。
虎头石渡,在府南十里。
于家河渡,在府南二十里。
念经河渡,在府东北三十里。
蔡家庄渡,在迁安县西十二里。
瓜村渡,在迁安县南十五里。
稔子口渡,在迁安县西北七十里。
滦河渡,在昌黎县西七十里。
白石店渡,在滦州东四里。
偏凉汀渡,在滦州北五里。
横河夏渡,在滦州北七里。
宁家庄渡,在滦州东南二十八里。
马城渡,在滦州南二十里。
边落湾渡,在滦州南九十里。
李家庄渡,在乐亭南十八里。
陈家庄渡,在乐亭南三十里。
马家庄渡,在乐亭南十二里。
杨家庄渡,在乐亭西北十五里。
淀流河渡,在乐亭县西北二十里。
明佛陀渡,在乐亭县北十里。
井家庄渡,在乐亭县西南十里。
阚家庄渡,在乐亭县南二十五里俱滦河渡,今废。

永平府封建考

三代
孤竹,商封国今永平府地。
春秋为肥子国、为山戎国,肥古小国春秋时犹存,今永平府是。

北平文侯张苍,以客从至灞上,得陈馀侯,千二百户,传至盖宗。
肥如侯蔡寅,谥曰敬,传子戎,孙奴无后,国除。海阳侯摇母馀,谥曰齐信,传子昭襄,孙建曾。孙省无后,国除。

辽西公段务勿尘,按《卢龙县志》:本辽西鲜卑,晋封为公,传子。疾六眷弟匹磾,从弟末柸。末柸弟牙,疾六眷之孙。辽杀牙自立,后为赵石虎所灭。

辽西王农。
辽西公定,后立为太子。

北燕

辽西公素弗。

辽西王冯崇。
北平王长孙嵩,谥曰宣王。子颓,谥安王。颓子敦,谥简王。敦子道,降为公。谥曰慎道,子悦复王爵,又降为公。
北平王拔,拔子右文肱。
北平王超。
北平王冯风,一作夙。
北平王冯始兴。
辽西公意烈,按《通志》:昭成孙,太武时进封为王,后坐罪,赐死。
辽西公婴文。
辽西公贺赖卢。
辽西公冯朗。
辽西公常英,以太后兄赐爵,追赠祖海,辽西简公。父澄,辽西宪王,英卒,谥辽西平王。
北平侯安国。
肥如侯贺护。
肥如子高育。
朝鲜侯常泰。
新昌子毕祖晖。
新昌子孙绍。
新昌男窦瑗,让爵于其兄叔珍。

北齐

北平王仁坚。
北平男王峻。

后周

北平公寇绍。
北平侯和雄。

北平侯段文振,追封。

平王隆基,后为帝,庙号元宗,按此亦取平州之名,然与本郡实不相关也。
北平郡王高开道。
北平郡王武居常。
北平郡王偕。
北平郡王阿史那什钵苾。
北平郡王李过折。
辽西王高交简。

后晋

北平郡王刘知远,后为帝国,号汉。

平王隆先。
辽西郡王旅坟,辽史皇族表,有辽西郡王驴粪,疑即一人。
辽西郡王萧虚烈。
辽西郡王耶律良,追封。
辽西郡王萧余里也。按《通志》:阿剌次子太康时封。
辽西郡王耶律白。
辽西郡王杨晰。按《通志》:太平十一年擢进士,官枢密使,以积劳。初封赵国公,太康中,进封辽西。
辽西郡王马绩,太平十一年,以积功封赵王。太康中,改封。按《府志》:有杨绩,亦辽时人。
辽西郡王杨绩。
北平郡王淳。

北平王南木合。
北平王镇国,子聂古台袭爵,表作聂古䚟。北平王那木罕。
永平王燕赤。
永平王伯撤里,追封。
抚宁王撤里帖木儿。
永平公阿台。
永平郡公锁咬儿。

永平侯谢成。
抚宁伯朱谦,子永进封侯,又进封保国公。

永平府公署考

   《府志》《县志》合载本府
府治,在城中平山上,明洪武二年建。其历年增修者:正统中知府李文定、张茂,成化中周晟,嘉靖中曹怀,万历中刘泽深。堂东经历司,次茶水库。西照磨所,次架阁库。两翼,东署门次八房、次銮驾库,西署门次八房,次大润库。中甬道戒石牌。亭前仪门外,东土地祠、寅宾馆,西司狱司。堂后为穿堂、为后堂,北为知府衙,东为理刑厅、马政厅,今裁。又前为检校宅,衙西为清军厅、粮捕厅,又前为知事照磨经历宅,次列吏舍。大门前至东申明亭西,旌善亭中,有坊曰:保釐。东为文官厅,西为武官厅。前有坊曰:古北平临衢。按卢龙县志,宾馆后为吏廨、清军厅、粮捕厅,今并为一。府治内有黑水井,有石刻牛首形镇之,为其怪,久掩之。或曰燕,谓水曰龙,黑曰卢,县名取此非也。卢龙乃古塞名,自隋移此,以名。县治南又有井,在谯楼前,将雨则气出,岁旱,以此占之,颇验。《旧志》称谯楼飞雨。今堙。
永平监军兵备道,在府治东南三百步,旧为南察院。嘉靖四十年,兵备温景葵拓而改之。其历年增修者:隆庆中杨兆,万历中孙应元、叶梦熊、成逊堂。西茶厅前为书吏舍堂,后为后堂。西为住宅,有花亭,西有射圃亭。仪门外东土地祠,西宾馆,大门外东中军厅、南府厅,西州县厅东西有鼓、角楼,有坊各二。
户部分司,在府治东北二百步,永丰山西麓,嘉靖四十五年建,今废。按《卢龙县志》:旧户部分司改工部分司。
兵部分司,在山。
察院,府城三:一在户部分司东北,一在望高楼前,一在东门内,今废。 按《卢龙县志》:督学察院在县治北永丰山巅,大察院在督学东,今废为草场。小察院在县治西南,原守府改。
府馆,在卢龙县左,为通判马厅,今馆移驻山海关。
府通判公署,在山海关分司北。
司狱司,在府内。
税课,在府前街左谯楼前。
医正科,在府治西。
僧纲司,在府城南隆教寺。
道纪司,缺。
教场,在漆河西里许。
永丰仓,在府治东里许,大察院前,按《卢龙县志》:在督学察院前。
草场,在东北城下。
海运仓,在府前察院后。
社仓二:一在府治东北,一在城隍庙西。
预备仓,卢龙在望高楼下,即东盈仓基。
谯楼,即明远楼,在府治东。
钟楼,在兵备道左,即旧东门基,洪武初建。按卢龙县志,上建阁祀元帝。
养济院,卢龙,在城南二里。
惠民药局,无址可考。
公馆,卢龙二:一在东三十五里双望堡,一在西二十里安河堡。
卢龙县治,旧在府后,明隆庆二年,知县赵敬简申请移建于府治东南。正堂曰:忠爱。左右为库房,堂前为月台,中甬路为戒石坊,东西两翼为六房,仪门外东为土地祠、寅宾馆,西为监狱。正堂后为后堂,东为知县宅,西为书房,西前为典史宅,又前为吏廨。大门外东为旌善亭,西申明亭。又云:银库在县治东,今废。
坊表,共二十。夷齐里一,馀俱系科第、贞节、褒封之坊。
乡约所,《县志》《府志》俱未详载。
漏泽园,在城东五里,周三里,馀见《府志》
外州县
迁安县治,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建,弘治十二年知县张济重修。嘉靖七年正堂燬于雷火,十九年知县徐州重修,年久颓废。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张自涵一撤而新之,正堂东库,西赞政厅。两翼,东吏、户、礼及承发科,西兵、刑、工及马政科。堂前露台,中甬道、戒石坊,正堂东主簿厅、官裁廨,废仪门内东典史衙,外东寅宾馆、土神祠,西预备仓、狱。大门东旌善亭,西申明亭,又东义仓,又西直候房,皆知县王淑民所建,今俱废。堂东北隅有历宦题名碑,正堂后为后堂,又后中正衙西北隅有咬菜轩,知县白夏新之,今废。康熙九年知县王永命重修。
察院行台,在县治东,嘉靖中知县许樯卿创建,后知县韦文英、隋府重修,今废。
南察院,在县治东南,旧原行太仆寺,后改书院。明隆庆二年知县隋府,以察院逼近县堂,不便行事,遂移置于此,知县任明道重修。有大门,有仪门,中堂有甬道、露台,两角门有东西,序后有穿厅,有寝室。西为吏舍,东为厨房。吏舍墙垣俱倒,十年知县王永命重修。按府志,迁安察院二:一在治北,一在治东南。
阴阳学,在县治南,今废。
医学,在县治西,今废。
僧会司,在宣觉寺内。
道会司,在昊天观内。
养济院,在县治南,按《府志》:迁安在城东南里许。
惠民药局,按《府志》无址可考。
教场,西门外半里,旧有演武厅,今废,遗址尚存。
漏泽园,在县治南。
抚宁县治,在城东北。明洪武七年建,成化十七年知县姜镐修,弘治十一年知县刘玉复修。皇清康熙七年,知县王文衡重修。大堂三间,抱厦三间,堂东西耳房各一间,又东幕厅一间,神器库房四间,又西库房十二间。知县王全忠重修,堂前为戒石坊一座,东西司典房十四间,匮房三间。戒石坊前为仪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东角门外为土地祠三间,西角门外为寅宾馆三间。前为大门三间,堂后为二堂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为知县公廨一所。大堂东为典吏廨一所,仪门西为狱一处,二堂东为圃一处,巡更房前后左右共六处,知县王文衡新设。
察院,在县治西。明成化三年,同知刘遂建。皇清康熙七年,知县王文衡重修,正厅三间,东西皂隶房六间。前为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后为厅房五间,东西厢房六间。
太仆分司,即东察院,久废,址在县治东,有石狮二座,移镇河阳水口,水复故道,不为灾。小官厅,在西察院东,今废。
阴阳学,在县治东,久废。
医学,在县治东,久废。
僧会司,在县治南。
教场,按《府志》:抚宁在西门外。
草场二处:一在县治东南城墙下,一在卫治东。
抚宁县仓,在县治西北。明成化三年,都御史阎题设,同知刘遂督建,今废。
预备仓,在县治西。正厅三间,东西廒房各三间,前廒三间,后廒五间,大门二门各一间。义仓,在县治东南。明万历元年知县张彝训建,今废。
公馆,原在永平府东关路北,因岁久颓废,于康熙二年,买置府衙门西柴市口路北,六年复买地充拓。
养济院,在县治东南。
惠民药局,在县治东,今废。
鼓楼,在县二门西,久废。知县王文衡劝阖,县输助建于城之中央。
钟楼,在县二门东,久废。知县王文衡建于西城上,迤北,并见城池考。
漏泽园,在县北门外,按府志,周四亩。
昌𥟖县治,在城内西南。明正统中知县王玺重建,其历年增修者:弘治中白纯道,嘉靖中文世英,万历中石之峰。堂东西二库。东幕厅、西军储厅,仪门外东土地祠、寅宾馆,西狱。后堂后为知县衙,堂西县丞衙,今裁。前典史衙、吏、廨列堂左。按《昌𥟖县志》:牧爱堂三间。正统间知县王玺建,文世英重修。万历四十三年,王汉杰重建,更为忠爱堂。后厅三间,王汉杰建。戒石亭废,幕厅一间,忠爱堂左,知县文世英、胡科、石之峰、王汉杰重建。仪门三间,楚孔生、石之峰重修。角门东西各一间,石之峰修。六房东西各十间,楚孔生修。大门三间,王汉杰重建。宾馆大门内,胡科建。狱一所,大门内西,孟秋重筑。垣墙狱,神庙一间俱杨子升修葺。旌善亭三间,大门东,申明亭三间,大门西,俱石之峰建。牌坊东西各一:东曰公廉,西曰仁恕,万历四十二年王汉杰建。知县宅东九间,王汉杰建,西二十二间,石之峰建。县丞宅厅三,舍十五间,典史宅厅三,舍九,在忠爱堂西,俱王汉杰,县丞吕凤阳重修。吏廨,忠爱堂西,今废。
东察院,在县东,石之峰、杨子升重修。
西察院,在县西胡科改建。
僧会司,在源影寺内。万历四十五年,杨于陛重修。
阴阳学,在县北,景泰五年设。
医学,在县北,洪武十七年设。
演武场,在城西三里。按府志,教场昌黎在城西二里许。
演武厅,在场内,正三间,东西耳房二间。嘉靖三十六年,知县胡溪迁建,万历十六年知县石之峰重修。
防守营房,在县治西。康熙十一年,知县王曰翼新置。
南仓,旧厅三间,廒房二十三间,杨于陛新建十间,共三十六间。 按《府志》:预备仓昌黎,在治南五十步。
北仓,旧十四间,杨于陛新建三间,共一十七间。按府志,昌黎义仓在县治东北百步。
公馆,一在城西三十里两家店,一在永平府东门外,曰昌黎馆。按《府志》:昌黎公馆四:一在城东百步,曰昌黎馆,一在东二十里张角庄,一在西三十里两家店,一在西五十里静安堡。养济院,在县东南,王懋建,楚孔生、孟秋、杨于陛重修。
鼓楼,在县东北。万历二十二年冯恩建,四十六年杨于陛重修。皇清康熙六年,鼓楼倾圯,典史王懋重修。
钟楼,在东城上。万历四十六年,杨于陛迁建。后渐倾圯。康熙六年,典史王懋移其钟于鼓楼上,钟楼废。
乡约所,在崇兴寺内。
漏泽园,在城西南一里,张云凤立。嘉靖二十年李桐重立,周四亩。
滦州治,在城内东街。明洪武初建,其历年增修者:正统中知州刘弁,成化中吕端,弘治中吕镒,嘉靖中陈士元。堂东幕西库,仪门外东寅宾馆、土地祠,祠东北为仪仗库,西为狱。大门为谯楼穿堂,后为知州衙。后圃有山麓、有池、有轩、有亭。堂东同知衙,前吏目衙,西判官衙,今裁。前列吏舍。
察院,在州治东。
太仆公馆,在察院东。
阴阳典术,在州治西。
医典科,在州治西。
僧正司,在州城南广福寺。
道正司,缺。
教场,在州城西三里。
预备仓,在州治西北。
钟鼓楼,在州治大门上。
公馆二,俱在州西九十里榛子镇。
养济院,在州城东南隅。
惠民药局,无址可考。
漏泽园,在州城东北一里。
乐亭县治,在城内东南。明洪武三年,知县王文贵建,其历年增修者:洪武中张似兰、刘晟,永乐中于继贤,成化中李瀚堂。东幕西库,仪门外东土地祠、寅宾馆,西狱。后堂后为知县衙,东县丞衙,今裁。前典史衙,堂西南吏舍。 按乐亭县志,前代创建,莫考。明洪武间,知县王文贵重建,成化间,知县李瀚改建,以后继修不一。万历癸巳辟前塞路,为朝天街,建坊曰:海内首邑。澄源堂三间,左右库房各一间。隆庆己巳,知县李邦佐重建,堂旧名:五美。万历癸巳易今名。节爱堂三间,澄源堂后东西厢房各三间。隆庆己巳,知县李邦佐重建,堂旧名:燕省。万历庚寅易今名。皇清顺治十年,知县韩望复名燕省。銮驾库一间,澄源堂西,今废。戒石坊旧为亭。万历乙酉,知县于永清易以木楔。大门三间,仪门三间,角门各一间。万历乙酉,知县于永清重修知县宅,燕省堂后。自公堂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西书房各三间,后楼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又后为轩三间,西园思化亭三间,俱万历乙酉,知县于永清增修。县丞宅正宅东原两衙故基,后裁马厅,今并为一。前厅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后厅三间,住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东轩一间,县丞邹九经、齐召、姚世和相继修,今废。主簿宅,节爱堂西,嘉靖年裁革,今废,改为思化亭。典史宅,县丞宅南,前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厅后东西书房各一间,住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典史徐梦鲂重修。幕厅三间,澄源堂、东宾馆、大门内,东堂三间。万历乙酉知县于永清建,庚寅扁曰:虚受堂六房。澄源堂,东吏、户、礼承发科,西兵、刑、工马政科,共房十间,知县于永清重修。土神祠,仪门外东,旧与宾馆连。万历庚寅,别辟一门题曰:土神祠。狱神祠仪门外西祠前即狱,东、西、北各房三间,狱南有寄收房六间,旌善亭三间。大门东申明亭三间,大门西公廨、幕厅,西南共房二十间。万历乙酉,知县于永清重修,壬辰夏凿井其南,以便汲饮,今井存廨废。
察院,在县治西北,即太仆寺故基。中堂五间,曰:振扬风纪。抱厦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仪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又前大门三间。堂后穿堂四间。又后堂五间,中曰:运筹决胜,左曰:精舍,右曰:记室。抱厦一间,东厨灶房三间,西吏书三间。万历壬辰倭报频仍,当事者历海口乐邑为驻节地,旧署湫溢因措置创建。
东察院,在县治东。洪武间知县王文贵建。成化间李瀚,万历间李席珍各重修。中堂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仪门一间,东西角门。又前大门三间,堂后厅三间,东西书、记、厨、灶房共六间,今废,基址犹存。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正北为廒神祠,祠前有大槐亭,敞四面以验收放。东廒房六间,西廒房六间,南廒房十三间,北廒房一十间。东大门一间,曰:开源,西大门一间,曰:节流,俱可通陆车。东门左右仓房各三间。万历癸巳重建,今止有西大门廒房七间,馀废。
社仓,在朝天街东南。万历癸巳创建,今废。草场,在县西北隅。广三丈,袤二十三丈,万历壬辰,倭警,购民地为场,积草一万三千三百束。讲武场,见《兵防志》。按《府志》:乐亭教场在城北。巡检司,见《兵防志》。按《通志》:在县西南三十里,今移榛子岭。
阴阳学,在朝天街东。万历癸巳创建,今废。按府志,乐亭阴阳学,在治南。
医学,在朝天街西,万历癸巳创建,今废。 按《府志》:乐亭医学,在治北。
僧会司,在察院西福严寺。按《府志》:乐亭僧会司在治南,其道会司缺。
石碑场,见《兵防志》云:石碑场大使一员,今不隶海防。
马头营,见《兵防志》云:马头营坐营一员,今裁。乐亭公署,在县北九十里,府属本县,独远路且崎岖。万历庚寅,购昌黎民地六亩,建同人馆三间,左右厢房各二间。大门、二门各一间,题曰:乐亭公署。东崇宁观三间,西乐静庵三间,择僧守之。其地税粮移文昌黎开除。今止崇宁观、乐静庵存,馀废。 按《府志》:公馆乐亭在城北团店。养济院,按《府志》:乐亭在北门外。
惠民药局,按《府志》:乐亭在治西北。
漏泽园,按《府志》:乐亭在县西北。
山海卫署,在镇城西门内。明洪武十四年建。

永平府学校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
府儒学,在治北一百五十步。《旧志》云:创建年月莫考,其历年增修者:元延祐中总管府达鲁花赤也、孙秃,至正中总管贾惟贞,明正统中知府李文定,天顺中周晟,成化中王玺、王问,弘治中吴杰,正德中何诏、唐夔,嘉靖中李逊,隆庆中兵备沈应、乾知府刘庠,万历中兵备宋守约、徐准,知府辛应乾、张世烈。皇清顺治中,兵备副使宋琬、知府杨呈彩,康熙中知府事常文魁。
先师庙,在明伦堂西。堂两序,东西斋。前,仪门、大门。外,东、西二坊。后,堂两楹,为号舍。又后,教授宅。堂左三训导宅。先师庙两庑前露台戟门左右祠,名宦乡,贤前。泮桥前棂星门庙,后东启圣祠,西敬一亭,射圃在庙西。康熙中知府事常文魁重修。
先师殿,其泮桥新易以石桥,左右增碑亭二,棂星坊前增石栅及礼门,义路二。石坊明伦堂左右新添神库、神厨,上房共六间,又重修东西斋房。新栽松柏百株,培荫风水。又于学前创修书院二十七间,堂廊号舍,曲折尽制。
武学,在府治南旧守备厅地,隆庆六年知府辛应乾改建。
三屯营文庙,在城内西北隅。
辽学,附府学内。顺治二年,因辽生,流散关内,题设。至顺治十二年经奉天设学、裁官、并府学,代理。
文昌祠,在东门内。
奎星阁,在南城上。
府社学,在城隍庙西。明成化九年,知府王玺建,弘治中吴杰修。
孤竹书院,在府城东北隅望高楼下,今废。北平书院,在府学南,卢龙县旧基,隆庆六年知府辛应乾建。
卢龙县儒学,在县治前城之东南隅。洪武二年建。知县胡炳经始,正统间巡按御史李奎、魏林、徐宣相继拓修。景泰间知县胡琮重修。天顺间为水圯教谕李伦修,成化间教谕徐润等更拓之,弘治间知县李景华、吴杲,知府吴杰增建号房。嘉靖间府同知张守,知县吴道南、杨保庆继修。隆庆间知县潘愚修学仓。皇清康熙中,知县闵峻、吕宪武,教谕朱持正俱重修文庙。旧在明伦堂前,规制卑狭。嘉靖四十五年,兵备道沈应乾市地迁于学左,宏敞倍昔。万历十五年,为水圮兵备道叶梦熊,知府孙维城,推官沈之唫修整,知县王衮复辟。前达通城,上奎星阁,建坊二于棂星门之南。其东西临街,建坊各一。崇祯十五年,为飓风所拔。顺治三年修。
先师殿东,西庑前,中戟门泮池,东名宦祠,西乡贤祠。前为棂星门殿,后敬一亭,右启圣祠。按府志,明伦堂左馔厅,右学仓。堂后教谕宅,左训导宅。社学,按府志,卢龙在县治南,关厢街西。隆庆二年知府刘庠建,万历十二年知县杨时誉修。学田,按府志,卢龙学田,一段一顷九十九亩。知府高邦佐,捐俸置一段一顷六十亩。郡人御史韩应庚,置一段六十一亩。
外州县
迁安县儒学,在县治东。明太祖洪武二年建。
先师殿,明初知县萧颐创始。夹室为东西两庑,前为戟门,门东名宦祠,门西乡贤祠。前为泮池、为桥,又前为棂星门。明嘉靖间撤塑像而题以木主。有文书房、有祭器库、有斋宿,所有更衣亭久废。庙之东北,为启圣祠,祠东为射圃,亭久废。庙后为明伦堂、两序,东为进德斋,西为修业斋,久废。堂壁立卧碑,堂前为露台,台下为甬道。东出为义路,西出为礼门。堂后为敬一亭,亭西为教谕廨。廨南为训导宅二,今废。前为儒学大门,明正统中庙宇颓坏。知县邢冕、商辂相继修饰。景泰中,知县费永宁葺补、宣德中御史余思宽重修。本学,旧在城东门外。成化五年,教谕胡宪奏准,展城以包之。嘉靖中,都御史孟春撤其旧增建。捐赎锾不劳民力,后知县陈策建学官,廨宇三所。温志敏、王锡、韦文英、罗凤翔、万历中知县王淑民、冯露、张鉴相继重修。四十年,知县张廷拱一撤而新之。崇祯三年,燬于兵火。七年,知县任明道重修。皇清康熙元年,知县武纮周重修大殿。十一年,知县王永命重修棂星门、泮池及乡贤名、宦戟门、东西两庑,启圣、进德修业二斋,并周围群墙百堵,焕然更新。
文昌祠,在圣庙东。
魁星阁,在文庙前。
社学,按《府志》:迁安在治西二十步,弘治十一年,知县张济建。
学田,明万历三十年知府高邦佐捐俸置,附郭田一顷零六亩,每年赈济贫生。四十年张廷拱又添置。野鸡坨沙薄下,地一顷二十六亩八分七釐,每年租银三两六钱三分,赈济贫生。今附郭学田一顷零六亩。康熙六年,奉圈止剩野鸡坨一顷二十六亩八分七釐。按府志,迁安五段共二顷零六亩。
儒学仓,在学内,今废。
学库,在儒学内,今废。
抚宁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十一年建。其历年增修者:成化间知县姜镐,弘治间知县刘玉,嘉靖间知县叶宗荫、通判李世相,万历间知县张彝训、徐汝孝。皇清康熙八年,倾圯已极。知县王文衡劝合县输助,修葺殿、庑、门、祠,俱焕然一新。大成殿五间,东西庑各五间。康熙十一年夏,大雨庑坏,知县谭琳捐资补修。启圣祠三间,大殿前戟门三间,东名宦祠三间,西乡贤祠三间,戟门前泮池石桥三座,泮池前棂星门一座,明伦堂三间,倾圯不支。康熙十八年知县刘馨捐俸,暨合学输助教谕辛进修,躬督重修。东西进德修业斋,俱废,敬一亭三间。圣谕箴铭在壁。
教谕公廨 三间,训导公廨,俱废。按府志,敬一亭后教谕宅,东西训导宅。
武成王庙,大殿三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一座。康熙十六年,知县刘馨协同教谕聂应闻捐资创建。
文昌祠,在学东。
魁星阁,在文庙前。
社学,寄云从书院内,知县王文衡置田一百五十一亩,岁修金十二两延师教课,阖邑子弟。康熙十年,知县谭琳捐俸二十两,增置田五十亩。十四年,知县刘馨捐资修葺,优礼如昔。按府志,抚宁社学在治南。
云从书院,万历乙卯年,知县王公台创建。日集诸生,会文讲艺,一切纸笔饮馔之需,皆捐俸以给,六年如一日。知县张毓中、王全忠、谭琳继之后。先一揆十四年,知县刘馨莅任,见其颓废,捐资修葺。拔生童之俊秀者,课艺其中。
学田,满井三段,一百一十六亩一分二釐。曹西庄十五段,一百八十八亩三分三釐。任各庄五段,二十五亩。杨家庄头二段,二十七亩。吴家庄一段,二十五亩。李官营一段,五十亩。共计四顷三十一亩四分五釐。
学仓,在县内,久废。
社学田,东河南,荒田一段,十二亩。新庄一段,十亩。李良峪荒田二段,一百二十九亩。老坡张一段,五十亩。共二百零一亩。
昌黎县儒学,在治西,南创建年月无考。元大德四年,县尹刘懋修。明永乐十五年,知县杨禧重建。其历年增修者:弘治中殷𤣱,嘉靖中胡溪、阎凤、楚孔生,万历中孟秋、吴望岱、徐汝孝、石之峰、杨于陛。皇清推官刘增,知县宋荐,教谕吴凤起,孙兆祯,训导王渠。
先师庙,在明伦堂东,戟门左,右名宦乡贤祠,东为启圣祠。明伦堂,两斋后号房堂,后为敬一亭。右教谕宅,左训导宅,按昌黎县志儒学大成殿西,元大德年建,弘治七年殷𤣱。嘉靖九年阎凤、四十三年楚孔生,万历十八年石之峰、四十五年杨于陛,俱重修明伦堂三间。大成殿西胡溪增修,吴望岱重修。斋东西各三间,曰:博文、约礼、敬一亭。敕谕碑四,勿箴各一座,石之峰建,杨于陛重修。
尊经阁,皇清顺治戊戌,推官刘增建重修明伦堂、敬一亭,号舍东西各二间,牌坊东西各一座。
教谕宅,厅三,舍九,楚孔生重修。
训导宅,二所,厅各三,舍各六,楚孔生、石之峰重修。
兴贤坊,学东。育材坊,学西。万历四十二
年,俱王汉杰建。
名宦祠、乡贤祠、各一所,东西厢房各三间,碑亭各一座。嘉靖二十八年知府张玭、知县文世英同建。
文昌祠、在县北,王汉杰重建。
魁星阁,在文庙前。
社学,一东门外,二县西,三西门外,胡科设。按府志,昌黎在治北。
学田,按昌黎县志,中、下地共二顷五十九亩九分,提学御史杨置三十亩五分,永平道应置四十亩,本府知府高邦佐置一顷一十九亩一分,管关通判张文达置三十亩,署儒学事甄置三亩八分,杨于陛置三十六亩五分。新置学田五十四亩。本学教谕王在镐置以上,除拨补乐亭县,尚遗地两段五十馀亩,泡石港山场一处。按府志,昌黎学田拨补无存。
儒学仓,三间,学内,孟秋建。
滦州儒学,在治西。辽清宁五年建,明洪武四年知州李益谦重建,其历年增修者:洪武中刘政,永乐中谭辉,正统中刘弁、陶安,天顺中郑鼐,成化中杨鼐,弘治中吕镒、汪晓,正德中陈溥、高堂,嘉靖中张士俨、陈士元、通判陈大为,隆庆中推官陈训,万历中知州郑珫。
先师庙,在明伦堂前,启圣祠堂左,明伦堂两斋,
东出为居仁门,西出为由义门。又前东西儒学二门,堂后敬一亭,西名宦乡贤祠,祠前三训导宅,堂东教谕宅。
文昌祠,在月城内。
魁星阁,在文庙前。
社学,滦州在养正巷。
横渠书院,在滦州西关。嘉靖八年,知州赵叶建。
学田,滦州圈占,后退出三十五里。
乐亭县儒学,在治西。
先师庙,在县治西北。大殿五间,东西庑各七间,
戟门三间,东西角门,前泮池、石桥,又前棂星门、坊,始自金天会间,进士李杭创建,明昌间进士鲜于仲权,元至元间县尹柴本立相继增修。明洪武初,知县王文贵重建。正统间,知县吕渊,天顺间知县董昱、县丞狄春,成化间知县王弼相继重修,知县李瀚增修两庑。弘治间知县田登增修神厨库,嘉靖间知县杨凤阳重修两庑、泮池门、坊,万历间知县于永清修殿,知县杜和春修泮池,岁庚寅重修大殿扁曰。大成撤戟门,重修扁曰,万世瞻仰。撤棂星门,重修扁曰。
先师庙各砌甬路,前树以屏,购民地,砌玉带街。庙
西路旧塞,辟而拓之。树坊西向曰圣域,仍改建名宦乡贤祠于戟门两侧。天启年间,知县刘檄重以修理,经今五十馀年,大殿、戟门、棂星门并明伦堂,渐就倾圯。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叶矫然兴工修葺,未几去任。知县黄兆丹接修,亦未几去任。至知县于成龙续修大殿,告成。馀正在鸠工修理。
启圣公祠,先师庙东南。万历间,知县林景桂重建。
名宦祠,旧在启圣祠东侧,万历癸巳改建于戟门东。
乡贤祠,旧在启圣祠西侧,万历癸巳改建于戟门西。
文昌祠,按《府志》:乐亭在学前。
魁星阁,按《府志》:乐亭在文庙前。
社学,按《府志》:乐亭缺。
育贤书院,按《府志》:在榛子镇。
学田,按《府志》:乐亭无存。
山海卫儒学,在卫治西。明正统元年建。其历年增修者:正统中指挥王整,教授张恭,天顺中指挥刘纲,成化中主事尚,嘉靖中黄景夔、邬阅,万历中孟秋、任天祚、遵化巡抚李颐,崇祯中山东巡抚米国栋、关内道范志完。
先师庙,在明伦堂前,启圣祠在敬一亭后,戟门东。西祠名宦乡贤。左为更衣亭,右神厨。前棂星门明伦堂,东斋曰文成,西斋曰武备,堂后敬一亭,东教谕宅。前训导宅,西为学门。门内道左为号舍。按《府志·边防考》:山海卫是教授。凡明伦堂有两斋,斋名有同异,非通制山海以文武,独异具之。堂直为仪门、大门,制同滦州。迁安前庙后堂,异其门,不同庙台。戟门前泮桥棂星门,并如府制有差,不具若神库、神厨、宰牲房馔堂号房耳房射圃旧制无方位,今亦多废矣。文昌祠,在文庙右。
魁星阁,未详。
社学,在城东南隅。弘治十四年,主事徐朴建。学田,旧志:嘉靖元年,山海主事黄景夔,给学田四千九百五亩,五年主事马扬增山海学田。嘉靖十三年,主事葛守礼给助乡饮,公费田一千二百二十四亩七分三釐。二十六年,滦州知州陈士元给州学田三顷六十亩。 本学廪田,初为关东瞭望地,居民私垦为业,不知有赋役。及后,中官守关,括租入私橐,民弗堪命。主事王景夔至,验卫学之廪,稽地归官,为生廪饩。后主事马扬续垦,得地六千二百八十九亩二分,得米一百五石三斗,廪生月增八斗矣。嘉靖十三年,主事葛守礼复藉垦近郭闲田,徵其租,而廪生直增一石然。时列等者,仅一十二人耳。万历三年,主事裴赐悉加丈量,共计地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四亩四分三釐一毫五丝,共徵米二百一十一石九斗六升五合九勺七抄八撮。自后续垦者不无告增,而荒塌者时复告减。前丈之数,渐不免参差作弊。万历二十四年,主事张时显各将任内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米数清算造册,以便察覈徵收。现新旧各册,总封贮笥中。倘去此籍,则委官得以上下其手,奸人得以乾没其额,如近日欺隐之。至三年,莫觉者又当不旋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