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录
数目部汇考一
一类
二类
一类
二类
历法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数目部汇考一
一类
《小学绀珠》一龙:贾会里中,号一龙。 魏华歆、管宁、邴原,时人
以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一门忠孝:晋卞壸二子,眕盱忠孝之道,萃于一门。一封轺传:汉律:当乘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
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乘传参封之有期,会累封两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也。乘置驰传五封之,两端各二,中央一也。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也。
一弓:《周礼》大司寇束矢注:古者一弓百矢。
二类 小学绀珠
两仪:天、地,《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正义》
云: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老子云:道,生一是也。混元既分,即有天地。老子云:一生,二也。两仪谓两体容仪。 周子太极图云:无极,而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此以阴阳为两仪。《易本义》云: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
两曜,又曰二纪:日〈阳离〉、月〈阴离〉。张衡思元赋二纪。
《五纬注》:二纪日月,日行迟,一日行一度,一岁一周天。月行速,一日行天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计二十九日过半,已行天一周。 傅长虞诗二离
二至二分日景:《周礼说》:夏至景尺五寸,日南陆躔。
东井景短,多暑。冬至景丈三尺,日北陆躔。牵牛景长,多寒。春分、秋分景七尺三寸六分。春分日,西陆躔。娄景朝多阴;秋分日,东陆躔,角景夕,多风。
二至:月令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
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夏至〉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冬至〉
两戒:北戒、南戒。《唐·天文志》:一行以为天下山
河之象,存乎两戒。 观两戒之象,与云汉之所始终,而分野可知矣。 北戒:北纪以限戎狄,南戒,南纪以限蛮夷星。传谓: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
二极:朱文公书说:北极去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
地,亦三十六度。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南十二度,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
二法:《唐六典》。太府以二法平物:度量、权衡。
二气:阴、阳。《易》自复至乾为六阳卦,自姤至坤
为六阴卦。
二之日:《毛诗传》:一之日周,正月建子;二之日殷,正
月建丑;三之日夏,正月建寅;四之日周,四月夏之。二月建卯:《王氏诗义》:七月、九月阴生矣,则言月一之,日二之。日阳生矣,则言日与易临,至于八月,有凶七日,来复同意。四月正阳,言月阴生也。阴始于四月,生于五月。《南齐·礼志》:孟春之月,以元日祈谷,又择元辰,躬耕帝籍。卢植云:郊天阳也。故以日籍田阴也,故以辰日甲至癸也,辰子至亥也,亥者辰之末。故记称元辰法曰:吉亥。蔡邕《月令章句》云:日干也,辰支也,有事于天用,日有事于地用,辰元善也。
两尺:汉:章帝时,冷道舜祠下,得玉律,度以为尺,谓
之汉官尺。晋始平得古铜尺。《晋·律志》:两尺长短度同。《大戴礼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公羊传注》:侧手为肤,按指为寸。《投壶注》:铺四指曰扶,一指按寸。《国语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二首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三月癸未,
绛县老人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夏正月〉四百四十有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三分甲六之一得甲子甲戌尽癸未奇二十日〉师旷曰:却成子会于承匡之岁也,〈文公十一年〉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亥字二画在上并三六为身如算之六也下亥上二画竖置身旁下二画使就身〉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岁差二术:《隋书》:宋祖冲之于岁周之末,创设差分。
冬至渐移,不循旧轨。每四十六年却差一度。梁虞
𠠎历法,嫌冲之所差太多。因以一百八十六年冬至,移一度。隋张胄元以此二术年限悬隔,追检古注所失极多,遂折中两家,以为度法。冬至,所宿岁别,暂移八十三年,却行一度上,合尧时,日永星火。次符汉历,宿起牛初。 唐《大衍历议》:古历,日有常,度天周为岁终,故系星度。干节气,其说似是而非,故久而益差。虞喜觉之,使天为天,岁为岁,乃立差以追其变,使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太过,乃倍其年,而反不及皇极取二家中数,为七十五年,盖近之矣。
二始、二终:二中,唐大衍历,议天数始于一,地
数始于二,合二始以位刚柔。天数终于九,地数终于十。合二终,以纪闰,馀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合二中以通律历。《素问》:立端于始,立首气于初,节之日表正,于中示斗,建于月半之辰,推馀,于终;退馀,闰于。相望之后。
二南:《周南》、《召南》。《朱子诗传》:周国本在岐山之
阳,岐周今凤翔府天兴县,文王辟国日,广徙都于丰,而分岐周,故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扶风,雍县南有召亭,且使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南,南方诸侯之国也。周公相成王,制作礼乐,其得之国中者,杂以南国之。诗谓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国,而被于诸侯,不但国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国者直,谓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国被于南方,而不敢以系于天子也。
两周:平王东迁之,后西周丰镐也,东周东都也。
威烈王之后,西周河南也,〈王城〉东周洛阳也。〈成周〉
《吕氏大事记解题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
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惠公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于是有东、西二周。
二渠:《汉·沟洫志》:禹酾二渠,以引河。一出贝丘西南,
一漯川。
两京:唐又曰两都:西京〈京兆〉、东京〈河南〉。
两关:玉门、阳关。 《西域传》列四郡,据两关。
二越:《文选注》吴越:南越、闽越。《汉书》两粤:
南粤、闽粤。
两渠:《汉·沟洫志》:郑国、白公。杜佑谓秦汉郑渠,
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唐永徽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初减至六千亩。
河两源:一出葱岭东流,一出于寘南山下北流,
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二江:汶江、流江。江水出岷山,分为二江,经成
都南。《汉·沟洫志》:蜀守李冰,穿二江成都中。
两铜柱:《林邑国记》:马援植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
西屠国分汉之南境。
二羊肠坂:《汉书·地理志》:上党壶关、皇甫士安。《地
理书》:太原北九十里。
二华:太华、少华。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注二
山。
二崤:《左传》: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
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西都赋》:二崤之阻。
两池:《唐·食货志》:有盐池五,总曰两池,安邑解。
二津:《唐·杜牧传》:白马盟,盟津。
两河:河南淄青淮西,河北成德魏博卢龙。唐宪。
宗曰:两河,数十州政令所不及。 《尔雅》:两河间,曰冀州。《通典》:西则龙门之河,东则浲水大洛之河。
两畿:京畿治西京城,都畿治东都城。开元十七
年,置京都两畿按察使。
二戒:命、义。《庄子》:天下有大戒,二子之爱,亲命
也;臣之事,君义也。
二物:夫治外、妇治内。《左传》:子太叔曰:为夫妇
外内,以经二物,注各治其物。
二名: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孙
绰《天台山赋》:释二名之同出。
二经:《春秋》、《孝经》。《中庸注》:孔子曰:吾志在《春秋》,
行在《孝经》,固足以明之。 《公羊传序》曰:孔子有云:云云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 《孝经疏》《孝经钩命决》云: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二用:用九者,乾之坤;用六者,坤之乾。乾爻七
九,九变,而七无为。《易》占其变,用九不用七。坤爻八六,六变,而八无为。用六不用八。于乾坤见之,其馀可知。九六变七,八不变者,揲著之法,遇纯则变,《参同契》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
二雅:小雅、大雅。
《孝经》二家:孔安国、郑氏,或云郑康成。 《隋志》:梁
代二家并立国学,唐刘子元上,《孝经注议》云:《孝经》非郑康成所注,其验十二条,行孔废郑,于义为允。 司马贞请郑孔并行,明皇纂诸说,自注以夺二家。
《孟子音释》二家:张镒、丁公著孙奭等刊正二家。
集成音义一卷
二氏:老、释〈韩文〉。
史二体:编年,始左氏;纪传,始司马迁。吕氏曰:
论一时之事,纪传不如编年;论一人之终始,编年不如纪传。
二赋:许都、洛都。魏刘劭作二赋讽谏。
二铭:宋张横渠先生,作《西铭订顽》,《东铭砭愚》。曰:二
铭。
文有二道:柳文著述,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
秋》之笔削,比兴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
二友:陶渊明、柳子厚二集,东坡谓之:南迁二友。二帝:《国语》:黄帝、炎帝、
尧〈甲辰即帝位〉、舜。
二代:夏、殷。 《论语》:周监于二代。
二后:文王、武王。 《诗》: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二
后:文、武也。
二文:晋文侯仇、文公重耳。《左传》复二文之业。
二皇:伏羲、神农。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
二祖:汉高祖、世祖。
二周:西周、东周。《大事记》:显王二年,赵与韩分
周为二,东西周各为列国。世本西周,桓公揭居河南;东周惠公,班居洛阳。
二公二伯: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左传》椒举言二公之事,《汉志》二伯:齐桓、晋文。
二老:伯夷、太公。孟子: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老子、老莱子、孙绰天台山赋蹑二老之元
踪。
二儒:韩文公《进学解》:孟子轲、荀卿况。
二官:南正重司天,属神、火正黎司地,属民。 《史
记》:颛顼命重、黎,其后,二官咸废,所职尧,复还,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曲之,而立羲、和之官。
汤二相:伊尹右、仲虺左。 《晋志》:成汤,初置二相,
以伊尹、仲虺为之。 《左传》:仲虺为汤左相,伊尹为右相。 孟子《伊尹莱朱注》:莱朱,一曰仲虺是也。
二公:《书金縢》召公、太公。顾命召公、毕公,注
二公为二伯。
二伯二相:《书正义》东伯周公毕公代、西伯召公。
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
下为左右,曰二伯。 《公羊传》: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史记》:宣王即位,二相辅之,注召公、周公。
二国士:里克、荀息。 《晋语》:丕郑曰:二国士之所
图,无不遂也。
二守:齐国子、高子。 《左传·管仲》:有天子之二守
国,高在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
鲁二臣:仲孙蔑孟献子、季孙行父文子。 《左传》:
子叔声伯,曰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
二李:李固、李膺。 皆师宗荀淑,赞曰:二李师
淑。
二疏:太子太傅疏广,字仲翁;太子少傅疏受,字
公。子广兄子。 宣帝时以老告退。
二耆艾:龚胜、邴汉。 策曰:光禄大夫、大中大夫
耆艾二人。
鲁两生:叔孙通徵鲁诸生,共起朝仪,鲁有两生,不
肯行。法言曰: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
二逸民:谷口郑子真朴、蜀严君平遵。 扬雄著
书称此二人,近古之逸民也。
两将:岑彭、冯异。 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
城以南,两将之功为大。
二守:任延九真、锡光交阯。 岭南华风,始传二
守。
两龚:龚胜字君宾、龚舍字君倩,楚人皆清节。
法言曰:楚两龚之,絜其清矣乎。
二良史:司马迁文直而事覈、班固文赡而事详。
后汉论二子有良史之才。
两伏波:路博德、马援,汉两伏波将军。
二仲:求仲、羊仲。 《高士传》蒋诩元卿,还杜陵,舍
中有三径,二人从之游。
二子孝养:毛义、薛包。 后汉二子,能以孝养。
二烈士:臧洪、陈容。
二稚:周泽字稚都、孙堪字子稚。 京师号二稚。二君子:张昭、周瑜。 陆机《辨亡论》:二君子弘敏,
而多奇雅,达而聪哲。
二子:顾荣、贺循。 琅邪王至建业,王导曰:荣循
此土之望,宜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两哲:刘颂、李重。 赞曰:懋哉。两哲,邦家之基。
二妙:卫瓘为尚书令,与尚书郎索靖俱善草书,时
人号为一台二妙。 唐韦维为户部郎中,善裁剖。员外郎宋之问善诗,时称户部二妙。
二郎:杜轸,成都人、李骧,涪人。为尚书郎,齐名号
蜀有二郎。
两玉人:谢鲲、谢晦,同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
有两玉人。
二义士:宋边荣、程邕之; 齐袁昂、马仙琕。二协:梁颜协、顾协。
两贤相:徐勉、周舍,两人俱称贤相。 梁世言贤
相者,称范云、徐勉。
二骥:齐刘绘、王诩。 豫章玉嶷曰:閤下自有二
骥。
二超:郗超、檀超。 檀超自比晋,郗超言高。平有
二超。
二少:梁谢览、王暕。 武帝时二少实名家。
二鸿:崔鸿、李志,字鸿道,为二鸿于洛阳。
二将:梁韦睿、曹景宗。 武帝曰:二将和,师必济
矣。
二隐:臧荣绪、关康之。 南齐京口二隐。
双庙:唐张巡、许远庙在雎阳。
二孝:宋潘综、吴逵。 王韶之有诗:唐侯知道
程俱罗。 李华作赞。
二文公:韩愈、李翱。
二良:陆长源汴州、郑通诚徐州。 白居易哀二
良文。
二龙:吕晦叔、司马君实。 明道先生诗二龙閒
卧洛波清。
二俊:王文正曾、刘子仪筠。 陈恕领春官以文
正,为举首岁中,拔子仪于常选,云:吾得二俊,名世才也。
二名臣:向敏中、张咏。 淳化中,飞白书二名,付
宰相曰:此名臣也。
二相:文彦博、富弼。 士大夫相庆得人。仁宗语
欧阳修曰:朕用二相,人情如此,岂不贤于梦卜哉。
二将:狄青、种世衡。 欧阳公言:兵兴以来,惟得
边将二人。
二卿:剧可久、张仁瑑。 国史赞剧、张二卿,用法
持平。
二宝:谢灵运诗 书:宋文帝称为二宝:胡伸、
汪藻。 有声太学,学中为之,语曰:江左二宝。
二绝:梁顾野王画古贤、王褒书赞宋伏曼容。
袁粲、一台二绝。 《北齐》:宋世轨廷尉少卿
苏珍之大理正、时人以为寺中二绝。
二始: 阮咸始平、颜延之始安。 宋颜延之出为
始安太守,谢晦谓曰:昔阮咸斥为始平郡,今卿又为始安,可谓二始。 梁裴遽左迁始安太守,与吕僧珍书曰:阮颜有二始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二始,非其愿也。
两俊:何妥、萧谨。 《隋·何妥传》:时人语曰:世有两
俊:白阳何妥,青阳萧谨。
二子:北宫黝、孟施舍。 孟子曰:二子之勇、魏
成、翟璜。 《史记》:文侯谓李克曰:二子何如。 司马相如、枚皋。 梁张率奏赋武帝曰: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李栖筠、李鄘。 《唐书》赞二子:其刚者欤。
虞二妃:娥皇、女英。 后汉刘毅曰:有虞二妃,周
室三母二妃,尧二女。
二虢:虢仲、虢叔、文王弟。《国语》:文王敬友,二虢
齐。二惠:公孙灶子雅、公孙虿子尾。 皆惠公之
孙。 《左传》昭三年,晏子曰:二惠竞爽,犹可栾高,二族皆出惠公。
晋二公子:《左传》:重耳、夷吾。
楚二穆:《左传》:子重、子辛,皆出穆王。
二卿:子重、子反。
宋二华:华元、华喜。
窦氏二君:长君、广国字少君,窦氏兄弟。 崔
骃曰:窦氏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
一门二史:后魏崔孝伯修国史,鸿撰十六国春
秋。
二王后:杞、宋。 诗振鹭笺,周封夏殷之后。 郊
特牲,天子存二代之后。 殷绍嘉公汉成帝,封孔子世孔,吉平帝改宋公。 周承休公,武帝。始封姬,嘉为周子。南君元帝,尊为周,承休侯成帝进爵,为公平帝,改郑公。 介、酅、唐以周、隋为二王。后封酅公,武后元宗,以周汉为二王后,后复旧。 酅
莱: 后梁以介公为三,恪以酅公唐宗子李崧
为莱国公,为二王后。
两献:汉河间献王德、沛献王辅。 《晋书》齐王以
两献之亲,弘二南之化。
二方:陈纪,字元方,谌字季方,太丘长寔之子,
《后汉赞》曰:二方承则。
两夏侯:夏侯胜、建。
二冯:冯野王君卿,弟立圣卿,相代为上郡太
守治,行相似,吏民歌,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
相因循周公、康叔,犹二君。 唐冯宿拱之,定介夫、方汉二冯:梁萧景再为兖州,弟昂来代,时人方之冯氏。 刘之亨代兄之遴,为南郡太守。武帝曰:岂直大冯、小冯而已。
荀氏二仁:荀彧文若、荀攸公达。 文中子曰:生
以救时,死以明道。
两唐:唐林子高、尊伯高。
二苏:苏章孺文、苏不韦公先。 《后汉赞》曰:二苏
劲烈。
二班:班彪字叔皮、子固字孟坚。
二鲍:鲍永为司隶校尉、鲍恢为都官从事。 光
武曰:贵戚宜敛,手避二鲍。
二卿:马严威卿、马敦孺卿,号钜下二卿。
二元:谢元、张元之,时称南北二元。
二谢:世说谢安、谢万。
二陆二俊:陆机士衡、云士龙,张华曰:伐吴之
役,利获二俊。 陈陆瑜、琰、并以文学侍东宫,时人以二陆比二应。 后魏陆炜弟,恭之孙惠蔚曰:二陆复在坐隅。
二范:范宣、范宁。 江州人士,并好经学,化二范
之风。
二王:王戎、衍,时人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晋王羲之逸少,子献之子敬,梁王铨、弟
钖,时人谓:铨钖可谓玉昆金友。
二傅:《南史》傅琰父子山阴令,二傅沈刘不如一。
丘沈宪刘元明丘仲孚。
二龙:许劭子将与兄虔子政,俱知名汝南人,谢甄
称平舆渊有二龙。 齐柳氏二龙:悦、惔。 唐辕门二龙:乌承玼、承恩。 南唐徐氏二龙:
铉、锴。 陶丘洪曰御二龙于长涂、刘岱、繇
两凤。 北齐崔㥄为侍中,弟仲文为银青光禄大夫,
同日拜受时,云:两凤联飞。 隋魏景义、景礼有才行,乡人呼为双凤。
二荀:晋荀邃道元、闿道明。 明帝问王廙曰:二
荀兄弟孰贤。廙答以闿才明过邃。
二何:《世说》:何充,弟准。
二吴:《世说》吴坦之、隐之。 唐吴通微、通元
兄弟,为翰林学士。
两到:到溉、洽、兄弟比二陆,世祖赠诗云:双
丁二陆,何如两到。
二孙:梁东莞二孙:谦、廉。
二安:建安王伟、安成王秀,好人物世以二安,
重士方四豪。
二母:班彪《王命论》:陈婴母知废、王陵母知兴。
二高:高允、高闾,时称二高。
二苏:苏亮、绰,世称二苏。
两邢二魏:邢子明、子才; 魏季景、收,洛中
号两邢二魏。
二柳:隋柳机、昂。
再世贤相:苏瑰、子颋,再世称贤宰相。二郑:郑从谠河东、郑畋凤翔,以忠义号二郑。
二盖:盖文达、文懿,以儒学称号二盖。
二衡:武元衡伯苍、儒衡延硕。《旧传赞》曰:平一
辞荣,钟在二衡。
二韦:韦处厚、表微,为翰林学士。
二李:李逊友道、建杓直,《旧唐书赞》:二李英英。
二包:包何佶、融二子齐名,世称二包。
二皇甫:皇甫冉茂政、曾孝常,时号二皇甫。
二郗:晋郗愔、弟昙,郗纯、士美,士美言十。
二父友萧颍士,颜真卿,柳芳,曰:异日当交二郗之间。
二世修史:蒋乂、子系、伸、偕,二世踵修国
史,世称良笔。
温颜二家兄弟:大雅在隋与思鲁俱在东宫,弟
彦博与悯楚同直内史省,彦将与游秦,并典校秘閤,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盛,学业颜氏为优,职位温氏为盛。
二贤:唐郎馀令,从父知年,霍王元轨曰:郎家
二贤皆入府,不意培塿而松柏,为林也。
二扈:《后周》扈蒙、载兄弟并掌内外,制号二扈。
二宋:宋庠公序元宪公、宋祁子京景文公。
二苏:苏轼子瞻、苏辙子由。
二吴:吴育春卿、充冲卿。
二刘:隋刘焯、炫,唐刘懿之、袆之、夙宾之、
朔复之,宋刘敞仲原父、攽叔贡父、敞攽
奉世为三刘。 靖之子和、清之子澄、爚、炳。
二李:李柬之、李受,致仕命赋诗送之。王圭序
云:二李远过二疏,李楠和伯、樗迂仲。
二杜:杜纯孝锡、纮君章。
二程:明道颢、伊川颐,二先生。
二任:任孜遵圣、伋师中,当时谓大任小任。二孙:孙何汉公、仅邻几,兄弟状元。
渚宫二疏:朱昂、弟协,皆享眉寿,谓之渚宫二
疏。陈尧咨表其居,为东西致仕坊。
家法二门:韩休、穆宁,言家法者,尚韩穆二门。
梁韦、睿裴邃二门子弟各著名节。
二林:林敏功子仁、敏修子来。
二管:管师复、师常,兄弟齐名号二管。
两龚:龚夬、弟大壮。
一宗二相:吴陆逊、凯,世说陆凯一宗二相五
侯。
二史:左史、右史。 《礼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
史书之。 《汉志》:右史记事,左史记言。
汉爵二等:王、列侯,《史记》、《汉书》:汉爵二等。
二大:大司马、大将军,后魏北齐典司、武事。
二傅:太子大传、少傅,晋明帝为太子贺,循太
傅,周顗少傅,燕韩常李座,俱傅东宫。
二司:司徒、司空,刘恺传频历二司。
二宰:太宰、少宰,《左传》:成十五年,宋向带为太
宰,鱼府为少宰。 宋朝政和中,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
二国史:薛莹为左、华覈为右史通。吴有左右
二国史之职。
两省:门下、侍中,审侍郎省给事中读,中书
令宣侍郎奉舍人行。 《通典》叙职官以三师三公,门下中书两省为先。
两制:翰林学士内制,中书舍人外制。
二相:乾道八年尚书,左右仆射改左右丞相,虞允
文左,梁克家右。
两台:武后改御史台曰:肃政台,分左右。 左台知
百司,监军旅; 右台察州县,省风俗。
二师:左传:襄公九年,宋右师、左师,《白虎通》云:
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 《书传》说大夫退老,归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
二丞:梁天监九年诏曰:二丞尚书:左丞、右丞。
两使:节度、观察。
两府:中书、枢密。
二馆:选举志:太宗置弘文馆,〈门下省〉 崇文馆。〈东宫〉两监:国子监、东都国子监。《选举志》:举人旧重
两监。
二坊:《百官志》:东宫门下坊曰左春坊,典书坊曰
右春坊。 左春坊庶子以比侍中,中允以比门下,侍郎,司议郎以比给事中,赞善大夫以比谏,议大夫谕德以比散骑常侍。 右春坊庶子以比中书令,中舍人以比中书侍郎太子监国,则庶子比尚书令。
二柄:韩子二柄:刑、德。
二先:司马文正公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
公。
两科:《汉·匈奴传赞》:缙绅之儒守和亲,介胄之士
言征伐。
二急务:汉晁错言:当世急务二事:守边备塞,劝
农力本。
二柄:文、武,魏元忠言天下之柄有二:文、武而
巳。
二精:玉、帛,《楚语注》明絜为精,《周礼大祝注》
币号玉,云嘉玉币,云量币。
二球:《商颂》:小球尺二寸之镇圭,大球三尺之珽。
《正义》:天子所服所守,唯此二玉。
二体:《左传》:舞者有文、武二体。
二乐:《罄师注》:二乐缦乐、燕乐。
二社:大社、王社。 礼三正记王者二社。
两社:周社、亳社,左传间于两社,为公室,辅注
两社之间,朝廷执政所在。
两学:国学教冑子,大学招贤良,晋潘岳赋两
学齐列。
二带:《周礼疏》:带有二大带,大夫以上用素,士用练,
即绅也。 革带所以佩玉带剑。
二郊:郑元郊丘为二,南郊祀感生帝并圜丘祀,
天皇大帝北郊祭神州地祗、方丘祭昆崙之神。王肃郊丘为一,晋泰始初,并圜丘、方丘于南北郊,祭一天一地用肃义。
合祭天地:汉元始,光武魏黄初,晋元帝,唐武后元宗宋因之。元丰六年不设地,祗位元,祐合祭。亲祠北郊:后魏太和,后周建德,隋开皇唐,先天宋政和宣和四祭。
两塾: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门,侧之堂,谓之塾。古
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左右师,坐于两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受教于塾。 《汉·食货志》: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
《书传》:大夫七十致仕,退老归其乡里,大夫为父
师,士为少师,新谷已入,馀子皆入学,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馀子毕出,然后乃归,夕亦如之。
二礼:朝事,荐黍稷,祭义报以二礼注。
二卫:晋二卫:左卫熊渠虎贲,右卫佽飞虎贲。
两军:左右神策,分左右厢,为天子禁军,贞元二年
改左右神策军。
鲁二庙:《公羊传》: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
世室也。 明堂位注此二庙,象周有文王、武王之庙。 周公称太庙,鲁公称世室,群公称宫。 牲,周公用白牡,鲁公用骍犅,群公不毛。 盛,周公盛,鲁公寿,群公廪。
两观:《公羊传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
董仲舒传:周设两观。
双阙:《三辅旧事》:汉未,央宫东有苍龙,阙北有元武
阙。
二广:右广、左广。左传:楚军之戎,分为二广,广
有一卒,卒遍之两,十五乘为一广。
二厩:祥驎、凤苑。唐为二厩以系饲之。
二部乐:《唐·乐志》: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 堂下坐
奏,谓之坐部伎。
二舞:宋文舞元德升,闻大中祥符五年,改盛德,
武舞天下,大定。〈乾德〉 化成天下,威加海内〈淳化〉。
二社:太社、帝社〈祭法王社〉,汉高纪立汉社稷所谓
太社也。官社,配以禹,所谓王社也。光武不立官稷,魏以官社为帝社,晋太康九年并二社,为一十年,复置二社。 太社、帝社、太稷,凡三坛二社一稷,梁大同初加官社,官稷为五坛。
泉二品:《周礼注》:泉始,盖一品,周景王铸大泉,而有
二品。 汉唯五铢,久行,王莽作泉布,多至十品。《周语注》:单穆公云:古者有母权子,子权母,而行二品之泉,古而然矣。 古曰泉,后转曰钱。
两下:仪礼注:东荣卿大夫以下,其室为夏屋两下。
《礼记注》:殷人以来,始屋四阿,夏家之屋唯两下。
二楼:开元中,兴庆宫西南置楼,花萼相辉,勤政
务本。
郁仪、结邻,在东内大明宫。
两科:经义、诗赋,绍兴十五年诏,分为两科。
二十七年诏,兼习两科。 三十一年复分科取士。
双印:《续汉志》刻书文六十六字,曰:正月刚卯,既决
灵殳。
二路:大路,〈金路〉 戎路,《左传》周襄王赐晋文公。双节:《唐·百官志》:节度使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
六纛:《国史志》:旌节,唐天宝中,置凡命,节度使有司,给门旗二旌一节一麾,枪二豹尾二。
二耜:《汉·食货志》:耜广五寸二,耜为耦。 《考工记注》:
古者耜一金两人,人并发之;今之耜岐头两金,后稷始圳田,以二耜为耦。
再饭:卿大夫再饭。
二羞:房中之羞,内羞、庶羞。《诗楚茨注》:豆谓内
羞,庶羞也。 《正义》:有司彻云:宰夫羞,房中之羞,司士羞,庶羞。注云:房中之羞,其边糗饵粉餈,其豆酏食糁;食庶羞,羊臐豕膮皆有胾醢,房中之羞,内羞也。彼大夫宾尚有一羞,明天子正祭有二羞,有司彻注:二羞,所以尽欢,心内羞,在右阴也。庶羞,在左阳也。
二匕:挑匕〈今文作枕〉、疏匕。仪礼有司彻注此二匕,
皆有浅升,状如饮掺。挑,汤浇反,或作《桃诗注》:匕所以载鼎实。
两𦿉:上𦿉、下𦿉。特牲馈食礼,两𦿉执爵拜。二簋:唐礼志簠簋,皆一者簋,以稷簠,以黍用,皆二
者簋,以黍稷簠,以稻粱。 易损二簋,可用享,内方外圆,曰:簋,盛黍稷。外方内圆曰簠,盛稻粱。皆容一斗二升。方曰簠,圆曰簋。
二竹簋方:聘礼,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簋方。
器名以竹为之,状如簠,而方。 元被纁里有盖,其实枣蒸栗择兼,执之以进。 《考工记》:案十二寸,枣十二,列诸侯,纯九大夫,纯五夫,人以劳诸侯,注夫人王后也。
二事:魏管辂持酒以礼,持才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