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202a 页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文卷下

汉州绵竹大中祥符寺住持
长讲华严海印大师思觉集


第三时真俗混融法事分为十八节:启白叙意;
忏悔罪愆;警策大众;宣疏礼请;广陈供养;真俗
混融;叙法供养;劝父母皈依三宝;劝持五戒;劝
修四谛;劝修中乘;劝修六度;劝修一乘法门;劝
父母成佛;普劝大众;劝修观想赞礼;行香设散;
礼别贤圣。

第一、启白叙意
伏闻古佛未生,谁为之父而谁为之母?混元既判,
以辨乎阴而以辨乎阳。岂知无阴阳地,原在目
卷五 第 203a 页
前;须信先父母身,非从他觅。摩耶幻生诸佛,净
饭返拜如来。文殊乃杰出小男,普贤真绝伦长子。
以一乘三乘为至养,修五戒十戒为正因。统法界于
我家,摄光明为眷属。尘尘出现,法法全彰。从前
贪爱恩情,全是智悲行愿。倘不皈依觉路,争能履
践法门。比丘(某)谨与会主(某),稽首和南,一心仰
白报恩会上诸佛菩萨,三界四府万灵,十方满空贤
圣。

今当第三时中,将升宝座,宣演法门,愿我音声遍
周法界,普使闻者各各回光,会三乘而入一乘,
卷五 第 204a 页
融五性而皈一性,十身满足,万德俱圆。慈悯故,
悲悯故,大慈悲悯故。

信礼海会佛菩萨

第二、忏悔罪愆

三业六根,不无违理损物;五逆十恶,未免带
果招因。今欲报二亲之深恩,须当忏五逆之重罪。
志心奉为今生父母,历劫亲缘,法界含情,道场忏
主,并皆明悟,一一断除业障。今当忏悔,自有后
文。大众志诚,如法应和。

弟子众等,合道场人,奉为四恩一切父母,自从无
始旷大劫来,舍身受身,越尘沙劫,恼乱父母,不
可称量。从生至生,改形易报,不复相识,岂念生
卷五 第 205a 页
成?造作无边五逆重罪。或有父母已證菩提,我不
自知,返出身血。或有父母住声闻乘,我返于他,
断其身命。或有父母作比丘僧,我亦于中,破坏和
合。或有父母堕在三途,或趣邪论,或生边地,或
居三界,或住三乘,或处富饶,或沦下贱,举手所
指,纵目所观,此界他方,无非父母。我于如是彼
等亲缘,弃恩背恩,或杀或害,或于今世不孝尊亲,
甘旨全无,朝昏不顾。由斯业力,枉受轮回。今遇
正因,深生惭愧,誓于今日稽颡皈依,愿圣慈悲,
摄受忏悔。不孝五逆,尽获消除。改往修来,更不
敢造。愿罪消灭,愿罪消灭,愿罪消灭。
多生五逆罪消灭

(诵阿閦神咒 无边恶业罪消灭 加持普忏罪真言)

上来忏悔,已遂周谐。罪障既消,应须发愿。
大众志诚,如法应和。
卷五 第 206a 页

「 愿我孝心不退转,
 愿我孝行速周圆,
 愿我父母證菩提,
 愿我子孙存至养,
 愿此功德周沙界,
 普施六道诸有情,
 同归无上涅槃门,
 尽泛毗卢华藏海。」


随心所愿皆圆满

(加持释迦说忏悔真言)

第三、警策大众

上来忏悔发愿,已遂周谐。今当警策,众等各
各发志诚心,如法应和。

「 道场清净众,
 各各当志心。
 志心勤皈依,
 志心勤礼拜,
 大圣大慈悲,
 释迦牟尼佛。
 唯我释迦尊,
 能行于大孝。
 唯我释迦佛,
 能报于大恩。
 是故我等众,
 今日须控告。
 惟愿圣慈悲,
 开受我等请。
卷五 第 207a 页
 令我于父母,
 能酬广大恩。
 令我于父母,
 能宣广大法。
 能化悖逆者,
 令生孝顺心。
 尽出苦泥犁,
 同生佛净土。
 念我无量劫,
 常生不孝心。
 违背父母恩,
 无由得解脱。
 我从今日去,
 遵奉如教行。
 常发菩提心,
 常修普贤行。
 功德俱回向,
 父母及宗亲。
 行愿悉圆满,
 同證菩提果。
 愿佛加护我,
 不使堕邪途。
 假使铁轮旋,
 此心无退转。」
 (三白)

信礼大孝释迦牟尼佛

第四、宣疏礼请

大众志诚心,同诵赞佛偈:

「 智慧高广山,
 峰岭极严峻。
卷五 第 208a 页
 溪谷深俱旷,
 清泉常流满。
 以悯所生母,
 普及于一切。
 愿速闻正法,
 悉令众听受。」


信礼海会佛菩萨 (宣疏)

凡情上达大圆镜

(加持诸佛愿智真言 (至)礼拜真言 炷香)

「 礼拜能除我慢障,
 礼拜能感尊贵身,
 礼拜能灭七支愆,
 礼拜能生三业善。」


今当礼请,报恩会上诸佛菩萨,光临道场,受请供
养。

诚心仰请,报恩会上,此法会中,三时礼请


*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
三类化身释迦牟尼佛
*
成利慧佛
*
胜日身佛
*
胜观佛
卷五 第 209a 页

伏愿慈悲怜悯,俯降道场,为我报恩,作大利益。

诚心仰请,报恩会上,此法会中,三时礼请


*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
觉华定自在王佛
*
清净莲华目佛
*
无量寿佛
*
宝华佛
*
弥勒佛
*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伏愿慈悲怜悯,俯降道场,为我报恩,作大利益。

诚心仰请,报恩会上,此法会中,三时礼请


*
文殊普贤二大菩萨
*
观音势至二大菩萨
*
药王药上二大菩萨
*
地藏菩萨
*
无垢光女菩萨

伏愿慈悲悯怜,俯降道场,为我报恩,作大利益。

诚心仰请,报恩会上,此法会中,三时礼请


*
月光童子菩萨
*
大自在天子菩萨
卷五 第 210a 页
*
迦叶菩萨
*
净光童子菩萨
*
诸大菩萨摩诃萨

伏愿慈悲怜悯,俯降道场,为我报恩,作大利益。

诚心仰请,报恩会上,此法会中,三时礼请


*
阿难目连二尊者
*
辟支伽阿罗汉众
*
圭峰禅师
*
慈觉禅师
*
明教大师
*
遍法界中报恩海会一切圣贤

伏愿慈悲怜悯,俯降道场,为我报恩,作大利益。

上来礼请报恩海会诸佛菩萨圣众,已沐云临
道场。伏愿天眼遥见,慧耳遥闻,他心遥知,神通遥
鉴,以大悲力,启无缘慈,怜悯有情,哀受我请。
慈悲护念,降临道场,證盟此斋,充遍法界。愿此
善力,广大无边,犹若虚空,具诸功德。

奉请已,一心皈命礼常住三宝。
卷五 第 211a 页

莲花捧足降临来

(加持献花宝座真言)

第五、广陈供养

道场开启,法席精严。既仪物以广陈,庶诚心
之可表。戒香定香,云腾雾霭;智炬慧炬,月映星
辉。优昙花吐带祥烟,菩提果熟凝甘露。碧琉璃瓶
内,雪浮三汲赵州茶;红玛瑙瓯中,霜清一滴曹溪
水。珍宝般般具足,神珠颗颗光圆。涂浆百味澄清,
膳馔五香精洁。霞衣鲜彩,品药芬芳。今将一一献
能仁,望圣慈悲垂纳受。

(加持十供养真言)

普供养菩萨摩诃萨 (止)

第三时升座

(加持三宝字母真言)

南无《大方便佛报恩经》 (和)大孝释迦牟尼佛

真俗混融仪当演
卷五 第 212a 页

比丘(某)伏闻慈觉禅师云:夫孝也者,有出家之
孝,有在家之孝。出家者,割爱辞亲,参微契本,
深入无为之理,上酬罔极之恩。此乃趣十力之要
门,报二亲之捷径。非但未来获益,亦于现世成功。
所以如来子夜逾城,道圆雪岭;卢能黄金遗母,法
继黄梅。是故《华严经》云:父母及亲属,宫殿及
财产,一切皆舍离,谦下求知识。虽则洞山和尚十
种不归,赵州禅师不愿再见,为成道故,以法断恩。
然而道力有馀,应思报德。是以迦维省父,忉利宁
亲。至于贫乏无依,理合躬亲给侍。是故,毕陵迦
起尽心之戒,忍大师有养母之堂。陈陆州织履供
卷五 第 213a 页
亲,朗法师荷担游学。然则出家者,以法味为甘旨,
而不忘返哺之心;以佛事为勤劳,而不违世谛之理
,非但一世父母而多生父母皆报,非但一身父母而
法界父母皆度。同登觉岸,岂止周公之配天?普示
迷津,故逾考叔之纯孝。出家之士,其利溥哉!其
或因缘未至,父母不听,宜尽在家之孝,劝修出世
之因。若能即俗而真,亦有成佛之路。经云:兄弟
二人,为丧父母,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受家业。
弟曰:凡为人子者,当立功效,继续父母,功勋不
废,乃为孝尔。兄曰:五戒十善,供养三宝,奉行
六度,坐禅念定,以道化亲,乃为孝尔。道俗相反,
自然之数。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
所贱。而智愚不同谋,犹明暗不共处。兄修行业,
得成道果。弟受家业,后生牛中。兄又化之,使令
皈向,得生天上。是知世间之孝,止于现身;出世
卷五 第 214a 页
之孝,尽未来际。孝子应念:人命无常,过于山水。
虽得孝养,日月无几。况乎三途长夜,永劫沈沦,
虽有孝心,如何济度?所以孝养父母之外,更劝父
母回心向道。称佛为师,至成无上菩提,方是报恩
事毕。夫孔子之说《孝经》终于丧祭者,世间之机
未熟也;释迦之行孝道累劫报恩者,出世之法如是
也。曾参尽孝之时,惟知有世间之孝;摩腾竺法之
后,又知有出世之孝。方知古人,深为庆幸。事父
母者,可不勉哉?于是辄览真乘,具明至孝。反觊
婴儿之行,无亏膝下之严。报双亲顾复之劳,致一
乘圆满之地。遂使在家菩萨,解行无疑;出俗高人,
因斯可鉴。鸣呼!光阴易失,父母难逢。仲尼志风
树之悲,子路有枯鱼之叹。而况人身数少,加之地
狱时长,既交臂而失之,虽噬脐而何及?若取一生
事辨,要须三复斯文。普祈法界众生,尽获金刚种
卷五 第 215a 页
智。

「 真俗混融见法身,
 伟哉慈觉导迷津。
 不归只愿求成佛,
 再见无期待出尘。
 以法断恩恩岂断?
 酬恩入法法尤亲。
 胞胎爱欲君休恋,
 正觉初成看渐新。」


大孝释迦牟尼佛

叙法供养为最仪当演

谨按《佛说报父母恩德经》云:尔时阿难白佛
言:世尊,云何报得父母深重之恩?佛告阿难:汝
等当知,假使有人遭饥馑劫,脔割其肉供养父母,
经百千劫,终不能报得父母深重之恩;假使有人手
持利刀,割其心肝献于父母,终不能报得父母深重
之恩;假使有人敲骨出髓,千百锋戟一时刺身,经
千劫,终不能报得父母深重之恩;假使有人左肩担
父,右肩担母,研皮至肉,研肉至骨,研骨至髓,
卷五 第 216a 页
血流没踝,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终不能报得父母
深重之恩;假使有人为于父母入阿鼻地狱,经百千
劫吞热铁丸,令身燋烂,终不能报得父母深重之恩。
阿难白佛言:我等今日深生惭愧,云何报得父母深
重之恩?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报父母恩者,
为于父母书写大乘,为于父母读诵大乘,为于父母
听受大乘,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布施修福,
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
持斋奉戒。汝等若能如是,名为孝子;若不行此行
者,终是地狱之人。阿难闻已,即白佛言:我等从
今已往尽未来际,宁碎此身犹如微尘,百千万劫终
不忘于如来圣教。《宝积经》云:佛告迦叶言:在家
菩萨成就三法,不退菩提。谓父母不信,令其住信;
父母毁戒,令其住戒;父母悭贪,令其信舍。又阿
难白佛言:是大施主于世尊处,诚有大恩。佛言:
实有斯事。于我有恩,我已报讫。由因我故得知三
宝,受五学处,于四谛理无复疑惑,得预流果,当
卷五 第 217a 页
尽苦际,證会无生。如是之恩,更为难报,非衣食
等可相比喻。《普贤行愿经》云:法供养者,所谓如
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
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
菩提心供养。善男子,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
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如月光童子知
其慈父信受外道,欲害如来,即谏父言:佛为大圣,
三界之尊,道德清净,言教正真。佛成道时,第六
天魔尚不能坏,莫不稽首受佛化者。如来之身,金
刚德体,相好光明,犹星中月。佛之道德神化如此,
愿父改悔,皈依三宝。时父德护即于佛前,生大信
心,以上妙衣覆佛身上。白言:我本愚痴,受六师
教。今于佛前志心忏悔。今因月光,令我信佛。我
今殷勤,更不作罪,愿佛救我。世尊,我子月光于
千万亿劫难可值遇。怜悯我故,来生我家,善为我
说诸佛功德。于千万劫,恩难可报。佛言:此月光
卷五 第 218a 页
者,能令未信众生令生净信,未调伏者能令调伏,
未成熟者能令成熟,于其父所作善知识,何以故?
能以导师法教化其父,令生信心,必定当得无上菩
提。月光童子又白母言:我敬母故,为报母恩奉上
此语。何以故?母怀我身满足十月,生我身时半死
半生。我念此恩未曾遗忘,我愿奉母往见百千亿那
由他佛,常愿奉母听诸佛法,常愿奉母往见一切菩
萨行处,常愿奉母往见一切菩萨净佛法处,常愿奉
母往见一切不坏信处,常愿奉母往见一切作佛事
处,常愿奉母往见一切供具供养三宝处,常愿奉母
往见一切圣人行法之处,常愿奉母往见一切信根成
就至涅槃处。时母月云告月光言:善哉,善哉!得
闻汝说。汝实大悲,于父母所深生怜悯,开导善事。
我今亦愿发菩提心。即说偈言:

「 汝今来生在我家,
 我今见汝如导师,
 能使我心清净信,
 不可思议诸佛法。
 汝今犹如我父母,
 亦如诸佛生我家。
 我于无量千万劫,
 不能报汝今日恩。
卷五 第 219a 页
 汝真是我善知识,
 世世常为清净道。
 令我安住最胜念,
 决定信佛无有疑。」


奇哉月光,能以佛法奉养父母者,可谓专意承
志,谕父母于道也。是知古有真规,敢不遵奉?向
下专为过现父母劝归三宝,修习三乘,俾令善力转
增强,各得其门而趣入。

「 父母横担左右肩,
 未能少报半分全。
 血流没踝非为孝,
 道以资亲始是贤。
 德护因儿生正信,
 月云为子脱尘缘。
 奇哉童子真难继,
 直养为怀志可怜。」


大孝释迦牟尼佛

(加持诵七俱胝佛姆准提大明咒)
卷五 第 220a 页

(至无量法门陀罗尼 歌赞)

劝父母皈依三宝仪当演

经云: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从今始,当以佛
法僧事启导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当令奉持。佛言:
善哉,善哉!汝今善能护持正法,不欺于人,不欺
他人,善业因缘故而得长寿,善知宿命。《佛报恩
经》云:优婆离白佛言:皈依佛者,为皈色身,为
皈法身?答曰:皈依法身,不皈色身,不以色身为
佛故。问曰:若色身非佛身者,何故出佛身血而得
逆罪?答曰:色身是法身器故,法身所依故。又问:
皈依法者,为皈自身尽处,他身尽处?答曰:皈自
身尽处,皈他身尽处,是名皈依法。谓断欲无欲,
尽处涅槃,即是法也。又问:皈依僧者,为皈俗谛
僧,为皈第一义谛僧?答曰:皈依第一义谛僧。
卷五 第 221a 页
问:若皈第一义谛僧者,佛与提谓波利受三自皈,
不应言未来有僧汝应皈依?答曰:以俗谛僧是名第
一义谛僧所依,故言未来有僧汝应皈依。又欲尊重
俗谛僧,故作如是说。问:佛亦是法,法亦是法,
僧亦是法,正是一法,有何差别?答曰:虽是一法,
以义而言,自有差别。无师大智及无学地一切功德,
是谓佛宝;尽谛无为,是谓法宝;声闻学无学,功
德智慧,是谓僧宝。问:若佛以法为师者,于三宝
中何不以法为初?答曰:虽法是佛师,而法非佛不
弘,是故佛在初。问:若受三皈戒时,先称法宝后
称佛宝,成三皈否?答曰: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
自不得罪,得成三皈。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
亦不成三皈。问曰: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
卷五 第 222a 页
皈否?若称法僧,不称佛者,成三皈否?若称佛僧,
不称法者,成三皈否?答曰:不成三皈。问曰:若不
受三皈,得五戒十戒否?答曰:一切不得。问:若
先受三皈,作优婆塞,后若受五戒十戒,更须三皈
否?答曰:不受三皈。一切得戒以先受三皈故。维
耶离国有一长者,其妻有娠,子在母胎,日自三皈,
始生堕地,亦跪自皈言: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
丘僧。皈命佛,皈命法,皈命比丘僧。母即深怪,
意欲杀之,即白长者。长者言:此儿非凡。人生百
岁,每尚不晓自皈三尊。况儿堕地能称三宝,好养
室之,切勿瞋慢。儿年七岁,于道边戏,时舍利弗
等惊怪小儿能礼比丘。儿言:道人不识我耶?佛于
天上为母说经,我时为天,当下作猪。从佛之教,
自皈得人。尊者即禅,寻亦知之。儿言:愿以我身
卷五 第 223a 页
因请世尊、诸菩萨等。尊者然之,儿便还家白父母
言:适见佛弟子,即因请佛及四辈饭,愿办甘脆。
父母受之,为极珍妙,过逾儿意,佛及众僧作神足
来到儿舍饭,又为说法。父母及儿,内外眷属,皆
得道果。故知自皈之福,能福双亲。今日会中,故
宜信仰,可谓禅是大沩诗是朴,大唐天子只三人。

「 胎中已解奉三皈,
 堕地称名也大奇。
 长者若教无慧眼,
 慈亲安得破狐疑。
 融归一法原同体,
 兼摄群凡作住持。
 无上福田最尊贵,
 酬恩佛子可忘之?」


大孝释迦牟尼佛

叙劝持五戒十善以作人天之孝仪当演

《贤愚经》云:五戒者,一者慈仁不杀,恩及
群生;二者清让不盗,损己济众;三者身洁不淫,
卷五 第 224a 页
不犯诸欲;四者诚信不欺,言无华饰;五者奉孝不
醉,行无点污。又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淫,
礼也;不妄,信也;不酒,智也。又经云:杀者为
说夭寿之殃,盗者为说贫乞之苦,淫者为说灭身之
祸,谗者为说灭信之患,醉者为说色身之变。言十
戒者,佛告胜思惟菩萨言:若菩萨守护如来一切戒
藏,如诸菩萨自爱命者则不应杀,自爱财者则不应
盗,自爱妻者则不应侵他,自爱实语不应诳彼,
自爱和合不应离间,自爱正直不应邪倚,自爱柔
软不应恶骂,自爱知足终不于他而生贪爱,自爱仁
恕终不于他而生瞋恚,自爱正见终不于他而生邪
见。又《佛报恩经》云:优婆离白佛言:若白衣不
卷五 第 225a 页
受五戒,直受十戒,为得戒否?答曰:一时得二种
戒。问曰:若一时得,何须次第先受五戒,次受十
戒耶?答曰:虽一时得,而染习佛法必须次第。先
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戒,如是次
第得佛法味。如游大海,渐渐入深。入佛法海,亦
复如是。若一时受,即失次第,又破威仪。复次或
有众生因受五戒而得道果,或有众生因受十戒而得
道果,是故如来说此次第。若先受五戒次受十戒,
受十戒时亦成就二戒。又分三品。若微品心受得微
品戒,若中品心受得中品戒,若上品心受得上品戒。
以是义故,随心高下,得戒不同,无定限也。《孝论》
云:持五戒者资之以人也,持十戒者报之以天也。
有一于此,则成其人而显其亲,不亦孝乎?有一不
修,则弃其身而辱其亲,是得为孝乎?故天下福不
臻而孝不笃也。今天下求福不若笃孝,笃孝不若修
卷五 第 226a 页
戒。戒也者,大圣人證果之胜法也。以清净意守
之,其福若取诸左右也。尝闻须密多长者游五天竺,
偶至佛所,谛观威仪殊胜无比,乃念父母平昔持戒
修福,广植善根,独不得见佛而没,叹惋切至,遽
见父母从西方作礼而来,佛为授记。长者欢喜,随
佛證悟,获漏尽通。今日会主,当为父母劝持五戒
十戒,于天上人间任意受生,岂不快哉?可谓凿池
不待月,池成月自来。

「 法中正胜戒宜遵,
 守护须还清净人。
 过海浮囊无缺漏,
 先天妙物出陶甄。
 如能检束方知本,
 倘不坚持反辱亲。
 天上人间增妙报,
 密多见佛了前因。」


(加持皈依三宝真言 百千印咒真言 歌赞)
卷五 第 227a 页

劝修四谛以作小乘之孝仪当演

《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
欲,无所依止。灭尽诸苦,名第三谛,为灭谛故。
修行于道,离诸苦缚而得解脱。所言谛者,审也,
实也。而声闻人,但有审义而无实义。故《涅槃经》
云:佛言:善男子,诸凡夫人有苦无谛,声闻缘觉
有苦有谛而无真实,诸菩萨等解苦无苦,是故无苦
而有真实,乃至集、灭、道谛,亦复如是。天台禅
师以藏、通、别、圆四教而分四谛,谓生灭四谛,
无生四谛,无作四谛,无量四谛。今所明者,即藏
教中生灭四谛也。且知苦断集染法灭也,證灭修道
净法生也。故知四谛法门必须三转,谓此是苦,此
是集,此是灭,此是道,即是相转也。此是苦,汝
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證;此是道,
卷五 第 228a 页
汝应修,即劝修转也。此是苦,汝已知;此是集,
汝已断;此是灭,汝已證;此是道,汝已修,即作
證转也。而声闻人,我生已尽,即苦谛智;梵行已
立,即灭谛智;所作已辨,即道谛智;不受后有,
即集谛智。此四智圆即得究竟,證无学果。是知当
来弥勒世尊初会之中,说法化度。其父儴祛王闻佛
成道,往到佛所,欲得闻法。时佛为说初中后善,
义理深远。尔时大王将八万四千众,往到佛所,求
作沙门,尽成道果,得阿罗汉。其母梵摩越复将
八万四千婇女,往到佛所,求作沙门。尔时诸女人
得阿罗汉道,唯梵摩越断三结,便成须陀洹。又
大悲如来初成佛时,为度声闻三会说法。第一大会
卷五 第 229a 页
度诸弟子有百俱胝,第二大会度诸弟子有那由他俱
胝,第三大会度诸弟子有百千那由他俱胝。如上所
说三会数量所度弟子,成阿罗汉者皆是往昔所生父
母。会众若能如佛度脱所生父母,令證小乘,虽然
未达上头关,已免轮回于苦海。

「 小乘为养事堪呈,
 三转回环四谛分。
 应断应知禅兀兀,
 已修已證醉醺醺。
 能行自利逃红焰,
 求證单空坐碧云。
 三会度人皆父母,
 大悲弥勒岂谩君?」


大孝释迦牟尼佛

劝修中乘以作缘觉之孝仪当演

《华严经》云:十二因缘者,所谓无明缘行,
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
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此中无明有二种业,一令众生迷于所缘,二与行作
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报,二与识作
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相续,二与名色
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与六
卷五 第 230a 页
处作生起因;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取自境界,二
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一能触所缘,二与
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憎等事,
二与爱作生起因;爱亦有二种业,一染著可爱事,
二与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种业,一令诸烦恼相续,
二与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种业,一能令于馀趣中
生,二与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种业,一能起诸蕴,
二与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根变异,
二与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种业,一能坏诸行,二
不觉知,故相续不绝。凡夫无智,执著于我,常求
有无,不正思惟,起于妄行,行于邪道,如是但有
苦树增长。无我无我所,无作无受者。三界所有,
唯是一心,如来于此分别演说十二有支皆依一心。
如是而立,了知无我无人无寿命,自性空,无作者
无受者,即得空解脱门现前;观诸有支皆自性灭,
毕竟解脱,无有少法相生,即得无相解脱门现前;
如是入空无相已,无有愿求,即得无愿解脱门现前。
卷五 第 231a 页
此十二支总摄为四:一能引支,谓无明、行能引识
等五果种故;二所引支,谓识等五是前二支所引发
故;三能生支,谓爱、取、有近生当来生、老、死
故;四所生支,即生、老、死是爱、取、有近所生
故。而缘觉人修习此者,若利根者四生得果,若钝根
者百劫得果。亦有一生而成就者,如鹿母夫人生五
百子,子年长大,共相与言:一切诸法如幻如化,
体无真实。我等今日虽处富贵,不得久保。物成有
败,会亦当死。即白父母言:世间皆苦,无可乐者。
父母今者听我出家。父母许之,即就后园各各出家。
如是次第得辟支佛果,上升虚空,现诸神变,即自烧
身,取般涅槃。夫人取骨,起塔供养而作誓言:我
虽生五百子,而无一人发菩提心。愿我供养辟支迦
故,所有功德普及一切,令我来世但生一子,能发
大心,现世出家,得一切智。佛告阿难:时鹿母者,
卷五 第 232a 页
即摩耶夫人是也,因供养辟支迦故得生如来之身;
若不供养辟支迦,宁得今为佛母?是知为佛母者,
由供养辟支迦也。能供养者,由辟支为其子也。为
其子者,意令其父母发大心也。则生死之路虽隔,
而母子之情不可忘。所谓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
须藉春风力。

「 中乘为养死生穷,
 缘独虽殊二觉同。
 不向支支分四种,
 何由法法会三空?
 四生證果根机利,
 百劫成功观智融。
 鹿母当年因供养,
 后生一子法王雄。」


(加持四圣谛陀罗尼 歌赞)

劝修六度以作大乘之孝仪当演

《华严经》云:文殊问智首菩萨言:佛子,如
卷五 第 233a 页
来何故或为众生赞叹布施,或赞持戒,或赞忍辱,
或赞精进,或赞禅定,或赞智慧,而终无有惟有一
法而得出离,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智首菩萨
以偈答曰:

「 佛子甚希有,
 能知众生心。
 如仁所问义,
 谛听我今说。
 过去未来世,
 现在诸导师,
 无有说一法,
 而得于道者。
 佛知众生心,
 性分各不同,
 随其所应度,
 如是而说法。
 悭者为赞施,
 毁禁者赞戒,
 多瞋者赞忍,
 好懈赞精进,
 乱意赞禅定,
 愚痴赞智慧。
 如是次第修,
 渐具诸佛道。
 如先立基堵,
 而后造宫室。
 施戒亦复然,
 菩萨众行本。
卷五 第 234a 页
 譬如建城郭,
 为护诸人众。
 忍辱亦如是,
 防护诸菩萨。
 譬如大力王,
 率土咸戴仰。
 定慧亦如是,
 菩萨所依赖。」


所言六度者,为对六蔽渐修佛法,渐熟有情
故。但说六六中,前三增上生道,感大财体及眷
属故;后三决定胜道,能伏烦恼成熟有情及佛法
故。又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烦恼。又由前三故
不住涅槃,由后三故不住生死,能为无住涅槃资粮
也。又通名波罗密多者,要具七最胜故:一安住
最胜,要安住菩萨种性故;二依止最胜,要依止大
菩提心故;三意乐最胜,要慈悯一切有情故;四事
卷五 第 235a 页
业最胜,要具行一切事业故;五巧便最胜,要无相
智之所摄故;六回向最胜,要回向无上菩提故;七
清净最胜,要不与二障间杂故。若七随阙,非到彼
岸。而菩萨修习经历三祗,谓初阿僧祗劫,势力微
细,烦恼未伏,但名波罗密多;第二阿僧祗劫,势
力渐增,能伏烦恼,名近波罗密多;第三阿僧祗劫,
势力转增,能毕竟伏一切烦恼,名大波罗密多。若
能以此引导父母,则成佛有分也。昔有迦罗妇,其
身怀孕在于佛前,腹中女子叉手听经。佛即问言:
汝叉手听经,以何故尔?女即答言:乃世间人不孝
顺父母,不供养沙门,是故叉手听经。尔时女子即
从右胁而生,名无垢光,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今
此会中有诸迦罗妇,愿佛为说经,令得男子身。佛
方说经,又有七十五迦罗越来至佛所而作是言:此
卷五 第 236a 页
七十五迦罗妇者,是我曹父,彼若出家,合先度我
作比丘僧。尔时佛呼:善来彼等,皆作比丘。时七
十五妇用佛威神,得成男子,前白佛言:我等愿作
比丘。佛令弥勒,即为出家。尔时无垢光女,自然
有花盖七重,即持与母言:佛是天上、天下度人之
师。母以花盖盖佛之后,亦当为天上、天下之盖。
又当发菩提心,若母发心,我为已报母氏之恩。母
言:我已发心,所以者何?汝于十月,在我腹中,
从是已来不生悭心、破戒等心。我自念言:今所怀
子必是菩萨。汝今劝我,当随汝语,更发大心。
佛告舍利弗:我前迦罗妇者,皆是此女前世父母。
此女发愿:若有众生是我父母,必当令其于佛菩
卷五 第 237a 页
提而不退转。舍利弗,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星宿,
其数易知;此女前世父母受其劝导于佛菩提而不退
转,其数难知。又《宝积经》云:有大长者名曰安隐,
妻名焰慧,彼生一男。当初生时,三反微笑言:
云何今日生断见家?即引导父母至胜观如来所。时
有八万四千众生闻是奇异,即共俱往。儿至佛所,
修敬已毕,复白佛言:愿我来世当得作佛。时八万
四千众生亦白佛言:我等亦愿后成如来。尔时胜观
如来告侍者曰:此婴儿者,曾于六十四俱胝那庾多
百千佛所恭敬供养,又于过去十那庾多佛所修行梵
行。今此所将八万四千者,于过去世并是婴儿本生
父母。何以故?此婴儿曾发愿言:愿我今生在在处
处,所有父母皆令安住于佛菩提,又令慈母更无第
二再受女身。由是愿故,彼诸众生至于今日,随逐
婴儿来至我所。尔时婴儿闻已欢喜,诣父母所而说
偈言:

「 如是多千众,
 我前生父母,
卷五 第 238a 页
 皆已住菩提,
 父母心何趣?」


父母亦答言:

「 如子至所趣,
 我心亦如是,
 当成一切智,
 此决定无碍。
 子已生我家,
 愿后勿相舍。
 常当忆念我,
 令速證菩提。」


佛言:昔时婴儿者,今自在天子是也。于当来
世得成作佛,号曰大悲。于第一会度诸菩萨有百俱
胝,第二大会度那由他俱胝,第三大会度百千那由
他俱胝。彼菩萨众皆是往昔所生父母。是知度脱过
去父母,皆由愿力。世世生生,还复相遇,令得见
佛,成就佛果。则我等众自作自受,自救不了,何
暇及亲?然而道力未充,亦宜勉励勤行六度,成佛
为期。岂不见古语云:予何人而舜何人?彼既丈夫
我亦尔。

「 大乘为养智悲全,
 顿发菩提出爱缠。
卷五 第 239a 页
 劫满三祗方杀贼,
 行铺六度好行舡。
 腹中女子因无限,
 膝下婴儿果渐圆。
 色究竟天增气焰,
 必须托彼坐红莲。」


劝修一乘法门以作如来之孝仪当演

《法华经》云: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华严经》云:一切世
界诸群生,少有欲求声闻乘。求独觉者转复少,趣大
乘者甚难遇。趣大乘者犹为易,能信此法倍更难。
《出现品》云:设有菩萨,经无量百千那由他劫,
行六波罗密,具六神通,若未闻此如来不思议大威
德法门,或时闻已,不信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
为真实菩萨,以不能生如来家故;若得闻此如来无
量不可思议无障碍大智慧法门,闻已信解,随顺悟
入,当知此人,生如来家,随顺一切如来境界故。
清凉云:高不可仰,则积行菩萨曝鳃鳞于龙门;深
不可窥,则上德声闻杜视听于嘉会。且如夕钓磻
卷五 第 240a 页
溪,朝升台辅,岂与夫明经常选而语其优劣者哉?
况初生王宫,贵极臣佐,宁同百战夷项,备历艰辛,
故知初发心人亦非聊尔。人语其智,等虚空而非类;
论其德,碎尘刹而难量。极念劫之圆融,尽法门之
重现。而初心契于智海,岂有边涯?犹微滴入于天
池,齐无终始。长者亦名此经为乘如来乘,直至道
场。颂云:有大宝乘住四衢,文殊引导普贤扶,肥
壮白牛甚多力,一念遍游无捲舒。故《如来出现品》
中,放眉间光,灌文殊顶;放口中光,灌普贤口。
令此二人互相答问,明如来出现也。又文殊以理会
行,普贤以行会理。以理会行,则融通隐隐;以行
会理,则涉入重重。则文殊普贤,俱遍法界。故经
云:一切处文殊师利,一切处普贤菩萨,佛是二法
卷五 第 241a 页
之中无作之果。即三而一,即一而三;三一互融,
俱存俱泯。举因即果,举果即因。是知初发心时,
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义必然也。不同权教,
因果阶差,须历三祗方成正觉。故威德王太子白父
王财主言:大王当知胜日身如来出兴于世,成等正
觉,于今未久。时王闻已,欢喜无量,即往佛所。
到已礼足,退坐一面。尔时如来白毫相中放大光明,
名一切世间心灯,普照十方。又以自在神力现身,
超出一切世间,以圆满音普为大众说陀罗尼,名一
切法义离暗灯,佛刹微尘数陀罗尼而为眷属。彼王
闻已,即时获得大智光明,遂乃出家。未久之间,
悉得成就一切法义离暗灯陀罗尼,又得菩萨十神通
门,又得无边辩才门。复以神通遍十方刹诸如来
所听受其法,为大法师演说妙法,随众生心而为现
身,称扬如来自在神力。又闻如来初诞生时,能令
卷五 第 242a 页
摩耶一一毛孔皆现如来往昔修行,又诸毛孔皆现如
来往昔所住世界。在在生处,摩耶夫人常为佛母。
又摩耶夫人言:悉达太子初生之时,尽此世界海所
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皆入我身,示现诞生。又菩萨
将欲下生之时,一一毛孔咸放光明,来入我顶,我
身形量虽不逾本,我身尔时量同虚空,悉能容受十
方菩萨。尔时菩萨降神入胎,有十方佛刹微尘数菩
萨来入我身,于我腹中。或以三千大千世界而为一
涉,或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而为一涉,
又念念中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世界诸如来所、菩
萨众会乃至诸天欲见菩萨,来入我身,而我腹中悉
能容受,而身不广大,亦不迫窄。此四天下乃至三
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中菩萨受生,我为
其母,然我此身本来无二,非一处住,非多处住。
如此世界过现未来一切世尊,我自现身而为其母。
卷五 第 243a 页
善男子,此解脱门,非最后身,菩萨神通道眼所能知
也。故知一乘之养是为圆满,是为究竟,是为广大,
是为殊胜。以此为孝,又何以加焉?所谓道:千峰
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 一乘为养妙严都,
 尘刹众生父母躯。
 长子全身周沙界,
 小儿无处不文殊。
 摩耶生佛原来幻,
 太子宁亲忒煞迂。
 三世十方相涉入,
 人牛不见月轮孤。」


(加持十波罗密真言 歌赞)

劝父母成佛仪当演

《孝行录》云:若人以一乘为养者,如来之孝
也;以六度为养者,菩萨之孝也;以十二因缘为养
者,缘觉之孝也;以四谛为养者,声闻之孝也;以
五戒十善为养者,人天之孝也。人天小果,不出轮
回;缘觉声闻,未登宝所;权乘菩萨,犹滞化门;
卷五 第 244a 页
圆满一乘,方为究竟。夫亲者身之本,孝者行之宗。
天下固莫重于亲,圣人无以加于孝。事父母以如来
之孝,则其孝至矣;报父母以一乘之养,则其养极
矣。故知福焰王太子之父,今无量寿佛是也;威德
王太子之父,今宝华如来是也;月光童子之父,当
来无等身是也;净藏净眼之父,当来娑罗树王如来
是也。我等今日普为父母,自过去一生乃至阿僧祗
劫生,自一阿僧祗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祗劫,
现在未来,亦复如是;又自东方一世界乃至阿僧祗
世界,自一阿僧祗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祗世
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尽法界虚空
界,于中受生一切父母愿于此夕同集道场,顿悟无
生,俱成正觉。如彼父母所有男女皆为孝养,各
以一乘之孝奉亲之后,随侍二亲,亦成正觉。如月
卷五 第 245a 页
光童子当来成佛,名离垢月光、不动、无障碍、大
庄严;大自在天子当来成佛,名曰大悲。故慈觉云:
一切众生皆父也,一切众生皆母也,如一父母未成
佛者,孝子誓愿不成正觉。一切父母成佛俱尽,是
时孝子,尔乃成佛。故颂云:父母皆成佛,绵绵法
界如。尔时心愿足,方乃證无馀。

「 天伦佛性自圆常,
 今日方知孝道昌。
 点铁成金恩爱矿,
 采花作蜜智悲乡。
 已知有父如无等,
 宁可无儿似月光。
 自利利他俱满足,
 更无一物献尊堂。」


大孝释迦牟尼佛

普劝大众仪当演

比丘(某)谨白大众:古今诸佛如来愿轮广大,孝
道昌隆,运父母于妙觉之都,济群生于一乘之地。
方便权施则五乘不等,真实开导则大道无差。如驱
三驾而等赐白牛,似会百川而同归大海。故《辩正
论》云:孝感神明,功侔造化。方深则四渎流浅,
比重则五岳山轻。风雨不能乱其波涛,虚空未足栖
卷五 第 246a 页
其令誉。甚哉,孝之大也!又何以加焉?夫识体轮
回,六趣无非父母;生死变易,三界孰辨冤亲?故
令出家者舍俗趣真,均庶类于天属;遗荣即道,等
含气于己亲。《大戒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
女子是我母,我于生生世世无不依之受生。君不
见,婴儿引导八万四千丈夫众;又不见,女子度脱
七十五个迦罗妇。此皆昔日所生父母,由宿愿故,
还相会遇。更不以三牲为养,但能以一乘为谕。知
此者孰不钦向?行此者孰不超升?所以上来自浅
至深以法奉养,谓皈依三宝者,且救父母三途之苦
也;五戒十善者,且惠父母人天之乐也;四谛十二
缘六度者,且寄父母三乘之位也;一乘法门者,终
置父母究竟佛果也。若父母果然成佛,则孝子方可
休心,自然天地同根,是非一气,圣凡平等,彼此
卷五 第 247a 页
圆融。如或未然,切希黾勉行持,莫使翻为雠对。
如佛在世时,有一老翁独与子居,投佛出家,佛即
许可。既出家后,共至一村,持钵乞食,迫暮方归。
父老行迟,其子排之,执之不固,仆地而死。时
诸比丘具以白佛。佛告众言:过去世时,父子二
人共住一处,时父病极,于时卧处多有蚊蝇,父令
儿遮逐其蝇,望得安眠。时儿急遮,蝇亦数来,竞
至父额,儿即打之,误杀其父。是故当知彼父彼子,
实非故杀,还相受报,一一无差。以此验之,何冤
不报?岂可道彼常为父母,此常为子孙耶?更望众
等始从今日,终至菩提,直须报本奉亲,切勿背恩
忘义,依佛言教,学佛修行,同归无上涅槃门,尽
卷五 第 248a 页
泛毗卢华藏海。

「 昼宵闻见好因缘,
 箭急将身出爱缠。
 早是四生花报谢,
 那堪三界火轮旋。
 法身独露胞胎外,
 慧命生成襁褓前。
 万劫亲恩俱解脱,
 人间天上月团圆。」


(加持佛顶尊胜陀罗尼 歌赞 下座)

勤修观想仪当演

各发无上菩提心

三观澄明,先要用心见境;万缘寂照,直须息
虑忘言。欲度其亲,宜修观想。按《祭统》云:君
子之斋,专致于精明之德也,故散斋七日以定之,
致斋三日以齐之。定之之谓斋,斋者精神之致也,
然后可以接于神明。又云:致斋于内,散斋于外。
斋三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致意,思其所
卷五 第 249a 页
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梁武忏》云:若
人发菩提心,必须起想。先缘所亲,念己父母、师
长眷属,又念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道,有受
苦者当云何救?见已起想,应作是念:唯有大心能
拔彼苦。若一想成,应作二想,乃至满一室想,满
一阎浮提想,满三天下想,如是渐广,满十方界:
见东方众生尽是其父,西方众生尽是其母,南方众
生悉是其兄,北方众生悉是其弟,下方众生悉是
姊妹,上方众生悉是师长,其馀四方悉是沙门、婆
罗门等。见已作念,若受苦时,自作我想,诣诸人
所,调身按摩,誓拔其苦。得解脱已,为其说法,
赞佛、赞法、赞僧,作是赞已,心生欢喜,见其受
卷五 第 250a 页
乐,如己无异。比丘(某)谨白大众:今依二教之说,
专为父母亲缘作诸观想,各各专注,更无异缘。然
则观想欲成,必仗诸圣加被;欲求加被,直须总伸
赞礼。向下赞礼昔日化导父母者诸佛菩萨,然后修
习观想。各望志诚,同为缘助。

赞礼诸佛诸菩萨 (胡跪赞礼)

「 愿我速成无上道,
 犹如一切诸如来。
 都缘孝子报劬劳,
 为度慈亲无间歇。
 或为婴儿明宿愿,
 或因太子演华严。
 或于梦里现金身,
 或向空中垂诰语。
 利慧放光持福焰,
 宿王说法度庄严。
 已成正觉住东方,
 愿显报身居极乐。
 今古互融归一念,
 自他相涉遍微尘。
 我今为报自他亲,
 普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三世一切诸佛
卷五 第 251a 页

「 愿我速成无上道,
 犹如大孝释迦尊。
 大悲心上报圆功,
 王体智中明孝行。
 或乐济饥能割肉,
 或因疗父喜剜睛。
 或为太子导慈严,
 或作商人暌母氏。
 劫劫报恩难可纪,
 尘尘有舌莫能宣。
 我今为报自他亲,
 普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大孝释迦佛

「 愿我速成无上道,
 犹如大孝释迦尊。
 摩耶蒙佛破烟然,
 净饭闻经登法忍。
 暂处天宫并极乐,
 终圆四智与三身。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当来弥勒佛

「 愿我速成无上道,
 犹如弥勒度双亲。
 儴祛慈父住声闻,
 摩越母亲除结使。
 三会度人人普度,
 一生成佛佛亲成。
卷五 第 252a 页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观世音菩萨

「 愿我常修菩萨行,
 犹如大士圣观音。
 怜悯慈父著邪宗,
 不舍女人申孝行。
 被难入山虽不告,
 为亲舍臂亦难能。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地藏王菩萨

「 愿我常修菩萨行,
 犹如地藏宿因缘。
 婆罗喜听鬼王言,
 光目善操罗汉供。
 梦里现身由孝德,
 空中垂语察哀情。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藏眼大菩萨

「 愿我常修菩萨行,
 犹如藏眼孝慈深。
 委令慈父妙庄严,
 睹见宿王华智佛。
 兄弟总施神变力,
 爷娘俱證法华宗。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月光大菩萨
卷五 第 253a 页

「 愿我常修菩萨行,
 犹如童子月光心。
 父因诤子舍邪宗,
 母听法音修大行。
 见佛是名为至养,
 发心方称报元功。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自在大菩萨

「 愿我常修菩萨行,
 犹如昔日小婴儿。
 六十四亿供如来,
 八万馀人皆父母。
 已遇胜观明宿愿,
 终成佛果度慈亲。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无垢女菩萨

「 愿我常修菩萨行,
 犹如无垢处胎中。
 忽从右胁诞生来,
 便发大心思救母。
 转女成男求解脱,
 出家离俗即超腾。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目连阿罗汉
卷五 第 254a 页

「 愿我常修菩萨行,
 犹如尊者目犍连。
 此生始获六神通,
 是处遍观三恶趣。
 钵饭虽甜难拯济,
 盂兰有力可挤持。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海会众圣贤

「 愿我常修菩萨行,
 犹如法界报恩人。
 或修四谛与三空,
 或造一乘并十地。
 普度双亲皆解脱,
 总令真俗悉圆融。
 我今为报自他亲,
 惟愿慈悲常摄受。」


赞礼海会佛菩萨

(举)观想父母求解脱 (四声)

伏地作观

诸佛子等观想、志心听,我今欲说道场殊胜事,
各各思惟,令心眼见。想道场地忽然广博,与法界、
虚空界等,无量众宝间错庄严,一切宝网弥覆其上;
又当想念释迦如来于净身中现五趣身,所谓地狱、
卷五 第 255a 页
饿鬼、畜生、人、天,一一趣中现八千种形类,皆
是如来昔日父母;又想十方如来各各说法,化导父
母至一乘道;又想世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
我母,我于生生世世无不依之受生;又想一切父母
常随逐我,愿欲见佛,度脱生死;又想自身不离此
处,分身十方往父母所,承顺供养,劝发大心;又
想一切父母咸受我化,即发大心修大乘行,求佛菩
萨无有退转。

五趣中父母便解脱

重伸观想

诸佛子等重伸观想:无量劫来一切父母有修戒
者,恋著三界者,我当为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当想念有修四谛已住阿罗
汉位者,为说羊车;有修十二因缘已住辟支迦位者,
为说鹿车;有修六度已住菩萨乘者,为说牛车。此
三车者,即喻三乘。然此三乘,是一乘方便故,如
卷五 第 256a 页
来虚指故,有名无体故,诸子不得故。又想三乘之
人闻我说已,即舍权乘,趣一乘道。又想诸佛如来
见是事已,同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能
行此者,即住三世诸佛家故。何以故?此一乘道法
如是故。

三乘中父母早回心 (三声)

三回作观

诸佛子等重伸观想:我等父母闻佛赞叹故,承
佛神力故,自善根力故,即能知一切法,即心自性
睹见法界,无所障碍,能以一身作无量身,身刹互
融,重重示现,与诸如来体性平等,功德亦等。何
以故?称法界修,称法界證,只在刹那成正觉故。

(举)一乘中父母成正觉 (四声)

(加持发菩提心真言 心月圆满真言)

(行香 投词 宣疏)

礼别圣贤

恃怙深恩,如来尚酬于累劫;香灯妙供,佛子
卷五 第 257a 页
钦奉于终宵。上荷诸佛垂慈放光入会,复蒙梵天护
念合掌趍筵。坚一念之真诚,听三时之妙法。竖宗
则高峰岌岌,立教则巨海汪汪。儒释兼济则簇锦攒
花,真俗混融则鸣珂佩玉。恩爱网从今堕坏,悲智
海正好优游。非但薰习今生父母之道心,亦可报
答多生父母之恩德。直得待渠成佛后,却须还我未
生前。方信此斋,不为虚设。子夜金钟欲扣,梵
呗频催,倏惊长夜漫漫,将启大明杲杲。真净界
中本自无来无去,凡常情上不妨有送有迎,宝车
卷五 第 258a 页
辂轧轧而将上重霄,狮子座巍巍而复归净土,伏愿
大众人人知本,念念报恩,常居不散之道场,始是
荣亲之孝子。今当礼别,各望精勤。众等志诚,礼
别贤圣。 (法鼓三钟)

诚心礼别上来所请,此法会中


*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
三类化身释迦文佛

伏愿来时降福,去后留恩。望圣慈悲,乞归莲界,
惟愿慈悲还本土。

诚心礼别上来所请,此法会中,大慈大悲


*
成利慧佛
*
胜日身佛
*
胜观佛
卷五 第 259a 页

伏愿来前降福。 (同前)

诚心礼别上来所请,此法会中,大慈大悲


*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
觉华定自在王佛
*
清净莲华目佛

伏愿……

诚心礼别上来所请,此法会中,大慈大悲


*
无量寿佛
*
弥勒佛
*
宝华佛
*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伏愿……

诚心礼别上来所请,此法会中,大慈大悲


*
文殊普贤菩萨
*
观音势至菩萨
*
药王药上菩萨
*
地藏菩萨
*
无垢光女菩萨

伏愿……

诚心礼别上来所请,此法会中,大慈大悲


*
月光童子菩萨
卷五 第 260a 页
*
大自在天子菩萨
*
迦叶菩萨
*
日光童子菩萨
*
诸大菩萨摩诃萨

伏愿……

诚心礼别上来所请,此法会中,大慈大悲


*
阿难目连二尊者
*
辟支迦阿罗汉众

伏愿……

诚心礼别上来所请,此法会中,开坛应供


*
宾头卢大德尊者
*
圭峰禅师
*
慈觉禅师
*
明教大师
*
遍法界中报恩海会一切贤圣

伏愿来时降福……

法筵将散,能事云终,诚心拜别上方上界上元
天官、天府部众,珍乃拜辞,各还天界;中方中界
卷五 第 261a 页
中元地官、地府部众,珍乃拜辞,各还地界;下方
下界下元水官、水府部众,珍乃拜辞,各还水界。
一心拜别诸庙祀典,诸庙灵聪,家奉香火,福德正
神,司命土地,禁忌龙神,虚空过往纠察善神,传
奏功曹,见闻真宰,绕舍支干,禁忌神祗,是日见
闻随喜一切贤圣,伏愿各还云驭,大布慈光,俾施
主愿力以周谐,降福留恩于此宅。讽诵真言,以伸
拜别。

(加持奉送圣贤真言 发遣鬼神真言)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文卷下终
卷五 第 26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