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90a 页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文卷上


第一时升座

(加持四十二字母真言 歌赞)

南无《大方便佛报恩经》 (和)大孝释迦牟尼佛

竖宗立教仪宣演 (和经题)

比丘(某)等伏闻明教大师云:「养不足以报父
母,而圣人以德报之;德不足以达父母,而圣人以
道达之。道也者,非世之所谓道也。妙神明,出生
死,圣人之至道者也。德也者,非世之所谓德也。
备万物,被幽明,圣人之至德者也。且君子之所谓
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非真养者也。……
夫天下之报恩者,吾圣人可谓至报恩者也;天下之
为孝者,吾圣人可谓纯孝者也。……吾从圣人之后,
而其德不修,其道不明,吾徒负父母而愧乎圣人
卷二 第 91a 页
者也。」故知「善天下,道为大;显其亲,德为优。
告则不得其道德,不告则得道而成德。所以圣人辄
遁于山林,逮其以道而返,德被乎上下,天下称之
曰有子若此,尊其父母曰大圣人之父母。圣人可谓
略始而图终,善行权也。古之君子有所为而如此者,
吴太伯其人也。必大志可以彰大用,必大洁可以持
大正。圣人推胜德于人天,显至正于凡向。故圣人
之法,不愿乎世嗣。古之君子有所为而如此者,伯
夷叔齐其人也。道固尊于人,故道虽在子,而父母
可以拜之,冠义近之矣。《礼》曰:以冠而字之,
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俗固本于真,而其
真已修,则虽僧可以与王侯抗礼也,而武事近之
卷二 第 92a 页
矣。《礼》曰: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拜也。不拜,
重节也。母拜,重礼也。礼节先王犹重,大道焉可
不重乎?俗曰:圣人无父。固哉,小人之好毁也!
彼眸盲然而岂见圣人为孝之深渺哉?」然天下以
儒为孝而不以佛为孝者,「是见儒而未见佛也。佛
也极焉。以儒守之,以佛广之;以儒人之,以佛神
之。孝其至且大矣!水固趋下也,洫而决之,其所
至不亦速乎?火固炎上也,嘘而鼓之,其所举不亦
远乎?」「故圣人之为道也,无所不善。圣人之
善也,未始遗亲。亲也者,形生之大本也,人道之
大恩也。惟大圣人能重其大本也,能报其大恩也。
今天下之为道者,孰与于圣人也?圣人之道大臻,
卷二 第 93a 页
巍巍乎独尊于天下,不可得而生,不可得而灭也。
及其应物,尚顺乎人道,不敢忘其母之既死,不敢
拒其父之见命。故方其成道之初,登天先以其道谕
其母氏。三月复归于世,应命还其故国,父于道,
而其国皆化。逮其丧父也,圣人躬与诸释负其棺以
趋葬。圣人所谓与人道而大顺也。」是故当知,「善
固有其大者也,固有其小者也,固有其奥者也,固
有其浅者也。奥道妙乎死生变化也,大善彻乎天地
神明也。佛之道,其奥道者乎?佛之善,其大善者
乎?故《论语》云:『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其然哉?不其然哉?」

「 大孝瞿昙道最尊,
 都缘累劫报亲恩。
卷二 第 94a 页
 三牲日奉非真养,
 万德身严乃本根。
 返拜不妨惊梵释,
 初行已解指乾坤。
 堪嗟我辈相违背,
 虚负劬劳血一盆。」


大孝释迦牟尼佛

儒释以孝为宗

诸佛设教,以孝为宗;菩萨修行,以孝为本。
夫孝也者,有可见也,有不可见也。可见者,孝之
行也;不可见者,孝之理也。理也者,孝之所以出
也;行也者,孝之所以形容也。修其形容而其中不
修,则其事父母之不笃,惠人不诚;修其中而形容
亦修,其惟事父母而惠人。是亦振天地,感鬼神也。
天地与孝同理也,鬼神与孝同灵也。故天地鬼神,
不可以不孝求,不可以诈孝欺。故《书》云:夫孝
置之而塞乎天地,普之而横乎四海,施之后世而无
卷二 第 95a 页
朝夕。又云: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至
哉大矣!又孝也者,大戒之所以先也;戒也者,众
善之所以生也。为善微戒,善何生焉?为戒微善,
戒何自焉?故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若有众
生,持此戒者,孝心即是佛心,孝行即同佛行。故
知「孝」之一字,众妙之门。慈觉颂云:「佛以孝
为宗,岩前古路通。微尘菩萨子,尽入此门中。」
即其义也。

「 我闻佛语孝为宗,
 孝行原来佛行同。
 内蕴佛心遵雅训,
 外行孝行绍宗风。
 母胎集会真身露,
 父臆扪摸妄业空。
 多少知恩菩萨子,
 古今尽入此门中。」


大孝释迦牟尼佛

(加持大献药真言 歌赞)
卷二 第 96a 页

明行孝所因仪当演

《大方便佛报恩经》云: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中,与大比丘众二万八千人俱。尔时阿难入城乞食。
有一婆罗门子,孝养父母,担负老母,亦次第乞。
若得好食,仰奉于母;若得恶食,而自食之。阿难
见已,欢喜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供养父
母,奇特难及。」有一梵志亦是大众唱导之师,执
著邪论,语阿难言:「汝师瞿昙,自言善好,有大
功德。惟有空名,而无实行。适生七日,其母命终。
逾出宫城,父王苦恼。是故当知是不孝人。」阿难
闻已,心生惭愧。还至佛所,具陈上事。尔时世尊
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五色光,照于十方一切佛土。
彼诸世界诸菩萨众来至佛所,心生恋慕。佛摄光明,
绕身七匝,还从彼入。阿难白佛言:「世尊,事佛
已来未见佛笑,笑必有意,愿佛说之。」大众之中,
有七宝莲花从地化生。是时如来即升华座,于净身
中现五趣身,一一趣中有万八千种形类,现八千种
卷二 第 97a 页
身,乃至虚空法界不可思议众生等身。告阿难言:
「如来本于生死中时,于如是等微尘数不可思议形
类一切众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众生亦曾
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为一
切父母故常勤修习难行苦行,不休不息。为孝父母,
知恩报恩,故今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吾当为
汝,略说孝养父母苦行因缘。」是知如来行孝,不
止一生。原其报恩,历尘沙劫。昔年因行既不可思
议,今日果报亦不可思议。

「 如来孝行有何因?
 一一如经为指陈。
 喜见婆罗供母氏,
 空惊梵志毁能仁。
 后薨王哭情虽隔,
 光绕莲花道最尊。
 若论我师非孝敬,
 谁于五趣现多身?」


大孝释迦佛

正明宿世苦行因缘
卷二 第 98a 页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昔有国王生一太子,号须
阇提,身黄金色。时宫殿神语大王言:「罗睺大臣
近生恶逆,不久至此。」其王惊怖,抱持太子,即
出进路,归投邻国。其王夫人,亦随王行。粮饷已
尽,前路犹远。王与夫人举声大哭:「云何今日,
受此祸对?」王欲小停,惧冤家至;正欲前进,饥
渴所迫。王又思惟:「不作方便,三人并命不离此
死。我今何不杀于夫人,以活我身,并续子命。」
即便拔刀。太子白言:「欲作何等?」王实语之。
太子言:「何处有子啖于母肉?既不啖肉,子亦当
死。何不杀子济父母命?」王言:「宁可丧命,终
不杀子啖其肉也。」子谏父言:「惟愿父母莫杀子
身,可日日持刀就子身上割肉三斤,分作三分。二
分奉上父母,一分自食。」父母听子,割而食之。
身肉转尽,骨髓相连,寻便倒地。王即抱持,举身
大哭:「我等无状,横啖汝肉,使汝痛苦。」太子
言:「已啖子肉进路至此,可于身中尽割馀肉,用
卷二 第 99a 页
济父母,可达所在。」尔时父母又复割之,随路而
去。十方蚊虻闻血肉香,遍体咂食,痛不可言。太
子即作誓言:「今我此身供养父母,愿我父母常得
馀福,卧安觉安,诸蚊虻等皆得饱满,令我来世,
得成作佛。愿以法食除汝饥渴,生死重病。」佛告
阿难:「彼父母者,即今父母是;彼太子者,即我
身是也。」又忍辱太子者,知其父王身婴重病,命
在旦夕,往告诸臣:「父王困笃,今当奈何?」诸
臣报言:「求觅药草,了不可得。」太子问言:「所
求药草,为是何物?」大臣言:「正是从生至长不
瞋人眼睛及其人髓。若得此药,即全王命。若不得
者,命在不久。」太子言:「但使父王病得挼者,
假使舍百千身,亦不为难,况我今日此秽身也。」
大臣言:「如此之事,随太子意。」尔时太子心生
卷二 第 100a 页
欢喜,即呼旃陀罗断骨出髓,剜其两目。尔时大臣
即捣此药,奉上大王。王即服之,病即除瘥。问诸
大臣:「汝等如何得此妙药?」大臣言:「今此药
者,忍辱太子之所办也。」王即问言:「太子何
在?」大臣言:「太子在外,身体伤损,命去不远。」
王到子所,其命已终。王及夫人,举声大哭。即以
牛头旃檀香木阇维太子,所有身骨,起塔供养。又
经云:西天有鸟食人稻子,田主捕之,复剪其羽。
中有一鸟,欲剪垂泪。主问其故,鸟曰:「我母无
目,不能自给,皆我求食而养。今无毛羽,母即饿
死,是以故泣。」主人语曰:「汝可取稻还与汝母,
莫为疑难。」忽不见来,主怪念之。寻其居处,见
在巢中抱母而泣。主人曰:「何不取稻供母?因甚
在此悲号痛哭?」报主人曰:「我母既亡,取食无
用。」主人遂将存亡二鸟而归。存者曰:「我欲自
死。」主人放之,上飞数丈,投地而终。又《杂宝
卷二 第 101a 页
藏经》云:有一鹦鹉,父母俱盲,常采花果,先奉
父母。时有田主,初种谷时而作誓言:「所种之谷,
与众生共食。」时鹦鹉子采取谷穗以供父母,是时
田主按行苗稼,见剪稻穗,忽生瞋怒,网捕鹦鹉。
鹦鹉告言:「先有好心,施物无吝,如何今日而见
网捕?但田者如母,种子如父,实语如子,田主如
王,拥护由己。」作是语已,田主欢喜,问鹦鹉
言:「汝取此谷,意复为谁?」答言:「有盲父母,
愿以奉之。」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此经偈出《宝积经》
内)

「 又复重念作鹦鹉,
 取人稻谷养二亲。
卷二 第 102a 页
 稻主执我生瞋恚,
 云何盗我熟苗稼?
 我即报言汝种时,
 愿与一切众生共。
 我今取以养父母,
 是故不名为偷盗。
 稻主即时生欢喜,
 我是禽兽汝是人。
 善哉鹦鹉有智慧,
 能怀孝养供父母。
 我从今去以稻施,
 任汝供养于二亲。
 如是过去无量事,
 无有苦行而不作。
 未曾有怀疲厌意,
 以求无上清净道。」


吟偈

「 正明苦行报恩时,
 谛听令人重怆悽。
 割肉阇提原是我,
 舍身忍辱更求谁?
 剪翊竟免西天鸟,
 脱网曾为鹦鹉儿。
 净饭摩耶今日看,
 方知有子大慈悲。」


大孝释迦牟尼佛

(加持佛顶印咒真言 毗卢无见顶相真言 歌赞)

反生慰劳仪当演

《赕子经》云:佛告阿难:昔有菩萨名曰慈慧,
孝养父母,供侍师长。时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
卷二 第 103a 页
儿子,夫妇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慧。菩萨念
言:「此人发意,欲学佛道,若入山者,或堕沟坑。
若我寿终,当为作子。」尔时慈慧,终其年寿,即
便往生盲父母家。父母欢喜,爱之甚重,字曰赕。
子至孝仁慈,奉侍父母。赕子十岁,白父母言:「本
发大意,欲入深山。岂以子故,而绝本愿?愿随父
母俱共入山,侍养之宜不失时节。」父母与子即便
入山。赕到山中,种种丰实。时父母渴,欲便饮水。
赕披鹿皮提瓶汲水。国王出猎,箭误中赕,正射其
胸。被毒箭已,举身皆痛,即时命终。王心怖惧,
即将数人诣父母所,具言上事。父母闻之,举身自
扑,如泰山崩。仰天诉言:「我子赕者,天下至孝,
无有能过。一旦无子,俱亦当死。大王今者牵我二
人,往子尸上。」王即引导至于子所。父抱其头,
母抱两脚,著于膝上,各以两手扪摸赕箭,仰天呼
卷二 第 104a 页
呼言:「诸天龙神,我子赕者,天下至孝。」于是
父母俱出誓言:「若赕至孝,天地所知,箭当拔出。」
时天帝释见是事已,来住赕前,以神妙药灌赕口中。
药入口已,箭拔毒出,更生如故。父母闻已,两目
皆开。王大欢喜,礼父母已,还礼帝释及彼赕子。
赕与王言:「欲兴福者,安慰人民,当令奉戒。」
王与大众,敬奉赕教。佛告阿难:「彼赕子者,吾
身是也。」又《佛报恩经》云:善友太子入海采宝,
留滞他国。未入海时养一白雁。尔时夫人往到其所,
语其雁言:「太子昔时常供汝,今入大海,生死未
分。汝今云何不念太子?」雁即悲鸣报夫人言:「欲
觅太子者,不敢违命。」尔时夫人即自作书系其雁
颈,其雁飞空至于大海,次第往到利师跋国,遥见
太子,敛身而下。太子取书,拨封披读,即知父母
追念太子,两目失明,寻即归国。父母闻之,欢喜
卷二 第 105a 页
奉迎。王与夫人目瞑,不见太子形容,以手扪摸,
作如是言:「父母念汝,忧苦如是。」太子问讯起
居事讫,即持宝珠作咒愿言:「此宝珠是如意宝珠
者,令父母两目明净如故。」作是愿已,寻即平复。
父母见子,欢喜无量。时善友者,亦如来是也。又
闻萨埵太子舍身济虎,父母闻已,闷绝擗地,良久
乃苏,即时奔至舍身之处。尔时饿虎食肉已尽,惟
有骸骨狼籍在地。母扶其头,父捉其足,哀号闷绝,
绝而复苏。时彼太子命终之后,生兜率天,天眼彻
视,见前舍身,父母悲悼啼哭过甚,或能于此丧身
失命,我今当往,谏谕父母。即从天下住于空中,
种种言词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是何神耶?」天
曰:「我是太子摩诃萨埵。我由济虎,生兜率天。
父母当知:有法归无,生必有终。生死常途,何独
没于烦恼之海,不自觉悟?」父母报言:「汝行大
慈,恩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
卷二 第 106a 页
于是天人,复以偈句,报谢父母,父母于是小得惺
悟。如上所述,皆是如来神智洞达,妙用难思。若
不迥出常伦,安能反生慰劳?实报恩者,可不深思?

「 回身三界孝慈深,
 悲救还生慰劳心。
 赕子更生天遗药,
 盲亲再见主倾金。
 采珠归国方饶益,
 饲虎生天解访寻。
 笑彼法华穷子意,
 舍身逃逝不归钦。」


大孝释迦牟尼佛

因孝成佛仪当演

《佛报恩经》云:须阇提太子割彼身肉养父母
已,即发誓愿:愿我成佛,以法施人。发誓愿已,
天宫震动。时天帝释现太子前,谓太子言:汝舍难
舍,供养父母。如是功德,唯愿生天耶?为魔王、
梵王耶?太子言:我求无上正真之道。天帝释言:
汝大愚也!佛道长远,久受勤苦,然后乃成。太子
言:我若欺诳天帝释者,令我身疮,始终莫愈。若
不尔者,令我平复。说是语已,身即平复。天帝作
卷二 第 107a 页
礼言:吾不及汝。会成佛时,愿先度我。今成正觉,
皆由宿愿。又文殊白佛言:世尊,座中菩萨见佛三
十二相,八十种好,端正无比,有何因缘得如是乎?
佛言:我于世世喜燃灯于佛寺及师长父母前,用是
因故,佛身光明,殊妙无比;我于世世随时花果上
佛、比丘、师僧、父母,用是因故,花果见佛无不
倾向;我于世世事师、父母,若见卧时不敢惊觉,
若欲使觉当持音乐,或乃诵经而往觉之,用是因故,
如来在内嘿然无声,诸天释梵持诸音乐而往觉之;
我于世世有好饮食终不独食,若师长、父母饮食,
终不减损而自食之,用是因故,如来虽无所食亦不
饥渴,身亦不羸;我于世世奉上师长、父母舍宅、
衣服、饮食,用是因故,诸天鬼神赍持世间所有珍
宝,以用上佛。又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一相
好,复有无量百千种微妙相好,一一相好,皆是由
我从初发心,坚固菩提,知恩报恩,修是妙行,是
卷二 第 108a 页
故今得无上菩提。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
得二种相:一者目绀青色,二者眼如牛王。《无上依
经》云:我以种种供养父母,去来往反,勤行此事,
以此因缘,得足下轮相毂网成就,千网庄严。若我
于师、尊长起迎问讯,合掌恭敬,以此业缘,得二
种相:一者手指纤长,𦢚直没节;二者其身
方大,端正庄严。若我于师、父母扶持侍养,自手
摩传,酥油膏药,按摩洗浴,得手足柔软,润泽细
滑,掌色赤好,如红莲花。故《戒经》云:使我疾
成无上正真之道者,由孝德也。然而因孝成佛,于
理必然。若人有智,穷尽古今,方知如来历劫行孝。

伤夫梵志,依附邪宗,止见一生便兴诽谤。原
其本意,其谤有三。彼云「适生七日,其母命终」,
即第一谤也。言如来薄福,祸其母故。又云「逾出
卷二 第 109a 页
宫城,父王苦恼」,即第二谤也。言如来不告,抗
其父故。又云「是故当知,是不孝人」,即第三谤
也。言其正谤佛不孝故。向下引教,一一通之。《宝
积经》云:佛言:迦叶,以何因缘,适生七日母氏
命终?善男子,此是摩耶夫人命根尽故,非菩萨咎。
菩萨先在兜率天时,以天眼观摩耶夫人命根欲尽,
故来下生。又摩耶生忉利天,从虚空下到王宫中,
语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得善利。往昔怀胎,清
净众生受于快乐。今生三十三天,还受快乐。彼乐
此乐,一种无殊。尔时摩耶即以天身,还彼天宫。
此即通彼第一谤也。又经云:佛言:我昔为王,有
四太子。王尚未崩,四子诤立。王自念言:我今为
王,欲得子姓。既有相伐,有不如无。吾不忍见,
恐杀无辜,但当舍家作沙弥尔。是故我今慈心救物,
遂得成佛,度脱天下。此即通彼第二谤也。又佛告
阿难:我于往昔作如是言:愿于五浊诸恶众生,不
孝父母,不敬师长,我于尔时,当成正觉。以是愿
故,我所入城,多有众生毁骂于我。我于今者,以
卷二 第 110a 页
本愿力,为如是等诸恶众生起大悲心,而为说法。
阿难言:如来应正等觉,荷担如是罪垢众生而为说
法。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何以故?如来大
悲之所摄故。此即通彼第三谤也。故大颠禅师云:
佛也者,覆天人之器也。其视天下犹父之于子也。
人若毁之,是犹子刃其父也。而诸菩萨常修悲智,
以报佛恩。何况世人,不知恩德,反生毁谤,何其
甚哉?

「 世尊相好绝无伦,
 只为从前孝二亲。
 美馔名衣常奉给,
 慈心软语每咨询。
 托胎福母功难继,
 为子捐王道转新。
 罪垢众生俱荷负,
 如何只么毁能仁?」


大孝释迦牟尼佛

(加持如来相好十力真言 歌赞)

方便化导父母令入佛道

《普曜经》云:佛言:我初出家,与父母誓。
卷二 第 111a 页
若得佛道,还度父母。今得佛道,必当还国,不违
前誓。又《宝积经》云:佛在迦毗罗国尼俱陀林,
告优陀夷言:「汝可入城教化父王。」时优陀夷受
佛教已,即入王宫,现诸神变。王见欢喜,便与释
种来至佛所。世尊遥见,告诸比丘:「汝若欲见三
十三天游戏众者,当观释种。何以故?释种游行,
与天无异。」王到佛所,侍从围绕。尔时世尊为度
王故,过于人上,在虚空中自在游行,诸天侍卫。
时净饭王见其事已,作是念言:「如来本不以转轮
圣王生于顾恋。何以故?我今于此为人围绕,世尊
乃有天人侍卫。」即于是时,头面作礼而作是言:
「佛初生时,无人扶持而行七步,观察十方,我于
是时头面礼足。后至村落阎浮树下坐于清凉,日虽
西移,影初不动,我于尔时头面作礼。我今第三复
礼佛足。」尔时世尊为父王故,而说偈言:

「 大王昔来于我所,
 实自初无信敬心。
卷二 第 112a 页
 欲以轮王令我作,
 以四天下生恋惜。
 譬如本昔有神龟,
 随海水潮至陆地。
 其海潮水回还去,
 龟便坠堕深井中。
 井中旧鳖问神龟:汝本何处今至此?
 广智海龟答井鳖:我遇海潮堕此井。
 其海潮水回原时,
 我行迟迟遂不及。
 以斯我今失时节,
 坠此小井共汝住。
 井鳖复问海龟言:其海多少井中水。
 岂复宽广于斯耶?
 为大为小愿速说。
 广智海龟答井鳖:无智住人穿凿处。
 我于大海水中居,
 在彼经历多年载,
 犹尚不知海处中,
 况复了达其彼岸。
 如是大王都不知,
 我之神通威德力。
 欲以轮王四天下,
 世间势力恋惜我。
 我今现作法轮王,
 统领三千大千界。
 如法正治离刀杖,
 得于八部最胜供。」

卷二 第 113a 页

《摩诃摩耶经》云:佛在忉利天欢喜国中三月安
居,告文殊言:「汝诣母所,道我在此。愿母暂屈,
敬礼三宝。并以偈颂向母说之。」尔时世尊即说偈
曰:

「 释迦大仙师,
 成就一切智。
 在于阎浮提,
 犹如千眼天。
 慇勤情渴仰,
 久欲奉慈颜。
 本昔王宫中,
 生我七日已。
 神升受天福,
 姨母长乳我。
 致得成正觉,
 应供度众生。
 今故至于此,
 说法报往恩。
 愿母与眷属,
 屈来到此处。
 敬礼佛法众,
 并受真净法。」


尔时文殊受佛教敕,往摩耶夫人所,具以白之。摩
耶闻已,乳自流出而作是言:「若决定是悉达者,
当令乳汁直至口中。」作是语已,两乳流出,犹如白
莲花,入佛口中。摩耶见已,踊跃遍身,如千叶莲
花,日照开敷。即与文殊俱诣佛所。佛见母来,举
卷二 第 114a 页
身动摇,便以梵音而白母言:「身所经处,与苦乐
俱。当修涅槃,永离苦乐。」摩耶闻已,长跪佛前,
以偈赞曰:

「 汝从无量劫,
 当饮我乳汁。
 故离生老死,
 得成无上道。
 宜应报恩养,
 断我三毒本。
 唯愿施慈悲,
 速令成妙果。
 孜孜觅便与寻方,
 见善双亲反激昂。
 膝屈父王离禁殿,
 乳流母氏在天堂。
 万般神变蒙天卫,
 千叶莲花向日芳。
 戏䌽凡间老莱子,
 回心学佛道尤光。」


大孝释迦佛

为父母转大法轮仪当演

经云:尔时如来为净饭王宣说六界差别法门
竟,又白王言:「大王,何谓佛法?大王,一切诸法
皆是佛法。」王闻说已,即白佛言:「若一切法是佛法
者,一切众生亦应是佛。」佛言:「若不颠倒见众生者,
即是其佛。所言佛者,如梦见众生也。如实见众生
卷二 第 115a 页
者,即是见实际。实际者,即是法界。法界者,不
可显示。但有言说,但假施设,应如是观。大王,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是陀罗尼门。何以故?
于此一切法无动无摇,无取无舍,是名陀罗尼门。
彼陀罗尼门无有相貌,无有自性,无可施设,无造
无作,无来无去,无秽无净,无爱无憎,乃至非解
脱,非不解脱。大王,应当以此法门,入一切法。
大王,是色自体非曾有,非当有,非今有。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大王,色无所依,色无有生,色无
有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大王,如涅槃界,无
有生灭。色乃至识,亦无生灭。譬如法界,无生无
灭。色乃至识,亦无生灭。如是大王,一切法是如
来境界,不可思议亦是如来境界,不共法亦是如来
境界,不共一切凡夫境界故。是故一切声闻缘觉,
不毁不赞,不得不失,非觉非不觉,乃至非可闻,
非不可闻。何以故?彼法无有如是法可得扶举,可
得推倒。何以故?一切诸法离自性故。大王,今可
卷二 第 116a 页
于此法中而安其心,深观此法,勿信于他。」时净
饭王即作是念:「于诸法中无法可得,无有如是法,
得證是法,号为佛者,诸法实不可得。」王与释种,
即时获得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复白母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
清白梵行之相。」摩耶闻已,佛神力故,即识宿命,
并以善根纯熟时故,破八十亿烟然之结,得须陀洹
果,即起合掌而白佛言:「生死牢狱,已證解脱。
一切众生在于五道,皆由结缚。愿我来世得成正觉,
当断一切此患根本。世尊,一切众生在于生死而不
能知出要之道。」佛言:「众生所以不得解脱,皆
由三毒致令生死。若人要求解脱妙果,宜断苦本。
断苦本已,则离妄想。离妄想已,则无攀缘,不复
贪著色、香、味、触,离我计著,及于我所。汝等
从今可以此法互相开示,长获利益。汝等今者听我
所说,我于过去无数劫来,为诸众生广修苦行,得
卷二 第 117a 页
成菩提。」佛说法已,与母辞别,从天宫下还阎浮
提。是知如来以法供养,俾令断结,得證道果。而
世人但能真养,不以法味为甘旨者,岂可同日而语
哉?偈云:

「 有子超凡岂偶然?
 法轮为转化人天。
 如如法界原非动,
 念念攀缘徒自缠。
 颠倒见亡登实际,
 须陀洹證破烟然。
 同归寂灭餐甘露,
 后世忘恩未是贤。」


大孝释迦佛

(加持佛顶转法轮真言 (至)摩诃摩耶咒 歌赞)

究竟奉亲仪当演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光明炜炜,喻如日出,
照明世间。时净饭王四大俱作,残害其体,喘息不
定,种种疗治,无能愈者。告诸王曰:「我命虽逝,
不以为苦。但恨不见我子悉达。」如来已知父王悒
卷二 第 118a 页
悒迟,今欲向终,要见诸子,告难陀曰:「净饭王
者,是我曹父,能生圣子,利益世间,今宜往诣,
报育养恩。」世尊即以十力、四无所畏、佛不共法,
放大光明。其光照耀,内外通达。光照王身,患苦
得安。王遂怪言:「是何光也?脱是我子悉达来
也。」佛便入宫。王见佛来,遥举两手接足而言:
「唯愿如来手触我身,令我得安。我今最后得见世
尊,痛恨即除。」佛告难陀:「睹王本时颜色端正。
今得重病,端正何在?」时王合掌,以偈赞叹。佛
言:「唯愿大王莫复愁悒,所以然者,道德纯备,
无有缺减。」佛即以手著父王额:「王是清净戒行
之人,心垢已离。今应欢悦,不宜烦恼。当谛思念
诸经法义。于不牢固,得坚固志,已种善根。是故
大王,宜应欢喜。命虽欲终,自可宽意。」时王闻
已,喜不自胜,即以自手捉于佛手著于心上。王于
卧处,合掌心礼。无常对至,命尽气绝,忽就后世。
佛告众言:「父王净饭是清净人,舍此生已,生净
居天。」众会闻已,即舍愁毒。
卷二 第 119a 页

尔时世尊已入涅槃,时阿那律见佛灭已,即升
忉利,往摩耶所,以偈说之。摩耶闻已,悲泣垂泪
而作是言:「佛入涅槃,世间眼灭。昔日在于净饭
王宫,始生七日我便命终,竟未抱育,展母子情。
姨母乳养,及已长大,逾城出家。既成道已,开示
慧眼,如何一旦便入涅槃?」即与天女趋双树间,
头顶作礼,而作是言:「共于过去无量劫来长为母
子,未曾舍离。一旦于今无相见期,呜呼苦哉,众
生福尽。」即以天花,用散棺上。尔时世尊以大神
力,令诸棺盖皆自开发,合掌而起,身毛孔中放千
光明,一一光明有千化佛,悉共合掌向彼摩耶,以
梵音声问讯母言:「远屈来下此阎浮提,诸行法尔,
勿须啼泣。」阿难白佛:「后世众生必当问我:世
尊入灭,复何所说?云何答之?」佛告阿难:「汝
当答言:世尊已入涅槃,摩耶从天来下至金棺所。
尔时如来为后世不孝诸众生故,从金棺出,身毛孔
卷二 第 120a 页
中放千光明,一一光明有千化佛,悉皆合掌向彼摩
耶。」阿难白佛:「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佛
言:「我于昔日忉利天上为母说法,今复在此母子
相见,汝为后世诸众生故,次第演说此经,名曰《佛
临涅槃母子相见经》,如是奉持。」尔时世尊与母辞
别,即便合棺。摩耶夫人悲泣即礼,右绕十匝,还
归天上。众等当知,世尊以愿力宁其亲,众生以业
力背其亲。愿力坚固,历万变而不差;业力虚浮,
虽百年而何益?均是人子,岂无孝心哉?

「 为法酬恩屡启端,
 方知究竟奉亲难。
 别离世数谁能免?
 悲智家风切好看。
 净饭一心呈玉偈,
 摩耶十匝绕金棺。
 此身坚密何曾碍?
 笑倒云门赤肉团。」


大孝释迦牟尼佛

普劝大众仪当演

比丘(某)等谨白大众:上来依经叙述本师历劫以
卷二 第 121a 页
来,迄至今生孝养父母苦行因缘,乃至成佛,还度
父母,令得道果。众等听闻,当生省悟。既省悟已,
当正思惟。我等自无始来,不闻正法,不知恩德,
常与父母互为冤雠,不复相识,反生残害。所以轮
回长夜,永无出期。今自忖量,实生惭愧。谛观如
来孝行,今古无俦,可不皈依?可不瞻慕?故北京
奥法师以五家之孝,发明如来之大孝:且天子以爱
敬自亲,不慢不恶他人为孝,以教流百姓、道光四
海为益;佛以度脱父母及一切众生为孝,以恩沾九
类、悲含法界为益。诸侯以不矫、不溢、谨节为孝,
以守富贵、保安社稷为益;佛以无我无人、谦虚下
意为孝,以圆福慧、不退转为益。乡大夫以服先王
之法服、谨为言行为孝,以守宗庙为益;佛以服诸
佛之定服、谨虑身口为孝,以守像法为益。士以敬
事君长为孝,以保禄位、守祭祀为益;佛以皈依圣
贤为孝,以成行位、绍继佛种为益。庶人以勤于农
卷二 第 122a 页
桑为孝,谨身节用、敬养父母为益;佛以勤修定慧
为孝,以少欲知足、增长智慧方便为益。如是对办,
一一超过,故名大孝。

《辩正论》云:其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
用劳,大孝不匮。不匮者,即如来之孝也。回轩实
相之域,凝神寂照之场。指泥洹而长归,垂法身而
遐览。既乃母氏天降,剖金棺而演法。父王即世,
执宝幢而送终。斯不匮之道也。且如世人暂放一子
出家,其福资于九族。舍三恶道,报得生天。况如
来累劫行出世之孝者乎?是知难报之恩,唯佛能
报;难行之行,唯佛能行;难舍之身,唯佛能舍;
难成之道,唯佛能成。众等今日,可不信向?为
父母者,宜勉行持,始自今生,终于觉果。誓愿依
如来之大教,报父母之大恩,导父母于一乘,證如
卷二 第 123a 页
来之大觉。

「 毗卢本是一凡夫,
 旷劫修行作楷模。
 今日因之成道已,
 诸人还有所生无。
 轮回路上安能舍?
 解脱门中正好趋。
 世出世间须两立,
 休于苦海更盘盓。」


大孝释迦牟尼佛

(加持集法悦舍苦陀罗尼 歌赞)

(下座 止 赞礼)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文卷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