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十五卷目录
顺天府部杂录六
职方典第四十五卷
顺天府部杂录六〈南城〉
《五城坊巷胡衕集》:正东坊,自正阳门外东河沿至崇文门外西河,沿八牌四十铺,有萧公堂、崇真观、天庆寺、慈源寺、清化寺,西三里,河东三里,河芦苇园。天坛,周十里,内有圜丘神乐观天师府。牺牲所,在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街东。《帝京景物略》:天坛之北,药王庙,武清侯李诚铭立也。左墀碑文,恭顺侯吴惟英书也。
《燕都游览志》:鱼藻池,在崇文门外西,南俗呼曰:金鱼池。养畜朱鱼,以供市易,都人入夏,至端午,结棚列肆,狂歌轰饮,于秽流之上,以为愉快。
《帝京景物略》:金故有鱼藻池,旧志云池上有殿,榜以瑶池。殿之址,今不可寻矣。居人界池,为塘植柳覆之,岁种金鱼,以为业,池阴一带,园亭甚多,南抵天坛,一望空阔,每端午日,走马于此。
《春明梦馀录》:天庆寺,原辽之永泰寺,金大安中,兵毁。元世祖至元壬申重建,明宣德中重修,后有高阁,可望天坛、僧舍。有李龙眠画罗汉十六轴。
天庆寺碑,至元九年,学士王恽撰并书。
《燕石集》:天庆寺、僧舍,有雅致亭。
《行国录》:天庆古刹也,今止存明碑二。其一,天顺戊寅尚宝司卿重庆蹇英撰文,礼部员外郎钱唐吴谦书。其一,嘉靖乙丑建,极殿大学士华亭徐阶作记。《帝京景物略》:慈源寺,成化二年,指挥朱善建。
《行国录》:圆觉寺,亦在魏村社,明景泰中所建也。有嘉靖四十二年重修碑记,云:南道御史赵镗撰文。《明一统志》:金井,在府南魏村社。
《帝京景物略》:姚彬关王庙,俗传吴将姚彬盗关公马,被获,强不屈,庙塑縳彬像,公戎服,作色,左顾彬,彬反面色,不屈,侍将七人,怒视彬。縳彬者,仰公颜,色而受命,马回望公,其色喷沫。人曰:隋时像也。
《春明梦馀录》:三里河,元时名文明河,接通惠河,为漕储运道,今铁闸尚存。
《病逸漫记》:大通桥,去通州四十里,地形高通州五丈,置十闸,方可行舟。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形高通州一丈九尺,置二闸,便可行舟。但有一道走沙耳。
《析津日记》:重建三里河,桥碑在桥西。铁山寺碑,建于正德十二年,翰林院修撰,江阴周叙撰文,铁山寺僧宗洪号也。
桂文襄公奏议: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带,直扺张家湾烟墩港,地势洼下,故道俱存。冬夏水脉不竭,见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高者即旧马头,明白易见,不假经画,稍加修治,即可复也。但附近势家庄园。故成化六年,杨茂虽尝建议,而不敢尽言,但请置坝而已。后亦竟沮不行。成化十二年,亦踏勘,而势家贿通钦天监,以为地居京师,子午方位为说不知。三里河,乃在都地,巽巳实非子午方也。今诚按此修浚,则公私大船俱可直抵三里河,不但便漕船而已。
《帝京景物略》:三里河之故道已成陆矣。然时雨,则停潦,泱泱然河也。武清侯李公疏之入园中,园遂以水胜可汎舟,周廊过亭,其东梅花亭,砌亭为瓣五,镂为门为窗,绘为壁,甃为池,范为器,其形皆以梅。
《顺天府志》:清化寺,在正东坊,有敕建碑。
《析津日记》:崇真观,司礼监太监张政舍宅,建正统十四年,赐额。景泰四年,国子监祭酒胡濙撰碑。《五城坊巷胡衕集》:崇南坊,在新城广渠门左,安门东南角七牌三十三铺,有地藏寺、法藏寺、妙音寺、宝应寺、崇教寺、安化寺、吉祥寺。
《帝京景物略》:法藏寺,旧名弥陀寺,金大定中;立景泰二年,太监裴善静修之,更曰:法藏。有祭酒胡濙沙门道孚二碑,道孚戒坛第一代戒师,世人称鹅头祖师者也。北地多风,故塔不能空,无可登者,法藏寺。弥陀塔,独空其中,可登塔,崇十丈,窗八面,窗置一佛,凡五十八佛,佛设一灯,岁上元夜,僧然灯绕塔奏乐,金光明空,作乐天上矣。
《顺天府志》:大悲寺,在崇南坊,有敕建碑。
《析津日记》:夕照寺,其建置年月无碑记可考,或云:燕京八景,有金台夕照,此寺之所由名也。
《顺天府志》:安化寺,在崇南坊,有敕建碑。
行国录海会寺,穆宗受釐之地,万历增修,极其闳丽,今则零落无存矣。
《五城坊巷胡衕集》:崇北坊,在新城广渠门东,北角崇文门,外东河,沿往东至都城,东南角至便门,东北角七牌三十七铺,有天仙庙、崇恩观、卧云庵、无量庵、崇恩寺、卧佛寺、增福庙、白云寺、积谷寺、万福寺。
《帝京景物略》:隆安寺,天顺间废刹也。万历己酉,僧翠林自蜀来,募金钱修佛殿,后堂三楹,曰:净土社。堂列龛五十三,结僧徒念佛,岁元旦设果饵,享佛盘千数,名曰:千盘。会寺后一阁,崇祯元年僧大为立。
《顺天府志》:普陀寺、金山寺,在崇北坊,俱有敕建碑。《析津日记》:卧佛寺,入山门有圆殿,佛立其中,后殿有卧佛,长丈馀,有十馀佛环立肩背,后寺无碑记,止西廊一铁钟,系正德戊辰年所铸。称寺曰:妙音寺。《五城坊巷胡衕集》:正南坊,在新城中门里,天地坛西,四牌二十铺,有般若寺,古佛庵、保安寺、响鼓庙、崇兴寺。
《行国录》:灵佑宫,在南城山川坛之北,旧为十方道院,止一楹尔。万历壬寅,始拓为三楹,名真武庙。越岁癸丑,司礼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殿五,请于朝赐额,曰:护国灵佑宫。碑文大学士福清叶向高所撰,湖广道御史晋阳潘云翼书。
《析津日记》:仁寿寺,显德庙遗址也。万历元年,伏牛山行者真玉卓锡于此,内官张朝因宫女陈秋香,闻之仁圣太后,遂捐赀属司礼监冯保建寺,始于是年四月。明年正月,赐额曰:仁寿。有李廷机、刘效祖二碑。黑龙潭,岁旱,于此祷雨。
《燕都游览志》:晋阳庵,出宣武门二里许,内有古铜观世音像,高三尺馀,下有款识云:大唐贞观年,尉迟敬德监造。黎秘书民表隶,书:古佛庵三字,极工,后移置稽山会馆。
《行国录》:崇兴寺,明天顺四年敕建,后比丘尼居之。《析津日记》:都城之南,旧有寺,曰:静宁。圮已久矣。有僧弘琼栖其地,御用监太监潘瑛为之监寺肇,自天顺庚辰,讫于成化丁亥。寺成,请于朝赐额。崇福寺有二碑:一兵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淳安商辂撰,中书舍人直文渊阁钱唐凌晖书。一播阳释道源撰,礼部郎中鄞人章规书。寺今圯矣。而土人尚目之曰:新寺。《五城坊巷胡衕集》:正西坊,自正阳门外西河沿至宣武门响闸桥东,六牌二十四铺,有延寿寺、云峰寺、观音寺、云居寺、万善寺、抬头庵。
《析津日记》:京师延寿寺,凡五六所,大约皆为祝釐而建,惟琉璃厂、东北延寿寺,乃明正统六年间,开渠得断碑,上有辽金延寿字,可辨,太原僧湛然因为重建,而翰林检讨四明汪奉为之记,此当是辽金旧址也。寺在辽金时,称巨刹,辽主尝临其地,见游幸表,金人以栖道君,汴京所获车辇,悉置于寺,意今之厂地,皆昔寺之基。而今之寺,特其一隅焉尔。
《松漠纪闻》:燕京兰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自南僧至,始立四禅寺,曰:大觉、招提、竹林、瑞像、延寿院,主有质坊二十八所,僧职有正副判录,或呼司空者。
《顺天府志》:明教寺,在正西坊,有敕建碑。
崇文门外打磨厂,金忠洁铉故居。
《行国录》:安国寺,在三里河之南一里,建于天顺元年。其碑,礼部尚书胡濙撰文,中书舍人陈翀书。慈源寺碑,正统初,立太常少卿括苍潘辰撰文,中书舍人张天保书。
寄园、寄所、寄录、慈源寺,东数百步,有关王庙,相传即元崇恩万寿宫。殿中塑像甚古,作姚彬被缚状,殆元时旧塑。元设梵像,提举司专董绘画佛像,及土木刻削之工,故其艺特绝,后人不能为也。寺僧云:彬初为黄巾贼,将貌类关壮缪,其母病,思食良马肉,彬知壮缪所骑赤兔最良,因投麾下,窃赤兔以逃,关吏察其音,不类河东,执以归,壮缪彬忼慨请死,临刑忽大哭,壮缪问之,则以与母永诀故尔。乃释之,事不见于野史,世所传关公事迹,亦无之。荒唐之辞,不知何所本也。
《行国录》:安化寺,正统八年赐额,有光禄卿云间张天骏碑记。
《人海记》:崇文门,东南有净度寺,按元张中丞养浩作,其子雁奴圹铭,有云权厝文明门外,净度寺之南,原寺盖元时有之矣。
《五城坊巷胡衕集》:宣北坊,在新城广宁门里,宣武门迤东,响闸迤西,至都城西南角便门,西北角七牌四十五铺,有海波寺、永光寺、永兴寺、圆通寺、玉虚观、接待寺、竹林寺、老君堂、报国寺、紫金寺、昊天寺、善果寺、归义寺、弘法寺。
《析津日记》:永光寺,元大万寿寺也。曹洞下青州辨公居之寺,有大万寿寺,开山传法,历代宗师实迹,碑记文字磨泐。又明正统十一年,一碑本山住持本恩立石。昭化寺,住持妙清碧潭篆额碑,称辨公居此,湛然屏山居士为其上首,外护湛然,即耶律文正王楚材屏山,金李翰林纯甫也。
《金台集》:万寿寺,有许道宁画屏按墨庄漫录。许道宁,京兆人,画山水,法李成独造其妙。
《篁墩集》:京师赏花人,联住小城南古辽城之麓,其中最盛,曰:梁氏园。园之牡丹、芍药几十亩,每花时,云锦布地,香冉冉闻里馀。论者疑与古洛中无异。
《匏翁家藏集》:小南城梁家园,往时芍药最盛,人多携酒赏之,后其家废,无一本在者。
《春明梦馀录》:梁园,在京城之西南废城边,引凉水河入其中,亭榭花木极一时之盛。
呆斋集梁氏园,在今京城西南五六里,其外有旧城,旧城者,唐藩镇辽金别都之城也。元迁都稍东,于是旧城东半,遂入于朝市,间全无迹可见,而西半犹存,号为萧太后城,即梁氏园所在也。萧太后者,辽后皆以萧为姓,有子为帝,则太后别居,宫城统部属,故其亡也,末帝淳之妻犹得独存,称太宫,以主其国,踰年乃灭也。或谓:此虽辽金都城,而非唐藩镇城,不然也。唐时,此为范阳藩镇安史,反后改名卢龙,而所治幽州蓟县,不改今移,蓟以名州,移卢龙以名县,各去此数百里,其实唐之卢龙与蓟在此也。恶得非唐藩镇旧城乎。辽金不因藩镇以为都,而曷因乎且稽诸载记。辽金亦何尝创建都城乎。今其城仅存土尔,甓皆为人取去,今取者未已,其土皆真黄土,人取之和煤炭以烧,亦有即之作墓者,以其高坚也。
《析津日记》:京师仙露寺,明一统志寰宇通志俱不载。《顺天新旧志》亦无之,近菜市西,居民掘地得石匣,乃辽世宗天禄三年所瘗,中藏舍利,无有也。匣如石椁,而短小,傍刻僧志愿记,具书布施金钱姓名。其盖已失,始知此地即仙露寺遗址,地名千人邑,故比丘尼皆曰:邑头尼。
《古今贞石志》:释志愿葬舍利佛牙石匣记略,达摩禅师远涉流沙,登雪岭,得释迦舍利辟支,佛牙授与先师,先师讳清珦,闽川人,自会同五载仲秋,赍舍利佛牙到此,于八年季春月,蓂凋十一叶染痾,而逝。临迁化时,将舍利佛牙付仙露寺,讲维摩经比丘尼,定徽建窣堵波,寻具表,奏闻:大辽皇帝降宣头一道,钱三百贯,以充资助。于天禄三年岁,次己酉四月十三日,安葬施主,名具镌于后。
《析津日记》:记后有千人邑三字,具列大辽皇帝、皇后,东明王夫人,永宁大王、燕主大王、国舅相公。宣徽令主李可兴洛京留守侍中刘琋齐国夫人张氏男三司使道纪衙门马九,故太师侍中赵思温,男延照司徒李引药师奴华喜寺,行仙马,知让邑头,尼定徽幼,澄喜婆舍利六百三十三粒,钦送到舍利一百一十粒。
《日下旧闻》:按仙露寺,金人俘宋宗室子女,置其中,见蔡鞗北狩,行录赵,子砥燕云:录顾地志失载遗迹,遂不可,稽康熙二十六年五月,宣武门西南居民掘地得石匣,匣傍有记:自称讲,经律论大德,志愿录并书,乃辽世宗天禄三年,瘗舍利佛牙于此,记后有千人邑三字,盖社名也。施主姓名首列帝后,诸王大臣,下及童男小女,考辽史,世宗妃甄氏,后唐宫人帝从太宗南征得之,宠遇甚厚,及即位,立为皇后,至天禄四年,方册,立皇后萧氏,二后同死,察割之乱,并葬于医。巫闾山记刻于三年,所云皇后,盖指甄也。东明王者,疑是明王安端,即察割之父,以功王东丹国,故曰:东明王也。燕主大王者,中台省,右相牒蜡为南京留守,封燕王,故曰:燕主大王也。国舅相公者,靖安萧太后族,只撒古鲁以天禄元年,为国舅帐详稳,故曰:国舅相公也。独赵思温子延照,史作延昭而通鉴,亦作照常,为石晋祁州刺史,后仍归辽,馀子本末,不得其详矣。又记有建窣堵波之文,疑当时石匣置于塔下,塔久废而石匣仅存土中。匣已无,盖其舍利佛牙,又不知何时散佚也。
《析津日记》:金有玉虚观,元有玉虚宫,今之玉虚观,未审即其遗址否。观有正统中礼部尚书胡濙碑,刑部侍郎周瑄篆。盖中书舍人胡谦书文,称正统丁已,鍊师吴元真来游斯地,其址已为锦衣千户吕仪别墅,有处士刘泰能,言观之旧迹,鍊师欲复之,吕因舍其地,于是总兵石亨捐赀以建,及岁己未,夏不雨,惠安伯张升诣观,请师祷雨,有应事闻,赐以䌽缎。至天顺二年,赐额,御史李锦记其事焉。
天顺丁丑,僧慧庵建接待寺于宣武门右。正德丙寅,始讫工。刑部尚书闵圭为作碑记。
《顺天府志》:增寿寺,在宣北坊,有敕建碑。
《析津日记》:广慧寺,古刹也,在宣武门外一里。嘉靖中,太监刘成、朱仲修之,有广西按察司佥事余一鹏碑记。
长椿寺,慈孝皇后建,以居木斋禅师其大弟子为神庙替身,赐千佛衣及姑绒衣各八百件,米麦等物动千石,有二库,以二中官专贮,三宫布施金钱。
长椿寺,木斋传米万钟书。
《析津日记》:广德寺,在宣北坊,慈仁寺之左。英宗实录载:太监王勤为僧德观请白金千两,修造广德寺,疑即此也。殿阶东有匡山释宗林碑,文称寺系古刹,正德间重修。嘉靖六年,太监金允等塑香花菩萨于殿中,今钟鼓楼皆圯矣。
《燕都游览志》:大慈仁寺,殿前二松,相传元时旧植,台石一株尤奇。寺后毗卢阁甚高,望卢沟行骑,历历可数。阁下瓷观音像,高可尺馀,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相好美异,僧云得之窑变,非人工也。
《析津日记》:慈仁寺,俗呼报国寺,盖先有报国寺,在寺之西北隅也。今僧院中,尚存辽乾统三年,尊胜陀罗尼石幢。
《百川书志音韵直指玉钥题门法》一卷,大慈仁寺沙门,清泉真空,编凡二十门。
《燕都游览志》:槐楼,在报国寺左,武清侯李公别业,置三层阁于上。层级升之,碧梯赤栏,隐见苍霞碧雾间,望之,胜于登焉。
《墨池编》:辽大昊天寺碑,道宗皇帝书。
《析津日记》昊天寺,辽刹也。碑记无一存者,访之惟有万历间,山阴朱敬循一碑其建置本末,俱不详。塔址已为居民所侵,寺门一井泉,清洌不下天坛夹道水也。
《析津日记》:善果寺,在宣武门外西南二里。白纸坊,旧名唐安寺,天顺甲申,尚膳监陶荣复建,既讫工,赐今额。内有翰林修撰严安理太常寺卿张天瑞二碑,一立石于成化丁亥,一立石于弘治十六年。碑俱云:寺乃南梁汉兴元府唐安寺也。文义殊不可解。
《行国录》:归义寺,不知建置岁月,元人混一方舆胜览载之,则金元之旧刹也。
《名胜志》:婆娑亭,在彰义门内,马文友别墅也。
《春明梦馀录》:马文友,又筑饮山亭。
《五城坊巷胡衕集》:宣南坊,在新城右,安门里东,宣武门大街南,五牌二十七铺,有碧霞元君庙,新寺,悯忠寺。
《析津日记》:永庆寺,在教子胡衕,无碑记可考。
《春明梦馀录》:尉使君寺,北魏元象元年,幽州刺史尉长命造,后改为智泉寺,则天后时改为大云寺,开元中改龙兴寺,在悯忠寺前,隋造塔,藏舍利处。
《春明梦馀录》:舍利塔,建于隋仁寿二年正月,幽州节制窦抗所造,木塔五层,扃舍利于其下。至唐文宗太和八年,塔灾,宣宗太和丙寅,得石函于故基,遂移置于悯忠寺多宝塔下。僖宗中和壬寅,又灾,延烧悯忠寺,楼台俱烬。昭宗景福壬子,迁舍利于阁内。
《塞北事实》:燕山京城东壁,有大寺,一区名:悯忠廊。下有石刻,云:唐太宗征辽东高丽回,念忠臣孝子没于王事者,所以建此,事而荐福也。东西有两砖塔,高可十丈,云是安禄山史思明所建。
王沂公上契丹事:幽州悯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又有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皆遣朝使游观。
《春明梦馀录》:悯忠寺,建于唐贞观十九年,太宗悯东征士卒战亡,收其遗骸,葬幽州城西十馀里,为哀忠墓,又于幽州城内建悯忠寺,中有高阁,谚云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是也。
《金石文字记》:苏灵芝行书宝塔颂,今在京师悯忠寺。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春明梦馀录曰:此碑盖建于思明。初归附之时,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十二月,贼将伪范阳节度使史思明,以其兵众八万,与伪河东节度使高秀岩并表送降,三载正月,上皇御宣政殿册皇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二月,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载为乾元元年。今此碑建于二载十一月,而已称尊号,又以大圣字移在文武之上,与史不合。后至燕缔观此碑,前行: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及中间:唐字史思明,字类磨去,重刻者,石皆凹,而首行悯忠寺上,原只二字,今改范阳郡三字,盖思明复叛之后磨去之,及思明诛,此地归唐后,人重刻者也。此碑书丹于石,故以左为前。宣和书谱苏灵芝,儒生也。尝为易州刺史郭明肃书侯台记,在幽燕之地,中州患难,得故契丹以墨本诣榷场,易绢十端,方与一本,其行书有二王法,而成就顿放,当与徐浩雁行戈脚复类世南体,亦善于临仿者。
《金石文字记》:采师伦正书重藏舍利记,今在京师悯忠寺,碑建于会昌六年九月,此初复佛寺之文也。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今在京师悯忠寺。《帝京景物略》:寺中一碑,下半断裂,可读者其上段字。有燕京大悯忠寺观音,地宫舍利函,记金大安十年沙门善制。
《帝京景物略》:悯忠寺,经正统七年重修,改额崇福,有翰林院待诏陈贽碑,万历三十五年,又修有谕德公鼐碑。
《析津日记》:宣南坊白马寺,隋刹也。殿后尊陀罗尼幢,上刻:仁寿。四年正月上旬造,寺重建于洪熙元年。正统八年,赐额,有翰林学士南昌张元祯,工部尚书直文渊阁嘉禾张文宪二碑,其东有僧塔,塔前有古碑,已为侵占者所毁矣。
《五城坊巷胡衕集》:白纸坊,在新城广宁门右,安门西南角,五牌二十一铺,有小圣安寺、大圣安寺、宝应寺、礼拜寺、相国寺、崇效寺。
《燕石集》:圣安寺,亡金所建。
《金台集》:寺有金世宗、章宗二朝像。
《湛然居士集》:圣安寺,庭前有怪柏数株。
《析津日记》:圣安寺,金元旧碑无一存者,殿前明碑二,一慈仁寺沙门德庆撰,通政司参议广阳赵昂书,成化二十年九月立石。一上谷参军张寿朋撰,江西道监察御史徐图书,万历十八年四月立石。寺向有金世宗、章宗、李宸妃像,今皆无之。殿前怪柏已尽,惟有两楸树而已,其地名:东湖柳村,匪独湖堙,柳亦不见。盖此寺圯,而复修于正统十一年,易名:普济寺,内官营建,欲侈己功,辄去故碣,既更新额,井毁旧碑,使考古者无足徵信,真可憾也。
《析津日记》:元至正初,以唐贞观元年所建佛寺旧址,建寺赐额崇效。明天顺间重修,嘉靖辛亥掌丁,字库内官监太监李朗于寺中央建藏经阁,有都人夏子开高明区大相二碑,阁东北有台,台后有僧塔三,环植枣树千株,以地僻,游人罕有至者。
《行国录》:弘仁万寿宫,万历四十三年敕建,中为文昌殿,额曰:崇真保运。左以祀诸葛孔明,封号曰:天枢上相。右以祀文信国,封号曰:天枢左相。皆目之曰:真君。祀雷神于后殿,设礼斗台,最后建高阁十三楹,曰:太极造运。宝阁以安昊天上帝,有神宗皇帝御制碑文,督工者,司设监太监林潮也,内官不学,神号无稽,知礼者,当议辍也。
《楮园杂记》:三忠祠,在上斜街。天启四年春,敕建以祀沁水张忠烈公铨,襄陵高忠节公邦佐,大同何忠悯公廷櫆,三公皆山西人,故额曰:山右三忠祠。张公巡按辽东监察御史,高公分巡辽海道山东布政司参政,何公分守辽海道山东按察司副使,皆死王事,张公初赠大理寺卿,后加赠兵部尚书,高何二公初赠光禄寺卿,后加赠大理卿,左右列陪祀诸公、张公、傍六人,经略标下统兵镇守奉集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朱公,万良统兵援辽,副总兵官王公诰协守辽东,副总兵管锦州参将事,麻公承宗援辽总兵官都督佥事,杨公宗业协守开原,副总兵官麻公岩援辽正参将,赠总兵官彭公振云高公座,右亦六人,诰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原任陕西凤翔府扶风县知县,王公国训敕赠光禄寺,寺丞原任顺天府香河县知县。任公光裕统兵援辽,游击将军满公龙鳞诰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原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武公维周敕赠光禄寺寺丞,原任直隶顺义县知县。上官公荩辽东镇守,标下参将管中军,事梁公汝贵何公,座侧则有诰赠奉政大夬光禄寺卿,前分守开原道。山东按察司佥事潘公宗颜,诰赠光禄寺卿,原任直隶永平府知府。张公凤奇皆与何公并列,其左右列者,镇守辽东总兵官都督同知马公林,统兵援辽游击将军李公镇忠,领兵援辽守备刘公兴汉,领兵援辽千总刘公起佩,又戚公士荣,杨公其二神位附祀,共二十人。盖高、张、何三公,为当时敕祀,而后死诸公,其乡人以皆山西人,死王事,故附祀之,祠无碑记可考,列主亦多繁乱,意当时附祀者,必列于两庑,后始迁入堂中故耳。
《人海记》:紫金寺,在宣武门外,迤西寺门西向有嘉靖三十二年尚宝卿河间李圻碑记。谓寺始建于宋云。《排闷录》:慈仁寺,本为周太后弟吉祥建,而寺有成化二年御制碑止,云为太后祝釐不及吉祥,盖当时尚讳言其事,唐应德诗云:同行更说前朝事,绣蟒银鱼有故僧。至归熙甫作记,始详言之。寺建于故报国寺山门之东南,都人至今目为报国寺,然实非报国旧址也。
《寄园寄所寄录》:京师二月,淘沟,秽气触人,南城烂面胡衕,尤甚。深广各二丈,开时不通车马,此地在悯忠寺东,唐碑称寺在燕城东南隅,疑为幽州节度使城之故濠也。
《行国录》:宝应寺,相传唐刹也。今惟存万历壬寅年所立一碑。
《六研斋笔纪》:京师报国寺,古松二株,在佛殿前,低枝曲干偃罩各十馀步,望之如青凤展翅,处其下,如山间松棚,六月消夏,尤所宜也。
《书史会要》:辽道宗喜作字,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第,为大昊大寺,帝为书碑及额,今在燕京旧城。《行国录》:永兴寺,在宣北坊,柳巷之南,寺东向,南行约五十步,折而东,有兴仁寺,南向,其建置岁月无碑记可考矣。
《隩志》:南城诸坊,白纸坊最大,元于此设税副使,北自善果寺,南至万寿宫,西极于天宁寺,皆是也。自嘉靖筑新城,以城墙界之,坊划而为两矣。〈按此上俱南城而五城中尚有各家记载,或在外城,或在近郊,传闻不一者,皆附后以备参考〉《金石录》:舜庙颂唐韦稔撰,颜頵正书,并篆额。贞元十二年闰八月。
《宝刻丛编》:唐复舜庙颂,在幽州。
《金石古文》:幽州有虞舜庙,久湮。至唐贞元间始复。《秋涧集》:庙据金故苑西北隅,兵后废不治。独唐贞元间颜鲁公子頵书,幽州节度使韦稔重修,庙碑尚存,书画端庄,殊有父风。
《春明梦馀录》:虞帝庙,颜书,元时尚在,见王恽文集,有大都复虞帝庙碑记,谓此碑人屡欲易去,砻以他用,主者心惝恍若有儆动,乃已后有道士陈志元起长春别院,复购之,约不犯原刻,止用石背及来徙,碑趺坼矣。而身挺植,重不克举,道士愓息不敢徙,仍安原处。其著异如此。
《元混一方舆胜览》:铁牛庙,在旧燕城东南,有土埋铁牛,露脊,不知起于何时。
《宝刻丛编》:唐游击将军薛侯彦碑在幽州。
《金石录碑》,赵含撰,并书。开元十八年正月立。
《金台集》:大悲阁,榜虞世南所书。
王沂公上契丹事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
《湛然居士集》:三学寺,改名圆明,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
《日下纪闻》:延洪开泰二寺,元混一方舆胜览中,犹载之。至明修《一统志》及《寰宇通志》,无有寺,未必尽废也。大约易其名,古迹遂不可考矣。
《金台集》:龙头观,悬三牙签,刻曰:建隆元年。
《春明梦馀录》:元人有修理大都南京石经事,状云:窃见大都南京庙学所,有九经石刻刊,琢极精,近年以来,旧制既废举,皆散乱于荒烟草棘间,日就摧圯,甚可惋惜。且经之遗制,自汉唐至今,历代圣王无不尊崇修理,盖重夫经世大法故也。今海宇混一方息,马论道之时,据上项石经,理合修立,以彰国容。按九经石刻,旧在汴梁学宫,金人移置于燕,今不复存矣。陵川集四贤祠者,燕贤臣郭隗、乐毅、剧辛、邹衍也。四像皆南面列坐,一王者拱其侧,则昭王也。国士刘銮所塑,技极精巧。
《水经注》:戾陵,燕刺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燕王陵,有伏道,西北出蓟,城中景明,中造浮图建刹,穷泉掘得。此道王府所禁,莫有寻者,通城西北大陵而是。二基址盘固,犹自高壮,竟不知何王陵。
《金史·世宗纪》:大定九年二月,诏改葬汉二燕王于城东。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东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前尝有盗发其墓。大定九年,诏改葬于城外。俗传六国时,燕王及太子丹之葬。及启圹其东墓之柩,题其端曰:燕灵王旧,旧古柩字通用,乃西汉高祖子刘建葬也。其西墓,盖燕康王刘嘉之葬也。蔡圭作两燕王墓辩,据葬制名物款刻甚详。
日下纪闻少帝自金天眷五年十月,至燕京居安普寺,前后三四年。天眷十年,金主令帝出寺,赐宅燕京之北,其实有人监守之。十二年九月,燕京大火,旬日不息,焚死者千人。金主勒兵出城北门,避之于宝,盖寺去帝居所,止数十步。此《窃愤续录》所载云:然也。又《南烬纪闻》:少帝到燕京,居安普寺,后徙居城东玉田观。按《窃愤录》《南烬纪闻》,皆伪书其纪。钦宗留燕事迹,与《北狩行录》《燕云录》不同,盖未足深信者。
春明梦馀录披云楼,在京城南,旧有题额,是金章宗手书,上有远树影,虽风雨晦冥皆见。
《明一统志》:太极书院,元中书行省杨惟中建。
《元史·祭祀志》: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枢密院遣官行三献礼。
《元混一方舆胜览》:杜康庙,在旧城北。
《元史列传》:刘秉忠赐第奉先坊。
《湛然居士集》:三休道人,税居燕城之市,榜其庵,曰:贫乐。
《明一统志》:万柳堂,在府南,元廉希宪别墅。
《清容居士集》:廉右丞园,名花几万,本号为京城第一。《辍耕录》:京师城外万柳堂,亦一宴游处也。野云廉公一日置酒,招疏斋卢公,松雪赵公同饮,命歌儿解语,花歌小圣乐,行酒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雨打新荷者,即是也。
野云,廉公未老,休致其城南别墅,当时称为廉园,花园村之名起,此内有清露堂扁,至大戊申八月,其甥疏仙万户后,更号酸斋,与许参政有壬同游,主人命二人分赋长短句,有壬得清字,即席成章,调寄木兰花慢,主人喜甚,榜之堂上。
《日下旧闻》:按元之园亭,多在城西南,尚有清胜园,在万柳堂之西,见宋显夫南野亭诗注意:新城未筑时,或在今城,内地亦有之,不尽在城外也。
《明一统志》:玩芳亭,在府南。元栗院使别墅。
南野亭,在府南。前临涧水。
遂初堂,在府南。元詹事张九思别业。绕堂花竹水石之胜,甲于都城。九思常以休沐与公卿贤大夫觞咏于此,从容论说古今,以达于政理,非直为游乐也。《春明梦馀录》:垂纶亭,元学士宋本故居。在都城西南。《渌水亭杂识》:元有甄氏访山亭,在城西。今莫详其处矣。
《石田集》:都城南有道者,居名:松鹤堂。暇日,同东平王继学为避暑之游,因作联句。
《元史·释老传》: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
《甘水仙源录》:赵复燕京玉清观碑略:甘泉坊,有东岳行祠。燕有隐君子马天麟斥地数亩,薙草除秽售材陶甓刱,建玉清观,正殿四楹,立元始像。斋堂寝室庖湢蔬井经理备具,罔有阙遗。
《湛然居士集》:崇寿禅院者,燕京大圣安寺,圆通国师退老之旧居也。圆通大师祖朗示寂于此,先七日作颂。万松老人赞曰:讷于言而敏于行,璞其貌而玉其心。寒蝉将蜕,尚袅馀音。其弟瘗骨于国师灵塔之左,去京城之南,可二里许。
《燕石集》:安济桥濒危。俗呼舍命桥是也。
《武经总要》:柳河馆、牛山馆、通天馆,自燕京至中京,北门径路。
《太平寰宇记》:幽都县,旧即蓟县地。今邑在蓟西界。《郡国县道纪》:建中二年,于罗城内废燕州,廨置在府北一里。
《太平寰宇记》:蓟州,为朱滔所破,寻废。立幽都县于故城。
《元混一方舆胜览》:回城,在大兴县。名胜志:在蓟县东,唐迁营州于蓟,为筑此城,近蓟丘旁。日下纪闻按:回城,或以为在蓟之北,或谓在蓟东,或谓在蓟南,或谓在蓟丘旁,或谓在卢沟桥东,未知孰是。
方舆纪要征北小城,后汉公孙瓒筑,瓒与幽州刘虞不相能,瓒筑小城于蓟东南,居之。虞讨瓒,反为所败。晋置征北将军治此,因名征北小城。刘琨自太原奔段匹磾,匹磾治蓟琨别屯,征北小城是也。
东里集文明门东二里,旷地百亩,环以苇樊,樊之内,皆蔬畦麦垄,沟塍秩秩如画。中置井,作辘轳,引泉灌注,凡种艺具有条理,鸿胪卿杨君思敬别业也,有亭,覆以茅,幽邃而闿爽,亭之外,杂植名卉异果,周垣以护之,垣外树桃李杏花,时盛开,翛然有尘外之趣。《明一统志》:东郭草亭,在府东南,兴济伯杨善别业也。每朝士休暇,燕游及饯迎,宾友咸憩于此。
《西园闻见录》:祝参政,颢初为给事中,奉旨查在京寺观无赐额者,有青龙寺,极闳丽,僧言巨珰,奉密旨所建,颢不听立,请毁之。
《武宗实录》:正德四年二月,以朝阳关外猫竹厂地给付大德元明宫。初,刘瑾奏请,于朝阳门外作宫奉北极元帝祝延圣寿,上既赐之额,而瑾复请猫竹厂空地,以赡香火。上复许之,命工部为之履亩定界,所谓猫竹厂者,工部亦无册籍可考。军民庐于其内,因而开种,遂为己业,或从便营葬,无虑千家,皆责令改迁,力能迁者无几,馀皆发毁,暴露冤号之声,沸于郊外。刘瑾既诛,工部请以所占猫竹厂地,并吞并民间房屋坟墓,查还给主。厂仍还本部堆放竹木。
道园学古录国朝之制,凡为元教师者,得在禁近,号曰:真人。给以印章,得行文书视官府,而真大道教者,则制封:无忧普济开彻洞明真君。刘德化之所立也。以弟子嗣守其业,治大都南城天宝宫。
《五城坊巷胡衕集》:鹰房,在德胜门外中乡。
《实录》:景泰元年七月,筑德胜门,北双线铺。
《昌平山水记》:土城关北十二里为清河,其水出玉泉山,分流而北,径此,又东会于沙河,入于白河。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秃坚帖木儿以兵向阙,驻于清河,索右丞相搠思监,资政院使朴不花二人,帝不得已,执而畀之,其兵乃退。即此地也,有石桥,跨其上。永乐中,建宣德五年二月,上奉皇太后谒长陵献陵。上躬纛乘骑,导皇太后辇,至清河桥,下骑扶辇。既度桥,上复乘骑,郊甸之民,夹道罗拜,呼:万岁。
《明一统志》:清河,源自昌平县,西南一亩,泉经燕丹村东南,合榆河。
广济桥,跨清河,在府北三十里。《日下旧闻》:按《元混一方舆胜览》,尚有崇圣、崇仁、资福、荐福、济众、崇孝、洪法、奉圣、法宝诸寺。
兴济伯杨善东郭草亭,新城未筑时,草亭在东郭之外。杨文贞记称亭在文明门东二里,则新城筑后,亭址在城内矣。
元明宫,在朝阳关外,新城筑后,其在城中城外,父老无能言之者。
《东国史略》:惠肃王焘留京师构万卷堂于燕邸。《道园学古录》:普安禅师至温于大都作资圣寺。《长安客话》:今都城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门遗址。亦曰:蓟丘。旧有楼馆,并废,但门存。二土阜旁,多林木,蓊翳苍翠。京师八景,有蓟门烟树,即此。《昌平山水记》:出德胜门八里,为土城,元之旧也。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奉上皇车驾登土城,以通政司左参议王复为右通政;中书舍人赵荣为太常寺少卿,出见上皇于土城,即此地也。
《水经注》:蓟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
《人海记》:元方舆胜览:大兴府载佛寺,三十八区中,有海云寺。元时,寺有千叶杏二株,名芙蓉杏。傅岩起在京师筑清宴堂,以此花寘瓶中,钱塘张叔夏见之,称其奇丽可观,江南所无。岩起索叔夏赋之,叔夏为填三姝媚词,今失其处,故老蔑有知之者矣。
《春明梦馀录》:五军营,即团营。景泰初年建,立于安定德胜两关外之中。嘉靖二十九年,罢团营,始更于此。南面建阅武门,阅武门起至北土城止寺,长一千七百四十二步,设将台一座,前设旗台二座,石榜牌一座,鼓棚二座,石旗架二座,演武厅一座。
神枢营,即旧五军营。永乐初年,建立于德胜门外之西,旧神机营在新立神机营之西。嘉靖二十九年,罢团营,将五军营更团营,以神机营更旧五军营,而旧神机营竟废。
《春明梦馀录》:方泽坛,在安定门外之北。〈详京畿坛庙考〉望京馆,在城东北五十里孙侯村,辽建,为南北使臣宿息饯饮之所。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门,至望京馆,即此。
《帝京景物略》:出安定门外,循古壕而东五里,有满井。井面五尺无收有𠏉,𠏉石三尺,井高于地,泉高于井。《长安客话》:满井,径五尺馀,清泉突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石栏以围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井旁苍藤丰草,掩映小亭,都人诧为奇胜。
《五城坊巷胡衕集》:华光寺,在东直门外之北。灵惠寺,在东直门外之南。
《顺天府志》:灵惠寺,有敕建碑。
《帝京景物略》:东直门外五里,为春场,场内春亭。万历癸巳,府尹谢杰建。
《大兴新志》:兵部主事金铉墓,在东直门外六里屯。《述异记》:燕昭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
《金台集》:黄金台,在大悲阁东南隗台坊内。
《道山清话》:秦少游,一日写太白古风,于所居壁间。予问: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史但言筑宫,而师事不闻黄金之名,太白不知何据,少游曰:上谷图经言: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其上,因以为名。阅之信然。
《草堂诗笺》《春秋后语》:燕昭王曰:安得贤士,以报齐雠。郭隗曰:王能筑台于碣石山前,尊隗为师,天下贤士必自至也。王如其言,作台,以金玉崇之,号:黄金台。《述异记》:台在幽州燕王故城中。上谷图经: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其说不同。
《齐东野语》:王文公诗云:功谢萧规惭汉第,恩从隗使诧燕台。然《史记》止云: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初,无台字。而李白诗有何人为筑黄金台之语,吴虎臣漫录以此为据。按《新序》《通鉴》亦皆云筑宫,不言台也,然李白屡用黄金台,事如谁人更埽黄金台,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埽洒黄金台,招邀广平客,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杜甫亦有:扬眉结义黄金台,黄金台贮俊贤多。柳子厚亦云: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白氏六帖有: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谓之黄金台。此语唐人相承用者,甚多,不特本于白也。又按唐文粹有皇甫松登郭隗台诗。又梁任昉述异记:燕昭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贤士台,亦称招贤台,然则必有所谓台矣。后汉孔文举论盛孝章书曰:昭筑台以延郭隗,然皆无黄金字,宋鲍照放歌行云: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然则黄金台之名,始见于此。李善注引王隐《晋书》段匹磾讨石勒屯,故燕太子丹黄金台。又引《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昭王置千金台上,以延天下士。且燕台,世多以为昭王,而王隐以为燕丹,何也。余后见水经注云:固安县有黄金台耆,旧言昭王礼贤,广延方士,故修建。下都馆之南陲,燕昭创于前,子丹踵于后,以此知,王隐以为燕丹者,盖如此也。
《太平御览》: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舆地名胜志》:黄金台,在府东南十六里。又有小金台,相去一里。按燕昭王于易水东南筑金台,延天下士,后人慕其好贤之名,仿筑于此。
《戴司成集》:金台有三:在易水东南者,曰:大金台。在大兴县东南,曰:西金台,又曰:小金台,即燕昭王筑宫师事郭隗置千金于上,以延天下士者,金人慕其名,亦筑此台,在旧城内,游者每极目于斜阳之中,徘徊留憩。
《长安客话》: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所筑者,在定兴。今都城亦有二,是后人所筑。
都城黄金台,出朝阳门,循壕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是也。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吊古之士,登斯台者,辄低徊眷顾,有千秋之思。
《槎庵小乘》:唐人多用黄金台,以燕昭郭隗得名。然《史记》止云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初无所谓台也,白氏六帖有: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谓之黄金台。其事盖唐人相承用之,按梁任昉述异记:燕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招贤台,后汉孔文举论盛孝章书曰:昭王筑台以尊郭隗,则台之名已久,但无所谓黄金之说。鲍昭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李善注引:王隐《晋书》段匹磾,讨石勒屯故燕太子丹黄金台。又引《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昭王置千金台上,以延天下士。此唐人承用所自来也。台本于昭王,而王隐以为太子丹。又异《水经注》:固安县金台耆,旧言:昭王礼贤,广延方士,故修建。下都馆之,南垂燕昭创于前,子丹踵于后,则王隐之言亦自有据。日下纪闻:按《隋上谷图经》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郦道元《注水经》言:昭王礼宾,广延方士,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建,下都馆之,南垂则燕台在易州明矣。京师故迹,传是后人所筑,然自六朝至今,垂之载记形之歌咏所当,并存不废。夫燕之台,匪一京城东之金台,安知非宁台、展台之旧也。
《春明梦馀录》:元董定宇杏花园,在上东门外,植杏千馀株。至顺辛未,王用亨与华阴杨廷;镇高安张质夫,莆阳陈众仲,宴集。是日,风气清美,飞英时至巾袖杯盘上,人皆有诗,虞集为之:记周伯琦揭徯斯,欧阳原功和其诗。
漱芳亭,在齐化门外,道士吴全节所建。
《五城坊巷胡衕集》:出朝阳关,沿河往南,有天妃宫,按闽书,天妃林姓闽,王时统军兵马,使愿之,女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呼曰:龙女。宋雍熙四年,升化湄洲,父老相率祠之,名其墩曰:圣墩。
《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时,闽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生于宋元祐八年,以雍熙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升化。〈按雍熙太宗年号在前元祐哲宗年号在后且林愿之五代人女必无生于元祐之理记年必有讹〉尝衣朱衣,飞翻海上,里人祠之。宣和癸卯,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遇风,人舟俱溺,独路舟神降于樯,无恙,使还奏于朝,特赐庙号曰:顺济。绍兴己卯,海寇入江,神驾风一扫而遁,加封:昭应崇福乾道。己丑,加封:善利。淳熙间,加封:灵惠。庆元开禧景定间,累封助顺显卫英烈协正善庆等号,元以海漕有功,赐额:灵济。
《元史·祭祀志》:凡名山大川,忠臣义士,在祀典者,所在有司主之。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祝文云:年月日,皇帝遣某官,致祭于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闽书》:洪武初,复有护海运舟之功,五年,封:孝顺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丘浚天妃庙碑略》:京师旧有天妃庙,在都城之巽隅,大通桥之西。景泰辛未,道士丘然源援南京,例请升为宫,然规制尚存,其旧弗称宫之名也。成化庚子,然源乃募材鸠工,拓大而一新之,祠神之宫,庶几相称矣。
《使琉球杂录》:天妃,宋徽宗宣和间路允迪使高丽,八舟溺其七,见妃朱衣坐桅上,舟藉以安归,闻于朝,赐祠额名:顺济。高宗朝封:崇福灵惠昭应夫人。孝宗朝以助剿温台寇,封:灵慈昭应崇善福利夫人。光宗朝以救旱,封:灵惠妃。宁宗朝以救潦,加封:助顺。又以淮甸退敌,屡加:显卫护国助顺嘉应英烈妃。理宗朝以济兴泉饥,加封:协正。又封:灵惠助顺嘉应慈济妃。寻以钱塘堤成,加封:善庆。既又以显灵焚寇,进:显济妃。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进显佑,成宗加封:辅圣庇民。仁宗加封:广济。文宗加封:灵感助顺福惠徽烈。赐额:灵慈。皆以漕运危险,立见显应故也。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庄烈帝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已又加:静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长安客话》:东岳庙,刱自前元规制,宏丽累朝岁时敕修,编庙户守之。
《词苑丛谭》:元东岳庙,有石坛,绕坛皆杏花,道士董宇定、王用亨,先后居之,张留孙弟子三十八人之二也。虞道园,城东观杏花,有诗。
《燕都游览志》:朝阳门外,有东岳庙,其塑像,刘銮手制。墀中丰碑三,通其一,为张天师神道碑,赵文敏孟頫书。其一,为仁圣宫碑,虞文靖集隶书。其一,为昭德殿碑,赵世延书。
《帝京景物略》:庙在朝阳门外二里,元延祐中建,以祀东岳。天齐仁圣帝正统中,益拓其宇,两庑设地狱七十二司,后设帝妃行宫,宫中侍者十百,或身乳保,或为妃治膳,奉匜,有二浴盆,受水数十石,道士赞目疾者,入洗。帝妃前悬一金钱,道士赞入者投钱,中则得子。人罄所携钱以出。三月二十八日,言是帝诞辰。都人陈鼓乐旌帜,结彩为亭阁,导帝出游。观者塞路,取醉松林,乃归。
《辍耕录》:刘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元尝为黄冠师事青州。《杞道录传》:其艺非一,而独长于塑,天下无与比。所谓:抟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像也。昔人尝为之,至元尤妙。抟换又曰:脱活。京师语如此。道园学古录大都南城长春宫,都提点冯道颐始作东岳庙于宫之东,谋于其徒曰:不得刘正奉名手,无以称吾祠,且正奉尝从吾徒游,将无靳乎。即诣正奉言之,正奉以前敕未之,许也。是时庙未成,民间以灵异祸福相恐动事,未甚,显灼冯去,后正奉果恍惚若有所感者,病不知人者,三日,或为之祷,乃起,谓其门人子孙曰:速为我御,我且之东岳庙。至庙,疾良。已会立庙事,奏御正奉,祝曰:愿亲造仁圣帝像,既而疾大安。又进秩二品,益喜,曰:是神之赐也。因又造炳灵公司命君像,而佐侍诸神,有弗当其意,悉更之。盖几有神助者,仰瞻仁圣帝巍巍乎。帝王之度矣,馀皆称其神之所以名者。初,正奉欲造侍臣像,心计久之,未措手也。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徵像,乃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正殿仁圣帝,两侍女,两中侍,四丞相,两介士,其西,炳灵公。两侍女,两仪臣,其东,司命君,两道士,两仙官,两武士,两将军,皆正奉之手。善观者,知非他工所可杂其间也。长春之白云观,金人汾王先生十一曜奇妙,为世所称道。今遂配之略,不可优劣,又上都三皇庙像,尤古粹造意得。三圣人之微,亦正奉之所造也。
《析津日记》:京师像设之奇古者,曰:刘銮。塑说者疑銮与元,音相近,而误考。郝伯常陵川集:燕有四贤祠,其像塑自刘銮,则銮别是一人,著名于正奉之先者也。正奉塑像,虞文靖特为作记。元史方技传云:有刘元者,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下云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而刘同人纪帝京景物遂目为艺,元足资喷饭。
《客燕杂记》:都中多不断圣教序本,闽人王衍相摹刻一通于岳庙,颇欲乱真,惟领袖也之也字,回笔不从上出。
《长安客话》:东岳庙,南数百步,即朝日坛,坛外古松万株,森沉蔽日,都人所谓:黑松林也。
东岳庙东五里许,唐太宗东征高丽尝屯兵于此,虚设囷仓,以疑敌人,俗因呼其地曰:谎粮台。
《春明梦馀录》:朝日坛,在朝阳门外,缭以垣墙。嘉靖九年建,西向为制一,成以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坛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坛南用红琉璃,阶九级,俱白石。灵星门,西门外,为燎炉瘗池。西南为具服殿。东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灯库、钟楼,北为遣官房,外为天门二座。北天门外为礼神坊,西天门外迤南为陪祀斋宿房五十四间,护坛地,一百亩。
嘉靖祀典嘉靖九年,礼臣率钦天监正夏祚等会看,得朝阳门外三里,迤北锦衣卫指挥萧韺地,东西阔八十一丈,南北进深八十一丈,堪建朝日坛,从之。《嘉靖祀典》:春分,祭大明于朝日坛,间岁,亲祀,以甲丙戊庚壬年,行事大明之神位版金地,朱书其祝文,红纸版朱书。
《顺天府志》:南北通法寺,有敕建碑。
春明梦馀录月河梵院,僧道深别院也。池亭幽雅,甲于都邑。
美具录月河寺,有三亭,岁久皆圯。聚景亭更破。盖在阜上,高出林杪,风雨莫为障也。破亭下,有石琴。《顺天府志》:长庆寺、隆寿寺,俱有敕建碑,在朝阳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