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476-00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雅正卷三
           礼部侍郎蔡世远编
  贤良策一(并依朱子通/鉴纲目删本)     董仲舒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巳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
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
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
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
卷三 第 1b 页 WYG1476-0040b.png
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巳
矣彊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则德日起
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道者所繇适
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巳没而子孙
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
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
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
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
卷三 第 2a 页 WYG1476-0041a.png
兴滞补弊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上天祐之为
生贤佐后世称诵至今不绝此夙夜不解行善之所致
也故治乱废兴在于巳非天降命不可反也臣闻命者
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尧舜行德则
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天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
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
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
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
卷三 第 2b 页 WYG1476-0041b.png
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
教而不任刑也今废先王德教之官独任执法之吏而
欲德教之被四海难矣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
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
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
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
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行
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
卷三 第 3a 页 WYG1476-0041c.png
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
也夫万民之从利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
止也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
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
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圣王之继
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
巳明习俗巳盛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至秦
灭先圣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天子十有
卷三 第 3b 页 WYG1476-0041d.png
四年而亡然其遗毒馀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
嚚顽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
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
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汉得天下以来常
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

 行王道兴教化说得深切著明管敬仲对之无色矣
 况其他乎董子尝曰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
卷三 第 4a 页 WYG1476-0042a.png
 惟其有此一副本领故宜其视管子辈若无有也○
 汉世醇儒首推董子诸葛公诸葛公用而董子不尽
 用诸葛公之才或过于董子至学术之深醇董子优
 焉贾刘议事非不明快痛切然本领皆不及董匡衡
 名为儒而所言者多经书之绪馀儒者之皮貌其气
 骨又不及贾刘所以有匡张孔马合传之讥故知气
 节不足称皆于道原上未彻也
  贤良策二          董仲舒
卷三 第 4b 页 WYG1476-0042b.png
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
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
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囹
圄空虚四十馀年此教化之渐而仁义之流也至秦则
不然师申韩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很为俗诛名而不
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
饰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
饰诈趋利无耻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俗
卷三 第 5a 页 WYG1476-0042c.png
化使然也今陛下并有天下莫不率服而功不加于百
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
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他在乎加之意而巳
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
陛下夙寤晨兴务以求贤亦尧舜之用心也而未云获
者士素不厉也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
求文采也故养士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
教化之本原也愿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
卷三 第 5b 页 WYG1476-0042d.png
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
使承流而宣化也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
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
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
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也夫长吏多出于
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
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
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
卷三 第 6a 页 WYG1476-0043a.png
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
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买乱贤不肖浑殽未得
其真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各择其吏民之贤者
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
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尽心于求
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
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
处矣
卷三 第 6b 页 WYG1476-0043b.png
 汲长孺对武帝云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非不切
 中但语过戆直篇中殆王心未加焉一语何等深挚
 遂告以设诚致行内圣外王本领也又云兴太学置
 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令列侯郡守岁贡二人是何等
 规模惜乎不究其用也○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五十
 人虽公孙弘等上疏成之然实发自董子
  贤良策三          董仲舒
臣闻天者群物之祖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圣人法天
卷三 第 7a 页 WYG1476-0043c.png
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
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
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孔子作春秋上
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故春秋之
所讥灾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恶怪异之所施也书邦
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
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天令之
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
卷三 第 7b 页 WYG1476-0043d.png
之谓情情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
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
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人受命于天固超
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
会聚相遇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驩然有
恩以相爱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
贵于物然后知仁谊知仁谊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
安处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理乐循理然后谓之君子臣
卷三 第 8a 页 WYG1476-0044a.png
又闻之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
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虖深山非一日而显也
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巳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
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
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
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
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
道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
卷三 第 8b 页 WYG1476-0044b.png
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巳
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
之变然也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夏上忠殷
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
一道亡救弊之政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
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共是天下以古准
卷三 第 9a 页 WYG1476-0044c.png
今一何不相逮之远也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
诡于天之理与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
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
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与天同意者也夫巳受大又取
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身
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
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富者
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民不乐生安能避罪此刑罚
卷三 第 9b 页 WYG1476-0044d.png
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
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
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
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若居君子
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亡可为者矣春
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
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卷三 第 10a 页 WYG1476-0045a.png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首言法天尽性而即继之曰知仁义重礼节安处善
 乐循理大儒之言原原本本切实可循所谓以不容
 巳之心行不容巳之事也遂因此而极言之中戒荐
 绅贪利一节全是发人廉耻之心千载下赇吏见之
 犹知自饬末段推尊孔子以一学术如太阳经天阴
 雾尽息盖学术一则治术自一愚以为定汉家四百
卷三 第 10b 页 WYG1476-0045b.png
 年天下之基非过溢也
  董仲舒传赞         前汉书
赘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筦晏
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
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
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赣子游子夏不与焉仲舒
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
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原所渐犹
卷三 第 11a 页 WYG1476-0045c.png
未及乎游夏而曰筦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至向曾孙
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
 通篇不下断语只以援引作断风格既高神韵亦绝
  司马迁传赞         前汉书
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纂之上
继唐尧下讫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
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
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又
卷三 第 11b 页 WYG1476-0045d.png
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
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侯有战国策汉兴伐
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
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
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
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
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
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埶利
卷三 第 12a 页 WYG1476-0046a.png
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
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
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
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
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
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子长作论赞不耑在断制多以笔墨胜孟坚作史则
 意在劝惩断制极不苟论文笔有疏密之分子长较
卷三 第 12b 页 WYG1476-0046b.png
 高论见识孟坚更胜此篇末段议子长不能保身孟
 坚卒亦不免何耶但孟坚之于窦氏第宪出征时请
 使典文章之事非夙有阿附如谷永杜钦之于王氏
 也
  朱云论张禹         前汉书
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
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
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
卷三 第 13a 页 WYG1476-0046c.png
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
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
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
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
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
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
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巳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
卷三 第 13b 页 WYG1476-0046d.png
旌直臣
 张禹附会经义使成帝不疑王氏与李绩阿附高宗
 立武后皆所谓一言丧邦者也云之请尚方岂为过
 激特其突出奇峰事太爽快履尾批鳞凛凛乎帝犹
 旌其直以此知成帝之昏犹未甚也然亦赖有辛庆
 忌之救庆忌诚丈夫哉朱子作纲目书曰左将军辛
 庆忌卒以褒之庆忌之救朱云大类张万福救阳城
 同出武臣伟哉
卷三 第 14a 页 WYG1476-0047a.png
  疏广传           前汉书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
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
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
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
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
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驩说顷之拜受为少傅
太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
卷三 第 14b 页 WYG1476-0047b.png
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
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
有太傅少傅官属巳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
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
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
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
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
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
卷三 第 15a 页 WYG1476-0047c.png
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
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
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
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
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
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
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
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馀尚
卷三 第 15b 页 WYG1476-0047d.png
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馀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
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
食废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閒暇
时为广言此计广曰我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
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
益之以为赢馀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
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
卷三 第 16a 页 WYG1476-0048a.png
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馀日不
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皆以寿终
 二疏所以教太子者未知果能迪以仁孝诚敬之本
 用贤纳諌之要使即圣贤之言切巳而体验之乎抑
 徒是章句之末耶然其知止足之分加人一等归家
 不买田宅又可为俗下荐绅仕宦而归便止求田问
 舍全无洁巳型家之念者下一针砭
  上得失疏          王 吉
卷三 第 16b 页 WYG1476-0048b.png
陛下躬圣质总万方帝王图籍日陈于前惟思世务将
兴太平诏书每下民欣然若更生臣伏而思之可谓至
恩未可谓本务也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
时言听諌从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
隆者也其务在于期会簿书断狱听讼而巳此非太平
之基也臣闻圣王宣德流化必自近始朝廷不备难以
言治左右不正难以化远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
欺也圣主独行于深宫得则天下称诵之失则天下咸
卷三 第 17a 页 WYG1476-0048c.png
言之行发于近必见于远故谨选左右审择所使左右
所以正身也所使所以宣德也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
宁此其本也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
也独设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凿各
取一切权谲自在故一变之后不可复修也是以百里
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诈伪萌生刑罚亡
极质朴日销恩爱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非
卷三 第 17b 页 WYG1476-0048d.png
空言也王者未制礼之时引先王礼宜于今者而用之
臣愿陛下承天心发大业与公卿大臣延及儒生述旧
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
成康寿何以不若高宗窃见当世趋务不合于道者谨
条奏唯陛下财择焉
 吉正直有学术知本务此疏董贾而后不多见也使
 其得用过匡韦远甚矣惜宣帝以其言迂阔不甚宠
 异吉遂谢病归宣帝之治未纯者以此
卷三 第 18a 页 WYG1476-0049a.png
  上哀帝书          鲍 宣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
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
且十彗星四起危亡之徵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
剧于前乎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论
议通古今喟然动众心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也敦外
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
承天地安海内甚难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
卷三 第 18b 页 WYG1476-0049b.png
不能昔尧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众皆惑古刑
人尚服今赏人反惑请寄为奸群小日进国家空虚用
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岁增于前
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
赋税租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巳三亡也豪强大姓
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繇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
鸣男女遮迣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七亡
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冤
卷三 第 19a 页 WYG1476-0049c.png
陷亡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雠相残五死也岁
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民有七亡而无一得
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此
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群臣幸得居尊官食
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志但
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巳以苟容曲从为贤以供
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
益毫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哉天下乃
卷三 第 19b 页 WYG1476-0049d.png
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
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诗今贫民菜食不厌
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陛下不救
将安所归命乎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
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非天意也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夫官爵非陛下之
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
天说民服岂不难哉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辩足
卷三 第 20a 页 WYG1476-0050a.png
以移众彊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惑世尤剧者也宜以时罢
退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急徵故大
司马傅喜使领外亲故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光故
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位皆历三公智谋威信可与建
教化图安危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
敢为奸可大委任也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等海内失望
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众曾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
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上之皇天见
卷三 第 20b 页 WYG1476-0050b.png
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谏争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恶
臣天下犹不听也臣虽愚戆独不知多受禄赐美食太官
广田宅厚妻子不与恶人结雠怨以安身邪诚迫大义官
以谏争为职不敢不竭愚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
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臣宣呐钝于辞不胜惓惓
尽死节而已(疏上帝以宣名儒优容之后宣又上/书极言帝用其言又以宣为司隶)
 目击时艰呕心而出虽无痛哭流涕字面然情迫词切
 比贾长沙又甚矣文帝时天下升平长沙为防微远祸
卷三 第 21a 页 WYG1476-0050c.png
 之计哀帝有亡国之兆不得不如此七亡七死等语过
 于激烈非对君之体然在乐受尽言者得之犹琅玕也
  匡衡张禹孔光马宫传赞     前汉书
赞曰自孝武兴学公孙弘以儒相其后蔡义韦贤元成匡
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
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其酝藉可也然皆持禄保位被
阿谀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
 非不岿然儒也体察不深操持不决遂依阿以至于此
卷三 第 21b 页 WYG1476-0050d.png
 被孟坚数语诮尽呜呼学儒者可不深自警惧乎○明
 季多尊汉儒而薄宋儒不知汉儒重在讲解宋儒重在
 操履则程朱之泽较宏也匡张孔马虽不得与董刘比
 然其派别大都如此戴圣马融犹被指谪况其他乎
  谏京师立共皇庙疏(依通鉴本/)   师 丹
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
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
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
卷三 第 22a 页 WYG1476-0051a.png
尊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礼
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无爵父之
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
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孝成皇帝圣恩深远
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令共王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
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先帝特重大宗承天地宗庙社
稷之祀义不可复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庙今欲立庙于京
师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太祖不
卷三 第 22b 页 WYG1476-0051b.png
堕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
 立庙京师尚不可况严嵩主议乃公然奉肃宗奉兴献
 主于太庙乎总之古人尚朴重名分抑私情故傅太后
 虽以祖母之势抑哀帝然所称者不过曰帝太太后耳
 光武用张纯朱浮议祠元帝以上于太庙成帝以下长
 安徙四亲庙于舂陵致堂胡氏是之余谓光武中兴与
 他帝不同尊四亲为帝无所不可光武不行非薄也古
 人尚朴也然欲跻四亲于太庙置武宣等不祀于义不
卷三 第 23a 页 WYG1476-0051c.png
 可故另立庙宜也至宋濮议当主温公而绌欧阳明大
 礼议当主扬氏父子而绌张桂此定论也
  何武王嘉师丹传赞       前汉书
赞曰何武之举王嘉之争师丹之议考其祸福乃效于后
当王莽之作外内咸服董贤之爱疑于亲戚武嘉区区以
一蒉障江河用没其身丹与董宏更受赏罚哀哉故曰依
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不难受爵位多陷于匡张孔马之讥者可不谓大哀乎
卷三 第 23b 页 WYG1476-0051d.png
 ○未仕而遭乱世则不宜出孔子所谓无道则隐是也
 既仕而受恩深重则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法在过
 激以取名坏事固非忠诚谋国之心若观望游移以居
 位天下未有失名节之人而能为国家者也李东阳不
 同刘谢以去虽有保全善类之解说君子羞之况其他乎
  儒林列传序          史 记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
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
卷三 第 24a 页 WYG1476-0052a.png
诸侯恣行政由弱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
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
尼于七十馀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巳矣西
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
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
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
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
卷三 第 24b 页 WYG1476-0052b.png
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
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
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
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
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
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
孔子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
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
卷三 第 25a 页 WYG1476-0052c.png
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
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
也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
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故
孔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
知所以裁之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
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
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
卷三 第 25b 页 WYG1476-0052d.png
首于是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
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
文时颇徵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
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
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
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
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
卷三 第 26a 页 WYG1476-0053a.png
鲁自胡母生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鼢
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
学士靡然乡风矣
 读此颇知周汉间学术兴废之迹序次顿挫风神隽
 绝逸气遄飞
  酷吏列传序         史 记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
卷三 第 26b 页 WYG1476-0053b.png
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
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
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
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
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
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
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
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
卷三 第 27a 页 WYG1476-0053c.png
奸黎民乂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太史公所传酷吏武帝时最多序却说秦时用酷者
 而以汉兴接之寓意深矣
  西域传赞          前汉书
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
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
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遭值文景玄默
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馀士马强盛故能睹犀布
卷三 第 27b 页 WYG1476-0053d.png
玳瑁则建珠崖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牂牁越巂闻天
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
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
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于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
天之台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天子负黼依袭
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
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扺之戏以观视之及
卷三 第 28a 页 WYG1476-0054a.png
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
足乃㩁酒酟筦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
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
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末
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且通西域近有龙堆远则葱岭身热头痛县度之阸淮
南杜钦扬雄之论皆以为此天地所以界别区域绝外
内也书曰西戎即序禹既就而序之非上威服致其贡
卷三 第 28b 页 WYG1476-0054b.png
物也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虽属匈
奴不相亲附匈奴能得其马畜旃罽而不能统率与之
进退与汉隔绝道里又远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盛
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
内属唯其小邑鄯善车师界迫匈奴尚为所拘而其大
国莎车于阗之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属都护圣上
远览古今因时之宜羁縻不绝辞而未许虽大禹之序
西戎周公之让白雉太宗之却走马义兼之矣亦何以
卷三 第 29a 页 WYG1476-0054c.png
尚兹
 赞西域耳而武帝侈心远略如绘高文雅调函盖包
 孕劝戒昭然蔚宗毕竟多斧凿痕不能学步也
  王莽传赞          前汉书
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
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
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耶
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
卷三 第 29b 页 WYG1476-0054d.png
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
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
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
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毒流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
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
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垄发掘害遍生民辜及
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
卷三 第 30a 页 WYG1476-0055a.png
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
奸言同归殊涂俱用灭亡皆亢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
蝇声馀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子长项羽赞孟坚王莽赞皆千古绝调子长以疏宕
 高简胜孟坚以缜密苍郁胜亦其笔性然也项羽举
 事无成犹或惜之其坑秦卒弑义帝酷虐甚矣若王
 莽之可憎恶又数倍于项羽孟坚作赞极加修饰之
 功
卷三 第 30b 页 WYG1476-0055b.png
 
 
 
 
 
 
 
 古文雅正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