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476-00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雅正卷四
           礼部侍郎蔡世远编
  赐冯异敕(建武二年/)      汉光武
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
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
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
无为郡县所苦
卷四 第 1b 页 WYG1476-0056b.png
 帝王之言孟子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也○此以
 异代邓禹也禹已入长安复不能制赤眉故以异代
 之异至禹复邀与同战又败禹归异能自破赤眉始
 以盆子降异不伐不杀又有战功诚中兴贤将也○
 中兴战功昆阳之捷帝有神授王郎之破耿弇父子
 有力焉弇最英武又有平刘永张步之功邓禹首赞
 大计有关中之功寇恂有馈运之功吴汉来歙岑彭
 等有平陇蜀之功然余所最喜者马伏波也伏波英
卷四 第 2a 页 WYG1476-0057a.png
 爽有学问恨光武不使之治国耳如平交趾即能安
 定区处耕种使数世犹守马将军故事此其治行当
 过寇恂矣伏波其人豪哉
  赐窦融玺书(建武五年融遣使奉书/献马帝喜答赐玺书)汉光武
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尉劳镇守边五郡
兵马精彊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
姓蒙福威德流闻虚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长史
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
卷四 第 2b 页 WYG1476-0057b.png
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诸事具长史所见将军所
知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
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
尔绝域非相吞之国今之议者必有任嚣效尉佗制七
郡之计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巳事而巳
 当与文帝与南粤王玺书参看文帝仁厚浑璞不露
 光武宽厚略露英敏之气其足以服远则一也文帝
卷四 第 3a 页 WYG1476-0057c.png
 文章无修饰此篇却极作意其为帝王之言则一也
 ○曹子建高光论谓光武优于高祖此确论也高祖
 挟智任术光武宽厚长者即废郭后一节虽为盛德
 之累然比酿成吕后之祸悬殊矣石勒乃尊高而并
 光特以其能驾策群雄耳
  与公孙述书(六年/)       汉光武
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
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贼臣乱子仓
卷四 第 3b 页 WYG1476-0057d.png
卒时人皆欲为君事耳何足数也君日月已逝妻子弱
小当早为定计可以无忧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

 心恕词严笔挟风霜○述及嚣兵败穷促时光武犹
 屡降手书不忍破灭帝诚仁人哉○书辞有言简而
 意切者如宋太祖时伐北汉刘钧复书曰河东土地
 狭小本不足以当中国但我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
 盖惧汉氏之不血食也太祖怜之故终钧之世不加
卷四 第 4a 页 WYG1476-0058a.png
 兵今读此数语诚可哀怜不然太祖何不以卧榻之
 侧对乎
  报臧宫马武诏(二十七年/)    汉光武
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舍近谋远者劳而无
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
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
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
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
卷四 第 4b 页 WYG1476-0058b.png
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
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存仁心识大体爱养黎元不事穷黩所以驯致建武
 永平之盛也此诏视轮台之悔其曲突徙薪者欤自
 后有骛远邀功者驯至安帝之初国虚耗而民死亡
 虽以和熹太后节约为心犹不能弭羌祸愈烈追思
 此诏宛如逆睹○晋宋南渡后并有不共之仇不得
 忘秣厉之心然亦须内养既充相时而动馀凡好事
卷四 第 5a 页 WYG1476-0058c.png
 边功者未有不败悔者也南朝元嘉之业衰由于王
 元谟等北伐致六州萧条宋贾似道及二赵则叉不
 量力而挑兵以速其亡兵可易言哉
  祀明堂诏(永平二年/)      汉明帝
今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礼备法
物乐和八音咏祉福舞功德班时令敕群后事毕升灵
台望元气吹时律观物变群僚藩辅宗室子孙众郡奉
计百蛮贡职乌桓濊貊咸来助祭单于侍子骨都侯亦
卷四 第 5b 页 WYG1476-0058d.png
皆陪位斯固圣祖功德之所致也朕以闇陋奉承大业
亲执圭璧恭祀天地仰惟先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以
宁天下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恢弘大道被之
八极而嗣子无成康之质群臣无吕旦之谋盥洗进爵
踧踖惟惭素性顽鄙临事益惧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戚戚其令天下自殊死已下谋反大逆皆赦除之百僚
师尹其勉修厥职顺行时令敬若昊天以绥兆人
 词既典重心复抑畏明帝治化之盛优于文帝但文
卷四 第 6a 页 WYG1476-0059a.png
 帝仁厚恭俭性质非明帝所及○东京节义全是光
 武明章三帝所培养而成然明帝功尤多如尊师傅
 兴学校至使匈奴亦遣子入学则三代以下所未有
 也
  手诏东平王国传(十一年/)    汉明帝
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
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增叹息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
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其大副是要腹矣今送列侯
卷四 第 6b 页 WYG1476-0059b.png
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已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
 细玩此篇欲歌欲泣使孝弟之心油然而生为善最
 乐传家之宝
  报有司诏(建初元年欲封诸舅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不封外戚故有司上请后报云)
              明德马皇后
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
其时黄雾四塞不闻㴻雨之应又田鼢窦婴宠贵横恣
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
卷四 第 7a 页 WYG1476-0059c.png
位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常谓我子不当与先
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吾为天下母
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无香薰之饰者
欲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太后
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
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
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犹懈怠无
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
卷四 第 7b 页 WYG1476-0059d.png
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
 语语出肝膈千百载而下试为切已雒诵数遍而不
 能去其奢淫之心者鲜矣
  重请封诸舅报(帝重请曰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不加恩于舅乎后报云)
              明德马皇后
吾反覆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谦之名而使帝受
不外施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
言受高祖约无军功非刘氏不侯今马氏无功于国岂
卷四 第 8a 页 WYG1476-0060a.png
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尝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
冉实之木其根必伤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
下求温饱耳今祭祀则受四方之珍衣食则蒙御府馀
资斯岂不足而必当得一县乎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遭变异榖价数倍忧惶昼
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刚
急有胸中气不可不顺也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
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
卷四 第 8b 页 WYG1476-0060b.png
 文有款情则佳情款则其词兼胜令人冉三反覆千
 百读而不厌也读至末幅与敬姜论劳逸篇吾冀汝
 朝夕修我一段使我长言咏歌嗟叹犹不足矣○东
 京贤后推马邓然邓后临朝内则灾荒外有羌祸亦
 缘后贤故足以弭之然专政之心不可掩也岂明德
 之比哉○汉唐宋后之最贤者汉则明德马皇后唐
 则文德长孙皇后宋则宣仁高太后
  诏三公(元和二年/)       汉章帝
卷四 第 9a 页 WYG1476-0060c.png
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
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
事宁人敬奉天气立秋如故夫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
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朕甚餍之甚苦
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馀如襄城令
刘方吏人同声谓之不烦虽未有它异斯亦殆近之矣
间敕二千石各尚宽明而今富奸行赂于下贪吏枉法
于上使有罪不论而无过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为察
卷四 第 9b 页 WYG1476-0060d.png
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
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
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光武明章之世最多循吏章帝尤为长者故诏书敦
 厚如此浸淫及于桓灵权奸宦寺专朝非徒根本坏
 也贿赂请托公行守令俱以贪虐为事故民不聊生
 黄巾等贼相继而起西汉成哀之世朝政坏而吏治
 未尽蠹故人心思汉光武一举而中兴东汉桓灵之
卷四 第 10a 页 WYG1476-0061a.png
 世朝纲亡而吏治不堪言故终至于不可救吏治之
 切于国计民生也如此○章帝最惠民之政人赐胎
 榖三斛则不受泽之家鲜矣两汉赋薄而赏赐多禄
 俸厚何也无养兵故也
  皇后纪序          后汉书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后正位宫
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
卷四 第 10b 页 WYG1476-0061b.png
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女史
彤管记功书过居有保阿之训动有环佩之响进贤才
以辅佐君子衷窈窕而不淫其色所以能述宣阴化修
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谒不行也故康王晚朝关雎作讽
宣后晏起姜氏请愆及周室东迁礼序凋缺诸侯僣纵
轨制无章齐桓有如夫人者六人晋献升戎女为元妃
终于五子作乱冢嗣遘屯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
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忘身不可胜数斯固轻礼弛防
卷四 第 11a 页 WYG1476-0061c.png
先色后德者也秦并天下多自骄大宫备七国爵列八
品汉兴因循其号而妇制莫釐高祖帷薄不修孝文祍
席无辨然而选纳尚简饰玩少华自武元之后世增淫
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妖幸毁政之符外姻乱邦
之迹前史载之详矣及光武中兴斲彫为朴六宫称号
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
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巳汉法
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与掖度丞及相工于洛阳乡
卷四 第 11b 页 WYG1476-0061d.png
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
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所以明慎聘纳
详求淑哲明帝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嫔后必先令
德内无出阃之言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弊矣向使
因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贻厥方来岂
不休哉虽御已有度而防闲未笃故孝章以下渐用色
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
委成冢宰简求忠贤未有专任妇人断割重器唯秦芊
卷四 第 12a 页 WYG1476-0062a.png
太后始摄政事故穰侯权重于昭王家富于嬴国汉仍
其谬知患莫改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
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
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身犯雾露于
云台之上家婴缧绁于圄犴之下湮灭连踵倾辀继路
而赴蹈不息燋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宝诗书
所叹略同一揆故考列行迹以为皇后本纪虽成败事
异而同居正号者并列于篇其以私恩追尊非当时所
卷四 第 12b 页 WYG1476-0062b.png
奉者则随它事附出亲属别事各依列传其馀无所见
则系之此纪以缵西京外戚云尔
 汉之大害外戚与宦官耳外戚之横则由母后专政
 始也西汉既误东汉冉误蔚宗原本言之整赡中有
 劲健气有警挚笔洵足追踪汉魏非五代人所能学
 步也
  齐王演传赞         后汉书
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若夫齐武王之破
卷四 第 13a 页 WYG1476-0062c.png
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其虑将存乎配天之绝业
而痛明堂之不祀也及其发举大谋在仓卒扰攘之中
使信先成于敌人赦岑彭以显义若此足以见其度矣
志高虑远祸发所忽呜呼古人以蜂虿为戒盖畏此也
诗云敬之敬之命不易哉
 以伯升之英武豁达而举事不成天也伯升颇类孙
 伯符兄不成而弟继之但仲谋不能及光武帝耳又
 颇类项梁但梁乌能及伯升羽之卒无成又不必论
卷四 第 13b 页 WYG1476-0062d.png
 也赞语道出伯升心事极为惋惜无限低徊
  河北说光武帝        邓 禹
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
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
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
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
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
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
卷四 第 14a 页 WYG1476-0063a.png
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此篇当与韩信初对高祖孔明初对先主同看皆首
 定大计者禹有大臣之度不比耿弇吴汉等徒为战
 将最后与胶东固始三人独参朝议隐然柱石老臣
  贡举议(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寖疏咎在州郡下朝臣议)
   (彪因/上言)           韦 彪
㐲惟明诏忧劳百姓垂恩选举务得其人夫国以简贤
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
卷四 第 14b 页 WYG1476-0063b.png
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
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
近厚锻鍊之吏持心近薄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
其所以磨之故也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然
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
 探本之论○汉举孝廉以守相主之魏立九品中正
 以本郡荐绅有才望者主之所举以行亦自有见然
 其究也上品无寒门纯重阀阅势使然也六朝皆循
卷四 第 15a 页 WYG1476-0063c.png
 行此法故门第最重至隋始行进士科开科举试文
 之局不关行谊唐初立法犹有十科后只用进士明
 经二科以进士为重如每岁合一百人大约明经八
 十人进士二十人也五代及宋俱依此然唐无弥封
 又无禁挟书至宋太宗用弥封再传又用誊录防闲
 愈密矣明太祖始定三年一试
  王命论           班 彪
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
卷四 第 15b 页 WYG1476-0063d.png
禹暨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至于汤武
而有天下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
揆一焉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唐据
火德而汉绍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赤帝之符
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
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为鬼
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
崛起在此位者也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
卷四 第 16a 页 WYG1476-0064a.png
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
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悲夫此世之
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闇于天道哉又不
睹之于人事矣夫饿馑流𨽻饥寒道路思有䄈褐之袭
担石之蓄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
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
处哉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项籍成
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又况么么不及数子
卷四 第 16b 页 WYG1476-0064b.png
而欲闇干天位者乎是故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涂燕
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斗筲
之子不秉帝王之重易曰鼎折足覆公餗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杰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
子家妇而世贫贱卒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
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王陵之
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是时陵为汉将
而母获于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
卷四 第 17a 页 WYG1476-0064c.png
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
死以固勉陵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夫以匹妇
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全宗祀于无穷垂
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
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盖
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
异三曰神武有徵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
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
卷四 第 17b 页 WYG1476-0064d.png
已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
足挥洗揖郦生之说悟戌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
之名割肌肤之爱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英雄
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若乃灵
瑞符应又可略闻矣初刘媪妊高祖而梦与神遇震电
晦冥有龙蛇之怪及长而多灵有异于众是以王武感
物而折契吕公睹形而进女秦王东游以厌其气吕后
望云而知其处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故
卷四 第 18a 页 WYG1476-0065a.png
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
之成败稽帝王之世运考五者之所谓取舍不厌斯位
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
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寿遇折足之凶伏斧
钺之诛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
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
之有授毋贪不可冀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
天禄其永终矣
卷四 第 18b 页 WYG1476-0065b.png
 苍郁古茂不及西京其排偶处开六朝法派其转折
 疏畅处开八家之风然辞严义正气格高举不可攀
 跻余尝谓西京过秦论东京王命论二论不可不熟
 读贾以雄伟胜班以健爽胜皆千古绝调读之能令
 人神酣气爽
  议答北匈奴疏        班 彪
臣闻孝宣皇帝敕边守尉曰匈奴大国多变诈交接得
其情则却敌折衡应对失其数则反为轻欺今北匈奴
卷四 第 19a 页 WYG1476-0065c.png
见南单于来附惧谋其国故数乞和亲又远驱牛马与
汉合市重遣名王多所贡献斯皆外示富强以相欺诞
也臣见其献益重知其国益虚归亲愈数为惧愈多然
今既未获助南则亦不宜绝北羁縻之义礼无不答谓
可颇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明加晓告以前世呼韩邪
郅支行事报答之辞令必有适今立槁草并上曰单于
不忘汉恩追念先祖旧约欲修和亲以辅身安国计议
甚高为单于嘉之往者匈奴数有乖乱呼韩郅支自相
卷四 第 19b 页 WYG1476-0065d.png
雠隙并蒙孝宣皇帝垂恩救萱故各遣侍子称藩保塞
其后郅支忿戾自绝皇泽而呼韩附亲忠孝弥著及汉
灭郅支遂保国传嗣子孙相继今南单于携众南向款塞
归命自以呼韩嫡长次第当立而侵夺失职猜疑相背
数请兵将归埽北庭策谋纷纭无所不至惟念斯言不
可独听又以北单于比年贡献欲修和亲故拒而未许
将以成单于忠孝之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
皆为臣妾殊俗百蛮义无亲疏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
卷四 第 20a 页 WYG1476-0066a.png
罚善恶之效呼韩郅支是也今单于欲修和亲款诚已
达何嫌而欲率西域诸国俱来献见西域国属匈奴与
属汉何异单于数连兵乱国内虚耗贡物裁以通礼何
必献马裘今赍杂缯五百匹弓鞬韇丸一矢四发遣遗
单于又赐献马左骨都侯右谷蠡王杂缯各四百匹斩
马剑各一单于前言先帝时所赐呼韩邪竽瑟空侯皆
败愿复裁赐念单于国尚未安方厉武节以战攻为务
竽瑟之用不如良弓利剑故未以赍朕不爱小物于单
卷四 第 20b 页 WYG1476-0066b.png
于便宜所欲遣驿以闻
 裁答得体中其忌讳亦以汉威素著故也范文正与
 元昊书高自位置谆谕恳恳反遭其侮耳无他汉强
 而宋弱也
  谏原陵显节陵起县邑疏   东平王苍
光武皇帝躬履俭约之行深睹始终之分勤勤恳恳以
葬制为言孝明皇帝大孝无违奉承贯行谦德之美于
斯为盛臣愚以园邑之兴起自强秦古者丘陇且不欲
卷四 第 21a 页 WYG1476-0066c.png
其著明岂况筑郭邑建都郛哉上违先帝圣心下造无
益之功虚费国用动摇百姓非所以致和气祈丰年也
陛下履有虞之至性追祖祢之深思臣苍诚伤二帝纯
德之美不畅于无穷也
 汉贤王推河间献王德东平献王苍河间有功经学
 可以配享文庙东平好善始终一德今读此疏言简
 意长仁孝之用心蔼如可诵
  论丧服疏(元初三年诏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阕还/职至建光中尚书令祝讽等奏以为孝)
卷四 第 21b 页 WYG1476-0066d.png
   (文皇帝定约礼之制光武皇帝绝告宁之/典诚不可改宜复建武故事忠上疏云)
                陈 忠
臣闻之孝经始于爱亲终于哀戚上自天子下至庶人
尊卑贵贱其义一也夫父母于子同气异息一体而分
三年乃免于怀抱先圣缘人情而著其节制服二十五
月是以春秋臣有大丧君三年不呼其门闵子虽要绖
服事以赴公难退而致位以究私恩故称君使之非也
臣行之礼也周室陵迟礼制不序蓼莪之人作诗自伤
卷四 第 22a 页 WYG1476-0067a.png
曰瓶之罄矣惟罍之耻言已不得终竟子道者亦上之
耻也高祖受命萧何创制大臣有宁告之科合于致忧
之义建武之初新承大乱凡诸国政多趣简易大臣既
不得告宁而群司营禄念私鲜循三年之丧以报顾复
之恩者礼义之方实为彫损大汉之兴虽承衰敝而先
王之制稍以施行故籍田之耕起于孝文孝廉之贡发
于孝武郊祀之礼定于元成三雍之序备于显宗大臣
终丧成乎陛下圣功美业靡以尚兹孟子有言老吾老
卷四 第 22b 页 WYG1476-0067b.png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臣愿
陛下登高北望以甘陵之思揆度臣子之心则海内咸
得其所(疏入宦竖不便之竟寝忠/奏而从讽等议遂著于令)
 三代以下有志行三年丧者晋武帝北魏孝文帝宋
 孝宗耳至情大礼何意漠然者之多也陈忠此疏运
 以经术本以至情文亦入西京之室
  上王畅奏记         张 敞
五教在宽著之经典汤去三面八方归仁武王入殷先
卷四 第 23a 页 WYG1476-0067c.png
去炮烙之刑高祖鉴秦惟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感一
缇萦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刻务崇
温厚仁贤之政流闻后世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
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
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以明府上智之
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实有折枝之易
而无挟山之难郡为旧都侯甸之国园庙出于章陵三
后生自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
卷四 第 23b 页 WYG1476-0067d.png
臣将相继世而隆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
奸未若礼贤舜举皋陶不仁者远随会为政晋盗奔秦
虞芮入境让心自生化人在德不在用刑
 畅深疾赃吏责令自首有隐㐲者使吏发屋伐树敞
 故谏之词旨温厚尚德缓刑可以迎导善气永为酷
 吏之砭
  劾中官疏          傅 燮
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升朝先
卷四 第 24a 页 WYG1476-0068a.png
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
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
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辞伐罪始到颍川战无不尅
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
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
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
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
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
卷四 第 24b 页 WYG1476-0068b.png
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
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
举速行谗倿放殛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臣闻忠
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子之事父焉得不尽其情
使臣身被鈇钺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国之福也
 汉末如张纲传燮皆至性男子也纲有埋轮之举又
 能抚张婴燮有中官之劾又能死节读斯篇忠义之
 气将以悃诚唐裴中立军中一疏谓朝中奸党尽去
卷四 第 25a 页 WYG1476-0068c.png
 则逆贼不讨自平情事如一
  陈便宜策          荀 爽
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
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
乎俭故有遗诏以日昜月此当时之宜不可贯之万世
古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闇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
莫遗其亲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
奔赴昔丞相翟方进以自备宰相而不敢踰制至遭母
卷四 第 25b 页 WYG1476-0068d.png
忧三十六日而除夫失礼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
年不呼其门所以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过
勿惮改天下通丧可如旧礼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
故文王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孔子曰天尊地
卑乾坤定矣夫妇之道所谓顺也尧典曰釐降二女于
妫汭嫔于虞降者下也嫔者妇也言虽帝尧之女下嫁
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易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春秋之
卷四 第 26a 页 WYG1476-0069a.png
义王姫嫁齐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今
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
道夫阳唱之义且诗初篇实首关雎礼始冠婚先正夫
妇天地六经其旨一揆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坤之性
遵法尧汤式是周孔合之天地而不谬质之鬼神而不
疑人事如此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五韪咸备各以其
叙矣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
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
卷四 第 26b 页 WYG1476-0069b.png
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推祸福之所应知兴废之所由
来也众礼之中婚礼为首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
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
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故能丰子孙之祥致老寿之
福及三代之季淫而无节瑶台倾宫陈妾数百阳竭于
上阴隔于下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
传曰截趾适屦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
也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冬
卷四 第 27a 页 WYG1476-0069c.png
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徵调增倍十而
税一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
阳隔塞于内故感动和气灾异屡臻臣愚以为诸非礼
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通怨旷和阴
阳二曰省财用实府藏三曰修礼制绥眉寿四曰配阳
施祈螽斯五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
之大福也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
故以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之礼为其节也易曰天
卷四 第 27b 页 WYG1476-0069d.png
地节而四时成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
之差上下之制也洪范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
食凡此三者君所独行而臣不得同也今臣僣君服下
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宜略依古礼尊
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严笃有司必行其命此则
禁乱善俗足用之要
 四事皆人伦之本礼制之要秦汉以来失之大者拘
 儒曲生吹疵文义庸才俗吏督急簿书失得之数莫
卷四 第 28a 页 WYG1476-0070a.png
 得而本梦梦千载正坐此耳汉世重经术故政教虽
 失于上而风俗犹茂于下若关西杨氏父子荀氏八
 龙兄弟其尤贤者也○东京奏疏文多简重整肃颇
 少疏宕然涤浮言固缘此时风气或者以为被范蔚
 宗删节固然至三国以后专修饰雅鍊略带神韵惟
 诸葛公出师表忠爱从肺腑流出竟为至文曹子建
 高才出群文笔超绝沿至六朝遂成排偶矣唐初陈
 伯玉虽有兴文之功然未见其岸异张燕公未脱排
卷四 第 28b 页 WYG1476-0070b.png
 偶能加以典重耳柳冕李翰笔颇疏快而气力尚薄
 独孤及梁肃等自以为作手终有愧于古也如叙人
 文集必摘其某篇佳者而列之序中各下评语此最
 是中唐习气韩柳兴始大复古韩公神矣亦缘学识
 冠绝一代也惟李习之近似皇甫湜李汉孙樵但以
 刻琢字句为事本领亦薄刘复愚则又专主于超脱
 潏怪别一种也
  前汉纪论          荀 悦
卷四 第 29a 页 WYG1476-0070c.png
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民或百一而
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大半官收
百一之税民收大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
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今不正其
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富强夫土地者天下之本也
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占田
或至数百千顷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买卖由已是自
专地也孝武时董仲舒尝言宜限民占田至哀帝时乃
卷四 第 29b 页 WYG1476-0070d.png
限民占田不得过三十顷虽有其制卒不得施然三十
顷有不平矣且夫井田之制宜于民众之时地广民稀
勿为可也然欲废之于寡立之于众土地既富列在豪
强卒而规之并有怨心则生纷乱制度难行由是观之
若高帝初定天下及光武中兴之后民人稀少立之易
矣就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立科限民得
耕种不得买卖以瞻贫弱以防兼并且为制度张本不
亦宜乎虽古今异制损益随时然纲纪大略其致一也
卷四 第 30a 页 WYG1476-0071a.png
 忧深探本之论三代以下第一经济也朱子深以为
 然其后周隋之间稍见施行至唐租庸调而法始备
  遗黄琼书          李 固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
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
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
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
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尝闻
卷四 第 30b 页 WYG1476-0071b.png
语曰峣峣者昜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
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徵初至朝廷设坛席
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而毁谤布
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徵聘
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
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
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商量出处处饶有情悃文之曲折清挺犹有西京风
卷四 第 31a 页 WYG1476-0071c.png
 气○徵辟之风至汉末极盛是时士尚风节敦行谊
 至用世济民之学末敢概许也李固存亡关于社稷
 诚不愧斯言哉○汉末重节义如三李杜皆不得免
 时事可知矣独黄琼稍重厚虽直言无隐保全善类
 然获保其身以太尉终如陈蕃所荐五处士皆不至
 又翩然远矣○三李杜谓李固杜乔李云杜众李膺
 杜密也五处士谓徐稚袁闳姜肱韦著李昙也
  与胡广赵戒书        李 固
卷四 第 31b 页 WYG1476-0071d.png
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
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
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
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
夫复何言
 权文公谓西汉之亡亡于张禹东汉之亡亡于胡广
 者以此然禹罪尤浮于广也广等与孔光同丑耳
  谏召外兵(何进规诛宦官事久不决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引兵入京)
卷四 第 32a 页 WYG1476-0072a.png
   (以胁太后/琳谏云)         陈 琳
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
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
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
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会强者
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秪为乱阶
 数语道破琳诚先见哉
  孔融传赞          后汉书
卷四 第 32b 页 WYG1476-0072b.png
昔谏大夫陈昌有言山有猛兽者藜藿为之不采是以
孔父正色不容弑虐之谋平仲立朝有纾盗齐之望若
夫文举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动义概而忤雄心故使移
鼎之迹事隔于人存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夫严气
正性覆折而已岂其负园委屈可以每其生哉懔懔焉
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余初读子瞻赞北海文推尊特甚以为出自子瞻之
 创论北海千载下第一知巳也及读后汉书乃知蔚
卷四 第 33a 页 WYG1476-0072c.png
 宗已先言之一结既出以沉痛末数语风调更佳似
 雪鹤洒翮天空
  自讼疏           孔 僖
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
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
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斯皆有以致
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
德泽有加天下所具知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
卷四 第 33b 页 WYG1476-0072d.png
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陛下
不推原大数深自为计徒肆私忿以快其意臣等受戮
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齐桓公亲扬
其先君之恶以倡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
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
司卒然见搆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
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
卷四 第 34a 页 WYG1476-0073a.png

 古人质直不事忌讳左氏不讳鲁司马氏不讳汉班
 氏父子犹汉臣也作汉书亦不讳后世非异代不可
 为史矣此疏痛快直捷且为不能光扬前烈徒好掩
 讳者发矇
 
 
 
卷四 第 34b 页 WYG1476-0073b.png
 
 
 
 
 
 
 
 古文雅正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