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第八十二卷目录

 舆图部汇考四十
  唐十四〈通典州郡六〉

坤舆典第八十二卷

舆图部汇考四十

唐十四

《通典》:禹贡曰: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筱簜既敷,草夭木乔。厥土涂泥。岛夷卉服。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舜置十二牧,扬州其一。周礼职方曰:东南曰扬州。其山曰会稽,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鸟兽,谷宜稻。扬州,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在于天文,斗则吴之分野,兼得楚及南越之交。亦古荒服之国。春秋时属吴、越二国。越灭吴,尽并其地。战国时属楚。秦兼天下,置郡,此为九江、障、会稽、闽中。南海郡之东境。汉改九江曰淮南国,及封皇子长为淮南王,封刘濞为吴王,二国尽得扬州之地。武帝置十三州,此为扬州。后汉因之。三国时,淮南属魏,而江南属吴也。魏晋亦置扬州。元帝度江,扬州遂为王畿,领江东、浙江地。宋孝武分浙江东为东扬州。后罢扬州,以其地为王畿,而东扬州直云扬州,寻复旧。又分置南兖州、南徐州、南荆河州、江州。齐并因前代,唯徙置荆河州、北兖州、北徐州。梁陈分裂不可详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淮南道、江南道、江南西道。
广陵郡 东至海五百六里。南至丹阳六十三里。西至永阳三百里。北至淮阴三百里。东南到海四百六里,无郡县。西南到历阳三百六十里。西北到淮阴郡盱眙县二百五十里。东北到淮阴郡盐城县三百六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七里,去东京一千七百四十九里。户七万三千三百八十一,口四十六万九千五百九十四。
扬州 今之扬州,春秋时属吴,故左传云吴城邗,沟以通江淮是也。吴灭属越,越灭属楚。秦灭楚,属九江郡。汉为广陵国,后属荆国,后更属吴;景帝更名江都国,武帝更名广陵国。后汉为广陵郡。魏为重镇,后属吴。晋亦为广陵郡。东晋末,以广陵控接三齐,故青、兖二州刺史皆镇于此。宋亦置广陵郡,文帝兼置南兖州。齐并因之。梁亦曰南兖州。北齐改为东广州,复曰南兖州。后周改为吴州。隋初为扬州,置总管府;炀帝初府废,又为江都郡,后帝徙都而丧国焉。大唐初为兖州,后改为邗州,后又改为扬州,为大都督府,其后或为广陵郡。领县七:
江都 秦广陵县。
江阳 高齐曰广陵,隋改之。
海陵 汉旧县。
高邮 汉旧县。
六合 楚棠邑,伍尚为棠邑大夫,即此也。汉曰棠邑县。晋安帝置秦郡。北齐置秦州。后周改为方州。有瓜步山、石梁溪。
扬子
天长 梁于石梁置泾州。

淮阴郡 东至海二百十五里。南至广陵郡三百里。西至临淮郡一百九十里。北至临淮郡连水县淮水七十五里。东南到广陵郡海陵县八十五里。西北到临淮郡二百六十三里。西南到钟离招义县四百二十里。东北到淮口入海水路一百七十九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一里,去东京千六百六十里。户二万六千一百十八,口一十四万二千九十。
楚州 春秋时属吴,将伐齐,自广陵掘江通淮,即此也。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下邳国。晋属临淮、广陵二郡地。东晋为重镇,穆帝时,中郎将荀羡北征诗云:淮阴旧镇,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以观亹。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无地屯兵,乃营立城池焉。安帝时,立山阳郡。宋因之。北齐清、泗,临淮守险,有平阳石鳖,田稻丰饶。其后侨立兖州。齐郡,因以兖州为重镇。梁初得之,后入后魏。隋初废山阳郡,后置楚州;炀帝初州废,并入江都郡。大唐武德四年,为东楚,八年改为楚州,或为淮阴郡。领县五:
山阳 汉射阳县地。晋立山阳郡。或云:汉吴王濞反于广陵,山阳王率众于此拒之,因以山阳为名。盐城 汉盐渎县。晋安帝更名为盐城。
盱眙 秦东阳县城在县东,陈婴为东阳令史,即此。项羽立楚怀王,都盱眙。至汉,以为县。晋安帝立盱眙郡。有都梁山。宋文帝时,后魏太武帝南侵,臧质守盱眙、魏师以数十万众攻围三旬,不拔而退,即今县城。
淮阴
安宜 汉平安县地。魏邓艾筑石鳖城,在今县西八十里,以营田也。

钟离郡 东至淮阴郡四百二十里。南至庐江郡三百三十里。西至彭城郡界九十五里。北至临淮郡二百二十里。东南到永阳郡二百二十六里。西南到寿春郡二百二十里。西北到彭城郡四百五十八里。东北到临淮郡二百一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三百一十三里。户二万五百五十三,口十三万八千三百六十一。
濠州 春秋末钟离子之国。昔禹会诸侯于涂山,即其地也。鲁成公时,叔孙侨如会吴于钟离。昭公时,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吴遂灭巢及钟离而还。楚平王时,吴之边邑卑梁女子,与楚边邑钟离小僮争桑,两家交怒相攻,遂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又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恐而城郢。则钟离互为吴、楚之边邑。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因之。晋初属淮南郡,后侨置徐州;安帝时,置钟离郡。宋齐因之,兼置徐州,亦为重镇。梁因之。北齐改钟离郡为西楚州。隋改曰濠州,炀帝复置钟离郡。大唐武德八年,为濠州,或为钟离郡。领县三:
钟离 汉旧县。东四里有古钟离城,即鲁昭公四年楚城钟离,至二十四年为吴所灭是也。又县东一里有废小东城,汉书云:秦始皇二年,筑之,以镇濠口。又郡东有公路城,即袁术所筑。有梁荆山堰城,在郡城西百一十二里。梁武帝天监十三年,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足引北方童谣曰: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泡为激沟,并灌钜野泽。武帝遂发徐阳人,率二十万户取五丁以筑之。令太子右卫率康绚护堰之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于钟离南起浮山,北抵巉,依峰以筑土,合脊于中流。至十四年四月,堰将合,淮水漂疾,辄复决溃,众患之。或为江淮多有蛟龙,能乘风雨,决坏崖峰。其性恶铁,因是引东面二冶故铁器,大则釜鬲,小则镬锄,数千万斤,沉于堰所,犹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冈陵木石,无巨细必尽。负担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合。是冬又寒甚,淮泗尽冻,亡者十七八。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长九里,下阔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尺,高三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夹之以堤,并树杞柳。军人安堵,列居其上。其水清洁。俯视居人坟墓,了然皆在其下。或人谓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而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地。魏寿阳城戍,移顿于八公山。北南居人,散就冈垄。至秋八月,淮水暴涨,堰果悉坏决,奔流于海。有濠水,即庄、惠观鱼之处。
定远 汉曲阳县,在淮曲之阳,故名之,其故城在今县西。又有秦汉东城县,在今县东南,逐项羽之处,梁置临濠郡。有古阴陵城,即项羽奔至阴陵失道之所,王莽改为阳陵。
招义 汉淮陵县也,宋侨置济阴郡于此。

寿春郡 东至钟离郡二百二十里。南至同安郡八百里。西至汝阴郡二百五十八里。北至汝阴郡下蔡县三百九里。东南到庐江郡三百里。西南到弋阳郡四百六十三里。西北到汝阴郡二百五十八里。东北到钟离郡二百二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一十九里,去东京一千三百九十里。户二万九千七百十七,口十五万三千一百九十二。
寿州 战国时楚地。秦兵击楚,楚考烈王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即此地也。秦灭楚,虏王负刍,其地为九江郡。后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即此也。汉高帝更名淮南国,武帝复为九江郡。后汉因之,兼置扬州。魏曰淮南郡,仍旧扬州,为重镇。三国时,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间数百里,无复人居。晋平吴,其人各还本故,复立为淮南郡,兼置扬州。东晋亦为重镇。宋属淮南郡。齐因之,兼置荆河州,为重镇。后魏曰扬州。梁置南荆河州。后周曰扬州。隋文帝改曰寿州,炀帝初,复为郡。大唐为寿州,或为寿春郡。领县五:
寿春 汉旧县。东晋以郑皇后讳,改为寿阳,宜春曰宜阳,富春曰富阳,凡名春,悉改之。今县东四十馀里,宋殷琰筑四垒于此。齐梁间又有淮南、梁郡、北谯、汝阴等郡,隋初并废。有八公山。
安丰 春秋时六国,昔皋繇所封,葬于此。有汉六安郡故城在南。梁置陈留、安丰二郡。有芍陂,楚孙叔敖所起,崔寔月令曰叔敖作朝思陂,即此。后汉王景为庐江太守,重修起之,境内丰给。其陂径百里,灌田万顷。齐梁常立屯田,无复输运。
霍丘 汉松滋县。梁置安丰郡,即今县城。魏毋丘俭败,安丰津都尉部人斩之,即城北津是也。
盛唐 汉霍山县,天宝中改焉。晋永和中,谢尚镇马头城,即今县北也。
霍山 天宝中,割盛唐县置,汉潜县是也。

永阳郡 东至广陵郡三百里。南至历阳郡一百九十八里。西至钟离郡二百六十里。北至庐江郡一百六十二里。东南到历阳郡乌江县一百六十一里。西南到庐江郡慎县界一百六十二里。西北到钟离郡二百二十六里。东北到淮阴郡盱眙县二百四十四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四里,去东京一千五百八十七里。户二万六千二百十一,口十四万一千二百二十七。
滁州 战国时属楚。秦及二汉,九江郡之地。晋属淮南郡。宋属新昌郡。齐置南谯郡。梁属南谯州。梁末属北齐,兼置新昌郡,又徙南谯州于新昌,即今郡是也。隋初废新昌郡,改南谯为滁州;炀帝初州废,并其地入江都郡。大唐复置滁州,或为永阳郡。领县三:
清流 汉全椒县地。旧曰顿丘,隋改名。
全椒 汉旧县也。梁置北谯郡,北齐改为临滁郡,后周复曰北谯。隋为滁县,大业初为全椒。有汉阜陵县故城,在今县之南也。
永阳

历阳郡 东至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南至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西至庐江郡二百九十五里。北至永阳郡一百九十八里。东南到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西南到庐江郡三百八十五里。西北到庐江郡三百二十三里。东北到广陵郡三百六十里。去西京二千六百五十二里,去东京一千八百一十里。户二万二千一百三十二,口十一万六千十六。
和州 战国时楚地。秦属九江郡。二汉因之,汉末兼置扬州。吴为重镇。晋为淮南郡地,东晋历阳郡。宋因之,兼置南荆河州。齐梁并因之。梁末属北齐,置和州及历阳郡。隋炀帝初州废,而历阳郡如故。大唐复为和州,或为历阳郡。领县三:
历阳 汉旧县。后汉扬州刺史所理。西南一百八十里有濡须水,孙权筑坞于此,以距曹公。
乌江 本鸟江亭,汉东城县也。梁置江都郡,北齐改为密江郡,陈改为临江郡,后周改为乌江郡,隋为乌江县。
含山

庐江郡 东至历阳郡二百九十五里。南至同安郡四百里。西至寿春郡界二百一十五里。北至钟离郡三百三十里。东南到〈阙〉口三百八十四里。西南到同安郡四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寿春郡三百里。东北到永阳郡全椒县一百四十五里。去西京二千三百八十七里,去东京一千五百六十九里。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九,口十七万七千九百三十四。
庐州 古庐子国也。春秋舒国之地。昔成汤放桀,芮伯命巢,左传曰自庐以往,又云徐人取舒,皆此地也。战国时属楚地。秦属九江郡。汉为庐江、九江二郡,后汉亦然。魏为重镇,明帝时,以满宠都督扬州诸军,镇于此。晋为淮南、庐江二郡地。梁置汝阴郡及南荆河州,寻改为合州,为重镇。隋初改为庐江州,炀帝初州废,置庐江郡。大唐为庐州,或为庐江郡。领县五:
合肥 汉旧县,故城在北。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有濡须水。梁曰汝阴县。北齐分置北陈郡。古巢湖在今县东南。
慎 汉逡遒县古城在东南。魏置平梁郡。
巢 汉居巢县也。古巢伯之国。汤放桀于南巢,即此也。曹公末年,使夏侯惇屯于此。楚范增墓在县东。
庐江 梁置相州。汉龙舒县故城在西。故汉庐江郡亦在此。
舒城 古舒国也。

同安郡 东至宣城郡八百五十里。南至寻阳郡五百七十二里。西至蕲春郡四百里。北至庐江郡四百里。东南到寻阳郡五百七十二里。西南到蕲春郡三百七十二里。西北到寿春郡八百里。东北到庐江郡四百七十六里。去西京二千八百六十一里,去东京一千八百九十三里。户三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口十六万一千四十。
舒州 古睆国也,亦舒国之地。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庐江郡。献帝时,吴剋睆城,遂为重镇。晋安帝置晋熙郡,宋齐皆因之。梁置荆河州,后改为晋州。北齐改曰江州。陈又曰晋州。隋初曰熙州,炀帝置同安郡。大唐为舒州,或为同安郡。领县五:
怀宁 汉睆县。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有儿水。宿松 汉睆县地。梁置高塘。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为九派,会于此县界洲上,三百馀里合流,谓之九江口。东得武林洲,即桑落洲之下尾。
望江 汉睆县地。晋大雷戍在此。陈置大雷郡。
太湖 汉睆县地。隋曰晋熙。
桐城

蕲春郡 东至同安郡四百里。南至江夏郡永兴县界四百二十里。西至齐安郡二百三十里。北至寿春郡霍丘县界四百五十里。东南到寻阳二百五十里。西南到江夏郡五百里。西北到弋阳郡殷城县界三百九十五里。东北到同安郡三百七十二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里,去东京一千八百二十四里。户二万五千六百二十,口十七万一百九十八。
蕲州 春秋以来皆楚地。秦属九江郡。二汉属江夏郡。吴为蕲春郡,晋省属弋阳郡。北齐置雍州,后周改曰蕲州。隋炀帝初州废,置蕲春郡。大唐复为蕲州,或为蕲春郡。领县四:
蕲春 汉旧县。北齐置齐昌郡。
黄梅 汉蕲春县地。有黄梅山。宋置南新蔡郡。隋以为黄梅县。
蕲州 有蕲水。
广济 蔡山出大龟,尚书云九江纳锡大龟,即此。

弋阳郡 东至寿春郡霍山县界二百一十里。南至齐安郡三百五十里。西至义阳郡二百二十里。北至汝南郡褒信县,淮水中流分界六十七里。东南到寿春郡霍丘县界三百二十八里。西南到齐安郡三百五十里。西北到义阳郡二百四十七里。东北到寿春郡四百六十三里。去西京一千八百六十五里,去东京九百七十五里。户三万七百七十,口十四万七千二百二十九。
光州 春秋时黄国也,亦弦国之地。秦属九江郡。二汉属汝南、江夏二郡。魏分置弋阳郡,晋、宋、齐皆因之。梁末,置光州。后魏置弋阳郡。北齐南郢州。后周为淮南郡。隋炀帝初,为弋阳郡。大唐为光州,或为弋阳郡。领县五:
定城 春秋黄国也。汉有弋阳县,故城在今县西。光山 春秋弦国之地。汉西阳县也。晋为光城县。固始 春秋时寝县。寝或为沈。楚封孙叔敖之子地在此。有叔敖祠。北齐置北建州,寻废州,置新蔡郡。后周置浍州也。
仙居 汉县也。今县北四十里,有古县城。今县东有弦亭。
殷城 汉期恩县地。梁以项城为殷城,以镇流人。大苏山,在今县东南四十里,出石斛。

宣城郡 东至吴兴郡三百八十七里。南至新安郡三百八十三里。西至庐江郡六百四十三里。北至丹阳郡四百五十里。东南到馀杭郡四百九十六里。西南到寻阳郡一千八里。西北到历阳郡二百五十六里。东北到晋陵郡五百里。去西京二千九百五十里,去东京二千四百二十里。户十一万七千一百九十五,口八十七万九千四百四十四。
宣州 春秋时属吴,后属越,越灭属楚。秦属障郡。二汉为丹阳郡。吴为重镇。晋武帝分置宣城郡。宋齐梁陈皆因之。陈以为重镇。隋平陈,郡废,置宣州;炀帝改为宣城郡。大唐为宣州,或为宣城郡。领县十:
宣城 汉宛陵县。有敬亭山。
当涂 有芜湖。牛渚圻亦谓之采石,险固可守处。姑熟浦。汉芜湖县故城在今县东南。隋平陈,韩擒虎袭陷之,遂灭陈。今县城即晋姑熟城也。又于湖故城在县南。
泾 汉旧县,故城在今县东,有泾水、陵阳山。溧水 水名。
溧阳 汉旧县,伍子胥奔吴,乞食,即此。有溧水。南陵 汉宣城县故城在东。又有汉当涂县故城,梁置南陵郡,陈置北江州。有鹊州,有战鸟圻,并孤在江中,本名孤圻,昔晋桓温举兵东下,住此。圻中宵鸟惊,温谓官军围之,既而定,群鸟惊噪,俗因曰战鸟。有鹊州,左传云昭公五年,楚败吴于鹊岸,即此也。
绥安 梁末置大梁郡,又改为陈留郡。有汉广德故城。
宁国
太平
青阳

秋浦郡 东至〈阙〉。南至〈阙〉。西至〈阙〉。北至〈阙〉,东南到〈阙〉。西南到〈阙〉。西北到〈阙〉。东北到〈阙〉。去西京〈阙〉,去东京〈阙〉。户一万九千,口八万七千九百六十七。
池州 历代土地与宣州同。领县四:
青阳
秋浦
至德
石埭

丹阳郡 东至晋陵郡一百七十五里。南至宣城郡四百五十里。西至广陵郡六合县四百五十三里。北至广陵郡六十三里。东南到晋陵郡一百九十六里。西南到宣城郡界四百五十里。西北到广陵郡六十三里。东北到广陵郡界四十五里。去西京二千七百四十二里,去东京一千七百九十八里。户十万三千三百六十四,口六十八万七千三百。
润州 春秋时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秦为会稽、鄣二郡之境。汉初为荆国,吴王濞反,后属江都国。武帝分属会稽、丹阳二郡地。后汉为丹阳、吴二郡之地。吴主孙权初镇丹徒,谓之京城,后都于秣陵,改为建业。晋平吴,为毗陵、丹阳二郡地,兼置扬州。元帝渡江,都建业,改丹阳太守为丹阳尹。尔雅曰绝高为京。其城因山为垒,缘江为境,似河内郡,宋置南东海郡及南徐州,而扬州如旧。齐梁以后并因之,以至于陈,京口常为重镇。隋平陈,郡废,于石头城置蒋州,又废南徐州为延陵镇,后又分置润州于镇城。炀帝初,州废。大唐初,辅公祏据之。剋平,合旧丹阳、南徐之地,并为润州,或曰丹阳郡。领县六:
丹徒 古朱方,后名谷阳。春秋时,齐庆封奔吴,与之朱方,即此也。秦时有瞻气者,云其地有天子气,使赭衣徒三千人凿南坑,以败其地,改为丹徒。吴嘉禾三年,改丹徒曰武进。晋太康三年,复曰丹徒郡。隋曰延陵。有句骊山,黄鹤山,北固山,京岘山亦曰京口,焦山戍。
丹阳 古云阳也。秦始皇改曰曲阿,汉因之。汉丹阳郡所领丹阳县,非今县也。梁改为兰陵郡,大唐天宝初,改为丹阳。有练湖,亦曰后湖。
句容 汉旧县。有茅山,一名句容山,言其山形如句字之曲,县名取其义。
江宁 本名金陵,秦始皇改为秣陵。汉丹阳县在此。建安十六年,吴改为建业。晋武平吴,还为秣陵,又分秣陵立临江县。二年,改临江为江宁。三年,分秣陵水北立建业,避悯帝讳,改为建康。又分置同夏县。隋平陈,并三县,置江宁县,又置蒋州,后废。大唐初,复为蒋州,寻废为江宁县。有钟山、蒋山、石头城、元武湖、石头镇。
延陵 晋太康二年,分曲阿之延陵乡置之。有季札庙。非古之延陵,古之延陵今晋陵县是。又非隋之延陵,今丹徒县即其地。
金坛 有长塘湖。

晋陵郡 东至吴郡二百里。南至吴兴郡三百三十二里。西至丹阳郡一百八十里。北至广陵郡三百四十八里。东南到吴郡二百里。西南到宣城郡五百里。西北到丹阳郡一百九十六里。东北到吴兴郡屈曲三百六十一里。去西京二千八百三十三里,去东京一千九百八十三里。户十万二千三百一十九,口六十五万一千七百三十八。
常州 春秋时吴地。战国时属越,后属楚。秦汉会稽郡之地。后汉顺帝以后属吴郡。吴分吴郡、无锡以西为屯田,置典农校尉。晋武帝省校尉,以属毗陵郡。其后东海王越嫡子毗封于毗陵,元帝以毗讳改为晋陵郡。宋齐因之。隋平陈,废晋陵郡,置常州。炀帝初州废,又置毗陵郡。大唐为常州,或为晋陵郡。领县五:
武进 晋太康二年,分丹徒、曲阿立武进县,即今县是。
晋陵 本名延陵,汉改曰毗陵,后与郡俱改为晋陵。季札所居也。北海在北,东入于海。季札墓在今县北七十里,申浦之西。
义兴 汉阳羡县故城在南。晋以周𤣱行义讨石冰,割吴兴之阳羡并长城之北乡为义兴郡,以表𤣱功。隋平陈,废郡为义兴县。有太湖、滆湖、洮湖。荆溪,周处斩蛟于此。有君山、章山、国山。
无锡 汉旧县。史记曰太伯始居吴,即此地也。亦楚春申君之邑。有九龙山。
江阴 晋曰既阳。有芙蓉湖,一名上湖。

吴郡 东至海三百六里。南至吴兴郡三百一十里。西至晋陵郡义兴县界一百三十三里。北至晋陵郡二百里。东南到东海刘山四百五里。西南到吴兴郡二百二十二里。西北到晋陵郡一百九十五里。东北到常熟县界三百二十五里。去西京三千九百九十九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二十一里。户七万六千一百四十七,口六十二万四千四百十三。
苏州 春秋吴国之都也。其南百四十里,与越分境。昔吴伐越,越子禦之于槜李,则今嘉兴县之地。战国时属越,后属楚,秦置会稽郡。项羽初起,杀会稽太守殷通,即此,汉亦为会稽郡,后顺帝分置吴郡。晋宋亦为吴郡,与吴兴、丹阳为三吴。齐因之。陈置吴州。隋平陈,改曰苏州。炀帝初,复曰吴州,寻为吴郡。大唐为苏州,或曰吴郡。领县七:
吴 汉旧县。有太湖、洞庭山,左传吴师伐越,败之于夫椒,即太湖中椒山。有松江。太伯祠,后汉桓帝时,太守麋豹所建。后至晋内史虞潭改理焉。阖闾墓即虎丘寺。要离墓在今县西。梁鸿墓在要离墓之北。
长洲 有吴之长洲苑,因以为名。
常熟 汉吴县司监都尉署。吴平,割属既阳县。晋立南沙县。隋改常熟县。
嘉兴 春秋时,地名长水。秦为由拳县,汉因之,吴时有嘉禾生,改为禾兴县。后因孙皓父名禾,又改为嘉兴。
海盐 本名武原乡,秦以为海盐县。
华亭 天宝中置,地有华亭谷,因以为名。吴陆机、陆云宅,即此。
昆山 汉娄县地。本因吴之娄门为名。

吴兴郡 东至吴郡三百一十里。南至馀杭郡一百九十里。西至宣城郡三百八十七里。北至吴郡二百一十里。东南到馀杭郡盐官县界一百七十二里。西南到宣城郡界二百六十一里。西北到晋陵郡三百三十二里。东北到吴郡二百二十二里。去西京三千三百四十一里,去东京二千二十四里。户六万八千五百八十一,口四十六万一千四百七十九。
湖州 春秋时属吴,吴灭属越,越灭属楚,兼得古之防风国焉。史记曰:汪罔氏之君守封寓之山。秦为会稽、鄣二郡之境,汉亦同。后汉属吴郡。吴分丹、阳二郡,置吴兴郡。晋、宋、齐因之。梁末改为震州,后复为吴兴郡。隋平陈,郡废,后置湖州。炀帝初,废湖州,分其地入馀杭及吴二郡。大唐复置湖州,或为吴兴郡。领县五:
乌程 秦汉旧县。隋废,东迁县入。南有衡山,左传云吴伐越,至于衡山,即此是也。
武康 古防风国。舆地志曰:汉乌程县之馀不乡地。汉末童谣云,天子当兴东南三馀之间,吴乃改会稽之馀既为永兴,分馀不为永安,以协谣言。晋以平阳已有永安县,故改此永安为武康。有前溪、封山、万山、青山。
安吉 故障县地。吴兴记曰:汉张角之乱,此郡独守险助国,汉朝嘉之,故灵帝分县南乡置安吉县。德清 旧名临溪。有吴光山,馀不溪,孔愉放龟于此溪。
长城 有木山、若溪,吴王阖闾使弟夫概居此,筑城狭而长。晋武帝置县,因以为名。县西八十里鄣郡故城,即秦鄣郡县城也,今号为府头是也。

馀杭郡 东至吴郡三百九十里。南至会稽郡一百三十里。西至新安郡四百十六里。北至吴兴郡一百九十里。东南到洛思山,至会稽郡,总二百七十二里。西南到新定郡一百九十里。西北到宣城郡四百九十六里。东北到吴郡三百六十九里。去西京三千五百五十六里,去东京二千七百一十九里。户八万六千四百五十四,口五十七万八千九十五。
杭州 春秋越国之西境,后属楚。秦汉并属会稽郡。后汉顺帝以后属吴郡。晋属吴兴、吴二郡地。宋、齐、梁因之。陈以为钱唐郡。隋平陈,置杭州;炀帝初州废,置馀杭郡。大唐为杭州,或为馀杭郡。领县八:
钱唐 汉旧县。钱唐郡记云:昔功曹华信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土石一斛,与钱一千。旬日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蔽不复取,皆弃土石而去,塘以之遂成。有石膏山,敷用为最。
富阳 汉曰富春。吴置东安郡。晋孝武改曰富阳。有孙洲。
临安 吴置临水县,晋武更名。
于潜 汉旧县。有天目山、桐溪。
唐山
紫溪
盐官 临平湖。
新城 浙江西南名曰桐溪,吴立为新城。

新定郡 东至馀杭郡三百十五里。南至东阳郡一百五十五里。西至新安郡三百七十三里。北至馀杭郡界二百七十五里。东南到东阳郡一百八十里。西南到信安郡三百十里。西北到新安郡三百七十里。东北到馀杭郡三百十五里。去西京三千六百五十九里,去东京三千里。户九万四千七百四,口三十六万二千三百八十九。
睦州 春秋时属吴,后属越,又属楚。秦为鄣郡地。汉为丹阳郡地。后汉已后并属吴郡。梁陈为新安郡。隋平陈,废郡,后置睦州。炀帝置遂安郡。大唐置睦州,或为新定郡。领县六:
建德 汉富春县地。有七里濑。
寿昌 汉富春县地。
桐庐 汉富春县地。有严子陵钓台。
分水
遂安 汉旧置新定县,晋太康新改。
还淳

新安郡 东至馀杭郡四百七十九里。南至新定郡遂安县一百四十六里。西至宣城郡秋浦县四百九十六里。北至宣城郡泾县二百九十三里。东南到新定郡二百七十里。西南到鄱阳郡七百五十五里。西北到宣城郡泾县界二百八十五里。东北到宣城郡五百八十三里。去西京三千六百六十七里,去东京二千八百四十六里。户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七,口二十六万四千三十八。
歙州 春秋时属吴,后属越,后又属楚。秦属鄣郡。二汉属丹阳郡。吴孙权分丹阳立新都郡。晋平吴,改曰新安,宋齐并因之。隋平陈,置歙州;炀帝初州废,置新安郡。大唐为歙州,或为新安郡。领县四:
歙 汉旧县。
休宁 晋海宁县,隋改名。
黟 汉旧县。林历山,四面峻崄,吴时山越所保,贺齐破于此。
婺源

会稽郡 东至海四百九十八里。南至东阳郡四百八十里。西至馀杭郡一百三十里。北至海四十里。东南到临海郡五百里。西南到东阳郡四百八十里。西北到馀杭郡一百三十里。东北到浃丘海际三百九十八里。去西京三千七百二十里,去东京二千八百一十里。户八万八千三百三十六,口五十二万九千一百七十四。
越州 春秋时越国之都,至周显王时,为楚所破。其浙江南之地,越犹保之,而服臣于楚。秦属会稽郡,汉因之。后汉顺帝徙置会稽郡。晋为会稽国。宋为会稽郡,尝置东扬州,寻罢州。齐因之。梁又加置东扬州。隋平陈,改东扬州为吴州,置总管府;炀帝初废,置越州,寻复为会稽郡。大唐为越州,或为会稽郡。领县六:
会稽 汉旧县。禹葬会稽,即此地也。有会稽山、禹穴、镜湖、若耶溪、雷门。
山阴 汉旧县。
剡 汉旧县。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嵊州。六年废。有天姥山、剡溪。
萧山 国家初置永兴县,后改焉。
馀姚 汉旧县。又有汉上虞县故城,在西。有四明山。
诸暨 汉旧县。越王允常居。

馀姚郡 东至海中黄公山,水行二百八十里。南至临海郡宁海县,水行一百八十里。西至会稽郡馀姚县界一百七十里。北至会稽郡馀姚县界海际,水行一百八十里。东南到海中东门山四百里,与临海郡象山县分界。西南到陆昭岭一百七十里,与会稽郡剡县分界。西北到会稽郡界一百七十里。东北到大海浃口七十里,又江海际浃口往海行七百五十里,至海中检山。去西京四千一百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五十里。户四万一千六百三十,口十七万七千五百六十。
明州 本会稽郡之鄮县。大唐开元中,分置明州,或为馀姚郡,以境内四明山为名,领县四:
鄮 汉句章县故城在今县西,鄞县故城在今县东南。越王句践平吴,迁夫差于甬东。韦昭曰:即句章东浃口外洲。鄞,亦汉鄮县也。
奉化
慈溪
翁山

临海郡 东至海际一百八十里。南至永嘉郡一百五里。西至缙云郡四百里。北至会稽郡五百里。东南到大海二百九十三里。西南到括苍山足七十里,极大山。西北到东阳郡六百一十二里。东北到当郡象山县东锯山四百六十里,极大海。去西京四千三百四十六里,去东京三千三百二十里。户五万五千六百五十八,口三十二万四千九百六十一。
台州 春秋及战国时属越。秦汉属会稽郡,亦东瓯之境。武帝时,闽越围东瓯,徙国于江淮之间。其地属会稽郡东部都尉。后汉亦属会稽郡。吴置临海郡。晋宋齐梁皆因之。隋平陈,郡废,属永嘉郡。大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海州;五年,改为台州。或为临海郡。领县六:
临海 汉合浦县地,后为章安县。吴分章安置临海县。有天台山。
始丰 吴初置始平县,晋永康元年更名始丰。乐安 晋永和三年分始平南乡置。
宁海 晋置。
黄岩
象山

缙云郡 东至临海郡四百里。南无处可至。西至〈阙〉。北至枣阳郡二百五十八里。东南到永嘉郡五百里。西南到〈阙〉。西北到信安郡一百六十六里。东北到〈阙〉。去西京四千三百里,去东京二千五百里。户四万二千二百,口二十五万二千。
处州 春秋、战国时并属越。秦汉属会稽郡,亦瓯越之地。晋分置永嘉郡,宋齐因之。隋平陈,改为处州;后炀帝初,复置永嘉郡。大唐改为处州,或为缙云郡。因山为名。领县五:
苍 有苍山、恶溪、石门山、瀑布水。
松阳 吴旧县。
缙云 有缙云山。
遂昌
青田

永嘉郡 东至大海八十六里。南至长乐郡,水陆相乘一千五百二十里。西至缙云郡二百六十七里。北至临海郡五百里。东南到横阳县界将军岭,去县二百一十五里。西南到建安郡界桐檐山,去横阳县三百五十里。西北到缙云郡三百里。东北到临海郡泛海行五百里。去西京四千七百三十七里,去东京三千九百三十七里。户四万二千二十八,口二十万五千三百二。
温州 春秋、战国时并属越。秦、二汉为会稽郡之东境。晋为临海郡地,明帝分属永嘉郡,宋以后因之。隋平陈,废永嘉郡,炀帝初又属永嘉郡。大唐前上元二年,分置温州,或为永嘉郡。领县四:
永嘉 汉冶县地,后汉改为章安,后又以章安东瓯乡为永宁县。初汉惠帝立越东海王摇于东瓯,即此。隋改名。
横阳 旧曰始阳。
安固 吴曰罗阳,后曰安阳,晋改名。
乐城 晋武帝置。

东阳郡 东至会稽郡四百八十里。南至缙云郡二百五十八里。西至信安郡一百九十二里。北至新定郡一百八十里。东南到临海郡六百十二里。西南到缙云郡松阳县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北到新定郡一百八十里。东北到会稽郡四百八十里。去西京三千九百五十里,去东京三千三十五里。户十四万三千八百八十三,口七十万七千四百二十七。
婺州 春秋、战国时并越地。秦属会稽郡。二汉置会稽西部都尉。吴置东阳郡,晋、宋、齐皆因之。梁、陈置金华郡。隋平陈,置婺州,以当天文婺女之分为名也。炀帝初州废,置东阳郡。大唐为婺州,或为东阳郡。领县六:
金华 汉乌伤县地。后汉末,分为长山县。有长山、金华山、龙山、赤松涧。
义乌 汉乌伤县。
永康 汉乌伤县地。
武义 吴赤乌八年,置武义县。
东阳 有东阳山。
兰溪

信安郡 东至东阳郡一百九十二里。南至缙云郡三百五十六里。西至鄱阳郡九百九十二里。北至新定郡三百一十里。东南到缙云郡一百六十六里。西南到建安郡一千一百里。西北到鄱阳郡界二百一十九里。东北到新定郡三百一十里。去西京三千八百四里,去东京二千九百九十里。户六万七千三百二十九,口四十二万九千一百六十二。
衢州 本婺州地,大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分置衢州。七年,辅公祏,废之。垂拱二年,复置衢州,或为信安郡。领县六:
信安 汉太末县地。后汉末,分置新安县。晋改名石桥山。晋王质栏柯处。有泉岭山,在县南二百里。汉朱买臣云: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今建安郡北界也。
须江 江郎山,发地如笋,有三峰。
龙丘 秦汉太末县也。
常山
盈川
玉山 有玉山崖。

鄱阳郡 东至信安郡九百九十二里。南至临川郡四百二十里。西至章郡檐石湖,中流为界,一百七十里。北至寻阳郡三百七十四里。东南到信安郡须江县青草洲七百八十五里。西南到章郡章县城子桥中一百六十里。西北到寻阳郡三百七十四里。东北到新安郡七百九十三里。去西京三千二百六十三里。去东京二千四百一十三里。户四万三千一百四十九,口二十三万九千三百八十八。
饶州 春秋时楚国之东境,后属吴。楚昭王时,吴伐楚取番,是也。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章郡。吴主孙权分置鄱阳郡。晋、宋、齐因之。梁置吴州,陈废。隋置饶州,炀帝初置鄱阳郡。大唐复为饶州,或为鄱阳郡。领县五:
鄱阳 晋番县。有番江,又有汉鄱阳县故城在东。馀干 汉馀汗县。越王勾践之西界,所谓干越也。乐平 吴旧乐安县。
浮梁
弋阳 吴旧葛阳县,隋改为弋阳。有弋水。

浔阳郡 东至宣城郡一千八里。南至章郡三百二十五里。西至江夏郡五百九十三里。北至蕲春郡五百九十三里。东南到鄱阳郡三百七十四里。西南到江夏郡六百里。西北到蕲春郡二百五十里。东北到同安郡五百七十二里。去西京二千九百四十八里。去东京二千一百九十七里。户二万六千五十八,口十四万八千九百二十七。
江州 禹贡荆扬二州之境。禹贡扬州曰彭蠡既猪,荆州曰九江孔殷。今彭蠡湖在郡之东南,五十二里。九江在郡之西北。则彭蠡以东为扬州,九江以西为荆州。春秋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庐江、章二郡地。晋初属庐江、武昌二郡,后割荆扬二州而置江州,后又置寻阳郡。宋齐亦为寻阳郡,皆置江州。中流襟带,常为重镇。隋置九江郡。大唐改为江州,或为寻阳郡。领县三:
寻阳 寻,水名也。汉旧县在江北,今蕲春郡界,晋温峤移于此。隋改为彭蠡县,又改为湓城县。有湓水、浪井、彭蠡湖、云庐山。今县南楚城驿,即旧柴桑县也。又有蒲塘驿,即汉历陵县也。王恭改为蒲亭。今驿前有敷浅原,原西数十里有博阳山。宋武帝大破卢循于左里,即彭蠡湖口也。
彭泽 汉旧县,梁置太原郡,领晋阳等四县。隋并废之,置龙城县,寻却改为彭泽。有马当山、杨叶洲。都昌 汉彭泽县地。有石壁。有桑落洲,晋将刘毅为卢循所败之处。

章郡 东至信安郡界一千四里。南至庐陵郡五百三十里。西至长沙郡一千二百里。北至宣城郡一千七百里。东南到临川郡三百里。西南到宜春郡五百二十五里。西北到寻阳郡三百三十五里。东北到鄱阳郡四百四十里。去西京三千九十三里,去东京二千二百十一里。户五万五千七百一十七,口三十六万一千二百二十。
洪州 春秋、战国时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高帝分淮南国置章郡,吴芮为长沙王,兼得其地。后汉亦为章郡。晋因之。东晋置江州。宋齐以后并为章郡。隋平陈,废郡,置洪州;炀帝初废州,置章郡。大唐为洪州,或为章郡。领县六:
南昌 汉旧县。隋改为章。有钟陵、龙沙。
高安 汉建成县。
丰城 汉南昌县地。吴分置富城县,晋太康元年,改为丰城。晋张华于此得古剑。新吴 汉灵帝置。
武宁 吴置新安县,晋更名宁县,今曰武宁。建昌 汉曰海昏,昌邑王废后迁于此,故城见在。有杨柳津、止辽津,后汉艾县也。

临川郡 东至鄱阳郡馀干县三百二十里。南至南昌郡一千一十里。西至庐陵郡五百二十五里。北至章郡二百四十里。东南到建安郡八百三十七里。西南到庐陵郡五百二十五里。西北到章郡二百四十里。东北到鄱阳郡四百二十里。去西京三千三百十二里,去东京二千五百三十里。户二万八千五百七,口十七万一千九百二十。
抚州 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章郡。吴分置临川郡,晋宋齐梁陈皆因之,隋平陈,置抚州;炀帝时废州,置临川郡。大唐为抚州,或为临川郡。领县四:
临川 后汉临汝县,隋改为临川。
南城 汉旧县。有五章山。
崇仁 梁置巴山郡。
南丰

庐陵郡 东至临川郡五百二十五里。南至南昌郡四百二十四里。西至桂阳郡一千二百五十里。北至章郡五百三十里。东南无路可到。西南到衡阳郡九百里。西北到宜春郡三百一十里。东北到临川郡五百二十五里。去西京三千六百三十里,去东京二千八百四十三里。户三万九千六百五十一,口二十二万九千七百九十五。
吉州 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章郡。孙策分置庐陵郡,晋宋齐梁陈皆因之。隋平陈,置吉州;炀帝初州废,置庐陵郡。大唐为吉州,或为庐陵郡。领县五:
庐陵 汉旧县。有吉阳水。
太和 旧东昌、西昌二县地。
安福 吴置安城郡在此。隋废郡,改为安福。新淦 汉旧县。
永新

宜春郡 东至章郡水路七百四十里。南至庐陵郡三百一十里。西至长沙郡五百二十六里。北至章郡五百二十五里。东南到庐陵郡二百一十一里。西南到长沙郡界二百三十里。西北到长沙郡五百二十六里。东北到章郡五百二十五里。去西京三千五百八十里,去东京二千五百六十八里。户二万九千三百九十一,口十五万三千八百二。
袁州 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章郡。吴分置安城郡,晋宋齐以下皆因之。隋平陈,置袁州;炀帝初州废,置宜春郡。大唐为袁州,或为宜春郡。领县三:
宜春 汉旧县。晋改曰宜春,隋复旧。
萍乡 汉宜春县地。
新喻 汉宜春县地。

南康郡 东至建安郡隔绝黄土岭二千八百二十里。南至南海郡隔越参溪岭一千五百里。西至桂阳郡一千一十二里。北至庐陵郡四百二十里。东南到潮阳郡一千五百六十五里。西南到始兴郡隔大庾岭七百里。西北到桂阳郡一千四十四里。东北到临川郡一千一十里。去西京四千二百一十六里,去东京三千四百里。户三万七千九百八十一,口二十万七千九百九十二。
虔州 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章郡。吴属庐陵郡。及晋平吴,置南康郡。宋为南康国。齐、梁、陈皆为南康郡。隋平陈,置虔州;炀帝初州废,置南康郡。大唐为虔州,或为南康郡。领县六:
赣 汉旧县。有章水、贡水合流,故曰赣。
雩都 汉旧县地。
虔化 汉赣县地。昔汉闽越反,汉使诸扶屯梅岭,即今县界。
大庾 有大庾岭,一名塞上岭,即五岭之一。昔汉时吕嘉反,汉军伐之。监军姓庾,城于此,故谓之大庾岭,刘嗣之南康记云:昔汉杨仆讨吕嘉,出章郡,下横浦,即今县西南,故横浦废关见在此。
信丰
南康 汉曰南野县。

建安郡 东至缙云郡九百七十六里。南至长乐郡七百二十里。西至临川郡八百三十七里。北至信安郡一千一百里。东南到长乐郡七百二十里。西南到临川郡二千四百里。西北到鄱阳郡二千三十里。东北到信安郡一千一百里。去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五里,去东京四千一百二十五里。户二万一千四百五十九,口十四万二千一百六十四。
建州 本闽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会稽郡。后汉因之。吴分置建安郡,晋、宋、齐、梁并因之。陈属闽州,后又属丰州。隋平陈,属泉州;炀帝初,属闽州,寻置建安郡而属焉。大唐武德四年,置建州,以建溪为名,或为建安郡。领县六:
建安 汉冶县地。吴置建安县。有武夷山。
浦城
邵武
建阳
将乐


长乐郡 东至山六十六里,外至海。南至海二百里。西至山八十里,山外虔州雩都县界。北至山四十里,山外至永嘉郡界。东南水路到海一百六十四里。西南到清源郡五百里。西北到建安郡七百二十里。东北到永嘉郡水路一千四百七十八里。去西京五千七百三十三里,去东京四千九百三十三里。户二万九千五百二十七,口二十一万七千八百七十七。福州,亦闽越地。秦为闽中郡。汉高帝立无诸为闽越王,都于此。及武帝时,闽越反,灭之,徙其人于江淮间,尽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地,属会稽郡,又名其地为东冶县。后汉改为候官都尉,属会稽郡。后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部都尉,此为南部都尉。晋置晋安郡,宋、齐因之。陈置闽州,后又改为丰州。隋平陈,改为泉州;炀帝初州废,改为建安郡。大唐初为建州,后此置泉州,后此复为闽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或为长乐郡。领县八:
闽 闽越王无诸都东冶,即此。汉东冶县,后改曰东候官。
候官
福唐
长乐
连江
长溪
古田
尤溪

清源郡 东至海一百二十里。南至海一百八十里。西至棉田村二百八十五里。北至仙游县一百三十里。东南到海四十里。西南到漳浦郡六百里。西北到皂洋村一百里。东北到长乐郡五百里。去西京六千二百一十六里,去东京五千四百一十三里。户二万四千五百八十六,口一十五万四千九。
泉州 秦汉土地与长乐郡同。晋为晋安郡,宋齐以后因之。自隋以来属泉州。大唐神龙以后,始移置泉州于此,或为清源郡。领县四:
晋江
南安 吴置晋安县,晋置晋安郡在此。
莆田
仙游

漳浦郡 东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南至大海一百六十里。西至潮阳郡五百六十里。北至建安郡二千四百里。东南到黄如江一百里。西南到怀恩县界一百里。西北到石塍溪一百五十里。东北到清源郡六百里。去西京七千三百一十三里,去东京六千五百一十里。户二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千五百三十六。漳州,历代土地与长乐郡同。大唐分其地置漳州,或为漳浦郡。领县三:
漳浦
龙溪
龙岩

临汀郡 东至清源郡龙溪县一千四百五十里。南至潮阳郡程乡县界一千里。西至南康郡雩都县九百里。北至临川郡南丰县一千六百里。东南到漳浦郡废怀恩县界一千五百里。西南到潮阳郡程乡县界八百里。西北到临川郡南丰县一千六百里。东北到长乐郡一千三百六十里。去西京六千四百七十三里,去东京五千三百七十里。户五千三百三十,口一万五千九百九十五。
汀州 历代土地旧与长乐郡同。大唐开元二十六年,分置汀州,或为临汀郡。领县三:
长汀
龙岩
宁化

潮阳郡 东至大海一百二十七里。南至大海八十五里。西至海丰郡汝丰县五百七十里。北至南康郡一千五百六十七里。东南到大海六十九里。西南到潮阳县二百七十里。西北到郡内程乡县五百七十五里。东北到漳浦郡五百六十里。去西京七千七百六十七里,去东京六千七百七十五里。户一万三百二十四,口五万一千六百七十四。
潮州 亦古闽越地。秦属南海郡,秦末属尉陀。汉内属南越,后亦属南海郡。后汉因之。晋置东官郡,又分置义安郡。宋齐因之。梁置东扬州,后改为瀛州,及陈而废。隋平陈,置潮州;炀帝初,置义安郡。大唐复为潮州,或为潮阳郡。领县三:
海陵
潮阳
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