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二十一卷目录
日异部汇考四
晋〈武帝泰始六则 咸宁三则 太康五则 惠帝元康二则 永康一则 永宁一则 太安一则 永兴一则 光熙一则 怀帝永嘉四则 悯帝建兴三则 元帝太兴二则 永昌一则 明帝太宁二则 成帝咸和三则 咸康四则 穆帝永和六则 升平二则 哀帝隆和一则 海西公太和四则 简文咸安一则 孝武帝宁康二则 太元八则 安帝隆安二则 元兴二则 义熙六则 恭帝元熙二则〉
宋〈少帝景平一则 文帝元嘉八则 孝武帝建元一则 大明一则 明帝泰始二则 后废帝元徽四则 顺帝升明二则〉
南齐〈高帝建元四则 武帝永明十则 郁林王隆昌一则 明帝建武一则 东昏侯永元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普通三则 太清一则〉
陈〈武帝永定一则 文帝天嘉三则 高宗太建三则 后主至德一则〉
北魏〈太祖皇始一则 天兴二则 天赐一则 太宗神瑞一则 世祖始光一则 神麚二则 太廷二则 太平真君六则 高宗兴安一则 兴光一则 和平二则 显祖皇兴三则 高祖延兴四则 承明一则 太和十七则 世宗景明三则 正始二则 永平四则 延昌三则 肃宗熙平一则 神龟二则 正光五则 孝昌三则 庄帝永安二则 前废帝普泰一则 后废帝中兴一则 出帝太昌一则 永熙二则 孝静帝元象二则 兴和一则 武定三则〉
北齐〈后主武平一则〉
北周〈武帝保定四则 天和五则 建德六则 静帝大象二则〉
隋〈文帝开皇七则 仁寿二则 炀帝大业二则〉
晋〈武帝泰始六则 咸宁三则 太康五则 惠帝元康二则 永康一则 永宁一则 太安一则 永兴一则 光熙一则 怀帝永嘉四则 悯帝建兴三则 元帝太兴二则 永昌一则 明帝太宁二则 成帝咸和三则 咸康四则 穆帝永和六则 升平二则 哀帝隆和一则 海西公太和四则 简文咸安一则 孝武帝宁康二则 太元八则 安帝隆安二则 元兴二则 义熙六则 恭帝元熙二则〉
宋〈少帝景平一则 文帝元嘉八则 孝武帝建元一则 大明一则 明帝泰始二则 后废帝元徽四则 顺帝升明二则〉
南齐〈高帝建元四则 武帝永明十则 郁林王隆昌一则 明帝建武一则 东昏侯永元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普通三则 太清一则〉
陈〈武帝永定一则 文帝天嘉三则 高宗太建三则 后主至德一则〉
北魏〈太祖皇始一则 天兴二则 天赐一则 太宗神瑞一则 世祖始光一则 神麚二则 太廷二则 太平真君六则 高宗兴安一则 兴光一则 和平二则 显祖皇兴三则 高祖延兴四则 承明一则 太和十七则 世宗景明三则 正始二则 永平四则 延昌三则 肃宗熙平一则 神龟二则 正光五则 孝昌三则 庄帝永安二则 前废帝普泰一则 后废帝中兴一则 出帝太昌一则 永熙二则 孝静帝元象二则 兴和一则 武定三则〉
北齐〈后主武平一则〉
北周〈武帝保定四则 天和五则 建德六则 静帝大象二则〉
隋〈文帝开皇七则 仁寿二则 炀帝大业二则〉
庶徵典第二十一卷
日异部汇考四
晋武帝泰始二年七月丙午晦,日有蚀之,十月丙午朔,日有蚀之。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同。
五年,日晕,白虹贯之。
按《本纪》:七月,日晕再重,白虹贯之。延群公询谠言。七年十月丁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八年十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九年四月戊辰朔,日有蚀之。又七月丁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十年正月乙未三月癸亥,并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正月,日蚀。 按《志》云云。
咸宁元年七月甲申晦,日有蚀之。
三年正月丙子朔,日有蚀之。
四年正月庚午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志》同,云云。
太康元年正月,五色气冠日。
按《本纪》云云。 按《志》:正月己丑朔,五色气冠日,自卯至酉。占曰:君道失明,丑为斗牛,主吴越。是时孙皓淫暴,四月降。
四年三月辛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志》云云。
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诏公卿上封事。
按《本纪》: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乙卯,诏曰:比年灾异屡发,日蚀三朝,地震山崩。邦之不臧,实在朕躬。公乡大臣各上封事,极言其故,勿有所讳。 按《志》同。八年正月戊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志》云云。
九年正月壬申朔、六月庚子朔,并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太熙元年四月庚申,帝崩。
惠帝元康元年十一月甲申,日晕再重,青赤有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九年春正月,日中有若飞燕者。十一月甲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日中飞燕,日蚀。与《志》同。 按《志》:九年正月,日中有若飞燕者,数日乃消。王隐以为悯怀废死之徵。 又按《志》:十二月,废皇太子遹为庶人,寻杀之。
永康元年正月己卯,日有蚀之。又晕三重。四月辛卯,日有蚀之。十月,日无光。十二月,日中有黑气。
按《本纪》:日蚀俱载,日无光及黑气不载。 按《志》:正月癸亥朔,日晕三重。十月乙未,日闇,黄雾四塞。占曰:不及三年,下有拔城大战。十二月庚戌,日中有黑气。京房易传曰:祭天不顺兹谓逆,厥异日中有黑气。 又按《志》:正月己卯、四月辛卯,并日有蚀之。
永宁元年闰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九月甲申,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云云。不载日中黑子。 按《志》云云。又九月甲申,日中有黑子。京房易占:黑者阴也,臣不掩君恶,今下见,百姓恶君,则有此变。又曰:臣有蔽主明者。
太安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气。永兴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气分日。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光熙元年正月戊子朔,日有蚀之。五月,日光四散,赤如血。七月乙酉朔、十二月壬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正月戊子朔、七月乙酉朔,并日有蚀之。十一月,惠帝崩。十二月壬午朔,又日有蚀之。
又按《志》:五月壬辰癸巳,日光四散,赤如血流,照地
皆赤。甲午又如之。占曰:君道失明。
怀帝永嘉元年冬十一月戊申朔,日有蚀之。乙亥,有黄黑气蔽日,所照皆黄。
按《本纪》云云。不载黄黑气。 按《志》:十一月乙亥,黄黑气掩日,所照皆黄。案河图占曰日薄也。其说曰:凡日蚀皆于朔晦,有不于朔晦者为日薄。虽非日月同宿,时阴气盛,掩日光也。占类日蚀。
二年正月丙子朔,日有蚀之。白虹再贯日。
按《本纪》云云。 按《志》:正月丙子朔,日有蚀之。戊申,白虹贯日。二月癸卯,白虹贯日,青黄晕,五重。占曰:白虹贯日,近臣为乱,不则诸侯有反者。晕五重,有国者受其祥,天下有兵,破亡其地。明年,司马越暴蔑人主。五年,刘聪破京都,帝蒙尘于寇庭。
五年三月,日光散如血,中有物若飞燕。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庚申,日散光,如血下流,所照皆赤。日中有若飞燕者。
六年二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言朔。 按《志》云云。
悯帝建兴二年正月,日陨地。又三日并出。
按《本纪》:正月辛未辰时,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于西方而东行。 按《志》同。
四年六月丁巳朔、十二月甲申朔,并日有蚀之。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出。五月丙子、十月丙子,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照,虹蜺弥天。日有重晕,左右两珥。占曰:白虹,兵气也。三四五六日俱出并争,天下兵作,亦如其数。又曰:三日并出,不过三旬,诸侯争为帝。日重晕,天下有立王。晕而珥,天下有立侯。故陈卓曰:当有大庆,天下其三分乎。三月而江东改元为建武,刘聪、李雄亦跨曹刘疆宇,于是兵连累叶。 又按《志》:五年五月丙子、十一月丙子,并日有蚀之。时帝蒙尘于平阳。
元帝太兴元年四月丁丑朔,日有蚀之。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中有赤青珥。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四年二月癸亥,日𩰚。三月,日中有黑子。按《本纪》不载日中有黑子。 按《志》:二月,日𩰚。三月癸未,日中有黑子。辛亥,帝亲录讯囚徒。
永昌元年十月辛卯,日中有黑子,日无光。
按《本纪》云日无光,不载日中黑子。 按《志》:永昌元年十月辛卯,日中有黑子。时帝宠幸刘隗,擅威福,亏伤君道,王敦因之举兵,逼京都,祸及忠贤。 按《郭璞传》:璞为著作佐郎。其后日有黑气,璞复上疏曰:臣以顽昧,近者胃陈所见,陛下不遗狂言,事蒙御省。伏读圣诏,欢惧交战,臣前云升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法象,刑狱所丽,变坎加离,厥象不烛,疑将来必有薄蚀之变也。此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暂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搏击,良久方解。按时在岁首纯阳之月,日在癸亥全阴之位,而有此异,殆元首供禦之义不显,消复之理不著之所致也。计去微臣所陈,未及一月,而便有此变,益明皇天留情陛下恳恳之至也。往年岁末,太白蚀月,今在岁始,日有咎谪。曾未数旬,大眚再见,日月告衅,见惧诗人,无曰天高,其鉴不远。故宋景言善,荧惑退次;光武宁乱,滹沲结冰。此明天人之悬符,有若形影之相应。应之以德,则休祥臻;酬之以怠,则咎徵作。陛下宜恭承灵谴,敬天之怒,施沛然之恩,谐元同之化,上所以允塞天意,下所以弭息群谤。臣闻人之多幸,国之不幸。赦不宜数,实如圣旨。臣愚以为子产知铸刑书,非政事之善,然不得不作者,须以救弊故也。今之宜赦,理亦如之。随时之宜,亦圣人所善者。此国家大信之要,诚非微臣所得干豫。今圣朝明哲,思弘谋猷,方辟四门以亮采,访舆诵于群心,况臣蒙珥笔朝末,而可不竭诚尽规哉。
明帝太宁元年正月己卯,日晕,无光。十一月丙子,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君道失明,阴阳昏,臣有阴谋。京房曰:下专刑,兹谓分威,蒙微而日不明。先是,王敦害尚书令刁协、仆射周顗、骠骑将军戴若思等,是专刑之应。敦既陵上,卒伏其辜。十一月丙子,白虹贯日。史官不见,桂阳太守华包以闻。
三年十一月癸巳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斗。斗,吴分也。其后苏峻作乱。
成帝咸和二年五月甲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井。井,主酒食,女主象也。明年,皇太后以忧崩。
六年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是时帝已年长,每幸司徒第,犹出入见王导夫人曹氏如子弟之礼。以人君而敬人臣之妻,有亏君德之象也。
九年七月,白虹贯日。十月乙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俱不载。 按《志》:是时帝既冠,当亲万机,而委政大臣,君道有亏也。
咸康元年七月,白虹贯日。十月乙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白虹贯日。 按《志》云云。
二年七月,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自后庾氏专政,由后族而贵,盖亦妇人擅国之义,故频年白虹贯日。
七年二月甲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作甲午朔。 按《志》:三月,杜皇后崩。
八年正月乙未朔,日有蚀之,日中又有黑子。
按《本纪》作己未朔,不载日中黑子。 按《志》:京都大雨,郡国以闻。是谓三朝,王者恶之。六月帝崩。
穆帝永和二年四月己酉,日有蚀之。
按《本纪》言朔,《志》不言朔。
七年正月丁酉,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八年正月辛卯,日有蚀之。凉州日中三足乌见。按《本纪》不载三足乌见。 按《志》:张重华在凉州,日暴赤如火,中有三足乌,形见分明,五日乃止。
十年十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十月庚辰,日中有黑子,大如鸡卵。
十一年三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戊申,日中有黑子,大如桃,二枚。时天子幼弱,久不亲国政。
十二年十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尾。尾,燕分,北边之象也。是时边表姚襄、苻生互相吞噬,朝廷忧劳,征伐不止。
升平三年十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升平三年十月丙午,日中有黑子,大如鸡卵。少时而帝崩。
四年八月辛丑朔,日有蚀之,既。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既在角。凡蚀,浅者祸浅,深者祸大。角为天门,人主恶之。明年帝崩。
哀帝隆和元年三月甲寅朔,十二月戊午朔,并日有蚀之。
按《本纪》:十二月,诏曰:戎旅路次,未得轻简赋役。元象失度,亢旱为患。岂政事未洽,将有版筑、渭滨之士邪。其搜扬隐滞,蠲除苛碎,详议法令,咸从损要。 按《志》:明年帝有疾,不识万机。
海西公太和三年三月丁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作正月。 按《志》云云。
四年四月,白虹贯日。十月乙未,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五年二月,日中有黑子。七月癸酉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不载日中黑子。 按《志》:日中有黑子,大如李。两年日蚀。皆海西被废之应也。
六年三月,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辛未,白虹贯日,日晕,五重。十一月,桓温废帝,即简文咸安元年也。
简文咸安二年十一月丁丑,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孝武帝宁康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己酉,日中有黑子,大如李。三年三月,日中有黑子。十月癸酉朔,日有蚀之。十一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日中黑子。十月,日蚀。十二月癸未,皇太后诏曰:顷日蚀告变,水旱不适,虽克己思救,未尽其方。其赐百姓穷者米,人五斛。 按《志》:庚寅,日中有黑子二枚,大如鸭卵。十一月己巳,日中有黑子,大如鸡卵。时帝已长,而康献皇后以从嫂临朝,实伤君道,故日有瑕也。 又按《志》:孝武帝宁康三年十月癸酉朔,日有蚀之。
太元元年十一月己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诏太官彻膳。 按《志》不载。
四年十二月己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作闰月。是时苻坚攻襄阳,执朱序。
六年六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九年十月辛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乙丑,以元象乖度,大赦。 按《志》同。十三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二,大如李。
十四年六月辛卯,日中又有黑子,大如李。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十七年五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二十年三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十一月,日中有黑子。按《本纪》不载日中有黑子。 按《志》:三月,日蚀。明年,帝崩。十一月辛卯,日中又有黑子。是时会稽王以母弟干政。
安帝隆安元年十二月,日晕,有背璚。
按《本纪》不载。 按《志》:壬辰,日晕,有背璚。是后不亲万机,会稽王世子元显专行威罚。
四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十一月,日中有黑子。按《本纪》云云。 按《志》:是时元显执政。十一月辛亥,日中有黑子。
元兴元年二月,日晕。三月,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元兴元年二月甲子,日晕,白虹贯日中。三月庚子,白虹贯日。未几,桓元剋京都,王师败绩。明年,元篡位。
二年四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其冬,桓元篡位。
义熙元年五月庚午,日有彩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七月戊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六年五月,日晕,有璚。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五月丙子,日晕,有璚。时有卢循逼京都,内外戒严。七月,循走。
十年,有白虹十馀丈见日南。九月丁巳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不载白虹。 按《志》:十年,日在东井,有白虹十馀丈在南干日。灾在秦分,秦亡之象。
十一年七月辛亥晦,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十三年正月甲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明年,帝崩。
恭帝元熙元年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自义熙元年至是,日蚀皆从上始,皆为革命之徵。
二年正月,白气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壬辰,白气贯日,东西有直珥各一丈,白气贯之交匝。
宋
少帝景平二年正月癸巳朔,日有蚀之。按《宋书·少帝本纪》云云。〈按《志》作二月。〉
文帝元嘉四年六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六年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十一月己丑朔,又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不尽如钩,蚀时星见,晡方没,河北地闇。
十二年正月乙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十七年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十九年七月甲戌晦,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二十三年六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二十九年十一月,日始出,如血。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十一月己卯朔,日始出,色赤如血,外生牙,块礨不圆。明年二月,宫车晏驾。
三十年,孝武即位。七月辛丑朔,日有蚀之,既。
按《孝武本纪》:七月辛丑朔,日有蚀之,既。甲寅,诏曰:世道未夷,惟忧在国。夫使群善毕举,固非一才所议,况以寡德,属衰薄之期,夙宵寅想,永怀待旦。王公卿士,凡有嘉谋善政,可以维风训俗,咸达乃诚,无或依隐。
孝武帝孝建元年七月丙申朔,日有蚀之,既。
按《本纪》云云。 按《志》:列宿粲然。
大明五年九月甲寅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七年十一月,日赤如血。
按《本纪》不载。 按《志》:日始出四五丈,色赤如血,未没四五丈,亦如之。至于八年春,凡三,谓日死。闰五月,帝崩。
明帝泰始四年八月丙子朔,日有蚀之。十月癸酉朔,又日有蚀之。
按《本纪》八月不载。 按《志》云云。
五年十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后废帝元徽元年十二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三年三月乙亥,日未没数丈,日色紫赤无光。
四年正月己酉,白虹贯日。
五年三月庚寅,日晕五重,又重生二直,一抱一背。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顺帝升明二年九月乙巳朔,日有蚀之。
三年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南齐
高帝建元元年六月,日有珥抱。十二月,日晕。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建元元年六月甲申,日南北两珥,西有抱,黄白色。十二月未时,日晕,匝黄白色,至申乃消散。
二年闰正月乙酉,日黄赤无光,至暮。九月甲午朔,日蚀。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七月己未朔,日蚀。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四年十一月午时,日色赤黄无光,至暮。
按《本纪》不载。 按《志》在箕宿。
武帝永明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蚀。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年正月日晕十一月,日生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丁酉,日交晕再重。十一月辛巳日,东北有一背。
三年二月日,晕生珥。十一月,日有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丁卯,日有半晕,晕上生一珥。十一月庚寅,日西北有一背。
四年正月,日生珥背。五月,日晕,白虹贯日。十二月,日生直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辛巳,日南北各生一珥,又生一背。五月丙午,日晕再重,仍白虹贯日,在东井度。十二月辛未,日西北生一直,黄白色。戊寅,日北生一背,青绛色。
五年八月,日生珥。十一月,日晕,虹抱珥直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八月己卯,日东南生一珥,并青绛色。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六年二月,日生珥背。三月,日晕,外有虹贯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丁巳,日东北生黄色,北有一珥,黄赤色,久久并散。庚申,日西有一背,赤青色,东西生一直,南北各生一珥,并黄白色。三月甲申,日于云中薄半晕,须臾过匝,日东南晕外有一直,并黄色。壬辰,日晕,须臾,日西北生虹贯日中。
七年十月,日生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十月癸未,日东北生一背,青赤色,须臾消。
八年六月,日生珥。十一月,日半晕,生珥。
按《本纪》不载。 按《志》:六月戊寅,日于苍白云中南北各生一珥,青黄绛杂色,泽润,并长三尺许,至巳午消。十一月己亥,日半晕,南面不匝;日东西带晕,各生珥,长三尺,白色,珥各长十丈许,正冲日,久久消散,背因成重晕,并青绛色。
九年正月,日晕,生抱珥,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甲午,日半晕,南面不匝;北带晕生一抱,东西各生一珥;抱北又有半晕,抱珥并黄色;北又生白虹贯日,久久消散。
十年十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十月二日癸未朔,加时在午之半度,到未初晃日始蚀,亏起西北角,蚀十分之四,申时光色复还。
郁林王隆昌元年正月,日晕生直。五月甲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壬戌,日于云中晕,南北带晕各生一直,同长一丈,须臾消。五月甲戌合朔,巳时日蚀三分之一,午时光复还。
明帝建武元年十一月壬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东昏侯永元元年正月丙申朔,日有蚀之。十二月乙酉,日中有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梁
武帝天监十年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蚀之。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天文志》:天监十年十二月壬戌朔,日蚀,在牛四度。
普通元年春正月丙子,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占曰:日蚀,阴侵阳,阳不克阴也。为大水。其年七月,江、淮、海溢。
三年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既。赦天下。百僚上封事,郡国各举贤良、方正。
按《本纪》:三年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既。癸巳,赦天下。并班下四方,民所疾苦,咸即以闻,公卿百僚各上封事,连率郡国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按《隋书·天文志》不载。
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隋志》同。
太清元年二月己卯,白虹贯日。
按《本纪》云云。 按《隋志》不载。
陈
武帝永定三年五月丙辰朔,日有蚀之。定日变仪,宜服衮冕,永著为令。按《陈书·武帝本纪》:五月丙辰朔,日蚀,有司奏:旧仪,御前殿,服朱纱袍、通天冠。诏曰:此乃前代承用,意有未同。合朔仰助太阳,宜备衮冕之服。自今以去,永可为准。 按《隋书·天文志》:永定三年五月丙辰朔,日有蚀之。占曰:日蚀君伤。又曰:日蚀帝德消。
文帝天嘉元年正月,日有冠。
按《本纪》云云。 按《隋志》不载。
三年九月戊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七年春二月,日无光,乌见。四月,日有交晕。
按《本纪》不载。 按《隋志》:七年二月庚午,日无光,乌见。占曰:王者恶之。其日庚午,吴、楚之分野。四月甲子,日有交晕,白虹贯之。是月癸酉,帝崩。
高宗太建四年九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隋志》不载。
六年二月壬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隋志》不载。
十年二月癸亥,日上有背。
按《本纪》不载。 按《隋志》:占曰:其野失地,有叛兵。甲子,吴明彻军败于吕梁,将卒并为周军所虏。来年,淮南之地,尽没于周。
后主至德三年正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隋志》不载。
北魏
太祖皇始二年十月壬辰,日晕,有佩璚。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占曰:兵起。天兴元年九月,乌丸张超,收合亡命,聚党三千馀家,据渤海之南皮,自号征东大将军、乌丸王,钞掠诸郡。诏将军庾岳讨之。
天兴三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外国侵,土地分。五年五月,姚兴遣其弟义阳公平率众四万来侵平阳,乾壁为平所陷。
六年四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兵稍出。十月,太祖诏将军伊谓率骑二万北袭高车,大破之。
天赐五年七月戊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后死。六年七月,夫人刘氏薨,后谥为宣穆皇后。
太宗神瑞二年八月庚辰晦,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世祖始光四年六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诸佐非其人。神麚元年二月,司空奚斤、监军侍御史安颉讨赫连昌,擒之于安定。其馀众立昌弟定为主,走还平凉,斤追之,为定所擒。将军丘堆弃甲与守将高凉王礼东走蒲坂,世祖怒,斩堆。
神麚元年十一月乙未朔,日有蚀之。太延元年正月己未朔,日有蚀之。
四年十一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太平真君元年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三年八月甲戌晦,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六年六月戊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九族夷灭。七年正月戊辰,世祖车驾次东雍州。庚午,围薛永宗营垒。永宗出战,大败,六军乘之,永宗众溃,斩永宗,男女无少长皆赴汾水而死。
七年六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不臣欲杀。八年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谋反,伏诛。
十年夏四月丙申朔,日有蚀之。六月庚寅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将相诛。十一年六月己亥,诛司徒崔浩。
十一年十二月辛未,日南北有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高宗兴安元年十一月己卯,日出赤如血。
二年三月,日晕。
兴光元年七月丙申朔,日有蚀之。和平元年九月庚申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三年二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白衣之会。六年五月癸卯,高宗崩。
显祖皇兴元年十月己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年四月丙子朔,日有蚀之。十月癸酉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不载。 按《志》:四月丙子朔,日有蚀之。占曰将诛。四年十月,诛济南王慕容白曜。十月癸酉朔,日有蚀之。占曰尊后有忧。三年,夫人李氏薨,后谥思皇后。三年十月丁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高祖延兴元年十二月癸卯,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兵。二年正月乙卯,统万镇裔民相率北叛,遣宁南将军、交阯公韩拔等灭之。三年十二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四年正月癸酉朔,日有蚀之。七月丙寅,日有背珥。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崩主,天下改服。有大臣死。五年十二月己丑,征北大将军城阳王寿薨。六年六月辛未,显祖崩。
五年正月丁酉,白虹贯日,直珥一。
承明元年三月辛卯,日晕五重,有二珥。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太和元年冬十月辛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年正月辛亥,日晕,东西有珥。二月乙酉晦,日有蚀之。九月乙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欲反者,近三月,远三年。四年正月癸卯,洮阳羌叛,枹䍐镇将讨平之。 又按《志》:占曰东邦发兵。四年十月丁未,兰陵民桓富杀其县令,与昌虑桓和北连泰山群盗张和颜等,聚党保五固,推司马朗之为主,诏淮阳王尉元等讨之。三年春正月,日晕,有珥、佩戟。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不载。 按《志》:春正月癸丑,日晕,东西有珥,有佩戟一重,北有偃戟四重,后有白气贯日珥,状如车轮。京师不见,雍州以闻。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占曰大臣诛。四月,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有罪,赐死。四年正月,日晕贯两珥。
五年正月,日晕贯珥。七月庚申朔,日有蚀之。
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有蚀之。
八年正月,白气贯日。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四年正月辛酉,日东西有珥,北有佩,日晕贯两珥。五年正月庚辰,日晕,东西有珥;南北并白气,长一丈,广二尺许;北有连环晕。又贯珥内,复有直气,长三丈许,内黄,中青,外白。晕乍成,散,乃灭。七月庚申朔,日有蚀之。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有蚀之。八年正月戊寅,有白气贯日。占曰近臣乱。十年三月丁亥,中散梁众保等谋反,伏诛。
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日失色。
十二年三月戊戌,白虹贯日。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十三年二月乙亥朔,日十五分蚀八。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白衣之会。十一月己未,安丰王猛薨。
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时,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时,云气斑驳,日十五分蚀一。占曰有白衣之会。九月癸丑,文明太皇太后冯氏崩。
十五年正月癸亥晦,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王者将兵,天下扰动。十七年六月丙戌,高祖南伐。
十七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十八年五月甲戌朔,日有蚀之。
二十年九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二十三年六月己卯,日中有黑气。十二月甲申,日中有黑气,大如桃。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内有逆谋。八月癸亥,南徐州刺史沈陵南叛。
世宗景明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七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年四月,日再晕。七月癸巳朔,日有蚀之。八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四月癸酉,日自午及未再晕,内黄外白。七月癸巳朔,日有蚀之。八月戊辰,日赤无光,中有黑子一。
三年春,日中有黑气。七月丁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乙巳,日中有黑气如鹅子,申酉复见,又有二黑气横贯日。二月辛卯,日中有黑气,大如鹅子。七月丁巳朔,日有蚀之。
正始元年十二月丙戌,黑气贯日。壬子,日有冠珥,内黄外青。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天下喜。三年正月丁卯,皇子生,大赦天下。
三年二月,日有晕珥。十月,赤无光。十二月,日晕生珥背,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甲辰,日左右有珥,内赤外黄。辛亥,日晕,外白内黄。十月乙巳,日赤无光。十二月乙卯,日晕,内黄外青,东西有珥,北有背。巳时,白虹贯日。
永平元年三月,日有珥、晕、直气。白虹贯日。八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己酉,日南北有珥,外青内黄,晕不匝;西北有直气,长尺馀;北有白虹贯日。八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二年八月丙午朔,日有蚀之。丁卯,日旁有黑气冲日。按《本纪》不载。 按《志》:八月丙午朔,日有蚀之。丁卯旦,日旁有黑气,形如月,从东南来冲日。如此者一辰,乃灭。
三年二月,日中有黑气。十二月,日晕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甲子,日中有黑气二。十二月乙未,日交晕,中赤外黄,东西有珥,南北白晕贯日,皆匝。
四年十一月癸卯,日中有黑气二,大如桃。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天子崩。延昌四年正月丁巳,世宗升遐。日蚀。在牛四度。占曰其国叛兵发。延昌二年正月庚辰,萧衍郁洲民徐元明等斩送衍镇北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州内附。
延昌元年春二月,日无光。五月乙未晦,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甲戌至于辛巳,日初出及将没,赤白无光明。五月己未晦,日十五分蚀九。占曰大旱,民流千里。二年春,京师民饥,死者数万口。二年闰月辛亥,日中有黑气。五月甲寅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年闰月辛亥,日中有黑气。占曰内有逆谋。三年十一月丁巳,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反,自号净居国明法王,州郡捕斩之。五月甲寅朔,日有蚀之,京师不见,𢘆州以闻。三年三月,日晕;南北有背;西有晕;东有抱。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庚申,日交晕,其色内赤黄,外青白;南北有背,可长二丈许,内赤黄,外青白;西有白晕贯日。又日东有一抱,长二丈许,内赤黄,外青。
肃宗熙平元年三月戊辰朔,日有蚀之。丁丑,日无光。四月,日晕,有背、珥。十二月,日晕,有抱、有珥,白虹贯日。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戊辰朔,日有蚀之。丁丑,日
出无光,至于酉时。四月甲辰卯时,日晕匝;西有一背,内赤外黄;南北有珥,内赤外黄;渐灭。十二月己酉,日晕,北有一抱,内赤外白,两旁有珥,北有白虹贯日。占曰兵起。神龟元年正月,秦州羌反;二月己酉,东益州氐反;七月,河州民却铁匆聚众反,自称水池王。
神龟元年三月丁丑,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天下有来臣之众,不三年。十一月乙酉,蠕蠕莫缘梁贺侯豆率男女七百口来降。
二年正月辛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正光元年正月乙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大臣亡。七月丙子,杀太传、领太尉、清河王怿。
二年五月丁酉,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夏州以闻。
三年正月,日有交晕。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十月,日无光。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甲寅,日交晕,内赤外青,有白虹贯晕;外有直气,长二丈许,内赤外青。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占曰秦邦不臣。五年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大提据城反,自称秦王。十月己巳,太史奏自八月以来,黄埃掩日,日出三丈,色赤如赭,无光曜。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蚀之。占曰有小兵,在西北。四年二月己卯,蠕蠕主阿那瑰率众犯塞。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五年闰月,日晕,珥抱背。三月,日晕三重。十二月,日晕珥抱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闰月乙酉,日晕,内赤外青;南有珥,上有一抱两背,内赤外青。三月丁卯,日晕三重,外青内赤。十二月丙申,日晕,南北有珥,上有一抱一背。占曰有谋其主。孝昌元年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反,自称宋王。
孝昌元年十二月丙戌,白虹剌日不过,虹中有一背。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臣背其主,一曰有反城。
二年九月己卯,东豫州刺史元庆和据城南叛。三年十一月,日晕,有珥,有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十一月戊寅辰时,日晕,东面不合,其色内赤外黄;东西有珥,内赤外黄;西北去晕一尺馀,有一背,长二丈馀,广三尺许,内赤外黄。
庄帝永安二年春三月,日有晕抱。夏五月,日晕有珥有背。七月,日有背。冬十月己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年三月甲戌未时,日晕三重,内黄赤,外青白,晕东西两处不合,其状如抱。五月辛酉,日晕,东西两处不合。辛未申时,日南有珥;去一尺馀有一背,长三丈许,广五尺馀,内赤外青。七月丙寅,直东去日三尺许有一背,长二丈馀,内赤外青。半食顷,从北头渐灭至半,须臾还如初见,内赤外青,其色分炳。十月己酉朔,日从地下蚀出,十五分蚀七,亏从西南角起。占曰西边欲杀,后有大兵,必西行。三年四月丁卯,雍州刺史参朱天光讨擒万俟丑奴、萧宝夤于安定,送京师斩之。
三年夏五月,日晕有珥,白虹贯之,有背、有抱。夏六月,日晕,白虹贯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年五月戊戌辰时,日晕匝,内赤外白,晕内有两珥;西有白虹贯日;东北有一背,内赤外青;南有一背,内赤外青;东有一抱,内青外赤。京师不见,青州表闻。六月辛丑,日晕,白虹贯日。
前废帝普泰元年春三月,日月并赤。夏六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前废帝普泰元年三月丁亥,日月并赤赭色,天地溷浊。六月己亥朔,日蚀从西南角起,云阴不见,定相二州表闻。占曰主弱,小人持政。时参朱世隆兄弟专擅威福。
后废帝中兴二年春二月,日晕,有背。冬十一月,日晕,有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辛丑辰时,日晕,东西不合,其色内赤外青;南北有珥;西北去晕一尺馀有一背,长二丈许,可广三尺,内赤外青。十一月,日晕再重;上有背,长三丈馀,内青外赤。
出帝太昌元年夏五月,日晕,有珥、有背。十月辛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五月,日晕再重;上有两背,一尺许。癸丑午时,日南有珥;去日一尺馀有一背,长三丈许,广五尺,内赤外青。十月辛酉朔,日从地下蚀出,亏从西南角起。占曰有兵大行。永熙二年正月甲午,齐献武王自晋阳出讨参朱兆。丁酉,大破之于赤洪岭,兆遁走自杀。
永熙二年四月己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在丙,亏从正南起。占曰君阴谋。三年五月辛卯,出帝为斛斯椿等诸佞关搆,猜于齐献武王,托讨萧衍,盛暑徵发河南诸州之兵,天下怪恶之。
三年夏四月癸丑,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乱杀天子者。七月丁未,出帝为斛斯椿等迫胁,遂出于长安。
孝静帝元象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六月,日晕,有珥、有背。十一月,日晕,有珥、有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日蚀。占曰大臣死。八月辛卯,司徒公高敖曹战殁于河阴。六月己丑,日晕一重,有两珥;上有背,长二丈馀。十一月己巳辰时,日晕,南面不合,东西有珥、背;有白虹,至珥不彻。
二年二月己丑巳时,日晕匝,白虹贯日不彻。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兴和二年闰月丁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有小兵。七月癸巳,元宝炬广豫二州行台赵继宗、南青州刺史崔康寇阳翟,镇将击走之。
武定三年冬十一月,日晕,有珥、有背。十二月,有晕,有珥,有一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武定三年冬十一月壬申,日晕两重,东南角不合;西南、东北有珥;西北有两重背;东北、西北有白气,并有两珥;中间有一白气,东西横至珥。十二月乙酉,竟天微有白云,日晕,东南角不合;西南、东北有珥;西北有一背,去日一尺。
五年正月己亥朔,日有蚀之。二月辛丑,日晕,一珥一抱。
按《本纪》不载。 按《志》:日蚀,从西南角起。占曰不有崩丧,必有臣亡,天下改服。丙午,齐献武王薨。二月辛丑,日晕匝,西北交晕贯日,并有一珥一抱。
按《北齐书·神武本纪》:武定五年正月朔,日蚀,神武曰:日蚀其为我耶,死亦何恨。丙午,陈启于魏帝。是日,崩于晋阳。
六年七月庚寅朔,日有蚀之,亏从西北角起。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北齐
后主武平七年六月戊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北周
武帝保定元年夏四月丙子朔,日有蚀之。冬十月甲戌,日有蚀之。三年三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四年二月庚寅朔,日有蚀之。八月丁亥朔,日有蚀之。五年正月辛卯,白虹贯日。秋七月辛巳朔,日有蚀之。按以上《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天和元年正月己卯,日有蚀之。二月,日𩰚。四月,日交晕,白虹贯之。按《本纪》:正月己卯,日有蚀之。二月庚午,日𩰚,光遂微,
日里乌见。四月甲子,日有交晕,白虹贯之。
二年春正月癸酉朔,日有蚀之。十月,有黑气在日中。十一月戊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二年春正月癸酉朔,日有蚀之。冬十月辛卯,日出入时,有黑气一,大如杯,在日中。甲午,又加一焉。经六日乃灭。十一月戊戌朔,日有蚀之。
三年十一月壬辰朔,日有蚀之。
五年十月辛巳朔,日有蚀之。
六年夏四月戊寅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建德元年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九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二年二月辛亥,白虹贯日。
三年二月壬辰朔,日有蚀之。
四年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十二月辛亥朔,日有蚀之。
五年六月戊申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六年十一月甲辰,晡时,日中有黑子,大如杯。
按《本纪》不载。 按《隋志》:占曰:君有过而臣不谏,人主恶之。
静帝大象元年正月,日有背。二月,日中有黑子。四月,日当蚀不蚀。〈按是年宣帝大成元年二月传位于静帝始称大象〉按《宣帝本纪》:大象元年春正月,改元大成。丙午,日有
背。癸丑,日又背。立鲁王衍为皇太子。二月辛巳,传位于衍,改大成元年为大象元年。癸未,日初出及将入时,其中并有乌色,大如鸡卵,经四日灭。夏四月壬戌朔,有司奏言日蚀。不视事。过时不蚀,乃临轩。
按《隋书·天文志》:宣帝大成元年正月丙午癸丑,日皆有背。占曰:臣为逆,有反叛,边将去之。又曰:卿大夫欲为主。其后,隋公作霸,尉迥、王谦、司马消难举兵反。二年十月甲寅,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隋
文帝开皇三年,日有蚀之。按《隋书·文帝本纪》:三年二月己巳朔,日有蚀之。秋七月丁卯,日有蚀之。
四年春正月甲子,日有蚀之。
七年五月乙亥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九年正月己巳,白虹夹日。
按《本纪》云云。 按《志》:占曰:白虹衔日,臣有背主。又曰:人主无德者亡。是月,灭陈。
十一年二月辛巳晦,日有蚀之。
十二年秋七月壬申晦,日有蚀之。
十三年七月戊辰晦,日有蚀之。
仁寿元年二月乙卯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俱不载。
四年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
按《本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 按《志》:占曰:主势夺。又曰:有死王。甲辰,上疾甚,丁未,宫车晏驾。汉王谅反,杨素讨平之。皆兵丧亡国死王之应。
炀帝大业十二年五月丙戌朔,日有蚀之,既。
按《本纪》云云。 按《志》:占曰:日蚀既,人主亡,阴侵阳,下伐上。其后宇文化及等行弑逆。
十三年十一月辛酉,日光四散。
按《本纪》:日光四散如流血,上甚恶之。 按《志》:占曰:贼入宫,人主以急兵见伐。又曰:臣逆君。明年,宇文化及等弑帝,诸王及幸臣并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