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二
卷九十二 第 1a 页 WYG0350-071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二
            宋 徐梦莘 撰
 靖康中帙
  起靖康二年四月九日戊辰尽十日己巳
遣谢克家来归大宋受命之宝于帅府太后遣侄权衡
尉少卿孟忠厚赍书劝进于大元帅 书曰吾自处道
宫垂三十载乃者都城失守二帝北迁抚事悲摧实无
卷九十二 第 1b 页 WYG0350-0713d.png
主意忽承中旨俾正号名追惟閒废之馀当此危亡之
际冒居宠数诚亦何心沥恳再三莫之听许乃以此月
五日入延福宫而百辟建言请权听政顾早衰多病且
久去宫闱岂复能堪朝廷大事言念赵氏举宗之尽去
人心思宋之日深不属老身难当此责是用夙宵黾勉
期济艰难然神器久虚必须真主今中外近属唯王一
人矧忠勇英明四方属望入继大统非王而谁已遣冯
澥李回告王传序之意王其速驰舆卫入处宸居上以
卷九十二 第 2a 页 WYG0350-0714a.png
安九庙之灵下以弭四方之变吾所婴之重负既付托
得人当便辞机务之烦以就安閒之适今遣侄权卫尉
少卿孟忠厚亲承动静并道吾意夏初微暑更慎保调
四月空日母致书元帅大王 邦昌遣谢克家来归玉
玺一纽其篆文曰大宋受命之宝大元帅府僚属引克
家捧宝前跪以进王王谦拒久之恸哭不受已而跪受
命汪伯彦司之伯彦跪捧用藏巾箧守之惟谨 耿延
禧中兴记曰邦昌遣谢克家及孟太后遣侄忠厚同赍
卷九十二 第 2b 页 WYG0350-0714b.png
大宋之宝及太母手书劝进帅府官僚耿南仲以下引
谢克家等见南仲奉大宋之宝授上上恸哭群臣皆恸
上跪受宝读书讫谒者引见谢克家孟忠厚如宾客之
仪上谓延禧等曰张子能诚知礼使其不知分而妄作
吾必以兵取之所伤岂胜计哉得免吾举兵亦可取矣
初闻谢克家赍宝至或者谓邦昌自受楚则赍大宋宝
来彼无用者耳既闻邦昌奉太母等恭状上始不信上
再命延禧作书诸道帅令逐头项人马只于京城下寨
卷九十二 第 3a 页 WYG0350-0714c.png
听候指挥不得发一人一骑入城谢克家辨事伪楚进
状云右臣准尚书省劄子朝请郎提举杭州洞霄宫谢
克家进状七月十六日奉圣旨令臣闻具当时因依奏
闻者臣契勘先于靖康二年三月一日张邦昌入尚书
省臣旧不识邦昌当日方见臣便以言动之因说相公
辅两朝出使逾年终免祸难若非忠义何以及此邦昌
云自来恨未拜识臣言相公曾察今日人情所向乎今
日人情畏金人兵威耳金人去后能保人心如今日乎
卷九十二 第 3b 页 WYG0350-0714d.png
邦昌曰诚如是也臣曰当今康王在外元祐皇后在内
天意亦可见邦昌曰是邦昌之心也后见邦昌臣说相
公今日权宜济难须是便做个痕迹令人晓了邦昌问
臣当如何臣说将来不须入到禁中须于内东门里阁
子中安下不须见宫人辈又劝邦昌遇有人使方着送
来衣服平日只着常服其馀并是随众同见至初七日
王时雍申明乞差官分管职事臣其时不肯承当门下
省人吏来参臣亦设椅请坐以示坚不承当之意邦昌
卷九十二 第 4a 页 WYG0350-0715a.png
自谓臣曰忘省中之语若虚着窠阙被军前差将来人
如何臣当时已倾心陛下再三思得利害实是如此若
军前差人则城中束手做事不得矣所以含羞忍耻者
以图大计也自后臣又累劝邦昌不可称圣旨不可用
卫士排立不可坐紫宸垂拱等殿不可改年号不可肆
赦后又见欲与朝士差遣臣思得邦昌不能尽用臣言
若更别用不是当人恐妨大计故臣累说今日岂是差
除之时如是阙官不得已不如且用旧人臣又劝邦昌
卷九十二 第 4b 页 WYG0350-0715b.png
差人迎立陛下臣说康王当今合立者也当遣使道迎
立之意如此便是功臣不然即叛臣矣为功臣为叛臣
只在此举岂可少缓邦昌曰非是少缓只是兵戈如此
何缘遣使去得臣说须是预先差人使军民晓了其差
人月日将来亦可验实所以节次差谢克家等是也臣
此等事未尝与人详说虑有自矜之嫌今既奉圣旨令
臣开具因依即不敢隐漏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秦湛
回天录曰邦昌三月入都省是日吕好问晚见邦昌邀
卷九十二 第 5a 页 WYG0350-0715c.png
衩衣相见先是初闻皇城司定议吕公忧惧甚或曰吕
勤与邦昌颇熟吕公问勤曰邦昌何如人勤曰旧日见
渠小胆怕事特甚故吕公求见间便以言动之曰相公
辅相两朝人望为允出使逾年卒免灾祸若非忠义所
感何以至此邦昌曰久闻盛名常恨未得拜见吕公又
问金人所为邦昌曰却时得与肃王相见昨肃王不快
邦昌逐日觑当亲自与他合药幸得肃王安乐昨回来
过邢州城下铁骑不满千人忽向城作一字阵城中更
卷九十二 第 5b 页 WYG0350-0715d.png
无人敢出中国人柔弱如此既到国相军中差十数甲
士监守夜间虽翻身亦上床觑当吕公曰此金人之情
也相公知今日人情所向乎今日人情畏金人兵威耳
今金人既去复保人情如今日乎张变色曰然吕公曰
金人言语不通皆是契丹深怨朝廷又春间𤼵遣燕人
非理今燕人遂为血雠反臣金国相与谋尽要去赵氏
岂留馀力然康王在外他不知所在元祐皇后在内他
亦不知天意亦可见岂人力能违天也相公若权宜应
卷九十二 第 6a 页 WYG0350-0716a.png
副尼堪之意变作还政复宗社之谋则天人皆应变祸
为福邦昌曰此邦昌之心也望相公密其谋恐有爱利
或乱视听也吕公入省中再见邦昌曰相公今日权宜
济难须从初便做个㾗迹使人晓了邦昌曰当如何吕
公曰军中送来者衣服若遇金使方可着他时只与大
夫常服相见可也今又不可用卫士排立不可山呼又
有一事相公不若只在会通门外阁子中安下不要入
禁中先朝宫人不可相见如阙人使唤亲戚处借一两
卷九十二 第 6b 页 WYG0350-0716b.png
妇女使唤可也邦昌曰外人岂敢带他入去吕公曰劝
相公不要入到里面恐卫士闻之愤怨也以吕公权门
下省吕公坚辞不肯当邦昌曰忘省中之语耶若虚着
窠阙被军中差人奈何吕公曰乞差官以次权摄邦昌
曰若二帅问因何不依朝制则大家都不稳便吕公思
得若军中差人来则内奏事束手不得矣吴幵莫俦自
敌营回金相刘彦宗侍中言一千年后亦不得说着赵
字明日敌中贵人十数辈至南薰门曰康王我眼上物
卷九十二 第 7a 页 WYG0350-0716c.png
当以五万骑取之今安在吕公对曰康王不知所在大
王贵人在国门之外尚且不知围城之中如何得知左
右劝公语言太峻或有不测吕公曰尽心国家应有鬼
神护用此系腰带子便自经也天地当览此心必不降
祸吕公曰事急矣募人持书上大元帅谓大王所领兵
若可当敌则俟敌归可以邀击以迎二圣若彼众我寡
即宜远避若二圣不可回某于城中议定愿大王自立
为宗庙社稷之计以雪二圣之耻大王若不自立恐有
卷九十二 第 7b 页 WYG0350-0716d.png
不应立而立者臣世受国恩身忘宗族皆不敢怨所以
敢为此言愿大王痛察金人立邦昌或劝坐紫宸殿垂
拱殿吕公谓邦昌曰岂真个做乎邦昌矍然吕公语邦
昌曰相公宜早遣使推戴康王于城内便是功臣若先为
城外推戴策立城内便是叛臣为功臣为叛臣只在此
举岂可少缓耶邦昌曰非是少缓兵戈如此岂容遣使
耶吕公曰但预先差人使军民知之将来纵来别人策
立亦可验差人月日则心迹自明不然岂但相公不能
卷九十二 第 8a 页 WYG0350-0717a.png
自保某辈家属岂可保耶于是差谢克家赍传国宝往
大元帅府大元帅府僚属定即位南京之议 日历曰
戊辰幕府臣群僚耿南仲等会于麟嘉堂集议王即位
事诸将及官吏或曰济州或曰南京而四邻郡邑初夜
望济州红光属天如赤鸟翔翥皆谓是火光达旦村人
如城乃知非火识者谓火光乃宋火德之符亦如周武
王火鸟之瑞也济州父老军人无虑万计以祥光所𤼵
乃诣麾下乞王即宝位于济州幕府群僚曰南京宝位
卷九十二 第 8b 页 WYG0350-0717b.png
艺祖兴王应天顺人之地王宜即帝位于南京绍隆先
烈于时宗室仲琮等议昔晋安帝蒙尘西上大将军武
陵王遵承制行事不改元幕府群僚同难曰昔唐明皇
帝遭安禄山之难车驾入蜀诏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大
元帅拜裴冕御史中丞副之冕与杜鸿渐崔漪等请皇
太子即帝位其辞大略以主上狩蜀宗社神器要有所
归宜正位号有如逡巡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皇太子
始即帝位于灵武卒能克复两京迎太上皇帝于蜀况
卷九十二 第 9a 页 WYG0350-0717c.png
今日之祸二圣北迁邦昌僣伪天下惶惶有甚于天宝
时大王以太上皇之子皇帝之弟入继大统其谁不以
为宜矧皇帝命大王以兵马大元帅睿意可见矣今天
下兵马会合不于此时蚤正位号将恐奸雄乘隙摇煽
纷纷宜用唐肃宗故事推戴大王即尊位以定天下实
宗庙社稷之福群黎百姓之幸何且称制徒取法晋武
陵王实无能利国家而安祖宗在天之灵慰二圣之南
望也延禧徐谓仲琮曰公是宗室岂不避嫌会有窜逸
卷九十二 第 9b 页 WYG0350-0717d.png
自敌寨归者传太上皇圣语康王可便即皇帝位又衣
里蜡封方二寸许亲笔二字即真益昭天命之符二圣
相授之至意仲琮等议遂屈于是劝即帝位南京之议
定矣尅择官王符选择得四月二十一日庚辰具以呈
禀王慨叹可之 中兴记曰是时议上即位于济州或
南都未定济州父老军民数万人诣辕门乞即位于济
州群臣议即位于南都便乃集议于麟嘉堂宗室仲琮
等数人议不当即位当著淡黄衣称制不改元下书诰
卷九十二 第 10a 页 WYG0350-0718a.png
四方南仲延禧世则曰二圣北狩天下不可一日无君
道君之子皇帝之弟唯上一人已建大元帅统天下兵
不于此时正位号以定天下天下无所统一将生乱称
制不改元那可久必即大位而后天下定况有自敌寨
归者道上皇语云可告康王即大位为宗庙社稷计若
即位乃道君之心宗庙社稷之福也何淡衣称制以取
天下之疑生天下之谋乎仲琮议屈遂定即帝位于南

卷九十二 第 10b 页 WYG0350-0718b.png
十日己巳邦昌避位 周懿文奏徐秉哲已依旧开封
尹窃虑亦合却还大理卿职事可依旧权开封尹见权
执政并免签书旧职孙仅许缓并致仕将作少监苏馀
庆兵部侍郎唐恕太常丞唐元衡乞致仕不允卢襄权
兵侍六人乞还旧任卢襄去冬以侍郎乞宫祠沈晦时
为给事中吴幵莫俦至此尤为恐惧盖当时为金人驱
使出入传道指挥如仆𨽻日遭诟骂至于持废立文字
推册邦昌皆由此二人今知去住不得乃辞免 赵子
卷九十二 第 11a 页 WYG0350-0718c.png
崧缴张邦昌与翁彦国书状 据经制使翁徽猷申今
月初十日午时朝散郎尚书户部员外郎李健奉议郎
陈戬至彦国军前赍到张邦昌书一本实封印记除已
缴连赍申大元帅大王行府外今录白到一本连粘在
前申当司者右件录白到张邦昌书一本连粘在前今
月初一日卯时据太康县中开封府差人送到四月二
日黄纸手本一道全是登极赦意某即时行下太康县
不得行出及遍下诸路不得施行唯听大元帅行府之
卷九十二 第 11b 页 WYG0350-0718d.png
命至当日未时据太康县中准知太康县事大夫引为
据奏院申准开封府指挥拘收初七日弓手丁进葛政
赍去尚书孔陪攽降到黄纸上印手本立便火急令差
去人申缴前来以凭缴纳不得误事县司除已收元降
手本缴去急申乞照会某窃惟兵事贵速几不可失事
久生变虽悔何及子崧与翁彦国已差翁挺吕弸中
诣府伏望大元帅大王俯徇劝请速正位以系天下之
望以折逆臣之心子崧等除一面进师城外以听王旨
卷九十二 第 12a 页 WYG0350-0719a.png
外伏候王旨
 
 
 
 
 
 
 
卷九十二 第 12b 页 WYG0350-0719b.png
 
 
 
 
 
 
 
 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二