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
第二十七卷目录
历法总部汇考二十七
宋九〈高宗绍兴五则 孝宗乾道四则 淳熙八则 光宗绍熙二则 绍兴统元乾道淳熙会元历上〉
宋九〈高宗绍兴五则 孝宗乾道四则 淳熙八则 光宗绍熙二则 绍兴统元乾道淳熙会元历上〉
历法典第二十七卷
历法总部汇考二十七
宋九
高宗绍兴二年,重购《纪元历》,议制浑仪,诏李继宗等参详。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宋历在东都凡八改,曰应天、乾元、仪天、崇天、明天、奉元、观天、纪元。星翁离散,纪元历亡。绍兴二年,高宗重购得之。六月甲午,语辅臣曰:历官推步不精,今历差一日。近得纪元历,自明年当改正。协时月正日,盖非细事。是岁,始议制浑仪。十一月,工部言,浑仪法要当以子午为正,今欲定测枢极,合差局官二员。诏差李继宗等充测验定正官,俊造毕进呈日,同参详指说制度官丁师仁、李公谨入殿安设。
绍兴五年春二月,命常州布衣陈得一造新历。夏六月名,新历曰统元。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律历志》:五年,日官言正月朔旦日食九分半,亏在辰正。常州布衣陈得一言:当食八分半,亏在巳初。其言卒验。侍御史张致远言:今岁正月朔日食,太史所定不验。得一尝为臣言,皆有依据。盖患算造者不能通消息、盈虚之奥,进退、迟疾之分,致立朔有讹。凡定朔小馀七千五百以上者,进一日。绍兴四年十二月小馀七千六百八十,太史不进,故十一月小尽;今年五月小馀七千一百八十,少三百二十,乃为进朔,四月大尽。建炎三年定十一月三十日甲戌为腊,阴阳书曰:腊者,接也,以故接新,在十二月近大寒前后戌日定之,若近大寒戌日在正月十一日,若即用远大寒戌日定之,庶不出十二月。如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丙午大寒,后四日庚戌,虽近,缘在六年正月一日,此时以十九日戊戌为腊。得一于岁旦日食,尝预言之,不差釐刻。愿诏得一改造新历,委官专董其事。仍尽取其书,参校太史有无,以补遗阙,择历算子弟粗通了者,授演撰之要,庶几日官无旷,历法不绝。二月丙子,诏秘书少监朱震即秘书省监视得一改造新历。八月,历成,震请赐名统元,从之。诏翰林学士孙近为序,以六年颁行,迁震一秩,赐得一通微处士,官其一子。道士裴伯寿等受赏有差。得一等上推甲子之岁,得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日度起于虚中以为元。著《历经》七卷,《历议》二卷,《立成》四卷,《考古春秋日食》一卷,《七曜细行》二卷,《气朔入行草》一卷,诏付太史氏,副藏秘府。
绍兴九年,诏陈得一裴伯寿赴阙补修历法。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绍兴九年,史官重修神宗正史,求奉元历不获,诏陈得一、裴伯寿赴阙补修之。
绍兴十年夏四月,访求亡逸历书及精于星历者。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四年,颁统元历。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绍兴十四年,太史局请制浑仪,工部员外郎谢伋言:臣尝询浑仪之法,太史官生论议不同,铸作之二,今尚阙焉。臣愚以为宜先询访制度,敷求通晓天文历数之学者,参订是非,斯合古制。苏颂之子应诏赴阙,请访求其父遗书,考质制度。宰相秦桧曰:在廷之臣,罕能通晓。高宗曰:此阙典也,朕已就宫中制造,范制虽小,可用窥测,日以晷度、夜以枢星为则,非久降出,第当广其尺寸尔。于是命桧提举。时内侍邵谔善运思,专令主之,累年方成。统元历颁行虽久,有司不善用之,暗用纪元法推步,而以统元为名。
孝宗乾道二年秋九月,诏改造大历。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律历志》:乾道二年,日官以纪元历推三年丁亥岁十一月甲子朔,将颁行,裴伯寿诣礼部陈统元历法当进作乙丑朔,于是依统元历法正之。光州士人刘孝荣言:统元历交食先天六刻,火星差天二度。尝自著历,期以半年可成,愿改造新历。礼部谓:统元历法用之十有五,年纪年历法经六十年,日月交食有先天分数之差,五星细行亦有二三度分之殊。算造历官拘于依经用法,致朔日有进退,气节日分有误,于时宜改造。伯寿言:造历必先立表测景验气,庶几精密。判太史局吴泽私于孝荣,且言铜表难成、木表易坏以沮之。乃诏礼部尚书周执羔提领改造新历,执羔亦谓测景验气,经涉岁月。孝荣乃采万分历,作三万分以为日法,号七曜细行历,上之。三年,执羔以历来上,孝宗曰:日月有盈缩,须随时修改。执羔对曰:舜协时月正日,正为积久不能无差,故协正之。孝宗问曰:今历于古历何如。对曰:尧时冬至日在牵牛,今冬至日在斗一度。孝荣七曜细行历自谓精密,且预定是年四月戊辰朔日食一分,日官言食二分,伯寿并非之,既而晴明不食。孝荣又定八月庚戌望月食六分半,候之,止及五分。又定戊子岁二月丁未望月食九分以上,出地,其光复满。伯寿言:当食既,复满在戌正三刻。侍御史单时言:比年太史局以统元历稍差而用纪元历,纪元浸差,迩者刘孝荣议改历,四年朔日食不验,日官两用统元、纪元以定晦朔,二历之差,岁益已甚,非所以明天道、正人事也。如四月朔之日不食,虽为差误,然一分之说,犹为近焉。八月望之月食五分,新历以为食六分,亦为近焉。闻欲以明年二月望月食为验,是夜或有阴晦风雨,愿令日官与孝荣所定七政躔度其说异同者,俟其可验之时,以浑象测之,察其稍近而屡中者,从其说以定历,庶几不致甚差。诏从之。十一月,诏国子司业权礼部侍郎程大昌、监察御史张敦实监太史局验之。时孝宗务知历法疏密,诏太史局以高宗所降小浑仪测验造历。四年二月十四日丁未望,月食生光复满,如伯寿言,时等又言:去年承诏,十二月癸卯、乙巳两夜监测太阴、太白,新历为近。今年二月十四日望月食,臣与大昌等以浑仪定其光满,则旧历差近,新历差远。若遽以旧历为是,则去年所测四事皆新历为近,今者所定月食,乃复稍差,以是知天道之难测。儒者莫肯究心,一付之星翁历家,其说又不精密。愿令继宗、孝荣等更定三月一日内七政躔度之异同者,仍令臣等往视测验而造历焉。三月,诏时与大昌同验之。太史局止用纪元历与新历测验,未尝参以统元历。臣等先求判太史局李继宗、天文官刘孝荣等统元、纪元、新历异同,于三月初九日夜、十一日早、十四日夜、二十日早诣太史局,召三历官上台,用铜仪窥管对测太阴、木、火、土星昏晨度经历度数,参稽所供,监视测验。初九日昏度:旧历太阴在黄道张宿十二度八十七分,在赤道张宿十度;新历在黄道张宿十四度四十分,在赤道张宿十五度太。臣等验得在赤道张宿十五度半。今考之新历稍密,旧历皆疏。十一日早晨度:木星在黄道室宿十五度七分,在赤道室宿十三度少;土星在黄道虚宿七度三分,在赤道虚宿七度彊。新历木星在黄道室宿十五度四十四分,在赤道室宿十四度少弱;土星在黄道虚宿六度二十一分,在赤道虚宿六度少弱。臣等验得五更三点,土星在赤道虚宿六度弱;五更五点,木星在赤道室宿十四度。今考之新历稍密,旧历皆疏。十二日,都省令定验统元、纪元及新历疏密。统元历昏度,太阴在黄道氐宿初度九十四分,在赤道氐宿三度少;纪元历在黄道氐宿初度八十三分,在赤道氐宿二度太;新历在黄道亢宿八度七十一分,在赤道亢宿九度少弱。三历官以浑仪由南数之,其太阴北去角宿距星二十一度少弱。新旧历官称昏度亢宿未见,秖以窥管测定角宿距星,复以历书考东方七宿,角占十二度,亢占九度少;既亢宿未见,当除角宿十二度,即太阴此时在赤道亢宿九度少弱。今考之新历全密,纪元、统元历皆疏。二十日早晨度:统元历太阴在黄道斗宿十一度九十一分,在赤道斗宿十二度少;火星在黄道危宿七度九十一分,在赤道危宿七度少;土星在黄道虚宿八度八十二分,在赤道虚宿八度太彊。纪元历太阴在黄道斗宿十一度四十分,在赤道斗宿十一度半;火星在黄道危宿六度,在赤道危宿六度太;土星在黄道虚宿七度三十九分,在赤道虚宿七度半弱。新历太阴在黄道斗宿十度六十一分,在赤道斗宿十度少;火星在黄道危宿七度二十分,在赤道危宿六度;土星在黄道虚宿六度五十三分,在赤道虚宿六度半。三历官验得太阴在赤道斗宿十度,火星在赤道危宿六度彊,土星在赤道虚宿六度半。今考之太阴,纪元历疏;火星,新历、纪元历全密,统元历疏;土星,新历全密,纪元、统元历疏。又诏时与尚书礼部员外郎李焘同测验,时等言:先究统元、纪元、新历异同,召三历官上台,用铜仪窥管对测太阴、土、火、木星晨度经历度数,参稽所供,监视测验。二十四日早晨度:统元历太阴在黄道危宿十一度九十分,在赤道危宿九度;木星在黄道室宿十八度一十五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少;火星在黄道危宿十度七十分,在赤道危宿十度;土星在黄道虚宿八度九十五分,在赤道虚宿九度。纪元历太阴在赤道危宿十度五十三分,在赤道危宿八度半;木星在黄道室宿十七度六十八分,在赤道室宿十六度少;火星在黄道危宿九度八十四分,在赤道危宿九度;土星在黄道留在虚宿七度四十分,在赤道虚宿七度半。新历太阴在黄道危宿十三度五分,在赤道危宿十二度;木星在黄道室宿十八度一十分,在赤道室宿十六度半彊;火星在黄道危宿十度八分,在赤道危宿九度;土星在黄道虚宿六度六十分始留,在赤道虚宿六度半彊始留。三历官验得太阴在赤道危宿十度,木星在赤道室宿十度太,火星在赤道危宿九度半,土星在赤道虚宿六度半弱。今考之太阴,统元历精密、纪元历、新历皆疏;木星,新历稍密,纪元、统元历皆疏;火星,纪元、新历皆稍密,统元历疏;土星,新历稍密,纪元、统元历皆疏。二十七日早晨度:统元历木星在黄道壁宿初度四十六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太彊;火星在黄道危宿十二度九十二分,在赤道危宿十二度彊;土星留在黄道虚宿八度九十八分,在赤道虚宿九度。纪元历木星在黄道壁宿初度二十五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分空;火星在黄道危宿十二度九十七分,在赤道危宿十一度;土星留在黄道虚宿七度四十八分,在赤道虚宿七度半。新历木星在黄道壁宿初度四十四分,在赤道壁宿初少彊;火星在黄道危宿十二度二十二分,在赤道危宿十一度半;土星留在黄道虚宿六度六十分,在赤道虚宿六度半彊。三历官验得木星在赤道壁宿初度少,火星在赤道危宿十一度,土星在赤道虚宿六度半。今观木星,新历稍密,纪元、统元历皆疏;火星,纪元历全密,统元、新历皆疏;土星,新历稍密,纪元、统元历皆疏。由是朝廷始知三历异同,乃诏太史局以新旧历参照行之。礼部言:新旧历官互相异同,参照实难,新历比之旧历稍密。诏用新历,名以乾道历,己丑岁颁行。孝荣有考春秋日食一卷,汉魏周隋日月交食一卷,唐日月交食一卷,宋朝日月交食一,卷气朔入行一卷,彊弱日法格数一卷。
乾道四年夏四月,诏大使局参用新旧历,五月行乾道新历。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律历志》:乾道四年,礼部员外郎李焘言:统元历行之既久,与天不合,固宜;大衍历最号精微。用之亦不过三十馀年,后之欲行远也难矣。抑历未差,无以知其失;未验,无以知其是。仁宗用崇天历,天圣至皇祐四年十一月日食,二历不效,诏以唐八历及宋四历参定,皆以景福为密,遂欲改作。而刘羲叟谓:崇天历颁行逾三年,所差无几,讵可偶缘天变,轻议改移。又谓:古圣人历象之意,止于敬授人时,虽则预考交会,不必吻合辰刻,或有迟速,未必独是历差。乃从羲叟言,复用崇天历。羲叟历学为宋第一,欧阳修、司马光辈皆遵用之。崇天历既复用,又十三年,治平二年,始改用明天历,历官周琮皆迁官。后三年,验熙宁三年七月月食不效,乃诏复用崇天历,夺琮等所迁官。熙宁八年,始更用奉元历,沈括实主其议。明年正月月食,遽不效,诏问修历推恩者姓名,括具奏辨,得不废。识者谓括彊辨,不许其深于历也。然后知羲叟之言然。愿申饬历官,加意精思,勿执今是。益募能者,熟复讨论,更造密度,补治新历。缘焘尝承诏监视测验,值新历太阴、荧惑之差,恐书成所差或多,见讥能者,乃诏诸道访通历者。久之,福州布衣阮兴祖上言新历差谬,荆大声不以白部,即补兴祖为局生。初,新历之成也,大声、孝荣共为之。至是,大声乃以太阴九道变赤道别演一法,与孝荣立异于后。秘书少监、崇政殿说书兼权刑部侍郎汪大猷等言:承诏于御史台监集局官,参算明年太阴宿度,笺注御览诣实。今大声等推算明年正月至月终九道太阴变赤道,限十二月十五日以前具槁成,至正月内,臣等召历官上台,用浑仪监验疏密。从之。乾道五年,命裴伯寿与诸历官各具乾道。五年以后,太阴、五星躔度,上御史令测验官参考。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五年,国子监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程大昌、侍御史单时,秘书丞唐孚、秘书郎李木言:都省下灵台郎充历算官盖尧臣、皇甫继明、宋允恭等言:更造乾道新历,朝廷累委官定验,得见日月交食密近天道,五星行度允协躔次,惟九道太阴间有未密。搜访能历之人补治新历,半年未有应诏者,独荆大声别演一法,与刘孝荣乾道历定验正月内九道太阴行度。今来二法皆未能密于天道,乾道太阴一法与诸历比较,皆未尽善。今撮其精微,缵成一法,其先推步到正月内九道太阴正对在赤道宿度,愿委官与孝荣、大声验之,如或精密,即以所修九道经法,请得与定验官更集孝荣、大声等同赴台,推步明年九道太阴正对在赤道宿度,点定月分定验,从其善者用之。大昌等从大声、孝荣所供正月内太阴九道宿度,已赴太史局测验上中旬毕,及取大声、孝荣、尧臣等三家所供正月下旬太阴宿度,参照览视,测验疏密,尧臣、继明、允恭请具今年太阴九道宿度。欲依逐人所请,限一月各具今年太阴九道变黄道正对赤道某宿某度,依经具槁,送御史台测验官不时视验,然后见其疏密。裴伯寿上书言:孝荣自陈预定丁亥岁四月朔日食、八月望月食,俱不验。又定去年二月望夜二更五点月食九分以上,出地复满。臣尝言于宰相,是月之食当食既出地,纪元历亦食既出地,生光在戌初二刻,复满在戌正三刻。是夕,月出地时有微雪,至昏时见月已食既,至戌初三刻果生光,即食既出地可知;复满在戌正三刻,时二更二点;臣所言卒验。孝荣言见行历交食先天六刻,今所定月食复满,乃后天四刻,新历谬误为甚。其一曰步气朔,孝荣先言气差一日,观景表方知其失,此不知验气者也。臣之验气,差一二刻亦能知之。纪元节气,自崇宁间测验,逮今六十馀载,不无少差,苟非测验,安知其失。凡日月合朔,以交食为验,今交食既差,朔亦弗合矣。其二曰步发敛,止言卦候而已。其三曰步日躔,新历乃用纪元二十八宿赤道度,暨至分宫,遽减纪元过宫三十馀刻,殊无理据。而又赤道变黄道宿度,娄、胃二宿顿减纪元半度。在术则娄、胃二宿合二十八度,娄当十二度太,今新历娄作十二度半,乃弃四分度之一。室、轸二宿虚收复多,少数变宿,分宫既讹,是以乾道己丑岁太阳过宫差误。其四曰步晷漏,新历不合前史。唐开元十二年测景于天下,安南测夏至午中晷在表南三寸三分,新历算在表北七寸;其铁勒测冬至午中晷长一丈九尺二寸六分,新历算晷长一丈四尺九寸九分,乃差四尺二寸七分,其谬盖若此。其五曰步月离,诸历迟疾、朏朒极数一同,新历朏之极数少朒之极数四百九十三分,疾之极数少迟之极数二十分,不合历法。其六曰交步会,新历妄设阳准、阴准等差,盖欲苟合已往交食,其问复有不合者,则迁就天道,所以预定丁亥、戊子二岁日月之食,便见差违。其七曰步五星,以浑仪测验新历星度,与天不合。盖孝荣与同造历人皆不能探端知绪,乃先造历,后方测验,前后倒置,遂多差失。夫立表验气,窥测七政,然后作历,岂容掇拾绪馀,超接旧历,以为新术,可乎。新历出于五代民间万分历,其数朔馀太彊,明历之士往往鄙之。今孝荣乃三因万分小历,作三万分为日法,以隐万分之名。三万分历即万分历也。缘朔馀太彊,孝荣遂减其分,乃增立秒,不入历格。前古至于宋诸历,朔馀并皆无秒,且孝荣不知王处讷于万分增二,为应天历日法,朔馀五千三百七,自然无秒,而去王朴用秒之历。臣与造统元历之后,潜心探讨复三十馀年,考之诸历,得失晓然。诚假臣演撰之职,当与太史官立表验气,窥测七政,运算立法,当远过前历。诏送监视测验官详之,达于尚书省。时谈天者各以技术相高,互相诋毁。谏议大夫单时、秘书少监汪大猷、国子司业权礼部侍郎程大昌、秘书丞唐孚、秘书郎李木言:乾道新历,荆大声、刘孝荣同主一法,自初测验以至权行施用,二人无异议。后缘新历不密,诏访求通历者,孝荣乃讼阮兴祖缘大声补局生,自是纷纷不已。大声官以判局提点历书为名,乃言不当责以立法起算。不知起历授时,何所凭据。且正月内五夜,比较孝荣所定五日并差,大声所定五日内三日的中,两日稍疏。继伯寿进状献术,时等将求其历书上台测验,务求至当,而大声等正居其官,乃饰辞避事,测验弗精。且大声、孝荣同立新法,今犹反覆,苟非各具所见,他日历成,大声妄有动摇,即前功尽废。请令孝荣、大声、尧臣、伯寿各具乾道五年五月以后至年终,太阴五星排日正对赤道躔度,上之御史台,令测验官参考。诏从之。
乾道六年,以历官所推日月食,各有异同。仍诏历官详定。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六年,日官言:比诏权用乾道历推算,今岁颁历于天下,明年用何历推算。诏亦权用乾道历一年。秋,成都历学进士贾复自言,诏求推明荧惑、太阴二事,转运使资遣至临安,愿造新历毕还蜀,仍进历法九议。孝宗嘉其志,馆于京学,赐廪给。太史局李继宗等言:十二月望,月食大分七、小分九十三。贾复、刘大中等各亏初、食甚分夜不同。诏礼部侍郎郑闻监李继宗等测验。是夜,食八分。秘书省言,灵台郎宋允恭、国学生林永叔、草泽祝斌、黄梦得、吴时举、陈彦健等各推算日食时刻、分数异同。乃诏谏议大夫姚宪监继宗等测验五月朔日食。宪奏时刻、分数皆差舛,继宗、泽、大声削降有差。太史局春官正、判太史局吴泽等言:乾道十年颁赐历日,其中十二月已定作小尽,乾道十一年正月一日注:癸未朔,毕乾道十一年正月一日。崇天、统元二历算得甲申朔,纪元、乾道二历算得癸未朔,今乾道历正朔小馀,约得不及进限四十二分,是为疑朔。更考日月之行,以定月朔大小,以此推之,则当是甲申朔。今历官弗加精究,直以癸未注正朔,窃恐差误,请再推步。于是俾继宗监视,皆以是年正月朔当用甲申。兼今岁五月朔,太阳交食,本局官生瞻视到天道日食四分半:亏初西北,午时五刻半;食甚正北,未初二刻;复满东北,申初一刻。后令永叔等五人各言五月朔日食分数并亏初、食甚、复满时刻皆不同。并见行乾道历比之,五月朔天道日食多算二分少彊,亏初少算四刻半,食甚少算三刻,复满少算二刻巳上。又考乾道历比之崇天、纪元、统元三历,日食亏初时刻为近;较之乾道,日食亏初时刻为不及。继宗等参考来年十二月系大尽,及十一年正月朔当用甲申,而太史局丞、同判太史局荆大声言乾道历加时系不及进限四十二分,定今年五月朔日食亏初在午时一刻。今测验五月朔日食亏初在午时五刻半,乾道历加时弱四百五十分,苟以天道时刻预定乾道十二年正月朔,已过甲申日四百五十分。大声今再指定乾道十一年正月合作甲申朔,十年十二月合作大尽,请依太史局详定行之。五月,诏历官详定。
淳熙元年,以诸历官推算太阳交食,不同罚造历者。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淳熙元年,礼部言:今岁颁赐历书,权用乾道新历推算,明年复欲权
用乾道历。诏从之。十一月,诏太史局春官正吴泽推算太阳交食不同,令秘书省敕责之,并罚造历者。淳熙四年春正月,班淳熙历。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律历志》:三年,判太史局李继宗等奏:令集在局通算历人重造新历,今撰成新历七卷,推算备草二卷,校之纪元、统元、乾道诸历,新历为密,愿赐历名。于是诏名淳熙历,四年颁行,令礼部、秘书省参详以闻。 又奏言:三年九月望,太阴交食。以纪元、统元、乾道三历推之,初亏在攒点九刻,食二分及三分已上;以新历推之,在明刻内食大分空,止在小分百分中二十七。是夜,瞻候月体盛明,虽有云而不翳,至旦不见亏食,于是可见纪元、统元、乾道三历不逮新历之密。今当预期推算淳熙五年历,盖旧历疏远,新历未行,请赐新历名,付下推步。礼部验得孟邦杰、李继宗等所定五星行度分数各有异同。继宗云:六月癸酉,木星在氐宿三度一十九分。邦杰言:夜昏度瞻测得木星在氐宿三度半,半系五十分,虽见月体,而西南方有云翳之。继宗云:是月戊寅,木星在氐宿三度四十一分;邦杰言:四望有云,虽云间时露月体,所可测者木星在氐宿三度太,太系七十五分。继宗云:庚辰土星在毕宿三度三十四分,金星在参宿五度六十五分,火星在井宿七度二十七分;邦杰言:五更五点后,测见土星入毕宿二度半,半系五十分,金星入参宿六度半,火星入井宿八度多三分。继宗云:七月辛丑,太阴在角宿初度七十一分,木星在氐宿五度七十六分;邦杰言:测见昏度太阴入轸宿十六度太,太系七十五分,木星入氐宿六度少,少系二十五分。孝宗曰:自古历无不差者,况近世此学不传,求之草泽,亦难其人。诏以淳熙历权行颁用一年。
淳熙五年,以金使来言历异同,诏礼部郎官吕祖谦,测验太阴行度。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五年,金遣使来朝贺会庆节,乃妄称其国历九月庚寅晦为己丑晦。接伴使、检详丘崇辨之,使者辞穷,于是朝廷益重历事。李继宗、吴泽言:今年九月大尽,系三十日,于二十八日早晨度瞻见太阴离东浊高六十馀度,则是太阴东行未到太阳之数。然太阴一昼夜东行十三度馀,以太阴行度较之,又减去二十九日早晨度太阴所行十三度馀,则太阴尚有四十六度以上未行到太阳之数,九月大尽,明矣。其金国九月作小尽,不当见月体;今既见月体,不为晦日。乞九月三十日、十月一日差官验之。诏遣礼部郎官吕祖谦。祖谦言:本朝十月小尽,一日辛卯朔,夜昏度太阴躔在尾宿七度七十分。以太阴一昼夜平行十三度三十一分,至八日上弦日,太阴计行九十一度馀。按历法,朔至上弦,太阴平行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当在室宿一度太。金国十月大尽,一日庚寅朔,夜昏度太阴约在心宿初度三十一分。太阴一昼夜亦平行十三度三十一分,自朔至本朝八日为金国九日,太阴已行一百四度六十二分,比之本朝十月八日上弦,太阴多行一昼夜之数。今测见太阴在室宿二度,计行九十二度馀,始知本朝十月八日上弦,密于天道。诏祖谦复测验。是夜,邦杰用浑天仪法物测验,太阴在室宿四度,其八日上弦夜所测太阴在室宿二度。按历法,太阴平行十三度馀,行迟行十二度。今所测太阴,比之八日夜又东行十二度,信合天道。
淳熙十年,以历字有误,历官削降有差。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十年十月,诏:甲辰岁历字误,令礼部更印造,颁诸安南国。李继宗、吴泽及荆大声削降有差。
淳熙十二年,以成忠郎杨忠辅言,诏测来年月食。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十二年九月,成忠郎杨忠辅言:淳熙历简陋,于天道不合。今岁三月望,月食三更二点,而历在二更二点;数亏四分,而历亏几五分。四月二十三日,水星据历当夕伏,而水星方与太白同行东井间,昏见之时,去浊犹十五馀度。七月望前,土星已伏,而历犹注见。八月未弦,金已过氐矣,而历犹在亢。此类甚多,而朔差者八年矣。夫守疏敝之历,不能革旧,其可哉。忠辅于易粗窥大衍之旨,创立日法,撰演新历,不敢以言者,诚惧太史顺过饰非。恃刻漏则水有增损、迟疾,恃浑仪则度有广狭、斜正,所赖今岁九月之交食在昼,而淳熙历法当在夜,以昼夜辨之,不待纷争而决矣。辄以忠辅新历推算,淳熙十二年九月定望日辰退乙未,太阴交食大分四、小分八十五,晨度带入渐进大分一、小分七;亏初在东北,卯正一刻一十一分,系日出前;食甚在正北,辰初一刻一十分;复满在西北,辰正初刻,并日出后。其日日出卯正二刻后,与亏初相去不满一刻。以地形论之,临安在岳台之南,秋分后昼刻比岳台差长,日当先历而出,故知月起亏时,日光已盛,必不见食。以淳熙历推之,九月望夜,月食大分五、小分二十六,带入渐进大分三、小分四十七;亏初在东北,卯初三刻,系攒点九刻后;食甚在正北,卯正三刻后;复满在西北,辰正初刻后,并在昼。礼部乃考其异同,孝宗曰:日月之行有疏数,故历久不能无差,大抵月之行速,多是不及,无有过者。可遣台官、礼部官同验之。诏遣礼部侍郎颜师鲁。其夜戌正二刻,阴云蔽月,不辨亏食。师鲁请诏精于历学者与太史定历,孝宗曰:历久必差,闻来年月食者二,可俟验否。
淳熙十三年,布衣皇甫继明论淳熙历,非是诏与杨忠辅及历官刘孝荣各推太阴亏食,罢遣杨忠辅皇甫继明等。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十三年,右谏议大夫蒋继周言,试用民间有知星历者,遴选提领官,以重其事,如祖宗之制。孝宗曰:朝士鲜知星历者,不必专领。乃诏有通天文历算者,所在州、军以闻。八月,布衣皇甫继明等陈:今岁九月望,以淳熙历推之,当在十七日,实历敝也。太史乃注于十六日之下,徇私迁就,以掩其过。请造新历。而忠辅乞与历官刘孝荣及继明等各具己见,合用历法,指定今年八月十六日太阴亏食加时早晚、有无带出所见分数及节次、生光复满方面、辰刻、更点同验之,仰合乾象,折衷疏密。再请今年八月二十九日验月见东方一事,苟见月馀光,则其日不当以为晦也。又今年九月十六日验月未盈一事,苟见月体东向之光犹薄,则其日不当为望也。知晦望之差,则朔之差明矣。必使气之与朔无毫发之差,始可演造新历。付礼部议,各具先见,指定太阴亏食分数、方面、辰刻,定验折衷。诏师鲁、继周监之。既而孝荣差一点,继明等差二点,忠辅差三点,乃罢遣之。
淳熙十四年,国学进士石万与诸历官各进所造历,诏吏部侍郎章森等参定以闻。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十四年,国学进士会稽石万言:淳熙历立元非是,气朔多差,不与天合。按淳熙十四年历,清明、夏至、处暑、立秋四气,及正月望、二月十二月下弦、六月八月上弦、十月朔,并差一日。如卦候、盈、虚、没、灭、五行用事,亦各随气朔而差。南渡以来,浑仪草刱,不合制度,无圭表以测日景长短,无机漏以定交食加时,设欲考正其差,而太史局官尚如去年测验太阴亏食,自一更一点还光一分之后,或一点还光二分,或一点还光三分以上,或一点还光三分以下,使更点乍疾乍徐,随景走弄,以肆欺蔽。若依晋泰始、隋开皇、唐开元课历故事,取淳熙历与万所造之历各推而上之于千百世之上,以求交食,与夫岁、月、日、星辰之著见于经史者为合与否,然后推而下之,以定气朔,则与前古不合者为差,合者为不差,甚易见也。然其差谬非独此耳,冬至日行极南,黄道出赤道二十四度,昼极短,故四十刻,夜极长,故六十刻;夏至日行极北,黄道入赤道二十四度,昼极长,故六十刻,夜极短,故四十刻;春、秋二分,黄、赤二道平而昼夜等,故各五十刻。此地中古今不易之法。至王普重定刻漏,又有南北分野、冬夏昼夜长短三刻之差。今淳熙历皆不然,冬至昼四十刻极短、夜六十刻极长,乃在大雪前二日,所差一气以上;自冬至之后,昼当渐长,夜当渐短,今过小寒,昼犹四十刻,夜犹六十刻,所差七日有馀;夏至昼六十刻极长、夜四十刻极短,乃在芒种前一日,所差亦一气以上;自夏至之后,昼当渐短,夜当渐长,今过小暑,昼犹六十刻,夜犹四十刻,所差亦七日有馀;及昼、夜各五十刻,又不在春分、秋分之下。至于日之出入,人视之以为昼夜,有长短,有渐,不可得而急与迟也,急与迟则为变。今日之出入增减一刻,近或五日,远或三四十日,而一急一迟,与日行常度无一合者。请考正淳熙历法之差,俾之上不违于天时、下不乖于人事。送秘书省、礼部详之。皇甫继明、史元寔、皇甫迨、庞元亨等言:石万所撰五星再聚历,乃用一万三千五百为日法,特窃唐末崇元旧历而婉其名尔。淳熙历立法乖疏,丙午岁定望则在十七日,太史知其不可,遂注望于十六日下,以掩其过。臣等尝陈请于太史局官对辨,置局更历,迄今未行。今考淳熙历经则又差于将来。戊申岁十一月下弦则在二十四日,太史局官必俟颁历之际,又将妄退于二十三日矣。法不足恃,必假迁就,而朔望二弦,历法纲纪,苟失其一,则五星盈缩、日月交会、与夫昏旦之中星、昼夜之晷刻,皆不可得而正也。浑仪、景表,壶漏之器,臣等私家无之,是以历之成书,犹有所待。国朝以来,必假刱局而历始成,请依改造大历故事,置局更历,以祛太史局之敝。事上闻,宰相王淮奏免送后省看详,孝宗曰:使秘书省各司同察之,亦免有异同之论。六月,给事中兼修玉牒官王信亦言更历事,以为历法深奥,若非详加测验,无以见其疏密。乞令继明与万各造来年一岁之历,取其无差者。诏从之。十二月,进所造历。淮等奏:万等历日与淳熙十五年历差二朔,淳熙历十一月下弦在二十四日,恐历法有差。孝宗曰:朔岂可差。朔差则所失多矣。乃令吏部侍郎章森、秘书丞宋伯嘉参定以闻。
淳熙十五年,礼部较诸家历疏密。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十五年,礼部言:石万等造历与淳熙历法不同,当以其年六月二日、十月晦日月不应见而见为验,兼论淳熙历下弦不合在十一月二十四日,是日请遣官监视。诏礼部侍郎尤袤与章森监之。六月二日,森奏:是夜月明,至一更二点入浊。十月晦,袤奏:晨前月见东方。孝宗问:诸家孰为疏密。周必大等奏:三人各定二十九日早,月体尚存一分,独忠辅、万谓既有月体,不应小尽。孝宗曰:十一月合朔在申时,故二十九日尚存月体耳。
光宗绍熙元年秋八月,诏造新历。
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按《律历志》:淳熙十六年,承节郎赵涣言:历象大法及淳熙历,今岁冬至并十二月望,月食皆后天一辰,请遣官测验。诏礼部侍郎李巘、秘书省邓驲等视之。巘等请用太史局浑仪测验,如乾道故事,差秘书省提举一员专监之。诏差秘书丞黄艾、校书郎王叔𥳑。绍熙元年八月,诏太史局更造新历颁之。
绍熙二年,赐新历名会元历。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二年正月,太史局进立成二卷、绍熙二年七曜细行历一卷,赐名会元,诏李巘序之。
绍兴统元乾道淳熙会元历上
演纪上元甲子,距绍兴五年乙卯,岁积九千四百二十五万一千五百九十一。乾道上元甲子,距乾道三年丁亥,岁积九千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三。淳熙上元甲子,距淳熙三年丙申,岁积五千二百四十二万一千九百七十二。会元上元甲子,距绍熙三年辛亥,岁积二千五百四十九万四千七百六十七。
步气朔
元法:六千九百三十。
乾道三万。淳熙五千六百四十。会元统率三万八千七百。
岁周:二百五十三万一千一百三十八;岁周日:三百六十五、馀一千六百八十八。
乾道期实一千九十五万七千三百八,岁周三百六十五、馀七千三百八。淳熙岁实二百五万九千九百七十四,岁周日三百六十五、馀一千三百七十四。会元气率一千四百一十二万四千九百三十二。
气策:一十五日、馀一千五百一十四、秒十五。
乾道馀六千五百五十四半。淳熙馀一千二百二十二、秒二十五。会元馀八千四百五十五半。
朔实:二十万四千六百四十七。
乾道八十八万三千九百一十七、秒七千六。淳熙一十六万六千五百十二、秒五十六。会元朔率一百一十四万二千八百一十四
岁闰七万五千三百七十四。
乾道三十二万六千二百九十四、秒八十八。又有闰限八十五万八千七百二十六、秒五十二,月闰二万七千一百九十一、秒二十四。会元四十二万九百二十四,又有闰限七十二万一千九百一十。乾道又有没限二万三千四百四十五半。淳熙四千四百七、秒七十五。会元三万二百四十四半。
朔策:二十九日、馀三万六千七十七。
乾道馀一万五千九百一十七、秒七十六。淳熙馀三千九百九十二、秒五十六。会元馀二万五百三十四、约分五十三、秒五。
望策:十四日、馀五千三百三半。
乾道馀一万二千九百五十八、秒八十八。淳熙馀四千三百一十六、秒二十八。会元馀二万九千六百一十七。
弦策:七日、馀二千六百五十一太。
乾道馀一万一千四百七十九、秒四十四。淳熙馀二千一百五十八、秒十四。会元馀一万四千八百八半。
中盈:分三千三百二十八、秒三十。
乾道:一万三千一百九。淳熙二千四百六十四、秒五十。会元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一。
朔虚分:三千二百五十三。
乾道:一万四千八十二、秒二十四。淳熙二千六百四十七、秒四十四。会元一万八千一百六十六。
旬周:四十一万五千八百。
乾道一百八十万。淳熙三十三万八千四百、秒一。会元二百三十二万二千。
纪法:六十。〈三历同〉
推天正冬至
置距所求积年,以岁周乘之,为气积分;以旬周去之,不尽,总法约之为大馀,不满为小馀大馀命甲子,算外,即得所求年天正冬至日辰及馀。
其小馀总法退除为约分,即百为母。
求次气
置冬至大、小馀,以气策及馀秒加之,秒盈秒法从一小馀,小馀满总法从一大馀,满纪法去,命甲子,算外,合得次气日辰及馀秒。
求天正经朔
置天正冬至气积分,以朔实去之,不尽为闰馀;以减冬至气积分,馀为天正十一月经朔加时朔积分;以旬周去之,不满,总法约之为大馀,不满为小馀。命甲子,算外,即得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经朔加时朔积分。以旬周去之,不满,总法约之为大馀,不满为小馀。大馀命甲子,算外,即得所求天正十一月经朔日辰及馀。
求弦望及月朔经日
置天正十一月经朔大、小馀,以弦策加之,为上弦;累加之,去命如前,各得弦、望及次月朔经日及馀也。
求没日
置有没之气小馀,以一百八十乘之,秒从之,用减一百二十六万五千五百六十九,馀以一万八千一百六十九除之为日,不满为馀。命其气初日,算外,即得其气辰。
凡二十四气小馀,五千四百一十五、秒一百六十五。
求减日
置有经朔小馀,三十乘之,满朔虚分除为日,不满为馀。命经朔初日,算外,即得其月减日辰。
经朔小馀不满朔虚分者,为有减之朔。
步发敛
候策:五日、馀五百四、秒一百二十五。
乾道馀二千一百八十四、秒二十五。淳熙馀四百一十、秒七十五。会元馀二千八百一十二、秒五十。
卦策:六日、馀六百五、秒一百一十四。
乾道馀二千六百二十一、秒二十四。淳熙馀四百九十二、秒九十。会元馀三千三百八十二、秒二十。
土王策:三日、馀三百二、秒一百四十七。
乾道馀二千三百一十、秒二十七。淳熙馀三百四十六、秒四十五。会元一千六百九十一、秒一十。
辰法:五百七十七半。
乾道二千五百。淳熙四百七十。会元三千二百二十五。
半辰法:二百八十八太。
乾道一千二百五十。淳熙二百三十五。会元一千六百一十二半。
刻法:六百九十三。
乾道三百。淳熙五百六十四。会元三百八十七。
秒法:一百八十。
乾道三十。淳熙、会元同一百。淳熙又有月闰五千一百一十一、秒九十四。
求六十四卦、五行用事日、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四历俱与前历同此不载
求发敛去经朔日
置天正闰馀,以中盈及朔虚分累益之,即每月闰馀;满总法除之为闰日,不尽为小馀,即各得其月中气去经朔日辰。因求卦候者,各以卦、候、土王策依次累加减之,
中气前减,中气后加。
各得其月卦、候去经朔日算。
求发敛加时:
置所求小馀,以辰除之为辰数,不满,进一位,以刻法而一为刻,不尽为刻分。其辰数命子正,算外,各得加时所在辰、刻及分。
加辰刻即命起子初。
步日躔
周天分:二百五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六、秒八十七。
乾道分一千九十五万七千七百一十七、秒五。
岁差:八十八、秒八十七。
乾道四百九、秒五。淳熙一万一千五百一十三。会元轨差五百二十五、秒一十三。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约分二十五、秒六十四。〈三历同〉乘法:五十五。
乾道八十七。淳熙一百一十九。会元一百一十九。
除法:八百三十七。
乾道一千三百二十四。淳熙一千八百一十二。会元一千八百一十。
秒法:一百。〈二历同〉
乾道又有象限九十一度、分二十一、秒九,淳熙、会元同。淳熙又有乾实三亿九百万七千六百一十三,半周天一百八十二度、分二十五、秒七十二。会元〈原本阙五字〉半周天度同、分六十二、秒八十六。
常气中积及馀 盈缩分
统元〈空〉
乾道〈空〉
冬至空
淳熙〈空〉
会元〈空〉
统元〈一千五百一十四秒一十五〉 盈〈七千一百五十六〉乾道〈六千五百五十四半〉 盈〈七千二百六十七〉
小寒十五
淳熙〈一千二百五十二秒一十五 二十一 八十四〉 盈〈七千六十〉会元〈八千四百五十五半 二十一 八十四〉统元〈五千二十八秒三十〉 盈〈一万二千一百三十六〉乾道〈一万三千一百九〉 盈〈一万三千六百四十八〉
大寒三十
淳熙〈二千四百六十四秒五十 四十三 六十九〉 盈〈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会元〈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一 四十三 六十九〉统元〈四千五百四十二秒四十五〉 盈〈一万七千九百七〉乾道〈一万九千六百六十二半〉 盈〈一万七千九百二十八〉
立春四十五
淳熙〈三千六百九十六秒七十五 六十五 五十四〉 盈〈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七〉会元〈二万五千三百六十六半 六十五 五十四〉统元〈六千五十九秒六十〉 盈〈二万一千四百〉乾道〈二万六千二百一十八半〉 盈〈二万一千二百〉
雨水六十
淳熙〈四千九百二十九秒空 八十七 二十五〉 盈〈二万一千一百四十〉会元〈三万二千八百二十二 八十 三十九〉统元〈六百四十秒七十五〉 盈〈二万三千五百五十八〉乾道〈二千七百七十二半〉 盈〈一万三千三百二十〉
惊蛰七十六
淳熙〈五百二十秒二十五 九 二十四〉 盈〈二万三千二百七十〉
会元〈三千五百七十七半 九 二十四〉
统元〈二千一百五十四秒九十〉 盈〈二万四千二百八十八〉乾道〈九千三百三十七〉 盈〈二万四千〉
春分九十一
淳熙〈一千七百五十二秒五十 三十一 九〉 盈〈同乾道〉会元〈一万二千三十三 三十 九〉
统元〈三千六百六十八秒一百五〉 盈〈二万二千五百五十八〉乾道〈一万五千八百八十一半〉 盈〈二万三千三百二十〉
清明一百六
淳熙〈二千九百八十五秒二十五 五十二 九十三〉 盈〈二万三千二百七十〉会元〈二万四百八十八半 五十二 九十三〉统元〈五千一百八十二秒一百一十〉 盈〈三万二千四百〉乾道〈一万一千四百三十六〉 盈〈二万一千一百九十一〉
谷雨一百二十一
淳熙〈四千一百一十六秒空 六十四 七十八〉 盈〈二万一千百四十八〉会元〈一万八千九百四十四 七十四 七十九〉统元〈六千九百九十六秒一百三十五〉 盈〈二万七千九百〉乾道〈二万八千九百九十半〉 盈〈一万七千九百二十八〉
立夏一百三十六
淳熙〈五千四百五十八秒二十五 九十六 六十三〉 盈〈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七〉会元〈三万七千三百九十半 九十六 六十三〉
统元〈二千二百八十秒一百五十〉 盈〈一万三千二百三十六〉乾道〈五千五百四十五〉 盈〈一万三千二百四十八〉
小满一百五十二
淳熙〈一千四十二秒五十 十八 四十八〉 盈〈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会元〈七千一百五十五 一十八 四十八〉统元〈二千七百九十二秒一百六十五〉 盈〈七千一百五十六〉乾道〈一万二千九十九半〉 盈〈七千二百六十七〉
芒种一百六十七
淳熙〈二千二百九十四秒五十五 四十 三十三〉 盈〈七千六十〉会元〈一万五千六百一十半 四十 三十二〉统元〈四千三百九秒空〉 空乾道〈一万八千六百五十四〉 空
夏至一百八十二
淳熙〈三千五百七秒空 六十一 一十八〉 空会元〈二万四千六十六 六十二 一十八〉统元〈五千八百二十三秒十五〉 缩〈七千一百五十六〉乾道〈二万五千一百八半〉 缩〈七千一百六十〉
小暑一百九十七
淳熙〈四千七百五十九秒二十五 八十四〉 缩〈七千六十〉会元〈三万二千五百二十一半 八十四 三〉统元〈四百七秒三十〉 缩〈一万三千一百二十六〉乾道〈一千七百六十三〉 缩〈一万三千二百四十八〉
大暑二百十三
淳熙〈三百三十一秒五十 五 八十七〉 缩〈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会元〈二千二百七十七 五 八十八〉
统元〈一千九百一十一秒四十五〉 缩〈一万七千九百七〉乾道〈八千三百十七半〉 缩〈一万七千九百二十八〉
立秋二百二十八
淳熙〈一千五百六十二秒七十五 二十七 七十二〉 缩〈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七〉会元〈一万七百三十二半 二十七 七十三〉统元〈三千四百三十五秒六十〉 缩〈二万一千四百〉乾道〈一万四千八百七十二〉 缩〈二万一千二百九十一〉
处暑二百四十三
淳熙〈二千七百九十一秒空 四十九 五十七〉 缩〈二万一千一百四十八〉会元〈一万九千一百八十八 四十九 五十八〉统元〈四千九百四十九秒七十五〉 缩〈二万三千五百五十八〉乾道〈二万一千四百二十六半〉 缩〈二万三千三百二十〉
白露二百五十八
淳熙〈四千二十八秒二十五 七十一 四十二〉 缩〈二万三千二百七十〉会元〈二万七千六百四十二半 七十一 四十三〉统元〈六千四百六十三秒九十〉 缩〈二万四千二百八十八〉乾道〈二万七千九百八十一〉 缩〈二万四千〉
秋分二百七十三
淳熙〈五千二百六十秒五十 九十三 二十七〉 缩〈二万四千〉会元〈三万六千九十九 九十三 二十七〉统元〈一千四十七秒一百五〉 缩〈二万三千五百五十八〉乾道〈四千五百三十五半〉 缩〈三万三千三百二十〉
寒露二百八十九
淳熙〈八百五十二秒七十五 五十 一十一〉 缩〈三万三千二百七十〉会元〈五千八百五十四半 一十五 一十二〉统元〈二千五百六十一秒一百二十〉 缩〈二万二千四百〉乾道〈一万一千九十〉 缩〈二万一千二百九十一〉
霜降三百四
淳熙〈三千八十五秒空 三十六 九十六〉 缩〈二万一千一百四十八〉会元〈一万四千三百一十 三十六 九十七〉统元〈四千七十五秒一百三十五〉 缩〈一万七千九百七〉乾道〈一万七千六百四十四半〉 缩〈一万七千九百一十八〉
立冬三百十九
淳熙〈三千二百一十七秒二十五 三十八 八十一〉 缩〈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七〉会元〈二万二千七百六十五半 五十八 八十二〉统元〈五千五百八十九秒一百五十〉 缩〈一万一千一百十六〉乾道〈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九〉 缩〈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
小雪三百三十四
淳熙〈四千五百四十九秒五十 八十 六十六〉 缩〈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会元〈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一 八十二 六十七〉统元〈一百七十三秒一百六十五〉 缩〈七千一百五十六〉乾道〈七百五十三半〉 缩〈七千二百六十七〉
大雪三百五十
淳熙〈一百四十一秒七十五 二 五十一〉 缩〈七千六十〉会元〈九百三十六半 二 五十二〉
常气 升降差 损益率 朏朒积
统元 升〈七千二百五十六〉 益〈二百七十一〉 朒〈空〉乾道 升〈七千二百六十七〉 益〈二千六百三十〉 同
冬至
淳熙 升〈七千六十〉 益〈二百九十八〉 同会元 升〈七千一百八十〉 益〈二千五十七〉 朒〈初〉统元 升〈五千九百八十〉 益〈三百一十〉 朒〈一百七十一〉乾道 升〈五千九百八十一〉 益〈一千五百一十五〉 朒〈一千六百三十〉
小寒
淳熙 升〈五千九百二十一〉 益〈二百五十〉 朒〈二百九十八〉会元 升〈五千七百七十三〉 益〈一千六百七十二〉 朒〈二千五十七〉
统元 升〈四千七百七十一〉 益〈二百四十六〉 朒〈六百六十一〉乾道 升〈四千六百八十一〉 益〈一千五十〉 朒〈二千九百七十三〉
大寒
淳熙 升〈四千七百一十九〉 益〈一百九十九〉 朒〈五百四十八〉会元 升〈四千四百五十六〉 益〈一千三百九十〉 朒〈三千七百三十九〉统元 升〈三千四百九十三〉 益〈一百八十一〉 朒〈九百二十八〉乾道 升〈三千三百六十三〉 益〈七百五十五〉 朒〈四千二十一〉
立春
淳熙 升〈三千四百五十一〉 益〈一百四十五〉 朒〈七百四十七〉会元 升〈三千一百五十九〉 益〈九百十四〉 朒〈五千一十九〉统元 升〈一千一百五十八〉 益〈一百一十二〉 朒〈一千一百九〉乾道 升〈二千二十九〉 益〈四百五十三〉 朒〈四千七百七十八〉
雨水
淳熙 升〈二千一百二十二〉 益〈九十〉 朒〈八百九十二〉会元 升〈一千八百八十一〉 益〈五百四十四〉 朒〈五千九百三十五〉统元 升〈七百三十〉 益〈三十八〉 朒〈一千二百二十二〉乾道 升〈六百八十〉 益〈一百五十二〉 朒〈五千二百三十三〉
惊蛰
淳熙 升〈七百二十〉 益〈三十一〉 朒〈九百八十二〉会元 升〈六百二十三〉 益〈一百八十一〉 朒〈六千四百七十七〉统元 降〈七百三十〉 损〈三十八〉 朒〈一千二百五十九〉乾道 降〈六百八十〉 损〈一百五十二〉 朒〈五千三百八十五〉
春分
淳熙 降〈同统元〉 损〈三十一〉 朒〈一千一十三〉会元 降〈六百二十三〉 损〈一百八十一〉 朒〈六千六百五十八〉统元 降〈二千一百五十八〉 损〈一百一十二〉 朒〈一千二百二十一〉乾道 降〈二千二十九〉 损〈四百五十五〉 朒〈五千二百三十三〉
清明
淳熙 降〈二千一百二十三〉 损〈九十〉 朒〈九百八十二〉会元 降〈二千八百八十一〉 损〈五百四十四〉 朒〈六千四百七十七〉统元 降〈二千四百九十二〉 损〈一百八十一〉 朒〈一千一百九〉乾道 降〈三千三百六十三〉 损〈七百五十五〉 朒〈四千七百七十八〉
谷雨
淳熙 降〈三千四百五十一〉 损〈一百四十五〉 朒〈八百九十二〉会元 降〈三千一百五十九〉 损〈九百十一〉 朒〈五千九百三十二〉统元 降〈四千七百七十一〉 损〈二百四十七〉 朒〈九百二十八〉乾道 降〈四千六百八十〉 损〈一千五十〉 朒〈四千二十三〉
立夏
淳熙 降〈四千七百十七〉 损〈一百九十九〉 朒〈七百四十七〉会元 降〈四千四百五十六〉 损〈一千二百九十〉 朒〈五千一十九〉统元 降〈五千九百八十〉 损〈一万三千一百三十〉朒〈六百八十一〉乾道 降〈五千九百八十二〉 损〈一千三百四十三〉 朒〈二千九百七十二〉
小满
淳熙 降〈五千九百二十〉 损〈二百五十〉 朒〈五百四十八〉会元 降〈五千七百七十三〉 损〈一千六百七十二〉 朒〈二千七百二十九〉统元 降〈七千一百五十六〉 损〈三百七十一〉 朒〈三百七十一〉乾道 降〈七千三百六十七〉 损〈一千六百三十〉 朒〈一千六百三十〉
芒种
淳熙 降〈七千六十〉 损〈二百九十八〉 朒〈二百九十八〉会元 降〈七千一百八〉 损〈二千五十七〉 朒〈二千五十七〉统元 降〈七千一百五十六〉 益〈五百七十一〉 朏〈空〉乾道 降〈七千二百六十七〉 益〈一千六百三十〉 朏〈空〉
夏至
淳熙 降〈七千六十〉 益〈二百九十八〉 朏〈空〉会元 降〈七千一百八〉 益〈二千五十七〉 朏〈空〉统元 降〈五千九百八十〉 益〈三百一十〉 朏〈三百七十一〉乾道 降〈五千九百八十一〉 益〈一千五百四十三〉 朏〈一千六百三十〉小暑
淳熙 降〈二千九百二十〉 益〈二百五十〉 朏〈二百九十八〉会元 降〈五千七百七十三〉 益〈一千六百七十二〉 朏〈二千五十七〉统元 降〈四千七百七十一〉 益〈二百四十七〉 朏〈六百八十一〉乾道 降〈四千六百八十〉 益〈一千五十〉 朏〈二千九百七十三〉
大暑
淳熙 降〈四千七百一十七〉 益〈一百九十九〉 朏〈五百四十八〉会元 降〈四千五百五十六〉 益〈一千二百九十〉 朏〈三千七百二十九〉统元 降〈二千四百九十三〉 益〈一百八十一〉 朏〈九百二十八〉乾道 降〈三千三百六十三〉 益〈七百五十五〉 朏〈四千二十三〉
立秋
淳熙 降〈三千四百五十一〉 益〈一百四十五〉 朏〈七百四十七〉会元 降〈二千一百五十九〉 益〈九百一十四〉 朏〈五千一十九〉统元 降〈二千一百五十八〉 益〈一百一十二〉 朏〈一千一百九〉乾道 降〈二千二十九〉 益〈四百五十五〉 朏〈四千七百七十八〉
处暑
淳熙 降〈二千一百二十二〉 益〈九十〉 朏〈八百九十二〉会元 降〈一千八百八十二〉 益〈五百四十四〉 朏〈五千九百三十三〉统元 降〈七百三十〉 益〈三十八〉 朏〈五千一百二十一〉乾道 降〈六百八十〉 益〈一百五十二〉 朏〈五千二百三十二〉
白露
淳熙 降〈七百五十〉 益〈三十一〉 朏〈九百八十二〉会元 降〈六百二十三〉 益〈一百八十一〉 朏〈六千四百七十七〉统元 升〈七百三十〉 损〈三十八〉 朏〈一千二百五十九〉
乾道 升〈六百八十〉 损〈一百五十〉 朏〈五千五百八十五〉
秋分
淳熙 升〈七百三十〉 损〈三十一〉 朏〈一千一十三〉会元 升〈六百二十三〉 损〈一百八十一〉 朏〈六千六百五十八〉统元 升〈二千一百五十八〉 损〈一百一十二〉 朏〈二千二百二十〉乾道 升〈二千二十九〉 损〈五百五十五〉 朏〈五千三百三十三〉
寒露
淳熙 升〈二千一百二十二〉 损〈九十〉 朏〈九百八十二〉会元 升〈一千八百八十一〉 损〈五百四十四〉 朏〈六千四百七十七〉统元 升〈三千四百九十三〉 损〈一百八十一〉 朏〈一千二百九〉乾道 升〈三千三百六十三〉 损〈七百五十五〉 朏〈四千七百七十八〉
霜降
淳熙 升〈三千四百五十一〉 损〈一百四十五〉 朏〈八百九十二〉会元 升〈三千一百五十九〉 损〈九百一十四〉 朏〈五千九百三十三〉统元 升〈四千七百七十一〉 损〈二百四十七〉 朏〈九百二十〉乾道 升〈四千六百八十〉 损〈一千五十〉 朏〈四千二十三〉
立冬
淳熙 升〈四千七百一十七〉 损〈一百九十九〉 朏〈七百四十七〉会元 升〈四千四百五十六〉 损〈一千二百九十〉 朏〈五千一十九〉统元 升〈五千九百八十〉 损〈二百二十二〉 朏〈六百八十一〉乾道 升〈五千九百八十一〉 损〈一千二百四十三〉 朏〈二千九百七十二〉
小雪
淳熙 升〈五千九百二十〉 损〈三百五十〉 朏〈五百四十八〉会元 升〈五千七百七十三〉 损〈一千六百七十二〉 朏〈三千七百二十九〉统元 升〈七千一百五十六〉 损〈三百七十一〉 朏〈三百七十一〉乾道 升〈七千二百三十〉 损〈一千六百三十〉 朏〈一千六百三十〉
大雪
淳熙 升〈七千六十〉 损〈二百九十八〉 朏〈二百九十八〉会元 升〈七千一百八〉 损〈二千五十七〉 朏〈二千五十七〉
求每月盈缩分,朔、弦望入气朏朒定数,赤道宿度,冬至赤道日度,赤道宿积度入初末限,二十八宿黄道度,天正冬至加时黄道日度,二十四气加时黄道日度,二十四气初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太阳入宫日时刻及分。〈法同前历此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